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建议范文

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建议

第1篇: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建议范文

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应急管理水平,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59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政发〔2012〕33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府发〔〕3号)等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切实增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二五”时期,是秭归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重要阶段,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至关重要。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务院、省、市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提高认识,克服松懈麻痹思想,查找差距和薄弱环节,从思想上、行动上切实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要结合各自实际,在认真总结评估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十二五”期间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突出应急管理平台和装备建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队伍建设、领导干部应急能力建设以及基层基础工作五大工作重点,全面提高我县应急管理水平。要通过不断完善“一案三制”建设,理顺体制机制,促进应急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和救援能力,全面增强应急管理工作实效,确保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

经过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我县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预案存在与实际脱节、操作性不强、预案间的衔接不够等问题。各地各部门要针对这些问题,做好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切实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要继续深化应急管理“四进”活动(进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切实督促基层单位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努力扩大预案的覆盖面。要根据国务院应急办编制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专项应急预案每年演练一次,部门应急预案每两年演练一次。要鼓励在不事先通知的情况下进行实战演练,以检验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企业的应对能力、综合协调能力,不断提升应急队伍的实战水平。

三、抓好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省政府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试行)》(政办函〔2012〕151号)文件要求,县政府应急办、县电子政务办要抓紧制定县应急平台建设方案,利用现有资源,按照总体技术要求,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县级政府应急平台要在年底前实现与省、市政府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与乡镇、县直部门互联互通。重点实现监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移动应急平台和异地会商等功能。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直接向省、市政府应急平台报送现场图像等有关信息,接受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新建平台要遵循总体技术要求,已建平台要按照统一标准通过技术改造或转换等手段实现互联互通。要以“两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库、典型案例库)建设为重点,加快应急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建设满足应急管理工作要求的数据库系统。

四、有序推进应急队伍建设

立足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建立以公安消防大队为依托,以各专业、专职和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为补充,以应急救援专家为智囊,以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基地、成套装备等为基础保障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力争用2年时间,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结构完整、一专多能、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符合实战”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县直相关部门要不断充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力量,重点加强防汛抗旱队伍、森林消防队伍、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地质灾害应急队伍、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卫生应急队伍、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应急专家队伍及其数据库,完善专家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建议、专业咨询、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要积极争取民兵预备役、武警部队支持,充分发挥其应急救援的先锋骨干作用。要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及基层组织作用,组建青年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和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众应急救援队伍,开展科普宣教和辅助救援工作。

五、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基础工作

(一)加强灾害事故风险防范和监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定期对各类不安全因素、危险源、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建立风险隐患信息数据库,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切实做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象灾害预防规划,落实防灾减灾措施。重点完成矿山、堤坝、滑坡体、贮罐、压力管道、锅炉、大型游乐设施、危化品、尾矿库及放射品等重大危险源调查、评估分级工作。建立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污染物的档案库,编制有毒有害危险品分布图。要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完善管理制度,扩大监测范围,不断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和手段,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把应急值守作为政务值班的重中之重,确保24小时值班制度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掌握重大信息。要坚持已有的行之有效的信息报告制度,强化责任主体,制定考核办法,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基层信息报告网络,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情况,拓宽信息来源渠道。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预警信息通报与手段,及时有效地向社会公众预警信息,提供防范建议。要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关于政务信息公开报道有关问题的通知》(府办文〔2007〕32号)要求,严格遵守相关程序,确保突发事件信息报道的政策性、及时性和有效性。要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事态发展和民意动向,及时主动向媒体、公众信息,正确把握舆论导向。

(三)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部门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规划不同要求的避难场所。当前应重点加强县城4个固定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民政部门要制定避难场所设施配套标准,配置基本生活设施,储备一定的生活用品和常用药品。

(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逐步建立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应急物资生产和储备方面的作用,开拓社会代储渠道,探索政府采购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信息数据库建设,接入各级政府应急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有效满足处置突发事件的实际需要。

六、大力开展应急管理宣传培训工作

各地各部门要围绕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结合有关预案要求,制定应急管理的学习培训计划。要积极开展对各级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的培训,并纳入县行政学校培训内容。要加强各单位从业人员应急能力以及自救、互救知识培训,未经培训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不得上岗。公安、消防、国土、地震、气象、水利、共青团、红十字会等部门、群团组织以及相关志愿者组织,应经常深入基层、社区、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宣传普及防灾救灾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七、推进综合应急管理试点与示范工程建设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安居示范工程和农村卫生综合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加强九畹溪镇界垭片区防灾减灾综合示范社区建设工作,同时选择1个村开展农村卫生综合示范工程建设。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示范工程建设,县水利局负责组织开展水旱灾害监测预警及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示范工程建设。

八、全面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

(一)建立行政首长负总责的应急管理领导体制。各级政府要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行政首长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地要把应急管理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行政首长要定期听取应急管理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应急管理工作的困难和问题。要强化部门职责,明确主责部门、辅责部门和各参与单位的职责任务,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快速有效的应急联动机制。要建立应急管理工作奖惩机制,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对应急管理工作体制不健全、机构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部门和单位实行责任追究。

(二)充实应急管理工作力量。县政府成立应急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领导和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少于3人。乡镇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设在政府办公室,应明确分管领导和专兼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明确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和社会团体等可根据需要确定相关责任人员,在属地政府的领导下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第2篇: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建议范文

20__年,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市委、市政府和省应急办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省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促经济发展和保安全稳定相结合,把维护安全稳定作为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按照“以人为本、健全机制,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强化管理,快速应对、协同配合”的方针,围绕省政府20__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不断加强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应急管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基层组织自救互救能力明显提高,有效防范和处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和消除了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和影响,确保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得到加强

(一)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从讲政治、讲大局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保障公共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将其列为一项专门议题,对全市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重新调整了由市长任主任,常务副市长、副市长及军分区主要领导任副主任,县(市)、市直40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应急管理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加大了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力度。成立了市防汛抗旱、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卫生、森林防火、食品安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专项应急救援指挥部,为全面推进各项应急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各县也相应建立组织机构,完善了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体系,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预防为主、应对有力,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工作局面。市政府定期研究应急管理工作的新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及时解决问题,做到了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有效掌握了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动权。同时,严格实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初步形成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住的应急管理体制。

(二)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本着“未雨绸缪、平战结合”的原则,按照“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和“一专多能、一队多用、一岗多职”的要求,以公安、部队、武警等骨干队伍为主体,以基层民兵、企业、社区综合应急队伍为基础,整合现有专业救援力量,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强化

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形成了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地区实际的应急救援队伍格局。20__年,各县分别成立了民兵应急营,所有的乡镇基本都成立了民兵应急分队,采用集中时间,统一管理,封闭训练的方式,开展各类应急处突训练和演练。同时,注重专群结合,建立起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畜牧疫情、公共卫生、消防灭火、煤矿、电力、通信等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

二、预防为主,多方协作,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建立健全防范机制,提高防范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根据《++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预防措施、运行机制、处置程序和善后处置,规范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流程,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相互衔接、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各级各类预案基本覆盖了全市常见的突发公共事件。整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及部门应急预案基本实现了统分结合,自成体系,为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应急处置体系,增强全社会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做到了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基础工作与实战演练相结合,变过去的事后、抢救性的被动应对为事前、预防性的主动控制,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20__年我市共专项应急预案18个,部门预案25个,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39个,预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二)建立健全协同配合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坚持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本着“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 建立健全了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明确了各方职责,确保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高效运转、快速反应,各司其职、分工配合,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为不断完善联动机制,提高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真正达到了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的目的,20__年我市开展了地震、治安防暴、消防、旅游、公共卫生、煤矿、非煤矿山等共250余次应急演练,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公共保障机制,提高全社会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坚持认真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事前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了日常管理之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应急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全年共培训应急管理工作人员17人,公务员应急管理知识培训5000余人。进一步规范应急值班和信息处理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规范信息报告和处理程序。同时,加强预测预警系统建设,逐步建立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严格落实应急信息报告特别是重大紧急信息必报制度。积极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认真总结分析本区域、本行业发生过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从中查找易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危险源,建立危险源数据库,逐步开展应急资源普查工作,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拟订调用方案。做到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力争把灾害与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迅速把各种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危机应对和防范工作当中。

(四)加强基层,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应急工作薄弱环节。

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基层应急试点工作的安排部署, 20__年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落实,本着加强基层、夯实基础的原则,结合我市开展的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居住分散,防灾意识差,自救、互救能力弱等特点,周密组织,积极落实,紧紧把握“抓源头、抓苗头、抓早抓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这一根本,着力抓好基层应急组织体系、预案体系和基层应急队伍等方面工作,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基层实际的应急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有效提高了基层的应急处置能力,做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解决在基层”。其它各各行业、领域也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强化应急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扩大应急救援体系的覆盖面。同时,加强重要部位、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应急管理工作,特别是各类高危企业按照“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处置有机制、善后有措施”的要求,强化了应急协调、联动救援工作。

(五)广泛宣传,深入教育,形成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确保万无一失”的要求,发扬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的优良传统,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充分利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加大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向各族群众广泛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我市多年来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卓有成效的工作,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高了群众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和自救能力。全年免费向群众发放防灾救灾手册和宣传单10余万份,并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真正把应急自救的实用技能交给群众,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整体素质。在大部分中小学校开设了公共安全课程,有针对性地宣传应急救援的必备知识,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强化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遇险自救能力。

20__年,我市始终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工作中,我们认为:一是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这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是统领应急管理工作全局的指导思想;三是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责任意识,这是彰显应急管理工作人性化的重要体现。四是必须认真研究工作规律,这是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的根本要求;五是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是推进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创新的关键要素;六是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这是实现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经常化的制度保证;七是必须紧紧依靠社会各个方面,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这是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群众基础。

第3篇: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天津港;爆炸事件;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X9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060-01

引文:在2015年8月12日22时51分46秒,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吉运二道95号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事故,事故共造成165人死亡。其中,公安消防人员24人,天津港消防人员75人。天津港事件的l生令人震惊,而100余名消防员的牺牲则更是令人痛心。

危险化学品的应急救援工作专业性强,“8.12”天津港事件应急工作备受质疑,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暴露出的救援队伍非职业化,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迟迟不明确,救援方式缺乏科学性,应急舆情管理不到位,谣言四起等问题,让我们加深了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企业承担着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安全生产企业应急体系,对于提高企业应急能力,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尤为重要。

1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对象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核心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前的隐患管理和事故发生后的应急管理。隐患管理是指通过事故发生前对危险源的分析与控制,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应急管理主要是为了控制生产事故的势态进一步恶化和减少事故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

应急管理包括以下几个阶段:①信号侦测。识别危机发生的警示信号,并采取预防措施。②探测与预防。查找、探测影响危机的隐患,并尽力排除或减少隐患。③控制危害。在危机发生时,努力使事故不影响周边运行的其他部分或外部环境。④恢复。尽可能快地让组织运转正常。⑤学习。回顾和审视所采取的危机管理措施,并整理、固化,使之成为今后的运行基础。

具体而言,应急管理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根据应急的生命周期,应急管理包括识别风险、预防隐患、控制危机、事后恢复、学习提高5个阶段。简单而言,应急工作就是要在事故发生前做好预测、预警、预防,制定好应急管理制度和编制应急预案;事故发生后要控制范围,尽快恢复生产,即要开展预案的实施、应急资源的配置和调度、事故现场的指挥和事后的应急绩效管理。

2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问题分析

从众多事故不难发现,导致我国重大事故,乃至特别重大事故频发,伤亡后果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未形成健全的应急体系,应急功能和应急预案的编制不够完善等。

2.1 没有制订应急预案,未进行风险评估

不少企业缺少风险意识,没有对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辨识和评估,不了解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没有编制应急预案,未提前制订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一旦事故发生,现场极其混乱。

2.2 未进行应急知识培训和教育

很多企业在培训工作中注重生产技能培训而忽视安全生产应急知识培训。事故发生时凭借更多的是本能意识。这就需要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当前,部分企业应急意识淡薄,一旦事故来临,职工容易陷入恐慌。

2.3 应急救援演练不够,应急装备不足

很多企业虽然按照地方政府要求编制了预案,但仅仅停留在纸质文本上,不组织开展预案的演练工作,不进行应急工作投入,导致应急组织磨合不够,应急方法未得到实战演练,应急装备与事故类型存在偏差。

2.4 应急决策系统不足

事故发生时,危险危害程度都是瞬息万变的。一旦决策不对,就容易造成事故扩大,导致群死群伤。现阶段,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应急专家队伍或决策辅助系统,决策时靠感觉、拍脑袋,容易把小事化大。

2.5 缺少科学的企业应急管理评估

目前,企业普遍缺少应急体系的评估考核办法,管理者可以以此来准确把握应急工作中的不足,进而建立一种科学的长期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

3 应急体系建设改进方向

3.1 开展风险分析,做好预案编制

通过工序、设备、人员分析方法辨识危险源。根据危险源后果类型,编制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主要包括9大要素,即总则、事故风险描述、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信息公开、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在制订应急预案的应急响应分级标准时,要做好与企业所在地区应急预案的衔接;在应急预案动态管理方面,要制订制度来明确各级各类预案的编写内容、评审要求、演习周期要求、修订要求等。预案工作小组宜设置通讯组、治安组、消防组、抢险抢修组、医疗救护组、运输组、物资供应组、对外联络组等应急救援专业组,分工、高效地开展工作。

3.2 建立应急工作运行机制

企业每年要将应急工作纳入全年工作安排中,编制年度应急培训、演练计划,定期采购必要的应急物资、器材,落实应急管理责任,从而使应急工作常态化。演练要定期组织,将演练环节的设计做好,对接近事故状态进行模拟,真演真练,务求实效。要将预案演练后的评价、总结工作做好,对预案及时根据演练情况进行必要的完善,从而提出改进措施。

3.3 应急预测预警手段要加强

“防”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要对事故预测预警工作加强。要在重点部位通过危险辨识来对应急预警装置安装。比如,在重点防火部位对有感温或感烟的探头进行配备,将可燃气体浓度报警仪配备在易燃、易爆场所,将有害气体浓度监测仪配备在可能存在急性职业中毒的场所,在压力容器、工业管道上对超温、超压装置等进行配备,并使对预测预警装置的检验加强,从而进一步确保其有效性。

3.4 对完善应急体系评估机制建立

企业要对应急工作的管理要素梳理,并且根据各要素的完成情况,对一套科学的评估制度和流程建立,对应急工作的薄弱环节不断找出,将改进措施提出,进而使应急工作持续发展得以推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一定要将企业应急建设工作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企业应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履行好,从而对应急管理工作抓好,坚持预防与应急工作相结合,做好防范和预警工作,对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和整合,将常态下的危险源监控、风险评估、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预案演练等工作积极做好,使应急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亚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之我见[J].安全与健康,2008(12).

第4篇: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建议范文

突发事件应急总指挥部职责

应急总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全应急管理工作。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研究确定全应急管理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审定政府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二)听取各级应急指挥和工作机构有关应急准备、应急处置等相关工作的汇报和意见、建议,分析、研判有关突发事件的重要信息和发展趋势,协调解决应急准备、应急保障和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三)决定启动相应级别预警和总体应急预案;

(四)组织、协调专兼职救援队伍和驻海部队,指挥处置特别重大、重大级别的突发事件;

(五)检查、督促各镇(区)政府,有关部门贯彻执行国家、、鞍山有关处置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身及社会财产安全的法规政策。

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落实鞍山委、政府,委、政府及应急总指挥部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定、命令、指示的情况进行检查,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二)督促、检查、指导政府有关部门和中()有关部门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演练与执行情况;

(三)协调应急准备、应急保障和应急处置等有关具体工作,管理应急工作专项经费;

(四)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统一处理,收集、分析、上报、通报应急管理信息,受命重要的应急处置信息;

(五)承担政府应急值守工作,协调应急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联接和管理;

(六)组织协调开展应急知识的社会科普宣教活动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

(七)组织协调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开展专业咨询工作;

(八)审查报送政府备案的应急预案;

(九)承办鞍山委、政府和委、政府及应急总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应急管理任务。

三、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分指挥部

根据突发事件灾害种类、危害程度、涉及部门数量情况,按照现行防灾救援体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指挥部下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分指挥部,并实行分级指挥。

(一)抗震救灾指挥部。由长任总指挥,主管副长任副总指挥,指挥地震救援队和其他临时配属队伍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救援行动。办公室设在地震台,办公室主任由地震台台长担任。成员单位职责及其他相关事项,按《地震应急预案》(办发执行。

(二)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由主管副长任总指挥,指挥重大特大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应急救援行动。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国土资源主管副局长担任。成员单位职责及其他相关事项,按《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办发)执行。

(三)防汛抗旱指挥部。由长任总指挥,主管副长任副总指挥,指挥本区域内发生的旱灾、洪灾、台风、冰雹、沙尘暴等灾害的应急救援行动。办公室设在水务局,办公室主任由水务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职责及其他相关事项,按《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办发〔号)执行。

(四)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由长任总指挥,主管副长任副总指挥,指挥本区域内发生的火灾、森林火灾应急救援行动。办公室分别设在消防大队和林业局,办公室主任由消防大队大队长和林业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职责及其他相关事项,按《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办发号)执行。

(五)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由长任总指挥,主管副长任副总指挥,指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监管局,办公室主任由安全生产监管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职责及其他相关事项,按《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办发号)执行。

(六)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指挥部。由主管副长任总指挥,指挥本区域内发生的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监管局,办公室主任由安全生产监管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职责及其他相关事项,按《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办发号)执行。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由常务副长任总指挥,主管副长任副总指挥,指挥本区域内发生的各种重大、特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行动。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卫生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职责及其他相关事项,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办发号)执行。

(八)突发大规模应急指挥部,由委主管副书记和主管副长任总指挥,指挥重大、特大突发大规模应急行动。办公室设在群众诉求工作部,办公室主任由群众诉求工作部部长担任。成员单位职责及其他相关事项,按《处置突发大规模应急预案》(办发〔号)执行。

(九)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由主管副长任总指挥,指挥特大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交通事故办公室设在交管大队,办公室主任由交管大队大队长担任。成员单位职责及其他相关事项,按《群死群伤及载运危险物品重、特大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和恶劣气象条件下交通事故处置预案》(办发〔号)执行。

(十)建筑事故应急指挥部。由主管副长任总指挥,指挥建筑物爆炸、倒塌特大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办公室设在建设局,办公室主任由建设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职责及其他相关事项,按《重大特大建筑事故应急预案》(办发〔〕号)执行。

(十一)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部。由主管副长任总指挥,指挥全非煤矿山企业(包括井下矿山、采石场、尾矿库等)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监管局,办公室主任由安全生产监管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职责及其他相关事项,按《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办发〔〕号)执行。

(十二)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指挥部。由长任总指挥,主管副长任副总指挥,负责各类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应急组织、指挥和处置。办公室设在环保局,办公室主任由环保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职责及其他相关事项,按《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预案》(办发〔〕号)执行。

(十三)粮食安全应急供应指挥部。由主管副长任总指挥,负责境内粮食抢购、脱销等事件的应急组织、指挥和处置。办公室设在粮食局,办公室主任由粮食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职责及其他相关事项,按《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办发〔〕号)执行。

四、相关要求

第5篇: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建议范文

健全企业安全生产档案是评价安全生产工作的依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通过档案统筹规范,以文字、图片、台账、表格等来反映安全生产工作具体情况。所以评价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不能只是依靠现场呈现的场景来做判断,还要结合安全生产档案来综合评价。比如,在某一事故调查中,安全生产档案就是认定事故责任的最为重要的依据之一,翻查安全生产档案资料中对事故发生点的历史记录,能够清晰地了解安全生产负责人有无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为事故的定性提供有力证据。

二、构建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的主要内容

1.事故应急处理方案。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可能发生的危险源,来进行事先设定的应急处理方案。比如,消防器材和防汛设备的分布位置图,以及内部各种紧急事故的处理小组成员名单和职责规定。

2.安全生产工作记录。包含企业内部各会议对安全工企业安全生产档案作的研究、讨论、决议等记录;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情况记录;企业开展各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生产状况检查的记录;安全整改通知书及其跟进结果记录;事故调查报告和解决进度报告记录等。

3.企业自身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根据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而制定的规范。内容有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的主管领导及其下属人员分工;企业负责人签署的安全责任书;针对特殊工种设置的专门操作流程,如易燃、易爆、有毒物的处理等,以及各类防范职业病的措施等。

三、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

1.树立正确管理思想与认知,提升企业领导的重视度。安全生产档案看似与生产效益高低并无直接关联,所以许多企业认为只要抓好生产现场的人与物的管理就够了,导致很多企业领导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所以,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认知,加强宣传力度,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提高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他们才能在各个方面给予充分支持。

2.提高安全生产人员素质,组建企业安全档案管理专业队伍。管理人员素质、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是影响安全生产档案质量的直接因素。相关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档案理论知识和管理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相关安全管理与技术的知识。企业应当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筛选符合岗位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组建一支专业的安全生产档案管理队伍,满足企业长足发展的需求。鉴于安全生产档案的专业性与广泛性特点,笔者建议安排专门对接人员负责档案的建设与保管,因为档案的管理需要按照归档标准与范围逐日积累、充实,才能确保其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安全情况。

第6篇: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建议范文

从实际工作中看,笔者认为:一是对应急信息管理的重要性认识还要进一步提高。虽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已成为各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其中的信息应用还存在着不到位、不具体的现象,特别是在信息研判和总结整理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二是完善应急信息上报工作机制还要进一步摸索。主要表现在,办公室系统与生产经营系统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还不够畅通,导致迟报、漏报、信息相互矛盾的现象时有出现,反映出信息报送工作在机制上还有一定漏洞,还需要探索更为合理、更为高效的快速反应机制。

二、做好应急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应急信息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过程中,对事件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上报和应用,从而为指挥决策和员工群众提供足够、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以便有效地突处置突发事件。因此,及时、准确地了解并向上级组织报送重要信息,就成为检验办公室系统执行力的重要手段。

(一)突发事件前的信息管理

主要是,事前的信息储备和预警工作。汇总整理以往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及取得的效果,以随时进行相关查阅;对各种隐患风险做好跟踪、检测和评估,发挥预警的作用;对应急预案不断完善演练,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好应急情况下的宣传准备工作,避免信息披露缺失和滞后,导致员工群众获取信息不及时、甚至恶意炒染和以讹传讹,增加处置突发事件的难度。

(二)突发事件发生中的信息管理

主要是,信息接收和处理能力,包括各种资源的调度、人员物资的调派、现场指挥情况等等,及时将各类信息传达给相关的职能部门;借助于电视台、互联网等对突发事件做好面向公众宣传报道,树立有利于企业的良好形象。

1.突发事件中信息报送管理要求信息报送是信息管理中的重要部分,主要涉及如下环节:一是信息初报,做到快速反应,准确及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将有关信息报送至主要领导、相关部门,做到随时发生随时报送,不能迟报、漏报和瞒报。方式上,如有紧急情况可先打电话,再报文字材料。二是信息续报,做到力求详实,时效性强。及时了解掌握并报送相关信息的进展、处置和调查情况,可一日数报,也可多日多报,既不能延误时间,又要有合适的层次和范围,避免给领导决策提供错误的信息,干扰领导的判断。三是跟踪汇报,做到全面细致,善始善终。应急信息处理过程中,信息会随时变化,要做好突发事件中各种信息的跟踪调查,不能一报了之,要及时上报善后工作的处理和各方面的反映。尤其是加强对影响事态的控制和处置的信息的保密工作,注重控制传播范围,慎重处理。

2.突发事件中应急信息报送的渠道要求应急信息的及时报送不仅有助于各级领导、相关单位了解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处置状态,同时也有助于减轻或消除人们心理上的压力,避免谣言和恐慌的发生。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对于不的应急信息,主要通过网络、传真、电话等形式上报;对于的应急信息,则必须由企业保密办公室派出专人向有关部门和领导进行当面报告。二是对需要向上级详细报告的应急信息,经同级党政领导负责人审阅后,在规定时限内以报告文本的形式进行上报。三是建立员工群众获取最权威信息的平台,既方便了解必要的信息,又消除误解,实现双向良性的互动。四是在报送应急信息时,本层级的各单位和部门之间应做到信息共享、口径一致,防止出现信息混乱。

3.突发事件中应急信息报告的要求要加强对各类应急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直接关系到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要对收集回来的大量原始信息进行筛选处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全面、准确的总结,供领导层作决策参考。要加强报告的编写。在强调准确性、时效性的基础上,力求要素齐全(时间、地点、起因和性质、过程、影响及处置情况、各方面反映、下步建议等)、事实准确、表述清楚,做到不回避问题、不抹煞工作和成效。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的信息管理

主要是对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总结,对造成的危害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对处置人员、处置措施、应急预案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等。

三、结论

第7篇: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 应急预案体系 机制完善

1.引言

当今社会,国内外局势复杂多变,天灾人祸频频发生,日本地震、核泄漏,叙利亚接踵而至,金融领域的重大事故也是层出不穷,这一场场严酷的突发性危机丝毫不给人喘息的机会,它们无不考验着银行业应对危机的应急管理能力。传统的业务管理方法及流程,在遭遇紧急突发事件时常常不堪一击。因此,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的任务迫在眉睫。应急预案体系就是针对不同机构部门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制定的系统的预案的总体,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只有构建真正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着眼于危机预防,提高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的能力,方能化被动为主动,保障银行的资金财产安全,维护辖区内金融稳定,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应急管理,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针对银行业应急管理体系,学者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魏革军(2003)指出建立有效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是有效应对各种金融风险重要的制度保障[3]。朱小奇(2004)指出完整的应急体制应该由信息系统、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三部分组成,并且构建三大系统应从法制、人才、媒体及政策支持方面入手[13]。刘桂清,鲁萍(2010)针对基层银行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存在问题的进行探讨,并相应初步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特别强调了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结合的紧密性[6]。王健,毛建平(2007)具体分析了基层人民银行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实际提出了建议[2]。巴曙松,丁波,任杰,张晓亮(2008)建议在对中国金融应对自然灾害体系的构建时,借鉴海外市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经验,进一步充实我国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金融手段,完善金融机构灾难应急处理机制[11]。乔海曙,贺凌华(2008)提出了银行业应急管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应急预防阶段,并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就把灾难备份建设上升到应急管理的高度,提出了几点可行的对策[5]。综合目前银行业应急管理的研究文献来看,针对基层银行的不多,对于一些问题的对策建议仅仅停留在一个书面概念上,而未进行细化研究,实用性不够强。本文基于目前基层银行业处于的不断变化的环境对基层银行业应急管理提出的挑战,在介绍目前基层银行业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基层银行业应急预案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可行的对策。

2.基层银行应急预案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有关问题

经过各基层银行的努力,绝大多数基层银行按照五性原则,即“系统不间断性,业务连续性,数据完整性,可操作性,衔接性”,制定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涉及公共事件,自然灾害,金融风险,会计业务,支付系统,货币发行等方面。基层银行应急预案体系已初步建成,主要表现为:一是应急管理组织领导体系较为完整;二是上下联动的预警体系基本建立。各单位根据基层银行的职责和业务特点,制订了预防,预警突发事件工作制度,对异常情况的跟踪,监控制度及评估标准,形成上下联动的预警网络;三是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建成。各基层行普遍建立了应急处置责任制度和应对人力,物力,财力,交通,通讯等应急救援保障机制,构建了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形成突发事件的救援合力。[1]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得到提高。例如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中,当地银行采取的应急措施保证了灾区金融服务的不中断,灾后数据恢复也达到了82%,应急效果初步显现。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暴露出很多问题,为了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的应急预案体系,各基层银行还应对其进一步完善:

2.1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

部分基层职员甚至部门负责人对于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银行业的突发事件往往具有偶然性强,发生的频率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相关,绝大多数基层机构又多年未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在习惯了风平浪静的日常情况下,容易使人产生侥幸和懈怠的心理,导致对应急措施的考虑过少,经验明显欠缺。平时应急演练的缺乏,日常查缺补漏的工作得不到落实以及对成功应急的案例经验总结不到位,给真正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对埋下了隐患,无法沉着应对,延误了防损减灾的最佳时期,甚至给个人、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巨大伤害。

2.2应急预案有待完善

很多基层银行的应急预案是在套用上级行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制定的,有的甚至直接照搬,并未在结合本机构所处环境等实际因素的情况下,因地制宜的制定。一些预案考虑不够全面,未从具体风险事件进行评估,针对具体各类突发事件制定相应预案。对于银行来说,灾害事件的种类以及发生比例主要如下图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自然灾害在基层银行面对的各类突发事件中所占比例相当大,而基层银行目前制定的应急预案侧重于应对突发性挤兑、金融诈骗、道歉和抢劫、IT系统故障和群体突发性事件,对严重自然灾害引起的重大突发事件涉及内容较少,且过分依赖于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

另外,应急预案的更新制度也亟待落实,很多预案一经制定,常年不进行修订,在一些突发事件中积累的经验也无法在预案中得到体现,落后的预案不能适应不断基层银行所处于的不断发展着的环境以及银行内部日新月异的变化,真正发生突发事件时的效用方面更无从谈起。

2.3预案体系中相关应急机制建设不完善

①各部门联动机制有待加强,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基层银行在安全风险管理和控制方面,一般都是各行其政,银行内部各部门、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联动机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机构难以同步快速应对,共同努力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另外,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没有形成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流沟通途径,从而导致信息无法共享,造成内部信息闭塞。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信息获取的速度,不利于对安全风险进行及时的控制,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应急成本。特别是那些规模较小的基层银行,应急管理的难度会大大增加。

②内部责任划分不明确,缺少强有力的奖惩监督制度

有的应急预案虽然对基层银行内部各个部门在实施应急预案时的职责进行了划分,但责任划分的并不明晰,具体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一些存在的风险隐患没有划分到具体的负责部门,缺少必要的奖惩监督制度。导致在应急预案实施的过程中,一些应急人员积极性不强,认为自己对事件不负有责任和相应义务,一些需要管理的风险隐患得不到及时与恰当的处理,对银行造成更大的损失。

③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不健全,应急处置的评价和监督机制有待落实

目前,虽然基层银行的应急预案均规定了突发事件的预警体系,但在日常工作中忽视了对其的实施,缺乏监督,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大多依靠个人的主观判断,缺乏一套科学完整的预警量化指标体系,对风险的预测不准确,无法真正做到事前预警,使应急工作完全陷入被动的境地,缺乏主动性和规范性。

另一方面我国基层银行对金融突发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应急措施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尚未建立,不利于突发事件应急经验的保留,也不利于应急工作的总结和完善。

2.4应急物资后勤保障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应急物资在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时是很重要的,虽然应急预案对应急物资筹备等应急后勤保障有着要求,但很多基层银行在应急物资购置完成后却为缺少专门有效的管理制度,由于缺少日常维护和管理,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会出现物资变质、短缺、丢失等状况,且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物资管理也没有进行规范,容易出现物资丢失、损坏等状况。另外还有一些非常备应急物资,由于要针对相应突发事件和特殊需要只能临时采购,给物资的集中采购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都带来了困扰。

3.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维护基层银行安全

有效的危机管理不在于危机形成和爆发以后的干预和补救,而关键在于危机预防,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就显得尤其重要,针对以上我国基层银行应急预案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以下建议:

3.1加强人员思想建设和培训

加强对基层职员,特别是各部门负责人的宣传、培训,将加强应急管理摆上重要位置,由上级层层向下传达,从思想这一源头上引起重视,增强员工的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可以邀请专家定期进行培训,进行应急预案的学习,使得每个员工都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应急管理中所处的位置,才能不至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手足无措。每个部门应成立应急小组,由部门负责人担任小组长,定期召开部门会议,报告演练情况,和日常应急保障措施的管理情况,认真总结经验,让应急防灾的思想深入日常,

3.2坚持科学制定完善应急预案

预案的制定一定要针对各基层行所处的地理环境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根据辖区内的次生、衍生、再生灾害性事件开展全方位的风险评估工作,聘请专家根据评估结果对可能遭受风险的业务制定相应的预案,并进行预案的评估。2011年5月份在北京的《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是一项历时10年的自然灾害风险研究成果,该地图参考数百年来发生在中国的自然灾害记录及相关损失数据,是中国的首部中国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警示图”,给基层银行设立的选址,以及针对当地情况进行预案的制定、更新提供了翔实的科学依据。预案一经制定也不能就此置之不理,应结合演练的详细过程进行经验总结,针对预案中的各项条例进行逐条分析,淘汰掉预案中没有实际操作性或与现实环境不符的条款。为了迎合基层银行所处的不断变动的业务环境,应建立预案定期更新长效机制,保障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全面性。图2是预案实施及完善示意图:

3.3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中各项相关机制

①加强联动机制建设,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基层银行机构的各部门应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增强各部门间的协作,疏通各级行间的交流阻塞,来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迅速做出一致有效的反应。此外,基层银行要加强和外部客户的合作,与设备及服务提供商、通讯和电力部门等保持联络和协作,各基层银行与上级行以及平级行之间、基层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基层银行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之间都不能是相互隔离的,要经常进行信息的交流以及合作,以确保灾难发生时能及时通报准确情况并获得适当支持,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国务院应急管理的规定,对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督和处置工作是由各级银监局负责,而金融机构的应急管理工作则主要由人民银行负责。为打破应急信息分散和垄断的局面,建议由政府和银监局牵头搭建一个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平台。比如成立专门的网站或者论坛,由央行进行日常管理,并制定一系列规则,规范各金融机构的参与。通过该平台在系统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各类经过检验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介绍各级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情况及经验,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交流,适时安全风险的最新动态,开展网上应急处置流程培训,普及避险、应急处置常识,提高全员应急意识、应急管理基本素养和处置技能,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②明确内部责任划分,严格执行奖惩监督制度

各基层银行要建立起涵盖各项业务种类、各个业务环节和各个风险点的全方位管理系统,把职责划分到相应部门,具体落实到个人上。要确定所有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要从人力资源配置的高度将应急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人员。在平时要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熟悉预案内容,弥补预案漏洞,使各项预案进一步得到完善,使各个相关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责。

银行业属于高风险的行业,应建立起应急处理评价和监督机制,在平时做好对应急措施保障的评价和监督管理,各基层行应将应急工作的监督机制融入日常工作中,定期检查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对于没有履行自己职责的领导或员工要予以警告或惩罚。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严格执行信息上报制度,便于上级行的监督领导,表现突出的应给予奖励,而面对失职的员工也要追究其相应责任。

③健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一套完整可行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该反映各基层行的主要经营业务,大致涵盖这八部分信息:能够反映货币流通状况,反映资本风险状况,反映信贷收支状况,反映国际业务状况,反映利率风险状况,反映债券市场风险状况,反映流动性风险状况,反映经营风险状况的指标体系。在实际操作中完全可以实行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态势,分工协作,实行监控。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各银行总行牵头,由现行跨经济区的人民银行分行、各省商业银行等协调配合;由基层商业银行与合作银行等具体开展实施,形成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牵制的主体,对于风险预警的具体开展大有裨益。

3.4完善应急物资保障的日常管理措施

在应急物资的筹备上,应成立应急后勤保障专项资金,根据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时刻保障必要的经费投人,用于应急物资的采购和储备,保证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日常管理中建立科学的应急物资管理制度,根据各基层银行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应急处置物资最低库存量。应急处置物资的保管、领用和更换都应指定专人负责,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发现质量有问题要及时更换,责任落实到个人,对各类应急物资进行统筹安排,确保储备物资的充足和即时可用。另外还要建立起紧急采购机制,在突发事件出现预警信号时,能够简化采购程序,迅速采购到所需的应急物资。比如可以与一些物资生产公司签订相关协议,一旦突发事件发生,银行就可以迅速的采购到大量的需求物资,以保障应急的响应。加强基层银行间的合作协助,如辖区内的金融机构通过商量达成共识,一旦某个银行发生突发事件,应急储备物资不足时,其他银行将自己的物资储备暂时提供给需要的银行,事后再进行物资或资金的给付,从而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局面,共同来应对突发事件。

4.总结

基层银行与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肩负着保障银行的资金财产安全,维护辖区内金融稳定,确保金融领域全局安全的重任,其业务连续性对地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基层银行更应该重视其自身的应急管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尤其当目前的中国正处于风险高发期,基层银行业面临着各种社会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频发,对基层银行应急预案体系的研究不仅有其现实意义,更是时展的迫切需求。

本文以基层银行应急预案体系为研究对象,运用了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进行了研究,全面具体的阐述了目前基层银行应急预案体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政策意见,具体总结如下:

(1)基层银行在日常工作中要树立“应急工作无小事”的思想认识,从思想源头上引起重视,将应急工作融入日常管理。

(2)基层行的应急预案不能只是上级行预案的生搬硬套,应从其科学性、全面性、实用性、灵活性等角度进行整体提升,并建立长效更新机制。

(3)基层行加强联动机制建设应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着手,特别要与政府有关部门、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间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同时明确银行内部责任划分,不仅要划分到部门,更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应急监督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做得好的要予以奖励,失职人员也要给予相应惩罚。另外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也需健全,可以对某些突发事件进行事前预防,甚至将风险消除在萌芽之中。

(4)建立科学的应急物资保障制度,应加大应急物资保障的资金投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库存量,令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建立起紧急采购机制,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和其他银行的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体系在基层银行应急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所有应急管理的基础,只有坚持从思想上保持时刻重视,科学的制定预案,认真严格的执行,做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才能在突发事件中不失冷静,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挽回银行的损失,保障区域金融稳定。

本文是湖南大学SIT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吴万勇、王冬、齐跻绩、张颖、盛莉也参与了本文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田琰,完善基层央行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J].华南金融电脑.2008

[2]王健、毛建平,对基层人民银行应急管理的思考[J].西南金融,2007

[3]魏革军,建立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J].西部论丛,2003

[4]任晓健,构建容灾型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问题[J].中国金融电脑,2009

[5]乔海曙、贺凌华,中国银行业应急管理:问题与对策[J].金融论坛,2008

[6]刘桂清、鲁萍,基层人民银行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

[7]冯青,基层央行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J].中国金融电脑,2007

[8]何孝星、邱杨茜、张宁、黄雪霞,关于尽快启动我国“灾害金融”问题研究的思考[J].经济学动态,2008

[9]文海燕、杜亚娟、张侃、张云昀,国际活跃银行业务持续性管理实践及启示[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10

[10]吴靓,浅论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建没[J].海南金融,2008

[11]巴曙松、丁波、任杰、张晓亮,中国应对自然灾害的金融体系构建与创新[J].西南金融,2008

[12]张冀峰,让“应急”如同“正常”――大型商业银行的灾难备份与恢复体系建设实践[J].金融电子化,2010

[13]朱小奇,论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J].求索,2004

[14]乔海曙、万英,自然灾害经济学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7

[15]张博,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难点和对策[J].西部金融,2009

[16]黄国平,当前基层金融机构应急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武汉金融,2006

[17]FEMA/Internetional Afairs Office,

2006.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intrduction[R].FEMA/Internetional Afairs Office.

[18]Jon,William Toigo.,2004.Disaster Recovery Planning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钱瑛(1992.11-),女,汉族,籍贯:安徽安庆,学校:湖南大学,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金融;

第8篇: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 发电企业;危险源;识别;控制

1、引言

安全是火电企业的生命线,尤其是当前火电企业所面临的严峻经营形势导致安全风险加大的关键时期。尽管世界能源领域正向清洁、低碳、可再生的未来迈进,但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火电在一段时期内仍将是不可替代的主要发电方式。多年来,火电企业形成了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方法。在实际落实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直处于消灭隐患的认识层面,对隐患的查处和事故预防措施的制订一般都以本单位或者同行业的事故经验总结为依据,可以说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防御式”的被动安全管理。为使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更为系统科学,本文对发电企业重大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进行了研究,以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和持续改进,大大提高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危险点的识别与控制

任何生产工作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的因素,凡进行运行、维护、检修、试验工作必须进行危险点分析。外来人员参与现场工作时,必须事先做好危险点分析与交代工作,并要求在控制措施的签字栏签字。

危险点控制措施的重点是:预防人身伤亡事故、误操作事故、设备损坏事故、机组强迫停运、火灾事故。应重点防范: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等发生频率较高的人身伤害事故。

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要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1、工作场地:如高空、立体交叉作业、容器内、井下、邻近高压管道、邻近带电设备等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险因素;

2、工作环境:如高温环境、大风、易燃、易爆、有毒、缺氧、邻近或相关班组作业、照明等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险因素;

3、工具、设备:如电动工具、起重设备、安全工器具等可能给工作人员带来的危险或设备异常;

4、操作程序及工艺流程的颠倒、操作方法的失误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

5、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不适、思想情绪波动,不安全行为,技术水平及能力不能满足作业要求等可能带来的危险因素等。工作负责人在组织作业时,要特别重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情况、思想情绪的异常波动,并作为首要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

3、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具有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存储危险品,且危险物品的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重大危险源实质上是管理的概念,体现了在事故预防中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的思想,是国家或地区对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设备、设施、场所采取预先、重点、宏观和统一控制的思想。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5〕62号“关于认真做好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4〕56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火力发电厂构成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包括锅炉、油罐(轻柴油)、氢站(氢储罐区PV≥100Mpa•m3)、超过20吨的汽车加油站等。根据发电公司安全生产的具体情况,结合目前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该公司把其他可能造成人员群伤、中毒事故、重大火灾以及对电网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放射性物质,以及可能发生人员重大伤亡的问题,都列入了重大危险源的监督范畴。这个文件不仅仅对设施、场所进行了要求,也包括了对作业过程的控制。

重大危险源的重评估过程(图1)主要包括:

1、收集依据、开展对标

依据就是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制度、企业的规章制度及相关规程。用标准对照设备、系统和管理,找出不符合标准和规范的问题。安全性评价、技术监控发现的问题是重点,但不是全部,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各单位结合设备和管理的状况,开展全面的对标工作。

2、理清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应当包括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造、施工安装、运行、检修、技术改造的基本情况,定期例行工作开展的情况以及周边环境的基本情况。通过梳理找出基础资料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要熟知周边环境的情况。

3、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严重程度

按照国家对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要求,特别是易燃、易爆场所,对事故严重等级的划分,必须考虑到万一发生问题,根据储存量,要考虑其杀伤半径,以及有效杀伤范围内经常性活动的人员数量、重要的设备、设施等,进行综合评价。

4、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

按照国家规定,根据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后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划分成四级。重点通过评估,查找设备系统、安全防护、人员培训、日常管理的漏洞。其中,一级重大危险源由集团公司监督管理;二级和三级重大危险源由发电公司监督管理;四级重大危险源由各基层火电企业监督管理。

5、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对防止重大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25项反措可以称的上是典型的对策措施,关键是做好日常控制。

6、制定应急救援措施

重大危险源的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应急救援机构及其职责;危险辨识与评价;报警系统;应急设备与设施;应急能力评价与资源;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保护措施程序;事故后的恢复程序;培训与演练。

7、得出结论与改进管理的建议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经过评估,要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给出结论,是安全的,可控的还是存在问题的,还要针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现状提出建议。

4、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某基础设施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各因素,运用灰色层析分析法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优选。首先,利用层析分析法建立了施工组织设计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其次,经专家分析打分并计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再次,计算出各个指标层的合成灰色关联系数,最后得出该项目的最优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 冉兵,张威,余拥军.电力安全风险控制与反违章[J].湖北电力, 2010, 34(1).

[2] 周亮,刘开培,李俊娥,陈勇强.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研究[J].电气运用.2008,27(20).

[3] 李清奇.电力施工作业现场人身安全风险控制[J].电力安全技术.2009,11(4).

[4] 王清秀.浅议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5,13(4).

第9篇: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安全、管理

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来运作。它包括决策者的管理,执行者的管理,和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企业安全工作的管理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政策性安全法律法规,完善安全工作的管理模式,减少各种危险和损失。一公局也不例外,从局到公司到项目部都建立了安委会和安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这些都是安全管理模式的骨架,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员所做的具体安全工作才是骨架上的血和肉。

曾经有人总结过,安全员就是婆婆嘴,要多在工地走,多看,多说,发现问题,制止问题,将危险扼杀在萌芽中,这样才能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我在项目从事安全工作多年,也和很多安全员交流探讨过,发现在各项目安全管理中有一些共同的问题。

1、公司领导、项目领导、从上到下、大会讲安全,小会谈安全。从公司到项目领导们都充分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基层领导在实际工作落实中不懂安全工作如何管理和安全责任如何划分,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并没有从实际的工作角度出发做具体安排,在工作中对安全管理认识又不够,产生了一些安全管理的隐患。如果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2、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工程领域的不断拓宽,新工艺不断的出现,安全员掌握的知识明显不足和落后。

3、安全员不能专心专职工作。有的项目安全员兼职过多,兼好几个职务,无法专心安全工作,不能充分发挥一名安全工作管理者的真正职能。有些项目安全部人员配置不够,只有安全员一人,除了做内业外业,就是应付地方的、业主的隔三差五的各种安全检查,安全员疲于应付。

4、有的项目安全员的待遇也存在问题,和别的部门负责人相比,工作不少干,薪水却低半级或一级,同工不同酬,大大打击了安全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5、专兼职安全员的矛盾。很多专职安全员是由其他工种转岗而来,不懂技术,对于一些工序复杂的施工工艺的安全无从管理,不知从何下手,而兼职安全员的工段长,从事的是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对于安全知识知之甚少,考虑是施工管理,工期、进度、经济等等一些因素,造成了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矛盾,这种情况下专职安全员没有权力对兼职安全员进行管理,安全只能为生产让步。

鉴于以上这些情况,我建议:

一、加大公司、项目的管理力度

1.加强主要领导和安全员的安全学习教育,针对企业施工领域的拓宽,施工工艺的多样性和复杂化,安全员的频繁流动等,公司应一年组织一次安全培训,学习新的安全知识,适应新的领域和新工艺的安全管理,同时提高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一年一次的安全培训也可以对安全员做定向培养,定向某一领域或新工艺方面的培养(比如铁路项目、隧道项目、斜拉桥项目、地铁、高架桥等项目的安全管理)。

2.公司安全文件下发到安全部,公司应该核实文件收发和阅读情况,列入项目考核内容,完善管理制度,做到上传下达百密无一疏(震惊全国的4.28胶济铁路事故,就是因为上传下不达造成72人死亡)。

3.公司的制度管理要统一,各项目的安全管理应按公司统一标准执行。应将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度、台帐、报表格式统一。奖罚制度可以根据项目自身的特点自行编制,但要报公司安全部审批。

4.人员的考核,公司在用人制度考核时,应将安全作为其中一项,每年应选拔一些优秀技术干部参加安全培训,提拔任用领导干部时,应考核是否具备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充分发挥其领导和管理的才能,抓安全应从根本抓起,从而使安全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更好的为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5.项目主要领导负责监督,由项目安全部牵头与各部门负责人、各工段长、主管技术员签订项目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部门负责人、各工段长、主管技术员应履行的安全权利、义务、责任和各部门协作的工作内容以及一定的奖惩措施,做到谁的管区谁负责,由安全部检查、监督,这样专职安全员才可以对各部门和工段之间形成有效管理,可以避免管理环节中的一些真空现象。

6.项目应实行安全责任抵押金制度,项目经理、项目书记为一档,项目副职为一档,安全部长为一档,各部门负责人和兼职安全员为一档,工段长、主管技术员为一档,职工为一档,从每月工资中扣除,如本月施工中未发生安全事故,再次月发放工资时按双倍返还,以此类推。如本月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扣除经理、书记、安全部长的本月抵押金,安全事故发生在哪个部门或工段,应扣除部门负责人、工段长和主管技术员或某一位员工的本月抵押金,并视事故的情节,安全部可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罚。这样可以避免部门负责人、工段长和主管技术员兼而不管的局面,同时提高了全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和安全知识的普及,也大幅度发挥了全员安全管理的作用。

7.安全员的待遇问题,岗薪多少、奖金多少,公司应统一明确规定,不应分大小项目,因为干的工作是相同的,承担的责任也是一样的,以免打击安全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安全员既然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就应该享有相应的待遇。

8.设立优秀安全员奖。对各个项目真正从事安全工作的安质部长或安全员进行,半年考核,年终考评(内业、外业、个人业务能力和个人整体综合素质),奖金为ΧΧΧΧ元。

9.设立优秀安全项目,再优秀安全员的基础上,增加考核领导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工段长、主管技术员的安全知识和安全管理水平(作为今后干部选拨的一个方面考虑),优秀安全项目与领导班子成员的年终绩效奖挂钩,分几个档次,96分以上为优,90―95分为良,85分为及格,84分以下为差。获优项目领导班子成员年终绩效奖100%,真正从事安全管理的安全部长或安全员每人奖励ΧΧΧΧ元,各部门负责人、工段长、主管技术员和每人奖励ΧΧΧΧ元。获良项目领导班子成员年终绩效奖ΧΧ%,真正从事安全管理的安全部长或安全员每人奖励ΧΧΧΧ元,各部门负责人、工段长、主管技术员和安全员每人奖励ΧΧΧΧ元。获及格项目领导班子成员年终绩效奖ΧΧ%,真正从事安全管理的安全部长或安全员每人奖励ΧΧΧΧ元,各部门负责人、工段长、主管技术员和安全员每人奖励ΧΧΧΧ元。获差的项目公司应该从新考虑人员的调整问题了.目的不是打领导班子的板子,而是增加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提高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10.每年选一个新工艺的项目或优秀安全项目,召开安全现场观摩会,给大家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与其费尽心思的凑安全经费,不如拿出一些安全经费办点对安全工作有意义的实事、好事,参加人员为三类安全管理人员,目的接受新工艺、新知识的学习了解和好的管理模式。

二、重点培养安全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1.积极参与临建的各种设计和施工过程(营区、民工宿舍、供水设施、便道、排水的走向、临时用电的布线),了解和熟悉临建的各种设计的施工过程,从中发现设计中的缺陷,及时修改或者下一个工地中更改。重在参与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如果这个过程我们不参与,在日后的安全管理工作会很被动,但前提是我们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安全的基本知识。安全员要做到既有安全工作经验又要懂施工技术管理、还要具备丰富的安全知识。

2.加大专职安全员的管理力度,由公司安全部负责监督,项目主要负责人与项目安全员签订一份安全生产责任书,责任书中应明确项目安全员的管理权利和工作职能,项目主要领导负责监督,由项目安全部牵头与各部门负责人、各工段长、主管技术员签订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负责人、各工段长、主管技术员的权利、义务和各部门协作的工作内容以及一定的奖惩措施,做到谁的管区谁负责,由安全部检查、监督,这样专职安全员才可以对各部门、各工段长、主管技术员形成一种凝聚力,这样可以避免管理环节中的一些真空现象。

3.安全员应经过培训后,取得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

4.安全员的录属问题,如果把安全员的编制纳入公司,由公司直接考核垂直管理,安全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大。

5.安全部应配专职内业资料整理员。安全资料繁琐,从原始资料到方案、措施、整改、落实、跟踪回访、闭合,业主的、公司的、项目的等等各种资料,要面面俱到,会牵扯安全员很多精力。把安全员从内业资料中解放出来,使安全员有更充分的时间从事工地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安全监督管理,对工程更有益处。

6.必要的交通工具和人员,大的项目安全部应该配汽车和必要的人员,小的项目安全部可以配摩托车或适当的交通工具和必要的人员。目前我们的住处离工地都有一定距离,而且工地也有一定长度。坐交通车到工地后,交通车就被现场负责人带走了,安全员如果跟着交通车就会走马观花,很难发现问题。适当的考虑必要的交通工具和必要的人员,可以让安全员更好的开展日常工作。

三、对架子队的管理

1.在对架子队伍的管理上,应该提高安全管理的地位和力度。目前安全员对架子队伍的约束力很弱。建议在合同中明确安全经费的基础上,加扣架子队工程量3%的安全抵押金,由安全部签认,其中包括架子队违反项目部的安全规定、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文明施工、存在的隐患、未整改的问题、不服从安全管理等一些涉及到的安全问题,都由安全部签认每期计量,同意支付、扣除或罚款百分之几的结算,并附带原因、图片说明。这样可以提高架子队伍安全管理意识,减少隐患。

2.架子队的管理工作要注意方式,作为安全员不能直接去管架子队,安全员的直接管理对象是工段长、主管技术员,有什么问题或者下达指令,直接找工段长、主管技术员,由工段长、主管技术员来约束架子队。充分发挥全员齐抓共管搞好架子队的安全管理工作,同时通过现场管理人员去约束架子队,也是间接地把安全知识普及到了现场管理层,现场管理层的安全管理知识普及了,那么架子队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会发生很大的改观。

3.架子队进场后按进场人员30-50\1的比例上报专、兼职安全员。配备1名主管安全的领导并持有国家颁发的、真实有效的安全员证件,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四、安全应急管理

1.在工程正式开工之前,运用安全知识对所施工的工程做出一个初步的危险源识别,排查出各个危险源,并针对危险源制定出相应的安全应急救援预案,预案中明确安全应急救援小组的成员、成员责任、应急救援措施、应急救援设备,最后一定要明确与地方协作医院的位置、行车路线图和医院的联系方式。然后将预案中重要的部分进行公示,让人人知道和明白应急救援的过程,做到确保万无一失。

2.制定出相应的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后,向领导申请,批准后,在施工任务不忙的时候,举行安全应急救援演练,演练要认真执行,严格按照编制好的安全应急救援预案中的要求进行演练,并请地方协作医院一同参加,争取做到人每一个人清楚应急救援的整个过程。

五、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1. 现场的安全警示标志,标牌、消防器材、安全防护用品的需求计划由现场的工段长、主管技术员提出申请计划,并由架子队负责人签认后,报项目领导审批,以免日后结算时双方发生经济纠纷。

2. 现场的安全警示标志,标牌、消防器材、安全防护用品指定专人或部门统一订做或购置,统一建立管理台帐,保留原始凭证的复印件和的相关手续,统一发放并保存发放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