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渴望蓝天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请给我一片蔚蓝的天空!我无法忍受一味的唠叨,一味的宠爱。父亲鬓角的银丝为谁染?母亲微伛的脊背为谁弯?可惜,我无法承受太多的爱意。我每一次跃跃欲试地走进厨房,却总被母亲的关怀挡在门外。母亲总说我不爱劳动,可她还记得我殷切的眼神在她近乎无情的话语中暗淡无神。直到那天,我趁母亲午睡时偷偷溜去洗碗,那一板一眼的动作,我不知看了多少年,今日终于在我手心呈现!我强忍着湿润的眼眶,静静观赏一个个碗如出水芙蓉般洁净。我仿佛得到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请给我一片蔚蓝的天空!一抹抹烟尘弥漫了整个世界,灰蒙蒙的天就如同我灰色的心情。我难道再也看不到锦缎般的云、宝石般的天了吗?我期待着新绿渐渐成长,期待着阳光撕裂雾霾、微风吹散沙尘。倏忽间,我仿佛置身于山村,苍翠渲染着墨绿,晨曦映照着清水,层峦叠嶂,鸟语花香,好似一幅山水画。抬起头,竟连天空也是嫩绿嫩绿的,飘忽不定的云儿在山顶回旋,久久不肯离去。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沉淀着芳草的新鲜、落英的缤纷。如此胜景,我甘之如饴。
请给我一片蔚蓝的天空!无可奈何花落云,似曾相识燕归来。我感伤于晏殊,却又满怀希望。小时的我,总是固执地认为任何事情属于我的就是我的,不需要积极争取。自从踏入初中的大门,竞争的激烈令我措手不及,我不得不开始学着把握机会。每次作文比赛,我都会给予高度的重视,给自己施加压力以保证质量。对于自己的特长,我从不掩饰;对于他人的长处,我乐意学习。我决心,只要给予我一个小小的机会,我便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带着骄人的成绩,漫步在希望的原野,翱翔于蔚蓝的天空。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鸟儿渴望蓝天,正如鱼儿渴望绿水。我渴望蓝天,正如我渴望独立、绿色与希望。蔚蓝的天空,就是那一个个愿望聚集的家。请给我一片蔚蓝的天空吧,我将孜孜不倦地为它奋斗!
(指导老师:陈惠燕)
在那个穷苦的小山村里,他无依无靠。父母都外出打工,自己才11岁,要看好年幼的弟弟。又要照顾年老的爷爷。就如同被抛弃了一样。有些人走在路上都会在议论着他。同学欺负他。只有老师看的起他。这样艰苦的日头实在太多了。没有人能体会到他的心酸,没有人能体会他的痛苦。
他偶尔干完活就会坐着发呆。眼巴巴的望着树上的小鸟。眼里好像是羡慕,又好像是嫉妒,又流露出期待。“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是他妈妈交他的歌谣。他是不是地就哼唱着,然后对着天空微笑。他多么希望有人能帮助他;他多么希望有时常陪伴他的好友;他多么希望能和其他小伙伴们在欢呼雀跃着;他多么希望能和父母在一起。他是那么的渴望帮助。
现在他已经转到城市里了,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他拿起了《蓝天下的课桌》这么书。泪水湿润了他的眼眸。当年那个穷哭的他和书中的那些穷苦孩子是多么的相似啊!
他心中有怨,他怨世界的不公平。但是他心中更多的是远大的理想,他想在自己长大之后也能够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和他有着一样童年的人们。
他心中有感恩。他紧紧地握着这本书,他毅然发现了书中的另一个伟大的东西。那就是“师恩”。老师是一种神圣和崇高的职业。如果说父母造就了生命,那老师就是赋予了这个生命灵魂。老师总是那么的善良。看《蓝天下的课桌》里面那些深爱着学生的老师。看着那些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他总能想起在那个痛苦童年中唯一爱他的老师。他感谢他的老师。是他的老师鼓励和支持他,一步步的走下去。
在《蓝天下的课桌》这本书里,最让他心酸的是父母。他看到了每一个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疼爱都是那么的无私。他痛恨自己当初埋怨父母丢下他不管。他走出书房,远远的看着正在忙碌的父母。心中充满了羞愧,感激。他暗暗的立誓,他要努力学习。将来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也许正因为他有了这番经历,反而更坚强。我会在蓝天下的课桌上继续拼搏。充分“燃烧”自己的生命。
“那个脏脏的叔叔是你的爸爸吗?”
“你家好破,而且好臭哦。我再也不和你玩了!”
……
还记得年少无知的你,曾经对别人说过类似的话吗?还记得小时侯和同学们一起排挤、嫌弃那个总是穿得破破烂烂的同学吗?还记得经过废弃的工厂时,用冷漠的目光打量那些赤脚玩耍的小孩子吗?还记得我们曾无情地嘲笑他们那口不纯正的普通话,以及那颗敏感而脆弱的心吗?
不要告诉我,你不记得了。
不管走到哪座城市,我们总会看到一群这样的孩子——他们不属于这个城市,而是来自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村落;他们的父母领着微薄的工资,做着那些光鲜亮丽的“城里人”不愿意做的粗活重活,;他们跟着父母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有的甚至栖身于城市中昏暗的角落,穿着别人丢弃的衣物,用着别人丢弃的用具;他们几乎都遭受过城市孩子的排挤、讽刺,更得不到城市孩子的理解与宽容……他们——就是农民工子女。
然而,这次读了《蓝天下的课桌》一书,我了解到了他们的另一面——怀揣梦想的鲁达欣执着地守着妈妈和自己的理想,努力地学习着;残疾的水孩子陈益乐渴望融入新生活,在迷茫的路途上努力寻找着方向;勇敢勤奋的花仙子雨晴在伟大的母爱中慢慢地成长,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奇迹;光彩夺目的小彩虹和阳光灿烂的胡芸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懂事的思甜乖巧伶俐地陪伴着亲爱的爸爸……他们都没有优越的家境,但依然坚强快乐地生活着。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样的“他们”。相比起城市里娇气任性的孩子,他们显得成熟懂事,懂得替父母分担生活的重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懂得节省开支,珍惜父母赚来的每一分血汗钱。他们乖巧听话,乐观坚强,在磨难面前,总是比同龄孩子显得镇定、冷静。虽然他们生活在逆境中,接受着命运的考验,但是,不论磨难多大,他们永远都不会低头,真正的人穷志不穷!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城里孩子,每当我抱怨生活、心生不满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他们”。想到他们矮小的房屋、昏暗的房间,再看看自己温馨明亮的屋子,会倍感珍惜。我们过着优越的生活,从小便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有求必应,无忧无虑,没吃过一点苦头。这,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三年时光,因为你,很充足;
三年末了,只想说,谢谢你,为我助跑!
——题记
活力的九月,带着孩子的稚嫩蹦跳着进入初中校园——美好。空空的教室只有你一个人,我立正,喊道:“老师好!”你抬起头,几丝卷曲的黑发滑了下来,你先是一愣,然后笑了,笑得很好看,“早!”然后点了点头让我进来,然后一个词语定格:漂亮。
在漂亮的你的指导下,我快乐地进入了初中的生活。
记得你对我说,要做一辈子的读者。我理解为:多读书。于是开始大量阅读。
我读到了许多:《朝花夕拾》中,鲁讯笔下对童年的温馨回忆,对黑暗现实的理性批判;《海底两万里》中,尼摩的正义,以及海底奇异的风光;《水浒》中,那108个侠肝义胆的好汉们;《红楼梦》中,黛玉与宝玉的悲惨爱情……
于是,爱上了读书。你拍拍我的肩说我在起步,我眨巴着眼睛笑了。
记得你对我说,要做命运的作者,我似懂非懂,是写作文吗?于是,开始大量写作。
一次书信比赛,我满心欢喜地寄去我自以为十分优秀的作品,哪知石沉大海,杳无音迅。第一次就失败,深深地打击了我。于是,整日在忧郁中度过。你察觉到了,轻轻地抚着我的头:“记得我说过‘做命运的作者’,失败在所难免,拿起笔来,用心去写,谱写自己的命运……”尽管听不懂,但从老师坚定的目光中,我明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就是命运的作者!你点点头说:我在进步。我笑了。
三年来,你教会了我太多太多,那个我从未发现的世界,在你的演绎下充满色彩。
昨天,你对我说要做飞翔者,飞过失败与悲伤,飞过寂寞与无助,飞向成功,飞向辉煌。
我紧紧地抱着你,说:“我定会成功!”
而此刻,坐在考场上的我,静静回忆三年,我想已经赢了,因为这三年的助跑线上有你帮我,有我努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活动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4-0040-02
作者简介:万久红(1977―),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江苏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如何化解小学生活动作文教学中产生的窘境呢?笔者认为,应该分四步走:
一、巧设活动情境,充分体验
教师选择适当的话题,创设课堂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这类活动场景的设置并非纯粹为了娱乐,我们的出发点在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唤醒其观察与发现的热情,激活其体悟生活的能力。
师: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萝卜含有丰富的营养,可受大家欢迎啦!你喜欢吃吗?为什么?
生:喜欢。萝卜甜甜的。
生:萝卜脆脆的。
生:心里美!萝卜切成丝可漂亮了,吃起来真爽!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和可爱的萝卜做游戏。
教师如话家常,亲切地把低年级孩子的关注点引向了萝卜,寥寥数语,引出了孩子吃萝卜的感受,孩子们不知不觉中亲近了学习的主题。教学过程实施的第一步,旨在唤醒学生的情趣,让学生在活动的情境中拥有新鲜的素材,从而激活他们深刻的体验,解决“无米之炊”的烦忧。
二、细化观察指导,授之以渔
天真烂漫的孩童,其游戏心理是急切而充满渴望的,他们往往急着体验乐趣而容易忽略活动过程中的观察与体验。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一方面要注重调动与保护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灵活驾驭课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示学生留心观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把快乐大本营的舞台搬到了我们教室,也来玩一玩“快乐猜猜猜”!
今天我们展开的可是两项比赛。台上的选手在竞猜,台下的同学都是文明观众,得比比谁观察得最细致:谁能捕捉到最精彩的瞬间、最有趣的语言、最逼真的神态、最夸张的动作!
(一个学生表演“螃蟹”。)
师:刚才这位同学表演得惟妙惟肖。
(一个学生模仿赵本山)
生:卖拐,拐了、拐了!走,走一个试试!(学生哈哈大笑)
师:这熟悉的大家让语言一下子就猜着了!运用特殊语言,妙!
这则案例中老师适时提醒学生留意观察对象,看一看、听一听、尝一尝、摸一摸,细致入微地观察对象的变化,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留心周围同学的反应。这样观察,学生的所见所闻就能渐渐丰富起来,灵感之门就会慢慢打开,也才会不断酝酿出个人的独特感受。
三、把握交流契机,有效引导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交流不断开展,教师应把握时机,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发表见解,同时教师应善于捕捉信息,给予有效指导,大力提倡与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有创意地表达。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智慧就在这激励、唤醒和鼓舞间。”
师:请同学们自选一个动作,保持三分钟。
(学生有的趴着,闭目养神;有的端坐,紧盯黑板;有的手托腮帮,冥思苦想;有的俏皮地翘起二郎腿……,教室里一片安静。)
师:说说你的感受?
生:脖子酸了。脚麻木了。大气不敢喘,这是一种煎熬!
师:酸、麻,说出了自己真切的感受。
生:老师,今天的三分钟怎么显得特别漫长,我都在嘀咕,你的手表是不是坏了!
师:陈泽鑫说出了自己当时的感受、还有心理活动。
生:老师,我像失去自由的鸟儿,被圈在狭小的笼子里。
师:这三分钟竟能比出谁更有毅力。三分钟,三个小时,三天,三年……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霍金,他在轮椅上禁锢了几十年,仍然不放弃科学研究,达到常人难以到达的高度,撰写出《时间简史》,这真是奇迹!
生:海伦・凯勒作为一个盲聋哑人,凭借坚忍不拔的意志力,一生写出14部著作。她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发愤图强!
师:对于有毅力的人来说三分钟并不漫长。这样的体验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孩子们正在体验《时间变奏曲》的第一乐章――禁锢。学生经历体验―分享―思考的过程,他们畅所欲言,直抒胸臆,他们的体验理解在交流中变得明朗清晰,随着交流的深入,感悟随之增加。教师是交流中的参与者,或抖出话题引导学生讨论;或变化角度,为孩子指点迷津;或恰如其分地画龙点睛;或是由衷赞美、激励。这样和谐、平等的对话,激发了孩子的灵感,让学生心领神会,豁然开朗。当然,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生成性,需要我们智慧对接,巧妙引领。
四、悉心点评指引,锦上添花
学生将活动体验转化为书面语言、写成文,这是教学过程的又一难点。针对难点我们可以重点突破,如指导学生尝试写某一环节,或者写一个片段,并及时引导交流。师生共同探究“怎样写”的秘密,这又是新的生长点。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智慧在碰撞,他们相互启迪,将获得新的动力。
(一个男生勇敢地走上前台,在展台上展示自己画的秋天,一边读着自己写的小片段。)
师:谁来当小老师评一评?
生:老师,他画的秋天特别漂亮;他写的大雁飞行时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写得真好!
师:是的,他看得很仔细!(教师用红笔画出好的句子)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他把蓝天写得可美了,用了“瓦蓝瓦蓝”。
师:(教师在瓦蓝瓦蓝下画圈)你听得认真,真会学习!
师:小朋友们,谁再来说说他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他写了蓝天、大雁、、大南瓜、苹果树。
师:他按照一定的顺序向我们介绍,真棒!
师:他把南瓜当人来写了,真会想象。
生:他写的特别美,把我们学过的《看》那一课的好句子用上了。
师:是啊,他是个会学习的孩子。我们学过的好词好句能灵活运用,真了不起!
……
一、概念的界说
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提出:“教学法不仅可以依靠和利用学生的情绪,而且可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情绪生活。”“情感作文”训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作文教学活动的情绪体验;二是学生对于作文教学,特别是对写作的情绪体验;三是写作素材潜在的因素。这三个方面互相影响。“情绪作文”训练的内容可以多方面,或立意、或选材、或结构、或方法、或语畜等,不一而足。总之,喜怒哀乐的情绪活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质量。“情动而辞发”。
情感作文训练是一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写作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其写作欲望。既易操作.又见效果。
二、训练的途径
(一)观察生活,引感。文章就是表达思想,即“情以物兴”、“缘事而发”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番话道出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去看、去听、去嗅、去摸,亲身去感受生活的五彩缤纷和酸甜苦辣,他们会捕捉到许多作文的信息。如带瓴学生秋游时,他们发现城区烟囱排放的废气,知道这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看到了河道岸边堆放了许多垃圾,明白这会引起饮用水污染;听见周围有人满嘴秽言,观察到那些人的心灵已被污染;抓住其间的联系,感到语言污染甚于环境感染,人的素质低下是造成一切的根源,于是乎《都是染污>、《污染之源》等多个文题便应运而生。
(二)丰富知识,积累情感
知识的掌握与积累情感的联系包括两个方面:--是若要观察生活中的某一个对象,并做些情感评价,必须具备一些有关那个对象的知识,否则“情感无从谈起”;二是“你读的书中某一点,或从正面或从反面打动你的心,可以触发你写作的冲动,于是你拿起了笔”(王蒙语),这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意完全吻合。丰寓学生知识的途径有一条便是引导他们多看书、勤读报,欣赏有关电视节目,并注意积累。如精彩语句的积累、报纸内容的剪贴、电视新闻的记载等,结合阅渎知识朗读比赛、故事会等把孩子的读书兴趣引向一个个广阔的天地。具备了各方面充实的积累,一旦心灵为某件新鲜事物所触动,他们立刻就能纵横联系,使自己的作文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交流收获,判断情感
由于各人胸襟、见识、素养不同,观察、阅读的角度、范围也不同,经历、生活环境也不同。因而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不尽一致。学生将自己观察生活、课外阅读所得所感,尽情地述说出来,把喜怒哀乐与同伴交流,能唤起同伴的情感体验、认可或争辩,由此激活写作的灵感.使情感、内容得以交融。
三、激发兴趣
从生活中找素材,表现自我个性。新编《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课文内容去掉了许多说教的外衣,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以生活入文的典范作用。比如,学过《社戏》一文后,可以“童年”为话题进行作文,很多学生无形中就模仿了《社戏》的写作风格,学着用质朴的语言表现童年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
放手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写作文要求的是学生真情的自然流露,是表达自己真实的认知、情感、态度。而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又是情感最丰富的时期,渴望理解的期盼,遭人拒绝的苦恼,心灵的冲撞,矛盾的纠缠……可以说他们每一分钟都有情感波澜在起伏,每一秒都有感情的浪花在飞溅。如果能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很可能随时都能创作出佳作美文来。但是,由于教师过于注重作文的条条框框,学生灵动的思维受到禁锢,为了作文而作文,看上去负担很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淡化作文概念,模糊“作文”负累,使“作文”二字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沉重。首先,教师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表达氛围,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可以试着把作文课变成一次游戏、一项观察实验、一次视觉领悟、一次心灵交流……这些活动,可以就地取材,但必须要精心设计,不让学生有负担,目的是使学生在自然放松的活动状态下,不知不觉地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去发现、研究,去追忆、再现,去想象、推断,去剖析、感悟。其次,让学生明白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没有字数、结构、体裁的限制,而在说的过程中观察要更细,发现要更多。
四、激感的方法
对如何进行激感训练,下面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1.两位教师同样指导学生写《我的同桌》一位教师从确定中心、选择材料、使用语言等方面作了详细的指导;但到落笔时,学生仍然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另一位教师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在写作前组织学生开展“同桌比美”活动,并要求把同桌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向他的家长汇报。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有实用性,有一种向同桌家长报喜的按捺不住的激情。这样,学生们都有一吐为快的感觉,产生“情动而辞发”的效果,写出的作文言之有物,情真辞切。
(一)看重友谊
“友谊在我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活有了一点点光彩”没错,同窗六年,情意何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所城市,同在一个班级,这就是缘分啊!
儿时不懂友谊,让时光从指尖流过,现在离别只剩下一年 ,同学们才真正懂得了珍惜。什么交换FRIENDSHIP---BAND呀,什么开友谊派对啊……话说回来,其实就是希望朋友不要忘记自己。六年啊,同学们在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有过多少的海誓山盟,这情意怎能忘怀?
(二)
看重分数
“哎呀,这次试卷我又只70分,苦恼啊!”××的分数比我高,怎么办啊?”每天,我的同桌总会在我耳边念叨一番。
六年级,面对考初中,又有谁不在意分数呢?从前考80多分可以放纵自己,但现在不行,因为六年级了,分数说明一切,分数主宰一切,分数就是原则!
哎,我不明白,为什么要看重分数呢?诚实、守信、自觉……这些不更重要吗?难道竞争的社会真的那么恐怖吗?才六年级啊,几乎人人都有了分数第一的这种信念,不,这不是信念,这是一个错误的判断!
我想,看重分数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有压力吧!这种压力太大太大,减负连可能性都没有啊~所以,六年级看重分数!
续:
不想长大
----献给六年的小学光阴
嫩绿的小草,
极不情愿地钻出土地,
它不想长大,
只希望永远和伙伴们
一起快乐的玩耍,
它只渴望相遇,
不希望离别,
即使它知道有相遇就会有离别!
这小草,就像我,
不想长大,
眷恋从前那快乐的时光,
一花、一草、一点、一滴,
在我脑中回忆着,
不想长大,不想长大,
我一遍又一遍地念着。
亲爱的远方的小学生:
你们好!
我是广东省惠阳市淡水第一小学五(5)班的田国城。我有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中等个儿,我有点活泼,但不太爱说话。虽然我不大喜欢看书,但有空的时候才回拿起书来看。这读书的好处自然是不言而喻。只要能得到一本好书,我就会废寝忘食地读,有时候竟如醉如痴。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写出更多更好的作文来。不知远方的同学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我住在惠阳,这里曾经被选上了“文明城市”的光荣称号。你知道吗?所以,你喜欢来到我们这个美丽而辽阔的城市吗?我非常乐意你的来到。
远方的同学,虽然我们素未相识,但我希望我们能心心相印,共建一座友谊之桥。我真心地用一颗真诚的,渴望友情的心和你们——远方的同学,交朋友。无论如何,都让我们一起融入这个大家庭里,让我们在这个充满温馨的大家庭里,建起一座友谊桥。
我爱我的学校,我爱我的家园,远方的同学,虽然我和你素不相识,但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成长、生活。借这次“手拉手”活动,我想和你结成好朋友,咱们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因为我第一次和远方的你交朋友,所以希望你能接受我。
祝远方的小学生:
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符合题意”总是被列为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一条,这就表明,围绕题目选取材料、确定主旨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如果你在动笔之前没有准确把握题目的含义,如果你片面理解题目的要求,如果你在写作中途忘记了题目的限制,那么,你的文章就会偏离题目的指向,出现内容跑题的现象。看看下面的文章,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呢?
[原文指瑕]夕阳,触动了我的心灵
姜赣生
日子似乎平平淡淡地走,(“走”与“日子”搭配不当,改为“过”较恰当。)一个星期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转眼间又到了星期五――一个让人激动的日子。以往的星期五,真是快乐。这种快乐,从初一到初三,我过了很多次。(概述的目的,只不过是要说以往的星期五快乐,暗示文章要写的星期五不快乐。但是,概述内容太杂,用笔大多。)
那一天,手拿一张令我汗颜的化学试卷,看着叫人难堪的76分(这可是我有史以来的最低分啊),我伤心极了。(点明了事情的起因。)想到自己的理想,想到父母辛勤劳动供我读书,想到老师对我寄予的殷切期望,我心如刀绞。我无力地趴在桌上,动都不想动一下。我本来是想再反思一会儿,劳动委员却说要拖地,把我赶出了教室。(你看,这个句子里,前边以“我”为陈述对象,后边以“劳动委员”为陈述对象,不统一,影响语言的流畅性。)来到走廊,我又趴在了栏杆上。(两次用“趴”字,都很形象,符合特定时候人物的心理。)我不断地责问自己:“咳,我为什么如此粗心大意?为什么呀?这么低的分数,叫我怎么见人那?”我的泪都流了好多了。我真希望有哪位好心的人能赠给我一颗“后悔药”,让我重新再考一次。(“重新”“再”运用,重复。)这时,我想望望自己平日非常喜爱的蓝天。
我发现食堂边的老树上有一小束阳光。顺着光,我再去寻找那光源,哇,(“哇”表示惊喜,与沉浸在悲伤之中的“我”的心理反差太大,不恰当。)那是西下的夕阳。这般美丽的景色,真是叫我们难得一见。夕阳使出浑身的力气,把天空的浅蓝染成了暗暗的淡红。(好一个“染’字,写活了夕阳的色彩和动态。)当我还沉浸在此般的美景中时,突然发现太阳变成了半个,于是飞快地跑到三楼,一睹她最后的芳容。当再次看到完整的太阳――那轮火红火红的太阳时,我开心地笑了。夕阳美景,点亮了我的眼睛。
忽然间,我的内心十分感动。可是,在以往的很多时候,看到了很多景物,我的心里却是无动于衷,像没有什么感觉似的。即使是面对人们普遍赞扬的朝霞和鲜花,我也似乎没有什么感觉。可是,有的人,常常是触景生情,善于从不同的景物中找出生活的哲理。这种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作者的笔,已经转到了写“没有感觉”的话题了。)
[评改处方]
本文的标题决定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写作对象应该是“夕阳”和“我”,叙述角度是第一人称;写作重点应该是写“触动”“心灵”,即:由夕阳引发了“我”的情感、意念。审视上面的文章,我们就会发现,文章对于“我”的心理活动的描述,对于渐渐落下的夕阳的描述,都扣住了题目的要义,也具有自己的写作特色。但是,文章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一是在观看夕阳之后缺少写与之相关的“我”的情感或意念,没有落实“触动”的要求;二是写“没有感觉”的内容,与本文中心无关,属于顺势转移了话题的跑题之举。试想,夕阳到底是怎样触动“我”的心灵都没有说清楚,跟“我”在别的地方没有受到触动又有什么区别呢?
修改本文,需要运用以下方法:第一,删节法。将末尾一段写“我”没有感觉的内容全部删去;第二,添加法。在写完观看夕阳之后,添加“我”的思想感触。这个感触,必须透过夕阳这个物象,融汇引导“我”走出心理误区的哲理;第三,改写法。将文章的开头、结尾等重点段重新改写,使其直接点题,强化扣题写作的意识,落实扣题写作的技巧。
[升格佳作]夕阳,触动了我的心灵
姜赣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触动了许多人的心灵,这种触动源于李商隐对夕阳无限美好的热爱。前不久的一次邂逅,也令我对夕阳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夕阳,这样一个残缺的太阳,从那一刻起触动了我的心灵。
周六,快乐的放学铃声响起,同学们欢呼雀跃地背起书包准备回家。我却无力地趴在桌上,不愿动弹。为什么?为了一张令我汗颜的化学试卷,为了令我无言面对“江东父老”的76分。本想再反思一会儿,却被劳动委员以要拖地为由赶出了教室。来到走廊,我又趴在了栏杆上。泪已流尽,我只是在不断地责问自己:“为何如此粗心大意?”我渴望上帝赠予我一颗“后悔药”,让我重新考一次。这时,我抬起头,想望望自己平日喜爱的蓝天。
然而,这个不经意的抬头却令我发现食堂边的老树上有一小束阳光。顺着光,寻找光源,是夕阳,是西下的夕阳。这般景色,难得一见,一棵老树,没有绿叶,却在树梢处拥着一个太阳,火红火红的。夕阳把天空的浅蓝染成了暗暗的淡红。当我还沉浸在此般的美景中时,再一看,怎么太阳变成了半个?我不甘心只欣赏半个太阳的落下,于是飞快地跑到三楼,抓住栏杆,一睹她最后的芳容。或许是这难得的美景令我不得不将心中的不快与失落暂放一边,当再次看到完整的太阳时,我居然开心地笑了,看着夕阳美景,我脑中突然闪过一连串疑惑:今天为何会在不经意间逝去?明天又会怎样?还会有这般怡人的夕阳美景吗?
顿时,我明白了:对于那些未知的事物,我们不是主宰者,明天会怎样是由它的主宰者决定的。旭日会东升,夕阳会西下,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不必在乎明天是否会有日出壮景和日落美景,只要你心里有个太阳。同样,不必在乎中途是否会跌倒,只要你心中有个信念。泪水、幻想总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山重水复中磨炼意志,才可能安然地等待柳暗花明的欣喜。
不知不觉中,夕阳已不复存在,宁静的校园中传来一个被夕阳触动了的少年的响亮声音:
――回家喽!
[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