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系统一体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为了保障公民的社会保险待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由缴费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快速发展,基金量日益庞大,而业务和财务数据不一致的矛盾日益突出,经办机构对基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完善基金财务会计制度,也需要通过信息化建设手段推进基金的精细化管理。作为金保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系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关键部分。
一、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系统精细化管理建设思路
传统的财务系统主要是基于大量单据的手工记账、核算和生成报表。与传统财务系统不同的是,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系统需要支持对个人账户收支余额等明细情况的会计核算功能,并根据基金管理要求生成传统报表以外的按单位类型和管辖区域划分的收支附表,要求核算粒度细,处理数据量大。
这么大数据量的核算信息不可能单纯依靠财务人员手工录入,必须建设与业务系统一体化的基金财务系统,才能从业务系统获取核算所需的明细信息,自动生成核算会计凭证,达到账户数据规范化校验的精细化管理目的。同时,为了配合财务精细化管理,业务流程上也需要一些优化。
主要的建设思路包括:
1.精细化会计核算
会计能核算到收缴对象:单位(单位在职人员通过单位代缴)和个人(自由职业者等以个人进行缴费);支付对象:社会化发放个人。
2.自动化凭证生成
会计凭证可以自动生成,通过建立业务收支项目同财务科目对照,由业务收支项目自动生成财务核算分录,操作人员只需对原始凭证和核算电子信息进行审核。
3.规范化账户校验
会计和业务能互相验证,做到每个参保人员账户记账信息同财务收支一致。
4.集约化业务处理
为了配合财务精细化管理,业务管理上采用缴费卡对社会保险费集中收缴,通过银行对养老金进行社会化发放方式,保证信息的准确可靠。
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的一体化架构与数据模型
根据前述建设思路,本文研究了社会保险一体化信息系统,通过结算系统实现业务管理系统和基金财务系统的一体化关联,系统架构如下图:
社会保险一体化信息系统由业务管理系统、结算系统和基金财务系统组成。1.业务管理系统接受参保单位集中收缴登记,参保个人的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登记,产生业务核定信息;2.结算系统通过银行从单位和个人的缴费卡中扣缴社会保险费和社会化发放养老金,通过提供的收支确认等结算功能,将业务核定信息(包含五险收缴和养老金发放)生成为结算信息,作为财务和业务的接口,并将实际收支情况反馈至业务管理系统维护个人账户信息;3.基金财务系统通过收支核算等会计核算功能,分险种从结算信息中获取凭证所需信息,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实现统一征收的分账核算。
下图以社会保险费的收缴流程为例展示一体化系统的数据模型:
财务和业务的接口表(结算表)中存放收缴结算信息,设置关键字段结算表流水号和财务凭证编号,通过结算表流水号可以向前追溯到相关业务核定信息和账户记账情况,通过财务凭证号可以向后关联到财务会计凭证核算信息。
三、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系统的特点,然后详细研究了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一体化的架构和数据模型。该系统既满足了基金财务大数据量的处理要求,也保证了财务与业务数据的一致,为实现基金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1 核心业务一体化的内涵
1.1核心业务一体化,是以“业务驱动财务”思想为指导
在IT环境下将业务、会计、管理流程紧密结合,由业务部门负责经济业务录入信息系统,遵照系统中的流程,经授权人员批准,通过事先设定的规则生成凭证,经会计人员确认后反映在相关的账簿和报表上。
1.2建设核心业务一体化平台,将企业业务及财务有机连接
以业务为驱动,将原来分散、脱离、静止、延后的管理变为畅通、实时、面向流程的管理,既保证数据不冗余,又保证了相互关联和整体再现。达到了计划一体、资源共享的目标,减少了重复工作,提高了信息的精确度,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企业的预计、管控、分析手段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有利于企业决策。
2 和以往的财务系统相比较,核心业务一体化有三大特点:数据集成标准化、数据模块化和数据动态实时化
2.1数据集成标准化
公司特别是集团公司,数据的集成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标准化的数据,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明确正确的决策方向。所有的业务通过核心业务一体化系统汇总分类,实现流程优化重组,保证业务类型在系统中的统一,从根本上保证了数据的标准化,做到不同企业适用同样的汇总基础。实际操作更加规范高效,减少了人为因素,大大降低了风险。
2.2数据的模块化
流程管理是一体化显著特征,以业务部门流程为起点,录入源头数据,源头数据通过保存传输至数据库后,经过直接匹配前源头数据产生后续部门的衍生数据。这就保证了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错误和舞弊的产生
2.3数据动态实时化
由业务模块人员操作系统,以及物流的动作,自动产生会计信息,经确认、实时传递到系统。实时,标志着企业能掌握和使用最新信息,及时纠正偏差,提高竞争力。和传统财务软件相比,实时性是一体化最大的优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特别是集团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及时对企业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管理、控制和配置,迅速对各种经营管理方案做出科学决策。因此,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和稍纵即逝的经济机遇面前,一个高度集中、实时在线管理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平台的建设,符合了企业对于数据实时性的需求。由于一体化对业务流程带来的巨大改变,也使得财务及会计核算产生了重大变化。
3 核心业务一体化给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
一体化的实施,从财务层面上来说,是强化了财务的管理及核算职能。
3.1财务预算控制的加强以及范围的扩大
核算一体化将财务部门从“核算型”转变到“管理型”,财务的管理职能有所加强。为财务管理职能中心预算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平台。能实时反映各业务部门的成本,保证会计信息及预算控制的及时性,有效刚性预算控制。
在一体化系统中,首先,前端工作由业务模块执行,业务类型按照系统规则自动归集,财务人员减少了信息的判断及录入工作,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财务管理方面;其次,一体化系统还将预算指标在账务系统中设定,发挥预算在账务处理过程中的控制作用,并通过集中管理,保证了预算的刚性;再次,一体化系统中引进了“项目实际成本”及“项目占用成本”概念,按照全面预算治理的思想,把企业发展战略和各期的目标编制的各项预算分配、分解到各个对象、项目、作业和流程,实行实时、动态、严密的预算控制和流程控制,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3.2核心业务一体化强化了财务管理决策体系
改变传统财务核算方法,缩短会计信息的加工、转换时间,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够及时知道经营状况如何,对企业特别是对于集团企业来说,大量决策信息的及时获取、汇总,能及时为经营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通过一体化系统,直接实时的数据收集,可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充分实现业务模块数据的实时传递,充分实现数据共享,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准确的会计信息,应对瞬息万变的内外环境变化,实时做出决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应变能力。
3.3改变了传统核算模式,强化了内部控制
传统业务流程的内部单据一般具有可重复性,可以进行修改。一体化系统中,数据来源的单一性降低了舞弊的可能性。源头数据,能在系统中留下清晰的痕迹,容易明确责任。系统将业务流程及内部控制紧密结合,抓住了控制关键点,全程有效控制财务风险。通过环节之间的完全衔接,大大加强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
3.4会计信息质量理论上应该有所提高,但受各种因素影响
首先,在该系统中,会计信息绝大多数通过自动归集进行了自动处理,应该说是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但是,核心业务一体化系统平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会对数据的准确性、系统数据来源和加工模式抱有怀疑态度。传统财务软件,财务信息主要依靠会计人员获取,建立在稽核关系上的数据非常严谨,因此信息质量保障程度较高。一体化系统则是将各个数据采集终端分布到其他部门及岗位,由其他部门及岗位完成,不确定的程度加大。
【关键词】 财务; 一体化; 管理
一、电网企业实施财务一体化管理的背景
目前,中国电力企业体制改革正逐步深化,逐渐形成了电力市场的竞争态势,标志着我国电力企业实现了现代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方式,这对我国电网企业传统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尤其对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行业外部监管不断加强
电网企业面临来自财政部、国资委、电监会、税务、物价、审计部门等全面、严格的监管,电网企业的成本、职工收入、主业和多经企业间的关联交易等也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电网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需更新理财观念,拓展财务管理技能,增强企业的依法经营意识,以确保向监管单位、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完整的各种财务信息。
(二)电网企业自身发展需要财务一体化管理
电网企业需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以财产关系为基础的财务工作组织体系,逐步从按行政隶属关系管理转向按资本纽带管理。同时,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集约化、精益化的统领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切实提高了财务管控能力。
二、财务一体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
(一)基本思路
按照“集权有道,分权有序”的原则,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的,以财务与业务流程融合、会计管理与管理标准精细化为重点,以信息系统为平台,打通“业务、岗位、制度、流程、表单、标准、指标、授权”等财务管理要素,建立界面清晰、高效科学、真正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绩效和竞争力,以面对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和监管单位日趋严格的管理要求。
(二)总体目标
建立“集中统一、精益高效、一管到底”的财务一体化管理体系,提升财务资源的集约调控水平和财务与业务协同运作能力,并在财务一体化管理的相关信息系统中固化,达到实用化要求。
三、财务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创建战略导向型预算管理
电网企业应通过引进国内外优秀企业的预算管理方法和经验,创建战略导向型预算管理模式:以企业价值管理为导向,分解实施EVA(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开展企业资本性投资财务评价,对企业未来投资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评价;施行企业部门预算归口管理,将企业整体预算按职能分工分解到各归口管理部门,实现业务和财务融合,将企业预算管理由条块管理转向矩阵式管理;建设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并与企业其他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融合,实现预算与企业经营活动的相互结合,体现预算管理对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参与和管理控制。
(二)开展集约高效的资金管理
电网企业提高电网输配电能力,建设“绿色、安全”电网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一方面需要拓宽融资渠道和创新融资方式;另一方面又要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拓宽融资渠道和创新融资方式方面,电网企业应发挥品牌优势,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合理选择融资时机和融资期限并考虑利用银行承兑汇票、发行企业债券和进行重大资产融资租赁等方式来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在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方面,电网企业应利用统一的资金配置和运作平台,使企业资金管理集中、高效、准确,在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的同时,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电网建设的资金需求。
(三)开展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为提高电网企业资产的质量和运营效率,实现投资效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电网企业需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以资产价值链为主线、资产实物与价值管理一体化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对企业资产的规划设计、设备物资采购、施工建设、生产营运、退役报废等全生命周期进行综合管理,并横向融合项目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纵向贯通电网企业及其下属各分子公司,最终实现资产的使用效率、可靠性、使用年限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综合最优。
(四)构建财务风险管控体系
随着对外投资的加大,大额担保业务的发生、融资规模的扩大、资产负债率的提高等,企业也面临着不断提高的财务风险,因而建立财务风险管控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要建立财务监督约束机制,在企业预算准入、工程建设、合同审批、资金收付等重点环节积极行使财务监督职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开展全过程的监控,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二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监控,建立财务管理风险库。
(五)建设先进实用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电网企业要通过学习国外先进企业开发和应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经验,购买或自行开发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一体化、集约化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集成和融合,促进企业资源共享,统一、规范企业业务流程和工作程序。
(六)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电网企业应从适应日益提高的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出发,按照“全面覆盖、横向整合、纵向贯通和相互关联”的工作方针,以及“系统化、实用化、流程化、表单化”的基本原则,建立一套打通“业务、岗位、制度、流程、表单、标准、指标、授权”等要素、一体化和一管到底的财务制度体系。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全面向“经营型、控制型”转变,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撑。
(七)财务工作人员能力创新
新形势下,电网企业还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养,使财务人员达到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精通企业会计准则、具备良好的投资决策分析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为企业提供高水平财务管理服务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电网企业应针对不同岗位能力素质需求,建立基础素养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管理技能培训和专题培训体系,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四、财务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与评价
(一)财务组织机构建设与财务职能定位
1.财务组织角色转换。财务角色和定位的发展促使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财务基础工作,履行好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的职能,还要充分利用企业会计信息,以前瞻性的策略理财,深入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风险评估过程中,做好财务专业服务,真正成为企业价值创造者。
2.财务组织职能定位。通过财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可以缩短企业核算链条,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实现财务处理流程化、规范化,财务信息透明化,提升财务核算质量和水平,形成由财务管理、运营支撑和财务共享三大职能组成的新型财务职能体系。
(二)加强财务基础管理
电网企业财务一体化管理的成功实施首先要做好以下基础管理工作:
1.清晰的财务授权体系。电网企业对总部财务和下属分、子公司财务授予适当的权力,并结合有效的监控机制来监督权力的运用和被授权者的行为,来增强企业决策的效率和执行水平、控制财务风险和激励职工。
2.有效的沟通与宣传。对财务一体化管理工作进行宣传,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向各财务业务相关人员传递一体化工作有关的信息,征求他们的建议和反馈意见,了解其对财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需求和期望,取得其对财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的理解与配合。
3.各级业务、财务部门的配合。通过电网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人员的通力配合,努力实现企业财务一体化管理的总体目标。
4.业务流程的再造。电网企业各级财务部门要积极参加企业各级业务流程的再造,从预算、资金、资产、收入、成本、工程财务管理等多方面多角度积极参与业务流程再造、业务运转和决策的主要环节,将财务流程与其他业务流程衔接成有机的整体,便于企业流程的执行落地。
5.财务人员培训。通过组织财务一体化管理专题培训,宣贯和落实财务一体化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满足企业未来财务管理的需要。
(三)建立财务管理执行体系
1.建立财务共享。财务共享中心异于传统的企业责任中心,在职能定位方面财务共享服务重点是财务管理集成服务而不是集中控制,而在业务功能方面财务共享服务并不是单一功能与服务的载体,而是涵盖了几乎所有可能的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业务。
2.开展价值管理。电网企业的价值由三个基本因素推动:(1)获取超过企业资本成本的利益(盈利);(2)增加企业业务和投资基数(成长);(3)管理和接受适当的业务风险和财务风险(风险)。所以电网企业实施财务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也是管理成长、追求盈利和控制风险的过程,只有三个因素的完美结合才能保证电网企业最终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
3.完善财务报告。为了进一步满足相关利益者和电网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决策支持的需求,电网企业亟需实施财务一体化管理来完善财务报告与决策支持体系,形成对外财务报告和内部管理报告“制”。
(四)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支撑
电网企业要建立统一整合的财务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在企业范围内的收集、共享和利用,满足财务核算、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的需求。1.统筹规划、分步建设财务管理信息系统。2.财务、业务管理系统一体化建设。3.培养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
(五)开展财务一体化管理绩效考核
1.设定绩效计划。电网企业总部财务部门要通过与下属分、子公司财务部门的充分沟通,制订对下属分、子公司财务部门的绩效计划,包括财务部门管控目标、年度重点工作、工作职责、财务人员的能力开发与提高、奖惩等。
2.实施绩效计划。电网企业总部财务部门为被考核者和下属分、子公司财务部门协商制订绩效计划后,下属分、子公司财务部门就会按照既定的财务工作目标执行绩效计划,而电网企业总部财务部门则可以随时监控绩效计划的实施并及时掌握其执行情况。
3.绩效考核。在既定的绩效周期结束时,根据年度绩效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与绩效计划进行对比,详细分析其中的差异情况、个人影响因素和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并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最终全面准确地确定下属单位财务部门的绩效执行情况,以此进行奖励和处罚。
五、广东电网公司财务一体化管理实践成果
(一)一体化的财务制度
从业务梳理切入,按照“全面覆盖、横向整合、纵向贯通、相互关联、提升拔高”的工作方针,纵向消除基层单位的制度冗余450项,财务制度总数减少至27项,减幅达95%,制度体系简化、优化、系统化、实用化的效果非常显著。
(二)一体化的岗位设置
突出与业务融合、与流程匹配,省、市、县岗位设置一体化考虑,注重工作的上下承接,注重促进财务管理转型,注重强化财务内控管理,注重提升财务工作价值,实现了省公司、地市供电局、县级子公司财务工作的完全贯通,业务流程和岗位设置的完全匹配,为财务一体化工作落地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一体化的业务流程
根据制度提炼流程,通过流程关联表单和作业标准,每项流程贯通省、市、县三级,设置了关键控制节点,流程节点全部落实到具体岗位,从而实现了制度、流程、表单和作业标准的紧密关联和完全打通,业务流程和岗位设置完全匹配,通过流程实现制度落地。
(四)一体化的工作表单
从制度和流程出发,对省、市、县三级的日常流转工作表单进行系统整理,提炼和优化工作表单,全部实现与制度、流程的紧密关联。表单内容记载岗位和授权,并充分考虑未来信息系统固化需要,通过表单实现制度、流程落地。
(五)一体化的作业标准
财务作业标准此前处于空白状态。通过认真梳理,将财务管理中成体系、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的工作规范、评价模型、计算标准等提炼为作业标准。特别是将全面预算及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创先工作中形成的一些先进工作成果,均提炼为相关制度的作业标准,促进了创先成果的落地应用。
(六)一体化的授权体系
对财务制度、业务流程所涉及具体业务的审批程序和权限进行系统梳理提炼,编制省、市、县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授权矩阵,明确“立、审、决、存”等环节的授权,形成清晰、规范、高效、权责对等的授权体系,授权有章,分权有序。
(七)财务管理评价与考核
制定《财务管理综合评价办法》,对财务一体化管理执行情况和财务整体管理水平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树立标杆,查找短板,促进各单位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六、经验分享
本文结合广东电网公司实施财务一体化管理的思路和建设内容,分析实施过程中实现的阶段性成果,总结出以下须重点关注的问题供其他电网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转型与创新中参考。
(一)文化
不断努力建立具有财务特色的价值观念、团队合作意识、工作作风和行为规范的财务文化,构建学习型财务组织架构,塑造学习型财务文化氛围。
(二)财务人才
合理制定财务人员岗位工作职责,结合财务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和企业发展需求,让财务人员明确提升工作能力的重点方向和未来职业能力发展方向。
(三)执行力
成功实践财务管理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职能,促使财务管理体系从传统核算型逐步向决策支持型转变,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价值管理
建立和完善全过程的企业价值管理体系,从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营销管理、招投标管理、风险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实施全过程的精益化管理,促进企业效益、价值的精益求精。
(五)风险
及时分析、监控和确认财务风险,采取有效的方法规避或降低财务风险,并努力将财务风险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秦杨勇.集团管控:中国最佳实践经典案例解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2] 何瑛.电信运营企业财务转型[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3] 刘媛媛.基于历史视角的西方公司财务理论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商务订货平台 财务软件系统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444-02
一、引言
近几年,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使得在企业内部、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可以利用电子业务共享信息,实现了企业间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库存、流通和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效率。商务订货平台也应运而生,它是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实时订货、发货及货款收付管理的信息平台,可以准确、及时处理核心企业与其分销渠道、终端客户之间的订货、发货、收付款等业务,实现全流程的实时查询与跟踪。商务订货平台在提高订货效率方面,相较传统的订货方式,既轻松又快捷,而且核心企业、分销商之间可以清楚直观的了解到商品和货款的实时状态,对核心企业建立稳固的客户关系,提升客户信任度和忠诚度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商务订货平台在很多企业还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仅将各个阶段的处理过程对外开放实时共享,并未与财务软件系统接轨。在企业内部,网上商务订货的信息并不能直接形成财务软件系统的数据,在财务核算上还没有摆脱人工录入产品清单用于发货的工作,而且也难以避免因人为的错误导致的货物错发和漏发。有的大中型企业的物料品种往往有几千种,若靠人工辨别去录入出库数据,很容易出错。
若要全面解决上述问题,商务订货平台与财务软件系统必须实现一体化对接,即网上订货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要能自动形成财务软件系统的出库数据,避免中间环节的人为操作。
一些专业的财务软件供应商也已有成熟的商务订货协同平台与其财务软件系统接轨的一体化产品,但在收费方式上大多是按同时在线的终端客户数收费或每年收取年费,若企业采用同时在线终端客户数付费方式,则对于下游分销商数量或网上订货客户数量不多的企业,成本适中,但是对于终端客户数量庞大的企业,比如同时有上千家客户或经销商同时在线订货,软件购买成本将达到百万元以上,而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同时在线订货的客户数量希望越多越好,这必然带来软件使用成本的持续上升,而且随着企业客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对这一成本将无法控制;若企业选择每年支付年费的方式,也意味着企业在生存期间内每年都要支付一笔高昂的固定成本。
本文将研究如何低成本构建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从商务订货平台到财务软件系统的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
二、基于商务订货平台、财务软件系统一体化的低成本信息管理平台构建方案
通过对企业商务订货平台与财务软件系统的分析,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拟定商务订货平台的需求方案:通过对企业商务订货平台的需求分析,功能并不复杂,主要由以下模块构成:
(1)提交订单:由终端客户在网上选择自己订购的产品需求,产品描述、收货信息等,该产品信息供企业后续各相关环节自动调用。
(2)订单处理:订单处理包括外部共享和内部共享。外部共享是指企业内部各相关处理流程负责人将处理进度关联合同进行登记,可供终端客户实时查询与共享。内部共享指财务软件系统要能自动调用客户提交的订单数据,供企业内部共享,这要求客户提交的订单上相关数据代码必须与财务软件系统中的代码保持统一,但是对于终端客户来说,他们只知道自己订购的产品名称和型号,至于该产品在企业内部是什么样的代码,并不清楚,因此,需要在此设定系统自动识别程序,在终端客户选择了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以后,系统自动识别其内部代码。在财务软件系统设计从商务订货平台的接口和取数关系,自动形成财务软件系统的发货数据,避免人为操作。
(3)财务结算:设计从商务订单到财务结算的取数关系、各级价格体系,自动生成各级经销商与核心企业之间的结算数据。
(4)售后服务:客户或经销商均可以在网络终端登记售后服务需求,企业内部各相关流程负责人登记处理进度,可供客户与经销商实时查询与共享。
(5)统计管理:根据企业、经销商、用户的查询需求,设计各类查询与统计表格及取数来源,满足企业对经销商业绩考核需求、企业对项目售后服务的管理与监督、企业对各级经销商的自动化结算等个性化需求。
(6)基础资料管理:通过此模块实现对基础资料录入与修改,如用户、经销商、物料以及其他一些辅助基础资料,用于以上各操作流程录入时调用,并且实现对基础资料的更新与共享。
(7)系统安全:商务订货平台属于一个对外开放的平台,相关资料涉及企业的客户信息、结算体系、财务安全等核心机密,必须有可靠的系统安全保障措施,通过在此模块设计相关和安全保障程序,设计各级操作人员的查询与操作权限,保障整个系统的数据安全。
2、商务订货平台与财务软件系统具体对接方案的研究
商务订货平台与财务软件系统对接的关键环节在于如何建立两个系统对应单据的取数关系,使财务软件系统发货单据的产品代码来源于商务订货平台订货单据上的产品代码,并保持一致。如果要实现这个要求,对接的方案有两种。
方案一:将财务软件系统中的基础物料数据全部共享给外网商务订货平台,这需要财务软件供应商提供相关的接口,使外网终端客户可以随时选用。但是会存在以下问题:
(1)财务软件系统中的基础物料字段是针对大多数企业的通用性设计,产品的属性字段项目相当庞大,相应的二次开发费用也较大,而对于某个独立的企业来说,并不是每个字段都需要,企业不必要为不需要的字段付出额外的接口费用。
(2)基础物料信息在财务软件系统中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若开放给外网终端客户即时访问,则终端客户访问的时点相当于占用了财务软件系统的一个用户资源,当终端客户数量庞大的时候,必然会影响整个财务软件的运行速度。
基于方案一存在的两个问题,不建议采用。
方案二:在商务订货平台也建立简单的基础物料信息库,具体属性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灵活设置,两个系统的对接关键环节是订货单据上物料代码的对接,无须基础物料属性的全部对接,因此只需要在两个单据上设置物料代码的取数关系,保持统一即可,开发难度、工作量、开发费用都大大降低,并且,由商务订货平台订货单据关联生成财务软件系统发货单据时,只需要企业财务人员操作即可,不额外占用财务软件系统的用户资源,因此,建议采用此种方案。
3、具体开发与实施
提出以上需求方案以后,委托财务软件提供商提供发货单的对外接口,设置取数关系,开发难度不大,工作量较小,企业只需支付少量的接口费用。对于商务订货平台,功能简单,难度不大,开发成本较低。另外,企业自己设计的商务订货平台,还可以加入个性化需求:比如查询、统计、分析,还可以对项目售前、售中、售后等一系列流程实现跟踪管理,还可以实现财务结算的信息化,提高财务结算的效率,使整个电子商务延展到财务结算和售后服务,而且,最大的优势是不限终端客户数,并且永久使用,企业再也不用为因日益增加的客户而增加的软件使用成本而担忧,企业真正低成本、高效率的实现了在商务订货、财务管理的一体化信息管理。
三、上述模式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我们将上述模式在蓝鸽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实施,蓝鸽集团有限公司是外语教育技术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三个科技园,下属6家子公司,分别承担了生产外语教育技术行业的语言学习设备、开发外语教学应用软件等业务,产品遍及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及中小学校,并且与国家广电部、广东电视台共同承办了中央数字电视――英语辅导,在全国100多个城市落地,有500多万收观用户,惠及全社会千家万户,几百家产品经销商遍布全国各地,曾经,各地经销商与公司签订合同后,由公司财务专员根据合同需求录入设备清单发货,财务专员录入设备清单发货的工作相当繁重,而且经常难免出错,错发、漏发难以避免,内部处理流程也无法及时开放给客户与经销商,公司财务对各级经销商对应的设备价格结算任务相当繁重,很难满足各级经销商对财务结算的时效性需求,而且,随着未来集团公司的业务量的大幅增长,对应经销商、终端客户必然大幅扩充,对商务、财务一体化信息化需求非常迫切,若按现有的财务软件提供商解决方案,购买1000个左右的使用站点,成本已达百万元以上,我们经过梳理以后,研究提出了从商务订货平台到财务管理的一体化信息化解决方案,并且根据公司的个性化需求,加入了各级经销商的自动化结算方案,提高了财务结算的效率。同时,也将售后服务纳入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服务质量。整个解决方案的财务成本不过几万元,即可达到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总结
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无处不在,成本降低的方法也源于解决方案的不断创新和优化,信息化建设无疑也是企业降低成本的必经之路,但是在对具体信息化方案的选择上,财务人员也要勤于思考和钻研,善于分析,结合企业自身的需求与特点,找到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营财一体化 风险管控 电网企业
一、实施背景
为持续优化电网企业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经济效益,有效满足营销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数据交互要求,打破财务与营销信息孤岛局面,电网企业积极推进实施“营财一体化”建设,通过统一营销系统与财务系统的业务规则与处理方式,搭建稳定、高效的集成架构,改变以往简单的数据交互导致业务处理分隔的模式,实现营销系统与财务系统在业务层面的互融互通,并通过数据贯通实现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达到营财系统一体化运作的效果。
随着“营财一体化”项目部署上线,电费业务管理模式由业务末端逐渐向业务前端延伸,在这一过程中,电费业务日常管理各种矛盾和困难也逐步突显,如财务人员角色定位转换,对前端业务缺乏控制意识,内部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等。为有效应对各类问题,电网企业以内部控制建设为契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对“营财一体化”重点管理流程进行梳理与完善,查找管理薄弱环节和重大风险点,制定业务优化方案和风险管理措施,完善协同监督机制,推进内部控制与电费业务有机融合;基于电费专项风险评估与分析,有效识别经营管理潜在风险,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促进“营财协同”从传统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实现营财一体化深化管理的要求。
二、主要思路
结合“营财一体化”总体部署,以“一条主线、两个系统、五项机制”为重点,即内控建设为主线,依托营销SG186、财务信息两大系统,强化内部控制环境建设、风险定期评估、风险分级与内控持续完善、信息与沟通、持续监督五项工作机制建设,有效推进内部控制与电费业务管理有机融合,全面提高“营财一体化”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见图1)。
三、实施方案
(一)“营财一体化”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与实施
结合“营财一体化”业务模式,融合自身管理特点进行特质化完善,以内控标准流程为基础,完善营财内控专题评价指南,设置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营财一体化”五项内控机制建设共设置了四类管理指标,分别为标准流程执行率指标,财务总账和营销明细账核算同质化指标,营财信息一致性指标,财务账务、报表数据一致性。具体见表1。
围绕“营财一体化”主题,对营财业务的组织架构和主要工作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形成营财专业内控流程体系框架,明确流程关键控制点与风险点,组织开展风险自评估,制定具体的风险管控措施,强化风险防控效果。按照业务性质不同,细分为7大业务模块,即:电费发行与应收管理、电费实收与对账管理、电费往来账管理、其他业务收费管理、差错处理及退费管理、收入及资金流预测管理、报表管理,并从中梳理出17项主要业务流程和23个关键控制点。以下针对几项重点业务进行具体说明:
1.电费发行与应收管理。电费发行与应收管理的主要风险在于电费发行不准确、营销系统与财务系统反映的电费数据不一致。主要的管控措施包括:营销部门建立电费发行内部审核机制;电费发行班发行电费前通过机审、人工筛选及异常数据排查等方式验证发行数据的正确性;营销部门电费电价专责通过营销系统报表动态审核电费发行数据,重点检查电价执行是否正确,同时通知电费发行班对稽核错误进行差错处理;营销部门电费电价专责在月末营销系统关账前,利用SG186信息系统对当月电费数据进行再次审核,包括按电价类别计算的电费金额是否正确等,审核无误后通知电费发行班进行营销关账,并将审核发行后的电费及各类基金附加汇总数据提交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电费电价专责将客户中心提供的电费及基金附加汇总数据与财务系统中集成的电费凭证数据进行核对,即完成应收电费业务数据与账务数据的核对,如有集成差异及时反馈电费核算班进行差错处理,待营销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完全一致后通知电费核算班进行财务关账,锁定账务。
2.收费与解款管理。收费与解款管理的主要风险在于解款不及时、资金滞留挪用,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不一致等。主要的管控措施包括:大厅收费员收到的资金必须实行日清月结,当日解款,收费日报与现金交款单核对一致后交电费核算班审核对账;电费核算班每天核对收费员提交的收费日报、现金交款单,并与系统内的电费实收数据核对;每天将网上银行收到的直接汇款转入的电费信息提交收费员,由其输入系统;每天核对当日网上银行对账单,与营销系统内的电费实收解款数据进行复核;财务部门每周核对一次财务系统实收电费数据与网上银行电费资金流入数据,并将相关差异反馈电费核算班处理。
3.银行未达账管理。银行未达账管理的主要风险在于清理不及时、未达账项长期挂账等。主要的管控措施包括:财务部门每月整理未达账项的变动数据,提交电费核算班;电费核算班对财务部门提交的未达账项变动数据进行分析与复核,对能够及时处理的未达账提交收费员及时处理;对相关业务流程未走完或资金性质不清晰的未达账,提交相关业务班组及时处理;根据相关未达账项的处理情况,每月向财务部门提交一次未达账项处理情况报告。
4.差错处理与退费管理。差错处理与退费管理的主要风险包括差错处理不走流程、审批程序不合规等。
主要的管控措施包括:严格执行相关业务流程,所有差错处理与退费业务必须在SG186系统中履行流程,留有痕迹;严格执行电量、电费合并退补,对无法退电量的差错做“全减另发”处理,保证电费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电费核算班必须逐笔审核相关差错处理与退费单据,与SG186系统中的相关流程信息核对一致后,按照退款余额,完成分级审批程序后,方可提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电费核算班提交的已审核差错处理与退费单据,与SG186系统中的相关流程信息核对一致;同时审核退费资料是否齐全、印章授权是否符合要求,客户信息是否一致,审核完毕后方可办理退费。
5.收入及资金流预测管理。收入及资金流预测管理的主要风险包括电量、线损以及现金流预测不准确、预算得不到执行、预算数据缺少客观依据等。主要的管控措施包括:强化业务协同工作机制,每月召开发展、营销、财务预算协调会,充分共享线损、均价和电费回收等指标信息,进一步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监控,每旬通报预算执行进度,及时研究处理对策,提高预算执行精度。处理好与大客户之间的关系,及时掌握大用户预交电费信息,为电费资金流的测算和管控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二)“营财一体化”风险管控机制建立与实施
风险管控机制遵循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的基本思路,建立核心风险评估定级与风险应对联动,风险预警响应与风险评估联动的管控机制。风险评估方面对重点用户进行风险特征分析、风险等级进行量化评估;风险应对方面则搭建风险评估定级与响应策略组合触发机制,并设置预警响应规则,实现预警结果同评估响应联动的管控方式(见图2)。
风险管理由事后应对向事前预警转化,通过分析风险产生的内外部原因,深入挖掘风险潜在的影响因素与影响结果,通过构建多层次的风险量化评估与分析模型,实现全方位的风险动态预警与实时监控。下面以电费回收风险为例进行分析。
1.明确风险管理内容。电费回收风险涉及客户服务管理模块,包含信用管理及风险管理两个子模块。信用管理模块中,信用评价主要选取用电缴纳和违约用电及窃电情况等若干指标,信用管理还可以定期向社会公布。而风险管理则针对客户综合风险状况,且将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于缴费风险子项。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影响风险的各类因素以及电力用户的各种类别,有效识别风险成因;制定风险评价指标,选取权重,评价风险等级,编制风险预案;明确预警指标,制定预警触发措施,实现风险实时监控(见图3)。
2.选择风险识别方法。围绕电网企业电费管理总体目标,针对外部环境与外部主体、电费管理流程操作的具体环节业务与管理活动,采用资料分析、现场查勘、人员访谈、专家咨询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识别企业面临的或潜在的风险及风险事件。
根据电费回收风险的来源,将风险源头分为外源性风险或内源性风险。外源性风险是涉及政治政策、宏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行业环境等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的风险。内源性风险是与组织、成员的特质和能力相关,并最终通过业务行为和岗位职能表现出来的风险类别。
(1)采用全景分析法对外源性风险进行识别。全景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政治),E(经济),S(社会),T(技术)。参照融合以上方法,电费回收外源性风险可从宏观环境和行业与市场环境两个层面展开识别分析。首先,在PEST四要素基础上增加法律及电力市场监管,共六个角度,对电费回收所面临的外部风险状况进行分析,识别出宏观层面的外源性风险。其次,从电费缴纳主体用电客户与待收费服务合作单位,识别出行业层面的外源性风险。
(2)采用流程分析法对内源性风险进行识别。流程分析法是指从实现流程目标的路线、顺序和过程入手,发现实施差异,识别风险事项的方法。通过分析客户营销服务业务流程运行情况,查找流程疏漏和潜在风险环节,提取风险事项。电费回收风险识别,按照营销服务四大业务环节次第展开,即业扩报装、抄表管理、核算管理、电费收缴,并对每一环节活动事项进行细分。
3.科学开展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原理和目的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客户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水平,划分风险等级,为确定重大风险以及进行风险策略分析奠定基础。
对电力回收风险评估而言,首先是确定重点电力用户,其次是针对重点电力用户确定风险可能性和风险发生造成损失度的评价指标及标准,然后通过测量得出不同客户的风险水平、排序及风险等级。
客户风险水平分值=Σ(各指标权重×各评分指标分值)
电费回收风险半定量评价法,首先按照不同客户类型确定风险水平的评估指标及权重,然后确定风险水平分级标准,按照风险水平评估值对风险进行分级。
常见的用电客户分类有电压等级分类、重要性分类、销售电价分类等。由于用户电费回收风险与用户自身社会经济地位、经营状况、理念意识、交易习惯等相关,销售电价用户分类方式较能综合体现以上区别需要。销售市场目标用户群体分为六大类,即居民用户、商业用户、非工业用户、工业用户(含大工业与普通工业用户)和农业生产用户、趸售电力用户。
工业用户具有用电量较大、客户相对集中的特点,风险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度较高,而且管理的针对性强,效果显著,因而是电费回收应关注的主要群体。工业类用户评估指标选取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客户用电容量、电量、负荷变化情况、客户缴费情况;企业经营现状;企业所属行业运行情况、政策调控情况;企业关联客户情况、上下游企业情况;金融企业对其信用认可情况等。
工业用户电费回收风险评估指标及权重具体见表2。
通过将用户电费回收风险等级划分为五级,按照末级观测指标等级划分采用分值,定义具体风险等级区间。
4.制定风险应对措施。针对电费回收风险等级确定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用电客户电费回收风险评估响应策略组合;二是建立电费回收预警指标体系。
(1)新客户、业扩增减容、合同到期用户。不同的客户应该在签订供用电合同前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风险预防控制措施(见表3)。
(2)电费回收风险评估响应策略组合。按照风险评估响应的总体思路,将用户电费回收风险评估结果同一定的预防性应对措施组合加以匹配,形成用户电费回收风险策略矩阵,达到从风险评估到响应动态触发机制。
四、实施效果
(一)专业管理效率提升
通过开展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风险定期评估机制、风险分级管理与内控持续完善机制、信息与沟通、持续监督等五项内控机制建设,“营财一体化”业务流程得到优化,重要风险点和控制点得到加强,财务管理向业务管理前端有效延伸,经营管理风险得到了有效防控。
1.营财数据的一致性、及时性、准确性得到大幅提高。通过优化改进,电费相关业务的差错率逐渐下降,公司营销口径数据与财务口径数据达到完全一致,实现了财务账务与报表、营销报表与财务报表的无差异化。
2.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当期所有营销业务均能严格执行标准业务流程,业务收费及退费均在SG186系统中实现了数据集中与共享;同时以营销、财务信息系统为载体,实现了业务信息的动态维护和适时核对,营财数据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
3.通过加强前期遗留问题处理,公司电费未达账项金额、笔数大幅下降,长期未达账项得到逐步清理,实现了未达账时限不超过三个月的管理目标。
4.营销、财务凭证实现同质化、同步化,营销财务一体化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都得到了大幅提高,营销、财务各专业集团专业指标考核中成绩优异。
(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按照内部控制管理理念,“营财一体化”建设有效打破了电费管理壁垒,实现了营销部、财务部及客户服务中心缴费渠道建设及运营管理的协同运作,与银行系统直联业务更加顺畅。资金管控和统一调配能力增强,合并口径资金归集率大幅提高,平均货币资金逐步压降,贷款存量压降幅度上升,彻底消灭了电费资金沉淀,有效降低了资金成本,资金整体管控效益提升显著。X
参考文I :
广铁集团客运公司于2000年12月2日挂牌成立。公司成立以来,我们按照铁道部、集团公司关于客运公司改革的总体要求,以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取向,积极探索并试行了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推动了客运公司管理创新,强化了成本的“刚性”约束,有效地控制住了成本费用,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推行财务预算管理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细分内部成本控制中心,科学确定财务预算管理的责任单元。
我们将成本中心作为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中的基本单位,根据生产经营的环节和组织结构合理设置成本中心,并确定各自的职责范围和管理权限,尤其是强调成本中心负责人所承担的责任,预算的编制、下达、控制、分析和考核都以成本中心为单位进行。公司内部各层次共建立了150个大大小小的成本控制中心,通过成本中心的建立,将预算控制的责任传递到最基层,形成了一级保一级的预算控制机制。在各成本中心之间建立内部转移价格制度,确保成本中心成本的完整和真实,避免成本环节中出现真空地带,在不同的成本中心建立服务与付费的关系,制订内部清算办法,各部门的相互服务收费按实际成本计算,向最终用户收取,使每一项支出都纳入预算管理的范畴,促进财务预算管理责任的落实。重新确定各项作业成本定额,剔除所有不合理的开支,制定较为科学的物料消耗定额,并对成本的真实性逐项进行认定,为编制成本预算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将收入预算按车次下达,增强员工的营销观念和效益意识。
公司成立之初,就对运营的61.5对列车进行了“量本利”分析,计算出了每趟列车的盈亏平衡点,并将“量本利”分析资料印发到各客运事业部和车队车班组织学习。在集团公司下达经营目标后,我们根据目标利润确定了营业收入预算,特别是按照每趟车的列车等级、运行区间及客流情况,将客票收入预算和车补收入预算按车次进行分解,层层下达到事业部、车队和车班,使每一位列车长、乘务员都明白自己担当的列车单趟应该完成多少收入、上座率达到多少才能盈利,从而主动改善服务质量,吸引客流,提高列车上座率。同时,及时掌握各车次客票收入的完成情况,与收入预算进行对比分析,为调整和优化列车开行方案提供依据。
三是强化资金集中管理,为财务预算管理提供资金保障。
资金跟着预算走,预算资金按照进度拨付,利用资金手段调控成本预算的执行。大宗物资的资金由公司统一对外结算。事业部和各成本中心严格按照成本预算及专项预算使用资金,不允许资金在不同的预算项目之间进行调剂,严禁将预算资金用于预算之外的其他用途。事业部和成本中心都没有融资权,资金的缺口由公司统一筹措。通过严格的资金预算管理,确保了公司生产经营、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资金需求。
四是推行物资采购招标制度,从源头上加强成本预算的管理。
公司实行物资集中采购,逐步弱化事业部及成本中心的材料采购权限,对列车卧具备品、大宗的车辆配件等常用物料实行公开招标,定点定厂统一采购。事业部只可在限定金额内自行采购普通材料。通过集中招标,大大降低了材料消耗成本。2001年集中对五趟进京列车的卧具备品、乘务员制服进行了招标,单位价降低近30%,仅此一项就节约成本310多万元。
五是对相关实业实行一体化管理,完善了财务预算管理的内容和范围。
将与运输主业相关的餐饮、多种经营、工附业等相关实业统一纳入公司管理考核,全部回归主业核算,变多本账为一本账,纳入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对这些单位的收入、支出、利润、资金都编制下达财务预算,按规范的财务预算方式进行管理,向上级部门汇总编报一套报表。将相关实业的工资分配纳入公司人工费用总预算统筹考虑,统一政策,合理分配,消除了多元经营收入隐形分配的现象,既规范了管理,堵塞了漏洞,又能取信于员工,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六是相关服务市场化运作,减少了预算控制的层次和环节。
对列车保洁等非核心业务和公司不够擅长的业务实行外包,使公司能够更好地将精力集中于旅客运输服务这一核心领域,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节约人力成本和设备投入,减少成本控制环节。2001年,公司先后将各客运事业部库内列车、卧具等清洗保洁工作外包给了专业化的保洁公司,提高了列车服务质量,并节约成本50多万元。
七是注重预算的编制和审核,事前化解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矛盾。
由公司确定总体经营目标和预算编制原则向事业部公布,事业部根据实际需要编制预算建议。事业部预算编制从班组开始,并根据隶属关系逐级审核、汇总,班组预算由车间审核,车间预算由成本控制中心审核,成本控制中心预算由事业部审核,最后将预算建议上报公司。公司进行预算审核主要是确定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可做可不做的;哪些钱该花,该花多少,而哪些钱不能花。审核的方法主要是验证预算建议的真实性,在征求事业部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财力和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排队和取舍。在预算的编制和审核过程中,公司上下充分交流信息,统一认识,使各级责任人熟悉了生产业务和定额管理,明确了责任和目标,从而大大减轻了预算控制的难度。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考虑客运公司是新成立的公司,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数据作比较,因此我们采用的是“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多个来回,不断进行修订、完善,使预算尽量接近公司的真实情况。
Abstract: This paper contacts company and individual work closely, discusses how to build operation mode which is helpful for logistics accountingsystem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innovative financial management, summarizes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obtained by strengthening financial management.
关键词:财务管理模式;后勤系统市场化;精细管理
Key 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 mode;logistics market system;fin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6-0053-01
0引言
自2002年10月份集团公司实施专业化重组以来,林南仓社区财务部在建立后勤系统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和理顺财会工作的同时,在服务分公司财务部的指导下,按照财会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要求,从后勤所负担的经营与社会双重职能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后勤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不仅理清了服务分公司每年给社区五百多万元的补贴的使用去向,而且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查找并提出了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增收节支的潜力所在,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后勤系统市场化精细管理不断向纵深发展,保证了经营工作的平稳运行,提升了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较好地发挥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作用。
1建立有利于财务管理的后勤会计核算体系
1.1 模拟两大主体核算结合后勤服务的特点,从其职责范围上划分两大主体,即社会职能和经营系统。社会职能部分反映企业办社会的情况,包括企业办社会的管理机构及其所管理对象。经营系统是指后勤服务按经营内容划分出11个经营行业,即供水、供电、供暖、餐饮、洗浴、物业管理、厂区服务、绿化保洁、托幼、加工制修。
1.2 规范细化行业核算按照设定的“两分”职能,把社区经营系统的经营项目模拟划分11个行业均视为市场主体,并以行业界定为前提,将原来的管理体制、核算形式、收入费用归集、考核方式等做出调整,并逐步理顺规范。达到真正规范、细化核算的目的。
1.3 实施全成本核算在“两分”设置下,以规范、细化核算为基础,以会计核算为前提,辅之以统计核算为保障,对每个核算主体实施全成本核算。分别以工资、材料、电力、折旧、修理费等成本费用要素为项目归集核算,对两个不同行业之间也要实施有偿结算;管理费用按照现核算口径在管理费核算,凡属于某一行业直接发生的费用,简称为直接管理费,进入各行业直接管理费项下;凡属机关管理费用,则按管理机构及行业工资权重分摊,计入各管理机构和行业成本中。为此下发“两分”结算的管理办法、核算管理暂行办法,指导各单位实施全成本核算。
1.4 实现财务核算网络化在创建后勤会计核算系进程中,着手组织财务核算网络化管理,先是自行研制设计一套服务分公司内部财务核算系统,统一规定设置、规范运行,资源共享;在集团公司会计核算软件启动运行之际,服务分公司与集团公司一道将“两分”财务管理模式及核算系统并入新的核算软件,通过私有设置、辅助功能,使原软件数据同新核算软件平稳有效衔接,充分运用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施财务管理。
2创新财务管理的运行方式
2.1 按行业经营方式调整、重组基层组织2005年已经对经营系统开始进行行业核算,但只是粗线条的,通过运行发现好多核算由于体制机构因素没有到位。为了进一步推行行业核算,同时实现社区对下属单位的考核与行业经营状况的考核有机衔接,财务部提出了各社区应按行业经营方式调整基层单位设置的建议。为此,各单位分别理顺、调整了基层组织,确保了行业核算的顺利组织实施。
2.2 深入调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财务分析报告落实贯彻服务分公司下基层学习实践的要求,深入基层各单位,了解、学习、掌握各行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指导基层统计核算。通过行业核算的结果,以及了解掌握基层生产实际情况,比较分析各行业不同阶段的运行情况,为各层面领导提供有价值的财务信息。
2.3 参与重大决策,实施超前控制根据行业核算运行情况及结果的反映,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的资料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财务部门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分公司在研究各月工程开工项目,发展基金的投向,内部投资统筹资金的使用,上报集团公司立项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论证时,财务部门都积极参与,并从资金使用、投向上提出意见。财务部建立各项经济合同、项目立项经济效益分析,都必须有财务人员参加、财务科长签字,否则有权不予办理付款。
2.4 理顺业务流程,规范经营管理为更好地规范经营管理,分公司财务部起草并以服务分公司文件下发“两分”核算暂行办法、“两分”核算补充管理办法、内部有偿结算办法、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另外,请集团公司财务部有关人员讲解工程核算、税务筹划等业务知识,我们自己又组织税务交流座谈会、行业核算交流座谈会、预算执行控制交流座谈会等,起到了相互交流、促进的作用,相应规范管理行为。
3强化财务管理取得的初步效果
3.1 保证了经营工作在预算轨道上平稳运行 2006年编报集团公司预算时,按照2005年已实施的行业核算的运行情况编报行业预算,在分公司下发“两分”核算办法后,各单位按照“两分”核算的要求,重新编制了“两分”预算。通过强化财务管理,确保了经营工作在预算轨道上平稳运行。
3.2 摸清了各行业的经营底数,强化了行业经营意识通过“两分”财务管理模式,尤其是行业核算的应用,基本上摸清了各行业的经营底数,基本上分清了服务分公司补贴的去向。通过细化核算,社区以“两分”数据为支撑,分别核算到单位区科、班组、岗位、部位。
重启图谋
《新理财》:2004年用友成立了金融公司,之后专业公司却转为事业部,现在再度启用专业公司,选择这种迂回路线,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李友:用友在金融行业走了十几年的历程。早在2000年,用友进入金融行业,建立金融事业部,拥有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深万证券等重要客户,奠定了用友金融1.0基础。2004年成立北京用友金融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为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一系列机构提供解决方案,并在三年内打造了近200人的团队,实现了4000万的营业收入。2007年用友成立了银行、非银行金融事业部,金融公司被纳入用友公司事业部,成为国内最强的金融行业管理系统、养老金系统等领域的供应商。时至今日,重启用友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要是考虑到外部和内部的时机都比较成熟,金融领域是高端行业,走专业公司模式更适合这个行业纵深发展。从内部看,行业深化是用友非常重要的战略。从外部看,巨大的市场需求正在呼唤本土竞争力强的领导厂商出现。重启金融公司,恰逢其时。
《新理财》:用友金融的业务面是否将涉及以上所有方面?对于将来的业务重点和层次是否有更细致的计划?
李友:我们将服务于亚洲地区各类银行、证券、基金、期货、金融租赁、融资租赁、信托、资产管理、消费金融、金融理财、担保、典当、金融投资、各类金融交易所、登记结算清算机构等等。针对大中型金融客户,提供咨询、软件、行业解决方案与专业服务;针对小微金融客户,采用云+端服务模式,跟当地的金融办公室、金融监管机构合作,搭建小微金融企业云+端服务平台。
在实际操作上,我们有很多规划,将逐步推进。具体维度较多,按行业细分,如保险、银行、券商,按客户规模分大中小微客户,此外还按照产品、服务、解决方案等进行细分。现阶段的重点客户群集中在中型客户,例如省会城市的商业银行、中大型保险公司等,我们将在产品解决方案基础上强化咨询服务,建立咨询服务驱动的业务模式。
《新理财》:具体的业务线有哪些?
李友:我们规划用友金融的业务线主要包括四大类:
一是经营管理风险决策与绩效管理业务线,包括金融里面ERP、财务会计及税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采购及实物资产管理系统。重点放在发展管理会计,包括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商业分析和决策分析、全面绩效管理系统等等。
二是核心业务系统业务线,主要包括养老金业务系统、金融融资租赁一体化业务系统、信托综合业务系统、第三方理财系统、中小银行的业务线和产品线,等等。例如,我们正在着手搭建一套支持利率市场化的24小时银行业务系统。
三是特定领域及新金融品种业务系统,包括金融资产管理系统、现金管理平台、金融交易级总账系统,等等。
四是新的营销服务体系平台。我们将面对中大型客户群搭建新的营销服务体系平台,这也是一个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理财》:能否具体介绍一下云+端的概念?
李友:首先,云+端业务模式定位就是重点按区域发展小额信贷公司云+端的服务。云就是一体化系统云化部署、系统运维和服务云化,端就是业务操作及系统应用。其次是私有云解决方案,私有云技术与平台、云化的应用系统提供,重点是互联网金融解决方案与平台提供。三是成立一个公司,主要在互联网领域、保险领域提供服务,我们会给这些公司提供互联网金融解决方案。
差异化之路
《新理财》:金融IT并不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国内国外都有一些优秀的企业,下一步用友金融将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做出自己的特色?
李友:用友金融重启之前也研究了很多竞争对手,对国内外主要金融IT厂商,包括综合类、产品类、细分行业类,在业务模式、盈利模式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分析。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借鉴国内外金融IT公司成功经验,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其中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核心坚持“秉持专业、创造价值”,专著金融行业长期服务。
二是充分发挥技术、平台及产品化竞争力基础,战略加强咨询业务,形成咨询+软件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医院 会计电算化 问题 建议 趋势
一、医院会计电算化管理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的涵义。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物的简称,是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报账、记账算账、查账以及部分需要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首先,帮助财会人员逐渐摆脱了繁琐的手工操作,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而且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财会工作效率。其次,计算机运行的速度快,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使财会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分析、资金评测,参与医院管理与决策,为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二)医院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能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使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在手工条件下,广大财会人员被繁重的手工记账、报账工作所包围,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好地发挥会计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帮助财会人员逐渐摆脱了繁琐的手工操作,不仅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由于电子计算机运行的速度快,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使财会人员有时间、有精力、有条件参与医院管理与决策,为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是医院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展的必然产物。通过实践证明,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实际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体系,是促进医院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发展,使财务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合理化的重要保障。医院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功能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计算机快速提供信息的能力提高会计信息加工的效率,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满意的服务。
二、医院电算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充分发挥电算化对强化医院财务管理的功能
传统手工会计系统的主要工作,十分耗费财会人员的精力,突出弱点是管理效率低下、信息不能及时处理和反馈、处理流程重复等问题。实行医院电算化后,虽然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却忽视了它的医院财务管理功能。医院电算化会计软件的总帐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内容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系统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根本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功能不全,限制了其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功能。
(二)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设置和调整不够
一些医院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后,没有对手工系统进行分析,不能减少中间环节和合并、调整简单重复的业务流程,无法按照计算机管理的特点重新规划业务流程,没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做个性化的调整和设置。会计电算化系统不是“傻瓜型”的仿真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它的成败和效率不仅取决于“人”的因素,也取决于“机”的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应该一最小的成本,找到最佳的人机结合方式。
(三)医院财务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差
财务数据是医院的绝对秘密,会计电算化软件对数据保密还不完善。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另外在进入系统时加上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不能真正起到数据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难以如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从容恢复原来的数据。
(四)医院缺乏合格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计算机学、管理学、会计学、信息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虽然大多数会计人员已接受计算机业务培训,但与实际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1)复合型人才欠缺,目前既懂医院会计又对计算机熟悉的人员相当少,这势必会影响医院会计电算化的进程;2)会计电算化培训内容滞后,后续教育中缺乏会计电算化内容,致使会计人员缺乏培训和定期考核的机会。
(五)医院会计电算化审计处于“搁浅”状态
会计软件开发疏漏了审计因素。传统审计中最为重视的会计系统提供审计线索的方法发生了很大改变。由于计算机自身及会计软件运行特点,加上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内部程序不一定全面了解,使得会计电算化过程成为一只“黑箱”,另外是相关审计准则制定以及计算机审计实务工作滞后于经济形式,目前,会计电算化于审计处于一种“脱节”状态。
三、加强医院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要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提高会计系统的效率,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就必须采取相配套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明确系统完善的目标
系统完善的目标是:大大改进医院的会计信息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经济效益。原会计电算化仅着眼于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和提高会计数据准确度,要想完善这一初始系统,应当:一是采用网络联机系统,所有的数据从管理现场收集,及时处理,快速反馈。二是实现会计反映和控制一体化。强调扩充控制的功能。三是实现会计、财务、管理系统一体化。现代医院的显著特征是管理一体化,建立集成化信息系统应当以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为基础,完善扩展而成,这样可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选择适用的设计技术
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在系统结构设计上应选择流行的模块化、标准化、网络化技术,应当使系统既具有联网实时处理,又具有单机批处理的灵活性。在代码、数据结构设计上,采用标准化、统一化格式。在人机界面设计方面,采用联机在线帮助或提示信息,在有限的屏幕中给出多窗口的信息,处理运行时连续给出操作的提示信息,使信息系统有较好的透明度。在系统数据信息安全和保密设计上,采用各子系统和重要数据加密和规定必要的使用权限口令,并采用自动备份重要数据的措施,以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三)加强系统完善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系统开发人员的积极性
开发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医院财会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配合,主动出谋献策。同时分阶段对开发完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奖优惩劣,充分调动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测试。在评价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同时,应善于发现问题和错误,对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及时解决,完善处理。
四、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网络会计
所谓网络会计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它将以其先进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成为医院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会计数据的载体由纸张变为磁介质和光电介质载体,从根本上消除了信息处理过程中诸多分类与再分类的技术环节,利用同一基础数据可实现信息的多维重组,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再分类和再重组提供无限的自由空间。第二,会计数据处理工具由算盘、草稿纸变为高速运转的计算机,并且可以进行远程计算,使医院的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进行财务数据的深加工,注重信息的分析,为医院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信息支持。第三,会计信息输入输出模式由慢速、单向高速、双向转变,使得双向输入输出成为可能,而且能适应网上交易的需要,实现适时数据的直接输入输出。
我国加入WT0后,医院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必将迫使会计人员和医院的管理者以开放的眼光来构架新一代的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和现代医院的管理信息系统,并为适应网络会计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医院参与竞争所发展的网上医院和远程医疗服务将更多地依赖于虚拟的网络,这对医院的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它将促进医院的电算化系统从核算型转变为管理型。随着网络会计信息时代的到来,会计人员必须懂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与设计和软件操作等一系列新的技能和知识。不仅要掌握国际会计理论和方法,而且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不仅要具备有关预测、决策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而且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能力。因此,医院除了应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上为网络会计的到来做好准备外,还应为网络会计的到来储备人才资源,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国际竞争的严峻考验。
参考文献:
[1] 刘德芝,王小平,代文惠.浅议医院会计电算化应用[J].现代经济,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