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范文

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第1篇: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范文

长期以来,由于大范围、高强度的生产建设开发活动影响,加上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忽视,致使平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变得较为明显。浙江省平原区经济较为发达,各类生产建设项目众多,建设活动频繁,已经造成河道淤积、河岸坍塌等,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迫切需要加强平原河网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2平原河网区公路工程水土流失特点

公路工程的水土流失呈线状分布,所处位置和自然条件状况使其存在特定的水土流失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平原区河网密布,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极易随水体流失入河,造成河道淤积。(2)土石方填筑方量较大,虽进行了分层碾压,但由于降雨丰沛,且短历时强降雨较多、较频繁,水土流失强度较大。(3)沿线设置众多桥梁,桥梁施工的泥浆钻渣极易流失入河。(4)涉河施工点较多,涉河区域的清理、恢复界定等存在一定的难度,易形成人为的抬高河床。

3水土保持监测重点及难点分析

3.1监测重点分析

3.1.1桥梁泥浆钻渣的防护及处理

平原河网地区公路工程沿线设置众多桥梁。桥梁施工目前多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泥浆钻渣,多设置泥浆池进行防护,待后期泥浆池干化后,利用开挖土方填埋泥浆池,并平整场地,恢复土地原有利用类型。对于旱桥,利用桥下场地便利的优势,泥浆池多数设置于桥梁下部;对于桥梁的涉河桩基,其产生的泥浆钻渣多数通过管道输送至岸上,泥浆池大多数距离河道较近;对于大型长距离跨江大桥,从桥梁桩基施工点将泥浆钻渣排向两岸不现实,施工过程中采用泥浆船将泥浆钻渣进行外运处理,有利于水土保持工作,但成本较高。

3.1.2涉河施工的跟踪监测

平原地区河网密布,涉河施工点众多,施工产生的土壤流失极易引起河道淤积,进而影响防洪排涝安全。尤其是施工中沿道路布设的伴行道路,限于建设成本,对于规模较小的小河,施工单位通常直接用土石方填埋加涵管的方式布设伴行道路,汛期会严重影响河道行洪。施工后期,填筑的土石方清理时涉及部分水下施工,施工清理的标准也缺乏统一性,难度较大。部分桩基施工可能损坏现有的河道堤岸,河道护岸的恢复也需要加强调查、复核。

3.1.3临时占地后期恢复情况

公路工程涉及的临时占地主要是伴行道路、施工工区、预制场等,由于地处平原区,临时占地多为耕地。根据水土保持的相关要求,需要对临时用地进行复耕。但由于平原区经济活动较多,施工工区、预制场等已硬化的场地,后期通常被综合利用,改造为厂房、企业等用地,伴行道路多改造为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道路或改造升级为康庄道路。

3.1.4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情况

现有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大多数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由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的限制,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极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施工单位参与了很多工程的建设,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行成了简便、易行、实际性强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方法,因此,实际施工中部分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措施得不到实施,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其它措施,且不同单位采取的措施不尽相同。

3.2难点分析

3.2.1清表土方的去向及填筑土石方来源

表土作为一种资源,需要加强保护。对于公路工程,由于工程建设质量需要,施工前需对主线进行清表,清理的表土就近集中堆放。但由于平原区经济较为发达,临时用地政策处理难度较大,补偿标准较高,多数项目的清表土方工作交给专业公司。即使对清表土方进行了集中堆放,多数也会被当地居民用于其他生产建设项目,致使清表土方的方量及去向难以掌控。对于平原区公路工程,路基工程填筑的土石方多数以商购方式解决,商购的具体工作由具体的施工单位承担,部分施工单位直接将该项工作委托给当地土方公司,致使填筑料的方量及来源较为分散,全面掌握难度较大。

3.2.2施工高峰期监测方法单一

公路工程填筑的土石方为宕渣,经过分层碾压填筑成路基。常规的以测定土方流失为主的监测方法没有实际操作性,在土建施工中通常采用简易沉沙池、侵蚀沟量测、调查监测等方法,其水土流失量的测定准确性较差,仅能从大体上反映项目水土流失状况。

3.2.3水土保持整改措施落实难度大

高速公路投资大、社会关注度高,各级领导对其建设进度较为关注,因此,建设单位及项目各参建方对其质量和进度的关注也较多。施工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与水土保持要求不相符合之处,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单位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开展相关工作,对施工中存在的水土保持问题提出相关整改措施和建议,并在后续工作中开展复核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建设高峰期,监测提出的整改措施建议往往得不到重视,给水土保持工作的推进带来一定难度。

4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总结近几年的监测实践,提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一些建议。

4.1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4.1.1桥梁施工

根据每期的水土保持现场监测,对桥梁施工区域设置泥浆池进行调查、统计,明确每个泥浆池的位置、容量、围护措施等。对于临河施工区域设置的泥浆池,尤其要严格提高围护措施的标准,并根据泥浆方量适时做好泥浆池的扩容、扩建,切实做好泥浆的防护工作。

4.1.2涉河施工

对于涉河施工部分,应在施工前做好涉河区域的现场复核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为后期河道恢复做好准备工作。

4.1.3水土保持措施的调查

随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应对施工单位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调查,计入建设单位的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中,而不应一切以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措施为准。

4.1.4提出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方案是根据主体工程的设计进行编制的,而在后续的设计、施工等阶段会发生一些变更。水土保持监测作为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单位,在其工作开展过程中可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便于施工、易于操作的水土保持措施。

4.1.5河道清理的复核

河道填筑方的清理非常重要。由于河道清理多数涉及水下土方,加之对原有河道情况不熟悉,很难掌握其清理程度。建议施工单位在河道清理过程中、清理结束等节点邀请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监督、复核,使其对河道清理的宽度、深度、堤岸及护坡措施等出具相关意见,切实做好复核工作。

4.1.6加强水土保持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复核

水土保持整改措施联系单作为监测单位重要的监测成果,可全面反映整个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联系单可详细反映工程建设存在的水土保持问题,使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了解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需采取的改进措施,为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提供方向。监测单位应将整改措施的落实作为后期监测的重点,直至完成整改措施或其他同类措施。

4.2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沟通交流

4.2.1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

建设单位作为工程建设的主体,在建设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建设单位也承担着与其他项目各参建方的沟通、协调工作。监测工作的推进需要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监测单位应积极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取得建设单位的支持,方能在建设单位的帮助下有效推进监测工作,把水土保持工作落到实处。

4.2.2加强与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尤其是属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负有重要的监督检查职责,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具有强制性。监测单位作为技术服务单位,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但提出的建议、要求等不具有强制性。为了更好地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监测单位要与属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沟通,通过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介入,推进水土保持工作。

4.2.3加强与施工、监理单位的沟通

第2篇: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范文

(1)在西康高速公路沿线的大部分施工区域设置边沟和排水沟等,使公路路面的表面水可以通过边沟与排水沟等引入灌区或者天然的沟渠。公路路基的表面水利用边沟和排水沟,经过桥梁或者涵洞排入施工区域周围的河道或者人工渠道,从而减少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公路路基路面质量的不利影响。

(2)施工单位利用混凝土网格对立交工程施工区域的路堤边坡进行有效防护,在混凝土网格内种植草被。这样既可以对路堤边坡进行绿化、美化公路道路环境,又可以防止坡面汇集的水流冲刷边坡,造成边坡的水土流失。

(3)由于西康高速公路工程经过秦岭隧道,而隧道所在的区域夏秋两季阴雨天气居多,甚至会出现大暴雨,从而造成山体滑坡。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在隧道施工区域增加草被的覆盖率,避免阴雨连绵时期导致水土流失或者出现塌方情况,给公路隧道工程的安全通行埋下隐患。从主体工程安全角度分析,上述施工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公路沿线的水土流失,满足保持施工区域水土要求。但是在进行主体工程的设计时,从保持水土方面考虑,还需要增加措施将水土流失量降到最低。施工单位采取的设计保护措施主要为:公路路基水土保护措施需要做到以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互结合,以工程措施为主,兼顾植物措施;在工程的施工结束以后,施工单位需要对弃渣采取机械压实措施,避免弃渣在临时堆放的期间出现腐蚀情况,同时对路基两侧护坡道进行土地平整,并在护坡道采取播撒草籽的措施;施工单位需要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在工程施工结束后,对生产生活区进行绿化处理。

二、弃渣厂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在主体工程的设计中,施工单位将料坑作为弃渣厂区。这样既减少了工程施工占地的空间,又减少了工程施工过程中扰动地表的面积,在避免水土流失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保持水土方面考虑,弃渣厂区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施工单位需要按照施工工序要求,将部分弃渣临时堆放在料场中未开采的区域,并对这些临时弃渣采取有效的临时保护措施;另一方面,主体工程设计中要明确弃渣堆放的位置,并将料渣平铺于料场迹地。然后,对土地进行平整。最后,采取机械压实措施。

三、料场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对料场区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

(1)在工程开采的初期,施工单位对临时堆放于料场的弃料要采取适当的洒水防护,并依据实际的情况,将后期弃料直接填入施工现场已开采的料坑内,避免弃料对施工区环境造成影响。

(2)在宽浅型冲沟料场的上游侧布设排水沟,以减少雨水对料场的冲刷,破坏料场周围环境。

(3)在料场开挖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按照1:2的稳定边坡比例进行开挖。

(4)对出入施工现场的运输石料车辆,施工单位既要保证其所装的石料不能高于车顶,又要在石料上面加盖一层防尘网,避免在石料运输的过程中出现渣土飞扬的情况。

(5)在工程施工结束以后,施工单位需要依据料场扰动的范围。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工程措施对料场附近加以防护,以避免料场周围环境出现恶化,

四、施工道路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主体工程的设计中对施工道路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临时道路的表面铺设砂石,以促使施工道路的路面硬化。这样既避免了通行车辆碾压破坏施工道路路面,又可以防止尘土飞扬。从水土保持的方面考虑,设计方案中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按照天气状况和实际需要,对新建的施工便道进行洒水防护。天气炎热的时候,洒水次数为2~4次/d;天气正常时,洒水次数为1~2次/d。另一方面,在工程施工的期间,施工单位需要在施工便道的两侧设置一定数量的彩旗,以便严格控制车辆行驶的范围,并适当控制车辆行驶的次数,以减少对施工区域地表的扰动。在施工结束以后,可以将彩旗移除。

五、施工生产生活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在主体工程的设计中,施工单位需要在工程结束以后,将临时搭建的建筑物进行拆除,并清运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从水土保持的层面分析,在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还需要做好施工生产生活区堆放砂料的防护工作,并在施工结束以后,依据水土保持的要求,对施工迹地的土地进行必要地平整,恢复其原来的地貌。对扰动的地表进行机械压实处理后,再采取洒水措施,以避免其出现水土流失。

六、公路工程主体工程设计中的防治措施体系

依据公路工程主体工程设计和水土保持方案相互结合的特点,施工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其所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为以下几点:

(1)路基工程区以工程措施为主,例如,修建截水沟、边沟和排水沟、对砾石土进行包边和设置草方格与立式沙障等。

(2)附属工程区主要以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为主,例如,覆土、种植草坪、灌木和乔木等。既防止尘土飞扬破坏施工环境,又可以绿化环境,避免水土流失。

(3)料场区也以工程措施为主,例如,设置草方格、播撒草籽以形成植被,用以巩固施工区域水土,减少雨水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

七、结语

第3篇: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范文

关键词:公路勘察设计;环境保护;水土保持

中图分类号:U4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1-0063-02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高等级公路的不断修建和交通量的急剧增长,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与日俱增,为了人类和动植物有更好的生存空间,环境问题的解决已成当务之急。我们要求对环境的损害不得超过自然生态的承受能力,不使生态失去平衡而危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并要求对已经破坏的自然地貌和生态环境能及时地修复和重建,使之尽快地恢复生机。

一、搞好公路的总体设计

1.公路工程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的工程,是路线、路基、路面、防护排水、桥涵、隧道、交叉工程、沿线设施、水文、地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施工环境、养护等多专业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公路设计应综合处理好各专业的关系,合理掌握公路的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及全线技术指标的总体运用,注重平、纵、横三个方面组合而成的立体线形,尽力做到线形连续、视线良好,与沿线自然环境、地形、地物、不良地质、规划、文物、军事等设施总体协调适应,减少拆迁、少占耕地,充分论证环境敏感点及水土保持工作。

2. 应勘察设计好取土弃地的位置,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理防护措施,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与公路设计紧密结合。在路线设计方面,要改变传统的定线方法,由曲线方法定线取代导线方法定线,使路线随地形而变,曲线、直线应地形而生,使路线符合自然、依赖于自然,同时大大地降低工程造价。

二、选取适当的公路标准和技术指标

1.应根据国家及省公路的规划、综合项目所在地区的路网规划、公路功能、远景发展、综合运输体系、规划交通量等合理确定公路的等级标准。当路段较长且受地形限制时,一条公路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速度,但不同设计路段衔接应协调。

2.公路等级的选用在综合考虑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超前,以减少未来提高公路等级标准造成的浪费和废弃物的污染。公路的技术指标选用上,应采用灵活的路线布线方法,充分顺应地形、地貌,以整体形路基与分离式样路基相结合,使路线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对于部分不能满足规范及标准的路段,应通过科学的论证及安全技术经济比较,选取最优的方案。

3.对于旧路改建,要充分在原有旧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技术标准,山区公路如果片面提高标准,易造成大填大挖,引起新的不良地质病害。

三、合理的选线,减少或避免公路建设对环境破坏

1.选线时尽可能地少破坏公路周围的地貌、地形、天然林木和建筑物等,在一般情况下应避免高填深挖。对于高等级公路必要时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可采用隧道、挡土墙和高架桥等办法来减轻筑路对景物的损害。

2.选线时注意巧妙的利用周围景物,以克服行车的单调感。惬意而优美的公路外观,可以减轻疲劳,使精力集中。另外在设计中如线形扭曲、断背、隘口山崖险情,以及小半径超高、加宽等,就会使司机不断变换车速和方向,改变操作行为,如减速、刹车、停车、急转弯等等。操作多样化了,汽车不能均匀前进,影响运输效益,还会增加环境污染及交通事故。

3.选线要重视对生物及其栖境的保护。当公路通过陆生、水生野生生物栖息地或栖息水域时,应对采用的工程方案与施工工艺进行必要的论证,在设计时应根据动物的活动特性及其环境特征,设置“走廊”,专为野生动物通过公路设置绿色通道。

4.应用高科技手段,做好公路的选线工作。有些公路,尤其是山区公路地貌地质构造极其复杂,断裂、滑坡、泥石流、溶洞等地质病害非常发育,应采用有效的勘测方法和监测手段,对高等级公路可通过卫星遥感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山区公路生态环境评价和地质病害分析研究,尽量避开断裂、溶洞等地质病害,合理确定隧道及桥梁的位置,根据岩层方向尽量使挖方边坡处在安全有利的方向,避免坡面的失稳造成大面积的滑塌,对于无法为避绕的不良地质地段,通过超前预测分析,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四、调查沿线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现状等,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1.公路建设不仅占用了大量农田,破坏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平衡,大填大挖造成水土流失,在施工运营期间,建筑材料的开采加工,汽车及施工机械的废气、噪声还给人带来污染和危害。环保与水土保持工作与公路工程建设应做到三个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对因修路,切割原有地形破坏了原有的水系、大量的挖方、弃方破坏了原有的地貌,应做充分论证,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

2.为防止水土流失,并美化环境,路基边坡防护应根据路基填高、挖深及地质条件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为了节约用地,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借土填筑路基适当选择取土场,尽量少占农田、高产地,不占用林地,尽可能利用微丘地形,选择坡地和岗地作取土场,对路线外大型取土场要求剥离表土,取完土后再平整取土场,覆盖腐殖土,并恢复植被,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在挖方暴露面及填方坡面,应及时栽种植物或其他覆盖物。

3.对弃方的位置、数量应考虑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水土流失的影响等。注意挡土墙与桥梁的取舍,如路线通过斜坡或很陡的山腰,采用桥梁通过更能与线形协调,又能减少工程病害。另外可做分离式路基方案与整体式路基方案的比较。

4.路基综合排水系统应与当地排灌系统协调。既要让路界内的水畅通排除,又不能影响当地农田水利建设及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对穿过公路的农田排灌涵洞的设置,一定要听取当地政府和水利部门的意见,以便确定涵洞的孔径涵洞设计标高。

5.加强防护排水设计,优化防护方案。公路工程防护与排水方案,应在满足工程的安全的情况下做大量的方案论证,优化防护与排水形式。浆砌片石护坡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工程防护,但在环保意识和审美观点提高的今天,这是一种与自然极不协调的防护形式,它给人以单调、乏味之感,同时破坏了大地涵养水分的能力。在设计中如路基边坡不受河溪的冲刷影响,应积极采用网格、拱型等其他防护加植物防护的形式,取代浆砌片石防护,同样对挖方大面积的浆砌片石防护,可采用低挡墙加网格、拱型等其他防护,种植一些爬藤植物,采用植物上爬和垂吊,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美化了环境。

五、搞好公路的绿化美化工程

美化绿化,不仅可协调公路与周围环境景观的协调的关系,而且可以营造出适宜人的生活工作环境,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公路的环境质量。公路绿化应结合当地的气候及地区的土质特点选取合适的苗木,坚持适树、适地的原则,应多采用本地的苗木。绿化改善公路环境,协调自然,降低了噪声和汽车尾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搞好公路的生态建设。

六、加强施工的管理工作

将加强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的思想贯穿于设计、施工与管理单位中,使公路设计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得以落实。施工单位要有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对于取土弃土以及专门服务于本工程的临时设施,如施工便道、工棚、料场等,要从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做详细的方案,在施工中,应做到便道经常撒水不扬尘,对噪声大的施工应合理安排好作业时间,对堆料应封闭堆放,防止污染,取土坑应规矩,将表土堆放保留,以做为复耕的覆土,弃土位置应严格遵照设计,弃土应平整,防止水土冲刷。竣工后,对施工便道、料场,应尽量复耕,并使弃土、弃渣能够绿化或改造为耕田。

参考文献

[1]张起秩,浅谈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

第4篇: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范文

【关键词】:公路建设;水土流失;保持措施;研究

【 abstract 】 :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of soil and water loss, the following combined with actual situation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analyzes what measures to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problem of soil and water los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keep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 keywords 】 : highway construction; Water and soil loss; Keep the measur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修建公路就需要取土进行填筑路堤,开挖山丘形成路堑,其中公路临时道路、原料场地、弃土堆、生活区都会对对原有植被进行破坏,由此破坏土体的自然平衡,从而引发水土流失现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建设单位结合建设施工方案基础上设计和实施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必将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现象,恢复和改善项目区环境。

一、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类型分析

1、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造成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特点进行分析,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

一般公路建设项目区域的降雨集中,暴雨多,强度大、历时短,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外营力,也是形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我国一般降雨周期分布来看大部分集中在4~9月,另外,由于风力等气候环境造成的地表风化,产生可侵蚀的客体,也是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开挖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原有表土与植被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调,表土层抗蚀能力减弱,在雨滴打击和水流冲刷以及风蚀作用下产生水土流失。路基开挖边坡有土质边坡、石质边坡、土石混合边坡。由于边坡坡度大,暴雨极易产生剧烈水力侵蚀从而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

公路沿线临时道路、原料场、生活区、仓库、弃土临时存放地等,这些区域破坏原有植被,使当地水土流失加剧。另外,在建设过程中,原料场及废弃土石临时存放地管理不当时,也容易发生片蚀,浅沟蚀等形式的水土流失,弃土场是公路建设中重要的水土流失区。施工完成后,对临建措施等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根据公路项目施工工艺、水土流失特点以及沿线区域水土流失现状,项目水土流失影响因素见表1-1。从表中分析可以看出,项目施工期的土石方工程、施工道路、弃渣场及砂石料场对水土流失影响最大。

表1-1.公路水土流失影响因素

施工行为 影响原因 主要影响环节 影响程度

拆迁安置 重新占地、开挖、破坏植被 开挖土石、平整场地

临时道路 土石方开挖、填筑、破坏植被 开挖土石

施工营地及临时堆料场 破坏植被及土壤结构,临时堆料 临时堆料、土方开挖

路堑边坡开挖 土石方开挖、破坏土体结构、边坡破碎陡峭、地表 深挖边坡

路基填筑 土壤结构、坡度变化,植被破坏、坡

面 高填边坡

桥涵工程 施工扰动土壤结构及弃渣 桥基开挖、弃渣

取、弃渣场及砂石料场 地表植被破坏、堆渣的面 开挖弃渣

注:/——长期/短期; /——有利/不利影响; /——严重/一般影响

2、水土流失类型和分布分析

(1)水力作用造成的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堆土、弃渣等结构疏松、孔隙度大,沿路施工及取土采石等施工破坏植被,土壤抗蚀能力降低,在雨滴的打击和水流的冲刷下易产生水土流失。

(2)重力作用造成的水土流失。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于深挖、高填的路段,由于开挖边坡、采石取土等挖损了原有地貌,并形成了高陡不稳定的高边坡,在重力作用下,有可能产生坍塌、滑坡等破坏,产生水土流失。

(3)水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的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边坡,因其质地疏松、孔隙度大,在雨后吸水饱和后,破坏了原来的平衡,极易造成滑塌、滑坡等危害。

公路建设主体工程和临时道路施工属于线状工程,植被破坏、扰动地表及水土流失呈带状分布;弃渣场、施工营地、临时料场、拌合场等属于点状工程,植被破坏、扰动地表及水土流失呈点状、片状分布。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侵蚀形式以溅蚀、面蚀、片蚀、沟蚀等为主;其次有重力侵蚀,包括散落、崩塌、滑坡等侵蚀形式。

二、公路建设中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

对公路路基、路堑、渣场等区域,如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新增水土流失不仅发生在施工期内,而且在工程完建后仍将发生,直至这些区域土壤固结及植被恢复为止,因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应强化水土保持意识,加强并落实各施工场地的水土保持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堆土、堆渣如不采取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将导致水土流失大量增加;在植被自然恢复期(从各施工单元施工结束后开始计算),因施工破坏(因施工形成的坡面、开采面)而造成水土流失的各种因素在自然封育条件下可逐渐消失,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固结及植被逐步恢复,水土保持功能得到日益发挥,生态环境将逐步得到恢复和改善,水土流失量逐渐减少直至达到新的稳定状态。

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的主要原则是以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为指导,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重点治理与全面防护相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总体设计,全面布局,科学配置,并与周边景观相协调,使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满足功能合理、经济实用、方便管理的原则。

水土流失防治主要为项目建设区,其中公路主体工程建设区和弃渣场、表土临时堆置区的水土流失将最严重,为重点防治区域。在分区布设防护措施时,既要注重各自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治重点和要求,又要注重各防治分区的关联性、连续性、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减少对原地貌和植被的破坏面积,合理布设弃土场、取料场,弃土应分类集中堆放。

2、高填路堤段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针对工程存在的高填路堤段,除采取一般路基段的临时防治措施外,可设计以下防护方案:填土高度≤3m时采用撒播草籽防护;3m>填土高度≤8m时,设置拱形边坡防护;填土高度>8m时,设浆砌片石拱形防护,拱圈内植草防护。并在高填土路基边坡配以覆土整治、建植草坪的方式,中间可相间配置常绿、落叶灌木。填筑施工过程中,大量填筑面基本上处于状态, 一旦遇到降水, 将会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因此,应重点加强高填路基段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性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3、深挖路堑段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中的深挖路堑段,除采取一般路基段的临时防治措施外,建议采取以下防护方案:根据土质、岩性及开挖深度等分别采用三维植被网、浆砌石网格拱形植草等防护措施;由于开挖施工过程中,挖损了原有的地貌,并形成了松散的地表和高陡不稳定的高边坡,大量开挖面基本上处于状态, 一旦遇到降水, 将会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因此,应重点加强深挖路堑段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性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对开挖造成的边坡的雨季应用彩条布覆盖,减少降雨对坡面的冲刷。

4、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弃土弃渣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面上,经常发生的水土流失形式有沟蚀、滑坡和坍塌。影响弃土弃渣流失系数的因素主要与弃土弃渣放置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汇流区径流的动力条件、弃渣的颗粒组成等物理特征以及防治措施状况等因素有关。根据弃渣堆放的位置和地形特点,设置适宜的拦渣工程,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根据一般工程中渣场选择习惯来看,弃渣点占地一般为耕地和荒地。为了保护珍贵的耕地资源、防止水上流夫,弃渣点可修建浆砌石挡渣矮墙或袋装土挡土堤,既可以减少渣场占地,也可保证坡脚的稳定。弃渣场外坡面应进行整治,改造成水平阶的形式,整坡后进行边坡防护,以植物措施为主 ,一方面固土保水,另一方面起到恢复地力的作用,根据拟建公路沿线植物生长情况,建议可采用选择湿地松、枫香等或者狗牙根草草皮护坡。

三、总结

因地制宜地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全面控制工程建设期及运行过程中所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和恢复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植被与其它水土保持设施,结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开展综合治理,使公路建设项目区内原有的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达到地面侵蚀量显著减少,主体工程安全得到保障、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华, 曾范军.公路改扩建施工期交通组织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

[2]王静杰.公路环境监理监测及与施工期环境监测的区别J.山西建筑,2008,(25).

第5篇: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7-011-02

1高速公路建设水土流失原因

1.1高速公路边坡植被破坏

在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开挖和回填必可避免,会出现很多人工开挖边坡,与自然边坡相比这些的边坡没有植被附着,水的入渗使边坡岩土体将承受孔隙水压力和裂隙水压力的作用。而水压力增加了边坡的下滑力,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同时岩土体受雨水侵蚀后软化,使岩土体强度降低,因而减小了抗滑力,当超过极限状态时便造成边坡的水土流失。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取土及筑路材料的开采将对地表植被造成严重破坏,从而也会使抗蚀能力变差。

1.2 水的冲刷作用导致水土流失

如果高速公路沿河而建,则高速公路路堤会由于长期遭受河水冲刷而导致水土流失;冲刷防护工程一般分为岸坡防护、倒流构造物防护和改移河道三种类型,此外当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一次性防护和排水问题没有处理好,同样会由于多次降雨侵蚀冲刷导致土壤流失。

1.3 工程因素导致水土流失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路基的开挖和填筑会对沿线的原始地貌造成较大的扰动,破坏了地形地貌,自然植被消失,导致坡面径流速度加大,冲刷力增强,引起水土流失。

1.4 弃土弃渣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弃土、弃渣一般都采用松散状态丢弃。在没有应用边坡防护措施之前,由于弃土、弃渣结构性差、土质松散、孔隙率大,且表面无植被保护,遭遇大雨冲刷时,易造成严重的冲沟侵蚀,从而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

2 高速公路边坡水土防护设计原则

为了能使高速公路边坡防护既能满足水土防护功能,又能起到美化边坡的目的,设计时应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尽可能减少浆砌片石全防护,增加植被防护;

(2)较低的路堤可单独采用植草防护;

(3)较高的路堤可采用圬工与植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

(4)对必须采用工程全防段的路段(比如桥头和沙性严重的边坡),可采用较美观的浆砌预制混凝土块或干砌实心六角块来取代浆砌片石全防护;

(5)植被防护应以“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节约成本”为原则,以控制水土流失,美化环境为目标,采用单一种植和混合种植两种形式,可分别进行植被全防护和综合防护设计。

3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1)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尽量减少施工工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同时及时防治工程建设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处理好弃土弃石,防止对周边地区环境造成不利负面影响;

(3)采用植被和工程相结合,在解决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问题的同时做好公路绿化,创造良好的行车环境。

4 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措施

4.1工程防护与生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水土保持措施

植被防护是一种施工简单、费用低廉、效果较好的坡面防护措施。植物能覆盖表土,防治雨水冲刷;调节土的湿度,防止产生裂缝;固结土壤,避免坡面风化剥落,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还能起到保护环境,美化路容的作用。

在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把开挖填土和路基填筑形成的边坡作为水土保持的重点,首先根据不同路段和边坡,采取浆砌片石挡墙、护面墙、六角空心砖护坡等形式进行防护,同时建造防洪系统,减小雨水对边坡的冲刷,然后采用液压喷播植草进行生物防护,由于草生长快、防风固土效果明显,特别是树木和灌木长大后,更进一步稳定了边坡,彻底消除了水土流失、恢复了植被。

4.2沿河路堤水土保持措施

当高速公路沿河而建时,沿河路堤会受到流水冲刷,必须采取冲刷防护措施。冲刷防护工程一般分为岸坡防护、倒流构造物防护和改移河道三种类型。山区狭窄河谷地段不宜设置导流构筑物,也难于改移河道,宜优先采用岸坡防护方案。

常用的岸坡防护有:(1)草皮护坡:草皮护坡多采用叠砌台阶式,叠砌钱先平整坡面,并用柳枝尖桩或竹尖桩钉紧,在坡脚部分一般铺草皮2-3层。(2)抛石防护:抛石防护对于经常浸水且水深较深地段的路基边坡防护。(3)干砌片石护坡:干砌片石护坡砌筑前应先夯实整平边坡,砌筑石块要互相嵌紧。(4)浆砌片石护坡;(5)石笼防护:石笼防护优点是具有较好的柔性,而且可利用较小的石料,当水流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时,石笼中的孔隙很快淤满,形成一个整体的防护层。合理选用岸坡防护方式对水土保持有很好的效果。

4.3工程施工控制水土流失

填方段在路基横断面形式上采用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断面形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从而上、下行线独立行驶,既美化了环境又利于水土保持,拱形护坡并辅以植草皮防护,在路基坡脚护坡道上植乔、灌木等多种防护措施,从而防止了边坡冲刷、水土流失;

路面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基层摊铺之前。因此,路面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是在基层摊铺前采取临时拦渣或导排水措施。在补充完善了基层摊铺前的临时水保措施的情况下,路面工程对水土流失影响甚微。

挖方段工程设计上以挖做填,纵向做到土、石方量平衡,为防止水土流失,对路堑边坡喷花草种子进行处理。深挖的路堑采用分级设置护面墙,每级平台用植物进行绿化,且在路基坡口外公路植树,增大绿化带,防止水土流失。

高速公路全线设置拦水缘石、路肩急流槽、纵向排水沟、边沟、纵向涵等排水构造物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路基排水综合考虑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使各种排水设施形成一个功能齐全、设置足够排水能力的完整排水系统;路堤段和土质路堑段在中央分隔带内设置纵向盲沟,纵向盲沟内通过间隔50m设置一道横向排水管引出,分左右两侧交错布置。

4.4 高速公路隧道和桥梁水土防护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口的开挖面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其弃碴主要用于隧道洞口前的填方路堤,多余的弃碴选择邻近山凹的洼地处,按一定几何形状堆放,这样最大限度减少了水土流失,且避免了水土流失带来的环境破坏。

高速公路设计中应对跨越的大中型河流作洪水调查、分析,在桥台及桥墩施工过程中,基础的开挖将会对一定范围内的土层造成比较大的扰动,因为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被破坏,造成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特别是水中桥墩台的施工,更易导致水土流失的发生。因此桥梁施工准备期间应修建沉沙池,灌桩的出浆沉淀后循环利用。沉沙池要定期清渣,废渣运至弃土场集中堆弃。沉沙池的设置及废渣的集中堆弃均有效的减少了水土流失。并且尽量不改变现有河流的自然状态, 不降低原有河流沟渠的使用功能并考虑沟渠泄洪。

4.5 弃土场和弃石场的水土保持措施

弃土场的选择应结合路基防护和环境保护综合考虑, 尽量选择在山谷低洼的荒地并注意不得破坏或堵塞原有的排水通道,减少弃土场占地面积并对弃土场进行平整、绿化;弃土场边坡防护以放缓边坡至自然稳定角,进行植被防护为主。弃土场防护以上截下拦为原则,在弃土前修好挡土墙和截、排水沟。考虑到弃土场的排水,挡土墙应选择透水性好的干砌坝体,保证良好的渗透性和稳定性,对于弃渣考虑先筑拦渣坝,弃渣结束时将渣堆加以整理,并在渣堆上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5 结语

水土保持工作是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应始终贯穿水土保持的理念,重视水土保持的重要意义。高速公路边坡水土保持工作应采取“点”“线”结合的方式,利用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统一的办法进行,同时尽量考虑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栽植与周围环境一致的乔木和灌木。这样既不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又能体现旅游公路的特色。在隧道、桥梁和路堤等地方应严格设计防护方案,制定整套有效的排水系统,防止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

[1]黎华寿等.水土保持工程植物运用图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第6篇: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范文

环境监理是公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实现公路工程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在公路施工中,除了要完成施工任务之外,还必须要确保给的质量,才有科学有效的措施,尽可能降低公路工程建设为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对公路工程进行环境监理监测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

公路工程;环境监理监测;大气污染;噪音污染

一、公路工程环境监理监测及其必要性

1、监测的目的不同

工程环境监理监测是对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检测,这是环境监理工程师判定施工单位在环保方面是否合格的依据,该工作属于工程环境监理的范畴。而施工期环境监测则是为了帮助环境管理和监督部门对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行有效的监控,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以降低施工期中的环境污染情况,所以其属于环保监督监测的范畴。由此可知,工程环境监理监测与施工期环境监测在工作目的上是有所不同的。

2、实施监测的主体与内容不同

工程环境监理监测的实施主体为环境监理工程师,由其按照相应的监理方案和规定进行工程环境的监测,而施工期环境监测的实施主体是具备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由其根据环评报告所写的监测计划进行监管。除此以外,这两种监测的频次、方式以及监测结果的用途都是有所差异的。它体现了公路工程环境监测的意义和作用。在具体的公路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中.环境监理工程师需要对水环境、环境空气以及水土保持等进行有效的监测。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的公路工程环境监理工包括环保达标监理和环保工程监理两个部分。

二、公路工程环境监理监测的策略

1、水污染监理监测的策略

在公路施工监理工作中必须重视对水污染的管理,不断提高工程的质量,提高监管的力度,确保水资源不受污染和影响。公路施工中的水污染主要是因为生活和施工中产生的污水和废水造成的,污水会污染整个施工现场的环境,并且还会破坏水源,给人们的健康产生隐患。因此必须增强工程环境监理监测的力度,有效控制施工中的污水排放工作,施工单位需要设有污水处理厂和沉淀池,并且还要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检测,只有合格后才允许排放。公路施工现场的路面需要铺设混凝并且还需要覆盖防油毡,以免污水渗入地下,对地下水和土壤产生污染。厕所和食堂产生的污水必须经过有效的处理后,才能排入自然之中,同时还需要定期对油污进行清理,以免其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实施监测地表水和地下水质的情况,并制定好合理科学的预防措施,确保水资源的安全和无污染。

2、大气污染监理监测的策略

在公路工程施工期间,会有各种灰尘的产生,对大气污染有着直接的影响。监理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意识,采取有效的监理措施来对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出现的扬尘污染进行管控,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要求,保护好施工现场的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施工环境中的扬尘。同时,监理人员应该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案和设备对施工工地的环境进行监测,当砂石或者水泥等材料运输到现场后,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覆盖,避免对周边的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对道路进行洒水,降低路面的扬尘,特别是离居民区比较紧的施工场地,更应该多洒水。同时,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采取作用性能比较好的设备对其进行施工作用,减少废气的排放量,有利于大气保护。

3、噪音污染监理监测的策略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必须要加强对噪音的监理监测,对施工中产生的噪音进行有效控制,尽可能地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影响。在公路施工中,应选择性能好、综合性高、质量也高的机械设备,并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状态,以进一步实现对噪音污染的控制。在施工现场必须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规范其操作行为,避免出现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噪音污染问题。在施工材料运输车辆往返现场中,必须要放慢速度,不能鸣喇叭。一旦工期紧张,需要在中午和夜间施工时,必须要做好与周围民众的协调工作,避免影响社会秩序。施工现场布置的混凝土拌和站、钢筋加工场需要远离居民区,防止对周围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

4、固体废弃物污染监理监测的策略

做好公路施工的现场管理,落实好相关的监理监测制度,按照规定有效处理施工现场的固体废弃物。将施工垃圾运往垃圾处理中心集中处理,对于施工中遗留下来的废料、水泥袋等废弃物要及时处理,以免污染环境和破坏施工现场的秩序性。施工中所产生的弃土,需要严格按照既定的要求进行处理和堆放。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将路堑和隧道挖出的岩石用于路基和挡墙的修筑,降低工程的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了避免弃渣场在雨水冲刷下,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需要为其配置挡板,确保弃渣的稳定,促进施工效果和工程质量的提高。

三、结束语

在公路的施工建设过程中,环境监理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工程监理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施工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能够获的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杜宗刚.绿色施工背景下的公路桥梁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7):101-102.

第7篇: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造价;影响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公路工程造价是指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所需的全部费用。公路工程项目的造价关系到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公路建设公司的运营与发展,为了确保公路工程造价管理能够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需要对公路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

一、公路工程造价的组成分析

从筹建到竣工验收,各个阶段造价编制之间相互联系。各阶段应编制的造价有: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或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标底或招标控制价,报价,工程结算和竣工结算。工程造价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建设投资。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三部分。

公路工程造价总费用包括:人工费=∑(人工工日消耗量×工程数量×人工预算单价)材料费=∑{{(材料消耗量×材料预算价格)+其他材料费+设备摊销费}×工程数量}机械费=∑{{(机械台班消耗量×机械台班预算价格)+小型机具使用费}×工程数量}冬季施工增加费、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费、行车干扰工程施工增加费以直接工程费直接工程费直接工程费直接工程费为基数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高原地区和风沙地区以人工费和机械费之和为基数;沿海地区以直接工程费为基数。

二、影响公路工程造价控制的因素分析

1、公路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适应交通量、设计车速确定、通行能力分析、服务水平分析、技术标准确定。

2、建设地点及工程方案

路线方案、路线方案的制约因素,起讫点、交通走廊带、重要节点等主要控制点的选择,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关系、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等路线方案的选择,路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

3、设备方案

设备方案的选择,应注意尽可能选国产设备、进口设备的衔接配套等方面的问题。

4、环境保护措施

公路环境治理投资包括治理环境污染投资和保护环境投资。(环境治理措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废水污染可采用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时,有毒的可采用防渗漏池堆存,放射性可采用封闭固化,无毒的可采用露天存放,生活垃圾可填埋、堆肥、生物降解或焚烧处理,利用无毒害的加工建材添加物进行综合利用;粉尘污染治理可采用过滤除尘、湿式除尘、电除尘;噪声污染治理可采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拓等措施;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是在施工期。环境治理方案比选主要内容有技术水平对比、治理效果对比、管理及监测方式对比、环境效益对比。

5、施工组织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设计方案,结合建设项目的特定条件和实际情况,提出的建设安排和实施方案。

三、可选择的改进措施

1、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设计是具体实现技术与经济对立与统一的过程,在设计阶段如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精打细算,则节约投资的潜力要比施工阶段大得多。一次,重施工,轻设计的传统观念必须克服。要在设计过程中有效控制公路工程造价,就必须转变观念,推行限额设计,即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的变更,保证总投资额不被突破。

2、加强工程变更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变更包括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也包括工程师提出的“新增工程”,即原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中没有包括的工程项目,对公路实施阶段发生变更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控制。

1)从加强设计变更管理控制变更造价。在公路实施阶段,致使施工过程中改变原设计,对已实施的工程还必须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为此,必须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初步设计阶段初期,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2)从工程规模和数量控制变更造价。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严禁通过工程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对地质变化或地方规划等原因必须变更,都必须严格按变更程序办理。先做工程量和造价的增减分析,经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设计单位审查同意后发出相应的变更图纸和变更费用,按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不能以会议形式来决定变更,更不能先实施变更后补办手续,工程变更要做到有理有据,使工程变更得到有效控制。

3)从准确计量上控制变更造价。变更工程量的准确计量是控制变更工程造价的关键,在变更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发挥监理的作用,监理工程师要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和掌握工程实际情况,对数量进行现场实测实量,并做好记录,以备查核。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多计多报,确保变更工程量准确性,使变更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4)从工程变更单价上控制造价。工程变更单价的确定是建设项目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之一。工程变更费用由变更数量以及变更单价来计算,不但要准确计算工程量,还要合理确定变更单价。

3、从招标投标工作控制工程造价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是我国建筑业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公路建设工程市场走向规范化,完善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公路建设工程招投标的推行,使计划经济条件下建设任务的发包从计划分配为主转变到以投标竞争为主,使我国承发包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推行公路建设工程招投标制,能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结语

希望了解了公路工程造价控制的这些影响因素之后,能够对投资的各种可行性方案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一个效益好,质量高,回收期短,成本低的最优方案,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孔玲.工程量清单招标现状分析[J].山西建筑,2008(12)

第8篇: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环境影响;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U412;X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312-01

1 导言

就公路工程而言,其一般可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由于主要工作不同,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不相同。而在具体影响上,公路工程主要会对生态环境、水体、大气、声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中的问题予以加强重视,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对公路工程存在的不良环节进行调整,使其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 公路的两个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2.1 施工阶段

如上所述,公路工程分为施工阶段和运行阶段,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两个阶段进行简要分析。相比较来说,公路工程在施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比公路工程运行阶段的影响要大。可以从五大方面进行介绍。生态环境方面。生态环境包括动植物、水土流失等方面,细化相应的影响分析。虽然在公路建成后会进行一定的绿化建设。但这些外来植物也许会对本区的植物进行破坏,从而影响生态环境。水环境方面。公路在施工过程中会用到相应的工业材料。这些工业材料在运输、存放过程中会对地表水产生影响,施工废水和建筑垃圾等对地表水的影响。声环境方面。公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免会用到施工设备来辅助施工技术的完成。这些就设备一般都是大型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对周围居民产生噪音影响,严重时将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大气环境方面。施工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除了会产生噪音外,还会排放有害气体危害大气环境。

2.2 运营阶段

虽然公路工程在施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但并不意味着公路的运行阶段对环境就没有影响。首先,公路工程在运行后,公路上每天都出现大大小小的车辆,无论是轿车、货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避免不了车辆噪声,这就会对周围居民产生噪音影响。同时汽车轮胎与地面所产生的摩擦力也会产生噪音;其次,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会排放尾气,增加空中的CO、TSP、SO2,加上一些运输有毒气体的车辆会泄露在公路上,这都增加了大气中的有毒气体。最后,公路上的为长途旅客服务的服务区,都会涉及到人们的生活,此时的排水将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3 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几个问题

3.1 土壤问题

在公路工程的建设施工环节,对周围水土保持的影响不可避免。在路基施工中,需要对周边土体进行开挖,这就会导致路基两旁形成沟塘,加之部分路段缺少林地和耕地的保护,就容易导致路基两旁的土体发生水土流失。不仅如此,这部分缺少制备覆盖的土体长期暴露在外,很容易出现沙化,致使其失去利用价值。在公路施工中,部分施工单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在施工完成之后没有对土壤生态环境进行修复,致使公路周边土壤发生不可逆的破坏。

3.2 水资源问题

就实际情况说来,公路工程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地表水这一层面。比如砂石场、弃土场、预制作现场、生活营地等场地,会产生较为大量的废水。由于缺乏管理,这些废水基本是直接排放都周边土壤或是水流中,导致地表水被污染。不仅如此,公路施工还会阻断比较小的地表径流,致使区域水系统被破坏。此外,由于公路建设会产生大量的废土,为了清理场地,大部分施工单位是将这些废土直接倾倒在周边水体中,致使水体遭受破坏。在修建桥梁的过程中,还存在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导致河道水流受到影响。

3.3 生态系统的问题

生态系统具有完整性和多样性,而公路工程会影响这两个方面的性质。除去对土壤和水体的影响,公路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还体现在生态链和动物习性这两个方面。对生态链而言,公路建设不仅是在地理上将区域生态系统一分为二,还在生态链上将生态系统一分为二,致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而在动物习性这个方面,公路建设和运行阶段产生的噪音、废气和废水等都会对动物的生存形成威胁,改变其正常习性,迫使其转移到远离公路的区域。这样不仅压缩了动物的生存空间,而且提升了区域物种密度,加剧了物种竞争,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3.4 景观问题

绿化景观是公路工程的一大特色,其作用非常显著,不仅可以美化公路周边环节,降低驾驶人员的疲劳度,还能吸收汽车排放的尾气、弱化噪音和粉尘。但是,景观协调性和生态系统的适应性是需要重点考虑的。目前公路绿化景观设计缺乏对周边环境的综合考量,容易出现绿化景观和周边环境不协调的情况。不仅如此,景观物种引入往往只是考虑了新颖性和经济性,没有注重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造成物种竞争加剧和建设成本上升。

3.5 废弃物处理问题

废弃物处理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环节,处理不当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这也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一般公路工程的废弃物主要有砂石料、石灰、水泥块、废材料等,但是其存在散落分布,难以处理的特点[3]。这就导致施工单位不愿意花精力处理这些废弃物,往往只是将其随意丢弃。这不仅破坏了环境,还降低了工程的经济效益。

4 积极采取防护措施

在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完成后,对那些可能会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因素就要积极采取防护措施,对于有些不合理的设计要及时进行修改。公路建设造成的土壤在施工完成后要积极开展植被恢复工作。对于施工和运营时产生的污水要经过提前处理然后再进行排放,避免对当地的水源造成污染。生态系统方面,避免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对某些要素造成彻底破坏,对于受损的要素要及时进行修复,与工程同时修建生物通道等预防措施,防止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噪音处理上可以在道路两旁栽种高大乔木,建设隔音屏等措施来减弱噪声影响。对固体废弃物在施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清理,防止其影响当地植被生长;利用地形地貌,结合环境因素,合理修建弃土场。充分落实景观设计方案,优化选线,合理设置施工场站和服务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从源头控制入手,在实施过程中落实。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公路修建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社会和自然效益都能兼顾。

5 结论

公路项目建设会给沿线环境带来诸如水土流失的加重、丧失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和环境质量下降等不良影响。同时公路的建成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交通状况和投资环境有很大作用。为此,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施工期注重大气、噪声、废水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运营期注重噪声和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提出经济、可行、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降低公路建成后的环境影响,为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魏婧.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与量化模型综合评价[D].山东大学,2013.

[2] 董常晖,徐燕.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J].交通环保,2004,01:44-47.

[3] 苟亚青,刘昕,李思远,董仁才.基于3S技术的青藏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J].中国环境科学,2012,10:1914-1920.

第9篇: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范文

毕节小坝至松林寨公路归化至松林寨段工程长4.64km,为设计速度v=60km/h的城市道路。征用土地共计38.33hm2,拆迁建筑物25500m2;排水防护工程共计4.376×104m3;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共计7.73×104m2;共有桥梁1410m/2座,桥梁占路线总长的30.39%;涵洞13道;本段无隧道;设分离式立交和平面交叉各1处;项目投资为53668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为11566万元;建设工期24个月,从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项目防治责任面积51.82hm2,其中项目建设区占地面积44.3hm2,直接影响区7.52hm2。工程开挖土石方量为99×104m3,回填土方量104.3×104m3,借方5.3×104m3。项目区域以中山地貌为主。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954mm,年平均气温12.8℃,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约40%。

2公路工程项目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概况

2.1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

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国家级重点治理区乌江赤水河上中游治理区,同时也是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告的省级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该区以水力侵蚀为主,属中度流失区。根据相关规程规范,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一级。

2.2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施工建设期的工程开挖、土地占用,施工场地、施工道路、临时堆场、弃渣场布置等施工环节均存在损坏或压埋原有植被、地貌,将不同程度地对原有水土保持设施造成破坏,可能降低其水土保持功能。施工开挖、填方等工作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将使原地表植被、地面组成物质以及地形地貌受到扰动,地表,失去原有植被的防冲、固土能力。也使其自然稳定状态受到破坏,可能发生冲刷、垮塌现象,增加新的水土流失。将影响原地貌,损坏和占压土地面积44.3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44.3hm2。原地表水土流失量为4799t,预测期水土流失量为8791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3992t。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建设共开挖土石方量为99×104m3;回填土石方量104.3×104m3。

2.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51.82hm2,其中项目建设区占地面积44.3hm2,直接影响区7.52hm2。按管辖分,毕节段面积30.33hm2,大方段面积21.49hm2;按占地性质分,永久占地38.3hm2,临时占地6hm2,影响区占地7.52hm2。

2.4水土保持措施

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修建排水沟长4640m,护坡8110m2;截排水沟3条,沉沙池3个;绿化3230m,种草护坡3处;栽植乔木12000株;剥离表土1.562×104m3;设置临时袋装土挡墙5处,临时排水沟9处。

3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3.1工程措施

要使防治区的水土流失得以拦挡,能消减重力侵蚀和大部分水力侵蚀,使水土流失得以控制;要使防治区的水流排泄畅通,能减少水力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要使防治区的地表得到整治,坡面、坡度、排水设施等满足植被恢复的基本条件。

3.1.1截排水沟为防止施工过程中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在施工场地、施工道路、临时堆土场、弃渣场周边设置截排水沟,把地表降水引出场地外,排入道路边沟。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M7.5浆砌片石衬砌,厚度30cm,沟体下方铺设厚10cm碎石垫层。经计算,施工场地、临时堆土场排水沟底宽30cm,深40cm,边坡坡比1∶0.6,沟底比降5‰,过水能力0.19m3/s;土料场、弃渣截排水沟底宽50cm,深50cm,边坡坡比1∶1.0,沟底比降8‰,过水能力0.54m3/s。

3.1.2挡土墙弃渣要遵循“先拦后弃”的原则,弃渣前先在下游设置M7.5浆砌石挡土墙,挡墙高度200cm,顶宽100cm,基础埋深0.5m,外坡1∶0.20,内坡竖直。挡土墙内设置排水孔,排水孔离地面高度为0.5m,孔距2m,孔径为DN10(Φ100mm),在排水孔上游侧设反滤层。墙后侧堆渣,先堆渣至挡土墙顶高程形成一个平台,然后以1∶2.0的坡度堆渣。

3.1.3沉沙池在施工场地、土料场排水沟接入水系的出口处需布置沉沙池,防止场内泥沙流出。沉沙池采用矩形结构,长4m,宽2m,深1.5m,采用M7.5浆砌块石衬砌,池底衬砌厚30cm。周边衬砌采用梯形断面,壁顶厚30cm,底厚67.5cm,外侧坡比1∶0.25。

3.1.4临时工程路基在填筑过程中应加强临时排水和拦挡措施,防止产生水土流失对周边农田造成影响。路堤填筑施工之前,路堤坡底两侧先筑挡土坎和排水沟,以拦截因降水带来的坡面水土流失。所筑土坎尽量选择黏土,土坎断面尺寸为:高0.3m、顶宽0.3m、底宽0.75m、边坡1∶0.75,土坎和排水沟铺设彩条布防止降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图1为临时排水沟断面示意图。

3.2植物措施

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优良的乡土树种和草种,或经过多年种植已适应当地环境的引进树种、草种,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提高标准,全部布局。选择耐瘠薄、耐风沙、固土能力强、易管理的树种,以及繁殖容易、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草种。结合工程措施,乔、灌、草合理搭配,针阔叶树种有机结合,绿化与美化相互统一,与项目区周边的植被和环境相协调,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以达到尽快恢复被破坏的植物,改善周边生态环境的作用。

3.2.1造林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绿化目的和保护目标,选择的植物措施既要考虑水土保持功能,又要兼顾绿化美化要求,因此树种主要选择适合当地速生、耐瘠薄的树种。施工场地、施工道路、临时堆土场、弃渣场原有土地利用类型中的林地、未利用地采用木荷、胡枝子混交,株行距1.5m×1.5m,穴状整地,木荷穴径0.6m,穴深0.5m,胡枝子穴径0.3m,穴深0.3m。苗木规格要求胸径3cm、苗高150cm。春季种植,随整地随造林,种植前施复合肥0.1kg/株作底肥,回表土后种植。苗木栽前修根、浸水,放入穴内要保持根系舒展,踏实。栽植后加强抚育管理,松土除草,防治病虫害,确保植苗种草的成活率,一年后检查苗木生长情况,发现死株应及时清除并用同龄苗补植。

3.2.2种草施工场地、施工道路、临时堆土场、弃渣场在植树造林后,地面撒播狗牙根草籽,达到固土、绿化美化、防止暴雨冲刷地表的作用。撒播密度150kg/hm2,稍覆薄土,每公顷施225~300kg磷肥和钾肥作基肥。本方案用于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苗木、种子均要求采用一级苗、一级种,并且要有“一签、三证”,即标签、经营许可证、合格证和检疫证。项目区降雨量大,天然的降雨基本能够满足林草的生长恢复需要。在林草植被的生长恢复期内,对于有人类活动的实施植物措施的区域,应在种植林草的区域内设置告示牌或者对种植边界进行简易围护,避免行人的践踏。

3.3水土保持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