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合同能源管理模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王永表:近年来,上虞区积极落实浙江省政府建设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的决策部署,以省工业强区建设为总抓手,坚持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举措来推进,着力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两化融合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起到的是支撑力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下,这个引擎的支撑作用尤其明显。
从上虞区工业经济全局来看,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将带来以下四大利好:一是有利于解决用工问题。目前,全区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存在用工难和用工贵的问题。需要通过“机器换人”,用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替代工人重复、机械的密集劳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稳定性,降低用工成本和管理成本。
二是有利于保障安全生产。医药、化工等行业生产环节危险性较高。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智能控制,对生产环节和生产环境的全过程监测预警,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大型关键设备的故障而导致的生产中断或重大安全事故。
三是有利于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制造。上虞区医药、化工企业一直面临较大的节能减排压力。通过信息技术控制制造的各个环节,实现对进料、温度、时间等的精准自动控制,不但可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还能显著减少制造过程物耗、能耗和排放,为企业创造更高经济价值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不少企业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通过ERP、SCM等信息化系统,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生产资料、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控制库存,加强对资金流的全局管理和控制,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信息化建设》:请问上虞区两化深度融合的建设思路和实践路径是怎样的?
王永表:2014年,上虞区积极响应浙江省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工作,积极申报创建示范区域,编制了《上虞区创建浙江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域实施方案(2014-2017年)》,被列为浙江省第一批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试点区域中的五个“浙江省绿色安全制造信息化示范区”之一。上虞区以建设两化融合示范区域为契机,按照示范区实施方案为导向,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示范引领、整体提升,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建设思路,以龙盛等龙头企业为主体,推广跨区域、跨境信息化总部型管控体系建设;以上市公司为主体,推广两化融合贯标体系建设;以装备制造业企业为主体,推广机器联网项目建设;以医化行业企业为主体,推广应用机器联网手段,实现绿色安全制造;以通信运营商为主体,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以建设成为全省领先的“智能型绿色生态工业基地”为目标,安排了55项示范项目作为实施路径,并落实相应的保障措施,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全方位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工作。
《信息化建设》:医药化工是上虞区主导产业之一,上虞区将如何通过两化深度融合来实现该行业绿色安全制造的目标?
王永表:根据行业发展特点以及上虞区的实际,我们主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一是要着力提高生产装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推动企业积极引进自动智能清洁化的新型设备和装备,强化存量高能耗生产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改造升级,推进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实时监测和调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精确度、工作效率和资源循环利用率。
二是要全面深化生产过程控制和生产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应用集散控制系统(DCS)和紧急停车系统(ESD),并在集散控制系统应用基础上,推广使用先进控制系统(APC)。通过引入价值工程理念,建立精细化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在成本、质量与节能减排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选择能源节约、排放较少的工艺和相应生产原料,通过个性化生产,实现节能减排。在大中型企业推广制造执行系统(MES),及时分析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精细化生产管理能力,为敏捷制造打下基础。
三是要大力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监控系统应用。引导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加强对能源资源的监控和管理,加快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设备租赁等节能新机制的推广应用。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联网监测,提升信息化技术在节能环保行业的准入、管理和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的应用水平。
四是要全力推进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优化提升现有化工产业,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零配件、绿色电子电器、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构建以工业共生和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为特征的生态工业经济体系;完善现有的产品代谢链和废物代谢链,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全面提升园区产业竞争力;实现园区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废物产生、排放最小化,将园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产业高效、生态和谐、宜业宜居的综合类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信息化建设》:据了解,目前上虞全区拥有境内上市企业10家,上市企业数量之多,在全省县级城市中实属罕见。请问上虞将如何利用好这些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作用,促进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提升?
王永表:目前上虞的上市企业较多,发挥了很好的龙头带动作用。而且,这些企业往往是行业内的骨干,信息化水平都比较高,又各具特色,在促进上虞区不同行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上,辐射作用明显。一方面,龙头骨干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完善,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促使上下游企业与龙头企业供应链和仓储系统对接;另一方面,其信息化方面的先行实践经验,能给同行业以示范。例如,我们以龙盛为模板编制了化工类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以卧龙为模板编制了总部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这些方案都列入了绍兴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行动,在绍兴市内推广。我们还编制了《上虞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南》,收集行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案例并下发。同时,我们成立了上虞区企业信息化促进会,定期进行CIO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了两化融合由点连线、以线带面的推进格局,有力地推动了产业整体能级的提升。
《信息化建设》: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区政府有怎样的针对性政策与服务,以引导其进行两化深度融合?
王永表:按照国家工信部关于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目前,上虞区99.89%是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更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服务。尤其是在两化融合方面,突出存在着缺资金、缺人才的问题。为解决和改变这一局面,一方面,我们制定了信息化财政专项政策,每年安排500万从信息化应用、软件自主研发、电子商务、示范试点创建、信息化标准创建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每年选取20个左右的区级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给予扶持,降低政策扶持投资要求门槛,注重项目质量;另一方面,搭建一些公共服务的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信息等服务,比如中小企业窗口、“政企通”信息服务系统、融资担保、电子商务园区等。另外,我们还积极组织两化融合工作培训,近两年来,每年培训人数逾千人次,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超千亿城商行资产规模较快增长,盈利能力普遍增强
2012年,国内资产超千亿的城商行共29家,较2001年增加了6家;资产规模为78104亿元,比2001年增加19684亿元,整体规模增长了25.2%。其中,直辖市城商行资产平均增长23.2%,副省级城市城商行资产平均增长27.6%。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全国超千亿城商行资产的平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上市银行平均增长速度,主要原因:一是城商行通过增设分支机构网点,进一步增强经营网络和服务能力,基础客户群稳步积累;二是投资类资产业务增长迅速,投资类业务占资产的比重不断升高;三是虽然面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但是外部贷款需求未见疲软态势,处于高位,促进了银行传统资产业务的快速增长。
2012年,国内城商行盈利水平不断提高,其中资产超千亿城商行实现净利润812亿元,比2011年增加159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直辖市城商行净利润平均增长28.7%,副省级城市城商行平均增长27.2%。
资产超千亿城商行平均资产利润率(ROA)和资本利润率(ROE)分别为1.17%和19.99%,分别比2011年增加0.02个百分点和减少1.02个百分点。
虽然资产超千亿城商行的盈利能力比2011有稳步提升,但是增速同比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一是2012年央行短期连续两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润,并扩大了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城商行普遍采取存款利率一浮到顶的措施,直接增加了利息成本;二是部分城商行在分支机构扩张和经营转型期,业务及管理费用上升,成本收入比保持在高位,对盈利水平产生一定影响。
城商行各项业务发展迅速,存款和贷款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存款。2012年,受国家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主要宏观调控任务,国内市场流动性环境改善,银行理财产品监管宽松促使部分转成存款等综合因素影响,国内银行存款仍然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超千亿城商行存款平均同比增长19.1%,增速比2011年高1.6个百分点。其中,副省级城市城商行存款平均增速为20.7%,增长最快的前三家城商行为南京银行(28.4%)、大连银行(27.4%)和青岛银行(24.6%)。
贷款。2012年,受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制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回落,实体经济新增信贷需求持续低迷,加之新监管要求的渐次落实进一步强化了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约束,从贷款数据看,城商行贷款投放同比略有放缓,但仍然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副省级城市城商行中,青岛银行贷款增长最快,增速达到33.3%。
城商行不断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2012年,超千亿城商行加强风险管控,增加拨备计提,资产质量总体状况较好,不良贷款率指标小幅上升,年末达到0.82%,比2011年增加0.09个百分点;对不良贷款损失的风险抵补能力不断增强,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持续提高,年末达到348.09%,比2011年增加14.66个百分点。
城商行资本充足水平小幅下降,融资压力较大
2012年,超千亿城商行中有12家城商行资本充足率下降,其中昆仑银行下降了5.46个百分点,下降最多;全国副省级城市城商行中有一半数量城商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其中厦门银行下降最多,比2011年下降了1.76个百分点。2012年,由于市场资金紧张,城商行融资压力较大,资本净额增加有限,使得城商行资本充足率水平进一步降低,超千亿城商行平均资本充足率由2011年的13.59%下降到13.57%。
主要城商行持续加强成本控制,经营能力持续提高
近年来,为保持业务发展能力,城商行在渠道建设和信息技术上投入较大,包括增设新网点、开发和升级业务系统、增加自助设备等,随着金融业竞争更为激烈,成本投入未来仍然会较大,而且受通货膨胀影响,人员工资增长的压力不断攀升。2012年,虽然多数主要超千亿城商行业务及管理费增长幅度较上年有所降低,但仍保持较高的增幅,其中北京银行、郑州银行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幅度。
加强集约化经营是城商行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之一,依靠生产要素效率提高来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以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2012年,北京银行人均净利润在城商行中排在第一位,达到141万元,比2011年增长13.4%,接近主要城商行人均净利润的两倍。
城商行同业业务发展迅速,助推资产规模快速扩张
2012年,在上市通道受阻、严控跨省设立分行的背景下,各家城商行投入了更多资源配置投资类、同业类资产,在同业业务(包括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上下大工夫,很多银行同业资产呈现暴涨态势,远超贷款增速。业务增长较为突出的有上海银行,同业资产规模2012年末达到1659亿元,比2011年增长117%,北京银行增幅也超过了90%。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商行中,天津银行、宁波银行、青岛银行同业资产增速也达到了70%以上,特别是宁波银行2012年资产规模增长了1130亿元,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同业资产业务的贡献。
立足于支持小微企业,进一步突出经营特色
自2011年银监会正式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及后续补充通知的推动下,城商行进一步深化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加大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加快建设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城商行服务小微企业的经营特色更加突出。
发行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在信贷紧张的情况下,银监会支持发行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给城商行服务小微企业带来了新的资金来源。2012年,多家城商行积极向银监会递交了发行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的申请,并获得了银监会的同意批复,包括北京银行(300亿元)、宁波银行(80亿元)、汉口银行(50亿元)、徽商银行(50亿元)、南京银行(50亿元)、青岛银行(50亿元)、重庆银行(30亿元)等。
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中心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为较好地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2012年部分城商行在继续推进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丰富中心服务功能,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宁波银行在国内首推中小企业金融商务社区品牌“宁行E家人”,初步实现在线融资、商务、社交三大功能,该社区是将社交网络运用于商业银行的首次创新。杭州银行专门设立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专线”可为小企业贷款提供从业务咨询到业务受理的一条龙服务。
推进小企业专营中心向准事业部制发展。2012年,部分城商行在已有小企业专营中心的基础上,加大了分中心或特色分支行的建设速度,逐步形成了准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北京银行小企业信贷工厂在杭州、上海分行成功落地。大连银行在大连地区设立了小企业经营一部、二部、三部和四部,其中小企业经营三部和四部主营单户授信500 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业务,其中心支行和异地分行均下设小企业业务部门,其中上海分行设立了小微企业专营支行(上海闸北支行)。
加快机构网点设置,物理网点寻求特色和差异化发展
物理网点仍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核心战略资源,尽管近些年,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就目前中国社会和经济的现实发展状况来看,电子渠道中短期内尚无法完全取代物理网点的所有功能。近两年,虽然监管部门对城商行快速扩张带来的经营风险加强了监管,对跨区域经营政策适当收紧,城商行异地扩张的步伐有所放缓,但是,部分有条件和实力的城商行加快了在已有经营区域的物理网点设置,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城商行支行网点密集铺设,提高区域覆盖面。2012年,上海银行新设网点22家;宁波银行新设网点27家;南京银行常州分行获准筹建,11 家异地支行正式开业或获准开业,6 家异地支行获批筹建;杭州银行完成3家杭州地区支行和9家分行下设支行的筹建开业;盛京银行沈阳分行、朝阳分行获批筹建,新设4家支行开业运营;大连银行在金融资源相对匮乏的大连市郊居民区增设营业网点,设立社区银行,为社区居民提供延时服务。快速的网点布局使得城商行牢牢占据了已有区域市场。
城商行的专业支行和特色支行在2012年的增设也十分迅猛,科技支行、文化支行、新型的零售支行成为城商行诸多网点中的亮点。北京银行南京分行设立的第一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南京江宁支行,不仅配备经验丰富的“科技金融”专业客户经理、产品经理,而且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出“智权贷”、“信用贷”、 “节能贷”、 “软件贷”、 “订单贷”、 “科技贷”等10余种“科技金融”特色产品。南京银行根据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重研发、高成长”的特点,为满足不同行业属性、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研发了包括“投联贷”、“税联贷”、“循环贷”、“知识产权质押贷”、“合同能源管理贷”、“科技精英贷”等近20个科技企业专属产品。
积极应对监管模式变化,全面风险管理进一步增强
目前,中国银监会积极推动各家商业银行加快新资本协议实施的步伐,并要求2016年年末前所有商业银行都应建立起与本行规模、业务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内部资本充足率评估程序。面对越来越严格的风险管理监管标准和监管政策,城商行也在积极推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从多个层面入手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
不断强化风险的统一、垂直管理。近年来,多数城商行已经先后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为了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很多城商行还对风险管理条线实行统一的集中、垂直管理,实现风险管理条线的职能、人员、机构和报告路线的真正独立。杭州银行董事会研究制定了《风险偏好陈述书(2012 年1.0 版)》,内容涵盖公司风险偏好和风险文化陈述、不能容忍的行为和活动等,明确风险偏好关键指标,强调风险管理文化的统一和对员工行为的规范。北京银行推行“信贷六集中”管理机制,总行风险管理部、信用审批部、贷后管理部、资产管理部等业务专业部门和中小企业审批中心、个贷审批中心等专业中心承担相应的风险管理职责,突出垂直管理和双线贷后的管理理念,强化对所有信贷业务的集中管控。
加强业务流程和管理工具的研究,推进量化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2012年,杭州银行启动财务报表项目、非零售内评项目、操作风险标准法计量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并完成非现场稽核系统的开发,为本公司的风险内控管理提供了系统支撑;大连银行已着手操作风险管理整体框架设计、组织架构优化、配套制度完善和三大管理工具(RCSA、KRI、LDC)模板的开发工作。
(首句黑体)风险管理中的信息技术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大。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中技术含量、复杂程度最高的工作内容之一,其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非常强。城商行近年来一直在研发、上线一系列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专门的风险管理相关系统,如内部评级系统、信贷资产分类系统、信贷资产管理系统、授信业务管理系统、同业授信额度管理系统、集团客户授信管理系统、市场风险管理系统、流动性管理系统、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以此来提高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水平。
积极布局私人银行业务,努力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
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经过四五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较大成绩,业务呈跨越式发展态势,服务理念初步形成,财富管理的商业模式日渐多元化。从发展态势来看,目前国有银行和较大规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因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和广泛的服务网络,处于发展中国私人银行业务主导地位。但是,城商行近两年也逐步认识到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长远发展潜力,开始积极试点和布局私人银行业务,努力实现业务的多元化、特色化发展。
构建私人银行服务专属渠道。部分较大规模的城商行在大力发展个人理财、财富管理等业务的基础上,纷纷构建私人银行机构,在总部成立私人银行部,在重点分行成立私人银行中心。2012年,北京银行组建了私人银行部,并成立了中关村、深圳、杭州三家私人银行中心;上海银行首家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中心在上海华山路支行开业;杭州银行私人银行部在2012年10月正式揭牌;盛京银行、吉林银行和大连银行也正式启动和推进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和私人银行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