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医疗市场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可穿戴设备正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词。除了创业者和投资人,政策方面也在关注。国家发改委的《实施移动互联网及4G产业化专项的通知》中,智能可穿戴设备作为亮点被提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扩大,这种以往更多令人联想到医院、疾病等概念的可穿戴设备正渐行渐近,走向普通人。
可穿戴设备时代到来
一颗芯片,放置在随身的手环、腕表、眼镜、戒指上,它就可以测量和记录你的全部健康数据,如运动量、睡眠深度、血糖、血压、体检结果、治疗效果等,并传输到后台,为你提供医疗健康服务。这颗芯片,就是可穿戴设备的核心,在芯片背后,是通过软件支持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数据分析及处理功能的体系。
受智能手机销售疲软影响,三星已经加快可穿戴设备和无线接入的家用电器两大类产品的研发步伐。苹果推出的iPhone6Plus威胁到了由三星盖世系列主导的大屏智能手机市场,而小米和联想等竞争对手也在依赖价格优势蚕食着三星的市场份额。因此,三星将继续推出新产品来应对在智能手机市场遇到的严峻挑战。三星将斥资15.6万亿韩元(约合150亿美元)在韩国兴建一座芯片制造工厂,以此来满足智能手表、健康监测设备等可穿戴互联产品的动力需求。
继乔布斯之后,苹果公司现任掌门库克终于推出第一款属于自己的“革命性”产品――Apple Watch。针对运动需求,这一系列预计面市单价为300多美元的Apple Watch专门推出两款健身新应用。库克说,这将改变人们的健身方式,比如设置运动类型、设立目标、记录数据、记录心跳、测量热量消耗、锻炼时间和距离等。
“果粉”一如既往地追捧,很可能使百花齐放的可穿戴领域变更格局。可穿戴设备在业内被称为继电视、PC、手机之后的“第四屏”。世界范围内,谷歌、苹果、三星等各大科技厂商均提前布局可穿戴设备领域,中国国内也由百度、华为、TCL、小米等公司牵头,颇有掀起一场可穿戴设备革命的势头。小米了价格低至79元的智能健康手环,已经打起了价格战。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可穿戴产品形态各异,主要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腕带、智能跑鞋、智能戒指、智能臂环、智能腰带、智能头盔、智能纽扣等。分析人士认为,医疗卫生、信息娱乐、运动健康是热点;产品功能方面,互联、人机接口、传感将是必不可少的功能。
据互联网权威咨询机构艾媒咨询最近的《2013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各种设备出货量达到230万部、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超过4000万部、市场规模达到114.9亿元。
崭新的商业模式
在细分领域上,健身医疗等初级领域仍然被研究机构看好。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健身和医疗是当前最被看好的细分领域;据百度的《可穿戴设备用户需求研究报告》指出,运动和健康监测成为用户对可穿戴设备的核心需求。
可穿戴设备涉及到硬件和软件,在商业模式的构建上,一是直接卖硬件赚毛利;二是硬件产品上面叠加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做增值收费;三是通过收集用户的个人相关数据,配合云计算技术,向特定企业售卖云端数据。
通过卖硬件赚毛利是比较传统的做法,硬件产品具有天然的现金流,大量硬件产品的售卖可以获取巨大的利润。比如,小米手机售卖了300万到500万部手机,而小米手机相关配件销售2013年达到6亿销售额。除销售智能手表外,可穿戴设备公司还可以附带销售配件设备如DIY的颜色、蓝牙耳机、充电底座等外设,可能有意外的收获。
另一方面,硬件设备的市场环境竞争激烈,作为创业型的新兴公司在没有大销量的情况下受到上游厂家的挤压,成本上升,需要应对多方面的威胁,光靠硬件赚钱成为一件越来越难的事情。奇虎360董事长周鸿曾经说过,未来硬件不赚钱,通过互联网提供的服务来盈利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通过硬件产品上叠加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做增值收费是一种倡导的趋势,比如亚马逊卖的kindle平板电脑几乎成本价出售,但是它依然可以从用户买书、买视频、买游戏、买各种各样的服务中赚取大量现金。比如,未来的智能手表可以通过公布一部分表盘,然后对另一些精美的表盘进行收费类似的模式。
通过手机用户的个人相关数据,结合大公司的云计算技术,向特定的企业售卖云端的数据或者自己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推荐相关的服务,是一种各大智能手表厂商都比较看好的模式。智能手表具有贴身的特性,可以收集用户运动、睡眠、心率等身体特征数据,基于对用户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实现精准的推送健康相关产品的消息,从中获取分成。
国内产业现状分析
业内人士认为,可穿戴设备成为科技及医疗器械领域重塑产业格局的重要机会。在医疗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包括诊断、监护、治疗、给药等环节,都有可能全面实现智能化。国泰君安的一份研报曾指出,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大数据的新技术或将全面颠覆传统医疗器械和医院治疗的商业模式。
国内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主要分布在华南。华南的制造业产业链比较完善,整条产业链从原材料、方案设计到制造加工都比较完整和成熟。不过,华南的这些可穿戴设备创业者,从硬件开始创业的不少厂商缺少互联网思维,不明白怎样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增值开发,也不太明白构建设备背后数据挖掘的价值。
可穿戴设备市场产业链主要包括硬件、行业应用、社交平台、运营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等环节。不同的创业公司从不同的切入口进驻掘金。各地也开始在各个细分领域进行产业布局,但到目前为止,可穿戴设备产业初步形成的两个地区,只是深圳和上海。
深圳今年将以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精密检验检测仪器等为重点的智能装备产业,作为未来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发展。深圳市长许勤表示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装备产业的战略意义,加快完善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前瞻把握未来市场需求,抢抓机遇,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规划,深圳将围绕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通过技术创新、示范应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具有深圳特色的国内一流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深圳在电子信息产业、通信设备、技术创新、市场机制体制等方面的优势,瞄准网络化、智能化、精密化的趋势,大力培育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装备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中国目前最大的智能穿戴公司――上海果壳电子有限公司自2013年推出全球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表后,9月上旬,果壳智能手表二代面世,该款智能手表也是世界首款圆形智能手表。
除了果壳以外,欧孚通信、云蚁科技等也将可穿戴视为未来的蓝海,推出了系列产品,国产智能穿戴正在浦东落地生根,有望在新一轮IT变革浪潮中弯道超车。据百度《可穿戴设备用户需求研究报告》显示,果壳智能手表已经占据7.4%的市场份额,是唯一入榜的国产智能手表品牌。2014年3月,果壳的订单量突破30万台,超过美国pebble智能手表28万台的出货量。
果壳这一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是一个“山寨”的拐点。果壳电子已成为国内第一大、全球排名第七大智能穿戴厂商,在智能手表领域按规模计算,果壳电子位列全球第四。
不久前,江苏省卫生计生委首度江苏健康大数据报告。其中,数据显示,作为中国最富裕的省份,其境内“从来不运动”的居民居然超过半数――这种薄弱的健康意识与江苏经济强省的“身份”是不匹配的。估计热爱家乡的江苏网友可能会急着解释说,这个大数据的统计把许多在苏的外地人口一并统计进去、从而“被拉低”了;实际上,不论省份,近几年国内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越富裕的人,越注重运动与健康管理。这些人不只停留在嘴上说说,更多的是身体力行。
出国购物的目的不再仅仅局限于“看起来很美”的服装包包珠宝首饰,海外的健康类产品和服务正成为国人消费升级的下一个目标,新一代健康奢侈品已然成为中产阶级的新标签。
与过去几年截然不同的是,如今的中产阶级对于身份的彰显,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名牌logo,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他们正逐渐向健康领域倾斜。出国购物的目的不再仅仅局限于“看起来很美”的服装包包珠宝首饰,海外的健康类产品和服务正成为国人消费升级的下一个目标,新一代健康奢侈品已然成为中产阶级的新标签。
第一财经曾在2014年做过一个“中产阶级需要什么?”的调查,该调查结论显示:中产阶级有着较高的自我提升与精神生活需求,健康的身体与美满的家庭被内地中产人群认为是最能提升其幸福感的因素。而波士顿咨询公司在2015年的消费者信心报告中提到,如今的消费者日益关注健康和保健,相比之下,他们并不打算在奢侈品上花费更多。与前两者相呼应的是贝恩公司的《201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这份研究中显示,201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出现2%左右的下滑,市场规模降至约1,130亿元,腕表、男士服装和箱包类别销量下跌是引发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如同近几年开始风靡全国的“跑步热”、“健身热”一样,中国中产阶级开始越来越关注健康,为此他们更愿意把金钱花在与健康相关的产品及服务上。而这种转变的一个表现,正是悄然兴起的跨境医疗服务。
医疗本是一项本土化的服务,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也像海外购物一样具有了国际化的特征。根据美国斯坦福研究机构调研数据,预计2017年全球医疗旅游的收入规模将达到6785亿美元,而2013年该收入为4386亿美元。近年来中国新富阶层及中产阶级阶层的不断壮大,许多国人也开始走出国门想寻求治疗,目的地包括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地。某海外就医机构曾统计,2011年,国内高收入人群中知道“患病可以出国治疗”的人只有3%。这一数字在2014年迎来历史性转折,迅速增加、跃升达到40%,2015年更是出现井喷式迅猛增长,当年出国看病的人数达到数万人之多。
海外医疗不仅仅意味着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精密的设备以及最新研发的药物,同时也代表了高水平的服务。以日本精密体检为例,通过PET-CT、MRI、超声波等精密仪器对身体各部分进行精密检查,可以发现10mm以下的毫米、微米级绝大部分可能的早期癌症或超初期癌症,从而让体检人得以及时去接受治疗。而日本体检医生的高专业度以及近乎“夸张”的服务精神让整个体检中心环境,体检流程安排及后期报告解读都比普通体检高出一个层次,大大提升客户的体检体验。
[关键词] 电子支付 细分市场 行业应用领域 研究
一、银行卡电子支付细分市场和行业应用领域研究的意义
卡基电子支付是指单位或个人通过电子终端,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出支付指令,实现银行帐户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
积极推进支付创新,加强银行卡的行业应用的工作;加快电子支付网络在各行业领域、各支付渠道、各中小城市和中小商户的应用是电子支付企业重要的竞争策略;可以预见,通过与实际应用领域的业务模式紧密结合,满足细分市场的支付产品和服务将越来越多,与支付应用的紧密结合是电子支付服务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应用市场细分的理论,按不同维度对电子支付市场的细分市场和行业应用领域进行了分类和研究,并应用细分市场选择理论对重点细分市场和行业应用领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二、主要细分市场和行业应用领域
根据市场细分理论及电子支付产业实践,从交易渠道、行业应用领域、交易主体、商户业态、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等五个维度细分并研究电子支付产业的细分市场和行业应用情况。
1.按交易渠道细分
电子支付的交易渠道按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为POS渠道、互联网渠道、移动支付渠道、电话渠道、数字电视机顶盒、自助终端、自动柜员机交易(ATM)和其他电子支付渠道。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四种渠道:
(1)POS渠道:包括有线POS、移动POS、增值POS、自助POS等。
(2)互联网渠道:以互联网为指令传输渠道完成支付。互联网支付仍需要银行作为中介,网上传输的支付指令被送到银行后台进行处理,并通过传统支付系统完成跨行交易的清算和结算。
(3)移动支付:使用移动设备通过无线方式完成支付行为的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
(4)电话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一种线下实现形式,是指消费者使用电话(固定电话、手机、小灵通)或其他类似电话的终端设备,通过银行系统就能从个人银行账户里直接完成付款的方式。
2.按行业应用领域细分
按行业应用领域细分是电子支付市场细分的重要维度。在实际产业实践中,按电子支付在不同行业领域应用情况对行业应用领域细分如下:
(1)商业流通领域。商业流通领域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国银联入网机构跨行收益分配办法〉》中(银复〔2007〕126号)规定的五种类型的商户,具体包括:①宾馆、餐饮、娱乐、珠宝金饰、工艺美术类商户。②一般类商户。③房地产、汽车销售类商户。④航空售票、加油、超市、超市类商户。⑤公立医院和公立学校类商户。
(2)公用事业和行业支付。按行业服务商的类别划分细分市场和行业应用包括:
①公用事业行业:主要行业应用包括水、电、煤气、有线电视、物业、主要支付应用包括缴费、预缴(充值)、查询(包括欠费、余额和行业信息)、批量代扣等。②通信行业:主要行业应用包括移动、联通、电信、网通等通信运营商,主要支付应用包括缴费、预缴(充值)、查询(包括欠费、余额和行业信息)、批扣、购买IP卡等。③保险行业:主要支付应用保费缴交、保费批量代扣、红利分发、查询等。④彩票行业、航空电子客票电子支付购买。⑤其他行业:通过增值业务商、第三方增值服务公司等接入银联网络的其他行业。
公共支付和行业支付的渠道包括手机、自助终端、POS、语音电话、互联网、电话终端、缴费机构主动发起的文件批量扣款、实时代扣等。
(3)城市医疗卫生、公交、旅游等“一卡通”电子支付市场
①城市医疗卫生市场:包括市民医保、社保IC卡等。②城市公共交通市场:包括城市公交、地下交通、轨道交通等在内的市政一卡通,以及高速公路不停车缴费等支付应用。③旅游及城市小额支付市场:如旅游景点电子门票一卡通、线路费用、酒店预定、城市IC卡小额支付等。
整合以上三个行业领域的电子支付应用,电子支付企业可以打造城市“一卡通”,扩大银行卡电子支付应用范围。
(4)文化教育事业市场:包括学费、考试费、报名费等费用的电子支付应用。支付渠道包括POS现场支付和互联网远程支付等。
(5)电子商务支付结算市场:如电子商务企业结算平台。
(6)电子政务、税收和财政非税收入等电子支付应用:将银行网络与国库信息处理系统、税务征管理系统横向连接可实现国家税收收入的电子支付;将银行网络与财政非税收入征缴部门的非税收入征管系统连接,可以实现财政非税收入的电子支付。
3.按交易参与主体细分
每种支付应用都包括企业、消费者或政府三种类型的参与者,按交易参与者类型可划分为以下5种交易应用:
(1)B2B支付:行业应用包括电信公司对渠道商的结算、烟草配销、农产品配送、快速消费品厂商与渠道商的资金归集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企业内部资金归集交易等电子支付应用。
(2)B2C支付: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支付。在POS渠道中,企业必须为能够开立对公结算账户的法人、其他应用还包括多渠道信用卡还款等。
(3)C2C(C2B)支付: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支付。行业应用包括:
①互联网渠道中的消费者与消费者(企业)之间的远程支付;
②商户方是未开立对公结算账户的个体工商户与消费者(企业)之间的现场支付,这是POS受理市场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新兴市场。
(4)G2B支付: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电子支付交易,主要包括税收和财政非税收入缴费等电子支付应用。
(5)G2C公共支付:政府与个人之间的电子支付交易、主要包括税收和财政非税收入缴费等电子支付应用。
4.按商户业态细分
(1)零售行业的电子支付应用:根据国民经济分类标准,零售业是指向个人或家庭销售有形商品并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业。电子支付在此行业中的应用包括B2C交易和C2C交易两个细分市场。
(2)批发行业的电子支付应用:根据国民经济分类标准,批发业和零售业同属于一个大类,目前电子支付在批发行业的应用主要包括对企业法人的POS受理业务、针对个体批发业者的电话支付终端。
5.按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细分
根据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将电子支付市场划分为以下二类:
(1)省会、中心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除传统的POS支付市场外,省会及中心城市另有巨大的支付需求,尤其在小额支付方面。中心城市的支付需求表现在下以六方面:①电子商务支付结算中心,主要为本地化的电子商务企业提供支付平台;②本地电子政务、行政事业收费等;③本地公用事业支付,如水、电、气、有线电视等收费;④本地文化教育事业支付,如网络教育、考试培训、学校小额收费等;⑤本地医疗卫生事业支付,如医院挂号、医院远程诊断、医疗咨询、心理咨询等;⑥本地旅游事业支付,如旅游门票、线路费用、旅游特产、酒店预定、电子机票等。
(2)二级地市及发达县市市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结构的差异,在传统POS支付市场和公共支付等市场,二级地市及发达县市的电子支付需求都与中心城市有所差异,如大型商户占比较低、中小商户和个体商户占比高,对商户扣率费用水平敏感、专业批发市场集中、商户受卡和消费者用卡意识低等情况,可能加大电子支付企业的成本水平。
今后5年,国内的电子支付企业应该加快二级地市和发达县市市场拓展作为工作重点,加快推动电子支付业务向二级地市与发达县市延伸,促进全国受理市场的均衡发展,普及银行卡应用,既要将在中心城市的成功模式复制推广到二级地市,加快二级地市市场的建设步伐;同时也需要采用灵活的市场机制和创新机制,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和市场创新满足市场的差异化的需求,提高为各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欧阳慧朱文渊主编:《市场营销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2]连漪编著:《市场营销管理――理论、方法与实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3]吴青松著:《现代营销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刘磊谢山:银行卡产业研究 互联网支付市场研究[J].中国银联,2007(2):57
如今,阿里、腾讯、京东的金融业务已发展得如火如荼,甚至有独立上市的计划,百度终于再也按捺不住,不但于2015年成立了金融事业群,其众筹业务也于近期低调上线。
加之当前李彦宏摆开了亲自上阵的架势,百度金融被推至了空前的战略高度。
相比于三年前互联网金融初生时,百度仅仅是顺势而为,金融野心并不明显,这一次百度可谓是表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热情――将金融从各业务条线下谋划赚钱的工具角色,升格为了企业战略层面的未来“狠角色”。
如果说搜索业务是百度当下的现金牛,金融则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现金牛。只是在市场逐渐被阿里、腾讯、京东培育和抢占之后,百度在金融领域还有多少空间与优势,李彦宏或许也无十足的把握。
论及业务布局,百度金融覆盖面不少,丝毫不逊于其他互联网巨头。但关键在于,如果细数这些业务领域中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百度金融则显出了囊中羞涩。
泛而不精
虽然,百度金融的业务布局一直落后于阿里、腾讯、京东,但是细数一下,其业务范围早已覆盖众多金融领域,甚至超过了腾讯。
从支付、消费信贷、征信到基金、证券、保险、银行,再到众筹,百度金融几乎覆盖了互联网金融的大部分业务范围。但是,非要从这些布局中挑选一个颇具影响力的产品,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中,作为整个互联网金融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支付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百度自然也将支付业务的推广视为重中之重,这不仅是培育用户粘性的重要工具,也是O2O业务的桥梁。
目前,百度钱包可谓是百度金融中活跃度和用户量最大的一款产品。据百度2015年度财报显示,至2015年年末,百度钱包活跃账户数达到5300万,同比增长189%。
但是这一产品的当前竞争力,却远不及阿里的支付宝和腾讯的微信。从2016年春节的“红包大战”来看,尽管百度前后开展了近1个月的红包活动,但用户活跃度和其他两家相差甚远。艾瑞咨询的数据也显示,百度钱包和京东钱包均分别占0.5%的市场份额,打了个平手。
基于场景产生的消费金融业务,也是百度近两年重点推动的业务之一。从首发教育信贷至今,百度的消费信贷如今已经扩展到旅游、医疗、二手车等多个领域。尽管其并未披露这部分业务的具体财报数据,但是从品牌影响力上,百度“有钱”明显不能与蚂蚁金服的“花呗”、京东金融的“白条”,以及微众银行的“微粒贷”相抗衡。 李彦宏想要将金融这头未来的现金牛变现或不会来得那么容易。
曾经由李彦宏亲自站台的百度与中信银行合办的百信银行,曾被业界视为百度进军金融领域的重磅杀伤力武器。但据了解,目前百信银行尚在国务院批示层面,具体何时露出真容还不确定。
除了这几个在百度金融体系内稍有影响力的产品之外,其他包括基金、证券、保险、众筹等产品更是泛善可陈。百度百发、百赚等创新金融产品,甚至已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了。
如此看来,百度金融的战略似乎是要先撒网布局,再单点突破?从各个业务板块分散在不同的入口来看,当前百度金融的整合显得更为迫切。
还有哪些王牌?
业务整合,有待组织框架整合之后才能逐步明晰。
2015年12月,百度宣布组建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即金融服务事务部。该事业部成立后,百度宣布其将由消费金融业务及团队、百度钱包支付业务及团队、百度互联网证券业务及团队、百度金融市场研究与策略团队构成。
新组建的消费金融事业群将原来散落在各个事业部的业务整合到了一起,并由李彦宏亲自掌管,已足以对百度金融的野心管中窥豹。
野心固然重要,但如何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顺利追上,并有所超越?留给百度的时间可能并不多了。
按照常规的打法,互联网金融多依赖一些交易闭环衍生而来。于是电商属性较多的互联网巨头更有优势,例如“阿里巴巴―支付宝―蚂蚁金服”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京东商城―京东金融―京东白条”也是一个正常的过程。而百度,却缺少这一基础环节。
作为以搜索起家的百度,要想在金融领域大展拳脚,到底还有哪些王牌?
在百信银行的会上,李彦宏强调,百度在线上有海量的用户数据和互联网运营经验,可以与中信银行的风控和产品研发形成互补。正是流量和数据,成了百度能够介入金融领域的敲门砖。
基于金融所包含的资金流和信息流两大属性,百度可以通过广大搜索用户的金融需求为其推送相应的金融服务,也可以基于这些用户在互联网平台留下的搜索痕迹,对客户进行“画像”描摹,可以为金融产品提供前端服务。
有了流量与数据,百度自然增强了与金融机构合作的话语权,也正因此,“百信银行”还未正式诞生就吸引了广泛关注,并被视为了百度有望赶超其他互联网巨头的关键举措。
同时,为了弥补用户粘性和高频的问题,百度前期不惜重金在O2O领域密集布局,百度糯米、百度外卖为了在竞争中快速抢占市场,各种补贴优惠的烧钱行为一直持续至今。可以预见,百度基于O2O建立起来的商户和消费者数据,将由此衍生出来一系列金融业务。并且,当百度控股携程后,将再次成为OTA(在线旅游社)的大赢家,在线旅游等相关消费金融数据,又将是一大利器。
归纳来看,百度须在基于流量和数据的基础上,不断从场景入手,增强用户粘性和消费记录,由此集合的现金流和资金流数据,才能为其下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文章开头这段话是雷军所说。雷军相信“顺势而为”,他说自己成功就是踩准了趋势。
创新领域,每隔几年总会起一阵风,最近的风应该是“可穿戴设备”,而“猪们”已经排好队了。从大公司到创业者,从科技媒体到众筹平台,“可穿戴设备”这个关键词变得滚烫。在这个滚烫的创新词语下,蕴藏着十个关键的趋势,预示这这轮的“风”将会很大。
10.可穿戴设备在CES上的疯狂
CES官方公布,本月7号2014年CES展上,可穿戴产品的展位同比增加近四成,成了新主角。服装企业、科技巨头、硬件厂商都试图挤进可穿戴的大门。英特尔将在CES展出自己的可穿戴设备芯片,高通在展览上将会展出智能手表。
今年将会有大量的可穿戴设备在CES展会上亮相,其中最为集中的区域将会是名为“手腕革命”(WristRevolution)的新展区,该展区将会有10家智能手表厂商展示自己的产品。
CES一直是电子消费产品的“风向标”,这也预示了可穿戴设备将会更加火热。
趋势指标:
9.五年内可穿戴设备市值500亿元:由医疗可穿戴设备推动
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最新报告显示,未来5年内,可穿戴设备的整体市值将超过80亿美元(约合483.97亿人民币)。报告预计,可穿戴设备市值的大幅增长预期,主要受益于医疗保健类可穿戴产品的推动。据CEA与市场研究机构Parks Associates联合的报告显示,美国市场上的个人医疗保健类可穿戴产品的销售、相关软件及服务的总体营收,在未来5年内将激增142%。
分析师称,截至2018年,个人医疗保健类可穿戴产品的数量将从2013年的4000多万台跃升至7000万台。可穿戴产品的市场存在的主要障碍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或技术爱好者来说,谷歌眼镜等高科技产品可能会显得有些华而不实,但医疗保健类可穿戴产品则被认为更具实际意义。
根据报告中的一项调查,在现有的手机用户中,已有29%的用户表示,出于健康因素的考虑,愿意尝使用可穿戴医疗设备。
趋势指标:
8.可穿戴设备在众筹平台突围
从Kickstarter到点名时间,这些存在已经有些日子的众筹平台,开始在一年内联手软硬件设备,特别是可穿戴设备而大放异彩。
2012年,全世界最成功的众筹案例是美国的Kickstarter网站上一个有关智能手表的事件。它在60天之内筹到了1000万美金的资金,这个融资量级相当于B轮或C轮融资的量级。
硬件创业不像移动互联网做APP可以快速迭代,每一次开模、每一次批量生产,每一次更新,十分耗费成本。众筹平台正好可以帮助可穿戴设备团队快速启动。
由于可穿戴设备产品的实物性,以及满足小众消费的特性,人们更愿意为可穿戴设备众筹。这个概念类似于期货,而不像众筹别互联网产品,可能就只是一个虚拟的APP,没有参与感。
趋势指标:
7.可穿戴设备的标准化零部件出现雏形
电脑和手机之所以能成为大众消费产品,与其标准化零部件有关。例如,雷军想做一个新的品牌手机,他就可以找到上游的屏幕供应商、处理器供应商,“组合”出一个新型手机。电脑和手机的零部件已经十分成熟,而可穿戴设备也正在跨越这一步。
康宁生产出立体玻璃适配可穿戴设备,英特尔也推出了可穿戴设备的芯片。未来,可穿戴设备创业者也可以通过“组装”这种简便的方式,制作出各种有想象力的穿戴设备。
趋势指标:
6.上市服装公司进军可穿戴设备领域
毫无疑问,服装公司的发展速度正面临着大衰退,有趣的是他们找到了一条新出路——可穿戴设备。近日,探路者、奥康国际等上市服装企业公告称,正在积极推进在可穿戴设备上的布局。
与美国知名服装公司Nike相似,奥康国际目前正在研发定位鞋、计步鞋等高科技产品,将GPS技术与鞋子相结合,指明方位,计步鞋则能实时传输运动数据。
而除了耐克,包括阿迪达斯、露露柠檬(Lululemon)在内的一些著名服装和生活用户品牌都已经进军可穿戴设备市场。
趋势指标:
5.国内巨头涌入可穿戴设备领域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也开始涉足可穿戴设备,比如奇虎360和百度,甚至是TCL、盛大都推出了相应的可穿戴设备。
而在趋势的推动之下,国内巨头们也会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继续试探。周鸿祎说:“你说可穿戴设备是不是机会?用正确的废话来讲,它一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我们可以看到,最早的上网设备从PC到Pad到手机,它们都是智能设备,都能够和互联网、和云端的数据发生交互,越来越多的设备将互联在一起,互联网将无处不在,我觉得这一定是未来的趋势。”
趋势指标:
4.世界科技三巨头谷歌、三星、苹果助推可穿戴设备趋势
科技界三大巨头谷歌、三星、苹果除了在手机领域竞争激烈外,还把战火烧到了可穿戴设备领域。
随着苹果、谷歌和微软等巨头的加入,可穿戴设备将在2014年迎来商业模式元年。世界科技巨头的趋势推动力是惊人的,可穿戴设备概念将成为继影视、手游概念之后的又一投资热点。
近一年来,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大企业,绝大多数的风险投资,再加上相当一群科技信徒,已经把智能可穿戴设备看成了最朝阳的产业。
盘点一下目前已经问世和即将问世的可穿戴设备,基本包括四大类:运动和健康辅助的JawboneUp、Nike+ Fuelband、Fitbit Flex以及国内的咕咚手环、大麦计步器等;可以不依附于智能手机的独立智能设备iWatch、三星Gear、果壳智能手表;作为互联网辅助产品的Google Glass、百度Eye类产品;与物联网密切相关的体感设备MYO等。
其中,苹果、谷歌和微软等行业巨头各自创造了不同的智能生态系统,有上千万的开发者挖空心思去实现智能设备的各种奇思妙想。智能可穿戴设备拥有着很多的可能性。
趋势指标:
3.资本涌入
戈壁资本的投资总监杨世毅预测:“就像2011年开始,各家机构都在关注移动互联网的创业项目一样,2014年开始,更多的资本将会投入软硬结合的领域。”
戈壁资本投资了环境监测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项目,目前正在儿童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进行调研。IDG则投资了硬件的开源平台SeeedStudio。同样做开源硬件平台的MakeBlock则获得了北极光的投资。
2013年以来,可穿戴技术创业投资案例已经超过50起。在市场较冷的时候,可穿戴技术却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发展的风生水起。就像全民做手机的2010年,新的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战在可穿戴设备市场正在打响。资本的热捧,是今年可穿戴设备起飞的助推器。
趋势指标:
2.开发者涌入
googleglass和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还没有火起来,移动开发者已开始争前恐后地为这种新的设备开发应用程序了,因为他们都认为可穿戴设备是消费者科技行业中的下一个大热门。
移动游戏开发商Glu Mobile的CEO Niccolo将可穿戴设备与苹果2007年推出的iPhone相提并论。
“全新的应用生态系统即将诞生。”
该公司针对谷歌眼镜开发的首款游戏Global Food Fight将于本月推出,Niccolo说:“那些把握机会、全力为可穿戴式电脑开发应用程序的公司将会变得炙手可热,而那些犹豫不决的公司最终将会错失良机。”
例如,已经有2000个开发者,包括Glu公司,已获得了为谷歌眼镜开发应用程序的开发工具。硅谷创业公司Mind Pirate的移动游戏Global Food Fight,证明了可穿戴设备很适合于“微参与游戏”,即30-90秒一关的游戏。MindPirate公司推出了一项创业公司孵化计划,给四名开发者提供资源,让他们与加拿大多伦多电影培训机构FilmCentre合作,专门为谷歌眼镜和其他可佩戴式电脑设备开发游戏和应用程序。
硅谷的创业者说:“一旦穿戴式设备成为气候,下一个新的数十亿级别的公司就将会在这个领域产生。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关注这个领域的原因。”
趋势指标:
1.消费市场成熟
摩尔定律,定义了电子消费市场的繁荣。电子产品更新快,规模生产后成本急剧降低。这也促使了电子消费品,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产业之一。
――编者
“2008年还在35家卫视投放广告,今年就只投放25家。”北京华扬联众广告公司董事总经理苏同告诉记者,他公司的一个大客户大幅消减了今年的广告投放,全国卫视被直接砍掉了10家。作为个案,这虽不能代表全体广告主现状,但自2008年第四季度进入下行区的中国经济,经济增长的确在减速,经济实体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对传媒广告业的影响也要持续数年。
对广告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广告市场格局的变化和广告主的广告投放总量、投放策略及投放效果上。从记者调查情况来看,相当数量的广告主削减了投放预算的10%~20%,更有甚者直接拦腰砍齐。而在预算削减的情况下,广告主更加精打细算,更加关注投放策略、投放效果以及投放回报。
“如果说有一半广告费被浪费在过去还能勉强容忍,现在就难以接受了。”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广告主们越发变得“抠门”,要求也越来越多。不过我们也完全理解,因为在这样的冬天接受一半广告费的浪费也许就选择了死亡。找回被浪费的广告费,最重要的就是媒体策略的变化。媒体策略变化的核心就是不再“天女散花”式的投放,而放弃那些效果不佳的媒体,选择能够聚焦受众的媒体集中投放,才能产生更大的效果和作用。
一位CTR专业分析师则向记者表示,拥有独特品牌定位优势,具有稀缺、垄断资源优势,和具有创新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覆盖优势的卫视频道,将进一步拥有高收视率、高收视份额及高的竞争力和更强的品牌效应。在宏观经济不景气与广告主缩减广告预算的情况下,强势卫视频道将成为广告主首选的广告平台,广告收入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最终在新一轮的卫视竞争中胜出。同时,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竞争的加剧,这一切都会促使强势媒体在练好内功的同时,从自身利益出发,加强对自身广告资源的整体规划及掌控,并强化其客户服务意识,将更加紧密、主动地与广告主直接接触,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电视――分化加剧
以央视为例,2009年黄金广告资源招标总额达到92.56亿元,增幅达到15%。与以往相比,2009年央视,的广告经营模式引入了“全面预售”的概念,即实行“11.18主干销售+广告部自主零售与承包公司承包销售”的混合销售模式,并建构广告客户服务体系,为大客户提供VIP服务和待遇,进一步加强客户服务工作,这也是模式上的一种创新,反映了央视营销工作的一大进步,也侧面反映出广告主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并且进一步向品牌媒体集中。不过苏同则向记者指出,此增长数据并不能真正代表今年的市场状况,反而有一定的迷惑作用。“央视加了很多新的资源,把很多外包的节目都打包在里边,掩盖了一些问题。”
同样,CTR市场研究整合营销中心总经理姚林也坚持认为,央视黄金广告资源招标额的再创新高,并不能由此判断明年整体广告市场不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而高奏凯歌, “我们认为明年整体广告市场发展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姚林指出,虽然业界一直把央视广告招标看作中国广告业的风向标,但风向标在经济高涨时期和经济下滑时期的含义是不同的。在经济高涨时期,央视广告招标大幅度增长意味着广告业整体的景气旺盛,而在经济下滑时期则意味着广告向大媒体、优势媒体集中。因此央视广告投放的丰收并不能表明广告业走出了景气低谷。经济下滑时期是“马太效应”最显著的时期,面对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央视所拥有的高品质、高收视率、高覆盖率的强势传播平台,无疑是实力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最佳广告平台,对央视稀缺资源的争夺将是更加激烈,中标价格自然不断攀升,今年央视招标的大幅度增长恰恰反映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规律。广告商会将有限的广告费集中在最有效的媒体,这就是大家集中投放央视的原因。所以,央视招标的结果并不表明2009年广告业的回暖,它体现的是受众、媒体和广告的聚焦趋势和聚焦效应。
除央视外,各省级上星频道间的竞争将变得更为激烈,分化趋势愈加明显。据悉,湖南广电集团截至2008年10月底媒体广告收入达17.53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湖南卫视达到12.5亿元,提前3个月完成年计划,全年可完成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5%。不仅仅是湖南卫视,处在卫视领头地位的安徽卫视、江苏卫视2008年广告创收均超过10亿,同比增长也超过25%以上。与此同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卫视由于资源、覆盖、创新等种种原因,收入进一步下滑。“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在未来将进一步凸显,全国卫视频道已经超越了激烈的份额竞争阶段。
报刊――先扬后抑
据慧聪邓白氏研究对大陆报纸广告2008年全年刊登数据的统计,2008年全年报刊广告刊登额达到921.8,亿元,同比增长8.55%,其中报纸广告刊例额约为826.8亿元,相对2007年增长8.14%,杂志广告刊例额为95亿元,同比增长12.4%。2008年上半年,大陆报纸广告刊登额(按刊例价格计算)385.14亿元,同比增长15.2%。这期间,房地产、机动车、旅游以及医疗服务机构的广告成为亮点。进入8月,同比开始出现负增长,10月虽有反弹,但是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阴影下,11月份再次呈现负增长,下半年报刊广告同比增幅不到3%,特别是机动车、家电和教育行业的广告同比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从2008年全年来看,同比下跌的行业为药品、通讯和计算机等行业。受市场变化影响,各细分类别报刊广告有不同表现。在报纸广告方面,体育类报纸增幅最高,达到40%,而财经类报纸广告则出现4.2%的下滑;在杂志广告方面,广告增长排在前三位的是服饰美容类杂志、机动车类杂志和时事新闻类杂志,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财经类杂志增长幅度较低,只有7.5%。
慧聪邓白氏研究媒体研究总监于超告诉记者,导致2008年上、下半年报刊广告数据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因为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和法定假期调整,对广告主的广告费用排期有一定影响,一些广告主的广告支出预算重点在上半年;二是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进而波及到报刊广告的投放,从机动车、家电和金融保险等行业广告数据变化来看,后者对报刊广告市场的影响更大。“今年报刊广告市场将呈现何种变化主要取决于国内和国际经济大环境。”于超表示,如果今年国内GDP不超过8%,报刊媒体广告增长幅 度将创近10年新低,今年报刊广告也有可能出现负增长。
网络――创新增加
在过去的几年里,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广告收入上取得了强劲的增长,其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传统媒体的增速,一份摩根斯坦利关于中国媒体的报告称,中国新媒体的广告收入增速惊人。互联网广告增速已经远远超过传统媒体。报告指出,当像报纸和电视这样的传统媒体增长速度维持在每年百分之十几时,过去s年中,互联网广告收入的增速平均高达60%。搜狐和新浪网站两者广告收入总和,5年前还只是央视广告收入的5%,5年后已经增长到了央视广告收入的20%。
“今年是需要互联网从业者做深度工作的一年,无论门户还是垂直网站,否则就会被超越,被甩在后边。”苏同坚持认为,从广告投放总量上来看,互联网要比电视、平媒等其他媒体乐观些,在此次“灾难”中的受灾程度会相对小些,其原因有三:一,近几年互联网的广告形式从以图文硬广为主逐步演变为对内容、视频与搜索整合的多元投放策略;二,客户对广告互动的深度、热点的需求越来越高;三,互联网广告从业者以互联网的思路做营销,并配以电视、报纸的配合,使互联网成为了新的营销核心。苏同还告诉记者,互联网特有的技术性层面、互动层面,包括粘性等考核指标是传统媒体不具备的。
但姚林显然并不认同苏同的观点,“我们认为,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更大。2009年网络媒体无疑也面临着与电视媒体同样的格局与困惑,其广告市场前景尚不明朗。”姚林给记者分析指出,首先,与电视媒体相比,网络广告内容成本增加,一些网络媒体陷入了营收大幅增长,利润却大幅下滑的怪圈,不仅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如此,其他类型的网站也相当突出,例如:分众新的第三季度财报,互联网广告营收为7080万美元,虽然同比增长66.5%,但环比第一次下滑了7.0%,好耶作为互联网广告第一服务商的位置,这样的“首度”下滑绝对不是好消息,也会使得好耶的IPO雪上加霜。电子商务类型的公司,以阿里巴巴为例,其2008年第三季度的营收几乎没有什么增长,而利润大幅下滑了22%,充分说明阿里巴巴获得毛利的能力有所下降。
同时,经济低潮会使一批泡沫化的互联网公司浮出水面。一批泡沫化的视频网站和打着Web2.0旗号的网站也将难熬这个寒冬。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新兴媒体的IPO将越来越困难,面临资金缺失的风险。这些风险都是广告主们在2009年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从而在根本上影响着广告主的预算分配。
其次,网络媒体同样也会呈现出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广告也会同样出现向优质媒体聚焦的趋势。如:由于新浪拥有高端的用户群体,一些关键频道的流量也很大,因此广告机构看好新浪品牌广告的效果。由于巨大的用户群及具有粘性的社区,腾讯在品牌广告市场将获得更多的份额。搜狐奥运官方赞助商的身份也使自己与政府部门及其他奥运赞助商的关系更加良好,搜狐与央视的长期伙伴关系将有助于2009年的流量和营收增长。
【关键词】区块链 保险业 信用危机
一、中国保险业信用危机现状
近几年,保险市场实现较快增长,结构调整成效显现,有效防范风险,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明显提升。与此同时,保险的投诉率却也是出于一个上升趋势。作为以最大诚信为基本原则的保险行业信用危机频发,关键是缺少一个稳定适用的信用机制。
(一)保险业整体发展情况
保险业务快速增长,2016年前三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规模超2015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32.18%;保险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保障民生能力增强;赔付支出平稳增长,2016年前三季度寿险业务给付金额超2015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31.64%;外资保险机构业务增速快于行业水平,市场份额同比略有增加;由于2016年金融环境复杂多变,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下降,经营效益有所下降;保险公司从业人员大幅度增加,截至2016年3季度末,保险公司职工人数109.27万人,较年初增加6.81万人,增长6.6%;保险公司签订了委托协议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628.13万人,较年初增加156.83万人,增长33.3%。?q?
(二)2012~2016年保险消费投诉情况
数据来源:2012~2016年《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
如图1所示,2012~2016年保险公司合同纠纷投诉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理财/给付月平均投诉量与退保纠纷月平均投诉量在2016年有较大幅度下降。如图2所示,在2012~2016年保险中介机构纠纷的投诉量变化中,违法违规数量明显下降,这与中国保监会对保险业的整治政策不无关系,而合同纠纷在近五年呈现比较缓慢的上升趋势。总体来看,随着保险体量的上升,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势头,保险消费的投诉数量也在随之上升。不仅是个人,保险公司也常在再保险过程中出现信任问题。保险公司对于被保险人的承包方式由于是采用抽样体检与抽样生调,因此被保险人中频繁出现有逆选择等违背诚信原则的现象。由此看来,信用危机严重阻碍了保险业的发展。
(三)传统保险业信用危机具体问题表现
1.保险关系人中保险人不诚信。为完成其业务量与提高个人收益,保险业务员片面夸大其某些产品的优越功能,对条款进行扭曲与遗漏解释,对潜在的风险缺乏充足的解释,致使被保险人在索赔时与保险人产生争议与冲突。此外,由于保险人缺少对投保人充分的信息披露,使得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投保人无法对是否投保做出最准确的判断,从而使得保险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声誉严重下滑。
2.保险关系人中投保人不诚信。一些投保人为了谋取个人利益、降低投保成本,如实告知义务没有得到履行,或在投保条件都不符合时,提供虚假信息参与投保,使保险公司在是否承保的决策中难以根据投保标的的风险状况做出判断;更有甚者,部分保险消费者为获取额外收益而进行保险欺诈,刻意伪造保险事故与相关的证明、数据、资料,故意夸大损失程度,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的道德风险。
3.保险人对保险人和投保人及有关关系人不诚信。某些人为获得超出正常收益的~外收益,通过做伪造保单、私自挪用保费、更改保险合同等手段欺骗被保险人与投保人,还通过对保险产品的增值功能进行虚假宣传,对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没有履行及时说明的义务,甚至对投保人进行错误的引导。更有甚者还隐瞒与合同相关的重要表述,严重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
(四)互联网保险信用危机具体表现
1.信息安全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数据的公开性与共享性已经成为大趋势,但数据公开也伴随着许多争议,因为公开与分享数据会造成用户隐私、个人信息等内容被泄露与非法利用,也为不发机构利用数据进行非法保险运作创造了条件。互联网保险可以以低成本获得大量的数据资料,同时保险管理成本也得以降低,但是因为技术缺陷导致客户的信息被窃取、利用以及其他非法操作也不在少数。同时,保险产品的理赔与销售两个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这就为保险欺诈提供可乘之机。如在图3的消费者对互联网保险风险因素调查中可以看出保险诈骗与个人信息泄露占据较大比例。
数据来源:杨鑫《我国互联网保险运行及监管问题研究》。
2.市场监管问题。由于互联网保险是随着大数据的兴起刚刚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相关法律法规的无法满足保险市场发展与监管的需要。近些年国务院与保监会也对互联网保险提出了许多针对性的整治文件,但是没有成立明确的市场监管部分与机构,具体的问题也没有清晰的法律条文解释,这就使得保险市场的市场机制无法准确的发挥作用,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界定与限制,所以在近几年互联网保险的迅猛发展中,市场监管的缺陷也被暴露无遗。
二、区块链技术特点
区块链技术最先由比特币创始人在比特币白皮书中以“工作量证明链”的形式提出,是一种将数据区块按照时间顺序以链条式组成特定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去中心化共享总账,能够安全存储简单的、有先后关系的、能在系统内验证的数据。有以下几个特点:
1.去中心化。区块链数据的验证、记账、存储、维护和传输等过程均是基于分布式系统结构,采用纯数学方法而非中心机构来建立分布式节点间的信任关系,这样就避免了过去传统的中心式管理系统,实现了去中心化分布系统。
2.时序数据。区块链采用带有时间戳的链式区块结构存储数据,从而为数据增加了时间维度,具有极强的可验证性和可追溯性,可以避免数据被篡改以及数据丢失。
3.可编程。区块链技术提供灵活的脚本代码系统,用户可以自行创建高级的智能合约、货币或其他去中心化应用。
4.加密与授权。区块链技术借助非对称密码学原理对数据进行加密,同时利用分布式系统各节点的工作量证明等共识算法形成的强大算力来抵御外部攻击、保证区块链数据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三、区块链技术对于解决保险业信用危机的作用分析
(一)区块链应用于保险业原理分析
区块链不需要第三方的信任机制介入,而是点对点自组织网络的构建、不可篡改的加密账本和分布式共识机制,从而实现去中心化信任的全网记账和共同公证。不可篡改、可追溯等优越性,使得记录于区块链上的数据信息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网络交易各方可以享有一高度安全、深度信任的交易环境。当保险事件发生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即自动执行,启动保险理赔程序,实现自动划款赔付,消除了从中牟利的可能性。作为一种有效的量化管理工具,区块链可建立一整套自动化管理体系,推动保险业尤其是新兴互联网保险跨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区块链技术特点对于保险的具体应用
区块链技术会改变消费者与保险公司间的交互方式,进而为保险业带来极大转变。将部分数字化的书面交易完全转变为数字化交易,同时避免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给保险业带来的信用危机。
区块链可以实现无人工操作凭借保险条件自动激活相应过程,降低了管理成本与失误率。如在旅游保险中,旅程开始保单自动“激活”,旅程结束后保单自动“失效”,未按照提前设定的时间完成旅程则启动索赔算法程序;在家庭财产险中,当检测到异常事故时,自动触发索赔;在医疗保险中,若护士或医生助理将病人档案和检查结果呈递至一个包含该病人所有健康记录的受信账本中,索赔就将被触发,同时索赔信息将被立即存档。
不同于传统的中心化记账方案,区块链没可以单独记录账目的节点,去中心化的特点避免了发生造假账的可能性,也同时保证了账目数据的安全性。另外,存储在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是公开的,但是账户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经过授权才可以访问,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和用户的隐私。时间序列特点可以有效避免信息被更改的问题,并且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数据,可以自动执行设定的规则和条款。
(三)区块链对于避免投保人风险的作用
在现在的保险经营中,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纠纷时有发生,而问题的关键都在于对投保人的个人信息缺乏一个真实可信的数据采集和存储手段。随着国家系统性工程的推进,如果能够将更多权威的数据引入并存储在区块链上,将成为伴随每一个人的数字身份,这上面的数据具备真实可信、无法篡改的特点,对于投保人的风险管理将带来莫大的益处。目前国内首个运用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网络互助平台同心互助,在传统互助平台基础上,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去中心化信息共享,创新实现全面透明化运作。
引入区块链技术后,可以将不同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机构之间的数据打通,相互借鉴,可以提高核保、核赔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在医保中,如果能在区块链上查询到投保人所有的就诊记录,甚至直系亲属的就诊记录,对于投保人当前的身体状况、患病史、家族病史就有了一手的资料,有效地杜绝带病投保。
参考文献
[1]贺俊燕.中国保险业发展中诚信缺失问题的分析[J].浙江金融,2008.
[2]徐兴泰,戴春燕,范一鸣,李雪萍.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2015.
[3]杨鑫.我国互联网保险运行及监管问题研究[D].河南:郑州大学,2014.
[4]王和,周运涛.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保险[J].中国金融,2016.
成立于2001年10月的万人调查,距今已有14个年头,始终专注在市场研究咨询服务领域。2014年1月,公司挂牌新三板,成为第一家进入全国性资本市场的调查公司,今年6月份,通过定增获得5000万元融资。其服务过的客户包括阿里巴巴、万达、深圳国投、普洛斯行业领军企业以及深圳等地区政府部门。尽管业绩不俗,何明龙表示,从万人调查成立至今,他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希望其能“存活”下来。
“存活,听起来好像要求并不高,但是从当前我们国家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来看,近八成存活期不超过三年,这就意味着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情况下,坚持下来就是一种成功。”何明龙用“存活”来诠释做一家“百年”企业的想法。
稳健经营 年均复合增长20%
何明龙在2001年与合伙人创立万人调查,公司当时的定位是一家基于互联网与电话语音调查系统的高科技调查公司。当时公司没有名气,没有业务,没有业务人员。
“那时候的市场调查一个业务单,往往只有几千块钱,为了一个3000块钱的项目,何明龙自己也曾走上街头去做督导。”何明龙回顾,因之前互联网公司的从业经历,认为未来信息服务会有市场,然而当时调查行业并不赚钱,同行纷纷转行,自己的公司也连续亏损多年,直到合伙人也坚持不下去了。
何明龙说,自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受益者,在2006~ 2007年A股股权分置改革一大波行情里,他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并用这笔钱接管了万人调查90%的股份。“那时公司经营非常困难,负债累累,也曾经想过放弃,但最终不舍得、不甘心,只能继续干。”他说。
何明龙成为万人调查的“掌门人”之后,对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将公司的“专业化定位为细分行业市场龙头”,并“能做多大的量就接多大的单,从来不以合同金额大小识别客户。”从几千的小单累积起,万人调查逐渐有了自己稳定的“大客户”,并慢慢接触到深圳市政府相关部门,为其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何明龙介绍,万人调查当前的主营核心业务主要涉足三大类:医疗机构调查,政府机构调查与商业调查,主要业务模式是通过专业的数据调查与评估体系,为委托机构提供研究咨询服务。
随着长期客户的增加,万人调查业绩也慢慢好转。营收方面持续保持在20%以上增长,盈利也持续向好。公司披露年报显示,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1594万元,同比增长38%;实现净利177万元,同比增长155%。
2014年1月,万人调查成为国内第一批登陆全国股份转让系统的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进军资本市场的调查公司。“上新三板是预料当中的事儿。因为我们一直准备着。”何明龙表示。
和企业的发展历程一样,刚挂上新三板的万人调查很是“沉寂”了一段时间,流通性并不好。直到今年3月,将股票转让方式由协议变更为做市转让后,万人调查实施做市四天后,股价已经达到每股42元,较做市首日开盘价12元上涨250%,较广州证券和太平洋证券两家做市商的成本价1.5元更涨了27倍。而在10个交易日已飙升到51.6元,随后万人调查抛出“10送40”的分红方案,送股之后,公司股本将从840万扩大至4200万,目前已经是国内调查行业资本比较雄厚的公司。
目前新三板里做市转让的公司共有815家,不过每天有交易的公司却并不多,仅约三成。万人调查算是做市商交易里的“活跃分子”,基本每天都有交易,但金额并不大,维持在50手左右。在刚刚完成的新三板指数调整中,公司连续进入新三板成份指数。
万人调查终于引起“万人瞩目”,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关注到这家企业,公司随后在4月启动首次定增融资,6月5000万元顺利到账。何明龙将下一个目标定位进入未来新三板“顶层交易”。有消息称,今年下半年新三板有望启动分层管理,对应不同的交易制度,以激发交易活跃度。顶层交易就是推出类似A股的“竞价交易方式”。
“我们无法预测政策,但是要为其做准备。分层管理应该对股本数量、流通股本、股东人数、做市商要求、做市时间、业绩情况等有要求,万人调查正在向这些方面靠拢。”
牵手阿里巴巴、万达等名企
万人调查进入公众视野,缘于和阿里巴巴的合作,成为后者的调研供应商。
事实上,在阿里巴巴之前,万人调查在10余年的发展中已积累了一批优质客户,近年老客户带来的营收约占公司70%-80%,包括万达集团、万科地产、星河控股、深圳国投、世邦魏理仕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此外,政府机构调查也是万人调查三个主营业务之一,公司已经成为众多政府单位指定的智囊机构,如卫生系统连续十年的质量评估、连续六年的文博会统计与评估等;从2004年开始就承担了众多的政府重大研究课题,如动漫产业研究、文化产业研究、深圳软实力研究等课题。
目前,万人调查已经成为深圳地区最具品牌的调研公司之一,在国内调研行业有相当的品牌知名度。公司部分业务已经成为国内细分研究市场的龙头。何明龙介绍,如“政府绩效评估”、“满意度研究”、“零售商业研究”、“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商业地产研究”等,无论在研究理念、研究体系、研究操作层面都处于国内领先。
并购“研酒行” 探索精细行业
在定增融资之后,万人调查即可启动并购。6月1日晚间公告显示,公司2015年5月28日与深圳市研酒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简称“研酒行”)实际控制人肖先生签署了股权转让合同,以175万元收购肖先生所持该公司35%的股权。公告一经,便引起业内猜测。
一个是调研公司,一个是电商平台,二者在业务方面并没有太大交集。针对外界的质疑,何明龙回应说,并购研酒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看重其十多年在名酒厂、酒厂高层、经销商、流通商、终端商等建立起了良好合作关系,积累了大批优势资源,而万人调查将基于此打造酒行业中的“大数据”资料库。
“目前,主流市场调研是通过传统人工、电话,部分引入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方式来做,对被调查对象,覆盖能力有限,附加值不高,扩张能力也有限。想要颠覆传统模式,提高研究价值,就必须要掌握最新鲜的、完整的‘大数据’。但大数据很难被一般企业掌握,对于万人调查这种以数据为核心的企业而言,必须要构建自己的大数据平台。”何明龙认为,研酒行是“微媒体”+“移动电商”模式,实际上电商就是大数据。通过电商平台上的交易数据结合万人调查掌握的行业信息、消费者信息等,可以把厂家、品牌、品类、产品、渠道、消费者、消费行为等环节打通。
何明龙表示,收购研酒行的目的就是通过其电商平台,获得酒类市场的“大数据”,适时将推出“白酒消费指数”等类似研究成果供企业参考。
按照何明龙的计划,如果“酒类指数”可行,未来几年将着力打造细分领域的研究报告,做酒类细分行业市场的龙头。
“万人智库” 打造电商式数据平台
除了探索细分行业、细分领域数据,何明龙介绍,公司计划在2015年完善新电子商务平台“万人智库”,并在大数据方面投入资源进行研究,拓展公司新业务领域。
经过预热,2014年,物联网和穿戴——与世界的新链接的风口,风力将会陡升至五级,巨头们已经摆好POS,卡位未来了。
苹果Healthbook
3月18日,通过Healthbook,苹果对于移动医疗和健身追踪的兴趣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Healthbook勾勒出了一幅清晰的画面,即苹果公司的目标是,让移动医疗和健身追踪产生翻天覆地的大变革。
Healthbook中可记录血液循环、心率、含水量、血压、营养、血糖、睡眠、呼吸、体重、身体活动和血氧饱和度等数据。在黑暗时代,苹果通过智能手机作为“汇聚设备”,将我们的MP3播放器、PDA、照相机和移动电话集合在一起。现在,同样的事情苹果交给了Healthbook,将未来所有的健康和健身数据聚合在一起,它应该可以提供见解,并积极帮助用户做出行为改变。
未来作为数据来源的各类传感硬件,苹果是否会给创业者预留机会,值得观察。
Google可穿戴设备操作系统Android Wear
3月19日谷歌在官方博客中公布了可穿戴设备操作系统Android Wear的一些细节,可以看出,Android Wear就是安卓的穿戴设备版本,是Android平台的一个延伸,有助于Google将穿戴设备无缝嫁接到Android生态系统。
Android Wear有以下是4个最主要的用途:
1)在你最需要的时刻,把最有用的信息提供给你。
2)在你动动舌头说出问题后,把最直接的答案提供给你。
3)检测你的健康,辅助你的健身。
4)帮助你轻松应对这个“多屏世界”。
Google Wear延续开放与开源应该是可以预期的策略。基于Wear开发硬件产品,是留给广大开发者的机会,尤其是具有制造优势的中国业者如何搭上Google Wear的西风,值得思考。
Facebook收购Oculus
03月26日,Facebook刚刚宣布,已经与虚拟现实设备生产商Oculus达成收购协议,交易涉及金额约为20亿美元。
随着用户年龄结构的老化,面对新社交工具的威胁,Facebook正在失去未来。如何走向未来,Oculus是最合适的选择。Oculus不仅有助于FB摆脱管道化、老化的尴尬,而且可以有助FB重获链接世界的新方式,抢占未来的入口。Oculus率先置身游戏产业,具有极强的造金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
尤其注意,Oculus创始人John Carmack是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洞视未来的人,是一个未来可与Elon Musk相提并论的人物,这个人就值20亿美元。这笔交易,FB算是捡到了大便宜。那么是龙就不会盘着,FB可以给John Carmack什么样的舞台,John Carmack什么时候开始下一个大事情,都将是极大的看点。
阿里入股中信21世纪,要的是大数据
1月23日,中信21世纪公告,阿里巴巴斥资13亿港元对公司进行战略投资。中信21世纪旗下主要业务为“系统集成以及软件开发及电信增值服务、药品PIATS业务之附属公司”。PIATS(电子监管网)提供鉴定及产品追踪和物流信息化服务,进而提供防伪、转运信息服务、市场研究等增值服务,以及向中国相关部门提品追溯召回和执法联动信息服务。
拥有庞大药品数据库的PIATS无疑是中信21世纪的核心资产,这次入股,显露阿里进军健康行业策略——大数据。拥有健康领域的大数据,打造健康云,未来创业者的硬件怕是又要沦为淘宝上第N页的宝贝了。
百度,不能错失新链接
百度的核心是老链接,人们通过搜索来链接互联网世界的方式,在过去是唯一的方式,所以在上上一个时代,百度处于核心和中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链接世界的方式改变了,人们通过社交工具链接世界,人们通过一个个的APP来链接世界,所以百度那个时代已经过去。
如失去新链接,将输掉身家,新链接对于百度来讲尤为迫切。上上个时代的存量资产怕是对下一个时代并无助益,反而可能是包袱。重整旗鼓,真正再次创业方可自救。
小米,仍要做回雷布斯
在“小米加迅雷,化学反应”中俺提到,雷总不做雷布斯要做雷索斯,向亚马逊学习,这个战略设计的问题在于,小米跟这个战略的调性不符,并且是错把当下做未来的战略。并且已经预测,面向新链接,未来小米以多屏互动的智能家居和物联网为方向应该是最为贴切的。所以,在很快的某天,如果宣布仍要做回雷布斯,你千万不要惊讶哦。
其他至于腾讯,好像有了微信,未来干啥都行,暂时还有余地。再不济,弄个腾讯版Healthbook模样的服务号,随便开放给你一些接口,让你的传感器你的硬件接入一下先,也可以在未来占据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