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金融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用技术创造价值
刘保华:“智慧的地球”这个概念是怎么形成的?
MarkHennessy: IBM公司是一家非常重视研发的公司,今年的研发投入有60亿美元。这些研发资金很大部分都用来探索:一是看市场需要哪些技术,二是看这些技术该怎样应用才能给客户带来价值。IBM的客户规模差别很大,分布的行业和区域也有很大的差异。每年通过对这些客户的研究,IBM都要《全球技术展望报告》,给客户指明技术前进的方向。
几年前,IBM就开始考虑可感知、可度量、可互联互通的IT设备到底能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我们看到,具有这三点特性的设备对客户非常重要。之后,我们又与IBM全球的客户进行交流,看他们能够如何利用这些设备。我们发现,“智慧的地球”确实能给客户带来很大的价值。
金融危机的爆发让很多政府出台了刺激经济发展的一揽子方案。我们认为,这其中不仅有创造短期效益的目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为形成一个“智慧的地球”进行投资。正因为如此,IBM加速了“智慧的地球”的实施,要帮助客户进一步认识到“智慧的地球”到底能为他们带来什么价值。
当然,不能说几年前IBM就已经预见到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趋势,但我们的战略从那时候起就没有发生过改变。我们要应用技术为客户带来价值。
刘保华:IBM在这十几年中提出了几个概念,从电子商务、随需而变,再到现在的“智慧的地球”。这些概念有什么关系?
MarkHennessy:“智慧的地球”跟之前的概念是一脉相承的。IBM要应用自己的技术和业务流程来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一基本理念是不会变的。“智慧的地球”是一个方法论。我们可以看到,现在IT技术和设备已经无处不在。我们要用这些无处不在的技术和设备服务我们的生活,并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来。这些无处不在的技术和设备互联互通起来就能创造出很大的价值。IBM要加速这一价值创造的过程。这需要应用到一些技术和业务流程。我们给这些技术和业务流程起了一个名字,叫“智慧的地球”。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想向政府、企业和学界强调,在“智慧的地球”中所提到的技术,能为每个机构乃至整个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刘保华:我相信IBM在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个概念前一定做了很多技术和应用的储备。请问IBM的哪些应用最能体现“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
MarkHennessy:在IBM自己的业务流程中,包括核心业务流程和面对客户端的流程,也应用了“智慧的地球”相关的技术。比如说,过去IBM的数据有来自内部的,也有来自外部的。现在我们把这些数据整合在一起。这些数据的整合不仅创造了一个数据池,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销售人员能够从这些数据池中找到对他们有用的信息,如哪里有潜在的业务机会存在,需要在哪些地区进行进一步的投入等。通过“智慧的地球”的应用,我们节约了大约40亿美元的成本。
首先要解决标准问题
刘保华:IBM给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建议,美国政府应该在智能电网、智能医疗和智能宽带上投资300亿美元。这样,一年内就能创造出100万个就业机会。中国也拿出了4万亿元来刺激经济,基本上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你怎么看中美两国投资方向的不同?
MarkHennessy:我认为中美两国的投资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差别。现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会把钱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以交通建设为例,我觉得每个政府在投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时候,都会考虑应用最先进的技术。只要在新建道路中嵌入一些传感器,我们就能建立起一个智能的交通系统。这个系统不仅在当前可以使用,还具有长期的应用价值。目前这种智能系统在很多城市道路中都得到了应用。只要有先进技术存在,政府就会考虑去应用,使基础设施更加智能,提高效率,给人们带来好处。
刘保华:现在的数字世界是由不同标准的数据构成的。在一个企业里,总经理也难以解决异构数据的问题,更别说在一个国家解决。IBM如何能通过一己之力来解决数据异构问题,实现“智慧的地球”的完美梦想?
MarkHennessy:你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们在工作中跟很多部委和大企业都有接触,情况确实如你所说的那样。现在我们在建立一个企业架构,这个架构基本建好后,可以把各种元素,如数据、信息、基础设施、应用等全部标准化。你刚才说的特别有道理,如果没有标准化,多种数据模式共存,真的很难建立起一个信息共享的模式。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政府和商业机构越来越愿意接受共享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认为政府和企业会越来越需要一种开放的通用标准,私有标准不会大行其道。
刘保华:金融危机导致各国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这对IBM“智慧的地球”策略的推进有很多积极的影响,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我们都知道,IBM专注于企业级市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开支大幅削减,IT需求萎缩,这是否对IBM带来了影响?
MarkHennessy: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我们的客户:一方面要帮企业省钱,一方面要帮助企业创造更多价值。IBM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方法来做到这一点。有的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发现,金融危机也是一个机会,使用IBM提供的工具和手段,可帮助他们提高竞争力,形成差异化优势。我们现在提供了很好的方法,那就是“智慧的地球”。通过它,企业就可以把自己的业务和客户的需求进行校准,保持一致,简化业务流程,减少在供应链上的投资。这样,企业一方面可以减少成本,另一方面也为抓住未来的商机进行投资。从财报可以看到,我们在企业级市场的表现非常好。
CIO要更关注企业战略
刘保华:作为一个CIO,接下来你会通过哪些途径来利用新概念进行具体的变革?
MarkHennessy:我会用多种方式在多个领域使用“智慧的地球”。首先,在IBM内部,我们要更多地使用“智慧的地球”所带来的技术,给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其次,我自己和全球其他公司的CIO已经建立起了很好的工作关系。以后我要利用“智慧的地球”这个概念进一步和这些CIO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在执行业务战略时把“智慧的地球”理念融入其中。
这涉及到CIO角色的转变问题。以往CIO的主要职责是管理IT设施,降低成本和优化IT系统等,现在CIO要考虑公司的业务战略是什么,以及如何应用新的技术手段来保证业务战略的落实。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讨论如何应用技术和业务流程来帮助公司落实业务战略。在整个过程中,“智慧的地球”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智慧的地球”能够带来革命性的业务方式的转变。通过“智慧的地球”,CIO能够帮助企业确定市场的增长点到底在哪里,企业还有哪些市场机会,进入新市场的途径有哪些等。这都是非常令人振奋的。
先来看看什么是智慧城市的内涵,顾名思义,智慧城市的内涵不外乎“智慧”二字。Gartner公司IT服务研究总监汤彤姝说,国外的城市建设是希望把城市建设地更好,设施更完善,而这些属于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并没有特别关注“智慧”二字。而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则更关注用IT技术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且更多是政府主导,缺乏了市民的参与。
智慧城市从新鲜概念到现在的建设热潮,不到五年的时间,这个概念已经几乎晃花了人们的眼。从多个部委纷纷提出城市试点名单,到各地城市摩拳擦掌。全国650多个城市中,有近2/3的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计划。有的地方为了满足各类“试点”要求,短时间内竞相规划一批标志性的新园区、新平台、新项目,包括物联网产业园、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等等。前期规划匆忙,论证不充分,并没有考虑各类园区、项目建成之后的种种应用问题。
比如翻开《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共出现了31次“云计算”、47次“云”、25次“物联网”以及31次“数据”。“数据”虽然也多次出现在计划中,但只有少数几次在讲到交通管理、金融贸易等个别领域时指出“对数据分析挖掘以获得智慧价值”,而多数地方提及的“数据”与大数据的思想内涵无关。不得不承认,我们在筹划智慧城市建设时,还远远没有重视“数据的价值”。
有的地方为了让智慧城市在短时间内看得见、摸得着,成为闪亮的政绩,在没有充分发动企业和社会投资参与的情况下,盲目投资,重拳出手。这既挤占了市场发挥作用的空间,又为政府留下了过大的投资债务风险。如此智慧城市建设,造成了城市发展的不可持续性。而智慧城市的打造需要十年甚至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才能够让城市真正具有智慧,市民生活更加便利。
客观地讲,对智慧城市的种种片面理解,是因为对智慧城市内涵的认识较为模糊,且智慧城市的内涵依然处于变动之中,也加大了对其全面把握的难度。
如果从目前的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来看,至少就国内而言,成绩算不上可圈可点。现实的状况是,各种重建轻管、信息闭塞、各行其是的现象比比皆是,众多智慧城市试点沦为形象工程,重复建设的情况亦触目惊心。
据悉,IBM内部也承认这场由自己在全球主导并推动的“Smart Cities”,其实际效果没有达到预期。
“本质的原因在于,智慧城市不是由一个厂家就能推动的,哪怕IBM这样一家在全球拥有超过40万员工的IT巨无霸也不行。”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可视化产品部总经理周志文指出,“IBM固然解决不了,其他方面的参与也未必奏效。一个交通拥堵问题,就已经让所有城市都头疼不已,再多的行政部门参与也无济于事,更不用说遇到一些灾害,遇到一些重大的交通事故,重大的群众上访事件、应急事件,就显得更加复杂。”
正因为此类种种问题,智慧城市的推行俨然进入冷却期,“智慧城市”也早已不再是时髦的谈资。甚至IBM自身都在冷却。
当然,对此我们并无意于泼冷水。实际上,IBM提出和推行的智慧城市概念,得到了全球及各界的认可。但仅从现阶段来看,周志文先生认为智慧城市可能还只是一个“梦想”,要实现这一梦想,尚需要漫长的道路和时间。
包括威创在内的一些行业内企业,开始与电信企业、IT企业一起,更多地在行业应用上发力,这种“迂回作战”的方式,应是推行智慧城市由概念到落地的一个可行进程。众多深化的行业智慧化应用,为未来的智慧城市资源整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实施方也因此积攒了宝贵的经验。
信息的跨行业流通是阻止智慧城市落地的根本原因之一
作为可视化领导厂商,威创近几年在公安、交通、金融等领域的“标杆工程”战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周志文先生坦言威创在智慧城市项目中尚有不能彻底解决的一些问题。
对此他从几大行业的特点入手进行了具体分析。
首先是交通行业,涉及航务、水运、客运、出租车、公交、高速、铁路、轨道等众多形态,十分庞大。交通行业的其中一个典型特征是,其社会化运作程度非常高,比如公交公司和出租车公司,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几十家,均为公司化运营。
公安行业则是典型的政府运作模式,其管理形式是半军事化的封闭式管理,公安系统信息实行的是从上到下的一体化管理,与外网有边界网闸,信息很难通过外网获取。
而金融行业则是典型的企业化运作的模式。金融行业对于信息和数据安全、管理、运用的要求甚至比公安的要求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仅次于军队标准。他用“登峰造极”、“严格到极致”这样的字眼来描述金融行业的IT信息化标准。
这是三个很有代表性的行业,也是可视化解决方案应用最为典型的三大行业。周志文先生表示,做智慧城市项目一定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让信息在不同的行业之间流动起来。这一点,他认为在金融和公安这样的高封闭、内部垂直的、集团化管理的系统下实现起来相对可控,尽管很难,但只要领导层将之放到一个比较高的决策层面来逐步推动就有希望。
而对于社会化运作非常高的交通行业来说,情况就不能相提并论了。他说,“例如,一家公交总公司,它跟城市交通局是什么样的关系?与省级的交通厅是什么样的关系?作为政府机构,怎么要求社会化运营的公司完全、透明地开放他们的信息?用什么方式?行政手段吗?”其他诸如智慧旅游、智慧物流面临的情况也一样,到最后都会面临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去获取这部分信息?业界很多公司都曾为此努力,比如推出的BOT模式、EOT模式、BT模式,推了很多的概念及其运作方式,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家公司能够解决不同的经营法人、不同的社会化公司之间信息的流通问题。
“这些都是威创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问题,相信其他公司同样也会遇到。如果获取不到这些信息,又何谈调度、运营、指挥呢?”周志文先生说道,“现在我们应冷静思考,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这一问题上,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往我们喊出的‘政府牵头、社会集资’这样的口号,现在看来是不是值得反思?反过来说,如果政府别牵头、别掺和,走纯粹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模式呢?毕竟,政府不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本身没有相关的专业人才和专业领域知识,很多看似美好的东西最后可能没法落地。”
“迂回作战”,从行业应用突破
归根结底,就是落地的问题。曾先后供职于爱立信、华为、IBM的周志文先生,对相关公司在推进智慧城市方面的实施策略有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华为也在布局智慧城市。相对于IBM, 华为的步骤显然更加实干一些。”对此他还做了进一步分析:
第一,华为加快了在全球的IDC布局建设,目前已经部署了近百个全球化的IDC数据中心,解决了数据仓库、数据传输、数据安全管理的问题;
第二,在布局IDC的同时,华为还将IDC与华为企业网行业综合解决方案进行了很好地结合,企业网的很多产品和应用的拓展,都能和其IDC捆绑;
第三,华为并没有大力去推相关概念,而是一方面着眼高处一方面又着手在解决我们在智慧城市环境下、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面临的各种民生的问题。从这一方面来说,华为的智慧城市策略更务实一些、落地一些。
周志文先生认为现在做智慧城市比较靠谱的方式,是从行业应用方向入手。这样容易落地,而且会有支撑。
但行业应用、走解决方案路线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跨越一大步。
“跟电信行业相比,AV行业不是一个解决方案驱动的行业,而是主要由技术驱动。然而现在所有的AV企业都面临着怎么去构建一个以解决方案为龙头的新的运营模式的问题。”周志文先生表示,以前,我们躲在家里的小黑屋里,在里面埋头苦干搞研发,然后拿产品出去卖。现在还这样的话,就走不通了。一定要以解决用户问题、创造用户价值为导向,整合资源,满足用户需求。
他直言:“从这个角度来讲,AV企业的转型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有一些公司现在还没有醒过味儿来,还沉浸在行业高利润回报的余韵中怡然自得,而有一些公司(包括国际化的大公司和国内公司)这几年都在努力往这一方面来突破,既有口号,也有行动。阵痛肯定有,毕竟,解决方案就意味着定制化和个性化的东西多,很难复制,很难做到标准化,而标准化却意味着好管理,成本可控、利润可预期。可以说,解决方案类的盈利模式,非勇敢者不能成也。”
威创在此方面做了很多的布局,包括将业务部门进一步细分,同时有四五个部门都在往可视化解决方案转型,围绕威创何正宇董事长提出的“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方向寻求突破。
大概是“往前一步天地宽”,在“被逼无奈”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和很多IT、电信企业可以‘竞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一起为用户创造增值的可视化应用。”周志文先生说道,“在大屏高分、可视化,在指挥调度运营的典型场景下,威创有自身独到的优势。包括惠普、华为、爱立信等公司都曾到访威创,他们对于超高分运行环境下的行业应用反而不如威创显得专业,客观上这些IT 巨头的产品、研发和应用的环境都不曾考虑过大屏显示应用,一个庞大场景下数百万数千万乃至于上亿数量级的分辨率更是没有想象过。这种‘比较竞争优势’对于威创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窗。”
解决问题,呼唤真正的可视化解决方案
可以说,可视化是AV行业参与智慧城市项目的最典型应用(没有之一)。而对于可视化解决方案的深入理解以及随之获取的竞争优势,也促成了威创在行业化应用领域的成绩。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可视化解决方案?
一、城市级智慧医疗发展问题
随着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的推进,为城市居民健康提供更优更完善的医疗服务,成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发展课题。在进一步强化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基础上,不断推进应用模式及商业服务探索与实践,创新智慧医疗合作、服务、运行模式,培育、带动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医疗产业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在城市辐射范围内的合理覆盖,成为提升城市医疗水平的金钥匙。
目前各地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对于智慧医疗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医院信息化水平较大提升,但城市范围智慧医疗整体发展缓慢,大部分停留在业务型医疗信息处理阶段,智慧医疗缺乏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缺乏专业人才和政策落实机制。城市级医疗信息集成水平和应用水平总体较低,在智慧医疗建设中医疗机构对技术开发商依赖程度偏高,由于各开发商技术水平和标准规范存在较大差异,为以后的信息整合和信息利用埋下隐患。智慧医疗推进程度参差不齐,信息共享与交换主要以“点对点”方式开展,城市内各医疗机构信息资源不能有效整合。
二、城市级智慧医疗的发展建议
对于医疗健康领域,“智慧医疗”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产业”,是一个集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与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特殊服务型领域。具体到城市级智慧医疗,就是解决在城市中如何实现医疗资源供给与需求的长期矛盾问题,最大限度的让市民获得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一)利用“O2O”模式,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医疗资源包括专家资源、技术资源、设施资源等,在“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内,充分依托城市政务、医疗卫生、民政人社、计生药监和财政等部门信息交换资源,构建医疗影像中心、检验检查中心、药品配送中心和医疗金融服务机构等,实现跨行业、跨领域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提供面向城市居民的医疗诊治、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医疗管理和健康保障增值服务,提升城市医疗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能力。
(二)利用智慧城市信息化手段,整合医疗信息资源,改善城市居民就医感受
医疗服务的碎片化和医疗服务信息碎片化一直以来是阻碍智慧医疗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通过加强电子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卫生信息网络和居民健康支付网络的建设,逐步建立城市级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医疗体制改革,支持双向转诊服务,使城市居民感受到真正的“医疗惠民、医疗便民”。
(三)在智慧医疗创新价值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医疗数据资源价值
创新智慧医疗合作、服务和运营模式,通过与商业保险、生物制药、体育健身、专业健康管理、大数据研究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医疗卫生大数据在智慧城市体系中的应用价值。关注人群健康大数据采集和利用,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
三、城市级智慧医疗的资源整合
当前,中国智慧医疗的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行业在高速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这个新兴行业来说,如何高效地利用医疗、信息和金融等领域资源,将决定城市级智慧医疗的整体发展方向。
(一)强化移动支付,启动移动医疗的金融商机
移动医疗是智慧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移动医疗技术的发展完善。通过移动医疗技术提供医疗服务中的在线支付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医疗“一卡通”向医疗“一账通”转变,打通移动支付环节,进而提供完善的后续医疗配套金融服务,将衍生出一个巨大的金融领域商机。
(二)建立信息渠道,实现多方衔接的信用平台
对于中国的大众患者或者消费者来说,医生和患者没有建立实质性的长期一对一沟通的习惯。当患者企图通过移动医疗的方式选择医生咨询时,对医生产生信任是关键问题。建立患者、医院和医生等多方的信息对接渠道,实现解决信任问题的医疗信用平台,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三)线上线下衔接,融合智慧社区的智慧医疗
医疗优质资源长期集中在大型三甲医院,分级诊疗机制推行缓慢。一方面由于患者的长期诊疗习惯;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缺乏社区医疗资源的衔接。从智慧城市整体规划的角度,将智慧社区经济与智慧医疗经济相互融合,正是解决两个领域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四、小结
为了抓住智慧医疗这个面向未来集约、智能、跨界、转型的难得机遇,中国各城市积极结合发展实际,力推智慧医疗与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等产业融合,让智慧医疗迸发出无限精彩。
目前,我国智慧医疗产业正处在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医疗”理念的深入,政府在政策及资金方面大力支持智慧医疗产业建设;另一方面居民健康意识提高使得对于智慧医疗的需求越来越大。智慧医疗发展潜力巨大,虽然在具体城市级发展建设中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但通过总结在各城市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相信不久的将来,智慧医疗将更好地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方便和支持,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为南京市信息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孟群,叶强,胡建平,等.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与发展[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2] 孟群.卫生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与发展规划(2011~2015)[EB/OL]. 2010.
[3] 陈敏,武琼,张帧,等.智慧医疗卫生服务的挑战与启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3,29(8):597-599.
最简单的例子是一卡通,有些已经和手机的SIM卡合二为一,用这一张卡就可以进行乘坐各种公交工具、租用公共自行车、超市购物等消费。
电子政务也是个典型应用,让市民、企业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办理很多公共业务,或者大大简化办事流程,比如港澳通行证的签注由以往依靠人力耗费时间的模式简化成了一台自助机器---不得不说,这更像个反面案例,签注为什么不能在网上申请付费并且简化成机票那样的二维码传送到手机上呢?
有意思的是,城管也要智慧起来了。这个叫“智慧城管”的构想已经在国内的许多城市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比如北京城管在IOS和安卓系统上推出了“我爱北京 市民城管通”的应用软件,提供地图服务和违法违纪的举报服务。不过,对于如何文明有效地清除占道经营的无照小贩,还有待探索。
在某些城市,市民的所有信息已经被整合到一起---人的基本信息、工作情况、住址、银行的存款和交易信息、房产信息,等等,听上去似乎不新鲜,但细想一下,当这些分散的信息拼在一起---尤其是人与资产信息完整对位并保持更新,反腐监督便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再比如说,智能公交站牌可以告知乘客所有途经的车次和信息,以及下班车大概何时到站,智能停车系统可以为车主探测附近一公里内的停车位,免得他到处打转。
你可以听到和看到许多与智慧城市相关的话题,尤其是在中国加速的城镇化进程中:环保、城市管理、灾难预警、资源集约利用、智能电网、繁忙却有序的交通、远程医疗,太多太多了。所有的这些,都在到处点燃城市智慧的火花。
如果拨开那些纷繁复杂的表象来看,智慧城市的内核是一个基于信息通信技术(ICT)的高度有效运行的系统,这个系统实时在搜集这个城市每个个体的信息(通过RFID、传感器、摄像头等等),传输到互联互通的各个数据库,再经过分析(云计算和大数据),从而产生判断甚至预测能力,并且根据规则形成一定的处理机制---这可以大大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这大概就是智慧城市的理想型了吧。
提出“智慧城市”这一概念的是IBM。在IBM的构想中,永不堵塞的街道、安全放心的食品、取之有道的能源……这就是“智慧的城市”。在这样的城市中,智慧的IT科技(当然,最好是IBM提供的)将融入各行各业,人们可以尽享便利生活,并与环境和谐相处。
智慧城市作为一个概念,有一个更宏大的原型---智慧地球。2008年底,那是个极为特殊的时间,当时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并蔓延至全球,而受到波及的中国将在2009年推出四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IBM就在那时抛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个概念---每个人、公司、组织、城市、国家、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正在实现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获得更智能的洞察。
在IBM的理念中,“洞察”是智慧的体现---不是被动地应对,而是主动去预测。
关于这种“预测”,谷歌曾有过预测美国冬季流感传播的案例,通过观察人们在网上的搜索记录,可以预测到不仅是全美范围的传播,而且可以具体到特定的地区和州,其基础建立在对每天收到的来自全球超过30亿条的搜索指令的庞大数据的分析。
这也正是“大数据”的要义。
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个让人一头雾水的乌托邦式的概念。而对IBM来说,这是一个宏大的商业计划,不能让自己陷于经济危机的泥淖,同时巧妙利用各国政府的危机应对政策及后危机时代的转型战略,为自己开辟新的市场和增长点。而现在,这已经不仅仅是IBM的商业机会了,神州数码、中科曙光、华为等本土企业亦参与到了这一轰轰烈烈的进程中。
“智慧城市”在中国广受地方政府欢迎---高科技、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改善民生,贴着这些和谐的标签启动投资是再合适不过的。因此,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各种城市智慧的碎片,除去开头所述的,还有太多太多。
这些碎片是缺乏顶层设计的表现。
中国的现实状况是,项目建设多头管理、多头推进。在国家层面,住建部推行的两批智慧城市试点已超过200个,科技部也在推行20个试点城市,同时,国家发改委正联合多部委建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启动10个领域智慧工程建设,组织100个城市开展试点示范;在地方,包括各地发改委、经信委或科技主管部门等,都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不同项目。
中国的智慧城市似乎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战略或者主题。关于这点,可对比新加坡2006年提出的智慧国2015计划(比IBM提出智慧地球要早,当然,含义也不尽相同)以及日本的i-Japan战略。以新加坡为例,由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全面统筹智慧城市战略(相当于整个国家的“首席信息官”),并且明确资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石,因此新加坡的资讯通信行业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建设;路径选择;全球城市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城镇人口急剧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网络信息安全、交通拥堵等问题已然成为影响未来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据统计,2012年我国城镇化人口达到了6.9亿,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当前,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的加速融合,在给城市发展带来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也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社会稳定与安全、可持续发展等提出了严峻挑战。智慧城市建设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前沿趋势,也是我国"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城市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举措。让发展富有创新活力,让城市运行更具"智慧"已成为社会主流。
智慧城市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汇聚人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使汇集智慧的人和具备智能的物,互存互动、互补互促,相互协调、相互兼容,以实现发展需要及经济社会活动最优化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形态。智慧城市通过以物联网、云计算、无线城市、数字城市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体系,通过社交网络、综合集成法等共聚合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智慧城市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变革,更是对城市空间、经济、社会、制度和管理等进行的全方位革新。
唐山作为河北省省域中心城市和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战略城市,已纳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当前,我市正在积极贯彻落实探索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建设沿海强市、美丽唐山,争进沿海开放城市"第二梯队"的战略目标,这些都为唐山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重要契机。对于我市而言,智慧唐山城市建设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更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渐进式过程。
一 智慧城市的内涵、建设背景及趋势
智慧城市最早缘起于IBM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所提出的"智慧地球"愿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美国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第一个智慧城市,在一个6万居民的社区里将水、电、油、公共服务等城市公共资源连接起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已作出智能化响应,更好的为市民服务、为人类造福。 "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是对金融危机的响应,着力于寻找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型发展动力。这样的思考逻辑,主要产生于对"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科技革命"现象的深刻思考(见表1)。因为建设智慧城市要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慧化的方式,打造具有类似人类智慧的新型城市,所以它必须具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特征。据世界银行测算:如果一个100万人口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城市发展利润将增加2.5~3倍。
智慧城市的概念一经提出,美国总统奥巴马立即将其作为保持国家竞争优势的根本战略。随后,奥巴马在《经济复兴计划进度报告》中宣布,美国计划在未来3年内,为家庭安装4000万个智能电表,同时投资40多亿美元来推动电网现代化建设,作为美国政府推动绿色经济振兴计划的支柱之一。另外,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启动了智能道路照明工程建设;此后,日本、韩国、荷兰、瑞典、新加坡等国家先后开始推进各具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战略。至今,国外已有近20个国家的30余个城市进行了智慧城市建设。
二 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选择
自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后,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实践探索很快被付诸行动,各国、各地区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大有不同。根据对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和相关研究的总结,并结合我市实际,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大体上可分为以下4种。
1.产业驱动型。
产业驱动型路径是指以高新信息技术产业为导向,形成以智慧产业链或产业集群为核心推动力的城市发展路径。智慧产业主要包括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和经智慧化改造后的传统产业;唐山地处渤海湾中心地带,置身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的发展大势,唐山尤其面临着充分发挥独有的"环京津"、"环渤海"优势和加快自身发展的历史机遇。唐山建设智慧城市的产业驱动发展,旨在形成与周围产业紧密联系,产业联动以及功能互补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另外,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重工业城市。现在的唐山拥有160多个工业门类,已经形成了以煤炭、钢铁、电力、建材、机械、化工、陶瓷、纺织、造纸、食品为主的十大支柱产业,附有开滦股份、河北钢铁、冀东水泥、机车车辆、三友碱业、唐山陶瓷、京唐港、晶源电子和庞大集团等一大批大型骨干优势企业和一大批优势民营企业。2011年中国城市GDP排行五十强中,唐山突破5400亿,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和深圳天津一起跨入前19位。这些都为我市建设产业驱动型智慧城市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和积极影响。
2.创新驱动型。
创新驱动型路径是指以新兴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基础,以创新体系建设为核心,包括智慧城市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管理服务体系、创新人才体系、创新资源环境等。创新驱动型路径的核心是用创新技术促进城市的发展和整体提升。俗话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引领创新驱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力量。唐山建设创新驱动型智慧城市的基础较好,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渐进式发展,这尤其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所以,以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就必须要牢固树立科技思维。科技思维,是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作用的一种思维方式,鼓励创造,强调以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应通过建成研究所、创新研究中心、CDM开发公司以及实验社区开发等,普及最新技术的使用,使之成为全球指挥技术革新、研发以及产品中心。
3.可持续发展型。
可持续发展型路径是指以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等为出发点,形成环境资源的智慧管理以及合理、高效、可重复利用,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体系与城市发展路径。唐山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水资源等。风能、太阳能、地热能资源也具有广泛的开发远景。唐山可提出可持续的智慧城市建设计划,结合能源资源建立可持续性生活、可持续性工作以及可持续性公共空间的城市体系,通过安装和开发可持久和具有经济规模的专案,减少碳排放量(见表2)。
4.管理服务驱动型。
管理服务驱动型路径是指利用技术手段升级、优化等来提升公共管理服务能力,使城市公共管理功能更加高效、智能、精准、便民等的城市智慧发展路径。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建设、信息网络的完善、公共管理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智能化全面提升。该类型建设路径的典型城市代表是中国香港和韩国首尔。香港自2007年开展了以"政府投资、购买服务、企业参与、建设运营"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以信息化服务全港市民为主要目标。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
5.多目标发展型。
多目标发展型路径是指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产业的智慧化升级、公共管理服务的提升、居民生活的改善以及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等因素而形成的发展路径。其总体思路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为依托,坚持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智慧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智慧应用体系,是以上几种类型路径的综合。唐山可以参照深圳的做法,深圳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城市关键信息,旨在形成生活、产业以及社会管理等的综合模式。
总之,智慧城市是全球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尽管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在不久的将来,智慧城市建设将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和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关键。产业驱动型、创新驱动型、可持续发展型、管理服务驱动等智慧城市发展路径,分别侧重各个方面的发展,但是各个方面要素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以一点为侧重,也不能牺牲其他方面的利益。唐山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城市长期规划要求,选准发力点,明确适合的发展路径。作为研究者同时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份子,必须勇于承担历史责任,转变发展观念,在脚踏实学习的同时要敢于创新,用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让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智慧城市建设中。以上研究将为以后唐山建设智慧城市建设路径选择提供依据,并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璐,吴宇迪,李云波.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对比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2(10):35-37
[2] 赵四东,欧阳东,钟源.智慧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述评[J].规划师,2013(2):6
[3] 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2011(2):28-29
三年后社区金融将效果全显
2013年,民生银行提出社区金融理念,大规模推进社区金融的产品体系、渠道网络和支持系统建设,服务千家万户的小区客户。截至2013年末,投入运营的社区支行及自助服务网点达3305家,推出了智家产品系列,加快软件支持平台和非金融平台的建设,充分整合小区周边的特惠商户资源和小微客户资源,联合民生电商,上线小区金融网,真正为小区客户提供最贴近的便利服务。在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形势下,民生银行全力探索社区银行发展之路。总体来看,目前小区服务店效果在不断显现,不过零售不同于公司业务,半年就能显现效果。我认为,小区金融三年后效果定能完全出现,且零售业务有滚雪球效应,一旦出效果,会越滚越大。
林中 旭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多渠道整合营销是未来地产销售的大方向
传统的房地产行业拥抱互联网,行业未来的营销模式会发生颠覆性变化。我们一直认为房地产行业在做微创新,因为我们的客户发生了变化:一个是阅读方式、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变化;另一个是消费人群发生变化。我们以前的营销模式是广告推广坐销的模式,行业未来可能会转变成多渠道整合行销的模式。旭辉也做了一些改良,比如说营销方面多渠道整合行销,我们做了一个微销宝。不过它只是一个工具,不能靠它打败别人,无非是在整合行销中多了一个渠道的工具,但多很多个的时候就很有力了。
沈国军 银泰百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四年前决定不再开传统百货
我们四年前就决定传统的百货店一家都不开了,只开以体验式为主的购物中心。电商对传统零售行业、对商业地产的价值产生影响是必然的,但只要零售企业能通过转型不断为消费者带来价值依然都有很好的发展。所以,我认为传统零售企业只有和互联网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去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许以后传统的百货商店不是购物的主场所,但可能是一个聚集人流的去体验、交流,或者去欣赏参加各种活动的一个场所。银泰这么多年一直在走创新的路子,以前银泰店庆最夸张的时候付款要排1个半小时的队,但是现在我们与支付宝合作,可以给顾客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小的创新就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变化。
刘萨莎 黑弧奥美房地产整合行销传播集团总裁
数码技术让房地产营销行之有效
黑弧奥美深耕房地产传播行业十九年,一直以管理房地产品牌传播绩效、清晰洞察消费者行为为专业基础。如今购房者以网络作为主要的获取房源信息的工具,使得互联网成为营销者们接触消费者的重要渠道。而除了网络本身作为互动传播的平台外,目前可见及可被预见的房地产市场变动,更迫切地需要数码互动这种更为精准、更能增强用户体验且更易评估的全新传播方式,协助房地产商加强品牌的打造并促进销售。例如,前沿数码技术应用于房展会、售楼处等现场环境,可以带给消费者更为良好、直观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将企业品牌及项目售前、售中、售后各环节利用创新手段进行串联,使开发商们行之有效地向消费者传递品牌信息。
韩永坤 万有引力地产营销机构广告公司董事长
“内容+媒体+渠道”开启地产营销新模式
“做广告+发广告+坐着等”是传统地产营销“三板斧”,如今这“三板斧”很难继续玩得转,这种表象的背后是有着传统观念的广告公司、传统媒体和传统中介机构三个行业的价值危机。在互联网大潮裹击之下,所有商业都将互联网化。今年国庆假期期间,我们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房产营销实践。凭借活动爆点吸引、自媒体联盟的力量、大数据统计支持,以及节日节点的天时因素,最终国庆七天吸引客户来访量达24036人,累计排卡80张。作为自媒体联袂开发商的首次传播实验,模式的开创意义会给行业引发什么样的变化未尝可知,但事实和数据足以说明一切,内容+媒体+渠道三合一新营销模式号角已经吹响。
陈兴 好屋中国总经理
互联网时代,用经济发展的眼光看市场
在互联网时代,已经不能再用传统的眼光和手段去运作房产买卖,要不断推陈出新,用经济发展的眼光看待整个市场。我们打造好屋中国这个品牌的核心就在于:之于用户,提供优质的创新的产品,轻松享受购房优惠;之于经纪人,推荐朋友买房还能拿佣金;之于社会人士,提供良好的创业就业机会;之于开发商,实现降低成本量价齐升。打造一流品牌需要的是持续的精耕细作,而非名不副实的吹嘘和宣传。我相信,在未来的一流房产电商品牌中,好屋中国一定会有一席之地。
尚进 国家发改委《中国信息界》杂志社总编
关键词:智慧城市;核心逻辑;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0
智慧城市无疑是一股热潮,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基本只在其中的一两项应用上实施较好;而中国的所谓智慧城市,虽然规划很全面,但目前大多没有落地,或仅在某一项业务上进行了若干探索。笔者希望通过对智慧城市的解读和分析,能帮助大家对智慧城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当前在产业与资本市场层面,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呢?按照2013年11月总理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上的讲话,“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包含全新要素和内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智慧的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各类社会活动与公共需求”。
想象一下这样“新的城市形态”――不用跑无数个政府部门,在电脑前就把各种申请搞定;不用担心停车、拥堵的问题,车上的智能导航已经链接城市的“大脑”给你规划了最佳路线;走进小区打开快递柜,本来忘买的米油已经在里面;一进家门气温、光线已经调到了自己最喜欢的状态,一杯你最爱的热咖啡已经在桌上冲好;有点不舒服的身体通过家里的穿戴设备检测,已经传送给了自己的医生,医生通过视频发来了诊断……这就是我们在智慧城市里的生活。而且这一切正在发生。
据统计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达1000多个,未来还会以20%以上的增速增加,如斯德哥尔摩实施的智慧交通项目,引入RFID技术,自动识别入市车辆拥堵降低25%,交通排队时间下降50%,尾气排放量减少8%~14%,温室气体排放减少40%。智慧城市在全球不同城市还有其他不同应用,如英国伦敦正在实施的电子政务云、德国汉堡正在实施的智能建筑、美国波士顿正在实施的智慧医疗等(见表1)。
而中国多地也启动了智慧城市的项目,如佛山电子政务,统一规划和标准,实现多部门协同;也包括乌海实施的智慧安全项目、辽源实施的智慧医疗项目、上海实施的智慧城管(见表2)。
智慧城市无疑是一股热潮,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基本只在其中的一两项应用上实施较好;而中国的所谓智慧城市,虽然规划很全面,但目前大多没有落地,或仅在某一项业务上进行了若干探索。笔者希望通过对智慧城市的解读和分析,能够帮助大家对智慧城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智慧城市核心逻辑
本部分从两方面作以阐述。
(一)生产力发展的逻辑
根据哲学的思路,社会进步体现在,以生产工具改变为标志的生产力的进步,而生产力的进步会带来社会关系的改变,从而导致社群模式的变化。就如出现工业设备这样的生产工具替代了农业机具,导致了社会关系由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而在城市形态上就从农业村庄、城镇跃迁到了工业化城市(见图1)。
智慧城市就是我们所说的“新的城市形态”,也就是新的社会关系的表现。智能设备、网络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生产工具的进步或者是说生产力的跃进,导致了社会关系进化到了网络社会,而城市形态上就表现为智慧城市。从这个简单的逻辑上讲,智慧城市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就像电脑手机的普及,已经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一样。
(二)政府诉求的逻辑
政府无疑将在智慧城市的构建中扮演主角的角色,也是最有力量的角色,企业和民众也是不同角色的参与者。政府在智慧城市功能上最核心的三个诉求是“保稳定、惠民生、促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无疑是保稳定最佳的实践方式,这也是网络化管理出现的原因;而产业的发展除了基础设施的提供以外,也需要供企业提高运营效率的信息化、智能化的平台,也导致了“招商引智”替代了“招商引资”;在越来越接纳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民众,对于政府的效率、生活的便捷程度等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而这些正是智慧城市的题中之意。
所以,从智慧城市最有力量的主角――政府的视角来看,智慧城市是与政务、民生、产业等优化升级最好的形式,是“保稳定、惠民生、促发展”最佳的路径。
二、解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与我们的息息相关,从衣、食、住、行等平常的生活,到学习、看病等特别的场景,甚至是我们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尝试通过不同的维度去解构一个宏大的智慧城市,能够让我们对于智慧城市有一个更加结构化和清晰的方式去认知。
(一)应用场景角度的解构
智慧城市有无数个智能的应用场景,就像今天我们城市中不同的场景一样,丰富多彩。参照不同的智慧城市的设计,我们总结出了智慧城市发展的三个核心的发展诉求――政府对于“保稳定”的诉求;政府和民众对于“惠民生”的诉求;政府和企业对于“促发展”的诉求。分别对应了智慧政务类、智慧民生类、智慧产业类这三大智慧城市核心板块。对应智慧城市三大核心板块,又有无数具体的应用场景,笔者总结为以下19种应用场景(见图2)。
1.智慧政务类
智慧政务类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智慧交通。将先进技术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系统,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
二是智慧安全。通过智慧传感芯片,将信息进行及时感知,实时传送,让人与物能够实时的智慧互动,构成一个安全和智慧的新安全时代。
三是智慧城管。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分析、处理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
四是电子政务云。借鉴云计算模式的思想,以互联互通的政务网络为基础,集中管理政府计算资源(基础设施、硬软件、信息),采用动态易扩展的部署和分配资源,整合集成电子政务系统。
五是智慧应急。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具备日常管理、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等多方面功能,以实施应急预案、实现应急指挥决策。
六是智慧国土。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数据系统和综合监管平台为重点,构建的覆盖全区域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国土管理与检测。
七是智慧环保。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以更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
2.智慧民生类
智慧民生类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智能建筑。综合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实现建筑的信息化、自动化控制与节能管理。
二是智慧家居。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网络通信、物联网等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三是智慧社区。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城区 (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社区形态。
四是智慧教育。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教育效率的目的。
五是智慧医疗。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
六是智慧养老。指利用先进的IT技术手段,研发面向居家老人、社区的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3.智慧产业类
智慧产业类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智慧能源。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将各种能源关联起来,进行智能化开发、开采、输送及使用的能源系统。
二是智慧研发。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组织模式,从价值流程、高效组织和工具与技术三个方面来构建智慧研发管理系统。
三是智慧制造。智慧制造是以人为本、借助先进的新兴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手段,为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中的人、物、环境进行智慧化的感知、互联、协同和智能处理的技术与组织模式。
四是智慧营销。是以客户为中心, 以需求驱动商业的价值链,研究制定新一代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在营销、管理上的智慧转型,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五是智慧物流。将物联网、传感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以精细、动态、科学的管理,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的系统平台。
六是智慧金融。社会化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入应用,带来的金融体系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推动资金更顺畅的流通,更合理的配置,更安全的使用的系统平台。
(二)产业链角度的解构
在产业链的维度,我们区分清楚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并厘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把智慧城市分为上游-产品提供、中游-系统集成和下游-运营服务(见图3)。
1.上游――产品提供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上游主要是基础设施、硬件提供商、软件提供商。上游玩家众多,逐步成为了红海市场,为了追求更大的价值,上游厂商有逐步向中下游转型的趋势。比较典型的企业是做视频监控设备的海康威视。
2.中游――系统集成
智慧城市系统集成商开始从智慧应用领域走向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从部分应用小集成走向智慧城市大集成,试图建立标准和抢占智慧城市运营权,从而成为运营平台,实现数据变现。比较典型的企业是做智慧交通运营的易华录。
3.下游-运营服务
主要包括内容提供(外部信息导入)、网络提供(数据传输)、云服务(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维管理(日常运营与系统升级)。不同应用的运营商往往仅在自身所在领域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参与运营,但不同业务和不同区域之间少有联通,运营高度分散。同时,现在运营盈利模式模糊,数据的挖掘和变现能力差。
(三)技术角度的解构
智慧城市是基于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具有这些技术层次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智慧城市从技术的角度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也可以形象的说智慧城市的技术层次是端、管、云和应用。
一是感知层(端)。感知层主要由各种终端构成,用以信息的收集,是智慧城市所有的“感官”,伸向城市的各个角落收集信息,正如人的眼、鼻、耳、手一般。
二是网络层(管)。网络层主要用于信号的传输,现在信号传输的主要途径是,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和电网。它们如同智慧城市的神经将“感官”所收集到信息传递给大脑。
三是平台层(云)。而这个“大脑”正是我们所说的平台层。它主要是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平台层就如智慧城市的“大脑”一样,对“看到”、“听到”、“闻到”、“摸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为决策和服务提供支持。
四是应用层(应用)。应用就是我们所说的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等这些具体的应用,它们会以不同的形式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甚至可以说它们就是我们的生活。
三、智慧城市的盈利模式
正如上面的解构,智慧城市从外在表现形式到内在的构成,都是极其庞大的,需要多方的参与才能完成。而盈利模式是否清晰就决定了厂商参与的程度。我们将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主体及其关系见图4。
根据这些智慧城市建设主体的关系,我们总结了智慧城市的四种赢利模式。
(一)出售设备盈利
依靠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等前沿概念,向政府等“智慧城市”的主导方出售硬件设备。这种模式就是单纯的“B2B”模式,主要优势是设备技术门槛较高,政府支付能力较强势;而劣势是企业无使用和运营权利,若不计设备维护费用,则只能享受短期一次性回报,不可能发育出“羊毛出在狗身上”的创新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企业是IBM和Cisco。
(二)城市与地产开发盈利
通过提供智慧城市产品、建设等服务,获取城市与地产开发许可权限以及招商引资佣金。这本身是一种资源置换的模式,对于企业的城市、地产开发运营能力的要求极高,否则有现金流断裂的可能。同时,若企业在智慧城市空有概念而无实际的成果,最终会影响商誉。这种模式几乎只有地产商才能操作。
(三)与政府合作应用服务
与政府在“智慧城市”的应用服务端展开合作,提供软件及数据服务,从中收取佣金或提成(如交通违章罚款分成)。对于企业来讲这种商业模式有部分运营权,可以长期运营,是一种不错的商业模式。但是诸如智慧交通等应用,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进入门槛较高。通过BOT模式建设智慧交通的易华录是这样的模式。
(四)与商家合作应用服务
直接与商家合作,线上整合“吃住行游购娱”相关商家资源与信息,供消费者自主选择,收取商家佣金。这种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模式,也能长期运营创造收益,但是整合商家的难度较大。单纯的互联网模式下已经产生了与商家合作应用服务的模式,如天猫、携程都属于这样一种模式。
参考文献:
[1]金江军.迈向智慧城市:中国城市转型发展之路[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张建雄.“智能家居”建设的规划思想解析[J].中国公共安全,2013(1).
[3]黎林峰.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第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J].中国建设信息,2013(11).
2011年,IBM走过第100个年头。百年IBM,从未离开过创新和突破的道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IBM凭借领先的科技、成熟的管理和把握未来社会发展的深刻洞察力,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始终以先进的技术、出色的管理和独树一帜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着全球信息工业的发展,涵盖了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行业用户对信息处理的全方位需求。3月25日,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先生在主题为“转型的智慧”的IBM论坛2011上作了精彩的发言。本刊特编辑钱大群的发言观点与读者进行分享,希望能对正面临转型的企业有所帮助。
“智慧转型”创造新的价值
在未来的发展里,中国现代化的服务业很重要。以金融服务业为例,比如中国有一家比较知名的世界级银行,随着中国城乡建设,人口的增长,银行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跟国内甚至国外的银行做金融服务的竞争。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一个城市里怎样去设分行,分析分行地区的客户群是怎样的,具备怎样的服务水平。
在三年前就试着用银行的专业知识与IBM研究院的科学家相结合,用智慧的方式去了解信息,包括在这城市当地的交通形式是什么,在这小区附近的人口结构是什么,过去这个地方所需求的金融服务是什么等等。预估到未来人口结构的改变,预估未来可能需要的金融服务的种类。用人工智慧地调整提出优化的办法。
这首先在苏州地区示范,用优化的办法来预估未来,从而决定分行的地点选择和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效果非常好。试着把全中国一万多家分行网点来使用同样优化的办法,来强化它的服务水平。在这里碰到的困难就大了。当要收集一些资料的时候,除了文字的资料,还比如有语音的、图形的资料,这些资料可能是很完整、很仔细的,甚至于机器有的时候都很难辨认,所以科学家和银行试着把多元化的信息集中起来,做更进一步的数学模型。当要把一万多家分行的一半做这个应用的时候,在不同的层次用不同的数学模型的方式去演算这个事情,每个数学模型的运算对电子计算机运算的需求大大不同。
如今银行用这个方式使得它的表现非常突出,大幅度地提升它的服务水平的时候,使得它吸收到的存款增加得非常快。即便在过去两年以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这家银行在全世界财务报表里也是非常成功的。为什么要提这个例子呢?是跟产业结合起来,解决企业碰到的问题,用现代化智慧的观念提炼出一个优化的办法调整它的结构,成绩非常显著。
由此,通过智慧化的概念可以把城乡建设得更好,可以帮助传统产业升级,可以帮助新兴产业,不管是现代化的产业还是战略产业都能够获得提升。可以帮助中国企业从今天走到未来的时候继续做大做强,做一个智慧的转型,而且永续经营。
让企业更“智慧”是发展的必然
我想与各位分享的是,在这样一个过程里,中国的企业,要抓住机会走出去,要变成世界一流的大企业,即便国内的企业也有积极的配合经济改革并有扩张的能力。但是如何帮助一个企业做大做强,配合这个转型做永续经营,是今天中国很多企业家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不久之前我有机会参加亚布力论坛(2011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百位企业家思考的就是这个问题,他们都是积极地看待未来,积极地采取行动,以下列举几个例子。
众所周知的华为公司,在21世纪中国进入WTO、全球竞争激烈的时候,做出了部署。第一个阶段是优化研发能力;第二个阶段,华为要打造全世界最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使货畅其流,成本更低;第三个阶段,华为要实行全球一致的财务管理。今天的华为公司已经在这样三个阶段不断成长,拿财务管理来说,华为做到用数据提炼预估以优化原来的企业,这是华为的故事。这是从中国走出去的一个实业公司。
另外一个例子,是以中国为基地,不断配合国内的消费市场而扩充的公司――苏宁电器。苏宁电器已经变成中国最有名的家电销售公司之一,在几年前,它在快速扩张时表示:“我要标准化。”它要把店面标准化,背后有ERP的平台,从当年要很长时间开一家店,到两三年前平均一天半开一家新店。今天,苏宁电器变成中国家电业最成功的公司之一,现在它在思考如何用智慧的商务去收集信息,去预估消费者的行为,以此调整公司的战略,这是一个世界级的想法。
最后一个例子,是汽车业的福田汽车公司。两年前,福田汽车在商用汽车领域排行第二,公司领导说:“我们不满足这个,我们希望做大做强,将来在配合全世界能源挑战的时候,能做出最好的产品来。”福田汽车的转型是企业再造,调整设计新的组织能力,把研发的能力重新打造,将来做出有竞争力的汽车。他们提倡的是创新、智慧化。去年,福田汽车在商用汽车领域的制造跟数量已经位居全世界第一。
这几家公司的例子说明,在中国经济转型期间,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途径就是智慧化、信息化,而不光是这些企业,在2011年我们庆祝100岁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时,包括五年的“十二五”规划以及十年、二十年、一百年后中国的发展,希望展现出来的是高附加值的能力,实现与企业的共同创新,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帮助政府打造民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