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版画;民俗文化
木刻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种版画艺术。版画,也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一、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名称源由
朱仙镇位于开封古城右畔,谓中原文化古镇,始建于战国。北宋至清乾隆年间,为我国四大名镇之一。开封朱仙镇木板年画历史悠久,是中国四大木板年画之一,其制作采用木版与镂版相结合的方法,水印套色,种类繁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用纸讲究、色彩艳丽、线条饱满、构图紧凑等特征。朱仙镇木版年画十分讲究用色,以矿物、植物作原料,自行手工磨制的颜料色彩十分纯净。印制的年画明快鲜艳,久不褪色,构图饱满均称,线条简练粗狂,造型古朴夸张,艺术风格独特。年画题材和内容大多取自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种类繁多,形象生动意①。目前,以朱仙镇木版年画为首的中国木版年画正在申请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②。2010年10月19日,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之一,参加了日前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朱仙镇木版年画以其独特魅力,让众多前来参观的观众发出感叹③。
二、朱仙镇的木刻画艺术五大特点
朱仙镇的木刻画,经过千余年来民间艺人辛勤劳动创造发展,形成了它的艺术特色,综合起来,可分为五大特点:
1.构图饱满;在整个画面图上,是继承汉唐传统构图方法,整个画面上,饱满、对称、紧凑、严密、上空下实、留空白地方较少。人物造型、有主有次、不繁琐、匀实、对称、装饰性强、安排巧妙、合情合理,给人以美的享受。
2.线条粗犷豪放:有阴<粗>,有阳<细>,阴阳对比性较强。尤其是在神像画的衣纹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民族纯朴、厚实、健壮、整洁之风度。
3.形象夸张:人物造型,不按常规,不求比例,而是以夸张手法,突出人物头部,人大骑的马小,主题人物大,从人小。看到人物面孔,就知其人性格。用色也是如此,不按常规着色,怎样用色彩能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就着什么色。
4.色彩艳丽:用色非常讲究,用松烟、章丹、槐米、铜绿、葵籽、苏木、金箔等作主要原料,精练配制而成各色颜料,这样配制出来的颜料,印制出来的效果,色彩浓重,不虫蛀,久不脱色,不跑色,适宜装裱,适宜珍藏,永保鲜丽,久存如新。
5.人物无媚态:以夸张的手法,表达英雄人物,大义凛然,纯正不屈的精神气质。
三、尧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主要价值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的开封,它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集中体现了广大民众的风俗和信仰。乡土气息浓郁,民间情趣强烈,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朴古老的民族风格。
一是艺术价值:其构图饱满匀称,线条粗犷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艳丽,艺术风格独特,充分体现了中原劳动人民憨厚纯朴热情豪放的性格和审美情趣。
二是学术价值:它选择的题材和塑造的人物多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和人们所喜爱与敬仰的英雄豪杰。这些都为研究我国历史学、文字学、民俗学、服饰演变、戏曲发展提供了直观的史料。
三是收藏价值:年画是集中手工劳动的艺术结晶,是中原地区的优秀民间艺术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遗存,内容丰富,艺术形式独特,极具收藏价值。
四是社会价值:发掘抢救保护开封朱仙镇年画,对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构建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雕刻工艺、水印工艺及画样题材。源于中原地区流传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中的形象和情节,并吸收了壁画、绘画、木雕、砖雕等各种民间艺术的特点,经过历代艺人的改进创作逐渐形成了构图饱满,线条粗犷,色彩艳丽,人物形象简洁、夸张的独有特征。其人物一般“头大身小”,“人大马矮”。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制选用上等坚实的梨木进行刻版,刻前先用植物油涂于木板表面三到四遍,自然凉干后,再用顶沸的热水冲洗。然后用特制刮刀刮去木板表面浮油,艺人称之为“熟版”。木板雕刻工具早年多为自行制作,有刻刀、净缝刀、文章锉、巩锉、刮刀、铲刀、敲锤等二十余件。而现在,雕版师傅也在使用成套的专用雕刻刀。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印刷用色
十分讲究。艺人们运用传统的炒、熬、滤等多道配色工艺,精心炮制。使年画色彩更加鲜艳,绚丽多彩。他们在绿、紫色中加入白矾、石灰。紫、绿两色要充分发酵,调制时要调起泡沫,色彩才沉稳、耐看、有韵味。还将色中加入残剩茶叶水,晾画时,才互不粘连等等。
五、结语
但是,不可否认,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革。一些传统民俗日益淡化,使其失去了很多市场。年画行业整体生产水平不高,效益较差,难以吸引年轻人学习,后继乏人。另外,大多数老艺人年事已高,其技艺无法很好得到传承。特别是传统矿物、植物颜色的制作方法已鲜有人知,如不加以保护,这项技艺将面临失传。
参考文献寄注释:
①《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简介》,央视国际网.2006年11月13日
学情分析:《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动人,学生很容易被课文内容所吸引。但是学生对人物所代表的精神不能一下子领悟。还需要点拨:如牛郎和织女在婚后男耕女织,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说明美好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再如王母娘娘为什么要拆散他们,因为牛郎与织女私自结婚不合乎封建礼教而硬生生被拆散,也体现了封建专制者六亲不认的丑恶嘴脸。
1.教学目标: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感悟人物特点,体会牛郎与织女及老牛之间真挚的情感。③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2.教学重难点:①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特点,体会牛郎和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懂得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精神。②了解王母娘娘为什么要拆散牛郎与织女,感受封建礼制的残酷。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4.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而“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现在七夕节已演变为中国的情人节。谁知道七夕节的来历?
《牛郎织女》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这个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千古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这篇课文。
2)学习课文
(1)了解牛郎与织女的结婚过程。
①我们中国是一个讲究礼教的国家,规矩特别多。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古人吃饭、睡觉有什么规矩?谁能用《三字经》中的句子回答。古时候的人结婚有什么规矩吗?
我们经常在看古装电视剧时听到这样一句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出示课件: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这8个字是什么意思?
今天,就让我们现代人穿越时空来看看牛郎与织女的故事,他们的婚姻合乎当时的礼教吗?
②在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中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如果说有媒人,那么又是谁充当了媒人的角色?读了课文大家都知道老牛是一头神牛。你们怎么知道老牛是一头神牛的?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
③老牛在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让老牛来给他们当媒人,那么该怎样来介绍牛郎与织女呢?下面请大家分小组合作学习,分别研究牛郎与织女的情况。三分钟后请大家充当一下媒人,听听你是怎样介绍牛郎与织女的。A.学生介绍牛郎。B.学生介绍织女。
老牛只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牛郎和织女是否愿意走到一起,还要看他们的意愿。
出示课件:牛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读一读,谈谈感受。
小结:这是一个自由恋爱的过程,二人由相识、相知再到相爱。
④在老牛的撮合之下,牛郎与织女结婚了。(板书:结婚)他们婚后的生活怎样?
出示课件: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
用一个词语形容他们的生活。他们靠劳动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但是,他们的幸福生活能长长久久吗?
(2)牛郎与织女幸福的家被王母娘娘拆散
①《沉香救母》的故事大家都熟悉,那么为什么三圣母和刘彦昌的爱情为什么会受到王母娘娘的迫害呢?天上有天上的规矩,仙人是不能与凡人结婚的,妖精就更不可能了。你们知道的神话故事中有哪些爱情故事是不被允许的,谁能来举个例子。
②指名读第8自然段,了解王母娘娘有什么样的反应?
出示课件:再说天上,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王母娘娘非常生气?
③她又是怎么做的呢?自由阅读第9、10自然段。 这段话主要是什么描写?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尽管有老牛的帮助,牛郎带着孩子,披着牛皮去追织女,但作为凡人的他们又怎能斗得过法力无边的王母娘娘?结果如何呢?由于牛郎和织女的私自结婚,不合当时的礼教,王母娘娘不顾织女孩子幼小,狠心拆散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对恩爱的夫妻,让学生感受到封建专制的残暴。
④出示课件。老师讲述,认识牛郎星和织女星 。天长地久,牛郎和织女化作了星座。《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诗这样描写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试根据诗句想象牛郎与织女在银河边相望的情景。
小结:牛郎与织女这对恩爱夫妻被王母娘娘生生拆散,令人同情。虽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有情人难成眷属。
(3)鹊桥相会
①由于牛郎和织女毫不屈服,王母娘娘拿他们也没办法,后来让他们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相见一次。这就有了今天的“七夕节”。
②七月初七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他们会说些什么?试想象后将他们相见的场面写下来。
同学组内交流后推荐优秀的作品读一读并评价。正是由于传说牛郎与织女七夕相会,因此在七夕节这天还有些风俗流传下来。同学们知道七夕这一天有什么风俗吗?
③对于牛郎织女他们坚贞不屈的爱情,词人秦观在词《鹊桥仙》中就给予了赞扬: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出示课件: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5.总结
1)现在我们生活在21世纪,科学战胜了愚昧。根据19世纪以来天文观测及测算结果,牛郎星距我们有16光年,织女星距离我们26光年,两星之间相距16光年,即使牛郎给织女打个电话,织女也要等到16年后才能听到牛郎的声音。因此他们每年的”七夕相会”是根本不能发生的,但是这个动人的故事却一代又一代在人们的话语中流传下来。她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声?
2)我们衷心地祝愿天下有情人能终成眷属。借用大词人苏轼的一句词来祝福他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作业
1)课外搜集描写牛郎织女的诗句,推荐阅读刘禹锡的《浪淘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杜牧的《七夕》、秦观的《鹊桥仙》。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概括故事主要内容,能复述一到七自然段的故事。
2.品读文字,模仿第二自然段进行迁移说话。
3.引导学生通过质疑、想象和品读,领悟这个民间故事中所传承的好人有好报、有情人终成眷属、勇于追求幸福等老百姓的精神诉求与思想,提升审美情趣。
【设计意图】民间故事是一种珍贵的文化存在,它和学生喜欢的童话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情节,但流传更为久远,语言更为通俗。它源于生活,集中反映了老百姓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强烈愿望和精神诉求,且大部分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教学民间故事,应该尊重文本体裁特点,引领学生从探寻民间故事特有的审美价值入手,与生活接壤,描摹生活的具体样态,让学生在朴素的文字中,辩证地认识幸福,追寻幸福。
【教学片段】
一、查预习,理梗概
片段一:
师:首先检查一下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出示语句,学生根据语境填写生字词)
①牛郎是个孤儿,哥哥待他不好,吃的是剩饭,住的是。
②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在老牛的指点下,他与织女结合了,日子过得很。老牛临死前让牛郎把皮留下,碰到紧急的事就披上。
③王母牛郎不在来抓织女,织女一边一边让孩子去找牛郎。牛郎被波涛的天河拦住了去路。
④牛郎织女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在“”相会。
师:这几句话正好就是故事的大致内容,但略显繁琐。老师有个好办法,叫成语概括法。我们不妨试试。
师:大家先看第一句的内容,你想到了什么成语呢?
生:孤苦伶仃。
师:对于其他三句,你想到了什么恰当的四字词语了吗?
生:喜结良缘、棒打鸳鸯、隔河相望、鹊桥相会
师:有了这些四字词语,概括起来就方便多了。
(出示填空)的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后来王母,他们只能,在每年七夕。
(生齐读)孤苦伶仃的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喜结良缘,后来王母娘娘棒打鸳鸯,他们只能隔河相望,在每年七夕鹊桥相会。
师:瞧,成语作为祖国语言中的一朵奇葩,有着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情节,咱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借助成语,往往能事半功倍,大家以后不妨试试。
[评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高年级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要了解事件梗概。”成语概括法,借助成语浓缩而又丰富的内涵,帮助学生把心中模糊的内容,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也油然而生。
片段二:
师:看主要情节,我们不难发现,故事主要发生在两个地方,一个是人间,一个是天上。这人间与天上的故事,课文中有一个明显的句子把它们分成了两部分,看谁最先找出来?
生:再说天上,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相机出示词语“再说”)
师:“再说”这个词看着很平常,其实很奇妙,它表示接下去谈论或意思更进一层。因此常常作为不同内容的分水岭。阅读时关注这样的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层次,是个非常好用的阅读技巧呢!
[评析]小学阶段的概括能力,包括理清篇章内部的关系。小词语,大乾坤,许多连词恰恰隐含着段落或层次间情感的变奏、逻辑意义的转折。该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关注连词,厘清层次,学会了分解内容层次。
二、品故事,悟内涵
片段一:
师:牛郎织女的故事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早在《诗经》中就有相关的诗篇记录,(出示《诗经・小雅・大东》片段)所以说这个故事被人们口耳相传,至少有2000多年了。
师:它到底有什么魅力,能一直流传到现在呢?
师:老师特意阅读了很多资料,有位学者的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出示:民间传说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解释,它用叙事的话语满足了老百姓对理想与愿望的表达。)
生:就是说,好的民间故事里说出了老百姓的理想和心声。
师:那就让我们品读牛郎织女在人间的故事,走进老百姓的现实与理想。
[评析]这个民间故事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本身蕴含着宝贵的审美价值。出示《诗经》片段,链接悠久的历史,让学生充分感受其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产生探究的冲动,把目光直接锁定到对文本主旨的探寻上。
(一)对比质疑:幸福意外降临――牛郎的苦与甜
1.现实――牛郎生活之孤苦
师:牛郎和织女,他们谁是老百姓的代表呢?板书:牛郎。找一找,课文哪一自然段描写了牛郎的生活。用一个字概括一下。
生:苦
(师出示要求: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圈画,牛郎的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吃的、穿的、劳动。
师:吃、穿、劳作,透过高度浓缩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牛郎怎样的生活画面呢?请选择一个情景说一说。
生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牛郎的凄惨生活。(略)
师:透过简洁的文字,我们看到了牛郎的生活,真是比苦瓜还苦啊!(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牛郎就是那时候底层老百姓的缩影。读着这段文字,我们想到了哪些描写百姓被剥削被压迫的诗句呢?
生: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理想――幸福生活之和美
师:如果说,牛郎的生活是现实生活中老百姓的缩影,那么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无疑是人们心中理想的化身,那就是织女。请默读课文三到五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思考织女是个怎样的姑娘。
生:高贵、美丽、善良、心灵手巧
师:看来,织女不仅是外表美的化身,还是心灵美的化身。这就是老百姓心中对美的诠释。(板书:美)
师:理想之美,还美在生活!课文五、六自然段描写了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请大家找一找,他们的生活美好在哪里?
生:“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我知道古代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许多家庭都是没有共同语言的,但是从文中的这句话中,我知道牛郎织女是彼此相知的。
师:知道得真多,这就叫“有情人终成眷属!”
生:“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很美满。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我从这句画中看到了幸福的味道。
师:这里藏着哪些幸福的画面?能用成语说说吗?
生:男耕女织、
儿女绕膝、相濡以沫
师:这就是老百姓心中的幸福啊,咱们来读读他们刚才说的这些词。(生齐读)
师:男耕女织,仅仅是你耕田来我织布吗?
生:男耕女织还是你挑水来我浇园。
生:你放牛来我喂鸡。
师:男耕女织说的是一份长久的幸福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共同经营啊!夫妻恩爱苦也甜,这一家子的生活真是幸福美满、和和美美。(板书:和)
[评析]通过前后的比照,了解古代底层百姓穷苦、被压迫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的理想诉求,在对比中产生质疑,进一步浓厚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男耕女织”不是一个对生活场景的简单描述,而是古代老百姓心目中幸福的代名词,是“和美生活”的具体表现。教学中通过简单的句式训练,信手拈来地帮助学生解读了这一文化现象。
(二)入境破译,追寻幸福的密码
师:生活的和、美就是咱们老百姓心中的理想境界啊!牛郎和织女,一个是卑微的放牛郎,一个是高贵的天仙,现实与理想悬殊太大了?又该如何去追寻这份幸福呢?(出示阅读要求)
牛郎为什么能娶上织女,过上幸福的生活?研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找出其中的多方面原因,在相关语段旁边用一两个词语归纳原因,注意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不因为找到一点简单的答案就浅尝辄止。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建议先说原因,再说课文中的依据。因为牛郎,所以。
汇报一:幸福密码之勤劳善良
生:因为牛郎勤劳善良,所以获得了幸福。我们的根据在第六自然段“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
师:说得好。织女身为高贵的天仙,嫁给一个身份卑微、穷困潦倒的放牛郎意味着什么?还可能有什么后果?
生:贫穷、劳苦、卑微、惩罚、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师:荣华富贵是吸引人的,但人的勤劳善良、人的美好品格更是无价的。多么了不起的选择,多么勇敢的织女啊!(板书:勤劳善良,指名读这句话)
汇报二:幸福密码之勇于追寻
生:我们组认为牛郎获得幸福,还离不开他的善于把握机会。根据在第三、四自然段。老牛叮嘱牛郎别错过机会,牛郎相信了,为此还不辞劳苦,翻过了一座大山。
师:看老牛是怎么帮助牛郎的?(出示第三自然段)老牛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老牛的话。
师:其中哪句话尤其要郑重其事?你再读读!(生读“可别错过这个机会呀!”)
师:这真是天赐良机!可是牛郎怎么敢相信这么美的事儿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呢?出发前,他一定想了很多?他会想什么呢?(出示:。我要去,我一定要去!)
生:这真是天赐良机,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争取幸福。我要去,我一定要去!
师:无论生活有多苦,谁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一定要去!
师:于是第二天黄昏,就有了一场美丽的邂逅,一段美好的姻缘。
师:看来,再大的机会,如果不勇敢地去追求,一切都是空的。所以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像牛郎那样,把握机会,勇敢追寻。(板书:勇于追寻)
汇报三:幸福密码之甘于付出
师:千里姻缘一线牵,老牛的功劳不止这一处,在“天上的故事”中也有一处老牛的深情叮嘱?(指名学生读)
师:辛苦了一辈子,临死还把皮献了出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老牛真是牛郎生命中的贵人啊!他为什么对牛郎如此忠实呢?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原因?
生:第二自然段。
师:(出示第二自然段)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段落。默读,用“/”分成两层。这两层分别写了什么,请选择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很显然,这是由两个总分语段构成的段落,先说清一层意思再说另一层,层次非常清楚。
生:第一层是“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第二层是“那头老牛跟他很亲密”。
师:其实这一段和牛郎织女的故事并无直接关联,那么能否只取这两句话简单交代一下呢?
生:不能。老牛的无私付出是建立在彼此之间深厚的情意上的,这段话让我们具体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究竟有多好,怎么能去掉呢?
师:“牛非草木,孰能无情”,正因为牛郎的付出是百分之百的,心甘情愿的,才换来了老牛百分之百的情义,这就叫“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就叫“好人自有好报”。
师: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不就是这样吗?牛郎与老牛相处的故事让你想到了自己和谁的故事,能不能也像这样分两层清清楚楚地写一段呢?
学生模仿第二段进行课内练笔。(指名学生展示。)
[评析]先分解再融合,引导学生直接引用文本语言概括语段内容,使学生在分析中清晰地感知总分、并列的构段方式的表达效果,通过随堂练说,轻松习得语言的表达技巧。
(三)欣赏比照,幸福的草根模样
师:课文读到这儿,我们发现,牛郎有老牛相助,是因为他――甘于付出;他能在树林结识织女,是因为他――勇于追寻;他能赢得织女垂青,喜结良缘,是因为他――勤劳善良。你们看,他终于敲开了幸福之门。(师生欣赏视频片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师:就这样,牛郎织女有了自己的家,一个勤劳节俭、幸福和美的小家。难怪宋代词人秦观在《鹊桥仙》中写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师:(指板书,小结)不管生活多么坎坷,咱们的老百姓始终相信,只要甘于付出、勇于追寻、勤劳善良,就一定能过上幸福和美的生活。民间故事就是这样,写百姓的生活、写百姓的渴望,写他们身上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怀着这份对幸福的守望,一起来读这一段,深情地祝福他们吧!(学生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评析]首先让学生深入文本、自主探究,再以小组的形式合作交流,最后由个人代表小组陈词,在研读中发现,在碰撞中启示,在汇报中展示,破译牛郎追寻幸福的密码,深入体会老百姓朴素的幸福观和向上生活的追求姿态。其实,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发现的幸福密码还有很多。
三、知波折,设悬念
师:如果日子一直这么一成不变,就不是真正的生活了,牛郎织女后来遭遇了哪些波折?
生:老牛的老去、王母的棒打鸳鸯
[关键词] 地域文化;文化内涵;室内设计;博物馆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to wuhu China • has museum interior design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how regional culture in the design of modern museum reflect.
[keywords] regional culture; Cultural connotation; Interior design; Museum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2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主题定位分析
“芜湖•中国米市”博物馆内常年进行展览与陈列,其主要的社会价值在于学术研究和为社会公益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与精神基础。主要包括自然和科技主题、历史主题、文物、艺术、人物、民俗等相关主题的实物、资料的陈列和展示。
二 设计原则
“芜湖﹒中国米市”博物馆室内展示设计把握住了以下原则:一室内环境的设计突破建筑结构的局限,向深层次的功能布局发展,不仅满足展示空间的基本需求,还成为导向合理、分区全面的设计特点,即“多效”原则;二室内环境的设计融合传统与现代,体现南陵的历史、人文与城市内涵。三体现“和谐”原则,这些原则都对博物馆室内设计起到重要作用。
博物馆共包括一个序厅、两个主展区和一个中庭。第一展区分为五大篇章:亲近稻作文化、领略稻米文化、漫步米市历程、重现历史变迁、穿越古城米市。第二展区分为三大篇章:纵观进入芜湖米市、现代米市浮光掠影、展望未来芜湖米市。以下将罗列展厅具体阐述如何体现地域性文化内涵。
三 序厅:利用“米”字元素进行再设计
序厅是米市展览场馆从入口到正式展示厅之间的过度空间,序厅的设计比较宽阔、高大、肃穆、庄重,序厅着重氛围渲染,高度概括展览风格,力求让参观者迅速进入状态,效果等同于电影的序幕一样重要。
南陵米市的序厅进门左侧是石材饰面的接待台,大气而有底蕴。利用 “米”字的不同字体表现的LOGO墙,此起彼伏更能体现我们的主题,序厅正前方,是圆形的展示台,标准性的艺术品传达出设计的独特性。随着视线向前便是有创意的展厅标识导向指示牌和整个米市博物馆的简介。
四 第一展区:再现芜湖米市场景
第一展区分为五大篇章:亲近稻作文化、领略稻米文化、漫步米市历程、重现历史变迁、穿越古城米市。芜湖市除了优越的自然形成因素外,还应追溯到芜湖米市的历史成因。唐宋时期芜湖就有兴建粮仓、屯粮转运的历史记载。明中叶以来,皖中皖南所产稻米多在此聚散,成为“舟车辐辏,百货兴聚”的沿江重镇。历史上芜湖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颇为发达,从明代开始,逐渐成为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商埠。近现代以来更是有全国"四大米市"之首的美誉。
1亲近稻作文化
亲近稻作文化是由米粮种植现场区、文化展示区、繁华古城区构成。种植现场区域分为芜湖农业介绍和南陵农业介绍,现场种植沙盘、稻作业、水稻种植情况及栽培技术,农耕部分、播种部分、插秧部分、收割部分。让人直观去了解“一粥一饭,当来之不易”。也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文化教育作用。在文化展示区预留了农具实物展示区,逼真的再现了当时人们耕作的器具,让参观者可以现场体验,亲身感受稻米文化。
2领略稻米文化:
中国有着悠久的稻米传承之路。中华文化中更是有着深远的稻情结。本展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遥想农耕文明,包括农业文化与农耕文化,南陵地域地域农耕文化与周边农耕文化的关系,稻作生产产生的农耕文化,稻米对民族民风及中华文化的影响,稻米的传承之路,第二部分:感悟文化底蕴,包括诗词书画、民间故事、名人与大米的故事,名人名家、米文化趣谈,其中包括反映稻作农耕的文字、诗歌、绘画、谚语、文化娱乐及稻作农耕民俗等精神层面的内涵。
在设计中尤其注重突出感悟文化底蕴区域的设计构想。在芜湖南陵留下了众多名人名家的足迹,最出名的莫过于小乔的传说。“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世上美女数不胜数,但是绝大多数都已随岁月的流逝而没有留下一丝痕迹。但千百年来小乔一直在人们的印象里。以及现今传言在庐江等地发现的小乔墓地等,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而南陵的小乔墓毁于,但几块断碑仍在,现保存在南陵文化馆里。
3漫步米市历程:
本展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国四大米市概况,大致介绍了四大米市形成的客观因素和认为因素;第二部分,阐述了芜湖米市的形成因素、发展历程以及芜湖米市的历史地位。设计上通过“时间长廊”的展示形式,让参观者如同漫步在时间穿越的走廊中,浏览米市变迁的过程。
4重现历史变迁:
本展区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体验稻作农耕劳动(多媒体互动);第二部分:米作器具展示,包括:滚子、扒子、板桶、舂碓、风车、米桶、耙、石槽等米具的实物展示,让参观者加入到互动的环节中,更加深刻的了解米市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通过立体现实了解农耕用具的展示,进一步了解稻米的种植历程,第三部分:古代农业的发展文化,其中包括古代农业的发展、耕作制度的变化、古代米行建筑等内容。第四部分:种植稻米的客观要求及标准。
五 第二展区
第二展区分为三大篇章:纵观进入芜湖米市、现代米市浮光掠影、展望未来芜湖米市。
1纵观芜湖今日米市:
本展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芜湖概况;第二部分,芜湖的发展,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工业发展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文化发展;第三部分,感谢领导关怀。
2现代米市浮光掠影:
本展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走进五谷杂粮,叙述五谷杂粮的发展历史及各个杂粮特色,以及节约米粮的意义;第二部分,稻米科技种植,通过现代农耕工具、袁氏科技种稻等内容介绍现代大米的发展,运用图文加实物的展示方式;第三部分,米粮产品推广。
3展望未来芜湖米市:
本展区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现代大米品种介绍;第二部分,对未来稻米文化的展望,重视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高效发展,做到自主创新:第三部分,芜湖人民的生活面貌;第四部分,米市未来市场的预测。
六 结语
【关键词】 永春木雕;真武宫辇轿
[中图分类号]J32 [文献标识码]A
福建自古是中国木雕雕刻的重要组成地区之一,而闽南民间木雕的历史亦十分悠久,可上溯到先秦时期;至唐宋时期,依托福建地区的港口发展,木雕工艺水平也随之不断向前迈进;明清两代的闽南木雕又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飞速发展时期,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民间手工艺,木雕艺人的雕刻分工更加具体,有木雕神像者、小木作者、大木作者。[1]44-45
闽南地区木雕主要分为漳州地区与泉州地位,而泉州地区的永春木雕自清代乾隆时期起就在中国木雕界占有一席之地,其雕刻工艺与风格独树一帜。相传在清乾隆时期,皇帝曾经召集各地的木雕艺人进京“比武”,最后浙江东阳的木雕师傅拿了第一,永春的师傅拿了第二,从此浙江的东阳工和福建的永春工名扬天下。清代至民国初期,永春木雕行业呈现持续发达的景象。永春木雕的特点往往是咫尺之间能够刻画出多种人物细致的表情,准确表现不同人物的身份,刀工流畅,注重细节刻画,手法丰富多样。永春木雕民国晚期后逐渐没落,留存下来的木雕经过长年岁月侵蚀,许多受到破环,只有小部分保持完好。永春桃城镇真武宫内收藏的三顶辇轿是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木雕精品,是永春传统木雕工艺的代表作之一。
轿从最早的车演变而来的,最初指的是竹轿,是人抬肩扛的轿子,自先秦到两晋时期流行于皇室贵族,直到宋朝才成为民间普及的交通工具。古人用轿子大致分为暖轿与凉轿两种形式:暖轿有帷幔遮蔽及覆顶,另有暗轿、女轿之称;凉轿则只留基座无帷幔,另有明轿、亮轿或显轿之称;暖轿后来发展为文轿,供文官乘坐;凉轿发展为武轿,供武将、王爷乘坐。[2]5-8
永春宫辇轿却是从人用的竹轿演变而来,是用作接驾神明从所在庙宇出发前往其他地方时所用的交通工具,也称为“神轿”。神轿的造型有的比较简单,复杂的有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神轿是作为民俗信仰活动的用具之一,内设有神龛,可放置佛像,是神明游行绕境或进香祈愿时的居所,不同的神明要坐不同的神轿。一般来说,神轿依神明性质可分为文轿和武轿两大类。王爷、千岁等文官出身的神明所乘的是文轿,此类神轿后方插有五方营旗,妈祖亦坐文轿,但有一特别名称:“凤鸞”;武轿则专为如关帝爷之类的武将出身的神明所配置。从神轿的雕刻、装饰可看出神明的属性和地位,不但是其身份的代表,也同时象征该庙宇对神明的虔诚。发展到后来,文轿的装饰往往越来越精致,华丽的外观更能体现人民对神明的敬意,慢慢的许多武轿也开始被文轿所代替。在永春民间,信众竭尽所能装饰神轿,其精工程度不亚于宫庙装饰,因此神轿亦有“移动的庙宇”之称。
福建闽南为沿海地区,自唐宋时期起就开始发展渔业及航海,明清时期更有许多人乘船至台湾及东南亚打工赚钱,这些人大部分都留在当地生活下来成为华侨。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艰辛,很多华侨都邮寄财物等给国内的亲戚,永春真武宫的三顶辇轿就是当时华侨捐建的。民国二十四年(1935),一位郑姓华侨捐资白银三万两,请永春当地的最好的工匠来雕刻辇轿,三顶辇轿做工考究,结构繁缛,雕刻精细,体现了雕刻艺人高超的技艺,可称得上“千工床,万工轿”。
泉州永春地处山区,在内战与抗战时期较为太平,因此,这三顶辇轿在此期间得以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时期,社会环境动荡,在“破四旧”等运动中,许多地区的庙宇及民俗信仰物品受到破坏,但是当时永春桃城镇的镇长私自把这三顶辇轿拆成零部件藏匿起来,三顶辇轿躲过了这场浩劫。
真武宫辇轿所使用的是称为金漆木雕工艺的木雕刻技法,由髹漆贴金与木雕刻两部分组成。其中雕刻的技法包括了圆雕、镂雕(或通雕)、浮雕、阴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图1)。技艺高超的木雕师傅可以根据材质的特性来雕刻出不同题材、不同图样的装饰木构件,或根据要求使用不同的雕刻技法来展现出木雕的特色。在所有雕刻技法中最有难度、也最富表现力的是多层镂雕,它可以最大程度地把平面的图案通过分层雕刻的手段转化为立体空间中活灵活现的事物,使观赏者能根据观看角度的不同而看到不一样的图案构成,就好似在剧院中观看戏剧演出一般。真武宫辇轿雕刻制作完成之后,外表还要涂上亮金漆,以使其显得金碧辉煌,并在耀目的光彩中取得了玲珑剔透的视觉艺术效果。正是因为金漆木雕的雕刻艺术能表现出非同凡响的视觉审美体验,因此它在图样题材上往往喜欢采用民间故事、经典戏曲、知名历史人物等较能体现剧情的图案。[3]35
真武宫辇轿上所雕刻的题材十分广泛,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有。其中人物在木雕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在辇轿构件中,有《三国演义》、《说唐故事》、《太白醉酒》、《送子观音》、《西厢记》等根据传统文学典故与民间传说所创作的画面;也有许多当时的人们生活劳动的场景,如妇女织布、骑自行车、西洋唱片机等场景;吉祥图样在辇轿木雕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自古以来,我国的装饰纹样多包涵有一定的寓意,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在辇轿的木雕构件中,就有梅上喜鹊、麒麟送子、凤穿牡丹、金盆仙桃、飞龙瑞塔、榴开百子等吉祥寓意的内容,这些图样以“谐音”、“比喻”、“假托”等方式巧妙表达寓意(图2)。凤穿牡丹为吉祥、美好、富贵的象征;榴开百子比喻多子多孙;太平景象即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三星图象征幸福、官禄、长寿。而在众多吉祥图样中,以传说中的龙纹较为常见,古人认为它是最高的祥瑞。这些众多的吉祥图样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具有强烈的民间习俗色彩和浓厚的生活韵味,也是它们被永春木雕雕刻所广泛运用的一个重要原因。[4]18-22
从永春真武宫辇轿的木雕装饰制作里,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其所受到的传统书画与戏剧的影响,亦有其他雕刻手法如石雕等雕刻技法的影响。永春真武宫辇轿雕刻部分的图案构图往往以人物作为画面中心进行结构安排,通过变换不同视角来处理画面中人物与景物直接的整体平衡,使观者既能看到人物处于何种场景之中,又能使视线集中于人物之上。在辇轿雕刻上的图样中,有一种视觉艺术的处理方式,类似戏剧表演中的舞台效果,即以一位将领着几名士兵来表示为千军万马,以一个房屋屋脊代表豪宅大院等虚拟手法(图3)。以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表现出场面宏大的场景,通过简单的场景构建使有限的空间延展开来,极具空间感。真武宫辇轿上的每一块木雕花板上雕刻着不同的故事情节,又将它们完美地放置于辇轿这一整体之中,这种对有限空间的充分利用表现出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真武宫辇轿作为木雕的精华体现了永春木雕雕刻技艺之精湛,它作为福建木雕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福建木雕雕刻的最高水平。永春真武宫辇轿通过浮雕、镂雕、圆雕、透雕等各种技法,并以金漆等多种木雕技法来表现永春木雕艺术所特有的美,至今仍然以其华丽的风采而被后人所欣赏。永春木雕这一面临失传的民间工艺,是福建省珍贵的民俗文化遗产,其既秉承着丰富的传统民间题材又体现了极高的传统手工艺水平。作为永春木雕中的集精华之作,我们需要对真武宫辇轿进行研究与保护,期望能揭示出它蕴含的丰富的美学价值与文化内涵;而永春木雕在福建木雕与台湾木雕中的联系,也使永春辇轿值得我们持续地去关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豫闽.闽台民间美术[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2]周悦.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轿[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3]朱申春.福建的金漆木雕[J].福建艺术,2006.
关键词:朱仙镇;木版年画;五行色彩观;对比色
中图分类号:J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朱仙镇木版年画诞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鼻祖。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且后三者都受其影响。随着近年来中国民间艺术的的发展,国内外展览中朱仙镇木版年画独特的用色手法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本文仅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与中国传统的五行观相结合进行论述。
1、 朱仙镇木版年画简介
1、1历史发展
其最初的典故是唐太宗夜不能寐,遂命画工绘大将秦琼、敬德画像悬挂宫门以避邪,成为门神之始。由于使用量大,单以的手绘方式制作的年画很难满足需求,于是民间艺人用木版刻印来大量生产,从而得到发展,近而形成年俗。北宋初年,宋太祖总结前朝经验,提倡以文治天下,为教化臣民,成立画院,开创了木版年画的兴盛局面。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的东京开封“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版、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贴子。”由此可见,当时东京木版年画的印刷量及销售盛况空前。
1、2总体特点
鲁迅先生说:“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这句话很好的总结出朱仙镇木版年画淳朴的特点。
虽说北方年画色彩多热烈,线条粗犷,南方色彩较淡雅,但也不是绝对,例如天津杨柳青年画,笔法细腻,色彩较少火爆。而福建漳州年画,既有北方年画的粗犷简洁,又有江南年画的纤巧细腻。用色较为喜庆,较多红绿色。不似杨柳青年画那样柔和。它选择的题材和塑造的人物多源于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戏曲人物等,种类繁多,形象生动。
2、 朱仙镇木版年画所表现的五行色彩观
2、1传统的五行色彩观
中华民族群体的五行色彩观,代表了中国人的宇宙时空观念。东、西、南、北、中的五行观是中国人的空间观念,它的色彩组合就是东方主青色、西方主白色、南方主赤色、北方主黑色、中央主黄色的五行色彩组合。春、夏、秋、冬,四季运行,周而复始,是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与之相匹配,就是春青色、夏红色、长夏黄色、秋白色、东黑色的色彩组合。它与图腾神祗五行相匹配,就是东方青龙,青色;西方白虎,白色;南方朱雀,红色;北方玄武,黑色;中央,黄色。它与人格化五行神祗崇拜相匹配,就是东方青帝、西方白帝、南方赤帝、北方玄帝、中央黄帝的五方神色彩组合;它与五行相匹配,就是木为青、金为白、火为红、水为黑、土为黄的五行色彩组合。
通过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说,色彩的象征和比附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程度。除了前面提到的五色、五行、五方、五时,还有五性(智、礼、仁、义、信)、五声(呻、笑、呼、哭、歌)、五态(恐、喜、怒、忧、思)、五气(寒、热、风、燥、湿)成为一个可以相互转换、互相比附的整体系统。受到工艺、原材料和成本的制约,用五色的搭配就可以带来节年的热烈气氛,“红绿大笔抹,市上好销货。庄户墙上挂,喜洋又红火”。浓烈、喜庆的色彩效果折射出朱仙镇民间艺人朴素的审美思想。
2、2朱仙镇木版年画五色观的运用
红色象征太阳、热血、生命。热烈喜庆、欢快激动,能和人们节日庆贺的心情联系起来。红色属暖色,有很强的视觉刺激性,给人的感觉热情奔放。
朱仙镇木版年画中部分神像的脸部以及主体形象以红色为主,起主导风格的作用。其中赵匡胤、披袍门神等均为大红脸色,用以突出人物性格和形象特征。红色与五行色观相对照即为赤,“五声”中代表“笑”,“五态”中代表“喜”。民间俗语“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红色体现了红火热烈,驱凶避邪的民间色彩气象,与民间节日的欢乐气氛协调一致。鲜艳明亮,清纯透明,也是木版年画的主色调之一。它经常是整幅画中亮度最大、块面最多的色彩。黄色与红色互相衬托,使画面显得振奋、活跃、明亮。
正如民间口诀所说“红靠黄,亮晃晃”。黄在五行中代表“土”,反映了中国民众的朴实、热情。根据民间年画的配色口诀:“红兼黄,喜煞娘”,可知红、黄两种暖色搭配给人以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的感觉。黄色也象征尊贵。“要求扬,一片黄”。朱仙镇年画中的赵公明、五子登科、加官进禄等品种均以黄色为主。告诉人们:“我为尊,诸鬼神退避。”
绿、紫是蓝的派生色。由于,北宋末年“废正青”令,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没有蓝色,而是将其做了绿和紫的偏色处理。这也是朱仙镇年画与周边(如山东、河北)等地年画色彩上的显著区别,就是舍弃了蓝色。绿色属冷色,相对暖色平静、舒适自在。在中国的五行学说中,绿色是木的一种象征,是植物的颜色,在中国文化中有生命的含义,也是春季的象征。
朱仙镇年画中常用到绿和红这两种互补色,它们来自民间艺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富有生机和朝气,给人以蓬勃、成熟之美。民间俗语“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红绿对比使人感到振奋、活跃。互补色的运用使画面更具张力,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年画配色口诀“要喜气,红兼绿”。这种冷暖对比的色彩组合形成了一种积极明快,喜气洋洋的整体色调。《镇宅钟馗》是色彩对比的成功案例。
紫色属于冷色,是极佳的刺激色。在中国传统里,紫色是尊贵的颜色,如北京故宫又称为“紫禁城”。年画上的紫色,色彩跳跃夺目,在整个画面上沉着而突出。一般的彩色年画都摒弃此色,但朱仙镇年画将紫色与其他色彩并用,达到了另一种艺术效果,它使画面和人物显得鲜亮耐看,非常规矩的使用这种颜色可以突出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紫色与黄色形成冷暖对比。俗话说“黄配紫,难看死”,朱仙镇年画则打破这种常规。最好的例子就是钟馗,面呈紫色,绿袍上的黄紫相间,眉毛胡须也涂上紫色,怒发冲天,杀气腾腾,紫色的运用使这位驱邪将军更具威慑力。紫色不仅使画面沉稳,更能衬托人物的威严。紫色与黄色对比,使黄色更加明亮。
当互补色并置出现在画面上时,色彩会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不拘泥于民间传统的设色常规,印证了“画画无正经,新鲜就中”这一年画制作口诀体现了艺术的随意性和奔放性,展现出劳动人民的淳朴个性。
黑色稳重、坚定、强大,在画面中能衬托红黄的色彩,加强对比效果。黑色的出现使红绿、黄紫的冷暖对比更明显,画面更加沉稳有力。黑色多用来印线条,起勾画轮廓的作用。民间年画有“以色扶形”的章法,要有比较重的颜色肩负起支撑骨架的作用。黄紫、红绿互为互补色,两个相邻色彩彼此影响显著,尤其在补色交替的边缘。黑色就具有消除视觉错觉的功能,因此朱仙镇年画比其他地方的年画线条都要粗犷简练,与北方的杨柳青年画细腻的线条有很大的不同。
白色寓意公正,纯洁。年画中的人物色彩不会以白色为主,还是以红火喜庆的颜色为主。白色典雅调和,基本是自然留白,白色可以增加画面的亮度,做底色穿插在画面中起调和作用的同时,活跃整体气氛。使黄紫、红绿的对比效果更加自然。使紫色显得更加沉稳。白色的底色更加凸显人物形象。朱仙镇木版年画人物脸部多用白脸、红眼皮,这是它特有的装饰手法。这种色调使人物显得眼目突出,个性张扬,活灵活现。
3、结论
总之,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从总体上来看具有鲜艳夺目、朴实厚重、乡土味重、装饰性强的特征。它独特的色彩表现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五行色彩观,对比色的运用使画面更加丰富。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艺术美唤起了人们对中国古代民间美术的深刻思考,只有在本民族固有的根基上发展,才能更好地寻求艺术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周东海,《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表现》,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3; 143
这里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片丹霞地貌,也是所有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被命名为“丹霞”的起源地:20世纪20N30年代,中国地质学家冯景兰教授在两广地区进行地质调查,他注意到那里广泛分布着红色砂砾岩层,在广东北部仁化县城附近的丹霞山地区发育得最典型,巨厚的岩层被流水侵蚀和长期风化,形成了堡状的山峰以及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冯景兰于是取丹霞山地名命名了这种红色地层为“丹霞层”。之后到1939年,陈国达在论文中称类似于丹霞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奇特地形为“丹霞地形”,即现代所讲的丹霞地貌。丹霞山从而成为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引起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丹霞山区是一处发育到壮年期的丹霞地貌区,湿润地区各种类型的丹霞地貌及其表现形态均可在此找到其典型代表。故被认为是丹霞地貌集大成者。
丹霞山区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南岭山脉内的一个构造盆地,地质学上叫做丹霞盆地。在距今1亿年以前,南岭山地隆起时,这里相对下陷,形成个山司盆地,周围山上的泥沙碎石被流水带到盆地内沉积下来。不同的水量带来的沉积物粗细不同,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更细的叫粉砂岩或泥岩。由于当时地球上的温度比较高,盆地内部降水较少,因此沉积物被氧化成铁锈色。直到距今6500万年前后,形成了一套厚度约3700米、粗细相间的红色沉积地层。其上部1300米厚的坚硬砂砾岩,称为丹霞组,丹霞山的群峰就发育在这丹霞组地层上。
后来随着地壳运动,整个盆地发生抬升,流水顺着断裂对这一红色沉积物下切侵蚀,山坡崩塌后退,保存下来的岩层就成为现在看到的丹霞山红色山块。据专家研究,丹霞山地区的地壳还在抬升,平均每万年上升约0.87米。
丹霞山被认为是世界上湿润区壮年期丹霞地貌的杰出代表。其山石单体景观具有多样性和珍奇性,如壮观的赤壁丹崖,突兀的石峰、石堡、石墙、石柱及神奇的造型地貌;还有峡谷、巷谷、宽谷和多种类型的洞穴等。这些奇特的地貌集聚在丹霞山,形成山块高耸、沟谷深切、疏密有序、变化万千的丹霞群体景观结构。
因丹霞地貌特有的地形复杂性,使得丹霞山成为中国南方低海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存最好的地区之一。有高等植物216科891属1916种,各类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3种,丹霞梧桐、丹霞南烛、丹霞小花苣苔等是丹霞山特有种;动物资源50目281科142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哺乳动物14种,中国濒危物种54种。同时山区保存了大量具有观赏价值的古树名木,沟谷和孤立山块上古木参天,鸟鸣枝头,一派生机:森林中常可见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动物,成为重要的生态旅游和生态科教的良好场所。来自大自然的文化
一个地方的山水,必能够影响一个区域或民族的审美文化。
以丹霞山为代表的丹霞地貌的自然美深刻地影响了当地文化,并孕育了一系列专属于丹霞美学描述的词汇。例如“丹霞”本身就是一个最富有美感的词汇,丹霞山就是因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而得名;还有形容红色陡崖坡的“赤壁丹崖”,形容丹霞山块的“万古金城”,形容丹霞洞穴的“紫府洞天”(紫府是天宫或帝王宫殿,洞天是地上神仙居住的地方),形容山水组合的“丹山碧水”等。这些词汇专属于丹霞,却融入了中华文化,成为代表一类景观美的符号。
更加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是丹霞地貌所富有的更高层次的意境美。如丹霞地貌的紫红色调,给人庄重和神圣之感,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的表现权威、富贵、吉祥的色调一致,也是中国宗教崇尚的主色调:而丹霞山块又多为城堡状,被称为万古金城、紫府洞天,因而成为宗教人士向往的理想风水宝地,在丹霞地貌区或丹霞洞穴建设寺庙,从环境角度加强了宗教场所的威严感和神秘感,使丹霞地貌区成为宗教圣地。丹霞山就是岭南著名的佛教名山。中国四大道教圣地就有三个在丹霞地貌区(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和四川青城山):此外,古人为利于升天而寻求的丹霞洞穴岩棺葬和悬棺葬等文化现象,也与丹霞地貌的独特形态和非凡气质关系密切,如丹霞山、龙虎山和武夷山等地的悬棺和岩棺:组成赤壁丹崖的红色砂岩,岩性结构均一,硬度较小,易于精雕细刻,因而留下大量摩崖石刻、摩崖造像和崖壁画等,如丹霞山摩崖石刻群,乐山大佛、大足石刻、麦积山和炳灵寺石窟等。
因此,丹霞自然风光与神秘意境的结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崇尚的崇高美和神仙境界的代表,故在中国丹霞区域形成一种独特的“丹霞文化”现象。
生殖崇拜,天人合一
“红尘不到,莫负丹霞。”丹霞山别传寺旁有这么一对偈语,一如红尘中人,道出丹霞山的真性情。阳元石是阳元山景区的一块奇石,高28米、直径7米,耸立在红光瑞气的丹崖赤壁之中,造型酷似一男根,这块石头没有丝毫的人工雕琢。在丹霞地貌中它属于石柱类型,是长期的地质演化中从一条大石墙中分离出来的。去掉被风化剥蚀掉的部分,这块石头从石墙上分离出来已经有30万年左右的历史了。自被发现起就以它惟妙惟肖的形状而成为人们崇拜的生殖图腾,当地人俗称其“祖石”,或“求子石”。后经专家考证,认为其“祖石”的叫法属于中国早期生殖崇拜和自然崇拜结合的产物。我国早期象形文字中“祖字”写为“且”字,即是男根的象征,后对祖先神化,加“示”傍。在考古学中,古代男根的石雕称“石祖”,木雕称“木祖”,陶塑称“陶祖”。就在阳元石东北约两公里的地方过去修公路就曾挖出一根石祖,红砂岩雕磨而成,现存于仁化县博物馆。因此,阳元石被称为“祖石”具有一定的文化依据。现在世界上许多民族还保留着这种男根图腾柱和男根崇拜。
与阳元石隔江不到5公里的翔龙湖畔,阴元石隐藏于深山幽谷之中。它高10.3米,宽4.8米,中间有一道裂开至底部的洞隙,形状酷似女阴。阴元石静静躲在茂林修竹遮蔽的山谷里,伴着溪流草木,与阳元石遥遥相对,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生活在丹霞山的古越族先民,流传着女娲在此造人的传说。据说蛮荒之时,大地无人,女娲受命于天,下地造人,在北方取水土造而不成,遂乘风南下。过南岭,便见一片红光瑞气,这就是丹霞山。于是在江边取水土造而成之。女娲不解,遂求教于龙人伏羲,伏羲解曰:“北乃壬癸主水属阴,故水土遇阴而不坚;南乃丙丁主阳属火,水土加阳火而精。此山阳气旺盛,故造必成矣。”又说:“天地分阴阳,衍生万物。人亦天成之物,应分男女,男女合则人生不息焉。”女娲遂取阴阳二石为本,造出男人与女人。为使阴阳相济,人类繁衍不息,女娲便卧于山阴,蜕身成石。女娲既是中国古代的创世始祖神,是人类母亲,又是婚育之神,又有补天止水之大功,所以她坤德无量。在八卦中,坤为地,地为母,在中国最早的自然崇拜中,地即为万物之母,故坤元山又称地母岭。当地民间传说,朝拜此山求婚育、祈丰年十分灵验。今天,距离形成生殖崇拜的时代已经很遥远了,但是,由生殖崇拜衍生出来的生殖文化,却包含着人类多方面灿烂文化的萌芽,并仍然悄悄地影响着人类。
一、摒弃功利,阅读滋养心灵
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有相同感受,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很大一部分得益于课外阅读。提起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作文书。“课外阅读=优秀作文选”这个概念长期占据并主导家长、学生和部分老师的心。走进新华书店瞧瞧,书店开辟作文选专柜,柜台前挤满了前来选购的家长和学生,各式各类的作文选琳琅满目,不怕买不到,就怕挑花眼。与作文柜台前门庭若市的盛况相比,其它柜台则冷清了许多。冷热不均背后隐藏着功利阅读的目的,即读课外书是为了学写作,提高写作水平。诚然,作文选类读物传授写作技巧,分享成功的习作,有一定的指导性,速成训练短时间也能提高成绩;但写作不是课外阅读的唯一目的,语文课外阅读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若单一阅读这类书籍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难养文采,不利于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后,丰厚自身的文化积淀,积累丰富的语言,能用多种表达方式传情达意,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家长、老师还害怕学生写不出好文章吗?
此外,引导学生只阅读文学作品,限制了语文课外阅读的边界。成长中的孩子,对一切未知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渴望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单一引导孩子阅读某一种或某一类书籍,不仅不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反而限制孩子的阅读空间,扼杀孩子对书本的渴望,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语文是门综合性学科,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种知识都是靠文字承载、传递的,换种思考方式,阅读任何一种书籍,都是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过程。不论是科学还是文学,学生只要有兴趣,愿意读,都是实践中广泛地学习语文的过程,都会有收获,教师和家长何必单恋一枝花呢?语文教师要有长远的教育眼光,不仅在阅读中学文、习字,还要明确树立: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还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重任的意识。读书能使人摆脱愚昧和无知,能帮助孩子拓宽眼界、穷极四野,让人明辨是非,又保持独立的思辨性。对于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而言,捧书而读,读的是书,看的是世界,丰富的是自己的人生,必将终身受益。岂是寥寥几分可以衡量呢?
因此,教师和家长都要摒弃功利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传承文化,滋养心灵,满足精神成长的需要。
二、书香满园,构建悦读时空
“处处品书香”是营造课外阅读时空的基本理念。我们要构建出处处有书读,处处能读书的阅读空间。
1.打造书香校园,共沐翰墨成长
(1)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资源。校内图书馆藏书数量多、质量好,且适合小学生阅读,是学生课外阅读不可缺少的优质资源。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借阅。
(2)建立班级图书角。除了鼓励学生进图书馆借阅图书外,在班级内建设图书角补充阅读资源。每学期开学初,让班级孩子为班级图书角捐书。图书角的书由班级管理员统一编码管理,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自由借阅,打破了图书馆借书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个月举行图书交换会,将自己已经阅读过的书本交换给其他同学,或者补充图书角藏书,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开设专属阅读课。为学生提供完整时间,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我是从有限的语文课程中挤出一节课,4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让班级成为小小阅览室。这种方式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多数学生认为在家阅读时间不完整,阅读效率低下,极易受干扰,而班级的阅读课气氛良好,能静心阅读,乐于阅读,阅读效率较高。用一组真实数据来说明。参与调查的班级学生共66名,阅读课设立之初,对于阅读课是否要设置持三种态度:认为有必要有17人,占调查人数的25.75% ;认为无所谓有39人,占调查人数的59.09%,认为没有必要有10人,占调查人数的15.15%。一年后,45名认为开设阅读有必要。支持率上升为68.18%。一年间,学生对于阅读的向往也在增长。一堂四十分钟的阅读课,有41人希望阅读时间延长,占总人数的62.12%;24人认为阅读时间适宜,占总人数的36.36%,一人认为时间太长,可以减短,占1.51%。以上数据说明校内开展读书活动,对学生形成“好读书”的阅读兴趣影响巨大。
2.建设书香家园,沐浴书卷芬芳
家庭是孩子课外阅读的主要阵地之一,家庭的阅读氛围直接影响孩子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该重视家校联系,构建校内、校外的课外阅读体系。教师要明确提出建设书香型家庭的概念,提升家庭阅读意识。建议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营造阅读氛围,家中要有书,随时可以选读。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家长应该首先为孩子树立阅读榜样,每天坚持读书、看报,润物无声的影响孩子。制定家庭阅读计划,可以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安排专门的阅读时间一起阅读;也可以指定家庭阅读书目,分享读书心得。书香家庭的生活时刻沐浴书卷芬芳,阅读融于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3.拥抱书香资源,享受阅读快乐
随着“世界读书日”的设立,近几年来,读书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福建少儿图书馆的建立,各大图书商店的不断涌现,为学生阅读提高了丰富的阅读资源。一部分图书馆开设免费借阅书籍室,不收取任何费用提供场地、书籍,供孩子阅读。即使是收费借阅,费用也很低,绝大部分家庭负担得起。社会的开放,带来了观念的革新,各种读书资源的开放更是为孩子提供一个难得的阅读平台。现在的书店都会在书架上摆放一两本开封的供读者阅读的书本,文明读者可以光明正大的看书,不用担心只看不买的尴尬。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领孩子走近社会图书馆、书店,选书、购书、看书。张开双臂拥抱丰富的社会读书资源,享受阅读的乐趣。
学校、家庭、社会构建出三维一体的阅读空间,不仅创造了“处处品书香”良好的阅读氛围、空间,更为重要的是把阅读变成了生活的一种习惯,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阅读变得悦心、悦目,让阅读真正悦读,为孩子“好读书”迈开了坚实的一步。
三、书海引领,打造品质阅读
阅读指导初期,盲目、不加选择的阅读显然不适应小学生的阅读方式。面对浩瀚书海,教师有必要通过筛选,选择最合适孩子阅读的书,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品味。
1.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书本
不同学段的孩子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第一学段的学生识字量较少,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形象具体的图画。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带拼音、附插图的少儿童话、故事书,如:《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和郑渊洁的《童话大王》等经典书刊,敞亮孩子纯净的精神世界,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向往。第二学段的学生掌握了约1800个汉字,认知水平提高,从形象思维过渡为抽象思维,已经具备初步独立阅读的能力,渴望从书本中找到自我,所以,老师可以推荐如:《草房子》《夏洛的网》等一些离学生生活较近的作品,这类作品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为进一步阅读搭桥铺路。第三学段的孩子,认识水平接近于成人,有一定的思辨性,可以推荐一些哲理美文让孩子阅读。语文教科书单元后也推荐一些书目,如《城南旧事》《红岩》《绿山墙的安妮》都适合高段孩子阅读。避免“揠苗助长式”导读,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书籍阅读,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广泛阅读,博采众长
许多学生喜欢阅读漫画或者玄幻类小说,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甄别这类书籍外,还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的推荐学生广泛阅读。大致把书本分为三类:一是社会、自然科学类书籍,这类书籍的选读以期刊为主,内容浅显易懂,覆盖范围甚广,能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二是畅销读物,这类书籍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内容多样,观点新锐,跳脱一层不变古板的写作模式,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三是不可抛弃的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是大浪淘沙后的真金,不仅在于它们的文学成就,其作品所折射的社会现实和蕴含的深刻哲理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成长影响极大。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获得意志、品格的 完善。
3.阅读好书,正确审美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小学生年龄尚小,辨别能力低下,易受外界影响。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孩子读好书,不断提高阅读品味,丰富精神需求,获得美的熏陶。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提出一些建议:一是中外经典童话,如《安徒生童话》《天方夜谭》等;二是古今中外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三是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四是诗歌散文作品,如《泰戈尔儿童诗》《寄小读者》等;五是长篇文学名著,中国四大名著,外国文学名著;六是当代文学作品,教师可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里挑选,如《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等。这些优秀作品在丰富孩子阅读的同时,为孩子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阅读品味,徜徉在好书中,孩子获得的是文品和人品的双重成长。
四、笔墨之间,浓缩阅读精华
在杨柳青,每一户曾经在历史上有过停留的商贾府邸的家族菜谱,都被杨柳青这些懂得餐饮文化的厨师们挖掘了出来,这不仅让食客们体验到传统美食的精华,还让人们从饮食这个侧面来缅怀历史。
吴华兵――从年画上扒下私房菜
说“秀色可餐”一点不假,闻名中外的杨柳青年画如今变成菜肴走进饭馆,让杨柳青年画华丽转身成为菜肴的关键人物正是石府私房菜的行政总厨吴华兵。
两年前,吴华兵突发奇想,将杨柳青的年画做成菜在店里推出,经过两年来的试验,年画菜已日渐成为杨柳青民间艺术的又一特色,提起当年的设计,吴华兵颇有感慨。
吴华兵的年画菜代表作有四款:“年年有余”、“刘海戏金蟾”、“五子夺莲”、“运河人家”。
“年年有余”顾名思义是一道鱼菜,起初采用糖醋鲤鱼的做法,鱼腹中酿入滑炒的海鲜丁,这样吃完鱼肉里面还有海鲜丁,让人感觉“年年有余”的寓意。但鲤鱼价格低,口感没有桂鱼好,来石府预定年画菜的,多是些高消费者,于是吴华兵将鲤鱼改成了桂鱼。第二,糖醋鲤鱼的糖醋汁是枣红的,而菜肴下面点缀的是翠绿的木耳菜叶子,两种颜色搭配起来不好看。后来吴华兵将其改成用番茄酱加水果丁炒成的汁,色彩更红亮,使菜肴从感官上来看更美观。经过两三个月才将最后的造型敲定。
蒜香迷宗肉扒双笋
亮点:蒜的香味、花生酱的浓郁,加油咖喱的微辣,让这道老菜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原料:芦笋50克,罗汉笋50克,五花肉300克,姜、蒜片各5克。
调料:盐2克,味精3克,高汤150克。A料:蒜香粉5克,蒜汁10克,顶好花生酱1克,油咖喱2克,玫瑰露酒1克。B料:辣妹子辣酱2克,油咖喱2克,盐2克,味精2克,胡椒粉1克,白糖2克。
制作:1、将五花肉切成片,放入A料腌渍1个小时,取出加入5克淀粉拌匀,锅入宽油烧至六成热,放入五花肉拉油1分钟。2、罗汉笋、芦笋飞水,起锅入油,放入双笋,用盐、味精滑炒至熟备用。锅留底油20克,放入姜、蒜片爆香,放入B料炒香,放入五花肉用高汤煨制10分钟至入味,勾芡起锅,盛在盘中,双笋如图围边即可。
味型:蒜香微辣,咖喱味浓。
杨建华点评:此菜口味较为多变,牛肉片的香味很浓,烹调时应注意罗汉笋和芦笋两者成熟时间不同,最好是罗汉笋放入汤汁中煨一下,而芦笋汆水后直接围边。
张余――酱汁是做好私房菜的根本
张余是石府餐饮公司川菜厨师长,他走过的川菜店可真不少,重庆五洲大酒店、扬子江假日、陶然居北京分公司等,经过多年的川菜事厨的沉淀,他认为,川菜私房菜关键在于每个川菜老师傅调的看家酱!这不,张余拿出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香辣酱、香辣底料,石府生意在当地无人能比,原因就在于每一款酱汁都是后厨一宝。
石府第一宝:“用牛油、菜籽油、猪油三种油来炒香辣酱,我炒的香辣酱特别香!”
香辣酱
调料:绞细的郫县豆瓣酱500克,糍粑辣椒400克,家乐辣鲜露1瓶,老干妈香辣酱1瓶,阿香婆香辣酱1瓶,李锦记蒜蓉辣椒酱1瓶,李锦记海鲜酱1瓶(约250克),李锦记柱侯酱1瓶,湖南辣妹子酱1瓶,牛油1000克,菜籽油1000克,猪油500克。
制作:锅入三种油,将糍粑辣椒和豆瓣酱炒干水汽,另将其余的酱料调匀,倒入锅中炒匀即可。
天津海鲜比较多,用这款酱料烹调海鲜非常合适,我们店就用它烹调一款“极品香辣爆海兔”,这道菜可是有底细的,它曾是北京陶然居的招牌菜,每天走30份以上,此菜是专人专炒,其中的关键正是这款香辣酱。在技术上,海兔(即笔管鱼)汆水也很关键,烫一下即可,水温过高就会汆老。大体制作过程:海兔去内部的软骨,背部打一字花刀,入微沸的水汆20秒钟捞出过凉沥干水分,香菇过油后汆水。锅入香辣油,放入灯笼干辣椒、花椒炒香,入自制香辣酱、海兔子爆炒20秒,放入青红椒块、香菇,调味精、鸡精、白糖、胡椒粉、十三香翻匀即可。
王飞点评:此酱配比没有问题,我建议将阿香婆香辣酱改成100克炒香的牛肉碎,二者口味相差不大。同时建议将李锦记蒜蓉辣酱改成100克炸香的蒜末和50克炸香的干葱蓉,其实李锦记蒜蓉辣酱主要突出的就是蒜和干葱的香味,由于配方中给出的豆瓣酱和糍粑辣椒已经达到酱料的辣度,就不必再加多余的成品酱了,单独加牛肉和蒜蓉还可以降低成本。
石府第二宝:“我做的香辣底料,不仅有各种香料提味,还有各种香辣酱熬制,麻辣中有复合酱料的香,味道特别足。”
香辣底料
香料:茴香100克,八角200克,砂仁40克,草果150克,山奈50克,桂皮50克,白蔻150克,草蔻80克,白芷10克,香叶40克,丁香10克,甘松10克(一种麻辣火锅汤料或卤菜中常用香料,形态为毛茸茸、黑褐色的根状物,气味辛香,近似松节油),排草30克,灵草50克(火锅香料,应似灵香草,又名零陵香,有浓郁香味),黄芷50克,当归20克,鲜香茅草20克。
调料:美乐香辣酱8瓶,老干妈香辣酱3瓶,蚝油1斤,李锦记海鲜酱1瓶,糍粑辣椒500克,郫县豆瓣酱500克,菜籽油15斤,猪油8斤,色拉油8斤。
制作:将所有香料都打成粉, 锅入三种油,放入糍粑辣椒、豆瓣酱炒干水汽,放入香料粉,放入其余调料小火熬制30分钟即可。
这款底料是在北京流行香辣虾、香辣蟹时研制的,很多师傅调的底料只有香料的香辣,而没有鲜辣,并不是非常适合烹调海鲜,而我加入了多种复合酱料,味道更融合。如“麻辣虾蟹锅”就是将两道菜融合在一起,大体做法是将原料汆水、拉油。锅留底油,放入干辣椒、花椒、鲜良姜、干葱头、大蒜、洋葱、大葱炒香,下入麻辣底料炒香,后放入原料翻炒均匀,调味,起锅时放入啤酒、麦芽酚、醪糟即可。
谢昌勇点评:我认为香料的比重过多,香料味太浓,建议减少用量。
回复:我的这款香辣底料,主要突出香料的味道,每次我都要用上2斤多的香料,这样香味才浓。
刁俊试制点评:我试制后感觉这款底料香味很足,诱人食欲,配比没有问题。只是我个人认为麻辣味不足,应似在香料中加入300克花椒粉更好。
注:张厨说,这几款酱汁都是这几年在各大知名川菜店总结而来的,每款都是心血结晶。我在给出配比时,都是用秤称好,并在笔记本上换算过。欢迎交流:15901332770。
王培海――私房菜变化于奇思妙想之间
大家都在用培根卷芦笋时,他却用鱼肉卷蛏子;大家都在鸡翅中酿东西时,他的“粤味双菇焖凤翅”最奇特,里面插入金针菇和茶树菇;西冷牛排大家都在做,而他做出来的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百果奶味牛排”口味新颖且营养搭配更胜一筹。王培海的奇招、怪招还有很多,你可以说他做事不喜欢按常理出牌,但正是因为他在每道菜上都动了一点点另类心思,才使他的菜肴永远处于前沿。
宫爆猴头菇制作/张余
亮点:采用宫爆的方法烹调猴头菇,做法新颖。
原料:猴头菇200克(干猴头菇用温水浸泡5小时后,取出挤干水分,放入姜、葱、料酒、五花肉、高汤一起上笼覆膜蒸3小时即可),熟花生米30克,大葱15克。
调料:干辣椒12克,花椒6克,泡辣椒10克,红油10克,姜片3克,蒜片4克,白糖20克,米醋20克,鸡精5克,味精5克。
制作:1、将猴头菇切成丁,然后拍生粉备用。2、锅放油烧至四成热下猴头菇拉油约30秒出锅。3、锅入红油烧热,下入干辣椒、花椒、姜蒜片爆香,然后下入泡辣椒、鸡精、味精、白糖、米醋,勾芡,下入猴头菇、花生米、葱粒炒匀,出锅装盘。
味型:糊辣荔枝味。
杨建华点评:这道菜做法创新,用菌类代替肉类做宫爆菜肴。建议猴头菇不要用低油温滑熟,而要拍粉后用中高油温炸脆,口感要好。此菜技术上采用川菜的倒勾芡法,即先勾芡再放入原料翻匀,这样做出品更清爽,汤汁不是很多且挂汁匀,传统川菜宫爆菜一般都采用这种做法。
碧波鲜蛏鲈鱼卷
奇招:将蛏子肉卷在鲈鱼片中。
原料:鲈鱼(1条600克),鲜蛏500克,油菜500克,鸡蛋三个。
调料:海鲜酱油10克,盐3克,味粉2克,色拉油15克。
制作:1、将鲈鱼宰杀洗净去骨后取肉,把鱼肉切成片,漂洗干净备用。蛏子入沸水中汆水(水中放入适量葱姜、料酒)至刚开口,去壳洗净,放入海鲜酱油中浸泡十分钟,蘸干水分。取鱼片,卷入蛏子肉备用。2、将鸡蛋打散,调入盐、味粉放入鱼盘中蒸成鸡蛋糕取出,将卷好的鱼卷放在鸡蛋糕上,覆膜大火蒸3分钟,取出摆盘。油菜汆水,另起锅入色拉油清炒围边。鱼头鱼尾汆水至断生摆在盘头尾处,上面浇玻璃芡汁,淋明油即可。
味型:咸鲜。
杨建华点评:用鲈鱼肉卷蛏子,鲜味更足,蛏子包入鱼片前用酱油浸泡一下,手法很到位。
杨贵宝――以“杨家将”的名义打造私房菜
杨贵宝是首届津门烹饪擂台赛擂主,在杨柳青小有名气,他有一个专长那就是将“杨家将”的故事讲得非常精彩,身为杨家后人,杨贵宝要用杨家将的典故来打造“天波杨府”私家菜。
提起他的私房菜设计理念,和别家又有不同:
“石府私房菜”有百年家传菜谱可以参考,但是“天波杨府”却没有菜谱流传于世,有的只是民间典故、史书记载,我就用这些文化来开发天波杨府私房菜。
“天波杨府常胜鸭”就配有一段民间故事:传说杨继业爱吃风鸭,杨继业死后,杨六郎出征时,佘老太君也会照惯例给他准备一份风鸭,第一为了怀念父亲,第二,杨继业是常胜将军,希望此菜能给杨六郎带来胜利的好运。 “天波杨府常胜鸭”就由此典故而得来,做法上,这款鸭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两次挂脆皮水、两次加热、两次过油过程,鸭皮更脆鸭肉更入味,每道工序都来个“双重保险”使“天波杨府”的鸭子特别好卖。
天波杨府常胜鸭
原料:樱桃谷鸭1只(约1500克),黄瓜250克,樱桃萝卜200克。
调料:南乳汁100克,沙姜粉25克,五香粉25克,海鲜酱150克,柱侯酱100克,葱50克,姜50克。
制作:1、把鸭子洗净,入沸水中汆水3分钟,挂在鸭钩上晾干水分和油分,大约要风干1天左右。2、把事先调好的脆皮水(取大红浙醋250克、麦芽糖200克,加清水1000克熬开即成脆皮水)均匀地浇在鸭身上,晾10分钟后再浇一遍,待脆皮水晾透后(约4小时)入八成热的油锅中炸至皮脆(呈金黄色)。3、将所有调料调和后均匀地涂抹在鸭表皮及鸭腔内,腌渍8个小时。4、将腌渍好的鸭子上笼覆膜蒸25分钟取出,冲净,再下八成热的油锅中炸至金黄,改刀装盘,配黄瓜条、樱桃萝卜上桌即可。
特点:皮酥脆,肉质鲜香嫩。
杨贵宝:常见风干鸭的做法是先将鸭子腌入底味,然后风干,再上脆皮水,炸熟即可。势必在风干或上脆皮水之前将腌渍鸭子的酱料冲洗掉,这样就会使鸭子入味不足,也会浪费酱料。当然你可以多腌渍一段时间,使鸭子入味更足,但是时间长了,鸭肉腌出很多水分,肉质变老,影响口感。鉴于以上难题,现在也有很多厨师尝试先用卤水将鸭子卤熟,然后风干再上脆皮水。然而熟鸭风干,远远没有生鸭风干的口感好。我将鸭子风干后,上脆皮水,炸酥后腌渍,然后带腌料将鸭子蒸熟,鸭子入味足,且蒸熟可以让炸干的鸭皮略回软一下,这样不会使鸭皮过干而扎口,然后再冲炸使皮紧即可。
整个操作流程乍看有点奇怪,但是细致又非常合情入理。
杨建华点评:这款鸭子做法很独特,颜色和口感比较好,只是制作工艺略显繁琐,比较适合提前将鸭子加工到蒸熟这个步骤,走菜时再过油炸即可。
奇香荷蒸肉
亮点:咸蛋黄、松花蛋、香椿、鸡蛋和猪肉馅蒸在一起,味道口感均称奇。
原料:猪肉馅200克,蒸好的咸鸭蛋1个,松花蛋1个,鲜香椿50克,鸡蛋3个,荷叶饼10张。
调料:天津甜面酱25克,东古一品鲜酱油20克,盐5克。
制作:1、香椿切末,将咸鸭蛋、松花蛋改刀成0.5厘米的方丁。生鸡蛋打散,后放入切好的咸鸭蛋丁、松花蛋丁调成蛋液备用。2、锅入油,放入猪肉馅和香椿末,调入调料小火炒约1分钟至断生,然后放入调好的蛋液炒匀,倒入金字塔形模具中,上笼覆膜中火蒸8分钟,取出倒扣在盘中带荷叶饼上桌。
味型:咸鲜酱香、香椿味浓郁。
杨建华点评:这道菜借鉴宝塔肉的造型,却采用蒸酥肉的做法,肉馅配上咸蛋黄、松花蛋、香椿等,口味多变,入口很有层次感。注意肉馅最好选用瘦的,否则易流油,弄不成宝塔肉的造型。
田瑞――一款炭烧汁引发的私房菜
擅长做港式粤菜的田瑞,当地同行都知道他的炭烧菜卖得最好,炭烧猪颈肉在他们店里已是老牌旺菜,这不,他又盯上了鲍鱼,新推出的“炭烧珍珠鲍”,现在又是十八龙门酒店的新招牌,其中的关键就在他的炭烧汁。
炭烧汁的制作
原料:A料:干葱100克,香葱100克,西芹100克,姜100克,蒜100克,香菜100克。B料:李锦记叉烧酱2瓶(约400克),好乐门花生酱1瓶(约200克),芝麻酱100克,李锦记海鲜酱1瓶(约200克),生抽200克,美极鲜100克,盐100克,白糖200克,麦芽糖120克,味精50克。
制作:取A料倒入清水500克用榨汁机榨成汁,过滤后,放入B料搅匀即可。此料可以腌制8斤到10斤鲍鱼。
炭烧珍珠鲍
亮点:本店招牌菜,自制炭烧汁腌渍珍珠鲍。炸制之后外脆内韧。
原料:珍珠鲍10个。
调料:炭烧汁20克。
制作:1、将珍珠鲍用水烫一下(80度的水浇上去),取出肉洗净,打花刀,壳留用。2、将鲍鱼肉下入80度开水(放入葱姜和姜汁酒)烫10秒钟至半熟捞出过凉,用毛巾沾干水分(鲍鱼第一次烫水,是为了方便取肉,第二次烫水,是为了去腥)。3、放入炭烧汁中腌渍2小时,控净汁液,入六成热宽油中,离火炸十几秒钟,至鲍鱼略变色。摆入壳中即可。
味型:浓香回甜。
龙船鹅肝粒粒香
原料:猪颈肉200克,广东腊肠150克,芦笋150克,红椒30克,国产鹅肝100克(先用牛奶浸泡去腥,取出放入一瓶杏仁露,兑些许矿泉水,上笼蒸30分钟即可),龙须面500克。
调料:盐5克,味精3克,蒜香粉8克,美极鲜5克。
制作:1、将猪颈肉切丁,先放蒜香粉、美极鲜、盐2克腌渍10分钟。腊肠、芦笋、红椒均切粒后飞水备用。2、另起锅烧热,倒入净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猪颈肉滑油至熟。锅留底油,放入腊肠、红椒粒、芦笋、鹅肝粒、猪颈肉爆炒,调入盐3克、味精出锅。3、将龙须面炸成如图小船形状,盛入炒好的鹅肝猪颈肉即可。
杨建华点评:这款炭烧汁突出了香味,比例没有问题,根据炭烧猪颈肉而想到炭烧鲍鱼,又想到鹅肝和猪颈肉的搭配,创新思路很好。
创意由来:这几年炭烧猪颈肉比较流行,是将猪颈肉用炭烧汁腌渍后,放入油锅中炸(同以上炭烧鲍鱼的做法相似),如果再这样卖就没有新意,有一次我看到《中国大厨》有介绍鹅肝在成都比较流行,自己也拿来试做,将猪颈肉和鹅肝搭配在一起,客人反映很好。
李飞――海鲜小炒我最拿手
海鲜小炒简常,但天津市大寺四而居美食城却靠海鲜小炒出了名,该店的海鲜小炒每天纯利1-2万元,厨师长李飞功不可没:“海鲜小炒看似简单,但是我们店的虾仁、鱿鱼和别家就是不一样,我们的小炒九成达到‘原创’。”
“我们店小炒菜出名主要有几点秘诀:第一,初加工手法更合理。比如鱿鱼,一般酒店都是买碱发好的鱿鱼或是自己碱发,然后打花刀,而我是买冰鲜鱿鱼,打完花刀,然后碱发,这样做可使鱿鱼碱发更完全,刀口处和表面发制程度相同,保证原料口感一致。碱发比例:500克鱿鱼,放入陈村枧水35克到40克,浸泡1小时左右,取出用水漂洗干净彻底去掉碱味即可。”
“所有的虾仁都是一个个剥出来的。”选用1斤16到17个的海白虾,每天中午收档后,五六个小工手工剥10分钟左右,每天剥50斤。其中虾皮和虾头可做虾酱,用于烹调“八带炒虾酱”等。
“我们独创的海鲜小炒酱可以烹调一切酱色的小炒菜肴,颜色和口味均很好。”
海鲜小炒酱汁:李锦记海鲜酱400克,柱侯酱250克,沙茶酱50克,沙嗲酱70克,叉烧酱40克,排骨酱20克,磨豉酱10克,花生酱10克,混合均匀后用油爆匀即可。”
麒麟踏海
亮点:扒长茄和滑炒海鲜相结合,一菜双味,而且黑白相应,出品大气。
原料:长茄子1000克,肉馅250克(放入盐、味精、香油、葱姜末调好味),鲜海参200克,发好的鲜鱿鱼200克,虾仁50克,荷兰豆20克,鲜红辣椒块20克,葱蒜末各5克。
调料:李锦记海鲜酱7克,鲍汁5克,盐5克,味精6克,胡椒粉3克,色拉油250克,老抽5克,淀粉5克。
制作:1、长茄一分为二,打夹刀片,中间酿入肉馅,拍上淀粉,入七成热的油锅中炸熟围边备用,另起锅放入海鲜酱2克和鲍汁炒香,用老抽2克调色勾芡,淋在茄子上。2、海参改刀成条,与鲜鱿鱼、虾仁一同飞水拉油备用。锅入油,放入葱、蒜末炒香,放入海参、鱿鱼、虾仁、荷兰豆、青红椒块爆炒,调入盐、味精、海鲜酱5克、胡椒粉、老抽3克,勾芡起锅装在碟中间。
杨建华点评:出品很漂亮,常见的茄排中间,配上海鲜小炒,口味多变且可以缓解茄子的油腻。
贺德雪――虾胶成草莓?谁说私家菜不时尚!
贺德雪:“很多人认为私家菜主要讲究味型,对于出品形式并不讲究。但我不这样认为,私房菜多是有时间积淀的,只有色、香、味、形、养等品质全部融合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草莓海鲜小豆腐
亮点:虾胶做成草莓,中间是蟹黄、虾仁、蚕豆炒小豆腐,一菜双味,很有卖点。
主料:虾胶250克,鲜蚕豆瓣50克,蟹黄25克,虾仁100克,蛋清5个,小棠菜12棵,火腿粒150克,嫩豆腐200克,法香5克。
调料:盐2克,味精2克,番茄沙司50克,白砂糖25克,白醋15克,橙汁15克。
制作:1、将虾胶挤成草莓形,沾火腿粒待用。2、将豆腐、虾仁、蚕豆切小粒,一起入微开的水中飞水,放入蛋清液中,调入盐、味精搅拌均匀。蟹黄略飞水以去腥,也可提前放入高汤蒸熟。3、锅上火入油烧至六成热时,放入草莓形虾丸子小火浸炸1分钟至表面金黄,摆放在盘四周,插入法香。起锅入底油,放入番茄沙司、白糖、白醋、橙汁调成酸甜汁浇在草莓虾丸上。4、净锅入底油,放入调好的蛋清液中火炒成芙蓉,撒蟹黄翻匀,放在盘中间,小棠菜汆水围边。
味型:草莓酸甜,豆腐滑嫩。
杨建华点评:此菜应是一道口味不错的菜肴,且卖相不错,只要提前将草莓处理好,走菜时另做中间的海鲜小豆腐即可,很适合上宴席。
贺献来――
猪肉涨价?!我有妙招,“带鱼”变身“糖醋里脊”
猪肉涨价了,很多厨师都慌了神,菜肴的毛利是关键,聪明的厨师总会找到办法解决。天津厨师贺献来就想到一个好方法,用海鲜代替猪肉。他用带鱼烹调了一道翻版的“糖醋里脊”,大受客人欢迎。
果味带鱼条
原料:鲜带鱼300克,红绿樱桃50克,菠萝50克。
调料:盐10克,糖50克,红醋100克,番茄酱50克,芝麻60克,生粉200克,蛋液15克。
制作:1、将带鱼洗净,改寸段并切成条,放入盐5克码入底味,拖蛋液裹生粉,先下五成热的油锅炸1分多钟至金黄色,等油温升高至七成热,再放入带鱼条复炸一遍把油分逼出来。2、锅留底油,放入盐5克、白糖、红醋、番茄酱炒至汁水浓稠后,下入炸带鱼条,大火翻炒,使带鱼裹匀汁水,撒芝麻、红绿樱桃和菠萝粒装盘即可。
味型:果香浓郁、酸甜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