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三数学相关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住校生;焦虑情绪;家庭关心程度
大多数中学生从高中开始住校生活,由于面临的是高考,所以高中阶段是学生时代学习压力最大的阶段,同时,高中生的年龄恰好处在青春期,情绪不稳定,加上中国国情下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所以解决高中住校生的心理状况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高中住校生的焦虑情绪的调查,以及家庭关心程度对其影响做了分析,旨在为改善高中住校生的不良心理状况做出理论指导。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对山东省实验中学及山东省成武县第二中学高一至高三住校生共769名以及走读生657名进行焦虑自评量表和问卷调查。入选标准为无精神疾病并自愿参与调查的学生。共调查学生1426名,其中男生923名,女生503名,年龄为15~18岁,平均(16.76±1.12)岁。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父母文化程度、父母的陪伴时间、父母与子女的沟通频率、父母的表扬和鼓励次数等。
(2)焦虑自评量表(SAS)。SAS含有20个项目,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每个症状按出现频度分为4级评分。正反向计分,将所得总分乘以系数1.25为标准分,按照国内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为重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3)调查方法。本调查符合伦理道德委员会要求,并同意学生随时退出调查。调查安排在不影响学生上课和考试的学期中期,在调查开始前,由调查人员将评分方法和要求向学生讲述清楚,要求学生独自完成问卷,并由调查者集体回收。共发放问卷1426份,回收有效问卷13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96%。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对父母相关因素与学焦虑情绪的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以P
二、调查结果
1. 1397名学生焦虑发生情况
1397名高中生焦虑发生率为26.33%,其中住校生焦虑情绪发生率为42.41%,走读生焦虑情绪发生率为10.25%,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详见表1。所有学生中轻度焦虑发生率为20.3%,中度焦虑发生率为5.7%,重度焦虑发生率为0.33%。
2.住校生父母相关情况
调查学生父亲文化水平:大学及以上426人,占55.39%;高中及以下343人,占45.61%。母亲文化水平:大学及以上216人,占28.08%;大学及以下550人,占71.52%。
3.父母关心程度与住校生焦虑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利用一般情况问卷获得父母对住校生关心程度的信息,将其中父母的关心程度包括生活关怀、互相沟通、表扬与鼓励,陪伴时间分别赋值进行相关分析,详见表2和表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的关心与焦虑情绪呈负相关(P
结论:高中住校生与走读生相比,焦虑情绪的发生率较高,二者有显著性差异。对于住校生,父母的各种方式的关心可以显著降低焦虑情绪的发生,由此家庭关心程度可以有效改善高中住校生的焦虑情绪。
三、讨论
焦虑是情绪的一种,焦虑的发生通常与紧张性事件有关,医学概念上的焦虑(anxiety)是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情况下出现的内心不安状态,表现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焦虑在通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对于高中生这个特殊的群体,高考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从初中到高中是一个质的飞跃,年龄在15~18岁之间,这正是个体生理、心理开始趋于成熟的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相对于初中阶段,压力骤增,学习任务繁重,并且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开始住校生活,住校生活使学生面临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就餐、住宿、与室友的相处,作息纪律的约束,都给学生带来显著的压力和困惑。离开父母使得住校生的精神寄托减少,很多事情自己面对,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本文研究中,住校生与走读生的焦虑情绪差异也说明了这一点。本研究通过我们对父母各种关心程度的调查显示,及时沟通、鼓励、表扬,每周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都可以显著缓解住校生的焦虑情绪。提示父母要尽量在孩子周末回到家中时,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尽量多陪伴孩子,聆听、沟通、排解、鼓励,可以有效地缓解高中住校生的焦虑情绪。本研究为如何减轻住校生的焦虑情绪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郝伟,于欣.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关键词:英语家庭作业;学习成绩;相关
Abstract: On analyzing the data of a study carried out in six key senior high schools in China's three provinces, Guangdong, Henan and Qinghai, involving 290 Senior Two students and 47 Senior Two English teachers,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udents?reported amount of complete English homework and their English achievement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which means that the more English homework a student completes, the better his/her English achievement will be.
Key words: English homework, English achievement, correlation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英语家庭作业是英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英语学科教学宝贵的课程资源,它是连接英语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毫无疑问,英语家庭作业与英语教学的成败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得到越来越多教师、学生、家长的认可。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学生负担太大,而造成负担过重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庭作业过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倡导给学生减负、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英语家庭作业一直是英语教师、学生、家长及英语教育专家们议论的焦点。英语家庭作业是否有效?它与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是否家庭作业做得越多学习成绩就提高得越快?这些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家庭作业涉及学生、教师、家长,毫无疑问,它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然而,我国很少有人研究这个问题。国外对家庭作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对作业量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最多。但此类研究中大多都用作业时间来代表作业量,很明显这是不恰当的。因为做同样的作业,由于能力的差异,不同学生所用时间是大不一样的。对于作业相同的学生群体,用作业完成量来代表作业量就准确得多。在本研究中,广东、河南、青海三省的六所重点高中高二学生的英语家庭作业量基本一致(每天约为47、49、51分钟),因此用作业完成量来代表作业量更好。
Cooper,Lindsay,Nye和Greathouse(1998) 对田纳西州的709名中、小学生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作业完成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
Bonyun(1992)回顾了二十个1985年至1991年的家庭作业研究,其中大多数都是在加拿大的高中进行的研究。这些研究所得出的一致结论就是:作业完成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是正相关的。
1.2 研究问题
本论文主要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研究:
(1)高中生通常完成多少英语家庭作业?
(2)高中英语家庭作业完成量与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研究方法
2.1 抽样
表2.1 学生样本的特征
(总数:290人)
人数
比例
性 别
男
120
41.2%
女
170
58.6%
作业地点
在校
176
60.7%
在家
12
4.1%
既在校又在家
102
35.2%
家庭背景
很富
1
0.3%
富裕
7
2.4%
一般
256
88.3%
贫穷
15
5.2%
很穷
11
3.8%
为了使样本更具有代表性,本研究从广东、河南、青海三个省的六所重点高中抽取了290个高二学生、47位高二英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广东是个较发达的地区,教学设施较好、英语教师水平也相对较高。因为外资、合资企业较多,学生们与英语接触的机会也较多;河南位于我国的中部,英语教学水平也属于中等;而青海在我国的西部,在这三个省中,英语教学水平最低。这三个省分别代表我国的发达、中等及不发达地区。
另外,因为高一学生刚入学,很难考察高中英语家庭作业对他们的影响,而高三学生正在准备参加高考,本研究抽取高二学生教师作为样本。
学生受试者的基本情况见表2.1。
施测时实际发放学生问卷300份、教师问卷50份,回收有效学生问卷290份、教师问卷47份,有效率为96.7%。
2.2 测试工具
研究工具是自行编制的问卷,问卷分教师问卷与学生问卷。教师问卷与学生问卷的分类基本一致。为了便于分析,大多题目设计也一样。只是学生问卷每个维度的问题数比教师问卷多(教师问卷每个维度3-4个问题,而学生问卷为4-5个)。本研究只用了问卷的部分内容。
本研究没有专门设计试卷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进行测试,而是把学生高一学年末英语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这次考试都是由每个学校所在地区组织的统考,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2.3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的,包括以下部分:
(1)通过频数分析(Frequency Analysis)、卡方检验(Chi-square)分析教师与学生对问卷的反馈情况;
(2)通过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分 析家庭作业完成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英语家庭作业完成量
3.1.1 对英语家庭作业时间的描述
教师问卷与学生问卷的第三部分第1题,内容基本一样(教师问卷为:我班学生一般每天做英语家庭作业的时间为
分钟。学生问卷为:我一般每天做英语家庭作业的时间为
分钟。其提供选项均为:a. 0;b. 30;c. 60;d. 90;e. 120),其目的是为了调查学生每天的英语家庭作业时间。
从表3.1可以看出,59.1%的教师、52%的学生都认为每天的英语家庭作业时间是60分钟,38.8%的教师、39.3%的学生认为每天的英语家庭作业时间为30分钟。通过计算均数可以算出高二学生每天的英语家庭作业时间约为49分钟。
高二学生一般有九门课程,即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通常每天上六门课。如果每门课的家庭作业时间都按40分钟计算,那么高二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时间就是240分钟,即四个小时。很明显他们的家庭作业量太大了。
表3.1 学生、教师对英语家庭作业时间的描述
30分钟 60分钟 90分钟 120分钟 Value Asymp. Sig.
(2-sided)
教师
38.8%
59.1%
2.1%
学生
2.1% 39.3%
52 %
5.2%
1.4%
Likelihood Ratio
17.642
.024
另外,从上表可以看出,似然比卡方值为17.642,相伴概率为.024,小于通常给定值0.05,所以否定不相关假设,可以认为教师与学生对家庭作业时间的描述高度一致,是可信的。
3.1.2 学生对其英语家庭作业完成量的描述
表3.2 英语家庭作业完成量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Cumulative
Percent
Percent
不
做
3
1.0
1.0
1.0
做四分之一
14
4.8
4.8
5.9
做 一 半
32
11.0
11.0
16.9
做四分之三
135
46.6
46.6
63.4
全
做
106
36.6
36.6
100.0
290
100.0
100.0
学生问卷的第三部分第3题为:通常我的英语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是
。其提供选项 为:a.不做 ;b.做四分之一;c.做一半;d.做四分之三;e.全做。其目的是调查高二学生英语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
从表3.2可以看出,尽管高中生的英语家庭作业太多,经常不做、做四分之一的英语家庭作业的学生仅有1%、4.8%,而做四分之三和全做的学生总数高达83.2%。以上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家庭作业的态度是积极的。
3.2 相关分析
英语家庭作业完成量与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
图3.1家庭作业时间与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
图3.1表明,英语家庭作业完成量与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 =.297,p
这个发现与Cooper,Lindsay,Nye和Greathouse(1998),Bonyun(1992)等的发现是一致的。
4.结论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高中学生英语家庭作业量约为每天49分钟,英语家庭作业与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即在学生英语家庭作 业量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高中英语家庭作业完成量与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尽管该研究发现英语家庭作业完成量与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但这并不是说英语家庭作业做得越多越好。就像Cooper(1994)所发现的那样,家庭作业有个最佳量,即当家庭作业达到这个量时,效果最好;一旦超过了这个量,其效果就会降低甚至对学生的学习起负作用。
姚利民(2003)也指出“虽然有研究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学生做家庭作业有助于改善学习,做家庭作业越多,成绩越好,增加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更可能改善学生的成绩。例如,匈牙利、日本、荷兰的学生较瑞典、芬兰、英格兰、挪威、中国香港的学生做更多的家庭作业,因而学习成绩更好,波兰、意大利、以色列的学生因为做家庭作业时间少,因而成绩相对较差。但是,超过一定量的家庭作业非但不与成绩改善正相关,相反,过多的家庭作业还会导致以下结果:(1)导致学生疲劳,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和成长;(2)给学生增加了压力,使他们感到焦虑,并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厌恶和害怕学习;(3)干扰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其他活动,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布置的作业量要适当。”
Beaton, et al. (1996)、Weston(1999)、Osgood and Keys(1998)、Miller and Kelley (1991)、Gill(1996)等也发现家庭作业时间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曲线相关,即当作业时间达到最佳时间时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而一旦超过这个时间学习成绩就开始下降。
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放弃那种英语家庭作业多多益善的观念,应布置高质量且数量合适的英语家庭作业;其次,在所布置的英语家庭作业量适当的情况下,因为英语家庭作业完成量明显地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对所布置的英语家庭作业要督促学生尽可能全部完成;最后,对学生的家庭作业要及时反馈。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英语家庭作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Beaton, A.E.& Martin, M.O.& Mullis, I.V.S.& Gonzalez, E.J., Smith, T.A.& Kelly, D.L. Science Achievement in the Middle School Years: IEA's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C]. Chestnut Hill, MA: Boston Colleg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Testing, Evaluation, and Educational Policy, 1996.
Bonyun, R. Homework: a Review of Reviews of the Literature[M]. Ottawa: Ottawa Board of Education, Centre for Research,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1992.
Cooper, H. The Battle Over Homework: an Administrator's Guide to Setting Sound and Effective Policies (The Practising Administrator's Leadership Series)[M].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1994.
Cooper, H., Lindsay, J.J., Nye, B. and Greathouse, S. Relationships among attitudes about homework, amount of homework assigned and completed, and student achievement[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8(90):70-83.
Gill, B. A sin against childhood: Progressive education and the crusade to abolish homework, 1897-1941.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105 (November 1996) [J], 27-66.
Miller, D.L. and Kelley, M.L. Interventions for improving homework performance: a critical review (Research Review)[J]. 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 1991(6):174-85.
Osgood, J. & Keys, W. Headteachers's Main Concerns (Annual Survey of Trends in Education, Digest No. 5)[C]. Slough: NFER, 1998.
关于数学老师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指导思想:结合学科特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顺应课程改革大潮,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推动公平教育的逐步实施,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以点带面,带动全市小学数学教研水平和科研水平有更大提高。
1、认真学习全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研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进行贯彻落实
从全省范围来看,强力推行素质教育是眼下的重中之重。应该认真学习有关精神,明确形势和任务。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重点做好以下内容:
(1)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切实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切实开发学生的智力。
(2)要研究如何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发现数学,研究数学。
(3)进一步探索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改革。
2、进一步推动全市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向前发展
(1)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五个年头,现在已经到了高年级。对于高年级如何实施课程改革,应与低、中年级有所不同。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如何提高计算教学、应用题(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在重视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数学化研究过程,如何做到数学味与生活味的协调统一,如何做好初中和小学的有效衔接,如何提高教师相应的专业化水平。
(2)预计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将出台。届时应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对于修订的背景,增加、删减的内容要弄清楚,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并准确把握,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3)拟召开一次全市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研讨会。主要内容有观摩课堂教学,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交流重点研究的理论成果,对骨干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化培训,必要时邀请专家来作报告,使广大数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有清楚的认识。
3、继续到校本教研联系学校开展工作
开展校本教研是新形势下学校和教师提高教研和科研水平,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要认真学习有关校本教研的理论,了解外地校本教研好的经验和做法。
(2)经常深入到校本教研联系学校中,了解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3)具体参与到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中,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4)积累经验,帮助学校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系统的整理,形成典型,并及时推广。
4、继续扎实开展小学生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
小课题研究已经激起了学校和老师们的极大兴趣,并有了初步的成果。应该继续按照这条路走下去。
(1)对于课外研究课的`研究,要进行巩固和提高,并使之常规化、长期化。
(2)对于课内研究课的研究,要继续扩大研究的领域,不仅涉及新授课,也要涉及练习课、复习课;不仅涉及空间与图形的课,也要涉及计算课,解决问题的课等,并逐步与单元教学、常规教学结合起来。
(3)积累好有关的材料,做好理论方面的提升,使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和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步提升。
(4)拟召开一次全市数学小课题研究展示交流活动,推动小课题研究活动上水平、上台阶。
5、发挥网络优势,利用网络进行教研活动
网络的飞速发展为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如何利用网络提供的便利条件来为教学研究服务是当下应该研究的重要内容。
(1)研究利用电子邮件、教育局网站、qq、博客进行教研信息的、交流等。
(2)研究利用网络与区县教研员、基层学校的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情况,提供指导和帮助。
(3)研究利用网络,对于文字的、视频的教学案例、学术报告、教学课件等进行及时的交流和研究。
6、为参加省优质课评选作准备
今年,省优质课评选活动计划在五月份举行。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同时也为了促进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培养教学新秀,提升我市的课堂教学水平,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人选的确定,各种课型的研究,进行试讲锻炼等。
7、为城乡小学数学教研交流提供平台并促使共同进步
促进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在教育上的反映。教育公平不仅仅体现在硬件建设上,也体现在软件建设上。城区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教研是存在差异的,如何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选取几所城区和乡村的学校开展小型的专题教研活动,给他们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和机会,促使他们的教研水平共同提高。
8、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备课和作业的实效性
人们对备课和作业的研究要远远滞后于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对于如何消除备课中的形式化问题,注重实效性,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电子备课,应进行深入地研究。对于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如何设计课外实践性作业,也要进行深入地研究。
各月份计划安排
1月份 学习全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2月份 召开小学数学教研年度工作会议;探索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关于数学老师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新学期已到来,我们又要投入到紧张、繁忙而有序地教育教学工作中,怎样做好这些艰巨而富有重大意义的工作,使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有效地、有序地贯彻新的教育精神,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围绕我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要求制定初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初中数学学习常规,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成绩来看,比较理想。两个班的优生只有二十个,仅占百分之十,而学困生接近百分之四十。大部分同学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底子薄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今年的教学任务较重。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面对全体,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今年进行小组辅导,对特别差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发挥集体智慧,认真进行集体备课。
新的学期,初中数学课课节较少,怎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是所有数学老师面对的问题?在这里,学校给我们明确了方向。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认真研究教材及课程标准,争取每节课前,与同组同仁们讨论、研究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甚至例题的选用,作业的布置等等,让每一节课上出实效,让每位学生愉悦的获得新知。
2、学习和强化“自主学习”与分层教学实践
新的学期,我校所有学科都主张自主学习与集体备课,争取每节课前,与同组同仁们讨论、研究确定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甚至例题的选用,作业的布置等等通过学案的使用,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了解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省时高效,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3、抓住课堂45分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吃”饱、“吃”好。
4、多读书,读好书和积极开展我的三分钟,我展示活动
多读几本对自己有帮助的书,既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又丰富了自己的视野,使自己不被时代所抛弃。“我的三分钟我展示活动”对于教学起了推动促进的作用。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提高了同学们的讲解能力。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5、积极投身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去。
今年,我们数学组课题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需要教师的督促,学生的坚持,才能成功。
6、注重课后反思,课后反馈。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好下一次应注意的细节。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7、重视单元检测,认真做好教学质量分析。使用学科组教师共同研讨、筛选的同一份试题,测验试题的批改不过夜。测试后必须进行质量分析,评价必须使用等级。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课标达成的有效、及时,考核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8、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切实重视听评课,确保每周听课至少1节。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各级教研组织的培训和系列课达标,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务实,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通过听课、评课、说课等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需要注意的方面
1、在课堂上改进教学方法,多采用探索、启发式教学。
2、注意教科书的系统性和学科知识的整合,使学生牢固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
3、注意发展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加强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
5、鼓励合作学习,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差生成绩。
6、注意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的学习。
7、因材施教,宽容爱护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于数学老师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一、制定的依据
随着高一新教材的全面实施,本年级数学学科的教学进入了新课程改革实际阶段,本计划制定的依据主要是以下四个:
1、第二学期课改的理念:一个为本、三类课程、三维目标。
2、新数学课程标准。(详见《XX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3、三本书:课本、教参、练习册。
4、本校教研组对本学期学科的要求。
二、基本情况分析
高一(X)全班共XX人,男生XX人,女生XX人。上学期期末为区统测,平均分为XX分,合格率为XX%,优秀率为XX%,低分率为XX%。高一(X)全班共XX人,男生XX人,女生XX人。上学期期末为区统测,平均分为XX分,合格率为X%,优秀率为XX%,低分率为XX%。
从上学期期末统测来看,我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可以说既有优势也有不足。优势是:
1、有潜力。
2、师生关系比较融洽,互相信任,配合默契。
存在的不足是:
1、聪明有余,而努力不足。
2、男生聪明,上课积极,但不够勤奋、踏实;女生认真,但上课效率不高,学得不够灵活。
3、从期末统测来看,差生的比重大。
4、个别学生懒惰成性,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极差。
5、平时学习不够用心,自觉,专心思考、钻研的时间太少。
6、一些同学学习成绩起伏大,不稳定。
7、一些好学生满足现状,骄傲自满,思想放松,导致成绩退步。
8、学习兴趣,动力,上进心不足。
三、本学期力争达到的目标
1、完成三类课程的教学任务。基础性课程要扎扎实实,夯实基础;拓展性课程要适当延伸和补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研究性课程要重过程,不重结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习惯与品质。
2、完成新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
3、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
4、转化学困生,提高成绩。有些学生成绩总是上不去,以为不是块读数学的料,久而久之,产生放弃数学,讨厌数学的心理。由此,我在学习中,要多方面激发其学习兴趣,耐心指导,不断激励。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让其喜欢数学,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5、一手提高优秀率,一手减少不及格人数,力争班与班之间无明显差距。
四、具体措施
1、从期末统测来看,学困生的比重大,优秀率没有。为此要进行分层教学,学困生要注重基本题、常规题的反复操练,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好学生要避免无谓失分的情况,注重数学思想、方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高三。总而言之,学困生还是继续注重双基的训练,将做过,讲过的题目再反复操练。另外也不能忽略了高分学生的培养,给好学生布置一些有质量的课外题,定期查阅,批改,答疑。这样,通过抓两头,促中间,带动整体水平的提高。
2、提高教学质量,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根据课程标准,教参,切实落实教学目标,做到全面不遗漏,要以考纲为标准。另外,每节课要安排必要的练习时间,多安排随堂测试是有好处的。试题讲解时要突出方法,突出思考、分析过程,要暴露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概念、计算等方面的错误,对学生的错误要有针对性的矫正,补偿。不就题讲题,注意适当的变式。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积累解题经验,课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订正,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方法的掌握。
3、从期末统测看学生应用能力明显不足。教师要通过平时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审题、数学建模的能力。让学生熟悉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的背景,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数学知识。
4、期末统测中选择题普遍得分不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高一数学教学计划》由于选择题只有答案,所以解答选择题的策略是:合理、迅速、检验,要善于转化,避免机械套用公式、定理和“小题大做,舍近求远,简单问题复杂化”的不良习惯。另外,由填空题的错误表达和解答题的计算粗心、考虑不全面而造成的无谓失分,导致了分数上不去和好学生考不出高分。所以,为保证得到该得的分数,要求必须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弄清概念,思考全面,正确表达。
5、注重讲练结合。要多安排课堂练习,当堂检测。当日作业,周练,月考要及时安排时间进行讲评。平时要注意练习的有效性(适当题量,恰当难度,精选精练),规范书写,认真批改,及时讲评,反馈矫正(建立错题集,进行再认识)。坚决反对只练不讲,只讲不练。评讲中要针对学生的错因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弥补缺漏,发现问题要跟踪到题,跟踪到人。本次统测中许多试题平时讲过,练过,考过,但错误仍然很多,值得我们重视与反思。
五、保障措施和可行性
1、关爱学生,严格要求,用情实现师与生的沟通,用景实现教与学的融合;
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难度要适当,要追求最有效的训练,要清楚哪些学生需要哪些训练,切实注重部分学生的补差和提高,关注全体学生的学,基本教学要求要有效落实到位;
3、注重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内容和方式要更新,有层次推进,多角度理解,反思总结,重视教与学的方式多样化;
4、激发兴趣,重视过程教学,重视错误分析型学习;
5、重视开放性、研究性问题的教学,关注主观评判性问题的学习,研究新题型,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其数学能力。
6、结合二期课改新课程标准、教参,扎实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讨论,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形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习题、周练题、章考题、月考题。
7、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8、加强课外辅导,利用中午和晚间休息时间辅导学生答疑解惑、找学生谈话等等。课外辅导是课堂的有力补充,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力手段。
9、搞好单元考试、阶段性考试的分析。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提高成绩,单元考试、阶段性考试是的练习,每次都要做好分析,并指导学生纠错。在分析过程中要遵循自主的思维习惯,使学生真正理解,过关。
10、学生除配套练习册外,每人订一本《一课一练》作为补充练习,并要求每周写学习感悟与学习疑惑,每人准备一本错题本收集错题,每人在课本留白处做好课堂笔记。另外,我自己有充足的时间与资料,进行习题精选与练习补充。
六、总目标达成度与现阶段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相关分析
本学期一定要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同时抓平时的学习习惯,学习规范,作业质量等细节问题,切实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另外,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本学期力争消灭不及格,并使那些因无谓失分而导致分数起伏不定的学生能稳定下来,从而进一步提高优秀率。
目前,我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还非常多,好在学生的学习势头保持良好。我和我们班的全体学生,将尽我们所能,力争在本学期能有所收获,更进一步。
七、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1、结合二期课改,将“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启发式学习”,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积极开展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加强基础训练,但要避免“题海”战术,要精讲精练,举一反三,突出方法,总结经验,采取变式训练,专题训练等多种方式。
3、针对本学期三角公式多的特点,设计一些学生学习支持材料,如公式默写表,公式背诵口诀,公式记忆方法,公式小卡片等。
4、借助“TI图形计算器”强大的图形功能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精美课件,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通俗易懂。
5、利用“Bb”系统建设e课堂,建设网络学习包。
6、写数学感悟或一周问题,与学生进行书面讨论交流,答疑解惑,给予学法指导。
7、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分层补充课外练习。
关键词: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目标;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3)10001808
一、引 言
内部控制是合理保证公司经营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可靠性和符合法律法规的过程,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由于内部控制是公司的内部机制,外界受到信息、技术等种种限制,无法进行准确的度量,一直以来都是内部控制研究难以克服的关键技术难题。近年来,随着内部控制规范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实证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已有内部控制相关研究的结论普遍存在较大的分歧,重要原因之一是关键指标――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存在较大的偏差。目前,虽然有大量的研究构建不同的内部控制度量(评价)方法,但由于高额的评价成本、较高的技术要求、信息获取上的障碍等问题,在实践中无法有效的实施。如何立足现有的条件和技术,建立一套简单、有效、可被外界感知的内部控制质量度量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际上,最重要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是1992年COSO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通过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运行情况评价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但该方法以原则为导向,并不能很好地评价公司内部控制质量[1]。在我国,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010年五部委联合《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下简称《评价指引》)以内部控制五要素为基础,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核心指标。《评价指引》主要为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在实践中应用的效果尚未可知,并且《评价指引》中的方法过于复杂,需要大量的内部信息和高额的评价成本,普通的利益相关者难以有效地使用《评价指引》中的方法感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
为了使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准确地了解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本文立足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阶段,以我国目前的制度环境为基础,采用公开可获得的信息,结合内容分析法,构建可被外界感知的内部控制度量方法,以解决相关实证研究中内部控制无法有效度量的难题,为内部控制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基础。本文还选取了我国深市主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对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度量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初步证实该度量方法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二、既有方法及相关文献评述
多年来,学术界在如何度量内部控制的质量方面,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国外的实证研究主要是采用SOX法案实施后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变量。Ogneva等[2]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与权益资本成本不具有直接的联系。Doyle等[3]以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方法,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与不能实现现金流的低质量应计相关联。Ashbaugh-Skaife等[4]研究发现具有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风险和权益资本成本都较高。Kim等[5]以内部控制缺陷度量内部控制质量,研究发现贷款方很少愿意将资金提供给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并且对这些公司给予更严格的非价格条款,银行会提高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公司的贷款利率。
在现阶段我国的制度背景下,按照国外的方法采用内部控制缺陷作为内部控制质量度量依据缺乏可行性。从我国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情况来看,仅有少量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更多的上市公司选择报喜不报忧,不愿意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披露,因此国外普遍采用的方法短时间内无法应用于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
在国内,内部控制度量的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类方法:
第一类方法按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度量内部控制质量。这类方法的具体运用思路主要包括两种:一种以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或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构建虚拟变量。例如,张国清[6]以公司是否获得正面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和是否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度量内部控制质量,发现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并不能带来盈余质量的提高。张龙平等[7]以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方式,发现内部控制鉴证能够提高公司盈余的质量。另一种方法则对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或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的信息进行内容分析,通过简单加总度量内部控制质量。例如,单华军[8]等以上市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和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个数衡量内部控制质量,发现内部控制缺陷能够显著地增加公司受到诉讼和违规处罚的可能性。这类方法简单采用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度量内部控制质量,虽能简便易行,但无法全面、准确地衡量内部控制质量。尤其是当低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刻意模仿具有高质量内部控制公司的行为,进行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或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隐瞒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时,这种度量方法将出现较大偏差。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简单加总仅仅考虑了数量特征,无法考虑质量特征。以内部控制缺陷为例,同样是内部控制缺陷,但缺陷的大小程度不同,一个严重的内部控制缺陷对公司的影响很可能比多个中低程度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要大得多。由于无法获取相关指标的具体程度,所以采用对内部控制信息简单加总的方法可能导致较大偏差。
第二类方法是按照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情况度量内部控制质量。例如,张兆国等[9]按照内部控制目标,选取25项以财务变量为主的相关指标,运用功效系数法,构建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张旺峰等[10]选取一系列体现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指标,通过个别评分和加权汇总,计算内部控制质量。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课题组[11]以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为基础,构建内部控制基本指数和内部控制修正指数,度量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这种方法按照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度量内部控制质量,虽然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但仍存在诸多不足。第一,存在以结果代替过程的问题。内部控制是旨在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整个控制过程也不容忽视,仅仅从控制目标实现情况度量内部控制质量,无法考察内部控制整个过程的质量。第二,内部控制不是影响控制目标实现的唯一因素。以经营目标为例,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不仅受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同时还受到行业竞争状况、政府干预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相同内部控制质量的公司,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程度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以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确定内部控制的质量偏差较大。第三,该种度量方法可能导致实证研究结论出现严重偏误。相当数量内部控制相关的实证研究中,部分度量内部控制目标的指标与被解释变量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经济含义,人为地造成内部控制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显著相关性,直接导致研究结论与真实经济现象的偏离。
第三类方法按照内部控制要素完善情况度量内部控制质量。例如,朱卫东等[12]为了减少主观判断对定性评价的影响,运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将内部控制信息作为输入变量,将综合评价结果作为输出变量,评价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于增彪和王竞达[13]等采用实地研究方法,将88个内部控制项目划分为13个内部控制审计项目,对每个项目再按照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分解,然后再将每个要素分解为具体的评分内容,运用内部控制审计方法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评价。骆良彬和王河流[14]等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分解为三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建立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内部控制质量。袁晓波[15]以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完善情况度量内部控制质量,发现内部控制能够影响财务风险。孙光国和莫冬燕[16]等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运用调查问卷法,构建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数,发现内部控制治理的提高能够显著提高财务报告可靠性。采用这种方法度量内部控制质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部控制要素无法直接度量,只能使用间接替代的方法,由此得到的内部控制质量是有偏差的。二是确定指标权重的技术方法过于复杂,缺乏客观性。这类内部控制度量方法中普遍选取大量指标、运用复杂的数学方法,难以避免评价人的主观经验判断,评价结论缺乏客观性,成本较高,使用大样本数据进行研究不易实施。该种方法对于中小投资者,甚至大部分的大股东和专业研究人员,由于技术障碍和数据的不易获得等原因,难以广泛应用。
已有研究中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一定的角度反映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难以全面反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更难以被外界的利益相关者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度量的恰当性,构成了目前内部控制相关实证研究结论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制约内部控制相关实证研究的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立足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阶段的特殊背景,结合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公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建立一种能够简单、有效、易于使用的可被外界感知的内部控制度量方法,不仅对深化内部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还可以使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公司内部控制情况,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三、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方法
内部控制质量度量的有效性是影响相关实证研究的重要因素,与以往研究中采用复杂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不同,本文采用简单的度量方式构建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度量方法,避免了外部人无法获知、应用的技术难题,降低主观经验判断的影响,为大样本实证研究提供计量基础。指标选取方面,利用公开可获得和能够被外界理解的信息,使用内部控制披露情况和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度量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避免了使用内部控制五要素带来的间接替代误差。分析内部控制披露情况,不仅可以实现内部控制的结果评价,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内部控制的过程评价。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是内部控制披露情况的调整,能够减少公司刻意发送的虚假信号带来的偏差。计量方法方面,使用分类法替代了已有研究普遍采用的具体数值法,避免了指标权重选取的难题和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自我回归的问题,减少了具体数值因其他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内部控制度量偏差。
本文采用经过控制目标实现情况调整后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度量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是公司向外界传递其内部控制质量的有效方式。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两大载体。正面意见的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可以让外界感知到公司的内部控制是高质量的。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具有高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有动机通过信号将其情况传递给外界,以区别于其他具有低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公司越有可能出于信号传递的目的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17]。信号是否有效取决于是否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信号具有可选择性,也就是说作为信号的行为是非强制的;第二,信号具有不易模仿性,也就是说作为信号的行为是高质量公司特有的,低质量的公司很难模仿或模仿具有较高的成本。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鉴证活动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是传递公司内部控制高质量的有效信号。内部控制鉴证活动本身也具有提高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作用。审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鉴证的过程中可能为公司提供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建议,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修正,有利于提高和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同时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报告出具审计意见,增加了管理层及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也促使他们更加重视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在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向外界传递其内部控制质量的又一种有效措施。如果报告中表明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说明其内部控制存在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公司可能会严重地偏离控制目标。由于深交所已强制要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因此是否披露该报告已经不再具有信号功能,不能作为感知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方式。
外界通过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情况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修正,感知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COSO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定义为:如果控制能够为组织实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那么控制就是有效的。COSO的内部控制目标包括以下三方面: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我国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目标、资产安全目标、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目标以及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但其中的资产安全目标和发展战略目标,由于不同公司的情况各不相同和数据的局限,外部人很难感知到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情况,因此在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进行度量时,主要是以前三个目标的实现与否作为标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修正。
具体来讲,若公司获得了由独立第三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正面意见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则表明公司的内部控制是高质量的。相反,获得非标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则表明其内部控制是低质量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载明具有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表明公司内部控制是低质量的。若内部控制目标(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中的一项目标没有实现,则表明公司的内部控制是低质量的。内部控制经营目标的实现情况可以通过业绩进行衡量,若公司发生亏损,则表明公司的经营目标没有实现。内部控制财务报告目标可以通过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进行衡量。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财务报告审计意见有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和非标准审计意见两种类型,其中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表明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司的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使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并实现公允反映;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表明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司的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并实现公允反映,存在需要说明的事项,但公司的财务报表中不存在重大错报,其它种类的非标准审计意见表明公司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若公司获得了保留及以下审计意见,则表明公司的财务报告目标没有实现。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对公司的合规情况进行监督,若公司被披露发生违规行为,则表明合规目标没有实现。
综合以上因素,本文采用分类法将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IC)分为低、中、高三类,只要存在一项信息表明公司的内部控制是低质量(赋值为-1),存在信息表明公司的内部控制是高质量(赋值为1),其他则为中等质量(赋值为0)。需要注意的是,极少数的公司明显存在信息表明其内部控制是低质量的,仍自愿披露了正面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可能是由于内部控制鉴证采取基于认定的方式,依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提出鉴证结论,如果评价报告中已表明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认为自我评价报告中的表述是合理的,给予正面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也可能是低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耗费较大的成本去刻意模仿高质量的公司。因此,有必要综合使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和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情况度量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明显表明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问题的信息,对人的感知影响力和可靠性更大,这类公司的内部控制将被感知为低质量的(取值为-1)。可感知内部控制的具体度量方法如表1所示。
表1可感知内部控制的度量
四、可感知内部控制度量方法的信度分析和效度检验
(一)可感知内部控制度量方法的信度分析
本文中可感知内部控制度量方法选取的指标和相应指标的赋值方法具有较高的客观性。选取的指标全部来源于公开可获取的信息,各项指标与内部控制披露情况和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具有直接关联性。在指标赋值上,克服了已有研究中需要进行主观判断的缺陷,避免了指标间加权汇总产生的误差,实现了指标赋值的客观化。内部控制披露情况的运用中,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按照是否披露该报告和鉴证意见类型作为赋值标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按照该报告中是否载明公司的内部控制具有重大缺陷作为赋值的标准。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情况的相关指标的赋值,按照可体现内部控制质量的其他信息中载明的情况进行客观赋值。相比已有研究中各项指标的主观赋值的方法,本文的赋值方法具有较高的客观性。由此可知,本文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度量方法具有较高的信度。
(二)可感知内部控制度量方法的效度检验
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度量的效度可以通过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中监督机制的相关性和内部控制对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进行检验。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机制是股东对高层次管理者的监督和制衡,目标是减少问题。内部控制通常也被认为具有监督作用,但监督的对象是企业内部各层次的管理者和员工,其目标是防范风险、查错纠弊、合理保证控制目标的有效实现。一般而言,治理层中的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负有监督公司内部控制的职责。由此可见,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都具有监督的职能,两者的监督职能应该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可以通过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机制的相关性判断内部控制度量方法的信度,即如果内部控制的度量是有效的,按照本文方法度量的内部控制质量应该和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机制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价值相关性由Amir 等[18]提出,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是会计盈余对公司股票价格的解释和影响能力。市场能够感知到不同质量的会计盈余,对其做出不同的反映,也就是说不同质量的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不同。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内部控制质量可以看作是盈余质量的一种反映,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也应该增强。因此,可以通过内部控制质量对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来检验可感知内部控制度量方法的效度。如果本文的内部控制度量方法真实地反映了公司被外界所感知的内部控制质量,按照该方法度量的具有高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的公司的价值相关性应该更高。
1 研究设计
(1)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治理的相关性
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机制选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Top2―10)、独立董事比例(Ibr)、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兼任(Ma_t,非兼任为1、兼任为0)、董事会规模(Bsize)、监事会规模(Susize)、董事会会议次数(Cdc)、监事会会议次数(Cjc),使用因子分析得到公司的监督机制具体水平。通过相关分析计算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治理的相关程度。
(2)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对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研究主要采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两个模型都源于未来预期现金流折现股价模型,都基于当前会计盈余包含未来可预期现金流量的假设。价格模型中使用的当前股票价格能够反映累计收益信息,得出的盈余反映系数是实际值的无偏估计,收益模型中已预期盈余无法和股票价格相关,可能造成误差,因此本文借鉴Ohlson[19]提出的价格模型(模型(1)),研究可感知内部控制对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构建模型(2)研究可感知内部控制对会计盈余的增量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2 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2007―2010年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2007年之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比较零散、披露的实质性内容少、信息含量低。因此本文从2007年开始选取样本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剔除金融业及数据缺失的公司,最后得到1 649个样本,其中2007年401个样本、2008年416个样本、2009年425个样本、2010年407个样本。本文的上市公司数据主要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公司治理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和万得Wind数据库,内部控制信息通过阅读年报手工收集和整理。
3 实证检验过程与结果
(1)公司治理(监督)的度量
对公司治理中八项监督指标进行因子分析,使用因子分析法度量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机制(Sup)。因子分析的KMO检验值为0523大于05,Bartlett球形检验为810304(显著性水平为0000),表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极大化方法对因子负荷进行正交旋转,按照因子方差贡献率进行加权,作为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机制,因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2)描述性统计
表3为样本公司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样本中高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226家,中等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1 111家,低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312家。
(3)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治理(监督)的相关性检验
为检验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度量方法的有效性,计算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监督)的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治理(监督)的相关性分析
注:*和**分别表示在10%和5%水平上显著。
由表4的结果可知,本文度量的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机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证实,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方法具有较高的效度。
(4)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对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
为进一步检验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度量方法的效度,根据模型(1)对样本公司按照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划分为低质量、中等质量和高质量三组,对各组样本和全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对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影响
从表5的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在全样本的价值相关性分析中,EPS和BV都与股价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总体来讲,EPS和BV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分组回归从拟合优度来看,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由低到高2分别为0137、0394和0449,说明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越高。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由低到高,EPS的回归系数分别为2837、12304和16804,随着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EPS的回归系数也逐渐提高。低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组和中等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组的EPS和BV与股价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高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组EPS与股价的
表6 内部控制对会计盈余增量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但BV与股价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在决定股票价格时,净利润和账面价值具有互补的作用。具有高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其盈余的质量也会较高,净利润在决定股票价格时会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投资者在进行价格决定时会更少考虑账面价值。
接下来通过考察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对会计盈余的增量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分析可感知内部控制度量方法的效度,依据模型(2)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6的回归分析结果可知,IC×EPS与股价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拟合优度2为0406,大于模型(1)使用全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拟合优度0340,表明使用本文方法度量的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提高盈余的增量价值相关性,可感知内部控制度量方法的效度得到进一步验证。
五、结 论
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的有效度量,一方面可以解决相关研究中内部控制质量无法有效度量的难题,减少研究中存在的误差和分歧,有利于内部控制经济后果、市场反应等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外界更准确地判断公司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和实施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投资者保护程度。
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外界可获取的公开信息,结合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内部控制披露情况,构建可被外界感知的内部控制度量方法。选取2007―2010年深市A股非金融类主板上市公司相关数据,通过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对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的影响,以及与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机制的相关性,验证了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度量方法的信度和效度。为今后内部控制的研究提供一种可验证性强、易于操作的有效度量方法,减少现有内部控制实证研究中的度量偏差,有利于内部控制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还能够更好地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需要,为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行为提供科学的依据。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开始逐步面临强制性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要求,以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方式,可行性将逐渐降低。进一步的研究可以立足于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阶段,加大内部控制自评报告、鉴证报告中缺陷的披露在度量过程中所占的比重,相应剔除适用于自愿披露阶段的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等指标,采用内容分析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方法。
参考文献:
[1] Gupta,P Management’s Eval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s under Section 404(a) Using the COSO 1992 Control Framework: Evidence from Practi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closure and Governance,2008,5(1):48-68
[2] Ogneva,M,Subramanyan,K R,Raghunandan,K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Cost of Equity: 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404 Disclosur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5):1255-1297
[3] Doyle,J T,Ge,W,McVay,S 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5): 1141-1170
[4] Ashbaugh-Skaife,H,Collins,D W,Kinney,W R,Lafond,R Deficiencies on Firm Risk and Cost of Equit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9,47(1):1-43
[5] Kim,J,Song,B,Zhang,L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Bank Loan Contracting: 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404 Disclosur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6(4):1157-1188
[6] 张国清 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基于2007年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 经济管理,2008,(23-24):112-119
[7] 张龙平,王军只,张军 内部控制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J] 审计研究,2010,(2):83-90
[8] 单华军 内部控制、公司违规与监管绩效改进――来自2007―2008年深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中国工业经济,2010,(11):140-148
[9] 张兆国,张旺峰,杨清香 目标导向下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检验[J] 南开管理评论,2011,(1):148-156
[10] 张旺峰,张兆国,杨清香 内部控制与审计定价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审计研究,2011,(5):65-72
[11]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课题组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J] 会计研究,2011,(12):20-24
[12] 朱卫东,李永志,何秀余 基于BP审计网络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评价研究[J] 运筹与管理,2005,(4):80-84
[13] 于增彪,王竞达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J] 审计研究,2007,(3):47-62
[14] 骆良彬,王河流 基于AHP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模糊评价[J] 审计研究,2008,(6):84-90
[15] 袁晓波 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来自中国沪市制造业的经营证据[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60-68
[16] 孙光国,莫冬燕 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可靠性起到保证作用了吗?――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财经问题研究,2012,(3):96-103
[17] 林斌,饶静 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J]会计研究,2009,(2):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