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活动周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为了切实抓好全县2013年科技活动周活动,我县成立2013年县科技活动周领导小组。组长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高德担任,成员单位为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县科技局、县科协、县工商联。领导小组在科技局设办公室,统一组织各项活动。制定了《县2013年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先后召开了多次协调会,要求各部门精心组织,通力合作,并发文要求全县各乡镇全力配合,做好活动周的各项工作。县科技局与省海洋科学研究院共同编写了《虾夷扇贝健康养殖技术实用手册》2000册,准备在科技周免费发放。县科技局局局长专门召开全局干部动员会,要求全体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全局各部门积极主动,制定方案,落实得力,成效显著。整个活动周投入活动经费5万余元,发放《虾夷扇贝健康养殖技术实用手册》2000册,宣传单3万余份。
二、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覆盖面广、参加人数多、宣传力度大,效果好
从5月16日—5月22日,全县开展宣传活动项目7项,参加活动的单位达50多个,参与人员达3000多人次。发放、知识产权宣传资料3万余份。
1、5月16日举行科技周启动仪式。科技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500余人参加了科技周启动仪式。全县五个乡镇同时在市场、码头设立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
2、5月17日举办县科技工作者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讨论会。县级科研单位和企业的技术人员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科技工作者结合我县科技工作就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第一阶段学习体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3、5月21日举行科技丛书授书仪式。向养殖业户免费发放《虾夷扇贝健康养殖技术实用手册》2000册,得到了广大养殖业户的一致好评。
4、5月21日举办虾夷扇贝病害防治技术培训班。邀请省海洋科学研究院李文姬教授讲课。县直相关单位、县级科研机构和全县虾夷扇贝养殖业户代表120人参加了培训。
5、15月17日至5月21日协调相关部门组织科技下乡小分队,以现场指导和举办发展庭院经济讨论会等形式为广大群众宣传生产、生活科技知识。
6、组织华夏海参博物馆和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中心免费向社会开放,进行科普作品和科技成果展示。科技周期间共吸引2000余人次参观。
7、利用宣传媒体,通过新闻、专栏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宣传效果。县电视台跟踪报道了科技周活动的情况。
三、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是开展科技周宣传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县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主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此项工作,确保了科技周宣传工作的顺利实施。
根据大理州粮食局关于转发《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举办“2012年粮食科技活动周”文件的通知》大粮电【2012】4号文件精神,我局及时组织机关干部职工、粮油公司员工进行传达学习,并就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切实做好粮食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从小麦的消费发展趋势,人们对小麦粉品质需求档次的转变,以及面粉营养强化、面粉添加剂、主食文化等方面作深入的宣传。 2012年我县活动的主题为:小麦粉的营养与健康。同时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成立永平县粮食局粮食科技活动周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购销工作的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由购销股股长担任,成员由局办公室、财务统计股、粮油公司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购销股,办公室主任由购销股股长兼任。
二、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印发宣传材料等方式以关注粮食安全、保障百姓健康为主要宣传内容。突出科技与文化融合,宣传“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粮食文化。突出科技与生活同行,宣传事关人民健康的粮食科技知识。围绕食品安全,宣传有关常识,主要是通过对重大案例的剖析,增长民众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增强民众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对《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此次活动共到七个乡镇,三十六个村以及利用县城街天进行宣传,共发放宣传材料1500份,宣传对象达16000人。
三、突出宣传工作重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小麦的消费观念已经从原先的温饱型向安全、营养、健康方向发展。小麦生产、储藏、加工、营养,专用型面粉、强化面粉及主食品的营养,小麦综合利用等相关知识。宣传粮食检测标准、科技项目及成果、粮食卫生安全现状及知识,粮食食品历史和文化、粮食科技发展的历史、粮食储藏加工流通等传统沿革、粮食科技发展现状和趋势,重点宣传我国的主食文化。
一、加强领导,认真部署
为切实抓好这次活动,5月7日召开了全镇应急管理宣传周工作会,镇长徐忠乐主持会议并作了动员讲话,会上传达了县应急管理宣传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村委会、镇直各部门必须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制度出符合本村,本部门的宣传活动计划,切实推动宣传周活动的深入开展。领导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踊跃参与,为我镇应急管理宣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自开展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以来,应急办及时向镇领导汇报,制定全周活动实施方案。为确保宣传活动不走过场,达到预期效果,各镇直单位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了活动取得实效。镇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以镇长徐忠乐为组长的宣传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整个活动的开展,认真地深入各村委会、各企事业单位调查,了解宣传挂图和公众应急常识。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全镇上下联动开展应急管理现场宣传活动,镇直各部门、各企业,结合本单位实际,在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5月13日,我镇冒雨在镇墟场举行了现场咨询宣传活动,通过广播讲座现场宣传了甲型H1N1流感、地震、消防防火、等知识,发放了2000多份宣传资料,接受了1000多群众的现场咨询。各村场、部门单位也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镇政府广播站每天都采取通有线广播放宣传片、领导讲话等有关应急常识。各村场、部门单位、学校等地都悬挂标志牌。在宣传周期间,全镇共悬挂宣传横幅13条,刷写宣传标语150多条,发放应急常识宣传单3000份,接待群众咨询2000多人次,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四、效果明显,深入人心
这次应急管理宣传活动,经全镇上下共同努力,精心组织,形式多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广大机关干部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明显增强。经过这次活动对应急管理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应急管理工作支持了解多了,二是政府对应急管理财力投入多了。二是领导亲自参与多了。
2、人民群众的应急意识明显提高。这次宣传活动中,应急办、进学校、进农村,深受群众的好评,从而让广大群众树立了应急管理理念,认识到应急管理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学习掌握应急知识的重要性。这次宣传活动基本达到了正确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学习、掌握防灾避灾基本技能的宣传目的。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开展科普周的活动总结二
按照街科协的统一工作安排,__社区科技活动周在街道科协的重视和领导下,开展了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活动,加大了科普宣传力度,扩大了科普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我社区科技活动周活动小结如下:
一、周密___,重点突出,“科普宣传阵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做好__年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工作,扩大科技活动周的社会影响力。为___好社区__年科技活动周活动;成立了社区__年科技活动周活动协调领导小组,开展此项活动。
为使__年社区科技活动周活动有声势、有特色、有实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详实的活动方案,进行了周密的___。制定了社区__年科技活动周活动安排,为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体人员休息时间都没有休息制作展牌,做到分解任务到人,指标到人。__月__日至__月__日,在社区广场___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利用科普展板挂图的形式,集中宣传___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工作主题,开展科普活动。针对公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倡导“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社会风尚,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要以“共建和谐社会,构筑绿色家园”和“环保家装,绿色家园”为主题分别开展植物和家装科普活动,努力促进我区绿色社会建设;以“和谐硚口,健康社区”为主题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大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开展“预防疾病,科学生活”和“节约能源”的科普成果,反___警示教育展,尤其是关于健康方面的成果展,特别引人注目,路过的行人和青少年学生纷纷驻足观看。据不完全统计,参加观看科普展的群众达到___多人次,“科普宣传阵地”成为我社区__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科普讲座、科技咨询、专家义诊将__社区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推向___。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家和医生在社区举办了科普知识讲座,结合“预防疾病,科学生活”活动,向社区居民开展科普义诊和科普咨询,并免费向群众发放了预防疾病的相关宣传资料;开展以“节约能源”为主题的科普知识进社区宣传活动,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意义,重点宣传实施节能减排科技行动。以“节能降耗,安全生产”为主题开展科普进企业活动,结合产业发展重点,积极宣传普及节能降耗减排和清洁生产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推动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科普行动,利用社区科普站以科普讲座和座谈的形式,分别举办了保健知识、真假药品、食品鉴别等各种内容的学习,举办了《健康快车》、《身边科学》等主题的科普展览。通过科普宣传、咨询、讲座、展览等方式,在社区、学校宣传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观念,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营造热爱健康,关心健康、了解健康、依靠科学达到健康目的的良好氛围,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在本次活动中,除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外,还___在社区举办了以“预防、认识、关爱”为主题的预防爱滋病科普知识宣传讲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技人员分别采用科普展览、宣传挂图等形式,在社区宣传传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用清洁能源、安全生产等宣传。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县开展一场珍惜资源的科学普及和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资源对于人类生存、生命健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介绍水、煤、电、气、油、土地等资源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普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知识,推广节约资源新技术、增强公众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挖掘资源节约的潜力,提高资源节约利用效率,推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动员全社会为创建节约型城市而共同奋斗。同时大力传播当今的领先科技,交流科技成果,开展送科技下乡等群众性的科学普及活动,推动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构建中等旅游城市的步伐。
二、主题:
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
三、活动时间:
按照*市科技活动周组委会的统一安排,今年我县第科技活动周从5月15日开始至5月21日结束。
四、活动内容:
按照*市第科技活动周方案,本届科技活动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五大系列活动:
一是资源形势宣传。广泛宣传全球资源趋势及我国资源面临的严峻挑战,宣传国家和我市关于资源节约的有关法规、政策。开展以合理利用资源、开发资源知识咨询、科普宣传为中心内容的广场活动,拉开科技周的序幕;在城乡张贴“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生态环保”等科普挂图;组织青年科普志愿者深入农村、乡镇开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宣传服务活动。各新闻媒体积极开展“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科普宣传。
二是资源节约知识普及。组织参观节约资源等科普展览,发放“珍惜生命之水”等科普读物和资源节约知识科普材料,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参加“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主题科普知识竞赛,推广再生水回用、水污染防治、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新产品、新技术。
三是资源节约研讨。组织有关部门科技工作者围绕合理利用资源、开发资源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蓟县、绿色蓟县、构建和谐社会等主题开展研讨。
四是参加“珍惜资源,从我做起”宣传咨询联合行动日。开展资源节约宣传咨询服务活动。普及水、气、电、油节约知识和安全使用知识,推广节能、节水、节材新产品、新技术。促进全民注意节约意识。
五是适应广大农民需要,在全县各乡镇广泛开展农业节水技术交流推广、送科技下乡活动。
五、主要活动:
科技活动周主要分两个层次实施,即全县性重点活动和基层活动。
(一)全县性重点活动
1、参加*市青少年“珍惜资源,从我做起”宣言传递行动(蓟县地区)启动仪式及蓟县第科技活动周开幕式。利用周日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宣言传递行动。启动仪式后,中小学生分别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开展资源节约知识宣传。各学校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开展资源节约宣传,“保护资源、关爱环境”主题班会和科学实践活动。县科技活动周组委会主办。
2、举行送科普图书下乡活动。邀请*市图书馆携带有关珍惜资源、保护资源和农业实用技术等书籍,来我县为群众送科普图书下乡。县文化局、市文博学会主办。
3、举办专业技术人员实用技术培训。聘请*市民盟的有关专家,为我县农校教师、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国际和国内农业发展趋势及农作物种植、畜牧业、水产品养殖等专业技术的培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在全县农村开展实用技术大培训,帮助农民了解掌握农业新技术。县教育局主办。
4、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由县农口各局、县文化局、县卫生局组织精干技术力量组成下乡服务队。深入全县乡村进行以“依靠科学、珍惜资源、摒弃陋习、关爱环境”和推广“节水农业、生态农业”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咨询、义诊和宣传活动。县农口各委局主办。
5、参加全市“珍惜资源,从我做起”联合大行动。组织有关科技、环保、水务、教育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在广场、社区、街道、乡镇广泛开展资源节约宣传咨询服务活动,普及水、气、电、油节约知识和安全使用知识,推广节能、节水设备与产品等。县科技活动周组委会主办。
6、举办“建设节约型社会”座谈会。组织县国土、矿产、环保、水务、农业、林业、水产、畜牧以及工矿企业等的专业技术人员,联系我县实际,就资源节约利用、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进行专题座谈。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县科技活动周组委会主办。
7、举办科教影视放映周。利用各种宣传媒体,组织播放与“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关的影视片。县文化局主办。
8、组织青少年参加“珍惜资源,从我做起”网上论坛。利用*市基础教育“校校通”网,结合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在网络上开设论坛。向青少年学生普及当今能源、人才、环保等资源相关的科普知识,开展“珍惜资源,从我做起”大讨论。县教育局主办。
(二)基层活动
本届科技活动周仍然坚持“以基层为主,全民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县直各部门、厂矿企业、驻蓟单位、乡镇、街道办和群众团体除参加市县重点活动外,还要根据本届科技活动周主题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安排好本单位各项活动,办出特色。
各单位的科技活动周安排,请于*年4月30日前报县科委科普科。
六、宣传报道
今年科技活动周期间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县电视台、广播电台、《新蓟州》报要积极组织好科技活动周的宣传报道工作,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用广播、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板报、橱窗等多种形式开展好科技活动周的宣传工作。
七、组织领导及要求
1、蓟县第科技活动周由县委、县政府主办。县科委、县科协和有关部门承办。成立蓟县第科技活动周组织委员会。县委副书记罗翠华同志任名誉主任,副县长郭春富同志任主任,县委办公室、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政府办公室、县科委、县计委、县农委、县建委、县市容委、县教育局、县文化局、县卫生局、县体育局、县环保局、县广播电视局、县水务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等部门为成员。县科技活动周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科委。县有关部门、乡镇、企业和驻蓟单位要明确一名领导同志负责,指定科室具体组织实施。
广西科协在互动活动中采用的科普大篷车最新科普展具――“安全教育体感模拟系统”更是吸引现场观众争相参与。使用“安全教育体感模拟系统”的体验者可以实时控制系统中的虚拟人物,在逼真的三维环境下,做出各类逃生、避灾的动作,完成掌握逃生技能的学习。体验者在完成行为体验后,项目所具备的评价技术会根据该操作者的行为判断出哪些是正确的逃生行为,哪些是错误的逃生行为,并语音读出。实用兼有趣的展示使得在场参观的群众争相参与,热情高涨。
此外,广西科协提供的科普实物展示向群众展示了自然灾害现象的相关知识,最新的3D技术给观众带来了震撼的灾害画面体验。活动期间展出的科普宣传板报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地向群众宣传了如何在火灾、地震、泥石流、一氧化碳中毒、拥挤踩踏事故、雷击、溺水等事故进行预防和自救。
据不完全统计,活动期间共有600多人(次)进行了逃生体验,2 000多人(次)参加了展具的互动。本次活动突破传统,形式创新,取得了显著的科普宣传效果。
本届广西科技活动周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围绕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工作重点,通过举办三大类共33项活动,总结、展现了广西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自主创新成果。活动期间展出的科技合作项目成果丰硕,共有53个项目集中签约,签约金额达16.12亿元,集中反映了各市、各高新区 “引技、引智、引资”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校园科技节;实践;反思
一、举办“校园科技节”的价值
1. 从学校层面看,“校园科技节”营造了浓厚的科研兴校氛围,给科技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作品的展示交流搭建了平台,提升了学校科学文化的层次,一步步引领师生迈进科技之门。
2.从教师层面看,“校园科技节”集合了各科的精华作品,作品体现出了各种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教师可以从中吸取更多的研究手段,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3.从学生层面看。“校园科技节”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也给了其他学生学习的机会,加深了各种科技活动的了解,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体学生对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具有关注科技最新动态,探索科技新发现的兴趣,从而达到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二、举办“校园科技节”的实践过程
要举办一届“校园科技节”并非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以本校为例,“校园科技节“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筹备阶段,这个阶段是很重要,要做好宣传工作,目的是能让尽可能多的师生参与到研究中去。发动教师指导学生去挖掘研究项目,从思考身边的问题入手,确定研究项目后开展为期一年的研究,最后的研究成果或者发明的作品在科技节上进行展示交流,但有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甚至可以维持几年的研究,再进行展示交流。所以,我们都是在上一学年就开始号召大家选题,开展各种类型的科技活动。
第二阶段为活动阶段,为期8天,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利用5天时间对科普知识进行宣传,包括通过视频、讲座等了解最新科技知识,通过参观有关的生物、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各种活动室,了解各科的科技特色。二是利用2天的时间进行一些科技活动的汇报表演,主要是无线电测向和水火箭的表演,1天时间来进行科技作品的展示交流,研究者介绍作品研究过程,交流各种成果,大家相互学习,这对学校的科技氛围的成功营造有很大作用。在时间安排上,为了避免对正常教学的冲击,我们前7天参加的活动内容时间都是定在下午的第九节活动课,只有在第8天科技节真正开幕的时候,利用半天的时间让全校的学生来进行参观交流。
第三个阶段为总结评价阶段,对好的科技作品进行表彰,并上送到区市去参加各个类型的科技比赛。多鼓励那些积极参与的同学,大家不断总结提高,力求在下一届的科技节有所突破。
以下是我校历经6届科技节的实践,正在不断完善的活动方案。
三、举办“校园科技节”存在的问题
1.真正用心参与指导科技活动的教师比例较低
在科技节的筹备阶段,学校要求非毕业班的老师都要帮助学生一起选择一项课题,带领学生开展各种科技活动,但是每年基本上只有一部分教师在参与项目研究。主要存在一种思想,是项目的指导过于耗费时间,担心影响正常的教学质量。
2.选题过于强调高科技含量,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每年的科技节作品很大部分都缺少科技含金量,所以项目的选择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面对获奖级别比较低的状况,学生和老师对科技节的积极性也越来越低,对参加各项比赛的兴趣也不断减少。这也带来了另一个负面的影响,一味追求科技含金量的教师,就帮学生想好了题目,教师充当操纵者,学生充当操作者,甚至有教师把所有工作全部代劳了。
3.参与“校园科技节”的骨干人员不稳定
众多学校都开设了综合科组,综合科组汇集了各个科组的成员,充当了科技教育活动人员,参与策划和组织开展科技节活动。但是对于这样一个科组,地位尴尬,人员流动也比较频繁,由于教师参与积极性的原因,科组成员大多数都是新教师充当,新教师的科技教育能力需要慢慢积累,但如何促进新教师可持续发展,使科组保持人员稳定也是一个存在的难题。
4.科技教育的持久性问题
科技教育活动一般是在每年5月的科技周举行,当中包括科普知识的宣传、科幻绘画的讲解和科技作品的制作原理的介绍等。当中不乏存在一批比较有兴趣的学生,但这些学生平时很难了解这些知识,一是科普场地没有开放,二是没有科技老师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科技活动方面的长期发展。
四、对举办“校园科技节”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正确思想,把科技教育看成常规工作
科技教育的主体是面向学生,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前提,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增强科技意识,学习与科技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乐于去研究,乐于去思考各种生活现象的学生,同时也是一个乐于去学习的学生。比方我们有一些不喜欢生物的学生,在参与大家一起去捕蝶,一起去观鸟,一起在实验室里面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生物的乐趣,也乐于去思考生物的各种现象,将书本的知识学以致用,从而对课本知识也加深了,成绩也进一步提高了。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首先要正确教师思想,更新怕影响教学成绩的错误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到科技节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成绩在活动中提高。
2.选择切合实际的项目,一定要把学生的参与度放在首位
关键词:科技教育;城镇青少年;本地资源;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140-01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是实现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提升的关键。但当前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城镇中学青少年科技教育相当滞后。那么城镇科技教育的种子如何在这重重阻力中破土而出呢,笔者认为:
一、积极挖掘学科教学资源,渗透科技创新教育
将科技教育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学科教育是基础教育主体,我们应充分结合各学科的特点考量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学科教学中加强渗透科学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创新精神、科学创新意识、科学创新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使W生领会科学本质,热爱科学,乐于科学探索,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
1、通过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
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故事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其科学态度。如在生物教学中学习遗传规律时,介绍孟德尔用了8年时间对28000株植物进行杂交实验从而获得遗传规律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对待科学认真钻研、反复论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规范的科学技能。在科学史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假设的能力,并学会用逻辑、想象及基于证据的思维方式来形成并修正科学解释。
2、通过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和探究习惯
初中生物学新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课程,可以通过拓展探究教学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为进一步学习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时,可让学生根据科学探究进行实践:(1)提出科学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2)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湿度等;(3)制定研究计划:实验材料、用具、对照条件等;(4)实施 计划:具体的实践操作;(5)收集事实数据:观察、记录;(6)分析与解析数据:比较、归纳;(7)结论与评价:实验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8)表达与交流:总结与提高。
总之,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科内一切可用的科学资源,通过学科渗透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从学科学、爱科学到用科学、创造科学的过程,不断提高科学素质。
二、开发利用本土科普资源,拓展课外科技活动
城镇具备较为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学校可根据实际条件,积极挖掘和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做到取长补短,因材施教,然后根据资源分布和特点设计相应的科技活动。
1、科技活动要与本土特色资源相结合
凌海地区临近渤海口,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有较多具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如,大有湿地、山地、渤海等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不但能让广大青少年掌握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分布状况,而且对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有重大意义,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资源的意识,培养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情感,一举多得。
2、科技活动要与人们日常生活或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选择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研究课题。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大事,从现实世界到历史和未来,都是科技活动重要的课程资源。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学科结合、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或者涉足学科领域的专题研究为科技活动开拓新的领域和思路。
3、加强校内外科学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
在校内,不断完善生物、地理、物理、化学实验室的仪器用具和生物园、地理园、科技活动室等配套设施,为开展校内的科学实践活动提供合适的场所和技术支持。在校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确立课外科学实践活动基地。学校可利用这些校内外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样的科学实践活动课题研究。
4、充分利用社会科普资源开展科技活动
利用社会公共科普教育资源,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学校可邀请科技教育专家开展科普讲座、科技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定期组织青少年外出参观科技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加强现有社会公共科普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
学校也可以组织科技活动周,开展科技小制作展示、科普小论文和科幻绘画评比等活动,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科技学习平台。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校刊、宣传板报、广播站等媒介传播科技信息,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科学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
三、加快城镇科技教育信息化,构筑科技教育新平台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innovation talent, it is the core resource which can enhance the innovation capacity in region. 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S&T human resource in region of S&T innovation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agglomeration and optimal configuration status quo of S&T human resource between six provinces in central analysis, this paper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区域科技创新;科技人力资源;集聚理论;优化配置
Key words: regional of S&T innovation;S&T human resource;agglomeration theories;optimal configuration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010-02
0引言
“十七大”会议明确提出,将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1]。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知识信息的创新、扩散和应用主要依赖于掌握先进技术和知识的科技人力资源。科技人力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的首要因素,也是这个国家或区域最宝贵的活资源。合理并有效的优化配置科技人力资源,发挥科技人力资源的集聚效应,将是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突破点。
1中部区域科技创新活动中科技人力资源集聚及配置现状
国家实行中部崛起发展战略,为中部各省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供给区域,中部区域在传统产业和资源配置上需要技术引进、资源优化配置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区域科技创新建设是实现中部崛起的主要途径。本文选取2004~2007年期间的中部区域科技创新活动中科技人力资源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中部区域科技人力资源集聚与配置现状,进而总结区域科技创新活动中科技人力资源配置需要关注的问题。
1.1 中部各省科技人力资源集聚总体现状图1显示的是2004~2007年期间中部六省科技活动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集聚指数AI变化趋势。对比六省可见,河南、湖北、湖南三个省历年从事科技活动人员集聚指数相对山西、安徽、江西较高,其中河南最高。但从各省历年集聚指数增长趋势来看,2007年与2004年相比,各省的集聚指数上涨额度依次分别为1.12,1.05,0.54,1.07,0.48,1.05。这表明,六省之间的科技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各省在科技人力资源集聚趋势上也有不同的动态。
科技活动人员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衡量科技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指标,是科技活动的核心力量,其数量及比重既反映科技活动质量,也反映科技人员队伍素质[2]。2004年,中部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集聚指数分为为10.72、10.91、9.05、14.95、14.86、13.03,2007年相应指数分别为12.40、12.34、12.22、16.46、15.63、14.72。
可见,从各省历年集聚指数增长趋势来看,2007年与2004年相比,各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集聚指数上涨额度依次分别为1.68、1.43、3.19、1.51、0.77、1.69。六省各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集聚总体趋势与其从事科技活动人员集聚趋势基本一致。并且各省在其科技人力资源原有规模增长的基础上,开始注重科技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
R&D人员的数量反映了R&D投入的规模,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测度单位采用全时当量[3]。如图2所示,六省间R&D人员全时当量的变化趋势与各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集聚趋势具有趋同特征。
R&D人员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及比重反映了R&D队伍的质量,更反映一个国家或区域的R&D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部六省R&D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集聚指数分析,2004年至2007年,各省R&D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集聚指数总体上河南、湖北、湖南较高,山西、安徽、江西相对较低。
以上分析总结出中部六省在区域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各省科技人力资源集聚的总体现状特点。首先,河南、湖北、湖南三省的集聚指数基数均比山西、安徽、江西三省高许多;其次,河南、湖北、湖南三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集聚指数和R&D人员全时当量集聚指数涨幅度均低于山西。最后,六省R&D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集聚指数上涨最高的是湖北,其次是河南,而湖南历年增幅在2004~2006年期间呈负增长趋势,山西、江西历年上涨幅度相对平缓。安徽各项集聚指数上涨幅度较稳定,基本保持中间位置。
1.2 中部区域科技创新活动中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目前,大中型工业企业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大中型工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个部门的科技人力资源作为主要分析对象[4]。
图3可见,河南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历年科技人员集聚指数AI均是最高,江西的集聚指数最小。安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科技人员集聚指数的增幅最高。
2004年,中部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高校从事科技活动人员集聚指数分别为1.42、0.90、0.74、0.85、7.72、4.12。2007年相对应指数分别为2.30、2.63、1.20、2.56、7.88、5.52。明显可见,湖北高校科技人员集聚指数最高,由2007年相对2004年集聚指数的增幅可见,安徽上涨最大,而湖北增幅最小。且仅有安徽历年呈稳定上涨趋势。
2007年,中部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科研机构从事科技活动人员集聚指数分别为1.93、0.03、2.80、3.88、1.99、1.13。2004年至2007年,河南的科研机构中科技人员集聚指数分别为4.31、4.51、4.09、3.88,历年均为最高,江西其次。但从历年各省科研机构中科技人员集聚指数的增幅趋势显示,江西、河南、湖南三省均呈下降趋势。
上文总结得出中部各省的科技人力资源在三个科技创新主体间的集聚特点。首先,中部六省的科技人员在各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中集聚指数最高,且远比各省在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指数高;其次,在不同创新主体间,不同省历年的集聚指数也有明显差异。以上说明,中部六省科技人力资源在三个科技创新主体间的配置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各省科技人员均较多分配在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员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中的分配都很少,而且不同省在相同主体间的配置也有很大差异。
2中部区域科技创新活动中科技人力资源集聚及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文数据比较,本文总结出中部各省在科技人力资源集聚及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从中部各省的科技人力资源的集聚指数来看,科技人力资源的总体分布不均,科技创新实力强弱悬殊。河南、湖北、湖南三省的科技人力资源规模明显较大,其创新实力相当雄厚。各省的科技人力资源质量高低不等,河南、湖北、湖南三省拥有较高质量的核心科技人力资源,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
第二,从各项集聚指数上涨来看,各省在科技人力资源的投入力度上存在差异。山西、安徽、江西三省历年科技人力资源集聚指数的涨势均超过河南、湖北、湖南。文中比较可见,山西在科技人力资源规模和R&D人员的投入上比河南、湖北、湖南三省都高,反映其对科技人力资源的重视,同时,江西虽然科技人力资源总体规模和质量不高,但也加大了投入力度[5] 。
第三,从科技人力资源在三部门间的集聚指数来看,各省的科技人力资源结构配置不均衡。历年各省科技人力资源在大中型工业企业中集聚指数比在高校和科研机构高很多,每个省在各部门的集聚指数也不同。由此可见,科技人力资源在三个部门的配置是不均衡。
3中部区域科技创新活动中科技人力资源集聚及优化配置的策略
3.1 科技人力资源集聚策略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的规模、结构与方式是影响区域科技创新活动中科技人力资源集聚的主要因素。下文从内、外部两个角度针对影响因素提出策略[6]:
3.1.1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创造科技人力资源集聚的区域环境中部区域要充分认识科技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制定并落实科技人力资源在生活、医疗、住房等待遇政策,建立人才市场专业职称评定制度、分配制度、激励制度,配备相关社会保障政策,促进科技人力资源集聚趋势的形成,创造有利于科技人力资源集聚的区域环境。
3.1.2 加强产学研合作,协调各创新主体价值取向,促进科技知识、信息、技术的不断交流和创新,形成集聚区域外科技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产学研合作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关键,能有效实现科技产出的成果化,实现企业的利益价值观、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价值观,促进科技知识、信息、技术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交流和创新。随着产学研合作的加强,科技创新知识、信息、技术不断外溢并扩散,形成集聚区域外科技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
3.2 科技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策略中部区域科技人力资源在各省之间、各创新主体间、各科研活动中的分布均存在不均衡现象,本文针对不均衡问题提出以下几点优化配置的对策:
3.2.1 建立区域内统一、规范和自由的科技人力资源市场通过制定中部区域科技人力资源市场法规,建立高效的科技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强化中部区域市场就业服务功能[7]。实现各创新主体在各省域间协调分配,实现充分和高效利用科技人力资源。
3.2.2 扩大科技人力资源规模,提高整体素质中部区域要在掌握自身科技人力资源实力的基础上,做到“培养、引进、留用”三手抓。一要注重培养未来科技人才,吸引全国各地的生源流入高校机构中,以便培养技能全面的科技人力资源。同时加强对现有科技人力资源的再教育。二要有计划地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工作的稳健发展。三要留住、用好高质量科技人力资源,建立一套完善的政策机制充分用好高素质科技人力资源。
3.2.3 调整科技人力资源的结构,充分发挥各类科技人力资源的积极性要结合学科优势和行业特点,合理配置科技人力资源,调整科技人力资源结构的不均衡。同时通过引导科技创新活动在不同部门间的调整,充分发挥各部门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优势。另外,也应关注科技人力资源年龄结构的调整,发挥老一辈科技人力资源经验丰富的优势,挖掘年轻科技人力资源的科技创新潜力。
3.2.4 完善科技成果评估和科技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科技成果转化与奖励科技人力资源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不仅要对有科技成果的科技人力资源给予资金或荣誉奖励,还要对科技成果产业化后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贡献给予原创者奖励等,以鼓励科技人力资源更积极的投入科技创新活动并创造更多的科技产出。
3.2.5 完善中部区域科技人力资源信息库建设,健全科技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伴随信息网络、交通网络的发展,中部区域应做好“未雨绸缪”策略,建立完善的科技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保证能按需及时调配科技人力资源。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科技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的作用,构建一个集实力、创新、机制为一体的科技人力资源机构体系。
总之,在中部区域科技创新活动中进行科技人力资源集聚与优化配置,必须充分认识到两者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区域自发的科技人力资源集聚趋势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自我配置,人为的科技人力资源集聚更离不开政府的合理配置,只有将政府与市场的调节作用充分运用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科技人力资源在中部区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集聚和优化配置,以实现良性循环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首届全国科技人力资源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科学学研究.
[2]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
[3]周寄中.科技资源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0.
[4]中国科学技术指标[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5]夏智伦.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