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除法的计算方式范文

除法的计算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除法的计算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除法的计算方式

第1篇:除法的计算方式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

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是本门课程教学环节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巩固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实验教学环节中,笔者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模式,激发了学生对枯燥、难以掌握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实验的目的和全过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对学生思考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准备环节

1.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棒,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必须围绕其进行。教师在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同时应将其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去。

要分析出大纲中的基本知识要点、重点、难点,对于重点和难点要考虑如何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接受,通过何种方式来实现。以系统性与循序渐进为原则,将全部教学内容的各章节按关联程度划分为数个教学单元,并编写出教学计划和导学提纲(习题),注意与实验教学内容相衔接,确定教学目标和实验的具体内容。

2.教案及教学场地

教师应在教学之前准备好教案(或讲义),教案中要明确每次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的实践内容。要明确教学目标便于理解,用确切的词语使学生清楚的知道该次实验课程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大纲,做到简洁,便于理解和操作,能让学生清晰知道该次课程应完成的实验内容。教师还应在教学之前,按照教案的要求对每个实验项目预做一遍,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和找到基极问题的办法。另外,还需对机房的计算机试运行,对有故障的计算机及时进行维护或更换,以免因机器故障而浪费学生上机时间。

3.课前预习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师努力地教的同时,学生也应该要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样才能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学模式要从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通过引导和启发,教给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次实验课前,要求学生先复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然后按照教师给出的导学提纲进行预习,完成导学习题,并列出疑难问题。通过预习,学生对此次实验课的实验目的和内容就有了了解,这样教师的讲解就会轻松很多,学生也能更快的掌握教学内容。

二、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时,为加深学生的印象,首先要对理论知识做一简要的回顾,因为理论知识是进行实验操作的前提,然后请学生提出他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于普遍和难点问题教师应在教授过程中进行重点分析和解答。在实验课上,如果先把教学内容及实验步骤从头到尾讲述一遍,虽然学生听懂了整个操作,但一到实际操作,还是存在不能完成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了老师讲解和学生实际操作分离,表现出来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学同步很重要,运用同步的示范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学生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示教要精、要准,要抓住学生在理论学习和自学过程中提出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及重点、难点,作简要陈述和重点讲解,每次讲解的时间不要太长,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实践,着重强调操作要点,阐明容易模糊不清的概念及步骤,同时布置此次实验课需要同学自己去操作的实验内容。为此,我们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利用大屏幕投影仪播放教师机器的操作过程及其实验内容,教师通过操作计算机直接向学生展示操作步骤及效果,学生即可模仿教师进行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步骤,教学效果较好。

三、实践环节

学生上机学生了解了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后,就可以开始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在教室内巡视,以及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比较普遍的问题集中起来,分析其原因,然后对于共性问题在适当时间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提问,老师态度要和蔼,语气要平和,注意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万一遇到自己一时不能回答的问题,切不可敷衍学生,应告诉学生待查证后再解答。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发现问题,再实践去解决问题。在上机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淳民.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探索.《大学物理》2000(3):43-45

第2篇:除法的计算方式范文

关键词:平时成绩;MOODLE网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1-0177-02

Abstract:The usual Performance in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c course occupies a certain proportion. How to better carry out the assessment of usual performance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assessment of usual performance, and then put forward a assessment method by using MOODLE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assessment method is easy to operate, more objective and fair.

Key words:usual performance; MOODLE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和方法,并且能够有意识地使用计算机来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大多数高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方法基本上是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加权平均的方法。以上海杉达学院基础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如《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考核是由平时成绩乘以40%再加上期末成绩乘以60%构成的。期末成绩一般来说是在课程结束后由学校统一组织考试,然后由任课老师阅卷得出。而平时成绩是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一学期上课的表现情况给出。平时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状况,因此,如何更好地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1 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研究的意义

平时成绩是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给出的。笔者认为平时成绩的评定不仅仅是要给出一个具体的分数,更重要的是要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即鼓励学生积极地对学习状况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及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习。所以,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研究意义如下:

(1) 有助于督促和引导学生加强学习过程的反思,促进学习

民办高校招生大多来源于二本C类,生源较一本二本差一些。一般来说,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强的学生,更需要老师去引导和督促以及加强平时的管理。

(2) 有助于使全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成绩评定相对统一公平

计算机基础课程,如《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面对大一新生开设的,我校参与上课的老师约有近18位。如果没有统一的评定标准,每位老师按自己的要求给出平时成绩,则可能对其它班级的学生存在不公平。所以要尽可能的统一平时成绩的评定方法,使全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成绩评定达到公平。

(3) 有助于任课老师在评定过程中有章可循

根据调研了解到,大多数老师主要是依据出勤、作业情况以及课堂上回答问题等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而现在随着大学生人数的扩招,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多,传统的方法如点名和课堂提问浪费时间,而作业数量多又存在拷贝问题,所以给定的平时成绩缺乏公正性。

综上所述,研究科学合理、操作简单以及相对统一的平时成绩评定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2 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简介

Moodle 是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专门制作基于 Web 网络课程的开源软件包,目前在各国已广泛应用。Moodle这个词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是一个用来建设基于Internet的课程和网站的软件包。Moodle教学平台是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搭建的一个平台,即教育者(老师)和学习者(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他们相互f作,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其主要功能有:创建课程、上传课程资料、交流讨论、上传作业、组织测验、管理成绩、课程备份与恢复等。Moodle教学平台门槛较低,易于操作,老师们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很快的创建课程了。在此重点介绍上传作业和组织测验两项功能。

(1) 上传作业

Moodle中设置上传的作业可以是单个文件,也可以是多个文件。老师在设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进行。新的作业设置中一般需要填写作业名称和描述,这两项是必填的。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上传作业的开始时间和截止时间,以及是否禁止迟交等。在学生上传好作业之后,老师可以清楚地看到上传作业的具体时间,还可以直接对作业进行评定,即给出成绩和反馈信息。

(2) 组织测验

Moodle中测验的试题类型分为计算题、描述题、匹配题、完形填空题、选择题、填空题和数字题等。老师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建立不同的类别,然后在不同的类别中新建或导入试题库。新的测验设置中一般需要设置测验的名称,然后就可以为新建的测验添加试题了。学生在参加测验后,就可以马上看到测验结果。而且测验在设置中可以随机抽题、随机排列试题、随时排列试题选项,这样每位同学看到的题目和选项是不一样的。最后,还可以设置测验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以及试答次数。

3 基于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评定方法

传统的平时成绩评定方法是根据学生的点名、作业和课堂纪律进行的。平时成绩在学生的总评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学生就比较关心老师是怎么给定平时成绩的,所以平时成绩要有具体的评定标准,而且这个标准要尽可能的量化,方便老师操作。经过实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此提出平时成绩的评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课堂测验

课堂测验是在课堂上限定一定的时间来完成的。为了提高效率和方便老师打分操作,我们的课堂测验是基于MOODLE教学平台进行的理论题测验,在测验结束后老师和学生都可以看到测验分数。测验的内容依据上课的章节划分,每完成一章的课程就进行一次测验。具体方法是,将大量的理论题进行分类整理再导入到MOODLE教学平台中,在测验前预告学生去复习,然后在正式课堂测验的时候从中抽取部分题目组成测验,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去完成。在测验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监控不能让学生有作弊行为,否则成绩记零分。事实上,在随机抽题组成的测验中,每位学生与学生之间所抽取到的题目大多是不一样的,而且即使题目是一样的,各题目的选项排列也是不相同的,这就消除了学生作弊的可能性。综合起来,整个学期中所有测验的平均分就构成了平时测验的分数,这个分数在平时成绩中应该占相当大的比例。

(2) 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是基于MOODLE平台的作业功能进行的,在学生上传作业后老师可以直接批阅。平时作业包括课堂布置作业和课外布置作业两部分。课堂作业一般来说是在课堂上面老师讲过的案例由学生当堂操作完成的作业。这部分作业的提交要求是在下课之前上交的,它可以体现出学生有没有认真听课。如果学生有认真听课,那么课堂作业就完全可以在下课前上交,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听课,那么他就有可能不会操作,所以下课前就不能提交课堂作业。其次,课外作业是老师根据本次课堂内容安排学生课外完成的作业。这部分作业不是每节课课后都有的,当上课内容较难时,需要对课堂内容进行加强练习,就布置相关课外作业。课外作业的提交也应该有截止时间限制。综合起来,整个学期中所有作业的平均分就构成了平时作业的分数,这个分数在平时成绩中也应占一定的比例。

(3) 课堂表现

在平时成绩的评定中除了平时测验和平时作业两部分外,还要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主要包括考勤、课堂纪律和课堂提问等。课堂表现的成绩大部分取决于学生自己的主观表现,所以这部分的成绩要从前面平时测验和平时作业的分数中扣除。比如说他时间观念较弱,就老迟到,那么考勤就要扣掉,具体迟到一次扣几分老师可以自己把握。

综上所述,平时成绩的评定要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我们的平时成绩具体评定标准是由平时课堂测验的60%,加上平时作业的40%,然后再加上课堂表现分数(这个分数一般来讲是负的)。例如,某学生的课堂测验是80分,平时作业是90分,课堂表现是-5分,则该学生的平时成绩分数为80×60%+90×40%+(-5)=79分。经过多学期的实践,笔者及各位任课老师都觉得这样评定平时成绩较客观、公正及易操作。学生也认为比较合理、公平。

4 结束语

所谓“严师出高徒”,说明在教育^程中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加强监管是很重要的。对学生平时成绩进行严格要求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格。当然这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真正的学习是要从学生自身出发,要具有努力学习的意识。老师要从根本上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寿堂.大学公共课程平时成绩考评手段质疑及商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174-176.

[2]黄敢基.大学公共课程平时成绩评定的新思考[J].高教论坛,2011(4):80-82.

第3篇:除法的计算方式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6-0025-02

随着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及应用的飞速发展,整个世界正在步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与英语、数学一起被看成是大学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它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教育,它既是文化基础教育,又是人才素质教育,更是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教育。另一方面,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高校计算机教学已不再是“零”起点。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结合当今学生的特点,探索一种有效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

1新形势下计算机教育的特点:

1.1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

随着Windows和Office的频繁升级,教材内容也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产品载体是要过时的,不可能用一辈子,只有融化在血液里的东西才永远有用。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教给学生长期有用的东西,终生受益的东西,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1.2学生计算机基础起点提高

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已经是非零起点了,要把计算机基础教学这个普及教育性质课程,逐渐由一门大学课程品位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来替代,这是一个过程。对于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老师来说,计算机基础理念发生变化,从产品教学走出来,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素质。

1.3教与学关系的改变

随着网络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它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时间、空间的限制。过去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而现在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的教学关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要加强学生自学环节,使学生由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1.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跟上时展的需要,对教材要不断地更新,这样才能抓住学生求新、求异、求实用的心理,学生不仅有基本的知识技能学习,而且又有最新的知识学习,这样课堂才能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创造力、有创新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满足学生对计算机各种新知识的需求。

2新形势下,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2.1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是给学生一头猎物,还是给学生一杆枪?”每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因为猎物总有被吃完的时候,而学生一旦有了“一杆枪”,他可以靠自己不断地去捕猎,而继续生存下去。由此可见,改革我国现行教学中的弊病,教师应该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

同时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理论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有丰富的理论而没有实际操作的能力,最多也只是“纸上谈兵”。我们的作法应是,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教师把新知识、难点、操作要点作为主要内容讲,把课堂的多数时间尽量留给学生操作,学生在操作中更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实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

2.2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其他教学法为辅,探索分层次教学和多样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三部曲:提出概念一解释概念一举例说明;新的教学三部曲:提出问题一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归纳出必要的概念。任务驱动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其显著表现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围绕着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生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产生新任务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接受能力,提出分层的不同任务,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在充分运用任务驱动分层教学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和否定其他教学方式,因为学生不同、内容不同、环境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可同日而语,只要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能让学生施展才华的教学,同样是成功的教学;从某一方面来说,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在某些方面的培养上肯定是比不上多样化教学的。因此,教师应该进行多样化教学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2.3组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应鼓励和培养学生对书本乃至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的质疑与批判精神,反对本本主义,千万不要让学生以为书上的内容和老师的讲课一定是正确的,教师应重视将教科书上的错误及时向学生指出,更应鼓励学生找出教科书上的错误,要引导学生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鼓励多元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批判精神,引导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和有主见地思考。

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应强化对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计算机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尽量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那些属于计算机无法实现的领域所需的工作能力。例如,有的学生会用现成的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采集数据、获取信息。又如,有的学生对计算机教材中各个章节都掌握得很好,但就是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应该被包含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要求中。

3结束语

总之,为使当代大学生具备应有的知识和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进行课程体系创新,不断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做到“与时俱进”,力求探索与现代教育环境相适应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为创造复合型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振宁. 比较中美教育[J]. 光明日报,2004年6月17日.

[2] 祝朝映. 任务驱动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职教论坛,2003,(10):56-57.

[3] 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J]. 2005.

第4篇:除法的计算方式范文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当今社会,掌握电脑的运用与操作,已普遍被人们接受。信息技术业是一门发展特别迅速的产业,可以说两三个月就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教材的编发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所用的教材在不同程度上落后于实际发展。国家教育部对信息技术课程所用教材在宏观管理上也一直实行“一纲多本”的原则,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在遵循“一纲”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删掉一些过时的、被淘汰的知识,添加一些相应的新知识,使所教授的知识更贴近现实应用。那么在课堂上,特别是教授刚接触电脑、网络的学生时,如何调整教学手段,运用灵活多样的媒体手段,使学生乐学、想学,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探索,饶有兴趣地开掘信息技术未知领域,成为我们要认真对待的问题。现代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的作用要体现在引导上。而对丰富多彩的计算机世界,每一个学生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喜恶。而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又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较繁重的教学任务。那么如何兼顾二者进行初中计算机的教学呢?我在几年来从事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总结了一些较实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

1.1 讲练结合,精讲多练。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纸上谈兵”,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的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烦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自己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自己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被动接受教学时要多得多,而且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掌握更为牢固。这样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主动的操作思考。

1.2 悉心引导,培养兴趣。提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课的兴趣,大部分人会惊讶地说:“难道信息课也要激发兴趣?有的学生不是巴不得泡在机房、网吧里吗?都已经是兴趣的N次方了,还敢激发,如再激发,不是纵容吗?”如果这样说那可是大错特错了。信息课与沉迷网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信息课是教会学生利用计算机这种工具,从而掌握一种技能、一种方法,而沉迷网吧则是将计算机当成玩具的一种纯娱乐方式。

这两个概念区别清楚后,下面谈谈我是如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诱因,从而将他们引导到正确的信息轨道上来的。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及它可完成哪些特技工作。因此开学后的第一节课,我首先安排了一节欣赏课。在多媒体教室,我为学生播放了一组多媒体作品:第一组作品是音乐卡,第二组作品是个性PPT文件,第三组作品是电子相册,第四组作品是精选FLASH。这四组作品内容虽各有千秋,但都配有美妙的音乐、养眼的美图,内容充实,贴近生活,学生赞不绝口。通过这节欣赏课,学生既了解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又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兴趣基础。

其次,在平时的授课中,我立足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以兴趣为导航,让学生热爱信息课,从而自主学好信息课。例如:我在讲录音这节内容时,没有以课本中耳熟能详的“过零丁洋”为录音材料,而是选择了另外一段精典对白:我对佛许愿:愿你永远快乐。佛说不行,只能四天。我说: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佛愣:两天。我笑:黑天、白天。佛惊:一天!我大笑:生命中的每一天!然后找两位声音宏亮的学生充满感彩地朗读,让学生在聆听、参与的同时,不自觉地热爱信息课,喜欢信息课,这样比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效果好得多。又比如,我在讲文字处理这章内容时,以制作实用性强的音乐贺卡为突破口,既让学生学会了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的各类知识点,又满足了学生的创作欲,产生成就感。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做保障,不愁学生厌学。学生自然掌握了所讲知识点,因此,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

还有一点就是适时为教学增添新的血液。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补充些时新又实用的新知识。比如电子相册的制作是课本中未涉及到的内容。但是,我花费了四课时将这一小软件的安装、使用等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可以为自己的照片添加动感音乐、个性小饰品,自由创意,将自己的照片串联在一起,让自己的相册动起来、活起来,充满个性。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为紧张的高中生活平添了几许情调、几多色彩,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又对信息课多了几份兴趣。

有了兴趣这一沃土,莘莘学子就有了学习的欲望,进而就有了学会后的成就感。耕耘的老师就有了收获,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就显示出来了,因此课堂教学激发兴趣是关键。

1.3 分层教学,有的放矢。随着近几年来电脑热的兴起,不少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家里购置了电脑,甚至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接手班级时,首先作好了这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行安排。在讲授一些常见的知识点时,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我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免试测验、小竞赛、提高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如:电脑绘图、打字游戏。此外我还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的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了较多时间多指导基础差的同学,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我布置的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2、教学方法

2.1 形象比喻法。所谓比喻法就足采用形象比喻的方法来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生动性和积极性。比喻法可分为故事比喻法和实物比喻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计算机的软、硬件而定的方法。故事比喻法就是把计算机理论知识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进行传授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初一的windows操作系统这一章时,我们可以讲一个古老离奇的故事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故事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一位同学相对于电脑来说,就是一个

古代的人,然后穿越时空,来到了现代,看到一栋装饰华丽的小楼房(老师停顿,做补充:把电脑比f喻成小楼房),然后想进入小楼房去瞧一瞧(老师解释:我们要学习电脑,那么就要开电脑,进入楼房就是开电脑)。进入楼房后,来到一个大厅(windows的桌面)里,然后走进其中一个房间(打开“我的电脑”),里面有几个箱子(老师解释为:这是A盘、c盘、D盘和控制面板等之类)。打开其中一个箱子(打开其中一个盘符),发现箱子里是几个小箱子和一些物品(解释为;文件夹及文件)……,如此精彩的讲下去,再加上老师栩栩如生的描绘。同学们一定听得如痴如醉,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以上是从教学微观方面讲的,从宏观方面讲就是实物比喻法,即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常用的物体联系起来,以加强无意识中的记忆的一种教学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捕捉生活中熟悉的东西去引导学生不由得想起课本的知识。例如,我把windows操作系统比喻成基石,把应用软件(office、wps等)比喻成生活中的工具。如此一来,学生只要在家中一拿到这件工具或看到什么东西时自然也就想到我们学过的知识,以求达到真正知识的延伸。

2.2 愉快教学法。众所周知,汉字输入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往往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能达到要求的输入速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进行指法训练。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我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打字游戏软件。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几次游戏,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行实际训练。之后,可以再安装上汉字输入的测速软件,开展几次分组或全班学生的输入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3 表扬奖励法。当代的初中学生年龄虽小,但大多已有较强荣誉感和好胜心,对老师的评价尤其在意。所以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就利用多媒体教学网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加以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其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针对不同程度水平的小组同学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只要能达到目标,不断有进步,就适时给予玩益智游戏的奖励。用“玩”这个手段,达到促进练的目的,使大多数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促进了全体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5篇:除法的计算方式范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实例教学;上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门课程一般设置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但刚入学的新生来自不同地区,在中学阶段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于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也有很大差别。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基础好的学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但实际上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并不系统,离课程的要求相差很远;而基础不好的学生,有些甚至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虽然有学习的兴趣,但动手能力较差,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怎样为不同起点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这就给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知识系统整合的同时,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既要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实例为导线引出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实验环节的比重,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以实例为导线教学方法的教学案例

2.1基本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以实例入手,通过对实例制作过程的讲解引入各个知识点,再重点讲解各知识点,从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学生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讲解实例的制作过程,引出其中涉及到的各个知识点,学生可以轻松掌握这些知识。

在选择实例时,要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尽量选择实用性强,可以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的例子。实例既要生动形象又要尽量覆盖相关所有知识点,避免遗漏重要知识点,但也不能一味追求大而全,否则,学生会感觉一下子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思路混乱,从而影响教学效果。通过实例呈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才能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在随后的实验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实现实例的制作,就可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要点的进一步巩固。

2.2精选实例举例:

(1) 在讲解Word中使用的例子

在讲解文字字体及格式时,我采用下图所示的例子。

在这个例子中,采用不同的文字,它们的字号大小、字体颜色、种类都有所不同。其中,有些文字还加了边框、底纹或加重符号。在授课时,我没有直接讲解文字字体的属性和相应的设置方法,以避免使学生感觉很枯燥,而是先引入这个生动形象的例子,并向学生具体说明这些以不同形式编排的文字在实际从事文字编辑工作或编写论文时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充分体现文字编辑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例如,文字上标在写论文时常用于引入参考文献,不同大小的字体在大标题和正文的编辑中通常要区别对待。看到这个例子并且了解了文本编辑的实用性后,学生会对例子的实现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就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具体的实现过程会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讲解的过程,引出字体格式及属性设置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就可以很快掌握这些知识,也可以很容易把这些知识应用到随后的上机实践中。

在讲授段落格式和文章排版时,也可以使用类似的例子来引入知识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分栏”操作时,学生看到分栏后的效果显示,就会联想到报纸和杂志中的文章排版,自然会对这种操作方式充满好奇,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去演示分栏操作的具体实现过程,就可以为学生的好奇心找到出口,掌握知识的全过程也因此变得轻松、愉快。

(2) 在讲解PowerPoint中所使用的实例

PowerPoint也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常用于产品和项目介绍等实际应用中,和社会实践应用有着紧密的联系。这部分知识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讲授具体的知识点之前,可以采用让学生去联想生日贺卡、节日贺卡的制作过程,并思考如何在电脑上去制作精美的贺卡,并给学生演示提前用PowerPoint制作好的贺卡,教师选择的例子应包括可以由PowerPoint提供的绝大部分功能,例如在不同的幻灯片中采用各种不同的页面框架,采用各种不同的幻灯片切换方式以及动画演示效果,并在某些幻灯片中增加超链接功能或动作按钮,在某些幻灯片中添加带有动画效果的图片,在另外一些幻灯片中添加声音和视频效果,还要考虑所有幻灯片应该拥有共同的主题效果,以引出幻灯片母版功能的设置方法,而且要注意所有幻灯片的整体协调性,这样制作出的实例既美观,又生动。如果在一个例子中不能体现出更多的知识点,还可以通过增加其他实例来弥补。看到这样的例子,学生会感觉这样的知识和自己日常的生活有很大的联系,产生亲手制作电子贺卡的热情,此时通过例子来讲授每个步骤的具体制作过程,把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都串联起来,还可以把例子中没有的其他制作方法和知识点也扩展进来,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自己去构思想象中的幻灯片和可能用到的制作方法,在随后的上机实践过程中实现,这样就拉近了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便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实例教学与上机实践的结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涉及到很多常用软件的使用,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和直观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需要把学习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所以,上机实践环节在本门课程中所占比重较大,把实例教学与上机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合理安排上机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是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上机实践中,可采用类似实例教学的方式。在上机前,按照课程的进度,给学生布置类似于上课所讲实例的作业,同时启发学生对实例进行创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实例进行改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这个过程会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动手能力。

另外,由于学时压缩、课程知识内容较多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实用性较强又比较难掌握的知识,很难在授课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这一类的知识内容就可以加大上机实践的比重,或者完全放到实践教学环节中以综合性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完成,教师可以在学生上机前布置与此类知识内容有关的上机作业,然后在上机过程中以实例方式讲授相应知识,并辅导学生完成上机作业。这样学生就可以完全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比较难掌握的知识,既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可以减轻学时不足的压力。

例如,在讲授用Word实现综合排版和生成目录的内容时,需要在未处理的长论文上实现排版的工作,包括字体、段落、标题、图片格式、表格等各项内容的设置,最后根据排版的结果生成目录。讲授这类知识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内容比较零散也不容易掌握,利用不多的授课时间来讲授这样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这部分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学生在日后撰写课程设计文档和毕业论文时都会用到,所以有必要让他们掌握这些知识。教师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完全放到上机实践中,作为一次综合性实验来完成。在学生上机前,先布置好排版任务,给定未排版的论文,然后一边上机、一边讲授,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对于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再进行单独辅导,就可以在上机过程中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并且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在实践过程中以完成实例任务的制作来实现相关知识的讲授的教学方式,在实践性要求比较强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通常都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实践表明,以实例教学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引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方式。对于在中学阶段已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来说,可以使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更系统、更完善,从而达到本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也可以使知识的学习变得相对轻松易懂。

参考文献:

[1] 杨振山,龚沛增. 大学计算机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6篇:除法的计算方式范文

[关键词]模块化;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24-03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简介

2010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首届“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以下简称C9会议)上,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C9会议讨论并形成了一系列共识,发表了《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声明的核心要点是:必须正确认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地位,需要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并由此建设更加完备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而为全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树立标杆。[1]

作为大学层次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应当体现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为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不仅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启蒙,而且让学生在掌握最基本操作技能之外实现更多专业技能的入门。作为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的首门技术课程,应当与学生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自然衔接,并让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2],使本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应注重让学生建立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系列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同时感受计算机文化;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原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应用技能,包括视窗基本操作、文档处理、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音频处理、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网页设计等。[3]该课程的教学应当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并重、课堂教学与上机操作并举的原则。其课程内容以及授课学时如下表1所示:

课程内容说明如下:

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包含: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数制的原理和应用、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因特网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

办公软件应用部分包含:Word2010、Excel2010和PowerPoint2010软件的使用。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部分包含:多媒体技术理论、photoshop cs4和flash cs4软件的使用。

网页设计部分包含:网页设计初步、网页设计进阶、网站运营及维护和Dreamweaver cs4软件的使用。

二、计算机基础进行模块化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教改项目团队连续三年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的效果进行分析,发现该课程得不到学生重视的主要原因在于:1.课程内容没有与初、高中学习内容形成明显的差异;2.教学方法单一;3.课程考核标准低于职业技能考核标准。

教改团队对国内外诸如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FONTBONNE UNIVERSITY等八所高校与多家诸如中海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发现很多专业在大学期间只开设计算机基础这唯一关于计算机的课程,同时所有的企业均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尤其是office软件的使用能力。企业普遍认为刚入职的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达不到岗位和业务需求的标准。

学生的不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唯一性和企业需求的迫切性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有缺口的环,如果不能让学生培养和市场需求之间达到能力的匹配,那么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开设就没有实际的意义了。为了切实提高大学生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计算机基础进行模块化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推进课程内容的修订,促进课程考核与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职称计算机考试的同步,使学生计算机能力符合企业的需求。

三、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的思路

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的核心是模块化,将教学内容按内容之间的联系切块,将计算机基础授课教师团队按技术特长进行切块,保证将最优质的教师部署到其最擅长的课程模块教学之中。根据学习曲线理论,每一位教师专注于他最擅长的模块教学,势必会促进其授课质量和技术的精进,降低教师的时间成本。

四、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方案

要真正实现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思路的落实,必须制订内容模块化切割、教师团队资源模块化切割、开设班级配课时间的协调三维一体的实施方案。课程内容模块之间既独立又相互关联,教师模块之间既独立又相互配合,开设班级配课时间既要独立又要能相互循环。

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

(一)课程内容模块化切割,形成内容群

1.课程内容分块原则

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由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应用、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因特网基础与应用和网页设计四大部分构成。模块化内容切割以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为主线进行切割分成:计算机理论知识块、文本处理和演示文稿块、数据处理和网页设计块、多媒体处理块四大块,四大模块的内容构成一个闭合循环。其中,所有授课的教师必须承担各自授课班级计算机理论知识块的教学,搭建学生计算机基础理论体系,为其他三个实践模块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授课范围原则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范围的深度和广度从根本上决定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的质量,如果内容太简单就无法形成与初、高中所学知识的差异。为了使培养的学生具备企业需求的能力,授课范围的制订必须以计算机等级水平考试和计算机职业化能力考试的要求为指导原则。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必须涵盖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知识,能够让学生独立安装操作系统和各种类型的应用软件,熟练配置系统硬件和网络协议并且掌握一定的系统维护能力;文本处理和演示文稿块必须涵盖office软件中word文本处理软件,进行团队协作大型文档的设计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创意设计;数据处理和网页设计块必须涵盖excel软件除宏以外的所有功能和静态网站设计,学生能够进行诸如商店销售系统数据处理和完整的网站设计;多媒体处理部分必须涵盖常用的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处理,能够让学生熟练使用photoshop设计平面广告,用flash设计不写脚本的动画。

(二)教师团队资源模块化切割,形成专业技术精良的师资群

通常情况下,该课程的任课教师是一个人负责所有内容的讲授,教师必须具备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和熟练掌握六个软件的使用方法。模块化教学方案中将教师从必须熟练使用六个软件的工作中分解出来,要求教师必须经精通课程三个实践模块之一中的两个软件。教师对各实践模块能力分块,将能力最强的资源分配给相应的模块教学。

(三)开设班级课程配课时间同步,形成循环

模块化教学方案在课程内容和教师团队模块化切割的基础上,对课程的配课时间也要能够以三至四个班级一组,进行循环,让同一组的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负责该组中所有班级的模块内容教学。课程配课时间规则如图2所示:

说明:每个模块14个学时,四个班级为一组进行循环授课。

五、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的效果

通过针对课程内容模块化切割、教师团队资源模块化切割、开设班级配课时间的协调三维一体的模块化实施教学,促进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调整、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学生能力的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更新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一直是困扰该课程开设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课程内容模块化的切割,很好的解决了基础课程内容陈旧落后的弊端。模块化教学内容以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职业能力考试要求为指导,以企业实际需求为目标,不仅为学生搭建完整的计算机知识体系,而且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的能力和较强的职业能力。

(二)计算机基础师资团队专业

通过师资模块化分配,精良的师资在课堂教学中灵活使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分析重点和诠释难点,实现融会贯通或触类旁通。在模块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分层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自学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力求理论结合实际,跟踪最前沿技术,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教师应专注于自己负责的模块,注重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教学中根据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创新知识的传授技巧,以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程度,保证课程开设的高水平高质量。

(三)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提高

模块化方案的实施,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完整的理论框架,熟练组装机器,配置系统和进行系统维护;三个实践模块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Office办公应用软件操作能力、设计制作平面广告和二维动画的能力与网站前台设计开发的能力。学生不仅学会了该课程中的几种软件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计算机的处理思维,能够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运用到其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使用中。

六、结束语

通过模块化教学方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实施,突出了计算机基础在大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形成了稳定的课程知识结构,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依托企业实际需求制订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的指导原则,让该课程的理论更加联系实际,不仅让学生的计算机软硬件使用能力增强,更加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能更加有效地运用计算机的思维和能力处理拓展专业的问题。

[ 注 释 ]

[1] 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0(9):5.

第7篇:除法的计算方式范文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时代在变化,填鸭式的教学已不适应社会的需要,翻转课堂模式是近年教学改革中经常使用的模式之一,实现了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

翻转课堂,又可译为“反转课堂”、“颠倒教室”等,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自主学习课程,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开展翻转课堂并不意味着视频取代了老师,而是老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将课堂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传到网上,供学生课前学习;学生将遇到的难点问题通过网络反馈给老师,便于老师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研究。

尽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仍然根深蒂固,很多教师还是以“分数至上”,在课堂上大量灌输知识,留给学生发言的时间很少,重分数,轻能力,师生、生生互动很少。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有一席之地提供条件,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据调查得知,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学生超过40%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认为教师教授的知识太过空泛,缺乏实用价值。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其教育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存在着误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是多媒体理论授课和学生上机操作实践相结合,现实教学中教师多以多媒体授课为主,留给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很少,而且教学内容简单、局部,与实际岗位需求还有着差距,另外教师自身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课堂讲授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出现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的情况,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无法应对岗位的需要。

2 翻转课堂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应用

2.1 依托不同专业工作过程,构建相关知识模块

身处信息化社会,拥有计算机知识,且能较熟练地操作计算机,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其他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高职的各个专业不同,就业岗位对于学生掌握的计算机技能要求也不相同,泛泛的教学难以体现定向的技能培养,不利于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为认识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演示文稿、internet应用这6大模块。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制作侧重点不同的视频教学软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符合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2 把真实的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实施教学中的“任务驱动”

为了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与岗位工作过程的结合,教师要对各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岗位进行深入的调查,采用布置任务的方式,设计与职业工作过程具有一致性的教学过程,提高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以word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在视频中展示自己的word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给学生布置为企业制造一本宣传册的具体任务,并将其分解为“构思――制作――排版――美化――目录编排――邀请函――宣传推介”等阶段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的搜集企业素材,自主的录入宣传册的内容,排版美化,最后将邀请函发到朋友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牢固掌握了word各知识点的运用过程,提高了操作技能。

2.3 采用案例教学,实现教学与应用的对接

案例教学法是构建于情景学习论、认知弹性论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其明确的目的性和突出的实践性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以excel表格的教学为例,设置企业工资表的实际应用,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有些错误的工资“案例”,让学生在课外思考,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找出错误所在,通过协作交流的授课形式,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交往能力,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和个性,有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学生轻松自主的学习,而不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的内容去学,通过错误的辨析和纠正强化知识的掌握,还能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第8篇:除法的计算方式范文

一、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计算机这一学科已经渗透到初中的课堂中,但是却没有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1.老师学生给与的重视程度低 

当下的计算机教学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老师和学生对此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老师对主要的学科关注太多,而对于计算机这类的边缘学科却惨遭嫌弃。许多学校没有拨出足够的资金来整顿计算机设备,也没有给计算机教学配备相应的专业老师,甚至一些学校根本没有计算机这门课程或者占用计算机的上课时间来对其他的科目进行辅导,这些学校领导以及老师对待计算机课的态度,直接的决定了学生们对待计算机课的态度,从而严重的阻碍了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较为落后,缺少对计算机的实践性 

计算机的教学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的,对于计算机来说,我们不能纸上谈兵,上机操作是最主要的。但是许多学校的教學形式比较落后,只注重传授课本的知识,而不重视操作的重要性。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有许多,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思想观念陈旧,受传统的教学思想的束缚,认为学好课本的内容才是主要的。其次,学校的设备不足,计算机的数量不足以让学生们进行操作练习。最后是受到时间的限制,由于学生的学业负担,没有多余的时间留给计算机练习,这样就导致了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不强。 

3.教学内容质量不高,学生的积极性较低 

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许多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已经知道了,这就导致了在课堂上学生们不认真听讲,学习的兴趣不高,从而对计算机操作的不重视。此外,老师也存在懈怠工作的问题,许多教师对课堂纪律没有严加约束,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从而在计算机教学中阻碍了对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实用能力的方法 

1.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想要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而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老师当作课堂的主体,学生作为聆听者,根本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有所改革,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进行趣味教学。比如,情景教学模式的使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加大学生们对计算机操作的力度,以此来提高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 

2.优化教学内容,落实新课改理念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教育需要,而新课改的实行就是对这一教育观念的改进,所以我们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我们必须要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并且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有质量保证,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让学习变得更加的生活化,那么学生对计算机的实用能力也就提高了。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也要相应的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给学生留好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讨论实践。 

3.强调实用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以致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确计算机的教学目的是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工作和学习中的需要,所以在计算机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强调实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学以致用。所以,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对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上,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计算机对我们产生的巨大影响。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将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运用到生活工作中,这样是对实用能力培养最好的体现。 

三、小结 

以上介绍了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方法,使我们了解到了,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实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尽管现在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学校及老师应该对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努力落实新课改的理念,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进而培养出更多的计算机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白辉.如何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J].考试周刊.2015 (68) :131-132 

[2]刘晓珍.如何在初中计算机课堂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 (13) 

第9篇:除法的计算方式范文

教师在设计数学计算练习课时,必须注重两个方面:一是要重视计算练习题的设计;二是在数学计算练习课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计算策略、方法的形成。下面笔者就以“小数乘、除法简便计算练习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多种形式练习题,体现不同计算方式的内在联系

口算、笔算、估算是小数乘、除计算的主要计算方式,不同的计算方式,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小数乘、除计算的过程和方法。为此,本课一开始,笔者就结合最近学习的内容,专门设置了几组口算题,让学生重温小数乘、除计算的方法。笔者是如此安排这八道口算练习题的:

0.24×5 0.2×0.5 0.72÷0.9 0.64÷0.08 2.7×0.5 2.5×0.4 12.5×0.8 3.2÷1.6

在每位学生都完成了这八道题的口算练习后,笔者并不是让学生直接报出口算答案就结束了,而是在学生回答之后,对这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一定的回顾。例如,0.24×5这一题,笔者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回答: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答案,再根据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来点上小数点。同样,笔者也让学生根据0.72÷9这一题,回顾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看起来,这一组口算练习题跟简便计算方法没有多大的联系,其实不然,这一环节的设计正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学生复习了小数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又如在12.5×0.8这一道口算题目中,有的学生得出的结果为100。于是,笔者就请其他学生来判断答案是否正确,而其他学生则根据“一个不为零的数乘上一个比1小的数,所得的积比原来的数小”这一规律,来进行简单的估算,发现“12.5×0.8”的乘积肯定比12.5小。可见,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将口算和估算相融合,从而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同时,该方法也向学生渗透了数感的培养。

在口算练习后,笔者又出示了下面这一组题:

0.25×1.2×4,0.45÷0.6÷0.5,1.6×3.2-0.6×3.2

笔者先让学生审题,说一说这些练习题有什么特点,在计算上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借鉴。引导学生尝试应用整数乘、除法运算中的运算定律和性质,看看其能否使上述运算更简便。学生通过把原有的计算方式和方法与新的计算策略有机联系,形成了新的计算策略,从而让小数乘、除法运算更为简便了。这时,学生也领悟到:整数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对小数的计算同样适用。

接着,笔者又马上为学生提供了一次自主选择计算方式的机会,出示了下面一组题:

1.25×17×0.8,2.3×0.6+2.3×0.4,7.8÷0.05÷3.9

对于这三道例题,笔者改变了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反馈时说说自己是运用什么定律或性质进行的简便计算。通过这样的计算练习,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了:不同类型小数乘、除混合计算中,我们到底应该运用哪种计算策略,才能使计算更为简便。同时,也让学生总结出不同计算方式的特点,领会不同计算策略的价值,感受不同计算方式的内在关联,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计算水平。

二、运用对比性题组。

增进对计算原理、方法的理解

运用对比性题组,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比较来确定客观事物、现象之异同的思维过程和逻辑方法。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对一些相关或者相似的题目进行比较,便可以体会到这些题目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因此,在计算练习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对比练习,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理解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感悟计算策略的巧妙性,并学会将这些计算策略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灵活应用。

如在“小数乘、除法简便计算练习课”中,笔者对7.8÷0.05÷3.9这一题展开了三道变式练习:

7.8÷(0.05×3.9),7.8÷(0.05+3.9),7.8×0.05÷3.9

笔者出示这三道特别容易混淆的练习题,目的是:提醒学生在做题之前,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鼓励学生用语言叙述题目的意思;思考运算过程;观察数据是否能凑整;根据已经学过的定律法则来进行简算。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了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并逐步养成了认真审题的习惯。而且,在认真审题后,他们也能根据题目的特点来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感受到了不同计算方法对不同题目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避免了不必要的计算错误。同时,通过对题组中不同形式计算题以及相应计算方法和策略的比较,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相关运算顺序的理解,使其体会到了运算顺序对运算过程的重大意义。

紧接着,笔者又出示了这样三组题:

由于以前练习过类似题目,对于这三组题中的第一道题,学生基本上都能够顺利解答出来。而对于每组题目下面的两道题,由于它们都与第一道题相似,学生根据第一道题的提示,也可轻松完成其简便运算。接下来,笔者就通过“比一比、找关系”,找出一组题中前后三道题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