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业法律知识范文

创业法律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业法律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业法律知识

第1篇:创业法律知识范文

关键词:创业板 退市 上市公司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其后,创业板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发展机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显现。现今创业板市场已经和沪深主板、中小板和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市场并行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退市是创业板运作过程的一部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有利于防范风险,规范上市公司的运作。其次,起到优胜劣汰、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再次,还可促使市场的投资理念和行为趋向理智,保护投资者的正当权益。

一、我国创业板退市制度的缺陷

退市制度主要包括退市主体、标准、程序、监管和救济等一系列规定。目前,我国创业板退市制度的相关规定主要体现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但尚存诸多缺陷。

(一)退市标准有待健全

我国创业板退市标准实行的是“多元标准”,其中存在诸多问题。

1.缺乏体现公司内部治理和风险控制的标准。没有将海外创业板普遍采用的“市值”、“股价”、“股权分布”、“公司治理”等指标要求纳入。这些侧重于内部治理结构标准的缺失,易出现公司管理机制混乱但无需退市的情况。

2.有些标准可操作性不强。如,“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低于100万股”这一标准只涉及到交易的流量,无其他限定因素,上市公司只需通过虚假交易就可解决此问题。操作性不强使得某些标准形同虚设,对于一些效益不好的上市公司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二)退市程序存在缺陷

1.退市程序有待精简。我国创业板股退市沿袭了主板的缓冲机制,包括风险警示、暂停上市、恢复上市、终止上市、复核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还设置了相应的宽限期,有可能再现主板市场部分公司退市一拖再拖的现象。

缓冲使一些已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长期不退出,为借“壳”炒作提供了机会,容易导致股票市场机制的紊乱。

2.转市制度缺失。加拿大、美国等国家都允许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展成熟之后转移到主板,但是我国目前并没有关于转市的相关规定,此为一缺憾。

(三)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缺失

1.对投资者权益保护不足,司法救济制度缺失。对于选择退市之后不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公司,缺乏权属登记、转让等后续规定,这些法律空白易造成退市后便不再对投资者承担责任的现象。

2.对投资者风险意识教育不强。从首次创业板上市的八家企业的表现来看,首日的涨幅均值为129.86%,换手率为69.61%,之后就是连续性暴跌走势。这体现了我国投资者投资的盲目性,原因在于风险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二、完善我国创业板退出机制的法律构想

(一)健全创业板退市标准,加强可操作性

借鉴纳斯达克,我国创业板退市标准应当更加广泛和细化,除了安全性和流动性指标,还应该加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收益性以及内部治理机制的要求,如增加收入增长水平、股东资格等标准。这些标准能动态地体现经营状况,使经营不善的公司尽快退出创业板。

(二)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完善退市系列措施

1.完善退市程序的相关法律规定

有学者认为,如果是出于风险预警的目的,已经存在的风险预警机制足以担当此任。“壳”在市场上停留的时间愈长,炒作行为也愈多,为了减少对“壳”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应当尽量减少暂停上市的适用情形。

2.建立转市机制

证监会可制定转市的实施细则,对程序、条件等方面都作出细致的规定。转市制度的确立可以免去创业板上市公司需要退市然后重新申请进入主板市场的繁琐程序,也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

3.创立场外市场

我国场外市场可以建立于深交所,并形成独立的组织和运作规则,建立市场监察制度,对涨跌幅和交易波动进行更加严格的限制。场外市场的繁荣可以释放退市的风险,使投资者有自由的空间来处理所持上市公司退市的风险。

(三)建立投资者保护和司法救济机制

证监会应制定针对于投资者受损后的实施细则或司法解释,落实对投资者正当权益的司法救济。如将对公司退市后的权属登记、高管的追责纳入法律体系,建立完善的赔偿制度,维护投资者正当权益。

做好风险教育工作。事先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使其充分了解证券市场“买者自负”的运行规则,增强其心理风险。

三、结语

我国创业板很多制度都亟待健全和完善,尤其是退市制度存在重大的缺失。我国立法还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借鉴国外创业板市场和我国主板市场的经验和教训,应制定专门的创业板退市法律法规,完善我国创业板的退市机制,提高创业板的运营效率,充分其发挥资本配置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贾壮,《尚福林:积极探索创业板退市制度》,证券时报,2011年1月10日

[2]陈杰,《海外创业板退市制度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武汉金融,2009年第10期

[3]王晓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安排与制度完善》,中国金融,2010年第16期

[4]何雁明,《中国二板市场的结构设计与流动性管理》,证券市场导报,2000年第10期

[5]杨东清、曾祥欣,《试析创业板退市的法律监管》,金卡工程,2010年第6期

[6]肖雄伟,《创业板市场需构建好退市制度》,河北金融,2009年第3期

[7]张德富、王昌锐,《中美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比较与分析》,投资与证券,2003年第5期

第2篇:创业法律知识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国际经验;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188-03

引言

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鉴,文化创意产业备受政府关注,政府将其提到了相当重要的战略位置。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政府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执行一系列政策措施,使之获得了蓬勃发展。探索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及集群发展经验,对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及其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1.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物。毋庸置疑,当今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其显著特征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而言,知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同时,它也是农业、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创意产业的发展,则需在更高的水准上把这种单纯的以要素分类为标准的产业形态转变为以人类的知识和创造力为标准的产业分类。在农业经济形态中,土地是最主要的经济要素。土地的使用为社会提供不断进步的动力。工业经济形态的要素主要是资本,即以金钱为代表的资本助推了社会经济的前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了最核心的经济要素。只有灵活运用知识,才能创造经济的奇迹。创意产业的发展则进一步打破了这种单纯的要素分类标准,是一种全新的产业形态,把经济社会活动中人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巨变。传统的农业乃至工业社会的经济增长是以资源的巨大消耗为代价的,环境遭受破坏,资源变得紧缺,发展受到制约。知识经济时代的增长方式迥异:以知识的生产、创意的激发为主要原动力。可见,随着知识在社会中的作用的彰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2.文化创意产业是交融的产物:技术+经济+文化。在全球化的时代,虽然科技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发展。业界有学者认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是: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将艺术文化精品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让更多民众享受它;同时,可以解决科技发达后所衍生的相关产业问题。通过创意产业的发展把知识经济提供给人们的有利条件和社会经济增长结合起来。这样,便可以在新的经济形态下获得社会的纵深发展。这也是创意产业之产生的经济背景和社会根源。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只有通过将技术、文化和经济统一结合起来,以科技手段促进文化创意,进而才能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数字艺术产业以数字媒体内容设计和制作作为中心,涵盖影视特效、计算机动画、游戏娱乐、广告设计、多媒体制作、网络应用、电子教育等领域。但是,并不是这些领域都能成功发展创意产业,如果没有科技作为支撑,即使再好的创意也将无法实现,创意产业就无法形成,创意经济就难以发展。

3.文化创意产业的外延将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延展。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内容的界定存在着差异,但共性居多。英国把就业人数多或参与人数多、产值大或成长潜力大、原创性高或创新性高三个原则作为标准,其范畴涉及出版、电视和广播、电影和录像、互动休闲软件、时尚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设计、音乐、广告、建筑、表演艺术、艺术和古玩等十三大门类。可见,很多行业都是以科技发展作为支撑的新兴行业(互动休闲软件、软件与计算机服务、设计等)都纳入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可见,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中部分产业的出现就是科技发展的结果。例如,后来新生的通信传媒技术使得大众传媒成为人类文明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门。又如,今天在全球各地方兴未艾的网络游戏业、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以及软件和计算机服务业,更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计算机科学不断发展所产生的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态。可以说科技进步大大地丰富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为文化创意车的发展拓展了空间。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定还会有一些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新服务行业不断涌现,这些行业将使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得到近一步拓展。

4.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必须以地方特色为根基。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新型产业,它对客观环境的要求十分讲究。如果不具备产业发展所需的环境条件而肆意确立发展创意产业,不仅不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可能给原本健康发展的其他经济造成损失。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意产业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不同,人均收入和人力资源结构不同,导致了各地创意产业的定义、范围界定以及发展策略也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存在共性:各地创意产业的发展都是根植于地方特色,在充分结合了本地产业发展的实情。可见,文化处于产业的发展需要与各地方的经济基础、文化背景、资源特色,包括文化、风俗、传统、价值、愿望等相结合。通过分析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并找出其自身基础与所需基础之间的距离,为确立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作好决策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塑造地方特殊性与独创性,如果只是东施效颦,一哄而上,重复建设,那就失去了创意产业的正真意义。

5.集群化态势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集群是指产业中相互关联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机构的集合,具有很强的群体集聚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由于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广泛,服务的传统产业门类庞杂,就自身体系而言,无法通过单独行为来打造品牌和价值链。当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趋势,就如同传统产业汽车行业一样是由设计单位、研究单位、配件制造企业。整车装配企业、销售企业等构成其完善的产业价值链,具有单体个性品牌和总体价值品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促使创意型人才和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建立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其集聚区的形成过程是从“文化创意产业在空间上简单集聚”到“企业之间建立业务协作关系,打造创意产业链”,再到“形成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聚区”的过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也是政府、企业、高校、中介机构、网络媒体以及创意人群从“各说各话”到相互间协同合作、专业分工逐步加深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制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时,一定要遵守集聚区发展的一般规律,切忌一蹴而就。考察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可知,走集群化道路是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创意产业需要集体的互动和企业的集群的地理环境。文化企业、非营利机构和个体艺术家集聚和互动,形成独特的集群的环境。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特征是创意人群生活和工作结合、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结合,具有多样化的宽松的环境,具有独特的地方人文色彩。

二、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一)依托各地优势资源,创建特色创业集群

国内城市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不尽相同,但是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资源优势与特色,创意产业发展与各自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紧密关联。各地应当依托优势资源,创建特色创意集群。例如,北京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地域优势显著。一是北京市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之都,是中国联系世界各地的核心枢纽,其所接触到的新创意、新理念、新思潮,都为了解国际创意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二是北京创意人才资源丰富,高等院校和科研所众多,而且质量和水平较高,教育和科技资源极为丰富,人口素质较高,拥有发展创意产业的坚实基础。当前,北京正以“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为基础,并根据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和产业机构调整方向,着重发展文化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广播影视节日制作和交易、动漫游戏研发制作、广告和会展、古玩和艺术品交易、设计创意、文化旅游等创意产业,优势突出,形成了不同产业有序集聚、共生共存的态势。

上海市创意产业也有其优越的发展环境:(1)拥有广阔的长三角腹地。江、浙两省创意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与上海形成联动机制。三地创意企业可发挥各自优势,扩大多层次、多渠道合作,拓展创意产业市场空间、延伸创意产业链,形成共赢局面。(2)创新型城市的氛围浓郁。(3)政策坏境也在不断优化。上海及其周边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因此,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优势和重点与其城市功能相适应,重点集中于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的创意设计,如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广告设计、软件设计等;与建筑相关的创意设计,如市场研究、专业咨询、会展策划等;与文化相关的创意设计,如媒体策划、艺术创作、影视制作、动漫设计等;与消费相关的创意设计,如时尚消费设计、休闲旅游设计、婚庆设计等。(4)拥有“国际经济中心、国际经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创意中心”的功能定位。与其发展环境与基础相适应,重点发展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的创意设计,形成了咨询策划集群、创意设计集群等不同种类共同发展的集群态势。

(二)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中国创意产业集群以政府投资注入为主,投资主体相对单一,投入不足,不利于长远发展。国际应充分利用政府资金引导社会投资、银行贷款筹资、民间资本投资、上市融资等多种途径,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政策的层面不断完善投资金融体制。

首先,可以考虑借鉴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按照创意产业市场规律制定和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各种发展基金,搭建创意产业化平台,建立一个成本低、信息灵、效率高的投融资政策机制。目前北京、南京、太原等城市已经建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本市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和经认定的重点创意产业的发展,采取贷款贴息、补贴和奖励等多种方式予以资助。但从其整体规模偏小。其次,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对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政府、银行、企业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向银行推介重点项目;通过贴息引导机制和市场化的项目贷款担保机制,引导银行加大对创意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投入。尽管面临着创意产业产品价值难以评估、银行分担的风险比较大等困难,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融资方式,应该在政策层面加以规范和推动,同时要从政策的角度加强和推进保险公司的再担保业务,这是隐含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最后,鼓励企业运用资本运作的办法筹集发展资金,采取自愿原则,支持集群内的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吸纳社会资本等形式,推进企业股权多元化。

(三)制定合理人才政策,增强产业集聚效应

发展创意产业,关键是人才。以美国为首的创意产业大国,都在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上制定了较完善的政策,成效显著,对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中国当前创意人才不足的情况,在政策制定上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制定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对于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人才培养的规划和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规范,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意人才。首先,应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主“阵地”功效,重视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国家应鼓励高校设立与创意产业的相关专业或者建立有关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机构,在开设专业课程的同时,应打通学科壁垒,培养适应竞争的复合型“通才”。其次,要鼓励国内外专家的交流合作和与专业人士相互合作,加强与创意产业各个领域中海内外顶尖学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的创意产业设计、策划和经营人才。最后,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创意产业的经验,将设计、媒体、艺术、经营等融入到各个阶段的教育中,注重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意产业人才。

2.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机制。创意人才的引进,大大推动了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只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才能真正引进优秀人才,并留住人才。首先,对于引进的国内外优秀的创意人才和创意团队,要给予其家属在保险、户籍、住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其次,允许和鼓励一批拥有特殊才能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占有企业股份,参与利润分配,实现创意产业高端人才使用的社会化,同时能更好地留住人才;最后,要进一步整合人才引进政策,全面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强科研工作站建设,加快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配套政策,努力把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成创意高端人才的“集聚高地”。首先,政府在指导集群发展时,应有意加强产业链的构建和延伸,构建完整协调的产业链,提高企业之间的关联度。其次,以大中型创意企业为龙头,通过产业环节的分解,衍生出一批具有分工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以更好地发挥集群的协同效应和信息共享。最后,通过组织新产品展示会、博览会和交易会等方式,为企业进行产品技术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推动集群内企业建立联系。

(四)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迄今,中国拥有知识产权法律主要包括《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加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关于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法律和规定,共同构成了中国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但是,中国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还存在的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够系统且相对滞后,具体保护措施不能适应创意产业在全力注册申报和取证举证等方面的特性需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分散,管理水平和效率低,诉讼程序烦琐导致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成本过高等,挫伤了创意个体的原创动力,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营造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的关键,应通过不断增强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在有关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可以先利用行政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结语

通过归纳总结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以及文化创意集群发展态势,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上述启示。它可以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有益的借鉴。但是,在实践运作中,我们应该灵活应用这些规律和经验,因地制宜地“做大、做强”自身的创意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1] 张振鹏,马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2011,(2).

[2] 张养志.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9,(5).

[3] 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新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

[4] 禇劲风.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5] 王万举.文化产业创意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6] 侯汉坡.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案例辑[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7] 张京成,李岱松,刘利永.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8] 华正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空间效应探析[J].生产力研究,2011,(2).

第3篇:创业法律知识范文

【关键词】蚕砂叶绿素水提物;光动力疗法;痤疮丙酸杆菌;体外实验

【中图分类号】R246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2-0041-03

Inhibitory Effect of Silkworm Chlorophyll Extract Photodynamic Therapy on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SHI JianxinMIN Zhongsheng*

Jiang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ilkworm chlorophyll extract photodynamic therapy on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Methods 96-well cell culture plates were used for experimental carriers and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suspension was added to these wells,which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ree control groups. With Semiconductor as the exctiation source. Results 1000mg/mL Silkworm-PDT group can complete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each concentration of P.acnes, the rest Silkworm -PDT group can’t complete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each concentration of P.acnes. Silkworm groups, the group of bacteria and bacterial phototherapy groups can’t complete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each concentration of P.acnes. The growth of P.acnes was not inhibited in three control groups. Conclus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ide th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clinical use of silkworm chlorophyll extract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Keywords:Silkworm Sand Chlorophyll Aqueous Extract;Photodynamic Therapy;Propionibacterium Acnes;In Vitro Studies

こp畲是一种临床常见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各年龄皆可发病,以青少年发病率为最高[1]。因其具有一定的损容性,其治疗包括外用药物治疗、系统治疗与物理治疗,随着科技的发展其治疗方式与方法也再不断更新。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近年来应用于多种疾病治疗的治疗方法,光动力疗法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和增生旺盛的细胞是其最大的特点,而对正常细胞无损伤,从2000年首次报道治疗痤疮有效以来[2],目前的文献多集中报道光动力治疗痤疮的有效性,少见纯中药提取物进行光动力治疗痤疮。本文旨在通过体外实验,通过蚕砂叶绿素水提物光动力疗法的实验,探索对不同浓度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抑制效果,寻找一个最低的有效浓度,为以后临床应用寻找新的思路。

1仪器与材料

11菌株与试剂痤疮丙酸杆菌标准菌株(Propionibacterium acnes,ATCC11827,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蚕砂叶绿素提取物(江苏省中医院制剂科);琼脂(L3027,美国Sigma-Aldrich公司);PBS缓冲液(003mol/L,使用前配制)。

12仪器高能窄谱光动力治疗仪,红光波长为(640±10)nm,输出功率2~230mW,由安徽航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2方法

21痤疮丙酸杆菌悬液的制备在微生物限度室复活痤疮丙酸杆菌冻干粉,复活成功后增殖培养,测定痤疮丙酸杆菌浓度,调整最大浓度为17×108CFU/mL(Colony Forming Units),依次稀释至17×107CFU/mL、17×106CFU/mL、17×105CFU/mL、17×104CFU/mL。加入96孔板中,每孔菌液200μL。

22痤疮丙酸杆菌的分组将痤疮丙酸杆菌分成:①实验组:96孔板分别加入对应浓度蚕砂叶绿素水提物100μL,终末浓度分别为1000mg/mL、500mg/mL、250mg/mL、125mg/mL、625mg/mL、312mg/mL、156mg/mL,并充分混匀,每组设6个复孔,置于37℃避光孵育15min。②3个对照组:细菌组:单纯不同浓度痤疮丙酸杆菌悬液,无照光处理;细菌红光组:单纯不同浓度痤疮丙酸杆菌悬液,只予半导体固态冷光源照射;蚕砂组:不同浓度痤疮丙酸杆菌悬液加入不同浓度蚕砂叶绿素水提物酸共同孵育,无半导体固态冷光源照射,每组设6个复孔,置于37℃避光孵育15min。

23半导体固态冷光源照射将96孔板垂直置于光源下20cm,使光斑直径为10cm,刚好将细菌孔完全覆盖,光照能量设定为80mW/cm2,照射时长为15min。按照上述办法将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b组进行照射。

24判断抑菌效果照光结束后,每组各孔吸取100μL菌液,混合后,每组取05mL混合液,浇板,37℃厌氧培养2d,记录痤疮丙酸杆菌是否增长。

3结果

对本研究的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情况进行统计,见表1~3。研究中,1000mg/mL实验组各浓度的培养皿中未见菌落产生,其余各实验组培养皿中未见菌落产生。蚕砂组、细菌组、细菌红光组培养皿中均可见菌落产生。而对照组a、b、c中痤疮丙酸杆菌生长未收到抑制,说明单纯照光与只加蚕砂叶绿素水提物不照光,均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

4讨论

痤疮的发生主要与雄激素与皮脂增加、毛囊皮脂腺过度角化、痤疮丙酸杆菌及继发炎症反应等原因相关。一般认为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各类生物酶,能分解甘油三酯,释放具有生物活性的组胺、细胞趋化物质、短链脂肪酸等参与炎症反应,其细胞成分中的肽聚糖可被TLR2识别,并启动免疫应答[3]。光动力疗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治疗痤疮的一项新型技术,是应用特定波长光源与光敏剂,通过光动力学效应选择破坏病变组织的治疗技术。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现已被证实可以杀死细菌、真菌和酵母等微生物[4-5]。

蚕砂提取的叶绿素a的在外加激发光源以后,即可产生光化学反应[6],其主要的吸收峰存在于光谱中红光部分的640~660nm和蓝光部分的430~450nm处。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制成性质稳定性,亲水性良好的叶绿素衍生物,主要是通过从蚕砂中提取糊状的叶绿素,然后进行皂化,最后通过加入重金属盐的方法来取代中心镁原子的方法制成。通过以上方法制成的叶绿素衍生物,它的治疗波长介于400~700nm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在415nm和630~664nm处也具有两个吸收最高峰值[7],这与天然的叶绿素a治疗峰值基本吻合,表明其光动力激发波段并没有受到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叶绿素治疗痤疮已有临床报道,Kim JE等[8]已经应用提纯后的叶绿素a、叶绿素b通过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

氨基酮戊酸是卟啉、血红蛋白、叶绿素等四吡咯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叶绿素a的合成过程由2分子ALA开始,通过一系列反应,生成原卟啉Ⅸ, 原卟啉Ⅸ之前的在是叶绿素与血红蛋白生物合成中都是一样的,下一步反应中PpⅨ与亚铁结合就成亚铁血红素,而PpⅨ与镁结合就成镁原卟啉。镁原卟啉再接受甲基、环化后成为具有第Ⅴ环的原脱植醇基叶绿素,最终形成叶绿素a。

本实验结果表明,考虑到ALA-PDT体外抑制Pacnes生长的结果[9],蚕砂叶绿素水提物同样具有良好抑制作用。实验组中1000mg/mL 的细菌生长被抑制,然而1000mg/mL蚕砂组细菌的生长依旧生长,说明此次实验中,痤疮丙酸杆菌在细胞外浓度的改变的情况下,并没有出现痤疮丙酸杆菌破裂、死亡的现象。另外几组浓度下的实验组未能抑制Pacnes生长,说明此次蚕砂叶绿素水提物浓度已成为能达到有效的抑菌浓度。因为本次实验并没有设置孵育时间,考虑叶绿素本身的疏水性,所以假设痤疮丙酸杆菌外是发生光化学反应的主要场所。细胞外直接发生的光化学反应可能直接损伤痤疮丙酸杆菌的细胞壁,当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被完全抑制,所以叶绿素提取物浓度越高,Pacnes损伤程度也就越高,抑制效果应当越明显,推测一定浓度范围内叶绿素浓度与抑制效果应当是一个线性的关系,且结果也符合以上推测。表1~2结果表明,光动力效果的要素缺一不可,缺少了光照、光敏剂都不能产生光动力效应,不能产生应抑菌的效果,本实验完全符合光动力实验的特性。

通过试验可以发现,蚕砂叶绿素水提物光动力疗法可以抑制Pacnes体外的生长,为进一步探索蚕砂叶绿素水提物临床治疗痤疮的可能性,发挥我国中医药在治疗痤疮方面的优势提供了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Burette A, Finet C, Prigogine T, et al. Acute hepatic injury associated with minocycline[J].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984, 144(7):1491-2.

[2]Hongcharu W,Taylor CR, Chang Y,et al. Topical ALA-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J]. J Invest Dermatol, 2000,115(2): 183-192.

[3]Tian L M, Xie H F, Yang T, et al. Association study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type 2 M196R and toll-like receptor 2 Arg753Gln polymorphisms with acne vulgaris in a Chinese Han ethnic group[J]. Dermatology, 2010, 221(3): 276-284.

[4] Zeina B, Greenman J, Corry D, et al. Cytotoxic effects of antimicrobial photodynamic therapy on keratinocytes in vitro[J].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02, 146(4): 568-573.

[5] Smijs T G M, Bouwstra J A, Schuitmaker H J, et al. A novel ex vivo skin model to study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dermatophyte Trichophyton rubrum to photodynamic treatment in different growth phases[J].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2007, 59(3): 433-440.

[6] Lee W Y, Park J H, Kim B S, et al. Chlorophyll derivatives (CpD) extracted from silk worm excreta are specifically cytotoxic to tumor cells in vitro[J]. Yonsei Medical Journal, 1990, 31(3): 225-233.

[7] [JP3]Nyman ES, Hynninen PH.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use of tetrapyrrolic photosensitizers for photodynamic therapy[J]. J Photochem Photobiol B, 2004,73(1-2):1-28.[JP]

第4篇:创业法律知识范文

随着十七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十七届三中全会“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等政策的不断推出,也伴随大学生日益紧张和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到来,自主创业成为很多毕业生的选择。1988年5月举办的清华首届创业计划大赛,正式拉开了我国学生创业的序幕。随后,不少高校也适时推出创业教育,以期培养大学生创业的意识、创业的精神和创业的能力。以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为标志,我国的创业教育进入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各试点院校开始了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探索。但总体来说,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或是教育方法上,都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从近些年的实践结果看,对大学生创业的引导和指导上,成效并不十分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并没有系统法律教育理论和培训体系。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尚存在不少问题。

1.大学生创业实用法律教育内容的缺失。

目前,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创业实用法律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相当一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或大学生创业教材关注金融、企管、财会、市场营销等关乎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等方面的知识传递。与创业有关的法律知识的阙如,导致不少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欠缺法律知识,缺少法律意识,不仅在创业中可能遭受法律风险,而且还可能招致创业的失败。

2.大学生创业实用法律教育系统性的缺乏。

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说只是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和培训体系。作为创业教育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保障的大学生创业实用法律教育就更为零散和薄弱。在大学就业指导的课程中,涉及创业指导的内容缺乏体系完整的创业法律教育课程。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一般都被安排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但在授课时,法律部门的内容并不占主要地位,其内容也多为各个部门法的简单介绍,基本与就业或创业热点无涉。对于即将深入社会进行实业操作的大学生来讲,此门课程无论是理论高度,还是实际运用性远远无法指导大学生如何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实践。

二、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对于初出茅庐,既缺市场经验,又缺乏创业资本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创业的难度与风险显然很高。这里的风险不仅包括创业项目选择的风险,而且也包括创业是否成功的风险,更包括创业的全过程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前两项风险有时是可预见却无法控制的,但法律风险却有可能通过事先的知悉预防和事中的得当处理完全可以避免。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就是在传授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法律思想观念、拥有健康的创业法律心理和具备较高的创业法律认知,进而塑造大学生理性的创业法律意识,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①创业法律教育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在校期间规避风险,也可以对学生真正走入社会后的独立创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开设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是大学生融入现代法治社会的必备素养。现代社会,法律在社会政治、社会管理和社会成员日常生活中的主导作用,成为规范国家、政党、政府、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行为的主要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法律规则的普遍化又使得学习法律成为人的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将不得不像学习劳动技能、生活经验、道德规范那样学习法律。”②“作为创业者,如果懂法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他人侵害,更为重要的是,现代社会的任何创业行为,都是一种法律行为,必须依照法律程序,得到法律的认可。”③

2.大学生创业实用法律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大学生较高的创业法律认知,增强大学生守法意识和用法能力。大学生要想成功创业,具备与创业目标直接联系的专业知识体系(如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航天技术等)和创业知识体系(商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营销策略、市场需求等)对确定创业目标至关重要。但另一方面,创业者更须按照市场规则来运作,在很多市场规则被确立为国家法律的情况下,法律知识也是创业者必须了解和掌握并伴随创业过程的始终,包括: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工商注册登记、合同的签订、知识产权的保护、税收法律等。凡是没有经过法律许可或者法律不予认可的创业行为则是非法的行为,不仅不受到法律的保护而且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承担法律责任。实施创业法律教育不仅是传授基本法律知识,更可以使即将创业的大学生提升学习掌握和运用法律的能力以及培养其法律思维和法律意识。

3.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创业者规范行为、提升竞争力。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用法能力。法律赋予当事人许多权利救济手段,企业应充分合理地行使相关权利,放弃相关权利就等于放弃了维护利益的可能性或无法实现利益的最大化。④在加强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规则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创业领域也不例外。加强创业法律教育,有助于强化大学生法律观念,更好地尊重和遵从法律。与此同时,也可以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更好地争取和维护潜在的法律利益。

三、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设计

创业教育中法律课程的设置应该更好的体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对学生的具体创业计划给予针对性的法律知识培训。那么,如何从整体化的思想的角度整合相关的法律资源,归纳出具有普遍适用价值的创业实用法律,形成系统性与层次性并用的创业法律课程体系,发挥创业教育在实践中的应有的效果,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合一,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建立健全创业法律教育教学体系。

体系是实体生存的根本,完整有效的规格体系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教育课教学中,可以将创业精神与法律意识融合培养;可以通过结合创业的特点来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法律知识体系,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采用公选课程与核心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对本科生、研究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体系。而这一切的基础在于专门的关于创业法律教育的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此教材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体现更多的参与特性,以鼓励、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亲身体验为主,在编写思想和体例上都与以往的以基础理论为主的教材相区别,应成为一门有创意、实用性强的创业基础性的法律读本,适合高校的各学科学生学习。由于大学自身学科特色及学生所学专业及个人兴趣所在的不同,导致学生创业项目各异,因此创业法律教育的教材内容要多总结归纳各种共性法律问题,至少应涵盖创业主体资格、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的市场规制、权利的维护和救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方面的内容。

2.建立具有创业素养的师资队伍。

创业者或是大学生创业者并不是一类独立的法律关系主体,他们是民事主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与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纷繁复杂,由非法学专业的教师讲授难免有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之弊。所以,欲建立一支良好的具有创业素养的法律教师队伍,最有效和最便捷的方式是依托于高校的法学院或法律系的专职教师,从其筛选具有相应社会经验和深谙企业创业运作之道的教师作为任课教师。与此同时,吸收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法律学术背景的资深人士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并配合以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来实现开展创业法律教育的目标。

第5篇:创业法律知识范文

当前,尽管法学界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仍未达成统一,但较为一致的认识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并以自治为基本理念,但民法的自治难以解决市场的失灵、外部性及公共产品投资问题,因而需要国家权力的监管、调控以及并从新的角度来思考公共产品投资的法律规范形式。由此经济法至少应包括市场监管法、宏观调控法、环境资源法、社会保障法等内容。其所调整的不是私人主体之间的经济行为,而是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与调控。基于此认识,市场主体法如公司法、市场行为法如合同法,以及物权法、侵权法、婚姻家庭法等均属于民法的内容,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产品质量法、税法、环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等则常被划归于经济法的体系范畴。根据上述关于民法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基本划分,可以说,民法和经济法均调整市场行为,均与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民法侧重于市场主体及其自主决定的经济活动,而经济法则侧重于对市场主体自主决定行为的局限进行政府干预。在很大程度上,民法构成了经济法的基础,因为不了解民法所调整的私主体行为,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公权力干预的正当性。而且,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劳动法与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被划入经济法体系范畴的单行法,其所涉及的侵权关系、合同关系均以民法上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因此,对于经济法专业的法学本科生而言,民法是必修的基础课程。由于经济法与市场监管与调控紧密相关,常常被列为经管类专业的必修法律课程,但受专业课程计划的限制,不可能为法律课程留下充分的空间。对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缺乏基础的法律知识背景,他们很难真正理解经济法的真正内涵。即使学到一些“法律知识”,也很难能在实践中准确地运用,实际上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对非法学类专业而言,单纯一门经济法课程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开设更多的法律课程从专业课程规划的角度又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不应受学科意义上经济法调整对象的限制,而应针对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从“经济法律制度”的视角来进行课程设计。相对于“经济法”,“经济法律制度”不仅能够涵摄民法范畴内与市场经济活动相关的内容,从而有助于解决经济法课程前提性法律基础之不足,而且也便于将相关法律制度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整合。

二、非法学专业法律教学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即使通过经济法律制度整合民法中有关市场经济行为的法律,单单这一门法律课程仍嫌不足。因为在学习经济法律制度之前,学生需要对法律的一般理论,经济法律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经济法律责任所涉及的刑法、行政法以及诉讼法等问题均需有基础性的把握。一般而言,经管类专业的法律课程设置应当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课程。基础课程主要介绍法的一般理论、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构造、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社会法及诉讼法所调整的基本社会关系及其基本内容。课程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对我国法律的基本体系与内容有个概括性的了解,并在此基础培养基本的法律思维与法治理念。《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为全民法治观念,要将法治教育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从中小学即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据此可以肯定的是,基础法律课程将成为高校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目前,各高校经管类大多仅开设《经济法》一门法律课,很少未开设专门的法律基础课程。尽管思政类课程中涉及法律基础的内容,但其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并不在于基础法律知识的介绍和法律理念的培养,而是将法律作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手段来对待的,其侧重点在于尊法守法意识的树立,与作为专业类法律课程的基础以及十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相差较远。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基础类课程中的《经济法学》课程的讲授缺乏必要的基础法律知识背景,仍需先行介绍法律的基础知识,从而严重影响了《经济法学》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二层次即经济法律制度。该课程属于学科基础类课程,其内容主要介绍与市场经济活动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果说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认知和理解,经济法律制度的教学目标则应适当增加法律的具体应用能力。第三层次为专业类课程。这类课程是根据具体专业方向的需要而有针对性地开设的课程。经济法律制度由于涉及到的法律领域十分庞杂,只能侧重于基础,而难以具体和深入。更为深入的内容只能就不同的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另行开设。比如人力资源方向,需要专门开设劳动法,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开设建筑工程法,物流专业方向需开设物流法规,而对外贸易专业方向则需要进一步了解海商法的专业法律知识。这一层次的法律课程由于是针对具体的专业方向需要而特别开设的,故在教学目标上应更加注重法律知识的具体运用。上述三个不同层次的法律课程,经济法律制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对于法律基础课程,它已经较为偏向专业需要,是对有关市场经济活动的法律的进一步深入。但相对不同专业方向的特殊需要,它又属于经管类的基础类课程。

三、非法学专业法律课程设计与创业教育之协调

当前,已出版的各类《经济法》教材近百种,但大多数是针对法学专业学生而编写的,虽然部分教材考虑了非法学专业的需要,但并未针对特定专业的自身特点,而是力争“包罗万象”,由各专业根据不同需要自行选择需讲授的内容。由于缺乏明确的针对性,这样的编排内容全面有余,但系统性不足,几乎毫无例外地均是依照单行法律来设章分节。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只能使他们掌握一些零散的经济法律知识,而难以形成体系化的认识,更无需谈法律的具体应用。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部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要求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尽管法律教育并非创新创业教育之重点,但法律课程建设无疑是创新创业——尤其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迄今为止,法律专业课程设计还未能充分考虑创业教育之需要。创业法律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法律知识并能将之运用到创业工作中去,而相关的法律知识——企业的设立、公司治理、投资者内部关系、合同的订立与履行、市场经营与竞争等等——几乎均与经济法律制度密切相关,故此完全可以与经济法律制度的课程内容设计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经济法律制度》课程的内容设计可考虑以创业过程为线索,将相关的经济法律知识贯穿起来。这样不仅可满足非法学专业尤其是经管类各专业法律课程教学要求,而且有助于法律知识的体系化理解和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四、结语

第6篇:创业法律知识范文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课堂内容难以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在很多与法律知识相关的公共课程方面,我国虽然实施思政理论新课程方案,但其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却是由“98方案”《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结合的课程。从课程设置来看,相较而言,大学生通识法律课程显得不够充足。而部分高校虽有开设辅修或选修法律课程,不过在课时方面却仅考虑到教学内容与大纲的完整性,很少会重点讲授创业法律风险。另外,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规划课程中,我国高校普遍重视就业素质、技能和创业精神、品质、素质、意识等内容,相关法律内容却少之又少。因此,从各类型课程来看,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课程都没有系统全面的创业法律知识内容,所以无法满足大学生创业实际需要。

二、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构

1.建构原则。

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构须遵循四大原则:

(1)针对性。

在规定时间范围内促使创业法律教育达到预期结果,促进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修养、能力的增强。

(2)配套性和相对独立

创业法律教育课堂体系在当前各高等院校中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法律课程与其他创业教育课程之间应当相互配套,以便形成完整综合的课程体系,而不应独立于其他课程体系之外。

(3)实践结合知识性。

开设创业法律教育课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全面理解法律知识,为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并通过各类活动让学生逐渐形成各种外显操作行为,帮助学生累积法律知识和能力。

(4)多样性。

高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活动性、综合性特点,直接决定创业法律教育课程组织方式的灵活多样性,所以课程体系建构必须具有弹性和选择性。

2.体系建构。

遵循以上四大原则,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分三部分完成:

(1)创业法律能力培养类课程。

创业能力极为特殊,它具有极强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创业能力核心即智力;创业能力是自我谋职能力,是转化自己或他人市场创意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其包括综合性、经营管理和专业性能力。大学生创业所必备能力之一为法律能力。针对以上能力设立相应培养的实践和务实类课程,如法律谈判、企业或商法务实等课程。同时,教授这些课程时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多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景体验、课文训练以及创业基地参观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思考,促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化接受为探究,发挥出创业法律教育的真正效益来。

(2)创业法律意识增强类课程。

法律意识是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课程开设的基本目标,其主要培养大学生守法知法、依法办事、尊重交易规则、诚实守信的意识。所以,该类课程教学内容即懂法、知法、守法,主课程以法理学为主,法律方法学、逻辑学等为辅。通过这些课程帮助大学生全面理解法律,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正确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3)创业法律知识了解类课程。

现有法律体系中许多法律法规都与大学生创业相关,但大学生却并非全部了解。大学生创业选择企业组织形式是首要问题,因此了解企业法是基本,才能帮助其选择与自身实际相符的企业组织形式。按照各种出资人责任形式企业分为公司、独资和合伙三类。自1999年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正式出台,到2005年和2006年我国分别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进行修订,明确区分出各类企业创建要素的不同,以及《中小企业促进法》等,都是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重要教学内容。企业经营的过程即依法交易办事的过程,所以,大学生创业还需要了解《民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劳动合同法》《会计法》《专利法》《所得税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保险法》《劳动法》等一系列法律。最后,创业过程避免不了纠纷争议,大学生还应了解《诉讼法》。由于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的庞大,知识内容的繁杂,对于非法学系的学生而言讲解重要概念和制度即可,且介于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实践来看,主辅修或双学位形式是解决法律教育现状的较好办法。

三、总结

第7篇:创业法律知识范文

1.缺少契约意识,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的违约现象。部分大学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后,仍然存在“骑驴找马”的现象,当找到觉得更适合自己工作的时候,就会放弃之前的选择。这种做法会对学生的信用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一个学校或一个学院的声誉。在违约的过程中,大学生并没有觉得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认为违约与否只是个人的选择,与学校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学生“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使大学生树立权利义务观念。

2.缺少主体意识,存在一定的“被就业”现象。一些高校,为了自己所谓的“就业率”,使学生的就业协议与毕业证相联系,使学生为了顺利地拿到毕业证而无奈地“被就业”。殊不知,这种做法已经侵犯了学生的权利。此外,一但“被就业”的单位若是真实存在的,也有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3.部分大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区分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致使其工作后无法维权。有的同学认为与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就是劳动合同。其实不然,就业协议体现的只是双方的就业意愿,在协议中只是规定了双方的违约责任,并没有涉及到今后工作中的一些实质性内容。如,实习期间的工资、各项保险;正式工作中的劳动时问、休息时间以及相关的工伤赔偿等等。因此,当到用人单位报到后,学生应积极主动地与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通过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便于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4.口头劳动合同导致的法律问题。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既存在口头的劳动合同又存在书面的劳动合同,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一定要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口头的劳动合同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果发生纠纷,取证将是一个非常困难的环节,就会导致大学生很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5.大学生创业导致的法律问题。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国家大力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且在创业之初为其提供小额的贷款。与此同时,国家还有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存在“冒名顶替”创业的,也存在游走在法律边缘创业的。

二、大学生就业中法律问题的成因探析

1.高校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制教育内容。高校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想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学校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开设相关的课程。但是,目前尚没有形成统一完善的法制教育内容体系。一些学校开设法律课程具有很强的随意性,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法律知识的掌握、法律情感的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形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应制定详细的法制教育内容体系,至少应在毕业阶段普及合同法、劳动法、丁伤保险条例、刑法、行政法以及一些诉讼法知识。

2.在教学的过程中教育手段、方式较为单一。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即使掌握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熟悉相应的法律条文,如果没有经过实践的历练也很难将法律知识与条文运用自如。而现在在法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典型的问题是缺少实践环节。因此应加强法学教育的实践环节,如在学校建立模拟法庭、到法院参加庭审的旁听或者可以与法院合作,把一些案件的审理搬到学校等。这种直观的教育,会大大增强法学教育的实效性,使广大学生能够深深感受到法律的权威,有利于法律情感的培养,法律信仰的树立。

3.法制教育是一个综合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法制教育是一个综合工程,法制本身就是极为复杂的,它体现在法的运行过程中。法的运行要有立法者、执法者、司法者以及守法者等才能够充分得以体现。我国的法制体制还在不断的进步和完善之中。因此,法制教育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

三、高校就业法制教育“335”模式

“335”即是指三级主体贯彻三个理念,三个过程结合三类内容,五大载体支撑立体教育形式。“335”模式是围绕着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的主体、理念、步骤、内容、教学形式等内容展开的,是针对现有的就业法制教育的弊端构建的框架式结构。

1.三级主体贯彻三个理念。这三级主体是指从宏观到微观的高校就业法制服务体系。一级主体是指校级的就业指导中心。全面协调与用人单位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各种法律关系,切实保障毕业生的获取就业信息权、被推荐权、就业选择权、公平待遇权及违约求偿权等。二级主体是就业法律服务办公室。既要组织报告、讲座等形式的就业相关法律专题教育,也要提供个别法律咨询,帮助毕业生制订维权方案;既要按部就班地开展惠及全体学生的就业法律常识宣传和社团实践活动,又要重点突出地集中指导毕业生的依法就业和平稳就业。三级主体是“专、兼、聘”结合的师资团队。师资团队要有量有质。聘任教师要专家化,应当包括学科前沿的知名学者和教授,通晓劳动纠纷和人事争议法律实务的法官和专职律师,拥有丰富人事管理经验的人力资源部门高管和政府官员等。如果说,三级主体是就业法制教育的中枢,那么,三个理念是其“灵魂”。具体指:一是提前介入、重在预防、贯穿全程的原则。就业指导,不能够在学生即将找工作的时候,才开始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而是应该循序渐进,从进入大学开始,就要为他们今后找T作奠定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形成一定的法律意识。要用正反两面的经典案例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对镜、反思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求职观念。二是法律素养教育与法律知识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法律素养是人们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法律素养一般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i个方面。法律素养的的高低,是以法律知识为基础、以其行为为体现的一种能力。在高校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只有掌握一定的知识才能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才能够使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形成法律信仰,在H常生活和丁作中才能够在任何条件下都以法律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三是法制教育与基础文明活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基础文明教育具有共同的特征,即具有极强的内隐性。因此,认清一个人的法律素质达到什么程度只有在其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才能够体现出来。法制教育不是独立的、孤立的环节,应与基础文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水融、共同推进。

第8篇:创业法律知识范文

(一)课程体系建设滞后、创业教育亟待加强

现如今许多高校虽然组织了一些有关创业的活动,但是这类活动仍然具有局限性。例如某些高校开设的课程仅局限于对学生的自主创业方面的指导,或者仅仅举办一系列的竞赛,这类活动往往停留于表面,而没有真正的实践意义,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过多的活动反而造成学生对创业态度不严谨、消极应对等等不良影响。在课程体系建设层面,尽管某些学校开设一系列的创业指导课程,但是往往缺乏严谨性,没有成为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

(二)忽视法律教育、缺乏相关课程

有关创业法律教育方面,尽管各高校都开设了一系列的法律课程,但是这些课程最主要的是面对学习法律专业的学生,然而在创业教育方面却缺乏相关课程的开设,即便是有相关法律课程的开设,其法律教育也缺乏系统性,从而导致学生的法律意识匮乏。因此,各高校应当提高法律在创业指导课程中的地位,并且针对有开拓精神、积极创业的大学生,要积极开设相关的创业课程以及聘请专业讲师来为学生作指导,提高学生对创业的重视程度。

二、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及其课程编排建设的必要性

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我国大学生创业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好多学生脑海里缺少创业意识,众多高校对其并不重视,更谈不上创业法律教育。例如现如今很多高校虽然开设经济类的课程,可是这些课程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银行、证券交易所、会计事务所等企业单位,而没有强调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并且在这些课程中,法律教育匮乏,仅仅只能开设有限的法律教育课程,导致学生的法律知识贫乏、创业成功率低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

三、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及其课程编排建设的措施

(一)增强创业法律意识类课程

人的意识指导人的行为,因此加强大学生创业群体的法律意识至关重要。在创设相关课程中,要强调遵法、守法的意识,强调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要依法办事、诚实守信。因此,培养相关意识应当设置法理学、市场交易法学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了解法律内涵,促使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依法办事,引导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尊重法律、诚信经营,随之而上升为自己的习惯,在创业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形象,从而防止违法犯罪的行为出现。

(二)创设针对性的法律课程

我国有关商业的法律诸多,可是大学生的时间有限,要解决这个矛盾只能开设有针对性、重点的法律课程,来增加学生必要的法律知识储备。例如:商事组织法最主要讲述的是企业组织形式的相关知识,从而为大学生创业选择何种企业组织形式提供相应的建议;商事主体行为及其规制法,这部法律主要针对于经营过程,对于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企业经营活动提出了指导意义,使得大学生全面规范自身的行为;解决商事争议的法律,顾名思义此法律帮助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商业纠纷问题,通过学习此法律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通过法律渠道来解决问题。综上,通过开设此类法律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从而真正体现了法律的实践意义。

(三)培养创业法律能力类课程

开设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创业相关知识的传授,还应当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和创造能力,从而把自身的好的想法转化成生产力。因此应该有针对性的创设一些有关于法律的能力培养课程,例如模拟创业过程中的法律纠纷、模拟创业过程中的漏洞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过程等等,还应当设置一系列的逆向思维课程,让学生自己当法官或者律师来深切体会法律的内涵,从而使学生切身实地运用法律、理解法律,从被动学习状态到主动学习过程。通过这些情景实验课程,把运用法律解决创业过程中难题的能力,培养成大学生创业的必备能力之一。

四、总结

第9篇:创业法律知识范文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area of central plains economy provides a good platform for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paper studied several main elements in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of Henan province: entrepreneurial ideas,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ship and entrepreneurial knowledge, and these factors were studied, finally get the influence of interaction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subject elements and use.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大学生创业;主体要素

Key words: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area;college students venture;the main elements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217-02

1 河南省大学生创业主体要素调查分析

1.1 大学生创业意念 在对河南省大学生创业主体要素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创业意念影响要素包括:创业动机(56.25%)、创业兴趣(76.25%)、创业理想(31.25%)、创业需要(27.5%)、创业价值观(53.75%)。不难看出,多数人认为大学生创业首先需要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有了创业动机,随之产生创业理想,在创业需要的前提下,有了创业实践,实践过程中,形成创业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创业意念所带给创业的影响持肯定态度,认为大学生创业意念“非常必要”或“必要”的在30%-70%之间,超过了“无所谓”的选择(在5%-26.25%之间)调查还显示,不同的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各要素的认识还存在差异。调查认为,大学生创业有必要或必要拥有创业兴趣、创业价值观和创业理想,而认为创业兴趣对大学生创业基本无影响。

1.2 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 创业心理品质调查指针对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心理素质所做的一项调查。在回收的80份问卷中,在对“大学生创业是否必须有独立品质”一项的调查中,29人认为 “非常必要”,38人认为“必要”,13人认为“无所谓”;在“大学生创业是否必须有冒险品质”的调查中,20人认为 “非常必要”,45人认为“必要”,15人认为“无所谓”;在“大学生创业是否必须有坚韧品质”一项的调查中,41人认为 “非常必要”,35人认为“必要”,4人认为“无所谓”;在“大学生创业是否必须有克制品质”一项的调查中,54人认为 “非常必要”,23人认为“必要”,3人认为“无所谓”;在“大学生创业是否必须有适应品质”一项的调查中,32人认为 “非常必要”,40人认为“必要”,8人认为“无所谓”。

调查显示,大部分人认为创业心理品质对大学生创业具有促进作用。认为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非常必要”或“必要”的在20%—70%之间,超过了“无所谓”的选择(在5%-20%之间)。调查还显示,不同的人认为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各要素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还存在差异,大学生创业非常必要拥有创业心理品质从高到低的比例依次为:克制品质、坚韧品质、适应品质、独立品质、冒险品质,创业价值观,认为无所谓从高到低的比例依次为:冒险品质、独立品质、适应品质、坚韧品质、克制品质,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大多数人认为冒险品质并非是大学生创业必须拥有的一种心理品质,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创业并不是一种冒险活动。

1.3 大学生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调查是指对创业能力对大学生创业影响度所做的调查。回收的问卷中,在对“大学生创业是否必须有学习能力”一项的调查中,30人认为 “非常必要”,45人认为“必要”,5人认为“无所谓”;在“大学生创业是否必须有社会能力”的调查中,26人认为 “非常必要”,42人认为“必要”,12人认为“无所谓”;在“大学生创业是否必须有管理能力”一项的调查中,37人认为 “非常必要”,40人认为“必要”,3人认为“无所谓”;在“大学生创业是否必须有创新能力”一项的调查中,48人认为 “非常必要”,31人认为“必要”,1人认为“无所谓”;80人中,大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创业“非常必要”或“必要”有创业能力。

认为创新能力对大学生创业“非常必要”的为60%,而认为社会能力对大学生创业“非常必要”的仅为32.5%;在“必要”的选择中,认为大学生创业有 “必要”拥有学习能力的为56.25%,超过了其他各种品质;“无所谓”的调查中,15%的人认为大学生创业是否具有社会能力“无所谓”,超过了其他各种要素,持这种观点的人可能认为社会能力可以在创业中慢慢培养。认为大学生创业非常必要拥有创业能力从高到低的比例依此为: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认为无所谓从高到低的比例依次为:社会能力、学习能力、执行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从这种排列中再次印证社会能力是后天培养的结果,而大学生创业所必需拥有创业能力为创新能力,这也再次证明,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创业持续的源泉。

1.4 大学生创业知识 创业知识调查是指对创业知识对大学生创业影响度所做的调查。回收的问卷中,在对“大学生创业是否必须有专业知识”一项的调查中,39人认为 “非常必要”,31人认为“必要”,10人认为“无所谓”;在“大学生创业是否必须有管理知识”的调查中,40人认为 “非常必要”,38人认为“必要”,2人认为“无所谓”;在“大学生创业是否必须有营销知识”一项的调查中,24人认为 “非常必要”,46人认为“必要”,10人认为“无所谓”;在“大学生创业是否必须有法律知识”一项的调查中,50人认为 “非常必要”,29人认为“必要”,1人认为“无所谓”;80人中,大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创业“有必要”或“必要”有相关创业知识,仅有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创业是否拥有相关创业知识和大学生创业关系不大。

调查还显示,不同的人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各要素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还存在差异。认为法律知识对大学生创业“非常必要”的为62.5%,而认为营销知识对大学生创业“非常必要”的仅为30%;在“必要”的选择中,认为大学生创业有 “必要”拥有营销知识的为57.5%,超过了其他各种品质;“无所谓”的调查中,近18%的人认为大学生创业是否具有财务知识“无所谓”,超过了其他各种要素,持这种观点的人可能认为财务知识和创业的关系似乎不大。认为大学生创业非常必要拥有创业知识从高到低的比例依此为:法律知识、管理知识、专业知识、财务知识、营销知识,认为无所谓从高到低的比例依次为:财务知识、营销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这种排列显示,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创业要把法律知识放在第一位,首先必须拥有法律知识,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创业者。

2 结论及建议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法对河南大学生创业各主体要素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结论有:第一,在进行大学生创业意念调查时发现,大学生创业有必要或必要拥有创业兴趣、创业价值观和创业理想,而认为创业兴趣对大学生创业基本无影响。第二,创业心理品质包括:独立品质(66.25%),冒险品质(46.25%),坚韧品质(77.5%),克制品质(80%)和适应品质(51.25%)。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冒险品质并非是大学生创业必须拥有的一种心理品质,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创业并不是一种冒险活动。第三,创业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67.5%)、社会能力(61.25%)、管理能力(72.5%)、创新能力(77.5%)、执行能力(65%)。调查显示,社会能力并非是大学生创业必须拥有的一种创业能力,而创新能力则是大学生创业不可或缺的一种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何予平.企业家精神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C-D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