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我国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
我的的思想教育长期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所束缚,采用灌输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注重学生的知识量的掌握,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性化的培养。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思想教育的目的则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使学生从主观上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人生价值。而现在各大院校的思想教育,重点没有放在思想方面,而是放在了教育方面。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不愿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习惯于凭借着自身的经验来进行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依旧采取严肃整治的态度,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或者“禁止做……”“否则就……”这样的话来对学生进行约束和管理,企图让学生变成温室里的花朵、圈养的牛羊。这种教育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根本无法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通过对某校毕业生的调查研究表明,当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自身思想道德素质高的学生几乎不会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在学校经历过思想教育的学生,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也许,有的教育工作者会说,学生一旦离开了学校就不在教师的管辖范围之内了,教师不可能管学生一辈子。关于这种说法,我个人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的确只局限于学校之内,学生离开了学校教师对学生就失去了约束力。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在学校对学生的教导,给予学生许多受用终身的东西。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融入人性化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主观上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明确的定位与合理的规划。除此之外,单一的教育模式与校园文化环境的扭曲也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
2人性化教育管理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意义
何为人性化?人性化就是在实际的行动中表现出的符合人类要求的性质或状态,简单的说就是:以人为中心,而人性化教育管理也是坚持着“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来实行的。思想教育的重心在于引导学生朝着高道德、高品质的方向发展,其核心思想正是对人性的培养。所以,人性化教育管理对学生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使用人性化教育管理,可以将人性更好的渗透到思想教育当中去,使思想教育和人性化教育融为一体。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逐渐的完善了青少年在人格方面的建设,充分发挥了青少年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青少年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实现人生的价值。其次,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使用人性化教育管理。可以改变思想教育本身给人的带来的严肃感和心理压力。许多青少年学生只要提高思想教育,最先给出的反应就是自己犯了错误,只有犯了错误才会接受思想教育,对思想教育存在着畏惧之心。然而,在思想教育中融入了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就可以打破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中存在着的弊端,使得学生可以清楚的明白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明确的定位,摆脱对思想教育的畏惧之心。此外,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打破传统思想教育模式的同时,主张创造人性化的学习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空间,也使得思想教育的目的可以落到实处。
3人性化教育管理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3.1建设德育体制
思想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所以在学生思想教育中融入人性化教育管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意识的培养。在学习上,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帮助;在感情上,对学生包容和理解;在生活中,对学生信任与关心。无论是从事什么教育工作,只有在工作中付出了感情,才能使得教育工作变的有血有肉。没有感情的教育是缺乏沟通的,也是失败的。所以,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应该树立平等的意识,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学服务。
3.2改变教育模式
思想教育是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人性化教育管理是为了增强学生人性化的意识。所以,在思想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多元化,教学目标不要只局限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而是要注意对学生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产生充分的信任,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将传统的强制化教育模式转变为主动性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生价值。
3.3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在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方面,要积极开展科技实践创新活动,对于学校的一些公共设施,例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进行人性化的开放,把这些活动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了和竞争意识,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形成了健康的成长环境。
4总结
教育的本质就是对人性的培养,虽然在目前看来,各大院校的教育还是以提高成绩为主,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只有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才能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生的价值。所以,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要融入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思想教育的人文精神气息更加浓厚,以便于培养出更多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益的优秀人才。
作者:杨倩 单位:石家庄农业学校
参考文献:
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育的特殊作用,大力提倡刻苦锻炼、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并且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加以强化,直至内化为自身的意志品质。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可以偏概全。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理性地看待比赛中的进攻与防守、得与失、胜与败,使学生形成健康、豁达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素质。同时,还应该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体育比赛中所养成的良好心理品质迁移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够从容不迫、冷静客观地处理所面临的问题,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
2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当前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能够教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同时要教给学生教学的方法,因为高校的体育教育是以培养优秀体育教师为职责的,从而实现由一名普通的学生向体育教学工作者转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其能够顺利实现从学生变成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转变。体育教育的特点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常常能够使学生在喜悦和愉快的情境中接受教育并且得到一定的锻炼,在体育活动中渐渐转变学生的负面思想,不断加入正能量,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要得到切实的提高,教师就要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的特殊作用,在教学中把学生们带出环境相对狭隘的学校,把学生带到环境相对广阔的社会实际中,通过组织开展各种相关体育活动,让学生们实实在在的吹风沐雨、经受实践锻炼。只有这样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
此外,教师不能脱离体育教育特点开展教育活动,要使学生在欢乐中接受教育,进而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作为学生一方面要自觉接受类似的实践锻炼,另一方面,还应该明白为什么要参与这种活动,从而掌握类似教育活动的方法,最终学以致用,成为自己的一套教学方式,为今后成为体教工作者做好准备,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与体育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体质得到增强,而且还能提高文化素养。体育活动还是德育的重要载体,美育的重要手段,他能够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断提升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从而克服不良的陋习,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校的体育教育应充分挖掘体育的德育、美育因素,使其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有的高校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有说脏话的不良习惯,甚至已经潜移默化成为一种习惯,难以克服。这时,适时适当利用体育教育的特殊作用,往往可以取得料想以外的效果。当前高校的学生存在着许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举办有针对性的体育比赛活动,通过体育教育活动的特殊功能,帮助学生们改善不良的行为习惯,为高校塑造良好的氛围。
4结论
1.家庭教育相比较学校教育而言具有更明显的基础性。中学生在幼儿时期就接受着家庭教育产生的影响。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虽然中学生具有较高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但是事实上中学生群体却很缺乏对外界的认知,并且中学生由于自主生存能力较低而体现出了对家庭的依赖性,所以中学生需要家庭来引导自己掌握一些生活知识以及其他知识,并逐渐认识社会。在此过程中家庭教育所能够传达给中学生的内容在学校教育中未必会涉及到,所以相对而言,家庭教育具有更加明显的基础性。中国古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其中所提到的年龄并不是在指中学生,但是却对家庭教育所具有的基础性进行了强调。学校教育会在固定的时间段要求中学生掌握知识并完成学习以得到毕业证书,但是家庭教育却没有这种时间上的限制,同时也没有类似于毕业证书这种结业标志。对于中学生而言,只要没有离开家庭自主生活就一直在接受着家庭教育,而即便是离开了家庭也可以通过通讯工具等来开展这种教育,所以家庭教育所传达给中学生的内容具有基础性,同时家庭作为一种教育场所而言也具有基础性。
2.家庭教育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当前许多中学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并且具有这种心理障碍的中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而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使中学生产生这种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虽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中学生培养中的目标具有一致性,但是从责任来看,学校教育更偏重于传授学生知识,而家庭教育则更偏重于向孩子传授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其中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也是家庭教育十分重要的任务。这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能够以身作则,通过合理地对孩子开展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并重视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孩子尊重,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从而引导孩子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家庭教育不仅能够在培养中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激发中学生认知能力与丰富孩子知识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教育的科学化能够为孩子智能的激发提供良好条件,由于家庭教育并不受到形式、地点以及时间的限制,并且具备灵活性的家庭教育也不会受到教学大纲的束缚,所以中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来得到良好解决。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发现并指出孩子的不足和缺点,然后对孩子进行引导,这对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针对中学生开展家庭教育的主要原则
针对中学生开展家庭教育应当以尊重中学生前提。中学阶段的学生并不具备足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并且其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作为学校以及家长都必须注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另外,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逐渐进入“叛逆期”,所以家庭教育应当以引导而不是强制为主要的教育手段,在这种教育的开展中,家长需要重视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在家庭教育中要尊重孩子的尊严、人格以及主体地位,从而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此过程中首先要求家长能够树立正确的爱子观。在维护自身的威严性基础上做到严而有教,让孩子在感受到平等的同时也感受到家长给予孩子的爱护和关怀。同时家长要扮演良师益友的角色,当孩子在生活、学习或者是思想方面遇到问题时,家长需要及时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其次家长要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家长与孩子作为两代人难免在价值观和思想上产生分歧,而由于孩子在家庭交流中往往处于被动,所以家庭教育会因此遇到瓶颈。家长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应当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同时家长要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积极参与,通过重视和尊重孩子提出的观点和想法,让孩子感知到家长对自身的肯定,从而树立起对家长的信任。
2.以身作则原则。通过严格要求自身的行为来发挥榜样作用是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重要手段。作为中学生的孩子仍旧有大量的时间与家庭成员为伴,所以家庭成员要通过言传身教来发挥引导作用。这要求家长能够具备良好素养,其中又要求家长能够具有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思想,在了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体现出家庭教育对孩子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点的针对性。同时家长要具备良好的修养,避免使用过于粗暴的方法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另外家长需要通过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以正确的教育观和价值观为导向来了解孩子需求并对孩子进行引导。
关键词:情感教育;中专生;班主任工作
世人尊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与学生休戚相关,接触最频繁的莫过于班主任,所以班主任与学生必定有情感上的交流,这决定了情感性是班主任工作的特点之一。中专阶段是学生个性塑造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对中专生的情感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负责,同时也是对社会的良性发展负责。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情感教育成为素质教育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对情感教育概念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运用好情感教育这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二、组织好班集体活动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
组织好班集体活动,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应当具有正确的信念、坚强的凝聚力、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的好风气。健全的集体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从培养情感入手,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去发展和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逐步使学生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控制自己。因此,组织好班集体活动,既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手段。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如:帮助贫困学生的献爱心活动,学雷锋活动,书法、演讲比赛,文明宿舍评比,春游、秋游以及各种文体活动等等,活动不一定局限于课堂内,可以延伸到课堂外、校园外。学生们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可以寻找兴趣,使情感活动的火星燃烧起来,自豪感、自尊感得到加强,特别是班级凝聚力会更进一步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学习风气更加浓厚。
三、中专阶段班主任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专生的情感教育现状非常不容乐观,中专阶段对学生情感教育既必要也重要。面对存在的问题及情感教育的迫切需求,笔者探求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如下:
1.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情感教育能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因为班主任的情感教育表现为友好,而不是猜疑,自然而不生硬。注重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给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情理交融,这种诚挚的相互的师生关系,使双方产生愉快的主体感受,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自我完善。
2.加强师生的交流,促进彼此的包容与理解
班主任的情感教育总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来表现出来的,既不过分外露,给人以亲昵感;又不故作高深莫测,给学生以虚情假意感。适当得体的情感教育能够巧妙地启迪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发展。情感教育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它从方式上讲究适时、适度,具有可接纳性。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情感交流。从方法上来说,讲究适当,具有可接受性。
3.增进教师的被信任感,激励学生不断上进
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班主任的情感教育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被信任感,思想上的责任感,学习上的紧迫感,激发学生以更高的热情去投入到自身的学习当中,从而营造良好的学风,搞好整个班集体。
4.胸襟宽广,不偏爱,树立正直、无私形象,让学生敬而不畏
班主任在工作中抓纪律、抓思想、抓学生成绩,自然对那些品德良好、成绩优秀的学生格外关注,这是每一个班主任都不可避免且无可非议的。然而作为一个班主任,如果目光只对准优等生,而忽略了“差生”则他就会失去爱的教育能力。不光是“差生”越来越自暴自弃,甚至连优等生也会鄙视这样的一位班主任,因为每一个学生多多少少都懂得如何去分辨是非。如此,这样一位班主任就会在学生心中威严扫地,无法顺利开展班主任工作,甚至导致学生会选择离开你。
综上所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情感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目前中专生情感教育的缺乏,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及实际情况,适地适时开展情感教育,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个性的良好发展。在班主任工作中,采用情感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拥有一个安定、团结的学习环境,还能让自己化工作压力为情趣,轻松教学、愉快工作,还能使自己拥有学生的爱戴,在教师的情感世界中拥有一片纯净的天空。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家庭教育;思想教育;学生成长
一、案例背景
2015级学生XXX,男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和同学几乎无接触。大一第一学期没有一次旷课或迟到的现象,但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突然请假一周没有参加英语和思修考试,这个时候才第一次引起我的注意,沟通后才知道他一直有失眠和头疼的困扰,返校后他参加了其他科目的考试,期间和其宿舍人沟通后知道,他性格孤僻,不喜欢和人沟通,独来独往。单独安排了他一个平时表现优秀的室友,让室友观察他平时动向,有问题及时联系我。到第二学期开始的时候发现他开始有旷课现象出现,叫到办公室聊天发现他不善与人沟通、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笑,再次和同宿舍人沟通后又得知他没有朋友、晚上休息不好会在宿舍来回踱步、从不参与宿舍人讨论、戴着耳机却没有声音。叮嘱宿舍人吃饭、上课和其他活动都带着他。之后几天侧面了解到他情况一直没有好转,没几天他主动找到我表示想要休学,和家长打电话沟通后让家长带回家中先开导,周一返校后家长也来到我办公室说他回家后一直情绪不佳、几乎不和爸妈沟通、寒假期间几乎天天在家也不参加同学聚会、周六晚上半夜起床哭两三点才睡着。经过和其他辅导员的沟通交流决定邀请我校“心理健康小屋”的专业老师来帮助我分析他的情况,在办公室只有我的情况下邀请专业心理老师和他,专业心理老师坐在其它办公桌前听一听看一看他的情况。在我和他的沟通当中,专业心理老师和我发现在沟通中他存在一下问题:1.没有理想、信念和信仰对生活没有积极性;2.问的所有问题都没有正面回答;3.没有朋友,觉得所有人都没有办法理解他;4.对所有事情都没有积极性,就喜欢睡觉,甚至不喜欢玩手机、玩游戏;之前想要退学,但是家里人不理解暴力威胁,所以他现在选择返校只是想要逃避家长;5.父亲一直不和他交流,最多的交流方式就是打骂,母亲只会不停给他钱,但是他却几乎不怎么花钱;专业心理老师的结论是疑似有轻微自卑和抑郁倾向,建议休学尽快就医,若不采取措施可能导致问题严重。将其母亲邀请到学校,将详细情况和专家意见告知她,希望家人能够尽快到专业部门进行检查治疗,帮助他尽快好转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目前该学生已经办理休学回家,家长开始慢慢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案例分析
父母相对文化水平不高的来自农村的90独生子女,他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成长起来的他,在性格、思想、心理和价值观念中出现了问题,在人际交往、个人发展甚至身心健康方面有障碍。1.家庭情况概述。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对一个人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个性的形成等最初是在家庭中得到熏陶和启迪[2]。在该案例中,学生是一位独生子,小的时候是外公外婆带大到上初中,比较少和父母接触,母亲是一位个体经营户,父亲是一位长途货车司机,父亲母亲经常在他面前吵架,母亲对他最多的关心是问他是不是缺钱,父亲对他最多的关心是随意的打骂和对他的否定。这些成长中的因素导致他如此的性格和行为习惯。2.家庭关系分析。家庭关系主要由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构成。在一个充满爱、温暖的、积极地家庭里,利于人格、情绪、自我意识等等方面的发展,而在此案列中父母之间经常吵架,没有能够给孩子充分的家庭环境,孩子不喜欢像父母这样的生活,觉得生活没有意思,对他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使他在人际交往的发展中产生障碍。父母吵架越频繁,他的幸福感越少,消极情绪越多,对生活越不满意,使他长期焦虑、抑郁、没有安全感。3.家庭教育方式分析。父母是每个人最初的老师,他的一言一行在子女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本案列中父亲的教育方式属于专制型(authoritarianstyle),对他从来都是打骂,不愿意听取他内心的想法,而母亲对他的关爱方式更多的是给他钱花,青春期以后也不再愿意和母亲交流。久而久之他焦虑、抑郁、没有自信心,影响他人格的发展,自尊心很强,无法融入社会。只有通过耐心的、温暖的、肯定的教育方式,他才能够逐渐建立安全感、自信心、才能够逐渐的走向朋友、走向人群,最后走向社会。家庭对他的影响是长久的,在父母的耐心陪伴和认可中学生的状况或许会逐渐好转。
三、教育转化
作为辅导员的我针对学生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对他做了一下几个方面的教育转化。1.了解学生日常状况。在辅导员的日常管理中,更多的是重视两头的学生,也就是差生不上课的学生,以及优秀热爱学习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对于中间的表现正常的学生关注的相对较少。而在此案例中他第一学期就属于中间类学生,因此对他的关注和重视相对有一些晚。当发现他的异常状况时开始了解他的家庭背景、每门课的学习情况、参加学校活动情况、和室友相处状况等,也在和他的初次谈话中了解他的性格,初步发现他的异常,并私底下请一位室友多多陪伴和关心,有任何情况及时向我汇报。2.深入谈话,了解内心想法。了解到他的情况之后,多次和他进行谈话,大多数谈话都选在没有人在场的之处,希望他能够相信我敞开心扉。更多的不是以一位老师的身份、而是姐姐、朋友的身份,了解他内心,发现在每一次的谈话中他都有一点对生活、对这个世界的蔑视,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懂他,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不愿意出来。他不缺吃、不缺穿,但是缺少爱、缺少肯定、缺少理解。发现他的行为异常,会在和我聊天时突然发笑、对生活的态度很是消极、会一次次的拒绝交流甚至说一些假话;通过室友了解到他会一个人消失、会失眠在宿舍踱步、会半夜哭泣。担心他情况恶化,决定寻求帮助。3.寻求家长和专业人士支持。在专业人士的初步诊断后发现他疑似有轻微自卑和抑郁倾向,建议休学尽快就医,若不采取措施可能导致问题严重。告知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成才,以及步入社会的重要性,告诉父母如果有心理疾病不及时就医的危害性,希望父母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理解,并且高度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是将更多的期望、责任和负面情绪都让孩子去承担。4.后续跟踪。定期的给父母打电话,了解学生的近况,父母对孩子的心理问题仍然不愿意正视,觉得去看心理医生很丢人,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到看医生的程度。我认为应该去医院做正规的检查,必要的时候借助药物和专业医生的心理疏导来帮助他,同时也在网上了解相关知识、专家和医院,给予他们意愿选择的的建议,给他们讲述一些其他类似案列。目前了解到,他们还没有去医院,但是他们开始去慢慢理解孩子,开始重视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开始重视对孩子的说话态度,开始更多的陪伴孩子。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贯彻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活动,理应不断创新自己的方法和形式,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与时俱进中完成自己的使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曾指出:“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这是21世纪教育需要的一种手段。”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把“对话”引入其中,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径。
1大学生“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1坚持“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四个字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系统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主力军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面对的是千千万万个稚气未脱,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的青少年,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显得至关重要。而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贯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任,只有在教育中以学生为核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依据个体的差异性来贯彻教育内容,才能使受教育者自觉地去理解、领悟和接受。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党性比较强的活动,有些理论可能受教育者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这时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与受教育者进行对话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理解的难点与困惑之处,从而对症下药,而不可采取强制的方式把理论直接灌输给受教育者,因为这样产生的效果很可能会适得其反。现今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人们崇尚自由、张扬个性,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作为高智慧的群体,更是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运用“对话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尊重他们的观点,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让他们去领悟理论的真谛,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1.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大举措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坚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以理论灌输为主要方法,向学生灌输系统的理论,但是这种传统的“独白式”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强调的是灌输,“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受教育者被看做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育者自己扮演的角色只是传输已有知识的工具,这样很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比如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有许多教师在上这类课时,只是把书上的固有理论照本宣科地讲给学生,也不管学生是否在听。而大部分学生学这类课也只是在临近考试时把老师上课划的“重点”进行死记硬背,然后凭着自己的短暂记忆在考试时把背的东西写在答卷上,而考后便会很快忘掉。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家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却难以收到应有的实效性。而“对话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在传统的“独白式”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搞“一言堂”的局面,它强调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互动交流,教育者把要教给学生的理论蕴含在对话之中,让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去发掘、领悟和接受其中所折射的道理。这样学生会有一种被尊重和在探索中去求真的满足感,“对话”所得出的结论并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自己在与教育者交流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思考,对这一理论已产生了认同感而愿意接受。最终达到的结果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真正进入了学生的头脑,已被心理上认可的理论当然更容易在生活和学习中被付诸实践,这便达到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1.3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相对于西方某些国家来说,我们国家的确缺少创新精神。当我们看到充斥着国际市场的许多商品上印着“madeinChina”,而其生产的核心技术却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时,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反思。当然,这与我们的民族传统、教育体制、教育方法等都不无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本身的内容相对来说就比较枯燥,难以激起受教育者的兴趣,如果再采用“独白式”的硬性灌输方式,非但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还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而“对话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是在与教师的平等交流中去表达观点和领悟真理,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的思想不断发生着碰撞,既可以使教师对现有理论进行反思,又可以使学生在感悟真理的过程中不断迸发新的思想火花。青少年是各个年龄段中最富有朝气的人群,他们的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敢于挑战和创造新事物,在教育者的正确引导下,便能不断闪现出新的思想火花。久而久之,便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从而推动理论的不断创新,进而指导实践的发展和革新。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话的艺术要求
“对话式”教育是整个教育领域都可以借鉴和运用的一种方法,而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在把握“对话式”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运用艺术的基础上,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特点,来运用对话的艺术。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充分的准备所谓充分的准备,是指教育者在与受教育者进行对话之前,要针对将要进行的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主要包括对理论知识的准备和对受教育者的准备两个方面。首先,教育者本人要做到对将要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刻领悟、理解和认可。要想把某个理论传授给受教育者,教育者自身首先要做到对这一理论的深刻领悟和透彻理解。如果教育者自身对某一理论还含糊不清、一知半解,就谈不上把这一理论非常清楚透彻地讲给受教育者。更何况还存在许多教育者,虽然对某一理论理解得很透彻,甚至在这方面还有自己的研究,但由于教授方法、表达方式等原因,也不一定能把自己有深刻见解的理论传授给受教育者。另外,教育者本人还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认可。自己不认可的理论怎么能够做到让别人去认可呢?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里所说的认可,并不是指教育者口头上所说的“相信这一思想”“认可这一理论”之类的言词,而是要求教育者做到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只有自己亲身践行的理论,在受教育者面前才更有说服力,且这种无声的说服力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无穷的。除了做到对教育内容的深刻把握外,教育者还要搜集与该内容相关或能够支撑该内容的文献资料或时事资料。其次,教育者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个性差异等有一定的了解。教育者要面临的对象是思维活跃、个性差异较大的青少年,他们思维的活跃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多样性决定了教育者不能一概论之。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事先了解每个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推测他们在将要进行的“对话”中可能出现的困惑或疑问,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准备。
2.2引人的开端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些都说明了开端对一件事情的重要性。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一个吸引人的开端也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想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端,要坚持两个原则,即因人而异和贴近生活。所谓“因人而异”,是指教育者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设置不同的开端。例如,如果教育对象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比较认可的优秀学生党员,则可以直接开门见山地与其进行对话交流;如果教育对象是思维比较活跃、对教育内容常持怀疑或批判态度的学生,则要采取“迂回战术”,从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开始谈起,然后再恰当地过渡到教育内容上来;如果教育对象是名音乐专业的学生,则可搜集一首与教育内容相关的歌曲,然后由这首歌曲引入话题;如果教育对象是一名历史专业的学生,则可以以历史上与要讲解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关的事件作为对话的开端,如此等等。所谓“贴近生活”,是指教育者所设置的开端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以消除一些学生总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总是遥不可及、空洞说教的感觉。例如,如果教育者要对学生进行的是生命观的教育,则可先列举几个最近发生的青少年轻生的例子,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分析他们放弃自己的生命后给家人、亲戚、朋友等带来的伤痛,给国家和社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和损失;如果要对学生进行的是理国主义教育,则可以结合“面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许多学生上街游行,甚至跑到商场里去砸日本生产的商品”这样非理性的行为进行分析,也可以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就是否支持游行这种爱国主义方式进行短暂的小辩论。
2.3平等的态度所谓平等的态度,是指教育者应将受教育者视为与自己具有相同主体地位的个体,而不是把他们作为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客体。它包括人格地位的平等和知识地位的平等两个方面。人格地位的平等,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当把受教育者视为与自己具有同等地位、一起互动交流、共同探求真理的主体,而不可“以师者自居”,把受教育者当做是懵懂的无知者,因为这样最易产生师生之间的隔阂。让受教育者最能直接感受到是否受到了平等对待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所处的位置。在大批量工业化生产的教育模式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坐在台下听讲。三尺讲台不仅隔开了师生间空间上的距离,更破坏了“对话”的状态,拉开了师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所以,在采用“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者最好与受教育者促膝而坐,这样不仅会给受教育者带来视觉上的平等,更重要的是会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平等的感觉。知识地位的平等,即教育者要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观点,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教育者相对于受教育者而言,只是提前知道了某些理论而并不是知识的权威。在当今社会极其开放的条件下,青少年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乐于接受新思想,敢于挑战新事物,因此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可能视角比较新颖,观点比较独特。这时,教育者要在不偏离教育方向的前提下尊重他们的观点,必要时甚至可以采纳其见解,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2.4透彻的说理“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因此,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真正为学生所信服,进行透彻的说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进行透彻的理论分析,教育者应坚持通俗易懂和联系实际的原则。所谓通俗易懂,是指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机智幽默的分析等把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活化、简单化,使受教育者更容易接受。在许多青少年眼里,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些抽象、空洞的理论,有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在深刻理解和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根据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状况和兴趣点,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俗化,使受教育者切实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和对生活的指导意义。正如高水平的文章就要达到“深入浅出”的境界一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也应训练自己“深入浅出”的能力。所谓联系实际,是指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为了使说理更透彻,就要联系实际,以事实为支撑。例如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不是一味的告诉他们要拥有崇高的理想,确定坚定的信念。而可以在与他们进行“对话”时,“聊”一些成功人士的例子,分析他们成功背后的原因,在对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理想信念对他们的成功所起的作用。从而给学生一种教育的内容好像已经过了自己的验证的感觉,从而在心理上对这些内容进行认可。
【关键词】家庭教育;职校学生;重要性
一、引言
在职业教育中,家庭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要求学校能够结合家庭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地培养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就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在家庭的受教育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引起了职校院校的普遍关注。
二、当前我国职校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职校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学生过于自我,对家庭、社会以及思想观念等缺乏正确、客观的认识。高职院校的学生经常与家长分离,因此与家长们的联系较少,但是又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加上社会不良文化思想的渗透,导致少数学生出现家庭意识薄弱的情况,甚至出现看不起自己家人、抵触家人的反抗情绪;第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部分职校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在学校中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对未来没有规划,对学习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学习效率较差;第三,自制能力较差,生活较为懒散。职校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度不高,在生活中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差,经常沉迷网络或者游戏,生活消极无规律。
三、家庭教育对职校学生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对职校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职校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就与家庭教育的不足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家长采用的专制型的教育形式会导致学生远离家长,不愿意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成功、喜悦或者遇到的难题,最终导致学生与家庭的关系不够和谐。而对于部分放任型教育形式的家庭而言,他们对学生过于溺爱,导致学生不懂得金钱的重要性,也不明白自己赚钱的艰难,产生了错误的生活观念和金钱观念,也是影响当前职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促进职校学生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求学校能够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创新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实施家庭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专制型教育模式、民主性教育模式以及放任型教育模式。其中,专制型和放任型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家长应该尽可能采用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而要做到这点还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1.尊重和理解学生。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大部分职校学生心里较为自卑,渴望得到认同。在专制型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经常对学生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只有在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时对学生进行表扬。这样教育方式是错误的,首先家长没有采用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其次家长没有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学习成绩的提高并不能代表全面的发展,同样的,学习成绩的落后也不代表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不理想。家长应该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多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够营造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2.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职校学生在价值观念上容易出现偏差,对于学生的某些价值观念,如金钱观念、自我认识等,家长要耐心地进行引导,防止学生走上错误的道路。例如,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家长需要多开解学生,告诉学生学习成绩不能代表一切,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很好。而在学生对物质生活进行挑剔时,家长更要注意平时的教育和指导。例如在饭桌上要告诫学生“不能浪费粮食”,“剩饭剩菜是可耻的”,还要告诉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3.多关心学生。职校学生心理较为脆弱敏感,学习基础也较差,因此家长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要多关心,并且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难题。当然,这需要把握一定的度。关心学生并非指的是向学生询问今天有什么作业,做完没有等等,而是坐下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听学生讲校园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或者遇到的难题。对于小问题,家长应该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当家长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较为严重时,则可以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例如,某位家长发现学生在解一道数学题时遇到了瓶颈,思考了一个小时还没有思考出正确的答案。因此家长就偷偷上网查找了网络资源,得到正确的答案之后给学生提出了一点提示,而学生在这点提示的帮助下终于解决了学习难题。这种关心和帮助的方式方法可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同时又有助于提升家长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职校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较低,学习成绩较差,因此在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学习方面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容易受社会不良思想误导。家庭教育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状况,如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的形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因此职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主动关心和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既要尽量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又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独立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独立自主的优秀人才。
作者:陈松 单位: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德育教育;当代大学生;成长;重要性;特点
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国家未来的希望是那些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如果大学生们的德育教育不过关,不光影响着个人的发展,也对国家是一种极大的损失和不利。为此,我们需要去正视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重新认识德育教育之于当代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一、当前大学生德育的特点
1、有积极进步的政治思想但识别能力差
据一项调查表明,当代的大学生都具备非常强的历史使命感。很多学生都有一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也有着担任富国强民的愿望,能积极的维护祖国与民族的尊严和荣誉。他们在政治上思想积极进步,但遗憾的是,由于当今时代各种浪潮的冲击与干扰,再加之大部分的学生对马列主义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没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简单的思维方式,缺乏辨证能力,无论是全面还是片面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上患得患失,做事有激情但也很偏激,比较认同社会公德,但自身的文明素质不高。
2、价值观的取向易受到影响
我国在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些消极因素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当今大学生的思想,在个人的价值观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虽然个人价值的取向是积极向上的,但功利色彩还是影响着大学生在个人奋斗以及人际交往中的表现,相对主义和实用主义越来越被大学生所接受。
3、有很强的创业成才愿望但太自我理想化
当代大学生都有很强的自主创业的愿望,更有不少的学生在校园求学的阶段就已经开始扮演进入社会的角色了,急功近利略显轻浮。大学生就是千军万马争渡独木桥后最终的胜利者,他们已经具有了理想主义的思维惯性,盲目的自信,陶醉于自我的世界当中,对自我评价的片面,理想化色彩较浓。这些都给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实现带来了不小的挫折。
二、德育教育重要性
德育教育的环境主要为外部德育环境与学校内部德育环境,其中外部的德育环境主要是通过国际国内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因素对大学生的人生目标、事业追求、人生规划及人格塑造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而学校的内部环境则主要通过学校内部的设施、环境等校园物质和精神因素对大学生成才起着保证作用。
从这些外部环境就可以显示出社会以及学校对德育教育的程度。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负面的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尤其市场经济的渗透不断的影响着每个大学生,他们的思想只为有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过更舒服的日子,眼里早就没有了在学校里能学到多少知识的想法了,加以代替的是在大学能够让自己以后赚到多少的钱。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学生们开始拜金,唯利是图,更不会把学习放在心思上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道德水平的缺失,缺乏德育教育的体现。
大学就是一个大熔炉。招录了不同家庭背景以及思想素质各异的学生,有很多的学生为了在同学面前不丢面子,铺张浪费,盲目的攀比。家庭好的学生不断的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有钱,自己过的有多好啊,吃的、穿的、用的有多贵,久而久之在这种环境下,家境不好的学生也起了变化,开始盲目的攀比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样攀比不仅加重了自己父母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的心理。这全是价值观,个人观取向的问题,一个受到良好德育教育的学生,就不会被负面的因素所左右,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初高中时努力学习,但是考上了大学以后,没有了家人和老师的看管,他们不断的变的懒惰起来,每天不是泡在网吧玩游戏就是在外面厮混。
曾经就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个高校的在读学生,其家庭条件优越,父亲为局级干部,家境优越,本来他的父母工作就比较忙,加之在考上了大学以后更没有人对他进行管教,刚开始他也是由于需要查找一些资料等方面接触网络的。但随着网络的多样化,他对网上的各种信息各种东西都产生了新鲜感,并不断的开始尝试,渐渐地,他开始迷恋上的网络游戏,久而久之他就逐渐养成了上网的习惯并形成了网瘾。荒废了学业不说,身体也是越拖越垮了。
因此,加强德育教育刻不容缓。虽然学校以及国家给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要想培养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就要认真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以及根据当代的社会变化去教育引领他们。学生才是国家的未来之星,如果学生们的德育教育不过关,不光影响这个人的发展,也对国家是一种极大的损失和不利。
三、总结
师生关系小学生英语教学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授课效率;反之,不友好的师生关系则会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绊脚石,使得师生之间不合作、不配合,最终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师生关系是构建班级体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能够对班级的气氛产生巨大的影响,关乎着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异,等等。在我国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学生也只是听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观念有所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影响,成为了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
一、当前小学英语课堂中师生关系的现状
在我国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教师为中心,学生为受众的情况。众所周知,教师拥有比学生更为丰富的学识,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因此可以说,没有教师教授知识,学生就不能理解和明白课本上的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不能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英语是一门知识点较为复杂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够将英语知识完整而详细的传授给学生,必需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小学生具有区别于初高中学生的显著特点,小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思维意识发展不完善,对于一些英语知识形不成形象的认识,这就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时代,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面对这种情况,国家教育部提出改革教学模式的号召,将传统的学生听讲老师讲课的教学模式,改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助学习的新教学模式,但是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形多变的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是困扰我国教育改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故而我国新模式的教学还没有在全国统一开展。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1.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建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无论好坏都会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极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促进英语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不好的师生关系则会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阻碍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没有好的教学,好的学习活动和效果的取得便如同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
2.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重要作用
师生关系自其形成之日起,便成为了影响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变量因素。这种变量因素会极大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小学生是最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群体,在良好的师生关系控制下的课堂,教师对学生所制定的学习要求和目标是十分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并且心甘情愿、满怀热情地去完成,而在师生关系不良好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心不甘情不愿的配合,甚至是不配合的,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学习自然是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3.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能否顺利地传输给学生教学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生由于自我意识淡薄,对于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更多地依赖于老师的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教师教授的英语知识的兴趣,尽可能多地从教师的授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学生的潜意识都存在着“爱屋及乌”的思想,很容易因为和老师的关系融洽而喜欢上这门学科,反之则会对教师的授课出现排斥的现象。拥有良好师生关系的课堂,可以活跃教师的授课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上课中有种如沐春风的轻松感觉。
三、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可以被培养出来的,没有一开始就出现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极端融洽的问题,而是一步一步地培养出来的。
1.转变教师教学策略
教师的教学策略的转变,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措施。教师具有比学生成熟的思想、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社会经验,具有比学生更为厉害的变通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自己的思想,转变教学策略,将更多的学习机会给予学生,充分在课堂上发挥出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及时地予以纠正。例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本课的授课重点,如词汇句子等讲解给学生,然后利用剩下的课堂时间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涵盖授课内容的试题,在学生的做题过程中,将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分成小组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解答,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吸收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较之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对知识的运用。
2.促进学生学习思维变化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学生应当将过去的那种“教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课堂教育摒弃,要充分挖掘自己的长处和潜力,积极地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不能仍抱着“依靠老师”的恶习。传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禁锢在了事事依靠老师的学习思维中,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成为一个没有自己思想的人,故而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挥依靠自己解决的能力。例如,在良好师生关系下的英语学习,则更加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发展,传统的听讲式的学习方式被游戏型的学习方式所取代,学生不光在学习中取得乐趣,同时也收获了知识。
四、结论
总之,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能增加教师授课的质量和自由性,加大课堂授课密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小学英语课堂顺利开展的剂,是教师教导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是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催化剂,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学习的气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崔晓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J].林业科技情报,2008,(4).
[2]邓小明,卿明娟,黄心宇.试析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及其意义[J].教学与管理,2008,(18).
[3]蒙坚,梁永福.浅谈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