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教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学期,我校音乐教研组将继续认真贯彻市教育局、教研室、学校有关工作意见,以校为本,坚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各教育法规为准则,发挥音乐课程多元化、人文性的特征,全面提高我校音乐教育质量,促进学校艺术特色发展。
二、工作目标
巩固旧有成绩,强化质量意识。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丰富课余音乐生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研讨,提高理论水平
音乐组全体教师本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我校教育工作的高度责任感,要主动投入业务学习。将定期的组织组内、外学习和平时的查阅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料、相互探讨交流及反思、自学自练相结合,深入解读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理论修养。
2.将课改精神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课改精神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⑴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⑵严格“五认真”规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效率。
⑶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以“合作、探究、自主、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主体式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采用听、说、唱、玩、想、演、做、画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感受,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⑷灵活选用各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创设情景,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⑸组织好课外活动,使课堂学习得以延伸,并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新知,兴趣巩固。抓好声乐、器乐、舞蹈等学生尖子,积累优秀作品,积极参加校内外音乐比赛。
3.以校为本,提高教科研水平
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经常化、专题化、系列化开展教研活动,加大研讨力度,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
⑴重视自身平时的业务学习和提高,强化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专业和教学技能。
一、回顾与分析
1.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 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 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
2.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凯 洛夫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课,其模式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
3.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如: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 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 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 式”的。
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 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 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 论基本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 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 ;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 以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音乐 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的思路
1.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 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小 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 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研究、总结国内的经验及其模式。
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音乐教研网络相继建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同时也涌现了大批音乐 教学的有志改革者,他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各方面进行单因子改革或整体改革的实验,他们的思路及经验, 在各地的刊物上都有报导,我们要认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3.加强对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的研究。
本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 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 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 教学体系,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热爱 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 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 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听赏、创作 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体系与流派,共同的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环境上都以宽松的形式,在没有课桌椅的宽敞教室内进行音乐实践与活动 。我们可以将这些体系的教学模式简约为如下图式:
奥尔夫教学模式为:探索——模仿——即兴——创造
曼哈顿维尔课程的五个教学环节:
自由探索有指导的探索探索性的即兴表演有计划的即兴表演强化
综合音乐感教学活动模式为:
附图{图}
三、音乐教学策略
1.德育与美育。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 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 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2.生动与主动。
“生动”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形式的生动;二是教学内容设计的生动;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生动。 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产生大面积质量与效益。生动活泼的更高层次是主动发展。没有主动性其生动性 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主动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主动性就不可能产生美好体验,音乐教 学必须生动与主动。
3.传授与创造。
音乐教学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 。从现代的观念来看,必须把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而创造力则体现更高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 个性发展。因此,国外音乐教学体系都非常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即兴创作活动。而我们的音乐教 学过程中,这方面显得较为薄弱。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创造性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征,创造性要贯 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
4.静态与动态。
传统的音乐课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大都采用一般文化课的静态形式,学生正襟危坐。音乐本身是非语义 性的,体态律动学的诞生,使人们对音乐心理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动态更能唤起人的本能,更能触发人的 自由联想,有助于人的创造意识和行为。静态与动态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音乐课较为理想的一种策略。
5.单一与综合。
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有多种,主要为声乐(歌唱)、器乐、欣赏、音乐常识与基本训练。作为普及的学校 音乐教学,“综合”是它的主体,而且学生年龄越小、年级越低,“综合”更为适宜。
四、音乐课基本教学模式研究的初步设想
1.我们对唱游课进行了初步总结:①唱游课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 表演、集体舞、节奏乐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段,提倡艺术形式的多元性。它以激发儿童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为 目的,以培养他们审美情趣为核心。实施唱游教学,一方面为进入中高年级学习音乐打好基础,一方面积淀为 具备审美情操的基石,从而成为完善学生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②唱游课的指导思想:“动中学,玩中学,乐 中学”,一切从学生出发。③唱游课的相关策略:a注重兴趣;b人人参与;c创设情景;d加强表现;e加入竞赛 ;f即兴创作。④通过归纳,初步形成了游戏教学模式:
附图{图}这一模式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让儿童从游戏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从游戏中去学习音乐,在 游戏中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殿堂,当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一定的认识后,及时加以鼓励,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 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从而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游戏模式既是唱游课的教学模式,也是唱游教 学的过程,这模式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层层紧扣,循环发展。这一模式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 ,还可引伸到中年级。⑤唱游课教学评估,采用“音乐乐园”、“小小音乐会”等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能力、 审美情趣进行测试,并评定“优、良、中、差”。
2.小学的中、高年级及初中,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模式可以从低年级的游戏模式 逐步过渡到游戏、活动模式活动模式:
导入活动创作表演、评议
【摘 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复杂的社会环境对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课堂观察作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教学成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课堂观察在学校音乐教研活动中的作用,以求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 课堂观察;学校;音乐教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128-02
本文中的音乐课堂观察是从音乐教研活动出发,针对音乐这一学科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教学效果。通过观察来审视自己或他人的有效音乐教学,进而提高音乐教师在音乐教研活动中的教学能力。
一、课堂观察的概念和特点
1.课堂观察的概念。课堂观察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研员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如眼、耳等),运用观察的方法,从课堂中收集信息,同时反馈到本身的教学活动中,并据此开展教学研究的研究手段。课堂观察的核心是知识的授予,关注学生的发展。课堂观察应以探讨师生交流沟通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同时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估。应主要观察课堂环境、学生、教师三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观察学生习惯的建立和行为的变化;观察教师教学中授课的清晰程度;观察课程开发的过程及教育实现的效果;观察学习氛围和课堂管理;观察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2.课堂教学的特点。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观察具有以下特点:①目的性。在课堂观察过课程中,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确定观察的着重点,并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导向。②体系性。研究者带有明确的目的进行课堂观察,根据自身的研究目的确定课堂观察策略,并且系统的规划整个课堂观察过程,是观察有条不紊的进行。③原理性。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课堂观察方法本身和其就研究的教育现象和问题都需要相应的教育理论的指导。④选择性。教育研究者根据不同的教学研究目的会有不同的选择,他们在确定相应的教学研究目的后会做出相应的课堂观察判断。
二、课堂观察的意义
在实际当中,关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与课堂观察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的进行必须从实际出发,这里的实际是指教研员面临课堂教学的“实际”,包含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要素。通过课堂观察,掌握怎样准确判断教学成效,这是推进新课程实施、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部分。教师在授课时的精力都集中在知识的传授上,较少对自己的行为有自己觉意识,不管这些教育行为是否科学合理。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低效率的教师不停地工作,但最后收效甚微,而高效率的教师则注重提升确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式、掌控课堂资料的能力,常常事半功倍。究其原因,首先这种高效率正是从对自己和同事的课堂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提高自身的专业判断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的。教研员在观察到许多的课堂情境后,会逐渐形成特定的专业视角。这种视角可以帮助教研员在教学中进行科学的思考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其次,课堂观察作为一种研究活动,起到了连接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作用,为教研员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在音乐教研活动中运用课堂观察的最基本层面是如何观察自己的课堂,怎样根据观察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研员的教育研究水平。
三、在音乐教研活动进行课堂观察的步骤
在音乐教研活动中进行课堂观察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并且要求教研员的广泛参与。音乐课堂观察的繁琐决定必须有一套基本的程序对其进行规范,以确保课堂观察的日常化和合理化,进而提高观察的效率。总的来说,音乐课堂观察的步骤主要分为授课前的准备、授课中的观察、授课后的总结。
1.授课前的准备。音乐教研活动中课堂观察的前期工作,应在音乐教研组中进行主题交流活动。音乐教研组内的教师最了解彼此的教研活动,对其他教研员的不足最有发言权。任何教研员授课都有自己的不足和优点,交流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出该教研员身上最突出的特点。在交流过程中,教研组的音乐教研员应当各抒己见,认真听取其他教研员的合理意见。建立一个敢说、愿说的氛围能够保证课堂观察的顺利开展。
2.授课中的观察。首先,看教研员在授课过程中说了什么,教研员是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问是否切合主题,有针对性。评价能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其次,看教研员对课堂的引导控制能力。教研员是否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态度学生是否接受,能否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另外,还要观察教研员对学生的问题是不是及时发现,能否巧妙地处理。再次,看学生对教研活动的反应,学生是否积极地完成课程学习,对教研员的授课方式方法能否接受。
3.授课后的总结。音乐教研组教研员通过对整个授课过程的观察,对教研活动进行总结。音乐教研员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让不同的思想和见解在总结会议上进行交流。要找出音乐教研活动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发现音乐教研活动中值得推广和借鉴的部分,在教研组内部交流和推广。
四、在音乐教研活动中进行课堂观察应当注意的问题
1.慎重地确定观察主题。教研员确定音乐教研活动中的课堂观察主题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对音乐教研活动的全面认识是合理选择课堂观察主题的基础,应建立一个从框架到视角、到观察点的课堂观察主题指南。在确定主题的过程中还应突出学校与教研员的个性理解,不同的学校具有不同的特点,应当选择与学校和教研员的研究旨趣相关的。
2.使用正确的研究方法。研究音乐教研活动中课堂观察时要坚持定量法与定性法的结合。中等职业院校的音乐教研活动较为复杂,使用单一的研究方法无法对其中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评价。在引用非本地区的文献资料时,我们要使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样获得的信息才客观,更具有使用价值。
3.将音乐教研活动中的课堂观察常态化。音乐教研活动中的课堂观察要融入到日常的研究活动中,尽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更多的教师在自己的音乐教研活动中进行观察,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总结,课堂观察才能真正成为日常的研究。
4.在应用课堂观察的成果时应注重其内在功能。之前的研究往往重视课堂观察的评价作用,并据此对教师的等级进行划分。如此一来,教师无法正确认识课堂观察的真正意义,认为课堂观察对教研活动没有益处,并且会威胁职位的安全,这样的课堂观察已经丧失了其本质意义。专家认为课堂观察能促进教研员专业发展,强化入行新人培训,利于职教研员评价和课堂研究。因此,在以后的课堂观察研究中,我们应避影响教师教学发展的相关因素,塑造他们自我发展的意识,构建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研究的课堂观察体系。
综上所述,课堂观察在中等职业院校的音乐教研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教研员应当牢牢把握课堂观察的目的,结合自身和学校的特点,对音乐教研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观察。在音乐教研活动中进行实实在在的课堂观察还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研究,音乐教研活动中的课堂观察针对性强,能够提高音乐教研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菊荣.课堂观察的基本理念和初步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07,(9):59-62.
[2]李国强,魏春梅.提高课堂观察实效的建议[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2014,(9):92-92.
一、湖南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知识的现状分析
笔者以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湖南的湘南、湘中、湘北地区抽选12所乡村小学在职音乐教师进行现状的了解与分析,测查结果大略如下。
(一)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整体水平
教师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情况的调查。首先,关于教学理论知识。(1)教育基本理论知识作答,有63%教师答案选择正确;(2)教学基本方法知识作答,只有46%教师答案选择正确;(3)教育新方法知识作答,只有36%教师答案选择正确。
其次,关于音乐专业理论知识。(1)关于基础乐理、基础和声等知识作答。其中基础乐理知识教师作答正确率在53%左右,而基础和声知识只有26%的教师基本合格,绝大部分教师基本或者是完全不懂;(2)关于作品欣赏及背景知识考题测试,。涉及作品中的主要乐器、主要风格、作品结构、基本音乐术语等,有59%回答正确,设计作品中的作品结构、旋律特征等只有32%教师回答正确。
第三,关于音乐专业技能知识作答。(1)合唱指挥知识考题测试,有56%的教师回答正确;(2)歌唱技能练习主要方法作答,有52%教师回答正确;(3)器乐练习主要方法作答,只有23%教师回答正确。
第四,关于音乐实践活动的情况调查。(1)儿童合唱排练的调查,有76%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过合唱排练并进行演出或比赛;(2)儿童乐队排练的调查,只有36%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排练。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可知,第一,乡村音乐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较弱,尤其是和声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不甚理想。第二,乡村教师的教育理论新方法知识掌握能力较弱。第三,乡村音乐教师对器乐教学了解甚少。教师的乐队组织与排练能力、儿童歌曲编配与创作能力等方面亟待提高。
(二)音乐教师的学历及工作情况
通过调查与采访调查相关学校获悉,近70%的乡村音乐教师是通过函授获得的本科学历。其中,有近58%的乡村音乐教师不是专职教师,而是兼职教师。从中可以看到,乡村音乐教师整体学历偏低,专业素质与能力不高。另外,年龄在30岁以下的乡村音乐教师大约为23%,在30岁至45岁之间的乡村音乐教师大约是36%,在45岁以上的大约是41%。充分反映了乡村音乐教师年龄老化现象严重,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更慢的实际情况。
整体来看,湖南乡村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存在问题有:(1)关于教师的音乐专业技能。许多乡村教师缺乏基本的弹、唱、视奏的技能技巧。其中范唱、范奏能力较差,音准、节奏等基本音乐表现意识不强;(2)关于教师的音乐专业知识。许多乡村音乐教师专业知识观念陈旧、专业知识中有知识信息的错误;(3)关于教师的艺术实践活动开展。乡村音乐教师缺乏对当地特色音乐资源的观察能力与运用能力,目前乡村的音乐课程教学主要以简单的唱歌课程为主,忽略了音乐教学活动的知识性、教育性与实践性的结合。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与教师的学习背景、乡村教育环境、学校领导意识、学生家长意识、当地行政职能部门等有直接关联。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成长与提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对策研究
(一)更新音乐教师的职后培训观念
美国成人教育教授达肯沃尔特说过,学习与生存密切相关是成人教育的特征。①更新乡村小学音乐教师的职后培训观念,以敦本务实的学习态度,重新规划和认知职后培训的价值与目的。首先,乡村音乐教师在培训中,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参与精神、互动态度,通过培训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目的。如教学活动的观摩、教学问题的探讨、教学方法的学习等,以此建立良好的互助、合作与交流的关系,让专家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做到彼此的思想能够碰撞、彼此的智慧可以交流、彼此的知识相互融合、彼此的资源得到共享。这样,乡村音乐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收获专业知识的发展,还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其次,相关的教育培训内容要有时效性和针对性,能够贴近乡村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成长所需,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这样,教师即可通过培训,答疑解惑。并能将新的教学方法、理念与知识接地气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二)建立音乐教师的教育联盟
乡村学校与地方学校之间可以建立多维共生的集体教研系统,实行教育联盟。首先,大小学校之间可签订合作协议,以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组织教师之间面对面的进行专业知识的探讨与交流。以此营造工作中进行研究的氛围,并让乡村音乐教师学会反思、自评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学的实践能力。其次,大学教师应深入合作的乡村小学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调查,去发现、了解乡村音乐教师的教学问题与困惑,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诊断与分析,为乡村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和途径。第三,乡村音乐教师通过观摩与参与大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排练,聆听大学各种音乐会与讲座,更新自己专业观念、补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学识水平。第四,教育联盟的双方可设计专业知识的研究主题,再进行交流与讨论。双方教师之间还可组织兴趣小组、学习互动小组等合作方式,在实践--探讨--实践中良性循环,以充实乡村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完善乡村音乐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
一、创设语言情景
在学生进行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语言是有很重要的影响的,语言决定着学生对音乐的感兴趣程度。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语言优美甜脆、生动形象、富有情感,就能让学生喜欢上音乐,积极地去学习音乐,对教师所教授的音乐也能很好的掌握。因此,教师在进行讲解音乐知识的时候,要尽量使自己的声音轻柔暖和,如清风般吹过学生的脸庞,温柔又具有亲和力,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魅力中不能自拔。
二、创设生活情景
音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活同样也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影响,音乐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可以说音乐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中,应该把音乐与生活相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验到生活的多彩多样,也让学生在生活中倾听到音乐的声音。如,教师在讲解《蜗牛与黄鹂鸟》这一课时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讲解这首歌主要是描述蜗牛与黄鹂鸟在一棵葡萄树上的对话,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以此让学生将音乐融入生活中,更有效地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意义。
三、创设情感情景
论文摘要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学中不光要有课堂教学,还要进行课外教学,课外教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高雅音乐,还要有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流行音乐。而且,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要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在教学任务允许的前提下对音乐课程进行合理设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目前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音乐专业的音乐教学,一种是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学。笔者所在的院校属于后一种情况,所以主要针对后一种情况进行论述。
1 丰富音乐教学形式
对于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音乐课能安排课堂教学,那就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让每个学生充分地进入到音乐中,享受音乐;如果不能安排课堂教学,那么课外音乐生活要丰富多彩,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
1.1 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欣赏教学是学生自主地感知音乐形象、理解音乐语汇、通过想象对乐曲进行再创造的一种活动,对激发学生音乐创造力、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欣赏课程是高职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是培养大学生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一门重要课程。音乐欣赏课不仅要有高雅音乐,还要加入适合大学生心理的流行音乐。传统的教学内容不太受学生欢迎,而流行音乐则以其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引领时代潮流而占据学生音乐生活空间。
最近的几年里,大大小小的演唱会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音乐排行榜、演唱会、歌友会等与音乐有关的名词对于大多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陈慧琳、周杰伦等歌手以及音乐团体更是耳熟能详,而对于古典音乐喜爱的人就越来越少了。但是在大学的音乐欣赏课中对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欣赏却还是占有大部分。笔者曾经对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在音乐欣赏内容的选择上,喜欢高雅还是流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选择流行歌曲,而选择交响乐、艺术歌曲和民族音乐等欣赏内容的学生则较少。翻开所使用的教材,几乎没有流行歌曲的位置,因为教师认为只有高雅音乐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素质,一提到流行歌曲,大多还是联想到情啊、爱啊,认为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其实不然,很多流行歌曲内容也很健康,对学生思想教育上的帮助不亚于高雅音乐。笔者曾经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进行比较欣赏,先欣赏《我爱你,塞北的雪》《我爱你中国》,结果学生反映比较平淡,根本看不出那种热爱的感情,而且因为唱法比较专业,他们只能听而不能跟着唱。但是在放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等时则表现得比较充满激情,而且能够跟着音乐唱上几句,谁又能说这几首歌所表达的意义不好呢?
其实,在流行歌手以及他们所唱的歌曲中,有很多意义都是非常好的。比如韩红的《天亮了》,从侧面表现了父母无私的爱,所以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表达了不能放弃梦想,要坚持到底;等等。对于这些歌曲,学生表现得非常热情,下课时仍然意犹未尽,甚至课间10分钟都要求继续欣赏,而且对乐理知识的讲解也非常有帮助。很多教师都头疼乐理的讲解,因为学生是非专业的,感觉很难对他们讲清楚音符、节奏等,但是因为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可以借助旋律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让他们唱得更好。可见,对于流行音乐不能一概而论,要有选择地进行欣赏,这比只欣赏高雅音乐,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反映平淡要好得多。
1.2 音乐社团
为了更好地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单单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的各种音乐社团活动。开展社团活动是一种很好的高职音乐教育形式,是对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
调查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社团活动,如潍坊科技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有专门的大学生艺术团,在艺术团中又按不同的艺术形式分成不同的小社团,并且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教学效果比较好。在所调查的学校中,开设音乐课的学校把社团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而没有开设音乐课的学校则把社团活动作为主要的音乐教学形式。高职音乐教学的课内时间是有限的,而诸如合唱团、舞蹈队、器乐团等学生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即使对于爱好者较少的戏曲、曲艺等在课堂上出现较少的艺术形式,学生社团也可以发挥积极的补充作用。另外,学生社团通过组织排练、参加演出、举办校园艺术节等一系列活动,不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也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不能简单地把学生社团活动看成是学生课外的娱乐活动,而是要充分重视社团活动的作用和意义,正确引导,大力支持,使课外社团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
高职院校社团活动应该围绕积极健康的主题开展,正确定位社团的活动导向,建立明确的社团管理制度,安排固定的分管、指导教师。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还应该制定配套的监督、激励制度,对于出色的团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对于不良的团体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和指导。高职院校社团活动应该体现尊重学生主体的原则,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针对不同学生的优点和弱点,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机会。
1.3 举办晚会
晚会是学生比较乐于接受和参与的音乐教学形式,特别是小范围内的晚会,比如一个班或者一个系部的晚会,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晚会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学习和锻炼。晚会的整个过程,从筹备、进行一直到结束都需要学生的参与,而学生不管是筹备晚会的,还是参与演出的,整个过程都被音乐感染着。就是作为现场的观众,也能在晚会进行时通过观看同学的演出强烈地感受音乐,感受艺术。相对于其他音乐教学形式,举办晚会更能激发每个学生的热情,增强班级和系部的凝聚力。
2 合理设置课程
2.1 根据学生兴趣安排选修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音乐课主要还是采用公选课的方式,大部分学生还是凭着对音乐的兴趣来选课。但是目前各高校在音乐方面开设的公选课基本上还是采用音乐鉴赏的形式,只有少数学校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开设其他类型的音乐公选课,比如葫芦丝、吉他、合唱等,这类公选课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不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
在进行公选课的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通过调查和上课情况来看,学生对技能性的东西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声乐方面,比如合唱可以作为音乐公选课考虑的对象;在合唱课中,学生不仅要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还要做到与其他声部协调好,并且能够学到指挥,这对当今社会中要求的团队精神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器乐方面,可以将选修的学生组成小的乐队,同样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
2.2 根据教学实际安排选修
在设置音乐选修课时,要根据整个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确定。一是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选修课。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如外语专业可以开设外语作品赏析、外语歌曲演唱等,计算机专业可以开设电脑音乐制作等。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开设选修课。比如对戏曲感兴趣的学生,开设戏曲选修课;对某类乐器感兴趣的学生,开设乐器选修课。三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开设选修课,可以分为有基础的和无基础的。四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开设选修课。这种选课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采用的是“学生聘老师”,只有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认可了,教师才可以上这个课,这样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3 建立课程考核体系
在各个高校中,运用最多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学分制。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办学类型,办学时间较短,办学经验较少,这种现状对学分制改革的实施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由于办学时间较短,一些旧有的制度框架和观念束缚相对较少,这在某种程度上为学分制改革的推行减少了障碍;另一方面,由于办学时间较短,管理基础较薄弱,教学改革的经验不足,因而在学分制的推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考核,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如音乐欣赏课,可以探求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的欣赏途径,因而建议教师多组织学生对授课的内容进行思考、发言,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考试时可采取开卷的形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乐理课采取笔试答卷的形式;实践课可采取面试的形式,由学生唱奏或表演几个本学期所学的作品,并接受教师的现场提问,由教师当场打分;参加社团的学生,考核合格可取得相应的学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音乐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听听音乐、放松身心,而是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优秀的音乐作品,体会美妙生动的音乐语言,用形象的思维方式来达到作品内涵与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进而提高自身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同时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满足他们对音乐的爱好。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情感世界比较丰富,兴趣也很广泛。教育者要准确把握高职学生音乐学习心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在讲课过程中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效结合,不断探寻最佳方法,充实教学内容,大胆创新,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构建顺畅的沟通平台,才能使每一堂音乐课都充满生趣,使学生真正走进音乐的殿堂,感受音乐的美好。
参考文献
[1]高雁南.高职的音乐教育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8)
[2]王靖怡.让葫芦丝走进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课堂[J].现代经济信息,2009(4)
[3]张文.高职非艺术专业音乐欣赏课教学思考[J].职业时空,2009(9)
[4]马琦.对高职非音乐专业《音乐鉴赏》教学的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09(20)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育 创新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
一、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消耗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厌倦心理。这时为了让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如在学习节奏排列的课上,首先,我先出示五张节奏卡片,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随琴声学会节奏,接着我让学生五人围成一组进行讨论:节奏卡片如何讨论更通顺流畅?当话音刚落,全班同学便纷纷讨论起来,这回他们可忙了,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安排顺序,有的眉开眼笑,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拍手叫好,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我也不断地在一旁给予鼓励,最后还让全班同学评价他们的游戏,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大家在游戏或观察的过程中都很投入,发言也很积极。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节奏的排列要领和方法,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实际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学生学习的探作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同学间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很少参与。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听众和机械的模仿者,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三、以课堂为主渠道,从生活取材,展开创新思维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扎根于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服务,将会对创新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家里经常看到爸爸妈妈为他们做饭而忙碌于厨房的情景,我便将它运用到《买菜》一课的教学中,让孩子们也做一回“爸爸妈妈”,以组为单位结成各个“小家庭”,开展“烹饪大赛”,让学生以文具盒作为烹饪工具,橡皮当菜来烹制。在报菜名时,则要求学生用“×××”节奏说出,并将这些菜名取代歌中“×××”节奏处的歌词,以演唱的形式向别人介绍自己家庭的“成果”。在教学中,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鼓励下总结并创造,最后又回到生活。这些设计,将音乐教学生活化、平凡化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其实音乐就在我们身边。
四、创新意识应贯穿音乐教学始终
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的闸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允许标新立异。
例如,在教授“爱唱什么歌”这个专题时,我让学生欣赏《青蛙合唱》这首曲子,首先向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夏天的池塘,然后对学生说:“夏天到了,池塘里的青蛙爸爸和青蛙宝宝们又开始了唱歌比赛。你听……”,我开始模仿青蛙爸爸和青蛙宝宝的歌声。并问学生:“你觉得哪个是青蛙爸爸在唱歌?哪个是小青蛙?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呢?”接着我给学生播放钢琴曲《青蛙合唱》这首曲子,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做游戏:听到小青蛙的声音迅速站起来,听到大青蛙的声音迅速坐下,反应迅速整齐的小组获胜,得到青蛙合唱团送出的智慧星。游戏做完后我组织学生学习歌曲第一段。我说:“小青蛙看到小朋友的表现如此的出色,它要为小朋友唱首歌奖励大家。可是……它把歌名给忘了,请聪明的小朋友听完后帮它起个歌名。”随后,我学着小青蛙的样子唱第一段歌词。之后我对学生说:“想不想学小青蛙唱歌?”学生们很积极,于是学生用听唱法学唱。学生学完之后我对学生说:“看着小青蛙唱得那么开心,其他小动物都坐不住了了,你还能替它们唱出自己的歌?”于是,学生们替小蜜蜂、老虎、小鸟等唱歌,氛围十分活跃。之后,我向学生揭示本次课题为“爱唱什么歌”。
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并让学生模仿,给学生开阔了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自主、开放、创新这一教学新理念。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随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综合课型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即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进行多项教学任务,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目标、方法等各个方面。音舞结合教学理念下,小学音乐课堂能够更好地利用音乐与舞蹈的共同特征进行教学,避免单方面进行音乐教学枯燥乏味或单一进行舞蹈教学而忽略音乐的灵魂作用的情况。
二、优化教学内容,积极开发音舞结合教学资源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中外优秀音乐、舞蹈作品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将音乐与舞蹈教学充分结合起来,能够为学生营造更为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充分结合小学生好动、热情的天性,弥补传统音乐教学中单纯进行音乐教学而限制小学生伴随着节奏自然舞动的不足。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在融入音乐节奏时,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容易随着音乐自觉打拍子、摆动肢体等。此时积极利用音舞结合教学方式可以满足学生同时享受音乐与舞蹈的需求,如果科学、合理地对舞蹈进行设计,结合音乐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更能够得到超出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有目的性地开发音舞结合教学资源:
(一)根据音乐作品创编舞蹈,突出趣味性
由于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阶段,其在生理上仍无法达到高难度舞蹈动作的要求,在心理上则对内涵深刻的音乐、舞蹈无法充分理解,多依赖主观认知作为其发展学习能力的基础。因此,在音舞结合教学下,应注重结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避免过于死板以至于约束、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对学生动作与神情的协调进行练习时,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果园中摘水果的情景,教师可根据这一过程配合一段生动活泼的音乐并设计舞蹈,使学生能够基于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舞蹈,既满足了小学生对音乐、舞蹈乐趣的追求,又提高了教学实效。
(二)围绕小学生特征,合理改编国标舞
国标舞作为音舞结合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塑造学生仪容仪态、提升艺术素养以及激发学生对舞蹈的热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国标舞以国际规范为基准对舞姿、舞步要求十分严格,完全遵循国标舞的要求进行教学具有很大的限制性,与小学生的舞蹈基础相脱离,因此,教师应对其进行相对灵活地调整与改编,从而适应小学生的舞蹈学习特点。另外,音乐教师可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的游戏性,促进学生在练习舞蹈动作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能力,加强团队意识,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游戏化的比赛规则,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歌曲与动作,完成音舞结合教学。
(三)充分挖掘民族舞资源,传承民族舞蹈文化
我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在音乐、舞蹈等艺术方面均形成了独具自身民族特色的风格与表现方式,如乐器、舞姿、音乐及舞蹈风格、服装等均展现出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底蕴与人文风俗。这为小学音乐音舞结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将各民族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将区域性的艺术风格深刻地呈现出来,更能够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提高其音乐与舞蹈的协调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以蒙古舞蹈配合《草原就是我的家》进行教学。当然,由于小学生在音乐、舞蹈两方面积累的学习基础十分有限,对艺术内涵的领悟能力也处于初期阶段,因此教师应合理取材,灵活进行改编,选择一种舞蹈中具有典型特点的几个动作结合小学生的动作能力进行创作,如蒙古舞中典型的甩肩、仰头、骑马步等动作,既能够将蒙古舞的特点突显出来,也符合小学生的动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中感受各民族舞蹈的魅力。
三、丰富教学方法,构建音舞结合教学情境
【关键词】小学 音乐教学 目标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82-01
一、概述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
何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师以课程标准的教育精神为指导,以学科特点为依据,以教学对象为主体,以课堂数学效果为最终目标。而课堂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就是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所规定要实现的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宏伟目标是对我国整个教育体系提出的最高层次目标,而音乐学科的教学目标就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气息;教学目标也有着不同的阶段,例如,每节课的目标,每个单元的目标,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总的说来,教学目标是很多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大小的一系列教学目标组合而成的一个系统。
(二)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目标
具体到小学音乐学科,它的学科总目标就是《音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即将音乐课程的目标分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领域。[1]音乐课从小学开始都会开设,因此,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智成熟程度设定不同的阶段目标,这些阶段性的目标是音乐学科总目标在不同阶段的具体化。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将小学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年级到二年级,这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的、有表情的歌唱;第二阶段是三年级到六年级,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加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2]
二、影响小学音乐教学目标设计的因素
(一)小学生的自身特征
(1)小学生心理特征
小学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进行潜力的挖掘是最有效的,因此,这一阶段是发现孩子音乐能力可能性最大的阶段。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一定要抓住这一特点,重点进行音乐潜力的开发。
(2)小学生智力特征
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学生,只有制定适合他们智力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取得实际的教学效果。千万不要盲目制定高标准、高要求,否则一旦学生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就会打击学习积极性,失去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小学生的心理、智力都是在不断的变化着,因此,教师要主动观察学生们的外显活动,看他们是否能够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如果不是,就得适当调整教学目标。
(二)教师的专业特长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另一主体,承担着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职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专业特长,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只有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教学内容,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上课制度,将不同的教学板块交给最擅长的教师来教授,这样就可以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最优秀的教育,同时,也可以让教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的教学水平更加精深。
(三)教材
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内容的基础,作为课程标准的载体,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教材,把教材吃透,把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紧密联系。教师所用的教参都对教学目标的设计给予了相应的提示,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三、小学音乐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
(一)目标设计要全面合理
《音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音乐教学的三大总体目标,是互相关联,紧密联系的,教师在音乐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紧密围绕着三个维度来全面综合的设计,不能只是简单的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其它二者,而这恰恰是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的老师会考虑到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多多让学生感悟音乐的过程,并着重培养音乐学习方法。但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最难实现的,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心智不够成熟,在情感与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方面还很欠缺,教师们基本都将其忽略,这种教学设计是非常不恰当的,音乐作为一种很有魅力的艺术,它能够传达出的情感和价值观是非常丰富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很难用语言来说教的时候,用音乐来感染反而更加有效。
(二)目标评价要客观
在设计出全面合理的教学目标后,如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跟踪评价,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对于课堂教学之后的评价一定要客观,才能真正反映出实际情况。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客观呢?这就要将目标表述的非常全面合理,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着清晰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学生们也可以根据目标来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
结语
教学目标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第一环,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有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的提取与选择,还有教学过程的设计。[3]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制定出符合新课标的优秀教学设计,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制定出优秀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齐媛,张生.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述评[J]. 现代教育技术.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