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管理范文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管理范文

湖北省十堰市青年王志勇就是其中一名。

九年前,他为实现心中的梦想。毅然放弃了神圣的“教师”职业。选择和他同学刘某南下打工――做电脑营销,网络维护员,而今天,他已在湖北省十堰市创办了一所拥有资产近百万的民办学校――十堰市智勇计算机商务学校。王志勇的成功,就缘自他自信心的理念.

王志勇是湖北郧县人。他的骨子里透着大山里的纯洁与朴实,更有一种韧劲。看着家乡的贫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无多大的变化感到心酸。他有一个梦想:要成为一个乡镇企业家。让家乡里的父老乡亲们和生他养他的父母过上富裕的日子。这是王志勇那时的理想与追求。

1996年6月,王志勇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襄樊市供销合作社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一年来,他心中的梦想一直在脑海中回荡着……

1997年9月,他不顾学校领导、老师、同学们的挽留和家人的反对,便辞去了那份神圣“教师”职业。和同学刘某踏上南下打工的火车。

来到深圳,王志勇马上就给他亲戚打电话。可是对方的电话一直是无法接通。于是,他们来到亲戚的工作单位――深圳市龙港镇派出所问起此人,这里工作人员说:“这里没有你要找的人。”

在马路上的王志勇焦急无奈的徘徊着……

这时,同学刘某说:“我认识一位老乡在这附近的一家公司上班,听说他住公司宿舍里。我们去他那里暂住几天吧!

于是,他们俩去了老乡那里。

第二天,他们就开始找工作。

白天找工作,晚上回老乡那里休息。

几天下来,刘某的脚跑肿了。于是,他只好在宿舍休息。而王志勇毅然坚持在人海茫茫的深圳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尤其是“农副产品加工技术”这项工作。他特别想学习这类技术和管理经验。

一个星期过去……

一个月也过去……

他站在马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和车流,手摸着兜里剩下的不足100元钱,痛苦地做着抉择。

最终,他选择了留下.“千千万万的打工人都能够在城市里留下来,我为什么不能?”

选择了留下,就意味着从普通工作做起。

第二天,王志勇来到偏远一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那里已有五个男孩在等待机会 。直到中午,终于等来了一位老板。这位有30左右的男士,看过他们的身份证和毕业证书后,接着看等级证书,从中挑了一个男士。

“难道单凭等级证书就知道一个人的技术和经验吗?”我的大专毕业证书难道一点没用吗?王志勇怎么也不理解老板选人的标准。灰溜溜的回到宿舍那里去了。

刚一进屋,刘某问:“志勇,工作找的怎么样了?”他摇摇头:“没戏。”

刘某说:“这儿有一个好工作,你加盟稳赚钱。你在学校当过老师,课又讲得好。你进来不拉人头,只讲课。一节课50元,一天连讲两节课就100元呀!一个月下来也能挣3000元,很划算!只要交4000元,你等着赚吧!”

王志勇这时,已经意识到他说的可能是“传销”。于是摇摇头:“不搞。再说,我也没钱。”刘某说:“我可以借钱给你,你挣了钱再还我就是了。王志勇说,借钱做事也不是个办法?再说,如果亏了怎么办?”刘某说:“从我到经理都可以帮你做,你看那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都在做。你还顾虑什么?”

刘某说:“志勇,把你身份证借我用一下。”他接过身份证就回到宿舍然后拿来了4000块,给王志勇注册了。为解决生计问题。无奈之下,王志勇买了一些营销类书,天天看,学习经营思想、经营理念。天天练习讲课……

两个月后,王志勇就准备好好干…… 98年4月突然传来消息说:国家要全面禁止传销。于是,他立即让那些做传销的人回家的回家,找工作的找工作……他是最后才离开的。

从此以后,他又走上了漂泊的日子。

……

98年6月,经熟人介绍进了雨伞厂,在那里做了近一年的普工,经济上算是有了好转,心情也平静了下来。

而后又经朋友推荐来到广州天河电脑城。

几个月过去了,王志勇的工作一直很稳定,月薪1500多元,他已准备在那里深入学习计算机技术和公司管理经验。但他没想到……

半年后,原来做传销的刘某给王志勇打来电话问:“你那儿工作怎么样?”他说:“工资1500多元,凑合。”刘某说:“我在襄樊开了一家电脑批发公司。一年赚了三万左右。而你那里一年不到两万块,不如回来干自己当老板。另外,我有一个同学是十堰大学的,他也希望你能回去和他一起干。”

半个月后,刘某和他同学李某一起去广州天河电脑城进货,王志勇在他们的鼓励下,带上配件一起回到了十堰。

经过多方筹备,99年8月,王志勇和李某出资成立了电脑公司。主要经营电脑配件批发、电脑培训.王志勇白天跑电脑配件批发业务,晚上讲课。而李某只做电脑配件批发业务.几个月后,由于经营不善导致公司瘫痪.此时李某也不愿意继续做,于是他就退出了.而王志勇并不气馁,他深信付出总有回报,经过多方努力公司又慢慢恢复发展.看到前来学习电脑的学员越来越多,他们学习的欲望越来越强,王志劝身感责任的重大。于是,他决定做专业的电脑教育培训。

几个月后,智勇培训中心在十堰市三堰祥和山庄正式挂牌。培训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农村青年和大学生,每个学生每月收费180元。

智勇培训中心为农村青年和大学生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如农村青年来到这里学习,有吃有住。取得证书后,学校安排就业。这个培训项目也极有吸引力,培训中心刚刚开办就有十几名学生报名。头一个月,王志勇收了3000元,除去房租水电费和教师工资,净赚了1000多元,这是很好的开端。

接下来,王志勇的教育事业顺利的发展过程中又一次遇到困惑。

2004年度,王志勇与十堰市某公司开展企业文化培训项目,签定了长期合作合同。第一年度顺利地完成培训。双方都比较满意。2004年十一月份,王志勇向对方提交了2005年企业文化培训调研方案。在几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培训方案中,他们评价王志勇的方案是最具有科学性,独特性和实用性。2005年伊始,按照方案马上就要开始培训了。他突然接到电话:“我们2005年的企业文化培训你不要参与了,我们已建立了自己的讲师队伍。”事后一个月王志勇才知道,公司分管老总调走了。他们为了节省一年的培训费用,想自己做。他想:人家是大公司,我还年青,这点损失就算交学费了。现在我要考虑的是怎样提高竞争力。

学技术找工作是现在每个学生的心愿,大多数学生利用节假日,或者双休日,进各类培训班学习,尤其是计算机培训班,王志勇想到了一个扩大招生的办法,但他一时拿不出钱来请老师,为了筹集资金,那段时间的他过着极艰苦的生活,吃的米、面、油都是父母从老家带来的。勉强攒点钱,他开始给他妹妹打电话……王志勇的妹妹是十堰大学的学生,知道了这件事,她很快地向班里的五六个同学每个借800、1000凑了四五千元。后来,十堰一些亲戚也伸出援助之手,这下可算是解了王志勇的危难之急,帮了他的忙,智勇培训中心也走出了困境。随后,该培训中心更改为“十堰市智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通过先进教学设备,专业教师的教学。学校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生并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学生还自己开了公司,做了老总,注册资金达100万元。有这样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

杨良书,男,1981年出生在湖北省郧西县店子镇,1999年至2002年在十堰市智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学习,修完全部课程,经考核合格,取得证书。2003年,他创办打字复印店、广告中心。2006年又创办了十堰市龙显科技有限公司。这个消息传出后,十堰市智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学生猛增100多人。

更令王志勇欣喜的是,一批优秀老师的加盟和学校管理办法出台。有一位老师说:“是智勇学校的发展前景和‘志勇’的精神吸引了我们,这块土壤适合我们成长,在这里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智勇学校实力再次大增。

2003年,十堰市智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丹江校区挂牌,当年招生达600人,实现建校以来新记录。

相同的收费,不同的服务,智勇学校名声远扬,学校迅速发展壮大,开设了东风校区,王志勇的生源每月以20%的速度增长,学校的经济效益呈直线上升,月收入从最初的1000多元升到5000多元、1万元。

为了适应学校的发展,王志勇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他增添200多台电脑,投影仪,摄像机和多部音响。另外又开设了观念性课程。与此同时,他通过招聘又陆陆续续引进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2006年8月改名为“十堰市智勇计算机商务学校。”

王志勇注重学生们的电脑教育,更注重加强学生们的思想教育。

有一天,王志勇说:“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社会发展形势,人才需求的特点就算是毕业典礼吧!”后来,他发现学员周勇总是抱怨。抱怨他哥,嫂子,说:他向他嫂子要钱,要200元,只给100元,这个星期要,总是过个星期才给。他恨他哥、他嫂子。因他嫂子不供他上学,所以他就恨她,至使他对社会也不信任。他说:就因为他爸不在了……王志勇听了这些话后对周勇说:“你这样做就不对了。你看你爸不在了,你哥、嫂子还是在供你上学,他有200元就给你200元,如果他没有那么多,就少给你,对吧!他们也不愿意少给你。最终他们还是给了你,说明还是支持你上学。

王志勇在那年毕业典礼上讲了3个小时,其中用一个多小时和周勇沟通思想。后来,同学们也给他做思想工作,举例说明。王志勇最后叮嘱:你乐意的话,用感恩的心对待每个人,每件事,你就会成功。

两年后,周勇来了,说:“王老师!我非常感谢你,那时对我的教诲!那时我不是班上最好的,但是,现在我应该是同学们中最优秀的。我记住了你的话,‘对人对事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毕业后,我在十堰汽配城一家软件公司上班,从事销售工作,别人给我笑脸我就非常感谢!别人给我白脸,我也不在乎!我用了半年的时间,学会所有业务知识,前半年,我们公司有一个华中理工大学毕业的学生,因为他专业技术强,业务精,主业务由他出面谈,后半年,公司老总主要业务交给我出去谈,谈成一单提成20%。两年,我挣了20万元。”

……

第2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管理范文

根据泉州市教育局的部署安排,今年为泉州市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年”,为更好地推进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水平,有效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在专业建设中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市教育局组织我市部分职业学校校长,实训主任到山东青岛进行专业建设的参观学习和有关教育考察活动。考察团一行参观考察了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青岛市现代制造业教育集团、青岛市平度职业教育中心、青岛市电子学校等单位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状况、专业建设情况及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我们通过参观学习、实地考察、座谈研讨等形式,对青岛市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现就考察团的考察情况提出如下报告:

山东省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濒临黄海,环抱胶州湾。全市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102平方公里),人口总数740.9万,2005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GDP)2695.5 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在落实基础教育战略地位的同时,始终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市的重要措施来抓。“十五”以来,青岛市的职业教育始终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104所,在校学生17.2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0℅以上,职普比例达到51:49。职业院校每年为全市培养输送5万多名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一、政府加强宏观统筹,确保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青岛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宏观统筹的领导。在我们的考察学习过程中,我们清楚的了解到他们在职业教育工作中,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统筹工作:

1、统筹教育结构,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合理的教育结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职业教育的投资大、成本高,而且目前社会上依然存在着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合理的教育结构,保持各类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的协调发展,政府就必须加强统筹,发挥好宏观调控作用。为此,青岛市提出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三个不动摇”,即: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不动摇:以初中后分流为重点不动摇:高中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保持大致相当不动摇。“三个不动摇”从根本上保障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十五”期间,青岛市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比例始终保持1:1左右。

2、统筹经费,为职业教育发展做物质保障

职业教育需要大量实训设备和专业师资,没有经费投入的保障,培养技能就是一句空话。为了保障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青岛市制定了一系列经费投入政策:从1998年到2004年,青岛市统筹全市企业职工工资的8‰用于职业教育,仅此一项就筹集资金达到2亿元。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之后,青岛市立即落实了“教育费附加的20%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每年增加经费2000多万元。2004年,又出台“各级财政按照城市每班5000元、农村每班4000元的标准,拨付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经费”的政策。同时, 青岛市还重点统筹实训基地和师资建设经费。今年,青岛市政府还计划投入1.3亿元,按照“政府主导,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运作”的思路,在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建设占地174.6亩、涉及6个专业的大型现代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自2003年以来青岛市每年均从市职业教育经费中投入100万元,专门用于专业教师培养和引进。

3、统筹重点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建设,实施品牌发展点战略

青岛市经济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实施品牌战略,培养了一批各牌企业,同样,他们认为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也需要一大批名牌学校和名牌专业的支撑。2000年开始,青岛市即实施了职业教育“双名牌”工程(名牌学校、名牌专业),通过加强名牌学校和名牌专业建设,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使一批职业学校做大做强。当前,全市有44所学校被评为市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其中:国家级重点学校22所,省级重点学校14所,市级重点学校8所,72个专业被评为骨干专业;在校学生达3000人以上的职业学校有15所。

4、统筹城乡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三农”

近年来,青岛市把农村职业教育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努力实现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一是统筹资金支持。2002年以业,青岛市每年从市职教经费中列出300万元,用于支持农村干部职业教育发展。二是统筹调整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布局。根据青岛市重点发展二、三产业的需要调整专业,使农村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全市经济发展相匹配;2002年以来,先后将设在乡镇的部分职业学校撤并重组,学校由于某种原因40所合并成24所,校均规模由1500人增至2500多人。当前,平均每个县级市(区)至少有1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市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三是统筹城乡职业成学校培训基地建设,为转移农村劳动力服务。在23个职业学校、17个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建立了转移劳动力培训达5.7万人;通过职业教育每年使4万农村新增劳动力成为技能型人才。

5、统筹职业教育集团发展,促进办学模式转变

为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多年来形成的独立发展、缺乏联合的职业学校发展模式,青岛市积极推动集团化办学。推进“以名牌职业学校为龙头,以专业为纽带,由企业和学校参与的校企结合、城乡结合起来、校校结合”的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把企业与学校、学校与学校联合起来。青岛市先后建立了两个职业教育集团。一是面向现代服务业,组建以青岛旅游学校为龙头、23家旅游企业和20所相关职业学校参加组建的“旅游服务业教育集团”。形成了市场条件下校企结合、跨区域招生、参与国际劳务输出市场竞争的新办学模式。二是以山东轻工工程学校为龙头,中国集装箱公司、青岛机电公司、意大利老人头发展公司等21家企业和27所学校加盟,建立了“青岛市现代制造业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了龙头学校的品牌优势和企业的设备、资金优势、实现了校企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紧密结合、共同发展。在“十一五”规划中,青岛市还将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筹建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集团,如即将建立的是电子信息化职业教育集团,计划征地200亩,总投资一个亿人民币。职业教育集团的建立,为全市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了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困难;为集团成员提供了高效的可利用资源平台,如信息资源平台、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平台、就业沟通联系平台、师资培训平台等。

二、围绕产业办专业,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青岛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不断进行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现已形成了电子通讯、信息家电、化工橡胶、饮料食品、汽车船舶、服装服饰六大支柱产业。拥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如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岛钢铁控股集团、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澳柯玛集团、颐中烟草(集团)、双星集团、青岛广源发集团、利群集团、青岛港(集团)、青岛建设集团、山东绮丽集团等。青岛啤酒已经拥有百年的生产历史;海尔集团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企业,2005年实现全球营业额达1039亿元人民币;海信集团、双星集团、澳柯玛集团等均已成为中国的名牌企业。其中青岛啤酒、海尔电器、海信电器、双星集团、澳柯玛这五大知名品牌,号称青岛支柱产业的五朵金花。

基于对当地的产业发展特点及劳动者素质不高、人才短缺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的认识,青岛市始终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不动摇,坚持普职协调发展的方针不动摇,将职业教育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特点来推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及时增设和调整专业设置。近年来,针对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拓展新专业,同时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将“计算机应用”专业这一模糊综合专业细分为“网络管理及运用、软件及多媒体技术、平面设计、网站建设开发”等某一领域实践技能更加突出的专业;将原“农学”专业改为“农牧技术工程”,在“果林”专业增加了果酒酿造、果品加工等内容。目前,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一百多个,基本覆盖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骨干专业建设方面,积极搞好专业服务产业的功能,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大幅度增加了二产专业,特别对数控技术等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机电电子等工科类专业和外资、民营企业需求的工种、职位给予了更大的重视支持,使各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围绕专业服务产业,青岛市从强化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示范辐射功能和社会化服务功能入手,积极探索有效途径。

三、大力推广实施“双元制”办学模式,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功能

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后备劳动力,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根本手段,为解决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低,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矛盾。青岛市从1991年开始积极引进、借鉴实施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所谓“双元”,“一元是学校,一元是企业,双元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培训,实践性教学课在培训中占70%以上。” 这是一种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技术农民为目标,以实践为核心,以企业为重点的世界上最为成功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之一。我们参观了实施“双元制”办学模式最成功的学校——青岛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平度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双元制”办学模式的实施,他们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企业行为来对待,积极提供政策和物质保障,先后成立了经科教结合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双元制”工作协调委员会,建立了推广工作班子,并聘请德国专家任顾问。“双元制”办学模式在平度市得到大力推广,并逐步成为该市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目前,全市实施“双元制”办学的专业已由1991年的3个增加到15个,85%的专业借鉴实施了这一模式,相关专业年招生能力也由288人增加到2500多人。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措施:“车间即教室,工人即学生,师傅即教师”,在青岛市山东轻工工程学校,我们见到的是“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从第二学年开始半天学理论,半天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勤工俭学,使学生在实践的同时有一些经济补助,为农村困难家庭子女铺设成才之路。学校建有金工、钳工、数控、汽修、焊接、生产车床等一系列的生产实践实训基地,推行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项目教学法,根据学习项目专业分开归类上,实行“车间上课——实践实习——技能操作——讨论反馈”的项目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来讲授职业基础知识,以技能实践反求专业理论。学校和青岛青机机电公司合作企业联姻,学校出场地,企业建厂房,投设备,共建生产实习基地。青岛青机机电公司是经营机床设备的专业公司,学校与公司合作,投资创办了青岛市第一家专业数控加工培训学校——青岛青工数控加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机电公司投入300万元,政府投入500万建有2500平方米的实习培训车间,投建数控设备20台,生产性机床25台,40台的数控编程微机可供学生进行生产性的实习实训。培训中心主要面向校内外,面向社会,为山东省培养机械加工,模具制造行业急需的数控操作、维修、编程的一线技术人员。学校还与青岛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公司借助学校的实训基地,把它作为工人招培基地,学校在设备场地、师资力量、学生能力储备能力等方面提供支持,公司则为学校无偿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优秀的指导技师和大量实训耗材,并且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工人招培基地建成以后,中集集团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重点培训学校数控技术、焊接、机械制造与控制、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学生,并且在集团下属的各级各类企业中实现人力资源共享。招培基地的落成,一方面会极大地促进该集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必将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实现校企双赢。

四、强化专业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

近5年来,青岛市平均每年向重点职业学校的骨干专业投入建设资金达2000多万元,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从2005年开始,青岛在胶州湾东海岸和西海岸将各建一处规模大、面向现代制造业的实训基地。目前东海岸的实训基地已见雏形,西海岸的实训基地正在筹办中。这两处基地建成后,每年将为数万名学生提供实训机会。为了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青岛在23个职业学校、17个农村成人教育中心建立了转移劳动力培训基地。两年来,全市利用职业成人教育资源开展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成为城乡劳动力转换的催化剂,成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领头羊。

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推进专业建设,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青岛市的职业教育十分重视专业建设的市场指导作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根据,在完成布局结构调整、整合配置教育资源、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保持职教与普高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基础上,青岛市把职业教育工作重点转向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着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专业实训的装备水平上来。围绕师资、设备、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重点专业建设,大力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等方面,做强中等职业教育。

青岛市积极创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目标是依托国家级、省级重点职校,建设两个先进现代制造业、一个现代服务业技能型培训基地,5个国家级、20个省级和47个市级骨干示范专业,4个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18个专业性实训基地,全面提高职业学校培养培训能力,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鼓励学校与企业组建教育集团,将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作为评定重点学校的基本条件,对积极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并取得显着成效的企业,减免其职工教育统筹费。全市职业学校加挂培训中心牌,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培训。要求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大学本科学历达到95%以上,其中硕士研究生占1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其中高级工以上占40%。三年内,专业教师必须到企业轮岗培训一次,通过考证,获取“双师型”资格,众多专业教师获得了专业技师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优先安排主干专业教师到国内外相应院校和企业进行培训。

青岛市的职业学校还十分重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场所的建设,实习设备能满足学生的专业实习条件。配置最先进的设备,实施完善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实行“车间教室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徒弟合一,产品作品合一,教材与机器合一”的技能培养模式,学校的每个专业都能根据社会生产实践及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配套建设有专业实习实训车间或生产型企业,学校结合专业建设的需要,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建有汽修、服装、果品加工、畜牧养殖、肉类和奶类食品加工等五个产教结合的校办企业,推行“知识教学——车间实训——技能实践——师徒讨论——总结反馈”的连动教学模式。毕业生上岗前不需二次培训,直接可以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