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隔代教育的特点范文

隔代教育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隔代教育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隔代教育的特点

第1篇:隔代教育的特点范文

论文关键词:教育服务功能 隔代教育 现代家庭 教育子女 家庭教育 教育形态 亲子教育 现代社会

一、隔代教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祖辈具有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

作为已经养育过子女的祖辈,在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方面较之年轻的父母更为成熟。他们对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要比孩子的父母知道得更多。祖辈社会实践比父母丰富,积累了丰富的阅历,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孩子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提前加以预防。因此隔代教育的子女,一般而言,身体的素质较好,他们在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明显要优于非隔代教育的子女。

2、祖辈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孩子

相对年轻的父母而言,祖辈不再有工作的繁重压力,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足,而且心态平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祖辈的带养可以减轻父母在事业和生活上的负担,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使孩子的成长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上有了较好的保障。

二、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纵然隔代教育具有优势性,但由于祖辈在教育观念上比较保守、落后,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比较片面、单一,以经验育人,因此隔代教育也存在不足。不恰当的隔代教育将对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陷。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弊端,并将之尽量地最小化。

1、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往往受到祖辈极度小心的保护,与父母相处时间不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使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胸不开阔,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祖辈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对孙辈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余逸群在对首都1000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过分溺爱孙子的占86%。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增强他们的依赖感,变得任性而娇气。由于祖辈本身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影响,不懂得因特网等现代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2、不利于孩子优良品德的培养

同样由于祖辈对孙辈的无限度溺爱,事事包办,百依百顺,导致孙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从小养成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坏习惯,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探究问题的能力。祖辈对他们的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致使孩子自高自大,不利于培养他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谦虚、礼让等优良品质。同时,祖辈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孙辈的物质需要,宁可自己节省也不亏了孩子,导致孩子从小不知道勤俭节约,浪费成习。

三、改进方式,积极发挥隔代教育对现代家底教育的服务功能

虽然隔代教育具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认为隔代教育一无是处,历史上许多大家都是由祖辈养育成才的,如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是由其奶奶带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由其外祖母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可见,要想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关键就在于改进隔代教育的方式方法。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对隔代教育进行正确指导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级学校,家庭教育是儿童整个教育的基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其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盲目进行的,应该接受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对于隔代教育问题更是如此。学校是传授系统知识的场所,是接受最先进教育理念的机构,可以对隔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加以正确的指导,让祖辈从理论层面上对隔代教育有清晰的认识,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能够用正确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学校对隔代教育的指导在时间和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对教育、隔代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了解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加以解决;三是建立学生的有关隔代教育方面的档案,随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状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在隔代教育出现问题时,可以点对点地开展个别性的沟通和交流,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困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参考性方案。

2、祖辈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以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祖辈应该知道,再用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孙辈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祖辈要想使隔代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就应该努力更新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从以往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

首先是努力学习有关教育、家庭教育、隔代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学习隔代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方式。这就需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隔代教育的培训,主动向老师咨询有关问题。其次应该努力了解现今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以及自家孩子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第三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能与孩子进行畅通交流的新知识与新信息。能听懂孩子们流行的话语,知道孩子们喜爱的文艺、体育、政治明星,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明白孩子的想法,教育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发挥好的效果。电视、书籍报刊、因特网等媒介在祖辈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祖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比如获取新知识、查阅新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等等。

3、祖辈要主动参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协调、配合与沟通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单靠某一个方面的作用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隔代教育中的祖辈也要与各个方面作好协调、沟通等工作,以促进教育合力作用的发挥。

第2篇:隔代教育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隔代教育 产生原因 类型 弊端 思考

初三只接近一半的时间,有个叫李昕的孩子就辍学了。离开学校前,他的情况是这样的:每天从早自习开始,到放学期间,几乎是睡觉。作业很少做,老师查起作业来,就补上。比较沉默,很少和同学交流,表情木然。作为班主任,我也尝试鼓励过他,希望他能振作起来,能够学点东西,但收效甚微。直到有一天,他不声不响的辍学。说实话,一个学生就这样离开,作为教育者,很有些自责。是不是我们平时的工作不细致,只是粗线条的要求每个孩子都一样?是不是我们太追求优质生源,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已经让某些孩子失望?

我自责的原因很简单,不希望任何孩子的求学之路在我手里中断。也能够换位推测他的心理:初三太苦太累,每天上学放学都是披星戴月几乎没有休息日;作业多,老师管理严;初一初二玩得太狠,几乎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了,除了睡觉还能干点什么呢,不如回家玩更自在一些。然而,孩子这样自顾自的回家,家长的态度如何呢?孩子家中只有一个年迈的爷爷,中过风。对孩子百依百顺,家中的电脑就是怕孩子去网吧上网不回家装的。孩子每天晚自习回家,就泡在网络上,通宵达旦。这也是每天孩子为什么一上早自习就瞌睡的原因。从这个孩子身上,我深深知道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家庭教育更关键。我马上给他远在珠三角的父亲打了电话,告诉他基本情况。这位父亲有些无奈,除了听之任之,再无下文。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原本聪明的孩子成了厌学的典型?我想,隔代教育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1.什么是隔代教育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2.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

2.1 父母不在身边,祖辈家长承担起育儿责任,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

2.2 祖辈家长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为教育孩子提供了资本和权威性。然而,由于祖辈家长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3.隔代教育的类型

类型一:过分溺爱型。孩子本来能自己做的,祖辈家长呵护备至,代为其劳。孩子本来在正常环境下能锻炼自己的能力,结果让祖辈家长们取消了。

类型二:过分监督型。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如此,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以及对成人的不信任感。

类型三:民主、温暖和理解型。在祖辈家长中也有的采用这种方法,只是数量很少。

4.隔代教育有明显弊端

4.1 为孩子“护短”,不讲原则。一些老人带孩子往往溺爱无度,任何规矩都不放在眼里,孩子自然变得任性顽劣。当父辈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祖辈老人却反过来袒护孩子,当着孩子的面责怪他们的父母:“对孩子那么凶干吗?你忘了你小时候啦?尿床、打架、逃学,还不如你儿子听话呢!”爷爷奶奶本来就比较疼孙子,再加上现在的孩子不多就更加宠爱,正所谓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什么都满足孩子(不管对孩子好还是不好),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就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4.2 包办代替,过度保护。曾有专家做过一个研究,将从小在托儿所、幼儿园长大的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进行心理比较,发现有很大的不同。那些在幼儿园长大的孩子群体意识强,适应能力好,社交圈子宽,胆子大,能吃苦,许多事都能自己动手做。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则不然,有的已经二三年级了,还要老人接送,事事不愿动手,像提书包这样的事都要别人代做。稍不如意撒娇哭闹,甚至和同龄孩子都难以相处。

第3篇:隔代教育的特点范文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样本是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乐雅学校三、四年级及七、八年级学生,共424名。四个年级的学生全部参与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能真实有效地反映本校隔代教育的F状。

(二)研究方法

1.问卷。本问卷着重调查隔代教育对学生学习与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2.操作。《乐雅学校关于家庭隔代教育问题调查问卷》发放于2016年6月3日。学校政教处组织,班主任负责发放,由学生作答。共计发放问卷424份,收回424份,有效率100%。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得知,参与调查学生当中属于家庭隔代教育的学生为23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5.2%;非隔代教育学生为190人,占54.8%。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在家庭教育当中属于隔代教育。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家庭隔代教育学生和父母交流的主要途径是电话、网络视频。家庭隔代教育中,学生和父母交流的次数平均每个月不足三次。家庭隔代教育学生的父母和老师联系较少,平均每月不足一次。家庭隔代教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父母难以解决,祖辈更难以解决,由此导致家庭隔代教育学生在学习上有56%的学生成绩较差,29%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通过调查我们还得知,有24名学生已经有一年以上没有见过父母。

(二)存在的问题

1.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突出。家庭隔代教育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凡是隔代教育家庭学生在班级内都属于老师纪律维护的重点对象。

2.心理问题凸显危机。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因为长期与父母不在一起,和祖辈交流少,导致性格内向、自卑、自闭、厌学,行为出现过激和偏差。

3.学习现状令人担忧。在学习上,隔代家庭教育学生大部分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家庭辅导空白,学习成绩不佳,学习动力不足,令人担忧。

(三)原因剖析

1.父母重经济轻教育思想作祟

出现隔代家庭教育现象的家庭有超过80%的父母因为种种原因长期在外打工,他们没有选择离家近收入少的工作,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只能牺牲掉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另一方面,年轻的父母为了减轻在外务工的经济支出,选择了将孩子留在家乡由祖辈看管。总而言之,这样一种重个人或家庭经济轻孩子教育的思想导致了隔代家庭教育孩子成长不容乐观的现实。

2.祖辈不当的管教方式导致孩子教育存在问题

因为年龄、情感、教育方法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可以说只有管教,没有教育。祖辈只是管好孩子,让孩子吃饱、穿暖、不挨饿、不受冻。但对孩子的教育却难以同步进行。只有生活上的管束,缺少精神的激励和引导,缺少道德的培养和激发,缺少心理的疏通与教育,缺少和学校老师的积极沟通与交流,孙辈的成长必然存在一些问题。

三、讨论与建议

(一)做好摸底和调查准备工作

首先,学校要组织相关部门和班级,在每年新生入学之初就要对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将家庭隔代教育情况做到心知肚明。其次,要对隔代家庭教育学生现状进行分析,掌握这些学生的基本情况,诸如姓名、性别、年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体质现状、有无病史等。掌握这些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掌握这些学生的监护人姓名、住址和联系电话等信息。在掌握基本信息的基础上,主动与此类学生的父母或者监护人取得联系,了解其家庭对子女学习、生活、心理、思想等方面的需求,找出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对策,最终为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提供准确信息。

(二)构建多层面家庭隔代教育有效机制

第一,教师要担负起隔代家庭教育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校政教处或者德育部门要将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动员所在班级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学生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工作。例如,可以采用一对一帮扶政策,老师在生活上对他们进行优先照顾,在学习上进行个别辅导,在心理上进行多方疏导。还可以动员班级学生一对一进行帮扶,加强学生在校时间活动时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这些学生在校能够时刻感受到来自老师、同学的关爱、帮助与友谊,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第4篇:隔代教育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幼儿;隔代教育;问题;措施

当今中国,经济成长速度飞快,一些年轻家长忙于工作或因长期在外地打工、离婚等问题无暇照顾孩子,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一代人,这些老人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于是便形成了隔代教育。回顾中国历史其实隔代教育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上至皇家贵胄,下至平民百姓之家,不难发现其踪影。究其原因在于:1、祖辈有较多的育儿经验,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2、老人与孩子有血缘关系,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怜爱与爱护。3、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补偿心理”,由于大部分家长受自身年龄和历史条件等特点的局限,教育孩子时会出现过于溺爱和期望过高两个极端,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连锁问题。然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实属正常,下面我们将对大家所面临的疑难问题做一一剖析。

1隔代教育出现的问题

1.1幼儿以自我为中心:许多隔代家长常会存在着一种补偿心理,将自己年轻时无法给予子女的优越生活照顾,全数转移投射在孙辈身上,而这种宠爱往往很容易变成毫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大事小事都一手包办代劳,从而很容易造成幼儿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再者有些隔代家长因过度疼爱幼儿而护短,致使幼儿的缺点因长期得不到矫正,逐渐养成不良的行为,最终影响幼儿性格。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幼儿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无视他人等不良性格。

1.2阻碍幼儿的独立发展:因隔代家长过分的保护,遏制了幼儿独立性的发展。教育学家陈鹤琴曾经说过:“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能力和责任感,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但在隔代家长心中,孩子就是孩子,孩子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他们往往为幼儿做好了一切。这样做的结果,会让幼儿没有机会独立的面对一些挫折,克服一些困难,犹如温室里的花朵,根本经不起风吹雨打,无法培养出幼儿的独立性。

1.3致使幼儿失去创新能力:在隔代教育中,部分隔代家长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事物较慢,在对孙辈的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目前很多新兴时尚事物,他们都很难接受,也很难学习。例如电脑已普及化,但隔代家长对此看法不一,由于他们自己不了解,所以对幼儿很难进行教育,使得幼儿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较少或者根本没有。他们只是希望幼儿乖巧、听话,而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这样容易泯灭孩子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造性,遏制了孩子创新能力的发展,久而久之致使幼儿失去了应有的创新能力。

1.4幼儿失去本我能力: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本我是从动物进化过程中带来的,也是先天的原始的我。幼儿的本我就是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生理需要做出一些“可爱”的举动,不需要任何人的指点。在我实习期间,有个小朋友对我说:“老师我昨天晚上吃火锅了”,因为我们住在一个院子,我就故意逗她“怎么不叫老师呢?”“我爸爸说再不叫了。”这就是幼儿的本我反应,可是在教育过程中有一部分隔代家长,硬是把自己的思想灌输在幼儿的脑海里,让幼儿成人化,失去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该有的天真,从而变得世俗。

2相应的对策

那么如何优化隔代教育,扬长避短,充分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消除隔代教育的劣势,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2.1运用情感转移的方法,让幼儿学着关心他人: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情感更具直接性、情节性,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就要寻求一种切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方法。情感转移是由他人情绪情感状态引起,并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情感共鸣的反应。美国心理学家霍夫曼指出情感转移的能力对幼儿形成关心他人行为的重要意义。让幼儿在了解别人的需求与感受的基础上,萌发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进而产生关心他人的行为。

2.2理智控制情感,接受新思想:隔代家长必须注意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不能包办代替,过度保护。曾有专家做过一个研究,将从小在幼儿园长大的幼儿,与隔代家长带大的幼儿进行心里比较,发现有很大的不同。在幼儿园长大的幼儿适应能力好,胆子大,许多事都能自己动手做,而由隔代家长带大的孩子则不然,事事不愿动手,像提书包这样的事都要别人代做。稍不如意就撒娇哭闹,甚至和同龄孩子都难以相处。根据这点,隔代家长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2.2.1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做:尊重幼儿做事的愿望,把幼儿当作一个个体,尊重他的选择,不要因为担心他做不好而帮他做原本应该让他自己做的事情。哪怕到了吃饭、喝果汁的时间也要孩子完成手中的“工作”。尊重幼儿的正当要求,即便是嫌幼儿动作太慢,担心他自己吃饭把饭吃凉,也要尊重幼儿自己吃饭的要求。

2.2.2延迟满足:隔代家长对幼儿的要求满足得“太快”,不等幼儿说出口,想做的事情隔代家长已然代劳。我正好知道这样的一个案例,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小侄女两岁的时候就聪颖过人,只是不肯开口说话。我观察之后找到的症结是,爷爷奶奶对侄女的要求满足的太快,不等侄女说话就能提前得到她的要求,久而久之,侄女便不肯开口。我休假期间,有意识地延迟小侄女的要求,等她说了才满足。开始时,小家伙儿急得脸都红了,爷爷看了气愤得不得了,让我甭管,说宝宝是他的心肝儿,说不说话都不碍我的事儿。我就找好多机会单独陪侄女玩,说服弟弟、弟媳跟我一起坚持,继续贯彻我的教育方法。没几天,小侄女开始说话了,虽还不多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却让全家人看到了转变。祖辈们要想在隔代教育中发挥作用,首先要提高祖辈家长自身的素质。有好多祖辈家长懂得的文化知识不是很多,教育观、儿童观、世界观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他们应该主动的加强学习,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更新自己知识储备。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开设了家长学校,祖辈们可以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到如何教育好孙辈的知识和理论。我觉得应该将这一形式推广开来,让更多的祖辈家长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观念;祖辈还可以和孩子共同学习,经常请孩子给祖辈讲故事,或讲讲他们所学的东西,这样既能增加祖辈的知识,也能帮助孩子巩固知识,锻炼其语言表达的能力。

2.2.3父母与隔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达成统一:隔代家长应当和年轻父母在教育上达成共识,隔代家长要认识到自己处于教育的辅助地位,放眼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认清社会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创新精神、创造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全家的力量才能形成合力,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管教过严,在幼儿犯错误时,大家能采取一致的态度,使幼儿改正错误,从而进一步发展。总之,隔代教育具有不可避免性,它的存在必然会引发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存在的,在其发挥教育优势的同时应认真克服其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使幼儿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幼儿快乐、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卢乐珍.怎样搞好隔代教育[J].家庭教育,2002(12).

[2]陈鹤琴.陈鹤琴论幼儿教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3]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沟通,隔代教育的良方[EB/OL].

第5篇:隔代教育的特点范文

祖辈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不足还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慈爱有加,“严教”不足。或许由于“隔辈亲”的缘故,祖辈往往对孙辈,万千宠爱,百般惯养,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而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则疏于要求与必要的严格指导,导孩子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2.“隔辈亲”变“隔代惯”。出于“子女辈条件不好,孙辈有所补偿”的心理,祖辈们通常事事依着孩子,处处围着孩子。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常会无原则地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养成了自私、任性的不良个性。

3.阻碍“独立”,助长“依赖”。在现实生活中,祖辈家长往往会包办孩子的很多事情,对孩子的一些小错误视而不见。他们不让孩子劳动,从穿衣吃饭到拿书包,都替孩子做,这在无形中助长了孩子依赖、懒惰、任性等不良品性。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只知道“自我”,凡事以自己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感受,不愿接受社会和集体的任何纪律约束,缺乏抵抗挫折的能力等,而这些性格上的缺陷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4.抱持老观念,妨碍个性发展。许多祖辈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对宝宝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就可能限制宝宝的各种探索活动。加上不少老人知识老化,思想相对比较僵化,看待事物比较死板,容易固守尘封,采取过于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宝宝,那么,他们落后的教育模式就会影响宝宝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导致宝宝缺乏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意识。

5.生活环境封闭单一,不利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祖辈家长活动范围较小,容易导致孩子封闭在小环境中。这与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不符,会降低孩子的求知欲,容易使孩子养成内向、不爱活动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显然不利。

隔代教育的应对策略:面对隔代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味采取指责或回避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如何“兴利除弊”、扬长避短,找到能够补其不足,发挥其有利的一面的途径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有了以下思考与探索:

1.两代家长互相沟通,协调一致,合力育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祖辈和父辈一定要在教育孩子的原则问题上达成共识,协调一致,建立必要可行的家规,择善施教。祖辈和父辈对孩子的养育在教育方法、生活习惯等方面分歧不可避免的,出问题要主动沟通,寻求教育的合力,不能各持己见,埋怨责怪,特别不能当着小孩子的面去争执,使孩子无所适从,甚至成为小“两面派”,要发挥家庭的凝聚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年轻父母不能因为工作忙等借口,逃避教育孩子应负之责。对扮演子女与父母双重角色的年轻父母而言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要协调家中的关系,要和睦相处。

2.两代家长共同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城市中承担照顾孩子重任的祖辈家长大多已经离开工作岗位,他们与外界接触较少,思想观念难免落后,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很难完全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祖辈家长在把自己的知识和人生经验传递给孩子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接受再教育,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多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的新知识,接受一些新观念,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管理孩子,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年轻家长工作忙,生活压力大,缺少教育子女方面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所以三代人应该共同学习,增进了解,与孩子一同成长。

3.年轻父母应加强责任感,与祖辈一起多用事例法教育孩子。照顾孩子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年轻父母应最大限度地承担起照顾孩子的重任,努力提升自己,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年轻父母要有承担家庭事务、照顾孩子的意识,并努力去做,对待孩子要有耐心,无论多忙,都要尽可能抽出时间多陪孩子,如带孩子出游、与孩子做游戏等,从而加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第6篇:隔代教育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隔代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80后独生子女一代已经成为年轻的父母。他们有的忙于工作,几乎无暇顾及宝宝;有的生活能力相对较差无法照顾好宝宝;有的觉得经济压力较大无力请保姆带宝宝或将宝宝送到相应的育儿机构等种种原因,抚养宝宝的重担落在了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肩上,这种由祖辈们对孙辈们施行抚养与教育的现象被称之为隔代教育。在城市中隔代教育的现象尤为明显,隔代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也愈发凸显。为了进一步了解和发现社区中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学府社区155个家庭进行了走访调查。

一、学府社区153个家庭中隔代教育的现状

我们在昆明市五华区学府社区选择了155个孩子年龄在012岁之间的家庭就隔代教育相关问题进行走访、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55张,收回153张,收回率98.7%。

(一)隔代教育已成为现代中国家庭教育的一种趋势

调查数据显示在153个家庭中有106个家庭的孩子在接受隔代教育占69%,请保姆带小孩的有17个家庭占11%,自己带小孩的有30个家庭占17%左右,送托儿所的仅占3%。可见隔代教育在学府社区中占据近七成家庭比重,隔代教育已成为社区家庭教育的一个趋势。

(二)孩子年龄越小,祖父母参与教育的时间越长

调查还显示,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1-3岁的学龄前儿童,祖父母参与抚养、教育的时间每天20小时以上的占38%,每天10-19小时的占46%,每天10小时以下的占12%。3-6岁儿童,祖父母参与抚养、教育时间每天20小时以上的占1%,每天10-19小时的占5%,10小时以下的占23%,进入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脱离隔代教育转由父母或其他人进行教育的占70%,但到了小学阶段,由于学校放学时间较早,很多父母无法接送孩子,因此在此时期,祖父母参与短时照顾孩子的比例大幅攀升。在这一时期,祖父母虽然承担着接送孩子的工作,但基本不参与孩子的教育与引导。到了孩子12岁以上,随着孩子自理能力的提升以及祖父母年龄的增长,祖父母参与孩子照顾和教育的时间大幅下降。

(三)选择隔代教育的原因

年轻父母选择隔代教育的原因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父母双方都要上班没有时间照顾小孩的占83%;经济能力有限无法请保姆照顾宝宝的7%;父母生活能力较差觉得自己照顾不好宝宝的占5%;其他原因占5%。可见,没有照顾时间和经济能力的有限是造成年轻父母选择隔代教育的主要原因。

(四)隔代教育的优势

受访的100多个家庭在这个多项选择题中,90%的年轻父母把隔代教育最大的优势的票数都投给了安全这个选项。年轻人们认为现在社会形势复杂,幼儿园的“喂药门”、“砍人门”、保姆们的“安眠药门”、“冷暴力门”对于年幼的孩子带来很大的威胁和隐患,只有交给自己的父母照顾才是最安全可靠。其他的优势分别是:老年老年人有丰富的育儿经验的占69%;老人有耐心、有爱心的占21%;能减少年轻父母经济压力的占16%,能缓解年轻父母精神压力的占19%。

(五)隔代教育的弊端

随着隔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现代中国家庭教育的一种趋势,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分溺爱宝宝,阻碍宝宝自我成长。祖孙两代人“隔代亲”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对宝宝过分关注,事事代劳,有求必应,导致宝宝容易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等问题。二是祖辈出于对孙辈安全和自己承担责任的考虑不敢让孩子进行大胆地探索,妨碍宝宝个性发展。许多祖辈对宝宝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害怕宝宝出现危险或是害怕宝宝接触不卫生的东西常常限制宝宝的各种探索活动,他们常把“不”挂在嘴边,约束宝宝的思维和行动,妨碍宝宝个性发展,导致孩子缺乏开创、探索精神。三是角色定位不明确从而引发家庭矛盾,导致亲子隔阂。有的孩子从出生就和祖父母一起吃、一起睡,这样的祖孙两代人之间建立起了比父母和孩子之间还要亲密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不但影响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亲子关系还容易对孩子后期的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四是两代人的教育理念的差异,造成教育的不统一性。教育理念的不统一既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又让孩子们无所适从,“到底该听谁的?”成为孩子们的困惑。

二、隔代教育的对策思考

隔代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的一种趋势,它的存在既有优势,也有明显的弊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改善其弊端,调和家庭矛盾更好地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年轻父母必须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

年轻人处在人生的上升期,确实要承担很多生活、工作、经济上的压力。但既然已经为人父母就要学会承担起养育、教育自己孩子的责任。不管多忙都要竭尽全力地抽时间与宝宝在一起,不要以忙为借口,把对宝宝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参与孩子的养育和教育既满足了孩子对父母爱和安全感的需求,同时父母在辛苦的养育过程中也在逐渐成长、成熟。如果连自己孩子的养育、教育的责任都不愿担当的人,怎么能担当起工作、社会的责任呢?

(二)加强沟通,寻找教育的平衡点

祖辈和父辈从成长环境、人生阅历、知识结构上都有着显著的时代差异,这就是我们俗称的“代沟”。所以两代人在教育宝宝的理念上自然也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们要学会正视这些差异,在教育孩子中两代人要多沟通,在教育孩子之前形成达成共识。只有意识统一了,教育的口径才会一致,教育的效果也才会好。实在不能达成共识的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生冲突。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更多别的问题。另外,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那种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宝宝更多的不安全感,对他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社会参与,增设“祖辈家长课堂”

时代不同,老年人的知识和思想观念有些已落后于现在,由他们抚育孩子,往往虽有良好愿望,但效果却未必好。社区可以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整合社区学校较多的优势资源,在社区中增设“祖辈家长课堂”,探索隔代教育的问题。指导老人们科学现代的教养方式。引导他们从角色调整、养育方式、心智发育、亲子互动等方面进行学习,提升老年人科学育儿的知识和能力。

(四)积极探索学前教育新模式,减轻老年人的负担

很多老年人本已到了颐养天年的日子,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参与到孙辈的教育中来。对此很多老年人都表示参与隔代教育他们是“即开心,又烦心。”开心来源于孩子的天真可爱,烦心主要是因为带孩子消耗了他们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大部分老年人觉得自己现在带孩子显得力不从心。面对这样的教育现状,相关教育部门应积极探索学前教育的新模式,把0-3岁的孩子纳入到学前教育的对象中进行考虑。把类似“托儿所”的教育机构和现代早教相结合,给孩子们创造一个适合的成长环境,也为老人们减轻身体和精神的负担。

当隔代教育成为一种无法回避的社会现象时,我们就应该面对它、正视它的优势和弊端,扬长避短在不断地探索中寻找出更好地方法以利于孩子的教育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隔代教育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隔代抚养;问题;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浪潮袭来,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选择外出打工,把抚养子女的重任交给了双方父母。隔代抚养(指由祖辈与孙辈长期生活在一起并对孙辈承担抚养和教养的责任)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祖辈人虽然生活阅历比较丰富,但是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隔代抚养弊大于利。

一、隔代抚养中的问题

由于幼儿阶段的隔代抚养在我国的抚养比例中占了很大比重,而且隔代抚养弊大于利,我们要重视起这一问题,使这一问题及早得到重视,早日得到解决。

1、幼儿容易养成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

幼儿期是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由于祖辈人受教育的水平不高,在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不文明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也往往不重视卫生问题,如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饭前便后不洗手等。这些行为习惯虽然祖辈人没有教给幼儿,但是这些现象会在无形中强化幼儿的思想,会给幼儿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隔代抚养会影响幼儿自信心、交往能力和独立能力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竞争力的激烈,我们要从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锻炼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自己做事情的独立能力。有的祖辈在抚养幼儿时,为使自家孩子不受伤害,不愿与其他孩子一同游戏,只是单独看护自家幼儿,使幼儿不愿与他人交流,容易使幼儿形成自闭、自卑的性格。幼儿在遇到困难时不敢去面对,而是选择退缩,使幼儿容易丧失自信心。

3、隔代抚养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

由于祖辈人的知识水平有限,他们没有学过心理学和教育学,他们沿用老一辈看养孩子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看护,他们注重幼儿的安全,而不注重幼儿的教育。祖辈们怕孩子在外面受到伤害,很少让孩子到户外去活动,对孩子的许多行为加以限制,他们认为最听话,最乖的幼儿就是坐在那老老实实的、不乱跑、不乱动的幼儿,这样会给幼儿的智力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这些运算阶段是按照幼儿的发展能力来划分的,是不可逆的。感知运动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是幼儿通过感知和动作来发展智力的阶段。如果这一阶段家长不让幼儿多感知一些事物,不让幼儿对大自然进行一些探索性的探究行为,就不利于幼儿感知的发展,也就是不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减少幼儿的户外活动,也就减少了幼儿欣赏大自然美景和呼吸大自然新鲜空气的机会。

二、完善幼儿隔代抚养的策略

幼儿的隔代抚养是我国家庭教养的一种主要形式,虽然它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从整体看,还是弊大于利。为了更好的提高抚养的质量和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我们应采取一定的措施。

1、建立家庭、幼儿园、社区共同抚养机制

家庭、幼儿园、社区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社区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家庭的教育方式不但受幼儿园教育的影响,也受社区环境的影响,家长要把幼儿送到各方面条件都有保障的幼儿园,如幼儿园要有足够的人员配备,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场地,有规定的教学计划等,不要送入家庭作坊式的幼儿园。其次是社区环境,我们要加强社区教育环境,幼儿园是专业的教育机构,有专业的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这些交流会不但有利于加强祖辈家长增涨抚养孩子的经验,而且还丰富了家长的抚养知识,为提高隔代抚养质量创造良好的环境。

2、祖辈应重视对幼儿自信心、交往能力、独立能力的培养

在祖辈抚养幼儿时,应重视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励孩子多动手进行操作一些身边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幼儿通过自己操作完成一些事情后,祖辈要加以鼓励,让幼儿有成就感,这样孩子会逐渐树立起自信心,自信心与独立能力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幼儿有了自信心就会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能独立解决问题时,自信心也会加强。因此要多鼓励孩子,积极主动的从事一些动手操作活动,在动手探索中体会乐趣,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交往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隔代抚养要多关注幼儿智力的培养

幼儿期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有研究者指出个体“出生后的前五年智力发展最迅速”。因此隔代抚养要遵循幼儿发展的心理特点,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培养。幼儿具有多动、多问的特点,他们的好奇心大,凡事都爱问“为什么”,对新买的玩具、新鲜的事物,都喜欢拆开来,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名堂。幼儿的这些动作都是具有极大求知欲的表现,祖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要尽量满足这些提问与幼儿探索性的行为,要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与创设这样良好、宽松的环境,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祖辈在教养幼儿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适应时代的脚步,按照现代教育方法抚养和教育我国新一代的幼儿。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第8篇:隔代教育的特点范文

美国一项调查发现,人们平均每天花在卫生间里的时间达到了35分钟,并且这个时间还在不断增多。42%的人表示喜欢在卫生间里看报纸、书籍,22%的人爱在卫生间打电话,还有10.5%的人会在卫生间看电视、听音乐等。

马桶情结就像电视里经常看到的画面一样:一个人待在卫生间,窝在马桶上悠闲地看报纸、打电话。直到20多分钟以后,外面有人拍门大叫“怎么还不出来,掉厕所里了吗”,他依旧感觉意犹未尽。

生物学家发现,身体弯曲、充满张力时,精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不少人可能对此深有同感,他们发现自己的多数灵感都是诞生在马桶之上。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妻子爱唠叨的丈夫、被父母数落的“剩男剩女”,都愿意把自己关进卫生间,在这里找到私密空间,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力。社会越发展,人们压力越大,卫生间这个相对封闭的小空间,可以帮我们暂时抽身和隔离出来。但是,如果长时间钟爱卫生间,“马桶情结”过于严重,这在影响身体健康的同时,还可能让我们变得孤僻、自闭。因而,“爱上”马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生活中的压力和困惑不是在马桶上蹲一蹲就能躲得过的。我们可以把不愉快的事情找亲朋好友说出来,或者培养一种新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帮自己早日摆脱“马桶依赖”。适用话题:压力,放松,逃避,习惯,调整等。

隔代寄养的危害

隔代寄养是指将孩子托付给外祖母或者祖父母来寄养的养育方式。隔代寄养一般呈现“重养轻教”“施教不当”等特点。专家建议年轻父母们应“寄养”有度,尽可能多地承担教养重任,以塑造孩子完整、健康的人格。

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生儿育女,将子女托付给父母教养的“隔代寄养”现象渐趋多见。尤其是在海外华人家庭,“隔代寄养”极为盛行。隔代寄养正成为当今年轻父母的主要育儿方式。有老人相助带幼儿原本是正常的事,但这只是表面的人之常情,从另一方面讲,隔代寄养会让父母容易忽略孩子的身心需要和成长关键期的任务。

隔代寄养有诸多优越性,然而备感轻松与放心之余,令很多年轻父母始料不及的是,被寄养的孩子逐渐显现出诸多不良性格特征。有些孩子变得任性、自私或性格孤僻;部分孩子变得难以管教,有的经常逃学,有的喜欢打架、抽烟喝酒,有的甚至小偷小摸。

第9篇:隔代教育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隔代教育;幼儿心理健康;祖辈的溺爱;积极意义

一、隔代教育的概念

随着时代及社会的发展,一些年轻家长因为生活的压力及诸多因素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照料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二、隔代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1.隔代教育——“放羊式”的教育居多

所谓的“放羊式”教育方法,就是说放任孩子的思想,让他按照自身的喜好来自由发展,这时期的孩子“自我中心”十分强烈。他想要学习什么样的技能,他想怎么样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方法,他要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无论是什么样的想法,孩子们完全取决于自己,不受家长的局限,充分得到自由。

2.老人的包办替代和保护,阻碍了幼儿独立能力的发展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段已经具备了该有的能力与水平,慢慢地,他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系鞋带。但现实是,祖辈包办代替的比率明显高于父辈,试想:玩具撒了一地,老人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整理;当孩子已经会走路了,爷爷奶奶非要抱着上下楼梯;孩子吃饭时,担心孩子吃不上,就一口一口地喂,或追着赶着喂。这种种做法,恰恰束缚了孩子的手脚,导致了孩子动作发展缓慢,自理能力差,一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学着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负责所要做的事,并且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孩子在各个阶段普遍具备的能力,以及给予孩子充分的活动自由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3.隔代教育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

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多年来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他们希望孩子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如当孩子捉来几只蚂蚁要喂养时,当孩子拔起花盆里的兰花要看根是什么样子时,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拆开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总会加以阻止和批评。因为,在他们意识里,玩蚂蚁很脏,拔花是成心捣乱,一辆完美的玩具车更是不能“破坏”的。他们认为孩子这些出格的做法都是不良行为,必须立即纠正。试想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么能形成开拓创新的个性呢?

4.老人们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容易使孩子错失形成友好交往和优良品质的机会

曾经遇到过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她父母常年在外经营自己的事业,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托付给了爷爷一人照看,家庭条件原本就富裕的她,再加上爷爷的溺爱和顺从,只要是看见其他小朋友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她都要向爷爷要钱去买,得不到满足就会大哭大闹。长期以来导致她养成了小小年纪花钱如流水的习惯,这难道说她天生来就有着习惯,还不是惯出来的毛病吗?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仅如此,在农村有许多老人恐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总是教会孩子沾光。还有,有的老人怕累着自己的宝贝不让干这不让干那,甚至,我在实习的一个园里看到一个孩子四岁了还不会自己吃饭,震惊吧?询问老师后才知道是奶奶一直喂他。说他太瘦弱端碗拿筷子会累着。面对这样的老人,年轻的父母一定要委婉地告诉老人,他们的做法不对。

5.隔代教育容易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多数老年人由于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也不爱外出活动。孩子与祖父母朝夕相处,长期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张口闭口说的是成人的话,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另外,祖辈在生理与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

三、隔代教育的积极意义

1.弥补现代年轻父母照看孩子经验的不足

说实在的,很多年轻子女本身连自己都不会照顾,有些甚至很“自我”和“自私”,突然让他们照看一个人,在思想和角色的转变上——他们往往难以适应,笔者就看到过这样的年轻父母,孩子刚刚出生,做父亲的呼呼照睡不误,做母亲的身体还没恢复好,自己先上网聊天了。做爷爷的父辈们,无疑责任心要大许多,照料孩子也尽心无疑,让他们帮忙照看孙子,要好很多。

2.弥补现代年轻父母时间的不足

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年轻父母都有自己的事业,而且社会步伐明显加快:几个月不接触信息、社会,仿佛自己被社会、被自己原有的圈子抛弃很多年,适应社会需要一个再转变的过程,所以,很多年轻父母迫于工作需要,大部分都是早早上班,根本无暇照看孩子,而自己的父辈们退休已赋闲在家,也没什么事干——正好发挥余热。这一点也许是许多年轻爸爸妈妈让自己的父辈帮忙的主要原因。

3.家庭气氛其乐融融,有利于孩子在和谐的家庭中成长

家庭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场所,孩子接受的教育的幼年、少年甚至青年时代,几乎全是在家庭中成长的,他们在自己的成长环境中耳濡目染,在日常的熏陶中就完成了被教育的任务——自己对父辈怎样,自己对父辈的尊重、孝敬、关爱,小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样的教育,他长大后,必然也是一个会关爱、能孝敬、懂尊重的人。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吗?家庭的温暖、和谐的环境,会使孩子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