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德育课题申报书范文

德育课题申报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课题申报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德育课题申报书

第1篇:德育课题申报书范文

大家上午好!

政教处根据学期形象进度,一学期以来。围绕“有效德育”构建,各处室的通力配合下,带领班主任抓好班级常规管理、家庭教育指导、德育课题实施等工作,顺利完成本学期任务,现就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代表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

先后参加了区公务员培训班、市教育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档案整理工作和市新道德教育现场会的学习,本学期受学校安排。前后共计一个月的时间。与此同时,一学期以来,认真阅读了着名教育家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学生第二》人民教育》112期和《班主任》等教育书籍杂志。多种形式的学习中,拓宽了教育管理的视野,学会了理性的思维,对于本学期的工作开展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设计编印“四学会”教育手册和心理报纸。

为学生设计印发了专门的四学会”教育手册,为落实好“四学会”德育课程。该手册分两学期使用。每个月,各年级分别围绕“四学会”层次目标要求按照教育引导—活动体验—反思自省—总结评价四个步骤进行落实。对于手册的使用,通过检查评价来指导班级的落实。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同时。编印了2期《心晴》心理报纸,供广大学生传阅。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

开学初制定了教子有方”优秀家长评选方案,做好家庭教育的激励引导工作。全体班主任利用家长会进行动员发动。学生、家长及班主任三方评议的基础上,于6月初,召开了学校“优秀家长”表彰会,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家长做好家庭教育的积极性。

家长的参与率均在90%以上,做好家长的培训工作。先后组织100名家长参加了泰山区家庭教育专家报告会、组织全校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了赵一博励志演讲会。两项活动。培训效果显着。700多名家长走进课堂,组织家长课堂体验活动。为期一周的家长开放日期间。和孩子一起学习。广大家长不仅观察到孩子的校表现,也对学校教育教学有了更客观真实的评价。还在全校家长中进行优秀家庭教育案例征集活动。做好家庭教育课题的申报工作,此外。迎接了局工会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检查调研。绝大多数班级积极参与,一系列家庭教育活动中。广大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和方法得到明显的提高,有效的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认真筹划迎春论坛。

深入实施“师德工程”拟定了学校“弘扬迎春学校精神,为贯彻落实学校关于“作风建设深化年”和“办学生喜欢的学校”活动要求。创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师德论坛方案,并分阶段推动实施,于5月份成功举办了第12届迎春主题论坛活动。形成具有迎春特征的价值观念和学校精神,激发了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主动性。

五、其他工作

认真做好上级交给的临时性工作和分管的常规工作。先后组织完成了市区优秀学生申报、区读书征文和演讲活动、小课题现场会筹备工作、区素质教育评估检查等临时性工作。认真抓好了学生常规管理与检查量化、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科技节、学校宣传报道等常规性工作。抓好重点工作的基础上。

第2篇:德育课题申报书范文

全局工作要深化、具体工作要实化,运行机制要创新化,工作绩效要成果化。

1. 采取“集中培训+网络学习+二级传导”三线推进的培训模式,通过“构建学校和谐的与网络”专题培训,深化理念,提升技能,促进德育领导及班主任队伍专业化成长。

2.在初步形成校本德育特色的科研模式基础上,总结经验,注重引领,整体推广。

3.以心理教研会为依托,以示范课为载体,全面提升我县心理健康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促进专业成长。

由xx——xx年度开展的关于《全教科xx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实验研究的初步尝试与摸索阶段,向xx年度和谐德育“xx”规划重点课题的全面推广阶段转型。

在过去的五年科研研究基础上,xx年度,教研室将通过宣传、指导、典型经验介绍等多种手段,以点带面,面上推广,在全县中小学范围内全力做好“xx”和谐德育课题研究的申报及开题工作。

1.以往的培训对象为基层学校骨干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师,本年度,为了大力推进德育队伍建设工作,促进德育工作者专业成长,努力发展德育特色,坚持推进德育工作创新,教研室将把培训对象重点确立为学校德育主管领导上来,立足德育科研,以“如何构建学校和谐德育网络”为主题,采取辅导讲座、交流研讨、答辩质疑等方式对我县中小学校德育领导及部分优秀班主任进行专题培训,注重对集中培训后的二级传导落实情况的管理,做到有序、有效,有成果。

2.结合我县中小学校德育领导、班主任“六个一”创建活动,开展德育领导及班主任,为德育队伍的成长提供平台,促进交流,实现优秀资源共享。

3.为了促进德育领导的专业成长,开展《农安县中小学德育领导才、能大比拼活动》。评选活动以全县中小学德育领导为申报对象,以设计一个以某一年级学生为对象的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现场演讲以及特长展示为评选内容,分别予以量化打分,并按参赛领导比例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颁发荣誉证书。

以往的心育管理模式是以培训及心理主题班会评选活动等为载体,本年度教研室将以心育教研为依托,以示范课为载体,通过观摩、研讨等双向交流方式,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1.在xx年度心理健康“十佳”教师评选基础上,组织开展《农安县xx年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教学研讨大会》,研讨大会采取示范课展示、现场说课、教研员评课以及专题辅导等方式,旨在提高我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素养,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2.以“和谐、阳光、快乐、健康”为主题,在全县中小学范围内开展优秀心理主题班会评选活动,预计在xx年上半年教研室组织开展优秀心理主题班会展演暨颁奖大会。

3.本年度,教研室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班主任阳光评语征集活动,并将优秀评语汇编成册,在教师中广泛推广。

3月中下旬及9月份教研室将采取听课、座谈、查阅材料、现场查看、指导反馈、问卷调查六种方式,对县城及农村10所学校进行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视导检查。

(1)整体规划,强化管理,重点关注网络培训及网络教研的参与度。

(2)鼓励学校、教师撰写教育管理经验性文章、教育叙事及教育心得,注重资源共享。

(3)对发表的文章要严格把关,使其内容健康、具有可操作性或长效教育意义。

(1)继续本着和谐融洽的管理原则,服从进修学校的管理大局,努力工作,注重部室内的常规管理与人员之间的团结和谐。

(3)以学校读书活动为载体,部室内倡导多读书、勤积累,撰写读书心得、工作日志或心情日记,开展“每周大练笔”活动。

(1)爱岗敬业,打造良好个人形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职。

第3篇:德育课题申报书范文

一、工作目标

以党的精神,特别是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符合教育实际、具有县域特色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中,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新机制;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网络教育资源,形成完整的德育工作新体系;深入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的法治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着力提升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民素养,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一)深化完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

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神,重点抓好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首见负责制、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德育副校长法治副校长制度等工作制度,将全员育人纳入教师工作量和绩效考核,扎实推进全员育人,确保育人成效。深入推进“互联网+家校共育”新机制建设,发挥家长学校功能和作用,全面提升家长素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凝聚家校共育合力。依托学校所在地各类教育资源和志愿者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立体化、合作开放的德育工作网络,优化育人环境。

主要工作任务:①全员育人各项工作制度;②家校共育工作资料;③德育工作网络。

(二)积极打造“四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

1.深化德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统领作用,积极拓展德育课程内涵,因地制宜,整合德育课程资源,促进国家、地方和校本德育课程的有机统一。在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系统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建立学段衔接、内容丰富、系统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积极拓宽德育课程实施途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德育实效。组织开展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打造一批德育精品课程,丰富德育课程资源库。

主要工作任务:①组织开展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②组建校本德育课程和读本。

2.充分发掘学科课程德育价值。积极挖掘学科德育内涵,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探索全科育人的有效途径,真正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探索实现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形成学科大德育观。定期举行学科德育研究活动,推动落实学科德育育人目标。在优质课等各类课程资源评选中将德育实施情况纳入评选标准。开展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打造一批学科德育精品课程。

主要工作任务:①各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②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案例征集。③学校开展班主任节、班主任论坛等德育交流与提升平台。

3.提高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水平。全面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开齐开足开好传统文化课程。在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各中小学要利用本地资源,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如,邢瓷文化、老游戏等地方文化,纳入校本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通过校史馆、文化长廊、文化墙、文化雕塑、校刊校报、校园网站、广播站等,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营造“以文化人”校园环境,发掘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层次,形成“一校一品”校园文化特色;开展创建书香校园建设、经典诵读、传统节日主题文化系列教育等活动。

主要工作任务:①挖掘开发以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的校本课程读本2-3种;②每学期校刊出刊至少一期,校报至少编辑两期;③建好校史馆,馆藏实物增加5件次以上;④落实德育品牌创建工作,健全一校一课题,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三个一”工作机制,所选品牌资料要经局主要领导和分包领导会审同意,开学2周内向教育局报备,学期末要有支撑(发表经验文章、证文等);⑤各种教育活动开展资料在第一时间形成并报备。

4.突出实践活动德育功能。强化和改进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促进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特色化,按照落细、落实、落小原则,积极打造学校德育品牌。丰富完善校内德育实践活动,倡导学校节会活动,创新发展学校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四大节日”活动,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升国旗教育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开展入校、离校、毕业典礼、入队入团、成童礼、成人礼等仪式教育;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和指导,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和社团活动需要。创新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制定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意见,加强对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规划建设、课程资源、教育教学、师资配备等方面的管理。推动所有中小学校建立满足学生需求的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依托省市级研学旅行基地引导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拓展视野、锻炼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调查、考察、实验等等探究学习活动,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主要工作任务:①各类节会活动资料;②各种礼仪活动资料;③各学校劳动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资料,每学期开展活动资料。

(三)健全德育引领和考核

1、以文明校园创建引领学校德育。贯彻《省中小学校文明校园测评细则(试行)》,深入打造“双十好”文明校园文明学生评选、新闻进课堂、爱国主义电影进校园等德育品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组织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美育、体育以及劳动教育等。

主要工作任务:①文明校园和文明学生创建及评选活动资料;②积极创建各级文明校园;③新闻进课堂资料;④爱国主义电影进课堂资料。

2、健全考核机制。在教师工作考核中强化育人业绩的考核,强化育人工作内容,调动教师立德树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建立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绩效评估考核制度,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德育工作督导评估范畴,促进学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开展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定期评选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班主任。

主要工作任务:①德育列入绩效评估;②开展德育特色学校、德育先进集体申报;③学校层面开展德育先进个人和优秀班主任评选。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县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领导,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

第4篇:德育课题申报书范文

秉承“以人为本,特色立校,为学生的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以抓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常规教研为基础,以发挥市区校级骨干教师辐射示范作用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课题研究,加强学科基本功竞赛,充分发挥教科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导作用。

二、工作目标

1、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强化落实各级各类培训,形成“团队带教”的相应机制。

2、完善校级小课题申报、考核、评价制度,增强教研活动、备课活动的实效性。

3、深入宣传学习推广教研组建设阶段成果“三员、三查、三评、三识”尽可能把研究行为转化为相应部门的管理行为。

4、借助网络教学随笔的形式,以评价和展示教科研成果为核心,推进课题过程管理与研究。

三、工作要点及思路

第一、进一步完善教师“团队带教”的相应机制。

到校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团队带教”。

具体措施:

1、每月随堂听同组教师的课或同科其他教师课4节以上,(含教研组教研活动课)备课组长组织教师听青年教师课每月1节以上,根据听课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确定带教的主题。听课记录及心得交教科室每月检查一次。

2、认真参加各级优质课,竞赛课活动,同组教师关心指导。

3、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教学随笔等)认真总结教学得失及教学问题。

4、每期结束前一个月,通知教科室上1—2节汇报课(所在组教师、教务主任,科研室主任、分管校长参加)

5、统一考学科青年教师承担月考、半期试题命题工作。备课组长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审核修订保证试题质量。

6、制定“团队带教”考核办法,对团队带教成绩突出的发放荣誉证书并给予备课组物质奖励。

第二、进一步强化市区级骨干教师在学科领域的辐射引领作用。

具体措施:

1、开学后落实市区骨干教师承担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任务。

2、根据自愿和学校确定的形式落实对学科团队建设指导任务,签定责任书,落实具体责任。学年末召开学科团队建设经验交流会,考核市区骨干教师辐射引领效果,推广成功经验。

3、按照市区骨干教师对非规范级学校的要求,加强对骨干教师过程管理(示范课2节/年;网络教学随笔、调研报告、课题申报等)组建考核队伍,并真正落实考评职责。

第三、完善校级骨干教师培养考核机制。

具体措施:

1、在学校新领导班子面前,重新梳理修订校骨干教师考核评选指标体系和教育科研奖励办法。再审订通过后加强宣传,提高知晓度。

2、协助学校相关部门完善教师科研评价指标,形成相应与评职评优相关联的系列制度。

第四、以校本教研为中心,深化课程改革。

具体措施:

(1)强化各学科“集体备课”研究

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备课组长自行组织备课组成员集体备课、同时派专人进行本学科教学资源包的建设,学年末展示学科资源包建设情况。

(2)加强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适应新课程,真正走进新课程。每一位教师都要加强学习,重视培训,提升理念。为此,我们必须继续开展新课程改革的校本学习,努力提高教科研能力。

学习方式主要有:

其一、通过教科室博客校本培训栏目,个人学习。

其二、通过教研活动时间观看有关课改的优质课录像、交流体会等方式集体学习交流,提升教育理念。(每月1次)

(3)关注课堂教学研究的有效性,将研究深入。

具体要求如下:

(1)研究课备课组首先应该集体备课,准备好相应听课资料(人手一份),在教学设计中要特别提出观课建议,让听课教师明白观察点是什么?教研组长事先应该安排教师录像,要安排好观察任务,评课教师围绕自己承担的观察任务评课。

(2)会后教科室把录像上传,上课教师反复回放,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在博客上写出自己的教学反思。

第五、规范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继续推进课题过程管理与研究

(1)本学期将进一步规范课题的过程管理。并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

以“校级小课题申报”为重点;做好德育课题和校级课题的开题工作以及农村教研组建设的深化研究。

(2)积极展示教科研成果,继续做好教师教学随笔和教科室博客的网络管理工作。

四、月度工作安排

9月

1、制定本学期教科室工作计划。明确指导思想、落实工作重点,清晰工作思路。

2、制定本学期校本培训计划,绘制电子表格,报教师进修校审核批准。

3、做好三评工作(新骨干教师评选、上届骨干教师考评、优秀学科团队考评)

4、校级小课题启动。

5、校本培训

10月

1、市区级骨干教师教学示范周示范课展示活动(半期左右)

2、校本培训

3、讨论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的研究计划

11月

1、校级骨干教师教学示范周示范课展示活动。(半期后)

2、校本培训

4、校级小课题的研究过程检查

12月

1、青年教师汇报课展示活动

2、校本培训

1月

1、陈中教师教改科研成果登记、汇总、通报。

2、本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

第5篇:德育课题申报书范文

近年来,一直担任大队辅导员工作。本学期,在德育处做主持工作。德育工作是塑造灵魂的工作,虽繁杂却崇高而又神圣。所以尽管累却又快乐的无怨无悔地工作着,不为豪言壮语,只为成为孩子心目中值得信任的老师—服务者而感到一份欣慰。

下面就我的工作做如下汇报,不到之处,还请老师指正。

德育工作千头万绪,工作中有地重点做好这四块:

一、抓好班主任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

二、建立健全少先队员的组织机制 ---“雏鹰管委会”,为学生搭建自主管理的舞台。

三、大拇指特色中队与花山之星个人评比相结合,评比激励,促进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

四、雏鹰活动引领,让少先队员在广阔的雏鹰天地中自由翱翔。

一、抓好班主任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队伍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支核心队伍。我们学校作为全国班主任专业化实验基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校长室的带领下,德育处采用“学习反思、实践训练、导师引领、专题研讨、课题提升的培训模式”定期组织班主任实行全员培训。开好每月的班主任例会,聘请专家亲临指导,进行专题研讨,本学期就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为主题展开一系列小课题研究,切实有效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同时利用德育课题的实施推动学校及教师德育科研水平的提高。本学期,继续深入了《培养队员规则意识》的课题研究。课题组不断吸纳优秀的班主任老师每周按时集中学习,相互研讨,积极探索德育新途径新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二、建立健全少先队员的组织机制 ---“雏鹰管委会”,为学生搭建自主管理的舞台。

“雏鹰管委会”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小天地。目前,这支队伍不断的在壮大,分流出若干个小小志愿队:有校园的礼仪标兵,有大拇指评比校值日生,有校园环境小卫士,有校园安全小卫士,有以班级为单位的专用室管理的小小志愿者队伍……建立这支庞大的队伍,目的是让更多的队员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服务岗位中来,培养每个队员自信又大方,富有责任心。本学期雏鹰管委会小干部的改选工作有要开始了,雏鹰管委会小干部是雏鹰管委会的核心力量,希望各位班主任老师积极支持,积极推荐后备人选,挖掘更多的人才,给孩子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

三、大拇指特色中队与花山之星个人评比相结合,评比激励,促进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

大拇指特色中队与花山之星个人评比激励机制是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大拇指特色中队评比,依据“学习、安全、体育、卫生、礼仪”五个项目的标准进行评比。班级每周评比,最好的送上大拇指,较好的送上较小的大拇指,较差用加油。每周国旗下颁发流动红旗,学期结束纳入 “特色中队”、“ 先进集体”的评选中,“花山之星”作为每周的升旗手,表彰先进个人。进一步激发了全校学生生自觉、自律、自强的热情,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雏鹰活动引领,让少先队员在广阔的雏鹰天地中自由翱翔。

1、主题教育活动形成系列,学生道德素养和生存能力得到提升。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系列活动

结合胜利70周年,我们开展了“走路,读万卷书”的读书活动,各个中队组织学生阅读关于的书籍,背诵歌颂的诗篇,利用红领巾电视,把设为若干个站点,每一个中队各领取一站,从江西瑞金出发,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图、文、影视,声情并茂地向全校师生讲述,让学生了解历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并组织征文比赛。今年围绕“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喜看家乡旧貌换新颜”各中队开展主题活动,本学期利用红领巾广播,围绕“奥运精神我们传承”,叙述奥运人物背后的故事。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2)“喜看家乡新风貌”主题活动。有“走进大自然,体验新农村”城乡手拉手实践活动,有“秋游南山”,有暑期夏令营“大眼睛寻找家乡新变化---游西津古渡”活动,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感受家乡的喜人变化。

(3)手拉手,献爱心活动。为友临学校孙佳元同学献爱心,为灌云县小学建立爱心书屋,为汶川地震灾区献爱心等活动的开展,活动让同学们学会关爱他人。

2、特色活动精彩纷呈。有”花山五月,快乐飞扬”系列活动,推出了“花山讲坛”系列活动。三年级部家长的国防教育讲座;二年级部的《弟子规》、一四级部的纸艺专题等,本学期五年级部组织的“关注健康,呵护花季”青春期卫生知识讲座,给京口实小所有的孩子带来全新的视听冲击和喜悦!还有“我守规则,我快乐”---好习惯伴我行系列活动,“好书伴我行”系列活动……

3、依托重大节日,开展好各项主题活动。六一儿童节游园活动、教师节“师恩难忘,师爱永存、一年级新生入队“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我胸前、国庆节”不能忘却的历史”歌咏比赛……

第6篇:德育课题申报书范文

中国德育:李主任您好。“书香南岸,幸福教育”是南岸区“十二五”期间实施的教育发展战略。请问这一发展战略是在何种背景下提出的?其着眼于“书香”和“幸福”的价值追求有何深意?

李劲渝:《南岸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优先发展、公平优质、开放创新、普惠全民”16字为战略方针,提出到2015年,建成均衡化、专业化、优质化、特色化、国际化、多元化为一体的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教育强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典范,实现书香浓郁、师生愉悦、人民满意的“幸福教育”构想。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区提出了“书香南岸,幸福教育”的发展战略。

人们常说“教书育人”,而实际上应该是“育人教书”。教书只是载体和手段,育人才是本质和目的。教育的真正意蕴就在于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统一。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开发、主体性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精神的守望、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其根本的价值指向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快乐、健康、进步,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尊严,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促进人类个体与社会的美好生活即为了人的幸福而奋斗的事业。教育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必须关注人的生活的完整性,对学校来讲就是要营造有利于师生道德发展的校园生态环境,而这种生态环境的呈现方式就是构建书香校园。

构建书香校园意味着共筑师生精神乐园。通过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追求美的心理潜能,提升师生的精神生活质量。阅读一本好书是自我教育的开始,阅读如果成为学生的精神需要,使他们的灵魂得到熏陶、人格得到升华,那么,道德教育就会自然而然地实现“不教之教”。

中国德育:每一个教育理想的价值都必然需要通过实践来呈现和检验。南岸区是如何推进落实“书香南岸,幸福教育”这一发展战略的?成效如何?

李劲渝:近年来,我区教委紧紧围绕“书香南岸,幸福教育”的发展理念,按照“适应新形势,构建新模式,整体推进区域德育优质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构建“1221”德育工作推进模式:“1”即强化“一个体系”——“幸福教育六个一百”(一百个行为习惯养成项目、一百项健康运动锻炼项目、一百项生活自理能力、一百项艺术表达能力、一百种应急救护技能、一百种人际交往礼仪),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追求幸福、获得幸福的能力;“2”即加强德育干部、班主任“两支队伍”的培训,既注重专业技能培训,又注重搭建平台助推发展,提升班主任和德育骨干队伍的育人水平和职业生涯成长的幸福指数;“2”即推进课程育德、班级文化建设“两个工程”,坚持课题引领,加大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力度,实现课程育德和活动育德,鼓励学校自主申报班级文化建设项目,强调百花齐放、差异共进,激发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力;“1”即全方位、高水准打造班主任基本功“一个大赛”,促进班主任队伍育人能力的整体优化与提升。

“1221”德育工作模式的数年坚持成效显著,极大地提升了我区的教育形象。不仅形成了《均衡教育调研报告》《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等五篇报告、为全区中小学培养了一大批德育骨干、产生了一批“1221”德育工作目标试点校,而且促进了全区中小学校园文化的特色发展。如百年老校第十一中学的“博雅修德”,广益中学的“行远自迩 登高自卑”;怡丰实验学校以“智慧学习、阳光生活、健康成长”为办学理念,积极开发《诵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诗词歌赋赏析》等校本教材,成为远近闻名的“国学”学校;文峰小学积极开展“诚信教育”课题研究,建设以“诚信教育”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等等。

中国德育:重庆市有着城乡二元的特殊结构,是农村劳务输出的重点地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凸显。请问,重庆市南岸区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的?

李劲渝:目前,重庆市南岸区有留守流动儿童约10847人(不含学龄前留守儿童),其中留守儿童1144人,主要集中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长生、迎龙、广阳、峡口等镇。近年来,我区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来抓,最大程度地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多措并举实施关爱,形成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多方联动机制,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区致力于建立“幸福教育一二三”工作机制,即“一”帮扶,每位长者像父母那样帮扶留守儿童;“两”到位,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到位、对“幸福教育六个一百”工程的落实到位;“三”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第7篇:德育课题申报书范文

近年来,我们通过走访企业、毕业生回访等形式,对会计行业背景、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供需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校企联手围绕社会需求和岗位定位,反复论证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一体、能财会商”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此为基础,创优递进式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资源现代化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

一、模块设计,构建“三以一化”的“能力递进式”项目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的设计

我们以岗位需求为依托,按照“基础能力专业能力拓展能力”递进、模块化设计课程体系。其中,德育课程、文化课程、专业课程分别按能力递进的顺序设置相应课程,构建“三以一化”(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模块化)的“能力递进式”项目课程体系。(见图1。)

2、模块课程的构成

(1)德育课程。对德育课程内容和实施策略进行整合,以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纬,以各项要素的不同层次为经,以德育综合课与德育活动课为主渠道,注重德育内容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觉行动”的三段式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德育课程体系。激励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做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的人。

(2)文化课程。适当增加文化课课程比例及课时比例,按专业课的递进式结构,优化课程结构,形成“基本素质核心素质综合素质”的结构模式,体现文化课的“二为”(文化素质、专业水平)服务目标。以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为标准,兼顾学生兴趣爱好,适当开设选修课,促进学生文化综合素质的提高。

(3)专业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能力的内容,围绕“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递进的专业能力,重构专业项目课程体系。专业主干课程以专业共同职业能力为基础来设计,旨在培养专业关键能力;专业拓展课程(选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针对专门化方向而设计。

3、模块课程的组织

我们制定相应课程标准,科学编排课程顺序,与后续高职教育课程相衔接,依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体系,通过教、学、做、培训、考证、竞赛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会计技术应用能力。实现人文素养与专业能力并重、专业特长与个性发展兼顾。

二、立足校本,开发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

第一,校企联合开发理实一体化校(院)本教材。我校深入各类企业广泛调研,引入行业职业标准,与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企业会计实务》等10余册符合专业特色和岗位实际的、与项目课程配套的校本系列教材。其中《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财务管理》教材已成为江苏省国示范重点建设专业教材。积极参与联院8门核心课程及配套实训院本教材的编撰。在开发中坚持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突出实践技能。

第二,编写实践教学案例等实训指导用书。为配合实践教学,结合岗位业务流程,编写《会计岗位模拟教学案例》、《出纳工作手册》、《收银岗实训手册》、《纳税指导手册》等系列侧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讲义资料和实训指导用书。

第三,创建校本课程开发新模式。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创建了集教材开发、编写、出版、使用、反馈、服务、教研和培训于一体的新模式,形成国家和省级规划课程有机统一的、体现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承担的联院科研课题《职业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被评为教学成果一等奖,教材建设初见成效。

三、优化调整,对接大赛项目和职业标准整合课程内容

1、赛教结合,嵌入与技能大赛对应的课程内容

我校建立完善会计专业技能竞赛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的对接机制,通过广泛市场调研,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将点钞、翻打传票、会计业务手工处理及信息化处理等技能竞赛内容嵌入专业课程教学。把来自企业的最新技术设计为竞赛项目,选用来自实际工作中的真实票据、单证样式,就某一个真实会计岗位任务设计为竞赛内容。切实做到把竞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把技能竞赛训练过程作为一个教学过程,实现技能竞赛内容和课程内容融合,技能竞赛训练与常规教学活动同步。实现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使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更加完善,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校在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省市会计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

2、课证融通,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

我校实施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见表1)。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岗位能力分析,瞄准市场变化,贴近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在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将涵盖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模块、技能模块嵌入专业课程,使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需求相融合。结合会计专业特点,密切关注与本专业有关的财经政策法规,不断追踪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及时调整更新课程内容。

四、示范引领,推进精品课程和资源库建设

1、加大学校、联院两级精品课程建设

确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实务》、《纳税实务》等专业主干课程为精品课程加以重点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作为国示范校精品课程进行数字资源开发。2012年,《财务会计实务》被评为联院精品课程,在联院24门精品课程中排名第二。该课程以会计岗位核算流程为主线,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采用“教学项目化、学习开放化、实践职场化”的教学模式,按9个会计岗位组织项目教学。

2、充实完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

我校本着开放、自主、创新的原则,建立丰富的数字化核心课程资源库和考级考证资源库。不断充实完善电子教材、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训练测试、习题库、视频库,并将资源库全部上网,加强师生间双向交流,实现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突出实践,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魔方体系

1、构建三级实践教学魔方体系,递进培养综合职业技能

通过模拟单元实践,提升专业基础能力;通过仿真岗位实习,提升专业核心能力;通过全面综合实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按照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和课程标准,从初级动作技能训练逐步过渡到高级智力技能训练,形成分岗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和公司真账实训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2、加大投入、科学规划校内实训基地

我校携手用友、厦门网中网等公司构建了一个涵盖企业、银行、证券、税务、工商等多技术领域、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环境。与实践教学相配套,购置了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10多款主干课程的实训软件平台、用友畅捷通T3、U8系列常用会计软件,为学生模拟实习提供了基础保障。

六、多元评价,构建多维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形成以学校考评为核心,社会各方参与的“双主体”考核(学生、教师)、“多主体”评价(行业、企业、学校等)、“多形式”(课程、项目、任务考试、职业资格考证、技能竞赛)推进的多维课程评价体系(见图2)。

其一,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评形式多元。在日常教学考评中,对学生采取过程与结果、专业能力与全面素质相结合的多元考核评价方式,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机制,促进学生思考、借鉴、反思、改进、提高。

其二,参照行业标准,引入企业评价。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改进课程评价方法,将职业技能竞赛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纳入课程考核指标,以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为核心指标,将企业评价作为考核的一部分,根据评价结果和社会要求及时调整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

七、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1、加强团队建设,构建双师双能(智能、技能)师资队伍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培养为主、引进为辅、专兼结合”的原则,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龙头,突出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科研能力及技术服务社会能力,实现师资建设由双师“素质”向能力的转化。鼓励教师参加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引导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技能大赛;建立校外专家和校内教师交流机制,实现优势互补;支持教师业务进修等等,从而打造出一支德艺双馨、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双能优秀教学团队。

2、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互惠共赢的校企交流平台

我校拓宽校企合作的思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原则,进一步密切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参与会计实际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聘请企业行业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承担我校的教研课改、教学质量评定、课程建设等工作。实行工学结合的“订单式”培养,设立“用友班”、“金鹰班”等冠名班,定向培养企业发展所需人才,与25家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见图3)。

八、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建设的成果

第8篇:德育课题申报书范文

关键词:教学常规;管理;创新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22-01

新型教育环境下教学常规管理如何走创新发展兴校之路的探索,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破解学校发展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校教导处在主抓和具体管理教育教学工作职能上,扎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管理,积极带领全体教师走出了一条“管理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就凉风小学教导处如何“在新型教育环境下探索教学常规管理走科研兴校之路”谈谈具体做法,以此抛砖引玉。

一、抓好班子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职业意识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导处每一个班子成员建设的最高精神境界和职业标准。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圆满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意形象,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坐标。学习技能方面要有广博的知识,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努力探讨新课堂教学模式。班子成员既是教学的管理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技能,才能提高自己驾驭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取长补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学习教育新理念,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新发展,跟上新课改的新节凑。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作为教学管理者,首先要有榜样的意识,凡事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次是要求老师和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再次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强化道德修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努力诠释“为人师表”的本质与精髓。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学管理者,既要教好书、更应育好人,各方面必须是全体教师的一面“镜子”。尽管工作平凡,能够让每一位老师在和谐的环境中不断进步,让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明媚的阳光下凸显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以身作则,彰显师德魅力。

二、建制立章、宽严结合是教导处在新型教育环境下探索教学常规管理的工作重点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过程管理。各种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能否和谐顺利进行,就集中表现在教导处是否建立起正常的稳定、协调、有活力和系统的教学秩序。为了保证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凉风小学按照教学规律,结合学校特点,依据可行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明确性原则、技术性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了《凉风小学常规教学管理条例》《凉风小学教学质量检测管理条例》《凉风小学学生作业批阅、单元检测情况检查实施方案》《凉风小学课题研究奖励条例》《凉风小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凉风小学教师工作考核及聘任方案》《凉风小学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教导处主要职责和教务工作岗位职责和各个教研组、学科组管理制度。这些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检查有尺度,评比有标准,为学校教学管理步入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抓课题研究实践、促教研活动开展,走发展兴校之路

抓课题研究实践、促教研活动开展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管理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之路。为此学校制定了《关于强化学校课题研究管理措施》,建立了科研管理机制。在学校硬件设备和网络资源建设已经全覆盖的环境下,以“网络优质资源运用与共建共享的研究”作为县市级课题申报立项,并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学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使教育科研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推动课程改革的催化剂。其具体做法是:

1、坚持求实、求新原则,立足校本研究。“实”,一是把课题研究做实;二是研究过程务实。所谓“新”,一是课题应有时代感;二是针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因素,研究总结,反映出新时期的经验;三是研究的角度新,思路有新意,能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来解决本学科中的研究课题。

第9篇:德育课题申报书范文

人事处作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相关激励政策的执行部门,有责任将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作为己任。课题组针对教师工作满意度下降进行调研,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出台了一系列提高教师满意度的相关规章制度,保证了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向更高层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一线教师工作满意度。

关键词:激励;教师;工作满意度

1 研究背景

随着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内一流,世界水准”高职院校和“提高办学层次”步伐的加快,办学模式向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拓宽,学院决心改善目前学院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满足学院对高学历、高层次、高水平从教人才的需求。

目前学院教师出现的问题有:

学院对专任教师提出了“35岁以下教师必须在2015年底前取得硕士学位,45岁以下教师必须报考博士学位”的硬性要求。而专任教师的工作内容有:大量的理论与实践授课工作、下企业实践锻炼、、申报科研课题、教育教学改革、班主任工作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已经融为一体,基本上满负荷运转,教师工作压力大。

自2011年以来,学院实行岗位设置。每个二级分院都有核定的岗位数额,不得突破。一些分院的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出现阶梯状的断层,相同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集中取得,部分教师取得任职资格却无法兑现待遇,加之学院目前大力引进教授,正高级岗位职数即将满员,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受到影响。

2012年分院津贴结算完成后,专任教师人均津贴只有经济贸易分院和体育教学部达到教师津贴标准额。其中,体育教学部的津贴还包括早操、训练、全院学生体能测试、集训与校外竞赛、德育课。按照全院的平均水平看,专任教师的年教学工作量要达到近600节课,才能拿到教师的津贴标准额度。很多教师开始纵向与学院领导、中层干部、科级干部、辅导员、教学秘书比,横向与无行政级别的行政人员比较,对自己的报酬不满意。

分院教师对自身的投入和收入等期望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距,很多教师对现有工作岗位的不满强烈,作为直接管理者的分院领导在对教师提出课程、教改和学历进修及其他教学工作以外的任务时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教师认为现有收入水平既不具备外部竞争性、内部分配又未能合理拉开分配差距、个人投入的回报率低等不公平的感知,对教师职业的满意度降低。

2 课题研究必要性

教师作为学院教育的一线人员,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对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和进一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事处作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相关激励政策的制定及执行部门,有责任将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作为己任。课题组成员针对教师工作满意度下降进行调研,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并拟定提高教师满意度的相关规章制度,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事实依据。为保证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向更高层次发展,提高一线教师工作满意度可谓迫在眉睫。

3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集中在本科院校,大都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并且运用相关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但由于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模式、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有很大区别,可供直接借鉴的素材很少。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疆内高职院校的领头羊,在学院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两级管理体制以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都走在其他高校前列。其他院校现有的政策部分可供借鉴,但全面提高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激励政策只能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经过深入调研分析才能制定。

4 研究意义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指教师对自己工作各方面的态度和评价,即喜爱自己职业的程度。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测评指标可以概括为七个层面:工作本身、工作条件、工作回报、人际关系、领导与管理、管理制度、工作压力。

激励正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运用激励理论中的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对目前导致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不高的因素进行针对性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方案。借助物质和精神上的刺激,调动广大教师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体力和智力的潜能,为实现学院目标做出卓越贡献。

对学院而言,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决定着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水平和社会服务的层次与范围以及学院的进一步发展。随着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学校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因此,能否有效调动学院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避免教师管理中的盲区和失误,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5 研究内容和方法

5.1 研究目标

①按照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置理论等激励理论对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测评;

②将测评结果分析、归纳,为院领导对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的决策提供依据;

③出台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相关规章制度,在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全面推广。

5.2 研究内容

课题组对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对目前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及分配制度进行分析。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对疆内其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及分配制度进行调研,针对调查中反映的降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结合激励理论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出台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政策和制度。

5.3 研究方法

①样本:本研究调查选择在学院的教学部门和有工作联系的几所高职院校进行,这几所高职院校都实行了两级管理体制,教师队伍建设理念与学院相近。

②调查研究法:利用有效途径,调查了解区内外相关高职院校两级管理体制实施以及教师培训、进修、福利待遇开展情况,借鉴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我所用。

③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昌吉州图书馆、学院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利用方便、快捷的电子文献检索系统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整理、归纳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吸收他人研究成果中的闪光点。

④理论分析法:对目前提高工作满意度讨论的热点问题进行归纳与整理,拓展分析思路。

6 主要研究成果

课题组于2013年3月对经济贸易分院、农业工程分院等5各分院进行工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教师集中对收入分配制度、外出培训进修时的补助、工作量大等问题不满意。针对教师反映的这些问题,课题组成员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召开多次座谈会,先后出台了以下制度,解决了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部分影响因素。

①《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岗位津贴核算分配办法(2013)版》。提出分院管理人员按分院领导正职、副职和一般工作人员每年需完成60、120、150学时教学工作量,以上工作量+80学时按50%计酬。当年教学部门的普通行政人员津贴普遍降低,与一线教师收入几乎平行。

②《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核算实施细则(2013、2014)版》。明确了教师教学工作量的构成,将科研、监考、阅卷、编写教学文件等纳入教学工作量中,将教学工作量与教学质量挂钩,进一步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部门教学管理绩效考核办法(2015版试行)》。进一步明确了辅导、监考、补考阅卷,以及实践教学的工作量核算数额,将体育教师IDE管理早操和组织竞赛、训练计划、总结、假期集训等纳入工作量核算。多年以来,体育教师对此类工作的质疑及不满得到解决。

④关于印发《的通知》。鼓励学院教师外出进修、培训,明确教师在外出读博、进修学习时的补贴标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年轻教师学习和生活的矛盾。

⑤《关于印发的通知》。为了进一步激励教师提升学历的积极性,完善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的规章制度,将学院支持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脱产学习并给予补助的时间,由一年增加至第二、三年分别给予3、4个月的脱产补贴学习时间。教师攻读博士的积极性大增,当年脱产读博人数增加至13人。

⑥《关于印发的通知》对取得教授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完成的标准课时有了明确规定。提高了教学一线高层次人才的待遇,将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投入到一线教学中,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⑦《关于印发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了学院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了分院行政人员、辅导员和学院党政部门、教辅、科研机构中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方可享受全额岗位津贴,未完成的部门从个人行政津贴中扣除。同比提高了一线教师的收入。

一系列提高教师满意度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一线教师工作满意度。

7 存在的问题

受到岗位设置功能工作的影响,部分分院教师集中申报某一级别专业技术职务,一部分教师取得职称后没有空缺岗位,而得不到聘任,从取得任职资格到学院聘任,最长的等待时间达到三年,这就直接影响了这部分教师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从而面临再一次取得职称没有岗位,甚至是因为没有空岗而无法申报。这一部分教师的矛盾暂时还无解决办法,影响了其职业生涯发展,整体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还有待解决。

参考文献:

[1]余瑜,吴丹.浅析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教师激励[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

[2]周丽超.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激励举措[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12).

[3]周文莉.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满意度研究[J].文教资料,2008(30).

[4]童乃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期高职院校教师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