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化学学科思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新课程思想
现今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工作也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不同时期,社会对教学者有不同的要求与期许,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适应历史的潮流。高中化学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化学教学者应当密切关注教育发展的动向,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与教学水平,勇敢承担起为民族培养人才的责任,为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如何对高中化学进行合理教学设计,是每个化学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讨论。
一、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增强动手能力
高中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是理论教学与应用教学同时进行的,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情境中看待化学现象,自主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探索,通过实践操作解释化学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内容应用于实际操作中,进而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技能,获得一定的化学素养,提高化学综合水平。
二、进行小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真正的化学研究中,科研人员大多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实验的,这就要求进行科研的工作人员具备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因此,从高中阶段就开始对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高中生正处于青少年发育成长阶段,思维较活跃,天性好动活泼,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均处于较高水平,但是合作能力差强人意。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换思维方式,促进小组成员共同进步,让学生在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加强合作意识,适应今后的生活与工作。
例如,在教学关于“钠”的知识点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设计实验的思路与相关实验方案,而后将学生根据个性差异合理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完成实验,上交最终结果。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验的机会,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发挥各自所长,实现集体效率最大化,同时,学生可以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在合作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教师在学生实验时不需要进行面面俱到的细致讲解,只需要在实验的恰当时间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调动学生能动性,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一种方式,但其所产生的学习动力是教师的期待,并非学生由内而生的驱动力,要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产生求知欲。当学生可以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时,会使其在集体中产生被认同感,获得成就感。若学生提出问题,则教师应当给予充分的鼓励与支持,而后提供一些解决思路供学生自己摸索,而非直接给出答案。
四、关注学生情绪,让学生快乐学习
让快乐的情绪充满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过程应该是老师们所追求的教学境界。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陷入一种类似“说教”的境地,仿佛老师是传道者,学生只要一味地接受即可。新课程的改革目标就是破除这个魔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者应抓住新课程精神的精髓,确立引导学生快乐学习的教学宗旨,这种快乐来源于教师将社会诉求化作春雨,缓缓浸润学生的思想。教师在普遍化的教学中,还应充分关注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使每个个体都能在集体中有存在感,因为被关注而产生奋进的动力,并且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快乐学习中。何为快乐?快乐即不被各种负面情绪所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呈现出健康向上的状态,这不仅需要学生的自我调节,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教师要对学生流露出更多的关怀,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易被击倒,形成乐观的学习态度。另外,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学者还可以开展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放松的状态下学习,有利于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五、关注学生个性,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面对几十个人的课堂,教师通常会采取适合多数人的教学模式,这是无可厚非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认识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建立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教学理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引导作用无疑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对于学生而言,老师不仅是师长,更有着“过来人”的某种特殊智慧和洞察力,对其的学习和自我成长具有强大的指引作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确立创新思维,以更多灵活多变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分析学生心理,理解他们的关切与诉求,帮助他们实现快乐学习的目标。
总之,素质的教育的开展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师应迅速适应新的引导者角色,根据新课程的精神理念及时调整自己教学工作中传统僵化的模式,开展以快乐学习为目标的快乐教学,身体力行,以饱满热情的精神状态感染每一个学生。从学生角度来说,要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安排,相信老师对新课程的领悟力,增强自我情绪的调节能力,确保自己始终以积极向上的状态迎接每一个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生活化教学模式 预习过程 讨论过程 归纳过程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生活化教学模式已经被大多数人认同。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不少教师在实践中采取了生活化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本解决了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我所采用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模式,试图颠覆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
一、在预习过程中要确立生活主题,探究生活问题,从而开阔学生视野。
预习的目的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在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自学能力。一般情况下,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编拟自学提纲,安排好课堂自学时间。但因为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所以可能既影响了学生休息,又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有些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安排在课内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后,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在学生自学教材时,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情况,存在的难点、疑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做到因材施教。这些传统做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并不明显。
我认为,预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预习过程中确立生活主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预习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纸杂志,报亭和图书馆是学生应该经常光顾的地方。我每天坚持读报,看到报上刊登的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就拿出来与学生分享。通过让学生读读、想想、议议,启发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我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针对课本上的知识寻找生活中的素材,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远远超过被动地做作业。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客观条件,营造一定的生活氛围,实现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的目的。这些活动一方面巩固了教学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他们对生活有一个切身的体验。当然,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生活问题,这为教学生活化的有效开展,为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提供了切入点。
二、在讨论过程中联系社会热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对社会生活影响的不断增强,学生不再是关在书斋里的秀才,他们接触的媒体越来越多,视野也越来越广,普遍关心国家大事,在教学中,布置有关社会热点的作业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课堂讨论提供了素材。
课堂讨论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处于核心地位,旨在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学习;讨论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能学习、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形式单一、方法僵化、内容枯燥的缺陷。高中生活泼好动、喜欢新奇,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当前重大热点事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题目来源于学生自学过程中,可以是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的分歧,或者是学生在读书看报过程中,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出现的偏差。当若干学生向老师请教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如在高一哲学常识中讲到“人生价值”时,可以围绕“张华救老人有无价值”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明确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不仅要看物质层面,更要看精神层面,精神贡献是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教师在备课中,可以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讨论交流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还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形成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当然,为讨论寻找论据,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从而对课本知识不仅做到熟悉,而且能较为深刻地理解。
三、在归纳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除生活中的疑惑。
教师要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归纳。归纳要有针对性,着重启发学生,指导他们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在归纳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尊重学生。高中阶段,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基本形成,他们有自我意识和尊严,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他们有主见,对人和事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他们渴望别人理解自己的言行,尊重自己的判断;他们有较强自我表现的欲望。因此,教师在讨论过程进行总结时要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个性、知识等现状,把自己放在和他们平等的地位上分析他们讨论中的对与错、得与失。在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交流与对话的过程中,加以适当引导,将书本知识,尤其是基本原理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去,使课堂讨论实现和谐而有成效的目的。
其次,在生活中寻找论据。有些教师在归纳总结阶段喜欢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其实,学生也许更喜欢教师从实践中,从生活中寻找有说服力的论据。如在讲“宏观调控的手段”这一问题时,可以列举“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上调”这一事实,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存款准备金是什么,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等内容。
最后,重视总结评价。总结评价包括对每个参与讨论的学生的综合表现和对讨论问题的点评。对学生的评价,要从该生看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重在鼓励。对讨论问题的评价要客观,不仅要分析问题的背景、涉及的原理,而且要指出解决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095-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些理论为我们阐明了生活和教育的关系。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让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呢?
一 “生活化”的新课导入
新课的导入仿佛优美乐章的前奏,日常生活中蕴涵了大量的政治学科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政治课堂不再枯燥、抽象,进而对政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必修1教学“生活与消费”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消费吗?消费有哪些类型?你消费时的消费权益是否受到过侵犯?听到这样的提问和引导后,学生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发言,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使课堂尽量成为学生学习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
二 “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的专业成长源于课堂教学的行动经验以及经验的反思。笔者认为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于激活教学内容,模拟生活化的情境。如在教学“经济生活”商业保险这一知识点时,学生普遍感到这节内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于是某位教师引导学生采取了以下学习步骤:
第一步:展开实践。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有请教家长的;有请教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也有上网下载资料的,忙得不亦乐乎。
第二步:实践展示。在课堂上,有的同学提供了自己买学生平安保险的实例;有的出示了保险公司的理赔案例;有的列举了从网上下载的有关“天灾人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的资料。
第三步:评议。商业保险的种类有哪些?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有何区别?参加保险对本人、家庭、社会有什么好处?大量的资料信息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保险是基于人和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参加保险是人们现代金融意识增强的表现。同时,也意识到买保险要从自身或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
第四步:作业。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提出一项家庭投资理财计划。
这位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学习从单纯的书本和封闭的教室,走向了充实而丰盈的生活,在生活中应用、扩展和深化知识,真正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情感体验。它生动地再现了现实生活,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领会教材,在课堂学习中体验生活、学会生活、懂得生活。
三 “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政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政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亲历体验生活的过程。
如教师在讲解“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时,把辩论赛引入课堂,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是把班级学生分为两方:正方、反方。正方观点:“就业主要靠政府”;反方观点:“就业主要靠自己”。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尽情地挥洒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见解和剖析对方的观点,有理有据,精彩纷呈。教师再给予指导、鼓励和评价,学生不仅学到了课堂知识,培养了思维的独特性,为自己喝彩,也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总之,思想政治课编排的内容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为基础的,是一门教育学生如何生活、如何生存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课程。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已是大势所趋,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促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进一步升华。因此,我们应沿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道路不断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一、教学目标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一是与社会问题相联系。学生在进行政治常识学习,感到很多政治知识与自己的生活距离遥远,没有什么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社会中近期的热点焦点问题引入到课堂上来。如针对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上网、读报等方式,及时了解相关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运用相应的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是必须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贴近学生生活,以适应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需要。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将课堂与社会联系起来。例如,在进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将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能够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能够给家里编制消费计划表,让学生能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白到教学目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设计生活化作业。通过生活化作业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让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思想政治知识的实用性。生活化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同时,增加新的经验体会。整个作业的完成过程,就是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十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譬如,针对可持续发展问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实践增强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深刻意义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二、学习过程与生活现象相联系
由于教学与生活相脱离,导致思想政治课程无法吸引学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想的发展。
一是创设生活情境。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不仅要使教学目标生活化,而且要转变教学方式,创设生活情境,将传授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时,应该将生活中素材引入到教学中来,创设一种让学生体验思想碰撞的过程。譬如,在进行“消费观”问题讨论时,教师可以先列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现象,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讨论和分析。如让学生对生活中有的同学比吃比穿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懂得科学合理地理财。
二是开展模拟化活动。教学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在剖析生活素材时,应该创设模拟性情境。在教学“家庭理财”时,让学生模仿股票、保险的推销员,开展模拟推销活动。在模拟活动中,很多学生的兴趣都比较高。他们为了在模拟活动中获得良好的表现,事先就会收集资料,进行充分的准备,为模拟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模拟活动中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又如,在学习完企业兼并和破产的相关知识后,教师请有兴趣的同学对“威力洗衣机”的发展历程提出建议。通过这样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知识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态度和理念,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三是合理创设情境。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情境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相匹配,从而以此作为顺利过渡到新知识的桥梁。情境应该具有思考性,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如设置悬念式问题,引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地思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握好情境创设的“度”,确保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情境的创设次数、时间都要把握好,不宜过多或过于频繁。如果情境创设过多,则会削弱其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有效创设生活化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向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改变过去的学习方式,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是对教材进行整合和处理。将生活中的问题素材引入教材中,紧紧围绕一些问题开展讨论,以丰富教材内容,弥补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引导学生进行充分地讨论和想象。譬如,在教学银行知识时,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对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探讨了信用卡的作用。有的学生列举了到百货商场购物采用信用卡的好处,如比携带现金更安全更方便,结算快捷,且不会出现假币。有的学生从税收角度分析,认为信用卡能够有效地避免逃税。针对有的人利用信用卡犯罪的问题,很多学生都结合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探讨了许多防范对策。这样不仅学习了新的知识,而且将相关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二是创设社会实践大课堂。在进行生活话题方面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创设条件,如在教学利息等相关知识时,让学生走进银行等金融机构,亲自去观察、计算,并对相关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可以与银行专业人员一起探讨。在进行学习时,可以把书本知识拓展到社会中,如一起分析透支问题。因为这些问题都源于生活,学生会感到比较亲切,就会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风险意识和理财观念。
四、结语
总之,生活是一本丰富多彩的教科书,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处理,不仅能够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优化课堂结构,提升课堂的实效性。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该加强教学与生活的练习,采用多种方法处理好思想政治教学的生活化问题。
参考文献:
[1]杜娜.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略谈[J].群文天地,2012,(07):186-187.
一、“对话生活”政治课堂的本质分析
作为学生,当面对不同于自己生活背景或复杂的现实情境时,能够将特定学科学习中形成的探索技能、思维方式和专业观念进行有效运用,然后进行情况的分析,在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中所呈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个素养中,“对话生活”是一个重要的情境和组成部分。“对话生活”就是指在思想政治课堂中,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来上政治课,同时也联系知识去理解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思想上的教育达到改变人的行为的目的,换言之,教育要回归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活中去,这是一种以学生自身为对象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思想政治课堂“对话生活”又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应。“对话生活”的教学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生活情境的实践活动又是学生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途径。理清本质与概念之后,我们就能够了解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让“对话生活”的思想政治课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对话生活”政治课堂的实现途径
(一)注重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想政治课堂的价值在于既要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又要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追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话生活”的课堂则是这个转化提升过程的场所。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老师引导同学们由对知识的认知理解转化为认同理解,再由认同内生为政治学科素养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再转化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片面地只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学习,更多的是要对其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而细化到学生情感心理、思维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进行必修2“走进国际社会”一课的教学时,在讲到“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知识点的学习时,如果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机械背诵,使学生掌握此知识点是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应对考试,而学生一旦遇到生活中真正的冲突的时候,会不会真的首先考虑国家利益呢?这显然是不肯定的。所以,教师在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中,可以多给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实际的例子,来告诉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安稳幸福和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国家稳定所带来的。教师要在此基础上注意引导同学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
(二)议题式案例教学中导入“对话生活”素材
我们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首要要求是要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研读理解,结合生活找出情景素材,再编辑成议题式案例去应用。这个教学的挑战性是比较高的,根本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培养与利用学生的思维能力。
1.教师在备课时,要选准共情点。政治课教学中的“对话生活”素材应从备课时就开始挖掘,从教材中去寻找,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备生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课本知识有联系的内容,瞄准课堂与学生生活的最佳共情点,以此来诱发学生已有的真实体验。在教学“生产决定消费”时,为了展示生产力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我收集了BB机、小灵通、按键手机、触屏手机、智能手机,并把它们按顺序排列,学生非常感兴趣,不断把玩和评论。因为准备充分,同学们通过这些实物,深刻体验了科技的飞速发展,并联系到其它的产品和行业的更新换代,也深刻领悟了“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在屏幕上展示我国近几年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发展而带来的在国际社会上的成就,同学们的国家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时,可以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為祖国的繁荣强大做些贡献?直观的实物,理性的事实给予同学们正确的价值启迪,更能够引领学生的政治认同。
2.在课堂上,老师在进行议题案例的讲解时,要注意让同学们有感而发,而不能只是单纯地生搬硬套展示材料。因此,老师在进行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及时展开“对话生活”素材,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和思考,思考的结果,要尽量鼓励同学们将教学与生活感悟完整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进行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处世为人。让同学们在生活情景体验中将思想政治品质加以升华,利用对议题案例的探讨或者辩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生活与哲学》“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知识点时,事物发展的量变要到一定程度才能促成质变,可以结合文化生活,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来进行情景设定。比如:你们身边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很容易被忽视?这时同学们会很有感触并积极进行回答,等大家七嘴八舌回答的差不多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进一步探询学生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由同学们的思考结论来完成教学。因为是身边的案例,所以同学们会很有共鸣,能够认真的反思并勇敢表达,这也锻炼了同学们用科学辩证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更进一步,老师可以设计更加有深度的情景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思考。例如:在国外有一些专门针对中国人而设立的中文标语,像法国卢浮宫外有“禁止随意大小便”,泰国大皇宫门前有“请勿践踏草地”等字样,同学们看到这种情景材料,情感上肯定会有触动,教师可以由此来推动学生素质的培养以及情感品质的升华。
3.课后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必须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同学们的学习空间除了课堂以外,还有广阔的课外天地,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生活资源,如:书报、杂志、电视、影视、本地教育基地等。活动是学生体验、发现、解决的过程和方式,要用活动来促认知,促思考。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创设活动情景,课后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让学生能通过现场的亲身体验,从而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关键词:高中数学;转化与化归思想;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在数学高考考试说明中指出:针对数学科目考查来说,除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外,还要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相关考查[1]。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转化与化归思想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数学题均是需要用其思想进行解答,应用范围非常广。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数学解题实质就是将问题简单化,将未知转变为已知,而转化与化归思想正好可以达成这一目的,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转化与化归思想概述
(一)概念
转化与化归思想指的就是在解答数学题的时候,采用某种方式转变题目,使其更加简单、明了,从而予以有效解决的方式。通常情况下,均是把复杂问题转变为简单问题,把未解问题转变为已解问题,把难解问题转变为易解问题。
(二)原则
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2]:一是,简单化。转化与化归思想可以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变成简单的数学问题,进而对其予以有效解决,以此实现对复杂问题的解决,或者得到某种解题的依据、启示。二是,熟悉化。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运用转化与化归思想把陌生问题转变成熟悉问题,从而利用熟知知识进行解答。三是,直观化。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运用转化与化归思想把抽象问题转变成具体、直观的问题,从而便于解答。四是,正难则反。在探讨某一数学问题的时候,如果正面探讨遇到困y,可以进行反面考虑,以此有效解决问题。五是,低层次化。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尽可能把高层次问题转变成低层次问题,这样就会使问题更加简单、直观,便于解答。
二、新课程高中数学转化与化归思想的教学措施
(一)换元法
换元法又称之为变量代换法,通过新变量的引入,将分散条件联系在一起,充分暴露隐含条件,或者加强条件和结论的联系,或者将陌生的形式转变成熟悉的形式,以此进行有效的计算与推证,得出问题的结论[3]。针对换元法来说,其主要包括以下方法:局部换元法、均值换元法等。
在高中数学解题中,可以通过换元法的运用,将式子转换成有理式,或者进行整式降幂等处理,将较为复杂的不等式、方程等转变成便于解答的简单问题。例如:已知m为实数,求函数y=(m-sin x)(m-cos x)的最小值。在进行解题的时候,通过对函数进行整理可知,等式中含有sin x+cos x、sin x・cos x的三角式,而两者可以互相转变,从而可以将sin x+cos x这一三角式进行换元,将原函数转变为二次函数,这样更便于解答。最后,通过对换元取值范围的确定,对原函数取值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函数的最小值。
(二)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法是研究与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数形结合法的实质就是充分结合抽象数学语言和直观图形,实现图形和代数问题的互相转化,其能够将几何问题转变为代数问题,也可以将代数问题转变为几何问题。在利用数形结合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对以下内容予以注意:一是,透彻理解一些概念、运算的几何意义,并且对曲线的代数特征进行深入掌握,这样才可以充分了解数学问题的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更便于解题。二是,在数学解题过程中,一定要合理设计参数,并且进行恰当的运用,构建相应的关系,实现数形的有效转化,以此快速解题。三是,对参数取值范围予以明确,保证解题正确。
在高中数学解题中,数形结合法就是通过对数、形的转化,利用代数关系探讨图形性质,同时利用图形性质反应函数关系,是数学解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如果方程lg(x2-2x+a)=lg(2+x)在(0,5)区间内有唯一的解,求a取值范围。在进行解题的时候,可以将方程转变为图形,从而根据二次函数图形予以求解。在利用图形结合法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利用数形转化简化问题,以此便于求解。
(三)常量与变量转化
在多变元数学问题解答过程中,可以将其中常量看成是“主元”,将其他变元看成是常量,以此实现减少变元的目的,尽量简化运算,快速解题。例如,|p|≤3,当不等式x2+px+1>2x+p恒成立时,求x取值范围。在解题的时候,不将x看成是变量,将其看成是关于p的一次不等式,这样就可以简化不等式,便于求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解题过程中,通过转化与化归思想的运用,可以有效实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生为熟,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学生解题难度,以此实现了快速、准确、高效的解题效果。此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时候,必须根据数学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以此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雪金.数学的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的转化--例谈转化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旬,2014(08):138-138,140.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有效性;导学案;科学性
经过为期一年左右的初中小班化教学实践、学校组织的两次全体社会政治教师的课堂研磨(其中一次邀请县教研室社会政治教研员观摩辅导)、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组研磨和培训学习(包括外出学习)等,使我校教师对小班化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针对我校农村寄宿制初中面临小班化的教学实际(每班人数都在30人上下),下面结合我一年来担任我校小班化教课改(课堂转型)社会政治课教研组长的经验总结,谈谈我对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和探讨:
一、要注重思想品德课学生课前“导学案”的实用性的研究
由于我校全体学生从周日晚到周五下午放学都在学校学习和生活。因此,我校积极利用晚自习时间做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学校布置各年级、各学科集体备课组编写“导学案”,在课前(主要是晚自习时间)给学生发放“导学案”人手一份,让他们提前对新课进行预习,为衔接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准备。特此,我们积极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利用每周一次的研磨把下一周要上的新课导学案(思想品德课一般每周2课时)都准备好,印制好。
为了想方设法提高导学案的实用性质量,备课组成员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工作:(1)专门布置一个教师网络搜索每个新课时的学案、课件、教案、课堂教学活动、课堂练习等,供集体备课组讨论、研磨。(2)针对教材实际和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取舍和编写讨论。(3)根据学生的学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进行取舍和编写讨论。(4)最后分工合作(一般一个集体备课组有4名老师),布置每一个老师根据讨论稿完成一个导学案的编写打印,形成每一个课时的“导学案”。老师工作量确实很大,但经过实践检验,效果确实不错,值得推广。
为了提高导学案的实用性,在问题设计环节,我想“挖冬笋原理”在导学案设计和编写中很有必要应用一下。要想挖到冬笋就要知晓冬笋如何长出来的,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长的,什么情况下长的,就要把握其生长规律。思想品德教学也一样,其实初中思想品德三个年级教材安排,是很有规律性的知识安排,七八年级主要安排教学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以及法律教育九年级安排国情教育。
各年级教师要善于挖出每一个新课时的规律性的东西,根据教学目标实现的需要,找到学生学习知识规律性的东西,学生不难在导学案的认知中找到知识的精华部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来一个飞跃上升。这是一个十分精辟的思维方法,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遇‘新’不惧;第二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要注重小班化班级学生个性化的研究和成长鼓励
教师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利于学生的科学分组,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注重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效率,注重学生课堂活动中的个性化的表现,注重学生课堂的有效生成和无效生成等。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涉及心理健康教育部分和道德教育部分,跟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历程息息相关。我们不妨从班主任的学生成长记录袋中去寻找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并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研究,记录不同的差异,比如: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思维能力强,有的学生表现欲望强,有的学生写作能力强,等等。当然,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着,很多学生的能力在老师的鼓励下成长着。老师要舍得赞美和赞赏学生,不断鼓励学生成长。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出来,思想品德课本身就具备这方面的功能。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三、要注重小班化学生分组的科学性研究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学生活动,实现课堂生成,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科学分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思想品德课不同年级教材和学生认知能力的表现,什么样的学生组合为最佳搭档呢?(1)每一个小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层次差异组合。(2)学生的表现欲望有层次差异组合。(3)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展示能力有差异组合。(4)学生的问答等合作探究有层次差异组合等等。
四、要注重小班化课堂教学艺术的有效性的研究应用
在小班化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把大脑、嘴巴、手等感官系统和思维系统动起来、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方面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的视觉等感官活起来。接着,巧妙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然后,根据教学情节,让学生的手和嘴巴动起来。
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情境等,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主题内容相得益彰。比如,在教学“孝敬父母”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时政,2011~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孟佩杰的感人事迹的视频情境,让学生在动情中体验和作出心理上的行动。接着设问: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孝亲敬长,打开学生讨论的话题,让每个学生说出实际行动,小组学生作总结记录和发言等。同时,也可以让每一个学生讲讲相关历史故事和现实事例。
五、要注重小班化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突出
小班化教学中,教师角色一定要实现更好的转变,从知识的传统授课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知识体验和探究的引导者、参与者。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在《教学合一》中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似的经验,发生相类似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教师要积极深入每一个小组,跟学生共同参与探讨问题、交流思想、谈谈想法、排忧解难等。
小班化教学中,要敢于和善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课程特点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的成败。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小班化教学中,只要教师能认真去做好以上的工作,一定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成果,使每一个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上一个台阶,打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政治;电化教学;重要性;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35-01
电化教学是利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通过事先制作好的视听材料取代教师的口讲手写的一种教学模式。电化教学一般是教师自己在课堂上利用电教设备,提供事先准备好的有关的直观形象材料来进行教学。现结合学校硬件和笔者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作如下介绍。
1.电化教学设备的种类
1.1 投影器:这是最简单的电教设备。它是用灯光把塑胶片上的文字图形投射到银幕上,主要是用来取代粉笔板书,可以节省时间,减少粉尘污染。使用投影器对课堂教学无影响,要用墨水笔写在专用塑胶片上,可以当堂写,也可课前写,需要时放在机器上打开电源即可。
1.2 录音机:这也是使用比较方便的电教设备,一般用来播放音乐、讲话等,虽然是语言表达,但可提供一种现场气氛,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有较强的感染力。
1.3 电视机、录像机、影碟机:都是用来提供活动画面,电视机与录像机或影碟机在一般情况下配套使用比较灵活,或播放专门的教学片,或播放自己编辑复制的录像片。
2.思想政治课进行电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的基本观点和以为指导的有关社会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帮助学生认识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运用的理论、观点、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逐步参加社会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为其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83%来自视觉。传播学也认为:电视感染力比语言讲述好。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是通过各种感官同时感知外部世界,获得信息,因此利用声音、图像同时作用于人的听觉、视觉,来传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手段。综上所述,电化教学成为思想政治教师所青睐,同时也是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手段。
3.激发道德情感,提高思想觉悟
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因为鲜明、形象、生动的情景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所以教师教学时恰当地运用幻灯、投影、录像、录音等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形成心理上的最佳状态。例如:教学七年级思想品德中"做自尊自信的中国人"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童第周"的事例,并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学生一边听歌,一边从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同时也理解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考虑祖国的荣誉与民族的尊严,绝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再如:教学初二思想 政治中"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这一内容时,可以播放MTV《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样让学生触景生情,完全沉浸在爱的情感中。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出:尊敬、关心父母是人类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从小要尊敬、关心父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把多媒体手段引入到政治课教学中,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产生了强烈的情感效应,从而使学生的情感深化。
4.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多媒体的介入,使传统师生关系受到影响,"人――人"关系中又增添了"人――机"关系和"人――机――人"关系。现代教学中师生关系具有"对话合作性、民主平等性、互惠互利性"等特征,因而教师需要跳出多媒体的束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利用多媒体教学作为桥梁为师生的民主平等、互利互惠、合作对话关系服务。西美尔曾提到:"当一个人通过注视把他人引入自身时,它也在展现自己","这种注视无疑成就人类关系域中最完美的互惠关系"。虽然多媒体教学给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添加了一些麻烦,但是通过师生的努力,可以扬长避短地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运用,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建设。教学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交往的过程。教学中,有意义的对话包含着一种伙伴合作关系,它将师生从教师单独控制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实现师生对话。因此在教学中应强化师生思想情感的交流,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尽力避免多媒体的负面影响。
5.巧妙应用多媒体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激活政治课
运用多媒体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利于让抽象深奥的问题变得形象深刻,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多媒体教学凭借自身的优势,避免了过去那种"填鸭式"的说教,它运用色彩逼真、证据确凿的图表,情感丰富的音响等手段,充分发挥多种感觉器官协同刺激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可以把书本知识变为动态、立体、有声有色,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运用多媒体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有利于让感知困难的事实变得可以再现,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过去,高中政治教师主要是凭着一张嘴、一支笔打天下、搞教学,现在将多媒体引进课堂教学,可以让政治教师梦寐以求地变"不能"为力所能及了。
运用多媒体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大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多媒体手段把自学提纲、知识图表、辅助材料、课堂练习、检测题等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扩大课堂活动的空间,减少板书等所占用的不必要的时间,提高课堂容量,增大课堂教学密度。
然而,笔者在平时听课中发现,有些多媒体教学课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大幅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足;有的课件快节奏、多画面,一闪而过,使学生太紧张;有的课件字体和画面的颜色设计不合理,加上白天光线强,造成屏幕清晰度低,使学生视觉疲劳,思想受制,影响教学效果。
【关键词】主体意识;教学实践;教学实效
Pay attention to enhance student's corpus to participate consciousness――exaltation thought political the teaching real results of the lesson
Sun Hui-xin
【Abstract】The teaching contain method, but didn't settle a method.In the political teaching process, if the ability just pour advantage ground proper because of ground system, t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 ability vividly turn lifeless theories interest, the abstruse truth be popular to turn, not only ability regulate classroom teaching the atmosphere of the activity, and ability stir up a student study of aggressive and active, thus and betterly completion teaching mission.
【Key words】Corpus consciousness;The teaching practice;Teaching real results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学生主体性的回归,主体参与地位的形成和发展。那么,什么是主体参与呢?主体参与就是指在学校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通过积极地、主动地、持久地行为变化,以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个性自由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优化思想政治课育人功能,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才能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提高思想政治教学实效呢?
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政治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再加上现在又是开卷考试,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着一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克服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不利教学的局面?
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上下工夫。尴尬局面往往是一节课无法顺利进行下去,因此为了避免会出现“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情况,更好完成政治教学任务的关键一点是政治课的生动性。政治课的生动性源于传授政治知识的直观性、形象性和具体性。政治教师如能在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丰富和充实教材,适当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好现代教学工具等进行教学,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想一节课能够生动、有趣的进行下去,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善于运用良好的态势激发兴趣。
这里的态势特别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适用的身体语言,包括教师讲课中的态度、表情、姿态等。这种身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不仅对口语起辅助作用,而且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容易引起情感共鸣。正因为“态势”具有上述功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恰当运用身体语言,用亲切和蔼的语言、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来发挥态势对口语的深化补充作用,使教学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那些冗长、枯燥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把政治课不再看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2.注重时事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许多学生课下聊天,提起布什,伊拉克战争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政治课却常常是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只过于注重课内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时事事例丰富生动和教材有一定联系。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因此教师结合时事讲政治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崇尚科学,反对迷信”通过列举“”的危害,引导学生找出在他们身边的的迷信活动及危害,这样学生的情绪就会很快被调动起来,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涨。
3.创设情景,树立学生主体思想,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为此,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景,有时也参与到其中,这样一来就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授“交往的艺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反面)一天某位学生,在街上看到任课老师,就上前拍了老师的肩膀……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的学生感到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开展“交往就在你我身边”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4.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提高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决定的,也是学生掌握知识认知活动的客观要求。在教学中精选案例,以例说法,同时以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搜集现实生活中相应事例,通过讨论、质疑等方法,做到事理综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行统一是政治教学的又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不仅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并进而转化到自身的实际行动中。我认为应充分利用教材中“议一议”等栏目,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在调查的基础上写出报告,培养学生责任感,提高实践能力。如果条件允许作为教师还可以利用周末或休息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把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这样就会出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5.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实效。
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一次革命。电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把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维护国家统一,保卫国家安全》的教学中播放伊拉克战争的片段使学生对国家、领土、政权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把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增加课堂的容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艺术化,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高度统一。
总之,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意义非常重大。只有强化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才能达到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统一,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