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范文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

第1篇: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微课教学 学生声音

教师利用微课开展教学,不应只是单纯地罗列、展示教学微视频等资源要素,而应该在灵活组织与有效呈现微课的前提下,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学习状态和表现,及时聆听他们的声音,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创造有益于他们发展的、更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经历、体验真实的学习过程。

一、善导“微预习”,倾听质疑的声音

自主学习、善于质疑是学生的内在学习品质培养的重要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积极利用微课资源条件,巧妙设计形式新颖、精简有趣的“微预习”(包括预习微视频、预习任务单、预习小练等),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预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并鼓励他们在预习活动中积极发现、提出问题,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笔者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预习,主要是在高年级进行。特别针对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的一定的记忆能力和关联能力,对许多新鲜信息有较强的敏感性。于是,笔者尝试借助“家校QQ交流群”,有选择性地把精心设计的短小精趣的“微预习”视频、预习单、预习小练等资源上传到群中,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结合预习要求开展自主预习,尤其注重鼓励学生能从预习过程中提出学习困惑、疑难或是自己的个性化见解,使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善于质疑的能力。如,在五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前,教师就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了一个6分钟的预习微视频,从温习已学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图形(如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等方面做了着重展示;同时把配套的预习单和预习小练上传到“家校QQ交流群”,要求学生做好自主预习。学生在微视频中形象的flas效果和生动的旁白氛围烘托下,轻松完成了预习任务。但是,当教师上线查看学生的预习反映情况时,却发现已有好几个学生的留言。如刘研同学提问:“老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那为什么一定要沿着高来剪呢?任意剪可以吗?”张晓励同学则问道:“老师,任意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对吗?”还有,“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呢?”“老师您好,看了视频,我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是不很理解,怎么办?”……学生的质疑声音,正体现出他们在预习活动中的问题意识和学习热情,这为第二天将要开始的新课教学做好了铺垫,为他们带着问题进课堂做了充分准备。可见,微视频是形象动态的,学生学习思维是跳跃丰富的。教师应善于设置“微预习”,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自主预习活动中勇于质疑,努力让质疑的声音成为数学学习中的常态之声。

二、善设“微情境”,细听独到的声音

笔者主张在教学中创设“微情境”,即注重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把他们参与实践活动、问题探究、角色扮演、互动活动(游戏、舞蹈、音乐)等各种场景作为情境的主题,利用媒体技术设计成简短的微视频,适时适地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并用心体察、细致听取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独到的声音,或是他们富有个性的见解和看法,或是对同学精彩表现的由衷评价等,从而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体验“微情境”、快乐释放“微声音”的舞台,让他们都获得出场、出声、出彩的机会。

如,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笔者积极设计了生活化“微情境”视频资料,并以巧妙设置问题指引学生内化、迁移数学知识,培养他们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首先,展播“水蜜桃大丰收啦”微视频,描述了暑假时学生张兴旺邀请他的几个同班好朋友一起参加家乡的“水蜜桃节”丰收节庆活动,现场呈现了如火如荼的采摘场景。3分钟视频之后,教师插入flash情境展示,并以旁白辅助,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张兴旺总共摘到了20个水蜜桃,要求每个小篮子各放4个,想一想,可以放几篮啊?”学生利用竖式计算后很快得出了答案:“可以放5个篮子!”此时,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继续思考:“此时余数为多少啊?”“0!”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0在这里表示什么呢?”教师问道。有一个声音在学生中响起:“表示OK啊!说明他们顺利把所有桃子都分好了。”课堂上立刻响起一阵欢笑声,大家都为他的回答喝彩,都很好地理解了“20除以4等于5”完全整除的含义。紧接着,教师又把问题转化为:“假如张兴旺同学总共摘到了25个水蜜桃,大家能自己设计问题吗?要求是每个小篮子各放几个?可以放几篮,并且还有剩余呢?”学生在新的问题指引下纷纷设计起来。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设计:“每个小篮子各放4个,可以放6个篮子,还有1个桃子剩余。”还有学生设计到:“总共放7个篮子,每个小篮子各放3个,还有4个剩余”……这样,教师巧妙通过问题转化,鼓励学生自主设计问题,使他们在变式学习中链接了新旧知识,很好地从“没有余数的除法”引入“有余数的除法”学习,促进了学生对“余数”概念的理解。

可见,教师积极利用富有生活趣味的“微情境”视频,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实施问题教学和变式教学,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由已有的生活体验迁移入数学的学习中,使他们密切地把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关联起来,进一步培养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善制“微课练”,聆听错误的声音

在数学微课教学中,教师坚持在学生认知的矛盾焦点或疑惑处适时设置“微课练”,能引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探究训练;同时用心聆听、捕捉训练中的“错误的声音”,积极把学生的错误转化为有益于课堂的再生资源,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设计的“微课练”主要是与课堂问题探究主题相关的随堂测练课件(微视频)。例如,在四年级上册《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学习了四则运算及运算规则之后,适时设计并展示了“微课练”指导学生强化训练:“某校小学要举行全校期末考试,需要各个班级统计好课桌椅的数量。其中,四年级(2)班有学生单人桌13张,双人桌17张,请问这个班级可以坐多少位学生呢?”围绕这一相对简单的两步计算的数学题目,教师在巡视学生完成训练的情况时,发现他们基本都能顺利完成。但是在巡视过程中,教师还是发现了个别学生的错误。于是,教师不动神色,而是特意分别让三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要求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第一个学生展示时,他说出自己的答案:(13+17)×2=60。同学们都认为他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微笑地问道:“你能不能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解题啊?这(13+17)表示什么呢?再想想?”经过教师的在旁点拨,他明白了是自己粗心大意而犯了错,因为他把班级里的课桌椅都当成是双人的。到了第二个学生,他展示了答案――13+17×2=60之后,不少同学也认为是错的。他感觉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你能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吗?哪儿出错了?”教师在一旁指点,同学们在下面积极配合。他稍作思考,立刻明白了自己没有正确应用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的错误原因。到了最后一个学生上台,列出了自己的答案:13+17×2=47,同时还清晰明了地说出了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的运算规则,大家对他精彩的表现报以热烈的掌声。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犯错误并不可怕,“错误的声音”往往是课堂教学中宝贵的可利用资源。所以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必须精选难易适中的问题,借助设计“微课练”,指引学生参与问题探究,并积极利用学生的错误,在引导纠错悟错中正确理解数学演算,实现更有效的释疑解惑,促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错误中发展思维、求得进步。

四、善引“微反思”,静听交流的声音

“微反思”作为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笔者注重通过创设有效的反思途径,如课堂小结、课后自省、单元自查、考后小思、学期总结等,引导学生做好反思,特别鼓励学生尽情释放所思所想,在互动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同时,教师积极搭建和利用多样化的数字媒体条件(如家校QQ交流群、微信、班级微博、班级学科主页等),静听交流中的声音,捕捉交流中的精彩,收集素材并摄制成微视频,引入课堂教学,与学生共享。

如,在六年级上册《方程》单元教学完成后,笔者适时开展了单元复习教学,从“数量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问题、对比训练”等环节指导学生进行了较全面的复习,并在“家校QQ交流群”上传配备了同步的“微课练”,让家长积极督促学生做好复习后的巩固提升。后来,通过跟踪发现复习成效并不理想,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于是,笔者改变思路,积极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寻求有效复习的方法。在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完成时,先不急着复习,而是利用了“家校QQ交流群”的便捷条件,与各位家长积极沟通,倡导开展“一家一视频”的“微反思”评比活动,活动的要求是:(1)家长先让孩子说一说本单元的学习体会,如收获、困惑、疑难、想法和建议,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学习情况;(2)家长也来说一说“我们的孩子”在家学习表现,注重以鼓励和肯定为主,也可适当指出不足、提出建议;(3)家长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条件(如手机、IPAD、数码相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把说的话录制成3~10分钟不等的视频,并上传到“家校QQ交流群”,与各位家长共享,相互交流家教的心得体会;(4)数学教师协同班主任对这些视频资料进行精心筛选,评出一、二、三等奖,进行精神鼓励和荣誉嘉奖,特别对一些家庭提出的富有共性又具典型性的反思,将其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评比活动开展后,引起了家长的积极反应和支持,他们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问题;学生也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学习心声。在此,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巧妙利用“微反思”听取学生、家长交流的声音,更好地促进了新课教学或复习教学。

总之,学生在学习中流露出的各种声音就是真正的“好声音”,是有助于他们学习、进步、发展的有益资源。随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不断发展,各种有效的微课形式将为教师更便捷地聆听学生的心声和愿望提供良好支持,也将日益发挥着服务学生、促进个性化学习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教学 信心 实践 质量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教学的一个良好的铺垫。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万事贵乎始”,就像听故事,假如开头很出色,你肯定会希望一听到底。其实,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要把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向40分钟要质量,这就要求老师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要不断加强。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好导入的方法,用贴切而精练的语言,准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新课导入要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和简洁性,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要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要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们不断反思,不断进取,不断从实践中去创新。

一、复习旧知识,学习新授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新课的课程设计成为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直接为新课的成功与否做准备的,由此可见新课教学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识是新课教学的常用方法。老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出具有新颖的学习方式,不断尝试多种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具活力,使学生更加快乐,在教学中渗透愉快教学。

为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找准重点、难点,大纲(课程标准)是复习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我在教学中经常把卡通形象用于教育教学。这个让孩子们心动的形象出现,学生既容易接受又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情境,故事导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景。复习时要弄清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及各知识点易出错的原因,这样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是多么重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根据课堂内容,教学开始,“设疑”作为学习的先导,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新课导入往往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问题是教师有意识地设置障碍,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导向。用设问引起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的。我们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使心理是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教材是培养能力的载体,对学生进行启智,给学生设置问题让他们去解决,给学生时间去思考,给学生制造悬念让他们去探究,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去发展,去竞争,去创造。教师要善于在静态的教材知识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用发问导入新课,教师针对跟新课内容有联系的问题,学生有所了解,但又不甚清楚的知识向学生发问。创设问题情境使学产生了解和探究的欲望而导入新课。

三、多种教学方式并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游戏导入教学法就是指创设的问题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感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转换成“游戏”,通过游戏的感性活动,引导学生从游戏中让学生完成学习目的,从而进行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例如:教学《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应用题》时,创设的问题游戏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置身于游戏之中,思维会更活跃,能增添学生学习知识的乐趣。

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悬念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触发学生的求知动机,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质疑,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课,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数学课的导入设计妙的话,学生的求知欲望就高,教学的目标就能够达到。上课开始,让学生先练习,再分析,使大家明了错在何处,为什么错,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就知识的理解,又为学习新知识扫清了障碍。

古人亦说:“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拓展教育空间,缩短师生距离,赢得学生的信赖,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当然不止这些,教师在实施导入时,可以试着用这些方法,也可以以旧拓新,挖掘新的方法技巧。但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把导入新课视为一环,要简明,紧扣课题,切忌喧宾夺主,影响正课进行。只要导之有方,就能事半功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谐愉悦的氛围。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的创新潜能被充分的开发。

参考文献:

第3篇: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范文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具有了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笔者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对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分别阐述了如何巧借多媒体技术优化其课堂教学。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英语类型课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得到了众多教师的认可,其可行性也逐渐成为教师的共识,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也印证了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然而,并非所有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均能有效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笔者以为要立足于学生本位从英语教学实践出发,针对英语教学的不同类型课,采取相应的多媒体策略,从而有效,高效地提升英语课堂的整体水平,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一、新授课重于“新”立于“引”

英语新授课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种课型,新授课旨在传授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对新知识有强烈的好奇性,趣味性,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挖掘知识的宝藏;同时新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具有一定挑战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领略知识的海洋。如果能借助多媒体技术直观,生动,趣味的传授,将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更具有积极性,何乐而不为?以译林版9AU5ArtWorld阅读课为例,该课是关于作曲家及音乐家谭盾的介绍,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该话题新颖且不甚熟悉,如何才能使得学生了解,认识并掌握得更好呢?在此设计中教者充分地巧借了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教者先以一段美妙的音乐开始,将学生带入艺术的空间,利用多媒体音频给学生创设了更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随后通过各种图片的展示,学生深刻体味着某些抽象的名词,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支持下,多媒体展示图片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记忆生词;教学过程中教师穿插播放一些关于谭盾及其作品的视频,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内容,开阔文化视野,领悟文化差异,通过多媒体设备使得学生从听觉视觉多角度体验,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无论是音乐,图片还是视频,这些在新授课中都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乏味的语言知识更生活化更趣味化,将课堂教学变得直观具体。在新授课中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对话模板有助于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会有话可说,敢于说,乐于说,笔者认为让学生能开口说英语,这才是语言学习的真谛。因此,新授课教学要着重在“新”上着力,在“引”上立足,以新颖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引领学生主动学习。

二、复习课重于“融”立于“构”

英语复习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课型,复习课是帮助学生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过程,其基本特点内容点多面广,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系统化,趣味化,操练合理化,有效化,如果能借助多媒体技术融合多种知识,充分操练,复习课就会越来越高效。以译林版7BU1-2的复习课为例,该部分内容零散,有方位介词和基序数词,所有格,定冠词the等多个语言点,在此设计中教者通过多媒体呈现不同图形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表达方位介词,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回忆知识点;在复习数字时,对于基序数词变化规则,教师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总结了规律,同时,教师变呆板规则成有趣的顺口溜,再次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乐趣,采取齐读顺口溜的方式帮助学生轻松巧妙地回忆基序数词。与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相比,在听觉传授的基础上增加了视觉的冲击,尤其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好语言规律能帮助他们更容易更深刻的掌握基础知识。

英语复习课,因为是“回锅菜”,很多时候学生觉得索然无趣,教师在传授过程中可以巧借多媒体技术运用不同的图片诠释同样的词汇,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英语复习课容量大,需拓展,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知识点有效整合,知识链接扩充,从时间和效率上让英语课堂教学最优化;英语复习课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突出性引出重难点,并对其进行充分操练,帮助学生建构英语知识体系,形成“树冠式”知识,从而让英语课堂教学更高效化。

三、讲评课重于“点”立于“伸”

英语试卷评讲课是对知识点和学生掌握情况的一种针对性的指导。通过讲评,教师既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也可以借此反思自我教学中的成败,进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英语试卷在题型种类上可分为:听力,单选,完型,阅读,词汇,句型,写作等,在多样的题型中,教师如能切中要害找到并分析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薄弱环节,同时找出复习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再次针对导致错误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讲,就能真正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得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笔者认为如果在试卷评讲时巧借多媒体技术呈现学生的错误,或某一知识点引导学生发现并认识自身问题,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的不足去拓展,去提升,让学生对错误得到更充分的认识和练习,加深知识点,扎实学生基础;同时变通相关题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方位思考,延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做到有的放矢,有效突破。

以译林版某次8A的单元测试卷评讲课为例,教者在课前延伸部分借助多媒体用图片和录音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练习口语的同时将学生的弱项听力加以操练,进行学法指导,可谓“一石二鸟”;接着借助PPT和学生一起巩固了考查的重点知识点:形容词副词比较级最高级变化规则,快速而又直观地把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尤其使得中下等生更容易吸收;第三步骤中教者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又针对性的重现部分易错题,对于基础性语言点,教者辅地罗列出课本中相关语言点,以题变题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练习,使得学生得到巩固和提高,对于完型和阅读的评讲上,教者能巧借多媒体方便快捷地呈现某一问题,给出相应的解题技巧,并进行相关技巧能力的训练;在书面表达评讲上,教者利用多媒体可以呈现更多学生写作细节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修改建议,巧借多媒体也可以呈现更多的范文,帮助学生整理积累知识。

诚然,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仅仅是一种手段,更重要地是要利用信息化时代的资源,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味文化差异,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要引领学生将英语学习内化为自我需要,从而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提要学生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4篇: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范文

跑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技能,是体育课中锻炼身体的重点项目。它对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有着积极作用。水平一阶段跑的教材都是一些最简单、最自然的奔跑,主要是培养学生跑的正确姿势,使学生学会用前脚掌着地(脚尖向前)自然地向前快跑。在保持跑的正确姿势和能跑成直线的情况下,逐渐加快跑的速度,但教学时距离不宜太长,应保持在30米左右。

本节课在组织教学的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了能上好这一简单的教材,教师设计了情境教学,以“我们去郊游”为主要情景,带领、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重难点,运用情境教学达成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

案例介绍一、学习内容

①沿直线跑。②游戏:开火车跑。

二、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两点之间跑成直线距离最短。

2.运动技能目标:学会用前脚掌着地(脚尖向前)的快速跑。

3.情感目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前脚掌着地沿直线协调、自然地快跑。难点: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流程

1.活跃情绪阶段:⑴课堂常规:①指挥学生集合队伍。②师生问好。⑵队列练习:①立正。②稍息。⑶去郊游:采用走跑小游戏(音乐伴奏)进行。教师语言导入:“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接着学生兴高采烈地跟教师乘上“大巴士”,向郊游的目的地前进。⑷教师模仿驾驶员开着大巴士带领学生走跑练习。⑸在走跑练习过程中,教师指挥学生听信号做“抱团”游戏。⑹当“大巴士”开到一片平坦的停车场上,教师带领学生做彩带热身操。教师语言导入:“小朋友们,我们的车停在了停车场,来!拿出你们的彩带跟老师做彩带热身操。”

评析: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根据设计的“郊游”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在乘大巴士的过程中,着重复习已经学过的走和跑教材,同时穿插“抱团”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巩固旧知识。当车来到一块平坦的停车场时,学生跟老师做热身活动――彩带操,以达到活跃身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本环节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发展了学生运动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

2.合作、自主创新阶段。⑴邀请同学表演开汽车(团结协作走和跑)。⑵教师介绍前脚掌部位,学生之间用彩贴相互贴一贴前脚掌。⑶组织学生体验前脚掌着地跑。过渡:语言导入:“小朋友们!我们上车继续向目的地前进。”当车开到目的地,教师对学生们说:“小朋友,我们分小组来开‘汽车’,比一比,看哪组小朋友最团结、开得最稳。”学生们激情高涨,跃跃欲试。

评析: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带领大家到了郊游目的地。教师运用小组开“汽车”的形式,让学生们展示“团结合作”,重点巩固走和跑教材,接着自然过渡到直线跑教学。教师向学生讲清快跑是脚前掌着地,学生们用彩贴互相贴脚前掌,以此明确脚前掌的部位,最后学生在快跑中体验脚前掌着地的动作。⑷组织学生放“风筝”。⑸学生用彩带作“风筝”,举过头顶,在快跑中让“风筝”飞起来。⑹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快速跑,让他们手中的“风筝”飘起来。⑺教师请学生演示,评价直线跑的动作,表扬激励。⑻组织开“火车”跑游戏。⑼学生在画好的“轨道”上分小组开火车。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主要启发、诱导学生如何使“风筝”飞起来。学生利用学具――彩带进行创意,在快跑中让手中的彩带飘起来。教师适时帮助跑得不快的学生,通过努力,他们手中的“风筝”也飞了起来。学生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再次体验直线快速跑,使他们感觉到“跑”不是那么单调,而是充满了乐趣。这样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掌握了直线跑的技能。最后,教师引领大家做开火车跑的游戏,又一次通过游戏教学教育学生,让他们懂得:只有团结协作,才能使火车开得又稳又快。

3.稳定情绪,身心恢复阶段。⑴放松性活动――我们都是一家人(音乐伴奏)。⑵教师站在圆心,学生围成同心圆,与老师一起跟音乐节奏做放松舞蹈。⑶学生边唱边做动作:“我们都是一家人……”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多年来,一线的体育教师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能紧随时展的脚步,应和时代改革的强音,在教学中既有优秀传统的继承,也有改革创新的脚印。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新课改的认识和课标精神的理解。

1.尊重儿童人格,重视儿童个性发展。本节课教学活动,教师教学时非常注意尊重儿童人格,培养学生的个性。个性的培养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更是教育面向未来的重要内容。由于传统教育价值观的消极影响,过去的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方法。教学时为了“统一”所做出的种种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讲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本课设计“郊游”情境,倡导游戏教学,对学生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和灌输,强调发展学生的兴趣,无疑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

2.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乐此不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陶行知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本节课“我们去郊游”的情境设计教学中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游戏、共同参与等,无不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因此,学生在学习、练习的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学习情绪,对练习乐此不疲。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创新。

第5篇: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范文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的趣味性、高效性、实用性,那么如何巧妙地在课前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成了我们每一个地理教育工作者深深思考的问题。一个好的导课环节,能使这堂课先声诱人,引人人胜,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一石击起千层浪”,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地理课堂学习中。常用的地理课堂教学导课方法有很多,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经验,谈谈自己有效地选择导课方法的几点做法:

1 传统式地理教学导课方法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师认为传统地理课堂导入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是过时的产物应该摒弃,但是我认为只要合理的使用,依然会使我们的导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直接导课法,开门见山,不作多余的渲染,一开篇就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教学针对性较强,多适用于教学任务多、时间安排紧的复习课、试卷评讲课等。复习导入法,多采用练习、提问或教师讲述等各种形式开展,有“温故知新”效果。朗读导入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强化整体认知、陶冶情操。地图导入法,直观形象,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2 现代式地理教学导课方法

2.1悬念导入,新颖奇异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中的地方时和区时内容时可这样导入:“今天我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寻找大航海家麦哲伦丢掉的一天。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旅行后,回到西班牙,船员们惊奇地发现航海日记中明明写着这一天是1522年9月5日,而西班牙的日历上却是9月6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巧妙设置悬念,抓住学生的心,顺水推舟进入最佳求知状态。

2.2设问导入,诱人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有所得。【案例2】《印度》一课导入,大家知道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是哪里么?古代天竺是现代的哪个国家?唐僧为什么要不远万里绕道来到天竺取经呢?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凭借着轻松的课堂气氛,借助学生的发言顺利引入新课,并且学生也非常好奇地想知道答案。

2.3故事导入,启发思维

故事喜闻乐见,生动形象,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而且富有启发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以和地理知识有关的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探险故事、爱情故事等为线索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学习主题,开展教学,是非常有效的导入法。

【案例3】《季风气候》可以引用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作为导语,隆冬时节赤壁战场上盛行西北风,曹营在北,东吴在南,若用火攻难以取胜。在这紧急时刻,上晓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通过观察天气天象的变化,准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内会偶然出现刮东南风的反常天气现象,结果助吴火攻曹营,成功大获全胜。学生非常惊喜地感受地理知识解决历史战争的胜利,从而收获深深地自豪感。

2.4诗词导入,创设情境

诗词是我国悠久文化传统中的一朵美丽的奇葩,其语言精练、优美、含义隽永。用恰当的诗歌导入新课,语言精练简洁,还可将学生带入一种如画般的优美境界。【案例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有效引发学生对地球形状的探究,感悟科学家坚持不懈探求真理的精神。【案例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用于引发学生对黄河发源地、流向、汇入海洋思考,还是地上河、水循环知识分析的一个很好的设问。

2.5谜语导入,乐此不疲

谜语是人们喜闻乐见、雅俗皆宜的文化形式,具有较强的文学性、趣味性、知识性。运用谜语点拨,联系实际,谜语启迪,寓教于谜。【案例6】《34个省级行政单位》以猜灯谜游戏导课,学生们津津乐道,乐此不疲。1船出长江口2下围棋,黑子得胜3无冬无夏无秋4两个胖子5带枪的男士6千里沙漠7夸夸其谈8法官进羊圈。(答案:1上海2皖3长春4合肥5武汉6长沙7海口8沈阳)

2.6音乐导入,动之以情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甘醇,利用学生熟知、喜闻乐见的中外音乐导入新课,能渗透人的灵魂,不同的音乐产生于不同的地域,音乐的特色体现了地域的特色,音乐对地理特色的描述是其它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达到和实现的。【案例7】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溶化灌农庄。”利用本土最熟悉的音乐贯穿乡土教育,讲解新疆的地形、水源、绿洲农业等,营造热爱家乡的课堂氛围。

2.7漫画导入,幽默风趣

漫画具有幽默风趣、形象生动、针对性强等特点,在适当的时候用漫画来导入新课,新颖而独到,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案例7】《水资源》一课教学时,我选取了一幅儿童大赛作品《瞬间的选择》导课,使学生通过阅读漫画,引发对水资源缺乏的思考,并反思人类应该如何保护水源达到感情升华。

2.8时事导入,与时俱进

用国际、国内外的时事新闻导入新课,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密切联系当前的社会形势,而且可自然地进行思想教育。

2.9多媒体导入,数字现代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这种以数字化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师生构建了有效的教与学的扩展平台。它具有形象直观、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等很多特点,能创造出浓烈的学习氛围。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地理教师应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来积极适应新课程的变化,不断完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功地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关键所在,是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的起点。这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前提。

参考文献

[1]陈彩芳.浅谈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30

第6篇: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范文

一、营造快乐氛围,让师生心灵碰撞,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境,激感。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悬念,让师生的心灵不断碰撞,“引导”和“调动”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我主要方法有:1.律动法。结合音乐,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参与表演,从而产生共鸣,体验情感,再进行新课教学。例如在学习《行进中的歌》这个单元时,让学生走军训中的步伐,鼓励全班同学分组参与律动,通过学生的律动,引入课题,从而导入《行进中的歌》的教学。2.同化法。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用一些熟悉的音乐、画面、生活场景进行导入。例如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可以用歌曲《二泉吟》进行导入,欣赏《春江花月夜》可以用唐代诗人白居易名作《琵琶行》导入,欣赏《黄河大合唱》可以用一幅壮观的黄河壶口瀑布让学生欣赏进行。总之,音乐欣赏导入的方法很多,还有直接导入法、对比法、故事法等等。教师只要多思考,结合学科、教材特点,巧妙设计选择最好的方法,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愉悦,喜欢上音乐欣赏课的目的。

二、多措并举,寓教于乐,在音乐教学中享受快乐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课学习,创设情境导入非常重要。导入新课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开端。它能使学生做好思想上和情绪上的准备,为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课题的及时呈现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此环节可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情境中投入学习。多措并举,寓教于乐,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享受快乐。

此环节导入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情境图片视频导入法、启发谈话法、音乐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开门见山式导入法、设问式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例如,我在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一课中,乐曲所表现的江南水乡,夕阳西下,渔舟满载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通过多媒体创设出夕阳下湖面波光粼粼,渔夫架舟归来,两岸垂柳轻拂,渔歌互答,若远若近,此起彼伏的动人美景。这迷人的景象,使学生有种未听曲调先有情的感受。从而引发了学生对《渔舟唱晚》及古筝的兴趣,同时这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 转贴于

三、唱响激扬的音符,让学生在欢歌中体会音乐的审美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音乐教师最关键的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甚至也可针对学生喜爱的歌曲对学生进行情感延伸、德育渗透,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例如:在《民乐奇葩》一课中的拓展环节,我给学生欣赏了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乐曲《春节序曲》以及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演奏的乐曲《阿拉木汗》,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看到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带给世界的震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多关注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

四、师生互动,精彩展示,让学生在表演中享受成功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学生在听赏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接触音乐的同时,便接触到音乐表达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应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师生互动,精彩展示,让学生在表演中享受成功,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从而达到真正地喜爱、理解音乐。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来进行情感体验:1.分组体验法。把班级分若干参赛单位,每个单位代表一个竞赛组别,如歌唱组、诗歌组、舞蹈组、表演组、图画组等等,让学生通过各成员主动地创编,设计成一个个节目,最后进行表演,由于集体荣誉的驱动,每位组员都很有热情,积极参与,课堂气氛便一下活跃起来。2.视听法。例如,我们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学生们能很直接地感受到由钢琴、小提琴、单簧管模仿出形象的鸡叫声和杜鹃愉快的叫声,但狮子的威武神气和大象的憨态可掬等抽象的其他形象学生不一定能真切体会。此时我采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了强烈的森林气氛,使学生置身于葱郁的大森林中。老师精辟的言语点拨,以及标题的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体验各种不同的动物形象。虽然没有看到真实的动物,但他们能通过音乐感受到。

参考文献

第7篇: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知识;生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233-01

一、地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与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地理学作为一个学科可以粗略分为两个较小的领域:人文地理学及自然地理学。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要与自然环境打交道,人类要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自然环境反过来又要对人类的生活带来各方面的影响。人类社会中的人口、文化、经济、人类的交往都离不开地理知识。所以生活中时时有地理,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

二、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在教学引入中的运用

地理课堂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显得非常关键。好的导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习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为新课教学起到较好的铺垫作用。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过程顺利开展,为提高教学质量上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地理有关的实物导入新课的学习,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运用,这里举几个例子:

(1)从“谈天气”导入天气的教学。通过与同学们谈论“今天的天气”,引导同学们畅所欲言,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活跃了气氛,调动了课堂积极性,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类似的还有“气温”“降水”的学习。

(2)用实物引入课堂教学。比如“地球仪”“地图”这些章节的学习,都可以利用展示这些生活中的物品从而引入课堂教学,讲“等高线”时通过等高线模型引入课堂教学等都是较好的方法。

(3)通过新闻、实事等视频或报纸(最好是视频)引入新课。比如在学习“中东地区”时,通过电视或者网络点播关于中东地区的热点新闻,引导学生思考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使学生对这一地区产生积极了解的欲望。类似的例子还比如从希腊债务危机引入欧元区再引入欧盟的学习等等。

2、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在新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地理知识,也可以把它和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更能理解知识点。这种运用在教材里也重点进行了体现,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补充。常见的也举几个例子:

(1)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材中在讲到亚洲的自然环境时,通过插图介绍了东南亚民居、南亚孟加拉民居、北亚民居、西亚民居等等。在中国地理中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代表性的民居,碉房、蒙古包、窑洞、高脚屋等,无一不反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这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当地传统民居特点,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也是乡土地理教育教学的一个内容。

(2)自然灾害。当今世界,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各类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几乎每天都有报道。在学习到相关地理知识时,结合新闻报道,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危机意识都是很有好处的。比如“东方之星”沉船事件这一热点事件中涉及到的自然灾害如暴雨、龙卷风。又比如汶川大地震、三峡水库库区的滑坡等。这样的例子只需要教师多关心新闻和时事,就不难发现最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事例。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影响本地的主要自然灾害,以及在灾害来临时应该采取哪些必要的避灾措施等等,做到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不排除个别学生深入研究了解的可能,为培养优秀学生播下火种。

(3)日常生活与地理。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地理的关系密切,除去民居前面已经说过以外,服饰的传统布料(丝绸、棉布、皮)、款式(如藏袍),主食的构成,交通工具的选择等都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出门在外,气象知识的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4)以加深对其他学科的理解。比如:诗词中的地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生物中的地理-----物种的分布,音乐中的地理----长江之歌歌词,体育中的地理----NBA球队名称缘由,经济中的地理------人民币图案,军事中的地理-----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其他不胜枚举。

3、在课后巩固反思中的运用

在学生的课后巩固中,可以利用地理知识,设计一些情境分析,把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假设选择野外宿营地,应该如何选择,要考虑哪些地理上的影响因素?设计一次旅游过程,包括旅游路线的选择,随身物品的携带(比如到青藏高原需要准备防晒霜、墨镜、急救药品等等),并考虑旅途注意事项等。并思考这样选择的原因。

三、学好地理知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地理知识能够解答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自然现象,因此,学好地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使人类更好地生活。学好地理,了解地理知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规划生活,甚至在灾难来临时临危不乱,可以更从容地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学好地理是为为了生活,为了更好地生活。

(上接第232页)方法的参透。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实际中摸索,根据本班实际,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既发展智力,又提高能力,使复习课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获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窦春梅.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基本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6)

[2] 鲍华锋.多媒体教学下的数学复习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4)

第8篇: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 课堂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212-01

曾有一年,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各科组长列出课题供学生自愿选报,结果让人诧异不已,整个年段18个班级、900多个学生,竟极少有人选报政治课题!由此不尽令人反思,这是为什么?难道是所列的课题,学生都不感兴趣,那老师也太牛了吧?难道我教学无方,其他的政治老师都教学无趣?这应该不是一个因素引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这门功课有或多或少认识上的不足,或是偏差。例如,认为政治距离我们生活很远,生活中他们没感受到,或感受不深;或者有人甚至认为政治课就是在“洗脑”,于是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平时的课堂学习更多的可能也只是出于应付考试的,这样学习的兴趣很少,动力不足,乐趣几乎是零,积极性、主动性更谈不上。当然,原因不会只是学生这方面的,跟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也会有关系的。本文结合实际,谈几点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反思。

1 是否关注了学生的“思想”

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分为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这些模块统称为“政治”,准确地说叫“思想政治”。然而,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这当中的“思想”二字常常被我们忽略。我们的教学,因为应对高考等因素的影响,眼里往往只有了这四个知识理论体系,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地变成了为思考命题角度、设计考试试题、评讲检查督促等机械的事务性的过程。结果显示,学生被迫地强制地学习,再简单的内容也成为学习的负担;老师被机械地灌输和检查、督促所束缚,职业的倦怠也始终困扰他们的心灵,这样的大量机械性的事务占据了老师和学生们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也就使得“思想政治”课,渐渐地失去其与其他学科相比所具有的最大特色。怎么办?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是政治课堂的灵魂。所以,如果我们的政治课堂能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思想”,能在学生心灵深处激起思想的浪花,并让学生在这种思维的涌动中感受到生命的高度和精彩,那学生将学得轻松、快乐,老师也将教得不厌其烦。

2 是否把握好“生活”这个词

无论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都会相配上“生活”二字。可见,教材的呈现方式已经更贴近了生活,说明“生活”这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生命力,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最根本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可是,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师虽然也曾想讲的“天花乱坠”、幽默风趣,也曾想让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材料、交流学习成果、活动探究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生活,获取知识与认识,但这样“活跃的课堂”,其考试的结果往往让任课老师汗颜,结果只能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受主观因素的限制,对于经验不够丰富、知识积累不足、时政热点没能及时跟进的教师来说,往往没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合适的材料信手拈来,这样的课堂会显得是“知识的填鸭”,也就难以引导学生从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吸取课堂教学的营养,从人类整个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拓展课堂教学的视野,让他们可以感受、体验一个真实的丰富的无限精彩的世界,从而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乐趣,引发他们深入的思考,唤醒他们内心成长的渴望。所以,如果你想让学生经过高考之后,还能对曾经的思想政治课堂回味不已,那就得把握好“生活”这个词,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更具魅力,让自己具有更加丰富的知识和对社会热点有敏锐的洞察力与解析力。

3 是否具备一定的亲和力

亲和力―― 课堂教学的智慧,它体现在有效的课堂驾驭过程和方法中。真正有亲和力的教师,遵循以人为本,放下架子,摆正位置,与学生“平起平坐”,参与学习,参与讨论,一起合作,一起进步。有亲和力的教师不会把个人的思想、观点、态度、情感强加于任何一个学生,更不会用讽刺、挖苦、低俗的语言评价、谩骂、伤害学生,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威望。记得一次复习课上,有几个男生趴着,那老师看不过去,就把他们叫醒,其中的一个男生,站起来就是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学政治死得早”,这还不把老师气坏。可她没发火,也没立马辩解,而是缓缓地说了声“先坐下”,然后继续上课。离下课的前5 min,老师对着班上的同学说:我的课,有些同学是赞许的,这我要感激,因为他们让我充满信心,继续做好工作;而有的同学对我的课不以为然、不满意,这我也要感激,因为他们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所以,我要不断学习,直到你们会更好。话音刚落,掌声一遍。还有一次,新课教学中,一学生放在前黑板角落充电的手机铃声响起,那老师没有声色并俱地追问谁的,也没有当场批评与训斥班上所有的学生,而是微笑地说“真好,我的课还有这么美的音乐伴奏”。语毕,学生异口同声“老师,您真宽容”。是的,真诚的语言、和谐的微笑、委婉的宽容,这些无形的力量,凝聚了课堂的教学智慧,是亲和力的资源,是实现与学生心灵对话与正面沟通的有效形式。它能克服“听我讲,跟我学”单调式机械型的教学,能点亮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情感、呵护学生的成长。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的学习引路人、生活的指导者、人生的方向标。相信没有一位政治老师不想把课上好,相信每一位政治老师都能把课上好,但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反思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宝庆.对话教学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3.

[2] 崔晓晖.语文教学民主化探索[D].扬州大学,2003.

第9篇: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初中政治;有效教学

一、初中政治课,教师的开场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好的开场白犹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它会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实践证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开场白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开场白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对新知的渴求。也就是说教师应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和思维活动,引起其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做到心动、脑思、口说、手写;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有意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的良好准备状态,进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二、初中政治课有效导入的必要性

(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有效导入可谓是唤起学生注意的第一窗口。只有当学生对教师发射的“信号”高度注意时,才能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走上自主探究学习之路。

(二)能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按照认知规律,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并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基于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已有的旧知识。思想政治课的观点、理论有其严密的内在逻辑性,如果前面的内容没有掌握好,就不可能学好后面新的知识。例如:在上“尊重和维护隐私权”这一课时,我采用复习导入法,先提问:何谓隐私权?再问:法律为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因此,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导入,是架设于新旧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能更好地促进新旧知识的联接。

(三)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的主导和主体之间共同营造的,其中教师的作用不可估量。实践证明,和谐的课堂氛围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情感投入之时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佳时候。因此,每一个有效导入的环节都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初中政治课有效导入的具体方法

(一)悬念导入。悬念导入是教师通过展示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或现象,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和关注,使学生产生一种欲求其明的迫切心理状态。就像悬念电影,环环相扣的悬念,紧紧地吊住观众的胃口,让观众产生急切地“预知后事如何”的念头。在运用悬念导入时,教师的角色好比导演,掌控主导地位,悬念导入是否得法,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备课时的精心构思、巧设悬念,好比导演,要有抓住观众全部注意力的本领。教师制造悬念要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为前提,合理地利用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其产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情绪,从而让学生主动“入套”,为成功的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二)情景导入。情景导入可以利用音乐、道具、语言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种有利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组合来创设情景,使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有机地结合,为常规教学开辟新的天地,让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并恰当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

1.音乐导入。我播放预先下载的歌曲《天涯望月》、《烛光里的妈妈》、《爱的奉献》等,让学生侧耳倾听歌词所表达的意境。教学时,学生的兴趣被音乐调动,但不太持久。在课后查明原因,部分学生反映歌词听不清楚。于是在下一班授课时,音乐依旧,但此前加上了深情并茂的歌词独白:“天涯望月,望到的是你的笑脸,天涯望月,望到的是你的双眼……”改进后学生能通过音乐和歌词的结合,领悟到真挚感情的份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运用音乐导入,能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道具导入。教师可以预先让学生收集歌颂父母的诗词、名言、俗语等,制成卡片并写上对父母的祝福语,在授课时向全班学生展示,并由贺卡的原创者朗读写给父母的话,让其他同学一起分享,感受爱的伟大。总之应遵循“润物细无声”的原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教育的力量。

3.游戏导入。初中思想政治课中轻松愉快的游戏导入,符合初中年龄段学生好动的心理特征。因此,设计巧妙的游戏,对初中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能很好地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游戏导入的奥秘,还在于它有“寓教于乐”的功能,让学生通过“动一动、玩一玩”的快乐体验,自己领悟出游戏蕴含的深刻道理。游戏导入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积极性高涨,兴趣盎然。但教师在运用时要合理地控制时间,不能完全以学生的游戏活动来替代授课。

总之、良好的思想品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自主、自立、自强”的品格,给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很大的益处。这些观念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它是一个需要长期锤炼、提升的过程,而思想政治课的每一次有效导入,都在潜移默化中锤炼、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增强独立主体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的能力。要对初中思想政治课进行有效导入的深入研究,我们还要不断实践、归纳、总结、反思,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导入规律,为全面调动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而努力。

作者简介:刘娜,女,汉族,1990年8月出生,江苏徐州人,为安徽大学2013级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史。

参考文献:

[1]《考试周刊》2014年05期,《谈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导入教学法》.朱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