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物理的学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兴趣;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教学的最佳途径。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学习知识的动力。物理教学中必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因为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探求未知内容,因此教师应加以引导,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而不能只靠简单的死记硬背抽象概念、公式、定义,导致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枯噪无味失去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兴趣呢?根据自己多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经验,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疑趣结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古语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但没有兴趣的引导和支撑,思维很难激发,也难于持之以恒。如果能做到趣中设疑,学生就不会满足于眼前的热闹;如果能做到疑中涉趣,学生就会产生解疑的动力。如果能在学生基础水平上增加一定难度,就能引导学生走向思维,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散的目的。例如,学过“大气压”后,让学生拿两本相同的练习本,将开页处相对,然后把它们每张纸页都交替相隔叠压在一起,用手把里面的空气压出排净。然后用两手将本子向两边拉(拉时不应让空气进入),可以发现用了很大力气还是不能将两个本子拉开。但若轻抖动一下本子,让少量空气进入,则很容易将本子拉出,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亲自动手做了这个小实验,获得两种不同结果,经过思考,他们发现两种情况只是纸张间有无空气的差别,从而对大气压及其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讲“摩擦”时,我让学生从练习本上撕一条约2厘米宽的纸条,问:“谁能用这张纸条提起物理课本?”学生都跃跃欲试,经过几次试验,有的学生把纸条夹紧在靠近书脊处,将课本提起。这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纸条能提起书?认真思索后学生抓住了“夹紧”即增大了压力,因此也增大了摩擦,由此学生对压力与摩擦的关系有了较深的理解。
让学生参与实验,使全体同学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尤其对基础差的学生,由于他们成绩较差,长期于自卑的心理之中,参与这样的实验,往往可以发挥其好动的优势,激发起对物理学的兴趣,促使他们认真听讲,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也可帮助他们树立学好其他课程的信心。
二、注重培养师生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上多给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的机会,科学合理的点评,在互动中培养情感。例如,在讲“摩擦力”时可将自己怎样学会的滑冰告诉学生,让喜欢滑冰的学生发表他们的看法述说体会,使学生和老师从心理上更接近。例如,在讲“压强”时,我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学校的打气筒手柄经常损坏,没了手柄怎么打气?有一次我去给自行车打气,发现打气筒上没有手柄,旁边只有一个中间有凹坑的木条,有人说是用它压在推杆上进行打气,每次还要用力将推杆儿拉上来很不方便,我看到后灵机一动将打气筒倒置过来,双手握住气筒,用双脚夹住推杆儿,推杆儿一端顶住地面,这样就能用力快速的打气,我很顺利的将气打足,其他打气的学生用后非常高兴连声称好。通过小事情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思维方式、应用知识的同时更加敬重老师,把老师和学生的情感拉近。多鼓励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学习,树立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实践表明,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愿意接近教师,从而更主动地去学习,进一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物理史或小故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在上课开始前讲述与正文知识有关的人物故事,在故事中推出正文所要讲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把抽象无味的概念、定律、公式、有趣化、愉悦化,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例如,在“电学”部分讲电流通过电阻会产生什么结果时,可通过讲发明家爱迪生经过实验发明了白帜灯给人类带来了光明;通过村民被电击伤死亡等事例说明用电安全问题等。物理上的单位很多,学生不易记牢,但绝大多数主单位都由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教师在介绍物理单位时,可同时简介物理学家或科学家的情况,并告诉学生,人们为了怀念他们,学习他们、将他们作为物理量的主单位,这样学生在记单位也容易记牢,同时也激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献身精神再为以后给他们的学习和探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通过课外小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外时间多做些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小实验活动,更有益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为学生对于能够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的知识感兴趣,物理知识的特点就是应用随处可见可用。学生做小实验的范围很广,极易动手、取材便利、效果明显。
例如,上树为什么有时双腿紧夹树干,跳高时为什么要跑一段距离,电冰箱为什么能保存食物,在冰面上行走为什么易滑倒,炎热的夏天为什么喝热茶水解渴,鸡蛋能在适度的盐水上悬浮等很多现象都是学生能自己做实验进行体会的,在实验中产生乐趣,通过课外实验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物理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给学生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充满自信,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地设置使之通过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帮他们树立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热爱学习,主动去学习。
【关键字】情感 民主 奖励 幽默
古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教学中,培养、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一旦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会在物理课的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产生如痴如醉的热情。会把学习物理看成是一种成功的满足,而不是一种负担。激发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诱发和树立农村初中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浅谈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培养。
一、重情感体验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新课改下的课堂必须是情感的课堂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能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和现代化的课堂。教师就要"大胆"地引导学生自主的完成探究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地完成体验,获取知识。实践表明:课堂体验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体验使学生迸发出创造的智慧火花;课堂体验使学生视学习过程为自己的生命历程,同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科知识的巨大价值和无穷魅力。适当创设体验情境是增强课堂趣味性,增大主体参与面的有效途径。比如在讲《磁场》、《光的反射》可以用故事讲解并引入主题。同时,也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因为多媒体形式灵活多样,为我们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也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极为形象、直观的图景。如在学习"平抛运动"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这样一个情景:高空匀速飞行的飞机要击中海面上行驶的舰艇,应在什么地方投弹才能击中目标?请学生上台操作,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同时发现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击中目标。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呢?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所以当我们引领着学生在精心创设的情境中进行积极有效的体验时,孩子们必然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气氛融洽的课堂为乐土。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变得更加浓厚。
二、重民主平等
课堂教学是一种特定的群体活动,师生情绪的高涨与低落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学习,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学习效率高;而情绪低落时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学习效率低。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对自然科学有一种特有的好奇心,当看到物理教师拿着从来没有过的五花八门的仪器时,就会表现出很强的兴趣和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协助学生寻找、探索和利用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评价等等。更不要做高高在上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三、恰当的奖励
俗话"重奖之下,必有勇夫"。现在的学生在学校最喜欢得到老师的奖励,尤其是初中生。奖励可以分为精神奖励和实物奖励。精神奖励一般都是在课堂上对与学生答问之类当场进行口头表扬。实物奖励可分多种:对学生可采用一些纸制颜色漂亮的小五星或小红花贴进教室的张榜栏,在全班进行公示,看谁一周得的图片多。因此,有些学生是为得表扬而来,有些学生为了得更好的精美的图片而来,不管怎样,他们会在奖励措施下学习习惯越来越好,学习兴趣越来越高。所以,在课堂上不管是对于上课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还是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甚至成绩提升较快者,老师可以通过语言、物品来奖励。奖励的形式和奖品可多样范围,也可一次一次扩大。这样的话,在以后教学中,学生不但没有了心里负担,反而个个会抢着回答问题。所以奖励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课的兴趣和勇气。
关键词: 学导为主 讲练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问题
初中时代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自学的方法,为后续的终身学习教育打下基础,这是培养有创新意识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南靖县教育局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的部署,积极落实新课程理念,借鉴他人的成功有效课改经验,并根据南靖县的教育现状,因地制宜推行“学导为主,讲练结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以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逐渐培养一批创新型的研究性人才。
“学导为主,讲练结合”的教学理念是,教师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精心设计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学习的路线图和程序。老师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应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解疑,可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并精心设计讨论问题,制定学生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将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转化为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自主的合作学习。
如在第四章第二节《光的反射》的教学中,教师将本节的一些知识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要求学生经阅读教材独立完成这些知识目标:“认识一点二角三线,记住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区别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利用反射定律做光路图,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简单的现象”,这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迅速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再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明确探究问题: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反射角与入射角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实验探究,分析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和小结,共同建构一个正确、完整的新知识:光的反射规律,这让学生亲历知识获取的过程,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本节易错的知识点:“光的漫反射有没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作为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的问题。小组集几位成员的共同智慧,通过讨论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再纠正错误,将学生可能存在的误区给予释疑和突破。
在第十四章第一节《变阻器》教学时,学生通过预习教材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知识目标学习后,将本节的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作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讨论:(1)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滑动变阻器有A、B、C、D四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中如果只需要接两个,那么应怎么接?(2)每种接法中滑动变阻器上哪部分有电流通过?(3)几种接法不能起改变电阻的作用?小组成员由优生带着中下生学习,帮中下生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从而实现以兵教兵的新课改理念,让学生在小组中得到成果的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的分析创造能力得到提升。
又如在第十五章第三节《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中,关于实验方案的设计,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学案中可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完善作为小组讨论的问题。学生在小组间进行交流与讨论,设计出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案,然后在班级中展示和交流,在班级集体的智慧下,共同讨论,逐渐将实验方案一步一步修正和完善:(1)用伏特表测电压,用电流表测电流,用欧姆定律求出电阻值。(2)通过改变电源电压,以减少实验误差。(3)串联滑动变阻器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同时保护电路的安全。学生通过这样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思维,体会形成正确的物理思想的过程,构建一个科学实验的思维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将课堂让给学生,在此只起到了“导”的作用,让学生用眼看,用手动,用脑想,用口说,用耳听,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帮助者、组织者。“小组合作学习”中,为学生构建一个展示个人或小组成就的平台,给学生营造轻松、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敢于假设想象,产生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求新,探索新的答案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这里要求教师围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中心,深化“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两项改革,实现“教学方法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课堂师生活动由以教师讲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以听为主的被动学习向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的主动学习转变”。
参考文献:
一、多做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这些物理学家都发自内心的表达了兴趣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兴趣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精力,驱动其主动地构建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快乐.
笔者在和初中物理学困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物理成绩不够理想,缺乏兴趣是主要的原因.笔者认为物理教学第一步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一旦兴趣被激发,学习情绪就会趋于正向,学习便会主动和愉快,就不会有负担感,学习容易步入良性循环,成绩自然稳步提升.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物理最为强大的内动力.兴趣缘何而来呢?作为物理学科,应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多做实验、创新教材中的实验,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做实验.生活中的素材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震撼,勾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借此驱动学生津津有味地学习物理,初中是学生初涉物理的时期,从一开始就有兴趣,进而学习物理变得更为主动.
例如,和学生一起学习“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这节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用漏斗倒置吹乒乓球”的实验,实验器材都源自于生活,而且实验现象完全超出了学生原有预期,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被点燃,都急于想知道个中缘由,积极性和注意力都有效聚集,教学自然有效率.
除了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应该充分发挥其载体性作用,将课堂有序铺开,以“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这一部分内容为例,笔者以实验为教学主骨设计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二、客观评价,增强学生成就动机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习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思维的障碍和挫折.学生学习的道路上,需要教师给予客观的评价,尤其是有些物理学困生在多次努力后,仍不能获得成功,很容易将失败归因于“能力”这一因素.所以遇到较为抽象的物理概念,或是较难理解的问题时,通常认为自己能力不够,轻易的就选择了放弃,导致了失败的轻易到来.长此以往,学习步入恶性循环.
教师通常怎么评价学生呢?受表扬的通常是那几个物理成绩好的,课堂上回答问题准确且积极的.对于班上的几个学困生,大多被扣上了缺乏上进心和懒散.“让学生体验成功,是教育的金科玉律”,每个学生在其内心深处都有成功的愿望,对于学困生也是如此,“不是聪明的学生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学生更聪明.”对待学生的学习一定要客观,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挖掘学生的成功潜能,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客观地用可发展的眼光观看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实际的方案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创设成功的机会,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减少失败,或是从失败中感受到成功的希望,由内心生成诸多积极的情感因素,提高思维的灵捷度.
具体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学生平时的情感表现,多和他们进行交流,分析学习物理困难点在哪里,通过对学生的综合分析合理地分成几个层次,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置问题和作业,对于学生的进步和科学的思路,要毫不吝啬地给“优”,让他们在物理知识的成长过程中,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有效的发展,以积极地学习态度进一步对待物理学习.
三、关注学困生,促进每个学生积极发展
在一个群体之中,总有几个学生跟不上大部队,成绩落在后面.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这部分学生关注的少了,导致两极分化,这部分学生的发展得不到保障,这样的课堂是不和谐的.新课程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为此这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情绪更应得到关注.
不可否认,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物理学困生通常表现为思维比较慢,错误率高.正因为如此,他们达成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比其他同学要更困难一些,更需要我们教师的帮助.一句“你真笨,一定学不好物理!”很容易给学生心理暗示,导致这部分学生自我边缘化,学习物理的过程经常会将结果与失败相联系,情绪走向负方向.
关键字: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验教学;教学艺术;联系生活
一、学习兴趣的含义及必要性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索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美国著名心里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科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秘诀是兴趣”。因此,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启蒙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学生以后人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世纪的初中生求知欲望强,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持续时间短,遇到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时,他们易失去学习积极性,甚至放弃学习物理。因此激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要引起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的重视。
二、激发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探索
(一)改革课堂中的实验教学,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怀有较强的好奇心和神秘感,独具匠心的实验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安排实验比较合适呢?
1、用实验引入新课。成功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每节课的前几分钟,学生情绪最高昂,精神最健旺,注意力最集中。如果老师在这时通过实验提出问题,用悬念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必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在探究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课时,可这样引入:吹漏斗口,而乒乓球不落的实验。老师演示后,再提及刮风时风能刮开窗户或橱门的生活现象,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造成悬念,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讲完了知识后,再来解释所做的实验:在漏斗内壁与乒乓球的间隙,空气流速很快,这里的气压减小,而乒乓球下部的气压相对不变,这样乒乓球就被压在漏斗内壁上旋转。刮风时风能刮开窗户或橱门都是同样的道理。这样必能加深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理解。
2、用趣味新奇的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对没见过的实验都感到好奇而急于想知道答案。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时,皮碗提玻璃的实验、“瓶子吞鸡蛋”的实验、让硬纸片托起倒置杯水的实验、用冷水使烧瓶中的热水沸腾的实验、自制气压计的实验,都可使学生感兴趣。通过新奇有趣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若能对课本的实验进行适度的改进,增强新鲜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把演示实验改成分组实验,这样效果会更好。
(二)课堂教学中巧用教学艺术的魅力,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教学中,有良好教学艺术的教师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那么,怎样才能课堂教学中巧用教学艺术的魅力呢?
1、带着丰富的情感,把快乐传递给学生,感染和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情。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严谨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学到了物理知识的同时,感到有一种美的享受。在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叙述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都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2、用富有哲理的幽默语言,夸大的对比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及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势能时用这样的语言设计问题:“如果你站在果树下不会担心树上果子掉下来砸着头,如果是树上结的砖块你还敢在树下走来走去吗?”把学生逗乐的同时问题也很快答出。用“人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人从摩天大楼顶层跳下来”进行比较,在讲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用“人座在沙发上”和“人座在一枚钉子上”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3、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利用民间以及科学家的故事引入,既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探究“磁现象”时,指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沈括的《梦溪笔谈》、《墨子》、曹冲称象;介绍我国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的事迹,会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讲三国时期诸葛亮死后在假墓地里埋磁石来吸住司马懿而除掉他的故事,可使课堂气氛活跃。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也是教学艺术的一种运用。
4、“有意”拔高作业或考试的评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非常在意老师的评价,得了高分,他们就高兴,得了低分,他们就丧气。教师若能有意识地提高对学生的评价,这样不仅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而且会持续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艺术手段。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每次考物理都是十几分,他会对物理感兴趣吗?
(三)紧密联系生活、与时代同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从生活中走来,对身边的事情比较熟悉,比较亲切。且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的高科技问题与中学物理联系密切,学生都非常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教师要创造性地发现与初中物理教育有关的教学素材,设置这方面的问题。如:
1、教师在讲解理论时要结合生活实例来说明理论;又用理论来解释实际问题,可使学生体会到学物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汽车驾驶中的漂移、神州号飞船外壳的保护、人工降雨的技术;流星雨、日月食、海市蜃楼现象等,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和有趣的自然现象,都可以引起初中生的兴趣,是较好的教学素材。
2、在做实验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例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物理有亲近感,体会到学物理的实用性,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要秉持“物理来自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的现代物理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这样可使学生感觉到他们的学习与时代同步,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用深入浅出的生动语言和有趣的实验,把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学生对物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便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建中.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探究[J].中学物理,2010.4
[2] 李金英.培养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J].考试周刊.2011.4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159
1 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物理教学以观察和实验作为基础,是一门直观性较强的自然学科。学生通过各种具有提高感性认识的教学内容,提高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传统教学属于形声教学,是教师条理化和形象化的直接传授,这种教学方式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譬如演示的画面是静止的,不仅可见度低,而且容易造成假象,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应用信息技术的物理教学,不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快慢静止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可见度和感染力更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2 初中物理课程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某些学校开始引入信息技术,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盲目依赖信息技术
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物理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思想和解决问题,其便利性获得教师们的青睐,但过分依赖,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的取得,表现为教师扮演解说员和播音员的角色,无法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而且会挤占学生课堂问题思考和解决的时间,无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同样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2.2 信息技术应用不恰当
某些教师认为物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就是利用课件展现教学的内容,从而导致课堂变成以播放快件为主的“流水课”。另外某些老师过分追求课件的视听效果,然而这种课件在实际教学当中,容易让学生走神,而无法集中精力于教学主要内容方面。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中的声像刺激和光电刺激,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程度,但如果脱离教学的实际需求,没有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反而会使得课堂无关信息泛滥,学习兴趣提高的教学目标更是无从实现。
2.3 信息技术替代演示实验
物理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课件,经常出现忽视学科内容特点的问题,其实信息技术不过是物理教学的一种较为先进的辅助手段,它不可能代替教师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如果仅用信息代替实验的演示,每次都展示实验成功的现象,学生会产生模拟实验非真实实验的错觉,对实验的信息产生怀疑,学生自然没有过多的兴趣致力于动手、观察和创新。
3 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课程兴趣的建议
鉴于初中物理课程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分析,以及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若干问题,下面将综合性提出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课程兴趣的建议措施。
3.1 物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首先是教学环境氛围的营造,借助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有关的声像情景进行创设,以便适当提醒学生思考教学重点内容,同时调动学生的感官认识,以深入理解物理的表象和本质,这是提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键。譬如物理实验,可利用多媒体将实验资料播放出来,展示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形象、生动、直观的感觉经验能够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其次是利用信息技术弥补无法用实验表现的物理现象,物理的实验并非都能够将所有的物理现象展示出来,还有很多肉眼无法察觉的物理现象,根据传统的教学手段,这些现象只有用静态的图片,结合文字和口头加以描述,譬如原子的结构、电荷的运动、电流的状态、磁感线等。再次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的信息资料,信息技术的的优点之一就是信息囊括性强,可以最大限度扩大教学的容量,在短时间内丰富学生的视野。譬如物理声音和光现象,教师只能用静态图片和口头进行描述,学生接受起来较为抽象,而采用多媒体将声音和光动态表现出来,让学生通过感官进行体验,必定能够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3.2 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首先是借助物理实验、故事、新闻、模型、影像等资料,创设出学习主题情景,譬如机械原理学习的时候,可播放机械的发展历史、机械的实际应用等影像,将抽象的原理简单化;再如学习惯性的时候可以引用惯性问题引起的交通事故,只要将学习的主题融入学生接触过的生活情景,就能够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接受知识。其次是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进行正确认识,提炼出精确的教学内容,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鉴于某些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在物理课件中过多引用次要的声音和图像,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找不准教学内容主题。笔者建议物理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基于学生认知的视角,设计教学各个环节的可见内容,将教学重点以生动活泼的知识充分体现出来,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教学的内容。再次是师生互动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信息技术运用于物理教学课堂,并不是机械地播放声音、图片和影像,而是在生动表现这些物理信息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提供一个通道。教师要清楚自己已经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角色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简单来说,就是学生了解多媒体表现出来的物理教学内容后,就能够针对理解的内容准确提出问题,达到师生课堂互动交流的最佳效果。
4 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教学工程。信息技术只是一个教学工具,教师只有结合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环境和教学的条件,抓住课程的重点内容,适当引入信息技术,用信息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表达出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齐家.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J].课外阅读:中,2013,(5):318.
[2]子超.巧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初中物理的兴趣[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4):279.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身边的事物都有着很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知识也有着更大的渴望。因此,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与满足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方面,教师要将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体会到物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学习能够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通过合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获得学习物理的乐趣和成就感,保持对物理这门知识的探索欲望和学习欲望。
另一方面,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多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初中生对实验操作非常感兴趣,在实验中能够获得乐趣和成就感,也能够满足他们探索猎奇的心理欲望。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该动手做实验的时候就要鼓励学生动手,把初中物理实验课当作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落实,而不是为了避免麻烦就“省事”不做实验,要知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习,科学的实验是对知识的检验,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欲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设计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能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知识孜孜不倦追求的情感。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制定正确有效的教学措施,转变教学方法,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把目光短浅地放在考试成绩上面。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是要培养学生解题的归纳总结能力。知识都是相通的,万变不离其宗,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知识点之后,在面对五花八门的习题时,要想不乱阵脚,就要追本溯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问题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往往不自觉地陷入了“题海战术”,同样是考一个知识点的题目,换了个“马甲”就不认识了,这是让人非常痛心的事情。学习是一个总结归纳的过程,如果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学了这道题的解法换个说法又不知所措,不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往往就会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少做题、多思考,解完一道题就要把这一类题型都了然于胸,这样以后无论这类题型怎么变化也应付自如。
二是要让学生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有四个方面的功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提高学习兴趣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课后复习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可以使学习内容掌握得更扎实、温故知新加深对原有知识的记忆、可以使你更好发挥知识的作用。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要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课前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写预习笔记,指点预习的重难点,可以给一两个提示和问题,让学生去主动思考学习,并且对预习中的困难点做标记,在课堂上提出来。在课后则要通过布置少量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达到复习的效果,温故而知新。学习完一个阶段后,就要求学生对整章节的知识进行一个梳理,把之前所学的知识都连贯起来,整理学习笔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是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法。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法”指出,学生的学习是学生进行独立的个体的脑力劳动过程,是一种积极的思考(思维)研究性活动,它的核心是思考,即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就要做一名合格的“旁观者”,而不是“主宰者”。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独立思考问题,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指导学生明确思考问题的方向和目标,学会记忆和观察身边的事物,打开学习思路,让知识活跃起来,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关键词:视力障碍学生;开发实验资源;实践探索
一、物理体感实验的概念和研究背景
物理体感实验是一种不需要实验仪器就可以完成的物理实验。这种实验对实验环境、实验设备成本等的要求很低,所涉及的实验范围又很广泛,在各类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可以给视障学生最直接生动的体感体验,对物理教学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人的教育对象是视力障碍者。视力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眼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而难以从事一般人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的人。
本人以自己所任教的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启明部九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一共15人,其中12人全盲,3人低视力。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研究和调查试验。本人对九年级15名视障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考试测验等,归纳出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对物理概念的掌握情况和动手实验探究等方面的能力的变化情况。
事实表明,通过对视障学生开展物理体感实验教学,视障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明显的提升,对物理现象和概念的理解有显著的改善,且解决生活中难题的能力有所提升。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有利于视障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现象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视障学生由于身体缺陷,无法对物理现象通过最直接的视觉进行观察。如在教授“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时,由于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视障学生不容易理解。此时可以设置一个体感实验让学生感受压强,归纳出影响压强的因素。实验中,让每一位视障学生伸出左手,右手拿一支铅笔用有橡皮的一端垂直压左手手心,左手手心感受右手施加不同力道时手心的疼痛程度;然后右手拿铅笔,用铅笔的橡皮端和笔尖端用相同的力按压左手手心。左手手心感受相同力道下的疼痛程度。通过此实验学生可以轻易得出压强的大小和压力以及受力面积有关。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也越大。
通过该物理体感实验创设的物理实验情境,能够使视障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体资源,体验物理实验的现象和规律,增加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提高教学乐趣和质量。
2.物理体感实验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多感官配合
物理体感实验是要求参与的学生个体通过肤觉等感知物理因素对身体的刺激的教学活动,它与仅仅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开展的实验相比,能更有效地引起视障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刺激反应,得到更加真实直观的经验和经历,从而形成较完整的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如在学习弹性势能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的物理规律。本人给视障孩子每人分发一个橡皮筋让他们双手各捏住橡皮筋的两端。第一次双手拉开较短的距离,使橡皮筋的形变程度较小,放开一只手,使橡皮筋弹向另一只手,感受听声音的大小以及手被弹击的痛感。第二次双手拉开较长的距离,重复以上操作。体验橡皮筋两次不同形变对自己产生的效果。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物理体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刺激和感性经验,引起学生的知觉和注意力的集中,更好地感受物理现象和原理,加强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3.物理体感实验有利于培养视障学生的积极乐观情感
物理体感实验让视障学生的身体全部或部分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在简单直观的实验中体会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对视障学生而言,初中八、九年级两年所学的物理知识具有非凡的实际意义。视障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大部分学生需要进入社会寻求谋生就业的道路。而初中所学的物理知识对他们以后的日常生活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他们亦能使用掌握的实验技能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难题,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开发与使用体感实验的经验和反思
1.由于物理感体实验的实验对象是视障学生,且本学校启明部九年级15名学生中有12名是全盲学生,3名是低视力学生。所以适合他们的实验资源较为短缺,需要量身打造。学生对于自己看不见的实验资源器材等的感知也存在不足,导致实验的开展遇到一定的阻力。
所以,教师需要善于利用适合学生且较为容易操作的实验器材。在利用学生本体为实验的对象以外,要多开发身边常见的资源,甚至废物利用。如教室里面的公物、盲道、文具、简单的小电器等。
2.由于物理感体实验的实验对象是视障学生,学生在操作的时候无法有效借助视觉协助实验,就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人类的肤觉承受有一定的极限,而且不同部位的阈值也不一样。在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不能超过学生肤觉的阈值。特别是在操作某些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时,教师要选好材料,并先于学生进行先行的尝试,确保不会伤害到视障孩子。如比较沙子和水的比热容大小时,注意沙子和水的温度,以免烫伤学生。在感受弹性形变与弹性势能的关系实验中,橡皮筋不应过分用力拉伸,以免断裂溅射到学生。
3.物理体感实验是人通过肤觉对某些物理刺激进行的定性非定量的感知活动,对视障学生而言,是一种感受客观世界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有益于促进他们的认知和动手操作的发展。但是物理是一门严谨精美数据化的学科,实验中的定性感知刺激还是远远不够全面和准确,体感实验不能代替常规的物理实验,它应该与常规实验相互配合使用。但是不可否认,体感实验对视障学生的帮助和意义是巨大的。
四、物理体感实验的操作和应用实例
物理体感实验在普校和特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任课教师也开始重视并应用它。目前我校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启明部八、九年级物理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老版本物理教材。因为该教材和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的盲文版物理教材配套。以下是本人课堂中部分体感实验的操作和应用实例:
实验一:第13页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
让视障学生边说话边摸自己的喉结。此时能够感受到说话时喉结的震动。说明物体的震动能发声。
实验二:第19页音调和物体震动的频率有关。
取7个相同的玻璃杯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杯身,听声音的差异。视障学生能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
实验三:第29页回声。
一名视障学生分别在操场和空房间内大声说话,另一名同学在相距5米处倾听。在空房间内听到的声音和原音不同。
实验四:声波能传递能量。
让视障学生拿着一张纸放在大功率的音响前,感受纸张的震动。视障学生能感受到纸张随着音响的发声而震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实验五:第61页凸透镜对光有会聚效果。
让视障学生双手分别放在阳光下和阳光照射的凸透镜的下面,感受手的温度。阳光照射的凸透镜后面的手感觉温度更高。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效果。
实验六:第29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请视障学生在自动扶梯外侧用手摸扶梯的扶手。感觉扶手在不断运动;请学生乘坐扶梯,用手摸扶梯扶手。感觉手和扶梯之间相对静止。说明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实验七:第60页体验摩擦力。
请视障学生将两本物理书一页页交叉互贴,双手抓住两本书的书脊对拉。感觉阻力很大,需要较大的拉力才能拉开,从而体会出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物理是一门理论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验学科,设置视障学生能够操作的体感实验,让他们感受物理的魅力,理解物理的内涵,培养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增加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在实验准备的时候也要多考虑视障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多开发合适的实验器具,让体感实验真正地为视障学生服务,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伟,梁晓燕.物理体感实验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1997(4).
[2]李婕.从物理体感实验中开发实验资源[J].物理通报,2011,11(2).
通过图片的学习和情境问题的设置,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进入了问题的讨论,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很好地解释了功和能之间的关系,也拉开了对电流做功和能量转化关系的学习.
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和假设
猜想和假设是在学生固有的知识程度上,明确问题的关键点以及实验操作所要完成的任务,对进行的操作有明确的了解.在物理实验操作中,合理地引导学生猜想和假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电能表与电功”时,在引入新课后,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电功与电流之间的关系进行大胆的猜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猜测和讨论.结果学生得出了图1多样化的答案,有些小组猜测电功与通电时间长短有关,因为现实生活中通电时间越长收的电费越多;有些小组猜测电功与电压和电流有关,因为在不同的电压下,灯泡的亮度不同,灯泡的亮度大电流也大;有些小组的学生则根据平时拆卸的小电器,猜测电功与电阻有很大关系.通过合作学习和有效猜测,降低了学习难度,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有利的铺垫.
三、根据具体实验,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