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创意调查范文

文化创意调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创意调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创意调查

第1篇:文化创意调查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5 ― 0082 ― 02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于资金的融通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投融资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桎梏。因此,如何以金融手段来解决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短缺,已成为业内专家和各经营单位不断探索的重要命题。

一、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现状

1.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到了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增加,自2010年至2013年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17.7亿元、285亿元、398.6亿元、500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2.1%、2.27%、2.9%、3.25%。截止到2013年文化产业机构达到8.4万个,从业人员55万人,1个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试验园区,8个国家级示范基地,56个省级园区基地,带动了全省影视制作、演艺娱乐、艺术品生产等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也促进了旅游休闲、动漫游戏、网络信息、文化会展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兴起。

2.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支持现状

随着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重视,黑龙江文化创意产业己经形成了与产业相关的一整套投融资体系。

(1)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支持现状

从2009年黑龙江省政府及人民银行哈尔滨支行等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金融办等部门关于促进我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发展实施意见》、《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金融保险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政策,对黑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2)黑龙江省成立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

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与其旗下的黑龙江文化产业发展基金被黑龙江省委确定全省文化产业唯一的投融资平台。该集团创新发展了“1+8”的产业模式,即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地产、教育、体育休闲、物流、信息融合发展的模式,努力打造以黑龙江文化产业基金、融资担保、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为核心的文化资本产业群,以文化置业、文化传媒、文化园区为核心的文化实业产业群,助推龙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3)黑龙江省成立文化金融服务中心

2014年黑龙江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成立。该中心是全国首家省级文化金融专业服务机构。该中心包括融资担保公司、文创银行、文化小贷公司、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文化产权交易所、版权评估公司、文化金融研究院等机构,形成一条完整的文化产业金融服务链。

(4)黑龙江省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状况

截止到2013年5月,黑龙江省共有金融机构64家,证券业机构9家,保险机构3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我省实际文化产业项目及文化企业的资金需求,采取多种方式提供了资金支持,信贷金额不断增加,2011年至2013年文化产业信贷余额分别为:12.9亿元、21.4亿元和33.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8548.7亿元、9906.7亿元、11906亿元。分别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为:0.15%、0.216%、0.282%。

二、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相对于其他省份仍然处于落后的地位。就东北三省来说,黑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辽宁和吉林,金融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严重低限制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脚步。

1.金融支持滞后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黑龙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相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来说远远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对资金的需求。黑龙江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且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在该阶段对资金的需求较大,而主要的融资是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文化创意企业的特点使得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很少,很多项目由于资金短缺而搁浅。金融业对文化产业的贷款总额占社会贷款总额的比重还不到0.3%,与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匹配。

2.政策支持不完善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虽然制定了多项政策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014年设立1.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发展,但缺少基金的具体安排和用途安排的规范性文件。也没有税收优惠和政府贴息等规范性的文件。

3.金融机构发展滞后

黑龙江省与金融发达的地区相比,一是金融机构种类少,主要是银行类金融机构,而证券类和保险类的金融机构较少,限制了金融与文化创意产业有效对接。二是金融机构创新能力差,多数金融机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信贷支持模式不符合文化创意企业资产特点和资金需求特点,只有哈尔滨银行和浦发银行创新性推出以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针对知识产权质押及应收账款质押、未来收益权质押、订单质押、联保等组合担保方式的贷款产品等适合文化创意企业的金融信贷产品。

4.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目前黑龙江省融资担保公司法人机构共176家,注册资本超过一亿元的为90家。担保业务主要有:动产抵(质)押担保、供应链订单融资担保、一般性融资贷款担保和银行承兑汇票担保。从全省来看担保机构发展不平衡,机构数量少,规模小,担保方式品种少。另外虽然建立了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但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定价、流转、担保等全方位服务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三、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支持村完善对策

为促进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金融部门应把握金融支持文化大繁荣的有利时机,积极创新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并积极探索融资支持模式,为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好资金需求服务,实现双赢的格局。

1.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支持体系

(1)健全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支持相关政策

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支持政策应包括黑龙江省财政资金中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财政贴息、税收优惠和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进行完善。

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一是应设立黑龙江省国家级和省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用于该园区的环境治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二是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贷款贴息、担保补贴、高端创意人才奖励、新技术开发、创新项目补贴及数字化建设与传播等方面。

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从事文化创意业务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事文化创意产业技术开发的科研机构取得的收入免征或减征营业税或所得税。

拓宽融资渠道:在该方面政府应创造文化创意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条件,制定政策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引导、支持担保机构为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进行融资担保。

(2)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推动机制

制定的各项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支持政策一般只是纲领性文件,不具备可操作性,因此针对每项政策都要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指导意见,对政策内容和具体事项予以详细说明,来推动该政策的有效实施,否则就形同虚设。

(3)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信息共享机制

黑龙江省为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应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信息共享机制。政府要支持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中心,该中心应汇集政府政策信息、银行的金融产品信息和中介机构的服务信息,实现政、银、企信息共享。提供以投融资服务为核心的产权评估、交易咨询和流转、金融中介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

(4)设立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中心

黑龙江省政府应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工作,包括相关金融支持政策、实施办法、实施意见、基金管理办法各种优惠措施等细则的制定;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先期工作的组织与引导等。

(5)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发展基金

在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中心的领导下,以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作为引导资金,引进商业性合作资金,启动和运作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发展基金,为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支持模式

为实现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的有效对接,金融机构应抓住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和大繁荣发展的有力时机,在政府政策的推动和引导下,应积极构建文化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产品,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金融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共同繁荣。

(1)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专业行或专营机构

黑龙江省银行类金融机构应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全面服务体系,首先应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专业行或专营机构,培养专业团队,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模式,抢占市场先机。

(2)构建多元化融资平台

为满足不同发展阶段文化创意企业的资金需求,金融支持不能仅仅局限于银行放贷,应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设计基于债权、股权和版权为基础的交易平台,建立包括在内的完整的金融服务链条,发展多元化融资。对于经营稳定处于成熟期的文化创意企业应推动其在主板市场上市,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支持文化创意企业采取发行企业债、集合债和公司债等方式融资。对于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应发挥信用增进机构的作用,积极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为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3)开发创意金融产品

传统的信贷产品不适合文化创意企业的特点,为加大金融对文化创意企业的支持力度,应创新信贷金融产品,如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收益权质押贷款、版权(包括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贷款。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的或文化创意产业链中的中小文化企业探索实施联保联贷的金融支持等方式。

第2篇:文化创意调查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大学生需求 文化产业发展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该文件明确提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这一概念主要从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来分析的。我国在定义上与之稍有差异。根据2006年北京市统计局出台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随着技术和管理的创新,人类用于物质生产劳动的时间越来越少,而自由时间越来越多。在自由时间,人们进行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这一经济社会发展律动已经使得文化产业研究进入学者和民众的视域。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已经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支柱产业,众多学者开始对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展开研究,主要从三个视角进行研究的,第一个视角是从政府的视角,如对北京城区文化产业空间分布的研究(周尚意,2009);对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分析(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课题组,2010);对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性优势的分析(邹红,2011)。第二个视角是从企业的视角,如对动漫类企业的发展路径的分析(刘玉珠,2011),对软件类企业的发展路径的分析(曹仁超,2011),对出版类企业的发展路径的分析(李彦珍,2011)。第三个视角是从一般民众的视角对文化产业进行分析,如从大众文化的视角对文化产业展开分析(邹广文,2011)。

以上学者的研究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价值,但是有一点不足,就是对北京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的研究欠缺大学生文化需求的视角。文化产业的主要消费群体是青年尤其是在校的大学生,从这一个群体的视角来看待文化创意创业产业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的最大的特色就体现在,研究者是首都在校大学生,主要调研的群体也是首都大学生。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学术价值:基于大学生的文化需求的视角构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分析框架,有一定的理论学术价值。

2.现实价值:基于大学生的视角对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数据和分析结论,对于政府和企业进行文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实际借鉴价值。

3.战略价值:基于大学生文化需求视角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抵制文化侵略,维护国际的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二手资料调查、走访以及问卷调查三种调查方法。如下面所显示:

三、调查对象及样本选择

鉴于对调查的可操作性与调查的现实意义代表性的综合考虑,在本次调查中,选定了北京市区的大学生以及文化企业作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设计专门的问卷以及访谈提纲,实地去接触调查对象,来进行调查,获取所需的信息。经过初稿的制作、试投放以及反复修改后,完成问卷设计并进行了投放与后期处理。

(一)抽样方法

我们采用的是分层抽样的方法,大学生方面根据其所在院校的类别以及代表性进行大致的分层,文化企业方面根据其企业主要业务以及发展方向进行分层,然后根据他们各自在所在分类中的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进行抽样。

(二)抽样地点

为了更高效的获取有效的问卷样本,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以及能够完成的工作量的具体情况,我们选择抽样的具体地点主要在大学校园、自习室、文化企业聚集区。

(三)抽样过程

抽样的过程比较科学、合理、有效,且主要以通过纸质问卷填答的实地问卷发放,为信度和效度提供了保障。

(四)抽样结果

问卷共发放了160份,回收筛选得有效问卷为153份,问卷有效率为95.625%,具有统计分析意义。

(五)数据分析软件

我们将有效问卷进行了整理、数据录入,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EXCEL软件进行了分析。以下是具体的数据分析过程。

四、数据分析过程

(一)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

在调查中,我们首先询问了受访者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并且做了详细的分类。有修读本科课程、专业知识类、通识教育类、娱乐类、艺术类、投资类、益智类、运动类、休闲类等。每个分类后还有具体项目的举例,以便受访者更好的作答,共收集了来自北师大、北理工、人大、民大,北航五所学校共153名学生的问卷反馈,同时也对他们的个人基本情况有所调查,应该说可以保证样本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从表1中可以看出,22%的受访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还是娱乐类(看电影电视剧、听音乐、玩游戏、打牌、浏览娱乐新闻等);通识教育和专业知识位列第二和第三,两者差距较小。只有11%的受访者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本科课程上。受访者的偏好依然以娱乐为主,但时事要闻和专业知识依然占据了不小的部分,分类的详细和选择的分布也体现了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多样性。

(二)大学生欣赏与体验文化产品的主要目的

大部分大学生欣赏与体验文化产品的目的还是相当良好的。“补充和巩固专业知识”、“拓展视野”与“提升艺术修养”这三项共计56.7%,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正确使用文化产品的大趋势。当然,也有17.2%的被访者选择了消遣娱乐,9.6%的被访者选择了发泄情绪,但是总体而言,大学生依然是以自我提升为基本目的进行文化产品的欣赏与体验的。

(三)北京市文化产业需要加强的方面

分析调查结果得出,39.9%的广大高校学生认为对于北京市文化产业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利用各种新兴手段,丰富文化内容的表现形式,提高文化原创力和竞争力”。结合我国具体的文化产业现状,这一建议不无道理。当今的文化产业虽然有了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仍没有将世界文化产业烙上“中国印记”。而反观美国的好莱坞影视公司,则纷纷将“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中国形象搬上屏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高科技方式,将原有的文化内容以全新的形式演绎了出来,而这,也是我们的文化产业迫切需要加强之处。

(四)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指向

调查发现,在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指向上,除“建立和维护文化市场竞争秩序”之外,大学生的选择的差异度较小。一方面,这表明了大学生对北京市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了解有限,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做出相对集中的判断;同时,这也说明了首都高校学生认为北京市在这几个方面都急需加强,也表明了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五)存在的问题

通过我们调研问卷总结的数据及对部分文化产业基地和企业的访谈中得出当前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如下问题:

1.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文化产业方面的人才需求加大,企业及相关部门提供给大学生新的就业机会和方向,但相关人才匮乏的现象十分明显。

文化产业中主要缺乏新兴行业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既有宽广人文视野、又具备精深产业理念的复合型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是目前文化产业重点需要的人才。以北京为例,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在总的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过千分之一,不仅人才的储备不够,而且结构也不尽合理,尤其是缺少一批顶尖的领军人物式的创意人才。相比之下,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占该城市全部工作人口总数的12%;在伦敦占14%;而在东京,这一比例更高达15%。

2.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与国外成熟的文化产业体系具有不小的差距。不可否认,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我们认为文化资源不等于生产力。从拥有资源到形成生产力,到形成高附加值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生产力,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而且,新经济时代的文化产业对资源的依赖度不高。文化产业更多地依赖其自身建立起来的时尚文化和当代大众流行文化机制,以及全球化的市场及其明星制度、经纪人制度和全球营销方式,这几点恰恰是中国文化产业所欠缺的。

3.我国文化产业现阶段基本停留在吸取国外成功经验,进行模仿再创造阶段。没有实现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这一方面是起步晚,而另外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传统文化中规避风险的意愿,企业不愿主动尝试新鲜事物,不愿意轻易冒险。企业的最终目的仍然是盈利为主,虽然有国家或相关部门的资金补贴,但是依然很少有企业敢于对文化产品进行自主创新,融会我国传统文化的产品研发寥寥无几。所以当国外先进的文化产业对我国市场大规模进军时,我国本土的文化产品相比国外产品缺乏竞争优势。这种严峻情况使得我国文化企业生存空间狭小,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诟病。

五、建议和思考

(一)政府层面

1.继续加大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引导力度。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投资周期长、研发成本高、风险高等特点。从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政府的扶持,特别是政府在产业、金融政策方面的引导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助力。一方面,要将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和科技等政策进行统一整合,为其打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成长环境;另一方面,要对这些扶持政策的实施程度、效果进行监督和考核,使政策落实到位。

当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均处在成长期,尚未形成足够规模,游戏、动漫、影视企业在发展中需要相关信息和技术服务,但没有力量建立自成一体的平台。建议北京市搭建一个公共的技术和服务平台,一般性的技术和服务均可通过该平成,不必企业各起炉灶,从而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抵御风险、共享信息。该平台今后还可以称为各企业互通信息,创造合作机会的一个有效途径。

2.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文化创意产品的形成是智慧和创意的体现,对文化创意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相关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调研中,北京斯巴科工业设计公司的负责人指出,企业在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时,出现申请程序繁琐、周期长、费用高等问题,导致企业丧失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因此,政府必须见面专利权申请费用、简化专利权申请的程序和周期,尽快使相关企业从其文化创意产品中获得应有的收益,从而为其发展提供正向的动力。

此外,要在北京市营造尊重和保护文化创意产业的氛围,加大对文化创意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特别是要重点打击对文化创意产品的盗版侵权行为。对于电影、动漫企业的反盗版行动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3.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的不同,科学规划,形成产业集聚区错位竞争发展。目前北京市各个区县均以建设产业集聚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划之一。在对朝阳区、石景山区、东城区、西城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进行调研中,课题组发现各产业基地定位的差异性不足,导致产业基地内企业间恶性竞争,甚至打价格战,导致企业入住产业基地的积极性减弱。这阻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产业集聚区热”的现象,北京市应统一规划,立足全局,依据各自资源特色与现有规模进行严格审核,对于重复的集聚区报批的要慎批、限批。鼓励各集聚区良性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对于已形成的聚居区,努力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入住园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中小企业进入园区,形成产业发展生态链;要采用市场化模式,积极引进有园区开发经验的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规划园区产业发展,制定园区发展战略;加强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筑市场化的资源共享模式,为园区企业和机构提供咨询服务、技术支持、决策辅助等各种服务,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分工明确的专业服务网络。

(二)企业层面

1.打造核心产品,树立品牌形象。任何产品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创意产业也同样如此。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立足本土文化资源,采取差异化竞争手段,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势和经营手段开发精品,打造拥有自己专利的高水准核心文化产品。北京市的个别文化产业已形成若干初具实力的核心产品,如湖广会馆、老舍茶馆等处的曲艺艺术表演、报刊行业的《北京青年报》等。这些核心产品都是不断地推陈出新,扩大自身的品牌效应。而对于那些缺乏核心产品的文化产业,如广告业、动漫、著作业等产业亟待提高自身产品地位,创造出自身的产品优势。

2.把握大学生需求,提高产品品味。大学生普遍认可制作精良、有人文关怀、技术水平高、有中华文化背景的文化产品。美国的迪斯尼乐园、好莱坞影视城的竞争优势正是源于其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北京的文化创意企业要注重利用中国文化和北京地域文化资源,结合两者得天独厚的优势,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品味。

3.加强企业间协作,抱团发展。文化创意企业相互协作可以完善管理体制,形成规模经济,。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基地中的“DRC”是“Design Resource Cooperation”强调的就是企业间的协作。处于成长期的文化创意企业加强合作,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能有效抵御各类市场风险,做到标准化、集约化管理。在广播电影电视业,可借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公司(CRFTG)的经验,集合北京几家影视剧制作单位,联合组建成北京影视剧制作集团,实现电影电视节目内容系列化、影视剧制作化、精品生产机制化的目的;在电子出版物行业组建以形成“大出版”格局为目标的北京市电子出版产业集团,集制作、出版、开发、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纸介质、图书、光盘、网络等多媒介并行发展。

参考文献

[l] 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2] 徐丹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上海:华夏未来出版社,1997.

[4] 于国华.文化创业产业实务全书[M].台北:商周出版社,2004.

[5] 肖璇.北京圈文化创意产业分布及集群式发展研究[D].沈阳:北京工商大学,2010.

[6] 吴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7] 王世崇.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J].经济纵横,2012(3).

[8] 吴婷婷,李存金.北京文化创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0 (6).

[9] 陈祝平.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机理[J].国际商务研究,2006(4).

第3篇:文化创意调查范文

调查证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成为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几年来,很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和运营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园区同质化严重,园区发展产业定位缺失,没有重点、缺少特色,专业不突出,发展无规划,方向不明确,经济效益差;二是变相搞房地产,成了不少文化产业园的主要项目。这些项目或者以文化休闲,或是以高端概念出现,实际就是开发一批商住楼盘或者别墅,利用产业优惠政策或资金扶持政策等,一方面把钱圈到手,一方面打政策的球。这类文化产业园区,通常在占地后,主要设施就是盖房子,主要业务是卖房子或者租房子。许多学者概括为新一轮圈地运动;三是硬件不完善,物业管理不到位;四是软件和服务不到位,产品展示、信息、技术研发服务、孵化培训、知识产权保护、融资服务等等均不到位;五是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缺乏上下游产业的支撑;六是开发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甚至形成投资泡沫,政府资金支持方向不明确,“撒芝麻盐”倾向严重;七是创意人才缺乏,知识产权缺乏,只有文化企业,实质上还没有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文化部早在2010年6月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中就尖锐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不良倾向,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势头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和调控,势必影响到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最近一位曾参与调研园区发展现状的政协人士批评:“很多园区挂羊头卖狗肉,名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就是工业厂房变身商业地产,靠地产开发、收取租金盈利。园区里什么企业都有。”在近些年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改建过程中,一些文化创意园区早已“变味”。不少园区的核心功能完全是商业休闲,文化创意产业仅为点缀。据《中国创意产业网》调查,中国建成运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近2000个,2009年以前建设的成功优秀率是百分之七十,2009年以后的成功优秀率是大约百分之二十。目前,全国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大约5000个,风头猛烈无比,如不加紧规范管理,提前规划设计,会造成巨大浪费。

第4篇:文化创意调查范文

如我馆音乐舞蹈干部多,我市书画名家齐,如何将这两部分资源有机整合,书画音乐会的创意就此浮现在,2013年年末,不同于以往唱唱跳跳迎新年,我们在室外举办了一场“‘描绘绿色•奏响春天’书画音乐会”,首次将中国书画创作与音乐舞蹈表演融为一体,台上琴键跳跃、曲调悠扬,台下从容运笔、流畅洒脱,群众可自由往来穿梭,或驻足欣赏美妙的音乐,或亲近书画大家,品评墨香四溢的书画作品,现场气氛和谐温馨。其次,整合现代技术资源。现如今的网络时代,智能终端已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将现代技术资源与文化馆活动相结合,不仅在形式上更加新颖,还能够更好的适应并满足当代社会对群众文化的要求。以举办展览为例,日常的展览均以单向灌输为主,虽通过摆放展品、安装射灯、播放轻音乐等手段增强观看体感,但极少或无法了解观赏者反馈,如果引入微博、微信、网页等公众平台,将展出作品公布其上,利用网络投票、点赞、评论等功能,达到双向互动的目标,增加观展者的体验感与参与度,使观展者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最后,结合商业运作。目前文化馆采取全公益无经营模式,百分百靠政府拨款,这很有可能浪费文化馆的优势资源,无法积极地迎合群众需求,开展更多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不能靠政府完全包干,应在政府的主导下,寻求市场合作,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联合商家、企业等,充分利用它们的资金、技术资源,从而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与影响。类比借鉴,力求突破,类比借鉴是指跟别的已有事物或方法互相对照,取长补短,借用别的事物或方法的某些属性、功能,推出另外一个新的事物或方法的创造技法。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创意中,学会运用类比借鉴,可以帮助扩展思路,避免陷入苦思冥想的原创怪圈中。日常工作中多留意国内优秀文化馆组织的活动,吸收其可用之处,组成创意元素库,以备日后策划活动之用。

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策划的注意事项

策划就是为完成某件事或某一个任务而筹划、谋划。许多企业、事业单位开展项目,事先都要进行认真的策划或企划,有的还要求形成完整的书面《企划书》或《策划书》。这种策划,实际上就是对该项目的创意、设计,对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依据意义。同样,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策划,也是对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设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依据意义。一份周密的活动策划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四点:

(一)、了解群众所需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是为群众服务的,所以其策划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体现群众的文化志趣,适应群众的文化需求。开展任何活动前,群文工作者应对群众文化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利用问卷调查、网络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并结合当地党委、政府、部门单位所需,从而明确活动目的、意义,确定活动内容、过程等。不考虑群众所需,闭门造车的策划方案,即使费尽心思,也吃力不讨好,无法得到群众的认可。

(二)、清楚自身条件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了解群众所需的同时,也需要清楚自身条件,摸清可动用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所谓人力资源,指有多少可用之人,如一场大型文艺演出,演员来源及水平,后勤人员保障、安保人员就位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所谓物力资源,指有多少可用之物,演出方面的灯光、音响、道具,展览方面的展板、展品等,需事先统计;所谓财力资源,则是能够掌握的资金,及资金的分配。只有掌握了这些情况,活动策划才能有准确的内部分析。

(三)、明确活动定位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不是东北乱炖,切莫机械地把想到的元素杂糅在一起。清晰的活动定位,有助于群文工作者在策划中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与内容,从而整体把握活动基调。如娱乐定位的活动,以开放性场地举办为主,采取游艺、表演等形式,策划内容则以轻松活泼、接地气为主;文化定位的活动,以室内举办为主,采取讲座、培训班等形式,策划内容突出文化内涵,符合社会审美趣味;特色定位的活动,多为特定时段(某个节日)的民俗特色展示,采取踩街、展演等形式,策划内容尽量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与众不同……一场活动可能只涉及一个活动定位,也可能兼容多个定位,策划过程中,群文工作者要注意轻重缓急,抓主要矛盾。

(四)、考虑周密策划

第5篇:文化创意调查范文

【关键词】广告 策划 实施 步骤

一、企业广告文化的规划

企业的广告规划是企业广告策划与实施的第一步,主要包括企业广告形势分析、广告目标与广告策略。制定企业广告计划的前提,是对企业产品信息、公众信息、和市场环境信息进行调查研究。然后,一方面对企业的产品信息、公众信息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掌握企业产品的特点与长处,明确产品的差异性以寻找合适的产品的定位。另一方面,根据市场环境信息的调查结果,企业还要弄清楚本产品、本企业的直接竞争者和间接竞争者的情况,包括其生产和经营规模、发展趋向、占有市场份额、广告策略与投资、特长与薄弱环节等。

二、企业广告文化的定位

广告定位理论认为,如何将本企业的广告在市场上定位,比起如何撰写该企业产品的广告,对整个广告计划的成效影响更为深远。成功的企业通过各种广告宣传和促销手段,不断提高企业声誉,开创名牌产品,使消费者根据企业的名声和印象来选择商品。企业广告定位,是指企业根据顾客对企业产品属性的重视程度,把广告产品确定一个市场位置,让它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对某一阶层的目标消费者售出,以利于与其他厂家产品竞争。它的目的,就是要在广告宣传中,为自己的产品创造、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独特的市场形象,以区别于竞争对手,从而满足目标消费者的某种需要和偏好。

三、企业广告文化的创意与创作

(一)企业广告创意中的文化运用

所谓广告创意,就是广告人员根据调查结果、产品特性和公众心理,创造广告宣传意境的思维过程。在广告创意中,对于文化的巧妙应用,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意是没有一定之规的,如果只是借鉴成功的创意,虽然也可能会起到良好的广告效果,但是这种“追随战术”创意的含量很低,可以当成一种广告人偶然为之的实用手段。广告创意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比式创意。除了直接性的对比方法外与竞争者的产品进行比较也是比较式创意的方法之一。这类广告也称比较式广告。比较式广告最易产生效果,且最不好掌握、易引起争端的一种广告形式。

关联性创意。与产品的关联性,关键是找到创意传达的切合点,这种切合点应是消费者认可的,与产品的特性有直接的联系。

以器物元素进行隐喻的创意。早期平面的器物元素主要是以产品为主体,优劣主要在于把产品拍(画、说)得好还是坏。而现在用与产品无关的器物作“隐喻”或“通感”进行创意的广告越来越多,其表现水平也进步很大。

具有民族风格的广告创意。最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的创意,同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感染力,最容易被本民族认可和接受。因此,是否讲求民族风格,是评价创意是否优秀的一条更高的标准。

具有幽默风格的广告创意。幽默可以为广告创意增添一种生活乐趣,可以大大丰富广告创意的蕴含量。无论是滑稽可笑、令人忍俊不禁的,还是含蓄巧妙、令人回味无穷的,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在令人向往的生活情趣中,产品的性格形象也同时深入人心。因此,幽默风格是评价广告创意的又一项较高标准。

(二)企业广告文案创作

广告标题的撰写。标题是广告的生命,也是广告的“眼睛”。好的标题对广告受众有着无声的吸引力,既能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又能唤起读者的兴趣。好的标题总是借助一定的艺术表达形式,体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如“看楼看尽全港九,太古城更胜一筹”(太古地产公司的广告标题),“长虹,天上彩虹,人间长虹”(长虹广告)。

广告标语的写作。广告标语是加强商品印象、树立消费观念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广告标语的写作中,除了应注重艺术手段的运用,更应注重对于产品名称的表达,也就是要在广告标语中加进产品的名称。如金龙鱼食用油的广告标语“温暖亲情,金龙鱼的大家庭”。广告标语写作,还应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最好琅琅上口。如“农夫山泉有点甜”(农夫山泉纯净水广告标语),万家乐电器广告标语:“万家乐,乐万家“。广告标语写作还应开拓广告的深远意境,诱导人们的情感与想象。如联想电脑广告标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戴比尔斯钻石广告标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四、企业广告文化的传播

广告宣传的实施实质上是借助于广告媒体所进行的广告文化传播,主要包括广告传播媒体的选择和广告文化传播媒介策略运用。

第6篇:文化创意调查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1 大数据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作用

每种类型文化创意产品的横空出世,均离不开创业者天马行空的艺术思维,而文化创意产品最终面向市场,作为商业工作人员,则要求文化创意产品能够被市场所广泛接受。在此我们有必要深思文化创意和市场推广的互相妥协,侧面要求我们从源头上考虑如何科学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准确预测具体文化创意产业的回报率。在这里,笔者认为有必要引入“大数据”的技术理念,作为预测文化创意产业回报率的技术支撑。

关于大数据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作用阐述,关键是解决文化创意产品可复制性和产品质量相抵触的问题。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大数据等的新技术,成为提高产业回报率的关键点。某文化创意产品推出之前,投资者斥资1亿美元制作该产品,投资者这种魄力的投资信息,源自国内外数亿受众主体的“大数据”调查,在搜罗全部受众主体对文化创意产品的主客观意见之后,投资者从“大数据”中分析出该产品有利可图,灵活控制了产品的质量,使得该产品推出后大受市场欢迎。当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互联网电视的横空出世,给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营造了可持续的发展条件,包括谷歌、苹果、英特尔等在内,都借此契机开发了各种类似的产品。笔者通过调查发展,诸多互联网企业,广泛收集了用户的数据信息,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由此被颠覆,譬如以上所提到的产品投资案例,在抽取了数千个样本户之后,譬如9000万用户对产品的选择倾向、3000万条评论和450万条主题搜索等,形成投资判断的“大数据”。某文化创意产品制作企业,多年来积累了各种数据资源,当用户通过浏览器登录账号后,其相关的位置数据、设备数据等,都会被无遗漏地记录下来,形成记忆代码,作为创意产品生产元素。

2 大数据对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的实施路径

2.1 大数据平台的构建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求兼顾产业的内容、渠道、需求和媒体。相比于传统产业,前者的价值依赖于渠道的全方位,否则创意信息将难以事无巨细地传递。笔者认为,创意产业的基本价值提炼,在于内容创意和营销推广的兼容,只有保证产业链各个环节资源的充分利用,才能够形成基础性的支撑。因此,大数据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必要构建大数据平台,赋予平台产品咨询、人力资源服务、金融服务网络信息和基础设施等功能,在整个平台各个环节功能之后,再追求产业制作的内容创意和营销推广,最终实现行业的资源整合。

2.2 大数据技术的更新

大数据并非局限于某种技术范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文化创意产业推动需求的提出,我们要及时更新大数据技术。长期以来,我国被视为文化创意的资源大国,大数据技术的分析模型和算法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梳理、分析和整合文化创意资源,重点突出文化创意资源的规律和价值。在步入大数据时代之后,笔者建议我们善于通过互联网获取用户的行为特征数据,在挖掘、分析海量的数据之后,基于用户的视角,获取文化创意,以及其形成的几率,这样就能够紧扣用户的心理需求,从创新的视角,进行合理的新媒体营销,进而推出符合目标用户的创意产品。当然,我们不能够过度依赖大数据分析技术,而要从辩证的角度,同时兼顾大数据所传递的流行趋势和文化消费的引领,使得文化创意产品既有创意,也有意义,这样所开发的文化创意产品,才能够具备持续的竞争力,避免文化消费的盲目和从众。也就是说,大数据要突破传统技术思维的桎梏,不断验证和改进数据挖掘模型,才能够保证海量数据运用精准的搜集。

2.3 社交网络场所的互动

大数据技术不仅仅是机械的数据搜集和分析,在整个数据运用过程中,无不掺入了人们的主观见解。很多文化创意产业,依赖于群体性的创意交流和分享,其中社交网络场所的互动,对文化创意传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法国每年都会定期举办“博物馆周”,全世界博物馆的爱好者,均可以借助推特表达他们对艺术文化的看法和感情,尤其是幕后博物馆的知识测试,每个参与者均能够查找和分享各种博物馆信息,属于典型的博物馆网络互动平台,这也是实体创意产业网络互动的典型表现。纵观国内外很多实体文化创意园区,真正能够实现盈利的仅有10%左右,如果能够巧用互联网平台,降低文化创意互动交流的门槛,必然能够赢取文化创意发展的契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4 网络众筹平台的巧用

与其他产业一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全方位的投资,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不仅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生和传播的平台,而且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拓展了筹集资金的渠道,譬如所谓的“团购”或者“预购”,有利于集中社会的各种闲散游资,支持创意产品的开发。我国文化部、财政部和央行,在《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中,指出了文化产业发展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大数据所对应的网络众筹平台,正好与其互相呼应。以创意项目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为例,该平台总共有全球两百多个国家的用户,其中电影和音乐专辑等文化产品,在其中获得了支持。在大数据商业模式愈发成熟之后,大数据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将会变得更加明显。

3 结束语

大数据蕴含着巨大的潜力,文化创意产业借助大数据技术,基于差异性的数据维度,搜集有效的数据,并通过分析算法的优化,更为精准预估了文化创意的回报率。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大数据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作用,以及其实施路径,但考虑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我们在借助大数据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时,必须紧扣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予以灵活参考借鉴以上的实施路径,方可保证这些路径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孙玉荣.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路径选择[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2):54-59.

[2] 梁颖涛,尹力.大数据视阈下广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J].企业导报,2014(5):1-2.

[3] 马宁,郇玉萍.大数据时代的文化创意会展传播创新――以第九届北京文博会的大数据实践为例[J].参花(下半月),2015(1):145-146.

[4] 曹t遐.开拓新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N].文汇报,2014-09-22.

第7篇:文化创意调查范文

关键词:创意设计教育 创意产业 原创能力 课程优化

国家将创意产业纳入文化产业,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建设,持续加大对创意产业的政策性扶持,以创意产业为特色的文化产业景象一片繁荣。然而,在繁荣的背后却显现出潜伏的危机,具体表现在:高校的创意设计教育模式并不适应创意产业的发展,形成供需的矛盾。一些高校培养的创意设计专业的学生,不能满足创意企业的需要,所以部分高校不得不按照创意企业业务的需求,修改教学方案以满足企业的就业要求,逐渐使自身的高等教育功能沦为企业的岗前技能培训。这就使得高校的教育优势势必无法得以全部体现,更无法体现创意设计专业所培养的创意性特长。

目前,由创意设计教育的原因导致的原创性人才稀缺的状况,成为国内大多数创意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国高校相关专业的招生也越来越多,导致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解决高校的创意设计教育模式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问题刻不容缓。同时学生也表现出对就业能力的强烈关注。由此可见,创意设计的课程优化是针对多方面的现实需要而提出的,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一、原创教育在国内外高等设计教育中的差异

对于原创性研究,目前国内还处于理论性、概念性的研究层面的叙述与解释,还没有真正从实践性、操作性切入研究。就高校创意设计专业而言,突出原创,并与社会实践要求相符合的课程体系尚未建立,多数创意设计课程还处在模仿创意阶段。

以动画专业的课程体系为例,与国内有所不同,国外高校的专业公共课程中,插画成为重要课程;同时在动画方向的教学中加入编辑与构思的课程教学。而在国内动画教学中并未对这些培养创意能力课程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却大多停留在应用技能的培养上。因此,经过高等设计教育,我们的动画专业学生更专注于专业的实践技能,在设计的创作上缺乏对构思逻辑的要求;在对创意设计的构思与整理能力上与国外的学生有一定差距。此外,国外高校创意设计专业与产业结合紧密,更受到行业的重视。国外的创意设计课程体系是密切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实际需要的,与此相比,国内的教育体系的构建与产业的发展和需求脱节。

二、高等教育应强调原创能力培养

东南大学刘道广提出,“高校创意设计课程体系优化的核心概念在于整合高校与企业的优势,优化高校创意设计教学课程体系,提升专业人才的原创能力基础,从而推动我国创意产业的升级换代速度。”

国家对创意行业的要求首先是“原创”,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由于高校多数创意设计专业不具备相应的创意设计生产实践能力,同时创意设计企业也缺少原创设计创作需求,所以造成我国真正的原创产品较少,且原创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达不到国家的要求。反之缺少原创的创意产业,首先就无法成为真正的创意产业,其产业经济的竞争力就难以显现;其次,目前的创意产业只靠纯技术性、代加工部分的生产环节,创意型的产业链很难形成,这样对我国的未来经济模式――由外加工型产业模式向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形成制约。目前高校创意设计专业原创教育的不足与创意企业原创能力的缺失,导致我国创意原创水平与国家对创意产业的要求相去甚远,同时创意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而能够产生独立知识产权的学生比例相对就在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意产业的产品整体上势必越来越缺乏原创性。

三、以原创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优化方法

对创意设计的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并非单方向的创意设计研究。创意设计的本体与周边研发可分为两种:一是先做创意设计,再做周边;另一个是先做周边,再做创意设计。探求其实践操作模式,成为建立创意设计体系化教学模式的根本。

刘道广针对目前创意设计教育的现状,进一步提出了“应在符合上述培养目的的基础上,构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意设计教学课程体系,以满足原创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优化的需求”。他认为首先应对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即必修课要求(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技能课)、实践课要求、选修课要求、论文与创作要求等进行优化。通过三个环节的优化建立起真正适应创意产业要求的人才教育体系。

(一)开展以原创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优化。课程优化研究围绕两大方面,第一是对创作构思类课程的优化,创意设计教学中应对相关创作素材包括选题进行艺术的编辑创作。要求学生能从对创作构思的分析中体会和理解创意设计本身的要求。第二是优化专业课程之间的互为关联性,创意设计教学中更应注重课程的连续性。主要体现在通过其前导与后续课程来形成的完整知识体系,让学生每门课程的学习通过实践环节的经验化过程达到“贯通”甚至“旁通”。

(二)从创意产业的实际工作环节入手,优化创意设计教学的架构与内容,应注重体系内各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层次性、相互支撑性,且应加强学科的专业特点对学生培养形成的特色性。优化还建立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包括对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对创意企业现状的调查,和对其生产需要的调查,从这些调查基础上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将得出的原因置入4年的教学体系中,去化解、归纳出对某些课程的改进方法,在教学课程实践中进行优化,从而化解现实中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问题。

(三)结合生产实践,以文化产业需求为基础进行思考,强调其可操作性、可实践性。这应建立在对创意产业与创意设计教学体系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展开进一步的课程优化,包括四个方面:1.将以原创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看作实现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2.通过新体系下的课程设计优化,去引导、启发学生的创意精神。3.更有效地整合软、硬件学术资源,使其利用效率达到最大,改善高校设备不能被有效利用而折射出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的问题。4.从文化产业的更新升级与原创人才资源缺少的瓶颈现象出发,探究推动产业发展的思路。

结语

优化高校创意设计课程体系的难点在于人才培养的体系如何构建。要开展对原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优化,要找出课程优化的模式,能够契合实际教学优势,又要超前于专业的发展,才能培养出具有原创实力的人才。同时,课程体系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继续进行优化并且得以深化。

高校的创意设计教育应强调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具有原创能力人才的培养。教育重点在于对原创性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培养创意设计专业学生善于思考、勇于突破的精神。形成跨学校、跨专业、跨区域的专业教学特色,建构实用、可行性强的创意设计教学模式,提供可操作性强的创意设计课程体系,以适应创意产业实际需求。这个优化的过程将使作为高等教育创意设计专业的学生与职业教育学生的区别更大。应让他们真正具有原创设计能力基础,再通过行业内的技能训练,终将成为创意产业高端人才。

第8篇:文化创意调查范文

关键词: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艺术餐具

一、设计背景

现今社会,特色的戏曲文化应得以弘扬,保护传承地方特色戏曲文化,加快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具有无法衡量的作用。现今社会发展迅速,福建泰宁梅林戏仿佛走进了泥潭,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相脱离,剧团仍有寥寥无几的乡村巡演,但场次过少,出场费过低。从而导致剧团发展与生存受到威胁,经常面临着剧团解散、剧种消亡的潜在状况,急需制订保护方案和保护措施来拯救维持,传承发展,我们有责任让泰宁梅林戏曲文化在三明大地得以充分展示。

二、设计目的及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戏曲在审美层面的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形式之外注重的是韵外之致,侧重于对设计价值的挖掘与认识,是对艺术性、设计性和审美价值的研究。快节奏的生活、碎片化的时间,驱使人们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都被改变了,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文化刻不容缓。通过对梅林戏角色的大量调查,分析造型特征,提炼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并从产品设计这一方面展开梅林戏曲文化创意设计。一方面,有利于梅林戏文化的推广、传承、保护和利用,对进一步提升泰宁梅林戏的知名度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另一方面,为三明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建议。

三、设计思路及流程

(一)设计思路梅林戏是全国独有,三明特有,流行于泰宁。其扮相俊美,唱腔优美动人,脸谱也极具艺术特色,服饰齐整,装扮质朴,脸谱传神,表演风格古朴粗犷,具有严谨的程序。表演项目有娱神、提线木偶、耍撩牙、叶火变裙、变脸等传统技艺。但是相比起京剧、川剧、昆剧等这些著名剧种,梅林戏的认识度是非常低的,有些三明市本地人都不太知道梅林戏的存在,项目可以通过对梅林戏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认知,并且认可梅林戏,提高它的知名度。本设计思路以市场现有的泰宁梅林戏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不足作为切入点展开设计实践。通过用户调查与访谈,结合用户预期,对市场上现有的泰宁梅林戏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舒适、便捷、实用的泰宁梅林戏曲文化创意产品。通过对泰宁的梅林戏调查、访问,结合文献材料的查阅,发掘泰宁梅林戏的文化内涵和传承价值。从包装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三方面做整体的系列化文创产品设计,增强泰宁梅林戏曲文化创意产品的体验效果。最后可以通过与泰宁旅游局的合作,在旅游局的网页平台上展示梅林戏盘文创产品,宣传手册、陶艺、木雕、礼盒等上面展示梅林戏盘元素,符合当代社会生活的方式与内容,使该设计具有审美性,实用性,能融入生活,象征性地体现梅林戏的文化,做到泰宁大金湖与梅林戏的深度融合。利用泰宁大金湖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在旅游路线、旅游宣传手册、纪念品、旅游袋、旅游服饰,礼盒上展示梅林戏盘元素,相得益彰。(二)设计流程前期资料搜集:第一,采用实地调查、资料收集、图书馆查阅书籍等方法,大量收集与梅林戏相关的资料,实地调研泰宁梅林戏曲文化,在此基础上分析梅林戏的类别、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实地考察泰宁梅林戏现状,深入了解梅林戏的历史文化,探究梅林戏的形式、风格特色。第二,通过网络、书籍等大量相关数据资料以及周边餐具市场调查,对餐具的制作流程、技术知识、用户需求和市场现状与趋势进行资料整理。确定餐具设计的市场定位和用户群体定位。针对性地提出餐具设计如何更好地与泰宁梅林戏曲形式相结合的解决方法和思路,根据艺术餐具市场调查,利用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图,获取准确、清晰的餐具设计定位。中期方案探讨:在前期资料整理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提炼泰宁梅林戏曲形式的设计元素,融合梅林戏中最具特色的造型、范式、色彩、语意内涵,将其运用在餐具造型设计中,通过头脑风暴法、联想法等探讨餐具设计方案。用3dMax、pro-e等三维设计软件进行餐具造型建模,并渲染、排版等;充分发挥组成员各自的优势,创作一套餐具设计方案。后期完善方案:结合“人—餐具—环境”系统,重点从结构、功能、材质、文化内涵考虑餐具的设计形态,对提出的艺术餐具设计方案进行细化、优化。最后,走访附近餐具生产制造厂,论证餐具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四、设计成果

(一)效果图《梅林戏盘》餐具的设计定位是实用中端,注重细节,有一定的实用性、家庭性、个性化。材质方面使用陶瓷为主,木质为辅,一方面考虑其外形简洁、区别于传统餐具,另一方面考虑成套设计,有一定细节,但又不显繁琐。该餐具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梅林戏曲的艺术表现形态,从中提炼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如图1所示)。(二)设计说明灵感来源于泰宁梅林戏曲,融汇了戏曲中脸谱、服饰、道具等元素,陶瓷与木质材料的拼接用于餐具上,彰显了独特性与时尚性。该设计保护、传承、推广了泰宁梅林戏曲文化,餐具设计中陶瓷与木质材料的完美邂逅,使用户在视觉与味觉中体验梅林戏曲的魅惑和激情碰撞。艺术餐具,方圆天地,传承为用,设计理念从极大的宇宙与当下的生活中寻找大小极差的微妙感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大如星体微如分子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世界。《梅林戏盘》艺术餐具正是对东方文化的演绎,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相契合。从设计形式来讲,戏盘就是星体的切片,戏盘上面的勺子,正好能够达到重力均衡。设计中陶瓷与木质材料的完美邂逅,视觉与味觉中体验梅林戏曲的魅惑和激情碰撞,在餐具上铺成出梅林戏的种种形态,传承记录当下梅林戏的特质。餐具所使用的陶瓷与红木,正是中国传统文人寄情于物之观念写照。(三)设计亮点根据戏曲表演的曲目内容、文化寓意、风格类型以及戏曲特点等来“量体裁衣”。从传统中汲取创新的养料,包括进一步挖掘戏曲文化内涵,文化讲究等。形态设计不仅考虑在外观上赋予其传承性,还考虑到了产品设计意图的变化,以顺应时展,注重精神层面满足用户需求。造型各异、异彩纷呈的艺术餐具,文化元素的注入,以衬托主人的身份,地位,职业,兴趣,审美品位以及生活习惯。设计方案与本地相关企业、旅游业进行研讨交流,论证,使研究成果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使设计服务最大化。泰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著名的大金湖、状元岩、九龙潭、甘露岩寺、泰宁古城等。梅林戏可以成为泰宁新兴旅游区的非物质文化宝藏,具有艺术研讨价值。此为契机,与泰宁旅游业搭上桥梁。基于各式旅游纪念品,融合梅林戏的特质,丰富泰宁的旅游文化,借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把泰宁梅林戏带到世界各地,实现梅林戏的传播与发展。

结论

第9篇:文化创意调查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创意 工业设计方法 旅游纪念品

不同地域的人们在逻辑思维、行为方式上因文化差异存在很大差别。“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若离开文化的土壤,设计则将变为无本之木,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纪念品市场也显示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用户对旅游纪念品的创意契合、文化认同需求增强,将文化创意融入旅游纪念品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设计出富含鲜明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创意中存在的问题

时至今日,中国传统文化及创意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文化的追本溯源已成为一种共识,但在旅游纪念品设计表达上,部分产品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应用中,表象化严重,重形式而无内涵。

(二)创意元素装饰性大于实用性,创意与旅游纪念品契合点低,牵强的附加影响旅游纪念品整体性。

(三)创意元素多为“初级元素”,缺乏思考与深加工。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被套用照搬移植到旅游纪念品上,在提取过程中缺乏系统的、多方面的循序渐进。未能先“悟形”、后“延意”、再“传髓”、终“超境”。

(四)设计创意因袭模仿严重、角度单一。在文化体系多元化的今天,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应用也应采取发展的、辩证的、多元的准则。

(五)设计师与用户间,通过产品所表现的直观可呈现性、可沟通性不足,用户无法立即与产品产生共鸣。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创造性思维阶段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体现创意的思维抽象过程,它能将旅游纪念品实质和内外联系通过一定方式具象呈现。当创造性思维融入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可以增强消费者记忆辨识度,在旅游地购买旅游纪念品,通常时间紧促,无法充分细致的了解产品,而独特新奇的事物更能激发人们的记忆辨识,产生兴趣;通过创意直观快速的展示,抓住人们感性判断和情感需求,依托创意将体验和互动传递给消费者,产生共鸣,达到提升旅游纪念品特点和人性化的目的;凭借对功能和载体的归纳融合,选择恰当对口的创意,满足用户潜在需求。

针对于旅游纪念品的创造性思维主要依托头脑风暴法、换元思维法、联想思维法、逆向思维法和优选法等方法多元横向的联系产生新的思路,提出新的问题,结合观察阶段整理资料,寻找当前设计的突破点、重点和盲点;将旅游纪念品功能延续与开发放在首位,新功能的使用固然可喜,但旧有功能通过载体变换和改变表现方式,也可达到创新效果;增强创新性联系与组合,结合已有经验,不孤立差异时效环境的条件,强调分析共同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衍生新的思路,这样才能切实做到将创造性思维融入旅游纪念品设计中。

(二)分析阶段

旅游纪念品设计主要包含题材、立意、功效、形态、色彩、材质六种元素,它们联系紧密、环环相扣,任何一处变动都会影响产品整体效果。题材引领设计思路,以中国传统文化创意为线索,就是要抓住当地特有文化,反映独创性和高度凝练的人文特征;立意体现旅游纪念品品味层次,必须掌握传统文化审美特点,将立意转化为直观的创意,让消费者找到共鸣和情感归宿,提升产品内涵;功效体现旅游纪念品价值,其中认知功效体现互动性,能够传递旅游地信息,审美功效体现产品美学情趣,实用功效增加产品竞争力,体现价值所在,功效的不同偏重直接影响产品意义;形态作为抓住第一印象的关键,其核心内容是创意推新,通过全新造型的引入或是旧有元素的重新组合,促使消费者提升认可度和激发好奇心;色彩作为最直观的印象,能够有效地满足审美对感官的直接刺激外,还具有提示、象征的意义;材质选择体现地域性,尊重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可引入新材料,避免粗制滥造;结合成本,合理使用加工手法,在忠实传统工艺的前提下依托现代技术,既传承以往又创新发展。

(三)解构、组合阶段

本次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创意视角的旅游纪念品设计采用分析精简选择法。其实施手段是:首先罗列具体方式,包含产品定位、文化创意主题确定、分析三个步骤;其次为分解阶段,进行元素提取;然后引出分析精简选择法进行元素组合;最后为方案筛选。

分析精简选择法是一种先通过大量不同信息分类排列重组,再根据期望目标精简后,最终得到理想方案的设计方法。它的特点是以文化创意贯穿整体设计,通过元素解构组合形成创新。具有针对性强、涉及全面、步骤条理清晰的特点,适合旅游纪念品特色化、人性化、系列化发展。

1.具体方式

明确目标消费者、纪念品功能、技术,结合企业自身形象与文化,针对特有地域性、人文性、情感性、美学性进行产品文化定位。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抓住重点,避免盲点。

旅游纪念品文化创意主题需结合产品使用环境、人机伴随关系,集中目标、广泛思考。要满足消费者内心需求,创意与功能恰当融合,文化主题与表现形式协调自然。通过体现产品区分性的选择条件改变,提出各项属性的改进创新方案。

2.分解阶段

分解阶段又称为元素提取阶段,针对旅游纪念品设计的主要元素,如:色彩、材质、结构、工艺等可利用之前收集整理后的信息进行提取,结合差异比较法、分解提取法进行元素分类,将所分解的元素以图表形式表现。

3.组合阶段

组合阶段又称为元素构成阶段,通过分解阶段对旅游纪念品元素的整理归类,可选取分解阶段每组单项中的独立元素利用数学排列组合法进行重组。

排列组合结果会产生巨大基数。重组,其本质就是将抽象元素转化整合为具象实物。此过程中旅游纪念品应用的地域特征元素越多,产品与旅游地统一性越高,形象越具象,偏重模仿性越强;反之,产品偏抽象,特征不明显,代表性弱。所以在组合阶段选取元素特征种类和数量上应遵循:

第一,时刻把握旅游纪念品整体性,注重元素间相互关系的衔接,避免“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装饰而装饰”。

第二,对“不可能”元素项剔除时,多思考,分析有无其它路径将其实现。往往达到创新效果正是靠这些“不可能”项发挥作用。

第三,辩证的看待元素组合数量,通过尽量少的元素,交代清楚产品即可,面面俱到反而有可能画蛇添足,“少即是多”。设计点也有主次之分,抓住最有代表性的元素,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组合,忌畏手畏脚、因袭模仿,无创意。

(四)方案筛选

本阶段运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创意视角的旅游纪念品设计评价标准来进行方案筛选,其评价准则为:第一,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包含生理、心理、社会、自我实现四方面;第二,文化创意的体现;第三,地域性、代表性的直观体现;第四,形式美学完整简洁、体现整体性;第五,产品使用效率、适用性,与所在环境的关系;第六,功能、造型、结构三者统一性,产品传递信息与用户的一致性;第七,实际生产情况及企业发展与效益。

通过评价准则和问卷反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加权计算,得分最高方案即为最终设计方案。

三、设计实例

桌上旅游纪念品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使用,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创意设计不仅可以增添纪念品功能与情趣,还能提升实用性和美学价值,满足消费者的文化诉求和情感认同。下面以南通旅游纪念品为实例,进行桌上旅游纪念品设计。

(一)创造性思维阶段

创意最直白的理解就是能让用户产生共鸣并为之感动。抓住南通地域性特有元素,以当地传统文化为主轴,寻找突破现有纪念品的思路:需要打破常规,拒绝雷同,让消费者眼前一亮,产生兴趣。通过对重点、盲点元素的分析拓展,表现方式的筛选,功能结合载体的融入,确定纪念品创新思路。

(二)分析阶段

通过对消费者问卷调查及企业希望,结合影响因素分析的分析与文化创意主题分析,确定本次创意主题方向为“当地代表性历史人物”,经过对比南通历史人物的影响力、熟识度和可设计性,确定以“秦淮八艳”之一才女董小宛为设计原型。

(三)解构组合阶段

1.分解阶段

对收集的素材,结合差异比较法,分解提取元素,然后归类列表。(图1)

2.组合阶段

在遵循组合阶段三点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目标性的组合。董小宛桌上纪念品色彩不宜艳俗,以白色调为主色,辅色可配以当地特有蓝印花布色和少量其他色彩;材质受造型限制,应选用硬质;结构伴随功能,需要有盛装空间;载体、形状、空间比例三者联系结合文化创意主题,可系列化设计;通过人物形态,传递感受;装饰选取南通当地特色或代表性色彩;意境以董小宛生平才艺出众的表现来传递传统文化创意;由看尽人间百态、体悟世间冷暖的生活细节来诉说情感需求;通过操作,体现功能,产生交互;纪念品小型化,体现便携性。明确目标后,进行排列组合。(图2)

3.筛选阶段

依据旅游纪念品评价标准,进行初选,剔除不实际、不恰当组合,通过问卷调查满意度,进行方案改进。

在修改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权计算,选取得分较高的组合进行深入设计比较,最终选定以“四书五经”中“礼乐诗书”为文化基础,结合董小宛造型与功能的融合为创意的一系列桌上旅游纪念品。(图3)

旅游纪念品思维选择分析方面,通过系统组合与形式组合,将南通旅游资源整理分类,分解转化为当地特征性元素,再运用排列组合方法进行元素重组,产生出“礼乐诗书”桌上办公用品这种新的组合形式。

在文化性需求上,能够展示当地代表性文化元素,满足游客与用户对于文化性的心理、生理需求;在功能性需求上,通过创意将旅游纪念品功能的表现形式予以新颖化、情趣化,能够给用户带来良好的操作体验;在审美性需求上,当地传统元素与现代工艺结合,使得纪念品形象富有活力,外形美观讨巧,在具有审美价值的同时能够激发游客与用户的兴趣;在情感性需求上,功能的创意表现,突出人性化关怀,卡通形象富有趣味性,在操作时,旅游纪念品与用户能够良好的进行体验交互;在创意性需求上,通过文化创意的融入,能够加深游客和用户对南通当地文化的了解,形象元素的创意组合会让人产生联想、引起共鸣。

结语

将传统文化思想融入旅游纪念品设计,既可以延续人们的审美情趣又可以满足文化诉求和情感需求,赋予纪念品传承感和张力。针对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创意视角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方法进行桌上旅游纪念品设计,并应用此方法设计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南通特色的桌上旅游纪念品,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张小平,曲双为.论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188-191.

2 郑建启,李翔.设计方法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