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物业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物业管理与社会物业管理不同。首先,高校物业管理的机制与社会物业管理的机制不同。高校物业管理通常归属于后勤集团,是其下属机构,同时还要受高校管理部门的领导,因此能够提供的服务与社会物业管理相比范围小得多。其次,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物业管理权限归属于后勤总公司,其管理具有行政性、福利性;而社会物业管理属于市场行为,具体由物业公司负责。最后,高校物业管理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学校的经费划拨,有很大的浮动性;而社会物业管理的资金主要是根据物业管理规定和行业标准对业主征收所得。
二、高校物业管理的现状
(一)高校物业管理的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制订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物业管理制度,实际管理仍遵循原有的行政管理制度——低效福利型,管理模式、服务理念、人员配备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没有真正做到社会化。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影响高校物业管理的发展,对高校其他事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不良影响。由于高校的物业管理在学校的行政指令下进行,采取的是象征性的服务方式,因此服务费用不能按照市场规定收取,服务内容也无法按照市场标准提供,造成物业管理费用紧张,效率和水平低下。但总体来说,高校的物业管理还是有一定发展的。已由原来单一的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发展为初成体系的物业管理,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和相对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服务质量和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国高校的物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事业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高校比较常见,主要是通过成立物业公司或物业管理中心来对学校日常物业事物进行管理,但这种模式往往只涵盖了物业管理的部分职能。由于物业公司或物业管理中心是由学校委托成立的,因此没有正式的物业管理合同,这种模式往往是学校管理层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2.半企业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同时具有企事业单位的双重属性。物业公司或物业管理中心虽然已经取得独立的法人资格,但由于受学校的行政领导,只能与原来的后勤处一样,没有权限对所提供的物业管理进行收费,只能勉强运转,不能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也不具备走向市场的条件。3.完全企业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指由专业化的物业公司对高校的物业事务进行管理或者使高校后勤社会化。由于有专业的物业公司提供服务,进行市场化操作,学校制约因素较少,因此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管理。大部分高校物业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取决于学校划拨的管理费用,因此各高校的物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高校的自我保护意识,这类管理模式采用得比较少。
(二)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高校物业管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学校的认可和社会的关注。要做好高校物业管理工作,就必须认清物业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1.教育属性高校是教学和育人的场所,高校物业管理应围绕教学和育人工作进行。物业公司或物业管理中心在做好校园物业管理工作的同时,应注意营造良好的教学、育人环境,从创造校园文化环境等角度出发,体现物业管理的教育属性;而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会促进学校发展,也会对物业管理产生积极影响。2.知识的多学科性高校物业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广泛的知识作为基础,这些知识不但涉及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学科,而且很多工作需要利用交叉学科知识。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有广泛和专业的知识,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实现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物业管理的水平。3.服务对象的特定性高校物业管理的对象比较固定,主要是教职工和学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校就是第二个家,是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因此对物业管理水平及其人员素质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在保持卫生和保证学生安全等方面。4.独特的效益目标高校的特殊性使得其物业管理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应兼顾高校的公益性,以育人为最终目标。因此,与社会物业管理相比,高校物业管理在资金方面显得不足,往往需要学校拨款。5.管理模式的特殊性虽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行了很多年,但有些学校受其自身发展状况影响,改革无法深入进行。只有极少数高校实现了后勤部门与行政机构的脱离,大多数高校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实行校内乙方管理。
三、高校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物业管理沿用的是传统的模式,这就严重制约了高校物业管理的社会化改革和高校的正常发展,并在日常管理中造成了很多实际问题。
(一)无法进行市场化管理
高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物业管理的行政性。虽然大多数高校都通过组建后勤集团、后勤物业管理部门等方式将后勤部门从行政机构中剥离出来,但后勤部门人员的福利待遇、晋升、任免等还是由学校行政决定。这就产生了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等问题,进而引起资产占用、利益分配及行政决策上的诸多问题。由于高校物业不能完全按照独立的企业模式来运作,因而无法实现真正的市场化和自负盈亏,也就无法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
(二)管理人员观念落后
高校物业的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原来后勤部门的人员,很多人的管理观念还是停留在原有的行政管理上,缺乏"服务第一、用户至上$的理念,且市场知识和管理经验不足,容易导致管理机构重效益、轻服务。同时,由于高校物业的市场化、社会化改革,很多从业者缺乏竞争意识,对有偿服务理念不了解。由于无法得到无偿的后勤保障,很多教职工和学生都感到不适应,使管理人员的工作难以展开。
(三)从业者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
我国高校物业管理还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和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主要表现为在编人员结构老化、缺乏系统的培训等,致使服务和管理都跟不上需要。一些学校由于资金问题,降低了人员雇佣标准,往往雇佣文化水平不高的人。这些人的观念和意识相对落后,接受和消化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高校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物业管理中更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显现,如物业管理服务价格问题。由于高校物业管理的收费标准是由学校与物业公司商讨后确定的,往往不够科学,且物业管理在实际上并没有与学校管理真正剥离,使得服务价格无法真正与市场接轨。另外,教职工认为物业管理具有福利性质,这又不利于合理调整物业管理服务价格,使得管理费用收缴难度增大,物业管理资金缺乏。目前高校的物业管理资金主要来自于学校的行政拨款,而学校由于自身发展需要,对物业管理经费支持不足,造成高校物业只能通过压低管理成本、降低服务水平来维持正常运行。而长期低效率、亏损的状态,成为高校物业向企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的严重阻碍。
四、提高高校物业管理水平的对策
推进高校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根本目的在于减轻高校后勤的经济负担,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而降低高校办学成本,改善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针对目前高校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高校物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一)采用独立的市场化运营模式
高校进行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旨在通过为高校内部特定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有偿服务,形成专业的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针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首先要将属于物业管理范畴的资产和人员等从行政管理系统中完全剥离出来,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市场化运营模式。物业管理不再隶属于高校行政部门,一切运营都需自负盈亏,以增强物业管理公司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剥离出来的物业管理公司应严格按照企业化管理模式,完善运营机制,主动接受校方和师生员工的监督,并将此作为规范化经营管理的重要条件之一,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同时坚持以服务为本,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有偿服务,弥补物业管理经费的不足,体现高校物业管理的商品属性和教育属性。学校的主要任务则由指导转变为监督。
(二)提高从业者的管理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物业管理工作对从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在社会分工中承担高层次的育人责任,因此其物业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应较高。所有从业人员都需要进行专门的素质教育岗位培训,并通过技术考核。不仅要通过多种形式培养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人才,还要通过从校外引进物业管理专业人才来增强从业者的竞争意识,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素养,进而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物业管理队伍。高校物业应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录用机制,实施科学化的人事管理制度,按照企业的要求和岗位的标准严格选拔人才,使物业管理队伍朝着年轻化、知识化的方向发展。在对物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可以通过理论、业务学习来提高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挖掘从业者的最大潜能,提高管理服务的水平。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高校物业管理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和目标。物业管理进入高校以后,改变了高校原有的后勤管理模式。以往学校提供的是无偿的后勤服务,实行物业管理后,有些服务将转变为有偿服务。对于学生和教职工来说,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在改变管理理念的同时,应做好师生的服务工作。另外,资金不足一直是高校物业管理的软肋,由于高校的特殊性,物业管理的发展更离不开学校和政府的政策扶持。政府可以通过降低教育土地使用费用和减免教育贷款利息等方式对高校办学给予支持;学校也应当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为物业管理提供一定的支持。这样高校物业才能"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中心、,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探索高效的物业管理之路。
五、结论
关键词 高校;住宅;物业管理
目前,高校为了营造文化氛围,建设高校教师集中居住区。为此,就要建立物业管理公司,但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说,业主埋怨收费贵但物业服务又不到位;而物业则埋怨物业收费难。实际上,业主反映的问题并不归物业管理等等,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矛盾,但深层次研究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其实涉及到各个环节。所以,应该不断更新观念,提高对现代化物业管理的认识,建设适应高校自身特点的物业管理公司。
一、物业管理与传统的房产管理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向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它与传统的房产管理模式有本质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的房产管理是政府行为、行政行为,而物业管理则是企业行为、经营行为。二是传统的房产管理是集产权管理与服务管理于一身的产权自我管理,物业管理是产权管理与行政管理分开,为产权提供有偿服务的专业化管理。三是传统的房产管理对其房屋建筑及其配套设施,只是进行单一的修缮服务,物业管理则是针对建筑物及配套设备的修缮和相邻场地、庭院的保洁、治安、绿化,以及为住户工作、生活多方面的便利需要等,提供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对于塑造城市形象、美化净化人居环境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物业管理是城市居民安居乐业的保障体系。中国物业管理的发展已有近20年的历史,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生活、娱乐、休闲等生活保障服务,为人们安居乐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物业管理“把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优美、和谐、安全、文明的小区放在了广大老百姓面前,让老百姓感受到自己是实施物业管理的最大受益者,也使得物业管理的新体制逐步为社会所接受,为群众所拥护。
(2)物业管理是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良好的物业管理不但能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带动社区的综合管理和文明建设,达到创建人文社区的目的。
(3)物业管理是倡导环保观念、落实环境管理,创建社区环境文化的落脚点。由于物业公司的运作,使得住宅区文明洁净,生活舒适便捷。城市居民环保意识也会进一步增强,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关心社区和社会环境。
二、选择适合我国高校特点的物业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就我国当前的物业管理模式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由房地产开发商直接建立企业化物业管理的模式;二是由房产管理部门转轨变制形成的物业公司专业化管理模式,即由原房产行政部门的行政职能变为服务职能。三是由房产管理部门组建物业公司的管理模式;四是由企业、事业等部门组成的股份制物业公司;五是由完全独立的个体组建的物业公司。
在现有条件下,由开发公司建立的物业公司,代表了物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先进性;而由房产管理部门转轨而来的物业公司,则是新旧体制转换的必然产物,具有不可或缺的继承性。所以,根据高校住宅小区是房改后房还是新建小区等不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物业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正在进行中,学校负担依然沉重,所以在建立物业管理制度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考虑到高校住宅实行物业管理,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规范和运作。高校可以自建物业集团,实行规模经营。它在承担房屋经营管理为主业的同时,还可以下设一些专业服务公司。如:保安、清洁、维修、绿化等工作可以成立专业的子公司。这样物业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就是进行管理协调。这样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最重要的还是为这些管理部门的发展找到了出路。
(2)考虑到由于房产管理部门对高校住宅区比较熟悉,并且管理经验丰富,有自己的管理队伍,管理技术也比较过硬,可以由原行政部门的行政职能变为服务职能。在物业管理方式上,以有偿为主。物业公司作为经济实体,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如果不能合理解决物业管理收费问题,不能弥补管理服务经费的不足,物业管理公司就不能生存,也将影响高校住宅的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3)考虑到高校住宅物业管理机制的转化。房改后,由于住宅产权的转化,势必导致物业管理机制的转化。对这种机制的转变,就要求职工要树立“花钱买服务,花钱买环境”的意识。物业管理公司只要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合理收费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物业管理行业也就可以健康的发展。
(4)考虑到物业管理公司作为经营者,要本着“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来管理高校住宅,为业主和使用者提供有偿的管理和服务。凡是享受物业管理公司服务的受益人,就应交纳相应的服务费。
三、建立适合高校的高质量物业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议物业管理公司早期介入。
(2)要理顺行政管理与物业管理公司,物业管理公司与住宅区业主之间的关系。
(3)物业管理公司要建设良好的运营机制。
(4)政府应出台科学合理的收费机制。
笔者认为要解决物业服务收费难问题,首先一些基础性问题要得以解决,如开发商的建筑质量和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质量,以及管理机制等问题。其次,按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物业服务收费办法》的通知规定,区分不同的物业性质和特点,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相结合。针对旧城改造小区,政府应实行等级服务的住宅小区的收费标准,并注重制定物业服务收费价格的科学性,即合法、合理、对应性原则。物业管理企业的准人、退出机制,前期物业管理的招投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物业管理纠纷的处理,物业管理活动的规范,均应以政府制定科学的物业服务收费标准为基础。再次,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取得和其他行业在市场活动中的同等权利,建立业主接受物业服务,必须首先缴纳物业费的法律保障。从法律上确定业主缴费从而取得物业管理权利的原则。最后,从缴费模式上,可由物业管理企业向业主收取转为业主委员会向业主收取,然后向物业管理企业缴纳的模式,如此既符合合同对等原则,又可提高缴费率。
(5)优质服务是搞好物业管理成败的关键。
第一,积极调动业主参与,狠抓物业管理质量。当前有不少的居住小区,因业主来自不同的地方,入住的时间又有先有后,没有成立业主大会,业主们只接受物业公司的单一管理。入住后一旦发生水电费分摊、卫生、安全等问题纠纷,业主往往不会正确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知道以个人的名义找物业管理公司,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矛盾就会激化,出现不和谐的事件,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事实上,创建和谐的居住小区需要业主大会和物业管理公司的共同努力。
住宅小区管理单位应遵照有关法规,结合实际需要制定管理规章,将房屋修缮、卫生、环保、绿化、治安、交通、容貌、市政公用设施及管理经费等具体管理规定与实施细则,作为实施管理的依据,编制《住户手册》,并与业主签订《住宅小区管理公约》。管理内容包括:依照合同及相关规定收取管理费用;制止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要求业主委员会协助管理等;反过来,物业公司应履行物业管理合同,依法经营,接受业主和使用人的监督;重大的管理措施应当提交业主委员会同意并认接受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监督等。
第二,物业转变经营观念,突出服务二字。物业公司除了要搞好日常管理,还要为业主提供服务。提供的服务以常规性的公共服务居多,这类服务是物业管理公司有义务按时按质提供的,住户享受这些服务事先不需要提出或做出某种约定。如保持房屋主体完好;负责各类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营、保养、维修与更新:楼宇内外物业环境的日常清扫保洁,垃圾清除外运;小区绿化的保养;治安管理;车辆道路管理;火灾的预防及发生火灾时的救护与处理等。除了公共服务,还有其他专项服务、委托、逐户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的收费服务等。
总之,只要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最大限度地搞好服务,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就会提高,这对物业公司信誉的提高,小区居民的生活幸福,城市形象的改善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姚红.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精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关键词:高校物业管理;运行模式;发展模式;研究
随着近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增长,物业管理已然成为第三产业中一个相对独立且具有代表性的行业[1]。高校房产的产权人一般是学校,高校物业类型包括了校园住宅小区、教学科研区域、学生生活区等。高等院校物业管理,已由最初的房屋建筑及配套设备维护、校园安全、环境绿化、保洁及维护,延伸至师生生活区服务等不同层次和需求在内的综合服务[2]。高校物业管理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逐步从学校后勤部门直接管理、自我监督的形式,向聘请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物业公司负责学校物业的方式转变。随着高校科研以及教学需求的增加,新建教学科研楼宇及其附属设施设备呈现出规模大型化、设计智能化、结构复杂化的特点。为适应新特点,需在高校采用新的物业管理技术和方案来实现规范化、集约化及精细化的物业管理,从而有效延长楼宇及设施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保值以及无形资产的增值。
1高校物业管理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物业管理在高校的特殊性体现在涉及多个行政部门,主要包括学校后勤处、固定资产处、校园基建处、保卫处、招标办、以及学校所处行政区域管理部门。由于不同部门对物业服务要求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不同,物业管理单位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标准的侧重点也就千差万别。现有高校物业管理做法不尽相同,但普遍可划分为高校物业服务中心或者后勤部门负责公共教室的物业和学生生活区管理工作,国资处负责具体二级学院和行政办公物业管理招标工作,后勤部门、教务处和学校所在行政区域共同对学校家属住宅区的物业管理负责[3]。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在高校规模快速发展过程中,物业管理的发展是滞后于学校建设的。当前高校物业管理普遍存在管理观念理论落后、规模效应差、职责权限不明确等方面问题,具体表现在:①业主应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不明确,物业管理各方法律关系界定模糊,出现问题后无法追究相关责任;②物业管理招标不规范,物业服务价格不合理,具体表现在重复性收费或者同等服务价格不等,出现同工不同酬;③业主委员会的组成和业主大会的成立及运作缺乏活力和积极性,学校缺少鼓励和监督政策。尤其表现在校园住宅区,物业公司对应的是学校和业主两方,业主的权利不能充分发挥,且业主不能参与到物业管理之中。
2高校物业管理及运行模式分析
高校物业管理的体制不同于社会上的物业管理企业,其建立是从最初的学校直接管理模式上转化而来,而并非从最初就按照市场经济导向机制下的物业管理企业或公司运作。因此,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企业作为高校整体物业运行的服务核心和实体,首先应做到管理层人员的精和专,杜绝人浮于事和入大于出的现象,转变服务观念,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努力在经营机制上敢于创新,高等学校物业管理公司依然是企业化和专业化的物业公司。因此,在不损耗学校利益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和管理成本,建立现代企业经营制度。当然,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物业管理具有本地区的特色,在经营和具体运作模式上不尽相同。要经过一定阶段的过渡和发展,才能逐步成熟为集集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现代化物业管理公司模式,具体表现为:
(1)要转变观念。依照现代企业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高校自有物业公司原则上虽属于高校下属组织,实际上已经是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机构。另外,高校通过公开招标社会上专业物业管理参与高校物业管理,高校与物业管理公司是合同关系,彼此按照契约内容享受各自权利和履行相应义务,彼此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混合式新型物业管理模式由学校后勤部门、师生以及受委托方物业管理机构和物业公司负责、校方监督的管理机制两部分组成,此混合式新型矩阵式物业管理模式,能有效避免传统物业管理的缺点和不足,充分发挥物业管理公司的专长和学校师生的主人翁意识。
(2)物业管理要向市场化和专业化发展。现有高校物业管理模式中,片面强调高校行政机构和物业管理公司的实际组织管理,而对于物业管理服务的对象和主体——广大在校师生的诉求和参与有所忽略。新型高校物业管理模式中物业管理,涉及高校后勤行政机构、中标物业管理公司、学校师生等多方权利和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有所反馈,并实现有效监督。此外,应鼓励具备物业管理资质的高校物业管理公司有所突破,扩大经营和服务范围,发挥自我优势同社会上其它物业管理公司开展业务竞争。特别是对于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的高校来说,更是一个好的教学和实践机会。高校物业管理教学和项目的具体实施,涉及多个单位的利益,必须要学校出面协调相关部门单位积极参与配合,并且要有必要的约束监督以规范其行为,学校应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以确保其良性发展。同时,作为物业管理的直接受益者,高校的每一位师生需提高自我参与的主人翁意识,要明确高校物业管理实施必须要有师生代表来参与,积极反映合理化意见和诉求,并监督落实情况。教师要积极引导相关专业的学生参与到实际管理中来,通过理论教学、实践、再学习的良性循环,来使得高校物业管理和物业管理专业,走上不断进步快速发展的道路。
(3)高校物业管理要规范化。高校的物业管理企业,应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及时到工商税务及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接受审核,依法诚信经营。物业管理企业要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按行业工作标准和合同内容经营。同时,更要主动参与到校方和学校师生的互动中,做到及时反馈积极改变,发挥高校物业管理特点和自身特色,在确保企业的管理和服务质量的同时,积极推动行业的发展。
3结束语
高校物业管理是高校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关系到高校发展、师生学习以及生活的多个方面。创立或者引入专门的物业服务企业,为教学、科研提供安全可靠的物业保障。认真履行专业化的物业管理细则,要大力发展集约化、智能化、科技化的物业管理手段,同时,也要兼顾人性化,这是高校房产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必经之路。
作者:孔婉琦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英才校区工程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作祥.物业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高校;物业管理特点;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6(c)-0058-02
一、 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
物业管理是通过市场并用经营管理手段直接进行社会化管理的有偿服务,是在政府指导下的经营管理行为,是政府、社会、单位、个人共同关心的事业,从管理内容来看,除房屋及其设备的维修养护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通过自身的经营管理,收取管理费和项目的经营服务费,实现其经营目标。高校物业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依托学校,实施范围主要限于校内,与社会上的物业管理有很大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物业管理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大力弘扬科学发展观,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根本宗旨,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服务,全面营造文明向上、环境优美、服务周到、经营有序的良好校园环境,使领导满意、学生满意、教师满意。2、高校物业管理,为高校的稳定发展和构建和谐平安校园提供有力保障;为学校节省经费,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实效,为教学、科研、生活提供良好的物业环境。3、高校物业管理工作与高校政治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绝大多数的领域渗透着培育造就社会主义事业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意识形态。首先,从教育学上理解,我国高等院校是培育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科技竞争力的专门人才的摇篮,其要求物业服务必须具有相容的特性;其次,从经济学理解,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经济利益,必须首先服从于高校教育产业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效益,必须服从于高校的发展。因此高校对物业管理的自主选择,有其自身经济学上的涵义;从管理学上理解,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高校物业管理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要“以教学为中心,诚信服务”的价值内涵为重点,树立“服务、严谨、亲和、友善”的良好形象,用优质的服务提升学校物业管理的科学内涵和人文品位,营造良好的、有文化特色的物业管理氛围,达到学校、教职工、物业服务三赢的目的。4、领导省心,学校省钱的最佳途径。新的劳动法实施以来,学校的用工成本加大,劳动纠纷不断,将用工体系纳入物业管理公司体系后使得学校与合同工、临时工等形成了厚厚的隔墙。通过物业管理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为学校节约至少20%的费用。
二、高校的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我国已经成为社会第三产业中的新兴行业,也逐步成为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要领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高校物业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虽然兴起的时间不长,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定位准确,理念突出。高校物业管理的定位就是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以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为大局,为师生员工不断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服务。全面营造安全、舒适、文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建立一种面向社会,适应市场规律,能够有效满足学校发展需要,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优质高效的新型保障体系。高校物业管理既是高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反映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要始终围绕高校育人的中心工作和高校建设、发展的需要。(二)严谨务实,强化制度。物业管理要在学校整体布局下,结合物业管理行业特征,始终坚持“严谨、务实、规范、创新”的宗旨,积极营造“团结、向上、热情、互助”的企业文化氛围。确立“以校养业、为校减负、服务学校、走向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逐步树立从单一的简单服务到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从主体式服务向专业化物业服务转变的经营管理理念。(三)建设企业文化,树立中心形象。有意识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管理能够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产生强烈的企业向心力。企业的良好形象赋予企业员工崇高的荣誉感,可以使他们在社会上深切地感受到由于企业的地位而给自己带来的荣耀,在获得心理上满足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向心力。在不间断地进行员工适时定期培训过程中,员工不仅缩短了对业务的熟悉过程,好的经验和业务知识又能够及时得到交流和借鉴,而且能让员工与员工之间有一定的沟通和近距离的接触,使得员工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和默契的配合,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中相互协作,有利于员工产生归属感和向心力。高校后勤的优势就在于以高等学府作为依托背景。“高等学府”这四个字在人们心目中有着比较高的社会地位,也容易使员工在“学府”产生荣耀感,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吸引人才,完善招、育、用、留的体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服务队伍。
三、高校物业管理的思路
物业管理工作是一门“繁、杂、细、变”的工作。“做了的都是小事,误了的都是大事”。物业管理的特性涵盖面非常广,头绪很多,可谓“繁”;涉及的内容比较多,牵涉的部门多,可谓“杂”;很多工作是面上的工作,物业管理工作与对“学校第一印象”有直接关系,是学校门面的直接体现,工作可谓“细”;物业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的、长效的、立体的工作,如:垃圾随时都有,就随时可能在某个角落产生;杂草,一大意就有可能爬满校园;水电,一不留意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可谓是“变”。因此,物业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必须认真思考,把工作做到实处。
搞好物业管理,须坚持以下五个原则:(一)产权清晰原则。产权管理是物业管理的基础,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满足舒适、安全、整洁、宁静的要求,并保证资产在运营过程中的保值和增值。(二)专业服务原则。建立专业化队伍,提供专业化服务。严格规章制度下的严密作业指导,做到每个环节都能量化。(三)责、权、利明确原则。使用人、所有人、经营人等各方依法签订合约,明确界定各方的责、权、利,避免出现扯皮。(四)服务承诺原则。全心全意,高标准、高质量地为全校师生服务是物业管理的宗旨。(五)管理科学原则。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做到既能按企业规律运行,又能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学校事业的发展。
搞好物业须把握以下五个环节:(一)落实经费来源。资金来源是物业管理的基础,也是开展工作的保障。作为物业管理企业,应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拓展服务项目,挖掘服务潜力,广开资金来源,弥补学校经费不足,促进企业的良性循环。主要筹资渠道有:学校按时拨付的管理费用,住户缴纳的管理费,经营用房的租金,自办实体的收益,住房维修金(房产局申请),其它服务性收费。(二)加强宣传,理顺关系。高校物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理解,更需要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妥善处理职工与职工之间,物业部门与学生之间,物业部门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强化沟通和交流,形成吸引力和向心力,物业管理效率和水平就会持续提高。为此,要加强物业管理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良好工作作风。提高文化内涵,开设物业网站和宣传栏,设立意见箱和投诉电话等以提高监督力度和透明度。(三)提高人员素质。高素质人才是实现高质量物业管理的前提条件。物业管理企业一方面要引进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实现持证上岗。形成一套自我培养,自我开发的人才机制,建立一支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高效、优质、精干的管理队伍,并孵化更多的社会物业企业。(四)强调企业化管理。严格实行企业化管理,实行全成本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五)提升高校物业管理的人文品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高校物业管理作为新生行业与社会物业相比除有物业管理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殊性。作为高校工作的一部分,同样肩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和义务,把物业公司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为学校培养人才服务。高校物业管理处在高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受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影响,决定了其价值取向应服从于高校“育人”的大目标。因此,高校物业管理要强化“服务育人”的管理理念,确立“服务求生存,效益求发展”的经营思路,用优质的服务实现高校物业管理的科学内涵和人文品位。
树立物业管理在师生员工当中的良好形象,便于与师生员工的日常沟通,有利于解决各类问题,很多困难可以迎刃而解。物业管理企业要通过管理服务构筑起一个有利于人与人沟通,人与自然和谐,人与文化融通,健康、开放的工作环境。要对员工不断地灌输服务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严格执行工作标准、操作规程等基本规章制度,落实考核制度。统一员工的劳动服务意识。加大物业管理的宣传、好人好事的表扬,适时地支持和赞助学生活动等。高校物业管理的生存,要满足学校的发展需求,不断调整服务内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向服务要效益,向管理要生存,走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经营之路,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吕梁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富.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分析[J].现代物业.2008.(04):86-87
[2]倪智明,宋汉卫.沟通的价值及其在高校物业管理中的应用[J].高校后勤研究.2008.(01):49-51
一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发展现状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与普通的小区物业管理有很大的差别,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是高学历层次的大学生和教师群体,因而,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在按照一般的经济规律经营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切实承担起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义务。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基本上是由高校后勤集团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和经营的,其工作人员主要是学校派遣的分流人员以及聘请的一些临时工。近年来,高校后勤物业管理进行了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其社会化改革也取得积极有效的成绩。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高校规模普遍扩大,认识增多,各项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因而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内容也不断的增多。此外,不断扩充规模的高校对于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一些专门进行物业管理的企业逐渐向高校渗透,并且将高校看做是一个具有广阔潜力的开发市场,这就为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然,相应地对于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的提高也成为了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挑战。
二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特点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方面,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与普通的社会企业管理一样,都必须不断地实现管理和经营的市场专业化、合理化和规范化,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以及市场的规范运作,提供周到而细致的服务,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又与普通社会其他类型的物业管理不同,其中一个最为显著的表现就是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不仅具有普通物业管理的职能,还必须实现服务的教育性和功能性结合。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必须在不断推进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提供服务质量的同时实现教育性的功能,实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质量功能与高校的教育人、培养人的功能相结合。此外,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增多,非常集中并且流动性也非常大,各种物业的使用频率高,这些特点都是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特点,必须加强对这些特点的重视。
三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要加强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提高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首先必须发现和研究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只有明确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改革,从而提升物业管理质量。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管理机制滞后
我国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体制还在探索之中,其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还不够完善,管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一些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虽然相应地设置了物业管理机构,但是受到学校各项行政指令的影响和束缚,在悠长服务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管理机制滞后是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缺乏先进有效的管理机制,就使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缺乏各种有效的规章制度,这样难以保证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此外,正是由于其缺乏优秀先进的管理机制,制度建设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完善,使高校后勤物业管理难以实现与专业化、市场化和企业化经营的模式接轨,难以达到现代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专业化和市场化的需求。
2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管理理念落后
在传统的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中,都是由学校进行负责的,一些校内的教职工缺乏对于高校物业管理的正确认识,对于物业管理公司一些服务项目的收费行为感到无所适从,难以使用现代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有偿服务。另外,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也存在着理念问题,他们认为高校物业管理就是一个铁饭碗,自己不需要进行积极主动的服务,而是别人来叫自己去服务,缺乏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更没有形成经营管理的理念,抱着这种不负责任的心态去工作,难以使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
3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缺乏专业性的管理人才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高校各个部门的分流人员,他们缺乏系统的物业管理专业知识,更缺乏各种物业管理的专业技能,服务意识比较淡薄,不会积极主动的提供服务,而是被动的提供服务,服务质量低下。另外,很大一部分的物业管理值班员和保洁员都是社会上招聘的老年化民工,自身身体素质比较差,在上岗之前也没有系统的培训,这样就会难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是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保证。
4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没有实现市场化与企业化经营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物业管理的费用主要是由学校拨款,物业管理公司难以实现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盈利能力低下,造血功能缺乏,难以实现市场化和企业化经营。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低下,难以达到广大师生的要求,广大师生对于物业管理的有偿服务存在疑惑;另一方面,高校师生群体没有切实转变观念,还没有从传统的福利理念向有偿服务性的理念转变,不愿意为物业服务支付费用。
四加强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设一支专业化的高校后勤物业管理队伍,提高人员的专业化管理水平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是以往的高校总务处转化而成立的,其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的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要想提高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必须切实地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一方面加强对物业管理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实现整个物业管理公司由上自下的系统的物业管理培训。在提高公司内部人员的物业管理专业化水平的同时,对于选聘员工方面也必须严格把关,有针对性地聘用一些拥有物业管理专业化知识和技能,年轻有朝气的人员。只有切实地构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物业管理队伍,才能够切实提高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服务水平,增强物业管理水平和自负盈亏的能力。
2建立健全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制度,实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规范化
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提高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优秀的物业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都包含在管理制度当中。因而,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就必须从物业管理公司的内部管理体制上着手,不断地加强各项物业管理规章制度的简历,并且严格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在贯彻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时,应该自觉地接受学校的监督,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加强与被服务对象的广大师生的交流,积极争取师生的配合与支持,并且发现自己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管理策略,提升管理水平。在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各种日信息的反馈和收集,不断更新和完善物业管理制度,实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规范化。
3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促进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水平与服务质量与市场上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在水平和服务质量上还有很大的差距,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受到来自市场上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的挑战。为了切实提高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水平和服务质量,高校后勤管理公司必须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有选择地进行部分市场的开放,让社会上一些专业的、优秀的后勤物业管理公司进入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行列中来。这样,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就能够在竞争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革新物业管理方式和策略,从而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通过竞争机制的引入,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服务质量,使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朝着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是实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市场化经营的有效手段,也是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进行市场化和社会化改革的动力。
总之,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功能随着高校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逐渐显现出来,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和高校社会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高校物业管理在其管理的方式、管理的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方面实现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人员的增多,各种设施的增多,对后勤物业管理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新时期,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机遇来自市场化和专业化,而挑战则是对于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服务、经营和管理的质量有了进一步要求。
参考文献
[1]熊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物业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9).
[2]赵蕾.高校物业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J].华章,2011(17).
[3]张京.加强现阶段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10).
[关键词]高校;物业管理;市场化
一、高校物业管理市场化
高校物业管理市场化是指高校物业管理的运作完全按照市场经济模式。高效物业管理部门不再是高效的下属行政组织,高效物业管理部门可以组建物业管理企业,并且可以通过市场经济原则获取一定的利润,利润大小由市场决定。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实现有偿服务,高效物业管理公司可以根据服务的项目和内容,多层次、多元化的针对服务对象展开经营服务。要建立完整的高校物业管理运行机制,脱离原来的行政管理模式,从职能管理转到经营型管理,走市场化道路。这是高校物业管理发展的方向。
二、高校物业管理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物业辖区管理制度和物业管理单位管理制度是物业管理制度的两种主要类型。其中,物业辖区管理制度分为物业各区域内的管理规定、物业管理公约以及用户手册等。而物业管理单位管理制度主要包过行政、业务、财务、综合管理制度等内容。对于高校物业管理部门来说,虽然也有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岗位职责、行为规范等相关制度,但是并未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管理的随意性大,执行不够严格。因此,高校物业管理如要实现市场化模式,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物业管理制度。(2)缺乏专业化队伍。高校中虽然有专门的物业管理部门,也有物业管理队伍,但是这支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还无法满足高校物业管理市场化的需要。物业管理队伍中,保安、维修和绿化等相关人员均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由于高校物业管理队伍都由原来的后勤队伍转变而来,未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训练,也很少引进物业管理专业的优秀毕业生。队伍的专业化能力还远远达不到高校物业市场化的需要。(3)缺乏物业管理市场化意识。高校物业管理虽然具有物业管理的共性,但是其作为高校工作的一部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高校物业管理是为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工作而服务,教师和学生往往对高校物业的有偿服务很不适应,对这种市场化的消费观念认识不够,多年来习惯于传统的带有福利性质的管理模式,导致广大师生员工的物业管理市场化意识不够。
三、高校物业管理市场化的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形成市场经营意识。高校物业管理要想实现市场化模式,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意识。首先,高校的领导层就应该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培养经营理念,推动高校物业管理的社会化、企业化和市场化,不仅可以减少学校对物业管理的投入,更能解决当前高校物业管理的困局。其次,高校的教职工要改变观念,教职工以优惠条件购买了住房,就应有义务对住所的物业管理承担费用,要建立有偿服务的意识。最后,高校物业的管理人员也要树立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摆脱铁饭碗意识。(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高校物业管理若实现市场化,则高校物业公司需要脱离母体学校,以前的行政化管理体制也将转变为市场化体制。要实现这样的市场化体制,急需要高校物业公司建立一系列符合市场化特点的管理制度。首先,建立有效的管理规程,包括岗位职责、人事管理制度、员工手册、员工考核办法等。其次,建立有效的控制制度,包括人力资源控制、文件控制、采购控制、服务质量控制、预防措施控制等。再者,建立完善的维修工作程序,包括基础设施的维修和保养、顾客的报修处理程序、维修工程规程等。最后,制定完善的行政工作规程,比如:文件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会议制度等。(3)建立专业化的队伍。首先,建立良好的人才机制,有目的的引进物业管理专业的优秀人才和毕业大学生。其次,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鼓励员工通过培训进一步发展,获取物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最后,加强与社会化的优秀物流企业的交流,学习优秀的管理经验,使得自身的经营和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高校物业管理的市场化是其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高校物业公司应并出传统的行政化管理理念,树立市场化竞争意识,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和服务理念,在遵循为教育服务的基本目标下,建立具有高效特色的物业管理模式,真正把高校物业管理做好。
参考文献
[1]史文君,谢吉晨.高校物业管理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6):37~38
[2]白海新.高校物业管理市场化探索[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8(2):125~127
关键词:高校 物业管理 社会化
一、当前我国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
从高校物业的使用类别看,高校物业可以分为:教学办公科研型楼栋物业、学生公寓物业、教职工住宅小区物业、文化体育类物业、服务接待类物业等,除教职工住宅小区物业外,其它物业产权基本上属于国家所有或极少数企业法人所有。高校物业的基本情况决定了高校物业的性质,与社会上一般物业管理相比有如下特点。
(一)高校物业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政治任务
一般而言商住物业的管理主要是为住户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实现物业的保值和增值。高校物业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协助提升高校的对外形象。这样高校物业管理一定程度上就不完全遵循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如学生吃及住的管理属于学生生活综合管理的范围,涉及社会安全稳定,其服务费用价格等有些由政府物价部门审批,不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校园治安维护、校园环境的综合管理涉及到校园的校风、学风等问题,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稳定治理问题。
(二)高校物业管理具有育人功能
高校的活动主体是在校学生,校园环境的好坏,物业管理水平高低,承载着显性与隐性育人功能,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通过校园干净、宽敞、明亮、整齐、优美的环境,容易使大学生形成乐观向上、豁达开朗的良好心理素质,培育丰富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情趣。通过后勤物业人的热情主动、文明服务引发大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有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朴素感清。
(三)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以优质服务为最终目的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改革的目标是依据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运用新机制、新模式,加快后勒建设,提高后勤服务水平。服务决定市场,只有以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让师生员工满意,才能占领市场,高校物业必须以优质的服务去做好各方面工作,取得师生员工的一致满意。
(四)高校物业服务费用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商住物业管理的资金来源包括管理服务费的收取、公共设施专用维护基金等,由小区的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协商制定,资金的使用接受业主委员会、业主的监督;而高校物业管理服务费来源较为单一,与校方以合同契约形式确定资金数额和支付方式,完全市场化。全国高校后勤物业基本实现“拨改付”模式运作,对从事物业管理的后勤实体,其服务标准,支付费用标准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因各自不同的情况,标准很难一致,大多采用“成本倒推法”,而不是“市场计费标准”,因而与社会平均的同等档次的物业服务费用标准也不一致,不具有可比性。
(五)高校物业管理大多采用内部甲乙方管理体制
商住小区有业主自治与专业化管理的共管模式、智能化管理模式等,而高校物业管理则是一种内部共管式的管理模式。具体而言甲方代表学校行使后勤管理的职能,乙方作为经济实体,按企业化运行,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与保障。这种机制下,甲乙方仍为高校的职工,其物业管理的规范化、行业化、市场竞争等方面,必然呈现着不完全的市场竟争,甚至没有市场竞争。虽然有极少数高校把一部分物业对社会招标,但更多高校其校内物业市场仍然是给后勤实体经营。
(六)教职工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未实行社会化方式运作
国务院已出台《物业管理条例》,各省市也出台了住宅小区实行社会化物业管理的措施和时间表,但推行起来实施进度不快,特别是高校教职工老住宅小区仍然是按过去的福利化服务模式运作。因原来学校教学科研等规划的不完整性,使这一区域较多与高校校园密切相连,基本上属于校园范围的一部分,因此其物业管理较难以按社会化方式运作,也会影响校园的综合管理及房屋产权的上市流转和教职工个人权益的保护。
二、高校物业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高校的物业管理随着社会上物业管理的发展应运而生,但管理方式相对滞后,阻碍了高校物业管理职能的发挥,近几年,各高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物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也应该与社会物业管理同步。
(一)物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在多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许多高校都做出过很多努力,但其成效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间的责、权、利不清,遇到问题和责任相互推委,而有利益时又相互争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实现高校物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首先,高校物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可明晰产权关系,明确产权主体,是实现高校社会化改革的前提条件;其次,高校物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可明确资产管理和经营责任。实现政企分开,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保障。
(二)物业管理的市场化
高校物业管理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建立自身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脱离原来的行政管理模式,实行有偿服务,从职能型管理转到经营型管理,走市场化道路。根据高校物业服务项目,服务标准的要求,以及师生的消费层次,开展多元化、专业化、多层次的经营服务。高校物业管理企业只有按照企业化运转模式加强管理,才能保证高校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为高校师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文明、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物业管理社会化
高校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物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物业管理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扩大规模,逐步走向社会。首先要稳固自身发展的基础——高校,学校市场是高校后勤企业的生存之本,只有切实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优价和良好的服务,才能扩大规模,谋求更大的发展。开拓市场时要充分利用高校优势,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抓住时机,大胆走向社会参与社区物业管理,努力壮大实力,为自己争取和创造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高校物业管理企业社会化过程中必须实施品牌战略,注意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hi138\Com]
(四)物业管理的专业化
社会大分工中剥离出来的物业管理是一项专业化极强的行业,高校物业管理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有许多项目专业性很强。高校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和高科技爆发的集中地,其办公教学用房内的各种设备、设施日益先进,这些设备和设施维修难度大,需要专业的管理维护人员和必要的工具设备。因此,要想做好高校物业管理,提高物业管理的服务水平就必须引进一批专业化物业管理企业招收一批专业人员进行物业管理,物业管理的专业化也是高校物业管理发展的一个趋势。
(五)物业管理的规范化
首先作为高校的物业管理企业要依法经营,要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在工商管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接受审核;其次高校物业管理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和服务程序,以确保企业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各项服务是否制度化是管理水平高低的体现;再其次高校物业管理要主动接受学校相关部门包括纪检、审计、财务部门的监督,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最后高校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应尽快同国务院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接轨,制定具体的适合高校自身物业管理发展的《高校物业管理办法》,使高校物业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候光明,冯序鹏.中国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论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关键词:高校物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管理
一、建设高校物业社会化管理服务平台的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导致办学规模逐渐扩大,物业服务面积不断增加,伴随而来的是管理任务的增加、管理难度的加大,这必然会牵扯高校在教学科研等主要工作的精力。而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高校物业社会化指出一条新路。首先社会化服务平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提供服务、解决问题。高校师生是高知群体,具有互联网使用意识和技能,当需要物业服务时,他们能及时通过网络平台与物业服务部门沟通,而在另一端的信息接收者——物业单位也能及时了解详细情况,避免了因沟通不畅带来的工作效率的低下。其次社会化服务平台能够节约物业管理的成本。通过物业平台的沟通功能,使消费群体——高校师生能够点对点的找到相关责任人,减少了诸多中间环节,进而节约了人力成本和物质成本。最后社会化服务平台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全面的信息,帮助加强物业管理。通过对后台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够得出很多有用的信息,如:故障率最多的设备,快递收发最频繁的地点,学生购买行为最密集的时间等。在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加强设备的维护、设置自助快递终端的规模、增强销售网点的针对性。
二、高校物业社会化的含义
高校物业管理不同于其他类别的物业管理,其服务对象是高校全体师生并对高校物资财产的维护和管理,服务群体成员关系密切,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较为一致的工作生活习惯。这就决定了物业管理服务特点鲜明。首先高校物业社会化要具有服务功能。通过提供优质的物业服务,良好的物业环境,高效的物业效率,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坚实的后盾和保障,这是高校物业管理的中心和重点。其次高校物业社会化要具有育人功能。学生作为高校教育对象,接受到的教育不仅来源于课堂,良好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心情舒畅,激发对美的欣赏与追求。而物业管理人员在管理中的一言一行、精神面貌,对学生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通过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劝导,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再次高校物业社会化还具有社会政治性。由于高校的社会地位特殊,受关注度较高,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关系到高校的社会影响力、物业单位的社会评价。是否能妥善处理与高校、师生的关系是高校物业社会化的难点。综合以上解释,可将高校物业社会化作以下界定“高校物业社会化,是将高校物业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高校现有的事业管理体系中的服务经营活动,从学校的职能中分离出来,建立由政府主导、高校参加、社会参与的满足学校办学需要的、融入社会第三产业的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而服务平台是包括线上、线下的综合平台,线上包括以公众号、APP等为形式的服务板块,如教学科研设备报修、宿舍报修、卫生保洁、安全保卫等;线下包括快递终端、资源回收终端、服务体验终端等。还包括物业管理内部使用的维修设备采购及库存管理系统、远程监控系统、集中呼叫服务中心、大数据分析系统等网络技术软件。
三、高校物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
当前,以东部高校为主体的平台建设初见成效,有些高等院校物业服务企业还建立了高等院校物业服务网站,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服务体系,经营模式和服务内容也较普通物业服务企业有所改进和拓展。但总体来说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高校物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人力资源薄弱。对于平台的技术维护和使用需要专业技术性强的人员,对于服务主体需要较高素质、较强服务意识的专门人才。而物业从业者没有正确看待师生群体的特殊性,往往抱着“替公家做事不用太认真”的态度,有的甚至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学生,直接造成了物业公司跟师生乃至学校关系紧张。高校物业从业者无论从年龄、学历、素质等各方面和其他物业相比都基本雷同,没有体现出高校环境育人的特殊性。其次,高校物业社会化盈利能力差。虽然高校的性质是非营利性的,但作为高校物业社会化的主体——外包物业企业,不可能完全不考虑盈利能力。而目前多数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都是来源于学校拨付的物业管理费和其他服务性收费。作为高校的物业工作,无论工作强度、工作难度都不比其他物业管理工作小,所以物业服务的支出额较大。这就造成了高校物业社会化进程缓慢。再次,高校物业社会化缺乏与高校实际情况的结合。高校物业社会化的前提是针对高校服务的物业,而目前为高校提供的所有物业服务都完全按照物业行业标准,对高校的特殊性考虑不足。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具有高校特色的物业服务还是按照既定标准管理,没有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针对性管理,当然不能满足不同的功能性管理需求。同时,个别物业公司会以此为借口,降低服务质量,影响服务效果。最后,高校物业社会化监管难度大。高校物业社会化是通过与物业公司签订合同来实现的。高校物业服务千头万绪,涉及范围广、细节多,在合同里订立的时候不可能每个条款都极为详尽。这类商业合同一旦生效,是无法随时调整修改的。物业公司一旦在履约的的过程中,受到利益的趋势,在执行合同中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在行业规范的指引下进行服务标准和服务人员的调整,高校面对这种企业内部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对策,这无疑会加大高校的监管难度。此外,企业为降低成本可能会出现一些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例如雇佣超龄或低龄劳动人员,不为员工购买职工保险等,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高校难免会被卷入其中。
四、高校物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的解决对策
1、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升服务人员素质。物业服务人员队伍结构和总体素质决定了物业社会化服务质量。首先,物业公司应按照高校的特殊性选拔具有文化素养、工作能力及相关经验的员工,并根据其经验、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将其安排在适合的岗位,使其才尽其用,还能发挥在工作岗位的能动性。在队伍建设方面要本着取长补短的原则,使专业能力、工作阅历、年龄结构协调互补。针对整个物业队伍偏老化的问题,应采用老带新、新扶老、新老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新技术、旧观念、经验少的平衡。其次,利用校园优势聘请学者做专业服务培训,提升服务意识,掌握服务技巧。这既能达到提升服务人员素质的目的,也能沟通与服务对象——教师的关系。再次,对人员的考评也可使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法,采用网上投票和师生代表座谈会的形式开展,也可在网络平台开展优秀员工的评比,这样可以做到激励和监督的作用。2、开源节流,提供自愿消费型特色化服务。首先,在网络平台的建设中利用高校的科研能力和人才优势进行开发和维护,通过设置维修设备采购及库存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合理控制采购量、库存量,并根据数据分析出有形资产的提前维护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分析监控系统的数据,能准确了解人流量大的地点,及时布置人员维持秩序。高校物业的业主是教职工和在校大学生,均是高层次的知识人群,具有先进的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技术的最忠实的消费者。可以说,物业服务企业一手掌握了市场,一手拥有对了客源,同时掌握了买卖双方。关键就要看物业公司如何打造好服务产品实现盈利。比如物业服务企业可以根据学校服务的项目,服务标准的要求,以及师生员工的消费层次,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经营服务。3、高校、企业双向沟通,制定符合高校特色的服务监管标准。高校的日常工作包括教学和科研,对于不同的物业单元承载的服务要求也是不同的。对于这种性质的服务,就需要物业企业在高校专门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而高校也应成立专门的部门和物业企业及时对接、积极沟通,形成一套全面的、行之有效的、人性化服务标准。在合同中应明确权利与责任,防止权责不清导致的推诿、扯皮现象,妨碍教学科研的有序进行。4、建立以高校为监管主体,采用多种考评方法的监管机制。正因为高校是物业服务的对象,因此要坚持高校为监管主体的中心不动摇,最终的评价和监管权归高校所有。但高校单方面监管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这就需要采用多种监管考评机制。首先,通过成立物业监管委员会,吸纳包括学生、教师、职能部门、相关部门负责人等,不定期开展物业管理座谈会,及时沟通,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其次,通过网络平台、电话、物业反馈信箱等多种渠道收集广大师生的各种建议,定期汇总,合理必要的纳入物业服务监督考评标准中。也可通过网上报修等服务的反馈意见表所得分数,计入总体考评成绩中。最后,可以聘请物业协会的专家综合师生意见和物业企业的表现,给与指导。
参考文献:
[1]李连江主编,高校后勤社会化之路,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6年3月第一版第185页
关键词:后勤服务;物业管理;育人功能
一、高校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物业管理工作在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硬件维护角度方面说,完成学校水、电、气、暖、动力供应及基础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与保养维修工作,确保教学、生活正常有序进行;从完成教学任务进行角度说,保障教室、多媒体设施、学生公寓、会议中心等处正常有效运行,确保教学任务与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完成;从环境建设的角度说,对校内教学区、家属区公共区域、绿地、道路、人行道、广场、停车场等地的保洁,对校园内绿篱、树木、草坪、花坛等植物的养护护及管理,是优化校园环境的基础条件;从提升后勤管理服务水平的角度说,是推进后勤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及现状
作为招收培养对象,实施高等教育的事业单位,以高校为业主的高校物业管理与社会物业管理相比较,呈现出显著特点,尤其表现在教育功能上。
(一)服务对象的不同
高校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学校工作的高层次学历的教职工、家属及就读的各专业、各学历层次的学生,尤其以学生为主。因此,高校的后勤物业管理工作除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营,还要针对高等教育的特点,运用教育管理法则,实现育人功能。
(二)运行模式比较复杂
高校物业管理多采用内部甲乙方体制,甲乙方体制是学校把后勤一分为二。一方是代表学校行使后勤管理职能的甲方,另一方是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后勤服务和保障的一方,甲方和乙方通过合同方式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三)管理经费来源不同
高校物业多采用单纯性的住宅楼物业或办公楼宇物业,住宅楼物业管理带有福利性质,其收费按照社会最低收费标准,仅维持基本运转;办公楼宇物业管理主要靠行政拨款来支撑运行。因此高校物业管理往往会受到学校行政指令的限制与束缚,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与市场化、专业化管理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应用企业化的管理方法有困难。
(四)人员构成与服务意识不同
后勤物业管理起步较晚,职业化队伍尚未形成,物业管理人员相当一部分为原后勤职工,虽长期从事后勤管理工作,但学历层次较教师偏低且年龄结构偏大,不易接受专业的服务和知识培训。而且,长期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优越感及工作作风,远远达不到现代管理服务的服务水平和服务理念。
(五)高校自身的品牌和管理模式影响物业管理
高校建立已有很长时间,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无形的校风、学风、校园文化、人际环境等已经成为传统,不能轻易变革。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高校均有独特的管理模式,这些内容都影响物业管理服务的定位。
三、高校物业管理育人功能的强化策略
(一)完善高校物业管理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走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高校物业管理法规不完善,缺乏完整的考核、监督制度,目前,国家没有颁布统一的政策法规来指导高校物业管理,高校各行其是,管理不规范,内部物业管理制度也不健全,对企业的考核、监督尚不完备。应尽快深入分析和研究高校物业的个性化特点,构建和完善一套适应高校环境的、完整的、科学的、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服务程序,并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目前,西安石油大学在物业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及各个工作班组的作业指导书及相关工作的记录表格均落实在物业服务合同中,在物业管理运作中,根据“精干、高效、层次明晰、减少管理环节”的原则,确定直线职能式的管理架构,根据工作项目的需求特点,提出合理的人员配置,采用首数晋升、尾数淘汰的原则管理,确立“全员培训、梯级培训、全过程考核”的培训方针,努力造就“思想合格、素质优良、管理有方、服务周到”的员工队伍。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把物业管理工作推向市场,真正转换机制,根据服务项目、服务标准的要求以及师生的消费层次,开展多元化、专业化、多层次的经营服务。
(二)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形成优秀的高校物业管理队伍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明显,对于物业管理服务的需求也更多样化,在平等意识和现实需求的推动下,对于物业管理服务的认同冲突也更激烈,一方面要求物业为自己的生活提供规则保障,一方面希望这些规则不约束自己的行动;一方面参与相关规则制定的愿望强烈,一方面对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却在削弱。传统的教育者管理模式显然不适应这种现实要求,这就要求工作中必须要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专业教育、岗位培训、竞争上岗、量化考核等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物业管理人员必须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管理服务关系,由监督者角色转变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引导者角色,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中,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领悟出生活的价值和真谛,端正学习、工作和生活态度。物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服务态度、处理与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方面要不断提高,才能实现高校物业教育性与服务性的统一。物业管理人员的人格魅力、外貌、仪表、语调、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的风范是学生社会化角色认同的重要标准,物业管理人员亲切自然,以身示范,以良好的道德品行和精神风貌来感染学生,能无形地推动学生奋发向上。西安石油大学物业管理过程中试行的“首问负责制(业主的任何需要应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落实)、零干扰管理(不进入私人隐秘区、不干扰的情况下服务)、人性化管理(为学生补衣、为学生熬中药、雨天收衣被)、亲情化管理(像照顾自己儿女一样照顾学生)、全心管理(认真到不能再认真的程度;细致到不能再细致的程度)、一分钟管理(无论何时接到何任务,在一分钟内行动)、品牌服务(让师生舒心、安心、放心、称心)、沟通零距离(最大限度与学生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状态)”的管理要求,在实际与学生的交流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更好的实施“管理、服务、育人”三位一体化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优化校园环境,构建陶冶式教育模式,寓教于境、寓教于情
优化校园环境,构建陶冶式教育模式是指营造一个健康、明朗、乐观、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和渗透。所以,构建陶冶式教育模式的关键是利用草坪、乔木、绿篱、喷泉、雕像、橱窗等资源,激发起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开启智慧,促进人的发展。高校物业管理对环境的维护美化是间接的、侧面的、渗透式的教育,它的教育内容没有明确规定,是通过校园环境、管理人员的言行举止等将德育因素渗透到对学生的管理与服务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进而达到教育目的。这种不言之教的教育模式是教育的最自然状态,看似对学生无所要求,实则是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把外界机械作用力变成内在的自觉动力,要求学生全面、严格的要求自己,由他管变为自管,由他律变为自律。总的来说,对高校物业管理的育人功能进行探索与善开发,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更好的为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服务,而且可以拓宽高校育人工作的空间和领域,促进高校育人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谷海鹰.浅谈高校物业管理和文化建设[J].高校后勤研究,2013(2):13-15.
[2]尤玉军,陈维宏.高校物业管理育人功能探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2,6(3):86-87.
[3]张伟强,夏冬晴.论高校德育中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的有机统一[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19(3):82-86.
[4]张伟强.高校德育时空论[J].现代教育科学,2007(1):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