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居住区建筑设计范文

居住区建筑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居住区建筑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居住区建筑设计

第1篇:居住区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

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是建筑专业的一个分支,通过科学的设计规划,出具最为合理的户型,能够使城市的用地矛盾得到缓解,使居住区的环境得以优化。当前我国对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研究及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建筑设计师应看到设计规划的重大意义,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国内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水准。

一、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概念

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就是要求设计师从规划目标出发,运用相关的设计规划知识,遵循设计规划原理,对项目环境和条件进行调查,并做出合理分析,出具科学的设计规划方案,力求满足投资方要求并兼具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二、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具体内容

(一)居住区项目定位

建筑设计师首先要对项目所处的位置及配套设施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居住区内建筑的层数,明确需要设计规划的建筑是多层建筑还是高层建筑,以此来推算建设周期和投资成本。另外还需对项目的建设档次进行定位,明确住宅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需求,将收集到的调查资料进行科学分析,以此为依据来做好居住区的档次定位。

(二)居住区功能分析

对居住区进行功能分析意义重大,科学的功能分析能够提升投资成功率。功能分析的内容包括:住宅用地分析、道路用地分析、公共设施用地分析、及绿地分析等。

(三)居住区环境分析

对居住区的环境分析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如项目所在地的空气状况、日照强度、水质条件、生活私密性等等;二是社会环境,如交通条件、配套设施、物业水平及居住区的智能化程度等等。

(四)居住区建筑密度

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还要处理好建筑密度的问题,设定合理的建筑密度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舒适度,保证住户的居住质量。通过实践与调查可以得知,建筑之间设置25%左右的密度较为适合。

三、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一)确定项目目标

开展设计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将项目目标确定下来,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首先,建筑设计师要做好项目定位,项目定位涉及的考虑因素包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环境、形象框架、价格定位、潜在优劣势、盈利可能性等等。工作人员需要将项目的相关资料收集齐全,通过设计师的科学分析来明确项目的大方向。另外,设计师不能忽视投资方的利益,将投资方的经济效益纳入项目目标的确定当中,保证投资方能够通过项目建设获取最大利润。同时,设计师还需在规划阶段进行社会产品的创造,履行设计师的职责。

(二)成立设计小组

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工作非设计师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因而在明确了项目目标之后,就要组织成立设计规划小组,由专门人员对各部分工作负责。组内除了主要的建筑设计师外,还需要市场调研人员、营销人员、成本分析人员及设计规划的总领导等。组内人员除了完成分内的工作之外,还应与其他部门的人员保持密切联系,通过相互协调来提升设计工作质量。在小组成立及运行的过程中,要始终与投资商保持顺畅的沟通,满足投资商的要求,确保设计小组的构成和运作能够发挥最大作用,使投资商获得最大效益。

(三)收集规划依据

收集规划依据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规划小组派驻专门人员来完成对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的调查。在自然条件方面需要了解项目所出位置的交通情况、未来规划、植被现状、主要风向、地质条件等等。从经济环境方面来说,设计规划小组要对项目周边的经济状况有所了解,出具投资回报率、建设进度、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报告。另外还需做好项目市场环境的调查,市场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居住区内现有建筑形式、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区域内的售价水平等等,对项目未来的市场前景做出预测。规划小组还可根据自身能力开展更加深入的市场调研,对同区域内的户型特点、装修档次、建筑形象、销售周期等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

(四)进行资料分析

完成资料收集工作之后,规划设计小组就要对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和分析,保证设计的合理性。首先,要了解资料的主要来源,通常以下几种来源较为可靠:投资商提供的技术方面的资料、发表的专业设计论文及著作、从专业网站上查询到的设计资料、自主调研获得的数据等。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定性,考察资料的全面性,对设计规划的重点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新问题,并迅速收集解决新问题的相关资料。第三,在完成基本的定性分析之后对资料进行量化计算,借用计算机等工具,确保计算结果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五)做出规划决策

规划决策是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重点,需要考虑的主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居住区的功能组成,通常居住区都会设有住宅、银行、商超、居委会、医院、学校等设施,规划小组要从市场定位出发来划定各类设施的面积及建筑类别,并将各项技术指标确定下来。其次,要规划好居住区的交通组织方式。选用具有最佳停车效率和空间利用率的停车方式;地下人防的面积要控制在设计规范之内,位置的选择则要力求经济;有效节省停车空间,在满足基本人车分流要求的基础上,实现人车合道共存。

(六)出具设计方案

在完成了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准备工作之后,规划小组要辅助设计师出具设计方案,展示设计规划的成果。方案中的应有条目包括:项目概况、分析结果、市场定位、布局规划、开发分期、设计理念、投资估算、技术及设备要求、施工进度安排等等。力求在设计方案当中将项目涉及的各项工作和细节交代清楚,与投资方达成共识,为居住区的建设设计规划工作画上一个完美的句点。

结束语:

我国的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仍处于上升阶段,建筑设计师应牢牢把握设计规划的内容,在具体设计中按照正确步骤,采用科学方法来完成建筑设计规划工作。力求通过设计规划来求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姜劲松,林炳耀.对我国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理论、方法和制度的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10(03).

第2篇:居住区建筑设计范文

本文通过对幼儿教育理论与幼儿园建筑的探讨与研究,提出了针对我国居住区幼儿园建筑的基本模式,着重探讨居住区幼儿园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居住区幼儿园设计手法提出了总结,希望能为将来幼儿园建筑设计工作提供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幼儿教育,居住区幼儿园,建筑设计,空间,心理

美国建筑大师路易斯.康说过:“建筑物必须有性格,有思想,有美丽的容貌。”过去几十年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居住区幼儿园建筑的茁壮成长,对幼儿园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幼儿园建筑设计的发展变化的研究,对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居住区幼儿园建筑现状

1、幼儿园设计的缺失

在当前普遍重“智育教育”轻视“素质培养”的社会背景下,对幼儿教育人们往往关心是他们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及学习,至于幼儿心理和行为发展是否正常、是否健康快乐、以及其它素质的培养提高都变成次要而不被重视。

(1)对幼儿园空间内涵认知不足

在幼儿园设计中,人们常常关心如何解决教学空间的不足、各类活动场地

不足、以及幼儿园设备、设施不足等,但这些硬件设施改善却无法解决现在幼

儿园设计中长期存在的“不顾及幼儿个别差异”等问题,对幼儿园空间与幼儿行为发展、幼儿素质培养互动关系认识不足。

(2)冷漠的幼儿园学习、生活环境

传统的幼儿园设计中提供给幼儿各班级活动单元及室外活动场地,幼儿在幼儿园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其各自独立的单元中渡过的。幼儿园内各活动场地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无法满足幼儿之间多层次交往对幼儿园活动空间的要求。

①忽视对幼儿心理、行为特征研究,过于专注各活动单元物理环境设计

幼儿园各活动单元是幼儿在园内学习、生活、游戏的主要场所,以往设计的重点放在各活动单元空间大小、内部空间组成分配、活动室设备、采光、通风等方面,但忽视了各单元用房对幼儿学习成果及幼儿行为发展的功能。

②多功能厅用房不足及缺乏

多功能厅是对现在特别教室用房的完善,又是新兴学科用房的补充,还是高科技在幼儿园普及应用的场所。

二、幼儿园空间设计新需求

1、居住区幼儿园总体环境设计

新建的托儿所、幼儿园应该有独立的建筑基地,并应根据城市建设规划规范小区规划中托儿所、幼儿园的合理布局进行设置。

2、基地选择的基本原则应考虑:

(1)托、幼机构的服务半径不宜过大,使家长接送儿童的路线短捷,并要考虑儿童步行的距离。适宜的服务半径不超过500㎡;

(2)毗连地界的南侧应无高大建筑物,以防遮挡阳光,保证日照充足,也便于绿化;

(3)周围环境应无臭气、毒气以及噪声等发生源;

(4)新建托、动机构应避免在交通繁忙的街道旁边或建设等对环境的污染;

(5)基地应有供电、供水和排除雨水、污水的方便条件,以防止交通事故及噪音;

(6)基地应对总体布置中的合理功能分区,主次出入口的设置,游戏、活动、种植等场地的布置以及绿化等提供可能性的条件;

(7)基地必须与火灾危险区.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醚存区以及雷击频繁区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不得有高压供电线路通过;

(8)当所在地段的地形复杂的情况下,应该加以充分利用,节约用地,减少投资;

三、总体环境设计

托、幼建筑的总体环境是城市及居住区整体环境的组成部分,它必须与街道及周围环境相协调,使其与城市总体环境有机的结合。总平面内应有合理的功能分区,便于管理及家长接送儿童,建筑物布局、朝向、层数合理。有公用的体育游戏场地、绿化用地、及其它用地,管线、道路短捷,充分利用占主要儿童房间朝向。

1、幼儿园建筑的平面类型

幼儿园对幼儿来说,它包括若干班组的活动单元、各种公用的厅室、行政辅助用房以及绿地、庭院和游戏场。建筑平面构图尽管不尽相同,其布局大致可以分为分散和集中两种。

(1)分散式布局:

以班为单位每班占一栋,当为二层时,楼上楼下各为一个班。分散式布置一般适合于南方气候条件。建筑物处于绿树包围之中与环境结合较好,相互间干扰少,有利于通风、日照,便于幼儿的户外活动,便于分期修建。

(2)集中式布局:

常见的有分支式平面、长条型平面和院落式平面等,其中尤其以分支式平面最为普遍。由于幼儿活动室以及卧室均要求朝南,这种平面可以充分发挥其优点。即各南北向的“分支”作为幼儿单元,“主干”作联系走廊或布置教职员所用的办公用房。长条型平面一般单面布置房间,院落式平面由建筑物围成院落形成一个比较亲切的室外空间。集中式布局的优缺点正好和分散式相反,特别适合于北方气候条件,因为它具有布局紧凑、管理方便、朝向合理、节省土地等优点。

2、根据己有幼儿园建筑实例,具体的平面构图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1)并联式 以楼梯或外廊将若干个活动单元并列连接,适用于东西向或斜向长条型用地,各个房间都可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形成一字形或锯齿形平面。

(2)串联式 用连廊将行列的几个活动单元串联,活动单元可以在一侧,也可以在两侧,连廊旁可设行政辅助用房。

(3)并串联式 用连廊将几个行列的并联活动单元串联,它具有以上两式的特点。

(4)内院式 这种构图方式其实是我国四合院建筑形式在幼儿园平面中的运用,用两条连廊将两列活动单元连接,就可围成一进式或两进式内院,也可将两列串联式的活动单元用环廊与公用辅助用房围成大型内院。

(5)风车式 不同朝向的活动单元环绕中心厅室或楼梯间布置。

(6)圆环式 活动单元相互连接布置成圆环形,环内内院成为公用游戏场,环外外院成为班组游戏场。

(7)放射形 若干活动单元环绕着中心的多功能厅放射形布置。

(8)井字形 活动单元在四个象限内相互直角布置,井字中空设置多功能厅与其他服务用房,类似的变体平面如双十字组合。

(9)自由式 为了体现幼儿园建筑与其中使用的主人性格相吻合的天真、活泼、可爱与好动,建筑师常将其设计成平面自由灵活。现在,自由式平面的幼儿建筑比比皆是,它们多在多层或者高层建筑群包围着的街坊或居住小区内,也必将成为未来幼儿园设计的趋势。

四、结语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对于幼儿园的设计者来说,我们不能等待自上而下的改变,我们自己在理解了正确的、先进的幼教思想和建筑思想之后,在社会所能接受的前提下,最大可能的去尝试确定一些新的东西,反过来对幼教方式产生影响,从而由下而上地去为新的幼教理论的最终确立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志明主编·《幼儿园科学教育》·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

【2】《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一8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

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标准,1987年

【3】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4】刘振亚、林川·多为儿童们着想一一幼儿园设计若干问题初探·《建筑学

报》,1999年

第3篇:居住区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居住区体验商业街;场地;空间;人员流动;设计

前言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工作之余外出消费成为了重要的活动,对于消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购物之外,还需要重视精神体验,居住区体验商业街能再现家居生活,让消费者对其情感上认同。居住区体验商业街是一种特色的模式,在居住地区建立商业街区,重视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商品交易,这种商业模式能将多个消费项目合理整合到一起,满足人们的消费期望。

1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的场地设计

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的场地设计,需要将设计内容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城市格局、风俗习惯等方面相结合,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设计:

1.1内向型居住区体验商业街

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能将居住区和商业街的特点集中起来,居住区中发展商业,为居民提供消费便利,借助物业管理手段,降低对居住区内部环境的影响。设置步行街,优化消费环境,者就需要在居住区内实现人车分裂,建立商业步行街,保证行人在步行街内通过的安全。商业街一般设计在居住区中心,充分引导人流,并且可以对外开放,真正打造居住区内的标志性公共空间。

1.2外向型居住区体验商业街

外向型居住区体验商业街是最为常见的模式,一般选择增加居住区入口面积,在入口处设计商业区域,方便居民区居民的购物,也能配以相关设施方便外来人员消费,同时还不会增加物业压力,增加物业管理难度。

1.3集中型居住区体验商业街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城市中心形成了大年的住宅区域,容纳了较多人口数量的居民,传统的商业中心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为了方便居民的多样化消费要求,建设了集中型的居住区体验商业街。街道和广场形成商业建筑区,加上一些景观等,视觉效果较好,并且在居住区内中心区域,为居民区内居民提供服务,也能方便周围民众,然后借助道路景观等手段分离商业区域和居住区域,以免影响到居民正常的居住。

1.4混合型居住区体验商业街

一般会选择一条贯穿整个居住区域中部的商业街,将居住区划分成为两个部分,但是在人口数量较多的居住区中,不能选择在市中心要道上,以免人流增加阻碍到交通,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通行。设计选择建立一条新型商业街,整体面积较大,并且和周围城市的主道路连接,吸引更多的外部购物者,能为居民区居民和外来人群提供服务,但是可能会影响到居民区环境。

2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的空间设计

和一般意义上的购物中心不同,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更加注重空间体验,通过多种方式来展空间。其中“核”是向心性聚合位置,起到主导作用;“线”是线性方向,展现了“点”的分布状态,也就是不同的节点空间状态,规律性分布能更为合理的构建场所空间。

2.1“点和核”模式

(1)下沉商业街

在居住区体验商业街建筑设计中,选择退让空闲方式,预先留出一部分区域,作为商业活动区域,然后改变地坪高度,形成不同的商业空间,给消费者以全新的感受,如图1所示。

(2)结合公共空间

居住区体验商业街为了展现居住区和商业街的共同特点,其生活性不可忽略,为了体现商业街的价值,需要充分吸引人流,将商业街和公共空间结合在一起,能扩大公共空间面积,也能更好的满足居民的空间需求,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中心岛

一般居住区体验商业街的面积较大,但是从居住区实际情况考虑,面积有限的状况下,可以选择中心岛来解决面积问题,形成两面单向车道,环绕成中心岛,实现了人车分离,消费者的消费安全得到了保障,也能在中心岛位置设计景观、商业建筑以及公共空间,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2.2“线”模式

(1)半街道

在一些特殊的居住区环境下,可以选择半街道样式的体验型商业街,最为常见的就是滨水居住区,不影响居民欣赏滨水景观,在对面街道可以形成单向商业布局,避免了人流量集中影响到交通状况,又不会影响到购物环境和景观环境。

(2)立体商业街

顾名思义,将原本的平面线性商业街改变为立体形式,和地下通道、天桥等连接起来,可以实现地下和空中两种体验型商业街,然后增加扶梯、坡道等避免路程增加,也能提高土地面积的利用率,形成全新的商业空间模式。

(3)景观商业街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消费需求,选择将景观设计和体验型商业街设计结合在一起,配以合理的景观,增加居住区体验商业街的观赏性,也能让购物环境更为舒适,避免过分强调商业,吸引更多的人流。

3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的人员流动设计

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的人员流动设计主要是利用店铺、娱乐区域、餐饮区域、造景、停车场等区域控制人流量,让人员分布在建筑的各个角落,避免出现店铺死角。

3.1店铺

一般情况下,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会借助主流店铺来吸引人流量,也可以引导人流,一般的主流店铺为知名品牌,往往是在人员流动线路中断,尽可能的延长人员流动线路。或者是将店铺安排在人流两段,中间设置一条较长的步行街,人们在两端移动时,会穿过步行街,步行街两侧设置多家专卖店。

3.2娱乐区域

娱乐区域也是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吸引消费者的区域,多样化的娱乐设施,满足用户的基础娱乐区域,常见的包括电影院、KTV、游戏城、亲子游戏、情侣游戏、情景游戏等,多种娱乐方式能吸引更多的人流。

3.3餐饮区域

餐饮区域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来说,居住局人们对于一般服装或者零售的需求并不高,而对于餐饮区域却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也是消费主力形式。餐饮区域可以选择固定位置集合以及沿路小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餐饮消费需求。

3.4造景

中庭造景是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也是营造良好购物环境的重要标准,也能在商业建筑中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驻足观赏,美化购物环境,也能疏散人群,各个角落的造景也能让多家购物场所映入消费者眼帘,更容易找到目的地。

3.5停车场

设计高质量的停车场能方便消费者的消费,甚至可以成为消费者消费的决定性因素,一般会在外部设置足够的停车位,方便消费者停车,为了避免占用较大面积,往往会选择地下停车场,这就需要合理设计车库。同时,协调好货车、人员、快递、出租车、卸货区域等多方面的场地和通道,尽最大可能实现人车分流。设计合理的入口数量和位置,技能方便消费者的停车,也能避免混乱,一般选择街角位置。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观念,原本的购物中心商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而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能将多种消费有效的结合,通过场地、空间、人员流动等多方面的设计,既能体现现代商业的功能,也能满足消费者对于购物消费的物质和精神双重要求。

参考文献

[1]王馨.商业街建筑设计构想的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7(01):106.

[2]许梦婕.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建筑设计的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17):66.

第4篇:居住区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

一、引言

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并创造出适合购物、休闲和交流的灵动空间;二是如何创造宜人的外部空间,吸引更多的顾客进入商业建筑中,并使商业建筑与居住区环境完美融合。可见,实现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关键均与建筑的空间设计密不可分。

二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原则

(一)内部空间设计原则

序列性。人在商业环境中不仅涉及到空间变化的因素,还与时间因素发生关系,组织空间序列就是要把空间的安排和时间的先后有机的结合起来。另外,考虑到人们在运动中的视线要求,可借助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对景、借景、框景、夹景等手法,使商业建筑内部空间设计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空间动态性。即商业空间原有结构具有内在的和潜在的多种功能,有着充分的弹性,当外部变化动因引起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时,可以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自发地调整空间组织内容和发挥多种功能潜能,取得与新功能相互适应地关系。

空间有效利用性。居住区商业建筑作为房地产开发的一个重要部分注定其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利用,实现商业空间的最大使用效率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和价值。空间的有效利用可以通过多种设计手段达到。比如活动隔断或者活动地面等形成流畅多变的内部空间。

(二)外部空间设计原则

注意空间的层次性。外部空间的出现使商业建筑内外空间的过渡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的渐进感。通过它把居住区和城市空间引入到商业建筑空间中来,使商业空间得以扩大,有利于改善商业空间的尺度,减少人们在购物时的拥挤压抑感,由此提高购物环境及商业空间的质量。

注意内外空间的交替。商业建筑外部空间呈现出来的融合、渗透、动态的空间形态往往为城市和商业建筑带来异常生动的空间效果,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氛围。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应使使商业建筑内、外空间的交替趋于“柔和”,避免由于空间的“生硬”交替引起人们心理上的不舒服。

三、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手法

建筑空间有内、外之分,内部空间主要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一般指由建筑实体如墙、屋顶、柱等结构构件围合而成的空间,既包括建筑室内空间,也包括由建筑实体围合而成的内庭院、内街市等,这种空间有一定的封闭性。外部空间则相对与内部空间而言,由建筑实体分隔出来的室外的、属于城市公共部分的空间。

(一)内部空间设计

围合与开敞的变换。在居住区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具体设计中可以通过灵活隔断的要素进行设计手法的变换。比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部空间,中间用活动隔墙或隔断进行灵活分隔:推开来、打通后,是一个连成一气的整体空间;迭起来、收拢去,又成了各自独立的几个空间等等,并通过隔断的高度和宽度及闭合关系的变化来适应居民在商业建筑中进行不同活动时的心理变化。

还可以通过室内活动部件、设施和家具来进行灵活分隔。另外,居住区商业室内设计应尽量缩小陈列面积,利用管材、板材和透明材料制作道具,在物理空间和视觉空间方面均强调其通透性、灵活性。为了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和市场的不断变化,居住区商业建筑应该在满足功能使用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使空间的限定度小一些,创造活泼、通透、开敞的效果。

(二)竖向高差的变化

高差的设置是处理空间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高差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领域,地面标高的变化能突出及改变空间的特征,标明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在大空间内创造二次空间,但在视觉上和空间上保持其连续性。

在居住区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高差设计手法来实现内部空间的二次划分,达到特殊空间效果。如利用台阶处理地面高低变化,连接高低不同的空间,创造出动人的线造型。还可以讲台阶作为休息设施,特别是在多功能空间和空间有限的地方。还可以利用坡道连接高差不同界面,坡道的优点是更人性化不仅满足无障碍设计也可减缓居民购物的疲劳感,不足之处就是占据空间较大,在居住区集中式商业建筑中要慎用。

(三)注意空间层次变化

居住区商业建筑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内部空间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感,使出现在人们眼前的空间画面不过于简单,而有近、中、远的景致变化。通过隔断、绿化、高差等的设置都可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而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居民行为方式的连续性与复合性要求居住区商业建筑内部空间有连续性与渗透性。通过对内部空间的分隔与联系,使若干空间相互渗透,丰富内部空间的层次变化。只有当内部充满生活,外部才会有生命。在内部空间处理中可以把两个空间中间设廊或门洞,使得空间形成渗透,产生层次丰富的空间。也可穿插使用绿化等软化介质进行渗透,更好地创造多层次的空间相互渗透,而形成无限深远的感觉。而利用高差变化也是形成丰富层次空间的手法,高差变化的空间改变了人的视线范围与视觉心理,加大了空间的曲折感与神秘感。

(四)善于利用过渡空间

商业建筑内部的出挑空间、檐廊空间、檐下空间以及构架空间都属于过渡灰空间.这类空间使建筑的内部空间产生向外的扩张力,而外部的空间产生对内的聚合力,加强了建筑内外空间的结合,使商业建筑的亲和力大大加强。在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中,尤其要注意灰空间的应用,加强内外空间的渗透,过渡空间作为居民购物的必经空间,不仅能导入居住区和城市景观,吸引人流,还能成为居住区商业建筑向外延伸空间,衍生与扩展商业活动。可以诱发购物停滞行为和注意力,形成居住区商业建筑与居住区内部的互动,吸引居民进入商业建筑中,同时商业建筑与城市空间也有了对话,真正成为社区型的活动和交流的中心。

(五)外部空间设计

1 设置商业广场

商业建筑如果位于道路的交汇边沿,那么人流的集结与疏散、车流的导入与疏出、行车的交汇视距与交通安垒,要有适当的缓冲地段。可以利用地面的坡度、抬升或下降,结合人口空间形成入口商业广场。商业广场不仅用于人流集散,也是商业活动的舞台,其气氛轻松、形式活泼自由,可以举行娱乐活动,超越了单纯的商业功能而成为吸引顾客、增强城市活力的重要公共空间。

2 沿街退让

紧临道路而设的居住商业建筑可在沿街的边缘地带平行街道退出属于建筑红线范围之内的“私有”块状或线状空间,它是达成建筑与居住区和城市联系的中介环境,同时也是由公共转入“私有”的过渡性空间。

第5篇:居住区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居住小区,人性化设计,建筑设计

Abstract: China architecture is currently in a wandering stage,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faulting, and lack of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s. China's building design need to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and expand the international outlook, more attention to detail and humanized design.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humanization design, architectu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关于建筑人性化设计

1、人性化设计的定义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当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等等,在原有设计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对建筑和产品进行优化,使观众参观起来非常方便、舒适,是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1)形式:通过对形式的考究设计,例如造型、材质、色彩等,使人获得积极的使用状态和精神感受。阿尔托被公认为是最著名的人性化建筑师之一,在他的著名作品珊纳特赛罗会议中心,把一个小小的门把手用藤条包裹起来,以免人们在寒冬中接触金属把手而感到不适,从中可见建筑师对人性化的追求。(2)功能:通过对功能设计的完善和开发,给使用者提供一些更加人道的方面,如公平、关爱、方便等。例如当前电脑手写输入成为现实,让很多老年人也能方便地使用电脑。

2、人性化住宅的特征

概括来讲,人性化的住宅具有几个方面的特征:(1)充分满足人生活方式的多重性,使建筑空间多义化;(2)强调人与生态自然的和谐;(3)尊重人与人的交往,增强邻里居住文化。这三点均是以人为出发点,重视协调人与建筑、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二、居住小区的建筑人性化设计与表现

1、建筑与环境的和谐

每一个建筑作品都有它自己的环境,建筑与环境发生着一种真正的交流,它是相互的,持续的,建筑风格应与环境相协调。目前,有些建筑画师为了标新立异,为了表现而表现,把建筑通过二维的画放置在虚拟的,随意的假设环境里,完全地成为一幅画,它的目是要打动人,而至于打动人们的是画还是建筑,没有人说得清楚。建筑竣工后,结果是风格,色彩都不符合周围的环境。完全打破了原有的和谐,失去了建筑的真正定义,而环境是包含了远古时期的艰难跋涉,包含了深藏在大地之中的鲜为人知的奋斗历程,它是摆在每一个新工程面前的记忆,是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它们把我们带入到必须面对的现实环境中,任何有关建筑的事物都能从它所处的环境中吸取营养。只有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历史表现形成的建筑才能扮演一种积极的见证人的角色,目睹并承载属于我们文化的灵感,焦虑和希望。

2、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是通过在好的规划设计的指导下,科学合理的部署景观环境设计来实现的。只有好的规划设计,没有好的景观绿化设计,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同样,如果规划设计未完善,势必给后面的景观绿化设计造成难以处理的问题,也不能很好的达到预期的效果。换言之,景观设计可以在原规划构思的基础上锦上添花,进一步完善环境功能。通过植物的种植和小品的配置,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尤其对于重要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首先应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和参与性,为居民提供各种方便;其次要注意感觉效果,要让大家喜欢和热爱自己的家园。住区环境不同于公园或其它公共场所,它是小区居民重复使用的场所,如果缺少观赏性和趣味性人们就不会有新鲜感,很少去。此外,景观设计还要追求生态化。所谓生态住宅区就是指:在保证小区各项功能正常运行和维护小区内居民较好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均生态基区面积的居住小区。从规划、设计和施工的角度出发,生态小区是指在居住区的建设中,通过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伤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基区面积。生态居住区应该达到节能、节地、节约资源、节省材料、太阳能运用,无害化、减少废弃物、注重材料、能量和资源的重复运用和循环运用等要求。生态居住区的目的,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居住社区的设计和规划之中,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既是时展的产物,更是时展的需要。

3、创设舒适的居住空间

住宅商品化之后人们非常重视居住空间的舒适性,“住得下,分得开”的简单布置已不符合时代要求。要体现人性化建筑设计,应认真考虑:(1)各功能空间既要明确齐备又要保证各自的私密性。功能分区要明确齐备并有相对的独立性而联系又方便合理,满足不同功能区的使用要求又保证各自的私密性。如客厅、餐厅设置应相对独立,避免人员穿行的影响;客厅与卧室相对分离,卧室不直接对厅开门,避免客厅来客对卧室一览无遗;卫生间不正对餐厅开门,以免引起不雅联想;主房卫生间不正对卧室开门,消除心里的不良影响;房间通风顺畅、平面交通便捷通顺,面积紧凑实用率高等。建筑师要重视这些细节的处理,它往往是一个方案成功与否的关键。(2)重视空间的动感与灵活性。空间是住宅建筑的灵魂,它既是一个包容生活的容器,也是一个感受建筑魅力的主要场所。要提高现代住宅室内空间质量,必须在室内空间效果的趣味性和丰富性、空间的动感流畅、交通空间的定位以及室内自然光照环境设计等方面下功夫。1)注重室内空间效果的趣味性和丰富性,可以满足居民对居住舒适度的心理需求。室内空间的高度、形状,不同空间在平面及竖向上的联系,开窗的位置及形式等在满足相应法规的同时,可根据居住者的爱好加入更多的个性化因素。2)空间的动感流畅,通透灵活也是住宅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内容。可通过对户内公共空间、私密空间、交通空间的巧妙布置,保证室内空间的通透流畅,使每个独立空间的空间感都得到延伸和扩展,营造小中见大的空间视觉效果。3)交通空间在经济型住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必须将其从仅仅满足水平及垂直交通的简单功能中解脱出来,赋予其组织空间序列的意义,使走廊、楼梯成为室内空间景观的一部分,形成一条流动的景观轴线。4)室内自然光照的综合设计,是产生高质量空间氛围的重要环节。以往室内设计多用人工光照渲染空间气氛,但相对来说还是自然光更加亲切自然,且易与建筑立面、形体密切结合,在创造丰富空间效果的同时,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交流。通过开窗方式(如顶窗,侧窗,高窗,低窗,落地窗,转角窗等)和采光材料(如透明玻璃,磨砂玻璃,玻璃砖,百页等)的运用,形成光影丰富、多彩、明暗变化有致的室内空间。(3)空调机位置要结合外观造型考虑。居住小区新建住宅楼应多利用外观造型将室外空调机巧妙隐蔽,冷煤管就近接到外墙,由竖向预埋排水管排出,既保证墙面完整,在外观设计上也能达到美观的要求。

4、精心考虑住宅外观设计

当今住宅的外观设计经历了一个由简洁到丰富的演变过程,其处理手法大致归纳为三段式:(1)以厚重的石材饰面;(2)墙身,结合阳台及窗户,形成虚实和形体的变化,成为建筑的主体;(3)屋顶,这是建筑中最活跃的因素,屋顶通过造型、建筑用材、灯光等营造出各自独特的风格,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优秀的住宅设计就其建筑外部而言,不仅要着眼于体型、色彩、比例、尺度,还应有合理的细部设计和环境设计来完善,通过细腻丰富的细部设计增强建筑物的整体艺术表现力,使建筑具有亲切感和人情味。一是对建筑形体要大胆穿插变化,打破由于功能单调带来的平板之感。二是对细部要精心处理,建筑细部往往能反映一个建筑师的修养水平,也是一个建筑能否成为精品的前提。住宅工程从露明水管的外在布置、空间搁板的设计、到窗台线角、腰线装饰线条,直到檐口大样等每个细节都要做到精心设计。

三、对居住区人性化建筑设计的体会

设计一个具有人性化空间的居住小区,首先必须了解居住者的行为需求,生活习惯。居住环境是为人而创造的,是为满足人的需求而设计的。在居住环境建设中,必须从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出发,使环境具备一些基本的特征。如:安全性、文化性、生态型、识别性、多样性、和谐型、舒适性、健康性。当满足这些基本特征后,开始考虑何为人性化的居住区。当设计是为了生活、为了人内在的体验,当设计师成为一个内在者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设计的对象具有功用和意义时,才能适合当今人们的生活需求。设计理念和精神中倡导一种人性化的现代居住文化,尽量让人可以重归于人性的场所,找回自然、回归自我,这才是居住小区人性化建筑的灵魂所在、精妙所致。

参考文献

1、张厚宝。建筑人性化设计的内涵和具体原则[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15期

第6篇:居住区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居住小区 公共建筑

Abstract: the residential area is an organic part of a city.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of urban planning is one of important contents, which is an important step of urban planning is to meet residents live, work, rest, cultural education and life service, transport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planning. It partly reflect a n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ideological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The plot public building into four categories: municipal utility class, the education conservation service class, the neighborhood truck class and municipal utilities classes. In the specific plan, we shoul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public buildings of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llage, fully meets the demand of the residents' lives based on reasonable decorate.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public building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设计概念

公共建筑一般分为市政公用类、邻里交往类、教育保育服务类、商业服务类等为住户提供公共服务的建筑物。不同的服务要求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在进行居住小区的公共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小区的特点、人员、服务的类型,在合理的基础上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2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设计要点

2.1 公共建筑位置设计分析

公共服务设施应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购物、教育、文化娱乐、游憩、社交活动等的需要。居住区内必须相应设置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其内容、项目设置必须综合考虑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以及年龄特征因素。在进行公共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公共建筑所处的位置是否符合居民的的使用要求,日常产生的噪音、污染等是否会影响居民的生活,以及公共建筑本身的采光、日照、通风是否良好;位置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要明确的划分公共区域与私有区域,对街道进行监视,看是否存在交通隐患等问题。公共建筑是为了方便住户的日常生活,所以在设计时应做到流线清晰、合理,人流车库尽量不交叉。住户的共享和参与是公共建筑的最终目的。设计师在设计公共建筑时应对小区的公建等级以及配置作出能动性反应。居民的生活规律、活动路线、公建自身的效益对于公建的合理设置具有更大的作用。

2.2 公共建筑规划布置的设计分析

2.1市政公用类

市政公用类的公建一般包括:公共卫生间、垃圾站、自行车库等。公共卫生间的设计一般为辅助设计,不宜单独设置,可以附在小区活动中心或商业设施里面。公共卫生间的设计位置应选在容易找到但又不影响卫生、环境的地方。垃圾站是每个小区内必不可少的设施,虽然它脏乱臭,惹人讨厌,历年来对于垃圾站的建设虽然都在改良当中,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自行车库一直是公共建筑的难点所在,一般为分散、集中两种布置方式。对于高层住宅,可以利用底层作为自行车的存放地点,如若集中存放应布置在出入口附近,这样有利于存取车辆。

2.2 邻里交往类

邻里交往类的公共建筑物应选在小区中央位置,可以与商业服务类设施共同组成小区的公共建筑类中心。邻里交往类公建为住户提供的是精神环境,在日益发展的今天,对这类建筑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其规模以及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中。邻里交往类的公共建筑物一般为:居民活动中心、会所、俱乐部等,其功能大多是为了给住户提供娱乐休闲的场所,是人情味的重点体现地。

2.3 教育保育服务类

教育保育服务类公共建筑一般指的是幼儿园、幼托中心或者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如果等级较高的小区,还有幼儿园、小学等。在这类建筑设计中,托儿所与幼儿园应联合设计,这样可以合理的利用场地,便于家长接送。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幼儿的安全及健康成长,其位置应选在小区入口或中心位置,应有一定的室外场地可以供幼儿进行玩耍活动和游戏;周围环境应该保持安静,避免噪音的干扰。在进行小学建筑的设计时,应把小学生的噪音考虑在内,应选在小区的某一侧,这样就能更好的保证小学生的教学,降低对居民的影响。

2.4 商业服务类

商业服务类公建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如何合理的安排对百姓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商业服务类的公建选择位置不应在小区中心,这样不利于居民出行。在一些新建的比较成功的居住小区中,均将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处。至于商业设施的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沿街带状布置、成片集中布置、沿街带状和成片集中相结合布置。总之,商业设施分散布置的形式已逐渐淘汰,因为其没有考虑到商业设施的聚集效应。另外,笔者将物业管理、卫生站也归于此类公建。物业管理现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居委会的地位,为了方便联系,比较适合将其布置于小区主要出入口处。而卫生站则适合与小区活动中心布置在一起。

3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外部设计及形态设计分析

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及形态设计应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考虑更具人性化和艺术性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空间的大小虽不能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却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物中,不同的空间会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在一些设计比较陈旧的小区里的公共空间中,住户是很难感觉到兴奋或心情舒畅的。住户在选购楼房时对于建筑外部结构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这对我们设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考验,因此如何增强建筑物的识别性及归属感是一个好的设计必不可少的条件。越来越多的建筑物的设计讲究个性化,这也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凸显个性化的设计方法有很多,比如突出个性的造型,色彩的突破性运用,特殊材料的搭配等都可以体现建筑的个性。

4 总结

人是需要交流的动物,而公共建筑类建筑就是为住户提供交流的场所,使得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对身边的事情进行讨论与分享。白天的时候老人或者孩子可以有地方打发闲暇时光,夜晚的时候一家人可以有地方增进感情。另外,在实际设计中,经常把一些小区公共建筑联合设置,结合绿地构成小区公共绿地中心。它的意义远不止功能层面,它能丰富小区的整体形象,使小区富有特征,从而产生可识别性和归属感,成为居民的活动场所。而在许多小区规划中公建按其功能的不同被安置在不同的地块里,而缺少形态方面的考虑。所以在规划设计小区公共中心时,要有整体的概念,使其与整个小区环境有机结合,创造富有空间特色的小区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武婵燕. 居住区交往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 , 2005 .

第7篇:居住区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

前言

目前在城市居住小区内,为了有效的满足居民生活配套服务,对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目前在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建筑设计大体分为教育保育类、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和市政公用类等四种类别,由于每种类别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需要在设计时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为前提,从而对公共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确保居住小区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

1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要求

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的带动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已不再仅仅为了满足温饱而努力,对于生活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这首先就体现在居住要求的提升,人们不仅仅满足于住户的功能和面积,而且对居住小区的环境和配套设施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人们开始从原来的选择居住小区即是选择一种生活空间的层次开始上升到对小区的选择即是塑造一种生活方式的要求上来,这就对居住小区内公共建筑服务设施是否完善了有更高的要求,这也成为人们选择居住小区时的重要衡量标准。

1.1 对公建的卫生要求,不仅需要小区内垃圾站能够更好的满足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而且对公共建筑本身的设计在日照、采光、和通风方面是否良好,是否有噪音及空气污染产生,是否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等都有具体的要求。

1.2 公建的安全问题。公共建筑不仅要符合小区的安全要求,而且还要符合交通的安全,另外还要确保公共活动区域要与居住区域各自的领域具有明显的界限划分。

1.3 公建建筑的目的就是为居民生命提供完善的服务,所以其便利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公共建筑存在的意义。所以在设计时不仅在确保公共建筑的多样性,同时还要确保居住小区各居民到达公建的距离尽可能短,即需要对其位置进行合理的设计,确保服务半径尽可有短,同时还要确保线路的顺畅。

1.4 满足居民的精神需要。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建筑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需要在满足居民更高层次上的精神需求,即具有识别性和归属感。识别性可以通过公建功能上的多样性实现其形式上的多样性,从而使其具有可识别性。目前我国处于老龄化社会,小区内白天以老人和小孩居多,所以这些人在闲暇时间内渴望交流和有个可以坐下来休憩的地方,所以公共建设可以通过将功能集结在一起形成小区的中心特有环境,也可在小区街道、绿化和广场共同构建起具有生活气息的场所,从而使居民真正的想停留下来,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小区的质量,而且也使居民具有较强的归属感,有利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方法

2.1 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

2.1.1 车库的问题。目前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家庭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车库的设计对于居住小区来讲必不可少,目前对于车库的设计大体采用分散和集中布置两种方式。多层住宅车库多以底层为主,布置较为集中,而且在设计上要利于存、取车的便利。高层建筑车库多以地下或是半地下为主,也有采取室外集中停车方式进行布置的,其通过高超的技术设计的车棚及外观,不仅没有破坏小区内的整体环境,而且形成小区内一道独特的风景。

2.1.2 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厕所在设置上需要与其他公建设施进行联合设置,其位置不仅在相对隐蔽,而且还要容易找到,可以设置在沿街又不正面对街的地方,这样再利用明显的标志就容易找到。

2.1.3 垃圾站是居住小区不可或缺的设施,但人人都希望垃圾站能远离自己,但却又被时时需要,所以在进行垃圾站设计时,需要在每个住宅楼前都要进行设置,而且采用盖式垃圾桶,这样可以减少垃圾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同时由物业管理部门进行统一收取,运送到垃圾站进行综合处置。

2.2 商业建筑设计

居住小区内商业建筑设计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因为对于居住小区来讲,虽然商业建筑的规模较小,而且布局也较为分散,在小区内应该属于从属地位,但其却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为居民生活提供最为便利的服务,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建的小区,由于离城市商业中心较远,这种情况下,小区内的商业建筑则在居民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对小区内商业建筑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首先,小区商业所包含的内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诸如涉及面较广的各类便利店、药店、音像店、花店、面包屋、美容美发、书店、家居饰品、餐饮等等,这些商业服务场所往往由于规模小,所需的面积也较少。其次,为了给居民提供方便的服务小区商业要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通常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m。另外社区商业作为整个房地产业的一部分,还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即其本身作为商品也要做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要能够顺利销售或租赁出去。因此,要做好小区商业就必须对其内在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2.3 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并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区看作城市的细胞,那么小区公共中心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为整个细胞提供养分。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公建己显得越来越重要。其规模应该扩大,形式应该多样化。这一类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它们有许多名称:居民活动中心、俱乐部、会所、邻里中心等。其功能、性质差不多,具有人情味是其规划布置的重点。

2.4 教育保育公共建筑

这是幼儿受保养,青少年受基础教育的场所。托儿所和幼儿园宜联合设置这样既可以节约住区用地也便于家长的接送。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

(1)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

(2)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

(3)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

(4)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若单纯从服务半径考虑,将其置于小区中心,对居民干扰就比较大。因此,许多居住小区将小学布置在小区翼侧,这样在合理的服务半径下,就能保证小学对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扰。另外小学规划布置还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学生上学不应穿越城市道路;第二,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五百米以内,有方便的道路连接和明显的出入口;第三,学校应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第四,远离铁路、城市干道和其他噪声源。

3 结束语

居住小区公共建设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业轨迹,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确保为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使居住在居住过程中对小区具有良好的归属感,有效的提高居住的质量,确保生活空间和环境空间的良好性。

参考文献

[1]何立冰.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浅析[J].科技风,2010,(15).

第8篇:居住区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

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小区的配套设施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配套设施也可以说是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建筑,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己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区配套公共建筑可以分为四类:商业服务类、教育保育类、公共活动类和市政公用类。在具体设计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布置和设计。

1居住小区配套设施设计的依据

如果说以前人们只是选择一种生活空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区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区环境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积,还取决于小区四周的环境建设,如商业服务设施、文化体育设施、老人与儿童活动设施、医疗服务设施、绿化景现及物业管理等综合指标。现在的居住区设计不仅是单纯的为人们设计生活空间,还在塑造一种生活方式。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合理与否,亦成为建筑设计师值得注意的问题。

2居住小区配套公建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卫生方面:配套设施设计时除了要考虑自身日照、采光、通风是否良好,还要其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是否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2)安全方面:公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J.Ja-cobs强调城市住区内要明确划分公共活动区与私有区的领域界限,要对街道进行监视。另外还指在使用公建的过程当中是否有交通安全问题。

3)便利方面:公建的便利性既是居民对它的基本要求,也是它存在的目的。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它必须具有多样性和良好的可达性。而要实现公建良好的可达性就必须通过合理的布置使其服务半径尽可能小、到达路线尽可能顺畅。

4)识别性、归属感:可以通过公建功能的多样性来形成立面的多样性,以达到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其功能性而形成的小区中心,从而使居民产生归属感。

3居住小区公建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3.1.商业服务公共建筑的设计

商业服务设施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公建类型。它不像是大型商业中心一样服务的对象是一个居住区或者一个行政区的居民,需要的用地面积大建筑面积也大。居住小区的商业服务的只是本小区或者附近相邻小区的住户,小区商业所包含的内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诸如涉及面较广的各类便利店、药店、音像店、花店、面包屋、美容美发、书店、家居饰品、餐饮等等,这些商业服务场所往往规模小,所需的面积也较少。在其位置选择上,既要符合居民出行规律,满足居民购物的方便,也要考虑到社区商业作为整个房地产业的一部分,使其商业价值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益。商业建筑的布置在居住小区中无非两种形式:布置在小区内部和小区的主入口。在本人的设计经验和对多个小区的考察中,发现一些比较成功的都是将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可以形成集聚效应。

3.2.教育保育类公共建筑的设计

幼儿园和小学是居住小区必配得教育类公建。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若单纯从服务半径考虑,将其置于小区中心,对居民干扰就比较大。因此,许多居住小区将小学布置在小区翼侧,这样在合理的服务半径下,就能保证小学对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扰。另外小学规划布置还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学生上学不应穿越城市道路;第二,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五百米以内,有方便的道路连接和明显的出入口,第三,学校应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第四,远离铁路、城市干道和其他噪声源。

学校建筑设计应具有特色,以丰富小区的形象。协调不等于雷同,学校特有的功能本身决定了它的异质性。功能相对单一的住宅组成了小区同质的肌理,学校建筑可以很好地成为小区形态的活跃元素,甚至成为小区的标志性建筑。当然这种活跃应建立在整体协调的基础上。

3.3.公共活动类建筑设计

作为邻里交往类设施,这一类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公建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它们可以有许多形式:居民活动中心、俱乐部、会所、小区广场等。这类公共建筑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或者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区看作城市的细胞,那么小区公共中心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为整个细胞提供养分。商业服务设施提供的是物质养分,而邻里交往类设施则提供精神养分。小区公共中心现在已形成一种模式:商业服务设施从小区主入口开始向小区内部纵深沿街展开直至小区公共活动中心,而且是连续布置,就如动脉和心脏相连。

3.4.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是小区的基础设施,如垃圾站、公共厕所、自行车库、停车场等。

1)以前的住宅楼都是在楼梯内沿外墙做个垃圾道,这样就造成了一层恶劣的环境,现在好的做法就是在每个单元门前设置一个有盖垃圾桶,居民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内,然后由物业管理部门统一收取,运至垃圾站。

2)公共厕所是居住小区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它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公共厕所不宜单独设置,宜和其它类型的公建联合设置,如商业服务设施、小区活动中心。它应布置在容易找到又相对隐蔽的地方。

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买私家车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停车场的设计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既要考虑好小区行车的安全也要考虑停车的方便,对于现在的高层住宅来说,一般都是地下室设置停车场。私家车再多也要考虑非机动车的停放,本人认为采取室外分区集中停车的方式是比较好的,经过设计的车棚不仅不会破坏环境,其漂亮外观还可以成为小区独特的风景线。

4结束语

小区规划应充分注意设置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布置上考虑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分级设置,满足服务半径要求。把一些小区公共建筑联合设置,结合绿地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它的意义远不止功能层面,它能丰富小区的整体形象,使小区富有特征,从而产生可识别性和归属感,成为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也为邻里之间提供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机会。总之,小区公共设施是解决小区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第9篇:居住区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

中国的造园艺术,可谓博大精深,非常多的造园重要思想在其它领域都可以拿来应用。在西方国家,就连城市规划这门学科也是在1907年从哈佛的景观建筑学中分离出去的,由此可知,西方的景观设计理论也必然在城市规划学科中有所继承和发扬。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造园有“法”,而无“成法”,而园林设计理念运用于其它领域,要灵活变通,求新求变、符合实际情况,切不可“拿来主义”。

1 园林“三脉”理论的广泛应用

园林规划设计中有“三脉”的理论,即山水脉、绿脉、文脉:山水脉是地形和大环境的设计,犹如人的骨骼;绿脉是地表生态与植物的覆盖,犹如人的肌肤;而文脉则是园林所需体现的精神和内涵,如同人的灵魂。三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谐一体的关系。

1.1 山水脉

堆山理水是中国园林的传统技法之一,有“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之说。而圆明园更是平地造园的典范,在大空间范围内进行了山水地形改造,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现今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山水地形改造的手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建筑基底的挖土、人工湖的挖方,在北部堆山,不仅仅在场地内达成了土方的平衡,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创造了一个山环水抱、景观优美的空间,阻挡北方城市冬季寒冷的西北风,形成了局部优良小气候,且利于雨水的收集循环使用。

1.2 绿脉

通常意义上,绿脉的设计在园林中指的是植物配置、种植设计。在大型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脉”的意义则更加重要,尤其体现在绿色生态廊道的设置。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经历了这样一个历程:过去强调功能忽视绿化,甚至没有绿化,在北方的二三线城市,至今很多新建设的小区绿化仍然相当匮乏;随后开发商开始做一些景观“填空”,居住区内绿意开始蔓延;现今,生态人居变为一个“卖点”,“园林景观大宅”等字眼在都市广告牌上频频闪现,尤其一些高档楼盘,在规划之始,便有意识的保留生态廊道、开辟生态廊道,以利于生态小气候的形成,切实做到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1.3 文脉

文脉所体现的某种人文精神和内涵,在园林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造园必先立意,成为一条重要法则。园林中的文脉体现,和“意境”紧密相关,而意境的创造方法,张家骥老师用恽寿平(1633~1690)在《南田论画》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这些经验与方法,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如能得到运用,再结合建筑元素、色彩、空间,中国传统文脉的塑造将不再是难题,而变得精彩,毋需再照搬“西班牙风情”、“巴厘岛风情”。居住区规划的文脉塑造,较为精彩的案例便是万科第五园,从中我们能够看到一种久违的人文意境。

2 因地制宜的新解

园林设计中,因地制宜体现在方方面面,如“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高阜可培,低方宜挖”等等,无不是此之意。这些理念在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自然可用,但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始,因地制宜更是重要的规划指导思想。有些规划的新理念,如“反规划”理念:先保护住不该建设的地块,再规划建设用地,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最好做什么,其实根本思想也就是“因地制宜”。

我们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因地制宜”一般体现在2个重要方面:首先对用地条件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可建设用地、景观用地、需要保护的用地,做到心中有数,“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布局;其次对于可建设用地,根据其用地价值,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因地制宜”,用地价值高的土地,布置高尚住宅,销售价格也高,或者用地价值高的地块,布置高层,让更多的居住者所使用,销售总价值也高,从而通过“因地制宜”,谋求土地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3 巧于因借的拓展

《园冶・兴造论》中指出:“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手法,丰富多样,远借、近借、互相借资,不仅扩展了园林空间,在更深的层次还考虑了包涵时空融合、变动不居的动态概念。

现今的投资开发项目中,很多属于大型综合性开发项目,不仅仅有居住区,还常常包括有五星级酒店、高尔夫球场、商业街、公园等等。在这些综合项目中,“巧于因借”、“互为借资”成为规划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原则。我们在某项目的综合项目规划中,规划内容就包括有居住区、五星级酒店、高尔夫球场,用地本身大部分是坡地形,周边是青山碧水。规划中“互为借资”成为多方共赢的钥匙:居住区外借青山碧水,内借高尔夫球场景观,分享酒店商业街服务配套;五星级酒店临主要交通干道,借外部交通之便利,借高尔夫球场之客源,借居住区之人气;高尔夫球场借周边优良山水环境,借用地本身形成山地高尔夫特色,共享酒店服务配套。整个规划因“借”而达成资源整合配置的最优。

4 以曲为美

中国造园中另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是“曲”,曲则境浅意深,曲则视觉莫穷,《园冶》中论及“曲”处颇多:“郊野择地,依乎平岗曲坞,叠陇乔林”;“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等等。园林种植中如植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正则无景,密则无态。中国人写文章同样如此,“文似看山不喜平”、“文以曲为美”;经卷中也曾云“曲成万物而不遗”。

由此可知,中国人对“曲”似乎情有独钟,说话有时候都不“直来直往”,而需体味“弦外之音”。规划设计层面,古时村镇选址,讲究山环水抱、藏风聚气,显见一“曲”字;有些户型整体呈“S”曲线走向,通风条件好,望气进宅,缓行慢聚。可以说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无论是整体布局、建筑布局、道路线形、甚至户型的设计,都有非常多的“曲”之案例,更不说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了。在生态新城的规划设计中,突破传统的道路规则布局方式,采用曲线张力的布局形式,创造建筑更多理想朝向的机会,有利于建筑抗风,整体景观自然更加优良。

5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生态环境日益受到重视,风景园林这门学科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风景园林师从过去的配角“做填空”,到现在进入各个设计领域,甚至主导相关规划设计工作,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也在不知不觉中,很多的园林设计理念,在不同的领域,如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中,得到外延和内涵的延伸拓展,学科的交叉渗透演变日趋明显,理念的互为借鉴、相互变通、灵活运用更是常见。因此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理念在不同领域的拓展运用可以说古已有之,无论是园林设计理念,或者反应园林设计理念的常用园林规划手法,在居住区规划设计方面,都可以相互借鉴,有所启发,形成思想上碰撞的火花,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参考文献:

[1]刘杨亮.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