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范文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汉字的规律和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

第1篇: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范文

一、让学生领会到汉字的特性

汉字本身是具有很鲜明的特征的,培养学生对于这些特征的了解有助于展开后续的识字写字教学。汉字讲求分布的对称,然而又不失灵动,汉字有繁有简,笔画繁复的汉字必然结构紧凑,笔画简单的汉字几何线条明朗、落落大方。无论在哪种文化中,文字的书写都讲求规范、美观,然而只有汉字的书写最后能演变成一门经久不衰的艺术――书法,这不仅和汉字的书写者的书写水平有关,更重要的是汉字本身就具备很深的美学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美,这不仅能够让汉字的学习更有效率,也能够提升他们对于学习汉字的兴趣。

此外,汉字是具有一定的美学特性的。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很深的艺术涵养,然而,他们也有自己特有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特点。汉字的构成不仅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很多汉字还能够传达出古人的某种价值与情感,这其中自然会蕴藏着某种意境。“美”就是一个很有趣的汉字,在古人的意识中,他们觉得“羊”“大”就是“美”,于是,这两个字上下叠加就产生了这个新的汉字。让学生了解到汉字构字时的很多小故事不仅能够让他们体会到古人内心的某种情感及价值观,这其中也能流露出一种深藏意蕴。

二、识字写字教学的科学性与规律

识字写字教学的科学性与规律性是和汉字本身的特点息息相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汉字的笔画、汉字的构字、汉字的书写等方面来充分体会汉字的特点。汉字的笔画是有一定规律性的,汉字由五种最基本的笔画构成:横、竖、撇、点、折,这五种笔画各有各的特点。在学习“横”时学生会想到横跨的大桥,在学习“撇”时又仿佛看到风中婆娑的柳枝,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将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汉字特有的韵味。汉字的构字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例如“雨”中就有好多的雨点;让学生更多地领会到汉字的特点,也能够加深他们对汉字的识记。汉字的书写同样有很深的美学造诣,书法的美学价值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和学生们更贴近的是让他们看到汉字在书写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对于这种规律的熟知能够让学生在识字写字过程中不断积累更多的心得与体会。

三、小学识字写字教学改革策略

1.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生活相融合

学生的识字写字过程如果能够和他们熟知的生活相结合,必然能够带来有效的课堂教学。汉字的构成其实有很多来源于生活的依据,很多字的构造都是从生活中取材。例如,“木”字就和生活中常见的树木形状很类似,就仿佛一株小树苗立在我们眼前。两个“木”在一起则构成了“林”,三个“木”的结合也就形成了“森”,这种象形的构字方法很有特点,让学生领会到这个特征,能够很好地加深他们对于汉字的识记,也能够让他们体会到汉字的特性。

2.将识字写字教学与游戏相结合

将识字写字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必然会深受学生们喜爱。可以在班级内展开和识字写字有关的小游戏,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中让学生对汉字和汉字描绘的实物展开对比,这会让学生发现其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联结。例如“火”就像极了一团燃烧的烈火,“人”其实很像一个在走动的人的躯干。可以让学生进行“比一比”、“猜一猜”的识字活动,通过将图片和文字进行相应的对照,这个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关联,也能让学生意识到汉字构字的思路和依据,这对于识字写字教学无疑是很有效的革新。

3.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审美体验

第2篇: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 汉字特点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212-02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进行的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把汉语推向国际,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第二语言学习和母语习得不同,是在一定的教学规律引导下的课堂教学,有教育规律可遵循。汉语难学是公认的问题,据统计学习汉语花费时间是其他欧洲语言的三倍以上。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结合汉字特点进行,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变。

一、汉字的特点

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属于意音文字。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小篆书、楷书、隶书等变化;形体分类有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在用字方面又有转注和假借方法。“字本位”的理论兴起为汉语教学提供了相应的启示。“字本位”以字为中心,区别于以词为基本单位的观念,这种观念以“‘字’是中心主题,‘词’在许多不同的意义上都是辅的副题。”[1]汉语词汇的发展经历了复音化的过程。从最开始的单音词为主到现在复音词为主,这期间字从词的身份转变为词素。汉字中字词之间还是很难区别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普遍认为“字”不能连写,每个都有独立的方块形体,这是汉语学习中的本位内容。我们研究字的特点对汉语教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汉字具有理据性

理据性是和任意性相对的一个概念。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产生具有理据性,表现在汉字上可以清楚看到汉字的形成理据。

1.形体固定,理据固定

汉字虽然经历几千年变化,和最开始造字之初形体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一旦固定了形体,就专字专用,基本上是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当然因为音节数量有限,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汉字,结合具体语境则很快会清楚。当然也有例外情况,比如“儿化音”。还比如一些特殊字“尽保ㄊ克)和“俊保ㄇЭ耍。但多数情况下,汉字、音节、词具有对应性。

2.形体变化,理据不变

汉字发展了,很多字体发生了变化。但每次变化都会保留最典型的特征,也就是理据特征不变。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语音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汉字理据却固定不变。“一个字从篆书到隶书,到楷书,是书写形体本身的变化,还是同一个字”[2]。如“虎”从甲骨文到现在楷书,形体发生很大变化,但其形象的理据特征依然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

3.字组词的理据性

汉字作为语素有很强的组词造句能力,古汉语中与词的界限不清晰,基本上就是一字对应一个词。但复音化以后,双音节词语是在单音词的基础上有理据的发展而来。字按照并列、偏正、述宾、主谓等原则组成了现代的双音词,据统计常用汉字只有3000左右,总计也只有6000多个,但通过汉字组成的词语则不计其数,说明了汉字组词能力强大,理据性强。

(二)汉字音形义结合

汉字是意音文字,音形义融合一体,互相联系“音生于义,义著于形”,在词的音、形、义之间,词义是联系的核心。[3]音、义是语言必备的两种元素,汉字的形音义三种元素,字形是形式,意义是内容,语音是外壳,构成了一个合成信息码。汉字发展变化中,语音和意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形体变化是最缓慢,甚至说没有发生变化。“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4]由此可见形体不变的重要性。

汉字字形和语音相关联最明显的是形声字,《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形声字多达7697个,占了总数的82%还多。形声字的存在很好证明了字的语音和词义之间的密切联系,在现代近7000个通用字中,形声字有3975个,占56.7%,形声字在现代汉字中的地位和作用仍然相当重要。

每个形声字,不管内部笔画和结构差异多大,都有一个声符的存在,也就是说语音相关联。我们探索汉字形义关系,在现代阶段可能不顺利,但可以利用字的本义进行。

(三)汉字蕴含文化

汉字在造字之初,就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有一种文化理论认为可以将文化分解到最小单位,就是文化特质。汉语中就是最小单位就是汉字了,不同汉字所属的语义场蕴含不同文化。

1.汉字蕴含思维文化

汉字造字体现了古人的心理思维特征。例如“筷”这个字,古作“箸”,体现了此物材质为竹子。但与“住”音相同,避船家水中讳,改为“快”,但仍保留了竹字头,这就是现在的“筷”的来历。汉字的具象、隐喻和会意,是典型的 “东方思维方式”。

2.汉字蕴含历史文化

汉字是记录了历史文化,存储着未来文化重要载体。许慎的《说文序》记载:“文字者,经义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5]蔡邕J为汉字“书乾坤之阴阳,赞三皇之功勋”,可以看出《笔赋》已将汉字赋予了社会文化功能,把汉字和儒家思想、政治理论联系起来了。

3.汉字蕴含经济文化

汉字的产生和消亡都不是随意的,而是和文化因素的变迁有关系,特别与生产经济有密切关系。比如“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所以不同颜色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马都有自己的名称,如千里马叫做“”,三四岁的马叫做“”,马高七尺叫“Q”,马高六尺为“”。但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各式交通工具取代了马的功能,因此很多和“马”相关的字都消失了。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巧用汉字特点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没有很好利用汉字以上特点,违背了汉字教学的规律,导致汉语成为最难学习的语言。为推进对外汉语教学,我们可以把汉字以上特点运用到教学实际中。

(一)选准字形切入教学

汉字是记录符号,属于象形表意体系中的文字,具有很强的视觉特征,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选准字形作为教学的基点,可以更好的理解汉语特征,对留学生跨越文字障碍有很大帮助。《说文》中六书界定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识字秘诀。比如,“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我们知道“山、日、月”这些字形非常生动的刻画了相关的自然事物。我们选取这些字形作为教学切入点,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易于理解。如果说象形字表达是静态的,那么会意字和指示字则是动态的了,比如“梦”其甲骨文字形,就是睡着的人躺在床上,一只手指着眼睛,其本意为 “夜间在床上睡觉,眼前模糊看不清”。

(二)利用汉字读音规律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虽然不像印欧语系文字可以直接拼读,但是仍有读音规律可查询。汉字读音两大特点一个是谐音,一个是形声,展示的就是形音义之间的密切联系。

汉语词语语音特征可以概括为五类:拟音、音拟、谐音、紧缩、外来。拟声词是汉语中最先出现的词语,是语言发展的源头,其他词类都是在此发展起来的。[6]拟声词就是模拟事物的声音,如:动作时发出的声音,呼、吸、呵、哈、欠、吼、嚎、号、囔、嗦等。音拟是指有些事物并不发音,人主动用声音来做形象的表达。如:“圆”,其读音的韵母“u”和“an”都是为开口度很大的韵母,也就是说圆形用圆的唇型来模拟,进而表达圆的意义。

现代汉语音节只有400多个,加上四声的配合,也只有1300多个音节。音节数量和汉字数量很难匹配,就出现了每个音节约有6个同音字的现象,比如“hàn”这个音节,对应字形有“汉、汗、瀚、焊、旱、憾、撼、悍”。汉字中还存在一些谐音字,声旁表音兼做表意,如“线、残、盏、栈、贱、笺、饯、浅、钱”,这些字符不仅声音相似,意义也相关,都和“小、少”密切相关。形声是汉字一个重要语音特点,小学生常用形声字识字歌谣很好地概括这个特点。形声字种类很多,有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声占一角、形占一角、外形内声、内形外声等。汉字这些读音规律都可以很好的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中。

(三)利用形体分析意义

“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所表达的意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7]汉字形体上具有可视性,通过考察字形可以和意义联系起来,挖掘汉字中隐藏的意义。比如“马”,甲骨文中典型的象形字,作为意符组成了“骏、驮、驯、骑、驱、驭、驰”等一系列形声字,但所有这些形声字意义都是和其意符密切相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对形体的分析,实现意义的解读。

汉字在不断变化,可以说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连。现在很多汉字形体看似和意义毫无关系,但我们深入探讨其本义,自会发现形音义之间联系。例如“骗”在《集韵》中表示:“跃而乘马也”,“骄”在《说文解字》中表示:“马高六尺为骄”,现在看这两个字形义毫不相干,但通过探寻本义就可以很好理解现在“骄傲”的意义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问题,要时刻以发展眼光来对待。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与汉字特点密切相关,汉字的特点成为更好地学习汉语的桥梁,充分利用汉字特点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是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袁毓林.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和发展――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64.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63-184.

[3]苏宝荣,宋永培.古h语词义简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7:89.

[4]李大遂.对外汉字教学发展与研究概述[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02).

[5]任建霞.抓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进行汉字教学[J].学科教学探索,2011(09).

第3篇: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范文

关键词:汉字 性质 特点 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085-03

对汉字属性的认识是文字学的基础理论,深刻认识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有助于我们在识字教学中正确处理好“语”和“文”的关系,把握好汉字教学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方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一、任何事物的性质和特点都是在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中不断显现出来的,汉字的性质和特点首先表现在汉字与汉语的关系上,汉字与世界上所有的文字一样,都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字无疑是汉语的辅助工具,正是有了汉字,汉语才超越口语而进入了书面语的崭新阶段。关于这一点,我们的古人很早就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许慎给“六书”之一“假借”下的定义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这实际上已经间接说明了文字和语言的关系。唐代著名经学家孔颖达《尚书・序》正义云:“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书者,舒也。写其言如其意,情得舒展也。”[1]孔氏不仅正确揭示了思想、语言和文字三者的关系,而且试图用声训探寻命名之语源。清代学者陈澧《东塾读书记・卷十一》说:“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2]更进一步揭示了文字作为语言的符号的三个基本要素。

就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来看,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但对文字工具性和从属性的片面强调必然会导致认识上的偏差,这一点很象讨论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内容重要呢,还是形式重要?恐怕没有人能回答。因为既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换言之,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语言服务的,但文字从来都不是机械地、被动地记录语言的,它往往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语言(尤其是书面语)的演变和发展,甚至成为语言内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对于汉语汉字尤为突出。试问,离开了汉字,我们如何来讨论几千年来的汉语史?连王力、赵元任这些语言大师在讨论汉语时也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陷入矛盾和困惑,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称:“古人把文字和语言混为一谈。因此,他们就把语音的变迁误认为字音的变迁,把语义的变迁误认为字义的变迁。文字本身不是语言。”但他同时又说:“文字是语言的代表。”[3]赵元任先生在《谈谈汉语这个符号系统》一文中讨论了汉语作为良好的符号系统所具备的各个因素,诸如“简单和优美”、“通讯性能”、“便于产生、传递和复制”、“大小适当”等等,其所举例证没有一个不涉及到汉字这个符号。[4]可见,想把汉字从汉语里完全剥离开来并不容易。事实上,我们在探讨语言问题时,一方面要认识到文字和语言的根本区别,同时也要认识到文字和语言的错综复杂关系。离开了汉字这个桥梁,恐怕整个中国古代训诂学的历史就不复存在了。当前学术界提出的汉语“字本位”观点似乎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正确理解和处理“语”和“文”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无论儿童,还是成人,无论母语习得,还是二语习得,语言习得过程内部技能都是成系统的。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5]其中听说系统表现为“语”的能力,读写系统表现为“文”的能力,这两个系统构成了一个人的全部语言能力。识字是获得读写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在基础语文教育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把识字教学放在首要位置,集中解决好识字的瓶颈,为后续的阅读打下基础;同时,也要坚持在生活中识字、在语境中识字,使识字能力迅速转化为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

这种认识直接催生了建国初期我国识字教学改革的两个方向:分散识字法和集中识字法。“分散识字法”也叫“随文识字法”,1958年由小学特级教师斯霞主持。其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其优点是:字的形音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紧密结合,可以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使学生切实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基础工具。同年,辽宁省黑山县北关实验学校教师贾桂芝、李铎开展了“集中识字法”的识字教学改革实验。其特点是:把汉字集中起来学习,先识字后读书。学一批字,读一组课文巩固识字;再学一批字,再读一些课文,即集中教,分散练。其基本策略是:识字、阅读分步走,提高汉字教学的效率。实验获得了成功,学生两年内识字达到2500个左右。[6]这两种识字教学方法虽各有侧重,但其基本思路和最终目标实际上是一致的。中国古代的蒙童识字教育一方面把字相对集中,便于突出识字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其韵语组成的意义话语又为阅读能力的获得提供了语言环境和语言训练实践。我国在总结识字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了汉语、汉字的性质和特点,1963年制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重申了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总识字量定为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一、二年级要教学生半数左右,三年级以后识字量逐渐减少,重点放在读写方面。1978年2月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识字教学方面明确规定:“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学习语文的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在教学中要把汉字的音形义紧密地结合起来,着重指导学生认清字形。学过的汉字要力求在阅读和写作练习中经常出现,反复运用,使学用结合起来。”[7]应该说,这种认识正确揭示了汉字和汉语的独特关系,是汉语识字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更进一步表现在其与西方文字的比较中,从汉字记录汉语的方式和途径上看,汉字有其鲜明独特的性质和特点,引起的争论也很多。汉字是现存唯一典型的自源性文字,自源性文字与原始绘画和原始契刻一脉相承,成为古老文化的重要载体,蕴涵着远古先民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因为没有比较,再加上先天的自我中心的习惯性思维模式,中国古人几乎没有对汉字记录汉语的方式和途径进行过深入思考(许慎的“六书”理论似乎有这种思想火花的萌芽,但其根本目的乃是为了说明汉字产生、孳乳之规律,缺乏自觉意识),随着西学东渐,一些学者开始讨论汉字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根本特性。1931年,徐银来在《夜光》第一卷第2期上发表《中国文字的特性》一文,拉开了汉字性质讨论的序幕。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至今仍未完全平息。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1、义音文字说:以周有光、裘锡圭为代表。1988年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一书中说:“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是不同层次上的东西。……一种文字的性质就是由这种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汉字基本上是使用了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可以称为意符音符文字,或者像有些文字学者那样把它简称为意音文字。”[8]

2、象形文字说:以姜亮夫、吴玉章、云中为代表。1943年,云中在《中国文字与中国文字学》一文中将汉字和西方文字进行了比较,并总结说:“中国文字无论如何衍形,不能脱离象形形式,此为中国文字之特殊性,与中国语言有密切之关系。”[9]

3、语素文字说: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及国内学者赵元任、吕叔湘、熙、徐通铿、钱乃荣等先生为代表。钱乃荣先生在其主编的《现代汉语》中谈到汉字的性质时说:“任何话语既是该语言音位的一个配列,同时也是该语言语素的一个配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与语言的音位配列相联系的文字系统是音位文字,与语言的语素配列相联系的文字系统是语素文字。汉字是语素文字。”[10]

4、表音文字说:1980年姚孝遂在《古汉字的形体结构及其发展阶段》一文中提出:“就甲骨文字的整个体系来说,就它的发展阶段来说,就它的根本功能和作用来说,它的每一个符号都有固定的读音,完全是属于表音文字的体系,已经发展到表音文字阶段。其根本功能不是通过这些符号象形本身来表达概念的,把它说成表意文字是错误的。”[11]这种认识试图说明原始绘画和原始契刻向文字发展过程中的本质飞跃在于读音的出现,目的是让我们回到想象中文字和语言产生紧密联系的最初那一刹那,苦心可嘉,但显然混淆了文字作为语言的符号和语言作为概念的符号的界限,按照这样的理论,那么世界上记录音义结合的语言的任何一种文字有哪一个不是表音的呢?即使在文字的初创阶段,也不能确定文字先与语言中的声音结合,然后再表达意义。实际情况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先于文字产生,从发生学的角度讲,文字记录的是语言中音和义的结合体。当然,就汉字本身来说,形声字声符表音的情况仍值得重视和研究。

5、音节文字说:张志公认为汉字的性质是音节文字。他说:“汉字是音节文字而不是音素文字,与汉语的非形态性相适应。”[12]

6、形音文字说:刘又辛在《汉语汉字答问》一书中说:“文字大体上可分为两个体系,一种是拼音文字;一种是以汉字为代表的形音文字。……从符号和信息(词语、句子)的关系看,拼音文字和词语的关系只有语音一个方面的联系;汉字则除了表音以外,还有表形方面的联系。”[13]

7、表意文字说:以王宁为代表。王宁先生在《汉字汉语基础》一书中说:“汉字是表意文字,早期的汉字是因义而构形的,也就是说,汉字依据它所记录的汉语语素的意义来构形,所以词义和据词而造的字形在汉字里是统一的。”[14]在后来出版的《汉字构形学讲座》一书中,她详细探讨了汉字性质要依据的三个原则:文字的性质首先取决于这种文字的形体与语言如何联系;其次要看这种文字历史发展的全过程,看从古至今性质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第三要看整体系统,而不应拘泥于一字一符或某一类字符。按照上述三个原则,通过对汉字多角度的考察,王宁先生得出结论:汉字是表意文字,表意性是汉字的本质特点。

上述关于汉字性质的讨论很难说孰是孰非,它们都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揭示了汉字的部分属性和特点。在识字教学中,不同的汉字性质观有其相应的应用领域,都能对汉语识字教学尤其是教学方法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象形文字”观虽然主要针对古代汉字而言的,但现代汉字毕竟是从古代汉字发展而来的,现代汉字尤其是一部分表示实物的独体字字形还保留了古代象形的影子,如“日”、“月”、“水”、“火”、“山”、“”、“页”等字。对于这一部分汉字我们可以采用古文字溯源法、图画法来进行教学,不仅生动、形象,富于趣味,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文字及词义的深入理解。据了解,现行小学生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中,编撰者就引入了一些古文字知识,在一些基本字的旁边示以对应的小篆,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得到了师生的肯定和好评。[15]

再如“表意文字”观重视汉字形义的联系,看到了汉字以形表义的基本特点,运用于识字教学中便产生了“字理识字法”。“字理识字法”是由湖南省岳阳市教科所贾国均老师于1991年首先发起,其基本思想就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了解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着手,把识字建立在对汉字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据形系联,以形索义,探求汉字的字本义,并加深对词义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学习“武”字之前,先学“止”和“戈”这两个象形字,通过古文字字形知道“止”表示脚,有行走义,“戈”为古代的一种兵器,一个人手持兵器在行走、巡逻,故“武”字之本义为威武、英武,全副武装的兵士随时可以投入战斗,故词义上可引申为战争(动武)、武力等义。同时,通过字形演变规律,可告诉学生“戈”字中的一撇位移到左上角变成一横,这样学生绝不会在写“武”字时误加一撇了。

我们注意到,现在中小学语文教材包括大学语文教材已经有意识地增加了关于汉语汉字性质特点的知识内容,如蔡翔、任丽青主编的《大学生语文课本》在第二单元收入了吕叔湘《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王宗炎《汉字使用者看汉字》、郁乃尧《21世纪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节选)、边陇阳《由沙尘暴说到“尘”字的演变》等文章。[16]但我们更希望所有的汉字教学工作者不仅能深入认识和理解汉字的性质与特点,而且能将这种认识和理解春风化雨般地融会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真正发挥文字学对汉字教学的指导作用。这正如冯丽萍先生在《汉字认知规律研究综述》中所说:“初步了解汉字的性质与规律,形成正确的汉字观念,可以转化为汉字认知能力。因为正是这种汉字意识作为一种预存的知识自上而下地影响汉字识别的心理过程。”[17]

参考文献:

[1]孔颖达.尚书正义,黄侃经文句读《十三经注疏》之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陈澧.东塾读书记卷十一,《陈澧集》(贰)[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王力.汉语史稿[M].上海:中华书局,2004.

[4]叶蜚声译、伍铁平校.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5]钟英华.语言习得内部技能系统与增效语言教学[J].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3).

[6]耿红卫.我国百年汉字识字教学改革述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0).

[7]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9]吕浩.汉字学十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10]钱乃荣.现代汉语[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11]姚孝遂.古汉字的形体结构及其发展阶段[M].古文字研究(第四辑).北京:中华书局,1980.

[12]张志公.汉字与阅读,张志公自选集(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3]刘又辛.汉语汉字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4]王宁.汉字汉语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15]品俐敏.古文字与小学汉字识字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07,(11).

第4篇: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开端,做好识字教学能够为后来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识字教学主要集中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并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由于汉字的构成方法较为复杂,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识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做好识字教学,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正在思考和实践的问题,笔者结合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做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提出如下看法:

一、新课标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结合拼音和字形掌握汉字的读法、意义和写法,以大量的识记和理解为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有限,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记不住、不会写等现象,这是语文教学中需要突破的一个瓶颈。

新课程标准注意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要求教师培养小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识字的数量上,将会认和会写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强调识字教学要循序渐进,其中小学低年级要会认汉字1600个左右,会写汉字800个左右;在识字的方法上要求学生学习汉语拼音,会借助拼音认字,会用查字典的方法独立识字,强调学习方法的培养。

二、新课改下的小学识字教学策略分析新课标提倡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多彩的识字教学方法,契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1采用直观式教学,将抽象符号具象化

由点、横、竖、撇、捺五种基本笔画构成的汉字数量巨大、结构复杂。识字离不开对基本字形、字音、字义的观察和记忆,识字教学本身较为枯燥,需要一定的机械记忆,很多学生在识字教学中情绪消极,被动学习,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采用直观式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将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直观感受联系起来,让抽象的汉字具备一定的具象表征,从而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对识字产生成功的体验和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将实物、图画、色彩、动画、视频等直观教具或教学媒体引入识字教学,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另一方面可以将抽象的笔画结构与生动的直观形象联系起来,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2根据汉字构成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汉字的结构看似复杂多变,在构成的方式上有规律可循,教师根据汉字的构成规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往往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汉字主要有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四种构成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字形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直观识字、游戏识字、比较识字、歌谣识字、理解识字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告”字的特点编成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这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迅速认识汉字的义、形、音,也能够让学生对汉字构成的奥妙产生兴趣,激发其主动识字的愿望。

3识字与应用相结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通过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的方法和通过音序、部首查字典识字的方法,并将识字与应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认字、巩固应用所学的汉字,发挥其主动识字的积极性,增加识字数量,丰富文字积累。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校园内认识名言警句、墙报标语中的汉字;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识字,扩大知识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识字教学,就像建筑高楼大厦需要打牢地基一样至关重要。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汉字构成的规律,积极探究小学识字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开个好头。

参考文献:

第5篇: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应注意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借助汉字的形义的关系进行教学,通过溯源图、抽象图、古代汉字、正楷字这一演变规律进行字理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在识字教学中,充分渗透"理"字,采用多种字理识字教学法学习汉字,能促进学生认知、知觉、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字:识字教学;汉字;字理

【中图分类号】G62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应注意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借助汉字的形义的关系进行教学,通过溯源图、抽象图、古代汉字、正楷字这一演变规律进行字理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促进学生认知、知觉、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使学生对汉字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载体也有初步的感知。汉字经过数千年的历程,发展到今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汉字已变得字理不太明朗,还有一部分已经变化,失去了理据,不过这部分字是少数。抓住大部分汉字能够解析字理的特点,将字理解析运用于识字教学当中,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才能找到一个符合儿童本性及语文学科特点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主识字,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增加识字量,提高在一定时间内识字效率,尽早实现阅读?多年来的"字理识字"教学实践,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归纳起来有以下三大促进作用:

一、字理识字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据统计,一年级新生在一类字还没有开始教的情况下,识字量差异较大,低年级的一堂识字课上,往往出现"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的现象,课堂效果不尽人意。而如今我们大力提倡的"字理识字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其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字形间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这种识字方法,揭示和解析字理,以使学生牢固建立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是核心;启发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是基本和有效的方法。字理识字的大体程序是:读准字音,解析字理,识记字形。在课堂上教师有意渗透字理和反复实践字理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对汉字的形体、结构、部件等方面,逐步建立起对汉字的个性特征的感性认识。当他们的识字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会在理性的角度洞察审视汉字的规律,将感性认识朝向理性认识,进而稳步提升了识字的能力。即使是在学习笔画多而不易记忆的汉字时,学生也开始站在理性的角度,通过对字的构件、结构分析,总结归纳记忆生字的方法了。有一次学生遇了既不好读也不好写的"疑"字,于是孩子们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分析它:一个人左手手里拿着一把刀和一支箭,右手拿着一根长矛,顺着下面的脚印,去寻找他的敌人,当找到敌人时,是用刀砍?还是用箭射?还是用矛刺?这个人感到矛盾疑惑了。经过如此分析,学生不但掌握了这个字的形,而且还知道了"疑"字的意义。

二、字理识字促进学生知觉发展

过去我们尚未真正运用"字理教学"于课堂时,教师教学生学习汉字的步骤多为:字音、笔顺、组词。而习得字理后,学生学习的重点逐步发展为按规律拆分汉字,区分汉字。比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己、已、巳"三个字时,老师可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把这三个字的关键区别部分描写出来,且适当放大,如"己"是全开口,"已"是半开口,"巳"是不开口、全封闭,以加深孩子的印象。我们知道,人的知觉大致有九种,即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孩子无论哪一种知觉的缺乏,都会影响其对知识和问题情境的正确表述。如果能在学习中提高孩子的知觉能力,就能顺利地解决这些问题,且能让其对知识的把握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如今字理识字已经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特点与汉字字音、字形、字义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的感知由表及里地发展。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如在学习"埋"字时,当学生发现它既不是形象直观的象形字,又不是简单易懂的形声字时,他们开始顺理成章地拆分这个字:把东西放到土里就是"埋"。字理识字再一次证明了,它有助于学生对汉字的认识从粗略阶段进入到精细识别阶段,由无意识识字转向有意识识字。

三、字理识字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字理识字"教学不仅是早期开发儿童潜能的重要工具,也是开发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仅是为阅读和写作提供工具,奠定基础,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在"字理识字"学习过程中儿童必须仔细观察字形,用心记住字音,开动脑筋理解字义,这些活动无疑会有利于儿童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多种多样的识字教学方法中,众多教师倾向于字理识字教学,因为这种方法,令学生在观察、联想、分析、对比汉字的同时,发散了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思维逻辑能力。例如学习"攀"字时,一个思维僵硬的学生会去死记硬背字形字义,而通过字理识字训练使思维得到抽象与形象发展的学生,则会选择通过联想的方法记忆字形和字义:山上有两棵大树,树上有许多错综复杂的树枝,有一个大人用手一抓树枝就爬上去了。由此可见,字理识字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提升了灵感思维,发展了逻辑思维,使思维发展朝向形象性与抽象性。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既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汉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对汉字结构及其理据的分析,既可以把握造字者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也可以体察古代社会的生活文化状况。在识字教学中,注意字理解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还能使学生在了解汉字负载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的熏陶,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

第6篇: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范文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1.11.032

错别字是汉字书写和运用中出现的错字和别字的合称。小学生在写字和用字过程中出现错别字,不仅影响学生对汉字的认识,还影响其对汉语母语的认知和语文素质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错别字出现的原因,并从预防和纠正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一、 小学生写错别字的成因

(一) 汉字本身特点

汉字结构复杂,笔画多,书写时容易出现增加笔画或减少笔画的错误。另外,形近字、同音字较多,这也是影响学生识记字形的客观因素。

(二) 学生主观因素

1. 受知觉因素的影响。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识记汉字字形的心理过程需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泛化阶段―初步分化阶段―精确分化阶段。虽然小学生的思维能动在不断地发展,但从知觉的精确性来看仍然不够,知觉的分化水平还较低。在泛化阶段,学生的知觉特点是大体轮廓占优势,精细辨别能力差,容易对结构复杂和形近字的识记造成混淆、错漏。

2. 受习惯因素的影响。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又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叫做正迁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就是负迁移。这里所说的主要指负迁移,比如强化了的信息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先入为主就容易造成思维定势。例如:在学习“底”和“低”时,老师强调“氏”下面要有一点,等到学习“纸”的时候,学生容易受到前面学习的影响,也在“氏”下面加上一点。

3. 受学习习惯的影响。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不强,书写汉字错误率高的学生往往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如粗心大意,只求速度,忽视质量等。

(三) 教师方面原因

1. 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完全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是学生写错别字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必须根据汉字的特点和构字规律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起来。但是,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不重视识字的质量,求多求快,对学生书写错别字在思想上不重视,订正不严格,从而影响识字的效果。

2.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没有针对儿童知觉不精细的特点,对难认字、易错字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就容易写错别字。

(四) 教材方面

现有教材对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要求提高,大量的识字、写字任务集中在中低年级。加上要识记的生字缺乏有序性,学生往往要先学合体字,再学组成该字的独体字,这也增加了字词混淆的机会。

二、 减少错别字的策略

(一) 错别字的预防

1. 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规范书写、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对学生识字有很大帮助,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即使是在课上学会了的生字词,也会因为长时间不复习而渐渐遗忘。

2. 优化识字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很重要,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更是如此。(1)比较法。比较法的运用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识记字形的心理过程发展过程,即泛化阶段―初步分化阶段―精确分化阶段。在泛化阶段,学生的知觉特点是大体轮廓占优势、精细辨认能力差,学生容易观察到两个汉字之间的共同点,而忽视细节的差别。例如:“兔”比“免”多了一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习。(2)全身反应法。全身反应法是一种语言教学方法,运用身体动作来对语言做出反应。例如,老师说“大”字,学生用身体摆出一个“大”字形。通过全身反应法让学生加深对汉字的印象。

3. 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识字。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其中蕴含着许多构字规律。有时学生产生错别字是因为不懂汉字的构字规律,或不理解字义而造成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将有关的构字规律教给学生,这样就能减少错别字发生的概率,如可通过部件分析法、声旁归类法,形旁归类法等来总结汉字的特点。

(二) 纠正错别字的措施

1. 自主纠错。自主纠错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自觉性,这与老师平时的教学培养是分不开的,如培养学生养成及时检查的习惯。

2. 同伴纠错。在同伴之间,可以展开各种纠错的竞赛活动,如互挑对方作业中出现的错别字,并将这些错别字以及相应的正确字记录到专用的本子上,利用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来鼓励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第7篇: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范文

幼儿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有他们独特的心理特征及学习规律。教师要掌握幼儿心理及年龄特征和识字教学的规律,重视幼儿识字教学,培养幼儿的识字能力,为实现早期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幼儿园;识字教学;培养方法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识字教学无疑是最重要的环节。要让幼儿学会有效识字,轻松地完成学会常用汉字的任务,为他们小学独立阅读和作文表达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就要重视提高幼儿的识字能力。幼儿园孩子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有着他们独特的心理特征及学习规律。教师如果掌握幼儿心理及年龄特征和识字教学的规律,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抓重点、破难点,掌握汉字音形义

语言学习首先是母语的学习。幼儿在入学之前,已经掌握一定的口语词汇,并且能初步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幼儿入学后就要学会把口头词汇转变成书面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他们已经掌握的口头词语与代表这些词语的文字符号之间建立牢固的联系,这是老师的任务,更是幼儿园的识字教学任务。因此,教学重点要放在音、形、义的必然联系上,并且要突破字形教学这个难点。

1.首先谈谈字音方面。汉语拼音是我们识字的工具,教学中幼儿掌握拼音,学会借助拼音认字,学习汉字就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教师要引导幼儿准确认识声母、韵母等拼音知识,让幼儿熟练地使用拼音,正确地读出声调。

2.再来看字形。形态各异、千变万化的汉字,对刚刚入学的幼儿来说,是很难记住的。所以教师要想更多的办法,让幼儿学会轻松记忆字形。教师要注意训练幼儿掌握笔画。如“鸟”字第二笔是“横折钩”而不是“横沟”。教学“鸟”字时,可以联系“也”字来识记它,也可以和“皮”对比记忆,以加深印象。另外,教学合体字,由笔画过渡到偏旁部首,再到合体字。偏旁部首一定要牢牢掌握,让幼儿一见到合体字,就先看它的偏旁部首。引导幼儿了解,偏旁部首加上其他的部件就组成合体字,偏旁部首的改变,会引发汉字的一连串的变化。这样循序渐进,帮助幼儿掌握字形的结构和变化。

3.最后看看字义的教学。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善于形象思维。教师可以针对这种情况,借助图片或多媒体动画帮助幼儿理解字义,还可以把新字放到课文中,引领幼儿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这是在为小学的学习打基础。

二、变方法,灵活多样记汉字

幼儿园的幼儿好奇心强,很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但同时注意力极易分散。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运用更灵活多变的识字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增强学习效果。

1.直观教学法。如教“尘”这个字时,让幼儿观察土的颗粒,阳光下灰尘的颗粒,让幼儿感受什么样的土为尘。幼儿观察观察后明白,极小的土的颗粒就是“尘”。教学一些动词时,我们可以用动作演示的方法,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理解词义,掌握字形。

2.联想识字法。汉字虽然各自独立,但很多汉字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用联想教学识字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增强识字效果,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引导幼儿根据字形展开想象。如教“闻”这个字,先利用课件把“闻”字的演变过程展现给幼儿,告诉幼儿,过去的“闻”不是“闻气味”的意思,而是“听”的意思,用耳朵听门外的声音,就是“闻”。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字义展开联想,如教“聪”字,告诉幼儿常用“耳”,用“眼”,动“口”,用“心”才能聪明。这样不仅可掌握字形字义,还可教育幼儿怎样学习。

3.游戏识字法。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对枯燥的东西很容易厌烦,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把识字教学融入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采用“找朋友”、“开火车”、“沙盘写字比赛”、“摘苹果”等形式进行识字竞赛的游戏,帮助幼儿掌握汉字。游戏中,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不但不感到厌烦,反而容易掌握汉字规律。

三、掌握规律,举一反三记汉字

汉字太多,如果让幼儿单纯记汉字,不仅难度大,还容易混淆和忘记。教师应引导幼儿掌握一些汉字规律,使他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汉字字形的“谦让有礼”:有的独体字变成偏旁放在合体字中时,形体会发生适当变化,如“木、禾”字做偏旁时,最后一笔“捺”就要变成“点”,为右边部分让出地方……如果幼儿掌握偏旁部首的规律,在学习中加以运用,学汉字、写汉字就容易得多。合体字的构造方法很多,如汉字中形声字。形声字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作声旁。另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作形旁。如果同一个形旁和不同的声旁结合,形成的字大多读音不同而意义相关。例如用“水”作形旁,可以组成“江、河、湖、海”等与水有关的形声字。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形成的字读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却不同,例如用“言”作声旁,可以组成“谈、淡”等读音相近的形声字。这样的情况很多,如“犭”的字多与野兽有关,“忄”的字多与心情有关,“亻”的字多与人有关,“扌”的字多与动作有关,“虫”的字多与昆虫有关……幼儿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自己找出生字的特点,理解字的意义,掌握了识字的规律,识字效率当然会大大提高。

四、注重巩固,提高识字能力

幼儿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学得快,忘得也快。所以教师每节课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指导幼儿正确熟练的书写生字。另外,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及时复习,巩固识字。教学中“汉字开花、词语接龙、多音字组词、形近字组词、找朋友(近义词)”等方法都能起到很好的训练作用。教师还要鼓励幼儿走出去,拓宽视野,在课外阅读中,巩固学过的字词,丰富自己的词汇。

第8篇: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范文

关键词 对外汉字教学 部件教学

1部件教学的原则

部件教学应该遵循三个重要原则:实用性原则,三结合原则和渐进性原则。以下将对这三个原则进行具体的阐述。

1.1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指的是部件的切分应以有利于对外汉字教学为首要目的。在进行部件教学时,教师们时常会遇到一个困扰,那就是有些部件,如“童”该不该继续拆分成“立”和“里”。其实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里部件拆分的原则是可以拆分的,但是由于部件“童”可以作为整体直接和其它部件组成汉字,如“瞳、僮、潼、幢”,并且同时具有示音功能,所以这类在形声字中可以示音的部件不必再拆分,一切以有利于教学为目的。

1.2三结合原则

所谓三结合原则指的是在部件教学中结合部件音、形、义三方面的特点进行教学。王宁认为:“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所表达的意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1997)。

在形体上,汉字教学应当注重图片、实物、动作以及古文字的运用,加强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在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上,这种教学方法往往效果比较明显。其次,在意义上汉字教学应当利用最简单、最基础的汉字六书理论、俗字源理论,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最后说“音”,它作为汉字的三要素之一,作用不可忽视。有些教材以形旁为依据归类,忽略了声旁的作用。声旁其实在汉字学习中具有区别汉字的重大作用,比如“陪(pei)、部(bu)”,了解了它们的读音就能比较好地区分两个汉字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吴、吞”“呆、杏”等等。

下面就一组具体的汉字,从音、形、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比如“清”和“情”两个字,留学生经常混淆不清,就是由于对汉字部件的构意功能不清楚。“清”是义音合成字,形体由“氵”和“青”两个部件组成,“氵”是表义部件,表示“与水有关”,“青”是示音部件,“忄(心)”是表义部件,表示“与人的心理有关”。此外,“清”的读音为“qing”,“情”的读音为“qing”理解了“清”“情”各自部件的音、形、意以后,就不会再把它们搞混了。

1.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3.1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中尽可能先教使用简单的部件。比如“土、艹、女、马、口、口、木、门、王、日、方、火、心”等等都是笔画和结构都比较简单的部件。这些部件不仅好学易会,而且教学上也很有优势,因为大多都是象形字,可以依据字源进行解释。同时这些部件的构字率都是相当高的,平均在100字以上,所以在部件教学时,应该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1.3.2由使用频率高到使用频率低

教学中尽可能先教使用频率高的部件。例如,口、日、木、土、人、月、十、二、女、大、贝、心、力、火、文。

据叶斌杰(2014)对3500个常用字进行统计,构字频率在100以上的有11个,分别为:日、口、木、扌、艹、一、亻、氵、宀、人、土;构字频率超过50的有29个,分别为:月、又、十、女、八、大、贝、虫、心、禾、田、寸、力、火、殳、义、尸、广、刂、阝、纟、钅、勺、宀、厶、月。这40个部件频率非常高,掌握了其中任意一个,就意味着掌握了50个,甚至几百具有相同部件的音或意的的线索。这个数据很惊人,同时也提醒我们高频率部件教学的重要性。

2部件教学的方法

部件教学的方法应该紧紧抓住部件的特点,即形、音、义的特点。我们认为教学法主要应该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习方法的特点进行设计,所以主要提出了以下四种部件教学的方法。

2.1拼字与拆字法

拼字与拆字法指的是让留学生将汉字的的部件进行拆分和重组,从而让留学生对汉字的形、音、义有一个更深的理解。比如,部件“亻、扌、人、氵、心、讠、巴、白、可、包、土、日、门,舌”,可以组成“们、把、抱、河,从、活、括”等等。再如“汉语好学”这四个字可以拆成“氵、又、讠、吾、女、子、”。通^这样的拼字、拆字游戏不仅可以让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明确汉字部件的构字法,也能让他们对汉字的结构、位置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从而形成一个正确的汉字观。

2.2联想发散法

联想发散法指的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汉字学习后,根据某一部件让学生回忆出所学过的含有这个部件的所有汉字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对这个部件的形、音、义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可以掌握一些意思相近字的差别,扩大识字量。如部件“氵”有“江、沐、河、泡、波”等等150个汉字,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联想出已经学习过的具有“氵”部件的汉字。通过这样的联想发散法可以让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对汉字的形体和意义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和记忆。

2.3“找茬”法

“找茬”法指的是将一些留学生容易混淆的形近部件通过“找茬”的游戏方式进行辨析、对比,以达到区分字形的目的。具体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形似部件的对比。比如“木”和“禾”,“木”土形代表植物,而“禾”比“木”上面多出了一撇,这一撇是下垂的穗子形象的简化“禾”表示的是稻谷。类似的还有“土”和“士”、“冫”和“氵”、“日”和“目”等等,可以用通过“找茬”法来达到辨析的作用。

(2)同一基础部件在不同位置的对比。比如“马”在有些汉字里是示意功能,如“驾、驰”,而在有些汉字里是示音功能,如“妈、玛”。这种相似部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加对比分析,从古文字、字源、图片上进行分析,在源头上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性。此外,“找茬”法可多以游戏,比赛,甚至顺口溜的方式进行。比如:“臣”对“巨”说:“和你一样的面积,我却有三室两厅。”这种方法寓教于乐,轻松活泼。

2.4字图结合法

“字图结合法”指的是将一些不容易理解的部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解说达到让留学生对部件的形、意充分理解的目的。比如说“页”的本义“人头”今天从字形上很难看出,但是借助于古文字图片(如图1)可以看出,“人头”是由于它的字源是象形文字,表示“首”。通过图片的展示和教师的解说就很容易理解“页”部件的形、意了。这种图文并茂的方法非常直观、有效,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在解释部件字源时可多加使用。

3部件教学的作用

部件作为汉字的构字单位,和汉字一样兼具音、形、义的特点,同时在数量上拥有很大的优势。如果学好了部件,在汉字学习中就能够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汉字的能力。部件教学具有多种作用。

3.1有助于字义的理解

部件中的示意部件,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表意,有部分示音部件也可以同时示意。利用这部分部件,有助于字义的理解,尤其是独体字,如日、月、山、土;还有合体字中的会意字,如涉、休、尖、卡、甜等等;以及形声字,如清、情、达、妈等等。当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学会了简单的部件,如日、月、山、土,那么他们就会对由这些部件分别构成的一系列的汉字字义有一个了解,如明、旦、暮、旭、旬、早,都和太阳有关。有些高频构字率的部件,比如部件“于”,构字700多个,构成的字都和手有关,掌握了示意部件“于”的意义,就等于联系起来由“于”构成的众多汉字所在的汉字系统,系统中的个体汉字之间都有意义共性,因此,着眼于部件中示意部件的教学,实际上是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异中求同,以少带多,高效理解字义的有效途径。

3.2有助于字音的掌握

部件中的示音部件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表音,有部分示意部件也可以同时示音。利用这部分部件,有助于字音的掌握,尤其是形声字,如示音部件“朱”读音为“zhu”,由它构成的汉字,读音多为“zhu”,如“茱(zhu)”、“株(zhu)”、“珠(zhu)”等等。有些字虽然字音不是完全一样,但是韵母还是相同的,比如“殊(shu)”。有些示音部件构字频率高,如,巴、冈、占、方、付、令、京、中等等,它们构字数都在50以上,掌握了一个部件的读音就相当于掌握了50个以上汉字读音的线索,这对于汉字教学效果而言无疑是质的飞跃。现行汉字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九十,因此,抓住示音部件的表音作用,有助于对由相同示音部件所构成的汉字字音的系统化把握,是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异中求同,以少带多,把握字音的高效方法。

3.3有助于汉字的系统性学习

每个汉字都由一个或多个部件组成,每个部件都有其独有的音、形、义,而一个部件更是可以多次出现,包括示意部件和示音部件,它们所传达的意义或读音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形式,所以由这些部件组成的汉字的形、音、义也有一定的规律,存在一定的系统性。柯彼得曾说过汉字教学应该采用“二分法”,对汉字结构进行分析,“分析的系统性越深,教学的效果越好。因为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意识到汉字结构的内在规律,他的记忆力由此会得到加深。”当然这种主张是针对于具有全面的理解能力的留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生活经验和逻辑推理的他们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明确的学习目的,能够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

3.3.1相同部件能够系联众多汉字

有一部分示意部件、示音部件使用频率高,构字数多。常用的高频率的示音部件有:亻、讠、子、扌、阝、忄、氵、纟等等;常用的高频率的示音部件有:巴、白、可、包、采、寸、占、方等等。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掌握这些高频率部件,学习起来就能事半功倍了。

3.3.2不同部件能够区别形近字意义

上文提到有些部件的构字频率比较高,为汉字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可循规律,但也带来了一些麻烦,那就是形成了一些形近字,比如“赌、堵”,这时候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就比较难辨认了。但是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些形近字不同部件的特点进行区分就会比较容易了。还是拿“赌、堵、睹”这三个字举例,它们的不同实际上是在于示意部件“贝~土~目”的不同,而掌握了这三个部件在意义上的的区别,就能区别开这些形近字。“贝”起源于象形文字。因古时以贝壳为货币或作为装饰,所以从“贝”的字大多数与钱财宝物、装饰品或贸易商品有关。“赌”的意思就是用斗牌、掷色子等形式,拿有价值的东西做注码来赌输赢的游戏。“土”为象形文字,指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堵的意思是阻塞,一_始指用土堵,现在泛指用任何东西阻塞。通过这种字源的解释和图片,学生将会对这三个汉字的区别非常明确了。

第9篇: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范文

所以,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探索各种各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传统机械式的识字教学模式向趣味生动的现代识字教学模式转变,提高小学低段识字教学质量。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观念强调教学的主体是教师,侧重于教师的讲授,在师生关系中容易形成上下级关系。因此,在低年级学生的情感认识中,他们潜意识认为教师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容易产生距离感,而这种距离感会影响课堂的活跃性,使学生的情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主动积极的学习。所以,激发低段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减少这种师生间的距离感,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亲近学生,不断的引导学生学习,鼓励他们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意愿,使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面对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少他们的思想压力,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的教学中,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二、依循学习规律激发识字兴趣

传统识字教学中遵循“先识字、后读书”的观念,人为地割裂了儿童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造成中年级识字能力不强,不能全面发展语文素养等不良现象。因此激发识字兴趣一定要遵循学习规律,科学引导,循序渐进。根据语文学习规律应强调认写结合,利用汉字造字法规律识记,激发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认写结合规律改变了割裂听、说、读、写能力同步发展的旧状,在遵循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使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认识、理解和运用汉字,同步发展儿童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具体的识字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规律来识记汉字,如利用汉字造字法规律来识字,就可以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我们学习形声字如“树、林、梅、松、板”时,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进行拓展,让学生举一反三,列举所认识的木字偏旁的字,并相互交流。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即认识了课本生字,又扩展了课外识字。

三、借助教具生动课堂

学生的思维特点以感性的具体形象思维为基础,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接受比较具体、形象的事物,因此形象直观的图画、实物等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尽量多的利用实物、图画等各种教具进行展示,例如在学生学习“瓜、云、雨、羊、牛、虫、耳”等字时,采用此法效果颇佳。

四、采用多种趣味识字方式

(一)游戏识字法

儿童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好玩、爱动、表现欲强、好奇心重,将识字过程转变为一种游戏,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昂,易于接受知识。游戏的种类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形式,如“找朋友”、“摘果子”、“风车转”等,利用图画、卡片等将汉字设计进游戏之中,学生在玩乐过程中轻松地进行了汉字的识记。

(二)谜语识字法

猜谜语是儿童比较喜欢的一项活动,在汉字的识记及巩固环节中,可以采用此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根据汉字的音、形、义特点进行联想,编制简单好记的谜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闹、悔、迟、欠”这四个生字时,就可以根据这几个字的音、形、义特点编写简单的字谜,如“门里像市场(闹)。每人用心干(悔)。走了一尺远(迟)。每次少两点(欠)”,学生在猜字谜的同时,也主动的掌握了生词的字形。

(三)编顺口溜记忆法

在进行归类识字时,对于具有相同偏旁部首的字易发生混淆,在识字时若仅仅是单纯的结构分析难以让学生熟记,可以通过编制顺口溜的形式,减低学生识字难度、激发识字兴趣。如学生难辨“峰、锋、蜂”,可这样编:山高路远登高峰,金属磨练才锋利,蜂虫酿蜜采蜜糖。

(四)形象记忆法

形象记忆的方法就是突出学生的感性记忆,让大脑形成鲜明的印象。例如色彩形象,通过不同颜色加深学生对生字建构的形象识记。在识记汉字时,老师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勾勒汉字之间的不同点,利用色彩的强烈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

(五)讲故事方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有限,但这些儿童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对于一些会意字的认识,可以让学生根据会意字的构成部件,依靠自己地细致观察和浪漫想象,自己编织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编故事、听故事的轻松浪漫氛围中将字形铭记于心。

五、在情境中识字

情境识字教学中重点突出情感与场景对学生的感染,针对教学内容,由教师创设一定的识字场景,可以借助图画、实物等教具来烘托所设定的意境,这种场景能够引起学生情感或生活体验的共鸣,引导学生进入这种场景氛围,在身临其境的感触下自发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识记与场景有关的生字。情境识字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能力,提高全面认识事物的水平,有利于识记汉字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字义。例如,在教学有关描述自然界风景的字词识记时,可以设计老师带领学生春游的情景,制作春景画识字卡片,让学生将词语卡片贴到图画恰当的位置,学生在熟悉的大自然画面中,既巩固了识字又感悟了词语意思。

六、注重在实际生活中识字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