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鉴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它为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那么,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做"长流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一定是音乐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它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必须掌握外,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工作。
2.巧妙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艺术
高中音乐鉴赏课内容繁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签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我就先从导语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导语是教师导入新课的语言,是课堂讲课的第一个环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比如在教民歌部分时,课前就有听到同学说民歌没意思,土里土气的,不喜欢听,没兴趣。然而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资料,设计方法。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两首乐谱:一首是《好汉歌》,另一首是《王大娘钉缸》,先让同学们视唱,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最终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好汉歌》是以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为基础上演变加工而成的,这说明民歌是作曲家创作歌曲的源泉,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几首民歌,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则上得很顺利。
3.选择教学内容和对教学内容作深入挖掘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主要从讲述音乐创作背景、营造音乐教学氛围、转变传统教育理念这三个方面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进行论述。
一、讲述音乐创作背景,提升学生理解层次
常规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师总是运用机械化的方式让学生认识音乐的表现因素,导致学生对音乐作品没有完整的认识,缺乏对作品的审美体验。其实,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听觉艺术,我们不能只从音乐的旋律、乐器等方面让学生去享受音乐作品,这不是我们最终的教学目的,我们还得让学生去深刻体会音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绪,只有了解了音乐作者这种创作情绪来源,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理解音乐、欣赏音乐。所以,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我们首先要向学生讲述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这是决定我们鉴赏课成败极为关键的一点。
比如,在鉴赏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中《马太受难曲》这首作品时,我们可结合圣经故事,为学生讲述它的创作背景,如,它取材于《圣经》中对耶稣受难过程的叙述,第一部分35首,主要描述的是耶稣被门徒出卖和最终被捕的过程;第二部分43首,描述了耶稣受审、被钉十字架和被埋葬的场景……这样,当学生正式欣赏这首作品时,就能对作品的精神实质和宗教音乐的艺术价值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二、采取有效教学手段,营造音乐教学氛围
音乐是一门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因此,在音乐鉴赏课上,教师要运用有效教学手段来营造一种浓郁的音乐教学氛围,如此才能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认为,融视频、文字、动画、图像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即多媒体技术)是能营造音乐教学氛围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可以借助自身教学优势,创造一种可供学生看、听、感的教学环境,既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化的教学情境,可谓一举两得。
比如,在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这首歌曲时,我们可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视频,由此引出本课课题――高亢的西北腔,然后,播放西北风光的图片,包括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以及人民的性格特点等,并适当向学生介绍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民歌形成的影响。这样,我们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了西北民歌高亢悠远的音乐意境,在具体欣赏本单元的民歌,如《上去高山望平川》《脚夫调》《刨洋芋》时,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和了解这些民歌的主要体裁和风格特色,并培养起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增强学生个性体验
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教师总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且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强加给学生,没有给学生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机会。如,在听完一首歌时,教师常常会说“这首歌表达的情绪是……的”“这是一首……的歌”诸如此类的话语,这样即使学生有不一样的体会和感受,也没有阐述的机会,久而久之,就挫伤了学生上音乐鉴赏课的积极性,且降低了学生对音乐魅力的感受能力。所以,要想上好音乐鉴赏课,我们就得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角色,如此,才能激起学生上课的热情和积极性。
比如,在听完一首歌,我们可向学生提问:“这首歌好听不好听?它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绪?”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样,学生就会感觉与教师之间不是绝对命令的关系,而是可以互相交流、协商的,既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增强了学生的个性体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乐趣和魅力,从而在以后的鉴赏课上,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进来。
综上所述,希望广大音乐教师,在日后音乐鉴赏课教学过程中能够依据高中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对鉴赏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和运用,如此,才能带给学生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并使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得到真正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一、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使学生音乐鉴赏兴趣被激发出来
从高中音乐课本的内容安排情况来看,音乐赏析作品均为闻名世界的名家名曲,这些乐曲都是人类艺术成就的结晶。不过对于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他们更习惯接受流行歌曲,因为流行歌曲曲调欢快,并且能够代表他们的心声。因此,当音乐教师带领学生赏析一些世界名曲时,多数学生对此毫无兴趣,少数学生尽管能够按照教师的指点去对乐曲进行赏析,但也只是疲于应付。长此以往,音乐赏析课对学生而言不但不能够提升其音乐审美能力,而是会成为对其的一种折磨和负担。
(一)围绕乐曲的创作过程展开教学
之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音乐赏析毫无兴趣,原因即在于这些乐曲对他们来说过于陌生,同时也因为他们欠缺对这些乐曲创作背景、创作历程的了解,因此便无法在聆听这些乐曲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音乐赏析教学之前,应当广泛搜集资料,进行汇总,并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搜集到的资料,这些资料应当同乐曲作者的身世经历、乐曲的创作背景等相关,通过故事的讲解,将使学生了解到所赏析的乐曲背后的故事之后,从而能够对乐曲产生了全新的认识。
(二)利用学生熟知的作品进行鉴赏
学生对于熟知的作品会更感兴趣,更容易产生共鸣,但是教材中的很多作品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陌生的。为此,教师可以在教材的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更为熟知的作品,以此来达到同样的效果,促进鉴赏教学更为顺利的进行。例如,在学习《草原放牧》时,我们可以用《十里埋伏》作为导入,通过对琵琶在《十里埋伏》中的精湛演奏,及对不同演奏技巧展现的不同演奏效果进行粗略讲解,引发学生对琵琶与交响乐合作后的效果产生兴趣,从而将学生带入到协奏曲的欣赏中,提升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当然,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大胆尝试,就能够使音乐鉴赏教学这一难点得已突破。
二、引导学生关注音乐鉴赏的本质,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对音乐鉴赏的理解很片面,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却忽略了音乐鉴赏的本质,导致学生对音乐鉴赏的理解只停留在表现形式上,对音乐鉴赏的审美价值无从得知,限制了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剥夺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其实,音乐鉴赏的艺术性很强,音乐鉴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鉴赏的本质,把音乐鉴赏的审美价值展现在课堂上,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课堂中发现美、体验美,真正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更加热爱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比如:《高亢的西北腔》这节内容,教师不要一味地给学生讲解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也不要把重点放在民歌的表现形式上,而要把重点放在鉴赏多彩民歌的本质上,让学生体验民歌的腔调及情韵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三、指导学生发现音乐鉴赏的个性,发现音乐鉴赏的与众不同
在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注重音乐鉴赏与其他学科的共性,不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形式上,都与其他学科没有不同之处,这些不符合音乐鉴赏的特点,导致学生不能发现音乐鉴赏的与众不同,对音乐鉴赏的个性无法知晓,限制了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剥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其实,音乐鉴赏具备特有的性质,可以塑造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指导学生发现音乐鉴赏的个性,把音乐的与众不同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音乐鉴赏课堂。比如:《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内容,教师不要像其他学科一样,只是单纯地给学生讲述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事迹等浅显的内容,而要让学生通过梅兰芳体会京剧与其他音乐的不同之处,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通过京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发展自身个性。
四、引导学生体会音乐鉴赏的趣味性,让学生以音乐鉴赏为乐趣
在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音乐鉴赏的知识与技能的提高,给学生“满堂灌”式地讲解音乐鉴赏的内容,很多学生会对教师传授的内容感到枯燥乏味,限制了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消磨了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兴趣。其实,音乐鉴赏是趣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采取一定措施把音乐鉴赏的趣味性体现出来,让学生以音乐鉴赏为乐,在快乐中提高音乐鉴赏水平。比如:《飘逸的南国风》这节内容,教师要让学生体会民歌的乐趣,还要让学生了解民族风格,学生了解得越多,乐趣也就越多,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提高得也就越快。
五、指导学生重视音乐鉴赏的创造性,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在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总是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直接给学生讲解教材内容,不注重音乐鉴赏的创造性,缺乏创造性的课堂毫无生气,限制了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其實,音乐鉴赏是创造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在教学中把音乐鉴赏的创造性淋漓尽致地穿插在讲课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及创造力。比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这节内容,教师要让课堂充满激情和生机,亚洲的音乐源远流长,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亚洲音乐的基础上有所创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四、结语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能够使学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有利于学生心性的培养和个性的完善。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多维的教学尝试,把高中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思想内化为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思想,切实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摘自:《福建省漳平市教育网》
2006年秋季开始,福建省高中教育全面实行课程改革,新《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了总的原则是:优先开设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以保证学生获得参与现代化生活应具备的音乐文化修养。在音乐鉴赏模块中,要坚持以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为主的原则下,整合各种教学手段,解放学生,让他们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美,达到上好音乐鉴赏课的目的。让学生经常保持1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世界的家园,这就是所谓“乐yuè(音乐)则是乐lè(快乐)”的道理。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对于音乐教育,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能让人产生愉悦的、精神的探讨”。
在传统的高中音乐欣赏中,音乐欣赏课形成1种古板的标准教学程序:①介绍作者生平;②介绍作品时代背景;③练唱主题音乐(可先聆听1遍);④介绍作品结构;(按段落聆听);⑤完整欣赏全曲。这种讲解音乐,分析音乐;我教你学,我讲你听;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体验;以间接经验代替直接经验的传承式教学泯灭了音乐课程的自身魅力,这种缺乏情感内涵,充满理性的课程设计不仅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的枯燥单调,甚至恐惧、苦恼、丧失了学习兴趣,极易造成学生的“情感营养不良”。
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时候,我给学生上了1堂民族管弦乐欣赏课《喜洋洋》。上课1开始,我就给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教唱主题音乐;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介绍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和弦乐器各个成员的特点,最后打开音响请学生欣赏。虽然乐曲的情绪是欢快的,但是,我感觉到整个教室的气氛是沉沉的,闷闷的,学生提不起1点兴致去听、去感受。到曲子放完,有些学生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交头接耳的有之,打瞌睡的亦有之。过后,我对这1堂课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现在想起来,当时的那节欣赏课无疑是失败的,我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只把枯燥的音乐知识灌输给学生,引起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走失”。
但是,我们并不能对传统音乐欣赏教学模式1概否定。比如:介绍作者,介绍作品时代背景,练唱主题音乐等都是必要的。只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该如何运用各种新颖有效的方法,创设出愉快学习的情境,融知识技能的学习于审美活动中。并且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状态下愉快地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愉快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音乐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对作品的各种理解、想法和问题,教师以鼓励支持的态度来调动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合作解决。教师可在课堂中说“大胆说出来吧,让我们共同来解决”。教师放下威仪的外表和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有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让他们都乐于畅所欲言。艺术鉴赏也是1种审美的过程,要给学生有视觉上的和谐和美感。教师的衣着要得体,美观大方;教态自然,示范动作有美感;要进行“微笑教学”,等等。总之,要让学生尽可能喜欢你。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1种友好、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育家杜威说过:要使教学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真正愉快合作的相互的过程”。
2、创设课堂情境,体验愉悦教学,让学生融入音乐
由于受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学生大多热衷于流行音乐,追星现象屡见不鲜,而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京剧,却知之甚少,甚至有陌生感和距离感。例如:在京剧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这1节中,课前我在教室里张贴几幅剧照,在教室里营造出戏剧院氛围。我还请了部分学生跟随锣鼓的节奏“跑龙套”。动作虽简单,但学生的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在快乐体验的同时又学到了相关的知识。又如:在欣赏《非洲歌舞音乐》这1节时,为了让学生进1步了解非洲鼓及其节奏,非洲音乐的特征,我让学生随着《鼓舞》的舞曲声,由学生即兴创作“击鼓接龙”。学生即兴敲出1个乐句的节奏,后面的学生接力敲出下1乐句的节奏。并且启发学生,表现力丰富而独特的非洲音乐节奏可以借助于拍手,跺脚和敲击乐器等方式,将其律动结构体现和强调出来。无论学生的即兴表现效果如何,对于他们的积极表现,我都给予了肯定。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享受表现之乐,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感。
3、探究多种课堂途径,鼓励交流合作分享,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新课改的目标也是学生获得愉悦体验的过程。我通过和学生交谈了解到,他们实际上并不满足于只是聆听音乐,他们更乐于动脑动手,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留1点给他们自主活动的时间和展示他们才艺及个性的空间,以此来体验音乐的奥妙和创作的乐趣。
(1)分组交流
我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6至8人,要求他们共同完成1些既定目标。在创作、表演、讨论过程中,让学生们各自发挥聪明才智。因为他们在小组中容易产生集体荣誉感,从而变得主动与活跃。例如: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这1欣赏课的教学时,将音乐与绘画、文学、演奏有机地联系起来。课前我告诉学生会古筝或琵琶等乐器的可带来上课,我让几组成员自己商量要用何种形式来表现音乐。有的小组绘画,有的小组写1段对音乐理解的文字,有乐器特长的同学为大家演奏1段乐曲,有的小组朗诵了张若虚的唐诗《春江花月夜》。他们相互依托,共同创作并且讨论商量表演中的艺术处理。当我把学生的作品收上来,看着1幅幅具有创造性的画面和优美流畅的文字语句时,我不由地感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文学色彩的词藻,我把音乐图画等作品11展示给同学们看,让他们在欣赏自己作品和分享他人的作品中,充分感受合作学习的愉快。1 2下1页
(2)故事引入
在鉴赏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老师播放音乐,学生思想开小差的局面。其原因是:学生听不懂旋律,感受不到音乐形象。要解决这1问题,办法之1就是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这1心理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生动有趣或曲折的故事中愉快地学习。
1、可以结合故事欣赏音乐。在京剧欣赏课的教学中,我讲了《兰陵王戴面具破敌》的故事。因为脸谱是京剧中的精髓之1,故事吸引了学生对脸谱的联想,让学生了解到脸谱的来历及其在京剧中的重要性。在对梅兰芳的介绍中,讲述梅兰芳为表达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所做的种种贡献和动人事迹;在欣赏古曲《流水》时,我给学生讲了1个“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通过小故事,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2、可以利用音乐来创编故事。如:在德彪西的作品《大海》1课中,作品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响,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要让学生直接地理解时就感到茫然和抽象,因此,我将此作品编成同学们暑假在海边进行夏令营的故事,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对大海“狂怒”时的波涛汹涌;平静时的温柔可亲;活泼调皮时犹如孩子……这样效果则大不1样,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愉快的暇想中完成作品的学习。
(3)游戏介入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它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将其作为1种教学手段,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又能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高中学生由于年龄特征而显得沉静些,做做游戏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比如欣赏完《梁祝》后,我便对学生说:现在,让大家放松1下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快乐AB猜”。游戏规则:老师给出问题,有AB两个答案,让同学们去选择,选A的站在A圈,选择B的站在B圈。
(1)《梁祝》的曲式结构
A、带再现的单3部曲式B、奏鸣曲式
(2)陈钢、何占豪的代表作品有
A、小提琴协奏曲《梁祝》B、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
(3)下面两部作品中哪1部作品是讲述1个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
A、《2泉映月》B、《梁山伯与祝英台》
音乐鉴赏课的内容基本涵盖了音乐的所有学科,不仅包括声乐、器乐、舞蹈、乐理等,还包括音乐美学、音乐史等内容。“掌握相当数量的中外古今音乐作品,熟悉它,背诵它,并能作一般意义上的分析和正确的理解,是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应必备的专业修养之一。”①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一些方向性加立体性的教学,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综合性教学
从纵向的角度来看,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教学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这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例如“感受与鉴赏”即包含有“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感受和培养、展示创造力的过程。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促进音乐创造力的发展,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突出综合性教学是开展教学的关键。音乐鉴赏教材中有不少名曲佳作,学习鉴赏一首作品可以说是一次文化的全接触。“要了解一位作者,只研究他的传记是不够的,要熟悉他所写的一切东西,才能把他的作品相互比较,分别地给每部作品以应得的评价。此外,还要了解作者的时代,并了解时代精神对他的观点的影响。只有熟知这一切之后,才可能确信自己是正确无误地理解了作者的意图。”②从横向的角度来说,音乐鉴赏其实不只是音乐学科,还包括地理、历史、文学等学科,也就是笔者所理解的新课标中提到的“学科综合”。音乐鉴赏不仅要了解音乐本身,还要了解和音乐相关的文化知识,这样课堂内容才会丰富。黄自先生说过,“我们欣赏艺术作品,要具有历史眼光——要知道当时的生活、思想是怎样,当时艺术家的理想的美是什么,和什么是当时艺术家用的技术”,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③比如在讲第二单元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时,笔者根据自身的体会和知识积累来授课,拓展了很多横向的知识内容。笔者从小生活在北方,对西北情况比较熟悉。在介绍西北的自然地理特征和民风民俗时,将自己在陕北榆林地区的所见所闻描述给学生听,同时又把目前该地区水资源缺乏、荒漠化严重等问题融入其中,并介绍了地区特点对当地民歌的影响。由于东莞地区的学生对于教材中选择的曲目较为生疏,因此又做了一些补充,选择了一些比较通俗、大众化的曲目作为参考,例如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陕西民歌《赶牲灵》《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山西民歌《走西口》,等等;还选择了一些具有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作为补充,如《东方红》《西部放歌》《西部情歌》等。通过这些拓展教学,学生对《高亢的西北腔》有了理解,体会到了音乐和地理、自然的关系,也感悟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对自然的情感是有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不少学生对一些西部曲目由认识到理解感悟,随着音乐的熏陶,情感的浸润,他们的演唱也比较到位传神了。
二、趣味性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好人生,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④相对于初中生、小学生来说,高中生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加上课本内容相对于文化的发展较为滞后,相对于学生而言较为艰深、刻板,教师授课有一定难度。在课本不能满足课堂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应更大地发挥教师的个人能力。学生喜欢一门学科,不单是喜欢这门课,重要的是喜欢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审美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应试教育逐渐被素质教育所取代,作为音乐教学的重点,审美教育格外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音乐教学的目标和宗旨。所以说,高中美育教育其中一项重要的方法就是提高高中生的审美水平。在高中音乐鉴赏审美教学中,通过审美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所独有的美,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内在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自身因素的协调性与平衡性。最重要的是,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有效地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
一、音乐鉴赏核心――审美教育课程
音乐是一种通过听觉进行感知而传播的艺术形式,它具有多种价值和功能,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感到身心愉悦,而且还能够增强人格魅力以及启迪人的心智。因此,古今中外、自古到今,音乐都得到了源源不断的发展,而且日益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就音乐活动的形式而言,可谓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各种演唱、演奏、创作等都属于音乐活动,其目的无不例外都是通过传播和欣赏音乐,从而实现音乐的内在价值,这些都体现了音乐鉴赏教学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都是为高中的音乐教学进行铺垫,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注重义务教育中的审美培养,而且深化与拓展教学内容,增添中国古典音乐、流行音乐、西方音乐和通俗音乐等欣赏作品,在音乐鉴赏中融入文化知识,注重音乐审美教育,从而使音乐审美教育发展成为音乐鉴赏课程的核心内容。
二、音乐审美能力概述
1.审美感受力
所谓审美感受力,指的是利用人体的听觉和视觉对音乐的一种真实感受和体现。审美感受力是音乐审美能力的前提,也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才可能实现审美达到最高的境界。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审美教育中,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同时在欣赏和享受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作品的能力。
2.审美判断力
审美判断力指的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当中,通过对音乐特性进行分析和概括总结,从而对音乐做出确认和分析的能力。审美判断不仅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文字来形容,对音乐进行肯定或者否定,而且还可以通过理论的方式进行验证。通过审美判断力的教育,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如何辨别音乐作品的好坏,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3.审美理解力
所谓审美理解力,是一种思维型活动,该活动需要以音乐感受为基础。举个例子,如果将审美感受比喻成感性欣赏,那么审美理解就是理性欣赏。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审美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审美理解力的培养和发展,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增强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和理解,而且审美理解力的培养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而音乐鉴赏就是审美理解力的实践基地。
三、提高审美教育质量的几点建议
1.扩展音乐旋律的全面体验与感知
在对音乐进行感知的过程中,旋律是体现音乐的最好形式。高中生在对音乐品质进行鉴赏时,最直观的判断方式就是看音乐旋律的好坏。比如,在对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进行鉴赏时,由于该首曲子的旋律已经为人所熟知,而该首作品又是音乐教学的重点曲目。因此,在进行音乐鉴赏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不用直接介绍该曲子,而是先给学生播放音乐,看学生听到旋律后会有什么反应。结果是有的学生觉得该旋律很熟悉、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有的学生能说出该曲的作者和曲名;甚至有的学生能够跟着音乐一起演奏。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音乐审美教育的两大特点就是旋律和节奏,除了旋律能够对学生的音感起到很大的影响以外,节奏同样能够展现出独特的感染魅力。摇滚乐就是节奏音乐的典型代表,在鲜明的节奏下,学生的听觉能够收到极大的刺激,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跟着节奏亢奋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肢体表达音乐感受
在音乐审美教育实施过程中,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体验音乐。人们在听到音乐后,会不自觉地利用肢体语言随音乐旋律摆动,因此,音乐鉴赏课程最有效、最轻松的方式就是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运用肢体表现出对音乐节奏的反应。但是,高中生处于年龄过渡期,往往会比较害羞,课堂表现欲不强,教师应该给予鼓励与支持。
3.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课堂氛围
现代科学技术是高中音乐鉴赏课程良好发展的物质保障之一,尤其是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供给音乐鉴赏课程充足的学习资源。音乐鉴赏应该利用这些资源优势,丰富教学内容,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视觉和听觉效果,从而使学生全面鉴赏音乐。
参考文献:
1.马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5).
2.蒋兆兵.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2014(3).
关键词: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鉴赏水平 激发兴趣 创新策略 培养情趣
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音乐教师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鉴赏课程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笔者在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及时总结,得到了一些有益的教学心得,并获得了同行的一致好评,现阐述如下,与各位同行共斟酌。
一、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于放大自己的主导作用,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主角”,而且是唱“独角戏”的“主角”,为了将教材所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与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只是要求学生进行强行记忆与重复训练,而在音乐鉴赏课堂上,教师并不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鉴赏音乐上,而是滔滔不绝地讲解乐理知识,介绍曲作者,甚至照本宣科地讲解音乐的表现内容等,使得学生还没听到音乐之声,其思维与想象力已被限制于教师事先限定的框架之内,从而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使得学生在音乐鉴赏课堂中所学到的只是死记硬背的基本知识,长此以往,便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音乐鉴赏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尊重每个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使得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精神焕发,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鉴赏过程。比如,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例如在准备进入新课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播放抒情而优美的音乐,或充满动感的欢快音乐,从而在一开课就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功营造欢快而和谐的教学氛围,此外,教师在音乐鉴赏课堂上,还可以积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让学生能够不拘一格地说出自己对于音乐的亲身体验与感受,然后,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使得学生能够自由愉快地鉴赏与体验音乐之美。教师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积极营造自由民主、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音乐鉴赏中不仅体会到音乐之美,更体验到发现之美,从而在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
二、创新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那么,学生会觉得音乐鉴赏课程味同嚼蜡,从而失去积极参与的动力。鉴于此,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上,应从教材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力求创新,以优化课堂,提高效率。比如,教师在音乐鉴赏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教案的精心设计,以及对教学内容的精心安排,为学生的音乐鉴赏留出更大空间,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说出新思考,敢于提出新问题。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春江花月夜》时,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虽然高中学生的鉴赏水平尚有不足,并存在个体差异,但是,学生在教师的巧妙提醒下,仍然能够品味出《春江花月夜》中那皓月东升、夕阳西下、洞萧轻吹、鱼歌唱晚、水云深处、点点远帆的音乐之美。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手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参与热情,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健康的音乐鉴赏情趣
当今社会,不同的音乐“流派”,鱼龙混杂,其中,怪异而缺少真实美与内涵的音乐,往往会受到好奇心强烈的中学生的追捧,而许多音乐精品,却被一些学生认为不美,究其原因,就是部分学生没有形成健康的音乐鉴赏情趣。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对人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鉴于此,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应在不断提高自身审美修养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身音乐鉴赏水平,从而对于学生的音乐鉴赏给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思想,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比如,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首先对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通过对学生的“考察”,了解到学生的审美产生“偏差”的原因一般来说有这样两点:一是高中学生心智尚不成熟,他们对于音乐的“追求”并不是因为音乐之美,而是由于在娱乐媒体的“狂轰滥炸”下所产生的盲目“追星”和盲目跟风,二是缘于教师的音乐鉴赏教学内容比较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不能引发学生共鸣,因此,学生更容易被不良的审美情趣影响,置音乐中的精品于不顾,却狂热于缺乏内涵的通俗音乐。鉴于上述原因,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应巧妙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通过多感官的“刺激”,引导学生欣赏与鉴赏《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祖国》、《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经典之作,以及贝多芬、莫扎特和巴赫等西方音乐大师的作品,让学生受到高尚音乐的熏陶,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鉴赏情趣。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欣赏等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艺术作品,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音乐鉴赏情趣。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应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创新音乐鉴赏课堂教学策略,养成健康的音乐鉴赏情趣,从而为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音乐 鉴赏教学 方法策略
普通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与宗旨,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与健康的审美情趣,还承担着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任务,以完善学生人格、塑造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为主要目标。因此,音乐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文学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促进学生全方位、有个性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中音乐课程有六个可供选择的教学模板:音乐鉴赏、歌唱、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逐渐具备音乐的鉴赏能力呢?如何才能改革传统高中音乐鉴赏中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鉴赏的主体呢?
一、采用情感式的教学
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手段,情感的抒发是音乐最擅长的,它能拨动听者的心弦。在实际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音乐的鉴赏,让涉世不深的高中生逐步了解人生、探讨世界,使得他们能有更坚强的心灵去面对将来可能经受的情感考研。比如,在引导学生鉴赏《春节序曲》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从这部管弦乐曲的热闹明快、具有民族风格的旋律中体验早欢度春节时那种载歌载舞、喜气洋洋的热闹欢快的情绪。在《春节序曲》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踩着音乐模仿秧歌的舞步,用动作体验音乐的情绪,既锻炼了音乐的节奏感,又发展了身体的协调能力。学生还根据音乐创编动作,大家交流,再把编创的动作连起来形成一个组合,学生会感到很有成就感。一节课下来,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口中仍哼着《春节序曲》的主旋律。这种上课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鉴赏音乐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改革中重要的内容,在音乐鉴赏课堂上,教师应善于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利用多媒体的形象性、生动化等特点,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营造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在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感性积累和理性认识,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是由于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内容多,涉及广,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偏向性地选择部分音乐。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相关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立已有知识的图式。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将枯燥的理论趣味化,条理化凌乱的知识,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知识的生动、鲜活、形象、趣味等特点,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激发起来,调动其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例如,学生对京剧不是很感兴趣,在进行京剧音乐欣赏时,为了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增加了一些脸谱和其他剧目的彩色照片,找到京剧唱段的视频录像,和京剧有关的知识,做成相关知识链接,声形并茂,形象生动,一目了然,由于京剧剧目和语文、历史联系紧密,我还会让学生自己介绍事先了解的故事梗概,增加趣味性。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致盎然,主动学唱几句京剧的劲头也有增无减。
三、实行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广的今天,培养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精神成为了教育改革中所倡导的理念,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实行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切不可以采取一刀切的方法,使得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例如在教学《梦幻曲》的时候,教师可以请可以让会弹钢琴的学生为大家演奏,和CD碟放的音乐进行比较,让学生进行点评,由于演奏者是自己的同学,学生情感上会表现出百倍的热情和关注,也会更细心的体味音乐,找出学生演奏的乐曲与大师演奏的作品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能够更深刻的体会音乐内涵。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觉得高雅音乐离自己很近,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课上有时会邀请有舞蹈特长的学生为大提琴独奏《梦幻曲》配舞,高雅的芭蕾很适合表现乐曲的意境,舞蹈的韵律随着音乐的节奏展开,乐与舞的融合更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又或者是有绘画功底的学生还用画笔描绘了自己的梦幻世界。有文采的学生写了音乐随笔,表达自己在音乐中的感受。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特长都有了充分的发挥,而且由于其师亲身参与到这个鉴赏的活动,因此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温故而知新,巩固音乐教学的收获
通过平日的学习,学生在音乐鉴赏中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散落、不成系统的。为了让学生牢记在音乐鉴赏课上所获得的知识,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学生将知识点系统化。比如利用音乐作品中出现的数字,做一个数字游戏,把所学过的音乐作品回忆起来,同时总结每一部作品的特点,教师自制课件,学生想到哪部作品,就播放主题片断,以加深印象。如合唱《阳关三叠》、琵琶独奏《十面埋伏》、编钟与乐队《梅花三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钢琴独奏《第一新疆舞曲》、室内乐《鳟鱼钢琴弦乐五重奏》、管弦乐《1812年序曲》等。这些作品中都出现了数字,利用出现数字这点相似性,把这些作品串联起来,所学的知识也不容易遗忘。此外,教师在进行音乐作品欣赏教学时,还应增加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以及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形成对音乐作品音乐表现和音乐创作的评价与感悟。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鉴赏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逐渐走向了多样化,音乐鉴赏模块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最直接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音乐鉴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关照。高中生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质,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新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M],2003.
[2]李剑萍,魏巍.教育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M],2000,(7).
[3]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M],2004.
一、有条件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
高中学生处在青春期最活跃的年龄段,他们追求个性,渴望不一样的青春,流行音乐因为其中有很多元素迎合了高中生这一时期的心理需求,所以特别能得到高中生的认同。据统计,在高中生群体中几乎没有不喜欢流行音乐的。客观地说,流行歌曲并不全是靡靡之音,一些内容健康向上的流行歌曲对高中生的自我心理调节是有益的,高中音乐教师在音乐鉴赏课堂上可以适当引入部分流行音乐。
对引进流行音乐的用途教师一定要有明确的认识,这是最基本的前提。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欣赏流行音乐,利用流行音乐中的积极因素塑造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此外,还可以将流行音乐与课本中的音乐进行合理比较,拓展高中音乐课堂的探究空间。教师对准备引进课堂中的流行音乐作品一定要精挑细选,将那些思想健康、内容向上的高水平作品介绍给学生,而对一些低级趣味、没有任何艺术价值的粗制滥造作品则要坚决地抵制。纵览当今流行乐坛,绝大多数流行歌曲的内容都离不开爱情主题,不管词还是曲都无艺术性可言,但其中仍然会有部分优秀的作品。例如不少通过网络成名的流行歌手,他们的作品中有不少都传达出一种永不放弃的励志主题,适合让高中生去鉴赏,对这些优秀作品教师要大胆地引进到课堂中来,带领学生一起去欣赏品味。这不但能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引进的“度”的问题,不能片面地迎合学生的喜好而冲淡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主题,更不能整节音乐课上全是流行歌曲的声音,而课本中的音乐资源被束之高阁。流行音乐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
二、有条件地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新课标要求我们能够综合与音乐相关的其他学科,通过整理创造性地开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音乐是人类文化中的一门艺术,与其他的艺术门类如舞蹈、美术、文学,其他的部分学科如历史、民俗等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在教学中,努力探索综合式方法,将音乐置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动态过程中,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把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这种综合式教学可以激发高中生对音乐鉴赏课堂的兴趣,改变他们对音乐课的认识,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可以尝试将文学与音乐进行整合。音乐与文学密不可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是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交响诗就是源自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源自中国的民间故事等等。如果在音乐鉴赏课上打通音乐与文学的界限,就可以给学生呈现一片独特的交叉审美空间,让他们更容易把握作品的内在情感与思想。笔者在教《春江花月夜》前,先与该班级的语文老师商量好,让语文老师先将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讲解一遍,学生经过语文老师的讲解对整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接下来再让他们欣赏管弦乐作品,提醒他们在用耳朵倾听的时候想象一下诗歌作品所创造的意境,整节课下来效果非常理想。
可以尝试将舞蹈与音乐进行整合。自古以来,舞蹈与音乐就密不可分。笔者在让学生欣赏《保卫黄河》时,借助了大型舞蹈《黄河》。《保卫黄河》这一节,号角吹响后,一男子冲锋陷阵般指引大家凝聚在一起,无数双手臂伸向空中,以此为无声的誓言激发战斗的豪情。学生们都被这种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感染所震撼,钦佩于舞蹈家和音乐家,能够将两者结合得如此完美。有的同学还边看边打着节奏,轻声跟着吟唱。这种效果,是单欣赏歌曲所不能达到的。
三、有条件地开发本地音乐资源
我国各个地区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每一个地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对于高中音乐鉴赏来说,这些都是宝贵的艺术资源。选择地方音乐作为鉴赏内容,相比于西方音乐和民族音乐,学生更加熟悉,有一种自豪感,容易接受。所以,要适当引入本土音乐的内容,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培养他们多元音乐文化的价值观念。教师要在适当时机,积极主动地予以引入,引入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教室里系统地欣赏,可以请有关的民间艺人来学校演出,让学生亲身体验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