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心理辅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一,辅导者需要和“网瘾”学生在愉快的合作中建立朋友式的民主关系。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辅导者罗根林老师选择了一名叫刘涛的典型网瘾学生做个案追踪记录,对他的家庭和学习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随后,罗老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苦口婆心地向他讲解网瘾的危害,结果刘涛不但没有任何转变,反而一看到他就躲得远远的,这使罗老师十分苦恼。一个偶然的机会,罗老师带他去爬天岳山,两人一同制定了爬山的比赛规则。那次,两人返回学校后虽然都累得气喘吁吁,但是罗老师第一次从刘涛脸上看到了愉快的笑容。此后,罗老师经常和他做一些竞赛游戏与活动,比如谁最先跑完400米、谁最先背完一首诗、谁最先学会一首歌等。偶尔,罗老师也会向他倾诉一些教学中的烦恼或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某些趣事。不到半年时间,那个阴郁寡言的网瘾小子就变得活泼好胜了,成为一个有斗志、懂得生活中苦与乐的快乐小子了。由此可见,辅导者对网瘾学生的心理辅导一味地运用心理学知识不断地说教,效果不一定好,而用实际行动去协助网瘾学生或同网瘾学生一起经历与感受学习生活中的点滴,以诚恳和信任的态度对待他们,让他们开放自我,那么转化网瘾学生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第二,辅导者转化网瘾学生应该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辅导者容易对网瘾学生扣大帽子,动不动就定义他们是“问题学生”,凭主观臆断他们的“毛病”“障碍”“疾病”“分裂”。我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有些网瘾学生的心理十分正常,家庭环境也非常好,他们只是一时兴趣所在。这样的学生稍加指点就能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有些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差,厌倦学习,为了逃避学习而沉溺网络,辅导者若能协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上的困难,他们就会自觉地从网络世界中脱离出来。由此可见,真正需要用到治疗的网瘾学生数量并不是很多。
第三,辅导者要转换自己的角色,把对网瘾学生的辅导当成是一种服务。辅导网瘾学生时,辅导者应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观念,要用爱心协助网瘾学生。首先,辅导者要了解网瘾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培养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有的网瘾学生言语智能好,辅导者可以培养他们阅读、演讲、主持方面的特长;有的网瘾学生节奏智能强,辅导者可以培养他们跳舞的兴趣;有的网瘾学生运动智能好,辅导者可以带着他们参加各项体育运动。其次,辅导者要多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辅导者通过多方面的案例讲解和分析,让网瘾学生充分的认识到网瘾的危害性,让他们自觉、有意识地加强自制力,不断缩短网络娱乐时间,慢慢淡忘网络虚拟世界,成功地把自己从网络世界中解救出来。最后,辅导者要帮助网瘾学生提高自我监控意识。调查发现,有60%的学生犯错后能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但是网瘾中学生显然缺乏这些意识。他们可能很少意识或者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沉湎于网络是一种错误,更没有思考过沉湎于网络的危害,以及将来会给自己的人生道路带来哪些致命的影响。辅导者要多组织一些有益的实践活动,如网络成瘾案例及分析的心理讲座、播放沉溺网络方面的影片等,最重要的是辅导者重在引导网瘾学生,由网瘾学生自己定制戒网的目标、过程和方法,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戒网。辅导者千万不可越俎代庖,否则网瘾学生没有机会进行自我监控,更别提培养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了。
在辅导网瘾学生时,辅导者要增强辅导工作的实效性,在实践中,许多方法一味套用学校心理辅导理论知识,没有把握学校心理辅导的内涵,就会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辅导者对网瘾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容易犯社交谈错误。辅导者多数出于怕伤害网瘾学生自尊心的心理,对他们谈话避重就轻,停留在表面,这样谈话内容显得苍白无力。当然,辅导者也不能居高临下地说教网瘾学生。再就是辅导者谈话不能是忠告和建议,应该是协助网瘾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感受自己,教师随意地给予忠告,就会剥夺他们学习的机会。因此,辅导者在辅导网瘾学生时,谈话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谈话要注意简洁具体。比如网瘾学生说:“老师对我的批评都是对的,但是我对自己戒网很没有信心。”我会说:“其实很多时候我对自己也会失去信心,我能感受到你的沮丧和无力。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很喜欢去游戏厅打游戏,被老师逮了个正着后,老师当场批评了我,当时我非常难受。但我还是接受了老师的批评,以后减少了去游戏厅的时间。”
(2)辅导者对网瘾学生的表达要尊重,不能用评判的态度。网瘾学生说:“我认为读书无用,现在出去做点啥都能养活自己。”我会说:“你觉得读书没用是因为你认为学校教给你的知识没用,你认为你出去做点啥都能养活自己是因为你没有出去做过事。”
(3)辅导者对网瘾学生谈话要试图理解。网瘾学生说:“我太烦了,我根本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和网络打交道就容易多了。”我会说:“人际关系碰到麻烦就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中,这确实能令人安心不少,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中,人际关系还是得好好处理的。你能说具体一点吗?到底是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还是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父母亲朋的关系?”
(4)辅导者对学生谈话要善于运用增进和赞美歧义的口吻。所谓增进,就是完全同意当事人。我会经常对网瘾学生说:“很棒,不错”,“对,就是这样做的”等。所谓赞美歧义,就是不完全同意当事人,但找出可赞赏的部分加以赞赏,“你的行为虽然过激了一点,但你很有担当。“虽然你在不断地替自己辩解,但你很有勇气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我经常对网瘾学生说话的口吻。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教师;现状;建议
现代社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中学生普遍面临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轻则影响学习,重则容易发生校园安全事件。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家长、学校、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加以规范管理。加强对中学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目前中学生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面前的艰巨任务。
一、当前中学生心理现状
虽然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在进一步推进,但是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却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考试焦虑等。长期的不良心理状态会导致中学生潜在心理疾患的出现,如何引导和缓解中学生心理压力是目前大学教育的关注点。由于学习压力,现在中学生每天都要面对不同形式的学习和作业,几乎没有了独立的交往时间,人际交往能力进一步弱化,导致心理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出现。学生缺乏热情,无法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为隐性逃课提供了可能。
二、初中教师如何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1.钻研心理辅导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方法 为学生做心理辅导,教师首先要有辅导能力和辅导技巧,这是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前提。为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心理要求,教师教师要潜心钻研多种心理知识,掌握多种辅导方法。
例如,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全面掌握学生的情感特点、个性特点、在面临升学时的心理特点、青春期的生理特点等等。根据这些特点钻研预防心理学、健康心理学、适应心理学,掌握和运用团体动力的基本理论,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关注学生团体的成长过程;了解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掌握关于班级心理辅导主题的知识。在活动中积极倾听学生的烦恼、身临其境走入当事人的私密世界,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理性分析,运用心理辅导的交谈技巧大胆质疑、用尊重与温情感化学生,使其走出心灵的迷茫区,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从封闭走向开放,正方向发展自己的性格。
2.开展学习心理辅导,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 学习心理辅导是指教师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学习意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计划学习,能运用策略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成绩的好坏对其个体的情绪体验,即喜怒哀乐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学生中出现的不少心理问题,往往以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为诱因。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辅导应作樾睦砀ǖ嫉闹匾部分。根据心理规律,学生的学习有三个方面的问题:能不能学DD智力问题;愿不愿学DD态度问题;会不会学DD方法问题,教师工作体现在要对后两者加以辅导。
指导策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学会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3.关注青春期身心变化,疏导学生恐慌心理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生理的变化会让他们感到莫名的烦恼。这时教师教师要及时排解学生的恐慌心理,让学生了解他们现在经历的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变化,引导他们做好青春期的个人卫生工作,特别是女生的经期卫生,帮助他们调控负面情绪,抑制冲动行为和叛逆心理。
例如,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活动,采取分析、疏导和支持的心理治疗法,揭开“性”的神秘面纱,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体的生理变化,不再谈性色变。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他们常常爱幻想,喜欢异性,憧憬爱情,教师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首先肯定他们的想法是青春期的正常心理反应,消除他们的“犯罪感”心理,然后再加以疏导,让他们知道早恋的危害,引导他们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对于个别学生的偏激思想和行为,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谈心的方式开展工作,在充分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倾听他们的“青春期烦恼”,有针对性地开展疏导工作。教育他们学会放弃应该放弃的东西,因为有时候的放弃是为了今后更多的拥有,把他们从梦幻世界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迎接新一轮的挑战。
4.加强情绪心理辅导,消除学生负面情绪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最为敏感、最为活跃的因素,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其情绪具有兴奋性较高、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等特征。他们通常遇到表扬时就沾沾自喜、碰到困难时则垂头丧气、消极自卑,具有明显的两极性。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辅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它是通过团体人际交往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目前,我国学校班级的划分基本是以年龄为依据,学生在同一个班中学习,面临的问题、关心的事情大致相同,心理发展历程大致一样,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就他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关心的事情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彼此启发,互相支持鼓励,使学生观察、分析和了解自己的心理行为、反应和他人的心理反应,从而达到: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团体心理辅导讲究的是合作、互助、分享的关系和气氛,在这种“我助人人,人人助我”的关系与氛围中,学生可以从其他同学及教师的反馈中获得裨益,他们可以相互借鉴,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在接受其他同学的帮助时,也给予他人帮助,成为其他同学的社会支持力量。而且,班级越有凝聚力,同学之间就越相互扶持,这种合作的、参与的关系越有利于班级增进亲近感,越促学生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又可以促进学生的互相教育、互相启发、从而帮助学生观察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未来和他人的影响,澄清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 协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估,并做出修正与改进,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初中生经常因身体和心理发育,以及客观环境等影响,性意识的萌芽而对异性产生特殊的情绪体验,有意识地爱慕异性,这种早恋现象是青少年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理,心理的需要,陷入恋爱关系的青少年,十分敏感,生怕被家长,老师和同学知道,所以,往往是私下偷偷地接触和往来。由于早恋带有幼稚性、盲目性、朦胧性和幻想性,加上青少年自控能力较差,往往在浪漫的接触中忘了时间,以至造成夜不归宿。班上如果出现了早恋现象,班主任不做好工作,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就有可能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
我就经常利用班会进行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教育,树立远大理想,找好自己人生的坐标。如在《如何与异往》这节辅导课中,我就启发引导学生要正确认识、对待自己的行为,教育女生要懂得自尊、自强、自爱、自立,男生要懂得尊重女性。让学生知道,早恋固然不妥,但一旦发生早恋,也并非是做了什么坏事。一个人爱别人和被爱都是一种非常幸福的事情。只是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尚不成熟,正处于求学时期,不具备处理恋爱、婚姻的条件。如果一个人真的爱另一个人,应该努力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成就一番事业,为对方创造各种通向幸福的条件,抓住自己青春期记忆力好,易于接受新事物这一大好时期好好学习,培养创造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成就大业打好基础。同时,还教学生如何与异往,保持一定距离,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从而避免进入情感误区。
二、培养学生与他人相处及合作的能力
团体心理辅导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更为有效。学生的生活基本上是比较单调、枯燥,二点一线,学校――家里,团体心理辅导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镜,提供了一个给学生学习社会的期望和机会的场所,为学生提供了社交的机会。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言行往往是他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复制品,在充满信任的良好的团体气氛中,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法,让学生可以尝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交流,学习社会技巧和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学会信任他人,帮助学生培养责任感,关心而敏税地觉察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更善于理解他人。实践的结果往往容易复制粘贴至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个别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他们因为缺乏客观的自我评价,缺乏对他人的信任、过分依赖或过分武断,难以与他人建立和保护良好的、协调的人际关系,这些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均可经由团体心理辅导来改善和矫正,学习以社会能接受的行为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改善人际关系。
我结合主题班会开展了:《如何学会与人交往》的心理辅导课,我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影响和干预,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会接纳、学会赞扬、学会容忍、学会拒绝、学会克制、学会宣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二十四字的交往秘诀“坦诚相待、开放自我、接纳他人、尊重差异、亲密有间、合作竞争”。让所有学生都学会交往应有的态度和行为,从技巧上给予了学生认知性的辅导。在《自我评价,让我了解自己》、《友情让我快乐》、《老师我想对您说》等心理辅导课程中,让学生获得一些知识,有利于他们调节自己情绪、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主动开展人际交往。浓厚的团体气氛极具感染力,让学生在这样的课上解除了心理障碍,积极投入到辅导活动中。
在“班级蓝球赛”、“师生同乐庆六一,庆十一”等活动中又拉近班级学生间的心理距离,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辅导学生间相互理解尊重,感受从同学身上体现出来的许多优秀的心理品质。
三、加深学生自我了解,增加学生自信,开发学生潜能
团体心理辅导中团体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尝试各种方式交往的机会,体验亲密的感受,可以满足学生社会性的需要,得到多方面的回馈,使他获得他人对自己行为相互合作的反应与启示。帮助学生在社会上发展自我,但不与社会冲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使它能够对自我有更适当的看法,增强学生独立自主、自己解决和抉择,不再依赖团体来帮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探索和发现一些可行而有效的途径来处理生活中一般发展性问题,解决冲突矛盾;培养学生的归属感与被接纳感,从而开发潜能,让其更有安全感、更有信心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我在《发掘自我潜能,提升自我效能感》辅导课中,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获得对自我的积极认同感。本课用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听中激趣、玩中悟理、议中求真,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达到由知导行的目的。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发掘潜能、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广阔空间,使他们能够克服自我障碍,自我成长。
一、深入挖掘教材,做好课堂辅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钻研教材,在教材和心理上架起一座金桥,让学生既能掌握知识,又具有健康心理。
讲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时,结合到我校是“无烟学校”,并针对个别学生认为吸烟是“成熟的标志”、“潇洒的表现”等幼稚心理进行剖析,重点讲述吸烟的危害和禁烟的意义,从而让学生对烟草有正确的认识,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顺利完成学业。
讲《生殖系统》时,端正教态,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解决他们生活中的疑惑。首先让学生有正确认识,性知识是一类科学知识,不应该回避。可通过个别谈心等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获得适合自己发育水平的性知识,从而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身心变化,求得心理平衡。引导学生在男女同学相处时,互勉互助,共同进步,建立真诚的友谊,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自尊自爱。
二、调查分析个案,加强具体指导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可塑性较强,心理发病较快,但也容易治疗,只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合理指导,可解除他们的困惑。
懒惰是惰性心理的表现。这样的学生图安逸,怕吃苦,追求享受。他们在家中多是“小皇帝”“小公主”,随年龄的增长,惰性、任性日益显现。学习怕动脑筋,作业靠抄袭,考试靠作弊,学习任务难以完成。教学过程中引导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利用“生物钟”知识树立时间观念,学习和生活要有计划性。
有的学生因家庭生活关系紧张,有的家庭教育不当,有的受不良外界刺激等,使他们疑虑重重,忧郁苦闷,性格孤僻,与人不合群,从而对教师、家长、同学有一种排斥力,为此及时指导他们认清事实,并开展班级、校际间的交往活动,增强他们与人相处的能力,如开展生物夏令营活动,让他们在集体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氛围中克服心理缺陷。
嫉妒是在与别人相比较中产生的一种狭窄的自私的心理现象。这样的学生气量狭小,心胸狭窄。他们对胜过自己的同学轻则藐视,重则仇视,甚至攻击报复对方。对这样的学生采取亲近大自然,组织野外生物考察活动,有条件的可进行生物野外实习。让森林、高山、大海之伟大衬托出个人的狭隘渺小,把他们的心灵创伤抚慰平复。
自卑的主观原因是意志薄弱和性格软弱,客观原因是现实与自身的需要出现矛盾时得不到应有尊重。这样的学生性格孤僻,做事畏缩,不敢冲在前头,生怕别人耻笑。生物教学中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卑心理的根源,同时用温柔、谨慎、灵活的方式接近他们,掏出心里话,找出原因,再创设特定情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性心理变态,这种现象的产生,不仅有生理因素,还有社会因素,如不健康文化传播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比较微妙,尤其对情爱方面的信息更为敏感,稍受暗示,就会有所发展。他们所处的环境则时时诱导他们:有的从网络、影视、剧照、人体摄影、人体画像中寻求刺激;有的从文学作品,医学书刊中寻找有关性知识的文字图象;有的丧失理智,走上犯罪之路。对于他们首先进行性知识教育,让他们从生理的角度去理解,并引导他们远离不健康的环境,同时开展各种积极有意义的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三、介绍成功事迹,激发进取心理
科学家是科学成果的创造者,他们取得成功,除了正常的智力外,在理想、情操、胆识、毅力、勤奋等方面也具有优良的品质,更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习的楷模。达尔文智力并不超常,却凭着顽强的毅力,经五年环球生物科学考察,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孟德尔八年苦战,从一粒粒豌豆种子中数出了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袁隆平也突破重重困难先后培育出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目前中国、美国等国家联合进行的“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将在基因水平上揭示人体的奥秘,从而使人类的遗传病、癌症和心血管等疾病可能在基因水平上得到治疗。为此我们开设《生物科技园》,专门介绍生物学家及其成果,使那些有自卑心理和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认识科学,学习科学,同时激发学生的进取心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实施挫折教育,提高应变能力
【关键词】中学教育;班主任;心理健康辅导
1引言
中考压力和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使中学生成为除了“职场白领”之外心理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除了各中学提供的心理健康教育之外,各心理医院和心理咨询诊所也经常有大量的“学习困难”、“抑郁”的青少年去进行求助,可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学校和家庭教育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2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性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被学校和家长们加以重视,但是,由于学校需要管理的学生数量庞大而学生家长正处于事业和家庭事务都很繁杂的时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两次的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和随随便便的“亲子谈心”并不足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也起不到全面的指导作用。而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的“管理员”,比家长有更多时间和机会接触学生,对学生在校生活也有比较全面的观察和掌握,班主任较之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和学生家长,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更近,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也更有可能通过教育实现对学生心理成长的帮助。
3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有利的方式
3.1 对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情感性引导
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出现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与学生长期的情感惯性有关系,有些学生长期处于情感得不到表达,不和人交流的状态,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孤僻和抑郁情绪,对于这些学生,我们班主任应该做到的是进行情感性引导。例如,我们班上的大鹏同学的在情感发展方面就比较落后,他几乎在所有班级事务里都处于“隐形”的状态,学习成绩最差的是他、性格最内向的是他、遭到同学嘲笑的是他、被各科教师忽视的是他。我在日常教育中找他谈心,几乎得不到什么反馈,他只是听着,回答一些“是”和“不是”的问题。在半年的“谈话性转化”教育之后,大鹏仍然没有任何变化,我决定,不再每周找他谈话,而是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悄悄关注他,给他一个感受“被关注”、“被关心”、“被认可”的支点。有一次班级大扫除,大鹏所在的小组被分配了擦桌子的任务,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块抹布,只有大鹏没有。别的同学都积极的擦抹桌椅,炫耀自己的成果的时候,大鹏呆站在一边,我赶快从办公室拿了自己擦桌子的抹布来,递给他说:“先用老师的,快擦吧,不会被别人落下的”。大鹏的脸上展示出了一瞬间的喜悦,对我低低的说了声“谢谢”。这样的细节关怀多次之后,我再找他谈心,他开始主动和我抱怨“前桌总是挤我”的问题了。
3.2 用心对待学生的心理诉求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一方面对教师、家长产生不信任感,另一方面又无法正常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因此,班主任应该做的是走进学生的内心,用心对待学生的心理诉求,即使用无条件接纳的态度,对学生的诉说进行彻底的倾听,对学生宣泄意愿和诉求予以尊重。例如,学生在和班主任积极谈话的过程中提到“觉得学习没意思”,那么,班主任就不应该站在身为“教师”的高位对学生的态度和表达进行批评,而是应该注意倾听学生在表达过一种心理感受之后的阐述,教师对学生的倾听应该是持续于整个交流过程的,因为积极倾听能够帮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倾听,学生可能认识到自己“觉得学习没意思”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受到同伴关系不良的负面情绪影响,这时,班主任的心理健康辅导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步。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过程中还应该站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上,对学生的情绪宣泄予以理解,如有些学生故意做出一些违反课堂纪律、攻击同学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都是他们对情绪的一种宣泄,班主任在及时制止这些行为之后不应该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应该想办法平复学生的对抗情绪之后,再对他们进行开导。
3.3 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以便有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中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形成与个人的性格有关系,如个别女同学太过娇气和傲气,在学生之间被称为“公主病”,这样的女同学很难被女生群体接受,而作为中学生心理支持中比较重要的“同伴关系”一旦有破裂,就很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学生的性格各有特点,他们的性格与学校生活的关系不大,但与家庭教养方式却有极大的相关性。很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证明了不同的家庭教养类型下的儿童和青少年在性格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因此,班主任想要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更好的辅导,就必须与学生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使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与家庭对心理发展的促进成为一个整体。教师可以以“短信周报”的形式跟家长交流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可以以“给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提醒学生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重视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通过交流的方式介入到家庭教育之中,使用教师的专业思维和专业方法,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模式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的心理发展始终处于平和、健康的环境之中。
4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应注意的问题
4.1 班主任要注意倾听和尊重的“适度”
倾听和无条件接纳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应具备的基本精神和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倾听就是听学生随便的、无目的的诉说,也不意味着尊重是无原则的迁就,也就是说,师生双方就心理健康进行的交流是应该以真诚为基础的,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诉说和表达进行理智性的引导,同时也应通过观察和对话技巧判定学生的诉说是否是基于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另外,班主任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倾听和尊重应该是一视同仁的,班主任对平时班级活动积极、学习好的学生能够耐心倾听而对学困生和后进生则没有耐心,不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没有帮助,反而还会导致学生更多的不满情绪。
4.2 班主任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给予一定的指引
前文所述,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处理和情绪处理缺乏一定的能力,他们需要以一个优秀的、可作为借鉴的“权威他人”作为榜样,学习如何对待自己在心理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诸如“诚信”、“自信”、“合作”等优秀的品质,实际上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学习和模拟获得的。虽然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角度讲,辅导者不能给与求助者明确的生活指引,但是,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时,还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给与明确的指引,即为学生指出“应该如何做”,并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帮助学生走过坎坷的青春期,完成心理的健康成长。
5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教育界的普遍问题,而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生活的管理员和负责人,在心理辅导方面更具优势。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建议班主任从情感指引的角度入手,对学生的诉求给予积极的倾听和尊重,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请家长协同学校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使他们的心理发展更为完满。
参考文献:
[1]宋道兰.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学生学习,2013(01):65-66.
[2]伍俊.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11):209-211.
一、学校把消费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之中
学校必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要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第一,利用班会时间选编传统美德故事进课堂,懂得节俭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对节俭重要性的认识。第二,举行合理消费征文比赛活动,从思想上加强认识。第三,进行合理消费手抄报活动比赛,加强宣传力度,教育中学生树立适度的消费观,防止盲目消费。第四,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与消费相关的知识讲座、报告,加强对学生消费行为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家校联合,父母对孩子的消费行为加强引导
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重要保证。家长是与孩子接触最频繁、最亲密的人,家长的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家长给孩子做好示范作用,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不良消费心理及行为。家庭中应尽量营造一种勤俭节约的生活氛围,使孩子能够自然而然地形成理性的、科学的消费习惯。首先,家长举办消费专题讲座,引导家长去观察,了解孩子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并进行指导。其次,举办家长消费教育讨论小组,及时了解孩子的消费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学生自查自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首先,积极广泛地参加社会实践,磨炼意志,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家长要正确引导他们适当地利用假期到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吃苦”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勤劳俭朴的品质。其次,对于自己的零花钱,要拟订自己的消费计划,学会有计划地用钱,并学会积累,把钱用在刀刃上。再次,针对自己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消费方面存在的不合理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中学生作为一个身心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的特殊消费群体,由于其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使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也是进行消费心理辅导的关键时期。在初中生的消费观、价值观和金钱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期,通过对消费知识、消费安全、理性消费等内容的渗透,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心理体验,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认识和对待各种消费现象,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责任感,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观念的自我改变和提升,提高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中职学生;心理测验;学困生;心理辅导
在现今大学扩招的大环境下,造成了中等职业学生学习心理的特殊性。首先,大部分的学生基础文化知识薄弱。在进入职业学校后,很大一部分仍然跟不上学习的进度,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其次,由于很多学生在入校之前已经形成了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当的学习方法,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效果。因此,加强中职学生学习的心理辅导是极为重要的。
一、心理测验的价值
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进行测试。心理测量工具的恰当使用对于了解学生情况,搜集学生信息,及早发现心理异常及进行心理干预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和意义。毫无疑问,心理测量工具的介入会使中等职业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日趋专业化和科学化。为了解学生的一些内隐的或在当时当地不能表现出来的人格特点和行为特征,就需要对之进行心理测验,从而获得一个客观的数量化指标,了解其相关心理因素的大致概貌。心理测验是通过观察人们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领域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现在心理测验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学校心理咨询中,成为学校进行科学评估的重要手段。通过测试,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进而增强心理素质,完善自我。使用心理测验系统收集、整理、建立中职学生的心理档案,可以有意识地将测验结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特别是一些共性问题,可通过讲座、橱窗、广播台、宣传专刊等形式加强普及教育,对个别突出问题,可通过电话预约、信函解答、同学互助等形式及时提供帮助,并做好跟踪服务,将不良心理情绪消灭在萌芽之中,这样充分地体现学校心理健康的普及和预防功能。
二、利用心理测验科学开展学习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本质上是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后对其进行的一种干预手段。与其在产生心理问题之后进行补救,还不如在问题暴露之前就进行疏导。比较而言,教育是事先的预防手段,而咨询则是事后的弥补手段。相对于产生心理问题后的补救,暴露问题之前的疏导会显得更有力。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时引入心理测验,使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生了变化,从说教型、命令型转变到针对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科学地运用心理教育的规律,多途径、多方法地开展教育的局面上来,从而优化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学生在学校发生转学等。这些方法只对一部分学生有效,但很多时候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适得其反,从而导致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叛逆、厌学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开展学习心理辅导及其必要。所谓学习心理问题辅导,是一种由学习问题引起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缺乏学习动机,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害怕考试等方面。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往往比较差,学习的方法也存在不少问题,加上中职学生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要方向,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焦虑。因此,学习心理问题辅导很重要,具体的内容有:
1、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的潜质
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个性,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尤其需要引导技校生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树立起职业理想。
2、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的辅导
协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培养探索求知的欲望,发展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建立认真的、自觉的、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态度。
3、学习志向以及专业定位
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和专业,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以及成功的机会。
4、学习习惯的培养
帮助学生改变不科学、不适合的学习习惯。培养有组织学习与工作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5、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辅导
指导学生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正确地认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展出一套适合自己偏差(或学习困难),常见的解决方法只是针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环境,比如禁止看电视(或闲书)、延长学习时间、请家教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6、学习计划与计划监控的辅导
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分清学习主次、科学地安排学习和实践时间,使其具备监控计划执行的方法和能力。
7、考试心理辅导
指导学生正确地复习和应对考试,帮助学生消除考试心理障碍等。学习心理辅导工作不仅属于专职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应该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共同完成这项工作。
使用心理测验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首先,中职学校在运用心理测验时,要注意心理测验的针对性。比如把心理测验应用于学校心理咨询、升学就业、生涯设计、应试面试等专门领域中,借助于各种形式的心理测验来考察人的个性品质、心理特征、个性缺陷及潜在的需要和潜在能力等,从而为特定目的服务。因而,学校测验者应慎重选择测验量表,所选量表必须为其目的服务,防止为测量而测量,乱加使用,这是心理测验的大忌。其次,学校要加强对参与测验教师的培训,最好是受过专业培养的心理学老师,减少测量误差。测验不是人人都能做的,由于测验中对控制误差、测验结果的解释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而心理测验的操作和结果解释要求具有科学性、严谨性的特点。再次,在学校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理测验,其所获测验资料的内容和结果仍要遵从咨询师行业的要求,严格保密,那是因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信度和效度都有一定的要求,而测验结果本身是具有个人档案机密性的资料,受测者的各项能力、人格特征和兴趣特征属于学生的个人隐私,在未征得学生同意之前,是绝对不能公布于众的。由此看来,规范和有针对性的使用心理测验,特别是在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正规运用,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也进一步促使技工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时,要学会科学利用心理测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改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这样才能做到专业技能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才能达到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李成义.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总结和发展构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 复习
力学是建构物理学的基础,只有熟练地掌握力学知识,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那么具体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怎样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力学知识呢?
一、明确复习目标,做到复习对路
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在指导学生复习的时候制订科学而合理的计划,才能有效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复习的时候,要为学生明确复习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首先,要依据《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对于物理课程总目标和具体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的描述,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帮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地在生活、生产中进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讨和研究的方法”为总目标。其次,要依据当年的高考考试说明和高中物理教材的相关内容为具体目标,最后要深入研究最近几年的物理高考试题的题型与内容对学生进行考前复习与训练。教师要依据上述复习目标,明确高中物理《必修课》与《选修课》所要求的不同考查限度,特别要注意准确把握《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行为动词的界定”,深入细致地探讨并明确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达到的“了解”“认识”“理解”“运用”各水平的不同含义,还有技能目标中的“独立操作”“经历”“反应”“领悟”等体验性的目标动词对于学生的不同含义。在指导学生复习的时候,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物理学习的不同基础,根据形成学生成绩差异的主客观原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来的物理学习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物理教学过程中,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进步与发展。
二、加强概念和规律复习,夯实基础
物理概念是以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实验作为基础,形成物理规律的前提,是进行物理科学方法培养的媒体,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和应用物理问题的核心,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就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因此引导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理清其中的内在规律。复习物理力学知识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学生对于力学概念的理解是按阶段分层次的,学习时的理解是低层次的,教师要在物理力学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和讨论,宏观把握物理知识的高度,努力使自己的思维提升一个层次。明确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或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深入理解概念的定义和它的物理意义,准确理解力学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成立条件、适用范围和表达方式,通过反复比较与探讨,正确区别物理教材内容中容易混淆的概念规律的异同,鉴别概念规律,如v=x/t,a=F/M这两个公式,两者形式相同,前者是速度的定义式,除了定义和被动定义外,没有谁决定谁的关系,从它的表达式中得不出v∝x,v∝1/t;后者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即左边的量是由右边的量决定的,能得出a∝F,a∝1/M。
三、复习基本解题方法,注重能力培养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学的概念和规律,指导学生做适量的习题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做题目的目的在于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要重视题目的质量而不能只看重数量,否则学生会对物理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必须根据《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注重题目的功能,精选习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在实际生活的物理情景中,力学问题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物理过程是错综复杂的,但基本的解题方法有三种:即“牛顿运动定律法”、“功能法”和“动量法”,这三种方法都是力产生效应的规律,前者是指力的瞬时效应,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后者是描述力的空间积累效应和时间积累效应。这三种解法的核心是做好四个分析,即受力分析、运动情况分析、功能分析、动量冲量分析。受力分析应该先“场力”再“接触力”,最后是其他力;运动情况分析关键是要抓住物理过程的本质特征,发掘稳合条件,运用这三种方法解题,要明确这些方法的不同运用范围,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一般可以用牛顿运动定律法,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对于非匀速直线运动情况,一般用动量法和功能法。
四、重视实验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纵观历年物理高考题型,力学部分的实验题也占有不少的分量,对于实验的训练,在复习阶段学生可能会觉得自己已经做过实验了,而失去了新鲜感和激情,做实验的时候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无法起到复习和巩固知识的作用。因此,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指导学生做实验练习上,而要根据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动脑设计实验过程,动手选择和安装实验仪器、安装实验仪器,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实验过程,从而得出实验结果,体验到成功的自信。只有这样训练,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动脑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物理实验的兴趣和信心,从而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
力学在整个中学物理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物理教师可以通过上述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力学知识,使学生的科学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
[2]陈刚,舒信隆.新编物理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中职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训练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053-02
十六七岁的中职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处在成长发育期,此时他们需要朋友,需要与人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才会使他们有愉快、乐观的心情去学习,拥有朋友才能感到社会的温暖。现实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衡量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标志,也是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交往是人际间借助于言语和非言语的媒介而实现的相互沟通、相互认知与相互作用。中职生人际交往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与成人的交往,即与父母的交往和与父母以外的其他成人的交往;另一方面是与同伴的交往。中职生主要时间是在学校(特别是班级)度过的,所以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校内人际交往的辅导。
一、利用集体的力量,对一般中职生进行人际交往心理的辅导
1.教师要树立个人魅力,运用好正式交往与非正式交往。教师应以正确的态度与学生交往,建立民主的交往模式。有个人魅力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权威性,这种无形的个人权威使正式交往得以顺利进行。非正式交往与正式交往相比较它有方便性和随意性,它一般不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的限制,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校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非正式交往也是在需要、情感、兴趣、爱好等方面较为接近或一致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是在轻松和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的,所以非正式交往的作用在很多时候比正式交往的作用更大、更明显。在教育教学中既要重视师生间的正式交往,也要对师生间的非正式交往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恰当运用正式与非正式交往。
2.营造民主环境,塑造积极个性,培养交往能力,促进人际交往。教师的领导作风实际上决定着师生双方的交往模式。因此,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实行民主的领导方式,还需建立民主的交往模式。中职生积极的个性是在民主的氛围中塑造的,其对中职生的人际交往有着积极的深远的影响。中职生在民主交往模式中不但能激起其对所学科目的兴趣、热情,提高学习成绩,还能进一步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更有利于他们的交往。中职生的自我意识、自主性和创造性等品质都是在这种交往模式中发展起来的。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这是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主性的关键。中职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核心和灵魂是他们的创造性,在民主交往模式中能不断地得以提高与发展。在民主的交往模式中充分体现出班级气氛的民主、平等、和谐、活跃,学生得到教师的尊重、信任,他们畅所欲言,思维敏捷,敢于提出问题,其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
3.正确对待各种非正式群体,促进中职生人际交往的发展。中职生在学校进行的人际交往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学生在校主要的任务是完成任务学业和学会做人,他们在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的同时而进行的互动、学生之间根据教师的倡议而进行的互帮互助和学习竞赛,这些都属于学生之间的正式交往。除此之外学生之间还较多地表现为非正式的交往,如课间、课外活动、宿舍生活区等进行的交往,这种交往的结果就是在班级中形成了各种性质和形式都不同的非正式群体。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学生中的各种非正式群体及指导学生进行正确交往。重视班级里亲社会型的小群体,有利于班级的形成和发展。群体之间的交往是群体成员信息沟通的重要场所和情感的依托,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这样的群体来,使他们形成开放、乐观、团结互助等积极个性品质。
4.加强班级管理,班风良好才能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加强班级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风的关键,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班级非正式群体就是在班级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教师应通过加强班级建设来引导,充分利用这些非正式群体促进学生的积极交往。因为舆论对一个集体,尤其是班集体很重要,包括在班级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舆论,如何选择交往的对象而形成正确的交往方式等。所以教师应建立班级的正确舆论环境,加强正面引导,建立各种合理规章制度,给出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让学生去遵守。同时对在交往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好人好事更要给予宣传和表扬。教师要维护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使班级风气积极向上,学生的非正式交往得以健康的发展。
二、对个别中职生人际交往障碍心理的辅导
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个别中职生存在自己无法融入集体的感觉,他们渴望与人交往,却又害怕、不善于与人交往,他们自身具有交往困难。分析之,原因可归纳为受个体生理特点的影响与个体心理特点影响两方面。
1.有些生理缺陷,或学生本人认为的生理缺陷,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人际交往,如缺牙、身材矮小、伤痕等,这些与其他人不同的生理特点,使他们感到自卑。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让他正确看待自己的缺陷,一方面引导帮助他不要把缺陷夸大化,尽量通过修饰来掩饰自己的缺陷;一方面引导他发掘自己的优点,与此同时,要依靠班集体的力量,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使其在同学们热情的帮助、毫不嫌弃的交往中漠视自己的生理缺陷,将其看得淡然化。
2.对由个体心理特点影响而导致交往障碍的学生应针对不同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辅导:(1)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如以自我为中心、自卑、妒忌、猜疑、偏激、报复心强等特点,这些心理自然就会影响到个体与他人的交往。教师应根据不同心理设计出适合的教育辅导方案进行矫正。(2)个人能力方面的缺陷的心理。如言语表达能力差、缺乏交往的技巧、不善交往等,这些学生生性怯懦,很少与人打交道,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所以常采取回避行为。针对这些情况要进行如下辅导:①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找出原因,取得学生父母的支持和配合。②在学校里,教师应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创造更多机会进行练习,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③鼓励并帮助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发挥集体的作用,教师和同学们多称赞、多倾听,以鼓励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发挥长处,肯定自己。(3)曾经有过交往失败的经历,缺乏人际交往信任的心理。在交往中有的学生过于自信偏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屑与人交往,因而使人敬而远之。对这样的学生,首先应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交往失败的原因,创设一些活动,让他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别人的长处,再教给他们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如交往中的诚信等。(4)嫉妒心理。由于学生的认知面比较窄,思想不够成熟,考虑问题不够全面长远,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这样的心理常常使他们不能融洽地与别人相处,常常在心里不自觉地将别人与自己比较,而影响了交往。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辅导时态度要坦白和诚实,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敞开心怀引导和纠正。与此同时还要教导学生正确看待别人的优点与进步,引导他们用别人的长处来完善和弥补自己的不足,靠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来换取别人的赞扬。(5)情绪化、逆反心理的辅导。中职阶段心理的不成熟很大反映在情绪化上,男生比较多见,如经常容易发怒,经常与同学、家长和教师发生对抗,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又不愿承认错误。同学们都不愿与这样的人交往。
笔者建议用如下措施来辅导这样的学生:①要让有这种心理的学生认识到,经常性的发怒不仅伤害了别人,更加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健康。②要帮助学生学会调节、控制自己不良情绪的方法,如数数法、内部积极暗示法、冷处理法等。③在学业之余适当学些艺术,用艺术来陶冶情操,丰富学习生活。④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强其对集体生活的归属感和荣誉感。⑤学校和家庭教育要保持一致性,要求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过高,要适度,要循序渐进,要讲究方式方法。⑥身教胜于言教,要求教师与父母在学生面前要做好榜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处理好师生之间、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取得成效。
三、对中职生进行人际交往训练的几点建议
1.社交知识和规范训练。这需要学校、教师的重视,如开设讲授人际交往的知识、其本原则等的课,编制规范性的行为要求,组织孝心教育、礼仪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看相关的书籍。
2.三分钟演讲训练。利用读报课或政教活动时间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上台演讲,先请交往能力强的同学做示范,以后则要注重让一些有交际障碍的同学一试身手。
3.角色扮演训练。通过变换角色、变换身份,在不同的环境中训练社交技巧和应变能力。比如,为了管理好班级,学生干部的力量是不可轻视的,于是叫同学演说假如你是班长、学习委员、团支书,你将如何搞好班级管理。这样既选拔了人才又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4.自我想象暗示训练。考试前为消除紧张心理,可以用冥想法放松自己,想象自己处在空旷的山谷中,让思维驰骋起来;同样在人际交往中可以想象自己处在难堪的人际交往情景中,通过积极的暗示:“我能行”、“这没什么可怕的”等,使自己克服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