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后勤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后勤员工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后勤员工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后勤员工管理制度

第1篇:后勤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 后勤管理 思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浪潮的带动下,勇于探索和实践,企业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职能转变、管理理念、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调整。后勤管理作为煤炭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科学规范、高效实用的后勤管理体系。

一、煤炭企业后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不规范的管理制度限制了后勤服务质量的提升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煤炭企业后勤管理制度基本属于附属体制,后勤服务基本处于管理体系的末端,根本不受重视。在传统的后勤管理制度下,后勤工作人员没有服务意识,把大量的经理花费在日常会议、行政管理方面,对后勤服务管理的业务领域不熟悉、难精通,进而影响了煤炭企业后勤管理的服务质量,后勤工作中人力、物力、财力产生了无形的浪费。

(二)煤炭企业后勤部门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长期以来,由于后勤部门不受重视,导致煤炭企业后勤部门的基础设施年久老化现象严重,为后来后勤管理工作留下了许多隐患和困难。当前煤炭企业后勤部门面临的是水、暖、电线路老化;房屋、食堂、澡堂等亟待修缮;一些防火设施年久失修;没有配备最新的防水、防火设施等问题。后勤部门是一个只出不进的“烧钱”部门,加上企业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力度小,后勤管理上的问题层出不穷,基础设施的修补、完善需要大量的财力、人力。

(三)后勤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低下,服务意识缺失

煤炭企业后勤工作范围非常广泛,有环境保洁、设备维修、员工食堂、园区绿化、企业安保等,因此对后勤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比较高。然而目前情况却是煤炭企业的后勤人员存在年龄较大、身体素质差、工作能力不高等问题,还有些员工不满意目前的工作状态,常常消极怠工,得过且过。我国煤炭企业后勤人员普遍存在专业技能低下,服务意识缺失,且人员流动性较大,严重影响了后勤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完善煤炭企业后勤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后勤管理体制,注重科学管理

煤炭企业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要求,遵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改革。首先是创新煤炭企业后勤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后勤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推动后勤管理逐渐走向规范化。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要有相配套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要使员工的辛勤付出跟回报成正比,这样一来有利于提高后勤工作效能和质量。其次是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式要变被动为主动。煤炭企业后勤部门要简化工作流程,落实积极主动服务机制,要做到主动服务、优质服务、高效服务、拓宽服务范围和渠道,增加服务项目。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后勤服务预警机制,要防患于未然。定期召开部门座谈会,听取意见,积极改正。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后勤管理工作是煤炭企业管理建设工作的重心,要想使煤炭企业后勤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就要加大Y金投入的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现代化企业建设的需要。一是做好后勤管理工作规划,对职工宿舍、食堂进行维修改造,添置一些新的硬件设备,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二是针对一些老化水电气等线路进行检修,更新,引进一批最新的防火、防水系统,及时排查安全隐患。三是新添一批办公设备,包括员工电脑、打印机、投影仪、传真机等,及时更换办公室损坏的桌椅,大大改善员工的办公条件。

(三)做好后勤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强化服务意识

煤炭企业后勤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是要对后勤工作人员开展专业技能操作培训,结合员工工作特点和岗位需要进行专业的精细化的培训,这样既可以充分挖掘员工特长,更好地服务于后勤工作,又能满足员工自我成长的需要。其次是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后勤工作人员要重视自身修养建设,端正工作态度,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贪图小利。三是培养后勤服务意识。与时俱进,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煤炭企业后勤服务意识建设。鼓励员工自发组成后勤服务团队,创新服务意识,转变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提高后勤员工工作成就感和认同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后勤服务工作中去。

(四)制定科学、严谨的员工激励考核制度,促进后勤管理条例高效落实

制定科学、严谨的员工激励考核制度是推进煤炭企业后勤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既可以促进后勤管理条例高效落实,又能够激发员工潜能,实现公平竞争。加大绩效考评意识的宣传力度,将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深入人心,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让员工感到公平、公正,促进良性竞争。建立健全后勤绩效管理制度,绩效目标的制定,考评计划、部门协调、资源配置、考评评估、绩效监督等都要纳入制度化管理体系中。

三、结语

后勤管理涉及部门、人员较多,工作内容相对冗繁,对维护企业稳定,提高员工向心力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经济形态逐渐走向产业化、服务化,进而对后勤服务管理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煤炭企业后勤管理不应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了,它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对促进煤炭企业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该积极转变观念,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运用现代化企业制度变革后勤管理模式,开创煤炭企业后勤管理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顾占涛.现代煤炭企业后勤服务专业化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01).

第2篇:后勤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高校后勤工作 隐性课程职能 开发策略

【作者简介】 杨国光,文学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后勤管理处科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一、何谓“隐性课程”

从课程的横向组织来看,高等教育课程主要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是在学校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的学科,在现行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显性课程被赋予核心地位;隐性课程(hiddencurriculum)又被称为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等,它是与显性课程(正式课程、显露课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隐性课程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现象,较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具有潜在性、广泛性和随机性等特点,它潜藏于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和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其载体可表现为多种内容和形式,校园环境、校园人际关系、学校管理制度等,都承载着教育因素,发挥着育人功能。

现代课程论认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共同构成了大学课程的全貌。随着现代社会高等教育和课程理论的发展,隐性课程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在育人方面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已赢得广泛认可。

二、高校后勤工作的隐性课程职能

在隐性课程开发过程中,高校后勤部门作为主要的责任主体之一,是促进隐性课程实现育人功能的重要方面。作为高校的服务性机构,后勤部门与学生的关系极为密切,其工作范围涉及到学生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涵盖了隐性课程多个层面的内容,例如,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发挥着美育功能;后勤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道德风貌对学生起着示范教育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格品质;以人为本、井然有序的后勤管理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行的养成,同样起着教育人的作用。由此可见,高校后勤部门承担的这些职能与学校育人工作的总目标高度一致。因此“高校后勤工作不单是为实现高校教育工作目标提供物质保障”,其育人工作也是“高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隐性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履行隐性课程职能,高校后勤部门责无旁贷。

三、高校后勤工作隐形课程职能履行现状堪忧

目前来看,我国的高校后勤工作仅限于服务定位,对后勤育人功能则严重缺乏认知,对所谓后勤工作的隐性课程职能更是所知寥寥,校园设计缺乏人文关怀、后勤员工素质不高、后勤制度建设背离育人目标等现象比比皆是。

1. 校园环境建设缺乏人文关怀。主要体现为校园的整体规划设计理念滞后,功能布局不合理,建筑物风格不统一,校园绿化中高品位的景观设计较少,已有的景观往往很孤立,不成体系,同时大部分的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缺少地方特色与院校特色,这样的校园环境将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养成产生消极的影响。

2. 高校后勤服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后勤人员大多为体力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较低,对自己的言行举止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后勤员工对后勤工作的认识观念落后,认为后勤工作是体力活、粗活、伺候人的活,后勤工作低人一等,这些观念投射到具体的后勤工作中,会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及人生观的养成造成负面影响。

3. 后勤制度建设不完善。从高校后勤管理制度的决策过程来看,相关制度的建立仍然缺乏依据,主观盲目,导致现行制度与实际管理相脱节。具体体现在后勤制度建设中,后勤管理人员、普通工作人员、学校师生三大群体在制度建设和实施中难以形成合力。首先,后勤管理人员作为制度建设的主体,缺乏对广大师生需求的实地调研和了解,导致制度建设缺乏针对性;其次,后勤工作人员在执行管理制度时,缺乏与各个群体的有效沟通,影响执行效果。再次,有些后勤管理制度与实际相悖,甚至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四、高校后勤工作隐性课程职能的实现

针对上述不足,我们应采取哪些策略完善后勤工作,强化后勤育人功能,让后勤工作切实履行隐性课程职能?笔者尝试就这些现实问题给出几点建议。

1. 优化校园环境,促进环境育人。校园的绿化、美化是后勤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同时也是隐性课程的重要载体。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夸美纽斯指出:“校园应当安排得美观,成为一个快意的场所和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地方。”因此,后勤部门应该从环境育人的高度开展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并在具体实施中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在校园绿化环境创建的整体思路中,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历史文脉传承,突出地域特色,同时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进行整体规划,突出院校特色;其次,校园绿化要追求高品位的景观设计,根据学校现有地形地貌,因势布景,因地制宜,采用园林式的布景手法,运用堆山叠石、庭院理水、建筑小品等造园手法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氛围。在花木配置方面,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特点,结合植物的观赏特点合理选择与搭配,做到四时皆有景。努力打造知识性与艺术性兼备的园林化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做到环境育人。

2. 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强化服务育人。在校园生活中,后勤员工的精神风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并影响其心理品质的形成。因此,要使后勤服务的隐性课程职能得以彰显,就要优化后勤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的高素质后勤队伍。首先,后勤员工要树立服务育人的现代后勤理念。运用隐性课程理论指导后勤员工的日常工作,使员工真正认识到教书育人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也不仅只发生在讲台上,隐性课程的广泛性和随机性决定了教书育人可以发生在校园的任何场合、任何时间,后勤人员同样担负着育人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后勤人员的行为举止、精神面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个性品质的养成;其次,要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使后勤员工的工作标准化。其语言标准、行为标准及着装标准要向社会服务行业看齐,同时,要结合学校实际努力实现特色化,尤其是和学生关系较为紧密的部门,如宿舍管理、饮食服务、校车服务等部门,要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学习交流先进经验。通过规范后勤服务的言行和着装标准,能够增强后勤员工的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外树立良好的形象。最后,要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培训是提高后勤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学校不断发展,对后勤人员的知识和服务要求也不断提高。必须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后勤员工的思想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从而增长其知识、提高其技能、更新其观念。为更好的履行隐性课程职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构建以人为本的制度体系,加强管理育人。后勤管理制度是规范后勤职工的行为准则和重要依据,是保证后勤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优美的校园环境、得体的服务礼仪得益于行之有效的后勤管理制度,同时,以人为本的后勤制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无形中即履行了育人职能。后勤制度建设应遵守以下原则:首先,后勤管理制度建设要以人为本,宿舍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等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方式不仅体现了后勤服务以学生为中心,更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其次,相关制度确立后要进行广泛宣传,变强制性为自觉性,对内促使后勤员工自觉遵守,对外通过宣传教育,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树立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最后,制度确立后要严格执行,要加强管理,要以身作则,使学生以后勤员工为榜样,以此来影响学生、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后勤工作的隐性课程职能得以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汪霞,王文静.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季祥猛.隐性课程与高校后勤工作[J].淮阴师专学报,1990,(3).

第3篇:后勤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中学后勤 后勤现状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66-01

作为中学整体工作中所包含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后勤管理工作是决定着中学学校其他部门是否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工作的基石。然而,现在大部分的中学对于后勤管理工作的基础建设和关注程度并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因此,因后勤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后勤管理工作人员整体缺乏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素质,思想传统落后等问题,是学校在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科学、有效的行为守则规范和管理制度所造成的结果。

1 中学后勤管理工作现状

首先,在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团队的工作人员中,所包含的一些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以及一些年龄比较大的临时员工,较于其他的员工来说,是学校易于管理的,他们能够听从学校的管理,积极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在工作中,既不违反学校秩序和行为规范,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身的创造力,积极为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做贡献,为学校创造效益。然而,在现代社会,学校普遍出现对后勤人员的歧视问题,以至于在很大程度上打击的后勤人员在工作上的积极性和对工作的热情,从而造成后勤人员缺少对于工作的思考与探索,限制了后勤人员对于学校现行制度和规范中存在的漏洞的思考和改进,使得不仅学校的日常后勤管理工作很难趋于完美,还使学校在制度完善和制度创新方面很难得到大的进步,从而限制的学校整体的进步和上升。除此之外,在学校的后勤人员中,很容易会出现人员设岗定编的问题。因为一些裙带关系而导致的学校的岗位中出现一岗多人、重复设岗等问题,致使后勤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后勤人员分工不明确,职责混淆,从而使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开展步伐举步维艰。不仅如此,正是因为这些人员混杂的问题,同时也导致了后勤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权利与职责分离,人员安排工作中随意性较大等诸多严重的漏洞。

2 中学后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后勤工作人员素质整体偏低

对于后勤管理的工作人员普遍偏低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大部分中学,学校是把后勤管理的工作承包给外商,而这些为了获得最大利益的外商,在对学校后勤工作进行管理的时候,总是会雇佣一些文化素质偏低,或者一些有关系的人来对学校后勤部分进行工作的。而正是因为这些低素质的工作人员,对学校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没有非常熟悉,所持有的对工作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以及非常散漫的时间观念,造成了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进行不顺利且缺乏效率,从而降低了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2.2后勤工作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因为后勤人员的素质整体偏低,制度服从意识较差,因此,如果缺少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很难能够有效约束后勤人员的行为。同时,在对于后勤人员的管理方面,普遍管理力度都很松懈,再加上大部分的后勤人员都是滥竽充数,从而致使后勤人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认真、踏实、负责的工作态度,同时,因为缺少严格的赏罚制度,从而导致后勤人员即使犯了错,也没有得到处罚的现象。而因为种种漏洞所带来的后果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学生。学校食堂卫生不达标,饭菜没炒熟而引发的集体食物中毒、食堂饭菜又贵又缺少营养等现象早已屡见不鲜,而这些不良现象最后伤害的都是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3 改善后勤管理工作的对策

3.1完善后勤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管理后勤人员,保障后勤人员能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完善的后勤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完善后勤管理制度也是目前最有效、最科学的管理方式了。学校要通过完善后勤工作管理制度,积极团结后勤人员,调动后勤人员的工作热情,改正后勤人员对于工作的态度,使其能认真、高效的完成工作内容,从而加强后勤管理人员内部的团结协作精神,使其形成劲儿往一处使的工作团队,形成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团体,从而达到发展学校最大利益的目的。

3.2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素质

为了能够有效管理所有的后勤人员,提高整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学校应该选拔一些素质偏高且有领导能力的后勤人员,来对现有的后勤人员进行管理和领导,同时,还要利用竞争机制的特点,对后勤人员不断地淘汰和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后勤人员进行不断的优化和选择,通过采取职责配对体制,让后勤人员提高对工作任务的责任感。从而提高后勤管理人员整体的素质水平,达到后勤管理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不断提高学校在各方面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

4 结语

作为学校整体管理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管理机制,后勤管理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后勤管理工作进行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学校是生活质量,影响着学生的生理和心里上的生长情况和发展水平,而学生的成长情况和发展水平,则对于学生是否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学习,完成学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积极完善后勤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素质水平,使学校的整体水平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参考文献:

[1]陈玉良.试论如何搞好中学后勤管理工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4,(33):12-12,13.

[2]王立波.新时期乡镇中学后勤管理工作方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z1):711-711.

第4篇:后勤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201X年,综合部的工作围绕“抓管理、出效果、保安全”思路开展,实现工作业绩新突破!

一、招贤纳士、聚集人才。

产品研发靠人,销售靠人,管理靠人,生产靠人,服务靠人,公司的发展,一切都离不开人。为公司招募人才,是综合部的重心工作。针对公司当前情况,深入各部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向外及时招聘需求信息,合理组织人才招聘,规范人才招聘过程控制程序,严把人才入口关,为公司招收合格人才。今年的任务是满足公司本年度的工作需求,100%完成招聘计划。

二、主动培训、储备人才。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发展,公司在发展,人才也需要发展,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求。在我们这种以科技技术为导向的企业,不能把员工完全看作公司成本,而要看作公司资源,要通过主动培训,有效开发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力。

通过建设和完善培训体系,来规范培训过程控制程序,提高培训效果,合理组织,有效推进,为公司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公司长远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多年来,这项工作均无明显成绩,随着公司的发展,今年在此项工作上要实现突破,要完成培训体系的建立,制定好本年度的培训计划,稳步推动计划的实施,通过培训评估手段,衡量培训效果,力求挖掘员工综合潜力,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

三、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管理制度化。

企业中经常出现很多人和事难以评价,很多问题不知如何处理,这些现象的存在,诞生了独立的一门学科——管理学。企业的规模越大,管理的重要性就越发明显,为了提高产品品质,就有了质量管理体系,为了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和效果,就有了行政管理体系,为了提高员工素质与工作能力,也就有了人力资源管理。

作为综合部,其重心工作主要表现在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管理的基础是“有法可依”,因此制度建设首当其冲;今年要完善绩效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与推广应用,对员工实行合理的工作评估,对员工工作作出正确的业绩评价,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要建立月报、工作记录管理制度来支持绩效考核的应用。要完善员工作业控制程序,规范员工工作行为。要建立培训制度来推动培训体系建设,达到提高培养、开发人才的目的。要完善人事控制程序来规范人才招聘、人事调整、薪资调整工作;要完善薪酬控制程序,使员工薪资分配更加合理,留住人才,稳定员工队伍;要建立奖惩制度来规范员工管理,激励员工上进,增强员工工作责任心。要完善评优细则来评估优秀的员工与团队,树立公司人才标杆。要完善门卫管理制度、员工食堂管理制度、员工宿舍管理制度、值班制度来规范后勤工作与服务,加强日常安全防范与检查,确保园区的安全与和谐。

四、加强文化宣传、提升人文氛围。

公司文化直接影响公司影响力和员工队伍的凝聚力,提炼公司文化精髓,打造公司文化氛围,综合部要担当首要责任。今年提炼出公司的核心文化,要加强活动投入,提高活动效果。要经常更新公司内部宣传刊物,抓正面题材的典型人物、事迹,及时报道、渲染,来提高员工的认识,引导员工思想与公司思想统一化,提高整个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稳定员工队伍,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五、加快后勤建设、改善公司形象、提升企业品味。

201X年,公司在全面发展,后勤建设也需加快步伐。要建设员工娱乐、休闲场地与设施,丰富员工生活;要完成公司园区绿化建设和办公大楼门厅建设,来提高企业品味,树立公司良好的外部形象;要严格控制成本开支,避免浪费。

六、提高后勤服务质量、营造安全和谐园区。

第5篇:后勤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1精益化管理的概述

精益化管理理念来源于企业的精益生产,它是以人为本,按照顾客的需求确定产品价值结构,并且及时地生产与供应,最终实现产品价值的战略思想,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组织效率和效益。高校后勤管理是高校后勤部门为全校的日常活动提供给物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决策、组织等活动。在我国实施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改革也要遵循该原则,即在坚持公益性、三服务、两育人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精益化理念,改变高校传统的粗放型后勤管理模式,解决高校后勤管理中所存在的制度问题、人事问题以及质量管理问题等难点。

2高校后勤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后勤管理要实现市场化管理运作模式,利用市场竞争规律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组织的效益,降低高校的成本负担,以便高校集中精力发展教育,但是截止到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改革还远远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在高校后勤管理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2.1高校后勤管理思想落后,对精益化改革的认识不到位很多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受到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他们不愿意实施市场化改革,认为实施市场化会破坏他们稳定的工作状况,影响到他们的个人利益,因此他们在进行后勤社会化管理改革过程中表现地不积极。归根结底,造成后勤管理人员如此观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精益化理念的正确认识,他们认为实施精益化就是要取消他们的稳定工作关系,使得他们需要在竞争中生存,为此他们不愿意实施市场化改革。另外高校的管理者也不愿意实施市场化后勤管理模式,担心实施市场化管理模式之后会影响到高校的各项日常工作,破坏高校原有的平衡关系。

2.2高校后勤管理制度还不完善高校实施精益化管理就是要求高校后勤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市场规律在满足公益性的基础上,实施企业化管理。但是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高校的后勤管理制度建设还不完善,最明显的就是校企不分,后勤管理收益与高校挂钩,高校后勤管理的风险没有脱离高校。比如后勤投资所带来的投资风险则完全由高校承担,从而会增加高校固定资产的流失风险。

2.3后勤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纵观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发现,很大一部分人员是由高校的其它岗位走向后勤管理岗位的,他们缺乏后勤管理经验与知识,导致其在具体的工作中不能适应现代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一是后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很多后勤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后勤管理知识,尤其是缺乏管理知识,他们不能科学地处理管理工作中的事务;二是后勤管理人员缺乏创新精神。高校后勤实施精益化管理前提需要后勤管理人员具有创新精神,敢于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创建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模式;三是后勤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后勤人员在实施管理模式改革过程中,过分地强调后勤的市场化运作改革,将后勤的经济效益作为改革的重点,却忽视了高校后勤的本质特点,即为高校师生提供服务。

3高校后勤实施精益化管理理念的具体对策建议

精益化管理理念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为师生提供全面的服务、提高后勤管理组织的工作效益与效率。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实施精益化管理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需要高校后勤部门采取以下措施促进高校实施精益化管理模式。

3.1创新高校后勤工作理念,创建精益管理文化影响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推进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观念比较落后,缺乏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以及竞争意识,因此在高校中推行精益化管理模式,就要对高校后勤员工的思想进行革新:首先创新后勤员工的思想意识,让他们意识到精益化管理模式给自己带来的好处,精益化管理模式不会降低他们的个人收益,反而会增加后勤工作的个人收益。因此高校要加强对精益化管理理念的宣传,提高员工对该理念的正确认识;其次高校要创建精益管理文化。精益化管理文化是精益化管理模式得以发展的基础,通过建立浓厚的精益化文化,可以在高校内部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进而使得员工在内心深处具有精益化管理的理念。当然精益化文化的构建需要完善的战略流程。高校后勤战略是后勤发展的规划,是规范高校后勤流程的具体指导,因此高校在制定战略流程时一定要让员工参与到其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有助于员工对精益化管理模式的正确认识,改变他们落后的思想观念。

3.2建立以精益化管理理念为指导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规范后勤具体工作的红头文件,高校后勤精益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就必须要进一步完善以下制度:一是建立基于精益化管理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随着高校之间的竞争,高校清楚地意识到必须要依靠管理创新提高高校的市场竞争力,而高校的管理最终需要人来完成,因此高校要建立基于精益化管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将精益化管理纳入到绩效考核中;二是建立基于精益化管理的成本核算制度。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实施的是行政管理模式,即高校后勤运作从不考虑成本支出,而实施精益化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市场化运作,需要高校后勤的所有活动都考虑成本因素,加强高校后勤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利用价值链对高校后勤管理作业进行分析,消除不增值甚至减值的作业,降低企业的成本;三是建立基于精益化管理的人事管理制度。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工作人员编制制度,打破传统的干多、干少都一样的现象,引入市场化竞争模式,按照高校后勤岗位进行公开招聘。

3.3提高基于精益化管理理念的信息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是现代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后勤信息的自动采集、处理与分析,可以为高校后勤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提高基于精益化管理理念的信息管理水平,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信息资源。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要借助高校图书馆以及高校网络平台的现有资源实现对高校师生的全方位服务。比如高校食堂借助高校网络平台对每日的菜谱信息进行更新,及时让学生了解食堂的饭菜信息;二是深化工作程序、疏通信息流程。高校后勤信息管理要根据精益化管理模式的要求,从信息的实用性和及时性两个方面入手,提高信息的质量。后勤信息工作依托高校现有资源平台,虽然能够提高信息工作的效率,但是由于高校信息资源平台比较侧重学术知识信息,缺少商业信息,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后勤的信息管理人员做好信息的实用性区别,在信息处理的技术和处理流程方面进行有效地组合,筛选出对后勤管理有价值的信息来;三是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后勤具体工作开展针对性地教育培训,提高后勤管理人员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同时转变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作风,树立服务至上的精神,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

第6篇:后勤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我们都知道中学的后勤管理应当以服务学生、优化学校管理质量为管理理念,但是目前很多学校都是利用后勤里增加学校收入,他们把食堂承包给外来人员,而外来人员当然是以盈利为最终目标,很多时候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了学生伙食质量,没有服务学生的意识,在经营食堂是往往只注重盈利而不从学生的角度来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服务质量。而宿舍管理队伍很多时候没有一个统一的业绩考核制度,在评职称、发奖金和福利待遇方面常常出现不公平的现象。降低了那些工作表现出色、付出比较多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2改善中学后勤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建立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制度可以为管理人员的行为提供约束和规范,用制度管理人和事始终是目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首先,学校要健全议事制度,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指导下,有效地处理后勤工作的各种事物,提高后勤管理内部工作人员的团结协作,形成一支具有团体精神的队伍。其次,遵照规章制度办事,对于后勤工作人员要本着统一管理、公平对待的原则,做错了事情就得给予相应的处罚,在评价方面也要客观、公正对待,不能因为裙带关系而偏私,唯有做到有章可循才能激发后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实现在其职负起责,拥有相应的权利就得承担相应的责任。唯有实现中学后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让所有的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后勤管理工作效益。

2.2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的工作素质学校后勤的工作量大,工作面广,如果在工作中员工不好好合作,不形成工作合力就会损耗内部力量、削弱工作力量,使得后勤管理工作陷入失控和混乱的局面。因此,学校应当选拨那些拥有管理能力、素质比较高的人当后勤管理领导,采取竞争引入机制,不断优化后勤队伍,坚持采取职责配对体制,每个员工负起相应的责任,而对于已经在岗的员工,学校也可以开展培训班,不断优化后勤队伍的素质,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让他们在工作中更加负责、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中学的管理水平。

第7篇:后勤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目标

学校建立了由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专门抓、总务主任具体抓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有关后勤管理制度,实行了购物、领物、收费登记制度,实物台帐制度,校产校具管理制度,图书、教学器具、电教器材、文教器具专人负责,专人保管。为了确保教学工作按时正常开展,为了节省经费,借假期校安工程的实施,后勤人员放弃休息时间,做好教室门窗、教学教具、房屋道路等各方面的维修工作。开学前,订购和发放教师办公用品,教学用品和学生的课本及卫生用品,按时无误地分发到每个班,每个师生手中,保证了开学工作顺利进行。

二、狠抓安全,为学校发展做好保障

我校严格做到以制度作保证,以教育为手段,以防范为重点的管理宗旨。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每学期初,学校就与食堂相关责任人分别签定责任书,以此强化后勤员工的服务和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杜绝食品中毒等类安全事故。另外,学校后勤部专门成立了学生就餐安全督导小组,与学生共同就餐的同时进行生活指导,培养了学生自主、自理的能力。学校制定了《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学生中途离校登记制度》。成立了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加强了门卫、校园管理,家长接送学生必须在校门以外。上课期间学生不准外出,住校生不见班主任老师签字,任何人不得带出校门,非学校工作人员不准进校园,有事要履行登记签字消号手续。学校在不断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的同时,建立了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度。全体教职员工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并将学校安全工作列入教师考核内容,签订安全责任状。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

三、按章办事,抓好学校财务和财产管理

后勤管理工作是衡量一所学校服务教育、教学的窗口。为此,我校总务后勤管理更要求做到帐目清楚,收支平衡,合理开支,供给及时达到规范、科学的管理水平。要求财务人员努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财务工作有关法规、法令,做到工作中,目标明确,有的放矢。热情为学校师生服务。购物方面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实行校长一支笔审批制度,购物单据需正式发票,有经手人签字,校长批示方可生效。

学校后勤人员在工作中能团结协作,勤请示,勤汇报,管好财,当好家,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有计划、有目的地购好教育、教学的必须品并及时发放,确保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学校财产全部登记,建账。实行了出借登记手续,损坏照价赔偿机制。做到每月检查一次并定期检修,有效地避免学校财产的损失。

四、陶冶情操,注重环境、活动育人

第8篇:后勤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重要性

高效的后勤管理涉及的方面比较广,学生公寓、教学楼,以及等教学设备都在他的管理范围之内,有的学校还包括校园的绿化维护与保养,目前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的管理模式比较多,多数院校以行政管理模式为主,但是大部分管理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现如今将物业公司引入后勤管理是高校后勤管理的发展趋势,将物业公司引入高校后勤管理可以使管理更加专业化,学生和教师以及学校相关部门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当然也不反对高校内部自建组织对后勤进行管理,但是高校自建的管理机制并不完善,并不能建立完整具体科学的管理体系,因为大部分高校还缺乏这种物业管理人员,自建的高校后勤管理机制管理范围较小,管理效率低,不能起到真正实质性作用。目前大部分学校已经意识到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开始逐渐的将物业公司引入高校后勤管理,但是起步较晚,虽然对后勤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但是还沿用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还有一些高校为了提高教学费用,从后勤部门进行克扣,因此早一些不具有法人资本的物业公司,当学校的安保等问题出现状况时无法通过法律来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并且这种物业公司管理松散,管理目标不明确,严重情况下还会给学校的声誉带来一定的影响。对高校的后勤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全方面发展,当学校出现后勤问题时,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解决,保证学校的各方面组织机构有序稳定的正常工作,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高校后勤管理现存问题

1、对高校后勤管理不够重视

高效的内部人员及其管理人员对后勤管理重视程度不够高,将物流公司引入高校的后勤管理只会增加管理费用和成本,并不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对于后勤管理处在原来的陈旧认识,没有充分的了解到,其实高校的后勤管理正在向社会化转型,每年对于高校的后勤管理补贴费用较低,这样就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效果。另一方面学校后勤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比较陈旧,不能随着社会的变化以及学校的教学改革进行及时的创新,导致高校的后勤管理无论实施怎样的改革都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变化,而且还增加了管理成本,反而降低了教学费用的投入。

2、管理制度没有时效性

高校后勤的管理制度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的做出调整与创新,在管理条例中说明的不够详细,大部分高校的管理制服都是行政管理机制,相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条例进行管理,没有符合某高校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对工作者的管理也比较松散,虽然有的高校制订了较为详细的管理策略方针,但是执行情况却大相径庭,管理制服的可行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后勤的管理效率效果,所以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进行彻底的改变,根据高校的现有条件和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学校的后勤管理制服,并及时引进物业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对管理制度经营完善,从而保证学校后勤工作的质量。

3、管理人员素质低

大部分高校后勤管理没有专业的管理队伍,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比较低,基本上是从高校内部人员进行选拔管理,他们并没有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和学习,人员设置的结构不够合理,管理人员大部分为退休的高校教师,他们的思想比较落后,管理能力不高,他们对于高校的后勤管理没有明确的认识,管理制度注重形式化,虽然制定相关条例,但是并不会去实质性的实施,从整体看管理队伍水平不高,与专业化的物业公司相比相差甚远,专业化的物业公司会定时间的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他们的管理知识比学校自制的管理队伍高出很多,可能在管理经验方面不足于高校教师,但是经验可以从实践中逐渐的去积累,况且物业公司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细节问题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并且会根据高校后勤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校的管理体系,会大大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效率。

4、服务的主观性不强

目前大部分高校后勤管理都是由学校自建而成或者是与物业公司合作,但是实际上是由学校的行政部门进行管理的,因为学校并没有优秀的管理人才,所以相对而言管理力度比较松散,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够强烈,在管理模式上比较混乱,一方面有学校行政部门的管理,另一方面有物业公司的管理。因此要想提高学校后勤部门的服务质量比较困难,在处理学校后勤问题的时候不够及时处理效果不到位,办理事情没有实效性,拖泥带水。此外并不能对学校的机械设备进行及时的保养与维护,在真正使用的时候往往才能够发现设施的损坏,对于学校校园卫生问题细节上做的还不到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的去完成工作,还需要管理人员进行监督,这就会制约工作效率的提升。

高校后勤引入物业管理

1、创新管理体系

在高校引入物业公司对后勤进行管理后,要及时的创新管理制度和体系,培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物业公司的管理机制,建立的管理机制可以实施在高校后勤部门,参考物业公司的管理模式,建立独立的经济体制,因为现在大部分的物业公司管理开始向经济型转化,制度能够良好的实施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条件支持,要将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明细化,提供一定的经济费用,让高校后勤管理自行发展,避免高校后勤管理形式化,减少层次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过程中物业的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筹取自身发展的资金,同时,制定员工工作明细,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要始终把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作为后勤机构的发展理念,从而致使高校后勤部门的管理逐渐走向专业化,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管理团队,提高整个后勤部门的服务效率,当然不同的高校就普通的情况,在建立后勤管理体系的时候可以将它特色化,随着高校教学的体制改革实现稳定的过渡。

2、培训管理人员

高校后勤的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是服务学校教师学生的基础,提高整个后勤部门的人员素质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务效率,无论是哪个企业在哪个层次的竞争其实都是人员实力的竞争,高效的后勤管理越来越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足够高的管理能力和素质,能够熟练的掌握管理内容,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高校的管理人员都是由高校内部人员自行培养起来的,在日常工作中并不能根据自己掌握的管理知识来处理后勤问题,优秀的后勤人员不仅要素质品质优良,还要拥有较强的实力,当然这就需要高校与物业公司进行合作,二者共同打造一只高水平的后勤管理团队,根据目前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他们的培训方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可以为物业公司引进高校后勤管理铺垫道路,各高校的后勤管理人员要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让高校的后勤管理逐渐向专业化发展。

3、提高物业公司执行管理

在高校后勤引入物业公司的管理后,要给予物业公司较大的管理权利,让他们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模式,在保证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物业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打出一定的名誉效应,这样可以让高校内的部分反对引入物业公司管理的教师更容易接受它,让他们见证到在高校后勤引入物业公司的管理后带来的良好服务质量,高效可以设定相应的组织部门对物业进行监督管理,这样就可以让学校的后勤管理与企业共同进步。物业公司也可以设定属于自己独特的品牌,利用品牌的效应来促进管理,同时还可以吸引其塌学校采取这样的措施,及时的将物业公司引进高校的后勤管理,管理的费用成本还可以作为培训管理人员的费用支出,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定时间到企业的后勤部门进行专业化学习,采取企业后期管理制度中的优点,完善高校的后勤管理制度。

4、结合现代科技技术

在高校的后勤管理中可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来保证后勤服务的质量。例如可以引进先进的维护保养检查技术,该机械设备会对学校的设施定期进行保养与维护,这样就减少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同时也方便了管理人员,可以引进计算机监控技术,对校园内的安保工作进行实时检查,一旦后勤出现问题,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后勤部门的某些服务内容可能工作人员做的不够到位,可以通过先进的科技技术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操作,比如对校园内的危险地区进行全方位的打扫,高校后勤管理引入物业公司的管理模式同时融入现代科技技术必定会产生良好的服务效果。

结语

第9篇:后勤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校后勤 财务管理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084-02

全国性整体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从1999年11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开始的。全国高校通过十余年的努力,建立起了有中国特色、符合高等教育特点与需要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后勤社会化。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保障改革成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转变及其对后勤改革的作用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打破了以往管理模式,改变过去单纯的行政管理体制,将行政职能和经营职能分离,由同一财务主体变为两个独立的财务主体,由直接管理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以行政管理方式转变为以经济手段调节为主,以经费拨款办法转变为以服务收费办法为主。

以上海为例,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确定的基本路径是后勤服务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成立相应的后勤服务实体,由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管理,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按照市场规律,实施企业化管理,组建新型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实体,逐步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第三产业的一部分。在改革过程中,上海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并对改革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1.选择适合的会计制度,正确进行会计核算。为推进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使用有别于高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企业会计制度》或《小规模企业会计制度》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根据后勤服务的行业特点,及时制定了《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校中心会计核算办法》、《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餐饮行业会计核算办法》等制度,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在市中心的指导下,确立了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正确进行会计核算。

2.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根据后勤资产情况,统一开发了库存管理软件,加强了后勤服务实体对餐饮及修缮等原材料的管理;根据固定资产来源情况,对学校提供的零租赁使用权资产和后勤服务实体利用自有资金采购的所有权资产提出了不同的管理要求,并对后勤服务实体的货币资金、银行账户和应收款项管理提出了要求。各后勤服务实体在市中心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建立了资产管理制度,保证了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益,做到了资产保值增值。

3.建立成本管理制度,正确反映经营成果。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推进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逐步确立完全成本观念,严格执行成本核算制度,细化核算主体,建立责任会计体系,强化内部管理。后勤服务实体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以职能中心为单位建立若干个责任中心,使财务管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通过考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据实评价责任中心业绩和存在问题,建立后勤的内部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4.建立内部审计制度,防范后勤经济运行风险。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坚持以财务审计为抓手,重视对各托管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每年组织对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基础上,也注重对后勤服务实体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各项目标责任的完成情况及经营管理人员任期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等实施审计监督和检查。内审工作开展十多年来,在提高会计基础管理工作水平、有效防范后勤服务实体经济运行风险和促进廉洁自律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当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遇到的新问题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传统意义上由学校直接承担的教学、科研的后勤服务工作,广大师生员工的生活服务,越来越多地从教学、科研及学校管理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后勤服务实体。说其相对独立,是指一方面后勤已经从学校行政系统中分离出来了,在财务管理上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后勤并没有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现代服务企业,仍然是学校系统的一部分。

从上海高校的情况来看,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虽然发挥了推进改革的载体作用,但实践证明改革初期确定的由“校办后勤”到“中心办后勤”再到“社会办后勤”的后勤社会化改革路径并没有走通。主要原因:分离出来的高校后勤实体的资产、资金无法界定和划归,和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形不成资产为纽带的经济关系;虽有“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人事制度,但是由于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属于市教委事业单位,因此老人还是离不开学校,新人也进不了中心;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与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关系呈现多种类型,即使是并入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也难对其真正行使法人职权,充其量也就处在托管和被托管关系的层面上。

这一改革正面临着挑战,在后勤财务管理方面急需解决一些新问题。主要有:

1.财务管理的主体缺位或错位,财务管理的主体职能没有全面履行。高校后勤从学校行政系统中分离出来,组建后勤服务实体后,财务管理上相对独立,出现了后勤财务管理主体的缺位。上海高校由于有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这一后勤改革载体,及时承担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部分主体职能,保障了高校后勤改革的顺利进行。但是分离出来的后勤服务实体并没有和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之间形成以资产为纽带的产权关系,其仍然是学校系统的一个部分,这就形成了对后勤财务管理主体的错位。财务管理的主体缺位或错位,造成不少高校后勤实体的财务报表没有和学校合并,资产管理缺位,学校对后勤财务管理的主体职能没有全面履行。

2.财务管理的目标多元,财务管理的效果有待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有追求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但高校后勤实体既要经济效益又要社会效益,而这两者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价值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还是服务最优化、效果最优化或者效率最大化?高校后勤管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又导致其财务管理的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都具有复杂多样性。这就使得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目标多元,财务管理的效果有待提高。

3.缺乏统一、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各个高校或者同一高校的各个后勤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差异很大。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出台要求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都必须共同执行或遵守的财务管理制度(比如后勤会计核算制度等),部分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也没有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和完善一些适应性、操作性强,应该由校内各个后勤单位统一执行或遵守的财务管理制度(比如资产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度等),致使各个高校后勤实体、同一个高校内部不同的后勤单位之间在处理一些同类财务管理事项时无“法”可依,各行其是,从而造成各个高校之间后勤财务信息无法可比、甚至严重失真,使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后勤的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失去了可靠的信息基础。

4.会计核算模式多样化,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高校后勤所属部门涉及行业众多并且这些行业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小,通常一个高校后勤实体是集饮食、运输、维护、医院、物管、商贸、通讯、水电服务等于一身的,这种行业的复杂性必然带来后勤服务实体财务管理的复杂性。由于高校后勤行业特征,目前尚无统一的行业财务管理办法,导致财务人员对实际工作中各类问题的理解存在偏差,最终形成的核算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有使用餐饮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分行业会计制度,行政事业与企业核算混合并存的财务核算方式。这样的核算体系直接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改进对策

由于校园市场与社会市场存在差异,虽然也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但更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体现公益性,并要承担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责任。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认识已经从“摸着石头过河”,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这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后勤改革的重点不应放在后勤实体从大学剥离或让其尽快注册成独立法人方面,而应放在加强对后勤实体的建设上面。对这样一个长期在学校中按企业化运作的非独立法人的后勤服务实体的健康运行,需要有特殊的管理方法,其中,后勤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尤为重要。我们既要避免放大后勤财务管理出现的新问题,走回改革前后勤管理的老路上去;又要在完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体制的过程中抓住其特殊性,解决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主体是高校,进一步理顺学校与后勤服务实体之间的财务关系。高校后勤改革实现了高校后勤与行政管理规范分离,后勤体系摒弃行政管理的方式,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这是改革取得成绩的根本原因,也是继续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的基本要求。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形成的甲乙方机制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运作机制,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是深化后勤改革的基础。这种机制核心内容就是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转变。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主体是高校,高校要全面履行其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预测、决策、预算、核算、控制、监督和分析等职能,解决后勤财务管理中遇到的财务并表等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优化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巩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果,理顺学校与后勤服务实体之间的财务关系,避免走回头路。

2.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目标,强化后勤财务管理的效果。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应该确定为服务质量最优化和资源耗费最小化,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使各种资源的耗费尽量达到最小。不断更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理念,动员各级部门和人员的力量,用最小的资源耗费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推动财务管理体制、制度、模式和方法的持续改进与创新,促进高校后勤和高校整体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在进一步加强后勤财务管理的基础上,统一和完善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制度是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首先是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各个高校统一的、完善的后勤会计核算制度和一些重大财务管理制度,把各个高校后勤的会计核算行为和一些原则性的财务管理行为统一并规范起来。在此基础上,各个高校再组织制定各个后勤单位统一的、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和其他财务管理制度,把校内各个后勤单位的会计核算和其他财务管理工作也统一并规范起来。

4.健全财务监督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从会计监督、审计监督和综合评价三方面入手,健全高校后勤财务监督体系。会计监督包括:财务预算管理、财务决算管理、利润分配、重大财务事项和会计制度等基础内容;审计监督包括外部审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主要方式有财务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综合评价是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服务对象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等多方面加强对后勤的绩效评价。具体抓手有:以年度财务决算报告为总揽,提高财务决算编审质量,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全面反映后勤资产财务及现金流量状况;以推行全面财务预算为基础,实施后勤财务预算核准制度;健全重大财务事项报备、核准及审批制度,规范后勤财务行为,防范财务风险等;加强内部审计,健全后勤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秋华.加强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2)

2.奚玉美.浅析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与制度建设.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3)

3.王仕会.关于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思考.财政金融,2010(8)

4.杨婉昱.高校后勤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创新研究.财务与金融,2011(3)

5.熊艳.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特殊性探讨.事业财会,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