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创业的思考范文

大学生创业的思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创业的思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创业的思考

第1篇:大学生创业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创业 实践活动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12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就业结构与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高校不断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式。尽管政府和学校均给予大学生创业大力的支持,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仍然很低。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研究能够体现创业教育的成果,也能够对创业教育进行检验,并促进创业教育更好的发展。为此,本课题组从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案例的分析入手,分别从主客观两个角度对大学生创业实践失败或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与正在指导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相联系,对比总结他们共同的特点,并对学校以及学生如何提高创业实践能力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对正在实施的创业训练及创业实践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明确创业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很多的大学生在创业时并没有创业理论的基本知识,这就使他们在创业时是在没有理论指导的情况下盲目地开始实践活动,也导致了在创业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管理体系,如团队管理制度、市场拓展方案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因此我们课题组在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时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即根据大学生的创业需要,明确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将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定位在知识和技能,还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扎实,敢于创新,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人才。

二、构建并实施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只有通过构建创业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实施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才能形成创业创新教育体系,实现以构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为宗旨的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我们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打破了原先的偏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课程设置体系,创新了课程内容,使得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创业知识的获得能够很好的融合,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创业知识,同时还能够提升其创业创新素质与创业创新能力。我们在2014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对知识结构进行了拓宽,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素质。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在注重创业知识获得的同时也注重了课程设置的柔韧性及灵活性。

三、组建适应创业创新教育发展需求的师资队伍,指导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创业训练

课题组的全体教师组成了创业指导团队,分别在11、12、13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进行试点,我们选择了有意创业的同学成立了创业小组。创业指导团队的全体教师进行创业教育相关理论的研究的同时,同时对创业小组进行创业理论的讲授、分析创业案例、指导学生市场调研、指导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指导学生参进行创业模拟实践,并作为创业导师直接参与之后的创业活动;同时我们也聘请了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由他们给予创业大学生实践和政策方面的指导。通过这种方式的指导和传授,我们向创业小组的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原创业小组部分成员现已成功自主创业。

四、 学校应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所需硬件设施的建设并应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学校应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场地,如创业实验室、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商业中心等。在研究的典型案例中,重庆工商大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场地,可以让大学生在真实的创业环境中不断积累。对部分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学校应为其提供将创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如在研究的典型案例中,重庆工商大学根据学生需求,由学校出资为学生成立的书报亭,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的生活困难,同时也为他们将所学创业内容应用于实践提供了方便。同时,学校还应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得大学生的优秀创业项目能够得到企业的支持并最终走向成熟。

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培养其团队意识

从我们的创业实践及其他高校的创业实践案例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创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还需要自身经验的不断积累。拥有良好创业能力及素质的大学生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较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并很好的解决问题,因此大学生应当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例如与人沟通能力、和平相处的能力、互相帮助与协作的精神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依赖学校创业教育,学生自己更是应该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的去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创业小组的学生几乎都乐于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或学校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积累与人沟通的能力、协作的能力,并逐步树立了自己做事时的团队意识。通过上述的案例研究我们同样也可以发现,那些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往往很注重团队的作用,很懂得与团队成员的合作。

六、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拓视野,提升其创业创新能力

我们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创业实践活动的同时,还应鼓励他们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认识到通过这样的活动,他们可以了解社会、观察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通过对创业小组成员的了解及创业实践案例的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均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较为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经验,对社会需求及自己所要创业的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他们敢尝试别人所不敢尝试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半复制别人成功的模式,他们几乎都是在资金和技术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做到成功创业。他们能够做到在把握好自身学习的情况下多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身的社会知识,增强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

七、引导大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创业自信心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有创业的想法,但是很少有人去实践,究其原因,缺乏自信心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大学生应当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树立自主创业的想法,并且通过日常学习中的不断积累,明确自身的创业方向与优势,通过自身的不断积累,创业自信心自然会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1]柳雪梅,徐立青,大学生创业与高校创业教育,市场周刊,2011,(3)

[2]张伟东,何智聪,高职生创业创新教育模式探究,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第2篇:大学生创业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创业能力 胜任力模型

一、关于“大学生创业”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举办了首届创业计划竞赛。此后,包括麻省理工学院(MIT)、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美国多所大学每年举办这一竞赛。Yahoo、Excite、Net Scape等公司就是在校园创业氛围中诞生的。麻省理工学院的“五万美金商业计划竞赛”已有10余年的历史,影响极大。据统计,自1983年开始,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 %出自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计划大赛。目前,全球很多国家的大学举办创业计划竞赛,并形成了一个全球商业计划竞赛网络。

在中国,1998年,清华大学开始举行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进而在次年演化成“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到目前为止,“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已成功举办多届,一些参赛的优秀作品成功吸引了风险投资的加入,孵化出了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企业。

目前,大学生创业可谓风起云涌,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有关研究文献也不断出现。然而笔者注意到,在有些文献中,对大学生创业内涵的理解过于泛化。如有人认为“知识经济时代创业的模式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创业的形式不仅仅是创办企业、创办公司,还包括服务于现有的企业,私人、非盈利社会组织或政府等公共部门。大学生毕业后到这些组织和部门中,通过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能力,照样可以创造出业绩,照样可以体现知识经济时代创业的本质内涵。因此,创办企业绝不是大学生创业的“华山一条道”,大学生创业形式的选择应贯彻权变的思想,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本文认为,把大学生创业的外延随意扩大会模糊问题的性质,有碍于研究的深化,最终削弱理论研究之于实践的指导作用。

笔者认为,所谓创业即创办事业,而大学生创业计划(商业计划),则是一无所有的大学生创业者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服务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风险投资的活动。据此可把大学生创业理解为,通过自身或组织的努力,利用有限的资源自主创办或参与创办公司、企业并通过创办公司或企业发展个人事业而实现个人价值和自我提升的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它包括在校创业和就业创业。

二、大学生创业的“胜任力模型”

1.大学生创业能力

随着大学生创业热潮的兴起,社会的目光越来越多的投向大学生创业者这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由于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而拥有比较大的创业优势。但纵观当下大学生创业现状,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非常低,导致许多大学生停止了创业的脚步。造成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大学生创业环境、创业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因素却是大学生本身创业能力的欠缺。

大学生创业的主体是大学生,他们在创业中承担着机会识别、资源配置、战略执行等一系列职责。一定程度上讲,大学生创业成功就是大学生创业能力作用的结果。近年来,人们通过研究也证实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在大学生创业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那么何谓创业能力?创业能力,就是指大学生熟练运用知识、技能并通过经营管理将知识、技能转变为社会财富的能力。总体来说,创业能力就是大学生成功创办企业、公司或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发展的一种能力,大学生通过这种能力获得事业和人生的成就。

2.大学生创业能力――“胜任力模型”

大学生在进行创业的过程中实质上担任着创业型企业家的角色,他们要获得创业的丰硕果实就必须具备创业能力,也就是说他们必须能够像企业家一样行事,拥有企业家具有的特征,从而能够胜任企业家这个角色赋予的一切责任和义务。那么,大学生创业能力也就必须演变成企业家的胜任力。胜任力是指在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的人员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工作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特质,胜任力是能够成功解决问题的因素和特质,是个体所具备的能够使其取得最优绩效表现的内在的稳定特征。大学生创业者胜任力是大学生进行创业过程中,其所具备的能够胜任企业创业任务并能够取得高的创业绩效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特质。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创业胜任力开展了一定研究,研究者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群体提出了不同的胜任力模型,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Thomas的六维胜任力结构模型。然而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进行研究的文献甚少,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根据罗伯特•卡茨(Robert L.Katz)提出的管理者技能模型提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由三维构成:学习能力、关系能力和概念能力。

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基础能力之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学习能力是指通过学习而掌握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与创业相关的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创业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因此创业者必须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此外,大学生由于尚未真正涉足社会而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也没有过多的感受,因此要学习一定涉及社会、家庭等内容的生活知识以提高对社会的适应力。大学生进行创业也需要学习涉及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包括经济、管理、法律、财务会计和心理学等基础学科知识。第二个方面,学习能力是指积极地从自己和别人的成败经验中学习。通过经验的学习,不仅可以把过去的经验置于新的环境之中,也可以从经验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或是避免重复性的错误。

关系能力,即人与人之间通过互动建立关系的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以及激励能力和人际技巧。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需要与不同的人建立相互关系,其中包括创业伙伴、员工、政府部门人员、竞争者等。在与创业伙伴互动的过程中,大学生需要与之建立相互信任、团结合作的关系,因此,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也需要具备合作能力。而在与员工打交道的过程中,大学生又必须具备一种重要的关系能力――领导能力。同样,为了激励员工达到更高的绩效,大学生也要懂得如何激励、引导和鼓舞员工的热情和信心,因此,便需要具备激励能力和沟通能力。在与政府部门人员等其他组织外部人员进行交往中,大学生要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凭借沟通能力和人际技巧建设良好的政府、社会关系网络和信任合作的周边环境。

概念能力,反映大学生创业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概念化的能力,是大学生创业的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决策能力、分析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学生创业初期,面对众多的市场信息和市场机会或许会裹足不前,所以,就必须进行信息和环境的分析,并做出客观的评价。创新能力是大学生表现出来的思维活跃性和对事物的好奇心,并将之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一种能力。大学生创业初期,正是因为大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强烈的好奇,才能够激发起创业灵感并寻找到适合的创业项目。而创业后期,大学生也需要利用创新思维对组织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使之更适合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大学生作为创业的主体和企业领导者,他们一直都担当着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创业过程是一个不断做出决策的过程,对创业项目的决策、对合作企业的决策、对人力资源的决策等。同样,大学生作为管理者,也需要对组织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行分配、管理等。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建立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如图1所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加强创业教育是提高创业能力的基础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研讨会”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概念。1999年,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创业教育作出了部署,拉开了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序幕。高等教育是大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在教授文化科学知识和职业技术技能的同时也应该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范围,同时应该把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做为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

创业是一项复杂且充满创造性的活动,因此高校必须突破传统教育而树立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使创业教育本身具有创造性。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需要完善和改进目前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通过不同方面的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真正使教育服务于大学生的创业活动。首先,高等教育应当从目前的就业教育转变为创业教育,即从培养适应性人才转变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其次,高等教育也应该将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师生互动的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学方式;最后,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打破专业壁垒而实现多样化,将创业教育融入各个专业的教学内容之中,使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机会涉及关于创业所需的经济、法律、管理、财务等基础知识。

2.社会给予支持是提高创业能力的后盾

当下,改善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当务之急是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当务之急是激发大学生积极的创业意识和强烈的创业欲望。但是,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欲望却难以逃脱传统文化和社会舆论而自由发展。

中国社会长久以来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学而优则仕”和“强调稳定”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这些传统思想,一方面抑制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开拓精神和,使大学生不敢适度冒险选择走创业之路。加之深受传统文化思想熏陶的社会舆论也普遍认为大学生创业是不成器的表现之一。因此,在双重的压力之下,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消失殆尽,创业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打击和挫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这样的抑制之下也就难免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当前,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就必须首先着手解决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和社会舆论的这一后顾之忧,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条件。社会给予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和鼓励无疑会成为大学生提高创业能力的坚强后盾。

3.大学生自我提升是提高创业能力的关键

创业活动的主体是广大投身创业的大学生,所以还需要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去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事实上,大学生的自我提升是提高创业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大学生自身必须在社会的压力之下依然保持着对创业的激情和积极性。其次,大学生必须对自身的创业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即需要意识到自身创业能力仍存在较大的不足亟待提高。在创业激情和清醒认识这两种因素的驱使下,大学生才有可能自主进行创业能力的提升。前者是提高创业能力的动力,后者则是提高创业能力的原因。那么,大学生自主提高创业能力除了努力配合创业教育的要求之外,还需要自己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努力地去提升创业能力。众所周知,大学校园里存在着许多的社团或是学生组织。那么,大学生首要可进行自我提升的突进便是参与一定的社团建设或社团活动。通过丰富的社团生活,使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大学生也必须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关于社会和创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培养创业能力。大学生能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参加企业观摩、调查或是其他有益的社会活动。总之,大学生自我提升的过程对提高创业能力而言非常之关键,不容忽视。

四、结束语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包括学校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国内目前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研究仍然还比较肤浅,对创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作用机制以及创业能力形成的路径等问题的研究还有诸多问题。本文以罗伯特•卡茨的管理技能研究为基础,探索性地提出了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以求把研究推向深入。另外,笔者也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相关同仁能创新方法,开拓视野,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研究的力度,进而有效地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

参考文献:

[1]赵磊.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08).

[2]刘世刚.浅析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5,(12).

[3]胡宇.关于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有关问题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04).

[4]常建坤,李时椿.中外成功创业者素质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12).

[5]潘剑锋.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J].中国高教研究.

[6]张剑英,回娅冬.论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02).

[7]吴剑平.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概观.江苏高教,2000,(04).

第3篇:大学生创业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然而,目前绝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正常的规范的教学中,没有开设自主创业的相关课程,学生缺乏系统创业教育,同时,社会软环境也缺乏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足够的支持。我国的创业教育仍处于自发、分散、探索的状况。本文阐述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创业教育必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的缘由,并提出了在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几项措施。

一、创业教育必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缘由

1.我国就业市场不够稳定,传统职业就业机会减少

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力提倡优化结构,使得一些产业、一些地区选择了资本密集型即以资本投入替代劳动投入的增长经济的道路,社会产业结构产生了变更,传统产业萎缩,导致传统产业就业机会减少,目前,第一产业已经不再具有吸纳就业的潜力,曾经是吸纳就业重要领域的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也在下降,只有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仍保持较高的吸纳就业能力,成为目前中国就业增长的主要支撑。根据国际有关经验,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毕业生创办“民营性质”的小企业,既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又是发展经济、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途径。

2.小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可以为社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从世界性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小企业同样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这种贡献主要表现在:(1)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2)新产品的发明。以美国为例,美国无论是高新技术产品(如计算机软件)还是一般的民用产品(如食物),其新品种中的三分之二,均由个企业发明。(3)提交税金。由于小企业能够提供许多大企业所不能提供的服务,而且有很多创造发明,因而,小企业的销售量很大,能够为国家提交大量的税金。因此,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大力发展小企业和个体企业将成为开发人力资源的重大举措。

3.我国创业环境处于国际一般水平

在创业环境九个方面的国际综合评分中,我国处于一般水平,但对大学生创业而言,所面临的环境条件与国际比较,则是比较一致的,既有政府政策支持、市场比较开放、鼓励研究开发转移等多项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且可以肯定,在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大学生创业的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但在我国毕业生创业的比例尚不足1%,与国外相比差距非常悬殊。因此,创业教育必将纳入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措施

1.鼓励学生树立创业观念和责任意识

首先应对学生开展创业观念教育,使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目前,很多人认为就业是自己需要雇主,自己在就业方面是被动的,创业教育则要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其次,应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和良好的心态,创业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炫耀,更不是闲着没事,创业不能一步登天,可先从简单创业做起,从小做起,逐步发展为职业创业、规模创业;第三,应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感,有些同学认为自己的社会社会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就贸然决定创业,结果遇到失败,有些同学不负责任,烧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结果两败俱伤。

2.通过开设必修的基础性创业教育课程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过程,创业涉及许多知识,如管理、市场营销、财务、法律、税收等知识,不能仅凭匹夫之勇和心血来潮办事。创业教育课程应包括创业观念教育、创业素质教育和创业基础知识教育。开设必修的基础性创业教育课程主要应侧重于创业观念和创业素质的教育。创业和就业是两种不同的处事态度,表现出做事主体两种不同的素质。传统教育主要是就业型的,在教学特点上是帮助学生掌握现有的知识。创业型教育则重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能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以掌握的学习技能为工具,去获取新知识,创造新知识。创业素质教育应侧重于创业心理品质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可通过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使学生及早树立创业意识,锻炼学生在顺境中吃苦耐劳、承受挫折的能力。只有知晓创业艰辛,把握创业机遇,才能成为具有较强创业能力的人,才能承受日后更大的社会压力和挑战。

3.通过专题性和实践性创业课程开展创业能力的训练

创业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必备条件,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类。专业能力是创业的前提,主要体现为职业岗位必备的从业能力、社会知识及法律法规的运用能力、接受理解新技术的能力等;方法能力是创业的基础,它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工作方法,主要体现为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捕捉市场机遇的能力、分析与决策的能力、联想迁移和创造能力、确定企业布局的能力、发现和使用人才的能力、理财能力、控制和调节能力等;社会能力是创业的核心能力,是指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行为能力,主要体现为人际交往能力、谈判能力、企业形象策划能力、合作能力、自我约束能力、适应变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学校可通过组织有关创业知识的系列专题培训讲座、开展创业案例教育、组织多种形式的创业模拟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

4.为学生创造模拟锻炼的机会,体验创业教育有关内容

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十分重要,通过这种体验能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譬如,可让学生利用一些时间体验创业生活,将学生组成小组设计商店店面、寻找商店地点、给商店取名、判断销售目标、讨论预算、开发广告等。还可以适当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活动,举办创业计划竞赛有利于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在创业作品的设计过程中,学生会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查阅大量的资料,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锻炼;通过竞赛提供的指导及进一步的系统培训、学习和交流,可使学生全面地接受创业者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比赛,可培养学生敏锐的市场观察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说服能力、组织能力,还可以结识未来创业的合作伙伴,增强创业的勇气和信心。

5.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学校、社会创业资源进行创业指导

学校应积极建设创业教学基地、创新实验基地、社会实习基地和注册培训基地、创办创业园等,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科技型公司,从事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商务活动。指导学生根据院校所在地和生源所在地两个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经济基础、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等因素选择创业的领域,创业项目的选择主要应与专业有关,以现有资源为主,以智力不主。在课堂上,我们应帮助学生发现家乡及学校所在地的创业优势,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创业信息、选择创业方向,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咨询和跟踪服务。同时,政府可通过设立小额贴息贷款,或借助社会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大学生开办、承包和改造企业,特别是小型科技民营企业。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2007年以后,“创业”将成为我国大学生就业中一个新的关键词,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与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相适应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创业教育也必须适应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然而,从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现状和形势来看,目前仍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因此,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转换教育机制,改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方式,通过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基础教育和针对部分有志创业学生的专项创业能力训练,加强对教育对象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和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芳:基于制度创新的学生社团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05(09)

[2]韦进:适应与超越之间: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国高教研究,2004(04)

[3]吴金秋: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功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

[4]纪文元:对在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6.9

[5]赵志军:关于推进创业教育的思考.教育园地,2006.9

第4篇:大学生创业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7-0150-02

近年来,由于国家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而深入以及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的高校大学毕业生数量呈现出激增的态势,大学生数量增多引发的就业问题也逐步凸显,对于国家政府以及高校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推动大学生毕业后积极创业,利用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重点,这对于缓解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大学生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的意义研究

11大学生创业是缓解就业难题的重要方法

从本质上讲,造成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社会上的就业机会以及就业岗位不足,而就业会不足则主要是由于创业量不足所导致的。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仅仅通过靠社会就业岗位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利用创业带动就业,同时在社会范围内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当前社会上的就业困难的局面。

12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不仅可以促使大学生深刻的理解学校学习期间的各项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进而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实践经验的提升,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以及扩大社会就业率也是十分有益的。

13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在社会范围内实现就业的倍增效果

当前就业机会不足,就业困难是现阶段我国发展过程中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由于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强的知识素养以及分析能力,因而自主创业的成功概率也相对较高。因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其自身就业的难题,对于实现就业机会的倍增也具有明显的效果,进而起到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在根本上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2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问题分析

21高校毕业生毕业后的自主创业热情不高

当前我国大学生毕业后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在毕业去向选择上大部分热衷于选择竞争应聘现有的就业岗位或者是参加研究生以及公务员考试等,而对于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大学毕业生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贪图稳定,也缺乏创业风险担当精神,因而造成了自主创业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

22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较差

由于现阶段,高校在教育工作中未能将创业教育作为教学任务的重点来抓,因而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教育过程中缺乏创业方面的教育,未能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因而大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创业实践能力较差,导致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成功率不高,大学生自主创业中途停止的事情时有发生。

23国家对于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力度不足

当前我国针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扶持政策体系不完善,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由于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惠扶政策不完善,再加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启动资金不足,创业发展阻力大而且承担的风险也较大,制约了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

24高校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指导力度不足

虽然现阶段部分高校在校园内部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搭建了创业平台,但是由于高校资金以及管理方面的限制,难以满足众多大学生的创业需要。而且部分高校由于受自身师资力量以及影响力的制约,校外创业孵化基地严重不足,缺乏创业实训的大学生在毕业后直接投入创业工作,势必面临较大的困难。

3大学生自主创业扶助引导措施研究

31开展创业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

高校等教育机构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并建立创业教育体系,鼓励大学生在毕业后积极投入到自主创业之中。首先,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上,应该增加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创业教育、创业实训等一系列的内容,促使大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对个人发展进行系统的规划。其次,高校应该设置就业指导机构,并通过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综合能力,促使就业指导教师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政策的解读以及创业问题的处理教育,在经过系统的培训教育后,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

32强化能力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创业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涉及项目融资、项目营销、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内容的系统工程,因此对于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而有自主创业倾向的高校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除了需要学习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注重自身创业能力的培养,重点在实践操作能力、沟通能力、项目组织管理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等方面。通过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积极解决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自主创业的成功。

33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

首先,国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完善政策体系,积极鼓励大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创业工作,重点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贷款优惠、税收优惠以及营业管理扶助等方面,通过这些优惠政策措施,为大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其次,政府管理部门应该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建立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尤其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中介服务机构方面,例如,涉及产权交易、信用担保、信用评估等中介服务需求方面,应该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扶持,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

34完善高校内部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机制

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体,应该积极的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指导与服务。高校就业部门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利用校办企业、社会企业或者是社会资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寻找项目以及课题,通过为大学生搭建这种创业服务平台,形成兼具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征集、创业指导以及创业服务于一体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机制。此外,高效管理部门应该成立大学生自主创业辅导管理机构,以此作为基础对大学生的创业以及就业政策提供咨询服务以及宣传,积极鼓励大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创业。

当前,由于大学毕业生数量较多以及社会就业岗位不足的影响,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形势困难,因而迫切需要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且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当前就业形势困难的局面。因此,政府以及高校等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并通过优化创业环境、提供创业指导以及制定创业扶助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便利的渠道,在社会环境内形成稳定、和谐的大学生就业体系。

参考文献:

[1]雷国铨,陈菁,潘守彬,等.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2]刘晓玲,付铨盛,李锦.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的调研与分析——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

[3]程有保,王荣军.江西全民创业教育与高校创业教育的比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9).

[4]孙虹乔,魏晓玲.大学生创业现状、成因及对策探析[J].中国市场,2011(23).

[5]卜庆赟,王辉.PDCA循环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发展中的有效性应用——基于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市场,2012(9).

[6]陈齐艳.迎接创业的春天——浅谈大学生创业[J].中国市场,2010(22).

[7]闫向连.浅析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0(27).

[8]霍宏.校园文化活动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市场,2008(22).

第5篇:大学生创业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新;以人为本;创新型

在当面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各高校一直在探索和努力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人才,世界各国日益激烈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1.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是推动创新性国家建设的需要

自主创新是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显得如此的重要。自主创新能力也是一个国家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的核心力量,也是基本的力量,国家对此必然高度重视。高校以育人为己任,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高端组成部分,应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高水平人才,这也是我国创新体系中的关键环节。高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也将有力地推动创新性国家的建设。

2.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的市场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人才的竞争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有大量具有创业创新能力的人才。改革开放初期,很大一批创业者肯做敢想,踏实苦干,我国创办了大量的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文化素质的欠缺必须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如果这个瓶颈问题克服不了,再大的企业也会被市场所淘汰,这就是市场经济的自身规律。目前,我国创业者中,高素质的人才所占比例并不高,为了更好地做强做大企业,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培养具有创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是缓解严峻就业压力的需要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岗位少,毕业大学生的数量也远远超过了每年的新增岗位数量。面对这样的困境,首先必须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观点的转变。面对如此规模的大学毕业生群体,传统的就业观点必须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这就需要拓宽大学生就业方式,而自主创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创新的队伍中来,在社会上形成大学生积极创业的氛围。同时,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也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

4.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实现梦想的需要

梦想是一个神奇的词汇,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着。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年轻而富有激情,敢做敢想,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但社会是残酷的,竞争是激烈的,要实现自我梦想,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其中创业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政府、高校等要做“助梦人”、“造梦人”,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实现梦想的舞台,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帮助大学生有能力、有信心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现状

近年来,在各方普遍关注下,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意识明显强化,大学生创业创新的能力得到提高。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政策,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创新活动提供了资金、税收、场地、人才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大学生创业创新有了较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梦想的实现。高校以育人为根本宗旨,在社会大环境以及政府的引导之下,各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日益重视,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高校大力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创新相关活动、赛事,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思维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构建系统的创业创新知识结构,开设专门的创业创新课程;高校强化校地、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对大学生创业创新的相关技能以及素质进行培养;高校建设大学生创业街以及创业工作室等,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很好的条件。

在各方的努力下,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观点也更加多元化、务实化,但目前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整体水平较低。我国的教育模式还是过于传统和封闭,偏学术教育轻能力培养,偏应试教育轻个性培养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政府方面,近年来虽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政策,但还是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以及存在监督不力等情况,严重影响到了相关政策的真正落实。企业方面,大学生是企业优质的人力资源,企业积极寻求与高校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训以及就业的平台,但往往在现实利益和现实效果面前,极少的企业能做到长期、用心地培养大学生。

以上这些就造成目前大学生在面对创业创新时,还是显得意识不足、兴趣不强、水平不高。

三、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

为了更为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以下几点值得各方不断努力并完善。

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

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是较为复杂的,涉及到众多要素,但是不论培养的体系要多好,培养的途径有多宽,培养的平台有多广,最终还是需要大学生这一主体去践行创业创新的。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必须努力激发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以人为本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前提,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做到学生的个性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生的眼界开阔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富有个性品质、具有创新精神、发挥创业才能并持之不懈的人。

对此,高校应进行教学改革,改变原有较为封闭的课程体系,应该鼓励、支持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专业,并鼓励大学生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创业创新的火花。同时,高校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学习与发展,加强创新性教师队伍的建设,并活跃创业创新氛围,积极引导,大力推动,促进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2.改善制度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第6篇:大学生创业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创业政策;理论基础;法律保障

[中图分类号] D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5?0064?03

全国政协委员张圣坤认为,大学生创业面临三个瓶颈:缺少法律保护、缺少启动资金、缺少高人指点。为此,他联合鲍敏中委员二次在“两会”上提出议案,呼吁政策给孩子们创业帮一把。那么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作为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学生创业光靠政策优惠,光靠设“绿色通道”就能成功吗?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作为实现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一条重要途径,必须法制化,才能让大学生创业之路越走越远。

一、现有促进大学生创业政策的考察与反思

考察目前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主要是通过职能部门以行政手段的方式来鼓励和促进,形式上过于简单,内容上过于行政化,而作为长效机制的法律制度并没有作为主角发挥作用,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现有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 创业政策各个层面制定的很多,但发挥作用有限

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策略后,此后《就业促进法》《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核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通知》等文件也相继出台,而地方政府在十七大之前,为了促进就业,扶持创业,都纷纷制定了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虽然政策很多,内容也比较全,但由于大多为政策性文件或通知,法律效力低下,又需要多个部门配合执行,因此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例我校一毕业生创业后缺资金,想进行创业贷款,由于户口的限制,由于担保财产的限制,最后却不得寻求其他方式解决资金的问题。

2. 反创业歧视手段乏力

大学生创业歧视主要表现为:一是行业歧视。如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将从事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排除在外。政策制定并没有将所有行业一视同仁。二是性别歧视。根据一份调查,对女性创业表示赞赏的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0.9%,41.5%的被调查者希望社会公正地对待女性创业,19.6%的被调查者反映女性在创业中遭遇了社会的性别歧视,18. 2%的人认为社会舆论对女性不公正。社会舆论对创业女性的歧视严重影响了女性创业的热情,58.7%的女创业者呼吁应当给女性更宽松的创业环境,更公平的待遇[1]。对于上述的歧视,现有的政策没有规制措施,起不到反歧视的作用。

3. 创业大学生保障程度低,没有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一些政策出台的目的主要在于如何促进大学生创业,如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就如何推进大学生创业提出了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实训)、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政策扶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服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孵化服务等工作任务,至于创业大学生应该享有哪些社会保障、如何进行保障等没有涉及。目前创业大学生与就业大学生相比,就业大学生根据单位的情况享有相关社会保险等,而创业大学生由于自己创业,社会保险等相关保障必须由自己考虑和支付,在初创阶段由于资金等问题,创业大学生往往会忽视自身的社会保障问题。因此,创业大学生的社会保障是比较低的。

4. 大学生创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大学生创业”这个内容很热,备受关注,因此各条线各个部门都推出了扶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措施和做法,但在实践中存在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有些政策和制度重复设计,有些问题确又存在相互推诿无人管的情况。迫切需要以一个职能部门为主导,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从创业教育、资金来源、政策支持、创业服务、舆论支持等多方面来扶持大学生创业。如建立“一站式”政府服务中心,为创业者提供信息咨询、资产评估、财务顾问、产权交易、工商注册登记等系列便利服务。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资金融通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如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建议设立一个公共的机构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设立担保基金。同时配套建立大学生创业信用体系,完善创业投资政策法规和担保体系,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贷款或民间风投资和支持大学生创业。

二、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法律理论基础

大学生创业并不是一项与法律无关的行为,恰恰相反它有着坚实的法律理论基础。

1. 社会公正理论

公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理性社会制度设计的一项基本准则,更是一个社会能够良性运行的基本保证。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开宗明义的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我国学者吴忠民在《社会公正论》一书中指出,公正就是每个人得到应得之物。

大学生创业权应该是每个大学生都享有的,大学生可以选择放弃也可以选择实践,现行的制度设计或政策设计必须符合社会公正理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他们创业铺设道路,这是政府应该做的,但现行的制度设计不是过度保护就是进行歧视从而导致公正缺失,这是制度设计的失败。如前所述,大学生创业存在行业歧视和性别歧视,使得创业大学生的创业权利得不到平等保护;而另一种情况是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政府开设了很多绿色通道,如成都市新都区承诺大学生在创业初期,若公司经营行为存在轻微违法、违规行为,未造成严重社会后果且能主动纠正的,将免于经济处罚。这种不惜以践踏法律为代价,来“保护”大学生创业,实在是对违法犯罪的一种放纵,同时也是对其他弱势群体的不公。因此,制度设计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并符合社会公正理论。

第7篇:大学生创业的思考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以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影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的因素,提出了扩大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重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完善创业教育课程系统、注重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创业的良好心态、加强创业教育队伍师资队伍建设等几方面提出建议,旨在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系统,为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提供服务和保障。

随着每年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加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促进大学生就业不仅成为国家关切的大事,也成为家长关心、社会关注的大事,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作用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本文基于中医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并结合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特点,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旨在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帮助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中医院校大学生成功创业打开智慧之门。

1.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1.1 数量少,质量不高

中医药院校作为专业性很强的高校,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专业分类主要以中医药和非医学类,从往届毕业生创业的情况来看,医学类中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创业稍多,非医学类则以贸易、计算机等专业学生创业较多,但总体数量较少。而涉及到的创业行业也有少许依托自身专业特长而自主创业的实体,如推拿馆、药店等,为数也甚少,更多的是礼品店、网吧、饭店等,特色不鲜明,进入门槛较低,竞争程度激烈,总体质量不高。

1.2 创业意识不强

医学专业学生的传统思想还是想进医院,,愿意从事其他行业的相对较少,因此创业对于他们来说,难度更大。而计算机、贸易营销等等其他非医学类专业就业相对容易,创业的意愿也不强。

1.3 创业能力有待提高

大部分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由于对创业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只是凭着一时的热情和冲劲,同时由于对创业困难估计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差,多数自主创业的实体生存时间不长,不能带来长期影响。

2.影响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2.1 有利因素

2.1.1 国家及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

从2006年至2010年,中央共出台10项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措施,涉及到大学生创业的行政事业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放宽市场准入、税收优惠等方面,这无疑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带来极大地动力。

2.1.2 学校重视

大学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各高校对此一直非常重视,在自主创业方面,也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安徽中医学院在资金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并且对于每一个创业实体都亲自上门进行指导和关心,设立大学生创业服务点。还专门设立招生就业处,督促和指导各二级学院的学生就业工作。并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教研室,强化就业指导课的作用。

2.1.3 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

创业者作为创业的主体,既要有精神、行为、结果[1],因此需要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心态和勇于实践的踏实作风。而大学生作为最活跃、最有激情和上进心的群体,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具有冒险精神,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孜孜以求。这些特质对大学生创业来说,无疑起到了很大的正面作用。

2.2 不利因素

2.2.1 创业的主动性不强

尽管大学生有着积极、上进、创新等优秀的特质,但是由于对创业的繁琐和困难,以及创业风险的忌讳,会产生对于创业的恐惧,因此也导致创业意愿的不强,主动性不够,有不少大学生创业者是因为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转移到创业上来的,带着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2.2.2 创业资金的缺乏

金钱资本作为大学生最为短缺的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像中医药院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且家庭贫困的学生不在少数,因此在本身学习、生活就已经困难的情况下,创业资金的筹措更是一大难题。

2.2.3 社会经验不足

学生在校园这样一个相对单纯、简单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各种能力的成长也多是在校园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参加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的社会经验也相对表浅,当走出校门,自主创业,应付社会事务时,自然对外界的“干扰”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和方法。

2.2.4 创业氛围不够

创业氛围的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一方面是在校创业学生的人数少,团队少,成功的案例也较少,缺乏典型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创业讲座组织的少,也没有专门的创业协会,创业活动的组织开展也就无从谈起。

2.2.5 创业宣传不到位

相关创业知识的宣传不够,如开公司办实体,大学生应该怎么去注册公司、如何利用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大学生创业应该选择什么样合适的项目以及经营的相关法律法规等等。

2.2.6 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不到位

国家、地方出台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在真正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到位现象,还需进一步到位和完善,如贴息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的申办程序等要求较多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3.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3.1 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创业教育起步较晚,2005年,笔者所在的安徽中医学院第一次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就业指导课也逐步走上正轨,逐步被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当中。尽管如此,仅有五年的我校创业教育,还仍处在起步阶段,纵观其他中医药院校,情况也相似。

3.2 创业实践机会较少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目的,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在校大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2]。这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而对于创业教育来说,创业实践机会的获得,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更显可贵。但目前,有些中医药院校特别是中西部的中医药院校还尚无大学生创业示范点和创业实践基地,而大学生创业服务点的建设也尚待加强。

3.3 创业教育方式不够丰富

中医药院校的创业教育方式基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创业教育,多是理论教学,缺少针对性指导。二是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三是请成功创业的毕业生回校做创业报告。但目前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实践教育。

3.4 创业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

现在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多是辅导员在担任主讲教师,辅导员尽管对学生非常熟悉,对专业发展前景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这方面还是缺少专业的知识和专门的培训。

4.对于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4.1 重视认识大学生创业的意义

大学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把自身兴趣和职业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人身价值;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自立自强、风险意识、团队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创新型思想的发挥,为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提供人才储备;也有利于缓解国家就业压力,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所以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意义,从而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

4.2 重视对大学生创业的宣传

大学生创业氛围营造的好坏和宣传的程度有着一定的联系,好的氛围能产生发散效应,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认识创业,参与创业。因此在宣传方面应该做到:一要重视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的宣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何况榜样就在我们身边。二要加强对相关扶持政策的宣传,让学生了解、领会政策并利用好政策为创业做好服务。三要宣传如公司注册、店面开业等的程序,让学生明了于心,减轻创业大学生创业的畏难情绪。

4.3 重视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目前无论是在大学生本人还是学生家长,更多的想法是毕业以后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或者继续深造,在现在来说,这种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如何让创业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择业模式和成长理念,当前的工作就是要帮助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让创业能力成为其除学术能力、职业能力外的第三种能力,成为通向创业成功的有效“护照”。

4.3.1 创业培训应形式多样

作为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创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也一般,看问题容易乐观,缺乏市场意识,心理素质也较差,因此在创业培训的过程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该多样化,一方面要学习与创业相关的商业、法律、社会知识等,另一方面可采取讲座、参观、考察、经验介绍、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培训,甚至有的还可采用跟踪是的辅导和扶植[3]。

4.3.2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完善

现在国内很多高校都已经设立了创业学这门课程,而浙江大学更是早在1999年就设立了创业管理强化班,并率先开展了创业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和研究,创立了一种“多通道、阶梯式、复合型”的高层次管理类精英人才培养新模式,并成为全国首家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授权的创业管理硕士点和博士点办学单位,同时也是全亚洲第一个创业管理博士点[4]。由此给浙江大学带来的是培养了一大批高端创业人才,创办了几十家具有良好商业模式的企业,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而中医药院校中的创业教育多源自于就业指导课课程,且里面涉及创业的内容不多,而授课教师在讲课时,因自身欠缺创业的体验,提及创业的也较少。在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在中医药院校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是当务之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就尤显重要。

4.3.3 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亟待建立

创业教育落实到根本,那就是要去执行,这就需要我们建立稳定的执行平台,一方面可通过产学研结合的途径,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提高学生创业实践的能力;两一方面可集约校内的创收部门筹集一定的创业基金,建立创业基金会等组织机构,帮助和支持学生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项目[5];或者拿出一定的校内资源,如相关校内政策的倾斜、学校门面房的支持、学校技术的支撑等设立一定数量的校内大学生创业示范点,通过征集创业计划书,对参与创业团队进行面试选拔的程序和方式,让更多想创业的学生参与进来,从而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创业体验。

4.3.4 培养大学生创业的良好心态

“大学生创业,最大的问题是心态”[6],大学生毕业后急于实现个人价值,亟待社会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创业大学生的心态,急功近利成为阻碍大学生创业者职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养成良好的创业心态,就需要我们在平时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坚持去做一件事情,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仍若东南西北风的豪气。还要让学生学会面对利益,要让学生知道团队利益才是最大的利益,不要舍本求末,损人利已。

创业大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能合理应对创业风险,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果断出手[7]。

4.4 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创业教育不应只是辅导员群体的的教学任务,而更需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教师的参与,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引进创业管理类专业课教师,可入编到就业指导课教研室或者管理学教研室;其次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力度,争取使得每位辅导员都能通过就业指导师资格认证或选送相关岗位人员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进行在岗再学习;再就是聘任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还需要聘请一些与学生创业相关的机构,如工商局、税务局、教育部门等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通过以上四种方式,可确保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力量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从而保证了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无论是对于大学生本人价值的实现、民族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中也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社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举措,因此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强化创业教育在大学教育的重要地位,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这也是对党的这项重大举措和战略的有力落实。

参考文献

[1]金晓龙.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商业经济,2010(6):122.

[2]郭晶晶.浅谈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4):58.

[3]李晋东.大学生创业培训刻不容缓[J].安庆科技,2004(4):24.

[4]金雄伟.大学生创业:如何让成功率更高[J].人民论坛,2010(5):54.

[5]张玉贤,张利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思考[J].科技教育,2010(07):131.

第8篇:大学生创业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园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3?0079?02

一、高职院校在创业园建设过程中所应承担的任务

创业教育应包括对提高学生创业、创新意识的教育和对提高学生创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两个方面,大学生创业园是创业教育中的一个环节,是课堂理论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创业园的建设不能脱离创业教育而单独存在。所以,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必须分析在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完善和改进,从而促进创业园的建设。

1. 要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和创业教育课程的建设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不健全是制约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国家示范院校“建设计划”验收项目专题网的数据,首批28所示范院校的专业师资和双师型教师的比列,已经达到国家的要求。但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明显滞后,创业教育课程开发还不成系统,多数院校缺乏创业教育的氛围,创业教育缺乏动力,开展困难[1]。所以,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的职能部门,如创业中心等类似的机构;面向社会招聘、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及其他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高的人才,组建创业教育课程教研室,对大一新生开设创业教育的必修课,对大二有创业意识和创业动机的学生开设深层次的创业选修课,对大三能进入创业园的项目进行专业的指导。

2. 要计划性的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可以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有利于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能使学生积累就业创业经验。目前高校普遍开展的创业实践活动就是“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每两年举行一次。各高校普遍的做法就是在校内先开展此类竞赛,选拔优秀项目和团队参加,很多都是为了比赛而比赛,并没有校园内形成创业的氛围,参加的学生数量有限,加上高职学生在校内学习时间短,能参加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所以,高职院校应有计划的开展各类创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施展创业才能的舞台,如组织学生开展创业模拟训练、组成创业实践社团、推荐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参加短期的实习、招聘校内勤工助学等创业体验活动[2]。

3. 要进行创业园的基础建设与资金的支持

大学生创业园是一种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它是通过为大学生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和办公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降低大学生创立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创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创业园按照投资主体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①政府创办的大学生创业园;②科技工业园区创办的大学生创业园;③合作创办或多元化合资的大学生创业园;④大学创办的创业园[3]。前三种类型对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要求较高,更多的是支持有发展前景的科技项目进行创业,本科院校参与较多。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学生创业更多的是侧重服务和强调专业技能上,因此以学校为主体创建的创业园更能适合高职院校的实际。

高职院校进行创业园的建设可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校内闲散的场地,进行简单的基础改造,形成独立的空间,二是可以租用一部分校园内的对外营业房开辟为创业园。学校应对创业园提供基本的办公条件、如电脑、打印机、网络、办公家具等。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基金筹集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所以高职院校应通过学校专项支持、企业赞助等形式设立“创业基金”, 也可以通过学校进行银行的借贷,帮助入园项目以最优惠的条件获取所需要的资金[4]。

4. 要按创业园的定位选择可入住的创业园项目

创业园的入驻项目可分为科技转化、服务、加盟等类型。对于高职院校来讲,要提倡创业团队利用学院的科研成果进行市场转化,这样才能实现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但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还要更多的以各种实践活动为依托,让学生掌握了专业技能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充分重视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的小制作、小发明或新想法,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研究,让这些小制作或者想法成为大项目;初次进入创业园的尽量选择投资资金少、科技含量低、雇佣人力少的项目[5]。

5. 要为入院项目的运营提供指导

创业园运行的最终目的,是创业项目的成功孵化,推向市场。而高职生进行创业,最为缺乏的就是创业的经验,很多都是因为创业团队缺乏一定的经验而导致失败。所以,为了提高项目的成活率,高职院校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为创业项目进行指导。例如聘请有一定管理、经营经验的企业白领做创业指导教师,让其参与其中,对创业团队直接进行指导;做好创业园创业项目的宣传和社会推广,使入驻项目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另外,还需对创业项目的各类活动进行定期的考评,对经营业绩进行分析等。

二、高职学生在创业园建设中所应具备的条件

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讲,创业意识不存在差距,甚至同本科生相比由于社会认同低等不公平因素而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潜能,但仅有创业的动机和勇气还是不够,高职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促进创业的成功。

1. 要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掌握必要的创业知识和技能,是高职生进行创业的基础与前提。凡具有创业动机的高职学生从一开始进入大学校园,就应该更多学习创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选择一些和创业方面有关的选修课;多参加调查、走访、打工等创业实践和创业技能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从而为下一步的创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要培养创业创新意识

有创业动机和创业意向的高职生要通过大量创业知识的学习、创业案例的分析和创业过程的模拟,参与学校创业园的项目申报、评审和运作的过程,从而开阔视野,达到启迪创业、创新意识的目的,并能在创新思维与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6]。

3. 要组建一支团结的创业团队

创业团队是指在创业初期,由一群才能互补、责任共担、愿为共同的创业目标而奋斗的人所组成的特殊群体。一个好的创业团队对后期创业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业团队的凝聚力、合作精神、立足长远目标的敬业精神会促进其成长的步伐。所以,作为创业项目的主导者,组建一个良好的创业团队,对于创业项目的发展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高职生来讲,创业团队要根据任务分工,提倡由创业志向相同、专业不同的同学组成,这样才可以形成知识和才能和互补。

参考文献:

[1] 王自荣.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暨创办大学生创业基地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4):36-37.

[2] 陈霞.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有关改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调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6):4-5.

[3] 李旭东.重庆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创建于运作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0.4.

[4] 赵芳菲.论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发展[J].经济师,2010(1):152-153.

第9篇:大学生创业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改革探析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创业教育是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把高职院校作为加强创业教育的突破口,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1 创业教育的现状

创业是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创造性地获取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标志。创业教育指导学生实现创业目标,体现人生价值。在我国,创业教育刚刚起步,虽然摸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没有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

2 实施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创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宗旨,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搞好创业教育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1)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重视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敢于个体式创业,应该让学生懂得,自己不仅是求职者,还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2)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为将来的创业实践打好基础。创业教育能使学生学会适应市场竞争和困境求生能力,实现高质量的就业目标。

(3)创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使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3 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为创业做好能量储备。一是向学生传授市场经济知识,提高决策能力。二是传授企业管理知识,学会如何经营、理财。三是传授法律知识,正确把握政策和法律法规。另外还应提高人文底蕴,扩展历史、民俗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大学生公关能力。只有得到各方面支持,创业才能成功。在创业教育中,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3)培养健康的创业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是创业成功的基本要素。成功的创业者应胜不骄,败不馁。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深层次的综合能力。创业能力直接作用于创业实践活动,是走向成功的基本保障。

4 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创业教育尚未找到发展的理想空间,由于各地区经济实力的差异,创业教育在不同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导致了发展的不平衡。

(1)传统教育理念制约创业教育的发展。多数学校只是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一项补充内容,作为少数学生的选修课。创业教育设置学时有限,致使学生无法掌握完整的创业知识。

(2)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有待提高。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不但有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有法律、管理等多学科知识,而现在教师队伍多数由其他岗位转岗过来的教师担任,往往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无法深入创业教育的精神实质。

(3)创业教育体制不健全。首先是很多学校没有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二是创业资金缺乏,学生创业只能选择启动资金少的行业。三是政府的有关部门缺少政策指导,学生很难掌握融资和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四是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缺少自主创业的关键环节。

(4)大学生创业能力偏低,开始创业时盲目乐观,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又没有勇气面对。因为缺乏管理知识,在生产、营销、财务等方面都力不从心。

5 改进创业教育的几点意见

高职院校应将创业教育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结合起来,营造校园内外的创业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意识。

(1)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高职院校必须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把创业精神渗透到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勇于自主创业,把自主创业作为择业的新途径。

(2)制定配套政策,政府牵头,联合银行、高校和企业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 由高校担保,向学生提供优惠贷款、给予经济援助。设法争取企业和成功校友提供资助和捐款,作为创业基金的补充。政府管理部门要简化办事程序,为大学生创业敞开方便之门。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产业调整,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对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要广泛收集有关创业的各种信息,为大学生搭建咨询平台。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稳定教师队伍。加强兼职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要做到不同专业教师相互配备,实现覆盖面广,兼容性强。经常组织教师进行学术交流,了解新动态,学习新方法。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创业实训,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另外,还可以聘请企业家和成功人士到学校传经,请他们担任创业教育的外聘教师,走师资多元化道路。

(4)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文化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提升创业精神。通过成立“创业者协会”、 “创业训练营”等社团组织吸引学生参与模拟创业活动。通过创办创业宣传栏、创业报刊等形式,宣传个体企业家、个体工商人士的成功事例。举办各种形式的创业计划比赛、创业技能比赛等活动,并融入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之中。

(5)转变教学模式,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制。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有价值,创业能力的培养必须渗透在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之中。创业教育既要注重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又要注重创业实践的亲身体验。要让学生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获取感性认识。创业教育课是综合性的学科,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衔接。各种学科的知识交织在一起,才能形成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因此,创业教育应本着以创新意识为宗旨、提高素质为中心、培养能力为重点、科学方法为指导、就业择业为导向,采用“通识课+专业课+实践课”交融互动的“螺旋式”教育。

大一学年主要培养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欲望和创业精神,开设创业选项、创业方法等课程,将这些内容融入公共课、专业课、人文素质课等课程中。

大二学年针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产品开发”、“企业策划”、“风险投资”等,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市场,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创业方案。

大三学年针对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条件的学生,开设项目设计、创业技巧等选修课程,形成“重素质、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的高职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组建专家教学团队,开设“如何获得投资商的青睐”、“创业企业财务管理”、“团队的沟通艺术”等课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予学生辅导和扶持。

(6)完善创业教育教材的编排工作。教材是创业教育课程的核心,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没有专用教材,离教学需求有很大差距,要想改变教材匮乏的局面,必须组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针对性地编写一些适用于多样化创业需求的教材和与之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及教辅读物,形成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权威教材。

创业教育是面向广大高校毕业生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它不单单是为了培养企业家,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拼搏精神,即使暂时不能创业,也会以良好的心态、积极的行动去选择就业机会,在现有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一流业绩,实现自我价值,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和创业远景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重视高职学生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实现正规化、制度化,显然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丁学阳,周文玲,孙志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