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校园调研报告范文

智慧校园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校园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校园调研报告

第1篇:智慧校园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行思教育;质量提升;校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3-0038-02

【作者简介】仓定志,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江苏盐城224005)副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数字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第三批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从学校校本文化实际出发,基于对教育理想和管理智慧的个性化追求,提出了“行思教育”的办学主张,以“促进师生发展而行思”为核心思想,通过行思课程、行思研修、行思管理的实施,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找到了一条智慧路径。

一、行思课程:凸显学生本位的个性发展

质量的落脚点是学生。学校把“以质为本”作为发展内核,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积极整合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彰显生本课程建设的个性。

1.文化课程走向多维立体。

一是提升“四色文化”融合度。在“四色文化”基础上开发出系列教材《红色童心》《金色童年》《绿园新语》《银滩情韵》,建成与之相辅相成的“四色文化馆”。二是扩大“四力行动”覆盖面。坚持“和谐德育”理念,确立“引领儿童价值成长,提升个体生命质量”的德育内核,提炼出“感爱力、自信力、耐挫力、自控力”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点。三是探索“四建阅读”创新点。创建阅读基地、组建阅读社团、搭建阅读平台、塑建阅读品牌,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教育环境,探索出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课堂模式与指导策略,深入推进书香工程建设。

2.活动课程走向整体联动。

一是突出“少儿社团”建设。从学生的主体要求出发,强调“学生需要”,把少儿社团这一崭新的文化载体建设为亮点工程。二是丰富“五节两周”内涵。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校园读书节、数学节、英语节、艺术节、体育节和科普周、节能减排行动周,打造出独具魅力的校园节日风采舞台,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活动天性,奠定了学生阳光成长的基石。三是探索“综合实践”范式,持续推进综合实践课程改革。各年级活动有方案、有过程、有反思、有报道,动静结合、校韧饨岷稀⒔逃活动与学科教学活动相结合,多个品牌活动项目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在前期“1+1+X”自选课程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探索出各年级综合实践范式,目前正尝试研发综合实践校本教材。

3.特色课程走向自主创新。

近年来,我们紧紧立足学校优势项目,在做精、做优、做强上下功夫,使得校园足球、科技教育、艺术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领先地位。校园足球捷报频传,科技教育独领,艺术教育芬芳满园,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在江苏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我校有两个节目荣获一等奖并参加全省优秀节目展演。

二、行思研修:践行师本自觉的研修方式

质量的起源地在教师。优质师资团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我们积极打造以教师为本的研修模式,营造教师个人成长、发展、自我实现的良好环境,为教师成长提供广阔的平台,让教师研修走向自觉。

1.完善团队化发展机制。

以学科组团,由名师领衔,借核心带动,求共同发展,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流动的教师群体中,形成稳定的专业发展力量。一是做实教师社团。立足市级、校级“名师工作室”,完善“校区学科中心组―校级名师工作室―市级名师工作室”的三级名师发展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半亩方塘”读书社、“智慧树”数学俱乐部等教师组织在教师团队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统筹推进各校区、各学科的教师团队化发展。二是做新教研平台。利用校园网站,突破时空界限,组织开展“相约周六”网络论坛、“校区同台”在线沙龙等研讨活动。三是做活教研策略。举行“校际合作教研”,实施“项目集体攻关”,在凝聚教师合力的基础上促进集团师资素质的整体提升。

2.打造品牌化学科基地。

集团统筹,在各校区成立了相应的学科基地,牵头举行各年级各学科的合作教研,通过教材研读、课堂观摩、问题研讨、微型讲座等形式,促进校区、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在江苏省教研室和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江苏省小学数学特色教学交流研讨会中,我校以《关注基本活动经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行思课堂・数学教学》为题作了经验交流,以“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研究为突破口,构建“行思课堂”五步教学模式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引起与会专家代表的广泛关注。

3.开辟共享式资源空间。

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科学统筹安排并整合物力、财力资源,均衡配置到各个校区,确保各校区各类硬件资源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优化校园网络环境,践行“互联网+教育”理念,以“一库四室”建设为龙头,不断创新实验室应用、江苏省“E学习”项目试点研究,保证各种教育装备的高效运行和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一库”是指学科精品资源库,“四室”是指电子备课室、特色项目室、名师讲课室和互动论坛室。在这样的平台中,教师把优质课例资源,包括典型教案、网络课件、备课资料、优秀题型等上传供大家分享与研究,同时又有效构建出教学研究的互动空间。

三、行思管理:完善校本特色的调控体系

质量的加速器是管理。我们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策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质量调控体系。

1.立足教学常规的基准。

让教学管理制度先行,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教学常规、教研组工作等制度,深入推进“教师阅读促进工程”“教师基本功提升工程”等,为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尤其是抓实、抓新、抓优“教学五认真”,重点是推行“五步电子备课法”。五步即教材解读―个人主备―资源共享―个性设计―教后反思,一人主备,全体交流,所有过程全部在网上实现,所有教案均上传至各年级备课室。下一轮的备课教师在此基础上再作取舍、补充和完善,有效发挥了资源的叠加效应。

2.把准科学评价的基点。

制定《实施素质教育考核评估细则》《学科学业评价体系》等全面的、可操作的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估体系,完善教学质量调控制度和教学信息反馈制度。从有效教学的需要出发,推行“四活化”检测规范,即活化命题方式、活化检测方式、活化检测内容和活化评价方式。改学校命题单一模式为多元综合模式,将笔试与口试、听力、动手测试等相结合,将学生自测、互测与教师检测相结合。推进学科能力抽样检测,成立各学科质量监控组,制定所有学科能力检测方案和标准,跟进各学科教学过程,在期中和期末对音、体、美、信息、科学等学科均组织抽样检测。对于学困生,各教研组都建立档案袋,填写跟踪表,详细记录学习情况,及时补差与辅导。

第2篇:智慧校园调研报告范文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思想进一步解放,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改进,着力解决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所社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参加学习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学习不留空白,参学率100%。所长、书记*研究员践行科学发展观,多次下校调研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撰写了调研报告《来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最新调研报告》。在工作之余撰写了《旅游文化与科学发展观——论发展*旅游文化》“科学发展看*”征文文章。结合我市教育实际撰写的理论文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环境》网上点击率达到6590人次,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并于6月应邀参加在徐州举办的“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科研与教学管理高级论坛”,为来自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近200名教育局局长、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及科研骨干教师作了题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及其走向》专题讲学。

教育科研以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研究为重点,坚持科学考评机制,落实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省教科所所长刘青春在*市2009年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盛赞这些年来*教育坚持教育科研引领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对*评选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进行大力表彰,颁发奖金给予高度肯定,说这在全省是第一次,*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全国重点课题《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等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中出现的热点、难点课题先后确定实验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协作体,完成子课题申报,研究进展顺利。以《*市课题中期检查评价细则》为依据,组织对县市区在研课题进行了抽样检查。教育科研坚持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满足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先后与中央教科所联合举行了全市“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征集评选。在*区青山小学召开了全市教师博客校本研究经验交流会,表彰了28所教师博客校本研究先进学校和71名教师博客校本研究优秀工作者。*市电视台校园风栏目以《教师博客:为心灵加餐》为题进行报道。将于7月组织教育科研专家在各县市区开展为期12天的教育科研培训,要求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研究参与教师参加培训。积极筹备编辑出版《教育科研优秀成果集》,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热情,促进教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一、学习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解决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1、领导重视,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学习活动。所社领导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度重视,所长、书记*同志主持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并作了动员报告,成立了所长、书记*同志担任组长,党支部副书记王清卫任副组长的学习活动领导小组。领导班子带头参加网上知识竞赛、问卷调查,全所教职工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学习不留空白,参赛率100%。学习过程中领导班子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所长、书记*研究员带领所社研究人员多次下校调研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撰写了调研报告《来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最新调研报告》。*所长要求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加“科学发展看*”征文活动,在工作之余撰写了近8000字的《旅游文化与科学发展观——论发展*旅游文化》文章参加征文活动。结合我市教育实际撰写的理论文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环境》网上点击率达到6590人次,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6月20日—22日应邀参加了徐州举办的“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科研与教学管理高级论坛”为来自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近200名教育局局长、中小学分管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及科研骨干教师作了题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及其走向》专题讲学。

2、形式多样开展学习,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深刻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武装头脑、提高认识,我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一是利用办公局域网和教育信息网建立建立电子笔记展评和无纸化学习新机制。建立了学习资料共享区,开辟了“科学发展观”学习专栏,建立专题博客群。每一位党员都撰写了不少于2万字的读书笔记和电子文档,在网上对学习笔记进行了集中展评和交流。二是强化专家引领,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实质。组织由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特级教师、名师组成的“科学发展观”宣讲团到*、*、*、*等县市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引领广大教师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实质。三是举办“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PPT演讲竞赛,结合工作实际增强党员干部工作中零缺陷管理能力。四是赠送学校教育大礼包,4月8日为屈家岭管理区长滩中心小学全校400余名学生免费发放新夏季校服。同时,为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期刊与学生素质教育”研究,还为该校教师赠送了清华紫光优盘,总价值16000余元。

3、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坚持以教育科研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单位生存和发展实际多种形式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所社干部职工积极践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理念,学习工作成效显著。全体干部职工就教育科研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教育期刊如何做大做强,期刊发行怎样做大等关系所社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想大交流。先是在各自部室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分管领导和科部室主任进行交流,最后所社班子成员之间沟通思想。所社对建议梳理后,立即着手筹备编辑出版《教育科研优秀成果集》,开展教师博客校本研究经验交流会,收集整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案例,开展德育研究论文和教育信息化优秀科研成果评比,研究制定了《房屋出租管理办法》等管理规范。

4、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谋发展。我所按照市教育局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于6月15日下午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总结了我所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绩,向检查组汇报了我所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在会上汇报了个人的分析检查报告,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得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基本实现了问题找的准、剖新原因深刻,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取得了增强团结、互勉共进的效果。市教育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检查指导组对我所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教育科研指导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所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不拆台,相互补台,是团结的班子,和谐的班子。

二、以科学发展统领教育科研,以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研究为重点,坚持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推进我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1、坚持科学发展统领教育科研,为重点科学规划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研究中出现的热点、难点课题研究。在*市2009年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表彰了*市教育科研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表彰了年度教育科研先进教科所、先进学校、先进个人。对评选出的*市一批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进行了大力表彰并颁发奖金,这在全省是第一次,省教科所所长刘青春到会祝贺,盛赞这些年来*教育坚持教育科研引领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全国重点课题《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研究》《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和省级立项重点课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和省级立项课题《构建和谐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研究》等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中出现的热点、难点课题研究进展顺利。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全国重点课题《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课题继确定*市为课题实验基地后,市教育局公布56所实验学校,我所先后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成立了协作体并召开了协作体会议,组织完成了“学校特色发展校本研究”课题子课题申报。

2、坚持科学考评机制,落实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开展了课题中期检查。为了加强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将教育科研工作落到实处、引向深入,确保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如期完成,我们完善了《*市课题中期检查评价细则》,作为对课题运行状态进行中期督查评价和年度考核课题研究评价的依据。6月组织了5个检查小组分别对各县市区在研课题进行了检查,落实课题的过程管理,检查学校研究情况,及时纠正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第3篇:智慧校园调研报告范文

换思路、强作风首先从班子做起

该局党委经过研究一致认为,“学、建”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领导。只有从领导做起,始终把学、建活动挂在嘴上、记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中,才能调动民警的积极性,投身到创新发展中来。因此,在班子中开展“四个一”活动:一是建立一个联系点。选择一个基层所队作为联系点,积极指导帮助开展“学建”活动,通过真抓实干建成全局的示范点。同时,还要作为找准制约发展突出问题、攻坚破解“瓶颈”的突破点,为活动的整体推进发挥引领作用;二是为民警上一次辅导课。既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群众语言,从全局的高度讲深讲透科学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又要结合当前形势和公安工作实际,引导民警充分认识解放思想、破解制约发展难题的紧迫性,使每一名民警认识得到提高、思想引起共鸣、参与活动更加主动。三是确定一个调研专题。结合岗位特点和工作实际,找准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做法、机制、体制等作为专题进行调研,力争通过探讨研究探索推进科学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并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局党委,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四是搜集一次促进公安发展良策。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要深入到基层一线和广大民警中去,通过恳谈、交心等,使广大群众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积极为公安工作献言献策。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创新,进一步提炼、总结和完善,形成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地发展思路和举措。

政府副县长、公安局长孔宪国同志还自加“承包田”,主动把辖区天马淀粉厂作为自己的调研点,连续一周蹲点调研,充分征求企业需求和对公安机关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中细节问题。

为经济建设护航是重中之重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维护经济发展秩序公安机关责无旁贷。

作为国家“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石武铁路客运专线贯穿元氏全境。为保障施工安全顺利,元氏县局高度重视、全力支持。专门印制、张贴《元氏县公安局关于保障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工程建设环境、维护工程建设治安秩序的通告》1000余份,号召广大群众配合、支持石武铁路建设,积极与一切破坏活动做斗争。同时,抽调专门力量积极化解工程建设中涉及地界权属纠纷、征地补偿和用工进料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耐心做好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讲解,依法依规参与调解,耐心做好当地群众的思想工作,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共调解因占地费用、拆迁、过路等引发的矛盾纠纷12起。

该局还向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派驻警务室,加大治安管理力度,严厉打击哄抢、盗窃、破坏铁路建设工程材料、设备、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制止阻挠和影响工程建设的各种行为。

该局不仅把大项目作为保护重点,对中小企业同样尽力护航。制定实行了服务企业发展的十项措施,不断优化企业周边治安环境,包括:与企业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严厉打击破坏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活动等。辖区崔某因与爱心纺织厂老板发生矛盾,遂于3月17日,纠集东北籍关某、李某等十一人,分驾两辆汽车,到东张乡东正村“爱心纺织厂”寻衅滋事,先后踢坏厂区大门,殴打工人,并扬言要挑了老板的脚筋。接警后,元氏警方立即出击,及时拦截准备逃离的违法人员。当场缴获匕首一把,镐把五根,抓获嫌疑人11人,并依法拘留。有效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群众安全。

重视大事大案,更要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小案

细节体现作风。群众所经历的治安案件、矛盾纠纷,在民警看来可能微不足道。但对老百姓而言却是头等大事。他对民警在处理中的效率、态度的评价,可能会记上一辈子可能。针对这一民警容易忽略的问题,元氏县公安局不断强化民警教育,充实认识“100-1=0”的道理,统一全警思想,不仅关注大事大案,更要关注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小案,切实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公安工作始终。

第4篇:智慧校园调研报告范文

2005 年财政部启动了高级会计人才培训工程, 旨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会计行业发展要求, 通过系统知识学习、专题研究与研讨、强化能力建设, 进一步完善学员知识结构, 全面提升学员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打造一批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级会计人才, 使他们成为我国会计行业的领军人物。

目前, 该工程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初步建成, 包括企业类、行政事业类、学术类、注册会计师类。

“刚回来, 现在可以采访, 你能坚持住吗? ”电话里吴文军对记者说。

“可以, 我现在去找你。”记者撂下电话, 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3 号公寓直奔6 号公寓。时间是4 月25 日23: 15 分。来到6 号公寓一看, 吴文军的电脑还开着, 正在思索着培训总结。见到记者来, 边忙着招呼边说:“两天后要交了, 还差点没写好。现在接受你的采访, 完了我要继续加班, 今天很可能是个不眠之夜。”切入正题, 采访随即开始。

培训伊始, 吴文军尚在德国学习。为遵守培训纪律, 不至失去得之不易的培训机会, 几经请示, 多方协调, 以求得托付责任, 提前离开。欧洲转机, 历经24 小时颠簸, 如期进入开班课堂, 兴奋盖过一路的疲惫。吴文军也成为全国高级人才培训班( 行政事业单位类) 第一期的班长。

财会通讯: 您对本届高级人才培训班( 行政事业单位类) 怎么认识?

吴文军: 就像王军副部长所说的――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推动你们这些人从执行者向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转变; 发扬用大看小、跳出会计看会计; 学会有进有退、先领后导、在限制中求发展、追求多方共赢的方法论, 我认为培训班的宗旨就是促进我们这些学员由执行者向决策者的角色进行转变, 丰富会计相关领域的知识, 从一种宏观战略角度体验会计。从基本知识的角度来讲, 通过自学可以达到, 但是有了这些培训专家的授课、自由的讨论, 我们就会从其中得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可能就是一种理念, 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这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财会通讯: 您对这个班总体印象如何?

吴文军: 要说印象, 那可真是终生难忘。上午、下午、晚上时间紧凑的让人有点喘不过气。听课、讨论、报告, 堪称是思想的“集中营”, 需要极大地激发潜能。即使严格遵守规程, 但是为求得报告新意, 每天不得不挑灯夜战, 很少有在凌晨一点前歇息。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这样的经历实在很少, 我十分佩服培训班设计者的缜密心思。但这样高强度训练对我们能力提升绝对是有好处的, 我甘心情愿接受挑战。因为这样的机会是稀缺的, 值得珍惜的。另外, 这仅仅是开始, 我们这个班的学员还要走过六年的征程。

财会通讯: 从知识的学习角度来讲, 您现在最亟待补充的知识是什么呢?

吴文军: 从我个人来说, 从本科到博士都是学会计专业的, 说实话如果现在的培训还是集中在会计方面我还真有点吃不消, 我主要想了解一些比较宏观和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知识, 这种知识能够给我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而不是一些具体的知识点。也就是说, 我需要跳出会计这个圈子再次审视会计, 这样可以解决“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是庐山真面目”的困惑。我想这也是很多高级人才的想法, 也是从执行者到管理者和规则制定者转变的基点。财会通讯: 您觉得哪些课对您的启发比较大?

吴文军: 我们这次参加学习的学员来自各个部门, 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都有自己的成绩, 藉此机会我们聚集在一起可以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形成一些令人振奋的思想火花。萧伯纳说, 如果你有一个思想, 我有一个思想, 互相交换, 我们各自就有两个甚至多个思想。这句话在讨论交流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同学们精彩的发言, 内容丰富, 信息量大, 思维活跃, 思路开阔, 视角新奇独特, 不时跳跃着思想的闪光, 弥补了各自知识经验的不足和思维、思路的缺陷, 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每每有一种如饮醇浆的感觉。这是人生一笔可遇而不可求的巨大财富。

另外我们的课程安排得很紧, 学员都比较辛苦, 经常夜里两三点还在忙活作业, 或者写总结。可见这些课程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比如说, 关于博弈论的问题, 这是一门深刻的管理辩证思维, 在我上学时候我接触的博弈论知识基本上是琐碎而不成体系的, 而近些年来博弈论取得了很大发展, 好几次诺贝尔管理学奖都授予了有关博弈论方面的研究, 国内也开始非常重视博弈论的研究, 有很多观点和意见。在这次培训中, 专家简明扼要的讲述, 并且运用博弈论来分析现实中一些普通的事情, 却得出另一种“不合常理”但是却又是一番道理的结论, 一方面拓展了我的思维空间, 一方面使我更能多角度的了解情况, 这也是在现实管理中必须要考虑的。因此, 我对博弈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我觉得我的收获会很大。

周振鹤教授、骆玉民教授关于“ 晚明清初中西文化的交汇”和“魏晋文人的风度与人生观”的讲座, 将我们引入了相对陌生的、但又引人入胜的文化和艺术殿堂, 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艺术素养, 提高我们的人文修养和人生境界。这些知识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视角、较高的层次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为我们走向领军提供了厚实的铺垫。

学习不一定是非要学到某一个公式, 某一种先进的知识点。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学到一种方法。不要说其他学科的知识, 就算是财务会计这方面的知识, 就永远也学不完, 所以没有必要了解每一个知识点, 而是要学会某种研究深入的方法, 也就是“授人与渔”, 这才是我想得到的。

财会通讯: 您认为这个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的成功标志是什么?

吴文军: 我们的背后, 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提高执政能力, 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是我们这些行政事业单位要对百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作为财经管理的中坚力量, 在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中,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政府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所以, 在会计领军人才工程的建设中, 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人才的建设意义重大, 我们更感责任重大!

提升能力, 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靠一时的热情和运气是无法实现的, 空想更是难堪领军使命。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精心的准备, 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准备, 而且需要健康的身体准备、良好的心理准备和足够的技术准备。

因此我认为, 行政事业班领军人才培养成功的标志应当是: 我们的单位、我们的部门、我们的系统, 因为有了我们而提高了管理

水平, 改进了管理方式、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 并逐步展示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吴文军在挂任贵州省财政厅厅长助理期间, 应邀到省直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和地市州作了21 场专题报告;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制度建设、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受到有关领导好评; 针对当前财政工作的一些热点问题, 积极参与调查研究, 走访9 个市( 州、地) 的42 个县(市、区), 搜集相关材料,撰写了《关于贵州省省级财政收入特征的研究报告》、《关于县乡财政问题的调查及思考》、《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侧记》、《关于贵州省基层财政状况及财政改革若干问题的调研报告》、《努力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透过税收结构看经济发展》、《把握特点稳步推进财源建设》等报告和文章, 供部、省、厅领导决策参考。

财会通讯: 您在贵州挂职锻炼的时候曾经深入调研, 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和意见。在清理经济鉴证中介机构办公室工作的过程中也写了几篇关于鉴证中介机构的调研报告。您对调研是否情有独钟?

吴文军: 可以这么说吧, 我这个人闲不住。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入现实中调查, 得出自己的结论。一方面使自己的文章更有说服力, 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为其他使用者提供一点参考。而且这些调研都充分运用了当时的有利因素, 能够深入地展开,结果也就比较贴近实际, 反映现实。

其实, 调研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方法, 它可以让你在一个集中的时间内对某一行业了如指掌, 并能够迅速地采取措施。但是,说实话, 调研是一个苦差事, 需要大量的收集第一手资料, 那么就需要去很多地方, 和很多人交谈, 这样才能客观实际。当时在贵州写出的几篇调研报告, 我就跑遍了大半个贵州, 因为贵州是高原地区, 路很难走, 确实很艰苦。但是看着自己的报告得到领导的重视我还是很欣慰的, 毕竟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财会通讯: 最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您关于农村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的文章, 当时怎么想起写这个?

吴文军: 我老家湖北红安是有名的将军县, 但是也是一个贫穷的地区, 因为父母不习惯城市的生活, 所以每一到年节我都要回去。回去了, 肯定不能闲着啊。在财政部金融司工作, 肯定要把工作融入生活, 这样也符合我的个性。而且年前, 金人庆部长教导我们,解决农民的问题要带着感情去办。作为政策的思考者和拟订者, 如果没有忧国忧民的心态, 深入基层, 掌握第一手情况, 再高的理论水平, 也可能只是高谈阔论、隔靴搔痒, 而于事无补的。

财会通讯: 是啊, 不能拍着脑袋瞎说啊。还有您对调研是情有独钟的!

吴文军: 确实, 现在很多人缺乏这种深入基层的精神。当时我是与我们红安县财政局金融股刘股长一起去的, 基本上跑遍了整个县。包括种粮大户太平桥镇农民汪家福, 县农村信用联社的有关领导, 七里坪镇的生猪养殖户罗新全等等。当时觉得农村在金融服务上实在是欠缺。就像老刘说的“在我们这种穷山区, 农村金融前几年简直就是被边缘化了”。

财会通讯: 现在国家的很多政策都在向农村倾斜, 财政拨款支农力度也比较大, 最近农村的村镇银行也开始兴办了, 对农村金融是个极大的利好消息。

吴文军: 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需要全方位给予农业支持和扶持, 需要税收、财政补贴和各种配套政策, 也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协调和配套发展。前些年农村金融发展不太健康, 拖了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后腿。为扭转这一局面, 必须高度重视农村金融改革滞后、服务不足的问题。没有金融业的支持, 农村改革的创意再好也不会长久! 农民需要什么样的金融, 无论是现在的金融业还是即将新办的金融机构, 是为改革而改革, 还是为农民需要而改革, 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 农民举手不举手是最好的检验。在发展农村金融的关键时刻, 为农民打理好他们的辛苦钱, 需要更多改革的思路,更多勇于创新的勇气, 更加深入实际的作风。

从1999 年开始吴文军就承担重大课题研究: 1999 年承担部级课题《规范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管理研究》; 2001 年承担部级课题《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研究》; 2002 年承担部级课题《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和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3 年承担省级课题《从税收结构看经济发展――关于贵州省税源结构的调查分析报告》; 2005 年承担部级立法项目《金融企业财务规则》。

财会通讯: 2005 年您承担了《金融企业财务规则》的起草, 这个对金融企业的财务影响应该是很大的了?

吴文军: 这个项目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当初算是主力牵头。耗费了很长时间, 这里面凝聚着我的很多理念, 因为时间比较长,没有及时作系统的文字梳理, 但是从头到尾我都参加。我对这个项目非常有感慨。这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完的, 我目前就要给某地财政系统的同志们讲授如何在财务上监管现代的金融机构。

《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不仅理顺了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体制, 而且强调了财务风险管理, 使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从行政审批模式转变为引导金融企业自主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促进金融企业稳健经营, 强化对金融企业财务信息的分析与利用。这一规则的出台, 在财政系统、金融界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财会通讯: 那您就给大家谈谈这个《规则》的起草过程吧!

吴文军: 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2005 年6 月全国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后期, 各个部门在相互提意见, 很多意见集中反映到财政部金融司――1992 年制定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 现在已经13 年了, 中国的金融企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应该改一改了。于是财政部就组成专题小组, 形成讨论稿初稿, 并在9 月将讨论稿印发各地及部分金融企业征求意见。然后再根据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 形成草案, 报部务会审议。2006 年9 月29 日, 财政部党组会议讨论通过《金融企业财务规则( 草案) 》。10 月, 征求部内司局、国家税务总局意见, 完善草案。11 月, 召开座谈会, 起草规则实施指南。12 月7 日, 财政部第42 号部长令。这个规则开始叫《金融企业财务管理通则》, 但是经过多方讨论认为“通则”不适合, 而改为“规则”, 这样一方面层次有所提高, 而且通用性比较强。另一方面, 财政部对金融企业本身就具有管理、指导、服务的职能, 为什么要单独强调“管理”呢, 于是就最终改为《金融企业财务规则》。

财会通讯: 看来这份《规则》的提出、制定过程还是十分漫长和艰辛的。那么这个新的《规则》有什么特点呢?

吴文军: 简单的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分离财政部门社会事务管理者与资产管理者的职能; 减少财政部门对企业的直接干预; 界定不同层次财务管理的内涵; 丰富并强调了财务风险管理;

改革了财务分配制度; 提升了财务制度的层次; 明确了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规定了财政专员办的财务监管职责; 理顺了信用社类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

财会通讯:《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与原来实行的财务制度有哪些区别呢?

吴文军: 主要是废止了以前财务制度的一些条款、保留了一部分原来财务制度的条款、增加一些适应现代金融行业情况的条款。具体来讲:

( 一) 废止的具体规定。净残值率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3%至5%确定; 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 代办储蓄手续费按代办储蓄存款年平均余额的1.2%之内控制使用; 业务宣传费限额: 银行为2‰, 保险及其他非银行金融企业为5‰; 保险企业支付防灾费的标准; 手续费支付总额最高不得突破实收保费的8%; 佣金最高支付总额不得突破缴费期内实收保费的5%; 业务招待费在限额内掌握使用; 职工福利费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4%提取;应提取税后利润5%的法定公益金。

( 二) 保留的具体规定。在企业的资本金中, 银行固定资产净值所占的比重最高不得超过30%( 《规则》为40%) , 保险及其他非银行金融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所占的比重最高不得超过50%。国家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工会经费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2%计提, 拨交工会使用。职工教育经费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5%( 新《规则》为2.5%) 计提, 用于职工教育方面的开支。

( 三) 新增的具体规定。第三条――金融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设置财务管理职能部门, 配备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第九条――金融企业应建立健全包括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内容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立规范有效资本补充机制: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保险业, 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得小于100%。证券业, 净资本与负债的比例不得低于8%, 净资产与负债的比例不得低于20%; 第四十四条――金融企业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充足率、净资本负债率未达到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标准的, 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第五十八条――金融企业报送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财会通讯: 还有和此《规则》相配套的规定与行动吗?

吴文军: 当然有。财政部将《规则》实施指南和解读, 还将以《规则》为依据, 在金融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绩效评价管理、财务风险评价和控制、社会审计和资产评估等方面, 制定配套管理制度和具体办法, 检查金融企业执行《规则》情况, 省级财政部门也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夜已深, 记者抬表一看, 已经凌晨时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校园一片静谧, 但是记者向6 号公寓楼回首望去, 很多房间灯光依然……

人物简历:

吴文军, 现任财政部金融司副处长, 高级会计师。

1987.9―1991.7 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工业会计专业学习

1994.9―1997.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会计学专业硕士学位

1999.9―2001.12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攻读会计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2.9―2005.12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资本市场问题

1991.7―1994.9 武汉钢铁公司从事会计工作

1997.7―2005.3 财政部从事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工作。其间, 1999 年10 月至2003 年10 月在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

2003 年10 月―2004 年10 月挂任贵州省财政厅厅长助理

获得奖励或表彰情况

1、1996 年:《对武钢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查及思考》获财政部高教系统“社会实践与我”征文三等奖;

2、1997 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成本补偿》入选华中理工大学年度研究生优秀学术论文;

第5篇:智慧校园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旅游营销;课程改革;校企合作

作者:吴旭云,龙睿(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201418)

引言

基于校企合作实践的教学模式要求课程教学中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配备明确的实践教学内容,按计划组织学生进行校企合作的实践技能相关训练,通过课程实践有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为最终的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校通过基于校企合作实践的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改革探索,较好地构建了一个市场营销岗位与课程对接融合的实践性课程体系,在实践产教融合和提高课程质量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目前,我国旅游产业新的发展阶段已经到来。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通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及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主的智慧旅游营销模式成为今后发展的大方向,旅游产品需求逐渐转向“定制化”和“多样化”,旅游产品在线销售成为旅游营销的重要构成。面对旅游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旅游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精通互联网应用、熟悉旅游者网络消费行为与心理的营销人员成为旅游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传统旅游营销模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以上变化都对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作为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之一,结合旅游产业的变化,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我校开展了基于校企合作实践的旅游营销实训课程开发,优化教学内容,重构课程模块,将基于互联网的各种真实性旅游实践任务引入课程体系,探索培育既符合高职学生特点又较好融合营销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专业实践课程。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尝试

在以往办学实践中,我校的旅游市场营销教学依托在沪旅游企业一直以行业要求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但囿于教学条件限制,课程教学仍存在教学设计实践性不足、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效果注重书面评价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行业变化和课程教学现状,我们明确了此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按照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开发中积极获取行业、企业等社会资源,通过构建校企双主体教学团队并共同设计课程教学方案,将相关营销专业知识有机地嵌入到基于互联网的各种具有真实性的旅游实践任务中,在课程中融入互联网调研、营销情境实战、定制旅游、新媒体营销等符合当前行业动态的实践内容,形成自身特有的实践课程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1.教学设计

(1)课程内容重构

根据行业变化和自身办学积淀,通过对原有的高职旅游营销课程知识的梳理和企业调研,在营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专业实践,按营销知识的纵向铺垫为经线,按业务实践的横向穿插为纬线,从抽象到具体对课程学习进行统一归类布局,设置为若干项目,并针对每一项目分别设计三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分层次递进开展基本理论学习、案例和相关知识拓展、核心实战技能训练,构建专业理论知识与课堂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环节一体化、互相支撑的课程开发模式。目前设计的六大项目为:

①旅游营销认知:在学习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和各种企业经营哲学的基础上探讨旅游市场及相关营销的特征,了解旅游市场营销策划书的基本写作方式,掌握旅游企业营销岗位的设置构成。

②旅游营销调研:明确市场调研的常用方法、优缺点、适用情景,掌握旅游企业微观和宏观环境包含的各种要素。对具体旅游企业开展网上调研,尝试利用问卷星网站设计和收集互联网调查问卷,并撰写相应的调研报告,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

③旅游营销STP分析:掌握营销战略分析与策划中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的基本流程,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完成旅游企业具体项目的目标市场细分分析、市场选择和定位,学习利用中教畅享系列企业营销软件开展营销情境实战。

④旅游营销组合:学习旅游产品开发及组合、定价、分销渠道及促销的相关知识,掌握新产品开发程序、品牌和包装策略,利用互联网搜索旅游企业相关案例,并尝试进行具体在线旅游产品的开发策划、品牌设计、定价、渠道选择及促销活动筹划等。

⑤旅游新媒体营销:学习新媒体营销的基本理念和常用手段,掌握微信、微博、APP等互联网新媒体营销的单项操作技巧,并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推送产品和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实践训练巩固相关技能,在掌握单项操作技巧的基础上完成具体旅游产品的新媒体营销策划方案和新媒体官方平台的运营策划书。

⑥旅游定制化营销:了解定制化旅游营销的基本概念和一般流程,掌握旅游消费者网络数据库维护的一般方法和定制系统内旅游企业资源共享的常用模式,并通过实践尝试在线旅游顾客数据库的建立和在线旅游产品定制的具体步骤。

(2)教学目标调整

在确定基本课程模块构成基础上,课程教学和实践目标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以旅游营销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出发点,分别设立了知识、素养和能力三大目标。课程教学除了营销知识目标外,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和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在课程中侧重职业素养的养成。具体如表1所示。

表1课程教学目标构成

pagenumber_ebook=37,pagenumber_book=36

(3)实践环节渗透

课程实践分为三类:①课内实践教学:在营销课内引入企业讲师,通过行业真实案例导入讨论和面谈销售、客户拜访、客户管理、电话销售、网络营销等真实岗位场景模拟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并引入一定课时的营销软件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自上机模拟提高对营销实践的认知。②校园实践教学:包括校园调研、第二课堂活动和学校实践活动等,充分利用校园实训室及学校实训周活动,把教学计划中的校内生产性实训环节与营销课程内容融合,通过进一步的岗位实践提高学生的营销策划能力。③校外实践实习,包括营销课程专业认知见习、专业跟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利用目前签订深度合作协议的几大旅行社、景区、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使校外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实训场所和指导评价,让企业以“校企共建”的方式参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

2.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形式:

(1)基于课程基本理论的以案例讨论为核心的教师主导授课

课程内容的六大项目均以旅游营销基本理论和知识点为逻辑,设立课程情境和教学知识模块,以案例为载体由专业教师展开授课。课程相关案例主要介绍展示最新的行业案例或经典案例,案例库由企业人员提供,课程知识框架和具体案例编写由专业教师为主编撰完成并由合作企业审定,以贴合行业实践。

(2)基于能力培养递进的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导的项目实践技能训练

合作企业分工参与布置各项目具体实践任务,学生在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的联合指导下分组以任务为导向分工协作完成课程教学计划中的各类实践模块,并按不同实践内容分别计分纳入考核评价,以此达到课程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市场发展紧密结合的目标,使专业人才培养紧跟行业热点。

(3)基于鼓励自主学习、创新发展的学生主导课外拓展提升

在校园实践周和专业生产性实训环节,利用学校已有的中教畅享系列企业营销软件开展营销模拟实战操作,并与旅行社、景区、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等采取多种形式合作,学生以微信营销、直播视频等活动开展综合实践,并鼓励学生通过学校部委及行业参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能力。

在此教学模式下,课堂的中心从教师逐渐转移到学生,学生从参与实际的实践技能活动开始过渡到独立开展相应的综合实践任务,而教师的角色和职能也逐渐从“台前”退居到“幕后”,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3.教学评价

在考核形式上,课程教学不再以一元性的评价和唯一正确答案为依据,构建了由专业教师、企业导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多样化考评体系,强调质化评价,着重记录学生成长转变的轨迹。

考核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采用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方式。

平时成绩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日常表现的评价,结合学生自评和同学间互评,主要考察学生及学习小组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及每次任务的完成质量,迟到、旷课、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小组讨论、任务完成度等都纳入考核评价范围。

期末考核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运用、综合能力和整体的评价,分为理论考核和综合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由学校教师进行,综合考核由企业导师根据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做出考核和评价,包括人文素养、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等,并且将相关课程内容的实践、实习、考证、竞赛等环节表现纳入考核中,注重调动学生平时实践学习和参与考证竞赛的积极性。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总结

本课程开发以学生营销技能的获得和综合素质的养成为根本,通过在具体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设置方面的调整创新,打破原来的课程教学时间界限,把课程开发融入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除课内实践教学外,还在校园实践周、生产性实训等环节进一步开展营销软件操作、旅游企业社会调研、微信营销等活动,并鼓励学生开展校外实践,通过专业实习、学校部委及行业参赛等活动进一步巩固相关实训项目的成果,让学生多环节多层次利用多种平台开展营销实践,更好地融会贯通所学专业知识。

第6篇:智慧校园调研报告范文

摘要:文章根据五年制高职会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需要,深入企业、行业、高校进行调研,分析了行业会计人才的发展状况及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及层次,岗位技能与课程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群培养规格及职业面向,并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专业群 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对象及方法

(一)调研目的

为贯彻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推进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通知》(苏教职[2015]38号)要求,结合学院会计专业群建设的任务,充分认识到会计专业群建设的紧迫性,坚持以德育为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加强文化基础教育、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学生职业精神为主线、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项目化课程结构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着眼调结构、促改革,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服务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以了解会计岗位群的设置、岗位群职责、岗位群对会计人员素质、能力结构的需求变化,为会计专业群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二)调研对象

1.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及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公司的项目经理。

2.会计专业群的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选取我校毕业生安置率较高的中、小型企业,地区以江苏省居多,毕业生选取2014、2015届学生。

3.同类高职院校,如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南京高职分院、常州刘国钧分院等学校。

(三)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法。主要针对会计专业群2014、2015届毕业生,采取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主要了解毕业生从事的行业及具体职业、专业相关度、薪酬待遇、发展空间等,同时关注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和后续招聘计划。

2.访谈法。主要针对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及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公司的项目经理和同类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负责人进行,和企业负责人主要探讨校企合作的可行性、学生跟岗顶岗实习安排、企业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会计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负责人主要探讨会计专业群建设的方法、路径,课程改革的方法、校企合作的方法,师资培养及技能大赛、实验室建设等工作。

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及现状分析

(一)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截至2010年底,江苏省有107万会计人员,其中,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大约在35万人左右,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只具有从业资格,预计到2020年,会计从业人员总量将达到160万,初级以上职称的将达65万人,为江苏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会计人才基础。从五年制高职培养的学生来看,主要面向的就是培养初级及以下会计人才,空间很大。

(二)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2015年以来,商事改革红利持续放大。据江苏省工商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江苏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含分支机构)106.5万户,同比增长12.8%,增幅迅猛,截至2015年底,江苏省累计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总数(含分支机构)601.17万户;据徐州市工商部门统计,2015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79 834户,截至2015年底,徐州市市场主体总数已达473 064户,每年新增的企业数以万计。有企业产生,就有对会计的需求,从未来会计发展的趋势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看,会计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三种方向,一是对于广大企事业单位,会计从算账报账逐步发展到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二是对于小微企业,主要依靠会计服务公司进行记账,于是产生了大量的会计服务公司,公司业务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帮助企业记账及申报纳税,侧重于基本税务知识的运用;三是会计师事务所,这类企业主要从事审计、咨询、税务策划服务。根据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学生主要就业的对象为广大企事业单位和会计服务公司。

(三)会计从业人员能力现状分析

从调研情况看,会计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会计职业岗位属于管理性岗位,是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素养综合性要求高的非第一线技能岗位,是企业技术管理岗位。(2)会计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密切,国家经济政策、单位经济行为的变化直接导致会计行为的变化,会计职业的知识更新快、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要求强。(3)会计职业入门资格要求严,由财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的会计从业资格证,管理严格,考核标准规范,过关率严格控制,并实行每年继续教育年审制度。(4)会计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与职业道德要求高,会计岗位是管理层面岗位,工作对象既要核算监督各类经济活动,又要面对企业内外部的复杂人员,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四)会计各核算岗位技能能力分析与课程选择

1.会计收银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商场和超市调研中看到,大多收银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收取货款,严格遵守唱收唱付的原则,并主动、热情地回答顾客。对会计收银岗位的技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对开具发票的规范要求及对收银机、点钞机、税控机等操作的熟练应用。(2)对假币的快速识别。(3)与顾客沟通的能力、交流、口头表达能力。(4)自觉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本岗位的纪律要求,要做到诚实、信用、操守第一。

主要对应课程为会计基本技能实训、收银岗位实训、会计职业素养等。

2.会计出纳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对企业会计出纳岗位的调研中发现,企业对会计出纳岗位人员的选任十分慎重,企业注重选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会计人员。会计出纳岗位的技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执行费用开支标准,复核原始报销单,登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2)对库存现金确保完整无缺,对于超出库存限额规定的现金,及时解缴银行,如有发生被偷盗等情况,造成的损失,要承担赔偿责任。(3)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严禁出纳人员白条顶库和坐支,不得套取现金。(4)注重对出纳人员的日常性工作监督,实行严格的内部牵制制度,实行银行预留印鉴与支票分开保管,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对日记账进行抽查,对现金不定期地抽查盘点等,确保现金的安全、完整,起到事中的监督作用。(5)熟知有关的会计法规和财经纪律等方面知识。

主要对应课程为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货币资金核算)、初级会计电算化实务等课程。

3.材料核算和仓库保管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企业会计材料核算和仓库保管岗位调研时注意到,材料核算和仓库保管岗位是实施存货管理与核算的重要岗位,是企业培养会计的重要场所,而不仅仅承担保管员的角色,其主要技能体现在四个方面:(1)认真验收入库,实行分类管理,根据物资类别、型号、规格,做好材料账的登账工作。(2)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收发货物,执行收发制度,及时反映库存物资的动态信息,编制材料采购计划,委派采购人员组织采购,仓库管理人员验收入库、填写“材料入库单”,质检部门进行质量鉴定,出示质量检验报告,财会部门审核材料发票等有关票据,经主管领导批准,承付货款。(3)库存物资做到物、账、卡、资金四相符,确保安全生产。(4)切实按照规定标准,做好库存物资的保管保养工作。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环节,只注重材料收发凭证的填制,材料总分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以及材料的采购、验收入库的核算,缺乏对材料采购与保管等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的讲授,学生也缺乏对材料计划员、采购员、验收员、稽核员和保管员岗位职责的了解,不懂得按程序进行材料收发业务操作。主要τ课程为财务会计实务(存货核算)、财务管理实务等课程。

4.往来业务核算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企业开展会计往来业务核算岗位调研时注意到,企业对往来业务主要技能体现在三个方面:(1)根据销售客户档案建立客户财务信息档案,关注债权类账户和债务账户容易出现的问题,防止企业高估应收款项,低估应付款项。(2)应收账款的检查和监督,对应收账款所附的原始凭证要相互验证核对,验证所发生经济业务的真实性。(3)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报告,对客户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和判断,当应收账款账龄在三年以上的款项较大时,要判断是不是企业为完成产品销售任务、出现盲目的赊销行为,造成大量的款项收不回来。目前,各企业都有比较严格的信用政策,严控赊销行为。

在会计教学中,平时过多地注重债权和债务的核算教学,对债权债务的管理与控制讲解较少。主要对应课程为财务会计实务(往来业务核算岗位)、财务管理实务、会计应用技术实训等课程。

5.固定资产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企业开展固定资产核算岗位调研时注意到,固定资产岗位的技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固定资产取得重点关注:取得决策和审批程序是否明确、计价是否正确,是否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保证账卡相符。(2)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情况:是否按规定计提,计提方法选择是否正确。(3)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是否控制,核算是否正确。(4)固定资产盘点、清查、盘亏、报废、投资、销售等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会计核算是否正确。

主要对应课程为财务会计实务(固定资产核算岗位)、初级会计电算化实务、财务管理实务等课程。

6.薪酬核算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企业会计薪酬核算岗位调研时注意到,会计工资核算岗位主要技能体现在四个方面:(1)配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做好职工薪酬的核算及发放标准的核定工作。(2)审核工资计算表,报请负责人审批工资计算表,会计提工资、发放工资的账务处理及代扣“三险一金”、 个人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月末计提“五险一金”、职工福利、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的账务处理。(3)理解职工的范围,职工薪酬的构成,熟悉薪酬发放的业务程序。

主要对应课程为财务会计实务(薪酬核算岗位)、初级会计电算化实务等课程。

7.资金管理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企业会计资金管理岗位调研时注意到,资金管理岗位主要技能体现在四个方面:(1)参与企业筹资、投资管理、资本运作、税收筹划等具有高素质企业理财能力。(2)拓宽对国家财经法规、税收制度的理解,熟练掌握各种融资工具的应用,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方案的选择。(3)加强与银行的沟通,能及时办理银行贷款、还款及付息等基本业务,为企业培养出理财、筹资方面的专家。

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重点加强。主要对应课程为财务会计实务(资金管理核算岗位)、初级会计电算化实务、财务管理实务等课程。

8.总账核算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企业总账核算岗位调研时注意到,总账核算岗位主要技能体现在七个方面:(1)审核记账凭证,登记各类明细账,并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汇总、登记总账。(2)指导会计人员做好记账、结账和对账工作。(3)定期对总账与各类明细账进行结账,并进行总账与明细账的对账,保证账账相符。(4)月底负责结转损益类账户,并据以登账。(5)编制财务报表,编写附注,进行财务分析并上报高层管理人员。(6)编制企业财务预算,为管理人员及时提供相关财务数据。(7)办理税务登记,进行纳税申报,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建议。

主要对应课程为财务会计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实务、财务管理实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纳税申报与会计处理,会计岗位项目实训(总账核算岗位)等课程。

9.成本核算岗位调查情况分析。在企业成本核算岗位调研时注意到,成本核算岗位主要技能体现在四个方面:(1)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编制各种成本报表,及时提供成本信息。(2)优化成本决策,采取各种降低成本的措施,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严格控制成本,促进增产节约,尤其注意不要将各项费用支出、营业外支出控制计入成本。(4)建立并落实成本责任制度,将完成成本降低任务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层次和责任人,使职工的责、权、利相结合。

主要对应课程为成本会计实务、管理会计、初级会计电算化实务等课程。

三、招生就业与用人规格分析

(一)会计专业是传统热门专业

会计专业具有专业技术性强、适用行业广泛、在职场中收入稳定、工作环境相对较舒适等优势,因此,一直广受考生家长青睐,每年报考人数众多,是传统热门专业。由于长期受到家长和学生欢迎,生源充足、稳定。以我校2015年会计类专业招生为例,徐州市五年制高职专业最低招生分数线为400分,我校会计类专业招生分数线为460分以上,采取了限分限人的措施,从而也保证了该专业的品牌质量。除此以外,招生生源还扩展到江苏省以外的五个省市、自治区(山东、河南、内蒙、安徽、等)。

(二)就业方向中小微企业是首选

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各类企事业单位、公司、银行保险证券行业、事务所及会计服务公司。但对于五年制高职的学生来说,中小微企业是首选,一是这类公司对会计知识的要求不是很高;二是这类企业数量众多,对会计需要量大;三是主要从事基础性会计工作,难度较小,对企业管理的参与度不高,但会计人员从事的工作较全面,便于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保持在80%以上,整体情况较好,但学生收入不高,低层次就业严重。但应该看到,会计行业更加注重经验,持续性较好,这也是会计专业每年招生量大的主要原因。

(三)江苏省中小企业用人要求分析

在学历要求的调查中(见表1),需要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15.06%,需要本科学历的占30.98%,需要大专学历的占41.16%,这意味着会计专业高职毕业生存在着较广阔的就业市场,学历对大多数中小微企业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除收银岗位外,一般会计岗位都要求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

四、调研结论

经过调研,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财经教育办学的主体非常多,几乎达到了“无校不财”的程度,但如何结合学校的特点,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财经教育改革调整的方向。

(一)人才培养定位及业面向

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群是培养面向中小微企业一线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其主要就业岗位有:中小微企业的会计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内部审计岗位、人力资源岗位、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助理岗位及会计咨询服务公司记账人员岗位。

(二)人才培养途径

1.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尤其是要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文化基础课独特育人优势,把育人教育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之中,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3.实现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构建“会计专业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突出特色是将职业技能提高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通过徐州鹏程财经职教集团,整合优质企业资源,形成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学生定期到企业实践,把企业文化、敬业守信、崇尚劳动、创新务实的精神与学生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增强本领、服务企业的理念,增强职业责任感,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毕业后直接就业。

(三)教学改革建议

1.构建会计专业群“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建立“双证融通”培养机制。所谓会计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是指围绕会计岗位群工作领域,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架构时,由公共课程、专业群基础课程组成的“平台”课程,公共课程严格执行省指导性方案规定的课时,会计专业群基础课程主要满足各专业公共需要的培养,按照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能力要求,学生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因此,最基础的专业群平台课程应包括会计基本技能(录入、点钞、珠算)、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等四门课程,它实现了各专业底层共享,同时该课程体系将学历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有机融合,建立“双证融通”培养机制,既能满足其职业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也能帮助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而获取从事会计职业的资格。专业群提升平台则是以会计专业为核心和基础,其他都是在会计专业基础上拓展的特色专业,因此首先应该学习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实现底层共享。

“模块”是根据会计专业群中不同的专业方向而设置,由体现专业方向特色的课程组成。每个模块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领域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领域“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充分考虑专业的发展方向,充分体现专业的特色烙印,实现中层分立。同时,会计专业群内的各专业不再是平行的线性结构,而是互联互通的网络结构,相互沟通和支撑,通过会计核心专业的带动及各专业的错位发展,形成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可以共享的专业群体,在实现底层共享、中层分立以后,根据学生升学、就业、考取证书和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需要,开设选修课程,实现高层互选。

2.充分考虑“互联网+”的影响,开发会计专业群数字化教学库,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互联网+”将倒逼教育改革,首先是教学理念的变化,教育更应以人为本,以知识的应用为本,以工作实际为本,通过搭建平台,开发会计专业群数字化教学库,搜集与开发优质微课资源,用于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幅提高,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翻转课堂将成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同时也要注意,新型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替代传统课堂教学,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的碎片化会导致学习者养成懒于思考和知识加工的坏习惯,虽然学习的广度有所增加,但深度却大大折扣,不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与技能的形成,但它对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对促进教育的评价方式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搭建智能化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3.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新思路,打造“云实训”平台,为智慧教学提供平台。“互联网+”新思路建设打造省级高水平财经实训基地,实现软硬件的跨界融合。在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实现教师、学生统一用户登录,方便又快捷。教师登陆个人教学空间,学习任务、制作数字化资源、搭建实训及作业平台、构建智能化考核系统、解决学生实时提问;学生通过登陆数字校园个人学习空间,可以学习教师在“云实训”平台上的资源,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训及作业任务,实现自我检测,实现在“云”上的便捷学习。“云实训”采用先进互联网技术手段,将传统的纸质教材通过PPT课件、动画视频、流程演示等现代化的手段,转化为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并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及时评价、反馈,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及选用相应的数字资源进行学习,并根据教师的反馈及时修正,最终达成技能教学目标。X

参考文献:

[1]何静.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有效路径――构建“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09,(1):72-74.

[2]梁文鑫.大数据时代――课堂教学将迎来真正的变革[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4-16.

[3]张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群建设的探索[J].商业会计,2016,(2):120-121.

第7篇:智慧校园调研报告范文

随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我校的开展,通过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校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建设特色学校,就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质量工程。因此及时进行了“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查。本次调研范围:全校教职工、部分家长、学生;调研内容: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

近些年来学校以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突破,坚持“学习、改革、发展、提高”的办学思路,坚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为教师成功搭台,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唱响了“教学质量是从教之基,立校之本,扬校之根、发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证了学生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有所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我校教育教学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

教务处忙于上传下达,对教学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学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实处,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不科学,属“粗放型”。部分教师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要求。

(二)学生两级分化严重

我校生源复杂,覆盖面广,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层次差异表现尤为突出。

(三)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教师变动特别大。虽然实行了136910工程,但总还是“青黄不接”。骨干教师群体相对薄弱,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缺乏高层次的专业引领,新教师的成长需要专业发展制度作保障。

(四)部分课堂效率低下

部分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五)教学基本条件急需继续改善。近几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教育教学条件虽大为改善,但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图书室、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学校目前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基本框架已经完成,但教育教学质量激励制度相对较少,仍然停留在限制、约束与管理的阶段。

(七)教科研没有实效性。教研与教学不够紧密,公开课与平常课两样上,差距较大;老师静下心进行教研的心态不够成熟。

(八)对写字课教学不够重视,学生书写习惯较差。

(九)超级大班现象严重,致使老师超负荷运转,学生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

(一)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设(包括制度执行)有待加强。

目前我校教育教学基本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是体系还不够完善,还存在制度空白的地方,需要立即建立健全。另外,有些制度虽然已经制定出来了,但是在工作中,常常碍于人情面子,执行打了折扣,降低了制度的权威性,因此,制定出来的制度急需加强执行力。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目前,我校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教师的勤变勤换严重影响了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三)会议、活动太多,老师疲于奔命,心理压力大,没有职业幸福感。

(四)学生朗诵能力较差。晨读时间不充分,学生到校后大多在进行清洁大扫除,白白浪费了一天的黄金时间;课堂上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读。

(五)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不符合农村小学学校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有些课没有设备、没有教材,老师又没有太多的精力充分准备,学生收效甚微。

(六)教育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创造适应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配套条件,否则谈质量提升也只是一句空话。然而,目前我校基本建设尚未完成,对于教育教学的投资力度较小,特别是图书资料、实验仪器设备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这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迅速提升。

(七)超级大班现象严重,教师压力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德治、法治、情治”相结合,增强师生的幸福指数。

在学生层面上,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也要体现“以人为本,发展为先”的理念。校园既是教师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间。教师在学校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校园应该成为让教师感受职业成就和生存幸福的场所。对老师既要注重“用”,更要注重“养”。在“用”上体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在“用”中实现教师的职业成就;在“养”上积累教师的精神财富,在“养”中丰富教师的专业内涵。

(二)加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和谐、进取,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职工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满足受训者的不同需求,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四是切实解决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三)坚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

(1)道德行为教育。在各年级认真贯彻执行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继续开展长江小学一日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2)坚持德育工作贴近我校学生生活。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形成层次分明的德育目标结构及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与管理方法。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责任感、意志、兴趣、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坚定教学为主,质量第一的教育观,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8篇:智慧校园调研报告范文

[论文摘要]“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认为,道德的学习、道德发展在本质上是主体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通过主动的建构来实现的,可以从其所主张的学习形式、教育原则、师生关系几方面借鉴该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道德学习理论不同于以往的道德教育理论,它重视对道德学习问题的研究,“道德学习”是与“道德教授”相对而言的,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讲,探讨学生在道德上的发展变化,也就是他是如何学习道德的④。“实践一建构”学习理论的观点是:道德学习的内容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道德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实践,个体道德的学习、道德发展在本质上是主体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通过主动的建构来实现的。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实践~建构”道德学习理论进行借鉴,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的主要特征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种道德学习理论,“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理论的特征,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即道德学习是实践的,是具有社会性和情境性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中,有两点是比较突出的:一是缺乏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二是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不够。

道德的习得和其他知识的学习是不一样的,它必须通过人的感性实践,通过亲身的参与,才能被人直接体验、感受和建构。WwW.133229.coM因为道德这种“知识”在本体意义l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认识、掌握、创造道德的根本途径只能通过亲自去实践道德、体验道德来实现。同时,道德是知、情、意、行等要素的统一体,这些要素无法分割地统一在人的道德实践中,单纯的内部心理活动尤其是理智上的活动绝不能直面真实的道德。而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方法,都不同程度地缺乏训练和实践活动,单纯的知识传授现象比较严重。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知行合一的行为习惯和勇于实践的态度与能力。单纯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是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主体,受教育者应该参与各种校内外活动。但实际上,学生的实践活动常常流于形式,这就必然导致我们将社会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的愿望落空,更难将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观念外化为品德行为。

“实践一建构”学习观认为,道德学习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在面对现实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实现道德的发展,这就是道德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道德学习之所以有这个特征,一方而是因为道德弥散在社会生活中、弥散在人际交往的氛围中、始终见诸于具体情境的,没有抽象的、独立于生活和实践之外的道德。从书本上、从课堂里学到的“道德”并不是真实的道德,也没有内化为学生心理、道德经验的一部分。所以,较之其他方面的学习,道德学习对环境、社会情境的依赖性更强。另一方面是因为个体的道德学习要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积极的和消极的社会因素在个体道德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个体尽管可以选择和超越,但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它们的影响。因此,个体的道德学习始终是在真实的、一定的社会情境中进行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不能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对大学生热衷和关注的一些颓事物、新现象不能给予相应研究和及时指导,难以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道德认知上的困惑,再加上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和心理欠成熟的时期,结果导致一些不良信息和行为方式乘虚而入,误导甚至贻害了大量学生,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现实面前变得脆弱和无力,不能全方位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二、“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从“如何学”逆向理解道德教育“如何教”的问题,必然催生了对道德教育课程、教育原则及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这些问题具有革新意义的理解。从解读“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的角度来观照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会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1.“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的主要学习形式及其启示。活动课程是“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的主要学习形式,在一般的理解中,它又被称为“经验课程”“学生中心课程”,其目的不是传授与实际生活脱离、与生活经验脱离的所谓系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当前认为主要的问题②。“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认为道德是人际间社会交往的需要和过程的产物,对个体而言,也只有通过个人的社会交往,通过自主构建,才能将外在于己的道德约束落实为自己的道德发展。所以,道德教育的影响只有被个体纳入到“实践一建构”的自主活动中,才会产生实际效用。在高校中,和活动课程相对应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环节与各种实践活动,但是,这些环节和活动并没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起到重要的作用,甚至是流于形式和被忽视掉。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而:一是主观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环节和活动对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作用;二是客观上的经费、师资、时间等投入不够。实践环节和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把实践环节和活动纳入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与教学大纲,并付诸实施。要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增强诚信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的基本教育原则、形式及其启示。道德教育的顺利进行,不仅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问题,还有一个依据什么原则实施教育的问题。从“实践一建构”这种新的道德学习理论出发进行道德教育,必须贯彻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心理匹配原则。

主体性的教育把学生当做主体来看、来尊重,以发挥、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的主动性为己任,以培养主体性素质为丰要目标。人的主体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因此,要使大学生获得全面发展,首要的任务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发展他们的主体性。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主体觉醒阶段,需要给予正确的价值引导;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和社会太多的呵护下成长,有些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律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以至于少数大学生不敢直面社会。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在帮助大学生确立主体性上下工夫,使大学生真正成为既具有独立人格,又能够适应社会的人。

实践性原则是指在实践中进行道德教育,把实践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工具来使用。坚持实践性原则,意味着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自觉履行道德标准,突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学生不排斥,但是觉得政治理论与现实实际的距离太远,也不知道如何用科学的理论来分析、解释现实问题。因此,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拟定周密的实践教学调研课题,确定实践调研基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课实践教学与每年的大学生暑期社会调查等活动紧密结合,安排教师指导和带领学生进行实践调研,组织教师对学生的调研报告进行评阅、计算成绩,逐步形成制度化思想政治教育课课外实践教学模式。要以课外社会实践为途径,引导大学生深入实际,了解国情、民情、世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大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民主化是社会生活的必然趋势,民主性原则体现在德育的方法上,就是指主要采取平等对话、说服疏导、实际锻炼、自我评价等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方法。师生间、学生间的平等和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民主化原则主要强调的两点。我们要认识到大学生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看法,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得到关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自尊、自信,发挥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主体性。因此,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性格特点,在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要和他们“互相信任”“平等对话”。我们要及时、不断地了解他们的心态,关注他们心理的发展,尤其是他们的物质观、自由观、爱情观。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只有从大学生自身的思想特点出发,从他们的实际意图出发,正确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融入他们的思想,与他们成为朋友。

心理学的研究与道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道德教育者可以从心理学的研究中汲取大量养料,有效的道德教育不仅有赖于一种适当的和成熟的思想道德观念,而且还有赖于人们对思想发展过程的理解,对学生发展水平和人格构造的理解。心理学及其所揭示的个体道德发展的规律对道德教育来说,意义是重大的,心理匹配原则要求道德教育者在工作中要正确理解和对待心理学的结论。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把心理匹配原则落实到实处,要做到: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尊重心理学的规律其次,关注有关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再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3.“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的师生关系及其启示。因为教育活动是在师生之间展开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践一建构”理论认为,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对话合作的关系,通过一定媒介的师生对话,产生精神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接,可以增加学生的道德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加强学生的道德意志,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与对话合作相对应的师生关系应该包含这样几个内容:平等、尊重、宽容、信任、爱。在高校中,师生之间以进行涉及内想法和真实感受的对话机会并不多。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相关课程教学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而这两种方式往往是一个教师对多个学生,即大班授课或对学生的日常规范与服务,这样就使得学生和教师没有机会进行一对一的对话。而在一些集体讨论之类的环节中,由于场合、时间、自身等因素的限制,而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办法去表达自己。专业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谈话往往也仅限于专业知识的讨论。今天,大学生中心理不健康者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甚至自杀、杀人等极端事件也能经常听到,如果师生之间进行过对话,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了释放,不正确的观念得到了矫正,获得了帮助,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再有,进行对话,对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以及良好心态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的活动课形式,还是它提倡的教学原则和师生关系,都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注释]

第9篇:智慧校园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 高校校报 新媒体 《南京师范大学报》

报纸,从诞生至今,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且作为最有公信力的媒体之一,被受众广泛认可。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变化,新闻的传播方式发生改变。在新的传媒语境下,传统纸质媒体的发展空间被严重挤压,高校校报该如何应对,怎样转型与发展,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校报的独特功能与优势决定了其仍有发展空间

面对新的严峻的媒介环境,盲目悲观、不思变革显然不可取,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来势汹涌的新兴媒体有其明显独特的优势,但是我们应该乐观地看到,纸质媒体还有空间。报纸因其具有的“方便携带、便于收藏和长于深度报读”等独特优势,在数字化全媒体时代,在我国,仍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发展并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校报作为党委机关报,是高校唯一的正式官方纸质媒体,面向全体师生员工公开发行,是高校上情下达的主渠道和维系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纽带,也是搭建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园地,发挥着“凝聚人心、汇聚智慧、积聚力量”的作用,具有其他社会媒体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发挥着组织传播媒介独特的功能与作用。

报纸本身不仅是信息载体,而且是思想载体、文化载体,更是学校的一本“文化日记”,是学校师生学习、生活与心灵的生动记载,是经过精加工的系统的文化产品,在学校形成与传承组织文化中发挥积极的建设作用。

校报是一个育人的平台,是校报与社会媒体相比所独有的属性。新闻与传播素养是现代人必备的综合素质。接纳学生参与办报不仅是学生发展兴趣的一个选择,更是发展专业才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基地。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认识,笔者认为,校报不仅不应该削弱与取消,相反,应该顺应数字化全媒体发展的形势,实行全媒体发展策略,结合学校发展与师生的实际需求,继续发展校报。

要寻求校报发展新路径和新突破,就得深入分析校报在新媒体时代的现状,规避短处,发挥优势,追求创新。一方面,校报新闻时效性减弱,造成师生的关注程度大打折扣。新闻的时效性是报纸的生命,校报作为一份新闻出版物,应该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但是目前的高校校报最缺少时效性。目前高校校报以旬报、半月报、月报居多,即使是办成周报,在这个信息传播迅捷的时代,校报的时效性也不敌网络。校报报道出来的新闻基本都是一些过时的“旧闻”,新闻的时效性较差。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的时效性越显突出,“旧闻”会让读者失去阅读兴趣,甚至失去对整张报纸的关注。另一方面,校报的内容和版式都显得僵化,不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校报的版面一般就是四版,因为版面篇幅的局限性,高校校报所能传播的信息量根本无法与网站或是其他社会媒体相比。加上校报程式化的内容,报道的范围狭窄,趣味性也因此而受到限制,读者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与新媒体上信息爆炸,话题转瞬即逝的特征相比,纸媒受限于出版周期,在时效性、突发性方面确实力不可及。挖掘“新闻背景”,深入“新闻调查”,整合“新闻分析”,给已有的新闻增添了附加价值,信息免费、观点无价,信息泡沫后沉淀下来的是这些经过深度思考后留下来的东西,客观公正、条理清晰、有理有据的新闻展现,将成为纸媒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或许就是在切中新的媒介时代脉动基础上提供网络不能提供的东西,或者是颠覆性的视觉形式,或者是纸张质感的触觉,或者是报道内容的超级深度。报纸要以内容为王,深度报道。

二、校报应与时俱进、立足实际,拓展新的生存之道

报纸编辑只要与时俱进,立足实际,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并将取得的成果及时反馈到办报实践中,仍有拓开新的生存发展之道。

结合当前纸质媒体的一些改革思路,以《南京师范大学报》为例,谈谈高校校报如何寻求创新和突破。

(一)拓展新闻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以新闻调查、新闻评论、新闻相关常识内容链接的形式进行报道,增强信息的整合能力。在当下信息爆炸时代,强有力的信息整合可以更立体、真实地还原新闻事件本身,为受众提供更全面、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在校党委和部门领导的关心下,校报着力加强内涵建设,紧紧围绕学校建设中心工作,发挥舆论引导、营造氛围的作用,着力提高办报质量,努力完成学校各项宣传任务。在办报过程中,一方面做到及时、全面报道校内新闻、先进典型,另一方面围绕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努力把学校新闻做精、做深,提高新闻品质,既要让学校党委行政满意又要让老师和学生喜闻乐见,在保持稳定性的基础上寻求突破,保证校报内容的全面性、思想性、理论性、丰富性和可读性。

校报新闻的深度是校报在锐意发展中获得成效的最大筹码。校报的不断改革真正将校报由原先的新闻纸、信息纸变成观念纸、思想纸,这不仅体现了广大师生对校报报道深度的需求,而且这正是我国报纸特色的一个发展趋势。第三版由原先的以反映学生生活为主的版面改为深度报道版面,深入报道学校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社会服务、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有效举措和典型人物,获得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例如第三版报道了201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生科院博导王文教授,王文教授团队的“经济水生甲壳动物新型病原螺原体的发现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成果经历十多年的研究,46篇,SCI收录期刊论文32篇,其中1/3以上为本领域排名前10%(SCI-Top)期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该团队取得的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不仅拓展了水产病害研究的新领域,形成了系统的研究体系,取得系列化的自主创新研究成果,而且开发了可以在生产实际推广应用的技术。校报以大篇幅的深度报道介绍了王文教授潜心教学科研、刻苦钻研、勇攀科学高峰的先进事迹,并配以深度评论,在校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校报还与社会科学处共同合作,发表《立足江苏,聚焦法治,着眼发展,致力研究,南京师大江苏法治发展研究院建设巡礼》一文,并专访了社社会科学处处长,以《理论联系实际繁荣社科研究》为题,介绍了学校文科科研的整体情况。文章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对于社科建设的思路就是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践出真知,大力推进科研的协同创新。学校目前在加强和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大力提倡和加强应用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希望更多教师能够投身社会实践,关注社会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做到社科科研与现实紧密结合,注重研究成果转化,提升我校文科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增强学校的科研影响力和辐射力。该文发表以后,鼓励我校更多教师和研究者更积极地为国家和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为社会企事业单位献计献策,提供决策咨询、法律与政策建议和调研报告,自觉将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取得极为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张报纸除了表现新闻性之外,还应体现的是其理论性、文化性和艺术性。新闻性、理论性、文化性、艺术性在当今时代是构成一张优秀报纸的四个要素,互相影响,不可或缺。下半年,校报将原先的第二版――“综合新闻”版改为“理论与文化”版,围绕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反腐倡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校园文化等时事热点和教育热点,邀请学校的有关专家学者为校报撰写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的文章,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颠覆原有思维。新闻工作者从业多年后,往往会形成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包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价值取向的取舍、写作模式等。所以对于一些事件报道,尤其是一些常规性报道,要打破原有思维惯式,在采写前对于已获得的新闻线索、素材进行质疑或逆向思考,在写作上大可抛却“大全空”的写法,避免长篇大论,争取以人见事、以事见理。

以2015年1月1日这期校报为例,通过精心策划,以颠覆式的思维,出版一期史无前例的全新特色的校报。一版专门邀请美术学院设计专业的骨干教师设计,喜庆的大红色打底,饰有传统剪纸图案的“2015”很有吸引力,显示学校元素的仙林敬文图书馆和随园一百号迎宾室跃然纸上,简洁扼要的导读,让读者第一眼看过来,就相当有吸引力。二版是新年贺词,以喜庆祥和的图案衬托,非常大气磅礴。第三版和第四版以众多图片反映学校丰富多彩迎新年活动,“读图时代”的特征彰显无疑。整张报纸“雅致、疏朗、清秀、大气”,既符合广大师生的审美趣味,又让版面形式更好地服务于报道内容。

(三)增加策划性报道。新闻策划报道是一项有规模、有层次、有深度的报道活动,较之普通报道,它胜在鲜活性与全局性。因为在之前的策划中,策划者已对新闻线索和材料进行了剖析,在新闻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对可能预见的全局进行了预测、设计,其新闻涉及面既深入全面又有独特的视角,不至于流入俗套。另外,为了增强可读性与互动性,报纸可以打造一些属于自己的栏目,以发挥亲民的作用。

以2014年迎新生报道为例。我们一共策划了四篇新闻。一是全方位报道学校迎新生工作的综合新闻;二是《遇见南师感受与书记、校长的零距离》,报道党委书记、校长与新生亲切合影的生动画面;三是《遇见爱――我与南师的第一个故事》,记者全程跟拍采访一位新生,报道了从下火车、到学校办理手续、到宿舍入住等全过程;四是《学院迎新有新招――温情,惊喜,独立》,全面报道各学院的迎新特色。这四篇新闻均在迎新当天下午2点之前全部完成,并于当天下班前后上传于学校新闻主页,反响很好,点击量比较高,这次新闻策划是“报网融合”的一次有效尝试。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具有百年传承的传统报纸媒体提出新的挑战,甚至对其生存和发展带来威胁,这就对报纸编辑工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校报编辑只有深刻理解创新的必要性和探索正确的创新途径,才能切实做好新媒体时期的校报工作。

参考文献:

[1]赵林云.网络时代报纸版面编辑策略初探[J].编辑之友,2010,3.

[2]冯丽.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报纸编辑[J].今传媒,2010,12.

[3]王伯瑛.新媒体冲击下传统报纸的生存与发展态势[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Vol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