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智能化案例范文

财务智能化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智能化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智能化案例

第1篇:财务智能化案例范文

关键词:智能楼宇;安防系统;原则;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15文献标识码: A

智能建筑的出现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智能楼宇的安防系统具备非常强大的网络化功能,它是由若干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安防设备所组成的一整套系统。一般来讲,智能楼宇的安防系统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楼宇周边防护系统;二是楼宇内的安保措施系统。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地深入研究智能楼宇安防系统的主要特点及工作原理,可以不断提升我国智能楼宇安防系统的设计水平,进而加强楼宇的安全防范工作,推动我国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1现代智能楼宇安防系统的主要特点

1.1数字化模式

数字化是现代智能楼宇安防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数字化模式下,安防系统具体包括视频和音频控制,在监控过程中,其信息流由传统的模拟状态转为数字状态,数字化信息流可以使安防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交互,并在一个操作平台内加以实现,这种在同一平台内的复合型信息交互模式也是楼宇安防系统数字化、集成化的真正含义之所在。

1.2网络化模式

实现智能楼宇的网络化也是安防系统的主要特征。智能楼宇安防系统网络化,意味着系统结构将采用模块化、标准化和系列化生产方式来搭建楼宇的安防系统,网络化的优势在于系统设备在配置过程中更加灵活,系统的安装、调试及维护也更加便捷,除此之外,人机交互界面更友好、实用性更强、控制权限更宽广等都是安防系统网络化的优点。在一定意义上讲,正是安防系统的网络化的出现把安防设备布控设计从呆板的模式中解脱出来,使安防布控从设计到施工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2智能楼宇安防系统的设计原则

2.1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是任何楼宇安防系统在设计之初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楼宇内的安保人员无论从专业技术水平,还是实际工作经验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很多安保人员缺少专业理论学习,因此智能化安防系统的设计必须确保每一栋大厦内的安保人员都简单而熟练地操作该系统。

2.2可升级性原则

由于近十年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相关产业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建筑安防系统也需要不断升级来完善安防监控的能力。与传统的人工升级相比,网络自动升级具省时省力、节约经费等优势,所以楼宇安防系统在设计之处必须要考虑通过网络来实现安防监控系统的自动升级能力。

2.3成熟可靠性原则

任何安防系统的设计初衷都是建立在对楼宇的安全布控上,系统的选择应该遵循成熟可靠性原则,即产品应历经过市场的长期洗礼,并具有广泛的应用案例尽量避免选用技术过于先进没有实际应用案例的系统设备。

3楼宇安防系统的实际应用

3.1防盗报警子系统

与传统钢筋防盗网相比,在楼宇内布设的各种传感设备具有更安全、更美观的优势。防盗报警子系统由传感器、报警器、传输线缆以及中心管理主机构成。各部件应遵照楼宇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其中,传感器包括窗磁、门磁、红外线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以及热感探测器等形式,这些不同的设备可以分别对应在窗户、门、门廊以及外墙等不同区域,进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对非法侵入进行有效监控和预警。

3.2访客对讲子系统

在每栋楼宇的入口处安装访客对讲子系统,可以有效地对陌生访客进行限制与监控,是谢绝陌生访客,防止非法侵入的有效手段。访客对讲系统构成包括:对讲主机、电控防盗门禁、传输线缆以及管理主机。其中,可视对讲是目前的主流设备,也是中高端楼宇的首选。通过可视对象系统,楼宇住户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访客,从而更准确地做出反应,降低了因没有可视环节所造成的潜在风险。

3.3周界防越报警子系统

周界防越子系统的构成包括:红外线对射器、接收器、报警主机及传输线缆。周界防越子系统是指在楼宇的四周安装户外型红外多光束智能探测器,由此可以建立社区周界的全方位的防非法跨越报警系统。由于控制器采用了智能化模糊控制技术,因此最大限度地杜绝了因杂物、恶劣天气或小动物穿越而引起的误报问题。一旦楼宇周界发生非法翻越时,探测器可以立即在主控制室的电子地图之上显示出来,并自动启动周界区域探照灯,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摄像机切换到事发区域,对全部过程进行录像取证。

3.4入侵报警系统

根据各部门实际管理的需求,在需要防范入侵的地方如车库、博览建筑重要部分、档案室、网络机房、电力设备室、财务室等不允许非法进入的地方布点设置防盗报警系统。探测器类型为玻璃破碎探测器、双鉴探测器(重点区域则应安装三鉴探测器)、震动探测器、超声波驻波探测器、压力探测器、门磁开关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博览建筑入侵报警系统应提供三层防护。外部入侵防范,区域防护,目标防护。外部入侵防范属第一道防线,主要是利用周界报警、出入控制系统、光纤报警等设备防止无关人员从外部非法入侵;区域防护提供第二层保护,在建筑内、外周边,墙体、通道、出入口、门窗、天花板、地板、通风口及通风管道等处设置红外双鉴探头,防止非法闯入防区;目标防护提供第三层保护,采用多种技术的探测器,如震动探测器、微波探测器等对内的文物展厅、文物库、文物修复研究中心、文保实验室、文物暂存室等特定目标进行专门保护。

3.5安防系统和消防系统的一体化

如建筑物一般都选择消防出口,为方便监测,安装门外摄像机监控消防通道出入口,无论该门开与否,均可以自动建立视频纪录,准确显示出入进出口该通道的一切情况。

如发生火灾,很多居民会通过消防通道撤离,这将会在操作员控制通道时发出许多报警信号。为此,火警器报警时,控制开关自动由安防转换为出入设定。这样,将不会产生报警信号和人员出入图像纪录。但消防队仍可以使用这此摄像机来观察通道撤离行动安全与否。

摄像机装在每层楼的通道里,消防队可用其来确证呼救者所在楼层,而公共地址搜索系统可用来帮助呼救者正确地通过消防通道撤离,还可为消防队提供重要的烟雾程度视频图象。而安防系统则可证实是否有人仍在火区内以安排撤离。

4结束语

随着智能建筑的不断涌现,楼宇的安防系统也在逐渐升级,虽然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智能化安防系统的发展还有待加强。为使建筑物达到安全防范标准的要求,有了完善的设计方案及完备的安防设施还不够,工作人员还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及良好的素质,不断研究安防技术,完善安防系统,才能使中国的建筑真正走向智能化、安全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荣海.智能楼宇安防系统与自动化综合布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9).

[2]曾东波.探讨智能楼宇安防监控系统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J].成功(教育),2012(8).

[3]周红林,文剑新.智能化的现代楼宇[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09(11).

第2篇:财务智能化案例范文

关键词:智能时代;会计人才;高校

纵观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智能产品已经无处不在,正一步步的改变着大众的生活方式,比如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处理很多业务。许多行业也进入了智能化工作时。就会计领域而言,以德勤为首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推出财务机器人来完成基础会计工作,给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智能时代对传统会计工作的影响

(一)改变了会计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近几年的时间里,需要会计人员处理的工作因为智能化的发展同样发生了变化,企业通过建立财务账套系统,日常发生的发票开具、费用报销、凭证填制等业务都可以在财务软件上操作,期末账簿和报表可自动生成;货币结算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转账。简单的会计工作由于这些变化摆脱掉时空的束缚,不仅可以缩短会计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也能有很大的提升。

(二)会计人员工作岗位发生变化

财务机器人的应用取代了处理基础财务工作的人员,使会计人员免于重复基本业务。更多的会计人员将转型到有价值的财务分析、财务决策以及其他管理岗位中。这就需要财会人员具备商务数据挖掘、财务数据分析处理、财务决策和企业管理等能力,能对报表和数据进行深刻解读,提取数据背后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变为对企业经营策略的制定有用的信息。

(三)降低了财务风险,财务数据更加精准

智能机器发生错误的概率微乎其微,未进入智能时代前的会计工作中会有大批量的财务数据需要进行人工处理,不但枯燥还及易出错。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而且还可以快速选取各种决策所需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大大降低了以往人工分析数据差错、数据不全面和数据分析结果滞后造成的财务风险。

二、智能时代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缺陷

1.财务核算类课程比重偏大。目前大多数大学的会计学专业课程都侧重于财务会计,不够重视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类课程多,且课程之间重复的内容比较多,这种传统的以财务会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智能时代对会计人才的需要。2.缺少数据分析课程。智能时代下,财务机器人的应用会使会计数据自动生成,无需会计工作者进行手动计算。公司的财务分析、决策和其他管理工作会需要会计人员来进行,但目前会计学专业缺少数据分析类相关课程的设置,几乎没有学生拥有对财务数据的分析能力。3.理论知识的传授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大一部分大学的会计学专业都强调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导致很多高校学生毕业以后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很好的应用到会计实际工作中。4.跨学科类课程设置不足。学科交叉是智能时展的主流方向,要把复合型会计人才列为当前各高校的培养目标。而目前,与其他专业学科设置课程整合是会计课程体系没有涉及的领域,各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不能实现智能时代对会计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只掌握了单一的会计知识。

(二)缺少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会计是为社会生产活动服务的,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所以学生只靠在学校获取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但目前高校教师的传授知识的方式只是讲授这一种,学生没有任何思考过程,只是把知识听了一遍,并不能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导致学生在工作中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内容和工作方式等的变化。

(三)应用型师资不足

会计是实践较强的学科,若教师缺少实践经验,就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很多高校没有重视对应用型教师的培养,而是一味的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这对培养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极为不利。

(四)缺乏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素养是从业者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养成的行为习惯和良好作风,它是工作人员在从事其专业相关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会计职业素养就需要每个会计工作人员对会计这个职业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遵守会计行业的纪律,履行其责任与义务,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对这份职业充满兴趣,并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目前高校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只停留在知识教育层面,忽视了对会计职业素养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缺乏多样性,各高校毕业生还没有实现智能时代对会计职业素养的要求。

三、智能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改革策略

(一)完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

1.减少财务核算类课程比重,增加数据分析类课程。高校在制定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要减少会计核算类课程所占的比重,增加管理会计、财务分析、风险分析、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等课程比重。同时像财务分析、数据处理、挖掘业务数据这类有助于提升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课程需要增加到必修课中,以提升会计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2.增加实践类课程,鼓励学生顶岗实习。高校不能仅限于传统的理论教学,与会计有关的实践课程的比重需要提高,比如用友、金蝶在财务中的应用,大数据与可视化在会计学中的应用,企业风险分析案例等课程,为了增长实战经验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所进步。还要与会计领域中已经开展智能化工作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让学生到真实的企业会计工作岗位参加实习,积累工作经验,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保障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智能化的工作模式。目前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与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不一致,高校可以通过调查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方向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同时高校还应该定期聘请合作企业的优秀财务工作者为学生开设智能时代会计知识的讲座,提高学生对智能会计工作的了解。3.开设学科交叉课程,注重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适应市场的需要,会计人才不仅要有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诸如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法学、统计学、数据分析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等相关知识;不仅要具备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还要具备创新、团队沟通、组织协调、判断决策、持续学习等智能机器难以复制的能力。因此,在高校会计学专业开设学科交叉课程,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至关重要。具体做法是,在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应开设人文素养、计算机编程和数理统计类课程,对学生进行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在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应开设经济管理、金融、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一定的协调管理能力和良好的会计职业价值观。在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应该增设大数据会计分析、大数据财务决策、新技术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等课程。

(二)创新教学以及考核评价方式

高校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应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中心,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以教以学生为本,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慕课、微课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此增加独立思考的机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好处。同时,学习不只是结果考查,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把对学习过程的考评比例提高。可以采用提高平时作业质量、课堂表现在课程学业成绩中的比重,还可以将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操作演示、课后与老师互动等情况的表现纳入考核评价范围。

(三)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

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在会计人才培养中担任重要角色。智能时代下,会计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的使会计学科体系的内容也出现了改变。作为引导者,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应自发的地学习与智能时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与此同时,高校也应该积极为教师提供学习新知识的渠道,可以聘请实务界人工智能专业人员为教师开设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财务共享等培训讲座,开拓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还可以分批选派教师到行业内优秀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在企业工作中了解人工智能对会计工作的改变,练习操控人工智能进行会计工作,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实践来适应智能时代,为后续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四)强化职业素养教育

会计学专业是按照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而设立的专业,满足并且符合经济社会以及会计行业的发展要求是各高校培养会计人才的首要目标。智能时代的到来,以往的会计核算能力就已经不是会计人员的核心竞争力了,对会计人员有了更高的职业素养要求。1.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智能时代已经不再需要财务会计,逐渐变为对管理会计的需求,高校也要考虑这一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作为一名企业的财务管理者,既要拥有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沟通、团队协作、分析研判以及决策等能力。高校可以开展模拟企业管理竞赛或开设模拟企业管理课程,通过搭建标准工作流程让学生感受企业财务部门管理层的日常工作,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还要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社团和学生工作组织来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团队协作和决策等能力。2.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校要使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创新氛围,为学生搭建好创新平台,让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指导学生申报大创项目。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科研项目,在科研中发现创新点,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得到培养,开拓视野,让学生紧跟会计行业发展变化的步伐。3.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虽然目前高校已经开设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课程,但社会上的会计造假案例仍不断出现,因此在高校还应进一步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源头入手,在学生时代就要让他们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违反职业道德的严重的后果,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抵抗诱惑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维护会计的职业尊严,促进良好的会计道德观的形成。

四、结语

智能时代会计人才培养问题已成为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不断进步下,社会管理领域也会被智能科技产品一步步的占据。因此,智能时代下会计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培养教育会计人才的内容也要不断进步,使智能技术不断为会计工作带来便捷。

参考文献:

[1]陈小芹.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模式[J].商业会计,2019,657(09):127-129.

[2]吴媛媛.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J].时代金融,2018,717(35):192.

第3篇:财务智能化案例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工业机器人;商业模式;数字化铸造工帮;智能制造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9-0008-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9.004

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提到,“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而且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面对中央政策上的支持与鼓励,工业机器人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产业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并迎来中长期机会。工业机器人是典型的智能制造装备,应用较广泛的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机械加工、电子电气、食品加工等领域。常见的有弧焊机器人、点焊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喷漆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及测量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是自动化装备的主流发展方向,可实现自动化、无人化,极大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

《2015年中国大数据交易白皮书》统计显示,2014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285亿美元,实现53.23%的增长,2015年,全球大数据产业总体加速发展趋势不变,预计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421亿美元,到2020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1263.21亿美元,同比增长17.51%。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并且已经被应用到各个行业,同样大数据也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本文主要研究大数据对工业机器人商业模式的影响。

1 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外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发展迅猛,很多工业机器人已成为标准、通用设备在许多工业制造领域应用,从而也形成了一批在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机器人企业。如:瑞典ABB Robotics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制造公司,制造的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在焊接、装配、铸造、密封涂胶、材料处理、包装、喷漆、水切割等领域;日本安川电机公司(Yaskawa Electric Co.)旗下拥有Motoman美国、瑞典、德国及Synetics Solutions美国公司等子公司,核心产品包括点焊和弧焊机器人、油漆和处理机器人、LCD玻璃板传输机器人和半导体晶片传输机器人等;日本FANUC公司是著名的数控设备和伺服系统的研制企业,包括两大主要业务,一是工业机器人,二是工厂自动化。其工业机器人产品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可组成自动化工厂;德国KUKA RoboterGmbh公司是世界顶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近1万台,至今已在全球安装了6万多台工业机器人。

国内方面,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3年中国市场销售了3.7万台工业机器人,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约27%,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率达到54%,数量为5.6万台。据预测到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销售量将达到10万台。而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2015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市场数据,国产机器人销售11275台,销量同比增长76.8%。其中坐标机器人销量居首位,占销量37%。关节机器人占销量约33%,为3700台。由于国产工业机器人中坐标机器人和AGV等的占比很高,而据预计2015年中国市场关节机器人销量将超过50000台,可以看出国产关节机器人销量占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我国工业机器人研发始于“七五”期间,先后开发了7种工业机器人系列产品,建立了9个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和7个科研基地。截至2011年,国家04专项也列入了7个机器人项目。但总体而言,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已形成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清华大学、哈工大等30多家机器人研发机构,取得了大批研究成果,工业机器人的主要门类均有涉及,但批量投产的极少。主要原因为:开发、研制的主体尚停留在高校和研究单位;关键技术和功能部件还没有国产化,运动控制器、减速器等关键功能部件主要依靠进口。

北京有中电华强、首钢沃托曼、北京自动化研究院、北京石化学院、北工大、北京信息科技大、中航625所、北航、机械总院、北京博创兴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在开展研究,涉及激光焊接、水下焊接与切割、反恐、搜救、检测机器人等多种领域,但批量生产更少,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关键技术和功能部件基本依赖进口,产业化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 商业模式的四个层面

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包括价值主张、客户细分、分销渠道、客户关系、核心资源及能力、关键业务、重要伙伴、收入来源、成本结构九个方面:价值主张,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的价值,这种价值的具体载体即为产品或服务;客户细分,企业根据自身价值所定位的客户群体;分销渠道,企业将价值传递给目标客户群体的方式途径;客户关系,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沟通的方式途径;核心资源及能力,企业生产、销售、运营环节中赖以生存的方式。对于不同企业,其资源和能力的表现形式略有不同,但本质却是相同的;关键业务,企业运转中对于流程的安排和资源的配置;重要伙伴,企业的经营运转离不开周围环境,这其中包括社会环境、行业环境、政策环境等诸多方面,其中能够为企业生存提供有用价值而形成的关系网络即是企业的重要伙伴;收入来源,企业以何种方式建立现金流为自身创造财富;成本结构,企业需要以消耗成本为代价创造价值。

结合商业模式的9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将商业模式归结为4个方面:价值主张、客户层面、设施层面和财务层面,其中客户层面包括客户细分、分销渠道、客户关系,设施层面包括核心资源及能力、关键业务、重要伙伴,财务层面包括收入来源、成本结构。下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对商业模式的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3 工业机器人企业案例分析

3.1 机科公司简介及其商业模式分析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中央大型科技企业集团,始建于1956年,以提升中国装备制造水平为历史使命。研究总院致力于装备制造业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以“机械装备技术研究与服务”及“相关设备制造”为两大主营业务,科研成果及专利累计7000多项,并广泛应用到机械制造等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领域。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机科公司”)是于2002年由机械科学研究院发起,多家大型国企和科研院所共同出资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涉及铸造、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产品、精密制造等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拥有“三洲一国”(亚洲、欧洲、美洲、中国)的全球市场,50%以上产品销往亚洲、欧洲、美洲等十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50余家著名企业,其中80%以上的客户是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先者。1994年开始公司走向全球市场。近20年来公司主要经营指标以年均大于20%的速度增长,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2014年成为国家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

从商业模式角度分析,提供自动化成套解决方案以及自动化生产设备是公司商业运营中的价值主张,以技术创新作为显著特点,具有浓厚技术底蕴及创新优势;公司的客户层面主要面向生产型企业,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广阔,应用领域众多,公司将市场进行细分,锁定铸造行业,深入探索,形成精湛工艺,进而形成垄断;公司通过招标等方式取得项目并密切关注产品在客户现场的使用分布情况,注重客户关系的维护;从设施层面分析,由于公司与机械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之间有着深厚的合作关系,这既可以在核心资源及能力、关键业务方面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使公司拥有了牢固的重要伙伴关系。目前,公司以提高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创新能力作为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将提供自动化成套解决方案作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3.2 数字化铸造工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3.2.1 项目概述。机科公司建设的“多品种、小批量数字化铸造工厂”项目于2012年9月开工建设,2014年建设完成并进入生产,2015年生产高端铸件能力达10000吨,产品类型包括高档数控机床铸件、内燃机、轨道交通、船舶、海工装备等动力部分关键铸件等。该项目完全按照离散型制造企业数字化车间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行,在围绕“高难度、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多品种、小批量铸造产品生产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能够为铸造行业转型升级提供示范。该项目采用先进的智能化设备、物联网技术、仿真技术、软件系统等,结合共享集团铸造行业的经验积累,全面融合先进信息化系统及企业自主研发的全面数字化管理系统等,集成并创造数字化铸造新模式,预计生产效率是国内行业平均水平3倍以上。

3.2.2 项目中的大数据应用及其影响。在设计研发环节,公司从项目设计到运行建立了全面数字化设计方案。基于三维环境建立全工厂三维信息模型及布局,并对工厂生产工艺流程、光线、粉尘、噪声、能耗、物流等进行全面仿真分析,从设计阶段开始就为公司运营管理奠定数字化基础。基于TC平台、UG三维设计系统及MAGMA仿真分析系统、企业自主研发的技术质量管理平台,实现最优的铸造工艺设计、制造全过程仿真分析系统,确保为最优工艺提供技术保证,并通过与ERP、企业全面数字化系统(TDM)集成,确保设计、铸造、质量、基础信息有效传递。

在物流环节,公司利用射频识别技术、VGA、自动化辊道线、立体仓库、大型起重机械手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实现了对材料、产品的柔性、网络化、自动化管理,并将物流信息与公司生产计划管理等实现集成。基于互联网、SRM平台,与阿里巴巴平台集成,建立了采购平台,并与公司ERP系统有效集成,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与上游供应链平台实现了协同,采购金额已经占公司总采购金额的10%左右。基于SpotView等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对采购、销售、供应商信息、顾客信息等实现智能分析,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在制造环节,基于金蝶K3 ERP系统、MES、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及其相互间的双向集成平台,实现了主生产计划、车间作业计划、质量检验的集成、闭环控制。基于物联网技术和智能装备,在模具、成型、熔化浇注、热处理、抛丸精整等关键工序按照设备层、传感层、控制层、管理层建立通讯管理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并与MES、ERP系统等集成应用。

在市场环节,应用金蝶K3 ERP系统实现了产、供、销、人、财、物的集成一体化管理,并延伸应用了CRM(客户关系管理)、SRM(供应商管理),与供应商基于互联网平台实现询问报价、订单、合同、配送、结算等跨法人企业的系统作业,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原理,实现了对ERP系统数据的商业智能管理、实现了智能化决策支持。公司基于互联网平台,通过SRM平台实现了对供应链全流程的协同作业;通过CRM系统实现了与顾客的协同工作。公司建立了官网平台和阿里巴巴第三方销售电商平台,顾客电子订单下达率达到30%以上。

3.2.3 大数据应用对商业模式的影响。机科公司将大数据技术引入高端装备制造业,对公司的商业模式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是大数据技术创新应用的又一典型案例。

在价值主张层面,公司基于在铸造行业领先的制造技术和50年的先进专业铸造经验,对关键设备进行了智能化再造,使设备具备自感知、自诊断和应急功能,同时具有网络通信功能,通过OPC等协议与其他系统实现信息传递。同时根据公司自主形成的专家系统能够在运行中根据参数信息实现自我调整,使参数最优。这完美地迎合了公司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以及对设备生产和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客户层面,通过生产、设备信息的运行,在公司内部形成了详尽的核心数据库,实时掌握设备在客户现场的应用情况,并基于反馈进行及时调整,对客户关系的维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采用大数据技术如SpotView工具和技术对数据深度发掘,对客户需求和市场需求进行客观精准的预测,为工厂运行提供决策支持和智能管理。

在设施层面,通过大数据技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重要伙伴之间的高效沟通,有助于关键业务的平稳顺畅发展,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以及核心数据库也成为了公司的核心资源及能力。

在财务层面,公司基于物联网技术、三维组态平台,建立电力需求侧系统,实现对总能耗、关键设备能耗等实时监测;通过大数据分析工具实现对能耗信息的集成化、智能化分析、管理,数字化工厂可以更高效地收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原料采购、半成品加工、成品出库、废品回收等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数据的实时收集、整理,这些数据将为成本核算、成本归集、成本分类提供重要依据,因此通过引入大数据技术将有效提高工厂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4 结语

从调查和访谈中可以看到,机科公司已经较好地应用了大数据技术,并对商业模式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调查中也发现,机科公司在通过大数据实现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首先,公司担心数据共享之后的安全问题,这需要政府部门为数据安全提供保障,政府可作为第三方中介为数据信用做担保,并为企业提供数据积累和梳理的服务;其次,互联网网速问题是企业面临的又一难题,这需要国家帮助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大国内对互联网基础技术的研发和突破。总之,机科公司通过引入大数据提高高端装备制造水平,同时也符合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战略,非常值得行业内各领域进行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玉鹏.政策助力AGV生产研发企业将蓬勃发展[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5,20(11).

[2] 石红梅.机器人应用技术分析[J].科技风,2014,(24).

[3] 方志远.我国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探析[J].中山大学学报,2012,(52).

[4] 机科发展――智能物料搬运专家[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3,(4).

第4篇:财务智能化案例范文

【关键词】 财务管理; 集约化管理; 坚强智能电网

2010年有幸参加了培训学习,通过学习国际先进的财务理念,分享跨国企业的成功经验,实地考察智能电网最新实践,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获丰富,受益匪浅。

一、财务管理智能与总会计师素质面临新的更高要求

(一)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充分认识财务管理和首席财务官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是此次培训的重要内容。从现代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财务管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加强会计核算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重视财务管理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财务决策支持阶段。安永公司的全球首席财务官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际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基本完成了“财务管理型”向“决策支持型”的转变。

我国企业在经历数十年发展之后,除少数行业领先企业以外,大部分企业仍然停留在第二阶段,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以实物资产的账面价值管理和投融资决策作为财务管理的中心,既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也不关注企业风险,只反映静态的经营结果。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经营环境瞬息万变的形势下,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创新发展的要求。

为了给企业管理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先进的财务管理不仅需要提供高效的财务管理职能,还要有效促进公司业务发展,提升公司治理和组织内控水平。财务信息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对经营决策支持力度日益加大,财务管理的内涵也不再只是资金管理,而是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关键性的支持保障作用。

(二)总会计师的能力和贡献有待进一步提升

财务管理定位和范畴的转变,促使财务管理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席财务官(CFO)是国际企业普遍采用的对财务最高管理者的称谓。安永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世界一流企业对首席财务官的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期望,包括拥有扎实广博的财务专业知识、敏锐的商业嗅觉、深刻的行业认识、良好的社交能力等等。首席财务官的管理职责较传统财务管理者更为广泛,包括:确定业务决策是基于合理的财务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具体的分析报告、为达成企业战略目标起到积极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融资方案、制定全局战略规划、对外部投资者描述战略规划等等。

总会计师是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职位,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与首席财务官相当,不仅担负着资产安全和投融资决策的工作重点,还负责预算管理、财务风险控制、内控制度建设以及发挥自身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等等。参照一流企业对首席财务官的要求,总会计师的管理职责应当实现从传统的财务管理向经营决策支撑延伸,更加全面地参与企业运营,更加注重发挥对战略规划、风险管控、内部审计以及资本运作、增值服务等支持作用。这就对总会计师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会计师不仅要精通财务知识,还要掌握法律、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生产营销等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知识,在提升管理、控制和领导力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沟通谈判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二、国外财务管理模式对公司具有借鉴意义

(一)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际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在不断变革中来适应企业创新发展要求的。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有利于增强集团管控能力,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培训中,沃达丰埃莎公司开展财务变革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实施改革的动机包括:产权层级多、管理链条长、财务管控能力弱、ERP应用低效、业务流程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低等。通过系统的评价、设计和改革,该公司对财务运营模式进行了调整,优化了财务资源配置,建立了统一的财务、供应链和人力工作方式,实现23个办事处共享一个服务中心,财务管理能力和企业运营效率大幅提升。

电网企业资本密集度高、网络覆盖面广、业务同质性强,具备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客观条件。国家电网公司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公司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六统一、五集中”的管理模式,于2009年大力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河北省电力公司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部署,扎实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已初步实现预期目标,财务管控能力和资本运行水平显著提升。此外,河北省电力公司结合实际工作,创新开展投资效益评价考核,全面完成资产清查,建立成本费用归集至单台设备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指标体系,构建趸售县公司内部资金市场,在提升财务管理价值中做出了积极探索,并充分感受到财务集约化管理带来的效益。

(二)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值得学习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的组织形式在不断演化。通过共享服务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及通过专业团队建设提高财务对经营决策的支持力度,已经成为普遍的趋势。

共享服务中心是一个可以同时为多个业务单元进行业务处理的实体机构,通过将业务处理工作进行整合,转移到一个低成本的地点。共享服务中心能够利用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改进业绩,使本地全队有更多的机会关注于其他业务增值工作。IBM公司的财务整合是应用共享服务中心的典型案例。转型前,IBM公司财务工作分散在全球各地,各地域之间相互独立,其财务人员及人力资源成本是竞争对手的两倍。实施财务转型后,IBM使用全球标准化流程、数据和系统,将80多个单独的后端系统整合在一起并提供实时数据和分析结果,运营效率大幅提高。

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不仅限于财务。英国国家电网公司的共享服务还涉及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等等,范围覆盖欧洲、美洲、亚洲等公司所有下属企业。通过共享服务,保证了全球业务的统一性,取得了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流程标准化、提高资产合理性等收益。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对公司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三)积极争取电价和财税政策,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和财税政策是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安永公司2010年企业风险报告中,将政府监管和政策干预列为电力与能源行业的首要风险。英国以及欧盟曾对电力行业实施特殊税收政策,使电力行业一度享受着较低的纳税额。但实施私有化改革之后,欧洲电力企业运营面临严格监管,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输配环节利润主要取决于资金成本和运营效率。

与国际电力行业比较,我国电价仍处于较低水平,而且涨幅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001至2007年间,国际能源署统计的56个国家居民平均电价累计上涨76%,工业水平电价累计上涨84%,远高于我国同期销售电价的涨幅。

欧洲对电力企业的税收及电价政策演变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继续深入开展电价政策研究,积极策划呼吁,努力疏导电价矛盾,争取财税政策支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智能化已经成为世界电网发展潮流

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深切感受到欧洲国家对智能电网的高度重视,普遍将电网智能化发展视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例如,德国政府已经出台能源法案,要求新建电力用户安装智能电表。欧盟出台了相关政策,计划2020年有80%以上用户配备智能电表。在发展思路上,欧洲明显侧重于配电和用户侧,注重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电网互动化水平,满足可再生能源接入、用电数据分析等需求。这种思路既有出于国情和电网发展现状等因素的考虑,也有利益集团驱动的影响。

相对而言,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不仅更加符合我国能源资源与生产力逆向分布的自然禀赋,符合工业化进程中电网快速发展的基本国情,而且更加适应世界能源开发利用方式深刻变革的新趋势。笔者深切感受到,国家电网公司对智能电网的思考、研究及实践均已走在了世界前列,必将对国际智能电网发展潮流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二)坚强智能电网将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空间

坚强智能电网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变革将不仅仅局限于能源领域,可能会彻底转变能源和公用事业行业的商业模式。物质变化、能量变化、信息控制是世界三大基础技术。通过坚强智能电网,实现了能量和信息的一体化传输,形成了集电力输送、能源配置、信息传输、网络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公共服务平台。电网的功能作用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其对未来社会影响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第5篇:财务智能化案例范文

“平板显示行业是信息化、智能化的先行者。” 谈到当前炙手可热的“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显光电”)自动化中心总经理孙海涛认为,平板显示行业资金投入大、工艺复杂、自动化程度高、产业链条长,信息化是相关行业企业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关注运营效率提升

国显光电成立于2012年11月,是以AMOLED(有源驱动有机发光显示)为发展方向的新型显示领域高科技企业。它整合了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工研院平板显示技术中心的相关资产和技术资源,是基于清华大学OLED(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成立的高科技企业,是OLED领域的领军企业。

国显光电从成立之日起就格外重视信息化建设。在公司成立之初,即在2012年到2013年,国显光电就开始制定信息化规划。当时恰逢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概念刚刚提出,这些都给了国显光电很多有益的启示。

在孙海涛看来,由德国提出的工业4.0的核心理念是智能制造,即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德国工业化的水平和竞争力。“中国制造2025”与其一脉相承,特别是在智能制造方面可谓异曲同工。不过,与工业4.0相比,“中国制造2025”更侧重于工业化、信息化的“两化”融合,比工业4.0概念更完整,更加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内涵也更有延展性和可持续性。

当前综合色彩绚丽、响应速度、宽视角和可以实现柔性显示等因素来看,AMOLED技术被认为是最好的平板显示技术选择之一。而到目前为止全球能够量产这种显示屏产品的除了韩国三星和LG,只有国显光电等少数企业。

AMOLED领域属于绝对的卖方市场,看起来信息化建设似乎不那么重要。实则不然。平板显示行业本身的特点,以及对质量、效率的追求,使得国显光电更加积极地走上“中国制造2025”之路。

IT不一定能直接解决技术问题,但是能很好地帮助解决管理问题和技术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在这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通过信息化实现企业内部协同和产业链协同,快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进而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形成新的竞争力,是国显光电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目标所在。

IT战略就是企业战略

如此看来,国显光电一早就准备下一盘信息化的大棋。为了下好信息化这盘棋,国显光电成立了专门的自动化中心,并且在建厂一年前就开始做IT规划。

自规划开始,国显光电就不得不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 AMOLED显示屏生产的工艺非常新,他们没有成熟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只能自己摸索着前行。幸运的是,国显光电的高层管理者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整个信息化规划和建设过程都算得上是全员参与。据悉,国显光电的信息化规划主要关注两个主要方向和两个次要方向:

两个主要方向是:其一,关注企业的战略,“IT战略就是企业战略”,在进行IT规划时要重点考虑IT如何支撑企业战略的落地;其二,关注信息化建设走在前面的同行或者其他相关的企业,对这些先行者进行调研,从而避免走诸如信息孤岛这样的老路,保证信息化设计理念的先进性。

两个次要方向是:其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信息化建设成本进行考量,在关注如何满足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化需求的同时,要关注IT系统的集成性和延展性,从而保证系统能够支撑企业的长期战略。

在此基础上,国显光电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理念,建起统一安全认证、统一组织架构和统一主数据编码的多系统集成的信息化平台,其中包括以OA为核心的企业办公平台和以ERP为核心的业务平台的两大企业级应用平台,以及包括以MES为核心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以FA为核心的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两大支持车间智能化生产的系统,从而实现管理、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获得从ERP顶层计划到车间、再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能力,以及工业大数据搜集、分析能力。为此,国显光电5.5代AMOLED量产车间在今年被评为“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

建成这样一个多系统集成的信息化平台,“我们的速度和节奏把握得非常好,而且只用了别人1/3左右的资金”,孙海涛对自己所在公司取得的成绩非常骄傲。他认为,能够做到这两点,主要是因为国显光电团队在以下四个方面做了努力:第一,要考虑所有单个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集成度和融合度;其二,在供应商的选择上,除了关注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价格外,还非常重视供应商的已有案例和相关经验;其三,要严格考察项目经理,确认项目经理的能力和时间投入,能与公司内部的项目团队密切配合;其四,要保证关键用户确实熟悉业务,并对IT有较好的理解力。

卓越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使得国显光电快速投入生产。从首批量产设备到位到工程样品无缺陷点亮,国显光电只用时4个月,创造了业界速度的新记录。国显光电第一次投片就一次性实现工程样品无缺陷点亮,为后续进行良率爬坡和实现量产目标拉开了完美的序幕。现在国显光电的产品已经用于品牌智能手机和手表终端。不仅如此,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国显光电从产业链上的某一个环节得到深度反馈变得更加容易,不仅可以从相关合作伙伴那里及时得到对于自身产品的反馈信息,同时还可以从消费者那里获取他们对显示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帮助企业确定下一步的研发方向。

提升大数据处理能力

尽管如此,国显光电管理层仍然认为本公司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远远不够,还应该不断吸收新的先进的系统提升大数据处理能力,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价值,因此目前国显光电正在对公司信息化系统进行进一步规划。

首先是要强化数据采集能力。要在设备数据、产品结构数据、工艺参数数据和实际生产数据等众多数据中,了解在哪个环节可以获取什么数据,用什么数据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充分利用分析工具对问题进行定位、分析,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其次要提升产业大数据的采集、挖掘能力。一方面将产品相关的信息延伸得更远,用于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将尽可能地收集终端用户的反馈信息,并根据经验将这些反馈信息进行整理,确定未来研发的主攻方向。

第6篇:财务智能化案例范文

新业务带来网络新机会

今年的金融危机让全球众多的金融机构以及实体企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那么它对IT产业来说意味着什么?相信很多人都很关注。就我个人的理解认为,对IT产业来说,金融危机意味着机会与挑战并存。

几周前,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国众议院政府改革与监督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作证时表示,这次的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数据不充分。金融危机之所以会在全球这么快速传播,是因为,全球网络目前已经高度发达。对IT产业来说,我们应该从中反省。

之所以说它是机会,是因为金融危机下,为了节省运营成本,企业可能会将更多的业务、甚至是战略级应用通过新的技术和新的模式搬到网络上。比如CRM,锐捷公司内部目前用的CRM系统采用的是Salesforce的SaaS软件作为服务产品,非常好用,全国各地的人员都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填写数据,比较起以前的本地CRM,减少了专业维护人员,并且发生错误的概率大为减少,这就是战略级应用,是新技术新模式的力量,也是网络的力量。

另一个例子是,一本名为《运营商死地归来》的书,描述了2005年Skype出现时的电信运营商的恐慌,但到了2007年,全球电信业利润高达720亿美元,比历史最高的1998年的680亿美元还高,这让运营商有一种死地归来的感觉,在这背后,是音频、视频、网络游戏等业务的快速发展给运营商带来的新利润。这一案例对目前网络产业而言,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网络中不断出现的新业务和新需求,将让网络产业同样获得“死地归来”的结果。

技术发展迎接挑战

当前,用户对网络的依赖性和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网络开始从单纯的数据交换,转向面对用户的业务支持与服务保障。因此,网络的基础架构也朝着标准化、智能化、易用性、多业务支持、统一融合的方向发展。总结下来,可以归纳为三个发展方向:融合、智能和业务导向的管理模式。

所谓融合,不仅是网络技术的融合,还将进一步延伸到应用的融合和管理的融合,他们互相之间是完全不能分开的。比如,以前视频监控、语音、数据业务分别处于不同的网络中,但在未来,这三种业务必将融合在一个网络中,这就是业务的融合。业务融合必将带来管理的融合,要在业务出现问题时,准确判断是在网络的哪个层面出现了问题。以往用户只关注网络层和应用层的管理,但未来,可能必须要关注服务层的管理。融合为网络设备和管理技术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

第7篇:财务智能化案例范文

而是要求一整套数字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2013年9月投产以来,西门子成都工厂每年都要接待几千名的参观者。在这个样板数字工厂里,生产线上繁忙依旧,只有少数几名工人对着数字化看板在操作。一个总共480人的工厂,成果不可小觑:每10秒生产一件产品;缺陷率少于百万分之十;同一条生产线能混合生产100多种产品…… 西门子成都工厂内景

这背后,是从订单、财务、产品设计到生产、物流和质量管理的全数字化管理,软件和硬件实现了互联互通,而整个生产线都运行在同一个数据平台Teamcenter上。

“通过这个系统平台,从产品设计,到处理订单、进行排产,再与底层自动化、生产制造联动起来了。”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门子)执行副总裁、数字化工厂集团总经理王海滨告诉《t望东方周刊》。

而这也是一个简化版的“硬件+软件”的智能制造体系的模型。

从自动化到工业4.0再到智能制造,在概念变化的背后,反映了中国制造业本身诉求的转变。

“现在谈智能制造升级转型,许多中国企业已不满足于买几个机器人、几台自动化设备了,而是要求一整套数字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总裁曲道奎告诉《t望东方周刊》。

软件系统是关键

有人说,软件才是先进工业的未来。

这使得一些做设备起家的公司,正在往“硬件设备+软件系统”这种方向转型。

曲道奎告诉本刊记者,大约从2013年开始,新松就开始整合自己的仓储系统、物流系统、智能制造生产线等三部分,通过软件平台实现系统化管理。

“只做机器人或者智能设备,这种竞争力变得越来越弱。未来谁能打通产业链,谁能提供整体的系统解决方案,才是竞争的关键。”曲道奎说。

而北京兰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光)也正将主营业务由设备物联网转向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

“近年来,我们收到了不少客户的反馈,在执行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相比于硬件设备来说,他们在生产计划、生产调度、协同生产等流程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所以我们开始投入更多资金和资源进行软件系统的研发。”兰光总经理朱铎先告诉《t望东方周刊》。

这种面向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沟通了上层的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的工业控制系统,提高了生产效率。

“比如青岛海尔模具工厂。兰光系统上线前是靠人工录入及核对设备情况,从计划到开工平均准备用时得1小时,而系统上线后实现了程序自动修改、刀具参数自动传输、准备工作现场反馈同步展示等功能,准备用时缩短为半小时,机床利用率提高到75%的高水平。”朱铎先介绍说。

知名跨国公司在这方面更是耕耘已久。

西门子的传统业务是制造现场的全集成自动化,后来则研发了沟通生产制造部门和产品设计部门的MES系统SIMATIC IT,并且通过收购不同领域的工业软件公司,拓展数字化企业软件组合。

王海滨观察到,智能制造已经不仅是指发生在传统生产制造环节的自动化,而是探讨产品研发流程、企业供应链采购流程、质量管理流程乃至排产流程的自动化。

“从研发到制造管理再到生产制造等环节,过去都是割裂的,现在要通过数据的互动联系起来,融为一体,才能实现进一步自动化,甚至智能化。”王海滨说。

实现这种智能化,在他看来,首先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产品、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数字化呈现,再由企业自身归纳梳理流程背后的逻辑关系,写成自动化程序,最后把所有数据放在统一的数据平台上,完成数字工厂的数据互动。

目前,西门子的这套理念已经落地,著名的德国安贝格工厂和其位于中国成都的姊妹工厂,背后运行的就是“硬件+软件”模式。 2016年4月22日,中国家电品牌海尔在俄罗斯投资兴建的冰箱制造基地正式投产运营

“二八”市场

然而,王海滨也观察到,智能制造的实现并不能一蹴而就。

“我们提供的基础自动化的部分占据数字化工厂集团业务量的80%,软件只占了20%。”王海滨告诉本刊记者。

令人欣喜的是,在航空工业、汽车工业、船舶制造等行业,已经看到了这样的“硬件+软件”的智能制造体系的轮廓。而这些行业,都属于离散工业。

“这主要是因为离散工业中产品和制造过程的互动更易进行――系统可以读取到一个零件的条形码进而利用信息进行下一步生产安排,因此更易实现工业智能化。”王海滨解释说。

在朱铎先看来,离散工业的MES系统,是中国工业软件走向世界的唯一机会。

“其他的工业软件发展已经很成熟了,但离散行业信息化起步更晚一些,针对其的MES系统也没有特别成熟的产品,并且它对行业背景知识的要求很高,中国公司参与的机会更大。”他说。

兰光在近年内保持了销售额的高速增长,这也让朱铎先感受到工业软件的春天快到了。他注意到,中国MES软件公司及产品近两年“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目前市场上最少不下几十家,他认为MES公司的增速仅次于机器人行业。

“这里面,有做了十多年的公司,也有刚刚杀入行业的新兴公司;既有做信息化起家的,也有做自动化跨界的,更有做条码等硬件的;即便是做工业软件的,也有各种公司,更有以前与这个行业无关直接跳进来的。”朱铎先说。

当然,这样火热的市场有时也让人无所适从。比如一些公司一味用低价冲击市场,但却根本无法完成项目要求,也破坏了整个行业的名声。

“现在的问题在于,一方面一些客户存在着盲目崇拜国外产品的偏见;另一方面工业软件是高附加价的产品,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的特点,更需要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才能促进工业软件行业的良性发展。”朱铎先说。

云平台的想象力

而在智能制造的软件体系中,云平台则提供了另一条路径。

不管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开发的Predix平台,还是西门子MindSphere云平台,巨头们的眼光都瞄向了工业物联网云――把机器上的相关数据汇集到云上形成大数据,进而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和预测,诞生更多价值。

工业云平台的这一思路,被诸多业内人士看作是智能制造的下一个竞争高地。

“西门子可以做数据挖掘,设备制造商也可以对设备进行分析,使用这个设备的用户同样可以从中获得价值,我们还提供接口给各式各样App开发者进行数据挖掘,以最大化大数据的价值。”王海滨说。

他举例说,购物中心的升降梯可能多达上百台,这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业主的电梯运维部门或电梯制造商就可以通过数据分析预测趋势并预先维护,其成本是远远小于它故障后的维修。而一些服务公司也可以根据专业知识降低运维电梯的成本,进而产生新的基于云上大数据的不同业务和商业模式。

而做应用软件,则是中国公司的特长。

一个事实是,在云平台应用层面,涌现出越来越多中国公司的身影:机智云、氦氪、司南等创业公司,就提供物联网云平台服务,让智能硬件能被更迅速地开发,帮助企业并发挥物联网和大数据的真正价值。

机智云创始人黄灼告诉《t望东方周刊》,云平台上集中的物联网设备数据,除了可以远程控制外,还可以帮助客户实现监管、报警、收费等智能决策,为客户提供从生产到售后的整个全生命周期的运营管理优化。

“我们提供软件和服务,更多与设备端相连。比如我们的平台可以服务于商用酒店热水器供应商,提高节能效率;也可以给一些有设备租赁业务的客户,帮助他们更好地监管租赁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正常生产服务,并及时收款结算。”黄灼说。

他记得曾经有人说过,软件正在吃掉整个世界,在他看来,这正在发生:“现在的软件开发提倡敏捷开发、快速迭代,这与传统硬件开发讲求稳定性、可靠性的思维方式并不一样,会有更多实现空间。思维的碰撞会激发出更多火花,可以说,我们才刚刚开始。”

国家行动

对于西门子这样的跨国公司而言,更关心的话题是数字工厂实践中产生的焦点问题――比如工业通讯标准和信息安全。

“来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环节的数据要打通交互,采用哪种通讯标准?这对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决策之一。此外,企业的数字化数据模型建立后,很大部分的专业知识、工艺流程、图纸等等都数据化了,那么这个数据的信息安全是非常关键的。”王海滨说。

曲道奎也认为信息安全在智能制造中非常重要,但除了产品技术层面的含义,他更看重信息安全的战略意义。

“这已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数字化工厂的这种物物相连模式,整体系统解决方案有没有安全漏洞?在特殊时期能不能安全进行生产?这是非常重要、需要考虑的问题。”曲道奎说。

2016年12月,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财政部联合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公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培育40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规划》还提出,要加快标准制(修)订,在制造业各个领域全面推广。到2020年,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制(修)订智能制造国家标准200项以上,建设试验验证平台100个以上,公共服务平台50个以上。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在京成立,该联盟由工信部副部长辛斌担任指导委员会主任,工信部原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曲道奎任联盟第一届轮值主席。新松、华为、百度、中国电信、阿里云、曙光、海尔、长虹等企业都加入了该联盟。

“联盟的理事长单位由智能制造系统集成领域不同类型的龙头企业担任,理事长单位之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将带动行业发展。下一步,联盟内部将以产、学、研、用联合体或产业链联合体等形式开展跨领域、跨行业协作,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曲道奎说。

第8篇:财务智能化案例范文

我国制造业技术相对落后,先进的数控机床、国防军工装备、集成制造系统等还主要依靠进口,不能独立生产先进“母机”,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新技术和专利的保护及应用还很不够,不能更好地将创新技术融入生产制造环节;依靠廉价劳动力,很难从低级的加工贸易中寻求突破,企业不愿承担自主创新的风险和成本。表1所示,我国在人才驱动创新,经济贸易、金融和税收制度上竞争力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在法律和监管体制、医疗保健系统方面,我国的竞争力更是薄弱,可见,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一个巨大障碍就是生产业落后。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严重匮乏;税负高、效率监管低;金融、法律、保险、医疗等服务业发展缓慢……一国的生产业对于制造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较快发展将会推动制造业的腾飞,相反,生产业落后则会阻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二、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业和生产业联动发展

生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也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模式。生产业为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服务,让企业更加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同时,装备制造业的壮大也将拉动相关生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一)重视知识产权的应用和保护

知识产权是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在创新生产过程中,企业首先应从保护知识产权入手,提高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同时,灵活运用多种许可方式,实现专利的产业化应用,提高实施率;其次,重视知识传导机制与新产品开发的结合,形成自己的研发体系,保证员工内部的流动性,促进知识的流动速度;再次,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系,并借助此平台引进国际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当然,政府也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加大政策保护、扩大专利权利范围、提高侵权赔偿费额的同时,放宽市场管制,发挥市场机制,给制造企业提供一个平等竞争的平台。

(二)大力发展服务外包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企业运营机制和生产销售控制尚不完善,销售、财务、风险、监管等环节还很薄弱,同时,在逐渐摆脱ODM(贴牌生产)的作业模式寻找新方向时,在核心竞争力战略确定上会面临多重选择,基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本质属性,服务外包战略选择既是必然选择,也是唯一选择。将自身不够成熟的部门分离出来,在集中发展优势产业基础上,联动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商务服务等,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双赢。

(三)实现装备制造业的绿色发展和安全发展

要坚持装备制造业的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制造不仅是要保证生产环节和生产产品做到绿色环保,同时做到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在绿色制造产品的基础上,保证生产过程不会给人类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幸福指数下降、生活环境质量降低、安全感降低等。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龙头,生产规模较大,在绿色化的道路上,面临很多困难和诱惑,高利润往往伴随着高污染,需要企业自身严格控制,立足长远目标。同时,国家和社会不但要在法律上加以严格的限制,还要发挥其监控和管理的作用,督促装备制造企业勇于承担维护社会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对环保达标企业予以税收减免、补贴等鼓励政策,促进装备制造的绿色和安全发展。

三、我国装备制造业内部的升级途径

不同的行业,面临不同的情况和问题,因而要采取差异化的创新战略。在技术创新的大时代背景下,我国装备制造业要考虑自身实际,在现有技术基础上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从管理技术创新入手,实现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一)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

网络研究发现,在知识共享和交流的网络关系中,网络密度越大,网络对创新产出的正向促进作用越大,大量的网络连接和优越的网络地位将会使网络内成员有各种途径实现多样化知识的分享和传递。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较为困难和复杂的工程,付出的研发成本和人力资本都相当大,即使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创新的研发和应用,因此学者们提出了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型网络模式,企业、大学、科研单位在利益驱动下,运用各自资源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加速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二)实行柔性化营销策略

随着客户需求的升级,定制生产成为趋势,仅仅做到生产的柔性化已经不足以包揽更多的客户,制造商还要做到营销的柔性化,针对不同需求的客户采取柔性化供给方式。我国的装备制造行业如机械重工、船舶、航母、核电等在营销策略上都开始融入新鲜元素,如“微博营销”,虽然营销效果不尽相同,但不乏成功案例。面临众多的新竞争者,谁能做到质量和品牌、产品和服务双赢,谁将在市场中占有更多的份额,因此,营销策略的转变也成为装备制造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

(三)发展智能化生产

第9篇:财务智能化案例范文

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生活各领域

人们的生活如何互联网化,不妨先来看一组数据,CNNIC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网民数0.79亿,互联网普及率4.6%,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50.3%,网民拥有量全球第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2015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6.20亿,渗透率近9 0%,高于全球30个百分点。从早期的通过互联网发送邮件、及查询信息,逐渐发展到运用QQ、微信等进行社交聊天,运用网络购物、网络地图导航等,互联网渗透到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10亿人,占网民的16%;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为1.52亿,占网民的22.1%;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为9664万人,网络预约专车用户规模为2165万人。互联网的普惠、便捷、共享特性,渗透到公共服务领域,加快推进社会化应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

互联网已成为各工作部门的标配,从政府部门到企业都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处理文件及各种交流与交易。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企业使用计算机办公的比例为95.2%,使用互联网的比例为89.0%,通过固定宽带接入方式使用互联网的企业比例为86.3%、移动宽带为23.9%。此外,开展在线销售、在线采购的比例分别为32.6%和31.5%,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的比例为33.8%。企业广泛使用多种互联网工具开展交流沟通、信息获取与、内部管理、商务服务等活动,且已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将系统化、集成化的互联网工具应用于生产研发、采购销售、财务管理、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等全业务流程中,将互联网从单一的辅助工具,转变为企业管理方法、转型思路,助力供应链改革。

近年来,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经济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早期的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是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先锋和主力军,后来又出现了奇虎、新浪、京东、人人等互联网企业,目前的BAT(百度、阿里、腾讯)已成为国际知名的互联网巨头企业。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支付宝及京东、苏宁等电子商务企业及其相关的各类物流配送、仓储、网络设计等服务企业组成了新型的电子商务生态圈,引领构筑了互联网消费的大平台和大通道,广大消费者通过网络进行购物、消费。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20.6万亿,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3.88万亿元,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0.9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0.8%,应用网络购物的消费者达到4.13亿,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最大网络零售市场,预计到2018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6.5万亿人民币。而跨境电子商务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2015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超过5万亿元,交易规模占进出口贸易的比重达到18%,初步实现了通过互联网“买全球、卖全球”,中国居民可以足不出户购买到世界各国的产品。

互联网催生产业发展新模式

早在2010年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中就提到:中国政府和人民以积极的姿态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把发展互联网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机遇。互联网对产业的渗透从本质上来说,是赋予传统产业更多的属性,将传统产业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产业协同的质的飞跃,即原有的非互联网业务,在与互联网连接后产生跨界融合的质变,并且这种质变不仅在于提升效率,而是体现在产业的重构上。

互联网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通过互联网与工业制造业的融合,引领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都是利用互联网优势,提升工业的价值创造力。“中国制造2025”,其实质也是通过互联网与工业的聚合裂变,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迈进。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经济中约有46%的全球产量受益于工业互联网, 到2020年,全球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的支出将达到5000亿美元,到2030年,工业互联网将为全球GDP贡献15万亿美元。海尔的数字化互联工厂就是典型的案例。从2012年开始,海尔便规划建设数字化互联工厂,通过对传统生产模式的颠覆与升级,打造按需设计、按需制造、按需配送的互联工厂体系,使整个制造过程实现高度的柔性,满足个性化定制的需求。目前,海尔已建成沈阳冰箱、郑州空调等4个全球领先的示范互联工厂。《经济日报》在报道中指出,海尔探索互联工厂就是为充分满足全球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新华社给出的评价则是,“海尔背后是‘互联网+家电’的率先落地。经过十年探索,一个脱胎换骨、‘互联味’十足的海尔呼之欲出。”

互联网助力农业现代化,将感知、传输、控制、作业等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 深入到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实现农业的智能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即智能农业模式、农业电商模式和互联网农业产业链模式。其功能不仅使互联网技术改造农业生产环节,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水平,而且运用互联网技术管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以确保产品质量,甚至还运用互联网技术对产品营销进行创新设计,实现农业的全程可追溯、全产业链智能化、网络化运营。互联网带来新的数据、信息以及新的技术手段,使得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农业领域的各个细分市场,有了更多的工具、条件和可能性来进行创新。如物联网在种植业、畜牧业领域的应用,遥感监测技术在草原、渔业领域的应用,RFID技术在养殖业中的应用,GPS技术在农机领域的应用。此外还现出了几种明显的互联网农业商业模式创新,如:农资电商、土地流转电商化、城乡流通渠道变革、农产品电商、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休闲农业互联网平台等。

互联网改变服务业发展模式,通过互联网传输和大数据等,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服务业的各个领域,催生了众多网络综合服务平台和O2O等新兴服务业模式,仅阿里巴巴,其业务范围已涉及电商、社交网络、物流、金融、旅游、导航、视频娱乐、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众多服务业领域。而围绕移动社交、O2O、LBS等,服务业企业也开发和推出各类应用,包括网络购物、团购、美食、生活资讯、地图、旅行、天气、导航、健康、电影等。“互联网+通信”,出现了QQ、微信、陌陌等;“互联网+交通”出现了滴滴快滴等打车软件;“互联网+物流”的智慧流通,利用信息化网络管理、注入智能的数据分析,让物流调度智能化、物流节奏控制智能化、分仓存储智能化。互联网医疗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健康教育、原料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网上挂号、网上处方等。互联网教育打造出了诸如一起作业网等各类P2P互动和智慧教育平台。此外还有互联网旅游、互联网餐饮等各类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型服务业模式。

互联网催生了普惠金融和银行服务新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和支付技术,将金融机构与企业或个人直接对接,推动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提高金融机构在渠道、数据和技术上的竞争力,也使互联网企业可以参与金融服务,丰富了传统金融体系和产品,推动了普惠金融,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率,促进金融生态的丰富化。目前出现的具体模式包括:互联网金融,网络支付,P2P网络信贷,互联网银行,众筹融资平台等。其实质就是将金融服务和互联网因素结合起来,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模式,给金融消费者带来更多福利。目前,中国的各大银行都推出了以互联网技术为引领的银行服务模式。如平安银行专门设立了网络金融事业部,构建了橙E网、口袋银行、橙子银行、行E通、金橙俱乐部等四大客户群体的互联网门户。在橙E网上,用户可以联合起上下游的交易伙伴,完成在线定单、在线收发货、在线结算和消单业务,可以进行线上融资、线上保险、投资理财、资金增值等多种财务管理。整个平台向客户免费开放,大幅减少了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融资成本。

互联网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阿里研究院的《互联网+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与零售业的结合促进了电子商务统一大市场的形成,释放了庞大的内需消费潜力,并推动中国流通业在覆盖地理范围、覆盖人群上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得益于交易技术和商业模式的革命,互联网使得流通业的效率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互联网通过“距离无关”的天然属性,将全国不同区域间的制度与政策落差抹平,构筑了统一的准入条件、交易规则、信用制度、IT服务、金融及物流体系等,形成了事实上的全国统一大市场。阿里研究院测算,网络零售的交易效率是实体零售的4倍,同样1元的投入成本,实体零售完成的商品交易额是10.9元,而网络零售完成的商品交易额是49.6元。互联网与流通业的结合,大大释放了中西部、偏远地区的消费。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部地区电商与快递物流发展迅速崛起,河南、安徽两地同比增幅甚至超过70%。

互联网便利百姓生活

随着互联网对医疗行业的渗透,互联网医疗的新模式不断涌现,有解决挂号问题的挂号网,有各种可穿戴设备的发明,有做慢病管理的APP,还有专家医生在线咨询等。2015年12月7号浙江乌镇率先出现了全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已经出现了以挂号网、“360良医搜索”为代表的工具类网站;以“春雨掌上医生”“寻医问药”“有问必答”为代表的咨询类网站;以好大夫在线为代表的重大疾病分诊转诊类网站。除此之外,还有以健康教育和信息为主的39健康网、以电子健康档案采集和应用为主120ehr网、以疾病风险评估为主的宜康网、以专业医师资讯为主的丁香园网站等。百姓可以在家看病,去医院看病可以事先网上预约,消除了“一号难求”的苦恼。

互联网对出行行业的渗透早期主要为传统的汽车租赁、专车、代驾等业务,后期逐渐出现了可以实现服务共享的拼车等业务,服务不断创新和升级。目前,大多数百姓都在手机上下载了滴滴、优步等出行软件,出门叫车既快捷也方便。2015年中国航空和铁路客运出行互联网订票占比分别约为78%和68%,通过网络预订的用户均超过了60%,且稳步攀升。公路方面,多家公路出行平台已将触角延伸到个性化客运业务。公开数据显示,12308全国汽车票是国内最大的公路跨城O2O出行平台,已拓展到目前国内26个省份、3000多个城市,6391个汽车客运站,运营线路规模达到300万条/天,每个售票周期(按5天计)可向市场投放逾7亿客座资源。此外,携程网、途牛网、驴妈妈等互联网旅游平台使得百姓在出行前便可以订好宾馆、旅行接站、公园门票等,百姓出行可以通过互联网享受到全方位的贴心服务。

互联网订餐模式给传统餐饮服务行业注入了新的商机和活力,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各类互联网订餐平台使各类不愿做饭的人群在家通过“美团”、“饿了么”等订餐平台即可以定制各种美味食物,一般1小时之内所订的饮食就可以送上门。尤其是在雨雪天气里,网络订餐使得百姓可以宅在家里,只动动手指就可以便捷地享受到温暖的美食,大大提高了百姓的生活品位和质量。2010年中国餐饮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为17681亿元,2014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达到28132亿元,进入2015年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以及互联网餐饮模式的推动下,中国餐饮市场规模达到34892亿元,预计2017餐饮整体市场规模年将达到4896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