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数学课程概述范文

高中数学课程概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数学课程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数学课程概述

第1篇:高中数学课程概述范文

一、更新教学观念

首先,教师应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是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的需要,也是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提高高中教育质量的客观需要。因而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着多种角色。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工作者,学者和学习者,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解惑者。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角色变化必将成为事实,我们教师只有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适应新形势,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二、创新教学模式

新教材数学课本上增设了“思考” 、“探究”、“阅读与思考”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给学生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这正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善于倾听不同的言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新教材已强化了这一思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应当适时合理的提问,或引导学生设问,或创设一些教学情景让学生思考,改变教师传授知识的单一讲授形式。

实际上,教师将一些数学概念或方法分析得十分细致后传授给学生,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不是最佳,原因是缺乏体验。引导学生思考,积极思维,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做,实质是什么等等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都应深入地思考,认真地实践。这些就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创新的数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有效地实施教学。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三、更新专业知识

新课程改革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内容:加入了算法作为必修课程,体现了信息化社会的本质。而又加入了空间向量、数学史、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矩阵与变换、数列与差分、初等数论、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统筹法与图论初步、风险与决策、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等内容作为选修内容,这些内容有些是教师学过的,也有的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的。为了适应教学,高中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因特网及其它信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四 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第2篇:高中数学课程概述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数学 兴趣 创新意识

1.探究式教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新课程强调了探究式教学,那是否就意味着数学教学要以探究式为主呢?数学新课程之所以强调探究式教学。那是因为过去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探究。但这绝不意味着要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体。一般来说,高中学生要探究出某个数学问题或者定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这绝不是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得到解决,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方法,任何脱离知识基础的探究都是盲目的。应该承认讲授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它不能和“填鸭式”教学简单地划上等号。讲授式教学也有其优越性,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关于讲授教学法的研究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其关键在于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探究意识。有些教学内容或问题适宜学生探究的,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去探究;开展一些课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与学习的魅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有些时候,教师应适时地对某个数学问题或知识点作拓展。甚至是一句话,也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人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

3.准确定位新增加的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对于这些新增内容,不少教师普遍感到难教。一方面,这些新增内容不像老教材内容那样轻车熟道,另一方面,对新增内容的标准把握不透。新增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它具有时代感,贴近社会生活,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标准进行教学。例如,对导数内容,不应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几个求导公式,进行简单求导训练,而应该首先通过实际背景和具体应用进行实例了解。例如,通过研究增长率、膨胀率、效率、密度、速度、加速度、电流强度、切线的斜率等反映导数应用的实例少引入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通过感受导数在研究函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会导数思想及其内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导数的背景和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变化率都可以用导数来描述,要避免过量的形式化的过程练习。又如,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欧拉公式的过程以及对欧拉公式证明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关注学生对拓扑变换的形象和直观的理解。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中更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5.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并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还应当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有助于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现行的新教材很好地执行了这一理念,设立了研究性学习材料,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应重视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应从教材的例习题和平时的练习题中,合理选材、组材,编制研究性学习素材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去发现、探索、提炼、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品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是一个长期艰难的探索过程,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地参与,更要不盲目迷信任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能日新月异,能带给学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第3篇:高中数学课程概述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师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个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倡导,加强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的研究,注重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成长自己。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帮助我们提高整个数学界的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仅可以为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而且对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这篇文章客观的分析了加强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的重要意义,并且对当前高中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同时针对平时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详细的提出了关于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举措,希望可以对以后的教学实践有所帮助,切实提高高中课堂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创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

数学作为高考的科目之一,在分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数学作为三大主科之一是很容易拉开分数的,不少同学成绩不理想是因为数学成绩较差,好的课堂氛围是一节课取得较高课堂效果所必需的,因此我们高中教师应该加强对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学习数学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敏捷,可以帮助我们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基础,可以帮助我们从多方面看待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纳教学知识。在现阶段,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指示学校高度重视高效课堂的创建,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2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1学生学习模式过于死板,被动接受知识:现今,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对现在的教学依然存在较大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不知道自己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对于一些数学公式一味地死记硬背,不知道换种方式根据自己具体的情况去记忆和理解,同时教师们更多的是倾向于“填鸭式”的教育,将知识直接告诉学生,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题目。让学生陷入“题海”中,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甚至是排斥状态,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应试而学习,不能积极主动地去接受知识,这对于课堂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也是非常不益的。

2.2教师对课堂准备不充分,课堂氛围不佳:教师们的教学观念虽然在不断地改进完善,但是在探索初期难免对一些问题把握不足。很多教师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进行分层教学。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这就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气氛过于活泼或严肃都会影在调节课堂氛围方面,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有的教师认为没有严格的纪律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学生的要求很严,让学生感到课堂氛围非常响学生的学习压抑,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思考;有的教师过分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会导致只顾贪玩,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应该严格把握好课堂氛围,实现课堂有效性。

3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3.1改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在不断的探索和学习中前进。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课堂教学的制定,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有新的学习心得,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数学能力,在学生现有掌握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和把握,为下一步提高高效课堂效果做好准备。

3.2跟随时代脚步,运用现代科技进行课堂教授:时代是不断发展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融入现代因素,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将一些难懂的数学知识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录制或者在网上搜索一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趣味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爱上数学这门学科。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

第4篇:高中数学课程概述范文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课程,传统的数学教学应注入研究型学习的时代活水。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教师们更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引入要巧妙恰当.课堂教学能否卓有成效,决定性因素是教师.我们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紧跟时代的前进步伐。

【关键词】研究型学习;理念;策略

新课改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独立设置的新课程类型,列入课程计划,使之有目标、有实施要求、实施渠道和评价标准。那么学科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就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原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研究性学习的展开,特别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打好基础,又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我们教学应当追求的较高境界。本文就高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探索。

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实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衔接,这样不仅加深了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又会使新知识的引入不那么突兀,从而形成一个新旧知识的整体概念,为新知找到发源地,这样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也十分有利.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教学中要从整体着眼,积极寻找教材内容的这种内在联系,并结合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科学地组织教学,并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在现代数学教学课堂中,老师们一般都会在一堂课开始前引导学生们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上一堂课的印象,又可以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1.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从广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从狭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主要通过与数学学科内容相关的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体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使学生不但发展思维能力,而且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格素养的学习研究方式。

2.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知识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第5篇:高中数学课程概述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准备;转变

当前,越来越多的地区都参与到了新课程改革的风潮中,各区的新课改都对本区的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例如,河南省教育改革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教育,学习型社会要基本形成,争取进入到人力资源强省的行列当中”这一教育发展目标。具体要求有:要坚持以人为本、求实求效、协调发展等基本教学原则;要以改革创新、育人为本、提高质量等为教育的工作方针;要不断对教师进行学习和培训,以提高教师素质等。

一、高中数学教师应做的有关准备及其应对策略

1.要对高中数学的新课程标准进行认真的学习

数学教师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为了使高中数学的新课程得到有效的实施,教师必须要认真地学习高中数学的新课程标准,转变旧式的教学观念,采取新的教学措施,充分保障学生的学习自,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课堂的乐趣,让新课程在高中数学中发挥有效作用。教师的教学行为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展开,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新方法和新理念要充分渗透到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并与之有机融合。比如,教师要更新观念,做好角色转变,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对新课程的内容要用心去揣摩和尝试,探索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并进行实践检验。

2.要对高中数学的新课程有相当程度上的适应

新课程改革以后,其主要内容相较于以往教材有很大的改变。例如,新课程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充分地体现数学的存在价值,包括科学价值、人文价值、生活价值等,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性。此外,新课程还提倡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由于教师不仅要实施新课程,还要研究和建设新课程,所以,教师是课改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对新课程的内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且做到在相当程度上适应。

3.要对自身的数学能力和素质进行培养和提高

对于任何一个学科而言,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做好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然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学教师的教学素质同新课程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①教育观念仍比较滞后;②知识结构不够科学合理;③身心素质处于亚健康状态。要消除这些差距,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不断地参加学习和培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

二、学生在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学习方法的转变

1.对认知起点进行定位

学生的认知起点一定要定位准确,只有准确地定位认知,学生才能够得到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不断地进行转变,学习知识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中,还应在实际生活中加强学习。学生认知的起点不能只是在其逻辑关系上去寻找,而应该在其现实生活中去发掘,就可以避免发生由突发的问题引来的尴尬场面,保证师生间的和谐关系。

2.对数学教材加强阅读

阅读在数学教学中往往不会被重视,但是,数学教材的阅读同语文、英语的阅读一样,是很必要的。高中数学教材中,名词的概念及定义、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材料,只有通过对其仔细认真地阅读,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分析并掌握,才能得到明显的学习效果,学习高中数学才能事半功倍。

3.对数学知识学会探究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数学教学中,除了要有教师的讲解以外,还需要学生间相互的交流与合作,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习。比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建立数学兴趣小组,对题型进行分组研究和讨论,最后并由学生自己来面向同学进行讲解。数学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适时地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了解知识是怎样形成的,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快乐地学好数学。

三、总结

总的来说,高中数学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建议和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严格依照这些新的建议和要求来进行高中数学的教与学,为了达到新课改所提出的总体目标,必须在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创新上继续努力、奋斗;同时,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使学生可以学到更多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东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5).

第6篇:高中数学课程概述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应用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自然学科,因此在许多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上,有许多学生很难找到或者获得学习的思路和方法,进而对数学束手无策,望 “书”长叹。数形结合思想是高中数学的三大思想之一,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理清数学思路。所以,在高中数学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多的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个享受和获得成功的过程,让学生不再畏惧数学。

一、利用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热情,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数学学科更具有实用性和理论性,同时也会让学生产生更多莫名的枯燥感,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厌烦心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若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和贯穿于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字、公式具体化,用容易接受的图形来表示,这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也会使学生加大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去学习数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以图形的方式形象的描述出来,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作为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更深刻的认识到,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和数学思想,但是并不是运用这种教学手段之后,学生就可以立刻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一点一滴中积累知识,逐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逐渐提高学习的热情,最终可以自主解决问题和灵活运用知识。

二、数形之间的关系和互换

高中数学中,数形结合在几何问题中运用得非常广泛,许多几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换来解决,让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的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几何中的数学问题,可以通过观察图形,建立“数”与“形”的对应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可以通过几何图形将数量的关系形象的展示出来,在图形上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解决问题。几何图形和数量关系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数量可以在图形上展示出来,也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表达一个图形上的联系。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用数量关系解决几何问题时,尽可能将图形转化为一个函数关系式,再利用函数、不等式或者是方程,将结果最终解决出来。只有熟练运用图形和表达式之间关系,才能够更加准确和快捷的解决问题。特别是运动变化和量变的过程,通过图形和数量之间相互转化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从图形中发现规律,运用公式解决问题。所有的学习都离不开生活,解决生活中种种问题是所有阶段学习的最终目标,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应用题是解决生活问题的生动展现,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步骤中,一般不是简单的一两个公式就能够解决的了的,需要教师有一定逻辑性的展现图形和表达式之间的关系,通过图形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通过关键点进行逐步推导,最终顺利解决问题。例如在求值域或者是部分函数题,数形结合的方法能够具体的展示公式存在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顺利的解决问题得到答案。

三、巧妙利用对媒体形象展示数形之间的关系

抽象、复杂是高中数学具有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很难仅仅通过语言来解释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展示这些内容,多媒体是现代的一种高科技,可以利用动画的方式展示一个模拟动态的过程,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动画或者绘图变化展示数学公式或者其他内容,将知识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特别是与曲线运动或者是移动相关的问题,可以在多媒体上非常直观的展现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想象,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数形结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能够让学生将初中数学知识与高中数学顺利相衔接,是一种良好的过渡。初中数学对学生来讲相对比较容易,模仿性较高,不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完全不同,知识点比较枯燥,讲授的内容也比较抽象,高中数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必须有很多的图形知识储备。所以,学生进入高中学习阶段,最初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全新的认知过程。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展示图形,一边讲授三角函数的性质、概念和公式,同时说明公式的由来,在图形是是怎么样表现的。图形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对知识的记忆也就更加牢固。将知识点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集合能很好的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数形结合是解决函数问题有效方法之一

第7篇:高中数学课程概述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新教材 课程改革 推进剂

高中数学新教材应运而生并试用几年了。其综合编排的体系、富有一定弹性的教材结构、注重从实际问题引入等特点更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剂。

现在的高中数学新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计划和新教学大纲,在两省一市试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具有许多适合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

1.编排机动灵活,遵循认知规律,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打破了原来分科安排内容(分为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编写体系;安排知识顺序时注意处理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符合逻辑上基本规则;在深浅上注意坡度的设计;工具性内容靠前安排;相关内容适当集中。这些特点更加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也有利于教师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2.实际问题引入,引导探索感悟,强化应用意识

在教材编排上,章前图的设计为了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章前引言从实际问题导出;阅读材料很多是介绍数学模型及应用方法;习题也适当地增加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设联系实际问题的氛围,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强调数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通过新教材促进数学学习具有现实的性质(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再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同时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数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

3.应用信息技术,重视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直观认识

新教材结合具体数学内容编制一些软件,借助计算机快速、形象与及时反馈等特点配合教师教学,使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人机交互作用,并从ICAI(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教学)到MCAI(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数学),不断提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水平。随着数学教学中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等已成为学生学习手段之一,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科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数学思考活动,增多获取数学信息的途径。

4.引入新内容,体现新教材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实用价值

新教材增加概率统计、向量、微积分初步等很有实用价值的内容,改变老教材在知识层面上搞“深挖洞”,造成了一种“学了的不一定有用,有用的又没学”的畸形数学教育局面,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在讲知识内容的同时注意对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提炼总结,使之能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他们发挥指导作用。因此,新教材在各章的内容安排上,十分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6.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数学学习从教室走向了社会,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完善。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它的功能在于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

7.目标取向多元,促进个性发展

因为人的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不一样,将来从事的职业也不尽相同,其对数学的需求不可能完全一致。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是非常正确的。在编写新教材时充分注意到了不同的人对数学的不同要求,也要注意到不同的人对数学的相同的要求,有选修有必修,目标取向多元,促进个性发展。

8.留有思考的空间,增强探索活动

老教材把数学看成是一些现成的法则直接“告诉”学生,未提供知识的发生过程。呈现方式呆板,缺少符合学生思维的求疑、猜测、尝试、验证、分析和综合的过程。教材就像是文献式的,只提供现成的结论。

第8篇:高中数学课程概述范文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74-02

一、问题的提出

面对教学改革的推行和素质教育的实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它的存在问题、弊端也跟着呈现出来:教育观念滞后,课程内容不遵循认知规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严重脱离学生实际能力的锻炼,因此,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课改工作是试行阶段。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我们会思考:课程改革怎样去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教学?本人根据高中数学教学多年,下面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看法和观点,以飨读者。

二、课程改革应从数学教学本质中改起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在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一定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过程。并且数学学科还具有自己的高度抽象性、广泛应用性和逻辑严谨性的特点,致使数学给人难教、难懂、难学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课程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1.加大数学史在数学教学内容的比例。在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只顾讲授教学大纲和高考所涉及的内容,而忽略一些对教学任务有着潜在促进作用知识的传授。原因很简单,因为高考不考。对于高考的内容都形成了一定的规律:凡是高考不考的,教师就不教,凡是教师不教的,学生就不学。长此以往,一些有价值的知识就被“库存”了。如数学史知识就处在“废而不理”的惨状。其实不然,数学史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即人们通过数学活动对数学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看法或观点。它是人们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过程中思维活动的内动力。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但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呈现形式是隐蔽的,是学生难以从课本中直接获取的,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教材,从方法论的高度去揭示数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公理、定理、公式及其内容反映出来的隐蔽性知识,来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体系的构建。

①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知识掌握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认识结构的建构过程,根据认识主义和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效果直接取决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如何有效的运用这些知识,加工所面临的学习材料。这个过程就是知识迁移体现的过程,如我们所学的由等差数列知识去转化等比数列知识,由椭圆知识迁移到双曲线、抛物线知识,由平面解析几何知识转化到立体几何知识,在迁移过程中除了培养认知结构、思维水平传递的迁移过程,而且还要注重知识变形迁移过程。如在高一阶段讲授集合运算时,大部分学生分不清交集运算还是并集运算,特别是交、并集综合运算时,学生不知所措。

例1.已知集合A={x|k+1≤x≤2k},B={x|1≤x≤4},且B?勐A,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是考察集合运算知识的。则利用集合运算的定义迁移知识。由B?勐A,可得A=?覫或A≠?覫,故根据并集定义的“或”字,我们应求“A=?覫”和“A≠?覫”这两个结果的并集。再由“A≠?覫”时且有“B?勐A”的“且”字,我们应求这两个结果的交集。因此我们不难求出结果:{k|k≤2}。

②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应用。高中阶段中数学教育是由函数思想知识到图形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它们有着数和形的相互对应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应注重这种数学思想的应用。利用这种关系,可以简化做题的步骤。可以体现出这种思想解题的快捷性。特别是在平面解析几何问题的处理中,这种思想体现得十分明显。如在高二阶段处理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问题时,学生感觉很困难。若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题,其方法就十分简捷。

例2.若点P是椭圆■+■=1(a>b>0)上一点,F1,F2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且∠F1PF2=120°,求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③在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归纳总结思维的形成。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实质上就是命题的不断变换和数学思想方法反复运用的过程。若揭示这些问题的内在联系,归纳总结其规律性。那么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加大这方面知识的训练来促进学生归纳总结的思维形成。

例3.若不等式|x-1|+|x-4|>a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对于此题,我们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来处理,设 f(x)=|x-1|+|x-4|,由题意知,a应小于f(x)的最小值。再由f(x)的图像可以得出f(x)≥3,那么根据题意,可得出a<3。

当然,本题已做完,但是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推广和挖掘得出一些规律:形如f(x)=|x-a|+|x-b|和h(x)=|x-a|-|x-b|的值域取值范围为:f(x)∈[|a-b|,+∞),h(x)∈[-|a-b|,|a-b|]。有了上述规律,我们对于下面的变题就可以做的得心应手了。

第9篇:高中数学课程概述范文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作为课堂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以及学生在探究性课题上的合作者,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其获得情感体验、知识积累以及自我探究的内在需求,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正确的数学论证手段,教导学生重点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最终形成思维上的具体。

当前的科学研究呈现多学科交叉的新特点。作为基础学科,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将 “研究性学习” 列入了课程计划,并充实了向量、概率统计、微积分等初步知识。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在实践中既拓宽了数学教师自身的知识面,更能使教学贴近实际。

二、终身学习,提升素养

高中基础学科新课程改革适应形势、面向未来,服务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纵观数学新教材,重点增加了学生对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以及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意识培养,其中的观点阐述、体例论证、内容衔接均比以前有了显著改进。值得注意的是,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所提供的“唯一”或“标准”答案少了,可照搬照抄的东西少了,标准新了,要求高了,与实际结合更加密切了。如此一来,数学教师难以再靠吃老本来维持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了,课堂呈现出开放的动态型。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研究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为了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加强知识量的积累,并逐步实现质的飞跃。作为高中数学教材的实施者,在吃透大纲,精研教材的前提下,要重新考虑新旧知识的纵向延伸与横向联系,瞄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不同点与新知识的生长点;要努力学习数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数学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有意识地拓宽相关学科的知识,实现多学科的沟通与融合。此外,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创设问题情景,重视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尊重个性差异,对学生的可能问题或突况有备而来,避免在教学中出现随意性、片面性和主观性。最终实现由单一数学专业知识结构向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在内的高度统一复合型知识结构转化;由封闭型结构向开放型结构转化;由对知识的被动接纳型结构向主动创造型结构转化。通过对新知识的主动选择与吸收,改造和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

三、激发兴趣,改进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改进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吸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充分把握数学教学的特点与艺术性,进一步发挥非智力因素的潜在影响。在授课中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背景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和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数学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识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四、借助科技,丰富手段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基础学科,教学内容形象化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新课程改革是应时代之需而提出来的,重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和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和直观性教具,有利于其有效实施。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的转达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过去认为生涩难懂的数学知识,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熟悉知识的形成过程。此外,与教材相配套的挂图、图片、模型、幻灯片也增加了视觉信息传递效果。Internet的发展使数学网络教学成为可能,应运而生的数学电子教科书等网络教学资源也为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与交流带来了方便,有利于学生丰富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