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学习的特点范文

初中学习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学习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学习的特点

第1篇:初中学习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初中学习 物理知识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6-078-01

本人总结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学生进入初中以后,知识面逐渐扩大,求知欲大大增加,学习的兴趣也就大大地扩展了。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简单的观察、实验入手来讲述物理学的简单现象和基本规律的,所以,他们不仅对物理课内知识感兴趣,对物理课外读物、科普读物、科技活动等也感兴趣,这就为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随着学习进程的发展,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不断分化。如果我们物理教师知识渊博,教学方法好,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会通过学习取得较好的物理成绩,就会对学习物理保持浓厚的兴趣,产生学好物理的动机并逐步形成理想和志趣。在学习中表现出刻苦、认真、主动、积极。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放在初中物理教学的首位。

二、观察和实验

初中学生对观察和实验有极其浓厚的兴趣。一般学生能目不转睛地按教师要求去观察有关的物理现象,他们好奇、好动,对物理实验十分主动积极。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引导他们明确实验和观察的目的、端正态度;教给学生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培养技能;指导学生把观察和实验的感性认识和物理概念、规律联系起来,那么,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就不仅能感知物理现象的外部属性,还能抓住物理现象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和论证。如果我们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及时提出对学生观察和实验的明确要求并耐心的指导,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就会停留在猎奇和游戏的水平上,不能形成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感性认识基础,观察和实验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即使有很好的仪器设备、也只能造成教学上的浪费。所以我们物理教师对物理教学中的观察和实验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三、思维能力的发展

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形成和发展,但它必须要以直观表象思维为先决条件。他们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时候,最容易掌握的是那些有直观形象作基础的特征,例如在学习“液体内部压强”时,学生容易接受液体内部存在“下压强”,因为有“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层层下压”的直观形象作基础,而对液体内部存在“向上的压强”却不易接受。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概念的掌握、判断推理和理解力的发展上。例如根据固体、液体、气体受热膨胀的物理现象,得出物体热胀冷缩的结论;根据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变的特征,得出路程和时间成正比的路程公式。根据这个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

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第二个特点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显的发展,他们常常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和书本上对物理现象的解释,喜欢独立地去寻求物理现象的原因和规律。这就使初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逐步得到发展,这是他们增长知识、发挥才干的极其可贵的心理品质,教师要特别珍惜这种品质,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以自己的思维去代替学生的思维,包办代替过多,就会妨碍学生创造性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果教师放任自流,不去积极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不会自发地得到发展。

四、情感和意志

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易感性,容易动感情,感情也很容易波动,觉得这个老师好就对这个老师极端热情,觉得那个老师不好就极端冷淡,喜欢这门课程就积极主动学习,觉得那门课没有意思,就不好好学,这种情感外露是很明显的。所以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培养师生的情感,都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学生的意志品质(主动性、坚持性、自制力)还很幼稚,学习顺心时,成绩上升;学习上遇到比较难于理解的问题时,只满足于一知半解,结果成绩下降、学习信心动摇。所以在初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和锻炼自己的意志。

五、关于学习方法

第2篇:初中学习的特点范文

(1.皖南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江苏 无锡 214151)

【摘要】目的:探讨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张兴贵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包括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快乐感量表)对河南省某市两所初中13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p<0.05水平下,不同年级的初中生的学业满意度(F=4.084*,p=0.019)、整体满意度(F=3.977*,p=0.021)、环境满意度(F=6.857**,p=0.001)差异显著,初中男女生各个方面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并不显著。在p<0.05水平下,不同学业成绩的初中生的友谊满意感(F=4.741*,p=0.011)、环境满意感(F=3.117*,p=0.049)、家庭满意感(F=5.508**,p=0.006)、自由满意感(F=7.001**,p=0.001)、学校满意感(F=7.850***,p<0.001)、学业满意感(F=10.028***,p<0.001)、整体满意感(F=11.559***,p<0.001)差异显著。结论:初中生总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初中男女生各个方面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并不显著。不同学业成绩的初中生在友谊满意感、环境满意感、家庭满意感、自由满意感、学校满意感、学业满意感六个维度以及整体满意感差异极其显著。

关键词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学业成绩

作者简介:张若男,皖南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赵幸福。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1],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最终表明了个体生活质量的基线。它包括两个基本成分: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2]。认知成分主要是针对个体的生活满意感而言的,包括整体生活满意感和具体领域的生活满意感;情感成分是指个体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情感体验,包括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3]。不少研究[4-5]表明,幸福、发展、快乐、满意是人类成就的主要动机,对幸福的主观感受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个体对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愈强。

学生是特殊的青少年群体,对学生而言,学习是极其重要的生活事件

国外研究(Huebner,2000)[6]表明,各生活领域青少年对学校满意度水平最低,对学校生活的不满意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负性后果(如学业成绩不良、退学、违纪等)。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学习主观幸福感普遍偏低,中学阶段是人心理生理急剧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学习是初中生活的主要内容,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阶段学生在心理上逐步走向成熟,因此初中生的身心健康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焦点,对其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显得尤为必要。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有何特点,学业成绩的好坏是否会影响其主观幸福感,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调查研究,以期为以后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河南省某市两所初中采用随机方式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38份,有效被试分别由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构成,其中男生69人(占50%),女生69人(占50%);初一年级50人(占36.2%),初二年级48人(占34.7%),初三年级40人(占29.1 %)。

1.2研究工具

①采用张兴贵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包括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快乐感量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共37个题目,报告在过去几周以来对自己生活状况的看法,记分在7点量表上进行,以“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有点不符合、说不定、有点符合、基本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计1-7分。快乐感量表由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两个量表组成,共14个题目,分别包括6个和8个项目,报告在过去一周时间内所体验到的情绪,记分在7分量表上进行。以“根本没有、1/6时间、1/3时间、1/2时间、2/3时间、5/6时间、所有时间”分别计1-7分。生活满意度量表与一般生活满意度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65,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与大五人格中抑郁和焦虑量表(幸福感的负项指标)的负相关分别为-0.45和-0.39,表明该量表具有一定的辨别效度。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介于0.87-0.93之间。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间隔一月的稳定性信度介于0.80-0.85之间。正性情感的同质性信度为0.76,负性情感的同质性信度为0.82,同时具有良好的构想效度、内容效度和聚合效度。张兴贵报告的样本的同质性信度介于0.71-0.91之间。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稳定性信度介于0.54-0.85之间。②学业成绩:学业成绩用最近一次期中考试成绩作为指标。先求科目总分,再将学业成绩前27%的学生分为高分组,后27%的学生分为低分组,中间46%的学生分为中分组。

1.3统计方法

调查人员为心理学专业人员,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严格按照心理学测验的程序进行,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统一的答卷纸,同时发放,统一收回。数据处理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的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

对初中生主观幸福感进行3(年级)×2(性别)的方差分析(见表1)。由分析结果可以观察到,初中生总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依次降低,其中,在p<0.05水平下,不同年级的初中生的学业满意度(F=4.084*,p=0.019)、整体满意度(F=3.977*,p=0.021)、环境满意度(F=6.857**,p=0.001)三个维度上差异显著,初中男女生各个方面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并不显著。

2.2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在p<0.05水平下,不同学业成绩的初中生的友谊满意感(F=4.741*,p=0.011)、环境满意感(F=3.117*,p=0.049)、家庭满意感(F=5.508**,p=0.006)、自由满意感(F=7.001**,p=0.001)、学校满意感(F=7.850***,p<0.001)、学业满意感(F=10.028***,p<0.001)、整体满意感(F=11.559***,p<0.001)差异显著。事后比较发现:高分组的学校满意度显著高于中分组(p=0.001)和低分组(p=0.001);高分组的学业满意度显著高于中分组(p<0.001)和低分组(p<0.001);高分组的整体满意度显著高于中分组(p<0.001)和低分组(p=0.001)。

3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这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在初中阶段,影响学生的重大事件是中考,随着中考的日益临近,学习的压力逐渐增大,由此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也降低了学生整体的生活愉悦度和幸福感;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逐渐进入青春期,初中学生对待主观幸福感的标准有所改变,对于幸福的定义标准要求更为严格,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趋于增加,而对于学业成绩的满意度也逐渐下降,因而主观幸福感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有降低的趋势。对此,可以针对性的给予初中生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学习压力,给予正确引导,使他们更好的渡过青春期,积极的应对身心发展的各种变化。

从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处于初中阶段的男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整体以及各个维度方面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男女之间的地位越来越趋向于平等;初中生尚未进入社会,对社会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男女不平等现象还没有体验和经历,对社会上可能存在的性别差异引起的主观幸福感受的不同尚不敏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我国初中生对于性别与幸福感的关系有了新的看法,因此,主观幸福感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以至于没有明显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高分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中分组和低分组的学生,不同成绩的初中生在友谊满意、家庭满意、学校满意、环境满意、自由满意、学业满意几个维度以及整体满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我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是绝大多数初中生追求的主要目标。学习成绩的好坏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是好学生,是否有前途的重要依据,学业成绩好的学生不仅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成功的积极体验,而且能够得到来自老师、家长以及周围环境更多的支持和肯定。根据Cantor和Sanderson的理论:当个人实现被其文化或亚文化高度评价的目标时其主观幸福感会增加。所以学业成绩好的学生能够体验到更高的幸福感,成绩好的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有更高的满意感,对学校有积极的情感,且这种积极情感体验会扩展到其对自身、对社会都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学生就会体验到很高的幸福感,且在学习过程中更有自信,从而更幸福,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体验不到积极情感,长久下去必然产生厌学情绪,从而降低其幸福感。综上,应当给予初中学生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对学习成绩和生活满意度有更为客观正确的认识:学习是初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生活中唯一重要的组成部分,友谊、家庭、环境、自由等对于每一个人都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的适应生活环境也可以增加生活满意度、快乐感和幸福感,而且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使自己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4结论

初中生总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初中男女生主观幸福感各方面差异并不显著。

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的友谊满意感、环境满意感两、家庭满意感、自由满意感、学校满意感、学业满意感几个维度及整体满意度差异显著,成绩好的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有更高的满意感,对学校有积极的情感,且这种积极情感体验会扩展到其对自身、对社会都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体验到很高的幸福感,且在学习过程中更有自信,从而更幸福。

5不足

一方面,由于对主观幸福感在初中学习教学实践中的灵活应用尚在研究探索之中,对其认识也不够深入全面,因此对于一些问题的探讨还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另一方面,由于时间、能力有限,对于课题的理解掌握难免存在偏颇与不足;而且未能更多的收集国外有关中学生主观幸福感方面的文献加以论证,未来的研究学习中应继续关注、学习、研究这一课题。

参考文献

[1]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4):23-28.

[2]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3): 542-575.

[3]周天梅.汉羌彝中学生负面身体自我和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5(6):83-87.

[4]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9,4:73-81.

[5]李儒林,张进辅,梁新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理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83-785.

第3篇:初中学习的特点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中青年人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86例15~45岁的脑出血患者,分析其病因、出血部位和危险因素。结果 有明确病因者63例,其中高血压病31例,动静脉畸形15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动脉瘤3例,Moyamoya病3例,星形胶质细胞瘤1例,髓母细胞瘤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白血病2例,肾病综合征1例;病因不明者23例。出血部位分别是基底节出血35例,脑叶出血31例,脑干出血9例,小脑出血11例。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36.05%)和高甘油三酯血症(34.88%)。结论 高血压病和脑血管畸形是中青年人脑出血的常见病因,出血部位有助于病因诊断;高血压病、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常见危险因素。

【关键词】 中青年人;脑出血;病因;危险因素

A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in young-middle-aged people. Methods 86 young patients (aged 15-45 year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taken to study their etiology, location of bleeding and risk factors. Results Clear etiology was found in 63 cases: they were 31 cases of hypertension, 15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4 cavernous hemangionma, 3 cerebral aneurysm, 3 Moyamoya disease, 3 astrocytoma, 3 medulloblastoma, 1 primary thrombo- cytopenic purpura, 2 leukemia and 1 nephrotic syndrome. The other 21 cases were of no known etiology. The hemorrhage was located in the basal ganglia in 35 cases, cerebral lobe in 31 cases, brain stem in 9 cases and cerebellum in 11 cases. The most common risk factors were hypertension (accounting for 36.05%) and high TG-emia (34.88%). Conclusion Hypertensive disease and cerebral vascular malformation are the common etiology of cerebral hemorrhage in young-middle-aged young people. The location of bleeding helps to make etiological diagnosis. The main risk factors are hypertension and hyperlipidemia.

Key words: young-middle -aged people; cerebral hemorrhage; etiology; risk factor

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以往,人们一直认为脑卒中是老年病,但在近年来的临床工作中我们注意到,中青年人脑出血患者所占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有关中青年人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面的研究已颇受重视。中青年人脑出血通常是指年龄在45岁以下的成人所发生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其在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预后方面均与老年人脑出血有所不同。为了有效预防中青年人脑出血的发生及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我们对2005—2007年收住院的中青年人脑出血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5年1月—2007年6月年龄介于15~45岁的脑出血患者86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36.2±6.3)岁;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部分病例经MRA、DSA检查,有手术标本者行病理学检查确诊;排除外伤性脑出血和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1.2 临床表现 86例患者中,意识障碍33例,其中意识模糊状态15例,嗜睡10例,浅昏迷4例,中度昏迷2例,深昏迷2例;头痛69例,呕吐45例,颈抵抗26例;运动障碍29例,感觉障碍27例;病理征阳性56例,其中单侧40例,双侧16例;眼球运动障碍6例。

1.3 方法 全部病例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家族史、吸烟、酗酒等。入院后进行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头颅CT或MR等检查,部分病例按需要行心脏彩色多普勒、颈动脉系统彩色多普勒、腰穿脑脊液及脑血管造影(如CTA、MRA、DSA)等检查。

2 结 果

2.1 一般特征 15~45岁中青年人脑出血患者86例,其中男51例,女性35例,男女比例为1.46∶1。其中15~25岁患者18例,占20.93%;26~35岁患者29例,占33.72%;36~45岁患者39例,占45.35%。

2.2 发病原因 有明确病因者63例。高血压病:31例,占36.05%;平均发病年龄为35.8岁,其中35~45岁23例,占所有高血压病患者的74.19%。动静脉畸形:15例,占17.44%,均经DSA确诊;平均发病年龄为27.3岁,其中15~35岁11例,占所有动静脉畸形患者的73.33%。海绵状血管瘤5例,动脉瘤3例,Moyamoya病3例,均经DSA确诊。星形胶质细胞瘤1例,髓母细胞瘤1例,均经术后病理确诊。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1例。白血病2例,肾病综合征1例;病因不明者23例。

2.3 出血部位 基底节出血35例,脑叶出血32例,脑干出血9例,小脑出血11例。其中47例35岁以下脑出血的患者中,脑叶出血21例,占44.68%;而35~44岁年龄组的39例患者中,基底节出血23例,占58.97%。31例高血压病所致脑出血患者中,基底节出血20例,占64.52%;15例动静脉畸形患者中,脑叶出血8例,占53.33%。

2.4 危险因素 依据出现频率的高低依次为高血压病、高甘油三酯血症、吸烟、饮酒、高胆固醇血症、脑卒中家族史及糖尿病(表1)。

表1 各危险因素在患者中的分布(n=86)

危险因素 例数 百分比(%)高血压病 31 36.05高甘油三酯血症 30 34.88吸烟 28 32.56饮酒 28 32.56高胆固醇血症 14 16.28卒中家族史 8

9.30糖尿病 5

5.81

3 讨 论

与老年人脑出血相比,中青年人脑出血的病因、危险因素、症状和预后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研究中青年人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对减少脑出血的发生和再发、有效地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有着重要的意义。

3.1 性别与年龄 本组资料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分析原因可能有:①青年男性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②男性超负荷运动机会多;③吸烟、饮酒等主要分布在男性人群。脑出血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提高,可能与之有关。

3.2 发病原因

3.2.1 高血压 同老年人脑出血一样,本资料中中青年人脑出血的病因仍以高血压病为第1位,高血压病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也正反映了脑出血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持续性高血压可引起颅内微血管瘤形成,可有少量红细胞渗出,特别是血压骤升可导致微动脉瘤破裂引起局部脑出血。本组资料中,有高血压病患者31例,入院前未知自己有高血压的患者13例(41.94%),其余18例患者中12例均未定期测血压或规律服用降压药,仅6例间断服用一些降压药,说明提高患者健康意识、治疗的依从性、长期有效控制高血压对降低中青年人脑出血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3.2.2 脑血管畸形 多数研究认为脑血管畸形是中青年人脑出血常见的危险因素[1]。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是动静脉畸形,其次为海绵状血管瘤和颅内先天性动脉瘤。本组86例青年脑出血患者中,动静脉畸形15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动脉瘤3例,Moyamoya病3例,共计各种类型血管畸形26例,占30.23%。国内脑血管畸形的检出率较低的可能原因有:①部分青年脑出血患者经住院治疗后未接受脑血管造影检查;②某些病因不明的脑出血患者尚不能排除脑内小的隐匿型血管畸形或小的动脉瘤引起出血的可能。青年脑出血患者进行有效的血管检查,对明确病因、降低发病率、病因治疗有重要意义。

3.2.3 血液系统疾病 中青年人脑出血的常见病之一。急性白血病由于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障碍及血管壁白血病细胞浸润,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及破坏,容易引起颅内出血。本组资料中,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脑出血共3例,占3.49%。

3.3 出血部位 本组资料显示中青年人脑出血出血部位以基底节最为多见,其次为脑叶。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发生在基底节,而动静脉畸形的脑出血则常见于脑叶。病因与出血部位的联系有助于临床病因诊断。中青年人脑出血患者中,脑内血管发育异常比例相对较高,而其引起的出血往往是脑叶较多,因此中青年人脑出血患者中,脑叶出血的发生率高于老年人。

3.4 危险因素 从本资料来看,高血压仍为中青年人脑出血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对于35岁以上的患者尤为重要。脑出血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有着直接的关系。高总胆固醇血症(占16.28%)、高甘油三酯血症(占34.88%)也很突出,血脂代谢异常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增加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目前有些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包括血脂在内的代谢紊乱有可能使脑出血成为中青年人常见的疾病。本研究中饮酒、超重和吸烟在中青年人脑出血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与老年人脑出血危险因素相比,以下危险因素在中青年人脑出血患者中有特殊意义:①药物滥用,海洛因常以非肠道途径摄取,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败血症(细菌性)动脉瘤破裂常可导致脑出血及SAH。安非他明及其相关制剂麻黄碱素药物可引起急性兴奋、高血压、诱发脑血管炎等而造成闭塞性及出血性脑卒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在年龄小于35岁者药物滥用是中青年人脑卒中常见且肯定的危险因素。②妊娠,Cheryl等[2]收集加拿大Toronto医院1980年—1997年住院的妊娠与产后6周内发生脑卒中的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研究,认为妊娠是青年女性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因素。虽然本组资料中未发现药物滥用或妊娠患者,但其在中青年人脑出血中的意义不容忽视。

3.5 症状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症状体征与老年人有很大不同,有人统计中青年人脑出血者,以头痛意识障碍起病者较多,这说明中青年患者颅高压症状比老年人较重。因为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脑组织容量相对较少,对颅内压增高可有一定的缓冲,而中青年患者则脑容量饱满,故对颅高压敏感。中青年脑卒中者,偏瘫症状轻,因中青年脑卒中者病变部位好发于脑叶,而脑叶病变除额叶外,其余较少累及运动皮质,皮质下白质锥体束又较为分散,锥体束受影响较少或未受累,故起病时偏瘫症状轻。而老年人卒中好发部位在基底节区,故偏瘫症状一般较重。

3.6 预后 有文献报道,中青年人脑出血患者因血管变性疾病少,血管床功能较完整,脑机能代偿修复能力强,预后比中老年人好[3]。但据王刚等[4]报道,中青年脑卒中者,抑郁发生率较高。本组未对此进行有关分析。

综上所述,中青年人脑出血者在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预后上均有其一定的独特性,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中青年人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对其危险因素予以合理的干预,降低中青年人脑出血的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Ruíz-Sandoval JL, Cantú C, Barinagarrementeria 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young people: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location, causes, and prognosis [J]. Stroke,1999,30(3):537-541. [2] Jaigobin C, Silver FL. Stroke and pregnancy [J]. Stroke,2000,31(12):2948-2951.

第4篇:初中学习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急性期;出血性卒中;癫痫;临床特点;疗效分析

脑卒中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致人类死亡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以及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也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而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是引发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1]。临床上加强对早期癫痫发作患者的积极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治愈率和生存率。本文主要探讨了急性期出血性卒中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现将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延安医院神经内外科收治的急性期出血性卒中并发癫痫患者65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40例,女性患者为25例;患者年龄为40~75岁,平均年龄为(50±8.75)岁;患者病程为3d~8个月,平均病程为(4±2.53)个月。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CT检查,均确诊为急性期出血性卒中并发癫痫患者。排除因其他原因导致的癫痫患者;无癫痫病史患者,并将把出发生血性卒中2周时作为急性期。

1.2研究方法

资料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期出血性卒中并发癫痫患者65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积极总结和统计其临床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给予患者及时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后,对患者急性期出血性卒中发生2周内的并发癫痫情况以及死亡率等进行观察统计。

1.4 统计学意义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特点

(1)急性期出血性卒中并发癫痫患者的发生率:本组脑出血急性期并发癫痫者35例,占患者总数的53.84%;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并发癫痫者30例,占患者总数的46.15%。

(2)急性期出血性卒中并发癫痫患者的首次发作时间:患者在出血性卒中后第1天并发癫痫29例,发生率为44.61%;第2天并发癫痫者20例,发生率为30.76%;于第3-7天并发癫痫者18例,发生率为26.47%;第8-14天并发癫痫者25例,发生率为38.46%。第7天内并发癫痫者50例,发生率为76.92%,而在急性期2周内并发癫痫的发生率为2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急性期出血性卒中并发癫痫发作类型:单纯部分性发作20例,占30.76%;复杂部分性发作10例,占15.38%。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35例,占53.84%;

(4)急性期出血性卒中并发癫痫患者的出血部位:大脑皮质出血29者例,占44.61%;内囊出血者15例,占23.07%;基底节区出血者20例,占30.76%;其他病灶部位1例,占1.53%。

2.2临床治疗效果

本组患者住院期间,给予抗癫痫药物以及控制脑出血等治疗后,50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而出院,治疗有效率为76.92%,且随访3个月无复发病例;其中15例患者在急性期出血性卒中发生2周内,分别死于上消化道出血、颅内高压、再出血以及脑疝等。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致人类死亡疾病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而且治疗时间长,费用较高,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是引发脑卒中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临床上对脑出血后继发癫痫的病理机制的描述,主要是患者大脑的神经元反复、过度超同步化发放,继而引发的一过性和发作性的脑功能障碍。可发生于脑卒中的任何时期,并且通常以发病2周内出现的继发癫痫称为脑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2]。脑卒中发生会导致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发生较大改变,同时破坏其血电解质和酸碱等平衡,继而引起皮层神经元异常放电。加强对早期癫痫发作患者的积极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治愈率和生存率[3]。

本组多为部分性发作,其原因可能与患者多为脑叶出血,特别是颞叶占多数有关。这一结果和文献报道基亦本相符。早期癫痫一般随原发病治疗的好转而终止发作,但仍需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至少2年以上。本组患者给予抗癫痫药物以及控制脑出血等治疗后,获较好疗效,患者发作基本得到控制。

本研究表明,急性期出血性卒中并癫痫患者主要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急性期为主;其中急性期并发癫痫患者主要为全身强直阵挛型,其首次癫痫发作第1周内的发生率和第2周内的癫痫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抗癫痫药物以及控制脑出血等治疗后,50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而出院,治疗有效率为76.92%,且随访3个月无复发病例;其中15例患者在急性期出血性卒中发生2周内,分别死于上消化道出血、颅内高压、再出血以及脑疝等。

综上所述,急性期出血性卒中并发癫痫患者的临床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注重加强对原发病的治疗,同时对早期癫痫发作者给予积极治疗,可有效保护患者脑器官功能,预防癫痫发作,进而提高其临床治愈率和生存率。

【参考文献】

[1]陈守亮.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并发癫痫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3):102-103.

第5篇:初中学习的特点范文

论文摘 要:由于年龄逐渐增长,高中女生的心理特点发生很大的变化。在高中综合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众多。权衡考虑来说,主要有主、客两方面因素。同时,主、客观因素相辅相成,集中在主观因素方面起重要作用,并最大限度地通过女生的心里活动特点表现出来。

一、体育活动中高中女生的心理特点

1.深刻而稳定的女生动机

针对高中所学的知识逐步增加,认识辨别能力的不断提高,女生对体育活动的意义、作用的认识渐趋于正确化,更为深层次的对社会性体育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对此,针对那些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彼此关联较为密切的间接动机,一定程度上激发女生对学习的直接动机。他们上体育课或参加体育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动机,既是一种理想的追求,也是一种学习的理智态度,又渴望获得现实中种种满足与认可。

2.增加兴趣全方面的选择度

高中阶段,女生对体育的兴趣及其态度分化将更进一步加深。男生侧重于热爱竞赛性活动,与初中生相比,有过之而不及。女生则侧重于喜爱动作优美、运动力度与强度都相对适中的体育项目。与此同时,部分女生对体育欠缺正确性认识,或体育基础不牢的女生,则对开设的体育课及体育锻炼产生了厌倦消极的态度。特别是女生,因为自身性特征的明显变化,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要求技巧性较强的活动产生顾虑,由此而产生的惰性在体育活动中也更加突出。

3.初步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教育的正确引导下,高中女生基本上明确自身毕业之后,不管是继续走求学之路还是走就业之路,都需要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强硬的能力,而且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适应学习或参加社会建设的需要。他们逐步地明确了身体的健康与个人生活、学习、工作及其未来事业发展的利害关系。由此,她们不仅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而且开始注重体育实用价值的讲究,侧重于探究体育与人生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4.全面提高女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的提高,主要包括:知识的获得、技能的熟练程度、技巧的可能性。一般来说,主要通过女生完成某项活动的具体状况来评测能力的高低。比如体育老师的熟练讲解、示范以及组织教学技能,并结合女生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操作、理解能力等各方面。女生到底具备怎样的能力,对自身的认识度与实践所能达到的水平和完成某项活动的可能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各种兴趣和能力是在体育活动中通过老师有意识地培养而形成的。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对培养兴趣和能力,意义很大,但这种主导作用必须与女生的主动积极性相结合,只有当女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时,兴趣和能力才能最有效地形成。

二、强化女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去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并不断地去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同时,气质是人的情感和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速度以及平衡性、灵活性等动态心理特征,它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外部表现。气质类型的不同特点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多血质的女生反应迅速、灵活、精力充沛、热情,但易见异思迁,坚持性不够。对这样的女生教学内容应多样化,练习中要有一定间歇。粘液质女生细心、沉着,但不够灵活,缺乏激情,反应慢,很能坚持学习,成绩和情绪也较稳定。抑郁质的女生缺乏战斗精神,技术差。所以任何一种气质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这要求老师采用适当的教育手段,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使各种气质的女生都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运动过程中,为了实现预定目的,必须克服种种困难, 如练习时的肌肉疲劳感觉,中长距离跑时出现的极点现象;以及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练习。如天气变化、上坡跑等,可见克服困难是运动过程的客观要求。为了克服困难,必须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坚强的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勇敢精神、自制力、纪律性等。

体育教学中对女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是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通过体育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结合日常政治思想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1)需要强化课程的教学组织工作,协助女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教育女生严格遵守体育课堂纪律,遵守各项运动规则,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作风。(3)根据女生的具体状况,体育授课的特点,巧妙地使得具有计划性的教育与抓好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正确的结合起来。比如,对女生在运动时出现疲劳感时,要使用生动灵活的教法使女生的兴奋和抑制及时转稳;对个别女生欠缺自控力、好冒险时,老师需要耐心认真地做好思想工作,并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及时实施有效地安全措施,进行保护。(4)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女生的运动水平和项目特点,对教学难度、运动负荷量、女生心理品质等方面提出恰当的要求,使女生能顺利地掌握运动技术, 增强女生自身的信心度。

三、针对高中女生的心理特点,体育教学的关注点

1.适当地进行教材教法改革创新

在开展的体育教学全过程中,需要适当地对女生系统化的讲解一些体育卫生、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其明确掌握体育科学锻炼的理论与方法。另一个关注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详细讲解技术方面的问题,语言具有吸引力、形象力以及简洁化,并能准确地运用体育名词术语。在严格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深入实际生活中,因人而异,对女生讲解一些适合我国民族传统的、简洁易懂的,并能长久坚持锻炼的项目内容与锻炼技巧,使女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乃至工作中,处处收益。

2.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与女生之间的传教、女生与女生之间的交流,都是人际交往的特殊表现之一,它不仅对体育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对女生个性的丰富发展,起到不同程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心理特点的角度来考虑,高中女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自尊性较强,渴望老师把自己看成大人,并在尊重、敬爱老师的基础上,同样得到老师的尊重。师生关系的良好建立,女生尊敬爱戴老师,同时,老师尊重女生、爱护女生,增强女生对教学内容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师生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到体育的教与学活动中。在此基础上,女生才能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极大乐趣,并转变思想,真正懂得体育运动带来好处。

3.因势利导,发挥女生的个性优势

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教育,相对于其他教学比较容易些。一样的女生,个性却相差千里。不仅重视纪律方面的教学,还要注意技术技巧方面的个性教育,因势利导。由于性别、年龄、体育基础、健康状况、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甚至部分差别较大。老师在组织教学方面,既要保证全面地指导课程顺利进展,更需要针对每位女生的实际,着重于个别教育。在准备授课前,老师需要明确每位女生的实际情况,尽最大的可能性掌握每个女生的心理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因势利导,取得教学的预期效果,甚至做得更好。

与此同时,性格是一个人在对待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比较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当我们明确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之后,即可有效地预见他在某种情况下将会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培养他的性格。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对女生形成优良性格产生巨大的影响。如表现出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果断性、顽强性、勇敢、机智、灵活、自制力、必胜的信念、积极、乐观、团结、友爱等。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学习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网络语言 中学语文教学 教学利弊

网络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它让我们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让我们足不出户便能知天下事,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然而,网络上特有的语言也在生活中迅速流行,在可能接触网络语言不久的初中生,更有可能普遍流行,这就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

广义上来说,网络语言一是指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主机、硬盘、宽带、病毒等;二是指和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吧、网虫等。狭义上来说,即是指网络参与者在网上用来交流的文字、符号、图形等。而我们在这所说的对初中语文教学带来冲击的网络语言仅指狭义的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通过联网的计算机流传的。网络传播具有不受限制、交互性强等特点。与传统的语言相比,网络语言具有时尚新颖、简单幽默、经济简洁、直白易懂等鲜明的特点。这也是它能得到网民的青睐并且迅速流行的原因,而网络本身的特点就造成了它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双刃剑”作用。

一、网络语言对初中教学的积极影响

网络语言有幽默、与时俱进的特点,不仅丰富了现代汉语,而且给初中语言教学带来了好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有利于增强初中教学中修辞的丰富性。网络语言的出现很多都是借助于各种修辞手段,如谐音“大虾:指网络中的高手,大侠”,“斑主:指网络中的管理人员,版主”;还有叠加、比喻、仿拟等。丰富多彩的网络语言修辞现象给初中生学习提供了材料,也给初中语言教学带来了生动、新鲜的语料。而这些网络语言的流传使初中生的语言学习具有了生动、活泼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运用语言创新的能力。

(二)网络语言有利于建立初中生学习汉语的主动性。与传统的语言相比网络语言更加生动鲜活,它不讲究文句的修饰,所构成的简单的语句正好契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它的时尚、流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而这往往能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一来,语言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三)网络语言能激发初中生学习汉语的创新性。网络语言因其简洁、形象、传神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交流时尽情表现自己的个性追求和想象空间,从而天马行空,不受束缚,发挥自己的语言天赋。

(四)网络语言能加强初中生使用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生渴望交流,又能在隐性的网络中实现交流的时候,他们在使用语言时会极尽自我所能。轻松的聊天方式便成了锻炼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而聊天时是否被关注取决于聊天者的语言是否诙谐幽默,这就大大刺激了他们追求严谨的逻辑思维。

二、网络语言对初中语言教学的冲击和不良影响

现代汉语一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语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对象。中学时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学生不论是在理解能力还是在认知上都处在在不断提高的时期,规范的汉语言教学能让他们打下很好的现代汉语基础,并从学习语言中领略、掌握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而他们在规范的汉语言尚未学好的时期就过早、过多地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必会影响到其语言知识的学习,阅读能力的培养,书面表达水平的提高和对母语的认同,会对语言审美的形成产生负面的作用。目前看来,网络语言对初中生语言教学产生的冲击和不良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网络语言影响初中生规范语言的学习。网络语言有谐音、字母加汉字等构词方式,这就使得它具有不合语法、不合逻辑规范性等特点,而如果初中学生长期使用这样的语言往往会把规范的语言忘记,把它作为规范语言使用。不少网络语言是把错字当对字来用的,比如“非常”写出“灰常”,“奋发图强”写出“粉发涂墙”,“的”变成了“滴”等。如果长期使用这样的错字,就像谎话说了千遍就成了真理一样,错字也会被当成对字来使用,非常不利于初中语言教学的规范化。

(二)网络语言不利于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网络语言的特点是感性直白、浅显易懂,而用规范语言来写的文章一般比较含蓄、凝重、典雅。对初中生来说后者就会显得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如果长期接触的是网络语言,他们会不自觉地远离有深度的文章而追求浅显的文字,久而久之就失去了阅读有深度的文章的能力,甚至会不自觉地扭曲经典,颠覆经典。比如说网上广为流传的《大话西游》,备受网民的推崇。如果是那些还没读或者是阅读不下去原著的初中生,往往就会以为《西游记》本来就是这样的,这就大大削弱了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也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网络语言影响初中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网络语言比较口语话,而且其中还用有很多字母来替代文字,使用时有多用短句、少用长句等特点。这类语言往往缺乏逻辑性,结构松散,很难经得住推敲。受到这样的影响,初中生往往在作文等需要使用书面表达的文章中出现口语化、逻辑性差,甚至用字母代替汉字和错别字连篇等问题。有个初中学生甚至在作文中写道:“偶今天下楼买东东,知道了一件非常寒的事情。原来邻居家青蛙GG是我非常稀饭的一本IN时尚的主编。”类似这样的句子普遍出现在初中生的作文中,情况令人堪忧。

(四)网络语言影响初中生的语言审美品位。网络语言中有很多的庸俗废话,其中不乏下流、肮脏的垃圾语言。由于初中生正处于自身规范化语言还没真正形成时期,好奇、模仿心强,理性思维辨别能力差,再加上网络的自由传播与迅速流行等原因,使得很多初中生把这些网络语言奉为圭臬。这些粗俗浅薄、低级下流的网络语言使得初中生的语言素养下降,败坏了他们的语言审美品位与能力。比如“我靠”,“TMD”,“WBD”等这样一些粗俗没有内涵的词语势必影响初中生学习规范语言的热情和能力。而这样的网络语言不仅仅影响他们的语言审美能力,还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有利有弊,教师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能够从中汲取营养,而不能一味批判,禁止使用。因此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了解网络语言,融入到网络语言中去,而且要善于利用网络语言活跃课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取得更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温朝秀.网络语言利弊说.素质教育论坛,2007,(2S).

第7篇:初中学习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困境;解决策略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语文教学内容,拓展语文学习空间,解决语文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一种活动。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把研究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范畴后,研究性学习也随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推广,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许多的改革成果。然而,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一、当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所面临的困境

由于受到一些初中学校的办学理念、传统教育观念、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评价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重形式的倾向

一些学校的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形同虚设。一是重表面文章,忽视了学校在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没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语文学习的实际需要开发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只追求表面上热热闹闹。二是重书面材料,为了能够让检查者看得到成套的文字和图片材料,专门组织人员在材料上下功夫。三是急功近利,选择一些持续时间短,转换频率快,能够迅速取得影响的选题让语文教师和学生去做。四是轻实际效果,照搬别人的做法,机械地模仿,不考虑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能得到什么。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缺失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缺失体现在如下方面。1.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具体的目标和任务,让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难以捉摸,直接影响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效果。2.教材没有设计相对应的活动内容,初中语文教材还是按照过去的传统体例编排,很少有明确而又具体的可供语文研究性学习选择的课题或方法指导等方面的内容。3.学校教学计划中没有明确的校本课程方案,一些初中学校的领导、语文教师在研究和制订学期或学年语文教学计划时,仍以中考、统考、语文教材的要求为依据,语文研究性学习一直被边缘化。

(三)缺乏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配套措施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配套措施缺乏体现在如下方面。1.评价措施不配套。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检查、评估、督导、视导等活动的评价指标中,很少明确地涉及语文研究性学习。学校组织的评价对于学校语文研究性学习基本没有考核标准。语文教师则持应付态度,在形式上走走过场,至于实际效果怎样、学生表现如何,则基本不做评价。2.保障机制不健全。活动经费没有保障,使得不少设计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流产。

(四)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的力量明显不足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的力量明显不足体现在如下方面。1.指导教师缺乏统一调配。一个班级的若干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若干个课题,常常只有一个语文教师在唱独角戏,没有什么合理的机制鼓励其他教师参与。2.全校相关学科教师缺少互相支持。虽然语文研究性学习有许多方面是要与其他学科发生关联,学校领导没能坚持全校一盘棋的方针倡导相关学科教师参与。3.校外指导力量使用不足。语文研究性学习所涉及的话题有许多与社会相关单位、部门发生关联,但这些单位和人员不在学校和语文教师的支配范围,无法保证能得到有效帮助。

(五)缺少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

缺少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体现在如下方面。1.学校缺乏统一组织。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出现了一些问题,学校领导只是满足于一般的要求,很少考虑到让语文教研组或语文教师针对这一话题展开专门的研讨。2.教研组没能有作为。初中学校的语文教研组存在不作为的现象,曾有一所初中的语文教研组对于语文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遇到过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等,压根就没有讨论过,更谈不到问题的解决。3.语文教师研究的动力不足。有些教师担心开展这种出力不讨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容易在统考或中考中出问题,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结果有些得不偿失。上述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质量的提高。

二、摆脱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困境的策略探索

(一)进一步强化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

经过课改的洗礼,人们已经对于什么是语文研究性学习、为什么要开展、怎么设计和开展等问题,基本有了共识。解决现实的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必须进一步突出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1.期待教育科研部门和教材编写者增加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虽然也有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但远不能适应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希望教材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的研究性学习选题,像超市一样让学生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时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而且能够提供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对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2.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初中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和督查。教育行政部门所组织的检查、考核、视导、督导,就像中高考一样具有指挥棒作用。要发挥好这种指挥棒的作用,一是要把语文研究性学习列入初中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在检查、考核时作为必查的项目,以提高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关注度;二是组织视导、督导时要抽调一些对于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所了解并能实施有效指导的人员,在发现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关的问题后能够帮助一线语文教师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三是对初中学校和校长考核时,要把语文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目标,并设计出相应的评分指标。3.初中学校领导要明确制定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具体任务。学校要坚持对初中学生的发展全面负责的原则,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推进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措施,把它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手段,并采取配套措施,如考核教师设计组织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技能、组织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观摩活动等;还要组织专门的力量对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列入教师教学实绩的考核范围,努力形成一种有效的推动力。4.初中语文教师要把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要突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地位,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要确立正确的课程意识,准确把握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指导方式和实践程序;另一方面要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重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此外,语文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思想,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给尽可能多的学生提供实践、表现、思考、创造、成功的机会,通过语文研究性学习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努力提高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能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初中学校领导、语文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的缺失,而这种指导能力的提高,又需要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1.教育科研部门要适时研究辖区内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掌握区域内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然后组织专门的力量进行集中攻关,着力研究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组织好初中语文教师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提高初中语文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水平。2.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应开设以语文研究性学习辅导为专题的教育科研和培训。有些初中语文教师对于研究性学习认识模糊,缺乏组织指导能力。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初中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中,应开设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相关的课程或专题,组织研究性学习专题辅导,讲授有关的知识,进行案例研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帮助初中教师提高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素养,比如帮助研究和解决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资源问题,帮助研究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引导初中语文教师主动介入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深入了解学生在网络状态下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等。3.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必须体现初中语文特点。一是重视培养初中学生主人翁意识,指导教师要利用初中学生的心理,尽量让初中学生自己学习操作、实践,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学习、体验、总结、提高,而不是去当初中学生的“保姆”;要宽容他们的过失,容忍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足,多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二是必须重视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语文特点,以语文教材文本为依托,经过改造形成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与写作能力培养相结合,把培养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研究选题的论证、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报告的写作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语文课外实践相结合,像一些与初中学生生活相关的优秀影视作品、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设计精巧的广告、生活中出现的谚语、俗语、歇后语以及读书活动等,均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很好资源。4.研究新媒体背景下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路径。虽然初中学生对于网络的熟悉和应用程度没有高中和高校的学生那么普遍和深入,但是也已经渗透到初中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初中语文教师应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媒体就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带领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相关信息,研究具体问题,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视野,也利于师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中互动。

(三)构建科学的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

评价既是对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质量的检测,也是初中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组织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推动力。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初中学校办学、教育教学、学生发展都有积极意义。1.坚持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我们要强调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目标的激励性,认识到对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不是为了对学生做出鉴定,是为了促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研究能力、活动能力服务的,在对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应尽可能地给以肯定性的评价,让初中学生在参加语文研究学习实践之后,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培养他们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2.要注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差异性。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不仅受到初中、语文两个方面特点的制约,而且还会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初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在评价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时,必须坚持差异性原则。教育行政部门在评价所辖区域内的初中学校所开展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时,要考虑辖区内各学校间的差距,在对某一具体学校的学生进行评价时,还要考虑该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年龄、特点,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标准去评价不同学校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的学生个体。3.要实现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初中的语文教师或语文教研组,可以是初中学生或语文研究性学习小组,可以是学生家长,可以是与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相关的社区或有关部门的人员,还要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只有坚持评价的多元化,才能兼顾来自各个方面的评价意见,使得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的评价结果更有说服力。4.要强调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的过程性。一方面,运用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从明确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设计研究课题、选择研究课题,到组建学习小组、制订学习方案、开展研究活动、形成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展示等环节,不同的学生表现是不一样的,受到的锻炼也不一样,得到的体验和收获更是不一样。这些情况只能通过过程性的动态评价,才能给当事的初中学生以恰如其分的评价;另一方面,为了实施对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全程调控,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适时评价,评价者应坚持评价标准。5.要构建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效评价机制。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的评价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仅是初中学校领导组织和实施的考核评价体系,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力量通过学期或年终考核和视导、督导的方式进行评价。学校要组建学校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监控体系,成立一个由分管校长、教务处、年级组、语文教研组组成的领导系统,明确各自的职责,制定具体的考核评价内容和指标,强化语文教研组对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组织、调控、考核的责任。教师要采取具体评价策略,实施前看学生是否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社会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实施中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做了些什么,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实施后评价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情况、课题研究中的体验、语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的质量、研究成果的展示方式等方面。

(四)建立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保障机制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条件,而且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这种机制不仅有领导、考核、评价的因素,还涉及资金、物资等方面。1.教育行政部门在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帮助学校研究和解决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在经费和物资上满足初中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需要,为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物质支援,还要帮助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为初中学校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2.初中学校要建立起有力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领导保障机制。教务处、督导室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检查、考核方案。科研处要定期调研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年级组要把检查班级语文研究性学习计划落实情况作为重要的任务,并将教师指导情况作为对教师考评的一项内容。语文教研组要组织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中的问题研讨,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案。3.注意发挥校外力量在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适时地聘请校外专家做指导教师,发动和鼓励学生请父母、亲属当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为了培养初中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社会交往能力,学校可聘请专业人员对初中学生社会交际能力进行培养。此外,还需要动员家长支持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动力。

(五)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校本教研

第8篇:初中学习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初中学生;培养;英语;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课堂上的英语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保障。尤其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学习兴趣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初中本身具有的转折性时期特点(即承前小学,继后高中的衔接期),学生们对英语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针对初中学生遇到英语知识上出现的一点困难,就知难而退的诸多特点,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那么该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呢?

一、在课前,创设英语学习情境,设计3分钟口语训练环节

根据《英语课堂标准》提出的关于“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通过设计课前3分钟口语训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课下提前准备口语训练的内容,可以是教师提前为学生选材,限定主题,也可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主动拓展思维选材。作为每堂英语课前的自主3分钟口语训练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在初中阶段,学生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这种口语训练模式便应运而生了,作为学生“open your mouth”的一个良好的机会。

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后,很难适应英语课堂知识量的激增。在小学阶段英语课堂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兴趣和日常交际用语为主,主题突出,课堂内容较少,课堂气氛生动,活跃,配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学生易于接受。

然而初中课堂一改小学常态,单词,语法,知识点成为课堂主导,教学重,难点突出。在课堂上,适应能力较快的同学能够接受教师讲课的节奏和步伐,但基础相对不够牢固,或接受能力较慢的同学就会对英语学科失去信心,进而失去兴趣而不喜欢英语这门课程时,需要我们英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尽量鼓励学生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轻松面对困难,对不同基础不同程度的,更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劝导与教学,也可以借鉴于小学的课堂活动模式与方式,从而鼓励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们发现,只要慢慢适应,就一定会发现英语学习的技巧与方法。

三、了解初中学生心理,让学生真正融入英语这门语言中

为了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为学生尽量营造英语学习气氛,使学生真正融入这门语言,可采取为每个学生取个英语名字,如女同学:Catherine,Helen,男同学:Jordan,William等一系列好听的外语名字,课上课下都方便秀一下自己的外语名字,使他们多对英语有更多的认识,多用外语进行交流。

四、加强自身,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只有教师自己具备资深的业务能力和干练的教学气质,才能较好的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不仅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做出铿锵有力的自我介绍,还可以用其他种语言进行,这就使学生们在心底佩服外语的魅力所在,进而培养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的课堂着装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吸引与影响学生听课状态的作用。尤其是英语教师,如果能经常换换穿衣风格,穿一些色彩清新亮丽的活泼的,令人心情愉悦的款式的服装,会让学生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他(她)的课,也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综上,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尤其是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其实也不是一件难事,只要能够从以上各个方面努力,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参考文献

第9篇:初中学习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高一学生;特点分析;教育策略

一、新时期高一学生特点分析

高一年级是学生高中生涯的开端,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对高中学习和生活充满新鲜感,对新生活充满幻想,对未来充满憧憬。但从高一学年实际状况来看,学生对高中学习和生活理性认识会逐步代替和超过之前感性认识,抽象思想能力会有所提高,学习方法日趋成熟,但很多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仍存在天真幼稚的痕迹,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个性特点还不够稳定,具体特点分析如下:

1.新环境下行为的变化

由于学生刚从初中进入高中,在新的学习环境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每个学生都想用各方面良好的表现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最佳的印象,因此,很多学生在高一展现出跟初中以往不一样的精神风貌,在各方面的行为更加积极,表现更加优秀,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优异的表现,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他们总是尽力展现自己的优点来掩盖缺点,但由于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时间久了,未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和肯定,这个时候他们往往会把自己的缺点重新暴露出来,甚至会变本加厉、自暴自弃。

2.新角色下心态的改变

考进广东省梅县东山中学(以下简称“东山中学”)的学生,往往在初中阶段是老师眼里的得意门生,是学生心目中的明星,是家长内心的骄傲,学生初中时期一直备受呵护,宠爱有加。但是进入高中之后,尤其是进入东山中学,上述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学生面临的是高手如林的激烈竞争,原来成绩出类拔萃的可能风光不再;初中在班级担任班团干部的,可能到了高中之后变成了“平民”一个。面对高中新角色的转变,学生们有着不同的心态,心理素质较强的学生会以自己不懈的努力来找到属于自己的适当位置,依旧可以像初中那样优秀;心理素质一般的学生,也可以在新角色中平衡心理落差,通过拼搏之后会从“平民”再次成为“优秀生”;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失去自信,无法平衡内心失落感,从而一蹶不振。

3.新制度下追求的变化

在东山中学,学生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团委学生会和班级均会组织一系列的课内外活动及社团活动。对每个学生来说,他们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风采、锻炼自己的能力。对于一些性格外向、勇于尝试的学生来说,他们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他们在活动中变得更自信,比其他同学更容易获得成功体验,这为他们高中生涯的成功带来无限驱动力。一些学生看到别人的出彩表现而羡慕不已,这让他们意识到:真正有才华和能力的人,不光要有出色的学业成绩,更要有勇气去挑战自我,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种心态让他们不甘人后,积极参与活动,从而得到能力的提升。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同学交流,不敢参与竞争,缺乏自信和追求,失去了许多提高自我能力的机会,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4.新身份下需求的变化

虽然高一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与初中时期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在思想认识上却有翻天覆地的转变。他们步入高中之后,往往认为自己已经成年,可以明辨是非,可以独立作出决定,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不希望老师、家长对他们还像初中时那样严加管教,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心智确实成熟不少,学生变得更加懂事,但是由于学生知识和经验的不足,造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不成熟,在许多事情的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而且容易发生偏激行为。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上容易固执己见,甚至随心所欲,他们对父母、老师的唠叨不理解,他们经常高喊口号“需要更多自主的权利”。

5.新知识下学习方法的变化

经过中考的洗礼,能考入东山中学,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份荣誉。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方法得当,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初中的知识相对高中来说,较为简单、直白、容量小,高中知识在深度、广度和难度上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仅靠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应付高中的知识是远远是不够的。不少学生对高一知识不够重视,认为可以像初中学习一样,高一、高二简单应付,高三拼一年考重点大学没问题,殊不知高中知识衔接性很强,知识点之间关联性紧密,高一知识掌握不到位,令许多学生在高一以后的学习饱受失败和挫折,后悔不已,感慨初中的学习方法完全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因此学生在步入高中之后,学习方法需要调整,学习观念需要转变。

二、新时期下高一学生的主题班会开展策略

东山中学作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面向全市七县一区统一招生,学校正取生源相比全市其他学校来说,学习水平层次较为优秀,这为学校德育管理顺利开展带来许多便利,但是少数的择校生源学业成绩不够突出,纪律观念、道德水平、行为习惯存在明显缺陷,这也为学校的德育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鉴于对高一学生行为特点的分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高一年级主题班会开展策略可围绕五方面展开:

1.新环境下适应性教育

高一学生入学后表现出来的不同行为变化,主要源于对新高中环境的准备情况和心理预期。一般来说,步入高中的学生们开始时都踌躇满志,对自己的未来都充满信心,也坚信前方是一片坦途,但是随着时间的深入,心中的高中理想与现实脱节,发现高中的学习生活与自己预想的不一样的时候,便会颓废丧气,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骤减。再加上住宿在学校,远离了父母和家人,缺少了父母的唠叨和呵护,对周围环境的陌生感,同学之间感情不够深厚,学生内心的烦恼和困惑得不到宣泄和释放,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为防止学生出现类似问题,在高一学年里面,学校德育部门组织适应新环境主题班会,给学生打“预防针”,让学生预知高中适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做到未雨绸缪;通过组织学生交流会,加快他们熟悉高中生活环境的过程,还可以彼此交流心得,相互借鉴,得到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力量,使得学生更加顺利地融入东山中学大家庭中来。对于大多数住宿生来说,他们都是第一次住校,会有一种寂寞空虚感,产生恋家心理,班主任和生活老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在宿舍生活中,学会宽容、理解、真诚,舍友之间相亲相爱,团结互助,营造融洽的宿舍氛围。

2.新角色下心理健康教育

高一学生入学后表现出来的不同心态变化,主要归结为“优越感带来骄傲心理”“压抑感带来焦虑心理”“失落感带来自卑心理”“竞争感带来嫉妒、保守心理”。为防止学生出现类似心理,在高一学年里面,学校德育部门组织开展有针对性主题班会进行心理调适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开展,对那些有骄傲心理的学生,引导他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取得的成绩,让其明白过去的成绩只能属于过去,只有谦虚谨慎,不断努力,才能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对那些有焦虑心理的学生,告诉他们高中学习并非一帆风顺,不能自暴自弃,要以顽强的意志来承受挫折,变压力为动力,依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才能走出困境。对那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引导学生摆正心态,缓解压力,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重塑学生的信心,争取“再现辉煌”。对那些有嫉妒、保守心理的学生,则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走出狭隘的个人主义小圈子,以宽广的胸怀处理人际关系。

3.新制度下习惯养成教育

高一是高中教育的起始阶段,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步入高中生涯,在新的环境下、新的制度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德育工作的中心。东山中学坚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在各方面得以健康发展。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包括:①养成有序的生活习惯,树立良好的纪律意识:利用军训及学前教育时间,给学生介绍学校的各项校规校纪,教育他们要严格遵守校规校纪,逐步适应学校的新环境;通过主题班会及宿舍内务的整理及时间的安排等进行有序的生活习惯教育;通过到班到岗时间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组织纪律教育;通过责任感、成就感、荣誉感等方面进行良好的校风、班风教育。②以班级常规为载体,培养人人为集体的意识:开展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调动学生对集体的事情主动参与意识、主人翁的意识,注重让学生从自身的特点出发,积极为集体出力,让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主人,树立人人为集体的意识。

4.新身份下感恩励志教育

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之后,思想认识上发生很大的转变,作为高中生的他们,身份悄然发生了变化,成人化思想逐渐形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这个时期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主要突出“感激父母养育之恩”“感激老师教诲之恩”“感激社会关爱之恩”“感激他人帮助之恩”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感恩励志教育,使学生时刻怀有感恩之心,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父母、心中有他人”。通过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使感恩、自励的精神理念成为学生终生的精神底蕴,不断激发其珍惜拥有、知恩图报、刻苦学习、奋发图强,努力实现人生的理想。

5.新知识下学法指导

相对于初中学习而言,高中的学习跨越了知识和能力两大台阶。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所学知识结构由简单变得复杂,需要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东山中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原来初中时候的尖子生,学习成绩各方面都很优秀,如何在高中继续保持优秀,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为了让学生更容易适应高中的学习,通过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给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转变学习观念、科学定位自己的成绩水平。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的学习精神;促使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教学过程,敢于提出问题,及时分析问题和讨论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