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健康培训课程范文

心理健康培训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健康培训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健康培训课程

第1篇:心理健康培训课程范文

【关键词】医学院校;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有效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利用受众面较广的媒体和其他有效途径宣传心理健康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民众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民众对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心理健康、人人认识心理保健的氛围。

1.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中形成氛围、达成共识,主动学习掌握心理保健和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能够积极主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并能够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做自评自查。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发展比较快。从02年以前社会大众对这个行业的不认识,04年左右的认识模糊或者误解(认为看心理医生是丢人的事情),08年左右开始认识和接受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到现在已经有一部分人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帮助,说明社会对整个心理健康的认识在进步。但是也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够,很多有心理保健需求的人不能获得相应服务,广大社会群众不能普及到心理健康和心理保健的相关知识。

(二)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在宣传中的主渠道作用,利用其受众面广、方式灵活多样的特点开展广泛宣传。各地方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和社会大众的需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负责制,开设规范的、连贯的、系统的、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栏目,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保证广大的人民群众有机会认识心理健康、接触和普及到心理健康知识。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主题班会及其他形式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推广心理保健意识;对整个社会大众而言,除了电视广播外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心理健康主题日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电影展播、心理健康板报、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测验等。其中可开展的心理健康活动主题日有“3.21”世界睡眠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9.10”世界预防自杀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等。

一、积极拓展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覆盖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高全心理健康素质,要努力实现心理健康资源全覆盖。

目前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需求量较大的人群主要分为类。第一类,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导致了学生和教师的压力巨大,导致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很大。第二类部分人群因他们有问题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倾诉,或者心里的困扰,没有自己真信任的人可以给自己做心理咨询辅导。第三类是因为身份和环境,这一群体有很多复杂严重的心理问题。第四类是残疾人群,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多种因素导致这个群体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比如别人的歧视、自身遇到的各种困难等。第五类是性心理问题的人群,这类人群他们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性心理问题的途径,或者没合适的心理咨询师。第六类是危机感与自杀的人群,这类人群自我伤害的倾向很强烈,这些人需要及时的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这六类人群是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的第一线服务对象,要力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政策能够全面覆盖这些群体,对这些群体重点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二、学校要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责任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规划、建立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常态工作;规范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开展质量;规范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素质和质量,规范相关专业技能培训的标准和质量,建立专业素质考核制度,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实效性的质量保障。

学校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责任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规划、建立体系,安排部署并监督落实各类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责任部门负责安排部署各单位团体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内容、形式等,检查落实工作开展效果;组织实施或审批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内容、形式等;组织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库,并做好专家库成员的管理工作,组织好专家库成员的交流学习和互动;充分整合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形成资源互补资源共享;组织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能考核和规范业务培训等工作;组织好心理援助。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常态性的工作来做。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也很不一致,有些高水平的专家开展工作的平台局限或者受众面小不能很好的发挥专业特长;部分冲锋陷阵在第一战线的心理健康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够扎实,开展工作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社会上公开开设的心理咨询所、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课程、资格考试培训课程、专题讲座、以及像沙盘游戏和绘画治疗等技能培训很多,但培训老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没有统一的规范的考核标准,培训班的培训效果好坏很难界定,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没有统一标准要求,心理咨询室开展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也有统一的监督考核机制;我省已经获得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人员很多,这些人群中有能够熟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也有一部分是持有资格证却不能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鉴于以上情况,若心理健康教育责任部门能够规范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素质和质量,规范相关专业技能培训的标准和质量,建立专业素质考核制度,这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实效性的质量保障。

注:保山市科技局科技基金:项目编号2014kj031 项目名称《对医学院校在校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第2篇:心理健康培训课程范文

一、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更好地服务中小学校师生,对返校后的师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作出预判,做到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校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师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构建平安、和谐、友善、稳定的校园环境提供心理保障。

二、组织机构

负责人:

三、工作对象

全县中小学师生。

四、工作方法

(一)组建志愿者团队

在全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招募抗疫心理援助志愿者,组建县教体系统抗疫心理援助志愿服务队,建立微信工作群,为开展团体辅导、一对一的线上与线下心理援助服务提供人员保障。

(二)开展培训

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利用网络平台,录制复课复学后心理咨询与干预培训课程,对抗疫心理援助志愿者和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开展抗疫心理援助技能培训,帮助大家了解不同情况下开展心理健康援助活动的流程和技术,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请各校心理健康教师于4月26日登陆QQ“县校长工作群”,下载视频学习,并制定本校工作方案,于5月9日前将本校工作方案发至中心邮箱1914586469@qq.com。

(三)广泛宣传

1.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中心编制抗击疫情心理健康小贴士。各校以手册或活页等形式发放,让师生了解,出现心理问题时,如何应对,如何求助。

2.各校心理健康教师要深入有武汉和湖北等疫区归来学生的班级开展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帮助来自疫区的学生和其他同学正确看待肺炎疫情,正确处理同学关系,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四)深入排查

在全县中小学推广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制度,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健康委员,作为班委会成员之一。

心理健康委员的主要职责:进行心理健康宣传;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的同学,及时上报;对有心理问题的同学积极关注和主动帮助。

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对心理健康委员进行培训和管理。心理健康委员实行双重领导,发现问题既要向班主任报告,同时也要向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报告。

为有效开展工作,各校须尽快确定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名单,填写“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和班级心理健康委员登记表”,于5月9日前发至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中心邮箱:。

(五)开展援助

各校心理健康教师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干预处理。如果案例复杂,或者案例较多,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可申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中心援助。如果案例过于复杂,可申请中心开展同辈督导,一起讨论案例,共商对策。

(六)及时转介

如果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超出了心理咨询的范围,心理健康教师要严格遵守心理咨询伦理,及时转介,或者上报中心,由中心来评估、转介。

五、工作要求

(一)各校要高度重视,规范组织,认真推进并完成班级心理健康委员的配备。

(二)各校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督导都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免费为师生提供服务。

第3篇:心理健康培训课程范文

心理辅导与治疗,乃现代行为科学中较强的一门学科,在中国人聚居的几个主要地方.也的确是一新兴的事业。在中国内地,真正的发展只有约15年的历史。在香港约为25年。至于在率先引进这项事业的台湾,亦只不过是40余年。各地发展的情况与步伐有所不同。但发展到今天,可喜的是无论是参与工作的人员,还是政府当局与社会群体,都越来越重视这专业,因而亦对此专业产生更大的期望.故此.我们很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努力.朝着专业化方向作出改善、发展与开拓,以期有效并及时地回应时代带给我们的任务与挑战。

二、心理辅导的概念与功能

什么是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的范围中.我们该如何给它定位?在香港,心理辅导的地位逐渐清晰。在台湾情况亦颇乐观。惟在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内地,情况则较为复杂和混乱.除了偏重医疗与病态取向之外,还夹杂着与思政教育和德育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搞清楚心理辅导是什么之前,首先要明确.心理辅导不是什么?聚焦于内地热门的争辩,我要首先说明,心理辅导不是思政教育.心理辅导亦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只是在说教,却又不是心理辅导了.心理辅导也不是仅仅进行逻辑分析,给与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虽然往往会包括资料的提供,但单单提供资评,开不是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也不是普通的会见,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辅导。

多年来,学者专家纷纷为心理辅导作出定义.从狭义看,心理辅导最简单的定义是“帮助一个人自助”。若从广义看,心理辅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也曾尝试为心理辅导下一个定义:“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人.致力与当事人建立一个具治疗功能的关系.来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拥有自尊自信,以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人生有统合并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林孟平,1998)

当我们将不同学派的学者对心理辅导所作的定义作出整理时,会发现其中无例外地都包括有改变、发展和成长的含意.个人身心发展,传统上是心理辅导的核心(Mytick,1987).Remley(1991)曾指出.心理辅导专业已否定了在服务工作中的医疗和疾病取向的模式.论到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领域的独特性,他认为诊断并不是人们接受心及辅导的必经步骤,并强调人人都可以透过心理辅导而得助益。他深信一个建基于发展取向、聚焦于预防和身心健康的信念.会让当事人达至明天会更好的人生。Ivey(1991)等的看法与Remley相同,他相信心理辅导的核心是发展取向的(VanHes1eren&Ivey,1990),不过,不同于Remley的是,他认为我们的工作是去促进人的发展。人生中免不了有问题发生,故此,我们应该珍惜问题的出现,因为它也是一个发展与成长的机会。

论到心理辅导在中国的定位,我很认同以上的信念。医疗模式的心理健康服务.其功能往往只是将人的病医治好。不像发展与成长取向的心理辅导,其功能是促进人整体上积极的改变与成长。我乐意委身心理辅导工作.是因为我个人深信,它是一项优化国民素质的重要而庄严的专业。

三、研究与本土化

心理辅导的本土化,自然是一个不容忽略的课题.杨国枢(1993)强调,建立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是一种学术运动。在此运动中,所有有志于此的心理学者应当同心协力地促进中国人本上心理学的发展.他建议内地、台湾及香港的心理学者,应各自在当地努力。同时也要不断分析与比较三地民众在各种心理与行为上的异同.然后加以组织与统合。不过,在1994年,他又补充指出,过去40多年来,内地、台湾和香港的变化和发展很不同。结果是使三地的中国人在心理、行为及生活等方面各有特点。故此在心理学的探究上,他提醒大家,除了要留意三地中国人的共通性外,一定不能忽略其独特性(杨国枢等,1994)。

杨中芳(1992)多年来对本土心理学努力不懈。她指出本土心理学致力于把历史、文化和社会体系放人我们对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架构中.至于如何将这个体系放入研究架构中,则是目前许多研究者在探索的问题。令人遗憾与担忧的是,对于以上的问题,当大家仍然未有把握的时候,已有不少人在本土化的心理辅导有关课题上,作出了结论,其中包括“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心理辅导理论和实践方法,不适用于中国人”这样的结论。

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受到重视,公众亦纷纷要求此专业提出研究的实证.为了能给当事人提供有信誉保证的优质服务,也为了发展高学术和专业水平的培训课程,使新的心理辅导人员有能力在事业发展上与其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竞争,我们除了要将研究成果整合于心理辅导的培训课程外,还要将它整合于我们为人们提供的服务中,来保证工作的质量(Sexton等,1997)。

心理辅导的从业人员不重视研究成果带来的知识,实在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虽然许多人声称心理辅导既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而实际上,心理辅导的科学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表现之一是心理辅导从业人员很少做研究,同时也不会研读有关研究报告(Morrow-Bradley&Elliot.1986;Nor-cross,Plochaska&Gallagher,1989)。如果我们不努力改善工作,将研究成果带来的知识整合于临床的工作与培训中,则心理辅导专业的信誉将会出现危机(Kanfer.1990)。

前述西方学者指出,不少心理辅导从业人员忽视研究工作.往往过分依靠个人的直觉与经验。与此同时,江光荣也指出,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所出现的文化讨论热潮中,有相当多是谈论中国人的心理与性格的。但在这些讨论中,却有几个值得引为鉴戒的消极特点:1.研究死人多,研究活人少。2思辨研究多.实证研究少.3.宏观研究多.微观研究少。4.文史哲学者参与研究的多.心理学工作者参与研究的少。我个人很认同江氏的观察,而且发觉近年参与心理辅导与治疗的研究人员,良莠不齐。不少人既缺乏心理辅导与治疗的理论基础,又缺乏临床经验。在根本来弄清楚什么是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情况下,就草率作出种种素质有问题的研究。亦有些号称专家的研究者,自己对某些心理辅导与治疗的理论并未有所认识和尝试,更未具体验证,就草率地作出否定。

就本土化的重点来所,情况亦不乐观。有些人强调文化的差异,在未经实证检验的情况下,就言之凿凿地作出了结论.只凭直觉与个人臆测.就肯定地宣告:西方建立的心理辅导理论,绝对不适用于中国人!与此同时,一些欠缺实证支持的、新颖的、甚至流于哗众取宠的新模式亦应运而生。在眼花缭乱之余,想到我们这专业必须承担的专业职责和服务质量的保证,难免感到担忧、不安与焦虑。

在个人的观察中,多年来,我反复思考的一个重点问题是:不同民族、国籍、地域的人,在心理、认知与行为上,到底是相同的多,抑或是相异的多?不过,在这问题未经实证检验之前,一些学者专家们就纷纷在认定差异较大、较多的前提下立论和操作.

可以肯定的是,不同民族的人,基于历史、文化和社会体系的不同,其心理与行为自有一些差别,我们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总是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对于由文化、社会环境造成的群体或个人的差异需要心理辅导从业人员敏锐地观察、知觉和关注,如此才可为当事人提供最高效能的服务。但过分注重差异,而忽视相同相似之点的时候,许多流弊也就随之出现;而且许多基本的课题,看来亦难以解决。举一个具体的例子;美国在心理辅导研究和服务上,通常将中国人、日本人、越南人、印尼人、印度入等都归入亚裔美国人。这一个人口类别(Paniagua,1994Corev,1996;Ivey,1997)内的不同民族,是在历史、文化、社会上差异极其巨大的群体,却就被视为一个定型,实在很有问题。心理辅导的一个很基本的信念,是接纳与尊重个别的差异;而上述的文化定型所引发出的理念和操作上的矛盾与问题,就变得十分严峻。

事实上,对于偏重差异的取向,90年代初权威学者已作出了总结性的说明。在1991年,Pedersen与Ibraham不约而同界定心理辅导是共性的。在此之前,Pedersen(1990)已提到,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心理健康辅导都是多元文化的心理辅导。同时他亦曾针对问题的症结指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心理与行为,其差异被过分重视;而相同之处,则过分被忽略。至于Sue&Sue(1990)亦清楚地对多元文化心理辅导作出结论。他们认为心理辅导重在治疗过程中所提供的接纳、尊重、同感、信任和关爱,这些令心理辅导产生成效的基本条件,是超越了文化的限制的。

早在1978年,Patterson就已经指出心理辅导与治疗过程中的辅导人员必备的一些基要的本质。他强调具有尊重、真诚和同感等条件的人际关系,是一般心理辅导的核心。它也适用于多元文化的心理辅导和治疗。

总的来说,约20年有关跨文化和多元文化的辅导的争议中,主流的声音是:面对来自不同种族、宗教、文化、社经阶层、年龄和性别组合的人.学者专家曾主张依个人之不同.选用特别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来处理和治疗。然而.到了90年代初.这信念开始动摇。转变的结果是:视所有的心理辅导治疗都是多文化的。而成功有效的治疗,其关键乃在于心理辅导员本人的素质与修养.

在个人的临床经验中,无论在美国面对美国人、美籍华人,还是面对现代化社会居于香港的中国人(杨国枢,1994),或者是面对内地出生与成长的中国人时,我当然会发现各人之间有所不同.但更多的是,我发现各人有更多相同相似之处。Vontress。(1988)就提醒大家:所有的当事人都是人。在人性与感情需要上有众多的共通点。同时,他亦曾指出.文化可分为五个层次.最基本的是普遍性的文化.在其中,人类乃具有相类似的需要和权利(Vontress.1986)。

随着科技与现代化生活的过程,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人跨地域的互动和沟通.令人类的同质性不断增强;而地球村的概念.亦日益显著.在今天,心理辅导与治疗在中国要向本主化发展.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前述西方学者所走过的路,可以做我们的参考和借鉴。的确,所有的当事人都是人。在我的工作中,我重视与专注的是来谈的这个人。而这个人最基本的特性和需要,乃来自他身为一个人的本质。其次,才是文化、历史、社会与他所处的现实环境。固然,我对后者保持敏锐的知觉,但却不会与前者先后倒置。

面对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我们要对西方的理论存有一种开明的态度,迫切的问题是:我们如何以实证方式如结果研究,来检验有关理论在中国人中之有效性,然后去芜存箐。同时,通过吸收、借鉴外来的理论和方法,在个人与集体的努力下,发展或创造出适合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特点的心理辅导和治疗体系。

四、政府的认同、支持并专业的制度化

基于1966至1967年香港出现的动荡不安,在香港政府回应市民的需要与问题的过程中,心理辅导的概念第一次正式出现。1970年香港大学聘用了香港历史上第一位心理辅导员,第二年还增聘了两人(EdUCatots’SOCislACtionlCOUnCil,1980)。随着香港大学的倡导,香港浸会大学(当时为浸会学院)亦于1971年第一次聘用了两位部分时间工作的心理辅导员。至于在中学.虽然完全欠缺专业的心理辅导员.却早在1965年的一个研讨会上,讲者曾提出应该聘请心理辅导员来协助学生的成长。可借,直到12年后,政府才回应此需要。当时,社会工作者被安排在中学工作。至于小学,则由学生辅导主任来负责(林孟平,1997)。

香港的心理辅导,已有将近3O年的历史,可是发展很不理想。虽然从服务的层面与多元化上,应该是所有华人社区中情况最好的一个地区;但在质与量方面.较诸其他先进国家,则仍需要大力改善。在研究与培训上,政府认可的学位课程,时至今天,仍还只有一个。虽然中文大学的课程,除了提供硕士学位的研读外,还有哲学博士与教育学博士的研读,但为硕士与博士学位提供的名额,每年不多于10人,无法回应需求。持有高等学位的心理辅导与治疗学者,屈指可数。香港的心理辅导专业协会(前为亚洲教育与心理人员协会·香港分会)虽然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但由于政府的支持很不足,人力并其他资源的限制太大,往往是举步维艰,但却仍然在学术与专业上为专业人员提供支援。其中包括开设培训课程、从事研究与出版学术期刊“亚洲辅导学报”。此外,亦于年前完成了香港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道德守则。

总的来说,香港的心理辅导仍在始创阶段.未能做到专业上的制度化的原因很多,但最关键的是政府虽然认可,亦一再强调心理辅导在学校教育、家庭、社区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但却欠缺具体计划与实质上的支援.反观台湾,它除了是所有华人社区最早(1960)开展心理辅导的地区外(Hwang,1972;Kuo,1977),也是本专业领域人才最多,发展亦较佳的一个地方.探索其原因,关键是从6O年代开始,直到今天,政府一直重视,并且实际上提供了相当有力的支持.早在60年代末期,台湾心理辅导的服务已经有了高速的发展。到1983年,台湾所有学校,包括小学至高校,都已开展了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服务(Barclay&Wu,1986)。此外,政府亦强调心理辅导与治疗在社会发展方面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Min-istryofEducationDepartment,Taiwan.1991)。

一门新的科学与专业.其发展往往与学术机构的支援、经济条件都有关.台湾由于省政府认可与推动,高校中的心理辅导培训课程专业点有好几个.质量亦不错.持有高等学位的学者专家,数目相当可观.至于资源方面,除了长久以来的支援外,在1991年至1997年实施的“教育部辅导工作六年计划”中,政府所提供的经济支援,数额高达约24亿元人民币。虽然此计划的开始,是针对台湾近年青少年罪犯人数急剧上升的现实,惟计划的总目标是“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及国内外资源,建立全面辅导计划,统整规划辅导工作发展,亦减少青少年问题行为.培养正确人生观,促进身心健康,增益社会祥和.”从总目标中,喜见计划的目标没有局限于解决问题的层面,而且确实是反映了心理辅导的哲学与精神。例如前述的“发展”与“成长”这两项特质,就具体整合于总目标之中。

香港的心理辅导专业人员,曾经透过专业协会,尝试在专业化的重要课题上跨步前进。香港迫切需要建立专业人员的证照制度。很可借,多次的努力,因为种种因素,包括缺乏官方的支援,至今毫无进展。再看台湾的情况,由于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教育部辅导工作六年计划”中,在第二阶段就包括了这一项重要的项目。事实上,证照制度的建立,是将专业上监管工作制度化,的确是心理辅导专业服务质量保证的重要关卡。在人员的编制上,由于资源充足,台湾今年在此一方面的发展,亦不断完善,吸引和培育了不少优秀的人才。

在日本,教育界人士对辅导的诠释纵有不同,但未闻有否定辅导功能者.而早在1956年文部省已经对学校辅导作出肯定和支持。从所出版的《辅导手册》亦可窥见,文部省对辅导的定义已经有正确的掌握。手册中说明了辅导的意义并非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对策而己,应该在积极方面促进各个学生的性格发展。同时,文部省强调“辅导是达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功能之一.”(文部省.1956)

日本70年代教育核心问题“学校人性化”,亦直接间接催化了学校辅导的良好发展。“学校人性化”是回应日本社会之非人住环境.面对这挑战,教育工作者所厘定的学校辅导目标为:根据人性尊严的观念,重视每一个学生。辅导是帮助具有内在价值之个人迈向自我实现的过程,以发展人性为目的。因为政府之认同与肯定,心理辅导的正确概念,很快落实于教育界,更得到校领导与决策者的认同。例如在全国中学校长中,有94%相信心理辅导是教师培训中最重要的一环(仙崎武,吉田辰雄,198o)。

让我们再看辅导与治疗发展得最好的美国。虽还早在1932年.在明尼苏达大学就已经设立了具有辅导功能的机构(Williams.1939).但这一专业发展的转机,却要等待四分之一个世纪.1957年俄罗斯(当时的苏联)在太空科学上的一次超前,给美国政府带来极大的震撼。在检讨该次竞争的失败过程中,教育的检讨是其重点。结果是第二年,美国政府推出了一项“国防教育计划”(NationalDefenseEducationAct)。此计划为当时学者专家正努力推展的辅导专业,带来了一次,且成为美国教育史,并学校辅导的界石.此计划不但有效地回应国民之个人需要,同时,还确认了心理辅导乃国家富强并教育生命力所在(Gibson&Mitchell,1995)。

“国防教育计划”使美国教育从根本上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意义是深远的。它令美国教育从传统的大量生产形式转变为重视每一个个体,在尊重个别差异的教育原则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人化的关注与教育。在辅导这一领域,其支持力度大而且是多方面的。例如:自计划开始推展的1958年至1964年的六年内,在人员编制上,高中的心理辅导员由12,0O0增加到30,000,增幅达150%。在实质工作上,亦由1:96O的心理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改善到l:510。而在培训方面,在1964至1965年,此计划支持了480所高校改进了他们的培训质量与数量,共有15,700位中学辅导员接受了培训。

在中国内地,心理辅导真正萌芽始自80年代中期。1985年3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再次正式成立。协会的成立,为内地心理卫生展开了新的一页。在协会的组织推动下,相继成立了协会居下的专业委员会、分会与地方协会。与此同时,心理卫生工作人员亦在各地不同人群中积极开展了宣传教育和学术研究(马建青,1995)。

近十几年来,内地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发展相当快,除了精神疾病防治机构以外,各类医院、许多大中小学校、群众团体,纷纷设立了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服务单位。目前,卫生系统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是内地的一个主要方面。而心理辅导的另一个主要领域是学校,尤其是高校。不过从整体来说,多数学校尚处于自发阶段,缺乏制度上的保证,因而工作开展出现重重困难,包括人材不足、流失与设施上的匾乏。至于在理念上·人们对心理辅导与治疗仍然模糊不清。例如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价值观的急速改变,人们的心理矛盾与冲突以新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出来。一些关心政治思想教育的人感到传统的“思想工作”模式似难以收效,寄望于心理辅导。甚至有人视心理辅导为“思想工作的现代化”(钟友彬.1995)、至于心理辅导与治疗的另一重要范畴——评鉴与测量,虽然已有专业协会,但由于未能制度化规范化,故心理测验与评鉴工具随意售卖和被滥用,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学者们对种种问题作出分析,指出主要原因为:政府有夫部门认识不足,行动迟缓.除卫生部门外,教育、民政等有关行政机构未采取得力举措来推动这项专业的发展;专业人员奇缺;教育和培训工作.尤其是正规的心理辅导人员的培养跟不上;治疗和咨询效果参差不齐等(江光荣,1995).不过,近两年来,喜见教育部已确认心理健康的重要,主张思政工作人员采用不同的策略,包括了心理性的干预方法.来协助学生(中国卫生协会.1995。国家教育部,1997).基于官方的认同,时至今天.有越来越多省市的学校开始将心理辅导与治疗纳入课程,或者设立服务单位.

五、专业系统培训课程

香港心理辅导专业的发展.相当差强人意。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专业的系统培训课程,远远未能回应专业和社会的需求。即使是全港唯一开设心理辅导学位课程的中文大学.多年来挣扎求存至今,无论在开设的科目,还是在教导人员的编制上,都有待进一步改善。由于该课程的名额有限.培训的人员亦不能满足社会急剧转变所带来日益增多的心理辅导需要。幸而多年来有不少人在外地获得适当培训后,回港参与此项重要的专业.不过,由于心理辅导和治疗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密切,长远来说,我们仍需要在香港本土上开创更多的培训机会。

至于台湾,前文曾说明了,由于四十年来省政府对此专业的认同与大力支持,各方面的发展相当可观。在内地,随着社会的转变,心理辅导与治疗的需求日益增大和迫切。最急切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开展专业的系统培训。钟友彬(1995)对这个问题有相当透彻的分析,他说: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能胜任这个工作的合格从业人员太少了。尽管全国各地办了许多讲习班、培训班、派人出国或请外国的专家来讲学,并于1990年成立了全国性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委员会,出版了一些书刊,培养了不少从业人员,但水平参差不齐,至今还没有培养心理咨询人才的专业机构和系统的培训课程,也还没有正规的资格考试制度。”(江光荣,P4)

据过去几年个人在内地的访学中所见,具有心理辅导与治疗系统本科培训资历的人,真是凤毛麟角。不少已担任培训的人员,通过自学,理论上的知识往往很充实,令人钦佩与尊敬。但问题是,心理辅导与治疗是心理学中一门实用科学。上述的学者专家因着他们缺乏了临床实践经验,实在带给他们很巨大的限制.甚至是流弊。另一批负责培训的主力,来源是心理学本科毕业生.

遗憾的是,在心理学这庞大的领域中.各个专门领域的主导哲学与理念并不一定协调.其中部分的信念.与强调入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潜能、主导性和创造性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正恰恰背道而驰。故此,个人要强调;一个人若已具有心理学本科基础,再研读心理辅导,往往事半功倍;但并不是每一位心理学本科的学者都适合从事心理辅导与治疗。一个人是否适合作心理辅导工作,是因专业而异,更是因人而异。后者正是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上学者专家公认的信念:在辅导与治疗过程中,产生成效的关键是从业者本人的素质与修养。换言之,心理学其他专业方向人员的培训,往往不像心理辅导与治疗的培训那样重视学员个人的素质与修养。中国心理辅导与治疗的发展,若要迈向专业化,专业系统培训的设施.乃燃眉之急。一个专业系统性的培训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Carkhuff,1987;walkins,1997:):首先是理论学习。心理辅导与治疗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既是科学,自然少不了理论基础。一个专业工作者,不能只懂操作。他必须清楚,并且能解释他操作行为背后的理念。其次是从业员本身的素质与修养.故要为学员提供自我探讨的机会。在深层次的自我反思中增强自我认识和自我觉察.第三是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的训练。第四就是实习.学员要有机会实际为人们提供心理辅导与治疗.同时,他会接受导师严谨的督导。在专业的评核上,通常对实习的时间和接受督导的时间,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而负责督导的人员,在学术、临床经验与督导的资历上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与水平。

香港心理辅导与治疗,迈向专业道路漫长而工作艰难。我们一方面继续致力于专业化工作的改善和发展。另一方面,自垦荒工作之始,就同时尝试脚踏实地地开展半专业和非专业的心理辅导与治疗的培训。这一层面的培训,由于需时较短,各方面的资源要求亦较易解决.故此在量的供应方面.确实是舒缓了香港社会多年来工作人手的短缺问题,不过.无论是高校和社会团体所主办的半专业和非专业培训课程,都相当严谨认真。各有关方面对他们服务还质的评估,相当不错。

举例来说,在香港中文大学为香港教育署所主办的中学心理辅导教师证书课程,为期一年。上课的时间约相当于研究院三学科的要求。在课程的中段,学员要实习.并且以六人一小组的方式,接受督导,进行学习。此外,课程还设计了三次工作坊与个入成长的小组活动,整合于一年的学习中.学员获得的证书与资历,有助于他们职称的提升。

中文大学所提供的心理辅导课程,虽然有一定的限制,但由于求过于供,往往可以甄选出一些优秀的人才,纳入课程。在多年的培训经验中,前述的半专业和非专业培训,实在是为我们的研究部课程作了不少准备工作。凡有此类背景的学员,学业上表现往往相对地良好。故此类课程,在心理辅导与治疗迈向专业化的道路上,事实上扮演若重要的角色。在内地辽阔的国土上,在可见的将来,心理辅导与治疗的需求会日益增加.面对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化的挑战,香港的经验,应该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六、总结与建议

前文初步讨论了心理辅导和治疗的概念与功能,研究与本土化,政府的认同、支持和专业的制度化;专业系统的培训等四个课题。当中固然有值得雀跃与欣慰之处,但同时亦有不少令人沮丧与担忧的事实。不过,透过反思与自省,肯定会帮助我们对现实有较清晰的洞悉和觉察。个人深信,这会引发和促进我们更有决心、更有力地向着专业化的目标努力。面对这艰巨的任务.个人有以下九点建议:

(一)透过学术与专业的研讨,澄清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概念,并且界定心理辅导与治疗在心理健康领域中的位置与功能.我们的专业,在本质上是对人类个体的重视与尊重.是发展与成长取向的,而自我实现则是不同学派最能协调与认同的终极目标。

(二)心理辅导与治疗(COunselingandPsy-chotherapy).在中国不同的地域地注.名称各有不同。多年来,无论在学术交流与沟通,甚至在日常的运作上,已导致了不少的混乱与问题,实在是我们迈向专业化的障碍。故此,有必要尽快汇聚才智精英,以彼此尊重、欣赏的态度,超越各人的习惯与传统的限制,从学理上为这专业找出最正确的名称。

(三)为了专业的信誉和对社群的负责,我们必须留意监察培训质量与从业人员的工作水平。不同地区的人员.应加速专业制度化与规范化。工作要项包括设立专业道德守则.建立专业人员的证照制度,并对培训课程订出审核的标准等.同时亦配合实务,发展心理辅导法规。

(四)组织各地人才,有计划地整理现有测验与评鉴的工具,尤其是常用的、重要的测验等。务必要建立中国人的常模。同时,将工作人员的资历规范化.并严格禁止测评工具随便售卖与滥用。

(五)探讨不同层面的心理辅导课程设计,规划各级学校心理辅导课程.亦配合实务与实况,编制与修订各级学核心理辅导工作纲要.

(六)在学术与专业上,我们应面向国际,努力发展国际网络。同时摈弃不必要的民族偏见,在尊重学术无分国界的前提下,以开放的心灵与开明的态度,透过个人并集体的努力,进行跨文化与多文化的研究。认真探索与发展本土化的心理辅导与治疗。

(七)吁请政府当局,肯定心理辅导与治疗的理念,并且在编制与经费上,对我们有实际的支持。在培训工作方面,鼓励与支持已有一定基础的高校,开设硕士课程,进一步发展博士课程。为有志投身本专业的人,提供足够的研习机会。此外,设法培育高素质的培训人员,以期保证培训课程的水平。至于在研究上,人力的配置与经费的支持,亦有待政府的鼓励与支持。

第4篇:心理健康培训课程范文

初级预防:

消除诱发问题的来源

初级预防的目的是减少或消除任何导致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并且设法建立一个积极的、支持性的和健康的工作环境。改善员工工作环境的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理环境改善,包括办公室颜色配置、绿植摆放、办公物品摆放、信息屏播放、墙面宣传品选择等;二是氛围改善,包括对一些人事政策进行调整,改善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方式,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感和主人公感。

比如,某通信公司在引进EAP项目的第一年中,主要是普及员工的心理健康知识,为员工提供的EAP服务包括心理宣传品、培养内部EAP专员。心理宣传品主要包括张贴在办公环境中的海报、电梯视频、内网美文和心理测试等,可让员工切身感受到EAP的存在和作用;EAP专员是指来自组织内部的各个岗位,对于EAP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并愿意为大家服务的员工,他们是促成员工获得必要协助的主要人员。当员工受到困扰时,EAP专员的关心与协助,不但可以有效化解团队危机,还能协助员工解决或降低困扰。可以说,EAP专员是员工身边的“心灵助手”。

二级预防:

传递心理健康知识

初级预防中的心理宣传品虽然也可以传递心理健康知识,但对于自学能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的员工来说,还远远不够。二级预防中传递心理健康知识的形式主要包括各种主题讲座、培训。

讲座和培训的内容包括应对工作压力、自信性训练、放松技术、生活问题指导,以及解决问题技能等。这些形式和内容更加贴近员工真实的工作和生活,有时候还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级预防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向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组织内从事员工保健的专业人员提供专门的培训课程,以提高他们重视员工心理健康的意识和处理员工个人问题的能力,如“基本咨询技能”和“行为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三级预防:

员工心理咨询与辅导

员工心理咨询是指由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向员工提供个别、隐私的心理辅导服务,以解决他们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使他们能够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去生活和工作。由于员工的许多职业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生活方面的因素有关,这种心理咨询服务通常也面向员工的直系家庭成员。心理咨询服务是员工认可度较高的一种服务,也通常是企业必选的服务之一。

三级预防还可以减少危机事件给员工个人及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如某电力企业在年度心理健康检查过程中,发现有几十个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正常的水平,其中一个人已经有过自杀行为。于是该企业马上启动危机干预方案,由咨询师逐个拨打员工电话进行回访,针对情况严重的员工进行电话咨询或面对面咨询;对于已经实施自杀行为的个体,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师进行面对面心理咨询,并开通24小时咨询热线。通过及时的干预,危机事件被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当事人也逐渐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案例再现

服务对象:某公司客服部门的员工及其直系亲属。

实施方案:

1. 初级预防――宣传(小册子、电子邮件)

纵观全球EAP实施失败的案例,主要原因就是宣传普及不到位,员工不理解EAP,不知道如何使用EAP。所以,EAP的宣传普及是项目成功的要素。

为此,项目组专门印制了精美的EAP宣传小册子,散发到各个客服中心站点,并定时向全国客服员工发送个人电子邮件。除了宣传此次活动,还对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进行介绍。

初级预防为员工提供了EAP的简介及联系方式,既做了EAP宣传工作,也提供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自我调节技巧,使多数员工有机会接触EAP,并能对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逐渐形成重视的态度和科学的认知。

2. 二级预防――培训(管理层、一线员工)

(1)客服各大区督导心理培训

对某各大区督导以及中层管理员工共40多人进行了“心理健康和交互作用”和“心理健康与人才发展”的专题培训。该培训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紧密联系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受训员工普遍表现出对训练内容的欢迎和兴趣。这些内容的培训不仅促进了中高层员工在管理工作中贯彻这些技能,并且融洽了组织气氛,推进了管理工作的全面提高,提高了员工工作绩效。

(2)客服管理层健康培训

对某电脑公司客户服务部本部30多名中层管理员工进行了“心理健康与人才发展”的专题培训。该培训课程不仅介绍了心理健康的定义和内涵,确立了心理健康的标准,而且还引导受训员工学习了自我暗示、自我控制、情绪管理、人际沟通、耐挫能力等自我调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摆脱困扰的实际技能和技巧。这些内容对受训学员来说不仅是全新的,更是有着巨大的使用价值。这对管理层人员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管理人员更好地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个人事件,更好地工作和管理下级员工是非常重要的。培训结束之后的反馈表明,受训员工对培训的内容和授课方式是欢迎的。

(3)客服管理层咨询技巧培训

先后两次对某电脑公司客户服务部30多名员工进行题目为“作为咨询式的管理者――亲情的专业化”的专题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介绍了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内容、理念、模式和技巧,确立了成功的咨询者标准。同时,生动形象地结合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资讯技巧和方法的训练、评估和指导。最后为管理者总结了如何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推广亲情模式、贯彻人本精神,并提供了实际的指导建议。

(4)一线员工心理培训

对某电脑公司客服部北京中心站员工进行题目为“工作与生活的协调”的专题培训。

3. 三级预防――咨询服务(电话咨询、个别咨询、团体咨询)

(1)团体咨询

项目组邀请了某电脑公司客服部门的8名管理层员工进行了一次团体咨询。通过这次活动,参与者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解决了工作中的压力、冲突、自我效能感的丧失等问题,活动还使得参与者对工作、生活更加充满了信心,使宽容、接纳的亲情文化,在小团体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2)电话咨询

项目组为某电脑公司客服部所有员工开通了电话咨询热线,聘请国内心理咨询界的知名专业心理咨询师担任热线咨询师。在此期间,项目组先后接到54人次的电话咨询,咨询员工总数达到了48人,其中包括11%的员工家属。在咨询中,最受关注的就是人际沟通、自身发展和工作压力三个方面的问题。

(3)个别咨询

第5篇:心理健康培训课程范文

独具特色的“德育149工程”

“德育149工程”,是指包含一个目标,四个维度和九项课程的育人计划。一个目标就是将学生培养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行业的领导型人才,四个维度是理想、品格、能力和素养,九大课程是学校围绕育人目标在四个维度下开发出来的德育课程。

《人生规划课程》指导和帮助师生进行人生规划,树立远大理想,设计美好未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学校为全体师生建立了成长档案,组织相关培训,开展了“我的未来”“我与大学有个约会”等主题活动。

《三生教育课程》中的三生教育是指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为开展好三生教育课程,学校组织专家研讨会和任课教师经验交流会,制定了三生教育规划,研发三生教育校本教材 ,制作三生教育全部课件。

学校为开设好《潜能开发课程》,成立了人力资源培训部,设立潜能开发教室,专门用于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开发。潜能开发课程采用情景感悟的独特教学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门负责《心理健康课程》,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学校还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和沙盘游戏治疗室为师生和家长服务,并精选典型治疗案例汇编成册,供教学和研究使用。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云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和示范学校。

《趣向课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修的课程。目前开设的健美操、足球、篮球、田径、合唱、舞蹈、管乐等多个项目深受学生欢迎,学校足球队连续多年蝉联昆明市校园足球联赛冠军,三名足球队员进入国少队,一名队员目前在法国某俱乐部踢球,学校健美操队两次获得全国比赛一等奖。

《拓展课程》的内容包括凌空飞跃、信任背摔、巨人天梯、心心相印和团队墙等多个拓展项目,对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自信心、合作精神等方面有良好效果。

《社会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组织学生去知名大学参观学习,去孤儿院体验生活,去少管所接受教育,去社区参加劳动,去野外进行生存训练,带给学生课堂上无法获得的体验。

《国际交流课程》主要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异国文化的熏陶,几年来已经组织学生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韩国等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教育效果明显。

《家长培训课程》是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引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以便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德育149工程”为领导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问题解决型”课堂培养领导能力

学校秉持“有效教学”的理念,将传统的教师课堂转变为现代的学生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了“1263”问题学导型课堂学习模式,该模式由一个目标“领导型人才培养”,两个行动“教师结构化导学”和“学生结构化学习”,六类课型及三种工具构成。

在“1263”问题学导型课堂学习模式下,孩子们学会了结构化预习,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增强,而学习能力正是领导型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通过预习,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发现和生成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发现和生成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均得到提高。通过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给全班共同讨论,由学生代表到讲台上进行展示演讲,其他学生补充或质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探究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1263”问题学导型课堂学习模式大大加快了领导型人才培养的进程。

第6篇:心理健康培训课程范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在上级教育部门及学校的指引下,针对我校学生心理特点,围绕学校“学生人人心理要健康”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如下:

1、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系统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调节方法的主要途径。本学期我校在初一二每周安排一节心理健康课,初三间周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我们充分利用了《新版中小学心理健康实验教材》,并将教师学到的心理团辅技术运用到课堂,房树人绘画、OH卡牌故事接龙,催眠的花园,拍卖会等,使心理健康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同时,由心理健康教师讲授《生命的意义》《生命之旅》两次校级公开课,课上,学生在生命的抉择时潸然泪下,感悟颇深,得到听课教师和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2、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

本学期在全体班主任的配合下,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一共进行了四次。各班任在认真学习心理团辅和《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操作指南》基础上认真指导学生开展主题班会,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起到了全员参与心理健康工作的目的。

3、加强学习培训

教师队伍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的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一项工作做好必须有一名好先锋,政教主任看充分意识到开展这项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真学习,自身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尤其是在近两年来积极自费学习OH卡牌辅导、绘画艺术治疗、GPRS行为模式测试等心理诊断、咨询、辅导技术,之后积极对中层领导和班主任教师进行培训,采取传帮带等形式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了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及实践技能。尤其是学校购置沙盘以后,政教主任兼心理健康教师,有时在时间上会影响沙盘活动的开展,他主动承担了心理沙盘培训课程,使得各班主任均可起到个体沙盘创建的陪伴者作用。

4、举办心理讲座

我校积极利用家长学校为老师、家长、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在初三学生毕业之际,我们为初三学生举行了两次考前放松的讲座,使学生在考试之前拥有好心情,轻松上考场。本学期我校在家长学校期间各班都安排了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之后由政教主任做了《跨越人生的栏杆》的心理教育讲座,赢得了师生的认可,积极推动了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进行。

5、建立、完善心理档案

本学期我们首先建立初一新生建立心理健康基本情况档案,使班主任、心理老师及时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并重点关注筛查出的问题学生,帮助他们进行及时的心理调适。同时完善了初二、初三年级的心理档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监控自我完善,为学校心理辅导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收集信息,尤其是初一二每个学生均进行了十二份心理健康测试,从不同层面了解学生,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并予以追踪调研,确定了调研主题《榆次北梁初中单亲学生心理状况研究》。

7、继续开展心理咨询

我校心理咨询室在午休、活动时间和晚餐对学生开放,每天不少于2.5小时,我们严格按照咨询流程进行咨询,使学生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今年我们为我校学生及家长做了大约13次的心理咨询,内容涉及学习困惑、交友疑虑、青春期成长困扰、行为不良、厌学等,例如我校初一某班一学生不愿来学校上学,周一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周二孩子就打电话告诉父母,要求来学校接回家,并威胁家长如果不来接就离家出走,心理健康教师通过“房树人”绘画技术与该生交流,发现其性格上具有非常热心的特点,使其认识到只要主动交流可以交到许多朋友,通过不到半小时的沟通,该生愿意留下来,心理沟通起到了效果。一名女生由于考试焦虑影响了学习,通过OH卡牌抽取使问题得到解决,第一张抽取是存在的问题、第二张牌是问题产生的根源,第三张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面谈咨询、沙游辅导、催眠等方式,及时调整了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维护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预防了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

8、进行心理图书漂流活动

我校心理咨询中心拥有藏书300多册 ,我们利用阅读课、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心理书籍阅读,到目前为止,全校所有班级已全部进行了轮流阅读,部分图书还在借阅中。通过阅读,不仅广泛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而且还促使同学们掌握了大量的有关心理调试的技巧和方法,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9、开发心理信箱

由学生信任的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予以及时解答,并为学生保密,帮助学生健康发展,消除了学校一些安全隐患,做到了为学校规范化办学保驾护航的作用。

10、迎接“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申报”

第7篇:心理健康培训课程范文

(韩国首尔大学教育研究所 Email: )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5-0305-06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5.001

1 韩国心理健康体系的构成

1.1 职业名称

在韩国,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职业名称很多,最常见的有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专家或心理咨询师等。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职业名称也有相应的变化,如面向中小学学生的学校心理咨询师,面向一般青少年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面向求职人员的职业指导(咨询)师以及与心理健康工作密切相关的社会福利师和青少年指导师等。从事应用心理学、青少年学、教育学、社会福利学、儿童学、咨询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大学教授也会从事临床心理咨询活动,但他们的职业名称是教授,而不改称为心理咨询师。有很多神职人员从事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工作,他们一般也都保留其神职名称,如牧师、传教士、师父、神父、修女等。另外,还有很多咨询志愿者,他们接受一定时间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后,志愿参与青少年或受害妇女的心理咨询活动,他们的名称一般比较模糊,行内称为咨询志愿者,来访者称他们为老师。

1.2 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及主管行政部门

在韩国,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非常多样,一般有医院精神科、大学心理咨询研究所、企业心理咨询所、中小学心理咨询室、私设心理咨询室、职业支援中心、青少年综合咨询支援中心、妇女保护所、社会福利院、南北统一院,以及圣堂、教会、寺院、修炼院等。主管政府部门也根据受惠对象或从业人员的工作性质有所不同,并分别由不同部门受理诸如开业资格审查等一系列相关业务,同时负责制定各项政策、法规。据不完全统计,与心理健康服务业务有关的政府部门有教育部、法务部、国防部、警察署、消防防灾部、统一部、妇女福利部、青少年委员会、红十字会等[1]3-6。

2 心理健康体系从业人员的教育与专业培训

2.1 教育内容的选定标准

在韩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教育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正规学校的教育或称学历教育;另一个是社会继续教育或各理论学派自行组织的带有研修性质的专业继续教育。

学历教育的教育课程的选定标准有两条,其一是意义性标准,另外一个是实用性标准。所谓意义性是指,该课程是否能够反映心理健康领域的本质内容;实用性是指该课程的学习是否能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应用[2]36-37。根据这两条标准,各大学开设心理咨询相关课程。各校的具体教育内容根据培养目的而有所不同,但是一般包括如下内容:理解个人心理的领域,理解社会文化的领域,咨询的基本理论和技法领域,咨询者的伦理领域,心理评估领域,研究课题及研究方法领域,咨询者的培养与教育领域,咨询的行政管理领域及咨询政策领域等。以培养青少年咨询师的教育课程为例,其设置的教育课程结构见表1[2]43-44。

2.2 教育方法

咨询专业人员的教育因其特殊性采用的方法与一般教育不同。通常情况下,传授知识和概念时采用知识中心教育法,传授技术时采用经验中心教育法,为了开发咨询者个人的咨询能力一般要采用直接体验个人咨询和团队咨询的方法。知识中心教学法包括讲座、座谈会、讨论、课题研究以及读书、读资料、发表法等。经验中心教学法主要包括角色练习、观察、实习、利用多媒体、督导法等。个人咨询及团队咨询是指专业人员像来访者一样,就个人问题找公认专家通过咨询获得解决问题的心理体验[3]231-250。

2.3 咨询专业的学科设置及课程内容

随着社会对咨询专业人员需求量的增加,韩国各大学纷纷开设咨询学科,学科名称有的直接冠以心理咨询学,或心理治疗学,有的则在相关学科中设有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专业,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社会福利学、青少年教育学、产业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基督教学等都是在学科内开设咨询专业的。最近几年,有部分学校不仅新开设了咨询学或治疗学,还根据社会需要开设比较时兴的咨询学科,如美术治疗学等。但这些学科规模不大,开设的课程也不像传统学科那样规范严格,大体上是社会有什么样的需求,就即兴地开设相关课程,社会需要减少了,有些学科也相继消失。

韩国各大学心理咨询专业一般分为本科课程和硕博研究生课程。本科课程除了以专门培养咨询人员为目的开设的咨询学外,大部分学科并不以咨询科目为重点,而是在选修科目中开设与咨询有关的科目,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咨询学。到了硕士、博士阶段学科性质就比较明确了。下面以几个大学本科、硕士及博士开设的专业课程为例,简要介绍一下韩国正规教育体系心理咨询专业开设的课程。

本科课程:大部分学校本科所开设的科目,有的与咨询直接关连,有的与咨询学没有直接关系。以首尔大学教育学科本科课程为例,开设的科目有:咨询原理,社会教育概论,产业教育论,个人心理理解等二十多个科目,其中与心理咨询有关系的科目大概有十多种[4]。首尔大学心理学本科课程的科目为:心理学-理解人类心理, 心理统计学,性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入门及实验,发展心理学,异常心理学,神经科学,社会心理学及实验,学习及记忆的心理学及实验, 认知课程及实验,临床神经心理学及实验,生物心理学,心理测量及评估,临床心理学及实习,知觉心理学及实验,语言心理学及实验,咨询心理学,产业及组织心理, 应用实验心理学,肯定临床心理学入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情绪心理学,应用发展心理学。这些课程基本上都与咨询学有关系[5]。

硕士课程:首尔大学心理学硕士课程科目为:高级心理统计学,高级社会心理学,高级知觉心理学,心理评估,高级生物心理学,感觉-运动生理学,多变量分析法,团体过程,态度和社会认知,神经心理评估,高级临床神经心理学,高级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研讨(2)标记为(2)的科目为相同科名下可以设置不同内容的科目,学生可以重复选修该科目,在计算学分时不按同一科目处理学时。,认知神经科学,高级性格心理学,精神病理学,知觉心理方法论,高级语言心理学,高级发展心理学,精神病理学研讨,心理治疗和高级咨询理论,高级组织心理学,高级产业心理学(2),实验心理方法论研讨(2),脑摄像研究方法论,计量心理学研讨(2)。上述课程大部分都与心理咨询有关[6]。

博士课程:首尔大学心理学博士课程专业科目有:性格研究研讨(2),临床及咨询现场实习,团体咨询及治疗,治疗性面谈及实习,生物心理学研讨,高级组织开发论,发展心理学研讨, 精神病理学,神经科学,高级应用发展心理学,认知治疗,产业及组织心理学主要问题,高级情绪心理学。这些大部分都与心理咨询直接有关系。

另外,三育大学开设的心理咨询学教育课程以咨询学为中心课程,内容分五个领域:(1)有关理解人类心理方面的领域。开设课程有心理学概论,发展心理学,异常心理学,性格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宗教心理学等。(2)有关心理咨询理论及技法的领域。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咨询学概论,咨询伦理,咨询的理论及实际,团队咨询,家庭咨询,职业咨询,儿童发展与咨询,青年发展与咨询,老人咨询,中毒咨询,特殊儿童咨询,学习咨询,超常儿咨询,美术治疗,音乐治疗,行动修正,宗教咨询,性心理咨询,内在治疗,生活指导研究等。(3)有关心理检查测量及研究的领域。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心理检查,心理诊断,研究方法论等。(4)有关心理咨询实习的领域。主要开设个人心理咨询实习和团队心理咨询实习等课程。(5)有关各种训练的领域。开设的课程有领导能力训练,父母教育,交流沟通训练等[7]。

2.4 继续教育及各种专业培训

在韩国大部分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都知道,要想成为名副其实的咨询专家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只提供最为基础的理论知识,而真正的临床技术或某一理论领域特殊的知识还需要单独下功夫学习。因此,在韩国各种有关心理咨询的培训非常多,参加学习的人也比较踊跃积极。这些培训大部分自费,有的是学会审查资格时承认学分的培训,有的则与资格证无关,大家只要觉得有必要学习,就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报名参加。

有关心理咨询的继续教育大体上可分为四大类:学会组织的各种研讨会或工作坊;大学的对外公开讲座;各心理咨询所组织的培训课程;各级各类教育机关组织的临时性的主题讲座[8]234-238。首先,韩国各级学会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全国会议形式组织各种研讨会和工作坊,普及最新咨询理论和咨询技术。很多初学者可以在这种形式的会议上接触心理咨询的一般理论和技法,研究人员可以在这里了解咨询学的发展动向,同时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其次,设有咨询专业的各大学会对外开设公开讲座,满足从业者对部分理论的继续教育要求。也有些大学会定期不定期地邀请有关理论的外国专家进行讲学活动,使韩国同行及时了解国外咨询界的最新研究动向和成果,不断提高本国的理论水平和咨询技术。再次,心理咨询实习以及各专门理论的普及由相应的心理咨询所担负。如精神分析心理咨询研究所就要担负精神分析师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知识的继续教育任务。有些心理咨询所还要接受一般修炼生的案例指导,通过定期的案例公开发表会,使修炼生有机会得到督导级专家的指导。另外,咨询所也会开设各种分等级的培训课程,补充正规学校的教育。韩国负责成人教育的教育机关非常多,有关心理咨询的各种培训可能由不同的教育机构组织,如,教师进修机关,企业培训机关或宗教、社会团体等。

3 专业人员的管理及资格证的颁发标准

3.1 资格证的种类

在韩国,有关心理咨询的资格证一般分为三种:国家公认资格证;学会公认资格证;民间资格证。目前为止,国家公认资格证只有六种,即精神保健临床心理师,专门咨询教师,青少年指导师,职业咨询师,社会调查分析师,青少年咨询师。现行的学会公认资格证主要有:心理咨询专家资格证,咨询心理师资格证等十多种。再就是各个专业学会颁发的有关专业资格证,如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心理咨询师等。各种民间资格证则是名目繁多,种类无数。在韩国,与心理咨询有关的主要资格证见表2[9]。

3.2 国家资格证的颁发和认定标准

国家资格证一般都具有法律依据,由政府主管部门直接管理或委托相应部门审核管理。下面以青少年咨询师资格证为例,简要介绍一下韩国国家资格证的颁发依据和办法。

3.2.1 青少年咨询师的应试资格

在韩国,根据青少年基本法第二十二条,同法施行令第二十三条等的规定,国家青少年委员会委员长委托韩国青少年咨询院施行青少年咨询师资格审查和考试,并负责资格证书的颁发和管理。青少年咨询师的应试资格见表3[10]。

3.2.2 青少年咨询师考试科目

青少年咨询师的考试科目分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种,各级考试科目略有不同, 选考科目一般在所列科目中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参加考试。内容详见表4。

3.2.3考试方式及考核步骤

考试分笔试、面试、材料审查三种形式。考核步骤有以下五步:递交考试申请(网络申请);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定时定点笔试;笔试合格后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定时定点面试,面试前接受资格书面审查;面试合格后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定时定点收费资格研修;领取相应级别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师资格证[11]。

3.3 学会公认资格证的颁发标准

学会公认的资格证种类有十多种,下面主要以韩国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为例,简要介绍一下资格证的颁发标准。韩国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分为两个等级,一级心理咨询师又叫心理咨询专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又称心理咨询师。韩国心理学会颁发的这一资格证,是目前韩国国内最为广泛承认的咨询资格证。心理咨询机关在招聘咨询人员时,会在应试资格上注明:需要持有心理学会颁发的心理咨询资格证。心理咨询师应试资格见表5[12],资格审查内容见表6。

3.4 资格证申请步骤及常规管理

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一般步骤为:递交申请、参加笔试、笔试科目全部合格后,提出资格审查请求,通过审查后,取得资格证。资格证一般要五年更新一次,其间必须履行会员的义务,按时交纳会费,参加学会的各种继续教育活动。资格证需要更新时,同样需要递交更新资格证申请,并按要求提交参加学会教育活动的有关证明[13]。

4 结论

韩国的心理咨询已有60年的历史,与英美等西方国家既有很多相同的方面,也有很多不同 [14]704-709,[15]144-147。心理咨询师的培养,不仅是心理学专业的专门领域,教育学、社会福利学、青少年学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心理咨询学等不同学科,都担负着培养心理咨询师的任务,并且培养出了大批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在韩国,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已经扩大到很多领域和部门,如公务员、企业员工的选拔及管理,监狱以及青少年教养院、部队、警察厅、大型灾难预防,及包括南北韩统一后的心理适应。因此,有部分学者主张咨询学应独立于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这一主张直接体现在学会的组成和组织上,最早韩国有心理学会,心理学会下设临床心理学分会,学会主要由从事临床心理咨询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人员组成。后来,随着心理咨询领域的不断扩大,非心理学专业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也加入了这一队伍,并重新分出了心理咨询分科学会。为了使心理咨询从业人员能够有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有关学者共同发起成立了韩国心理咨询学会,并按咨询领域下设大学心理咨询分会、青少年心理咨询分会、职业心理咨询分会、企业心理咨询分会、部队心理咨询分会等分支学会,各地方分设地方组织,形成了另一个学会体系。该学会迅速成长,在短短的几年内吸收了千名以上的会员,大部分从业者既是心理学会下设心理咨询学会的会员,同时也是韩国咨询学会的会员。

不管这种争论多么激烈,在韩国,心理咨询职业作为新兴的职业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欢迎,从业人员的规模越来越大,培养渠道和后期专业培训的机构越来越多,韩国心理咨询业已从大规模和多样化逐渐向高水准、本土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宗翰. 为确立心理学正体性的必要努力-资格证的颁发和管理[J]. 韩国心理学会会报,2008,3:3-6.

[2]朴裁煌,南相仁, 金昌大,等 . 青少年咨询教育课程开发研究 [M]. 首尔: 青少年对话广场, 1993 : 36-37.

[3]李淑英, 金昌大. 咨询专业硕博课程标准化研究[J].教育研究 ,2002,40(4):231-250.

[4]首尔大学教育学科, 教育课程[OL]. 首尔: 首尔大学教育学科,2008,9.[2008.11.19].

[8]金桂铉. 咨询教育方法论研究 [M]. 首尔: 学知社, 1992 : 234-238.

[9]韩国产业人力工团.资格证[OL]. 首尔: 韩国产业人力工团 , 2008, 9. [2008.11.19].

第8篇:心理健康培训课程范文

关键词:心理管理;EAP计划;企业文化;职业生涯规划

现代社会中,伴随着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很多企业也同时陷入了重视产能轻视经营、不断追求规模忽视管理的恶性循环发展中。一方面是投入大量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却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企业员工获得的报酬较低、工作时间相对过长、福利保障不高,各种心理问题得不到疏通释放。如此下去,这必将给企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而与此相关的新闻事件也层出不穷。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必须重视员工的心理和情绪上的不良状态,加强引导。我们一直提倡建设和谐社会,人与人的核心是关键,人内心的和谐是基础,只有人心理真正的和谐,才能有强健的体格,才能回报社会,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样,企业的和谐需要员工的和谐心理为支撑,如果企业的员工普遍都感到精神抑制,那么这个企业的存在也不会太长久。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提出:进入21世纪后,没有任何一种灾难比心理障碍给人带来的痛苦更深重。现代社会紧张的节奏、激烈的竞争、过度的工作压力等,使得员工长期处于疲劳、烦躁、压抑的精神状态下。在我国,一线员工有不良情绪是比较普遍的情况,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有过郁闷、焦躁、嫉妒等负面情绪,现实中,员工的心理问题出现时,往往会碍于情面,不善于求助外界,这样反而使病情加重,不仅严重损害从业者的身心健康、降低工作效率,最终还将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和发展。所以,企业应该积极加强对员工的心理管理,化解员工的此类矛盾。

一、员工心理不健康因素的主要原因

员工心理问题的产生因素有多方面,有的是来自社会,有的来自家庭,有的来自企业。(1)工作压力。工作中,当员工所承担的工作超出其自身的能力范围时,他们就会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例如,工作繁忙,员工长期与家人分离,长时间单调枯燥的生活容易让其产生易怒等状态。然而,很多企业并未认识到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依然给员工不同程度的压力,如,完不成任务扣奖金,扣工资;违反公司规定就下岗等,这种情况下,员工的心理就很容易产生理想与现实脱节的严重冲突,引发心理不健康因素。(2)家庭压力。一线员工长期坚守岗位,易引发家庭矛盾。有的员工因无法承担家庭事务,如照顾年幼孩子,赡养年老父母等导致夫妻双方矛盾激化,甚至感情破裂,走上离婚之路。家庭的困扰会使员工心理受到极大冲击,进而影响其工作效率。(3)社会压力。很多人对有的行业会产生偏见,认为从事某些行业的人都是素质低的人,在社会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甚至部分行业找对象都成问题,由此,这些员工会产生自卑感,甚至自暴自弃。当各种压力混在一起时,承受能力较差的员工就有可能会发展成心理疾病。由此可见,幸福、健康、高效的员工是企业最大财富。“健康”一方面连着幸福,一方面伴随着高效。所以说,关注员工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更为现代企业所重视。

二、加强员工心理管理策略

(1)引入EAP计划,打造“幸福、健康、高效员工”。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即员工帮助计划,是企业通过专业人员对员工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绩效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简而言之,EAP是企业用于管理和解决员工个人问题,从而提高员工与企业绩效的有效机制。一项研究表明,企业为EAP投入1美元,可节省运营成本5至16美元。目前财富500强企业中,有80%以上的企业为员工提供了EAP服务。EAP计划基本思路如下:1)面向全体员工进行全员心理健康测评。管理者对员工的心理健康要充分的重视,当企业对员工的心理健康缺乏一定了解时,可以通过聘请专业心理测评机构对员工进行测评,了解员工心理现状,掌握员工工作表现及行为的成因。通过测评可以对员工职业心理进行全面的排查,这有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增强对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把工作做在前面,能够避免职业心理危机事件的产生。2)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心理培训课程。开设培训课程要按培训工作流程进行,第一,要做好培训需求分析。第二,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落实各项培训任务,并做好培训效果评估工作;最后,培训课的内容有压力管理、挫折应对、保持积极情绪等方面。3)当员工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心理障碍或心理困扰时,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结合运用心理学分析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把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并引导其行为,提高工作教育的针对性,引导员工保持良好的心态。

(2)建立“以人为本”的良好企业氛围,实现人性化管理。企业应具有一种无形的魅力,这种魅力能够吸引着员工心甘情愿地朝着企业统一的目标前进,并且能让员工内心不断地感觉到有无穷的激情,这种魅力我们称它为企业文化,它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信念、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并不是无形的,它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业务流程、管理体系乃至创新与变革能力等的具体象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应建立在重视人的能力并使之充分发挥的基础上。企业的发展应该着眼于持续,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 而人本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人本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利用员工创造企业利益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加强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3)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帮助其逐步接近自身的职业目标,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与进步。当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使得员工的职业发展没有按照原计划实施时,企业要注重及时与员工的沟通,说明原因获得员工的理解,并在今后有机会的情况下,优先考虑相关员工的提升。

(4)面对员工的离职,企业要表现出应有的大度。当员工有意离职去追寻更好的发展机会时,企业一方面应反思自身在对待员工教育培训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应祝福鼓励员工。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员工的离职并不意味着员工与企业之间关系的终结,这很可能是另外一种新的关系的开始。反之,如果企业以各种手段加以惩罚或阻挠的话,不仅不能把员工留下,还可能导致离职员工对企业的敌视。

另外,企业还应关注员工心理的变化,适时采取措施,避免员工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为此,管理人员要有一套相对量化、操作性较强的业绩评估机制,要以工作成绩评估其能力。不要根据员工的意见或上级领导的偏好、人际关系来评价员工,从而使员工的考量尽可能客观公正。同时,企业内部应建立正常的公开的信息渠道。让员工多接触、多沟通。管理者应掌握好各种激励理论和激励手段,了解员工的性格差异,对不同特质的人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发掘员工的潜能,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助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春燕,江丽英.开发员工的心理资本——企业未来关注的焦点[J].科教文汇,2008(12).

[2] 陈靖莲.论员工的心理管理策略[J].2008(36).

[3] 梁金浚.企业管理中的心理管理[J].2009(16).

[4] 刘雅琴.企业管理理者了解员工心理特征的方法和途径[J].2009(12).

第9篇:心理健康培训课程范文

       走向人生的通识教育

        (5)走向人生的通识教育——教育与人的养成——从圆球人说起 陈高华

        (8)共通感的生成与通识教育的路径 曹婧

        (12)走向人生的通识教育:一种课程实施的视角 刘艳侠 刘铁芳

        (15)经典阅读:让灵魂走向高贵 曾令斌

        教育基本理论

        (18)人类创造认识论与教育创造人才论探究 族 卢曲元 谢少华 李克勤

        (31)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前提性反思 冀学锋 罗繁荣

        (36)培训教育需要品牌 周玉波

        (42)论艺术教育的四重取向 罗常军

        (46)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策略研究——兼论《湖南建设教育强省纲要》(2010~2020) 彭波

        教师教育

        (52)论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知识分子身份的式微 唐松林 丁璐

        (57)教师教育信息化与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范运祥 舒根 马卫平

        课程改革与大学生就业

        (63)从就业看江苏高校课程设置的问题与改革的思考——基于5所高校和3家企业的调查研究 汪霞 韦家朝

        (68)整体工程观:毕业生就业能力诉求与课程结构调整 崔军

        (73)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和评价——基于已就业毕业生的调查 孙志凤

        高等教育

        (78)高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历史与反思 俞佳君 钟儒刚 彭少华

        (82)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校深化学分制改革之探索 孙意远 黄元国 李漓 谢燕

        (87)民警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建设探析 李先波 陈俊豪

        (91)艺术院校文化课教学与专业有机结合探研 李雪蓉

        心理学

        (9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实验研究 邱小艳 宋宏福

        (99)小学教师心理韧性、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压力的关系 杨玲 巫文胜

        (104)大学生自杀风险评估及其防治 吴彩虹 全承相

        (109)普通高校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认知研究 唐雪姣

        史苑与争鸣

        (112)近代欧洲科学教育的先驱:科学社团 王健 袁文芳

        (116)儒家思想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积极影响——兼与胡友旺等先生商榷 谢文庆

        高中校长论坛

        (120)论欠发达地区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设——以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为例 王斌

        (124)教育公平视野下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艾友林

        (128)坚守学术原创 积极应对改革——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2年年会综述 郭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