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范文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活中的有机化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

第1篇:生活中的有机化学范文

1.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含义

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有三个层面的含义,包括表观层面、内涵层面和操作层面。表观层面:化学学科所涵盖的内容极为广泛,与现实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有紧密联系,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内涵层面:化学学科中所涉及的基本理念大多来源于生活,其教学应结合学生所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将生活与化学教学有机融合,加深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1]。操作层面: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化学实验都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认识。

2.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优化策略

2.1教学情境导入生活

在以往的化学教学课堂中,教师经常会将化学知识直接导入化学新课中,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主要是因为高中生已在生活中积累了相关经验和知识,若课堂教学只是一味地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则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甚至会觉得是多余的。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化学知识的奥妙,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动力,为了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将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化学课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2]。例如,在讲解铁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入下列情境:某同学前天晚上洗完锅后锅底没有任何其他物质,可第二天早上却发现锅底有红色物质出现,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听到此类问题会有一种亲切的感觉,进而会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并学会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2教学内容联系生活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和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生活现象中无处不存在化学的影子,学习化学的过程也是探索生活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即是为生活实践活动提供理论依据的活动。但是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将化学教学与现实生活完全分离,忽视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无法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生活现象,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3]。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化学课堂教学内容需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巧妙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化学知识,并将相关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将来的生活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学习氯水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液氨泄漏事故的片段,片段中麦地枯黄、油菜变白的情境极易让学生产生质疑:“为什么绿油油的麦地会变枯黄,油菜又怎么会变白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分别将湿润和干燥的绿色布条放入装有氯气的集气瓶中,集中注意力观察布条的变化。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答:为什么湿润的布条会褪色而干燥的布条不会呢?最后得出氯气和水发生反应会生成次氯酸,而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可以起到褪色的作用,如此既可以更好地向学生讲解氯水的相关知识,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认识。

2.3作业布置回归生活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作业训练则是学生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为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教师应改变布置作业的方式,布置一些经典的作业练习,使作业题目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4]。如在学生学完糖类、油脂、蛋白质等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布置如下课后作业:让学生将人们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分类,并收集一些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自己或自己的家庭制定合理的饮食安排;若家庭成员中有身形肥胖之人,其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真实地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并可以在此过程中获得学习的快乐。

第2篇:生活中的有机化学范文

关键词 中国大陆 中国台湾 有机化学 课程内容

通过对我国大陆地区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与我国台湾地区2008年颁发的《高级中学化学选修课程纲要》的分析研究和对大陆人教版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台湾泰宇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发现,有机化学作为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陆与台湾地区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例如,大陆与台湾地区的有机化学课程设置都贯穿于普通高中的3个年级,在不同的年级也有不同的侧重,既有必修的安排,也有选修的设置,而且都作为高校入学考试的最基本内容。然而,大陆与台湾地区在有机化学课程的具体设置与有关内容的具体安排上呈现出更多的不同。

1.课程标准中有机化学设置的区别

大陆与台湾地区的有机化学课程内容都被设置为必修与选修2个部分。大陆在必修2中以“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为内容主题,分别提出了6个方面的内容标准,而更多的有机化学内容则被设置成选修课程,主要体现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和“有机化学基础”3个模块之中。台湾地区没有设置单独的有机化学模块,而是把有机化学内容分别设置在必修部分“基础化学”、选择性必修部分“化学”和选修部分“选修化学”之中。大陆课程标准及台湾课程纲要中关于有机化学具体内容的设置见表1和表2。

综上可见,大陆课程标准与台湾课程纲要在有机化学内容的具体设置方面,有很多共同点,但也体现出差别:

(1)在大陆与台湾地区有机化学课程的必修部分,都是从化石燃料及其相关产品、衍生物出发,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组成及应用提出了修习要求,也都没有涉及到具体的物质结构或构造。所不同的是大陆地区对8种常见的有机物提出了初步的性质学习要求,而台湾地区对生活中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类型要求更广泛一些,尤其是还涉及到一些比较敏感的物质,如,、香烟等。

(2)大陆与台湾地区的有机化学课程选修部分设置区别比较大。大陆针对学科倾向引起的修习群体的不同,出于不同的功能考虑将有机化学课程分别有所侧重地设置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和“有机化学基础”3个选修模块之中,尤其是“有机化学基础”从最典型的有机基础物质出发,比较系统全面地安排了有机化合物结构、组成、性质、变化、合成等内容。台湾课程纲要只是在“选修化学”中对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及性质提出了更加明确的修习要求,同时所涉及到的有机化合物的类型也比大陆的要求要多,台湾课程纲要中对胺、酰胺都提出了修习要求。

2.教科书中有机化学具体内容安排的不同

大陆与台湾的教科书都能够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及课程纲要关于有机化学内容的修习要求,都以更加直观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和用途,尤其是都非常注重球棒模型的应用,都非常重视有机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根据课程标准的安排,大陆的高中有机化学课程内容被分别安排在《化学2》、《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和《有机化学基础》4本教科书中,台湾的有机化学课程内容也比较分散,分别被安排在《基础化学(二)》、《化学(上)》和《选修化学(下)》3个年级的教科书中,以此进一步强化有机化学内容在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地位与重要作用。现以人教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台湾泰宇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为例,通过对有机化学内容章节目录、主要内容安排的比较,简要分析大陆与台湾地区教科书对有机化学内容安排的不同,见表3和表4。

第3篇:生活中的有机化学范文

关键词:有机化学 课程 教学 化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7-164-02

有机化学作为中职学校化工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基础课的学习。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化工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地区各部门对化工行业的投入在与日俱增,化工行业在地区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在这样一片大好前景下,我校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不断的对教学及课程上进行改良和创新,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符合化工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我校在2004年就已经着手进行一系列的程创新和教学改革。其中,有机化学是化工分析专业一门必修的化学基础课程。化工专业学生学好有机化学对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教学过程中一些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希望能对以后的工作有所促进:

1学习有机化学课程的目的

在接触本课程之前,我校化工分析专业三年制中专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基础化学》、《无机化学》等重要的化学基础课程,对于化学学科的理论体系已经有了初步认识。针对化工分析专业的专业实用性特点,后续的有机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验并重的课程,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也使学生能根据今后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学习和钻研与化工分析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学方面知识。 尤其是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内容的过程中既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操作技能,又能够进一步巩固本课程理论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努力做到融会贯通。

我国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由服务型人才正在向创新型人才转变,对于化工专业的学生来讲,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它是后两年开设的专业课知识体系的基础,我校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注重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达到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目的,让学生用思维来分析、判断,依靠自己的推理得到结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2课程设置结构

按职业教育的要求,理论教学要遵循“必需、够用”原则,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我校有机化学总学时数为128学时,每周8学时,理论学时80学时,实验学时48学时,理论课时和实践性环节的课时比例达到5:3。在课程结束时还设有专门的实验操作考试。学生的总成绩由每次实验报告成绩、操作考试成绩以及理论考试成绩按比例总合而成。本课程设置的实验内容包括:苯和甲苯的性质、醛和酮的性质与鉴别、己二酸的制取等。

3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我在有机化学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发现学生经过系统学习,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具体可以表现在:

例如有机同系物的教学,为学生树立物质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因为,有机物的每一个同系列中,每两个化合物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随着CH2数目的增加,碳链逐渐增长,同系列中各物质的性质和状态也发生着有规律的递变。各类有机物间相互转化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树立物质间联系、运动与发展的观点。而且同分异构体的推导,有机物的命名、合成、鉴别、推断等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其次,有机化学实验的准备过程也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做实验前一星期,我会提前将本次实验的具体内容告诉给学生。在进行每次实验之前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预习本次实验的内容以及操作步骤。对于实验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查找相对应的理论教材,这种预习过程也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加强。常使学生感到新鲜和有趣,势必能起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的作用此外,在每次实验开始时,任课教师都会对实验中的重点内容和注意事项作提醒,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实验中应该出现的现象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本课程实验中的使用的大部分仪器设备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完成的《基础化学》、《无机化学》及等课程彼此联系的知识点上,所以通过有机化学的实验课,学生们经历的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对他们原有知识的融会贯通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在有机化学的理论考试中,我们也会考察学生对于实验中的一些知识点以及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促使一些对实验原理不求甚解的学生能认真复习,也可以使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脱颖而出。对于能认真完成实验内容,独立写出实验报告的同学而言,他们并不需要再花费许多时间复习准备理论考试也能顺利通过考核,通过有机化学的课程学习,学生逐步获得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对我校化工分析专业学生以后课程的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对有机化学课程所做改革

(1)树立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堂: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它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只有教与学的目标明确,教学才能成为双方自觉地追求,教学双方才能有效地配合,使学生能真正融入有机化学教学中。有机化学内容复杂,只有选好教材,研究比较各类教材的特点,博采众长,取其精华,按照学科逻辑和特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才可化解这一矛盾,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给学生指定参考书,对每一种参考书的特点加以介绍,以便于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用。此外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新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加大实验投入:由于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课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学校在教学实验中心化学实验室设备的投入上非常支持。除了更新大批旧设备,学校近几年还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实验室购买药品和新型的实验仪器。例如:电子天平、原子吸收光谱仪等。这些设备使用方便、记录数据准确,大大提高了仪器的使用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加大学生对实验室知识的培训,实验室全天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可以随时到实验室做实验,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参与管理实验室,使学生既有实验任务,也有管理责任,让实验室成为知识运用、知识融合、知识创新的基地。

(3)改进传统的考试方法:原有的考试重分数、轻能力,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只注重了抓结果、重一时,而放弃了对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漫长过程的监控、管理和引导,不利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我减少了以再现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加强了对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特别是综合、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这样的考试,可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考时抄袭等不良行为的发生,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天性与特长,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和要求上有选择的余地,能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潜能,从而让学生不再把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考试当作一个沉重的负担。

(4)制作多媒体课程教学课件: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多、难点多、抽象、灵活,学习难度大,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我们对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操作演示部分制作出多媒体教学课件,帮助学生能更为直观的理解和掌握实验中的重点问题。此外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和图文声像并茂的媒体特点,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理解和记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5)精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直接反映了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创新的核心。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好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有机化学内容丰富、理论深刻、实践性强,必须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自编教材,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及时引入与现代科学关系密切的有机化学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将有机化学经典理论与学科前沿发展相结合,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6)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机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广泛运用周围的实际事例,有助于学生建立概念。我们还把身边的化学物质、生活中的化学引入课堂,例如瘦肉精对人体的危害、中毒后的症状和处理措施;通过不断地将新知识和生活中的化学引人有机课堂教学,开阔了学生视野,使他们觉得化学就在自己身边,课堂的知识与自身息息相关,从而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日后成为合格化工技术人员奠定了基础,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用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完善有机化学课程的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出对化工企业能做出贡献的优良人才。

(7)提高学生积极性,增强学习自主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好有机化学的直接动力之一,首先结合本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展现有机化学在化工技术领域中研究与应用的前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此外把课程制作成多媒体,图文并茂的讲课,就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要运用启发式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不光可以帮助老师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对同学听讲也是一种吸引;同时也可以介绍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对生产、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事例来反映有机化学世界的奇妙,先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兴趣学习,自然激发学习需求和兴趣,形成“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5结语

有机化学作为化工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说明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必定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改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表明,这套教改方案突出了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使学生能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知识体系,通过将有机化学机理与具体反应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添惠等编.有机化学(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10月.

[2]黄时海,汪晟,白先放,卢洁,李湘萍.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仪器分析课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35).

[3]黄艳仙,黄敏,揭永文.有机化学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 科技资讯, 2009,(01).

第4篇:生活中的有机化学范文

关键词:有机化学;趣味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120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03

有机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生物、材料、医学、环境、土木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有机化学专业知识,如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相关概念及理论、物质的合成和分离。一般,鉴于化学这门课程本身以化学实验为基础,故会开设有机化学实验。通过有机化学实验,学生可以将实验与理论课程相互联系且融会贯通,锻炼动手操作的能力与实践能力。

近年来,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关注教学知识能够通过教学过程直接传授给学生,忽视了教学中应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在保证量的前提下,让学生能够掌握好所学知识。此时,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将趣味性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改善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生涩难懂的状况。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的原则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技巧、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激情等来最大限度地增加课堂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把枯燥、难懂的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1]。所以,如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采取不同的策略使课堂显得趣味横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充分应用多媒体,从视听角度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早已不再适用于现在的课堂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各种多媒体软件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现实。通过教学课件,讲授的内容至少可以增加百分之三十左右,课件制作过程中,除了可以增加图片以及图标外,还可以穿插各种视频短片。关于环己烷的椅式构象的翻转过程中,学生难以从生涩的表述中理解构象的翻转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自己制作的构象翻转的小短片,使学生理解构象翻转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生涩的东西不再排斥,从而产生兴趣。

二、利用化学实验教学,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

大多数人对化学的兴趣大部分来源于奇妙有趣的实验。从根本上来说,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因此在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利用化学实验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戚洪彬等人[2]在《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就指出化学实验的趣味化、生活化的重要性。

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充满趣味性的实验,可以带给学生无穷的惊奇和求知欲。作为一名化学专业的教师,应当穷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并且得到严密的实验结论。那么,教师如何设计实验,使得实验具有趣味性就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是一门渗透进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学科,也就是化学物质、化学现象以及化学变化无时无刻不在、无处不在。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些原则,设计实验。在实际的教学中,把这样一些生活中的物质带进化学实验室,并且设计成各式各样的趣味实验,比如,纸币为何点不着,猪肝中有酶存在吗、牛奶中掺了豆浆怎么检查等等这样一些实验。通过这些实验,既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有机化学学习的兴趣。

三、应用趣味教学方法,让课堂更富立体感

教学方法,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进行的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化难为易来理解理论和练习实践的活动途径,它是一种实现教学任务的方法和手段[3]。

教师可以根据化学专业的特色,收集以下各方面的材料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

第一,利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有机化学中,种类繁多的化学名称、反应机理等进行比喻和拟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碳比喻为人,对于碳一般最多只能连接另外四个原子,学生可以记忆为人只有两只手和两只脚,另外一个人想要抓住他只能拉手或者是拉着脚。对于亲核反应机理来说,反应过程中需要越过能垒,这时,可以比喻为人翻大山,体质较弱的人由于缺少能量,翻不过大山,也就不能完成任务,即无法反应。

第二,适当引入成语、谜语,使课堂充满趣味。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现今流传的成语很多都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在课堂上适时运用成语,可以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如信口雌黄、饮鸩止渴、沙里淘金、百炼成钢和灵丹妙药等。故用“甘之如饴”来引入有机化学中关于糖类这一章,让学生了解祖先早有由粮食中制取糖类的技术。学生都有一定的求知欲,把化学知识转化为更具趣味性的谜语,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有机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直型冷凝管,可以出这样的谜语“直直肠来有肚皮,肠内肠外不通气,肠外冷来,肠内热”,便可形象地刻画直型冷凝管。

第三,生活离不开化学,兴趣能够产生在于其贴近生活。由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都离不开化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联系实际,激发学习的兴趣,最终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讲到研究“对映异构体”的重要性的时候,可以拓宽知识面,联系生活中常用的药物,如沙利度胺,存在一对对映异构体S与R构型,其R构型具有抑制反应活性,而S构型有致畸性,可以导致胎儿四肢短小甚至缺失,通过这些引入可以让学生对对映异构体的研究的重要性产生更多的兴趣和深刻的认识。

总之,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趣味教学的原则,可以打破“满堂灌”,生涩难懂难记忆的问题。从个人教学过程的例子出发,总结教学中的一些启发,希望能够给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趣味教学原则的应用扩展提供一些参考。

[1] 马书云,王慧,吴方平,刘翠翠.自主趣味实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9):194-196.

[2] 戚洪彬,梁树平,姜浩.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J].实验技

术与管理,2011(10): 335-339.

[3] 韩维东.课堂趣味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Application of Interest-oriented Teaching in Organic Chemistry Class

WANG Qian-qian

(Technique Department,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Huarui College,Xinyang Henan,464000,China)

第5篇:生活中的有机化学范文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环境工程;有机化学;教学体会

1讲好绪论,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有机化学的有用性。

思维活跃是九零后大学生的重要特点,感兴趣与否经常成为他们学习动力的出发点,尤其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较多是由其它专业调剂而来,他们对环境工程专业不了解,可能更不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从专业学习需要的角度引导可能会事倍功半了,起不到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效果。因此,在绪论开始讲解部分,我们通常以糕点和饼干中常见的氢化植物油例子,通过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危害让他们明白本专业的有机化学这门课程可以直接指导他们的日常生活。接着再以阿司匹林的开发,苏丹红事件等事例[3-4],让学生明白有机化学的知识非常重要,既可以来造福人类也可能会危害社会,所以对于知识应当树立正确的态度,同时结合有机化合物分析检测仪器的性能不断发展让他们明白他们所要学习的内容不仅是人们对过去认识总结的书本知识,更会带来新的问题和要求亟待他们去解决和实现。在有机化学发展情况简介方面,以井冈霉素,青蒿素的开发研究,以及有机化学家黄鸣龙的人名反应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我们国家在有机化学研究方面的成绩和差距,从而逐渐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习热情。而在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学习方面,适当引入理论研究者的一些故事,比如在杂化轨道理论学习中,加入其创始人鲍林整个人生的一段争议。让学生能够多角度了解有机化学理论和知识产生的过程,化枯燥的机理知识为生动具体的事例。

2帮助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专业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正是由于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机化合物也成为重要的污染物之一,人们追求有机化学产品的稳定性与耐用性与其废弃物的处理难度之间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环境工程专业有机化学的学习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有机污染物的性质,来源,转化规律等内容。由于有机化学多在大一的课程中开设,学生还没有相应的环境工作知识背景,因而在章节学习过程中应当有必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从环境工程专业素养提升角度展开有机化学知识体系的学习。让他们提前认识到有机化学的知识在环境工程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例如,在醛酮章节部分,通过对甲醛小专题研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甲醛会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如何利用甲醛等室内气体污染物易被臭氧或者催化氧化的特点开发室内空气净化器。

3多种引导形式构建学生学习和应用有机化学知识的平台

3.1帮助学生熟悉有机化学学习基本规律

初学者大多都会感觉有机化学的知识内容繁多,机理深奥难于理解,对于地方本科高校的学生来说,在记忆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是重要考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以及环境工程专业的学习特点对内容进行了取舍和梳理,着重讲解烃类和有机含氧化合物,有机含氮化合物简要介绍,天然化合物作为自主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上面分为纵横两方面,横向体系从甲烷,乙烯,丙炔,苯开始循序渐进地延伸到饱和烃,不饱和烃以及芳香烃,烃加氧之后有了醇酚醚,醇酚醚,醇初步氧化得到醛酮,再进一步氧化形成羧酸及其衍生物。它们也可以在适当条件下被还原为醛酮,醛酮又可以被还原为羧酸。纵向方面,以命名,典型化合物特点,化学反应规律以及涉及机理为重点进行介绍,最后还要进行相应的专题总结[4]。例如各种机理的归纳汇总,鉴别方法的对比应用,让学生形成一个全局观的知识体系,并在记忆中去不断加深理解。

3.2理论课内容讲授体现环境工程特点

在学生有机化学知识体系形成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建立有机化学与其它专业之间的关联体系。例如,我们在学习完自由基反应机理之后,引入世界上环境公害之一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环境化学中光化学烟雾的产生原因。在羧酸及其衍生物一章,向学生介绍柠檬酸的发酵制备与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中重要的三羧酸循环机理之间的关系,还有环境监测分析中的有机显色反应,快速检测有机试剂的开发等等。

3.3增强有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针对于地方本科高校学生的特点,以及实验课时现状,有机化学实验更多是操作能力的训练,我们考虑的是将更多的操作糅合在有限的实验课时中,同时多方面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5]。例如,我们开设了两个学时的玻璃工操作,通过该课程学习制作出胶头滴管,毛细管,弯管,三通,微生物实验中用到的涂布棒等工具。还开设了香味皂的制作,在基本肥皂制备的基础上,发挥个人想象力改进成各种类型的香味皂[6,7]。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实验预习的要求,重视操作过程的规范化,减少随意性。在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PBL教学法,注重提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考核方面结合预习,出勤,实际操作表现以及期末的实验问答多方面综合评判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3.4利用新的工具和形式进行知识的传播,兼顾不同化学基础的学生

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反应机理相对抽象和枯燥,尤其是对于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经过前期的诱导和激发,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强烈的学习意愿,接下来则是对授课方式的细致考量。借助于各种形式的视频和动画演示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形成具体和形象的认知。同时可以建立课程邮箱,提供上课的各种材料和练习题目供学生自由下载学习,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在其中提供更多的选学部分的相关资料,并借助该邮箱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从而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

3.5保障有机化学知识的延续性学习

有机化学课程的结束并非意味着有机化学知识学习的结束,作为一名有机化学教师,还应该采取各种方式为学生后期从事的业余科研,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毕业论文等提供有机化学相关内容的支持和帮助。保持他们对有机化学学习的持久性动力[8]。

4结语

第6篇:生活中的有机化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科学化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有机化学中的内容,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有机物的概念和它们的性质。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建立在化学必修2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上,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所以我们必须理清两者的关系,调整与整合授课内容。

一、用官能团作为桥梁,用典型有机物作载体整合课本内容教学

1.烃的性质

我们还是先学习最熟悉的甲烷,从甲烷的性质入手,过渡到烷烃的性质,烷烃的命名,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再从乙烯开始,到乙炔,归纳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性质。再过渡到苯的性质,苯的同系物命名,芳香烃的性质。因为苯的性质比较特殊,它的化学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所以它既有饱和烃的性质也有不饱和烃的性质。学生学完了烷烃与烯烃后再学苯的性质就相对容易掌握。

2.醇、酚、醛、羧酸、酯、卤代烃的性质

醇、酚、醛、羧酸、酯、卤代烃的性质主要是官能团的性质,也可以说是烃的一些衍生物的性质,学生刚学完烃的性质,现在再接着学习这些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不会太陌生,教学内容上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学生自然就比较容易理解与掌握。

醇的性质以学生熟识的典型的乙醇(酒)入手,从乙醇的7个特殊性质引申到醇的同系物的性质也就是羟基链在链烃基上的性质,自然就过渡到羟基链在苯环上酚的性质。

按照醇的氧化得到醛,醛的氧化得到酸,酸与醇的反应得到酯,这一线索就把醇、酚、醛、羧酸、酯的知识连成了一条线。但要注意的是学到这里时,不要把油脂一并学习,让它放到选修5的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时与糖类,蛋白质三个一同学习,这样既能分散难点,又能让知识更有系统性。

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也提出为什么不把卤代烃放在烃的性质后面马上学习呢?烃与卤代烃不是很自然过渡吗?课本选修5第二章的标题也是烃和卤代烃,它们两者都是放在一起学习的。后来我们在科组活动上也提出了这个问题,最后大家还是认为不把卤代烃放在烃的性质后面马上学习的好。卤代烃的性质最重要的是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卤代烃取代反应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条件下得到了醇,消去反应在氢氧化钠醇溶液条件下得到烯烃,这些反应的条件很容易让学生混淆,如果接着下来又学习醇、酚、醛、羧酸、酯的话,让学生感觉到有机化学太难,无规律,不容易掌握,从而降低了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卤代烃取代反应得到醇,消去反应得到烯烃,这与前面学习的醇、烯烃起到一个首尾呼应的作用,我们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就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圆,一张网。在以后的实践中也证实了我们这样对教材的处理是恰当的。

二、添砖加瓦,查漏补缺,使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更完善

学完烃的性质与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后,官能团的“功能”模块知识就基本学完了,我们还必须把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有机化学与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一些枝节与遗漏的内容整合完毕。

1.命中的营养物质

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与选修5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整合在一起学习,因为它们主要是生命中的营养物质:油脂、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的知识,与前面学习的酯与羧酸有一定的联系。

2.机物的结构特点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二节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我们就当成是前面学习的一个归纳与总结,不当做是一个新的内容来授课。

3.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第四节的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主要是介绍有机物的一般研究步骤和方法,内容繁多,涉及的其他知识较广、较新,学生比较难掌握,但在高考中的出现率不高,不宜拓展加深。

4.有机合成

我们把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与选修5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整合学习,这两个部分分别对简单的有机物合成和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这两个部分其实是对有机化合物各种性质的综合运用,也是对学生熟悉各种官能团性质程度的大检阅。它能对全部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进行考查,所以高考中有机合成被放在化学科目的大题第一题,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基础上的拓展与深化。我们选择灵活机动的授课方式,大胆尝试,大胆实践,尽一切可能让学生学得流畅、明白,最大限度地使两部分的有机化学整合得更加完整、统一、严谨。同时,我们也会不断地学习、思考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使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落到实处;深刻领会化学课程改革的意图,确保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第7篇:生活中的有机化学范文

【关键词】有机化学;视频;图像;教学

由天津工业大学环化学院有机化学课程组开设的《有机化学》课程是天津市市级精品课程。近年来,课程组全体成员一直致力于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研究中,并取得了杰出的成绩。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已成为各理工专业,如化学、化工、材料、纺织、生物、食品、制药、环境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应用性,与许多专业课程联系密切,因此,其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系统专业知识的构架和培养人才的质量。然而,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相对庞杂,理论抽象,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讲述教材内容,不仅会使同学们感到枯燥乏味,并且也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综观高校的有机化学教学,以往用于传统教学的技术手段主要依靠任课教师的一张嘴和一支粉笔,此时学习者的状态往往比较被动,学生在课堂上走神,开小差的情况屡有发生。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丰富和完善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形式,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现代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教学手段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在现代的教学中,图像和视频资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图像、视频资源在每一门学科的教学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图像而言,它蕴含极为丰富的信息,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进行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感知,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视频则更为直观生动,利用视频来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它可以起到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培养创新精神,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供更多、更新、更广的知识点,开阔视野等作用。因此,充分利用图像和视频资源,教学效果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的教学工作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传统教学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迈进,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也需要任课教师提高自己相关方面的技能。对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来讲,上述这些资源替代了教具的使用,教师不需要再带一些实物给学生们展示[2]。例如,教师不必再实际地给学生演示一些比较危险,或者比较难成功的实验。很多实验视频清晰度高,还带有解说,可以节省时间,也很方便。而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很难用语言去形容,视频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们通过视频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些现象,不仅更容易理解,还会留下深刻的印象[3-4]。

鉴于此,笔者对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突破了有机化学教学的传统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植入了新的元素。通过天津工业大学环化学院有机化学课程组全体成员的一致努力,制作了生动的有机化学电子教案,录制了完整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视频,并将上传于《有机化学》精品课程网站上,以供学生们下载学习。以下,笔者将简单介绍此次对有机化学课程视频教学模式的探索。

(1) 精选教学内容,编写并完善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相对庞杂,理论抽象,在规定的学时内讲完所有有机化学知识,时间非常紧迫,而且学生也难以理解和掌握重点的理论知识。因此,需要有机化学课程组成员们重新商讨、完善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筛选和精简教学内容,尽量做到知识脉络清晰,学习重点突出。

此外,我校为工科院校,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融入和渗透与化工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让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经过有机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的商讨,确定了最终的有机化学教学大纲,并将上传于有机化学精品课程网站上。

(2) 制作生动形象、重点突出的电子讲义

根据所编写的教学大纲,制作有机化学电子讲义。鉴于目前有机化学教学所使用的电子课件都是由任课教师自己制作的,难免会出现教学重点不统一的状况,对学生课后的学习、交流和探讨会产生诸多的不便,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后的复习,以及教学的效果。因此,需要结合我校专业设置情况和课时分配现况,针对所有开设有机化学课程的专业,制作一套重点明确的有机化学电子讲义。针对不同专业同学产生的教学重点的差异,也可以在电子讲义中直接标注出来,使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能明确自己学习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

(3) 将《有机化学》全部课程内容录制成完整的教学录像

以制定的教学大纲和电子讲义为依托,录制完整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录像。教学录像在学生后期学习和复习过程中都是重要的参考资料,对于尚未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的方式回顾和理解所学知识。然而,虽然有机化学课程是市级精品课,但是目前只有“烯烃”和“醛、酮”两个章节有部分教学视频以供学生参考,其他大多数的教学章节都没有教学视频资源。针对这一现状,课程组将重新完整录制有机化学课程的全部教学视频,并将其上传至有机化学精品课网站上,以便学生们用来参考和学习。

有机化学是一门看似很难,但是学习起来却很有技巧,很有乐趣的学科。通过如上所述的电子教案的制作和教学视频的录制,学生们不仅可以在课后自主的学习有机化学课程相关教学内容,而且对于要求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教案、视频的方式得以掌握和巩固。这样,学生拥有了更丰富的有机化学学习资源,原本枯燥乏味的有机化学课程变得生动起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建立有机化学知识框架,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升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该方法值得广大有机化学教学工作者尝试推广使用。因此,通过有机化学视频教学的实践和发展,对进一步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效果必然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文伟. 浅谈视频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J]. 科技信息,2009,(10):502.

[2] 宋克让. 试论视频教材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Z1):103.

[3] 任素华. 多媒体在化学教育中的作用[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30-31.

[4] 余丽蓉,侯汉娜. 多媒体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效率分析[J].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2):53-54.

第8篇:生活中的有机化学范文

备课时需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确定讲课内容和重点。例如,在给生物制药专业本科生讲授有机化学时,需向学生阐述有机化学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在药物合成过程中所用到的有机反应类型和机理,特别是引入绿色化学的概念,以减少在制药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达到资源最大化利用。在讲到乙烯聚合这一部分内容时,可向学生介绍聚合物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比如说,生活中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大多是聚乙烯,常用药物纯化分离、污水治理领域的膜分离技术,其核心部件膜组件也大多是高分子聚合物,比如聚醚砜超滤膜、聚偏氟乙烯超滤膜、聚氯乙烯微滤膜等。而在膜技术领域,膜污染问题是制约膜技术发展的瓶颈,可以通过对膜表面进行化学改性的方法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这些都要用到有机化学相关知识。通过这些事例,进行专业引导,可以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形式

有机化学中涉及到大量化学方程式、电子结构、分子构型等抽象概念,而多媒体课件则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补充。在讲解相关反应机理时,对于化学反应过程最好做成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并且加深印象。例如,在讲解碳原子杂化轨道形成过程中,电子跃迁,轨道的杂化过程可通过flas演示,教师应结合每一步动画讲解相应的机理,从而让学生对抽象的过程有宏观的认识。同时,在采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需注意板书与多媒体课件有机地结合,对于一些反应过程必须利用板书进行详细的讲解,过分依赖课件有可能造成细节讲解不透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入生活中的案例,使枯燥的理论生活化。例如,在讲授蛋白质化学这一章内容时,可先布置一个有关蛋白质的小课题,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并在课中进行讲解。例如,在生活中,如果误服了含有大量重金属的食物,如何采用急救措施,其解毒原理又是什么?儿童重金属中毒会对其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查阅,搞清楚相关问题的原理,同时又增加了生活常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三、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阶段性实验教学,首先安排一些趣味性、实验性较强的验证实验,例如,阿司匹林、染料合成、茶叶提取咖啡因等。对于这类实验,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另外,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我们还可安排一些开放性实验,实验室在特定的时间内向学生开放。例如,本课题组主要从事环境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研究,对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可让他们参加到城市污泥好氧生物发酵的课题研究中,通过对课题的参与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并且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体系对一门课程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学习中主要在于掌握学习方法,扩大知识面,而不能过分的强调考试分数的高低,不能单纯以期末卷面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考核学生对有机化学这门课的掌握情况。因此,需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加大平时成绩和实验操作成绩的比重。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章节实际内容,布置综合性知识总结论文,要求学生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撰写学习报告,培养学生总结、思考、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个别有能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整理设计有机化学小课件,在学生中进行讲解,并对相关学生进行加分,以提高其积极性。另外,适当增加课堂提问和设问并给出成绩记录,也能有效地提高和强化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结合随堂小考、课堂提问、综述论文、课件等平时成绩,进行学生成绩的综合考查,并且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而不是仅仅以期末考试成绩来考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情况。

五、小结与展望

第9篇:生活中的有机化学范文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50-02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理论性高的基础课,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目前已经广泛渗透到生命、材料、环保、能源、信息等多学科领域中。《有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中最活跃的领域,发展异常迅速,其基本内容较多,而高校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压缩基础课学时,重视实验实践课程,使得高校在《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上的矛盾日益突出[1]。既要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工作尤显重要。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适合现代化教学进程的新的教学体系,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新课题[2]。

一、精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针对笔者所在的学校本科生实际招生情况,首先得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

1.重视化学史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绪论课是学生接触和了解《有机化学》的第一课,绪论课内容的安排和讲解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会有深远的影响。在其他章节的课堂上,适时适量穿插一些有关化学史的故事,也可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如德国化学家维勒说:有机化学看起来就像一个原始森林,充满着最诱人的东西……。如讲解苯的凯库勒结构式时,介绍其发现的场景及其后来化学和物理手段的验证,让同学们感受伟人的猜测、想象及成功的喜悦,感受科学研究和探索的乐趣,激发创造性学习和研究《有机化学》的兴趣[4]。

2.结合专业知识,丰富课堂内容,增强学习兴趣。“诺贝尔奖”是众所周知的,《有机化学》中涉及人名的规则或反应非常多,每章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名人,介绍其生平及主要成就,如俄国化学家扎依采夫、法国化学家格利雅等。黄鸣龙还原法是有机化学史上迄今唯一一个用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反应!介绍其在做Kishner-Wokff还原反应时的经历,说明此方法的发现有其偶然性,更重要的是其一贯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以黄鸣龙的经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他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完成每一个实验。另外,在介绍不同种类化合物时,结合专业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介绍立体化学时,联系化合物结构与生命现象,如减肥瘦身产品左旋肉碱、血浆代用品右旋糖酐等;食品专业介绍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连的化学知识,如木糖醇;说明生活中红糖、白糖、冰糖和糖精的区别。这样的介绍不仅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5]。

另外,本书每一章节后都编有“阅读材料”,主要是与章节内容有关的有机化合物最新科技进展等。如可燃冰、烯烃的复分解反应、有机超分子化学等。

二、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1.课堂引题方式多样化。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引题,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密切相关[6]。一般而言,“复旧导新”的引题模式是教师课堂常用的,作者在介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时常用,如复习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引出炔烃相应的化学性质;在介绍化合物命名方法时也常用,如复习烷烃的命名方法,引出烯烃的系统命名法。另外,运用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故事或最新科技动态等,导入新章节的学习,如介绍苯环结构确定的故事。或用巧妙设疑的方式提出问题、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碳原子最外层2p轨道只有两个电子,而有机物碳原子四个价电子,这是为什么?引出共价键形成的杂化轨道理论。或用有机物分子结构模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如烯烃的构型异构,环烷烃的结构特点及环己烷的构象等。总之,课堂教学的引题方式不能一成不变,应该尽可能采用多种形式引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2.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课堂上适时适量的“提问”,应该是教师上课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最简单的方法。这不仅能促进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让学生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授课,教师听课的“角色互换”型教学方式,是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这种形式进行。本教材第六章对映异构,前两小节基本概念较多,也有物理学中介绍的旋光性理论,可以“角色互换”型教学方式进行,也可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提出不足或不当之处,让学生进一步讨论。

3.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笔者所在的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目前各省份高考科目的不统一,招生分数的不一致,使得同一专业学生基础知识的差异偏大,如食品专业,大部分学生学了生物没学化学,化工制药专业少部分学生没有学过化学等特殊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和积极性的不同,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在介绍烃分子结构时,以球棒模型进行现场演示,说明烷烃、烯烃和炔烃中碳原子的杂化形式的不同,既有效地表达了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差异,也满足了学生的好奇性心理,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在介绍对映异构现象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Flas,说明生活中的手性现象,利用球棒模型现场演示说明有机物存在的手性现象。这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并进一步提出手性化合物在现代医药方面的应用,提出什么是手性药物?结合之前的参与式讨论化合物的立体构型与其对映的药理作用,让学生深刻理解“化合物的结构决定其性质”的含义。

三、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绿色化学”概念

在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更加重视环境保护,这就要求在工业生产中必须降低环境污染,提倡和推行绿色化工。因此,教师课堂授课时应该增加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工等方面的知识。在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中,以二价汞盐为催化剂,与水加成后生成醛或酮,工业生产上以前曾用乙炔水合制备乙醛,但目前已经很少用了。这种方法既简便也容易分离纯化,优点较多,但反应中的催化剂汞盐极难处理,在环境中造成污染。在介绍合成方法设计合成路线时,强调选择最佳合成路线的理念,包括合成步骤少、合成路线合理、产物生成率高、易分离纯化等,以此说明使得“绿色化学”概念深入人心,为学生毕业后跟上时代步伐,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为实现目前“厚基础、宽口径”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应抓住授课环节,改变教学方式,精选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推陈出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好的实现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施鹏飞.基础有机化学教学的方法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8,2(40):138.

[2]王键.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宜宾学院学报,2007,27(12):107-108.

[3]何建玲.有机化学基础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