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质量应急预案范文

建筑质量应急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质量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质量应急预案

第1篇:建筑质量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 安全管理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于现场施工中的组织设计进行加强

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上为保证施工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施工进度有效控制,就必须加强现场施工的组织设计。科学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的控制是非常有利的,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也非常有利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既经济类问题,确保建筑施工中的每个施工环节进程顺利。

其次是施工组织设计对建筑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让施工施工现场里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保持在最好的状态,这对于每个施工阶段任务的完成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在现场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施工环境的变化,施工机械、建筑材料和劳动力的需求处于变化的状态中,这时需要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编制和规划,确保各项施工要素的及时供应,保证施工进度,避免各项施工资料的浪费,节约施工成本,增强建筑工程投资的有效性,确保建筑的经济效益。

二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中会涉及到人力、机械、建筑材料等各方面因素的动态影响,临时性质的施工设施比较多,施工环境也比较复杂,加上临时施工人员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就让建筑工程在现场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大量存在,严重的会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影响施工进度与工程的顺利开展。

2.1施工现场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

目前建筑业突发事件应对的情况中,主要强调的还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为更好地体现施工现场突发事件应对现状,这里主要阐述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

(1)准备阶段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2)监控预警对于地基基础工程等的施工,要到政府相关部门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有需要的要委托有资质的的单位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监测预警。

(3)应对与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规定,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4)调查与恢复对于事故发生起因、损失等进行调查,评估应对过程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尽快恢复工程项目正常施工。当前建筑施工现场突发事件的应对基本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应对流程进行。

2.2现场应急教育的普及力度

人是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人的能力决定了突发事件应对的最终结果,而应急教育是人树立应急意识、增加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这充分地体现了应急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人员的应急教育,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应急教育培训制度和运转机制,使得施工现场所有人员都能参与其中,是关系到应急管理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2.3制定现场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事故应急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是应急行动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建筑施工现场应急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工程应急预案体系由政府建设工程事故应急预案、施工企业事故应急预案、施工现场事故应急预案三级预案构成。

三 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质量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根本,也是施工企业增强时常竞争力、实现更好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充分重视现场施工质量管理,这对企业的市场信誉的树立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是很有利的。

施工企业的全体员工要对质量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在企业领导的带动下,强化内部员工的质量保证体系。

建筑工程在全部施工过程中,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随时受到操作者、施工技术、施工环境等影响。质量往往会因某个因素而出现问题,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能最低限度的减少不合格工程的出现。内容主要包括质量监督和质量检验。现场施工质量监督一般为以下几方面:1.指令文件控制,即监理通过书面形式对施工承包单位提出其所需完成的建筑任务,指出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明确施工单位的责任;2.驻地监督控制,在施工现场中观察工程的变更过程,及时处理有质量隐患的事故,对有危险苗头的项目予以重视并上报;3.实验控制,监理工程师判定材料和各项工程项目的品质是以现场试验数据作为评判标准的,分部工程中的每道程序所用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构的抗拉、压、弯各项强度及拌料的配合比,通长需要利用现场试验所得数据来评判质量情况;4.测量控制,施工前监理人员对放线及高程控制进行检查,对质量建筑实体所能出现的允许误差做出严格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工程体的几何尺寸、高程校核等随时进行检查,对不合乎工程实体基本测量要求的,应及时指令施工单位处理;5.利用支付手段控制,施工单位未能全部按监理工程师指令进行施工,当工程质量部分出现问题从而达不到要求的标准时,监理工程师有权拒绝支付工程款,显然这种控制是直接有效的手段。工程质量检查一般采用现场生产工人自检、互检和专职检查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其依据为国家或部门颁发的工程施工验收及验收规范、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从原料进场、各施工单位工序构配件的生产到工程竣工等全过程都必须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验。为确保施工质量,可以实行下面三项质量控制措施,1.对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强化检查,包括对其质量检测机构的合同资质认证,对施工单位质量检测人员、施工质量检查员、主要技术工种作业人员等的岗前培训、技能考核、合同资质认证、挂牌上岗和每月考核评审制度;2.联合巡检制度,每周定期由分管质量的总监组织各站质量负责人一起在施工现场巡视检查,检查后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讨论,分析其根源,还对施工中所发现的典型加以表扬、推广;3.质量缺陷现场分析会,对在施工中所发现的质量缺陷,无论大小,均组织有关责任人员,施工单位质检员、施工员、带班工长及项目经理,监理处有关人员召开现场分析讨论会,以教育、警示作用,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四 对现场施工的进度管理

现场施工进度管理与控制是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重要期,它主要是通过完善项目控制性阶段进度计划,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做好个方面动态控制工作,协调各单位关系。进度管理控制的是否得当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资金和质量,关系着施工单位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因而要通过对控制性进度进行动态控制加强审查,跟踪施工进展,积极开展内部讨论,对进度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办法。

第2篇:建筑质量应急预案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

调整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目前,全县建筑施工企业、市政公用企业都分别制定了应急预案,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应急工作,逐步形成了以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

二、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工作措施

我局围绕建设领域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完善工作,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明确工作措施,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部门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业队伍具体处置,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部门的具体任务和工作方法;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在节假日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做好日常值守应急和信息汇总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根据我县关于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要求,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要素、时限、渠道和责任主体,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接收、采集和报送工作

三、强化队伍建设,开展救援演练

目前,全县建设建筑施工企业都有相应的应急队伍。开展定期评估分析,提高应急工作能力。为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总结工作经验,我局对以往建设系统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并对在我县施工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出了总体评估,针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工作措施。

四、抓好安全生产,落实隐患排查

我局对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中,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施工企业限期整改。大力开展了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建立健全了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严格了安监申报程序,并对重点部位进行了跟踪监督和防护。近年来,开展了质量安全生产大检查、建筑施工安全检查等专项检查达30多次。采取“日督查、周排查、月抽查”的工作方法,针对检查中存在的质量与安全隐患及时发出《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152份、《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暂停施工通知书》13份,并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到位,有效地制止和消除工程质量与安全隐患;在“五一”、“十一”、“十”期间组织对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的检查。此外我局还充分利用“安全生产宣传月”等专项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应急知识科普宣教,增强了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近年来,我县未发生建筑施工重特大安全事故。

五、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是个别单位缺乏实战经验,反应滞后,贻误时机。二是应急救援队伍的非专业化和应急救援的物资储备与装备不足影响救援工作开展。

六、今后应急管理工作计划

1、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加强预案的法制建设,逐步形成规范的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标准体系。

2、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自身建设,强化队伍的素质教育,提高队伍的实战能力,使其成为一支业务精通、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

3、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救援知识,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救援能力,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

第3篇:建筑质量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治理念;法律制度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深化应急管理工作规律性的认识。我国是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较多的国家,国际风险对国内安全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大。现代社会的高风险性,需要我们增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治理念,需要我们自觉地依法有效地预防和及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需要我们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一、增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治理念

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特别是2008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发生,在考量了我国现行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律制度体系的同时,也考量了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的行政法治理念。各级政府在强化效能政府、阳光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诚信政府等法治理念方面成效显著,为世人瞩目。总结这些年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还应当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律制度,增强以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行政法治理念。

1.增强自觉学习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律知识的理念

据统计,我国目前已经制定涉及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35件、行政法规37件、部门规章55件。中央、国务院及部门文件110多件,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方面基本上实现有法可依了。各级党委政府都发出了学习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规范的通知。但是,一些地方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普及落实力度不够,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廊急、自救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落实不够,基层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开展必要的应急演练落实不够,一些公务员对应对突发事件法律体系和规范不甚了了,在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时,习惯于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经验,依法救灾观念亟待增强。

2.增强依法处理非常时期非常事务的法治理念

增强依法处理非常时期非常事务的法治理念,提高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能否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直接考验着政府依法行政理念和应急管理能力。突发性事件的发生需要建立信息畅通、反映迅速、救助及时、保障有力的应急和权力运行机制。但是,打破常规并不等于可以违反法制规范和法治精神。总书记强调:“越是工作重要,越是事情紧急,越是矛盾突出,越要坚持依法办事。”面对突发事件,一些地方政府及其公务员缺乏依法行政理念,忽视职权法定和正当程序要求,出台规范性文件的随意性取代了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的权限和程序,导致了群众的反对和专家的批评。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一些干部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缺乏执法主体、执法程序和执法依据的合法性。

3.增强依法预防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治理念

为了改变“有钱救灾,无钱防灾”的现状,应当强化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准备制度的监督落实,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应急管理应当重在防范于未然,加大财政投入从目前看,处置突发事件监测网络、预警机制和信息收集与报告制度还需加强,基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危险源、危险区域的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检查、监控还需落实,各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尚需建立健全,矿山、建筑工地等重点单位和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隐患排查制度和应急预案还不完善,组织社会公众学习安全常识和参加应急演练不够广泛等等。因此,应当加大预防成本的投入。

4.增强全面预防和管理突发事件的法治理念

应急管理应当全面预防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经济安全事件等,克服“重防人祸、轻防天灾”的管理思维的片面性。近年来,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无论是在这方面的机构建设,责任制度,还是在监测网络、信息收集与报告、应急预案等制度方面,都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使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成效显著。但是,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和经济安全事件等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思维上防天灾的“弦”绷得不紧,在财力上投入的“钱”不足,在管理上付出的精力不够,在整个工作的“棋盘”上仅仅视为“小卒”。因而,一些地方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不断出现。

5.增强灾害救助中政府职能转变的法制理念

人民政府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尤其是在大灾难来临之时,尽职尽责的人民政府,更是不可或缺的凝聚人心、协调各方、集中力量的主心骨。非常时期的人民政府必须担负起非常之责任。但是,灾害的突发对我国传统的救灾模式提出了挑战。政府能否把自己过去长期集中掌握的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组织转移、释放,从而更好地发挥政府履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把该做的事作好,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6.增强动员社会和公众自救与互救的法治理念

在强调政府的行政救助的同时,政府还应当依法增强动员社会和公众自救与互救的法治理念,重视我国38万多个民间组织和亿万人民群众的“共救”、“互救”的力量。从而强化社会广泛参与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理念,提高公众危机意识,提高公众自救与互救能力。应当借鉴德国政府的经验,设立专门的社团、志愿者组织机构。德国的联邦公民保护与灾难救援署,专门负责对志愿者的组织指挥,8万名志愿者训练有素,集中迅速,六小时内可全部集中到其法兰克福机场待命出国进行国际救援。日本在最近二十年来发生的地震中总结了许多教训,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单纯依靠中央政府的行政力量和自卫队救援的“公救”,受灾者自身要超越受灾意识,主动团结起来,更多地依靠互助“共救”和生产“自救”。美国法律规定,每个家庭要有一个72小时的家庭灾难自救计划,要有一个装有食品、药品、自救工具的自救箱。

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行政法律制度

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雨天”法案体系尚待健全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突发事件应急法制的立法建设,以宪法为依据,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基本法,以相关荦行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应急预案等为补充的应急法制体系初具规模。但是,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和法治政府建设的视角看,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制体系尚需完善和健全。

一是应当制定紧急状态法。现代法治国家都有国家紧急状态法,我国宪法没有关于各类紧急状态的确认、宣布、期限、解除等环节的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也没有专门的国家紧急状态法。通过制定紧急状态法,规定紧急状态下应急管理的基本准则、管理方法,应急预案及启动程序。明确规定可以宣布紧急状态的具体情形,紧急状态下公民权利的保障底线、公民得到救济的途径、方式和手段,政府应对紧急状态采取的非常手段,政府应对紧急状态的组织架构和人事任用,以及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范围、时间和解除紧急状态的程序等。

二是制定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配套制度。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应当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根据本地区实际,研究制订相关配套制度,例如突发事件分级制度,应急预案调研与制定修订程序制度,危险源及危险区域的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和监控制度,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突发事件综合性救助、专业性救助与单位专职救助的组织制度,志愿者组织与机构设置制度,应急物资储备及保障制度,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员制度,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制度,社会动员制度,财产征用制度,突发事件信息制度,灾害救助制度等,从而真正履行《突发事件应对法》授权地方政府的法定职责。

三是增强应急预案的合法性、综合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应当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保持一致性,需要对于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之前的应急预案进行清理和修订,要对下级的有关应急预案根据上级相应应急预案的修改和补充而及时作出相应的修改和补充,以保障其合法性与协调性。目前的应急预案,大多为应对单一突发事件的预案,而综合性、前瞻性的预案少,如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规定的比例原则在各级各类应急预案中体现得不明确、不充分。

2.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行政征用法律制度

“社会主义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在“5.12”大地震中充分显现出来。但是,我们又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我们如果仅仅依靠计划经济模式的行政指令来调集人力、物力,来应对突发性天灾人祸事件,又必然显得力不从心和捉襟见肘。在“5.12”大地震中,我们对抗震救灾的大型机具的调动就是如此,即便我们的国有企业服从调动,我们的民营企业和公众鼎立支援,也亟需建立起稳定的常态的行政征用法律制度,才能适应我国灾祸频仍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需要。目前的《土地管理法》、《人民警察法》、《法》、《防震减灾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对行政征用的规定都非常粗疏。因此,应当加快对《行政征用法》的研究和立法工作,对人民政府在突发事件中向单位和个人征用应急救援所需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资等行政征用行为的基本原则、征用条件、征用范围征用程序、征用补偿或赔偿、征用救济、违法责任等作出全面规定,以利于国家在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中,依法强制地征用应急救援物资。

3.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行政救助法律制度

突发性公共事件来临后,政府必须迅速通过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与调配,提供灾后救助与物质补偿,重建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促进经济补偿、情感补偿、文化及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涵养、社会功能恢复等目标的实现。因此,行政救助的定义应当有更加宽泛的内涵,应当突破多数学者对行政救助在对象上的研究局限,即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定的公民,而应当扩展到特定的区域,即天灾人祸不可抗力波及到的区域及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行政救助的内容不仅是给予被救助对象的物质权益或与物质相关的权益,而应当扩展到精神、情感、心理的补偿以及灾区社会功能的恢复等。目前我国行政救助的规定散见于<残疾人保障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革命烈士褒扬条例》、《防震减灾法》等。这些规定明显缺乏对政府行政救助的原则、职责、权限、程序等内容的规定;缺乏对救助要件、救助对象、救助形式等方面的法律规定,缺乏常态的法治化的行政救助制度。需要明确建立政府行政救助的资金来源和保障、资金的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的制度,需要明确建立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专项救助和自然灾害救助制度,需要明确建立受灾人员的基本生活,提供食品、饮水、取暖、衣被、住所和医疗等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的制度等。因此,应当借鉴日本的《灾害救助法》、美国的(1974年灾害救济法》,抓紧制定《行政救助法》或《灾祸救助法》。

4.健全房屋建设质量行政指导和行政监督法律制度

第4篇:建筑质量应急预案范文

一、突出重点,完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体系

今年,要依据《城乡规划法》、《防震减灾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等规定,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完成康定县和2011年省上已给予了专项补助资金的炉霍县、县、新龙县、色达县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修编,启动泸定县、理塘县、道孚县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修编。在编制或修编城市抗震防灾规划过程中,要科学划定地震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因地落实空援、空投、空救场地,特别要强调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震后应急组织保障;同时,要结合县域乡(镇)、村点多、面广的实际,深入系统地分析本行政区域尤其是农牧区的抗震防灾问题,高度重视建设用地评价,提出地震次生灾害防御措施,研究建筑地基处理安全技术,明确民居抗震设防技术要求。在编制或修编城乡规划过程中,要把抗震防灾作为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市政公用设施布局与设置满足抗震和震后迅速恢复供应要求,以生命线系统、重要设施及次生灾害等为重点,提出防灾对策措施和规划强制性内容。

二、规范程序,强化既有工程抗震设防监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一方面,要协助开展既有工程抗震性能普查。在充分调动现有专业技术力量的基础上,要结合实际,组织乡(镇)干部进行统一培训,掌握既有工程抗震性能普查知识,协助产权人开展以城镇重要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等为重点的既有工程抗震性能普查工作,对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既有工程,由其产权人负责委托具备资质资格的单位进行抗震鉴定,有计划、分重点、按步骤落实既有工程抗震加固。在实施过程中,对鉴定结论为D级的既有工程,要抓紧采取拆除处理,未拆除前须禁止使用;对鉴定结论为C级的既有工程,要抓紧采取加固措施,未加固前须限制使用。另一方面,要全面加强既有工程抗震设防监管。要加强对既有工程抗震鉴定和抗震加固各个环节的监管,严格实行普查、鉴定、加固设计、施工图审查、加固施工的加固程序,认真执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要加强对既有工程使用过程中抗震安全的监管,坚决杜绝产权人和使用人擅自变动既有工程结构主体和承重结构的行为。地震发生后,要组织专家对震后破坏程度超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允许范围的既有工程破坏原因进行调查,依法追究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责任。

三、依法依规,强化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监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一是要加强新建工程选址管理。要把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和镇(乡)、村防灾规划纳入城乡规划一并实施,切实加强各类建设项目的选址管理,特别要重视重大工程、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的规划选址,对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镇(乡)、村防灾规划或城乡规划中有关抗震防灾规定不符的,一律不得办理选址意见书。二是要严格新建工程审查制度。要根据《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省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标准》等规定,认真组织实施初步设计审查(及技术审查)、施工图抗震审查、超限高层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抗震“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技术专项论证等制度,加大审查程序的指导和监督力度。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由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阶段按规定申报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对按规定应做抗震专项论证的市政公用设施项目,由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阶段组织专家进行抗震专项论证。三是要狠抓建设项目过程监管。城乡建设过程中,要突出抓好地震应急疏散通道、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定期对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抗震防灾执法情况进行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要不定期对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等过程贯彻执行国家现行抗震设防相关规范、规程、标准情况进行检查,凡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依法责令整改。

四、积极引导,提升民居建筑抗震设防质量

去年,州住建局已编制完成《州“崩科”建筑抗震构造图集》(送审稿),通过了州级相关部门联合初审,目前,正在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近期将印发实施。各县住建局要因地制宜,可直接采用《州农牧区居住建筑抗震设防技术导则》、《州农牧区居住建筑抗震构造图集》、《州“崩科”建筑抗震构造图集》,也可以此为依据,坚持“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分区域按结构,充分考虑农牧民经济承受能力,围绕地方特色、民风民俗和时代精神,研究制定民居抗震图集和施工指南,试点推广,逐步铺开。要组织农牧区建筑工匠和传统艺人,集中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指导建筑工匠提高技能水平、创新施工方法,引导传统艺人改进传统做法、增强抗震意识,积极运用通用设计图纸。要结合依法批复实施城乡规划确定的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等内容,通过电视、报刊、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抗震防灾知识,提高广大群众执行抗震设防标准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5篇:建筑质量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控制

机电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机电工程的安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覆盖范围广、有一定的复杂性、不具有随意变动性,机电工程对于建筑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提高机电工程施工质量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对于机电工程项目目前状态的分析,找出机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应对这些问题的政策和办法,希望能够对社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1现代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前期准备工作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建筑工程项目,都必须在正式施工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建筑机电安装施工也不例外甚至是更有必要,只有确确实实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才会使得正式安装施工过程更加得心应手,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机电安装工程的准备工作:(1)采购质量上乘、物美价廉的机电设备,严格保障机电设备的质量和性能。选取合理的机械设备,千万要保证设备的质量与规格符合施工需要和国家标准,对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保证其规格和质量没有一丝漏洞和缺陷。安排具有市场采购经验和对机电设备有所了解的人去负责采购机电设备,进行采购的时候不能任意而为,而是要不断地去比对、去选择,真真确确做到货比三家,最后择优录取,采购的机电设备应该是具有产品质量出厂合格证书的厂家生产的,而且要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如果有可能,应该去到产品生产厂家进行观摩,监督其机电设备的正式生产过程,而且在采购设备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节能的原则和理念,而不是采购传统老套的机电设备,一方面是不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另一方面是在使用设备的工程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和不可估量的损失。(2)对机电设备的操控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着力丰富其专业知识,提高个人素养,增强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熟悉机械设备的使用规则和相应的技术规则。预先购置监控材料,使监控材料与图纸规划相吻合,以图纸上的标注和施工要求为基础选购材料。一支协作能力高、效率非凡、责任心强的施工队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为了满足施工要求,要提前组建一支符合以上要求和标准的队伍。

2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

安装建筑机电设备的时候,需要对不同的部门和单位进行系统的规划,做好统筹工作,不断的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制定科学合理与可执行的管理体系,同时不能忽略应急预案的制定。①要定期对机电安装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禁止任何人无理由不参加,对所有的人员进行动态化的管理,将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当做常态化的工作展开;②在进行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制定之时,应该借鉴之前的经验,保证为文件可以顺利执行,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要求,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执行文件的规定和要求;③禁止无证上岗现象的发生和出现,保障只有具有工作证的人员才能走上相关的工作岗位;④建立健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但是制度建立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要切切实实的付诸实践,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发挥安全管理制度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的约束和强制性作用;⑤机电安装工程应急预案的制定,对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将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人头上,遵循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原则,确保施工顺利和安全进行。

3运行调试阶段的质量控制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运行调试,是影响工程的正常启用的关键性因素,对工程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确保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在调试前,必须根据需要制定下列措施,包括制定合理的调试运行方案措施并严格通过审查、技术交底、制定调试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应急预案计划、辨识调试危险源、编制安全管理制度等。在调试的过程中,应该强制性执行机电安装的调试管理方案,并严格实施下列措施,严控安装工程的质量安全:①做好调试的协调处理工作,及时把调试时所发现的设备、设计、安装等质量问题反馈到上级主管部门,通过闭环控制以及严密的考核,防止同类问题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②认真研究、分析发生偏差的调试结果,了解偏差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③必须端正态度,严谨对待调试报告的编制工作。

4结语

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较快,而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机电工程对其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电气施工质量是其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保证其施工质量,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对电气施工质量进行管理才能更好的保障了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电气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急需解决。比如说近年来多次出现在报纸刊物的“烂尾楼”和“豆腐渣”楼等事件,这这事件严重阻碍了我国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与规划。因此,本文对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第6篇:建筑质量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电力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对于建筑业而言,建筑的工程质量是其永恒的主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由于电力建筑工程均具有周期比较长,需要较多的露天作业和高空作业的特点,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可控因素的情况较多,这些都对电力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能否做好电力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不仅关系到电力工程建设能否得到正常的发展,也关系到电网技术装备水平与节能降耗水平的提高。本文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对电力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措施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一、电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对于实际操作而言,电力建筑工程能否正确合理的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对质量的有效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有效的质量监控能够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促进施工质量的不断提高,降低整个工程的成本。

1.建立电力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体系

由于电力建设施工现场是一个拥有多个工种共同作业的群体,因此不断的健全和完善对施工现场安全的保护体系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基础与保障。对于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而言,其主要的管理思想是要实现权利和职责分明、在掌握重点的基础上以预防为主、封闭性管理和有始有终的目标。在实际应用中,就是要引导电力建设施工单位在建设的过程中依照各种安全法律和法规的要求,无论是管理层人员还是基层操作人员都能够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转变只重视物资投入而忽视管理投入的传统落后观念,通过一系列的策划,将事后处理转变为提前预防,并且制定出全方位的安全保护计划,从而从根本上面扭转以往电力施工过程中施行的安全措施缺少针对性的局势,确保各项安全保护措施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实施。

2.电力施工过程中相关应急预案的确立。

首先要明确建立相关应急预案的目的,其是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与预防在电力施工现场中出现紧急情况和危险,当意外发生时,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和速度内对事故进行及时的解决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的损失与人员的伤亡。目前通常制定的主要预案包括: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机械设备故障处理应急预案、食品中毒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处理应急预案等当面。

3.对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编制

所谓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指在电力建设的施工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不断的改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从而减少失误的出现,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因此一份准确完整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实现安全合理电力建设的重要前提,要根据变电站及电力线路的电压等级、地理位置和目前所采用的技术设备等方面制定切实有效的施工方案,实现对电力工程项目监督的合法化和规范化,从而有效的提高电力施工建设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二、电力建设施工现场存在的具体问题

由于在目前国内市场里,拥有电力施工资质的企业还不是很多,因此电力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对于一些企业而言,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都比较低,无法独立完成电力作业,于是就采取将工程分包给其它单位而自己收取管理费的方法。这样不仅导致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而且还造成了许多不应该出现的失误和事故。

比如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直线塔基础面不够平整而导致直线塔倾斜;转角塔基础没有预偏而导致铁塔向内角倾斜;灌注桩的基础断桩和导线的液压不合格;不依照图纸进行施工而导致导线对地距离不足;铁塔的螺栓没有紧好就紧线而致使铁塔弯曲;不打反方向就对消拉线紧线而导致铁塔横担变形等电力工程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质量主要集中在墙体,楼地面,门窗,屋面等方面。表现为空鼓、裂缝、麻面,安装不牢开启不灵活,渗漏等问题。

由于将监理和施工统一为一体,而使施工单位很难及时掌握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因此大大的增加了施工管理的工作量。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对原材料设备的质量把关不严,不执行相关的手续,以及托运人员代交货物而供应部门没有人进场等现象的发生,不仅为假冒伪劣产品混入施工现场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而且造成了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不当,由业主发现时才解决问题的不良情况。

三、电力施工现场质量监控和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法与手段

质量监控是电力施工现场的重要监控对象,一般来说,分为事前监控、施工中的监控与分项完成的监控。对于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的监控要在分项施工之前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合理的实现事前监控。

针对一些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应该加强建筑现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争取做到实时发现实时纠正,从而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的过程中。在现实操作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可是离整体的交工还需要一段时间,要加强这段时间的产品保护,一直到交工为止。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质量监控的方法和手段必然会朝着更加科学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充分的发挥现有的技术与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有机的协调和结合,使整个工程质量处在受到控制的状态,从而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在建筑现场施工的过程中,还要详细的研究每一项工序有可能发生的危险性,充分的了解每一项工序的运作方法,利用鱼刺图或者事故树等科学的研究分析办法,来让施工人员真正的明白和了解其所从事的工作的危险性,根据预测的结果来制定符合实际的预防政策和操作方法,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频率与强度。

结束语

综合上文所述,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能否确保科学合理的管理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是社会化和企业化的重要问题。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电力建设管理水平同国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对电力建设施工建设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是管理人员和从业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为了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比如严格的执行项目法人制度、扩大内涵、缩小外延的做法,或者开展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宣传活动,不断的改进新工艺,采用新材料,从而把以上都归入建筑现场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的范围内。与此同时,要调动一切可以发动的积极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来进行实时监控,将各种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的状态内,从而实现生产和质量安全的良性循环建设,加快电网技术的升级,提高电网的技术装备水平与节能降耗水平。

参考文献

[1]邹泓荣.建筑病害诊治实例与工程质量保证[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5(6):23.

[2]梁世连,惠恩才.工程项目管理[M].东北财经出版社,2008,8(6):27.

[3]郭武林.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探讨[J].广东建材,2010,8(5):37.

第7篇:建筑质量应急预案范文

一、领导重视,及时部署

做好水库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切实治理各类隐患,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对充分发挥水库效益,保障我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为切实抓好这次水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我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集相关分管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了研究部署,并由由副科级以上领导负责带领相关技术人员,迅速开展了全县水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脚踏实地,狠抓落实

我局八个检查组冒着酷暑高温,对全县81座中、小型水库开展了耐心细致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经过排查,我县水库安全管理责任制和水库安全管理责任人均已落实,水库管理单位和管理人员也已明确,水库防汛责任人能够确保上岗到位,领导能够保证靠前指挥;各水库均已落实值班人员并能坚守岗位,值班人员均进行了水库运行管理业务的岗前培训,但有待加强,带班领导和防汛值班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已全面落实;气象水文部门、县乡防办、水库管理单位之间信息能够保持畅通;大坝安全监测和预警设备运行正常;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防洪抢险和人员转移等应急预案完善;各类防汛抢险物料得到及时更新和储备;在建工程制定了度汛方案、超标准洪水应急预案和险情应急抢护措施;水库大坝、泄洪建筑物、输水涵洞等工程建筑物以及闸门启闭完好无损、运行正常;备用电源也已落实。我县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均进行了分类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基本做到了规范管理。

三、强化整改,加强管理

第8篇:建筑质量应急预案范文

为做好水旱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使水旱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抗洪抢险、抗旱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XX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下发XX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暂定)的通知》,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坚决贯彻国家、省、市关于防汛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充分认识防汛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制定防范措施,强化防范手段,狠抓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措施落实,尽最大努力做好防汛工作,将损失减至最小,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险情发生后,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成立XX县住建局2020年防汛抗旱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XX 局长

副组长:

XX 副局长

XX 人防办副主任

XX 副局长

XX 副局长

成 员:

XX 城建股股长

XX 建管股股长

XX 质(安)监站站长

XX 建管股副股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局办公室,由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防汛抗旱工作的综合协调,及时传达领导小组发出的应急指令。

三、工作任务

根据城乡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建筑工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房屋建筑工程及涉水工程基础设施施工现场的防洪安全工作,重点水源、城乡供水、污水处理等设施防汛安全检查工作。

(一)加强供水保障,细化完善防汛抗旱供水应急预案。

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做好城市供水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

(二)开展县城区下水管道的排查,及时对堵塞管道进行清淤工作。

(三)加强建筑工地深基坑等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管理。

排查所有在建或停建未回填的深基坑(高边坡)项目以及人工挖孔桩、地下暗挖工程、土石方工程,重点检查以上工程的施工质量,边坡或护壁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沟、坑周边堆载情况,排水措施等。对存在问题的,及时采取加固措施,并进一步强化对这类工程及毗邻建筑物、构筑物的实时动态监控手段和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

(四)加强脚手架安全管理。

排查所有内外脚手架、模板支架、卸料平台,特别是加强对脚手架基础、架体结构、拉结点、剪刀撑的检查,严把脚手架施工预案、技术交底和验收关,确保脚手架安全。

(五)加强大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排查所有塔吊、外用电梯、井字架等大型机械设备,重点检查大型机械设备的基础、附墙、拉结点、缆风绳等涉及结构稳定的关键设施。对存在问题的,及时采取加固措施;四级风时,一律停止大型设备拆装作业;六级风或暴雨时,一律停止大型垂直运输设备作业,保证大型机械设备安全。

(六)加强高处作业安全管理。

排查高处作业情况,重点检查建筑工地“三宝”使用情况和临边洞口的防护情况。对存在问题的,立即予以整改。遇暴雨、六级以上强风,一律禁止进行攀登、悬空露天作业,确保人员安全。

(七)加强工地临时设施安全管理。

排查建筑工地临时工棚、材料仓库、围墙等临时设施,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做好修缮加固工作,防止坍塌事故发生;对建筑工地出现堵水或内涝的,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对临时设施位于地质条件复杂或可能造成地质灾害地段的,及时报告国土、水务部门,落实防范措施;对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施工现场要及时撤离人员,防范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

(八)加强工地应急处置准备管理。

做好建筑工地应急处置的准备工作,储备应急物资、检查应急设备,组织应急队伍,要确保排水设施、机电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确保垂直运输设施的稳固和防风安全,确保临时用电设施防水防触电的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九)注意及时收听收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及时收听收看市县气象台、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的暴雨、大风、雷电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做好工地防汛工作。

四、职责分工

(一)后勤保障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

主要职责:负责防汛抗旱物资调度、协调交通车辆,传达上级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任务、信息等,做好情况汇报和对外宣传;根据上级部署和防汛抗旱实际需要,负责协调、召集、组织本系统抢险队伍,协调相关部门和局属各股室组成防汛抗旱抢险队伍随时待命,确保措施、人员到位。

(二)市政设施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

主要职责:加强污水厂区的巡查,确保污水处理厂设施正常运作,加强市政供水设施的巡查防护,及时修复被损坏的供水设施、管道,同时,加强水质监测,确保水厂生产和供水管网安全,防止水质污染。

(三)在建项目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

主要职责:根据气象灾害预警级别落实防范措施,并切实做好抢险救灾各项措施的准备工作;监督检查施工现场防汛措施落实情况和现场安全状况,对存在问题的,及时督促整改;及时向各在建工地进行预警;在遇到险情时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抢险,确保应急抢险人员和装备到位。

五、防汛预案

局属各股室要密切注视气象动态。

Ⅰ级汛情:及时了解掌握县城区防汛情况,对建筑工地、市政低洼路段实施重点督查,必要时配合当地组织居民安全转移。

Ⅱ级汛情:及时了解掌握全县住建领域重点灾情,并向县防汛指挥部报告重点灾情及处理动态,配合当地政府及时组织受灾居民安全转移。

Ⅲ级汛情:及时部署全县住建领域安全工作,指挥协调本系统参加抢险救灾服务。

Ⅳ级汛情:及时修复市政损毁工程,尽快恢复城区功能;安排部署全县住建领域恢复重建工作。

六、应急响应

一旦发生灾情或险情,股室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基层先行,逐级抬升的处置方式,在1小时内上报初步信息至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4小时内上报县防汛指挥部进一步核实情况。灾情发生进一步变化,2小时内上报,再由办公室按程序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做好建筑工地和县城区的防汛应急救援和抢险救灾工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4小时值班电话:XX。

七、工作要求

(一)各股室要把防汛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

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始终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做到领导有力、预案明确、准备充分、救灾及时,确保汛期安全。

(二)切实落实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

领导干部要亲临防汛救灾的第一线,靠前指挥,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指挥到位;相关股室要切实做好城市防汛抗旱设施日常检查,认真做好巡检记录,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排除;各股室、中心要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严格落实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并认真做好值班记录。

(三)严肃防汛工作纪律。

严格执行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和应急响应制度。出现灾情险情要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理,第一时间组织撤离人员,确保及时掌握、及时处置汛情灾情。对出现重大迟漏报情况或由于工作失职而造成损失的,要严肃查处,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9篇:建筑质量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基坑工程安全管理;影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大城市的建筑工程的开挖的深度在不断地增加,其需要的土方开挖的面积也变得越来越大,因此,建筑工程的基坑支护部分的施工难度也就在逐渐地增大。随之而来的安全管控风险越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加强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一、基坑坍塌易造成后果及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

深基坑建筑施工的质量不仅对本建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到作业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同时也影响着相邻建筑的稳定性。基坑施工过程中出现坍塌事故,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其周边的建筑必然受到影响,严重的可能导致其他建筑整体坍塌,所以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大对于支护施工的重视。

二、深基坑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及坍塌常见原因

(一)坑壁形式选用不合理

坑壁形式主要分为坡率法和支护法。多数单位施工时,为节省支护结构的投资多采用坡率法施工,如果施工地点地下水富集,土质稳定性差,坚持使用坡率法将造成安全隐患,引起坍塌事故。因此,在采取开挖形式上,要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实地考察周边环境和水文条件,谨慎选择开挖形式,切不能为节省资金和经验用事舍弃支护形式,最后酿成安全事故。

(二)基坑边坡土体承载力不足,地表水渗透

基坑边坡土体承载力不足;基坑底土因卸载而隆起,造成基坑或边坡

土体滑动;地表水及地下水渗透作用,造成涌砂、涌泥、涌水导致边坡失稳、基坑坍塌。

(三)深基坑底部基土松动,承载力不足

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或者现场监控不到位导致基坑盲目开挖,加之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多变,经常会出现挖掘过深等现象,此时需要进行回填。采取不合格料回填或者回填未分层夯实,承载力达不到要求,导致基坑坍塌。

(四)其他导致基坑坍塌原因

基坑的边坡施工可以根据土质的种类、物理学性能和边坡稳定性等计算出设计的基础边坡,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边坡开挖放坡。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地面弃土堆载、基坑的开挖没有按照预定的顺序进行、基坑的挖掘深度不一致、基坑的挖掘没有综合外界的环境进行等问题的存在,都会造成深基坑局部坍塌的现象出现,这也是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通病。设计方案不合理、无施工组织方案、不按施工组织方案施工、基坑降水措施不到位、土方开挖程序不合理、边坡顶部堆载超过设计要求,边坡锚杆深度不足或预应力张拉过早且不到位,孔内水泥灌注不饱满、边坡监测不到位等现象都会造成基坑边坡塌陷。

三、建筑基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由以上几点开始研究建筑基坑中施工中频发的安全问题,提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选择合理的坑壁形式

基坑施工前,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根据所施工地段基坑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确定基坑安全等级,然后结合现场勘查、水文资料、工程地质、机械设备、人力投入和施工进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确定基坑开挖形式。当现场满足坡率法施工时,优先采取放坡开挖,坡型整修一次到位。当不满足放坡法施工时,要按照施工规范要求, 当不具备采用坡率法的条件时,应对基坑采用支护措施。常用的支护结构有:土钉墙支护、喷锚支护、混凝土灌注支护等。施工前,应根据工程所处周边环境、地质水文条件以及工程施工工艺要求对支护形式进行合理选择、设计。

(二)加强对地表水的控制

地表水对基坑稳定性影响很大。施工前要对地下水处理给予足够重视,从设计、施工组织、设备配备等方面给于保证。基坑开挖前,要详细做好现场勘查,排清地下管线情况,防止基坑周边官网渗漏、爆管等情况产生地表水。对于富水地段,要根据水量大小采取排、降、截、止水方法等有效的控水措施,同时现场备足足够扬程的抽水设备,及时应对突发排水需求。

(三)加强对土方开挖监控管理

确定开挖方式和支护方式后,施工单位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并且对开挖作业机械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开挖时,现场技术、安全管理人员全程旁站盯控,对开挖深度、坑壁坡度、边坡坡型进行监控和纠偏。遇到软土基底时开挖深度要严格控制,防止开挖速度过快、超挖,应控制开挖层高不大于1m。对于需要采取支护开挖的基坑,开挖循环要严格控制,上一层支护未施作完毕前,严禁下挖。整个开挖过程中,测量部门要严格记录,各临近建筑物标高及位移情况,并做好跟踪监测。

(四)加强对支护施工质量的监控

对不具备生产资质的施工单位绝对不允许参与招投标的活动,从准入上把关。建立健全施工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把分项工程责任到人,做好施工记录,使所有施工环节都具有可追溯性。根据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确定的质量验收方法来验收工程质量。严格执行“三检”制度,严格验收签字的程序,将责任落实到人,确定责任归属,在施工各环节都要严格的控制,对工程各分项目和工作流程中各岗位,都要管理到,防止出现疏漏,开展全过程的管理。坚决杜绝不合格项目进入到下道工序。按照施工队伍具体情况与工程特点,对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提前控制,以此确定质量控制的目标,进行施工组织的设计,再制定出具体质量控制的计划与措施,确定实施的方法和内容,而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中要做好质量的检查工作,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定量的分析,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做好质量管理预防和控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标准、规范要求。现场检验质量的对象包括支护结构所用材料和支护结构本身。检验内容主要有:材料出厂合格证;材料现场抽检;锚杆浆体与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强度等级检验。对支护结构本身的检验要根据支护结构形式选择,例如土钉墙对土钉采用抗拉试验检测承载力,对混凝土灌孔桩应检测桩身完整性和强度等。

(五)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施工人员的素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就要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加强建筑工程安全宣传,使全民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强化。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安全事故惩治力度,对施工企业进行有效的警示。为了使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开展,要将安全监督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必要时,要采取强制实施的措施,对违规的相关企业与个人依法查处,对建筑工程及时进行停工和整顿,予以相应的罚款。只有把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及时了解施工现场信息和具体情况,保持信息的时效性和严格性。建筑工程行业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是为了坚持以人为本。

(六)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施工人员处于建筑工程施工生产的前线,是施工现场中安全隐患高发区域。人为因素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诱因,所以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尤其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施工的意识,合格后才能上岗工作。对施工单位强制推行意外保险与风险抵押保险等制度,尽可能的保护好施工人员的安全与权益,只有明确安全施工意识与安全防范的技能,才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检查与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及设施使用检查。

当前建筑工程行业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贪便宜,节省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会采购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以次充好,以此降低施工的成本,使得大量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产品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的施工企业还会应用大量不合标准的劳保用品发给施工人员,导致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要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就要以预防为主,在机械设备与材料采购上,在机械设备与材料接收验收上都要严格的控制,防止以次充好或者偷工减料等质量问题的发生。安全设施一定要符合国家相应的使用标准和规定,并且要定期检查。同时,还要加大对施工企业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等方面落实情况的审查力度,尽量减少建筑工程施工中发生安全问题。

(八)制定应急预案和做好演练工作

基坑开挖前必须做好坍塌事故应急预案,并且对预案的可行性进行专家论证。 审批过后的应急预案要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演练,使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熟悉流程。对反映出来的各项问题,要及时修正预案,确保可行性。现场要备足各类应急救援机械和设施。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应该按照规范标准要求和依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来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洪琪康.城市深基坑工程实施阶段风险管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

[2]阙济兴,傅晟,戴春景.深基坑工程施工主要安全隐患浅析[J].建筑安全,2014,01:56-60.

[3]王洪德,姜天宇,张立漫.带阳角深基坑变形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01:156-162+190.

[4]冼辉新.分析建筑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学之友,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