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分析小结范文

环境分析小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分析小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分析小结

第1篇:环境分析小结范文

Abstract: The acoustic environment in a theatre classroom has an intensive relation wi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within a university campus.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sound qualities in Guangxi university’s theatre classroom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explore the approach of forming the favorable acoustics in the chambe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vestigation results, and,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or firsthand material for designing and rebuilding the theatre classrooms.

关键词:阶梯教室;声环境;问卷调查

Key words: theatre classroom;acoustic environment;questionnaire survey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008-02

0引言

目前各类教室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用以支持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行为模式。高校阶梯教室可提供100人以上的教学活动,支持合班上大课、课堂讨论和实验演示等活动。这对教室的听闻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有较高的语言清晰度,要保证有适当的混响时间,围护结构具有足够的隔声性能,较低的背景噪声和环境噪声。大教室还应有足够的响度和声场均匀度。同时还需要避免回声、声聚焦等声学缺陷。

教室声学问题是当前建筑声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国内外对教室声学进行了大量研究,在我国,王季卿等曾于20世纪80年代对上海、南京以及香港地区的室内外噪声状况进行过调查[1]。很多国家都对教室声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如Hodgson等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S.Kurra等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Marco Losso等在巴西都对教室声学环境进行过调查研究[2-6]。由于大学阶梯教室的声质量涉及到广大师生能否有效地实施各类教学活动,随着建筑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噪声环境和噪声源的变化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使阶梯教室的声环境状况和师生对声环境的认知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次调查与研究是在跟踪国内外教室声学的研究动态与前沿的基础上,对广西大学阶梯教室声环境进行了中等规模的调查研究,以期获得第一手资料,掌握和了解阶梯教室的现状和师生的声环境意象,为高校的校园规划和阶梯教室的声学设计提供依据。

1问卷设计

从目前的研究动态来看,教室声学研究的重点已经从室内外噪声源种类及其影响的分析转向教室室内听闻环境的研究。根据广西大学的南方教室特点:教室单侧布置,开窗大,隔音差等,针对100人以上阶梯教室和大教室,设计了教室声环境的主观调查问卷。问卷包括12个问题,其中学生回答前9个,教师回答12个。为了便于进行统计和数学分析,关键问题的选择项采用语义差异量表(Semantic Differential Scale)的形式,让被调查者根据对教室声学语义或概念的感受、理解,在量表上选定相应的位置。

调查问卷内容有总体印象、噪声评价和改造意愿三部分。在总体印象方面是对教室清晰度作一般的了解,其主要问题为“您对本校阶梯教室课堂声学效果总体印象如何?”。噪声评价是本次调查的主要部分,首先对在阶梯教室中遇到的声学问题进行了解,调查这些声学问题的影响程度。然后为了有针对性地治理噪声环境,对在教学过程中的噪声源进行调查和分类,并要求指出这些噪声源的影响程度。这部分的主要问题包括“您在教室里学习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以下问题?对您的影响如何?”和“在阶梯教室里学习的过程中,您是否听到以下的声音?对您的影响如何?”。为了掌握师生对不满意的教室环境的改造意愿,调查表给出了“您认为学校阶梯教室的声环境有改善的需要吗?”、“您觉得学校在阶梯教室语言清晰度上是否有必要改善?”和“如果有机会改善阶梯教室的声环境,您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改善?”。这些问题的调查结果将给决策者和设计人员提供教室使用者的主观意愿。此外,从教师的角度,本调查表设计了三个教师回答的调查问题,“您在阶梯教室讲课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因教室声环境问题感到过吃力或费劲?”、“您在教学过程中会因为教室声音环境不好而影响教学的质量吗?”和“如果有教室声环境不好的情况,您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问卷调查与分析

广西大学绝大部分教室是矩形教室,纵向两侧开窗,对应于很多南方的高校教室的原型。在调查和分析的过程中,以广西大学的各类教室作为调查对象。在校园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征询175名学生和25名教师,总发放200份问卷,有效回收171份。不做任何暗示,请他们当场填写问卷调查表,了解被调查对象对广西大学教室声环境的主观感受。高校教室最主要的方面是清晰度。由于大教室,如阶梯教室中存在一些声缺陷,调查结果(见图1)显示,师生们对这类教室声清晰度总体意象是“清晰度一般”。在师生对教室的噪声状况调查和评价上,有68.63%的人都同意存在噪声干扰和声质量欠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阶梯教室后排的座位听不清老师讲课和受到教室周围的校园各种噪声的影响,其影响程度的分布如图2 所示。

调查中还要求受访者根据阶梯教室声环境意象列出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噪声,并进行分类,并指出这些噪声的影响程度,如表1所示。

在交通噪声方面,由于广西大学校园的主干道较宽,并离教学区有较远距离,在上课期间有一定的交通管制,一般不允许大型工程车辆驶入教学区。但仍有71.9%至85.6%左右的受访者认为各类交通工具的噪声对上课有干扰,其中大部分认为这种干扰可忍受。对上课干扰大的主要是汽车和摩托车突然打火的声音、隆隆驶来的重型卡车。目前在广西大学校园施工项目不多,但施工噪声级较高,一旦校园有施工进行,有78.4%的受访者认为对上课和自习有干扰。而在上课期间听到突发噪声时,有77.8%的受访者认为对上课和自习有干扰,有15.7%的人强烈表示不能接受。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教室的环境噪声和周围干扰噪声对教室的教与学的干扰较大。从对教学干扰程度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认为走廊或楼梯间传来的喧哗声音和高跟鞋走动敲击地板发出的声音,有91.5%的人认为它们对教学的干扰,其中有21.6%的人表示在上课时不能接受高跟鞋走动敲击地板发出的声音;其次是有86.9%的师生认为教室外人的交谈声对教学有干扰;最后有84.3%的人感觉到隔壁教室传来的讲课声音对教学有干扰。总之,超过半数以上的受访者都有认为这些噪声对教室内的教学活动有干扰。在教室声环境的改造意愿方面,有89.8%的受访者认为要对阶梯教室进行声学改造,并有87.8%的受访者主张改善室内音质和降低环境噪声两方面同时进行。

3结论

在对阶梯教室声环境调查和分析的过程,发现除了个别教室以外,大部分受访者对所上过课的阶梯教室中的语言清晰度感到尚可。这反映了在规划上,校园在教学区、办公区和宿舍区等到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功能分区。在对阶梯教室的噪声状况和评价方面上,大多数人都同意存在一定的噪声干扰和声缺陷,主要表现当坐在后排的座位,感觉讲课音量过小而听不清;教室容积过大混响时间过长,少数教室有回声;过九成的受访者提及环境噪声对教学有过干扰。调查显示,在干扰教学活动的噪声种类中。以走廊或楼梯间传来的喧哗声音、高跟鞋等走动敲击硬质地面发出的声音、教室外人的交谈声、汽车和摩托车突然打火的声音和隔壁教室传来的讲课声音最让师生不能忍受。建议应加强对教学区的管理,在上课期间限制车辆进入教学区和禁止闲杂人员喧哗,增加相邻教室之间的隔声,在教学楼的走廊和教室天花、后墙进行吸声处理。将教室声学改造重点应放在降低背景噪声和混响时间,提高围护结构、门窗隔声的性能等方面。本次调查的各项主要指标采用按语义差异量表进行,分五个等级来评价阶梯教室声环境,这为今后应用数学工具作进一步定量研究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季卿,顾樯国.教室的声学设计标准[R].国际噪声控制会议Inter-noise 87论文集,北京:1987.1l4l―l144. WANG Jiqing, Gu Qiangguo, Classroom acoustic criteria in school building regulation [R]. Inter-noise 87. Beijing. China:1987.114l―l144.

[2]Hodgson M R.UBC-classroom acoustical survey [J].Can Acoust.,1994,22(4):3-10.

[3] Kurrra S.Results of a pilot study about teacher’ s annoyance relative to noise exposure in 3 high schools in Istanbul[R].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oise Control and Acoustics for Educational Buildings,Istanbul,May 2000,Proceedings of the Turkish Acoustical Society.2000.47-56.

[4] Mareo Losso,Elvira Viveiros,Thais Figueiredo.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Acoustical Conditions in Educational Buildings in Brazil[R].ICA2004, Japan: 2004. 925-928.

第2篇:环境分析小结范文

[关键词] 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肾镜;微造瘘通道

[中图分类号] R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026-02

目前,伴随着腔内泌尿外科的快速发展,对于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已经成为治疗泌尿系上尿路结石治疗的主要手段[1]。临床上把穿刺通道扩张至Fr14-Fr16的经皮肾微造瘘,在1期就同时穿刺取石的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这样大大克服了标准PCNL的创伤大、适应证窄和并发症多的缺点,因此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手术后的残石再配合ESWL,则疗效更好,属于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最新方法[2],但是在手术治疗时,需要准确的判断,并要注重并发症的发生。为了探讨PCNL和MPCNL不同手术方法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状况,该院于2011年8月―2013年7月间的85例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研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70例肾结石患者,从分类上划分,左肾结石共98例,右肾结石共72例;单发结石共23例,多发结石共147例,其中部分铸形或者鹿角形结石共101例,基本都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症状。共有46例患者曾经进行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全部患者均经过肾、输尿管和膀胱X线平片检查,并经静脉肾孟造影或者CT检查等予以确诊。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85例患者中,男性57例,女性28例,年龄在21~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6岁,结石的直径在1.0~5.2 cm之间,平均的直径为2.6 cm,平均直径为观察组85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9例,年龄在20~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5岁,结石的直径在0.9~5.4 cm之间,平均的直径为2.4 cm,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肾结石直径等一般资料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或者全身麻醉,采取截石位,在患侧输尿管内逆向插入输尿管导管,转为俯卧位,把腹部垫高。

对照组患者采PCNL术。在T12肋下或者T11肋间腋后线至肩脚线之间的区域,在C形臂X光机的定位后,选取合适的穿刺点,之后置入0.889 mm导丝,用筋膜扩张器沿着导丝将通道扩张到Fr20,留置Pee1- away鞘,以建立经皮肾通道,用气压弹道碎石探针或者钛激光把结石击碎。

观察组患者采MPCNL术,直接使用筋膜扩张器扩张到F14或者F16,在留置Pee1- away后,鞘外留置了安全导丝后,取STO RZ输尿管镜,再使用60 W的钛激光碎石系统把肾盂和肾盏的结石击碎,之后使用高压脉冲水流把碎石冲出。取石以后均留置双J输尿管导管,依据输尿管内的结石残余状况保留4~12周。在肾造瘘口位置留置Fr14-Fr18的硅胶造瘘管一根,依据尿液状况和是否需2期碎石来决定保留的时间.通常在3~7 d拔除。最长的保留时间为14 d。

1.3 观察指标

在手术结束后,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肾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项研究所获得全部数据均运用SPSS 18.0的统计学软件实施统计分析,全部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方式进行表示,并用t检验法。所有的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和χ2检验。

2 结果

在不同手术治疗以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8.35±2.96)min,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6.70±3.42)min,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78.8%和81.2%,该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解释清除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但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明显少于观察组患者,二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复杂性肾结石临床治疗在目前是一个医学难题,开放式手术仍然属于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开放手术的创伤较大,且术术中和术后常伴有大出血和肾盂狭窄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3]。特别是对于肾内型肾盂以及有过开放手术史的患者,进行手术则更加困难。而单纯运用ESWL来治疗复杂肾结石,很容易形成输尿管石街,且排石时间比较长,导致结石难以排净[4],此外,碎石本身对于肾功能产生较大的损害,而感染的出现还往往还会增加治疗的困难。

经皮肾镜取石属于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方法,其主要的优点之一就是最接近肾脏并且便于取石,由于通道非常细小,所以不需要故意地避开血管,让通道缩短,并且能上下大幅度和大范围的摆动[5]。从而提高手术的效果,所以在基层医院运用非常广泛。近些年来,余兆雄等[6]相关学者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肾结石患者运用经皮肾微造瘘取石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可以明显地降低大出血发生,并能减小穿刺通道的扩张,从而有效降低手术的风险,并减少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的出血状况。该项研究中,在不同手术治疗以后,该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结石的清除率方面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经分析认为,导致MPCNL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的主原因,可能是伴随着手术时间的不断持续,由于高压冲洗,并且伴发的冲洗液开始外渗,导致术后发热等不良反应症状,从而使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CNL组患者。

万银绪等研究[7]认为,在对患者实施经皮微造瘘肾镜取石术时,发现该术式存在一定的缺点,即针对直径>2.5 cm的巨大肾结石,则碎石的时间较长,并且增加了冲洗液外渗和手术风险增加的可能性。David等[8]通过临床实践和研究,针对平均直径在大约3.25 cm的肾结石患者,运用低功率的钛激光进行碎石,平均的手术时间为167 min。而孙颖浩等[9]研究采用大功率的钛激光碎石,更是显著低缩短了手术的时间,该研究组患者中,对于两组患者均运用60 W的钛激光进行碎石,手术时间在68 min左右,这也说明,运用60 W高功率的钛激光进行碎石对于缩短手术时间效果较为明显。

对于肾结石患者,运用经皮肾取石术和经皮肾微造瘘取石术进行治疗,都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经皮肾微造瘘取石术并发症较经皮肾取石术高,在临床应当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逊,曾国华.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3,18(9):516-518.

[2] 张捷,文伟,鲁军,等. 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穿刺定位技术的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2010, 13(4):634-636.

[3] 郭应禄. 泌尿外科内镜诊断治疗学[J]. 北京:一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121-122.

[4] 陈合群,廖锦堂,齐范,等. 经皮肾镜取石术处理肾结石[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1,27(6):374-376.

[5] 李逊,曾国华,吴开俊,等. 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疾病[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25(3):169- 171.

[6] 余兆雄,廖泽明,王超,等. 微创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比较[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0,2s(11):812-814.

[7] 万银绪,张永富,赵阳,等.彩超定位微造瘘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2):113-115.

[8] David CC, Timothy DA.Holmium laser percutaneous-nephroli thotomy using a unique suction device [J].J Endourol, 2012, 18(7):780-782.

第3篇:环境分析小结范文

长期以来,融资困难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研究和发展还不成熟,尤其是国内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认识和研究才刚刚开始,一些金融机构尚未树立正确的中小企业融资系统观、风险观和效益观,对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特点、信贷风险管理特点、银企关系管理特点等关键问题的认识还流于表面,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还是有所滞后。当前融资环境还远未能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本文通过研究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深入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的现状、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分析

造成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原因复杂,既有宏观环境方面的原因,又有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和商业银行经营的问题。

(一)外部环境因素

(1)金融机构因素。银行金融机构的运作机制约束中小企业融资。为有效地避免金融风险,银行金融机构采取了谨慎性原则,收缩信贷规模,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惜贷”,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首先受到伤害。

(2)信用担保体系因素。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完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少,使用成本高,并且担保基金的种类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3)直接投资因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通过发行股票的股权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的债券融资,门槛太高,限制了中小企业获得直接融资机会。

(4)法律体系因素。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直缺乏比较有效的法律保护,尽管我国的《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少数法律对中小企业有一定的规范,但是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上市等融资方面的保护甚少。

(二)中小企业自身因素

(1)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较差。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观念差,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这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敢向其发放贷款。

(2)中小企业缺乏担保物。中小企业仅有的抵押品就是其有限并且价值低廉的土地、房产和机器设备,其规模也就制约了这些抵押品的价值。

(3)中小企业人才匮乏。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领导者的素质不高,缺乏现代的管理理念和领导力,不具有先进的融资理念,不能以较低的融资成本来筹集资金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中小企业留住人才的能力弱,先进理念和技术难以运用于企业。

三、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及思路

(一)提高民营中小企业自身的素质

(1)提高管理水平。市场倒逼,政府搭桥,院校培训,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理念。使经营者敢于借鉴外界有效的管理模式,引进专门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从而使企业具有很好的融资人才条件。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产权明晰”为核心,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合理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打造现代企业制度,以此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赖和支持。

(3)减少信息不对称。目前,银行在我国拥有全国70%以上信贷资金,这决定了它们在与企业的双向选择中拥有更大的主导权。民营中小企业要想解决融资问题,最主要的是要不间断地给银行输送各种各样的信息,让银行了解你,尽量减少银企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量。

(二)建立完善融资体系,强化金融支持

(1)完善银行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信贷机制。根据中小企业信贷需求规模小、频率高、时间急、风险高的特点,制定特定的信贷机制。银行要积极响应银监会的政策,完善各项机制,为中小企业信贷提供良好环境。

(2)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中小融资机构,鼓励和支持股份制银行、城乡合作金融机构,并尽量消除地区差异,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

(3)大胆尝试股权和债券融资。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体系,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可能。创业板的推出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平台。债券融资与股权融资相比具有风险小的优点,这对于实力较弱的小企业来说,是其融资的有利方式。可转换债券更是一种集股票和债券优点于一身的融资工具,国家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鼓励和支持其发展。

(4)规范民间资本融资。银行贷款困难,民间借款手续简便、利率相对较低,民间借贷市场十分活跃,在一定程度也取代了银行的功能。但是,民间借贷体系的不规范,需要相关部门依法监管,降低金融风险,同时,有序地将民间存量资金释放给中小企业,达到双赢。

(三)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从而使信用也成为一种无形资产,可以凭借良好信用获得信贷或融资。建立信用担保基金和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登记、信用征集、信用评估和信用公布为主要内容的信用评级制度,建立跨地区、全国性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

(四)完善法律体系

建立健全扶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条文过于原则性,所以应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具体的法律、法规,以便规范中小企业融资主体的责任范围、融资办法和保障措施。

四、结论

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我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议题。作者通过深入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认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原因复杂,但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及由它引起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信贷配给和金融缺口等;而我国宏观环境不健全、中小企业自身的一些缺陷更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构成问题的次要原因。

本文认为,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缓解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关键;从人才培养入手,尽快打造中小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从征信制度、信用担保体系、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小银行等方面入手,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建立一套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体系,建设多种融资平台。

第4篇:环境分析小结范文

关键词:恒温箱 环境试验 检定校准 多点位测量 温度偏差 不确定度

中图分类号:TH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33-02

1 定义

测量不确定度定义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测量不确定度用于定量表示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它是“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从词义上理解,意味着对测量结果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的质量的一个参数。实际上由于测量不完善和人们的认识不足,所得的被测量值具有分散性,即每次测得的结果不是同一值,而是以一定的概率分散在某个区域内的许多个值[1]。虽然客观存在的系统误差是一个不变值,但由于人们不能完全认知或掌握,只能认为它是以某种概率分布存在于某个区域内,而这种概率分布本身也具有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说明被测量之值分散性的参数,它不说明测量结果是否接近真值。不确定度的来源通常有:测量人员引入的不确定度、测量设备引入的不确定度、测量方法引入的不确定度、被测对象引入的不确定度以及测量环境引入的不确定度。

2 目的

由于测量设备是测量不确定度来源之一,为得到可信的检验结果,就需要对设备本身的准确性进行了解和明确。以恒温箱为例,主要是用于样品试验前的处理的环境试验设备,被许多检验机构大量使用。此类设备的准确示值和稳定运行,是样品进行下一步试验的基础和保障。为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示值准确无误,该文建立环境试验设备温湿度校准装置,对恒温箱进行校准,给产品检验提供技术保证,为相关设备的校准提供参考依据。

3 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校准方法

该文采用比较法,使用环境试验设备温湿度巡检仪(温度:±0.2 ℃;湿度:±1.5%RH),将巡检仪传感器放入被检箱体内进行多点位测量。先后共选取箱内中心以及4个角的数值。测试点分布在工作室内的上、中、下3层,中层为工作室几何中心平行于底面的工作面,测试点与内壁的距离不小于各边长的1/10,可加大但不能大于500 mm。测量方法如下:首先,设定试验相应的温度、相对湿度,待温、湿度恒定后,读取巡检仪及被检箱温湿度仪表的显示值,做好记录。其次,用修正后的巡检仪的示值减去被检箱仪表显示值,即得到被检箱内温、湿度值修正值。若被测的恒温箱内有样品架,则下层测试点可位于样品架上方10 mm处。以中心点测量箱体温度波动度,以温度测量最大值与最小值差算出温场均匀性。

4 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环境试验设备温湿度巡检仪测量参数如下:温度测量范围:-60 ℃~1 000 ℃;分辨力:0.01 ℃;允差:±0.2 ℃。湿度测量范围:(10.0~99.0)%RH;分辨率:0.01%RH;允差:±1.5%RH。

5 环境条件

为保证试验结果准确,检查试验条件:室温,湿度≤85%,无振动影响,有排水,均符合要求。

6 不确定度分析

温度测量设备有温度传感器和数字温度显示仪组成,该套设备具有温度修正值。温度偏差是指设备温度显示仪表示值与中心点实际温度之差[1]。

6.1 数学模型

(1)

式中:为温度偏差,℃;

为被检设备温度显示仪表显示温度,℃;

为数字温度显示仪读数,℃;

为温度测量装置的修正值(指整体检定),℃。

6.2 方差与灵敏系数

式(1)中,,互为独立,因而得:

,,

6.3 不确定度来源及分析

(1)由引入的不确定度。对环境试验设备做15次独立重复测量。从设备显示仪上读取15次显示值,记为,,…,,平均值记为,其测量值分别为:100.1、100.0、99.9、99.9、100.0、100.1、100.1、100.0、99.9、100.0、100.0、99.9、100.0、99.9、99.8。

根据公式 (2)

算得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0.02 ℃。则由15次独立重复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自由度v。

(2)由引入的不确定度。对环境试验设备作15次独立重复测量,从数字温度显示仪上读取15次显示值,记为,,…,,平均值记为,其测量值分别为:100.16、100.04、100.06、100.05、99.93、100.08、100.24、100.20、100.15、100.13、100.31、100.25、100.18、100.24、100.13.

根据公式(2),计算得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0.098 21 ℃。则由15次独立重复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自由度。

(3)由引入的不确定度。从检定证书知:温度测量装置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0.1 ℃,以正态分布估计,=1.960,=0.1 ℃/1.960=0.051 ℃,。

6.4 不确定度分量

来源1:被测设备仪表读数重复性=0.02 ℃,自由度14。

来源2:温度测量装置读数重复性=0.098 21 ℃,自由度14。

来源3:温度测量装置误差=0.051 ℃,自由度。

(1)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2)有效自由度:

根据公式eff

计算得eff=1792,取自由度为。

(3)扩展不确定度:

c=0.22℃,k=2。

7 结语

通过对恒温箱进行校准,并对校准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得到结论:该装置的总不确定度、重复性,符合JJF1101-2003技术规范的要求,可以开展恒温、恒湿箱的检定工作。这对于产品后续试验示值准确,检验结果客观、可靠提供了技术参数和保证。

参考文献

[1] 宣安东.实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案例[M].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2] 王珏,田芬.工作用辐射温度计不确定度评定[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1,38(6):72.

[3] 朱炜,徐慧娟,邹姝文.双金属冰箱温度计校准方法及不确定度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1(11):159-160.

[4] 曹宏燕.分析测试中测量不确定度及评定[J].冶金分析, 2005,25(3):82-87.

第5篇:环境分析小结范文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4-0431-02

中图分类号:R 697+.23

文献标识码:B

鞘膜积液是小儿最常见的疾患之一,我院2004年5月~2007年1月开展腹腔镜内环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6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65例,均为男性患儿。年龄2~10岁,平均3.5岁。病史最短13个月,最长5年。右侧23例,左侧34例,双侧8例;精索鞘膜积液20例,交通性精索鞘膜积液7例,鞘膜积液15例,交通性鞘膜积液20例,精索鞘膜积液3例;14例合并对侧隐匿性疝。术前均常规体检、B超等检查,排除外伤性鞘膜积液和内出血。排除由肾病、腹腔巨大淋巴瘤和重度腹水患儿继发的鞘膜积液。

2.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在脐上缘皱折处做弧形皮肤切口5.5 mm,建立气腹,压力8~10 mmHg,置入5 mm trocar及30°腹腔镜。探查内环口孔的大小,再了解对侧有无隐匿性疝。探查清楚后,在耻骨联合与脐孔的中点做5.5 mm皮肤切口,置入5 mm trocar和分离钳,在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点作1.5 mm皮肤切口,应用带线针和针钩(Endoclose)配合,越过输精管和血管,荷包缝扎内环,线结埋在皮下。如对侧有隐匿性疝,则同时行对侧内环高位结扎术。体外穿刺抽出鞘膜囊内积液。

结果

6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30 min,平均22 min。术中出血量0.5~3 ml,平均1 ml。术后住院1~3 d,平均2.2 d。术后无腹痛、出血、阴囊血肿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1例术后48 h复发,此例病人术中未发现有漏孔而未结扎,单纯鞘膜囊穿刺抽液。后行传统术式见内环处有一铅笔芯径大小的管孔,予以结扎后无复发。64例随诊3~32个月,平均23个月,无复发。

讨论

小儿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症。小儿鞘膜积液与成人在发病机制上不同,前者是先天性鞘状突未闭,后者是因炎症、结核、梅毒、肿瘤及丝虫病等所致继发,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可不急于手术治疗,但是如果积液过多引起张力较高,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萎缩,应行手术治疗[1]。小儿鞘膜积液传统手术方法需要在腹股沟区切开,解剖腹股沟管,在精索旁找到鞘膜管行高位结扎。由于在腹外斜肌腱深面有2条平行的腹膜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位于腹内斜肌上,二者纤维可互相交叉相连,有时成为1条神经,小儿由于发育不完全,解剖层次不很清楚,术中容易被误伤。另外,精索旁有蔓状血管丝在前外侧,输精管和动脉亦在其中,提睾肌在其四周,且鞘状管细小,管壁很薄,有时难以寻找,术中容易损伤精索、血管、输精管、神经和提睾肌,造成局部水肿,疤痕粘连,有的还会导致萎缩。如误切断输精管,更会降低患儿成年后生育能力。采用腹腔镜内环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最大优点是缝扎内环口鞘状突管时,操作简单,不破坏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不需要游离精索,不损伤提睾肌,因此可以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导致缺血性炎的发生。同时,由于腹腔镜具有放大作用,可以清晰显示内环口周围的精索血管和输精管,更加容易避免精索、血管和输精管等损伤的发生。腹腔镜下手术另一个优势是可以同时发现并处理对侧隐匿性疝。由于存在38.6%对侧内环未闭合,这些未闭合的内环有一半可以发展成显性疝/鞘膜积液,探查并闭合对侧内环是必需的[2]。本组65例患儿术中发现14例对侧有隐匿性疝,占21.5%(14/65)。这些隐匿性疝临床上没有表现,传统手术方法无法同时进行探查和发现,但腹腔镜可以清楚地显示双侧内环口情况,并同时处理,避免患儿再次手术,同时也减轻了经济负担。

近年对鞘膜积液的认识有新进展,认为鞘膜积液非鞘膜囊壁自行分泌产生,而均是来自于腹腔,腹腔内液体通过细小的未闭的鞘状突流向腹股沟区或阴囊形成鞘膜积液的观点得到公认,临床手术以高位结扎鞘突管为根本,本方法可以高位结扎内环,阻断腹内液体流向鞘膜囊形成鞘膜积液,不需要修补腹股沟,因此适用于所有的小儿鞘膜积液。本组中有1例术后48小时复发,是由于术中未发现明显的未闭内环口而漏扎。后行传统手术发现有铅笔芯径大小的鞘突管。由于有些患儿未闭内环口不明显,大小仅如针孔,有些位于腹膜皱折处,更加难以发现。因此要认真、耐心寻找未闭内环口,必要时可挤压鞘膜囊协助判断,一般都可以找到,如果确实不能找到的也要内环口以常规缝扎。本组除1例复发外,余均经过随诊观察,最长达32个月,均未出现复发,无术后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手术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具有微创优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为军,潘乃柱,许 莉,等.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263-1264.

第6篇:环境分析小结范文

关键词:静脉输液;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afety hidden danger of intravenous infusion,and to summarize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Methods Safety hazards in 40 patients in intravenous infusion,the patient's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analysis of security risks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Results After effective nursing,the quality of transfusion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e safety of transfusion was guaranteed,and the disputes and the occurrence of medical accidents were reduced.Conclusion In venous transfusion,nursing staff to deal with the possible problems accomplish know fairly well,strictly grasp the patient's indications to the maximum security of transfusion.

Key words:Intravenous infusion; Safety hidden trouble; Preventive measures

静脉输液是一种直接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应用的较为广泛。静脉输液给药方便且药效快,在临床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同时也是护理人员应该掌握的基础护理技巧[1]。而在具体的操作中,静脉输液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存在各方面的安全隐患,影响患者的输液质量。现结合在静脉输液中发生安全隐患的40例患者,就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

1 临床资料

选取在静脉输液中出现安全隐患的4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岁。40例患者中输错液的患者有5例,药物过敏性休克15例,发热反应的有12例,发生穿刺部位渗漏的有6例,滴速过快引起心衰的有2例。对40例患者的发生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

2 影响输液安全的因素

2.1医嘱因素 用于输液的药物有多种,且每种药物又有不同的规格及制剂,同一药物不同生产厂家对药品的使用剂量及规定有所不同。医务人员对新型的药物掌握得不清楚,下达医嘱时不准确,造成护理人员在给药过程中出现错误。

2.2药物配伍方面 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药物配伍是常用的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但护理人员不能掌握好各药物间的配伍原则,从而导致药物配伍不正确。

2.3护理人员职业素质不高 在整个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均应具备较高的素质及责任心。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护理人员未按照三查七对制度进行核对检查,在执行医嘱方面也较为粗心,对于医嘱上的错误未及时发现与处理,在配药过程中不仔细,造成用药错误,为患者带来安全隐患,增加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2.4健康教育宣传不到位 在为患者进行输液前健康教育宣传不到位,护理人员自身也未对该问题引起特别的重视,在输液时未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滴速的调节,使得患者自行调节引发不良反应。

2.5其他方面 输液时未注意治疗室的环境及空气洁净问题,为患者穿刺时未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或是处理不到位,导致发生细菌感染。连接输液装置时未将输液管内的空气排尽,导致输液过程中进行二次穿刺。未对输液装置的严密性进行检查,导致药液渗漏、皮肤肿胀的出现。

3 有效的防范护理措施

3.1强化输液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护理人员应意识到输液安全的重要性,应不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熟练地进行操作,并规范自身的行为。同时在输液前应进行有效的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一旦发现医嘱有问题应及时提出来并联系开具医嘱的医生。在输液的每一个环节中应认真查对,且在执行后应进行签名,并互相监督,以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对于常用药物的配伍,在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中就能查到,但由于有些新药还没有列入在配伍禁忌表中,没有理论指导,故须特别注意,最好不要随意和其他药物配伍,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3.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治疗环境,在为患者注射前后应清洗双手,尽量使用消毒液,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加强消毒观念。严格执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及管理制度,把好操作及一次性物品使用关,保证输液安全。

3.3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调整输液速度 在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输液方案,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能自行调节输液速度,以免发生不良反应。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应进行耐心的解释,并加强巡视,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有无输液反应,输液部位有无疼痛、肿胀,及时排除输液故障。出现输液反应或药物过敏反应时,根据患者情况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处理。

4 小结

在静脉输液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掌握好安全隐患的因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强化静脉输液知识的学习,掌握穿刺技巧,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同时,护理人员要对静脉输液有风险意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有效的处理,以保证输液的安全有效[2]。

参考文献:

第7篇:环境分析小结范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效果;对比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CU patients with acute renal failure methods and the effect of blood purification therapy.Methods From July 2015 to March 2016 line during hemodialysis treatment of 42 cases of acute renal failure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USES the random number grouping 42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urative effects.Results After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blood purification scheme,two groups of patients are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erum creatinine,P

Key words:ICU;Acute renal failure;Hemodialysis;Effect;Contrast

本研究为选取适宜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的血液净化技术,强化患者生存质量,系统选取了我院2015年7月以来收治的42例急性肾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别实施了间断性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及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方案,并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展开了综合对比,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行血液透析治疗的4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综合诊断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具体病因为感染性休克所致28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所致16例、药物中毒所致9例,重症胰腺炎所致8例、大手术所致5例,严重创伤所致4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4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21例。对照组2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22~68岁,平均(47.1±2.6)岁;观察组2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23~67岁,平均(34.3±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21例患者实施间歇性血液透析疗法,具体治疗路径如下:经股静脉通路留置双腔管,血流量控制于200~250 ml/min,应用费森尤斯4008B透析机、F6透析器、1.3 m2透析膜及碳酸氢透析液实施患者透析治疗,每次保持透析治疗4 h[1];首次透析前,先行2 h诱导,每次透析治疗结束后,间隔1d实施下次治疗。若患者产生高血钾症,可临时增加血液透析次数,并调整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若患者无出血倾向,可应用少量普通肝素作抗凝治疗[2];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皮肤粘膜及穿刺部位渗血情况,并实施血小板常规检查及凝血实时监测,若见患者存在血小板减少或出血倾向,需停止肝素应用,并以0.9%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冲洗导管后封管[3]。

1.2.2观察组 21例患者均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具体治疗路径为:经颈内静脉通路留置双腔管,将血流量控制在100~250 ml/min内,必要时可以0.9%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清洗导管[4]。应用费森尤斯ADM08/ABM08床边血液净化系统于ICU病房实施患者透析治疗,应用贝朗血液净化机过滤患者血液,并以PORT配方调配置换液,以缓解患者高血糖症状[5];另外,根据患者凝血功能调节置换液浓度,将置换液流量控制在1000~3000 ml/h。若患者无出血情况,则予以少量普通肝素作抗凝治疗,若患者存在出血倾向或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则即刻停止肝素用药,并以0.9%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冲洗导管后封管[6]。

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液生活指标变化情况及预后生存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作系统记录,以作后续两组患者疗效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 18.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相应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

2.2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本研究两组患者预后存活率对比可知:观察组死亡患者10例,转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1例,临床病死率为47.61%,生存率为52.39%。相比对照组死亡患者11例,转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例,病死率52.39%,生存率47.61%,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并发症情况对比可知:观察组21例患者中,共计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患者1例,血肿患者1例,血气胸患者1例,感染患者1例,血小板降低患者1例、滤器凝血1例,低血压患者2例,临床并发症率38.09%。对照组21例患者中,共计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患者2例,血肿患者1例,血气胸患者1例,感染患者2例,血小板降低患者2例、滤器凝血2例,低血压患者1例、酸碱平衡失调患者1例,临床并发症率57.1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P

3 讨论

血液净化治疗也称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较常用的血液净化疗法主要有间断性血液透析和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两类,而此两项技术也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最直接有效的方案。现阶段,临床业界人士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哪类血液净化技术治疗更为有效,一度存在着较大的争议[7-8]。

从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所应用的间断性血液透析疗法来讲,此技术方案能够快速的纠正患者体液紊乱情况,降低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水平,从而改善患者氮质血症问题。但不可置否,应用此方案治疗的患者,透析期间病情波动特性较强,且难以良好控制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综合关注[9]。相比间断性血液透析方案,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是通过持续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进一步平稳血流,从而消除血液炎性介质及物质,且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较为适用于ICU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衰竭患者范畴,辅助改善患者病情[10]。对此从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即可知晓,虽然两项血液净化方案均可达到改善患者病情的效果,但是相比应用间断性血液透析方案的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无疑更佳。

参考文献:

[1]陈文芬,林明增,罗遐杰.早期血液透析治疗老年药物性急性肾功能衰竭83例疗效分析[J].浙江医学,2010,(5):739-740.

[2]卢有英.血液净化治疗鱼胆中毒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和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20):3105-3106.

[3]王国华.血液净化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213-214.

[4]杜艾蛟.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的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212-213.

[5]阿斯古丽・马木提.重症病房8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救治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0,06(8):76-77.

[6]杨雪.探讨ICU复杂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治疗模式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4):50.

[7]李俊杰,王文杰,王国立,等.持续血液净化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救治中的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1,(3):314-317.

[8]李渊.血液净化在ICU急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4,(9):30-30.

第8篇:环境分析小结范文

【关键词】 上消化道; 出血; 直接经济负担

中图分类号 R5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8-0074-03

Direct Economic Burden and Impact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LIN Y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8):74-76

【Abstract】 Objective:To assess the direct economic burden and impact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to lay the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control and treatment improving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Method: Collected the direct economic burden for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ith a kind of table made by authors and analyze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with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 The average direct economic burden per case was 13 184.85 yuan RMB, while the drug consumption account for about 57.24%.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treatment, etiological diagnosis and days stay in hospital.Conclusion: The direct economic burden for the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could be reduced by rational medication, cutting down the cost of medicine, controlling the average day stay in hospital. And making a definite etiologic diagnosis as soon as possible is also helpful.

【Key words】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Direct economic burden

First-author’s address: Xiangqian Center Hospital of Minhou County,Minhou 350112,China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症候,其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上消化道出血给社会和人群带来的经济负担,是指其发病、致残、致死所致的直接和/或间接经济损失和资源消耗。本研究分析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探讨其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目的在优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案,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供依据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电子胃镜或钡餐检查确诊,并排除下消化道出血。

1.2 方法

采用自制表格,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在入院后24 h内完成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支付方式、来源地、初始症状。支付方式包括:社会保障和现金支付。患者来源包括:本市、省内别市和外省。于患者出院时收集病因诊断、直接经济负担、住院天数、初始症状、病因诊断、合并证、治疗方式等消息。直接经济负担包括:医疗费用(门诊费、检测费、药物费、手术费、用血费、护理费、住院费)和非医疗费用(食宿费、交通费和护工费)。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影响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直接经济负担的各项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再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Enter法),P

2 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226例。其中男132例,女94例;年龄14~88岁,平均(52.11±12.16)岁。支付方式:社会保障58例,现金168例。患者来源:本市188例,省内别市21例,外省17例。

2.1 疾病情况

初始症状:入院时,呕血(38例)、黑便(131例)、呕血兼黑便(41例)、腹痛(10例)、贫血(6例)为初始症状。病因诊断:综合患者的病史及胃镜所见,病因诊断为消化性溃疡114例(50.4%),糜烂性或出血性胃炎37例(16.4%),肿瘤性病变32例(14.2%),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27例(11.9%),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7例(3.1%),胃窦黏膜下血管畸形4例(1.8%),未查明出血原因5例(2.2%)。合并症:主要合并症有高血压32例,糖尿病16例,冠心病11例,肾功能不全7例,脑血管病4例,风湿病3例。治疗方式:保守治疗未输血162例(71.7%),保守治疗并输血48例(21.2%),需外科干预16例(7.1%)。住院天数:2~46 d,平均(10.58±2.14)d。

2.2 直接经济负担

(1)医疗费用: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为12 884.61元,占直接经济负担的97.72%,其中药物费所占比例最高,达57.24%,其次为检查费,占21.82%。(2)非医疗费用: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人均非医疗费用为300.24元,仅占直接经济负担的2.27%,其中食宿费比例最高占1.53%,详见表1。

2.3 影响医疗费用的多因素分析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医疗费用拟合回归模型,根据单因素分析和临床判断,纳入进一步分析的自变量有:年龄、住院天数、初始症状、病因诊断、合并证、治疗方式。结果显示,人均医疗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治疗方式(P

3 讨论

近年来,对疾病经济负担的评估越来越受到医疗工作者和各级医疗管理部门的重视,对疾病的治疗不仅应该着眼于追求患者最优疗效,还应该注意到在患者身后的家庭经济情况,注重最适宜疗效,反过来,对疾病经济负担的把握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2]。本研究对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包括其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优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案,也为医疗保障体系的深化提供参考。

研究显示,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平均医疗费用为12 884.61元,可见上消化道出血是个常见、高花费的疾病,对社会造成的疾病经济负担严重。在本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治疗方式是直接经济负担的重要影响因素。保守治疗未输血患者比例最大,其费用低于保守治疗并输血患者和需外科干预患者。在人均医疗费用中,最大来源为药物费,占57.24%,其次为检查费,占21.82%。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需用到电子胃镜检查并辅助以影像学检查,检查费用较难降低,能够显著降低的费用还是在药物费用上。部分患者由于肿瘤性病变或保守治疗无效等原因需外科干预,手术费用占人均医疗费用的7.46%,不构成本组患者的主要经济负担。因此,合理用药,控制药品比例仍势在必行,要力求以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达到目标疗效[3-4]。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多样,最常见消化性溃疡、糜烂性或出血性胃炎、肿瘤性病变和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5]。在各类病因中,肿瘤性病变与高额医疗费用间的关系最显著,肿瘤性病变患者往往需要在内科保守治疗后转外科治疗,增加了手术耗材、麻醉费用,也延长住院时间。早期发现消化道肿瘤仍然是防止此类费用增高的最佳方法[6]。本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一部分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病、风湿病等,脏器功能低下。杨卓等[7]认为此类合并证较多的患者,其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本组患者的合并证情况虽然未明显反应在直接经济负担上,但可能间接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仍需引起重视,需要加强对合并证的处理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维持,尽可能地降低再出血风险。

在本研究的各项因素中,平均住院天数与医疗费用显著相关,与Saltzman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0.58±2.14)d,相较十余年前王社论等[9]报道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8.6±17.0)d已有大幅下降。Alkhatib等[10]研究表明,对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进行住院天数的控制,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张文新等[11]认为,控制平均住院天数一方面可降低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医院床位周转率,增加医院的效益。故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建立明确的转诊制度、采取综合措施,可以显著降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疗费用的同时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是有效地评价医院和科室管理质量的指标。

上消化道出血的直接经济负担问题显著,对该病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值得引起重视。疾病的治疗方式、病因诊断和住院天数是影响上消化道出血直接经济负担的主要因素。因此,合理用药,控制药品比例、缩短平均住院天数是降低患者经济负担的重要手段。同时,进行早期胃镜检查、推广常规体检,尽早发现、明确肿瘤性病变,针对肿瘤性病因进行及时的治疗,能够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起到明显益助。本研究仅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医疗费用问题,将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进行卫生经济学指标评价。

参考文献

[1]陈湖.亚太地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专家共识意见解读(一):背景、意义和方法[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1):11-12.

[2] Mitka M. Improving medication adherence promises great payback,but poses tough challenge[J].JAMA,2010,303(9):825.

[3]张晓丽.消化内科用药不合理处方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9):103-104.

[4]李延青.亚太地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专家共识意见解读(六):药物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3):149-150.

[5]贺学勤,余学愚,查超.上消化道出血外科治疗76例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8):22-23.

[6]张文辉,吴本俨.早期胃癌胃镜诊断技术进展[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4):320-322.

[7]杨卓.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396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4):2483-2485.

[8] Saltzman J R, Tabak Y P, Hyett B H, et al. A simple risk score accurately predicts in-hospital mortality,length of stay,and cost in acute upper GI bleeding[J]. Gastrointest Endosc,2011,74(6):1215-1224.

[9]王社论,岳茂兴.上消化道出血827例结局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7(11):928.

[10] Alkhatib A A,Abubakr S M,Elkhatib F A. An estimate of hospitalization cost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the USA[J]. Dig Dis Sci,2009,54(3):695.

第9篇:环境分析小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R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b)-034-02

随着人工关节工艺、材料质量的不断提高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日益增多,笔者对2002年1月~200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岁以上的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62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02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62例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27例,女35例;年龄60~90岁,平均75.4岁;左侧34例,右侧28例;致伤原因:跌倒摔伤49例,交通伤13例,均为移位性不稳定股骨颈骨折(Garden Ⅲ、Ⅳ型);按损伤部位分:头下型33例,经颈型24例,基底型4例;治疗方式:全髋置换3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5例,骨水泥柄股骨假体16例,非骨水泥柄假体46例,髋臼均为非骨水泥型。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4个月。

1.2治疗方法

术前用模板测量X线片以评估所选用的假体尺寸大小。患者取侧卧位,全身麻醉或持续硬膜麻醉,后外侧入路切口,经截骨、扩髓等处理后安装假体,骨质疏松明显者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柄。

2 结果

2.1手术情况

根据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功能评价进行比较分析,经F检验,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少于全髋组(P<0.05)。术后功能状况采用Harris评分标准,经秩和检验,全髋组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见表1、表2。

2.2术后并发症

人工股骨头置换组1例术后3 d发现脱位,且为球头部和柄颈部脱位,再次手术。1例在一年内脱位、手法复位卧床休息一个月治愈。3例髋臼磨损严重,疼痛难忍。另有1例假体松动下沉,均被迫改为全髋置换术。

全髋组有2例发生脱位,均在闭合复位后卧床休息45 d,未再发生脱位。1例假体过长疼痛无法忍受,翻修成功。1例假体松动反复脱位翻修成功,见表3。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多发病和常见病,6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为30%~40%[1],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髋部骨折的发病率和发病人数将大量增加,对于移位性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最易发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国外研究表明,移位的囊内骨折6 h内复位者,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发生率可降至11%,而48 h以后的复位,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将增至30%~40%,早期复位可以缩短对血管的压迫时间,尽快恢复血供,减少再灌注损伤的机会[2]。既使老年人骨股颈骨折得到及时复位,选用多枚空心拉力螺纹钉固定仍是首选方法,但是患者不能早期下地,卧床时间达1.5~2.0个月,否则会增加老年人发生一系列并发症的机会,严重时危及生命。

本文对62例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病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就全髋和半髋置换术过程中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和翻修率作了比较。得出半髋置换手术时间、出血量少于全髋,术后功能不如全髋置换术好,并发症多于全髋置换组。文献报道人工股骨头置换后5年随访,髋关节磨损率高达64%,髋关节内陷24%[3]。本文中髋关节磨损率为15%,3例磨损严重者均发生于年龄相对年轻,活动能力较强者,1例球头与柄术后3 d脱位是由于产品质量问题所致。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带来的成骨和破骨不平衡会造成假体固定不牢,易松动下沉,1例假体松动下沉者二次翻修成功。

髋臼的磨损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早期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磨损的主要原因是假体头与髋臼不匹配,头对髋臼软骨面的作用力不均。在负重状态下头臼产生较大摩擦所致,严重时可能出现股骨头中心脱位。Anderson等[4]认为,髋臼磨损与假体类型关系不大,而与术中股骨颈保留过长导致关节内高压有关。国内报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向髋臼内移位的发生率为10%[5],并认为人工股骨头过大或过小均会造成髋臼磨损,过大磨损髋臼边缘,过小磨损髋臼底部。本组髋臼磨损3例,占1.2%,髋臼磨损的严重性与患者的活动水平及术后使用时间密切相关,其中,老年骨质疏松对髋臼磨损有协同作用。因此,对股骨颈骨折适合人工关节置换者,应首先考虑全髋置换术,年老体弱者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

人工股骨头脱位多为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原因主要与术者的操作技术有关。例如,股骨颈扩髋过于粗大,假体柄旋转,不能保持正确前倾角,前倾角设置不当,术中髂腰肌和臂中肌切开过多,术毕未修复切开的韧带及关节囊。此外,搬运不当和感染也可造成人工股骨头脱位。本组4例,占6.5%,1例在搬运过程中发生脱位立即手法复位。1例术后3 d发现假体球头脱位,手法复位失败切开复位。还有1例髋臼外翻角>50°手法复位,卧床休息45 d后不再脱位。为防止脱位,除提高术者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外,应注意搬运时维持外展中立位。术后床边摄X线片,以便早期发现。为了早期防止脱位,应在两腿之间放置防止内收间置物,必要时于腹股沟区切断内收肌,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术后3个月禁止侧卧、双叉和跷二郎腿。

患肢过长是人工髋关节早期痛的原因之一。双下肢长度相差1.0 cm很常见的。Konyves等[6]发现术后62%患者平均延长9 mm,肢体不等长常常引起跛行,腹股沟区疼痛和背痛,从而大大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本文全髋置换中1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肢体延长(术前4.2 cm)2.2 cm,术后一直疼痛无法忍受而行翻修手术成功。因此,为了保持双下肢长度一致,应该做到:①术前了解双侧肢体是否长度一致,不等长是真正的骨性原因,还是脊柱、髋盆倾斜所造成。②术前仔细的X线片测量和模板设计,矫正畸形平衡肢体。③术中通过标志点进行精确测量[7]。④术后通过对患者的知觉训练,逐渐适应肢体的不均衡。Cameron[8]认为<1.5 cm不等长,大部分可以通过训练逐渐适应;而>2.0 cm不等长可以通过添加鞋垫、穿矫形鞋加以矫正。

本文全髋置换中髋臼杯均采用非骨水泥型。而对骨质特别疏松的患者股骨柄假体采用骨水泥型。其理由是骨水泥技术的提高,延长了股骨的使用寿命,甚至在年轻患者中也取得了肯定的疗效。但是骨水泥型髋臼假体较高的远期松动问题至今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而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已被证明临床松动失败率较低,体内生存率高。混合型人工关节的应用正是适应假体这样的特点,以期获得最好的临床疗效。同时,混合型假体手术过程简单、技术要求不高、手术耗时较少。对于骨质疏松、股骨近端呈烟囱状、骨皮质薄,骨形成能力低下的老年患者,更适合用骨水泥固定,因其不要求骨长入,且假体初期的稳定性高,术后大腿痛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置换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老年患者早日离床,提高生活质量,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如心肺功能衰竭、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等。从效-价比角度来看,混合型人工关节价格较低,而所获得的临床效果不逊于非骨水泥假体或者其他特殊关节面假体。

本组病人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感染、神经损伤并发症,也可能与病例较少、随访时间短有关。坚持规范和外科操作,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尤为重要。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总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将成为一个主要的治疗手段,而且被证明疗效肯定,将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手术并发症也较多,除了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术外,人工关节的工艺、材料和个体差异也有很大关系。通过本文比较,全髋置换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不能耐受全髋置换的患者可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参考文献]

[1]郭世绂,罗先正,邱贵兴.骨质疏松基础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2-91.

[2]Bosch U, Schreiber T, Krettek C. Reduction and fixation of displaced intracapsular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femur[J].Clin Orthop,2002,(399):59-71.

[3]Whittaker RP,Abeshaus MM,Scholl HW,et al. Fifteen years experience with metallic endoprosthetic replacement of the femoral head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s[J].J Trauma, 1972,12:799-806.

[4]Anderson LD, Hamsa WR Jr, Waring TL. Femoral-head prostheses. A review of three hundred and fifty-six operations and their results[J].J Bone Joint Surg(Am),1964, 46:1049-1065.

[5]荣国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J].中华外科杂志,1980,18:112-114.

[6]Konyves A, Bannister GC. The importance of leg length discrepancy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J].J Bone Joint Surg (Br),2005,87:155-157.

[7]罗先正,邱贵兴.人工髋关节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145-147.

[8]Cameron HU. Managing length:the“too long”leg[J].Orthopedics,1997,20:791-792.

(收稿日期:200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