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课题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participating in defense research project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of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universities defense researc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quality system can better adapt to the current research environment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s, meet the needs of all kind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f user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research projects,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chool research, and then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national defense development.
关键词: 高校科研;国防项目;质量保障;措施
Key words: university research;defense projects;quality assurance;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257-02
――――――――――――
作者简介:何树先(1972-),男,山东海阳人,工程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军工产品质量管理,高温合金精密铸造。
1 高校国防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状
随着世界新军事理念变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内军事装备建设的持续发展,多种高精尖武器系统的科研生产任务逐步增加,各大高校利用自身学术优势,承担了部分大型复杂武器系统或分系统的预先研究、研发以及小批量生产任务,在我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与企业的科研力量相比,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企业或专职科研机构无法企及的优势,如财务风险小、拥有众多专业人才和相对自由的学术交流平台等。但是,高校的国防科研体系中也存在诸多矛盾,如管理体制相对松散,质量保证体系不严谨等。
2 高校国防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难点
GJB9001B-2009标准的主体是企事业单位,高校的科研工作不同于企业和专职科研机构,高校国防科研管理与GJB9001B-2009的结合尚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与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管理、资源整合以及科研任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等方面。
2.1 资源整合难度大 大学教育具有较强的综合型,学习科目多,资源覆盖面广,大部分人员、设施分布于在其所属的各类二级机构,少数跨校联合的科研项目涉及到的学科和科研人员更加宽泛。因此在GJB9001B-2009标准范围内整合自身有效的资源优势,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质量保障体系成为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资源整合对于国防科研的质量保障体系来说是顶层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2 组织机构设置 高校的最高管理者往往由校长担任,分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作为管理者代表,从组织结构来说,往下是负责人、财、物的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具体的项目组则分布在各院系。科研项目由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职能部门和各二级院系更多承担的是服务职能,在管理方面与企业的科研生产有着明显不同,这些对于贯彻GJB9001相关标准来说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方面。
2.3 过程管理繁琐 科研项目的立项、检查、经费管理、成果管理一直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点内容,项目组主要从事科研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因此,科研项目的质量等级主要取决于项目研发者的质量观念。企业对科研项目的监管都很严谨,但是现阶段高校的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严谨的程度远不及企业的质量监管水平。受“重申报、轻过程”思想观念的束缚,高校科研项目工作往往不重视管理流程,质量管理相对滞后,质量管理体系如空中楼阁浮于形式,缺少实质的行动。
2.4 人力因素复杂 能者多劳是高校在科研工作者的一大特点,在众多高校中,一般由具有专业水准的高素质的科研工作者承担大部分科研工作和教学任务。国防科研的任务节点紧,质量要求精细,全程可追溯,对保密要求相当严格。鉴于此,当前高校从事国防项目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积极笼络高精尖人才参与国防项目的研究。学生参与科研实践也是现阶段高校科研的一大特色,但这也增加了科研成员的不稳定性。
2.5 科研任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高校的科研工作不同于企业单一的科研生产的特点是其科研方向和工作任务复杂多样。高校可以从多个方向着手进行多个领域科研项目的研究,如科研项目的类别就涵盖了基础研究、原理样机研制和应用研究等多个专业类别,广泛的研究领域也意味着在确保质量控制的前提下要承担更为繁重的科研任务。
3 提高高校国防科研质量的措施
高校与企业在科研方面各具特色,根据其不同特点,结合高校现实条件,在深刻领会研究目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质量管理的方法途径,维护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为进一步推进质量管理在高校科研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着重强调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3.1 设立质量管理机构,明确质量管理职责,建立质量管理相关法规 教学与科研实践齐抓并举是高校培养高科技人才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管理者首先要落实工作场所,配备科技人员。对于科研机构的设置以及人员设施的配备,高校应该体现出不同于企业等社会科研机构特点。高校自身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特殊性决定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只能独辟蹊径,切不可全部效仿企业或研究机构,甚至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管理经验。高校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只能根据自身实际,通过不断的摸索、尝试逐步完善。加强军工及其背景工程项目的管理,严格控制科研项目研发质量,做好保密工作。在质量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基于高校实际,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将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流程体现在管理制度上。
3.2 广泛培养质量管理骨干,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高校推行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科研生产模式,这就决定其无法对质量管理和保密工作投入足够的人力。高校可以利用教、研结合的优势,培养通晓科研与质量管理的人才。准确把握科研课题的研究现状,通过“点带面”的形式实施质量管理,使校内科研成员深刻理解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方法途径,促使科研人员广泛参与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工作,逐步总结出管理规律,从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质量管理的方针、政策得以有效实施。
3.3 重点借鉴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实施科研项目分类质量管理 国军标GJB9001B-2009以等同采用国标为基础,增设了军品的特殊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多个科研领域,同时能满足多个专业领域科研产品的质量管理标准,但是由于类别的差异,每一类科研产品也都其具体的质量控制要求和侧重点,因此必须根据具体的管理要求分类管理高校所承担的基础研究、预研、应用研究、产品研制和型号小批量生产等项目,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突出重点,缩减流程;根据质量管理办法来管理应用基础类研究项目,坚持质量管理中的应有节点,可重点对文档化要求且适当简略。
3.4 优化重组资源,局部实现科研生产过程集中管控
高校中资源均服务于教学和科研,高校的科研专业琳琅满目,各专业领域之间一般跨度较大,研制过程差异很大,均采用小批量生产模式生产科研产品,即使是实物产品形式的工程研制项目,也只是进行样机生产或新产品试制,多方参与管理、资源重复投入的情况屡有发生。为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资源管理”对人员、基础设施、科研设备、工作环境等的规定,对批生产任务和产品试制、样机生产的项目,尽量将科研资源专用、通用,进行集中管控。
4 结束语
当前,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国防科研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国防科研质量管理监控体系的构件方面的研究尚未成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究。如果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现行高校科研管理模式将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而得以优化,并有望突破管理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国防科研力量作为当前国内科研界的一部分,必将为推进我国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高校科研管理者应该正视管理中的不足,不断强化自身优势,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大胆探索,积极尝试,切实推进高校国防科研管理实现科学化、现代化,为高校服务国防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志生,刘维亭,孟庆敏.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薄弱环节的分析与改进[J].科技管理研究,2007(12):135-136.
关键词:房产税;立法;法律客体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225-01
1 必要性
从理论上说,作为房产税之法律关系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所指向的对象,即纳税人的房屋。该类客体应当满足一般的法律关系客体之属性,必须为法律所确认,必须考虑法律追求价值之属性,能够独立的为人所支配利用带来价值。
从实践上说,房产税作为已经试点并将全国征收的税种,是一种典型的地方税。从目前上海和重庆的开征情况来看,就发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房产税必将成为全国意义上的税种,这也就意味着房产税的征税客体应该是统一的。所以说,对于即将在全国推行的房产税而言,研究其客体十分必要。
2 判定标准
2.1 目的性标准
目的性标准就是房产税法应充分考虑房产税的开征目的。开征房产税的目的主要有: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调控房地产市场;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优化社会分配机制。以房产税立法的目的性标准作为研究房产税法客体的基础,可以树立正确的研究方向,得出合法合理科学的结论,这样的房产税法客体才更为必要。
2.2 实质性标准
(1)商品性。基于资源的稀缺性和市场失灵的发生,需要国家通过有形的手进行宏观调控,而税收就是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建立在稀缺土地上的商品性房屋征收房产税是必要的。
(2)存量房。房产税法的客体应为存量房。房产税的性质决定了其是在保有环节征税而不能仅仅在流转环节征税。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多国家都对存量房征税。重庆于11年十月开始对存量房征税反映了这一趋势。
(3)时间非限定性。税收公平原则指纳税人法律地位必须平等,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公平分配。仅对法律实施后的房屋征税就违背了这一原则。所以在时间上无论何时购买的房屋均应纳税,换言之应税房屋在时间上不具有限定性。
3 房产税法客体分析
3.1 国有土地建房
(1)商品房。商品房符合前文的目的性标准和实质性标准,所以都应该纳入征税的范围。不过在税率设计上可按照人均居住面积作不同的规定,不同价值房子的主人对于社会公共品的利用决定了其必须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2)经济适用房。经济实用房不应当纳入房产税法征税客体。这是因为经济适用房本身不属于一般意义的商品房,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情况。按照量能课税原则,低收入者应享受税收减免。但当经济适用房在可以流通到市场变成商品房时,就需征收房产税。
(3)集资建房。集资建房不应纳入房产税法客体。这是因为一方面集资建房具有保障性的特点,另一方面作为集资建房的买主不指享有使用权。所以让买主缴纳房产税有违公平。同样作为拥有产权的单位也无需纳税。只有当集资建房作为商品房开始流通时,其就成为房产税法的客体。
(4)非住宅用房。非住宅用房主要是用于商业、工业、旅游等的房屋。我国1986年的《暂行条例》已将营业性用房作为征税对象,新房产税法将其纳入客体也是自然的事情。新房产税法出台后将取代原《暂行条例》,原来规定的营业性用房和目前试点的住宅相结合将成为房产税法的重要客体。
3.2 集体土地建房
(1)城中村及城中村改造房。对于城中村的住房,因其性质和农村住宅一致,按照前文的商品性用房标准,其不应纳入房产税法客体。
城中村改造房是指安置动迁居民的住宅。若是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经济实体开发且五证齐全可对外发售的,应纳入房产税法客体。对于那些村民个人或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的房屋,不得对外出售,也就不应纳入房产税法客体。
(2)小产权房。小产权房实质上为乡产权房,是由乡镇政府而不是国家颁发产权证的房产。《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小产权房不得登记发证。这也就意味着小产权房不可以成为商品房,自然不能纳入房产税法客体。
(3)普通农村住宅。农村住宅不应纳入房产税法客体。理由有:一,之前1986年的《暂行条例》仅仅将房产税的征收对象界定为城镇的经营性房屋,没有对农村住宅纳税的先例。二,对农村住宅纳税会加重农民负担,征收的难度很大。三,不对农村住宅征收房产税是国际共识。
房产税立法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当前的试点主要为将来的全国性立法做准备。本文通过对房产税法客体的研究,可以为我国的房产税法立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笔者期待我国的房产税立法能够取得重大突破,本文不足之处还望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刘剑文.财税法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76.
关键词:演示实验;可见度;初中科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做好科学的演示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是影响演示实验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好的演示实验不但要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同时也要有比较高的可见度。可见度高的演示实验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看得清楚,提高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下面说说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实物投影仪可以提高可见度
在初中科学演示实验中,一些体积小、不易看清楚的物体或者实验现象,可以用实物投影仪放大演示。投影仪可以将观察对象放大显示,还能通过转动投影仪来改变观察的角度,这样学生就可以看的更清楚。例如:观察昆虫的结构和运动的演示实验,我们就可以用投影仪放大显示;锌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通过投影仪就能让全班同学看到产生的气泡。
利用实物投影仪放大演示的优点是操作方便,具有实时性和动态性,能够与实际的实验同步进行。缺点是实验操作的位置有限制,不能离投影仪太远;现在大多数的学校的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实物投影仪,用起来比较方便,有些边远的山区学校可能会缺少仪器,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问题就会解决。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可见度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记录设备记录影音再进行播放,例如:细菌的形态结构、分裂繁殖等,我们肉眼无法看到,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清楚,一般的学校没有这样的实验条件,不过我们可以得到科学家的帮助,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记录下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现象,再放给学生看,既能看得清楚,又能够重复看,缺点就是缺少实时性。另一类则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现象的模拟。例如:物质的微观结构特点、化学反应微观过程可以用动画来模拟演示。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的动画进行模拟演示,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直接认识微观世界,这样更容易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特点,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动画模拟的缺点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偏差。
三、选择尺寸比较大的演示仪器可以提高可见度
有些尺寸比较小实验仪器,坐在班级后面的同学可能看不清楚,为了让演示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全班学生都看得清楚,演示实验的仪器就要大一些,有条件可以选用演示实验专用的实验仪器。例如:在做涉及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实验的时候,选用演示用的电流表和电压表,这样即使坐在最后边的同学也能看清楚指针和刻度了。
四、提高对比度可以提高可见度
有些需要观察的部位和周围环境对比不明显,不容易区分,我们可以借助各种方法突出主要研究对象,排除次要因素,使需要研究的部分突出,提高观察主体和其他部分的对比度。如在仪器的重要部件上涂上醒目的颜色,就能使观察对象更醒目。在做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时,可以用红墨水把要观察的水柱染成红色,这样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在遇到演示材料的颜色浅时,可在此材料背后加上黑色的衬幕;实验材料颜色深时,可在背后加上白色的衬幕,这样就能提高对比度,能使学生清楚观察到实验产生的现象。
五、改进实验方法可以提高可见度
有些演示实验还可以通过改进实验方法来提高对比度。我们应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动手去改进实验方法,可以是在原有的实验基础稍加改动,也可以是自己动手制作全新的一套教具。这样不但提高了可见度,还能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转换观察对象放大法可以提高可见度
转换观察对象放大法就是将一些不易观察的细微现象转换成容易观察的对象。例如:在做证明发声的音箱在振动的演示实验时,振动的现象非常微小,学生只能听到声音,而看不清到底有没有振动。为了让学生看清楚音箱在振动,我们可以在音箱上放一些小纸片,当音箱发出声音的时候,可以看到小纸片随着旋律翩翩起舞,一旦音箱停止发声,小纸片也静止不动,这样也就证明了音箱是在振动的。
七、利用“位置转移法”可以提高可见度
所谓的位置转移,就是改变学生与实验器材的位置,以达到增强实验可见度的目的。位置转移包括:学生的位置转移、实验器材的位置转移、学生和实验器材的位置同时转移等。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如果实验器材非常笨重不便移动则可以转移学生的位置,将学生叫到演示仪器的旁边,拉近学生与“实验”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地增强可见度;如果实验器材非常轻便很容易移动且学生必须近距离观察才能看清,这时教师可以移动实验器材,将实验器材拿到学生面前让学生逐个观察;如果仪器的位置不方便观察,我们可以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来转换位置等。
总之,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可见度高的演示实验,才能触动学生视觉,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与求知欲密切相关。作为演示实验,要有比较大的可见度,要使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演示实验应尽可能多的刺激学生不同的感觉器官,避免感官疲劳,学习效率降低。我们应该采用各种方法,努力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摘要:抑郁的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方法,抑郁的研究方法包含于人体科学研究方法的浩大体系中,通过对人体科研方法的了解,展示出抑郁研究的一些现状,并指明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科研方法;人体研究 ;抑郁;变量
抑郁,是一种情感性的障碍。在临床上,它属于躁狂抑郁性精神病(躁郁症)的一种表现状态,是一种情感性的精神病或综合症。近些年来,研究者们纷纷把目光转向对抑郁的社会、心理问题的探讨。抑郁,已成为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一个普遍的研究课题。
一、人体研究的基本方法
对人体进行认识和研究首先应该从两个基本的方面进行:一是分别考察人体的物质、信息和意识三个层次;二是考察人体物质、信息和意识三个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实现对人体的本质和规律的完整把握。人体在本质上是物质、信息和意识的统一,三者构成人体不可缺少的三个方面,所以认识和研究人体首先需要对人体的这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人体的物质是人们在人体研究中首先要碰到也是需要首先加以考察的内容。对人体的物质研究需要用物质科学的研究方法,如物理学和化学的研究方法等。第二个方面是人体的信息。研究人体的信息需要借助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如程序论、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等的理论和方法。在考察了人体的物质和信息之后,还必须进一步考察人体的意识。对人体意识的研究首先应该在个体的基础上进行。
二、抑郁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研究发现,导致抑郁的因素不是单一的, 遗传、环境、个体生活经历、外界压力等都可成为抑郁的诱因。西方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对抑郁的社会心理研究,应以素质――应激模型为前提。此模型认为,抑郁是由一种相对稳定的易感因素(认知因素)和社会心理压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 在实验中应考虑易感因素和社会心理压力之间的交互作用。西方社会心理界对抑郁的研究方法, 可分为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包括前瞻性研究和追踪研究等)两个方面。最初,研究者多采用横断法。比如:把抑郁、缓减性抑郁(抑郁程度较以前有所减轻)和非抑郁的控制组,就某些变量进行比较,从而发现不同组在这些变量上的差异。横断法对于验证上述差异是成功的, 且能证明某些功能障碍, 如认知功能障碍、婚姻的不幸、依赖性人格、社交障碍等都同产生抑郁有关。但是, 横断研究为抑郁的病因提供的信息有限, 上述功能差异是成功的, 且能证明某些功能障碍, 如认知功能障碍、婚姻的不幸、依赖性人格、社交障碍等都同产生抑郁有关。因此, 横断研究往往只能使我们持相互作用论的观点, 难以对抑郁病因作因果推断。前瞻性研究和追踪研究自然能验证抑郁的病因变量, 但要找到一个有潜伏抑郁可能性的样本并不容易, 研究者必须详细地考察被试生活中的精神病史。虽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抑郁病因的探讨,似乎存在着方法上的困难,但目前人们的很多研究, 是在控制了并发症的条件下,就抑郁与某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这些方法仍然可行。就横断法而言, 把抑郁组被试和正常的控制组被试在抑郁情绪期间和抑郁恢复后进行比较;把抑郁、缓减性抑郁和非抑郁被试进行比较,这种研究虽不适合对抑郁病因进行单向的因果推断, 但至少能证明抑郁组被试某些功能上稳定性的障碍,探讨这些障碍同抑郁的关系,可为抑郁病因提供初步证据。就纵向研究来说,病前设计是研究抑郁病因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其主旨为追踪非抑郁的被试,把那些后来患抑郁的被试同一直未表现出抑郁症状的被试就某些变量进行比较。此法缺陷在于被试最初症状的个别差异难以衡量;被试在抑郁自评量表上得分低于某个标准或不符合抑郁诊断标准,都被诊断为非抑郁的,没有考虑到低于这一标准之下被试的症状有程度上的差异。弥补的办法为:增大抑郁和非抑郁组被试的样本,以抵消上述症状的差异。目前仅有少数研究者用这种方法对抑郁进行过研究)。纵向研究的另一种方法为双波专门小组设计。即:用某个社会心理变量来预测被试以后的抑郁程度。这种设计有多种变式,其中一种为:在对被试的第一次测量T1中测出抑郁症状Z,然后对某个变量X进行追踪,以考察变量X对第二次测量T2中预测的抑郁变量Y所产生的影响。如果变量,X能预测以的抑郁Y ,那么抑郁程度的变化就可根据X先前的功能状态进行解释。这种设计能对被试最初抑郁程度的个别差异进行控制, 且符合因果推断的3条标准:X和Y同时变化,X是Y的前提,Z(第3变因)不能说明X和Y之间的关系。
三、将来的方向
研究者实验验证的同抑郁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心理变量可以概括为6个方面:归因方式、有功能障碍的态度、人格、社会支持、婚姻的不幸和应付方式。他认为,这些变量可分为3类:一类先于抑郁,是产生抑郁的原因的变量,称为抑郁的前因;另一类是在抑郁情节期间才可观察到的变量, 称为抑郁的伴随症;第三类是抑郁恢复后仍持续的障碍, 称为抑郁的后果。将来代价较高的研究,应集中于抑郁的前因的探讨, 尽量对抑郁病因作因果推断。在这6个方面中, 人际依赖、内向、社会隔离、婚姻的不幸等同抑郁的关系, 是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出发共同探讨的问题, 也是人们应当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尤其是抑郁的人际背景, 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广泛注意。有人认为, 将来抑郁病因的社会心理研究, 主要对象应是抑郁的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玉辉.现代自然辩证法原理[J].人民出版社,2003.
[2]许又新.精神病理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一、确定选题方向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一定的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它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主体研究精神,促使基础教育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精神,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在学生进行选题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设计和提供一些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这些问题中隐含的争议性的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要研究的2-4个问题,确立该研究问题的价值、可行性和相关因素。帮助学生建立2-4个研究小组,共同讨论研究任务的工作分配(设置组长、记录员、资料收集员、资料整理员、工作汇报员、师生联络员等职务)。教师还要帮助学生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搜集可能获得的信息、调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得到的结果。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思考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改变问题,如何汇报课题的研究方案。在学生确立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由于受学校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不宜将他们带到社会上。因此,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资源主要来自校内。学校的图书馆、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为学生提供了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资料,校园显性、隐性环境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产生、确立、调查、考察、设计、实验等提供了场所。教师要帮助学生收集好每节课的研究性学习记录表,及时进行反馈总结,并做好记录工作,帮助学生学会分组学习、协作学习、小组分工等合作学习方法。在每一节课后要及时收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堂记录表、下一节课的研究性学习课堂学习计划表、学习资源利用申请表等,做好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记录表,及时做好一线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师生双方都是第一次接触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个人的兴趣与爱好不同,选题方向最好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这样在实施过程中才能保持最佳的状态。学校要通过各种类型的讲座,让学生积累有关知识。教师还可以布置如有关环境生命、资源与能源、应用物理、应用化学、时事政治、经济、传统文化与社区文化、文化艺术、家庭与社区生活等的作业,让学生亲身体验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设计表格、查找资料、调查研究等科学方法。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肯定学生的成果,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二、选题的常见途径
课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在于你对看到的是不是视而不见,对听到的是不是听而不闻。如果你对看到的想看个究竟,对听到的想问个明白,那么选题就简单多了。
1.日常生活:从穿衣、吃饭、起居、休闲中寻找问题。如:探究如何延长鲜花的观赏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喜欢买鲜花装点家居环境,于是鲜花的保鲜也显得尤其重要。张志盛和其他同学一起对延长鲜花的观赏期问题进行探究,他们选择价格最便宜的康乃馨,用一次性杯子做容器,拿小石子固定,分别用物理方法――剪、烧和分茎,化学方法――清水中加醋、糖、感冒药、消炎药,或组合,或单独实验,并用照片记录,从而得出了最佳方案。
2.社会实践:跨出校园,放眼经济建设热潮。如:颗粒状物体自由堆积规律。赵伟家附近有一个建筑材料的堆场,王子健到赵伟家玩,发现沙堆是一些相似的圆锥体,小石子堆也是一些相似的圆锥体,但沙堆和小石子堆不同。是不是不同类物质自由堆积的形状就不相似呢?他们又跑到煤场,观察了煤粉从卷扬机上落下后自由堆积而成的圆锥体,发现了相似的情况,于是就确定了研究的选题。
3.学科学习:从疑难问题中,从各类书籍中,也会获得选题的灵感。如:硫酸铜晶体的制作。硫酸铜晶体的结晶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作为初中学生想做好、做完整,还是具有实践性价值的。教师可以从外观造型去引导――个体做大、造型做美、寓意深刻等;从结晶过程中去诱导学生探究结晶的最佳条件――时间、温度、溶解度、浓度、晶母等对结晶的影响。
4.校园活动:看似简单、单调的校园生活,只要你细心观察、留意,就会到处充满生机。如:碱煮法叶脉书签的最佳制作方案。叶脉书签的制作也有资料可查,其作为初中生研究性学习还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价值。可以从碱液的浓度、煮沸的时间上探究,也可以从叶的选择方面进行探究――叶的类型是网状还是平行、是肉质还是革质、是嫩叶还是老叶等,还可以从叶脉的冲洗、染色和保存等方面进行探究。
5.社会热点:环境、能源一直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公民关注的热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乡村生活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关地区可见的河流基本上是“黑龙江”。于是陈超同学的选题为:“流向大海的水为什么是黑的?”她向当地环保局调查河流污染情况,还买了小虾分别养在井水、受工业污水污染的河水、受生活污水污染的河水等水体中进行实验观察,从而了解水体受污染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生有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经历,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给以适当的激励,就可以发展其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使外来的指导被学生接受,转化为内部动机。
三、选题的基本流程
选题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对学生选择的题目,师生双方应面对面交流,教师应了解学生选题的起因、目的及计划,进行点评,分析课题的可行性,让学生对可行的课题提出相关的问题,然后设计方案、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如果出现新问题,应及时纠正,出现与原先假设相矛盾的,要坚持到底寻找真正的原因,必要时,修订题目,最后确定题目。这个过程,是锻炼学生意志力的过程。如果学生缺乏意志力,一旦遇到困难,要么中断当前的研究性学习,要么草草了事。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立一般要经历以下过程:问题的提出问题筛选初步确立选题可行性论证确立课题。课题的选择是呈“金字塔型”的,即从众多的课题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来进行研究。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和准备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使学生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还要帮助学生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
2.调查研究。使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让学生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
3.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
四、选题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次选题时,学生往往漫无边际,对什么有兴趣,就随意选什么。此时,指导老师一定要对题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课题研究范围要小,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以下四要素:人力、财力、物力、时间。人力主要是指指导老师和学生各合作伙伴对该课题有没有研究兴趣,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具备。财力是指该项研究的实验经费、调研经费、交通费用和资料复印等的开支。物力是指研究地点、实验设备、实验试剂。
选题方法的确定也会影响到过程进行的顺利与否,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研究性学习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大类,其中课题研究又可以分为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调查、观察、实验、项目设计等方法的采用,必须事先有所考虑。如某城关私家车的拥有现状,可采用调查和观察等方法;碱煮法叶脉书签的最佳制作方案,要采用科学实验法得出结论;无粉尘粉笔檫的研制,就要采用项目设计。大部分选题是多种方法的结合。
五、选题的基本要求
选题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自主进行的,为了便于实施,要求我们在选题时考虑以下几方面:
1.新颖性。研究性学习不同于其它学习方式,主要培养求异思维,研究的课题要有新意、有创意,尽量避免选相同的题目,如果题目相似,研究方向也要不同。如“废旧电池对环境造成多大污染”这个课题已有多方面的报道,而且研究得比较深入,很难有新的突破,要选新颖的题目,这样对学生才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在研究中更投入,更能克服困难。
2.操作性。初中生的知识和阅历都有限,选题要符合学生实际,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以便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验条件进行选题。课题调查和实验所要求的条件应是基本可以达到的,或者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调查所要求的信息渠道、实验实习操作、教师咨询、时间安排、交通等条件都是当前能够解决的,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畏惧感,不利于选题的顺利进行。
3.社会效应。选择的课题应有现实意义,应结合当地的实际,贴近学习、生活、自然,有利于认识当地的一些问题,这样的选题才具有社会效应,突出了研究的实效,自然就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实现感,从而培养起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 数学教学 新课导入 方法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问题教学法是最常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的特征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通过新颖、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自身内在的对于数学的热情,从而主动地探究问题。问题的导向作用是巨大而具有影响力的,课前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情境,能完全调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学习状态,激励他们对知识的探究。为了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对“问题教学法在新课导入中的方法做如下探究.
一、常规课堂教学引入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完善思维品质,提升思维水平,而课前所提出的问题将会影响同学们整节课的学习,提出的问题新颖、切合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讲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第二课角边角时,课前设置问题: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碎成两块,如下图所示:
要裁剪出同样大小的玻璃,要不要两块都带去?如果带一块的话,应该带哪一块?为什么?这样的创设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用不着引导,同学们会自发地小组间进行讨论,这时教师顺水推舟引入正课学习,不但可以启迪思维,而且可以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能深入思考,想方设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创设性灵感的获得离不开创造的动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全方位地广泛思考,不过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课时,教材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设计的问题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思维活动引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归纳出ASA定理后,引导同学们回忆课前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会自然地得出应带②的理由。
二、有效课堂引入的问题情境要具有趣味性
课堂教学不是演讲,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习演讲者是如何一开始就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的,这和演讲有很大的共性。一个成功的演讲者会在演讲前说些与自己的演讲内容息息相关的奇闻趣事,吸引听众把注意力放到演讲者身上。这种做法完全适合数学课堂教学,不管一节课教学什么内容,教者都事先必须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课始要调动起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课前导入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启迪智力处于活跃状态。
在教学有理数乘方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海拔是8844米。如果我们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对折30次,它的高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吗?同学们会不假思索地告诉我,不可能超过。到底能不能超过,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从折纸开始,引导同学们探究:
这是我们会发现107374.1824米远远超过8844米,从而使同学们对乘方有了新的认识。一张薄薄的纸对折30次竟然超过十多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真是不可思议,但这是事实。数学真是奇妙无穷,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同学们能不好好学习吗?
三、有效课堂导入中的问题要有明显的目的性
有效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对一节课有效性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上,学生能不能用课堂上掌握的必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基本问题是标准。初中学生学习的科目多了,学过的旧知识多且容易遗忘,若能把新旧知识有机结合,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创设由旧知识过渡的问题,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究,运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内容,学生就不会对新知产生恐惧,反而会产生亲切感。不知不觉中引导同学们一步一步地吸收和理解,能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实现螺旋式上升,从而促使学生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启发数学思维,增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再讲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时,教师让学生回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推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推论:角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接着继续推进,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反过来,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这样的教学思路,目的清楚,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轻松快速地掌握了新知识。数学中这样相似的知识点还很多,只要问题提到位,目的性强,开端肯定是好的。
四、高效课堂的教学导入要注重知识间的连贯性
成功的引入,不仅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使学生形成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如果设计的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连贯性,知识间联系紧密,就会让同学们感到课的亲切感,进而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学“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时先引导同学们回忆“整数的加减法法则”;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回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等。还可以利用学科间的联系,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这样引入:同学们我们在语文学习中见到过许多汉字,请看有趣的文字说说你的发现(出示幻灯片):米、田、喜、非、羊、王、平。英语中有很多的字母(出示幻灯片),数学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字(出示幻灯片),你发现了什么?根据自己的分析发现,这些字、字母、数字的左右或上下有什么规律?根据你的理解,给他们取一个合适的数学名字,引出课题――轴对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轴对称的知识。这样的教学设计沟通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校;形体训练;方法研究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高校设置了更多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而形体训练课是近年来颇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它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气质,使学生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更能够适应社会,促进社会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但由于高校形体课程开展时间较短还不够完善,在训练方法与课程的设置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部分高校年轻教师自身表演水平较高,但教学能力稍显薄弱,教学方法也有待提高。这种问题是基于市面上缺乏一套系统的教材、完善的教学方法,加上年轻教师教学经验尚浅,这些阻碍了形体课教学的发展,所以针对高校形体课教学方法的研究是迫切的。
我国的高校大学生艺术专业基础水平普遍较低,在高中阶段忙于应付高考,长时间坐着学习,缺乏身体的直立感。在现今高中学生,教育以应试高考为目标,缺乏身体以及艺术感染力的培养。高中生在长期繁重的课业压力下,有的学生的体态弯曲,肥胖,缺乏想象力,这是国内应试教育产生的弊端。反观欧美国家注重艺术的培养,如美国选秀节目“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舞林争霸)许多参赛选手都是非专业人士,有设计师,工程师,医生,甚至有残疾人员,他们无论身体的表现力还是对舞蹈的想象力都令人称赞,这是值得我们思考之处。
在探讨高校形体课教学方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何为形体课?”形体训练课是以培养学生美的意识和提高审美能力为切入点,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的体态得到训练,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外在的表现与内在的修养,形体之美和精神之美的和谐统一。为了达到形体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原动力。源源不断的兴趣是学生积极进行形体学习的重要支撑,是形体课堂开展高效教学的重要保证。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对形体课有初步认识。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改善形体姿态,提高审美能力和美的表现力,增强自信心。也让学生们了解在身心迅速发育成长的时期,身心状态是有极大的可塑性。另外,形体训练要与音乐相结合,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通过动作与音乐的结合,激发学生们对美的感受,对音乐的感受,对优美动作,对高雅举止,对良好的形体的一种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达到促进学生艺术修养。教师在看到学生的进步应及时的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在形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在鼓励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信心。当然学生有不足之处,教师也应当指正,可以使用大范围鼓励,小范围批评的原则,使学生感觉得到重视的同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不可以使用粗蛮的手段体罚或是使用其他的语言攻击,让学生的情绪受到影响。现代大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往往会因为教师的一句话,对形体课的学习失去兴趣。总之教师要更多地去关心学生,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重视,因而感到自豪,情绪高涨,增强学习兴趣。
2 针对性的形体训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避免单一的教学方法。形体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由于形体训练课的课时限制(共34课时,每周2课时),所以每一堂课都需要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因此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师应在短时间内了解好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制定一套有效的训练方法。教师可以采用以组合的形式集体训练,分组训练两种方式。在教学中通过示范、讲解、练习,这几个环节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运用到实践之中。动作的节奏要由慢到快,以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动作要领,让学生们感受姿态美、形体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基本体态训练、地面训练、把上训练、把下训练。
课程内容安排如下:首先形体课教学是为了塑造学生健美的形体,使学生形态呈现端庄、挺拔与优美感。基本体态包括坐、立、行等。对于基本体态不够规范的学生,教师可采取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后加强训练。例如:有的学生含胸驼背的习惯,教师要求学生靠墙站立,借助墙的平面来培养和训练站立时身体的挺拔、保持头部、躯干和腿在一条垂直线上的良好习惯。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使学生的基本体态达到应有的规范,也就是所谓的“站有站姿,坐有坐姿”。对于O形腿的学生,应加强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外旋的训练,拟用把上擦地、蹲等动作来改善。根据实践教学经验,这些方法都切实可行,效果明显。
地面训练:地面训练是在把杆训练之前的辅助练习,通过基本关节运动对肢体各部位产生初步认识,为把上训练打下基础。如压腿(前、旁、后),压肩,后弯腰,腹、背肌等训练。通过地面训练加强身体的柔韧性拉伸,解放身体,为进一步学习动作和塑造优美身体线条打下坚实的基础。压腿时要注意腿部的开、绷、直以及上身的直立。在遇到学生韧带过紧时,不要太过苛求其柔韧性,而是强调保证正确的姿态并且鼓励学生循序渐进的练习。
把上训练:把上训练是地面训练的延伸,为把下练习打下坚持的基础。把上训练使身体的关节和肌肉得到全面的训练。把上训练包括;擦地、蹲、小踢腿、划圈、单腿蹲。主要解决:躯干的直立,重心的稳定,进一步加强腿脚的外开及肌肉控制能力。
把下训练:通过把杆上的一系列训练,身体已掌握了相应的能力,把下训练是在把杆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主要完成基本舞姿及跳跃的练习,在训练舞姿的表演性同时重点强调腿部的稳定性、爆发力及身体的协调力。让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韵律感,提高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初步培养动作的表现力和高雅的气质。通过以上动作增强学生腿部支撑人体站立和立腰拔背的力量,以及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在教学中要做到每节课练习,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随意编排组合。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内心意识决定外在行为举止。形体教学离不开对学生的心理教育,通过进行有意识的心理指导,培养出学生健康良好的性格,有利于学生在各项事业上都能够稳步前进。在形体训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心理保健与心理疾病知识进行一定的讲解,让学生提前了解哪些心理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可取的。形体训练离不开竞争与比赛,而且大多还需要通过舞台进行展现,如何克服紧张的情绪,在舞台上显得落落大方,更是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断进行教诲与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进行德育,要让学生认识到团队的力量,关心集体,关心他人,通过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勤奋与吃苦耐劳的精神。
4 提高教学实效
形体训练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探索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遵循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形体课成效。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组织学生观摩比赛演出或观看录像,使他们更直观、更深入的体会形体训练带来美的享受和真切的练习效果,以便以良好的职业形象走向社会。教学方法力求与学校特色相结合、与形体训练课的研究课题相结合、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与新课程标准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切实提高形体课的艺术教育成效。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可塑造学生正确的身体形态及优美体态。形体训练不但可以塑造学生的完美身材,同时也能够培养高雅的气质,表现出现代年轻人应有的朝气与风度。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专业之行都有着现实意义。我国在未来会在艺术教育培养上更加投入,高校对于形体的教学研究也会更加深入,不断总结,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明确目的,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组织,让学生感受到高校的关注,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注。随着对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形体教学与艺术教学将会更加进步。
参考文献:
[1] 陈晓妹.初探高校形体课教学创新[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42-46.
[2] 李景红,蒋桂凤,蒋满华.形体课对女大学生形体成熟美塑造的探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05):120-123.
一、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体育教学氛围
要想教好体育课就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打成一团,这样有助于沟通更有助于传授知识。因此我们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必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和谐的气氛。如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增强他们完成的动作的信心。当他们完成动作稍有进步进(即使是失败的)都要及时给予肯定,那怕是点点头,学生的精神上都会感到满足,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当然,和谐的气氛并不意味着不要上课的严肃性,二者是统一的,有着密切的联系的。良好的组织纪律是组织教学的前提,而和谐的气氛则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心情舒畅中上好体育课。良好的组织纪律是组织教学的前提,而和谐的气氛则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心情舒畅中上好体育课。正确地运用激励语言激励学生,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幽默动听,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欢快、喜悦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课堂随之呈现活跃和谐的乐学氛围。在学生完成一个漂亮动作时要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如果完成的不是很好,老师也要积极鼓?钛?生等。只有老师和学生配合才能更好的上好体育课。
二、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教好体育首先我们要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呢?我认为要采用随时变换的方法教学,让学生时时感到新奇多样。应为中学生的心态还不够成熟,缺乏耐心因此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游戏竞赛激发体育兴趣。如短跑课上得用50米赛跑,30米往返接力的方法,让学生在游戏竞赛中体验体育的激情从而产生兴趣。
2.以榜样来激发体育兴趣。榜样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鼓动性,利用一些先进的体育个人或集体来激励和引导学生体育的决心,鼓励成功,激发兴趣。对于学生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培养其信心。
3.幽默的语言,丰富的内容。呆板的语调,没有温度的语气容易让学生产生惧怕心理,即便是集中注意力听进去也会因过度紧张而记不住东西,若老师在教学中语言风趣、形象、生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就会高涨。
4.老师参与游戏或竞争激发学生兴趣。中学生认为老师是无所不能的,对老师崇拜心理很强,有老师参与的活动和游戏对学生来说有很强的诱惑力,学起来玩起来都很用心,注意力也很集中,兴趣也就相对提高。教师还可以变换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在奔跑中练习一个模式的重复跑,学生很快就厌倦了,但若采用不同方式,短跑中采用转身跑、追逐跑和变速跑等,中长跑采用定时定距跑、分段跑、障碍跑等,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练习中,兴奋性会逐渐提高,从而会很快的完成教学内容而不会感到枯燥。
三、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
由于每个学生的体质不一样,因此实施的教学方案也不一样,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学生是体育教学方法的实施对象。因此,选择教学方法必须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知识储备、运动技能的水平、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心理状态出发。低年级学生的运动能力及体能状况相对较差,兴趣易发生多变,注意力不能保持持久,思维以感性直观形象为主。所以在选择教法时,应以直观法、游戏法和比赛法为主,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以培养和激励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动机。高中年级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体育基本知识、体能和运动能力及运动经历有了较大的发展,注意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对体育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主动性。我们应该用引导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他们自己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进而培养体育锻炼多做运动的好习惯。
四、创设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讲,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快速跑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充分发挥小组集体作用,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怎样才能跑得更快”的问题情景中互相探讨,互相体会,学生积极思维,有的认为直线跑才能跑的快,有的认为步幅大才能跑的快,有的认为频率快才能跑的快等。教师只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体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了解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的困难之处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觉得物理难学,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容易产生思维上的误区与阻碍.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学生容易受到心理上对物理的认知障碍,物理知识比较抽象.第二,物理这门学科是一个概括性、理论性与抽象性都比较强的一门学科,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掌握物理内容的教学.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对物理的学习思维转不过弯,导致很多学生大都不喜欢物理学科.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因素,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困难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物理课堂教学来说,提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物理课堂教学提问,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由于物理学科比较难,所以在教学中学生思维不集中,教师要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靠纪律,要适当地根据教学的内容,引导性地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大脑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提问,能够让学生找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思考与反思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方便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技巧与能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最好的学习反馈方式.
三、在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教师在提问时不讲究方法,也不讲究策略.有的教师甚至只提问自己喜欢的学生,提问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打击了其他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专门找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一旦答不出来就进行惩罚措施,增加了学生对物理课堂教学的抵触,使学生失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有的教师没有针对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提问,而只是表面的提问学生是不是这个样子,失去了对学生思维引导的作用.这样,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提问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问方法探索
在物理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提问内容与提问的时间把握,还要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精准性与优美性,尽量带给学生激励的感觉,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把握好时机,灵活地对学生进行提问.
1.设下疑问的提问方式.在物理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往往会对之前的旧知识进行回顾,这时可以采取疑问的提问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回顾,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也可以设下疑问,让学生随着课堂的进行找到答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采用迂回的提问方式.物理内容较为复杂时,教师可以提问与之相关的问题,然后找到合适的时机推出原本问题.这种迂回的提问方式,便于学生接受并理解,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3.采用比较的提问方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时采用比较的提问方式,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方便学生认清楚这里面的差异,增强学生对某个物理知识点的记忆,也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求同求异能力.
4.采用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有些物理内容是比较难以理解的,这时教师可以一点一点地引入,层层提问,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从而解决物理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