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最基本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实效德育;德育重心;底线伦理;道德评鉴
德育即育德,更多的是以一个人正确价值观、态度和情感的养成为目的。当今学校德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有目共睹,笔者在此不再赘述。关键是如何能够创时效德育,促德行生长。
一、净化学校环境,重建底线伦理
底线伦理的核心是最基本的“仁爱”,操作上看可以说是“不以任何理由伤害别人,不以正确的理由做错事”,这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底线,它是有普世意义的,像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教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第一,课堂上,需要注意的礼仪有:关手机,不迟到,对教师的问题有回应、倾听,不吃东西、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等。
第二,宿舍里,彼此要打招呼,不经别人允许不碰别人的东西,别人帮自己做了事后要记着说“谢谢”。
第三,公共场所,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高声喧哗,不攀折公园花草;遵守秩序,先下后上,不拥挤,不加塞;礼让老弱妇孺,礼让行人,不占座(道),不抢行等。
二、发挥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
传道、授业、解惑是对教师的基本职责,在所要传的“道”中,除古今中外“命脉所系的圣经贤传”是教师必须要教给学生以帮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上”之外,还有一“道”,就是此时此刻就需要实践的礼仪、礼节和纪律与规则。小到课堂纪律,大到严谨学风,做教师的唯有在课堂上同时坚持了这一“道”,才有可能将圣贤之说化作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客观地说,绝大部分教师热爱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热爱学习追求进步,教学水平很高。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而且不积极想办法提高。建议这部分教师在态度、水平还没改之前不要进行教学。因为这样的教学实际上是与德育相违背的,也是最坏的德育。
三、创时效德育课堂
职教德育好课的基本标准主要看三度: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预设和生成的结合度及职业教育特点的体现度。
第一,教学目标是一堂好课的灵魂。最好的目标是针对学生把大纲的目标具体化。重点不可更改,难点可以变动。
第二,对学生研究的深度和宽度决定着教学的最终效果。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个体对于所要学习内容的已有经验和个体差异、学生个体对于所要学习内容的各种可能与困难障碍分析、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对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的估计、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专业、学生的生涯规划、学生的需求等。
第三,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丰富教学内容,注重教学艺术,优化教学语言,创新教学载体,应用教学技术,完善教学评价。每设计一堂课必须自问:目标为谁而定?方法为谁而用?案例为谁而选?评价为谁而做?德育课有多少是仅仅上在黑板上,有多少是教到学生心中的?
四、健全多元化的道德评鉴标准
对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德育来说,多元评价手段在德育课上的应用多元课堂教学、多元课堂评价机制尤为重要。学校要注意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价值观内化,设定多元化评价要素。
第一,重视课堂学习表现。课堂学习表现包括课堂纪律、讨论问题参与度等。
第二,重视实践表现评价。实践表现评价必须以实践教学活动为基础。职业生涯规划――职场演讲与表演,职业道德与法律――搜集法律案例并制作成报栏,经济政治与社会――上台讲练、案例分析、竞赛等,哲学与人生――搜集哲理故事并分析讲解。
第三,进行合作学习评价。既考察全面又考虑个别,既发挥了学习骨干的作用,也带动了学习困难学生,相互促进。
第四,多元课程考核。一是课业形式要突出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训练,包括常规性练习题、知识竞赛、案例分析、资料收集、制作剪报、社会调查等。二是采取灵活多变的题型进行测试,可以是实例题、客观题、一句话说明、案例判断和选择、想一想、算一算、写一写、知识点连线等题型。
第五,多元评价结构。课堂学习表现(含课堂纪律、讨论问题参与度等)占10%,实践活动表现和成果、平时测试、日常品德表现和道德素质评分等占40%,课业占25%,期末考试占2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学校教育的灵魂所在。视教育为神圣、视学生为未来国家栋梁的热爱学生的教师,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以“育人”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的引领下,创时效德育,促德行生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
在对“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重要性”此大命题论述之先,我想先浅谈一下有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范畴和人文素养培养的两个大方面。谈及中职语文教学,其与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是有区别的,其涉及的是一个大的范畴,不仅仅是“单一化”的语文知识教学,另一方面要做的就是对社会语文基本知识的教学培养。因为中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的“就业向度”大多也是从事社会企业中的相关工作,因此,其语文的教学工作应该要考虑到“多维化”,更多的要和社会实践相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社会语文基础常识的掌握,更好的武装自己。其次,谈及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是整个社会中学生所需要加强的非常重大方面,绝对不是单一的一个部分,当然也不仅仅是中职院校。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大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培养锻炼,使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得以提高,使得他们素质得到更好的锻炼,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年轻人。以下,我将对以上两方面的内容做一个结合,进行浅议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语文教学于中职阶段学生基本文化常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基本文化常识是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基础,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基本文化常识,才可以谈及到素养的部分,才可以从形而下的层次上升到形而上的层次,这是基础。谈及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做好对学生基本文化常识的培养,此需要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老师讲解的重点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有效“时空”,需要好好把握。在课堂上,老师在讲授语文课时,最重要应该以一个良好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有趣”的教学方式来讲授知识。学生也应该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对课堂知识的有效掌握,对课堂的基本文化常识的理解、学习。基本的文化常识是人文素养的一个基础,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常识。之前也谈到过,学习基本的文化常识最紧要的也要需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到实事求是。学生只有学好基本的文化常识,不仅仅可以在学习成绩上有一个大的提高与进步,同时也可以在社会的工作学习中有更好的判断力和见识。因此,语文教学于中职阶段学生基本文化常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基石。
二、语文教学于中职阶段学生德育的培养
语文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基本语文知识的讲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为人处事上应该如何做,在德行方面进行良好的培育。同理,学生在学习基本语文知识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一些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背后所体现的一种人文精神,一种品德、素质。也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不仅仅让学生学到基本的课堂知识,也要让学生知道做人的道理,理解如何更好做人。这是学生德育培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无论是课堂还是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教师都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台上台下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的德育的培养学习产生非常深远影响,所以无论是中职教师也好还是普通高中的教师也好,在做好教学这一环节的同时,也都应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为学生德育的培养做一面良好的“镜子”。这便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总之,语文教学于中职阶段学生德育的培养是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一个核心,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做好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加强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不断培养自身的诚信意识,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语文教学于中职阶段学生思维的成熟度的培养
所谓的思维成熟度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思维,对所学知识的思考与认识,另一方面就是学生在课下的为人处事方面的进步。谈及学生的学习思维,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课堂老师的教学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性纠正,包括对一些有争议问题的看待,不仅仅要恪守旧式的“偶像”学说,更应该要养成自己对问题独立的思考方式和认识角度,这便是学习思维的一大进步。谈及课下的为人处事方面,语文教学可通过课堂讲授一些先进人物的典例来进行教学培养,告知学生于社会中应该如何更好的适应,更好的学习做人的道理和知识。当然,思维成熟度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中职教学阶段,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成熟度的培养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思维的成熟度培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重要的补充与完善,同样也需要不断的进步和不断提升。终上所述,本文分别从基本文化常识培养、德育培养和学生思维成熟度的培养三个方面来论述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当然,其中一定有不足之处,也仅仅是自己的一家之见,还需要不断的批评和指正,同样需要时间的不断检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郝双敏.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及尝试[J].教育艺术.2008(01)
关键词:德育管理 功能 内容 方法 网络
要改革和加强德育,就必须对学校德育功能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德育的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人。他具有两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学校德育具有多种功能,最基本的两个功能是:满足社会需要和青少年自身发展需要。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要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需要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服务,这是在任何情况下是不能动摇的。同时,还要通过德育使青少年懂得人的尊严和价值,使他们生活得更有意义,心理结构更趋完善,人格情操更趋高尚。这些方面功能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忽视哪一方面,都会造成德育失重、失效。
一、学校德育工作管理,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德育功能观。既要注重发挥德育社会性功能,也要注意发挥德育个人性功能,这样,就会大大拓宽德育改革的思路,使德育改革的路子越走越宽。
二、学校德育工作管理,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找准在网络条件下开展德育的最佳切人点,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德育管理工作如何应对网络时代
面临严峻的挑战,不得不需要我们很好地对德育管理工作作出重新的科学的思考和研究,在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要有哪些新的适应性的策略,才能实现其实效性呢?我认为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积极承担责任并发挥作用。
2、发挥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主阵地作用,增强针对性和超前性
(1)、要加强思想的正确引导。我们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积极与消极的方面,自觉利用网络优势,积极上网学习,学习应是上网的主要目的。
(2)、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校园内容,设置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积极开展一些有益于培养学生网络道德的活动。
(3)、让网络成为学生成长道路的良师益友。利用网络开设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关注学生的心灵,让孩子们能够把自己的心思与同龄人沟通,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行的目的。
3、 建立家庭学校互动的德育模式
(1)、家长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学生家长如果不懂得基本的网络知识,不了解自己孩子的上网情况,那么家庭教育就会出现真空地带。我们的学校在这个时候可以为家长提供免费的网络知识培训,对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正确上网的方法进行指导,教育家长如何全程跟踪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和内容,针对沉迷网络比较严重的孩子,家长如何通过向学校网络技术培训班的老师发电子邮件获得如何设置密码,限制其使用时间的技术及如何建立“防黄屏障”,避免孩子主动或被动地遭受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的技术。
(2)、正确引导孩子上网,加强对孩子的网上监督与防范。由于青少年处于特殊的生理与生理发育时期,父母有责任参与孩子上网的过程。如: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向孩子提供一些适合孩子的网址,以减少孩子受不良网络影响的机会,家长应在电脑终端安装过滤软件,提取精华,剔除糟粕,为我所用。
三、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要不断改革学校德育内容。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来看,我们必须在德育内容上加以更新,以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
其一、创业意识教育。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就是一项开创性事业,需要人们具有较高的创业素质。创业素质包括创业精神和能力,这是现代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l世纪国民素质的必备要素。而现在多数学生缺乏自主能力和开拓创业精神,由学校到社会从业有段适应期,随着独生子女日益增多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其二、开放意识教育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在开放过程中,既要大胆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又需要坚决抵制一切腐朽消极的东西。当代学生生长在中华民族开放的历史新时代,他们在课堂上、社会上、大众传播媒介中接受教育,接受的观念使他们思想意识更具有开放性,但是应该看到学生开放意识不够健全和成熟,与时代要求还很不适应。
其三、能力意识教育。市场经济需要“知识+能力的人才,当代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中,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能力较差,因此应注意学生能力培养,把学生放到社会实践中去,让他们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所学知识,倡导自主、自立、自强,使之在学业上、能力上全面发展。
其四、竞争意识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优化组合竞争中,机遇和风险同在,成功与失败同行。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竞争观,激发他们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积极进取,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敢于承受竞争失败的风险。
其五、法制教育意识。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法制经济”,要求用法律来全面规范社会经济生活中各个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行为,也要求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主体懂得经济法规,遵守经济规范,运用经济规范约束自己、保护自己。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中心,学校法制教育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尤其是实行市场经济,更需要加强经济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学生懂得遵纪守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要多管齐下,点、线、面结合。学校要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德育新格局。
1、学校管理中贯穿德育这一条主线。在党政统一领导下,以教导处为枢纽,以政治教师、班主任、团队干部为主体,各支队伍优化组合,形成合力,发挥德育教育的整体效应。在配备力量,要舍得把精兵强将放在从事德育的岗位上,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第一位。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程教育、全面教育原则。做到好、中、差学生一起抓,尤其对差生,要特别关心。高中低年级一齐抓,使学生从入学 到毕业的全过程都贯穿德育,使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所有教职员工都应负起“育人”的职责,“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把“育人”作为全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德育教育 途径
一.在高校管理、服务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高等学校所有的管理岗位都与学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与教学管理直接相关的部门的教职员工,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表现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岗敬业的态度、热情周到的服务,会向学生们传递正能量,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相反,倦怠的工作作风和焦躁的工作情绪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为此,要强化学校教学管理各部门的德育渗透功能,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春风化雨的谈心活动是高校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学生进入大学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新环境的不适应、
人际交往不适、独立生活能力不强、新目标的缺失等都会给同学们带来或多或少的思想变化。解决这些问题,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其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春雨谈心”活动。通过开展耐心细致的春雨谈心,细心疏导,将积极健康的认知方法传授给他们,帮助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德育教育功能。实践表明,高校辅导员以及班主任的春雨谈心活动是解决学生学业、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等多方面问题最基本而有效的手段。
三.有效的载体建设,是提升高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
高校的德育渗透工作要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创新性地根据德育教育目标设计、策划相关主题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得到熏陶和感染,并内化到自身的行为之中。
1.大学文化的德育渗透功能
大学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因素。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主要指校园中主导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校风、学风、作风等。哈佛大学看重的是培养的学生是否有为国家服务的品德。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些校园文化一旦被师生认可并形成共识,便会对他们的行为和理想起到不可估量的引导作用,体现出一定的规范作用,从而成为学校师生的认知和行为标准。
2.校园文化活动对德育渗透的潜移默化影响
有针对性地、有计划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活动之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各类学科竞赛、发明创造等科技类创新活动,会培养学生们缜密的思维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征文、影评、作品欣赏等活动,培养了大学生文学修养并陶冶了情操;演讲、辩论等活动,培养了大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拓展知识体系;社会调查、各类参观等实践类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人生阅历,还能够促使他们走出校园,亲身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奉献社会的良好品质和道德风尚;志愿服务类活动,是学生们的自主行动,没有任何报酬且具有一定的利他性,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提供了很好的体验平台,对于社会的和谐进步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3.重视环境的隐性德育渗透功能
关键词:师德师风;道德素质;教学观念;身正师生关系
师德师风建设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又代表着我们学校的校风,它不仅可以体现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提高自身的威信,所以,我们要做好师德师风建设,要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无形中得到熏陶,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一、加强道德素质的建设
道德素质建设是一个被学生模仿,被众人尊重的教师最基本的条件。首先,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我们要有责任心,这是不论是不是教师,还是其他行业的工作者都必须具备的,也是做人最基本的要素。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它的责任心不仅指的是对工作的责任,还包括对学生的责任。没有责任心学生将不能从我们这里获得更多的知识,没有责任心会让学生感觉这个老师只空有教师头衔,没有责任心将会在学生中失去尊重等等。所以,要想做一个受学生喜欢的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责任心,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
其次,就是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的作用。教师是一个总被大家捧得高高的、很神圣的职业,一个可以无形中感染学生,被学生模仿一举一动的职业。我们就要做好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也坚决不能带头违反;要求学生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自己首先要以身示范,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在工作和生活中以德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是教师最基本、最核心的任务。没有一支好的师资队伍,就不会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也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所以,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认真贯彻新课程基本理念,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实施,也随之产生了许多问题。如,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思想固化,不能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出现了“新瓶装旧酒”的现象;还有部分教师是不能准确地把握新课程基本理念,不能有效地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从而出现了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的现象。所以,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教师精心打造的高效课堂中获得全面的发展,最终做好师德师风建设。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效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和谐、民主、轻松地教学环境的建立。然而,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除了教师要有耐心、爱心、责任心之外,便是教师的评价方式。而且,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喜欢上教师,并能从教师这里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真善美;德育
几天前,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讲的是在深圳地铁口有个女士梁某摔倒在地铁口50分钟无人扶,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发现梁某已经死亡。我想,当我们每个人看到这样的新闻,肯定会为梁女士的死感到可惜,同时也会对过路人的冷漠而嗤之以鼻。但当我静下心来时,我想要这样的悲剧少发生,甚至不发生,作为教师的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使每一位学生学好知识,掌握技能,更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真善美。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一)小学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决定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拿朗跹Э频奶氐憷纯矗美术课具有内容形象化、情感化、审美化的特点,在德育渗透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美术素养,还要使其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美术课程的重要内容。
(二)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小学美术教育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和多样化,所以美术是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情感和价值观是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全面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德育是可行的,而且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三)小学美术具有人文性特征
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这与小学美术的人文性的养成有异曲同工之处,美术教学中可以适当渗透道德教育。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特点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要分清主次
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有其自身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在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要分清主次,要以美育为主,德育为辅,美育为首要任务,德育为必要补充。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应该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受到启迪、领悟道理。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渗透这种教育,使美术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不生搬硬套,应把握准德育切入的位置、内容和时间的长短。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要联系学生实际情况
在小学美术课上德育渗透要视学生的具体生活环境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生活实践,联系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将德育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核心,确定具体、有层次、可操作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积极的情感参与和真实的生命体验,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
(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修养
小学生的许多行为受教师影响特别大,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受到的各种品质、言行、意志的培养,都是通过老师来进行的。美术教师要特别注重自我教育与提高自己的修养,建树良好的榜样形象,要从各方面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要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从而确定适宜的教学方式和恰当的媒体形式。
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自然地渗透德育
在美术教学中怎样进行德育渗透,达到“尽善尽美”的目标,在美术教学中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学美术教学大致可以分为“欣赏课”“绘画课”“工艺课”“美术课外活动”等4项内容。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魅力,给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并最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完美结合。具体做法有:
(一)在欣赏中渗透德育
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蕴含着各种爱国之情、作者高尚的人格等优秀品质,在欣赏美术作品中可以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在绘画中渗透德育
小学教材中绘画课较多,我利用绘画课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在绘画课中培养学生尊敬父母长辈的美德,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公物的优良品质。
(三)在工艺课中渗透德育
工艺课是美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业,一点碎布,几张彩纸,一个塑料瓶,一本挂历,通过精心的设计,巧手制作,便会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因其强烈的反差,所以受到学生的喜爱。在工艺课中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培养学生团结互助,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在美术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班主任应当采用多种方法来开展德育工作。例如对于后进生来说,可采用说服法或者榜样示范法等来引导他们。后进生虽然数量不多,但可能会对班级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当全面地了解这些学生,为转化工作做好准备。由于后进生的成绩较差,在班级中经常得不到教师的关注,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心理。针对此种情况,班主任应当以情感人,关注并重视这些学生,与这些学生建立起情感的联系,多鼓励这些学生,使学生树立起信心,积极地面对人生。
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后进生,还应当关注优秀学生与中等学生,多多培养优秀的学生,多多帮助成绩中等的学生树立信心,运用综合手段做好德育工作。除了开展说服式教育外,教师还可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课外活动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关键,且学生大都愿意参加课外活动,因此班主任可通过课外活动来开展德育工作,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二、开展德育工作时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与个体差异
想要做好德育工作,除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与个体差异外,还应当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德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塑造学生品格的过程,良好的品德通常是由道德以及思想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高中班主任要想提升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首先应当尊重认知的发展规律。学生的品德与认知有一定的关系,认识程度与学生的品格有必然的联系。其次应当尊重意志的发展规律。
意志即道德意志,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已经得到了提升,但仍旧需要班主任的指点。在此过程中,班主任不能强制约束学生,应当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最后是尊重行为的发展规律。行为在这里是指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志,同时也是德育的最终目的。在以上规律中,班主任应当做好引导工作,注重德育工作的多端性,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高中阶段的学生较为敏感,班主任的教育方式也应当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高中阶段时,学生较容易表现出叛逆且烦躁等情绪,对于许多事情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假如班主任强行干涉,不仅无法引导学生走向正道,反而容易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此时班主任就应当耐心地劝解学生、关心学生,逐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除此之外,还需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责任。无论身处怎样的地位,责任是人们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同时也是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基础。只有树立良好的责任感,学生才能够拥有正确的判断,明确目标,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德育工作的目标。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效仿、学习的直接对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德育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
我们知道《中学生守则》是对学生日常言行最基本的规范,但它毕竟是书面规则,班主任应在此基础上把道德精神和理念传达给学生,做好德育工作,笔者认为这是一项协同工作,需要学生、教师、家长和必要的社会活动参与。
一、提高班主任自身德育素质,做好道德榜样
由于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和管理者,是经常与学生在一起的人。因此,班主任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初中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与好奇的年龄,价值评价体系并不成熟,缺乏对事物的评判能力,常常“有样学样”。基于此,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影响源”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行为举止得体的重要性,即所谓“言传胜于身教”。另外,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王逢贤指出:德育素质的内涵是随着德育观念和德育实体的不断完善、德育经验的不断丰富、德育理论成果的科学化,不断呈现扩展和严谨的趋势。因此,班主任应随时展加强德育理念的学习,及时巩固既有的经验成果,并能科学的运用于实际德育工作中。初中德育工作仍处于薄弱环节,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研讨、培训更新教育理念及巩固教学方法,真正发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针。
二、德育与心理学的融合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同样是迈向人生的转折期。这段时期的青少年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但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由于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因此,单纯的道德说教显然是不明智也不科学的。
中学生正处于思想逐步成型的基础教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心理多变,情绪不稳,思想活跃,既容易接受良好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丑恶现象的侵蚀和危害。因此,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要针对青少年成长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多样、易于为青少年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方法,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同历史教育和形势教育结合起来,使广大青少年感同身受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良好教育环境中,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这时候的德育工作要灵活,掌握好“无声”与“有声”方法的运用。在处理某些事情时班主任并不必须要施以言教,无言的关爱也许更合适,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情。此外,由于初中生身体急剧变化,第二性征凸显出来,会让不少学生产生羞涩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到自己已长为成人,并开始用评判的视角审视周遭,一部分学生还会对教师和家长产生抵制情绪,即所谓的“叛逆期”。由此,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主力的班主任对待学生要投入更多的关爱与耐心。班主任实则也是学生的“心理咨询师”,对有心理遇挫的学生班主任应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及早发现,并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机与学生诚恳的谈心。用教师自身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并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与此同时,不同年龄段的班主任应充分发挥其年龄的优势,展现友情、亲情的关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被成人尊重及体验到情感的归属。总之,教师德化教育要在充分尊重学生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尽管这一阶段的学生心智并不成熟但身为“心理咨询师”的教师应秉持一份耐心与智慧,灵活应变学生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加强家校联系
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老师、家长共同的参与。但很大一部分学生极其厌烦班主任家访的,怕班主任“打小报告”,也有的怕班主任看到自己是单亲家庭或贫困家庭。因在上文中已提到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自尊心,由此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变换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方式,逐渐地通过师长双方的感染,树立起学生的信心,敢于坦然面对现实,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良好的道德价值取向。
四、必要的社会生活的参与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环节
班主任要充分发掘现有的社会资源,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募捐活动、照顾孤寡老人、做环保倡议等等。最后根据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上学生们的发言讨论作出科学的德育评估,以便教师能合理地安排接下来的德育工作。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形式有:走进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走进蔬菜大棚,接受劳动教育;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魅力;祭扫烈士陵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些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德育教育空间,深化了德育教育的内涵,将学校与家庭、社会紧密地系起来,充分发挥了德育网络的教育功能。
适当地把握游击战的距离感,这是一项教师需要修炼的内功。距离远了,学生感受不到你的压力;距离近了,由于“敌强我弱”,自己的安全要受到威胁。由于双方都是在运动的,所以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和措施,以保证合理的师生距离,使自己有尽可能大的灵活空间与回旋的余地,同时,也能尽可能多地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 游击战虽然只是个辅助的方法,但是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补充教育手段,在某种场合某段时间可以作为主要方法使用,用得好可以产生奇效。
八、谋攻篇
某位爱狗成疯的人,常常花费巨额金钱,购买昂贵的健康食品,来宠养他的名犬。他听人说深海鱼油对狗的发育很有帮助,于是每天一大早,他都把狗抓来,用双膝夹紧狗头,勉强它长大口,然后对准喉咙灌进鱼油。有一天,狗儿大力挣扎,甩脱了主人的双膝,鱼油也流得满地都是。这人生气之余,看到狗儿自己转过身来,静静地舔食羹匙,此时他才回过神来,发现狗所抗拒的不是鱼油,而是他宠食鱼油的方法。
这是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例子,和我们教师教育学生是多么的神似啊!我们以为我们对学生是一片爱心,我们给他们的东西都是为他们好,可是万没有想到学生竟然那么抗拒,甚至拚死不从。我们觉得很受伤,觉得学生不懂事,觉得我们的爱付之东流,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为什么会抗拒?是抗拒我们的爱心吗?是抗拒我们给他的东西吗?
不是的!学生抗拒的,不是我们给他的内容,而是我们给它的方式。
所以说,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光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得有方法。爱心是基础,也是我们要给学生的内容,但是如果缺乏正确的方式方法,再好的爱心也没有效果。因此,好的老师,一定是注重对学生工作的谋略和方法的。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顾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上兵伐谋,这是孙子军事战略的大智慧大谋略。如果认为将军的功勋应该在战场上建立,将军的丰碑只能在尸骨上树起,这是十分偏颇的观念。孙子告诉我们:百战百胜,不是最好的将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将军,才是最好的将军。如果最后实在要力战攻城,那已经是不得已的方法了。
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很多工作方法,即是攻城之法。我们对德育工作不可谓不重视,我们的校规校纪不可谓不严格,我们有少先队组织,有共青团的队伍,我们的学生从幼儿园接受教育到高中三年级毕业至少接受了十四年的基础教育,而这十四年正是学生从懵懂无知到长大成人、逐渐认识世界、形成世界观的重要时段,但是当他们毕业时,他们的好的行为规范是否养成了?我们教给他们的那些东西是否都在他们的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了?是否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了?当我们的大学德育工作者不得不从最基本的文明礼貌,最基本的公民素质开始教起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反思我们的教育的,我们又是如何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