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施工工地的安全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地铁施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修建地铁已经成为我国大型城市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首选,我国地铁建设速度加快,如何确保地铁建设安全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地铁施工的重要问题。加强对影响地铁施工安全相关因素的研究,对地铁工程项目的顺利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地铁安全管理的现状及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铁工程建设的发展,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使得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变得有法可依,为工程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施工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在部分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而且多数安全问题都是因为缺乏前期的充分准备工作和调查研究,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等各个阶段工作存在疏漏,加之缺少实时监测和风险评估等原因造成的。由于地铁工程大多处于城市最为热闹繁华的中心地段,携带着隐蔽性大、施工现场环境杂乱、施工周期长、施工技术高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很多不稳定因素会随着工程的进展逐渐发生或越发严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出现,地铁施工安全管理在铁路土建中是不可或缺的。
二、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险情
1、区间隧道工程
地铁工程的区间隧道工程的施工是要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的,如周边的环境条件、隧道的埋置深度、施工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线路的平面位置以及沿线的工程地质状况等因素,所以通常情况下,区间隧道工程选用的施工方法是盾构法和暗挖法。地铁工程的区间隧道工程的埋深一般较浅,这样虽然能够缩短施工的工期并且降低施工的成本,,但是隧道出现冒顶和塌方的概率就会加大,当支护措施不能够满足强度要求,在地质情况出现突变时,还很可能出现其他的各种险情。
2、旁通道工程
矿山法是地铁工程的旁通道工程通常选用的施工方法,当四周的环境条件比较恶劣时,也会采取冻结法等一些施工中的辅助方法。旁通道工程冻结法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的阶段有:冻结施工、开挖构筑以及冻结孔施工等。而如果要想保证工程的开挖构筑的施工是绝对安全的,那么就必须先准确的判断地铁工程的旁通道是否具备开挖的条件。而判断旁通道是否具备开挖条件的方法就是相应人员根据施工现象的盐水降温情况、冻胀压力变化、温度场以及系统运转情况等因素确定的。在旁通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施工过程稍有不当,也是经常出现工程安全事故的。如开挖过程中的临时支护强度不符合要求、冷冻加固时无明显的效果、土体加固措施不正确以及对盲区地基的加固处理的方法不当等因素,这些都是会导致地铁工程施工出现安全事故的隐患。
3、基坑工程
基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其又包括了支撑剂结构混凝土、围护结构施工以及井点降水后挖土和坑内土层加固注浆等分项工程,在这些分项工程中,最为关键最能影响施工成败的关键工程就是支撑与挖土这道工序,同时它也是基坑工程众多分项工程中最容易出现安全风险的阶段。挖土的过程实际上是卸载的过程,施工时挖土会对底层造成破坏,从而使土体内部应力场产生变化,从而改变土体结构原有的平衡状态。当进行完挖土的施工过程后,基坑内的土体会出现滑动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围护挡土的结构会向内移动,基坑底部的土体也会回弹,而为了保持住这种平衡的状态,就必须采取支撑的措施。只有及时有效的采取了支撑的措施,才能够尽可能的减少了没有支撑结构的暴露时间和减少了没有支撑结构的暴露面积,从而真正的预防基坑工程出现安全风险。
三、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的措施
1、危险源识别管理
危险源是潜在的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地铁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识别可以利用以下途径:识别地铁施工过程中各工序的危险源;根据法规和其它要求逆推危险源;根据原来或正在使用的风险控制措施来反推危险源;通过类似工程(铁路工程、矿山工程等)施工活动中的危险源来判定;通过以往施工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及反馈意见来识别危险源。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可以粗略的通过以往施工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来反馈。
2、建立安全事故防范系统。
在地铁工程施工中建立安全事故的防范系统可以有效的减少和消除施工风险。安全事故防范系统中需要包含安全视觉识别系统、双重监测系统和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
2.1安全视觉识别系统。安全视觉识别系统是以视觉识别系统为基础而产生的。在地铁施工现场,安全视觉识别系统一般会通过标语、警示、安全标志、交通工具、服装、现场环境等方面来传达有关安全施工的文化、规定、理念等。在设计这些安全信息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所和安全细节来描述安全理念,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通过简练和具有威慑力的语言来警醒施工人员,最终起到安全控制的作用;
3、建立施工检测和第三方监测共同体系。通过施工监测可以了解到施工过程中围岩和结构的受力情况,这样就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措施。通过监测可以掌握各种因素和环境对施工所造成的影响,这样就能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进行第三方监测是为了使监测更加公正,第三方通过了解工程周边环境和围岩情况,可以验证施工监测的各项数据,从而为监理工作、建设工作、设计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4、建立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信息技术不断开发利用阶段,工程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已经成为施工安全控制的必然要求。资料信息化管理能够通过计算机来存储地铁施工的相关信息,并根据工程进度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也方便进行查询。管理系统能够根据工程项目的管理要求来准确、快速的完成信息处理工作,例如工程中的计算和核算问题,以及工程进度的分析问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工程施工控制报表,并为工程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信息。工程资料的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提升处理信息的速度,而且能够使施工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帮助监理工程师提高工作效率,也能提高施工控制的有效性。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在决策时根据工程的动态情况给予指示,并指导工程施工的开展。
5、做好地铁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上,地铁工程的施工空间是非常小的,在狭小的空间中,装饰装修以及各种系统设备的安装交叉作业非常频繁,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如油漆、土建模板、装修装饰材料及系统设备的包装材料等易燃品随处可见,如果施工现场的管理不够规范或是现场的临时用电管理不规范,发生火灾事故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如果在如此狭小的施工面积下发生火灾,想要进行灭火以及救援工作都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必须做好地铁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具体的方法应是先做好施工现场的动火管理工作,在地铁工程施工中的一些常见的如切割和焊接等明火作业,必须事先办理动火的申报手续,同时在动火作业现场配备消防器材,并检查动火环境的四周是否存在易燃易爆物品,如果存在应立即将其清理,各方面的工作都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6、做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管理工作。地铁工程的施工现场立体交叉作业非常普遍,如装饰装修单位、土建单位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单位等,这些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作业时,都必然面临临时用电的使用。如果在施工现场对于临时用电没有明确的管理要求或者管理不规范,就很容易导致火灾事故以及触电事故的发生,这些事故都是在建筑行业发生概率很高的安全事故,所以必须做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工作。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电力系统应采取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的低压电力系统,同时还应对其进行保护,一般的保护系统为TN-S的接零保护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同时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的保护工作还必须做到“一箱、一机、一闸、一漏”,另外负责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人员也必须受过当地安全生产监督局的专业培训工作,施工的作业人员必须持有专业的电工作业资格证,在施工现场所有作业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
7、加强施工技术、施工安全交底。地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下达施工任务的同时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各工种、各工序、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固定作业场所的工种可定期交底,非固定作业场所的工种对不同作业部位,不同作业内容,进行分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定期交底,并要有交底人签字,交底要交到作业人员,不能只交到班组长,防止只有班组长知道安全交底内容,而其它作业人员不了解、不清楚的现象。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应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既要有针对性,又要简单明了。根据地铁施工的特殊性,对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前必须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对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企业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后实施。
8、做好地铁工程临边和临口的安全防护工作。鉴于地铁工程的施工空间狭小,再加上地铁车站的站台、站厅以及设备区的构造复杂,在这些区域施工人员很多,并且施工过程中交叉作业很频繁,如果没有做好临边和临口的安全防护工作,就会出现物体打击以及高空坠落等事故隐患,为了防止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在电梯口、预留洞口以及楼梯口等位置设置安全网、盖板或是栏杆,另外对于一些正处于施工过程中的建筑物,在其出入口处也应当设置防护棚,而在一些如跑道两侧边、卸料台的外侧边以及框架工程楼周边等临边处,应设置挡脚板、防护立网以及防护栏杆,这些防护装置的高度不应小于1.2米,在这些位置处进行施工作业时,必须配备一些如防滑鞋、安全帽、安全网以及安全带等安全防护用品,为防止高空坠落,在移动手架和脚架的位置处施工作业时,作业平台的四周也必须设置防护栏杆,且防护栏杆的高度应是1米左右。
9、开展施工安全监督检查与考核评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建设单位在工程承包合同的安全生产条款中明确了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负责,要求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在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考核,表彰、奖励先进,处罚不合格者。
10、重视员工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施工者各方面的素质。在当下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员工的素质对于企业至关重要。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抓好教育、技能培训和学习是安全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它也是提高全体建设者安全素质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如,特种作业人员,经常性教育培训各级作业人员等方式,使全体建设者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生产。
11、改善工地作业安全环境文化与物质文化。可以在施工工地上进行简易的绿化。像在一些空闲的地方放置可移动的盆栽花草,在工作车间周围或操作现场添加绿色等偏暖色的背景感染和稳定施工者的情绪,让他们作业中感到轻松,从而使施工的不安全行为在轻松中得到纠正。建造作业人员适用临舍,便于统一管理,改善作业人员住宿环境。广泛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安全知识比赛,寓教于乐,既娱乐员工又发展企业文化,把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到每个员工日常施工与生活中。
结束语
建设地铁工程不仅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便百姓出行,同时也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长足发展意义深远。正是由于地铁工程的巨大影响力,研究如何确保地铁施工安全就成了一项紧迫而意义重大的事情。我们要在认识我国地铁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的基础上,结合地铁工程的特点及难点提出积极而又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减少地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谢正光.北京地铁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2(8).
关键词:地铁;挂网喷浆;技术;施工安全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合肥市轨道交通1、3号线合肥站位于胜利路与站前路交叉口下方,1号线合肥站沿胜利路南北向布置,3号线合肥站沿站前路东西向布置,两者在交叉口处形成“十”字换乘,合肥站土建工程同步实施。
1号线合肥站为“一岛两侧”站台车站,标准段地下二层双柱三跨箱型结构,车站总长577.1m,宽20.9m~35.6m, 标准段宽27.9m,基坑开挖深度约13.5m~20m。
3号线合肥站为14米岛式车站,地下三层双柱三跨结构,车站总长147.3m,宽23.1 m~27.6m,基坑开挖深度24.9m~25.9m。
1、3号线合肥站均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钻孔灌注桩+内支撑的支护方式,主体结构围护桩桩间土采用挂网喷浆混凝土支护,钢筋网采用Φ6.5@150*150喷射混凝土厚度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二、技术标准及施工要求
设计技术标准:挂桩间土采用挂网喷浆混凝土支护,钢筋网为Φ6.5@150*150,喷射混凝土厚100mm, 网喷浆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水泥规格为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砂:石配比为1:2.0:2.0,水灰比为0.4~0.5。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0mm。
施工要求:本基坑桩间土采用挂网喷浆混凝土支护,挂网喷浆在施工过程可以作为桩间土体进行加固,同时也可以作为防水层防止地表水渗入基坑,保证基坑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喷浆层与围护桩及桩间填土之间应粘结紧密,不得有空鼓现象。喷射混凝土应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露筋、空鼓和渗漏水等现象。喷层厚度有60%不小于设计厚度,平均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50%,喷射混凝土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30mm,且不得大于1/6。
三、施工工艺
(一)工艺流程
挂网喷浆作业随着基坑土方开挖、支撑架设自上而下同步实施。工艺流程为:基坑土方开挖、桩间土清理埋设喷射混凝土厚度控制标志挂设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主体结构部分砂浆抹面找平混凝土养护。
(二)土方开挖及桩间土清理
围护桩间喷射混凝土应根据基坑土方开挖同步实施,应分段、分层、分片,每个开挖面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围护桩表面及桩间土体与基坑土方开挖相互配合,随挖随撑随喷,及时跟进。
围护桩表面土方采用人工清理。挖机开挖结束后,人工立即对围护桩表面的松散土体进行清理,直至围护桩表面露出桩体混凝土为宜。桩间土体不得高出相邻围护桩外边,喷浆前须将桩间土体清理至露出密实土体。土体清理干净后不要裸漏时间太长,要做到当天开挖当天喷浆结束。
(三)埋设喷射混凝土厚度控制标志
混凝土标高控制点采用Φ10钢筋制作,并锚入围护桩50mm,纵向根据围护桩间距布置,竖向间距1000mm.控制点长度不得超过喷射混凝土厚度。
(四)钢筋网片安装
挂网喷浆采用Φ6.5@150*150钢筋网,网格允许偏差±10mm,网片安装时,相邻两片接头应错开200mm。通过钻眼固定在围护桩桩体上,网片通过点焊与固定钢筋焊接,大面采用绑丝牢固固定在标高控制桩上,不得松动、滑落。网片间绑扎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0mm。网片保护层控制在50mm左右。
(五)喷射混凝土
施工过程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要求水泥:砂:石配比为1:2.28:2.37,水灰比为0.4~0.5。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混凝土配比。
水泥:喷射混凝土所用水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砂:采用细砂。
外加剂:为了使混凝土初凝时间小于10min,终凝时间小于30min。可在喷射过程中掺加5%的速凝剂。
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法并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喷头与被喷面距离宜保持在800mm~1000mm范围内,喷流应垂直指向喷射面。喷射混凝土时应顺序进行,不得随意喷射。喷射过程中不得停顿,因其他外部原因造成停顿时,恢复喷射时应清除接缝处松散石屑和杂物。喷射混凝土表面应按照标高进行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尽量平整,便于防水层施工。
(六)主体结构部分抹面找平
主体结构高度范围内混凝土表面应进行砂浆抹面处理,便于防水层及结构钢筋施工。
混凝土表面抹面厚度控制在20mm内,平整度误差不得超过±2mm。基层表面应干净。
水泥砂浆抹面前,基层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设计值80%,基层表面应坚实、平整、粗糙、洁净,并充分湿润,无积水。铺抹时应压实、抹平和表面压光。
抹面用的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得小于325。砂采用中砂,粒径3mm以下,含泥量不得大于1.5%。
四、.施工安全管理
(一)用电管理
本次施工范围内有二处变压器,为满足施工要求,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在基坑西侧设置二级配电箱,挂网喷浆用电从二级配电箱接入。
1、配电箱、电闸箱等,外壳要做接地保护。要经常对各种用电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养,电气器材要有漏电保护装置,不合格严禁使用,配电盘、闸箱要防水防潮,指定专人每天检查保管。
2、大风降雪降雨天气,认真检查现场临时用电设施,检查电路、电闸。
箱、变压器等是否安全可靠,如有变形漏电等不安全隐患时,做到及时修理、加固,有严重隐患时应立即停止生产,马上安排解决,确保安全用电。
3、加强施工的用电管理,设专人每天进行检查,并每天检查电箱内的防漏电开关的性能,有异常时及时更换,并做好记录。
4、现场电路电缆铺设在地面的电缆构槽内,局部架空电缆的电杆,按照要求进行设置,并用钢绳牵引锚固在地面上。
5、工地必须遵照JGJ-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
6、凡属电气方面的机械设备,包括移动电源线或拆卸用电设备,必须由电工进行操作。各类用电人员所使用的设备停止工作时,必须将开关箱内的开关分闸断电,并将开关箱锁好。
7、电工应认真做好日巡视并记录在册。
(二)施工设备管理
施工前应对施工设备全面进行一次检查,防止受冻。对动力部位应及时检查,如有缺陷,及时维修、调整。
用电动机械设备要按照规定做好接地或接零保护装置,并经常检查和测试可靠性。
(三)人员管理措施
挂网喷浆施工期间,作业人员要配备齐全。现场管理人员要轮流值班,确保时刻有管理人员在现场(尤其夜间施工),如遇到突发事故紧急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严禁值班技术人员擅离职守。作业人员严禁在施工现场生火取暖,对违例人员严厉处罚。施工过程中严禁将喷嘴、喷管等对着作业人员喷射混凝土,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配备齐全安全防护用品,如口罩、绝缘手套、硬质安全帽等。
结语
综上所述,地铁工程中挂网喷浆技术已经应用相对比较广泛,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相关的建设单位要加强对于其工艺的研究,促进我国地铁工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永平,张瑞杰,闫吉平. 煤仓锚网喷浆联合支护技术的应用[J].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003,(01).
关键词:地铁施工;盾构法;安全;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 A
一、地铁施工的盾构法概要
盾构法的发明,其灵感启示源自蛀凿船虫(ship worm)对木壳船只造成损害。十九世纪法国工程师Marc Isambard Brunnel观察蛀凿船虫使用牙齿凿入木头内,同时以其躯体支撑隧道周壁,且在进一步开挖前分泌出一种硬化剂固定及稳定开挖壁面,再借助虫身的蠕动前进与排出木屑,形成隧道的特有活动现象,据此而奠定今日盾构施工的基本原理。 盾构法为在软弱土质中开挖地铁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即在可能崩坍流动的地方从事地铁隧道施工时,利用比地铁隧道外径断面稍大的可移动钢套管凿入土内,并在设置永久衬砌前,用以支撑地铁隧道洞口四周的土地,一面确保不管地盘崩坍与否均可安全迅速的进行地铁隧道开挖,另一面则保护永久衬砌的施工。
盾构机为刚性结构钢筒,主要是由钢制的壳板及推进千斤顶等构成。壳板用以支撑可能崩坍的地方,钢筒前端装有刀盘可实施开挖作业,尾端供组合安装衬砌管片用,并以管片为千斤顶的反力座使盾构机向前推进。在盾构机尾端脱离其后的管片时,同时对管片后方空隙注浆。该施工方法以盾构机逐步先行,永久衬砌随后跟进,背填灌浆殿后,是一种反覆循环的施工方法。鉴于地铁隧道有着工期紧、地质条件差(特别是回填、冲积等地带)、工程大多处于闹市区、线路上建(构)筑物、管线众多等特点,若采用传统地铁隧道开挖法施工,不仅面临需要采用大量密布的临时支撑实施重复架设与拆除的缺点,且随时有发生危险的可能;开挖工作与衬砌工作相互干扰,彼此等待,导致施工进度缓慢,造价升高等缺点。若使用盾构法施工,不但使地铁隧道施工得以安全迅速向前推进,同时具有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无需拆除地面建筑、不影响地面交通、在地下水深处也能施工等优点。所以,盾构法施工被国内外地铁建设广泛使用。
二、盾构施工风险产生的因素
盾构隧道施工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如下:
隧道施工地质的复杂性。在隧道施工中,施工环境和工程地质十分复杂,其变动性较大,这对于隧道施工会带来很多技术上的困难。由于某些特定情况的限制会给勘察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使得勘察数据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在地铁隧道的周围,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十分复杂,相关部门也不能提供精确的资料,这样会增加施工的不确定性;施工准备工作不足。在隧道施工前期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这样会加大风险发生概率;隧道施工安全机制还需要改进。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机制还不够成熟;缺乏相应的专业施工人员。在很多隧道施工中都会聘请普通务工人员,这些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无论是在理论知识上还是实践经验上都存在着不足,在人员管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另外还有以下因素会造成盾构隧道施工风险:
三、地铁盾构施工的安全控制
1、设备方面的安全管理
1.1盾构机的型号选择
在进行盾构施工时,选择合适的盾构机型号是降低事故发生率的关键环节,施工单位在中标后要对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深入的勘查,例如:施工区域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围建筑物等,最后评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组织相关专家和设计人员进行分析研究,选择型号合适的盾构机,保证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1.2盾构主轴承的选择
对于盾构机来说,主轴承是盾构机的关键部件,盾构机在工作的过程中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因此一旦主轴承出现故障对于整个施工过程是灾难性的事故。因此对于主轴承的选择,要选择能够达到10 000万小时使用寿命的轴承,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1.3盾构的压气作业
盾构设备都装设了压气系统,通过前提通道向刀盘内注入无油空气,以提高压力,一般压力值可以达到1.0^-2.5 MPa,能够保证平衡外侧土体的压力。但是为了保证施工员的良好适应性,在通道处还装备了过渡增压舱,一旦工作人员出现不适应,可以进行减压过渡治疗。
施工员在进行开舱作业时,为了将少事故发生率,应该尽量做好以下儿点:第一,尽可能在稳定的地层中进行开舱作业;第二,更换刀具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第三,选择施工员的身体素质要健康;第四,气压作业的时间每天不超过4小时;第五,保持通信工具的良好状态,以便保持联系。
1.4盾构刀具更换
随着地质条件的变化,隧道掘进过程中盾构刀盘的刀具有较大磨损,必要时需要对刀具进行更换,进行刀具更换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当地质条件不好、开挖面地层有可能失稳时,应预先对地层进行加固处理,可采取注浆或洞内加支撑等办法防止岩土掉块对仓内作业人员的伤害,尤其是作业人员在搬运刀具过程中遇意外物体打击极易失衡,轻则将刀具掉人刀盘内,要花费相当时间才能打捞上来;重则人易被滚刀碰伤,甚至有可能滑入刀盘底部,被滚刀二次击伤,造成严重后果。
除了对地层采取必要的措施外,还要做好其它准备工作,如对刀盘内的积土或淤泥和泥浆进行清理,尽量保持刀盘内作业空间位置,搭设稳固的临时支架和作业平台,提供充足的照明,包括行灯等局部照明工具。
选派技术精、能吃苦、体质好的作业人员进行刀具的更换工作,尤其相互之间要配合娴熟,尽量缩短盾构机停止时间,防止土体失稳。如有土体严重失稳,可分次完成刀具更换,一般这时土体强度不大,盾构机可掘进数环后再更换另一批刀具。软土地层中盾构机停止时间不宜超过两天。
滚刀重量大、边缘光滑、不宜固定,应尽量借助机械装置安装和拆卸滚刀,如合理运用葫芦等起重装置和滑轨等移动装置,以及支架等固定装置,操作时仍需倍加小心。
刀仓内潮湿,水气大,随着温度的升高会产生雾化现象,对电器、电线绝缘性能要求高,需选用24V以下的安全电压。
刀盘非期望转动伤人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屡有发生,因此,重新启动盾构机时一定要再三确认土仓内没有操作人员和工具材料已全部回收,最好能实现安全本质化,即在盾构设计或改造时,锁定原操作室的控制开关,在人闸口增设控制开关,并实行重复挂牌清点制度。
2、施工用电管理
盾构机掘进用电一般是采用双回路专供的电缆,供电电压达10 kV,隧道内环境潮湿,随着盾构向前不断推进,高压电缆也要经过多次连接,接头要选用优质的专用接驳器,电缆要固定好在隧道内,并留有一定活动余地,悬挂高度合适,至少要比运输车辆高,防止运输车辆脱轨后击断电缆,造成严重后果。
除了盾构机以外,盾构隧道施工其它临时用电也很多,必须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尤其要配备足够的分配电箱,电箱要用铁皮制作,不能用木板或胶板等其它材料代替,并要真正做到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等四个一。往往施上单位很难做到四个一,尤其为了省钱,一箱多机、一箱多闸现象较为普遍,极易合错闸,从而导致触电事故。
3、隧道内临时轨道运输
和其它工法施工隧道不同,中小直径的盾构隧道几乎均采用轨道运输系统。由于盾构机的掘进速度很快,往往运输是限制施工速度的一个瓶颈,因此,运输车辆一般设计得较长,碴土斗也设计得很大,占用了隧道很大空间。管片底部为圆弧形,对轨枕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运输车辆容易脱轨,有可能威胁人行道上人员的安全,尤其是碰到盾构机专用高压电缆时,后果不堪设想。施工轨道要严格按有关技术规范执行,对轨距、轨道高差、弧度、接缝等重要参数要重点检查,轨枕保证足够的刚度,并和管片上的螺栓保持固定或焊接,避免滑动变形。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施工前,对掘进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充分的分析评估,并采取安全可靠的控制措施,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才能杜绝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竺维,张志良,刘靖,路水记.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铁工程;明开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Abstract: The sub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regardless of is the daily management of the owners, supervision, or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of supervision,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is always the first place. This paper from the instance of rail transit project construction, summarizes the valuable experience in subway construction site safety risk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mmon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eep excavation around the Ming, the reason from the angle, multiple measure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urban rail transit;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open pit;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重点加强明开基坑土方开挖步续及支护工作的及时性
事件:在围护结构施工阶段,某车站基坑土方开挖在进行到第6仓(最后土方收口部位)土方开挖及支撑架设时,由于工序衔接不紧密,连续出土,而未及时架设钢支撑,导致基坑中间段发生局部失稳先兆。基坑两侧2米范围土体出现不同程度沉降,局部达到2cm左右。同时土体产生深层裂缝,裂缝深度个别达到15cm左右。上午大约9时许,由总监在现场巡视中发现了该问题。及时采取了如下措施:
现场措施1:安排现场作业人员及时撤出基坑,对基坑周边土体沉降情况进行快速摸排,同时安排自己的第三方检测人员对基坑周边沉降点及桩顶冠梁水平位移加密观测,经现场评估,认为现场基坑基本稳定可控。
总结分析:现场反应较为迅速,处理措施较为得当,第一时间控制了现场的沉降速率,确保了基坑的稳定和安全。但由于当时现场情况紧急,在抢险过程中,其实是存在很大次生灾害发生风险的。分析比较国内以往地铁事故经验,我们可以发现,车站基坑坍塌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多是钢支撑及钢围檩掉落导致。从现场管理来讲,当基坑现场出现局部失稳征兆时,第一时间应该安排人员核查周边两侧的钢支撑是否发生严重错位,是否有掉落的可能。对可能掉落的钢支撑,及时增加轴力。如时间不允许,可采用吊车进行悬吊。另外,也应安排专人对周边现况管线进行加密观测,当时车站东侧存在一路400燃气管线,东侧存在一路100上水管线,均带压使用。同时,应安排人员监视基坑东侧现况大街(距离基坑外边缘仅5米)社会道路路面情况,发生沉降情况,立即采取交通导行措施,防止造成社会影响。
现场措施2:在确定基坑稳定可控后,立即安排人员进行抢险作业。龙门吊驶离危险区域。现场堆土,反压坡脚。基坑顶部卸荷,预备挖掘机随时准备对基坑上部土体进行卸载。
总结分析:在通常情况下,随土层的开挖,挖至钢支撑下皮50cm时,应及时设置支撑。但在实际基坑出土,尤其是两侧对挖施工时,往往在最后收口阶段为了保证长臂挖掘机的有效作业空间,难以避免的会发生中间最后几根支撑不能及时架设。这时候就应该特别注意做好堆土反压坡脚的工作。在出土挖掘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应该有意识的保留坡脚土体。这其实与“竖向分层,纵向分段,中部拉槽,横向括边”中的“中部拉槽”是一个道理。
2.应重点加强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对周边上水、燃气等带压管线的保护
总结分析可以发现,基坑周边管线渗漏事故,是由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的。
由于地铁施工是地下施工,相对其他地面工程来讲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与复杂性,且因城市各种市政基础工程的建设,地铁在实际过程中不仅面临着复杂的地面环境,更受各种地下管道、线路等的影响,导致地铁在施工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1]。当风险来临时,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进度,造成工程的成本投入增多。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需严格认知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加强风险管理,完善监测技术,保证地铁工程的质量满足国家规范。
一、工程案例简析
在某地铁工程施工中,某地铁站站长共有224.20m,站宽有20.55m,站高有14.10m,建设位置位于在某市中路的下方,在地铁站建筑周围,因为附近经济与交通较为发达,且地处市中心附近,地面建筑物与地下管线较多,交通繁忙,每天高峰期车流量达3869辆/小时。在工程建设前期的规划阶段,设计师预计为站区上覆盖第四系统全新人工堆积层以及更新残积层,而站区下覆盖燕山期花岗岩,其中人工堆积层被划分为Ⅰ类围岩,而残积层则被分在Ⅱ类围岩,燕山期花岗岩则是Ⅱ、Ⅲ类围岩[2],此建筑工程被划分为中等复杂的场地。
二、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脚步的加快,我国在地铁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增高。目前,我国已在地铁工程建设的各种规范中明文规定,在地铁施工中,可直接根据国家规范进行项目建设。然而,地铁施工建设的复杂性以及大规模导致即使工程根据国家规范严格施工,却仍然存在许多难以避免的突发现象,造成各种事故的突发。加强地铁建设的安全风险管理,加强对地铁施工的监控,保证施工过程中对安全风险的全面控制,促进地铁工程建设保质保量的完工,保障社会与广大群众的利益。
三、地铁施工监测技术
随着科学化、现代化时代的来临,各种科技不断发展并被应用于各个方面。施工监测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施工中的新型技术,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相比,施工监测技术具备着许多新型的监测仪器与监测方法,提高了监测的精度,并解决了许多监测方面的制约[3]。在施工监测技术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静力水准监测
静力水准监测是施工监测技术中的主要技术之一,具备着监测数据精度高、远距离测量等优势。现阶段,静力水准监测被广泛应用于地铁施工以及地铁后期运营之上。
(二)GPS测量
GPS测量的优势在于测量时的便捷与精准,在于不受时间与地点的控制,因此,GPS测量方式极为受人们的喜爱,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施工测量中。在地铁工程施工中,GPS测量常被应用于施工中的精确监测,并在一定周期后进行复测,提高监测的准确性。GPS测量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测量限制,不受通视条件的影响,具有监测范围大,效率高、便于操作等多项优势。
(三)智能实时监测系统
智能实时监测系统引起较高的智能化与监测数据的实时准确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地铁工程的施工中,在此项监测系统应用时,主要是通过全站仪这一设备的高度智能来监测地铁的施工进程,利用光电技术进行监测地铁远程施工,对地铁施工进行有效监控,并将监测数据进行传输、分析与处理。智能化实时监测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了监测的效果。
四、地铁施工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风险
在地铁施工建设之中,因为施工技术的不达标而引起的工程项目的损失与质量问题被称之为技术风险。在工程建设之中,施工机械设备的功能指标、施工项目的设计质量以及施工方案的选择等均在技术风险的范围。
(二)经济风险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各种地铁施工工程不断增多,地铁施工所用建筑材料价格也随着增长,以及税收方面的影响,均可能造成经济风险,当经济因素的风险加大时,地铁工程的建设也随之受到影响,为项目工程带来风险。
(三)管理风险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个好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工程的质量、进度以及成本,是工程施工成功的基础,在工程施工中极为重要[4]。在地铁施工过程中,若管理方面的职能不完善、或者未有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施工管控,极易造成工程动荡,为工程带来各种故障与质量问题,被称为管理风险。
(四)自然风险
自然界的变化往往不可控制,针对自然灾害事件而导致的地铁无法施工,被称为自然风险。纵观各大城市地铁施工,造成地铁工程各种故障的自然灾害事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地质灾害的影响、气象变化带来的施工暂停、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等,此种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很难进行补救,因此,在地铁施工中,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及其重要。
五、对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做好风险排查
风险排查是做好安全风险管理的第一步,由源头做起能够及时发现施工中的故障以及潜在故障并及时处理,减少安全风险发生。在地铁施工前,相应人员应做好地下管线埋设的勘察,避免施工时遇到地下管线而影响施工。另外,与当地政府做好沟通,高校合作,更好的了解施工情况,规避风险。
(二)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工作时减少施工人员违规施工、规避施工风险的重要环节,针对近年来因工作人员问题造成的施工故障,面对我国基层施工人员普遍的知识水平低现象,加强工作人员安全教育重中之重。
(三)做好安全风险控制
在地铁施工中,每一施工环节均应做到实时监控,保证工程沉降、位移等现象被及时发现,促使施工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以及施工工程的质量。在地铁施工中,项目管理者可根据施工的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并确保风险较大的施工项目能够实时监测,并及时将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保障地铁施工的进度与质量。
六、总结
作為我国城市的市政基础建设中的一大要点,地铁施工的安全风险需要谨慎处理。首先,在施工前期、中期直至后期均要作好施工监测,并提前做好故障预防工作,其次,应严格要求规范施工,减少故障发生几率,之后,做好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随时做好故障抢修准备, 防止风险故障发生影响地铁工程质量,最后,工程建设完毕应做好数据的统计与储存,以便为之后的地铁施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章尤铁.探析地铁施工中的监测技术与安全风险管理[J].建材与装饰, 2013(5):216-217.
[2]崔巍,蔡盼.地铁施工中的监测技术与安全风险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13(16):130-
130.
[3]赵鹏程. 浅论地铁施工中的监测技术及安全风险管理[J].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7(2):
关键词:WebGIS;地铁施工监测;信息管理;安全预警
1 前 言
“地铁施工监测信息管理及安全预警系统”具有地铁施工监测信息可视化信息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用于地铁土建工程施工监测信息化管理,可使任何一位相关领导或主管(Any body)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意地点(Anywhere),只要能够接入互联网即可访问本系统,就能完成系统中涵盖的所有管理工作(Anything),从而实现基于WebGIS可视化的地铁施工监测的4A服务。
土建工程现场监测信息化管理的目的主要为:
(1)为施工开展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
(2)为基坑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
(3)将监测结果用于反馈优化设计,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
(4)通过对监测数据与理论值的比较、分析,可以检验设计理论的正确性;
(5)在施工全过程中,通过对既有地面和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各项指标的监测,将结构变形严格控制在标准限值内,保证既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
(6)积累量测数据,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工程参考数据;
(7)为业主提供及时信息,以便业主对整个项目进行科学化管理。
2 地铁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系统设计原则
“地铁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建成一个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一个为地铁总公司领导和主管、工点单位(监测、施工、工点设计单位)、地铁总体设计单位之间互动的施工监测信息与预警信息处理平台。根据系统建设的目的和范围,在给定的设计指导思想基础上,划分系统的逻辑层次,明确系统的业务功能模块,并确定子系统的划分。
该系统采用人机交互式的处理方式,从业务和性能角度出发,系统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可扩展性和灵活性(Scalability&Flexibility):实现系统体系结构上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包括硬件网络架构、软件架构)、系统应用功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比如:可以在将来自由扩充更多的地铁线路和基坑等功能。
(2)系统可重用性(Reusability):保证系统的升级维护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
(3)系统可靠性(Reliability):做到系统不但能够在正常状态下完成满足需求的功能,而且能够在各种异常情况下,可以进行适当的处理。
(4)系统安全性(Security):充分考虑网络系统级、操作系统级、数据库系统级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性,保证系统安全的运行。针对不同的用户赋予不同的可访问的权限。
针对上述的设计原则,系统设计的出发点是:
(1)良好的框架结构和参数驱动的设计思想,以便今后的升级和重用;
(2)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保证稳定性和易扩展性;
(3)良好和统一的用户界面;
(4)系统安全性(Security):充分考虑网络系统级、操作系统级、数据库系统级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性,保证系统安全的运行。
针对不同的用户赋予不同的可访问的权限。针对上述的设计原则,系统设计的出发点是:
(1)良好的框架结构和参数驱动的设计思想,以便今后的升级和重用;
(2)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保证稳定性和易扩展性;
(3)良好和统一的用户界面;
(4)整个系统基于广域网来开发,通过网络来管理、传递、和共享信息,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趋势;
(5)系统力求简洁、清晰、经济实用,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效。
2.2 系统的组成及主要业务功能划分
2.2.1 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组成
系统由数据采集和监测信息管理两大部分组成,数据采集采用笔记本电脑或电子手薄(如PDA)野外自动、半自动采集数据(通过数据传输),通过互联网或无线网络向监测系统主机发送监测原始数据。监测信息管理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处理、存储、统计分析和预警信息,本文主要讨论监测信息管理部分的相关问题。
2.2.2 监测信息管理主要业务功能划分
根据需求分析,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提供以下功能:
(1)数据入库、数据处理及精度评定;
(2)生成报表、生成变形曲线图、变形速率图;
(3)通过回归分析对变形预报;安全预警;网上信息及信息交流。
从系统最高层次的角度上,根据业务逻辑关系以及面向的用户对象,将本系统划分为地铁施工监测管理信息的数据层、数据的管理层和数据应用层三大部分,在这三层结构中,没有直接的程序接口,它们由数据共享产生的数据流联系在一起,对统一数据结构下的同一个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操作。
此逻辑设计主要有以下的优点:
(1)把数据的生产和数据的使用分离开来。为以后系统功能的扩展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例如,可以在将来增加历史形变资料统计管理的模块,共享地铁基坑形变的数据;也可以增加新的地铁线路而不至于影响原有线路地铁施工监测数据的管理。
(2)利于将工程分解为各个模块,便于项目的管理和开发。
(3)不同的层可以使用不同的开发技术, 不同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减小了相互之间的依赖性。
系统各个层次的基本功能简要描述如下:
(1)数据层:定义系统的数据结构,将系统外部数据纳入系统内部。
(2)数据管理层:对系统的数据进行整理录入、更新、删除等管理。
(3)应用层:以浏览、查询、下载系统数据的方式将系统数据提供给所有用户,对系统数据进行可视化的表现;根据地铁施工监测管理的需要,对系统内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得到各项数据的统计分析可视化结果,以多种形式表现数据库的数据。
2.3 系统的边界
该系统以已经获取的地铁施工监测数据为基础,进行数据的整理、录入、统计和查询浏览,以及数据的下载和备份恢复。系统主要对已经获取并录入到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预警信息。
2.4 系统的接口
(1)系统与邮件服务器之间的通讯接口:系统在分析最新数据之后,如果达到预警临界值,需要发送预警邮件到相应的施工监测人员和地铁主管领导。
(2)系统与短信发送平台之间的接口:系统在特定的动作触发下,以及预警信息的时刻,需要与手机短信发送平台取得联系,并发出预警信息或者相关情况报告。
(3)系统与施工监测数据录入人员之间接口:地铁施工监测的数据,需要按照预先规定的格式,通过系统提供的特定页面导入系统后台数据库中,实现数据更新管理。
2.5 系统物理视图
2.5.1 系统服务器以及网络空间分布
按照分布式数据处理的设计,本系统从功能上来说可分为系统应用、基础数据库、电子地图三个服务器节点,也可以将三种系统功能集成在一个服务器节点上。
2.5.2 系统软硬件平台配置
(1) 系统功能分布。
系统应用服务器:系统的总服务器,网络访问的入口,实现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的功能;WebGIS服务器:与总服务器交互,实现监测成果及信息的功能;施工监测数据服务器:与总服务器交互,实现监测成果及信息浏览的功能。
(2) 软件平台。
服务器端:网络服务:采用Windows2000Server操作系统下的Apache2、PHP5;施工监测数据库服务:Oracle8i/9i企业级数据库;WebGIS服务:Tomcat4.1,Geosurf2D。
浏览器端:采用InternetExplorer5.5以上版本浏览器。
(3) 硬件平台。
服务器端:机型:服务器;CPU:双CPU,XEON2.8GHz以上;内存:1GB以上;硬盘:SCSI108GB;网卡:100M以太网。
浏览器端:主机:台式微机/便携式机;CPU:PIII1GHz以上;内存:64MB以上;磁盘:可用空间100M以上;显卡:1024X768,32位真彩色,显存32M以上;网卡:100M以太网。
2.6 系统关键技术
性能:系统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要准确执行用户命令,明确表达执行命令的结果,快速完成命令操作,及时预警信息。
易用性:能够按照“所见即所得”的原则,简化操作且完善功能。
安全性:在B/S模式下,面对因特网上不同角色的用户,提供不同级别的信息服务,将公开信息的透明化与保密信息的定向传递结合起来。
3 系统的功能设计
3.1 系统用户及日志管理
无论是系统运行过程中,还是数据操作中都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为此在系统的用户管理、运行日志、错误日志、操作错误预处理、数据备份与导出等方面考虑了运行维护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1) 用户管理。
系统用户分为三级,系统管理员(超级用户)、地铁总公司领导、主管(业主)、工点单位(监理、施工、工点设计单位)。超级用户除具有数据浏览、数据查询、数据输出等基本功能以外,还具有用户管理的功能,如增加、删除、修改一般用户的功能。而工点单位只具有数据浏览、数据查询、数据输出等功能。
(2) 日志管理。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为了记录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过程,系统采用运行日志、出错日志。运行日志包括:对数据库进行数据选择、查询、统计、数据字典、数据输出等主要操作信息的记录等,出错信息日志包括:警告信息、错误信息等。日志管理可以对日志信息进行输出、删除、打印等操作,包括用户注册、用户授权、用户登录验证以及操作日志的管理等。对于进入系统的每一个用户,要对其进行验证,获取用户的级别权限,并将用户登陆信息和重要操作记录保存到系统日志中。注册用户的权限由管理员进行管理。
3.2 地铁线路、站点基坑管理
对地铁线路的各个站点、区间,包括名称、水文、地质、工况等现场条件的信息录入和更新。以及各个站点、区间基坑相关的监测信息浏览和变形数据可视化表现。
3.3 WebGIS信息管理
利用基于跨平台的java语言进行开发,包含了地铁全线的所有线路、站点基坑、区间、停车线等部位的监测信息的可视化信息的,提供地铁全线的所有区间相关信息的浏览和图形放大、缩小、漫游、查询等功能。
3.4 施工监测数据管理
通过前台界面的交互操作,实现后台数据库的数据交换,包括对施工监测获取的数据的录入、更新、删除。特定权限的数据管理人员,可以将施工现场监测的数据通过网络实时或者准实时提交到本系统,对于授权的用户,可以查看并下载这些监测数据。
3.5 预警、预报信息管理
仅仅将施工监测的数据录入系统中是不够的,还要根据不同的模型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对基坑施工引起的变形情况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提供可视化的变形监测图形报表,比如:水平位移监测、沉降位移监测、测斜监测、轴力监测、锚杆(索)监测、爆破监测,实现预警信息的多路实时,为领导和主管提供决策支持。
3.6 信息交流
开辟一个供地铁施工监测相关各方互动的板块,交流地铁施工监测的经验、地铁主管部门的公告通知和其它资料。
4 结 语
测绘技术正经历由数字测绘到信息化测绘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测绘所涉及的理论体系、技术体系、作业手段和方法、产品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等的转变和发展。
系统通过对地铁施工监测信息的需求分析,设计了综合数据库,并设计完成了地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施工信息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为地铁监测信息分析反馈提供完善的数据支持。
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具备一定的可扩充性,可以反映施工中的动态变化;针对监测信息反馈分析的需要,研究开发了一些施工监测可视化分析工具包括:综合过程线、施工影响分析等;针对地铁施工安全控制的需要,建立了一些实用的监控模型,包括:传统单点回归模型,因子集包括各类日期函数;改进的单点回归模型,以不同时间起点的多个多项式函数描述可能的条件变化以得到更准确的拟合及预报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 广州地铁五号线土建工程第三方监测A标段技术设计书[R] 湖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2005
保险与风险
保险源于风险的存在。中国自古就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幅”和“未雨绸缪”“积谷防饥”的说法。而从法律角度来看,保险则是一种合同行为。投保人向保险人缴纳保费,保险人在被保险人发生合同规定的损失时给予补偿。
风险管理是指面临风险者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以减少风险负面影响的决策及行动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现实生活中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无论企业还是家庭,人们都想出种种办法来对付风险。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风险管理的一条总的原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安全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于事故风险的风险管理。对纯风险的处理有回避、预防、自留和转移等4种方法。
回避风险。这是指主动避开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适用于对付那些损失发生概率高且损失程度大的风险。如:无氰电镀的技术,就完全回避了氰化物中毒的风险。
预防风险。是指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的严重程度。对于安全管理来说,是指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两种手段。
自留风险。即: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非理性”是指对损失发生存在侥幸心理或对潜在损失程度估计不足,从而暴露于风险中;“理性”是指经正确分析,认为潜在损失在承受范围之内,且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风险比购买保险更经济合算,这适用于对付发生概率小,且损失程度低的风险。
转移风险。是指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保险就是转移风险的风险管理手段之一。
风险管理和保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保险学中关于保险性质的学说是风险管理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风险管理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保险研究的深入,风险管理学后来的发展也在不断促进保险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在实践中,一方面保险是风险管理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另一方面通过提高风险识别水平,可更加准确地评估风险,同时风险管理的发展对促进保险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保险的分类
保险分类的方法主要来自保险公司内部业务工作的实践,也来自对办理保险进行财务控制的立法影响。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对保险分类也不一致。
按照保险的实施方式分类,可把保险分为自愿保险和法定保险。自愿保险是投保人和保险人在平等互利、等价有偿和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保险合同而建立的保险关系。法定保险又称强制保险,它是由政府颁布有关的保险法规,凡在法规规定范围之内的单位或个人,不管愿意与否,都须依法参加保险。
按照保险的对象分类,可把保险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是以有形或无形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类补偿性保险。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此外,国际上还有一种分类方法,把保险划分为“寿险”和“非寿险”两类。所谓寿险,仅指与人的生存和死亡有关的保险,其范围较人身保险为窄;而非寿险则比财产保险广泛,除包括各种财产保险之外,还包括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等。目前,世界保险费统计就使用这一标准。
按照保险保障范围分类,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人身保险4大类。这里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信用保险实际上是保险人为被保险人向权利人提供的一种信用担保业务。它又分为两种,凡投保人投保自己的信用的为保证保险;凡投保人投保他人的信用的为信用保险。
按照保险关系的层次分类,可分为原保险和再保险。按照保险经营的目的分类,可分为盈利性的商业保险和非盈利性的社会保险及政策性保险等。
财产保险
财产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保险合同的约定对所承保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
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保险业务。以物质形态的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作为保险标的的,常称为财产损失保险。以非物质形态的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通常是指各种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但只有根据法律规定,符合财产保险合同要求的财产及其相关利益,才能成为财产保险的保险标的。
损失补偿原则是财产保险的核心原则。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有损失,有补偿”;二是“损失多少,补偿多少”。坚持损失补偿原则,—方面可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可防止被保险人通过赔偿而得到额外利益,从而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
重复保险分摊原则也是由损失补偿原则派生出来的。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就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向两个以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在重复保险的情况下,当重复保险的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而被保险人因发生保险事故向数家保险公司提出索赔时,其损失赔偿须在保险人之间进行分摊,被保险人所得赔偿总额不得超过其保险价值。常用的分摊方式有保险金额比例责任制、赔款限额比例责任制和顺序责任制。
人身保险
人身保险是指以人的生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当被保险人发生死亡、伤残、疾病等事故或保险期满时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为人的生命或身体。当人的生命作为保险标的时,保险以生存和死亡两种状态存在。人身保险的保险责任包括生、老、病、死、伤、残等各方面,这些保险责任不仅包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遭受的意外伤害、疾病、衰老、死亡等各种不幸事故,而且包括与保险人约定的生存期满等事件。
人的需求的条件性及变动性,决定了人身保险险种的多样性,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要求,从各个角度,可有不同的分法。按照保险责任的不同,人身保险可分为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及实施原则
工伤保险亦称职业伤害保险,是对在劳动过程中遭受人身伤害(包括事故伤残和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的职工、遗属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实行工伤保险的目的,在于预防工伤事故,补偿职业伤害的经济损失,保障工伤职工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水准,减轻企业负担,同时保证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其实施原则如下:
强制性实施原则。是指由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强制企业实行工伤赔偿,并依照法定的项目、标准和方式支付待遇,依照法定的标准和时间缴纳保险费,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无责任赔偿原则。又称无过失补偿原则,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工作过程中遭遇工伤事故后,无论其是否对意外事故负有责任,均依法按规定标准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关键词:建筑工地,现场,安全管理,探讨
工地现场安全管理在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企业的工地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反思,为了更好地促进建筑企业的各方面工作的有效展开,就应对建筑企业的工地现场安全管理影响因素有个基本的认识,这样才能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措施予以预防和完善,最终才能促进此项工作有效开展。
1 影响建筑工地现场安全的主要因素
1.1缺乏安全意识
首先建筑企业的领导高层缺乏安全意识,对建筑工地的现场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一味的重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不明白只有安全得到保障,建筑施工才能更好地开展。其他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同样缺乏安全意识,没有经过针对安全施工的教育培训,并且施工人员大多是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工,缺乏高素质的安全技术人员,无法在施工中重视安全问题,而且当有事故发生,也缺乏应变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也没有接触建筑工地现场安全的相关制度和法规。缺乏安全意识这一因素是造成建筑工地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1.2安全基础因素
经济的发展不仅推动建筑企业的发展,而且对建筑企业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使得建筑企业需要更新换代,用高科技来武装自己,对建筑外观、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在这一领域有了较大的突破,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由于没有强大的经济、技术支撑而发展缓慢,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另外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对建筑行业发展有很大的支持,但我国在这一方面支持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1.3环境因素
进行建筑施工时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因为每一栋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规模,并且每一栋建筑所处的位置的情况都需要考虑,位置的地理地域情况、气候、土壤状况还有季节因素都是需要考虑进来的。同时因为不同的地域环境,对它们进行构造时需要不同的技术、施工方法、建筑原材料、施工人员,不同的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也是不同的。在建筑过程中,因为环境的限制使得建造时的难度有所升级,并且随着建造的进度加快,周边的环境也会跟着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建筑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也有所变化,就必须利用高科技技术、逐渐完善的安全管理水平去应对这种变化带来的安全挑战。建筑过程中,施工人员不可避免的受施工现场的高强度工作量、建筑危险性、施工噪音、建筑垃圾、建筑产生的环境污染、甚至还有有毒气体的不良影响,还受到恶劣气候的摧残,则容易导致自己的身体出现不良反应,造成自己视力受损、精神失常甚至身体器官受损等问题,这样就不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容易在施工中造成人员伤亡现象[1]。例如在新华网中报道的苏州某建筑施工现场发生的塌方事故,主要是因为施工现场的环境恶劣所导致。
2 加强建筑工地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2.1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建筑企业整体安全水平
首先要对建筑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采取灵活新颖的培训方式,让重视建筑工地现场的安全问题,企业的培训部门应时常对各层领导干部、各部门技术负责人进行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安全制度规范的培训,让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让从因安全管理疏忽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接着就是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在上岗前,除开施工方面的培训,还要对安全意识、技能方面进行培训,使施工人员具有安全技术,能一定程度使在施工过程中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即使出现了安全隐患,也能防微杜渐,减少损失,施工人员经过培训之后通过考核才能上岗,上岗后也需要定期进行考核[2]。
2.2 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加强对现场安全监督
让企业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重视建筑的现场安全检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让明确安全的保障是经济效益获得的前提。可以以以往的一些建筑现场发生的安全事故为例,让各层各级的工作人员知道因为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有多大的损失,这样就可以使各层级人员、各部门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这样建筑现场的安全管理问题就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同时以此来健全安全责任制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工作人员,让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尽可能的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日常工作中,要定时定期的对现场安全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和考核,对称职的优秀人员进行表扬,对不称职的人员进行处罚和人事调动。加强对现场的安全监督,健全监督机制,开展自我监督,相互监督,监督时应注意紧扣施工现场的每一环节,保障施工环节的有序进行。
2.3加强对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建筑企业应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不断更新高科技施工设备,引进高科技技术和管理制度,提高建筑现场的施工安全系数。针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和人员伤亡问题,采取防微杜渐的方法,施工之前就应该根据实地考察来进行分析,尽可能的降低环境污染,尽可能的避免人员的伤亡,以及职业病的出现。并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实时监控,提前准备应急措施与设备,这样危险源才能得到控制,以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高效性[3]。如下图为某企业在建筑施工现场的风险源管理中就对风险管理对象进行了明确,有效的确保了风险源得到控制。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建筑工地现场安全管理的顺利开展,必须从人员、环境、制度等方面出发去进行安全管理。加强对建筑工地现场的监督,控制不安全因素,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即使事故发生也要立即采取措施使企业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参考文献
[1] 金淑荣,马立军.关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探讨[J].四川水泥,2015,04:288.
建设工地消防管理的难点及建议
1建设工地消防监督管理机制和手段不健全
由于建设工地的临时性、流动性,消防监督管理中难以象对待重点单位一样建立固定的监督抽查、排查模式。一些建设道路、桥梁、隧道等工地更远离城市建成区域,难以纳入消防机构监督视线。建设工地随着工程进度推进,施工现场及服务生活区域内一些临时建筑以及务工人员随时间变动较快。一些火灾隐患整改措施还未及落实,施工已经结束,施工队伍已撤离现场。新的施工队伍进场,又会产生新的火灾隐患,消防安全管理手段始终被动滞后。
2建设工地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突出
建设工地设置的员工集体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临时建筑,大多使用可燃易燃材料搭建,尤以彩钢板活动板房为常见。由于彩钢板芯材多用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发生火灾后蔓延速度快,燃烧产物毒性大,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不完全统计,从2010年至2012年10月以来,全国共发生彩钢板房火灾694起,造成26人死亡、2人失踪、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545万元,过火面积7.8万m2,受灾户数309户。因此建设工地员工集体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状况已非常严峻,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工程建设。2.3建设工地消防管理法规不健全针对建设工地消防安全管理混乱的现状,2011年建设部和公安部颁发了GB50720-20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该规范从施工现场总平面布局、建筑防火设计、临时消防设施设计和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技术和管理措施,全面建立了建设工地消防安全管理的标准体系,终于使建设工地消防安全管理得以有章可循。但是该规范仅仅是技术标准,而非法律法规,消防机构在监督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时尚无有效的法律手段强制建设单位予以执行。例如该规范4.2.1条提出了对施工现场人员办公、住宿等临时用房建筑材料必需使用A级材料等硬性要求,这是遏制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但是建设单位在搭建临时建筑过程中不需经建设、消防等部门审批即可实施,难以保证临时建筑符合规范要求。如果设置搭建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的行政审批,又将增加建设单位审批程序,不符合政府职能改革和转变趋势,实际上在各级立法机关也难以通过。因此亟需立法创新强制施工单位执行消防技术标准的机制,才能彻底扭转建设工地消防管理的被动局面。
建设工地消防管理的立法实践
当前,立法建立和完善建设工地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已成为加强这一领域消防监管,称补法律空白的当务之急。2011年以来,笔者有幸参与了重新制订地方消防法规《贵阳市消防条例》的调研起草工作,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细化建设工地消防管理的相关条款,初步完善了地方法规机制。该条例已于2012年10月31日贵阳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在此,简单介绍一下该条例中建设工地消防安全管理的条款,以供各位同行参考。
1细化建设工地消防安全管理责任
《贵阳市消防条例》在“消防安全责任”一章第十四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由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责任:(一)建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明确消防安全负责人;(二)对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三)施工现场总平面布局、建筑防火、临时消防设施、防火管理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四)保持消防通道、水源、器材、安全标志等消防设施完好有效。”这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上位法中对建设工地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以施工单位为责任主体的进一步细化,并结合GB50720-20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等消防技术标准要求,将施工现场总平面布局、建筑防火、临时消防设施、防火管理等工作要求也纳入施工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使这些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在法规体系中有了明确的责任主体。
2明确违反建设工地消防安全管理的法律责任
《贵阳市消防条例》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对施工单位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未建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明确消防安全负责人,未对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者警告处罚。此外,施工现场总平面布局、建筑防火、临时消防设施、防火管理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不能保持消防通道、水源、器材、安全标志等消防设施完好有效的,责令改正,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这些行政处罚条款中,对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施工现场总平面布局、建筑防火、临时消防设施、防火管理设置了不附前置条件的较大数额罚款处罚,主要是考虑到这些事项涉及施工现场消防管理的硬件基础,其执行消防技术标准的情况将决定建设工地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同时这些事项无法也不必交由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审批,只能由行政强制力进行事后监督。此外,施工单位拥有较多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建设行为本身也是在执行国家有关建设法规和技术标准,执行国家关于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的技术标准也是其应有义务。设立简便有力的行政处罚,必将有利于消防机构执行及时的事后消防监督,结合上位法赋予的对火灾隐患单位部位查封等行政强制手段,消防机构将取得有力的法律手段,对此类违法行为产生震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