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体育专业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学校 体育教师 专业发展 师德修养 专业素质
一、中职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特色
中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技能服务等发展内容,它具有内因驱动性、外因需求性、专业发展性的特色。
1.内涵解析
(1)专业道德发展。一方面加强中职体育教师师德建设,提倡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精神;另一方面加强中职体育教师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群众观、利益观。
(2)专业知识发展。掌握一般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及体育专门知识,了解新知识,进行专业知识的学术研究工作,提升自己学术水平。
(3)专业技能发展。“业精于勤,荒于嬉”,中职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教管技能、运动技能,都要在教学实践中、教改试验中、专业培训中不断提高。
(4)技能服务发展。学习掌握新技能的目的在于服务,由服务学生业余体育活动、学校春秋两季运动会,到服务于企业技能运动会、社区文体活动。
2.特色分述
(1)内因驱动性。有志向、有作为、有梦想的中职体育教师都有专业发展及个人价值的动因,即学习好体育专业知识,传授好体育专业技能,服务好体育事业,甚至有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2)外因需求性。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企业用人对中职学生体质、体力、耐力的需求,企业和社区文体活动发展的需求等迫使中职体育教师不得不多学新知识、多练新技能、多研新领域,以提升个人专业素质水平。
(3)职业发展性。中职体育教师职称晋级的职业发展动力,促使教师们由中级讲师向高级讲师、教授级高级讲师及教授等级的职业发展需求而努力,乃至终身从事中职体育教育事业。
二、中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中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总体上成绩是显著的,呈向上、健康、科学的发展态势。然而也存在心态浮躁、教学守旧、素质不高等现状,具体分析如下。
1.心态浮躁
有的中职体育教师不安心中职体育教学,不钻研中职体育新知识、新技能、新领域,禁不住利益的诱惑。教学无实事求是之心,教改有急功近利之意,教研存求名求利之念,甚至有的转行做些管理工作。这些心态浮躁之举,都是中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大忌。
2.教学守旧
有的中职体育教师教学改革缺乏积极性,教学思想守旧。例如新课改要求中职体育课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以学生实际需求与具体要求为教学的主导性,并提出教学应以学生为主,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的教学新思想。然而,这一思想却没有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不符合学生的“学”的要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学习意识较弱。究其根源是他们那种“省劲”“混吧”等思想占了上风,从而造成教学形式单调枯燥、过于严谨,课外体育活动流于形式,教学评价体系老化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中职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3.素质不高
有的中职体育教师,放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沾染了一些坏习气,对学生严管卡要,索取报酬,造成不良影响,有辱师德。有的中职体育教师,放松了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锻炼,基本功不强,上课装腔作势,达不到教学目的。长此以往,师生关系紧张。这些都是中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中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及途径
2013年9月20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是国家对中等专业学校合格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考核等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依据。每个中职体育教师都要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专业标准》,结合学校和自身素质条件,科学拟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个人专业发展标准,开拓个人专业发展途径。
1.制定个人专业发展标准
一要努力学习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伦理学,树立师德为先的理念,争做师德标兵。二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积极参加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树立执教为民、学生为本的理念,争做先进教育工作者。三要以积极的心态参加中职体育课改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树立能力为先的理念,争做学科带头人。四要把爱专业、爱锻炼、爱学习,变成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争做中职体育专家学者。
2.开拓个人专业发展途径
(1)渠道更新。中职体育教师的培训、课改、科研都要围绕中职体育教学进行,教学时以中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为主渠道。中职体育教师参加的培训、课改、科研等活动,就是要促使中职体育教师教学年年更新。只有中职体育教师教学年年都有新点子、新路子、新套套,中职体育教师的教学才有劲头、有实效,中职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才有奔头、有进步。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模式;实践单元;教学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9-0152-02
如今我国已经完全步入知识经济轨道,其中不同层次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及时吸纳标准理论知识内容,借此稳固自身专业技能规范水准,进一步有效应对异质化岗位综合发展需求,其实就是联合市场既定规范准则进行不同实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前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生源素质不足,甚至存在初中尚未毕业的个体,其无论在学习习惯或是自我要求态度上都很难和教学内容维持融洽衔接关联,至此之后学习兴趣骤减,未免对于其今后职业道路拓展造成深度打击。
1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状况论述
首先,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由于自身行为模式和思想态度难以合理控制,加上后期课程进度难以精准掌控,使得阶段性学习动力基本消耗殆尽。
其次,大部分中职学校在计算机课程设置方面违背社会最新发展动态规范要求,对于学生实际身心发展特征也产生一定忽视。毕竟教育对象正发生着系统化改变,此类群体学习基础本就参差不齐,依照既有教学规划要求和后期评估方式,不可能令大部分学生综合学习成就长久稳固。
最后,结合我国传统计算机教学单元结构审视,尽管说专业技能课程已经产生合理延展,可是始终是建立在传统思维模式之下,后期实训项目占据比例空间不足,基本上还是朝着理论体系形态做出全面倾斜。上述现象如若长期放置不管,必将令个体理论研习和实践控制实力全面脱节。
2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实践方式的必要性研究
可以说是我国职业教育途径全面探测的新型规划模式,其中专业知识内容和技能教学活动会同时交由义务专科课程规范教师担当,师德实习活动模拟得更加真切。此类规划模式全面克制专业理论和技能过度重复隐患,确保两者全程有机衔接,绽放技能训练主线支撑效应,突出学生实践应用实力。其希望在教师边教边练过程中,令学生适当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和工艺搭接要领,强化自主学习和课程跟进兴致,能够针对今后一系列发展问题加以强效应对。另外,一体化教学过程全面关注对应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有机拓展步伐,争取令学生今后复合技能能够达到最佳适应状态。
这里强调的一体化教学其实就是结合理论、实践、科技开发等内容进行同步调节
3 有关后期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合理教学流程的细致解析
3.1 对教学对象的系统认知
中职学校生源结构复杂,教师必须学会运用多元智能思维模式加以科学鉴定,了解这类群体是借助思维主导体系进行另类智力结构扩展的青少年。而经过形象思维模式灌输过后,有关后期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人才培养目标便得到最大力度的支持。依照客观层面界定,虽说其与高中生人才等级层次相同,但是发展类型始终存在差异现象,因此不可以单纯借助普高学生控制方式来影响这类以形象思维模式作为主导架构的群体。具体来讲,涉及中职学校在后期计算机专业课程深度开发、教学实验空间科学安置、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调试过程中都必须做出和普高教育形态的全面区别结果。例如:在《常用工具软件》这门课有关Win ZIP内容的教学中,有关主讲教师事先选一个班(a班)做了一个试验,把学生带到阶梯教室,花了近一节课时间,通过大屏幕投影,讲解了压缩解压缩的意义,Win ZIP软件的作用,如何安装、启动,其界面组成介绍,压缩/解压缩的方法等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堂上的时候都说懂了。可是,学生到机房实际操作时就都呆住了,不知从何下手(很多学生都习惯性地双击某一个要解压的文件),这使学生的学习兴致与积极性一下子降了下来,结果教师仍需额外做出科学示范讲解,令学生同步跟进演练。以上实验让我有了新的想法:学生从懂到会往往有一个较漫长的过程,教师在上机操作时辅导量很大;能否改变一下教学方法,让学生先掌握操作方法,之后再讲解基本原理,令学生实践和理念衔接绩效迸发出无限火花。联合既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改革(学校在每个机房都安装了一台教师机和大屏幕投影)结果观察分析,有关指导人员决定在计算机的教学课堂内部,全面摒弃传统鸭架式口语灌输教学方法,同时采取先向学生提出任务,让学生先上机操作,然后边讲理论知识,边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并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重讲解。这就是所谓的“先会后懂”的教学方法,半年多来,有关上述一类全新的教学方法作了初步的尝试,同期取得了较好的回应效果。
3.2 在教学内容中强调学生个体计算机专业技能培养的主导地位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主要结合教师记录信息、实际讲解流程加以覆盖扩展的。如今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日常接触知识面范围广阔,对于网页设计、二维图形处理、计算机特殊部件维修等虽说有所了解,但是无法真正精通,这便和既有规范单位人才需求指标产生较强冲突效应。同时最近阶段,部分中职学校开始主动强化计算机课程培养实力,中职学校个体在就业优势方面已经面临消极境遇。因此,运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将成为后期的主流适应模式。透过某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结构加以深刻调查和细致划分,调查人员同时试图将原有计算机系统顺势划分为信息技术和工艺美术规范体系结构,希望借此进行教学计划整体调节,使得文化课程数量适当减少,进一步对学生思维方式、技能应用灵活度以及社会综合适应实力提供稳固保障。再就是确保任何计算机专业课程都能够在机房、实验室进行,并且能够针对部分专业课规范要求进行权威职业资格条件考察验证,令学生今后职业技能在各类规范空间下达到真正意义的提升。具体来讲,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既定课程始终贯彻引导价值功效,而学生对应操作演练有助于集体素质提升效率的有机彰显。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令同学有机介入到教学场景之中,令个体长期维持注意力集中结果,相信后期课程规范细节吸取和灵活应用效果会事半功倍。毕竟长期放纵学生进行练习操作,对于个体发展前景不会产生较高支撑功效,而学生群体内部深刻技术流成果往往会超出预期阶段教师反复的演示强调作用。
3.3 实施以学生专业技能提升为核心指标的教学模式
1)特殊案例内容的灵活穿插讲解
其主张联合特殊实践性案例内容加以教学规范,希望依照既定规范大纲制定阶段整改方案,经过特殊案例内部机理细致拆解过后,教师须带动学生加以共同探讨,试图挖掘科学规范途径进行综合调试。采取此类措施的核心动机在于稳固学生课程感知兴趣和综合实践能力。如在进行PhotoShop程序内部图像多元结构区域创建期间,在沿用传统选区工具基础上,还可以督促个体借助钢笔等创建路径并适当转化为选区格式。其间当然鼓励学生进行合理发问,如在进行此类方式简化讲解期间,教师会借助启发性说明进行白色区在单色通道中的转化规则延展,在师生同步实践解析过后,找出不同突破点控制手段,为学生今后各类程序灵活沿用和隐藏功能提炼提供较为坚实的支撑跳板。
2)不同阶段任务驱动功效的流畅衔接
其实就是强调在学习不同计算机控制技能过程中,教师须带领学生进行核心任何活动中心构建,同时借助强烈问题动机驱使功效和学生资源积极沿用态度,实现小组合作和个体自主探究学习风尚开发目标,其实就是希望在完成既有规范指标前提下,推动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步伐。所谓的任务驱动方式,可说是联合既定专业规范理论进行特殊情境构筑的一类适应性准则,这样才能够令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职业素质强化空间中主动介入并全身心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在前期提出较为合理的规范性任务。同样结合Photo Shop程序观察验证,经过特殊素材规范调试选区创建过后,令学生主体求知欲望达到最佳状态。并且任务结构合理分解是教学方式的关键控制要素,只有经过一系列重大任务划分过后,持续到细致化任务全面操作和有机执行结束。再就是后期一系列电子贺卡、图层背景制作环节中,学生会在教师指导下自动添加滤镜操控效果,输入祝福性文字内容并保存文件。上述工作内容经过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过后,能令既定知识内容转变成为全新知识架构体系,并且在后期综合适应水准评估过后,在学生之间相互评估和教师科学指导过后,令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得到系统归纳和系统总结。
3)多媒体课件的充分沿用
结合电子出版物市场规范形态审视,计算机专业学习课件可说是五花八门,有关教师需要在尽量选取合理教材前提下加以个体主观适应意识合理尊重,促进课件和日常教学互动流程的有机融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不同文字、声音元素系统结合并灌输到学生思维空间之内,最终会令此类个体大脑内部不同元素始终维持高度兴奋状态,进一步尝试自行制作课件,使得今后师生问题思考和应答流程表现得更加统一,促进单位课节知识灌输消化效率。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经过网络技术高度延展,为了进一步稳定内部资源应用实效和思维空间的系统效应,在既定网络空间之中,学生既有视野架构得到深度拓展,相继地令后期计算机专业知识讲解氛围不断高涨。
另一方面,任何课程的跟进掌控,都需要学生时刻保留问题思维模式进行充分挖掘探析,后期任务布置形态相对地会比教师预设结果好得多。学生在进行问题系统探究解答期间,就能够同步完成自身知识结构的修缮和技能综合性提升绩效指标。以上流程细节对于学生课堂之上主观能动性调节将发挥合理支撑功效。具体来讲,教师就需要联合阶段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变化特征,进行课程讲解节奏灵活变动。实际上在中职学校布置实践教学一体化规范体系,有关教材基础适应性必须得到合理掌控,只有经过不同设备技术条件和师资队伍系统整编后,最新教学方式才算真正保留存在价值,后期延展步伐也能够顺势加快。如在进行《Internet技术与应用》中的“保存网上信息”中保存整个网页的信息和只保存网页的文字内容(不要图片)的调试方法讲解期间,教师时刻启发学生观察保存后的结果;再用同样的网页把网页中的文字“拷贝”到一个空白文档,然后启发学生观察两个操作的结果,产生的是什么文件,文件里面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最后请学生归纳出两者的异同点。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保存整个网页的信息和只保存网页的文字内容的操作方法,而且很快地理解了两者的区别。
4 结语
综上所述,有关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十分复杂,需要学生能够在合理掌握不同程序操作细节前提下,联合后期实践单元加以充分演练,做到熟能生巧;同时教师还应时刻赋予课程内容乐趣特性,令个体课堂之上感知意识高度集中起来,能够将自身疑问延展完全,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多元化疏导调节,最终为后期专业素质水准提升和社会挑战内容全面应对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参考文献:
[1] 蔡妍.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定位与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3):79-85.
[2] 肖贵军.浅谈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J].林区教学,2011,16(3):145-160.
[3] 王冬林.一体化课程实施研究――以网页制作课程典型工作任务为例[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29):145-166.
[4] 温彩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企业化教学模式初探[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23(12):165-177.
关键词:职业院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学;提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6-0220-0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10)中指出: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教高厅[2004]16号)非常鲜明地指出,即“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方案,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京教高[2008]3号)及相关文件精神和文科高职院校及英语教师实际状况与特点,我们把实践和探索旅游专业英语教师“双师素质、双师型”队伍建设及其评测指标作为深化“产学研”工作内涵的切入点,把旅游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产学研”模式的改革作为突破口,为有效提高旅游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一、在总体提高旅游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和教研能力的基础上,摸索“双师素质、双师型”英语教师培训模式,整合细化教师队伍建设评测指标
高职教育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出具有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更需要上乘的教师队伍。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校内英语教师队伍现状有如下主要特征:女多男少、年轻教师偏多、非师范院校毕业者偏多、职教实践能力薄弱、科研情况偏弱、学历层次偏低等等。不断深化和有效落实示范校建设指标体系内涵,能在优化旅游专业英语教师队伍中产生促进效应、提升效应、引领效应和驱动效应。
“双师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和教师的终身发展。
“双证书”之外,鼓励英语教师兼职或顶岗挂职(兼职或顶岗挂职累计不少于3个月/年/教师。兼职或顶岗挂职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契机),英语教师参加服务社会、服务企事业英语培训实践的目标比例为80%(利用业余时间,如周末、节假日或寒暑假等完成服务社会、企事业英语培训的工作不少于5次/年/教师)。
与此同时,英语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量化为(1)英语考试通级率提升排名奖励制;(2)课堂教学学生评教排名奖励制;(3)教学质量工程目标奖励制――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团队、教改课题、实训室项目、实训基地等;(4)科研项目目标奖励制(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论文、科研专著等);(5)教学与学生管理实效奖励制(教研室获奖情况、学生获奖情况、班级获奖情况、学生职业证书情况、招生与就业情况、专升本情况等等)。
英语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体现了院系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果,开展新的优化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以设置和构建视听说环境下“工学结合”英语实训课程体系为龙头,创新服务旅游专业的英语技能类实践课程体系
经过连续四年的专业调研、往届毕业生走访和与校外实训基地的研讨,我们在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建设中注重了“英语+旅游”的实践技能类课程体系拆解与重构,并不断深化与完善,在英语基础类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见上表),创新课程,如“旅游英语视听与讲解”、“旅游英语口笔译实务”、“旅游英语速录速记”、“旅游英语网络阅读”、“旅游英语写作实务”等。与此同时,与岗位对应细化各门英语类实践课程的具体技能内涵分解,夯实英语实践技能与旅游行业的有效衔接(见下表)。
旅游英语速录速记技能拆解为:“听写(在英语听力环境中,记录旅游专业词语拼写的速度与准确度)听记(在英语听力环境中,记录旅游专业关键词或信号词的速度以及旅游信息的准确度)听释(在英语听力环境中,记录旅游相关信息的速度与正确性以及英文诠释的对应性)听译(在英语听力环境中,记录旅游相关信息的速度与准确性以及中文信息的对应性)听打录(在英语听力环境中,计算机操作记录旅游相关信息的速度与准确性)听读(在英语听力环境中,模仿导游讲解跟读的速度、准确性及效度)”实践课程从“叫座(如学生选修人数)+ 叫好(如学生技能实操测评效果)+ 叫市场(如学生就业率与岗位对应性)”起步。
此外,与旅游机构或单位合作,系统编制立体化的、符合旅游专业人才就业岗位(群)核心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搭建“工学结合”的实训平台旅游英语实训教材,包括纸质图书、应用软件、多媒体产品、网络平台等。如《旅游英语听力速记实训教程》(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7月)的单元设计以北京导游工作流程展开,即入境中国文化介绍景点介绍离境。
三、旅游专业“工学结合”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示范性及“产学研”成果直接为社会、企业和英语教学服务
基于原创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英语实训模式,即学生在一些原创的旅游英语听力语料中(以往届学生英语视听类优秀毕业设计为主)完成“先做事,先有过程,后学习,后有结果”或“边做边体验,有感性,边学边分析,有理性”的实训项目,切实体验了n个第一次后的学习性反思,如第一次记录旅游英语音视频语料文稿,第一次整理自己与外籍游客的英语对话录音,第一次记录或翻译旅游专业知识讲解的音视频语料,第一次参与计时计算机旅游专业英语速记比赛、第一次编制旅游英语跟读试题、亲自做“主考”等等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
此外,深化旅游专业英语视听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融英语视听语料于英文阅读(VIDEO-ENGLISH READING)和英文写作(VIDEO-ENGLISH WRITING)等课程中,如在英文写作教学的课堂设计中可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式‘英文写作案例答辩’,变课堂控制性单向传递的教师演示讲解模式为课堂主动性双向互动的学生训练体验模式,即学生对英语视频里的英语解说内容、滚动的英文字幕进行‘言语识错’、‘信息识错’、‘中式英语搜寻’、‘笔记结构搜寻’、‘文化语境搜寻’等专项研讨和答辩,从而完成英汉写作技巧的对比分析与实际应用,做到听说读写不分家。
旅游专业英语类“产学研”成果主要现在:学生直接参与诸如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等项目,完成《实用英语速记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中部分英语音视频语料的初期制作,学生制作的英语音视频产品(含毕业设计成果、大学生科研项目)已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得以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淑英,等.新建职业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个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8).
[2]刘加勇.中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20).
[3]刘黛林.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4].走向理解的课程评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6]郭元祥.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3,(6).
关键词:贵阳高校;体育类专业;职业规划;就业
一、引言
职业规划最早出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我国出现的较晚。职业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化的简称,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它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通道设计三部份内容。完善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成长成才及事业成功、人生理想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但是当前高校的领导、老师和在校大学生并不重视职业生涯的规划,在很多大学生的意识中还不了解什么事职业生涯规划更别说自己去给自己做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那么没有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就会影响到其毕业后的择业问题可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任重而道远。
二、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法共随机发放200份问卷,回收200份,有效195份,有效率97.5%。其中仅有20%知道职业生涯规划,虽然有80%的人认为它很重要但不知道怎么去做,希望学校能够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老师来上这门课程,并不是仅仅开设几个课时到最后写一个大学四年规划就结束了。在这其中男生有88人对自己以后的职业定位有很明确的目标,而女生仅有50人,在这一点上男生明显强过女生。由此可见男生对自己有明显的心里职业暗示,脑海中有了初步的职业定位。
三、目前体育教育类专业的就业状况
3.1体育类就业现状。笔者通过访谈法,访问了我校09级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发现:1,近一半的人选择了教师岗位,另一半人在公务员、出去打工、自主创业。2,其中有一部分的人已经变换了3次以上的工作,这一部分人往往是选择外出打工的较多,还有一部分选择在山区农村地区的当老师的也会选择重新择业。3,仍有部分毕业生经常变换工作导致目前处于失业状态。而在走访贵阳市其他高校,通过辅导员和部分老师发现近3年的毕业生在公务员体系当中的大部分毕业生已经稳定,少部分因为无法适应工作选择其他工作;还有一部分人目前有工作但仍然努力坚持考公务员或者研究生;处在农村偏远山区的做老师的毕业生由于无法忍受艰苦的环境等因素在寻找其他的工作的机会;还有一小部分人工作经常换极不稳定。
3.2导致目前就业现状的原因
3.2.1社会原因。社会对毕业生的政策引导力度不足。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双轨阶段,传统主渠道吸纳毕业生能力下降。长期以来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近些年政府机构精简、企事业单位改制、缩编等使主渠道吸纳体育专业毕业生人数有限[2]。而每年面对大量的毕业生,而作为体育类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是师范类,教师岗远远低于毕业生的数量,社会的吸收能力在下降。同时还存在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招就业机制尚不完善,信息流通不畅。很多毕业生由于刚开始踏入社会不知道怎么样去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3.2.2学校原因。学校教育仍然脱离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子,并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需求。这不仅需要学校要求学生在学习上达到要求,而且要在生活、品的品行、职业精神等方面严格要求。我们根据毕业生反馈信息分析发现学生认为自己在专业知识上有很多不足,虽然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自己的重心不是学习技能上,而是放在如何通过最后的期末考试。目前在贵阳市各高校体育类专业中大多数是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这四个专业为主,这四类毕业生交流发现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开设的课程虽不完全相同,但很多学校安排的课程是一样的。由此可见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很好的区分导致各个专业专业程度不够,这四类专业的学生可以相互替代。
四、建议与择业选择
4.1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就业信息渠道。在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必要通过政策来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充分本上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体系[3]。同时继续大力出台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政策,让社会给予没有经验的大学生一些机会,让大学生的父母不会觉让子女上大学是失败的投资。优化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求职者之间的信息流通渠道,最好能达到企业与学校、企业与毕业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
4.2学校优化课程设置,培养专业化人才。学校领导、专家、老师应深入用人单位,了解用人单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哪些专业技能、哪些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同时要加强科研攻关。在体育类各专业中相互比较重新评估目前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其次,要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将期末考试的成绩在考评中降低,更加注重学生在平时对各项技能、能力的培养。第三,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必修课程并一直伴随学生整个大学四年,实行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制,不定期的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和逐步完善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等。
4.3学生个人要提升专业技能,加强体育相关类知识技能储备。学生自身要加强思想约束力、自制力,不能再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网络游戏、电影电视剧、网络小说、朋友聚会等中。应该通过老师、书籍、朋友和网络课堂加强本专业技能的学习,同时要在学校和校外寻找机会加强实践能力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利用课余时间要拓展其他知识技能,提升人格魅力。最后,树立明确而实际的目标,不断完善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步步的朝着自己的目标走去。
贵州师范学院2013年度大学生科研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3DXSO45
参考文献
[1]孔沛球,吕英秀,黄蔡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指导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89
[2]王豪杰,卢进伟.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探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08)159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 渗透 职业价值观教育 做法
课 题: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校企一体化模式下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实践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A04。主持人:曾俊香。
专业课教学是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基本途径。在以专业共建、师资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和文化互融为主要内容的校企一体化模式下,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积极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对学生明确学习与劳作的目的意义,端正学习与劳作态度,产生学习与劳作的动机、兴趣与热情,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不懈地奋斗,把学业与劳作做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下面,笔者探讨在校企一体化模式下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发现与有效做法。
一、主要步骤
1.提高认识,增强“渗透”的自觉性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关于某种职业对人的作用、意义价值的观点、看法和态度。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主要是指他们在选择专业学习与工作时的择业观,是学生在选择专业学习与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的价值取向。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两大作用:一是奠定职业人生的基础,引导职业人生的方向;二是提供精神动力,激发职业情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之自觉行动。
劳动者个人素养和品质以价值观为核心,素质教育以价值观教育为核心,职业价值观教育在中职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的地位。培养学生职业价值观是中职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育人教书,培养有见识、负责任的公民和职业人,是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
而现实的中职专业课教学还比较严重地存在以下现象:重组织价值,轻个人价值;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近期功利,轻长远人性。这就难以满足学生对多元职业价值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首先要深入研修,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渗透”的自觉性。
2.明确目标,落实“渗透”任务
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师就要以专业知识与智慧和自身人格的魅力去吸引感染学生,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更教出知识技能背后的那些东西,那种理性的精神、专业的意义与价值,那种待人处事对物友善、积极、严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使学生明确学习与劳作的目的意义,端正学习与劳作的态度,产生学习与劳作的兴趣和热情,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劳作,并且落实以下任务。
(1)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劳动观、职业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人生而平等”“社会分工,人无贵贱”“勤劳致富”“劳动光荣”“人人有才,个个成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正确认识自我,理解尊重他人,正确对待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热爱专业学习与劳作,具有一定的职业价值评价和选择能力。
(2)要使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交往、同事关系、监督关系和管理”,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和相处,懂得诚信、敬业和负责任,具有一定的伦理价值评价能力,形成积极的伦理价值取向。
(3)要使学生正确看待“利他主义、经济报酬”,学会关心自我与他人,关心专业学习与劳作,关心自然环境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和经济价值评价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经济价值取向。
(4)要使学生正确看待“智力刺激、独立性、创新性、成就感和美感”,学会学习与劳作,发挥智能优势、创造潜能和个性特长,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探索能力和劳作创造力,形成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个人成长与成就感和审美价值取向。
(5)要使学生正确看待“安全感、变动性和工作环境”,学会选择职业、制订生涯规划和学习工作计划,具有一定的就业或创业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适应岗位变化能力,形成积极的安全价值取向。
3.精心备课,预设“渗透”学案
教师要根据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规格、职业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从实际出发,深入了解研究学生,积极钻研教材和教学方法,精心预设“渗透”学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策划、预设、组织、引导、示范、鼓励到位,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2)突出专业课教学的职业情境性、综合实践性、实际应用性和时代特性。
(3)体现“渗透”方法的自然渗透性和参与体验性。
(4)使学案具有自主建构、情境学习、合作探究、适合学生、具体明确、可操作性等特征。
4.全情投入,生成“渗透”过程
精心备课、预设“渗透”学案是关键的一步,而师生全情投入,互教共学,实践体验,生成“渗透”过程,即师生“生命在场”, 产生、分享“精彩”的观念和多元的职业价值,是更为重要的一步。理想的专业课教学根植于学生的多种能力与兴趣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满足学生的多种能力与兴趣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专业学习与劳作的尊严与欢乐,学会关心,学会负责任。
(2)深入思考,多作自我反思:一是我们所教的专业课如何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二是我们的教学怎样才能适应学生并且促进他们的智慧、道德、精神和社会各行各业发生关系?三是如何才能与更多的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式”师生关系?四是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自信、自立、自强和职业责任感,教给学生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创造潜能和个性特长,提高其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适应工作能力?
(3)更多采用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体验式、现场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我评估、他人评估、小组评估等教学方式方法。一般不主张教学鼓励竞争,评估应不涉及比较;更多地依靠学生自己,鼓励负责任的自我评价,学会准确地评价自己的学习与劳作,并智慧地吸取同学和老师评估的意见。
二、基本方略
职业价值认识与知识技能学习是不一样的。知识技能学习可进行客观的专业知识考评或职业技能鉴定,而职业价值认识是无法在一个短时间内被普遍实证的,需要个体在知识技能学习、实验实训、见习实习过程中甚至是在今后劳作或人生经历中才能逐步体验、感受、领悟和认同。职业价值认识不能教会,只能靠个体参与实践,自己去体验、感受、领悟和认同。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慧和心灵、思维和情感,引导人自己去设计,去实践,去体验、感受、领悟和认同职业价值。
围绕“尊严与责任”这一中心价值观而展开的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工作包含四个主要组成部分。一是榜样、实践、反思和认可。即通过职业人的言行、师生或师徒关系显示人格的尊严、劳动的尊严和责任的内涵与形象。二是所有学生参与学校或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和教学、实验实训、见习实习和社区服务等。三是在活动或以对话的方式交流中唤醒学生的自主、自尊、自信和责任感,使学生学会关心,激励学生反思,促进学生职业价值目标的构建。四是对学生中值得赞扬或接受的专业学习与劳作事务多方面表示认可,鼓励学生发展更好的自我。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提供可自我发挥的条件和环境,组织指导学生参与专业学习与劳作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受、领悟和认同职业价值,确立职业价值目标,发展职业价值评价能力,形成职业价值取向。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可采取以下四种方略。
1.榜样与示范
中职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和“偶像情结”。在教学中,教师或师傅应重视利用那些最有可能被学生记住的语言和行为,包括人们期望行为及其理由,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说服力的、鲜活的职业榜样;介绍一些描述正面或反面职业范例的文字材料及媒介资料,如中职学生成才案例、行业企业中先进模范。
教师或师傅给予学生关爱与尊重,帮助学生在校企学习中获得成功,建立自尊自信,感受职业的价值,体验到职业道德就是教师或师傅以道德的方式对待他们。
职业榜样显示出有见识、有道德的人的敬业心、责任感,他对校企生活和国内外大事的反应,成为职业技能教学、职业道德关注和行业企业精神的示范。
教师或师傅通过实操、演示、讲解、讨论、讲故事、个别谈话和鼓励等方式来提供职业技能教学、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指导,使学生做出正确反应。
2.实践中体悟
学校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课程教学和环境熏陶,是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外因;个体在实践中的体悟,是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内因和机制。学校和企业共建专业、共建师资、共建实训基地和文化互融,真实的专业教学与劳作,为学生在实践中体悟职业价值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与环境。
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发挥校企一体化培养人才的优势,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发现、提问、讨论、反思、合作和锻炼,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在真实的教学实践中体验、感受和领悟职业的价值。
其方法有参观见习体悟法、模拟仿真体悟法、实验实操体悟法、社区服务体悟法、社会调查体悟法、企业实习体悟法等。
3.反思与交流
在多元价值观、多种多样的信息选择面前,要让正在成长的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还是比较困难的。在提供榜样示范、实践体悟的同时,教师还要深掘专业课教学中所蕴含的职业智慧、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反思,进行对话交流,以提高他们的职业价值认知、判断和选择能力。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故事讲述。通过讲述美德故事,提供有关职业生涯先进或落后的人、事物的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观察,对照反思,展开对话交流,以提高其职业价值认知、评价能力。
(2)合作探究。通过若干拥有共同学习目标的学生,独立思考,一起探讨,共同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合作交往和探究能力。
(3)重点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重点、难点或关键处设问,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进行对话交流,分析解决问题。
(4)两难道德。为学生提供一些真实案例,每个案例都提出了学校或企业工作场所中遇到的两难困境,让学生反思、评论、争论或辩论和角色扮演活动。
(5)价值澄清。要引导学生对职业价值进行审慎思考、自己选择,从各种可能的选择中进行选择,对每一种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完成选择;珍爱、愿意向别人确认自己的选择;根据选择行动,以某种生活方式不断地重复行动。
(6)评估反馈。学生根据提供的评价标准要求或项目任务评估表对学习活动或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形式有自评、他评和互评,或学生评估、教师评估、小组评估和集体评估等。
4.多方面认可
学校的师生员工、家庭的亲友以及行业、企业、社区、政府部门等各组织、各方面对学生专业学习与劳作行为的优点进行确认和鼓励,对其所为所思所感的正向动机加以确认,形式有两种。
(1)表扬奖励。表扬奖励是强化和传播正确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方法。教师对学生专业学习与劳作的出色表现给予表扬奖励,对从小较少获得表扬奖励的中职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有时其作用不可估量。方法有外在奖励,如表扬、其他同伴的掌声鼓励,设立光荣榜或学生优秀作业作品展览展示,以及通讯表彰、特定的优先权、证书或奖品等;还有内在奖励,如合作交往满足感、探究乐趣、自我价值感、个人成长感、成就感等。内在奖励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更持久更强大,教师应加以培养运用之。
(2)批评惩罚。批评惩罚是对学生专业学习与劳作中出现差错做出的一种否定性评估或处理,也是教育另一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它对于帮助学生在任何情况下而不仅是在别人控制下才对自己的专业学习与劳作负责,培养学生对规则、对他人的权利和义务的理性尊重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它具有较大的负强化作用。
当然,要坚持以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批评惩罚也要建立在理解、信任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律、责任心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及时帮助学生改进与提高。
三、案例列举
1.体悟导游价值
旅游专业的一位老师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认真钻研导游游览服务实训项目内容,采用模拟实训、角色扮演等方法,精心预设了“六步”教案。一是以优秀导游视频导入。二是创设教学情景,即接待来自区内职校的近百名师生前来学校参观游览,作为学校“溜哪儿”旅行社的导游,学生为游客们提供学校景点游览导游服务。三是布置工作任务。全班30个学生分成5大组,每位学生按要求掌握导游游览服务工作的五大环节,并完成《导游游览服务工作表格》;各组分别推选出一名导游,五名导游分别完成游览服务中的五个环节;其他学生以组员形式进行协助配合。四是引导学生做好导游服务,并全程抓拍记录:出发前的导游服务,抵达景点途中的导游、讲解服务,抵达景点后游览前的游览服务,游览中的导游服务,返程中的导游服务。五是请学生观看实录、谈感受,学生自评、他评,教师总结。六是评选最受欢迎导游。
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独立给游客提供游览服务,根据景点的特点和价值进行导游讲解,知道怎样处理在带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初步掌握游览服务的程序和内容。通过实录回放,学生发现优点,分析问题,互相学习提高。师生互动互评,引导、调动积极性,让学生热爱工作岗位,根据导游教学特点,融合现代行业文化,学生体悟到了职业的价值。
2.59比60差几
汽车专业的老师教“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把教学设为:集合点名,检查按指纹,布置任务―提问复习―安全教育―分组操作―现场考核―集中小结―进厂实习―总结。要让学生通过校内实训考核后,再到汽修厂实习。在考核中某学生初考59分,再考60分。老师严肃认真地说,“59比60差几?”让学生反思、议论,他们意识到不只是差“1”,更是差认真、严谨、安全和忠诚的问题。教学要由实训室到汽修厂,按校企管理要求进行,理实一体,学用结合,现场考评,规范操作。
3.从模仿到创作
在烹饪实训室里,老师给一年级学生创设了“王浩同学考证和备赛,在西园饭店进行教学见习,跟从冷菜制作师傅学冷菜制作,为泰国代表团用餐而临时受命用单拼和双拼手法创作一个冷拼菜品”的教学情景。以任务驱动学生,尝试完成考证和备赛当中的双拼项目,要求学生用单拼和双拼手法创作冷拼菜品。各组学生分工协作,模仿单拼和双拼手法创作出寿桃、太极、灯笼等蕴含传统文化的冷拼菜品,自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体验到了共同创作、服务他人的快乐。
参考文献:
关键词:市场营销 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
一、市场营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总体架构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特征,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延续、提高和发展。它典型的应变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课程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结合,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效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教学,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
图1-1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相关课程模式
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面对信息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片面追求专业理论的系统、精深和广博,或者片面强调单一技能的熟练,已经不符合面向未来的高等职业人才的要求。围绕市场营销专业整体课程体系架构,我们认为建设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从九个方面来进行,即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网络营销实践教学模式、营销模拟实验室建设、国际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电子商务实验室平台建设、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消费行为学实践教学模式、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和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模式
(一)实践教学组织模式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需要通过教学模拟环境和网上模拟环境理解、解析、认知专业知识,掌握从事市场营销职业所需的技能,实现学院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为此,东软信息学院实施了“1321”的教学模式,即每学年有三个学期,两个理论学期,一个实践学期,每学年的实践学期平均为80学时左右,实践学期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分别是大学一年级完成概念实习、大学二年级完成技能实习,大学三年级完成毕业设计。
图2-1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学期三个阶段
实践学期的三个阶段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动脑又动手,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强调职业素质的培训。在实践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可分为课内实验、阶段实训和毕业实践。
课内实验是根据课程内容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行的实验,一般安排在课堂教学期间,与课程同步进行,由任课教师组织在校内实验室或计算机房进行。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专业知识了解和运用,尤其是对专业课程知识点逐个认知和技能点的训练。
阶段实训是一门或几门课程讲授完成后,为了将知识系统化所进行的训练,一般为一周到两周的时间,由实训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在实验室或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主要目的在于将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有机的结合。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链条。
毕业实践体现市场营销知识的综合应用,考查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调动学生的创造力。一般为三个月到半年,由系部总体布置,实习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在校外实习基地或相关企业内进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检验,能够通过知识的学习积累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最终使知识线和技能线和谐拼接,完成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任务。
(二)市场营销教学组织模式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具体讲,也就是企业市场营销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除理论讲授外,还要求有课堂讨论、计算机模拟、社会实践、案例分析、市场调查、营销策划、营销咨询与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调查分析、市场预测、定量研究等操作性较强的技能训练,并适应知识创新的需要积极推进市场营销教育创新。
图2-2 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环节
(三)校企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图2-3 东软信息学院SOVO运营模式
东软信息学院设立了SOVO(Students Office & Venture Office)——大学生创业中心,把申请进驻中心的学生都按照“虚拟公司”(Virtual Company)的形式来组织,公司中设有“董事会”、V-CEO来负责组织、管理“虚拟公司”的运营,学生在虚拟公司中轮流担任不同角色。创业中心下的创业公司可以得到学院数字化教育研发中心的项目支持和东软创业投资公司、大连软件园创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投资支持,是学生理论与实践达到无缝链接的基地。同时,东软信息学院拥有东软集团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高新园区华光新技术有限公司、大连新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数十个校外实训基地,与SUN、IBM、HP、松下电工等企业合作建立的企业实验室,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项目训练提供了保障。
三、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相关课程设计
(一)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旨在基本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以致用,对市场营销实务操作进行专题培训,注重实用性和可实施性,紧密结合企业市场和营销岗位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市场营销实战能力。教学形式包括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学习法、模拟法、角色扮演法、专题讲座、亲身实践等。教学方式鼓励勤于思考,踊跃发言,鼓励发散性思维,养成写报告的习惯,摒弃完成作业的思想,以企业实际实施要求为考核标准,模拟企业环境,实施市场行为。教学效果评估包括理论知识测试,演讲和发言踊跃性、创意和深度,论文、分析报告、企划书等文档写作水平,营销工具使用水平,营销实际业绩评价。
(二)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模式
毕业设计(论文)是对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检查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毕业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并能否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过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来约束指导教师和学生,能更好地促进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选题、教师指导、教师评阅、学生答辩等各环节中结合实践能力的运用和培养,确定具体的管理程序与要求,促使指导教师和学生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去完成毕业设计工作,以确保毕业设计更好地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国际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模式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鼓励学生上网或是查阅相关书籍杂志,了解国际营销理论的最新发展,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理论来指导营销的实践操作,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及推广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对国际营销实务和案例进行分析,充实和巩固理论知识。就目前我国企业国际营销实践中的理论及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会或辩论会,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实践性教学借助simtrade实习平台,每个学生分别注册一个自己的公司,组建“模拟营销公司”,结合国际市场营销所学内容开展“虚拟营销”活动。通过考核学生的销售量和盈利情况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在轻松的“寓教于乐”环境中,了解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以及业务的处理程序以巩固理论知识。
(四)营销模拟实验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络通讯技术构造一个有效的无风险的营销环境,让学生扮演企业营销主管的角色,从各个角度分析营销案例,进行营销决策,并且得到决策的结果,然后做出下一阶段的决策。这种模拟营销实践的方式,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保证教学、培训质量,又避免了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决策风险。市场营销模拟实验不同于一般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教学,而是一种体验式的互动学习。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其最大特点是"在参与中学习"。在实际演练中,学生会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涉及企业整体营销战略、产品研发、价格制定、生产安排、广告策略、资金需求规划、市场与销售、财务经济指标分析、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个方面。
(五)网络营销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网络营销,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种崭新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是近年来众多营销理念的进展、凝练和升华。网络营销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作为软件示范学院的实践性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网络营销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体验到网络营销的内容和流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工作需求的能力。主要包括营销平台建设、网站营销策划和营销实践。营销平台建设包括网站功能策划、网站风格策划、网站技术选择等;网站营销策划包括营销模式的选择、营销费用的预算等;营销实践由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的企业作为实践基础,为企业策划并制作网络营销的网站,并且与实际的业绩要联系在一起,体现学生所学课程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特色。
(六)消费行为学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消费行为学研究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和劳务的行为规律,需要“理论内容重深入浅出,实践教学重技能培养,理论与实践重紧密衔接”。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校内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根据实际的销售情况,从消费者个性特征、消费者购买过程的心理活动、消费者群体等方面了解消费者心理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影响效果。让学生根据实际营销活动的销售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中强调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如以学生为消费者进行心理小测验;并共同分析讨论测验结果。组织学生到企业和市场实地调查和了解消费者行为,亲身感受作为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变化过程等。
(七)电子商务实验室平台教学模式的研究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近年来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建设电子商务实验平台,在一个协同化、集成化的开放型的电子商务平台上,通过电子化手段,完成信息、产品采购、产品交易等实践性电子商务初步应用的活动。实验平台主要包括信息展示和电子商务两部分。信息展示主要建设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的电子商务应用,包括信息录入、查询、修改、预览、删除等功能,选择旅游行业信息或企业商务应用作为实验平台的基本建设内容。电子商务平台部分包括各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在网上企业动态、行业信息,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检索产品和浏览等内容。
(八)会计电算化实践模式的研究
会计电算化课堂讲授以引导启发为主,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加强课堂讨论,使学生充分参与,以提高其交流技巧和理论分析能力。加强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建立考察和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将企业会计信息化经典案例引入教学中,辅导教师在网上与学生交流。重视教学手段的建设与更新,建立并完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软件网络模拟实验室,自制多媒体实用型电子教案的互相交流,实行多种形式的专门辅导,巩固教学效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全方位进行教学媒体设计和教材编制。
(九)经济法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经济法课程以案例教学、疑案抗辩、模拟法庭、旁听审判、设立“第二课堂”等实践性教学形式,充分发挥法学素质教育的功效。模拟法庭通过学生模拟审理全过程,在检验理论掌握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应变能力,形象、直观,印象深刻。带领学生到法院旁听审判,使学生在熟悉程序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掌握实体法的具体运用。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疑难案例采取控辩式、正反方辩论式等对抗方式进行讨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开展法制宣传、社会调查活动,检验理论知识并增强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迈克·R.所罗门,爱诺拉·W.斯图加特.市场营销学(实践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李海琼.市场营销实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王文艺.市场营销实训指导手册[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 秦燕.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训[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高技能 实训教学 评价体系 电子信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b)-0167-03
1 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我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20多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上取得空前发展,然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数量大发展的同时并没有伴随着质量的提高,从某种程度上说,反而带来了质量的下降。这种质量的下降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人才质量不高、教育教学理念落后等方面。如何坚持内涵式发展,服务区域经济,提高教育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相应技术的理论知识、岗位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校期间要获取这些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参与实践教学,但随着高职办学规模的扩张,实践教学质量也越来越难得到保障。在新时期、新要求下,构建一套新的高职教育校内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提高实训教育质量有积极意义。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基本思路
笔者结合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及国内其他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部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进行分析和研究,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试点,进行实训教学质量标准的建设与实践。探讨建立一个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质量标准逻辑体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理论,并对该质量标准的课程应用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项目成果将为同类院校开展实训教学质量标准改革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2.2 研究内容
从建立一个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基本框架和实践理论,提升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的目标出发,本项目主要改革内容包括:(1)以高职教育质量与标准理论为基础,正确把握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运用职业教育实训系统的理论、思想、模式、方法,在实训系统整体化、系统化思想指导下,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面素质教育、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实训设计的基本模式,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2)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创新性,以提高实训质量和提高实训效能这两个职业教育实训改革为中心内容,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先进教学法的实施,改革与实践创新实训教学质量标准,有利于实践教学规范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有利于实训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的内容、深度,提升教学质量,从而让毕业生满足社会的需求。
2.3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参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性文件和资料,确定了研究方向;研读相关领域的研究论著和文献,为该项目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论框架和方法。(2)比较分析法。开展对资料的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参照示范性高职院校、骨干院校建设关于实训教学质量标准建设的做法,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3)试验研究法。设计的实训质量标准进行试验,在校内选取2~3个专业进行实施验证,根据实施情况进行修改完善。力求做到实事求是,确保项目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3 高职院校实训质量标准体系的确定
3.1 设计原则
进行有效的实训质量评估的前提是有一套科学、客观、公正的指标体系,没有系统的指标体系就无法实施评估,在制定指标体系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在制定实训质量标准时要严格遵循高职教育的客观规律,符合高职实训教学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2)可衡量性。质量指标是可以量化或者行为化的,在综合判断时要避免不同质的量化指标做简单的加减。(3)可接受性。质量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是可以实现的。(4)独立性。整个指标体系中指标之间相对独立。(5)简易性。指标体系应简单易行。
3.2 设计目标
通过职业教育实训设计理论基础的研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主要职业教育实训改革的经验,以及ISO9000质量管理先进理念,针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实训质量问题,开展高职实训教学质量标准实践研究,注重实训教学过程控制,使得实训教学程序化、标准化、精细化,构建一套系统的高职实训教学质量标准,确保实训教学实施与执行不走样。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 实训质量标准
实训质量标准如表1所示。
3.3.2 实训检查与评估质量标准
实训检查与评估质量标准如表2所示。
4 结论
该研究虽然构建了一个较为科学、合理、可行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还不够完善,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贯穿到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构建和指标内容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有利于客观地评价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先M理念,使实训教学过程做到程序化和标准化,今后需要对指标体系进行较大规模的试评分析,进一步完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高职院校和企事业用人单位在评价实践教学质量时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实施方法 有效评价
一、中职学校钢琴教学的现状
(一) 教学难度大: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们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在进入到中职学校学习之前基本上都没有进行过钢琴专业的学习和熏陶。由于已经错过了学习钢琴专业的最佳年龄阶段,手指相对来说比较僵硬,手指的独立、灵活、跑动和协调能力都比较欠缺。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费劲,老师的教学也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二)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差
中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在初中阶段学习和行为习惯都比较差的学生,所以在学习上、情感上都很容易被老师忽视,学习比较被动,逐渐养成了学习上和思想上的惰性习惯。而且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造成她们学习上不勤奋、不刻苦的直接原因。
(三)教育教学师资不足
钢琴自17世纪末诞生和发展以来,一直都是采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即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学。这样不仅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会造成严重的师资缺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钢琴教育教学的需求,不利于中职学校的钢琴教育教学的普及和发展。
(四)教育教学经费有限
目前国家和地方虽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由于职业学校的职教专业种类繁多,而教育教学经费有限,所以根据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情况,用于各专业建设的资金比例都会有所不同。若学前教育专业大量购置钢琴,则成本太高,在有的学校无法实现。而数码钢琴价格便宜、实惠,它不仅具有钢琴的演奏功能,还添加了一些现代化的强大功能,如:各种乐器的音色、各种节奏的伴奏、录音、合成等,同时也能有效的改善和改变了中职学校教学设备不足的困境,满足正常的日常教学需求。
二、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优势和劣势
(一)教育对象发生了变化:由一人变成了集体,形成了一人授课,众人受益的教学模式,扩大了知识的覆盖面。但由于是集体授课,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虽有共性,但缺乏个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将有共性的知识点集中在一起集体教授,而个性的知识点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小组和个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授。并且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积极、有效的课后分层辅导和活动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以弥补集体课的不足。
如:在教授一首新乐曲时,有关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弹奏重点、弹奏难点、弹奏要求和弹奏方法等共性的知识点集中在一起集体教授,而根据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及自身素质的不同,教师则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二)教学形式和方法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言传身教变成了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形成了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师生齐奏、学生齐奏;师生轮奏、学生轮奏;师生接龙、学生接龙;集体讨论、集体评价等多种多样的集体教学模式,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吸收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音乐课件、音频、视频、投影仪等多种多样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补充、加强和巩固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享受钢琴音乐、学习钢琴音乐。
(三)集体教学的能力发展:数码钢琴集体课是集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视唱、练耳、演奏(视奏、独奏、重奏、合奏)、和声、曲式分析等多学科学习为一体的实践技能训练过程。所以,它具有灵活运用多学科的综合性、教学的互动性、循序渐进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不仅使学生增强了学习兴趣,增进了集体团结合作能力,还提高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逻辑思维、理解、想象、表现和创造等能力,使得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紧凑高效、生动活泼。
(四)便于普及,利于发展:由于数码钢琴的购置便宜实惠,一般有低、中、高三个档次,价格大约从2000元左右到4500元左右,成本远远少于钢琴的购置。所以,采用数码钢琴集体教学有效的节约了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克服了教学师资的不足,满足了新形势下钢琴教学的需要。
三、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策略及实施方法
针对中职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我们更加地感觉到任重而道远。在今天无法改变生源素质和教学师资等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则更要思索:如何做好学生钢琴学习的教育教学的引导工作?如何认真落实钢琴教学的计划和任务?如何改变我们钢琴课的教育教学方法?如何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她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学有所成?……
笔者认为最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培养学习兴趣,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钢琴教学是一项实践技能操作,是教与学的双边交流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她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习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就越大,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当学生一旦有了学习钢琴的兴趣,那么钢琴教学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所以,除了利用课堂、琴点时间、课余时间进行集体训练、分组训练和个别训练外,同时也要积极有效的开展课后分层辅导和设计一些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提高专业技能技巧、促进学生自身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如:
1.定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采取分层次教学,使学生都能学有所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即:使大部分中等生保持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轻松愉快,学好技能”,很好的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对优等生适当加大难度和加快进度,使她们“既能学得好,又能学得饱”,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学习上的补充、提高和发展。对后进生则适当的减小难度和放慢进度,使她们“既能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又能学到一技之长”,通过学习和技能实践训练,能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2.长期设计和开展一些帮助后进生进步的活动。如:“手拉手、同进步”活动,即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选择品学兼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强、技能技巧突出的同学做专业组长,以带动和帮助自己的组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样,不仅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而且也起到了加强学生技能技巧学习的作用。
3.定期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和促进学生提高的活动。如:“自我风采展示”、“期中、期末汇报演出”、“平行班级互相交流演奏会”、“钢琴学期技能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能在集体学生面前进行表演或作业汇报等,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身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定期开展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及其学困点的现场座谈、演示示范的活动。如:“你提问,我回答”活动,即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学习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困惑提问出来,教师进行解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及时有效的进行学习。这样不仅使学生能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改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弹奏的技能技巧水平,使学习钢琴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二)引进高效新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听到、看到、想到和接触到的面广,而以前那种单纯的教师示范、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课堂单一、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我们则要不断的进行教学法的改革和创新,以提高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教学应顺应时代潮流,采用和加入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同时也便于更好的进行教学。
2.灵活及综合运用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模仿法、启发法、对比法、提问法、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取:课堂组织-(复习旧课)-新课导入-教师示范、教授-学生试奏-互动学习、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加强巩固(教师再次范奏)-学生轮流回课(教师个别指导)-小组和集体评价-课堂总结的集体教学模式,这样既突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让钢琴集体教学有共性而又不缺乏个性,力求让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
四、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有效评价
钢琴集体课的有效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有效评体系势在必行。
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与考核标准的不同及学生实践训练差异的不同,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评价:
(一)教师教学过程的有效评价
1.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程度的百分比:
低于70%必须要修正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重讲。
2.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探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快乐。
3.教学目标是否实现,采用随机提问、现场抢答、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等方式,若正确率不足70%本堂课教学不成功。
4.是否进行了教学反思,反思后是否进行的教学调整。
(二)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评价
1.是否坚持45分钟认真听课。
2.是否感觉到学有所得的快乐,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是否能当堂课消化。
3.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不是都能回答。
4.课后是否有复习的欲望,对学困点是否愿意去花时间弄清楚。
(三)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评价
钢琴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技能训练过程,它需要学生付出大量的学习时间去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才能很好的掌握和灵活的学以致用。基于专业的特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评价体系:
1.建立“课堂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2.建立“课堂表现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3.建立“实践训练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一些老师在成绩评定的时候,一般是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学期终结成绩记入成绩档案,致使一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练琴,临近期末考试时再突击应付专业考试。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主动,但课后实践训练时间即琴点时间往往无故缺席或课余时间往往借机偷懒,造成了课后缺乏练习而无法完成作业的现象等,从而导致学生的专业基本功不扎实,学习缺乏连贯性和循序渐进性。
而采用以上的有效评价体系则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和计划,有目的、有要求的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和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将来学生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四)课后辅导的有效评价
课后辅导是加强和巩固课堂学习的有效手段,是对课堂所教授知识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同时也是学生补漏、补缺的学习过程。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以采用以下评价体系:
1.建立“课后兴趣小组教与学分层”的评价制度。
2.建立“课后活动单项成绩和综合成绩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3.建立“学生出勤、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度。
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采用引导性、鼓励性、差异性的评价,开展有针对性、讲方法、重实效的辅导。指出学生学习训练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提高及发展的地方,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学习困惑和疑难。
综上所述,采用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无疑是一场教学上的大革命。它不仅为现代音乐教学注人了新的活力,更体现出集体课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和时代感。它改变了传统钢琴教学的模式,同时又丰富了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它的出现,对现在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顺应了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课堂教学技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洪明,张俊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4]张荣伟,任海滨.教育基本原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5]王伟宜,王.考试与评价[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6]靳玉乐,李森.现代教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农村小学 农村英语教师 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37-01
2001 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2002 年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此文件颁布后,全国各地小学纷纷开设了英语课程。虽然小学英语课程已在全国大部分的农村小学开设,但是英语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急需提高这一问题更加凸现出来。
一、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职业道德感不强
从客观层面看,英语在小学不属于主科课程,在教学安排中课时较少,学生每周最多只有三节英语课,可以看出英语在教育部门属于冷待遇,所以学校领导对英语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如语文和数学,学生也只是把英语当成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这对英语教学造成极其消极的影响,教师失去了对教学的热情,觉得教不教好都无所谓。从主观层面看,又由于农村经济薄弱及教学发展现状,很大程度上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理念产生影响。许多小学英语教师对自身职业认识不足,认为农村地区发展闭塞,对于英语的使用范围有限,教学长远目标模糊,自身没有对英语产生正确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偏重字词句的教授,或只是让学生枯燥的反复诵读课文,忽视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英语教学要创设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小学生对于英语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教材要有利于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习俗,培养他们对异国文化的正确态度”。[1]由此可见,加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道德感是尤为重要的,更是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失衡
1.教育理论知识匮乏
经过文献梳理与一些访谈发现,教师对理论知识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甚少,大多数教师不喜欢读理论专著,所以缺乏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无法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去设计符合并能激发他们兴趣的英语课。与此同时,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几乎很少有人掌握语言学知识与英语学习理论,对英语教育史、英语测试等知识的掌握更是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缺乏组织高效课堂的能力,无法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2.英语专业知识贫乏
有大部分教师都是顶岗教师,一些有点英语基础的教师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便走上了英语教学岗位,他们缺乏系统、严格的专业学习,在语音语调方面产生严重的石化现象,在词汇、语法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小学是学生接受语言的最佳时期,第一次习得的语音将影响他们一生的语言学习,孩子的童年不会重来,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更不会重现,所以加强教师的语音语调学习是刻不容缓的。语言知识能造就一名合格的教师,但借助艺术手段的外语教学能够造就一名优秀的教师。[2]
(三)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偏低
1.从教技能较差
在农村地区,大部分教师没有机会接受新理念,新方法的学习,对新课标的把握不够透彻,难以提升从教技能,用老方法教授新时代的小学生,使学生产生了对英语的厌烦。农村学校在教学资源方面比较落后,有的学校只有录音机,有时教师嫌麻烦很少打开落寞的录音机。有些好一点的学校就算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教师也不会使用。教学活动过多的设计一般性游戏,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性、探究性学习。
2.教育科研意识淡薄
总体来看,农村英语教师的科研基础很薄弱,而且科研意识较差,大部分人觉得科研对教学没有太多的帮助,不知道该如何将科研与教学整合到一起。有的老师没有发表过学术论文,而且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教师没有意识到科研也应该是自己需要具有的能力。即使有一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但是缺少科研方面的组织者与学术带头人。
二、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从调查中发现,还有一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不够高尚,对待英语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促进他们对农村英语教育的热爱。由于农村的许多不利因素,学生的英语水平低下并参差不齐,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成长充满关怀与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为将来英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在教学中进行,努力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产生职业道德感,从而提高教师对英语教育事业的热爱,激发更多的创造力,促使教学质量的改善,并且我们深信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3]教师具备职业道德的同时会给自己带来一种尊严与欢乐。
(二)更新教育观念
新课程的实施主要强调学生应改变学习方式,这种改变又取决于教师的行为改变,而教师行为的改变又由教师教育的观念来决定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育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是教师对教育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它内化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指导教师的行为。[4]英语教育观会鼓励教师投身于教学改革、规范教学行为。有创意的教育理念会帮助教师成长。并且要明白教学从研究中来,实践也要重视理论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总之,要积极引导农村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使其致力于英语教育中,成为课程的开发者与研究者。
(三)设置灵活多样的培训课程方面
通过调查得知,很多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语言学与外语学习理论方面欠缺,所以要建立切合实际的培训课程。课程设置应遵循教师的自身素质的统一与个体差异性,采取自主的选择培训课程;课程设置,应既有必修课,还有选修课。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素质的不足选择适当的培训课程。培训课程从理论、方法、技术手段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来设置。英语知识要具有实用性,与农村小学性质相符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基本要求(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陈冠英.谈外语教帅的索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