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见护理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

第1篇: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172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转变, 使得肿瘤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肿瘤患者因长期受病痛的折磨, 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加之, 治疗过程中药物的毒副作用, 使得肿瘤住院患者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大大增加[1, 2]。本文主要分析肿瘤住院患者常见护理安全问题, 并根据这些问题, 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 以期能够进一步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 并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肿瘤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中抽取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9例。对照组中, 男27例, 女22例, 患者年龄44~77岁, 平均年龄(56.00±7.82)岁。研究组患者中, 男25例, 女24例, 患者年龄45~79岁, 平均年龄(55.00±7.1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分析 采用非惩罚性自动上报系统分析2013年1~12月期间本院336例肿瘤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问题, 其结果显示, 发生压疮的患者9例, 占2.68%;跌倒5例, 占1.49%;坠床3例, 占0.89%;烫伤1例, 占0.30%;拔针划伤6例, 占1.79%。

针对发生护理安全问题的24例肿瘤住院患者进行随访和调查研究, 其结果显示, 环境因素导致安全事故6例, 占25.00%, 具体包括:基础设施问题、用物摆设不当、地面湿滑等;管理因素导致安全事故4例, 占16.67%, 具体包括:管理力度不足、缺乏健全的考核制度、排班等;而14例(58.33%)发生护理安全问题的肿瘤住院患者则是因为护理人员因素所致, 具体包括:操作技术不当、评估患者不到位、协调组织能力与自律性较差以及患者及家属依从性均较差等。

1. 3 护理管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根据上述常见护理安全问题的分析, 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以及患者临床资料, 加强对研究组患者的护理管理, 具体管理方法如下。①完善基础设施, 改善环境因素:增加防护栏、气垫床及海绵垫, 卫生间增设安全扶手, 设防滑防跌倒警示牌;合理摆放床位及用物等。②健全安全护理管理的体系制度:改善工作流程, 完善管理制度, 成立质控小组, 严格日常质量控制, 落实医院层级管理。同时健全肿瘤住院患者安全护理防范机制, 床头挂护理安全警示牌, 尤其存有跌倒、压疮等风险的肿瘤患者。在对肿瘤患者进行输液、换药时, 用PDA扫码核查, 并由执行者签名。③定期对护理人员的理论及职业道德的培训, 开展安全专题讲座, 提升护士安全责任及法律意识;定时专科知识小讲课及开护理安全分析会, 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对高危患者风险意识的评估与安全意识的防范能力。④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 实施人本位服务:排班扁平化, 实施管床护士对住院患者从入到出的全程负责制;完善科绩效考核制度:以工作量、工作质量以及满意度作为考核依据, 切实为护理安全保驾护行。⑤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经验、职称、文化程度等优化调配, 实施新老搭档、强弱结合等确保人力资源得以合理应用。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1. 4 效果评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前后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同时, 采用本院自拟护理满意度问卷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具体包括:服务态度、操作技术、住院环境等, 实行百分制, 满意:≥90分;比较满意:60~89分;不满意: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后安全事故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后, 研究组安全事故发生率为2.04%,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护理后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护理后, 研究组比较满意35例, 满意13例, 不满意1例, 满意度为97.96%;对照组比较满意31例, 满意13例, 不满意5例, 满意度为89.9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第2篇: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71-01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工作关系到患者的安康及治疗效果,而产科护理工作者,尤其是助产士,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护理专业的群体,其护理工作关系母婴生命的健康,甚至影响了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重新审视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做好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和预防措施,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我院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防范对策。

1产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

1.1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1.1.1护理人员素质欠缺。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语言修养差,护患沟通不充分,服务意识较差等。

1.1.2专科技术操作等问题导致母婴意外创伤。一是多数人认为分娩是正常生理现象,在就医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产妇和家属均无思想准备,无法接受现实,情绪失控,发生纠纷。二是产科意外来势凶猛,后果严重,有时造成的远期后果不可弥补。

1.1.3法律意识淡薄,不重视护理文书书写 产科病历中,护理记录表格填写较多,会出现护理记录不真实或忽视非操作性记录。如宣教、告知性护理措施等无记录、前后护理记录不符或与病程记录不一致,甚至个别提前写病情记录及交班报告,缺乏实事求是的慎独精神,使护理记录失去真实意义。

1.1.4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 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部分人员缺乏与孕产妇和家属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对孕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简单、生硬,引起家属的反感,同时对孕产妇在分娩过程的疼痛、焦虑、恐惧等未能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指导和人文关怀,使其不满而遭投诉。

1.2孕产妇的不安全因素:(1)孕产妇的心理障碍导致不安全的行为,如产后抑郁症、新生儿性别歧视带来的失落感、自杀或产妇行为威胁到新生儿等;(2)孕产妇及家属的医从性不够导致护患间不配合,如孕产妇自行外出、回家等。

1.3硬件设施的不安全因素:由于孕妇大腹便便,行动变得相对迟钝、缓慢,应急能力差而易发生各种意外情况。如浴室内缺少扶手,地面过滑、地上有水或鞋子无防滑垫时均易滑倒,所有这些在设施方面的不安全因素,都是护理工作中要关心并引起重视的。监护设备故障可以导致判断失误,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如新生儿需要抢救时,因抢救用物不全,延误抢救时机,所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2助产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应对措施

2.1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记录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诉诸于法律。产科属高危专业,应突出安全管理概念。因此,医院应经常组织助产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法律知识,结合典型的纠纷事例开展讨论,从中吸取教训。增强工作中的预见性,防患于未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明确了护理记录的法律效率。医院为适应新的医疗法规的要求,从法律角度重视规范的护理记录,特别是直接记录分娩过程的产程观察及分娩记录产程图以及有家属签字的阴道助产同意书、难产处理知情书等。强调助产士书写病历要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并保持纪录的连续性,前后不矛盾,不伪造、不涂改,项目齐全,字迹清晰,同时妥善保管产科病历,以备举证。

2.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依德管理 加强医疗道德建设是预防医疗纠纷的必要举措[8]。助产工作单独操作机会多,技术性强,责任重大,涉及母子两个生命的安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医德和高度责任感,才能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以最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孕产妇。我院经常利用各种会议、查房、讲座、质量分析会进行职业道德和安全助产教育。利用好的典型广泛宣传,分析纠纷事例敲警钟。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了助产人员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观念,使每一个助产士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了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9]。

2.3加强护患间沟通交流,消除纠纷隐患 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和支持,若有产妇缺乏对分娩的正确认识,心理承受力差,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心理障碍,而导致人为的护理不安全或产科并发症等。我院是一所专科医院,年分娩量达4 000例以上,有时因护患沟通不到位而发生纠纷,针对此不安全因素,我院产科加强了管理,规范产前、产时宣教,要求护士及助产士在熟练掌握业务技术的基础上,同时掌握一定技术的沟通技巧和交流能力。对孕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释、宣教,诚恳地回答问题,特别是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的疼痛、焦虑、恐惧等情况,要给予人文的关怀和心理疏导及耐心的指导,以解除产妇及家属的紧张情绪,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和意外事件。

2.4重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围产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母婴安全期望的提高,安全助产,减少产科医疗护理纠纷已成为各基层医院产科的工作宗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重视产妇精神心理因素对产程的影响已成为助产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知识不足,加强对助产人员心理知识水平和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根据专科特点制定标准的健康教育内容并成册;对产妇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和产时指导;允许产妇丈夫、家人或有经验人员陪伴分娩。临床实践证明陪伴分娩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科干预率,使顺产率提高,从而大大减少产伤纠纷的发生。这些措施即使产妇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得到了良好的照顾,又使助产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提高。

总之,妇产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妇产科护士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技巧,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医德,要有精湛的专科技能、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判断思维能力,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并能运用其保护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把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事故的发生,以确保患者及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筠,杨辉,王宝珠.临床护理告知程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第3篇: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案例分析法 急危重症护理学 应用效果

案例分析法是在课堂中将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案例灵活运用,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以此增强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教程中[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涵盖了临床各科常见救护理论和常用急救监护技术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2],为此,提高急危重症护理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从各个实习基地反馈的信息表明,我校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熟练,因此为了培养合格的护理人员,积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我们尝试将案例分析法用于急危重症护理的教学当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校2010级护理专业4个班共204名学生为实验对象,所有学生均为国家统一招生,女生189人,男生15人,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1、2班,共103人)和试验组(3、4班,共101人),两组学生在年龄、入学分数、基础能力、授课内容及教材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①授课教师:两组均由同一位具有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且该教师具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

②教材及教学内容:两组学生所用教材均为周秀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二版《急危重症护理学》。按照学校规定的《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及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内容包括急危重症护理的绪论、院外急救、急诊科管理、重症监护及几种常见急症的急救与监护等,教学课时数共为60学时。

③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按教材编排的顺序讲解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然后规定学生课后记忆学习的重点。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一个具体的案例为依托,在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主动建构概念,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1.2.2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

①课前准备:在进行相应病例教学前,授课老师应预先挑选出比较典型的病例,收集该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课前做周密的策划和准备。案例分析法以基本案例为依托,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典型合格的案例是案例分析法成功的关键。教师应提前一周将准备好的案例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该病例,并要求学生在案例分析前温习所学病例的理论课的重点内容。

②案例分析:在学生已经熟悉了该病例的基本病史基础上,授课教师根据该病例进行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确定护理措施。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和纠正错误的言论,对该病例的重点、难点部分加以补充,并引导学生对同一疾病举一反三。例如患者,女,26岁,汽车撞伤,伤后3h由外院转来,昏迷,血压为零。诊断颅骨骨折、骨盆骨折、左肱骨骨折,失血性休克。

1.2.3教学评价方法

学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同时进行笔试考核,检验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笔试成绩100分,成绩分为优秀(≥90分)、良好(80~89分)、合格(60~79分)、不及格(

2.结果

对照组成绩优秀者37例,良好者33例,合格者22例,不及格者11例,对照组良好率为67.96%,不及格率为10.68%;实验组成绩优秀者39例,良好者42例,合格者20例,不及格者0例,实验组良好率为80.20%,不及格率为0。采用χ2检验对两组成绩良好率和不及格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我国的高等专科教育目前已成为为我国卫生事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合格护理人员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急危重症护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科学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讲解各种急、危重症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由于高等专科教学在对护理人员培养过程中,学制为三年,时间较短但所需掌握的科目较多,教学速度快,学习任务重。很多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急危重症的相关概念理解能力较差,对急诊或重症监护室的工作存在某些误解,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针对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的总设计思想是通过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努力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体验性。

综上所述,案例分析法是最近几年教育学家较为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经过我们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尝试可发现,案例分析法可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是一种有利于急危重症护理临床课程教学的方法,值得各学校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第4篇: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

选择我院2011、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4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各班年龄及专业层次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二班(28人)、四班(28人)作为实验组引入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尝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一班(30人)、三班(27人)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课堂教学,两组课程内容与考核方式相同。课程结束后,自制问卷对实验组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评价,并比较两组考试成绩。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研究内容与步骤

2.1实验组教学过程

2.1.1体现现代护理特色和理念把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护理岗位工作能力作为护理教育的指导思想。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健康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2.1.2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以内科护理工作项目为导向,内科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基础,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将内科护理学分为九大工作项目,48个学习任务。(2)实施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教学目标。以案例教学和问题教学为主,设计典型案例与学习情境,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肌梗塞”“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等内容实施PBL教学,现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例介绍如下。①教师准备案例及问题,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准备。病例叙述了一位35岁男性病人从3年前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空腹痛到3小时前突然出现呕血再到失血性休克而急诊入院。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提出以下问题:病人所患疾病是什么?如何估计出血量?抢救治疗4h后,如何判断出血是否停止?护士应对病人进行哪些方面的病情观察?针对病人目前情况,护士如何配合医师进行抢救?止血措施有哪些?若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其止血措施有何不同?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有哪些?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有哪些?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诱因有哪些?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你建议病人如何改变生活方式?②将学生分为5组,每组5~6人。授课前一周,教师将案例及问题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将所有问题的讨论结果书写出来,组内成员分工合作,确定好各问题的发言人或课堂上就某一问题进行小讲课、情景模拟等。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其他组提出质疑及补充意见,教师做好组织管理工作,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发言,适当辅以板书,展示重点内容。最后,教师利用10min时间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知识点。(3)尝试校企合作,强化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向社区延伸,定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带领下参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及肺结核等传染病的健康教育讲座和宣教,设计制作健康教育板报,实现教、学、做有机融合,增强学生预防与控制疾病的意识,提高健康教育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建立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阶段考核及制作健康教育板报(10%)、期中考试(20%)、案例作业(10%),占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核为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考试题型以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为主,选择题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加大案例分析题比例;考试内容以临床常见病为主,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某一特定临床任务的能力。

2.2对照组教学过程

进行传统课堂教学,各章节内容由教师集中讲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整体护理要求完成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与实验组相同。

3讨论

第5篇: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

(1)参训人员需掌握与治未病相关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医文化知识的部分内容,这些理论知识是中医护理的内涵和精髓所在,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服务于临床工作,适应“治未病”发展的需要。(2)参训人员需掌握中医体质辨识相关知识,包括中医九大体质分类与特征、判定方法和标准,以及各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与九大体质的关系,通过培训具备一定的健康评估和中医体质辨识能力。(3)参训人员需掌握医患关系沟通技巧,熟悉医院健康管理理念及流程,了解医院营销策略。“以人为本”是中医“治未病”的精髓所在,要体现人性化的温馨护理,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健康管理流程,掌握医患沟通方法,使临床工作顺利进行。(4)参训人员需掌握中医特色基本操作技术,包括针刺、艾灸、推拿、拔罐、刮痧、贴药法、敷药法、坐药法、中药熏洗法、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离子导入法、中药超声雾化疗法、中药穴位注射疗法等,这些中医特色基本操作技术适用范围广,具有中医简、便、廉的特点,是中医专科特色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治未病”工作开展的主要方法。(5)参训人员需掌握辨体施护,健康指导的具体方法,以中医九大体质分类为基础,掌握不同体质适合运动的方式、强度、起居及饮食宜忌、情志调摄、食疗、药膳种类和烹饪方式。并具备对各专科病员进行健康宣教及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的能力,籽‘治未病’,理念融入专科临床护理工作中。

确定以“治末病”为指导思想的中医护理培训形式

各临床科室成立中医“治未病”小组,选派1—2名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热爱中医护理的护士,以业余半脱产的方式参加治未病中心开展的治未病专项护理培训,培训方式包括专题讲座、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示范操作、案例分析、分组竞赛等。

专题讲座

以中医九大体质为总纲,强化与“治未病”相关的中医药基础知识。每次讲座预先发放讲座PPT,并将讲座过程全程录像,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引入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中医护理知识的主动学习热情,结合讲授重点针对性的进行提问,促使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分组讨论

专题讲座结束后,预留与专题相关的延伸问题给学生自学和讨谢,以拓展学生知识面,调动学生的潜能,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表达能力。

案例分析

提供有典型临床意义的中医体质病例,鼓励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对病例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培养其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不违反诊疗原则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作为案例分析的补充,由学生自身充当医患双方角色,使其身临其境,在模拟角色的同时,对典型案例场景再记忆,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应变能力,最后老师予以综合点评,巩固所学专业知识。

示范操作

培训前制定各种中医特色基本操作技术的操作规程,使学生对操作技术有规范意识。老师充当操作示范主角,负责示范与讲解,并将各种操作的禁忌症、适应症、注意事项、医患沟通技巧融入其中。

课堂实践

示范操作后,给予学生充裕的课堂操作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规范操作,反复练习,人人过关,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高中医技能操作水平。

分组竞赛

在培训后期,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竞赛,各小组运用所学中医理论知识,与患者互动沟通,获取临床资料,完成患者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评估,制订健康教育和辨体施护方案,并当场实施健康宣教和部分中医特色基本操作技术,老师给予当场记分和点评,通过竞赛,学生对所学中医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并提高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掌握医患沟通技巧。

确定以“治末病”为指导思想的中医护理培训考核方式

第6篇: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儿科护理学;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分析讨论,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由具体病例提升为抽象的理论。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均较强的学科,由于病人的特殊性难以在儿科病房进行教学,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案例将学生带入另一种“临床现场”,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极大提高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传统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模式大多依据疾病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等程序来进行,而大多数教师以讲授法、讨论法及演示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授课方法单一,很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同时专业知识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差距也随之突显。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选择不同的病例,让学生身临实际案例中去摸索,学习处理各种临床护理问题的经验,从而高效、快捷地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1. 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基本过程

1.1 案例的设计与选择。

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过程是选择案例。案例的选择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关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案例应该是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要客观选择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以现实为范本,使案例接近实际,做到学以致用。病例内容要得体,切合实际,应依据护理学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及不同层次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案例。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案例选用不同,教学效果可大相径庭。教师要领悟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案例,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有针对性地收集病例,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尚未接触临床,没有工作经验,所以要选择典型、有代表性、病情病程合适、紧扣大纲的案例来感染和引导学生。为使儿科护理学的教学案例具有针对性,富有吸引力,教师必须紧紧围绕儿科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必须与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相联系,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一个好的病例设计可使学生充分了解临床护理的整体程序,体会到疾病发生发展的变化,以及同一疾病、同一患者在不同病情、病程中所采取的不同护理措施。

1.2 运用案例的时机要恰当。

课前要做好周密的准备,整门课中需要的案例要循序渐进,掌握层次性的原则。就一堂课而言,可酌情将案例安排在课始、课中或课尾,出发点放在加深学生对其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上。最后,可就临床护理工作中易出现的失误、易忽略的知识点和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对教案进行改进,并设置相应的问题供讨论,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并及时给予医学伦理的教育。

1.3 进行案例讨论是重要环节。

案例讨论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可采取课堂随机发言或专题讨论的方式。随机发言是教师简要介绍案例,学生有针对性地自由阐述观点,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循循善诱,做好必要的铺垫或交代,使学生“启而有发”“一启即发”。切忌纠缠细节,指导学生以最简捷的思维路径得到正确的结论。

1.4 案例教学实施时注意事项。

病案编写与选择是对已发生的典型病例的真实写照,必须具有高度的客观性。病案描述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之上的,老师不应加入评论性和分析性的语言。案例教学时老师一定要把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灵活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这一原则。病案教学结束时教师一定不能忽视总结的重要性。儿科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的临床环境,有助于增强学生在接触真正患儿时的临床应用能力。因此,在儿科学的教学中完全有必要实施案例教学。但值得注意的是,病案只是完成教材讲授的辅助手段,是教材内容的补充,离开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指导和支持,案例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只有在教师积极、有目的的引导下,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其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 案例引入时常用的3种方法及优缺点

2.1 课前设疑法。教师在上新课之前,选择一个按教学大纲要求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自学相关知识,请学生带着疑问查阅相关资料,对新课内容进行预习。为督促每一个学生积极准备,上课时老师可采取随机抽叫的方式,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纠正,不同观点可讨论,结束后教师要总结或详细讲解该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让学生自己去评判刚才结果正确与否。此方法优点在于能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增强探究气氛,引发多角度思维,使正确的理解得到巩固和深化,不理解的方面充分暴露。不足之处是中专学生自学能力还不强,老师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讨论结束后老师必须做系统讲解。

2.2 案例讨论法。在完成某一课堂目标后,针对具体目标设置案例并提出问题,请学生共同分组讨论,在取得一个比较一致的意见后,每小组选派一个代表在全班发言,小组其他成员可做补充。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解答;讨论结束时,教师对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并且通过案例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此方法优点在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上课兴趣浓,注意力集中,比较符合中专学生的实际。不足之处是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

2.3 课前导入法。教师在上课前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展示一个病例,直观、形象的进行案例教学。例如在进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教学时,以一个典型的病例导入新课。如:患儿,男,11个月,因哭闹,多汗一个月就诊,混合喂养未添加辅食,母亲妊娠晚期有肌肉抽搐史。小儿常居在室内,经常腹泻,至今不能扶站。体查:wt 9kg,L70cm发育营养尚可,前囟2 cm×1.5cm,枕秃,未出牙,方颅、肋缘外翻,肝右肋下1cm,脾(-),轻度“O”型腿。病例中播放患儿的临床表现,尤其是骨骼改变引起的几种常见体征(枕秃、方颅、肋缘外翻、“O”形腿等等),结合发病机理及图片进行讲解。采用多媒体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佝偻病患儿的症状和体征,严重患儿出现的后遗症,加深了学生对佝偻病临床表现和护理的认识,并在看完病例后提问:判断小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表现?常见病因有哪些?首先,以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心去听课,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其次,教师精讲佝偻病各期的临床特点,讨论出现上述体征的发病机制,然后请学生讨论,并且提出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最后,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进行总结,内容包括讨论情况、学生发言和对案例的分析等,并将案例进一步引申,与相关理论相结合,从而归纳出重点内容。

此方法优点在于典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既克服了床边教学学生学习不方便的问题,又克服了书面不能展示的案例图像、音频、视频内容,可以全方位地表现疾病特点。不足之处是典型病例多媒体视频资源缺乏。

3. 案例教学法运用的意义

3.1 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的时间和能力。

3.2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所描述的往往是一个实际事件,没有分析,只有事实。案例讨论的结果也可能略有差异,没有人告诉你答案,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决策者的角色中,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情况,作出自己的决定,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学校和教师来说,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是个难题。案例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实现在各个临床知识与基础知识间的切换。所以,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案例教学法将临床护理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它是中职学校乃至高校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孤立的和一成不变的,案例教学法也只有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其他教学方法和谐运用,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并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郭金达.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3):81~ 82

[2] 熊永红1 孙爱芳2 病案教学法在中专《儿科学》的实践探索[J]中外医疗,2011, R2,15

[3] 杨玉霞.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NO.7

[4] 丁建云1,管勇丽1,孙丰斌2.案例教学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论坛,R473,2008 年12 月第5 卷 第35 期

第7篇: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内科护理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 系列微课程 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053-03

21 世纪是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教育部公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随着信息化教育时代的来临,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成为了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核心因素和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有深入到课堂教学层面,在既能满足教师的常态教学资源需求又能不断动态生成新的课程资源的时候,教学资源建设才能从肤浅走向深刻,教学资源的丰富内涵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来。在此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微课作为主要的教育信息资源之一,以其内容短小精炼、终端载体多样化、应用方便灵活等特点,成为网络时代学习者、教育者和信息资源建设者的“新宠”。之后,随着教育者对微课研究的深入,更关联化和体系化的微课程应运而生。

一、理论依据

自 2010 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胡铁生率先引入微课概念起,微课迅速地完成了从中小学到高校,再到社会大众的覆盖。随着国内外微课实践的不断推广和研究开发,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不断深化拓展。2013―2016 年,微课成为教育信息化的热点和潮流,涌现一大批与微课相关的论文、研究项目和课题,形成了实践倒逼研究的态势,构建了“知识点微课教学单元、模块、专题系列微课(即微课程)网络课程(慕课)专业教学资源库 ”的完善结构层次。“主题明确、情境真实、易用实用”的微课程成为中职护理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新热点。

微课程由一系列紧密关联的微课构成,因此微课是微课程的基本组成单位。基于“微课―微课程”这样一种构成关系,微课程可以界定为:为解决单一知识点微课缺乏深度和广度、容易导致浅阅读、加剧知识碎片化等问题,从一门课程“某个学习单元/模块/主题缜密的知识体系”出发,选取其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淆点、热点和扩展点,设计和制作一系列既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的微课,再加上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教学活动组织(包括思考、讨论、练习、测试、实验、实习、展示、交流等),就构成了“单元/模块/主题微课程”,简称微课程。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例“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选自中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第二章第三节。《内科护理》课程是中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于第三学期开设的临床专业课,属于主干课程。《呼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是《内科护理》的重要章节,具有内容多且抽象的特点。而其中的支气管哮喘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递升,发病机制不明确且目前无法彻底根治。发病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对哮喘病人日常护理是治疗的关键。这一章节既是本教材的重点内容,也是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的重点考核内容之一。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 2015 级护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全班多为“90 后”或“00 后”女生,能够熟练使用手机或电脑获取网络资源,形象思维活跃,对角色扮演兴趣浓烈,热衷于自拍、表演等,表演型人格占大多数,渴望被关注。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已完成了解剖、生理等基础医学科目的学习,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哮喘病人的护理评估、诊断、措施;熟悉哮喘病人的护理目标及评价,了解哮喘的发病机制。

(2)能力目标:能够对哮喘病人进行健康指导,能够指导病人正确掌握药物吸入技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亲身体会护士工作职责,增强责任心。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教W难点:定量雾化吸入器(MDI)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应对措施

基于教学大纲要求及学情特点,教师自主设计开发“支气管哮喘”系列微课程,借助网络、智能手机等多种信息技术平台实施教学。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设计融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于一体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将课本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设计“微课翻转课堂”。

三、系列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本课例的“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系列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如表1所示。

表1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系列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微课内容 设计思路 作用环节

微课一: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健康指导”(10分7秒) 根据中职生学生年龄小、活泼好胜的性格,教师自主设计了一个卡通版的知识竞赛的场景,将哮喘病人的健康指导相关知识要点以竞赛问题的形式展现,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也可以进行自测,看看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能够对哮喘病人进行健康指导 课前课后

微课二:

“支气管哮喘知识要点”(3分10秒) 根据授课学生均为女生,她们喜欢流行音乐的特点,教师将支气管哮喘知识的要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朗朗上口的歌曲说唱形式,卡通人物的视觉形象展现出来,趣味教学,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哮喘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课前课后

微课三:

“MDI的使用方法”(7分17秒) MDI的使用方法是教学难点之一,通过微课讲解展示定量雾化吸入器(MDI)的操作方法,学生既可以在校园网络观看,也可下载至手机或电脑反复观看,使学生快速而准确地掌握MDI的使用方法,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课前课中课后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的教学设计如表2所示。

表2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的教学设计

教 学环 节 师生互动教学 教学资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知识准备(课前一周) ①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教师制作的相关教学微课和教学视频;②通过QQ群电子学习任务单 ①观看微课和视频,明确学习任务;②运用微课中的知识分析、思考案例;③完成小组拍摄任务“MDI的使用方法”和“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健康指导” 网络、微课、视频、智能手机

课中

知识

(90

分钟)

问题导入(10分钟) 展示案例启发思考:

①播放视频,展示案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②检查学生预习情况;③说明学习目标;④组织课堂问答 ①观看视频,倾听老师的导入,思考问题;②明确学习目标;③回答关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等相关医学基础知识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视频

案例分析(40分钟) 讨论案例解决问题(1):

①回顾任务单,请学生列举支气管哮喘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② 引导学生进行案例思考问题(1) ①分析讨论病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②提出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倾听老师的讲解,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回答 多媒体课件、智能手机、摄像机

角色扮演(20分钟) 理论讲授解决问题(2):①以护理程序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②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学习思考问题;③播放微课及学生作品并进行点评,解决难点;⑤组织课堂讨论 ①倾听老师的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理论知识讲解;②观看各组拍摄视频进行讨论、点评;③思考、回答问题。 多媒体课件、智能手机、摄像机、动画、游戏

评估反馈(20分钟) 总结案例,点评反馈:

①依据评价指标,现场点评各组的汇报作品;②组织投票评选优秀作品;③展示自测题,组织学生回答并点评;④课堂小结 ①每一组同学把本组学习中的感受进行整理汇报,分享学习;②依据评价指标,利用QQ软件中的投票系统选出较为优秀的作品;③完成检测题 多媒体课件、智能手机、投票平台

课后

知识

巩固

①与学生交流,解答疑惑;②引导实践活动;③提供课后学习资源库(教学视频、MDI操作评分标准、微课、课件、课后自测题) ①根据病案完成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完整护理计划的制定;②并将学习成果通过手机互拍的形式上传QQ,师生以QQ讨论组为交流平台进行互动、指导、评分 QQ群、邮箱、微信、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

(二)教学评价

学习结束后,教师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学生采取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共发放问卷 72 份,回收有效问卷 72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 100%。具体见表 3。

中可看出学生对本次教学设计满意度较高,对“你觉得微课的教学形式很新颖”“你觉得学习中参与的机会增多”“你的临床案例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三项的认可度最高,充分说明系列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建立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反思

(一)基于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计

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的大纲要求及护理的专业特色,教师基于行动导向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按照“资讯―设计―实施―检查―评价”的行动序列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为了“行动”来学习,并且在“行动”中学习。以任务驱动学习,使学生自主、自觉、有目的地参与任务的完成中去,达到手、脑、心的统一。

(二)师生角色转变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和学习指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合作伙伴、协调者、咨询者。学生由传统教学中的接受者和被动参与者,转变为自主参与者,成为行动的主体。师生在合作互动、交流实践中,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三)微课翻转课堂

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开展教学,信息技术成为解决难点、突破重点、不断推进学习进程的重要手段。课前,(下转第56页)(上接第54页)学生借助互联网获取教学相关知识,教师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微课和电子任务单,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和视频拍摄,实现翻转课堂。课中,以“问题导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评估反馈”教学步骤依次开展教学,并使用摄像机记录课堂,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课后,教师通过 QQ、微信、手机、校园网络等多种信息化方式进行师生互动,及时给学生指导和反馈。

总之,微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应用,既为学生提供了实用、适用、易用的学习资源,又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辅助资源,使学习更短时、高效、具有指向性,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 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2]吴刚平.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J].福建论坛,2006(6)

[3]郑小军.微课发展误区再审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

[4]郑小军,张 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微课程”在中职〈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GXZZJG2016A077)。

第8篇: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

一、儿科护理学试题库、试卷库的建设和应用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从胎儿至青春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专科护理学课程。为体现课程考试成绩评估的标准化、规范性和客观性要求,改革传统的课程考试模式,在学校的支持和鼓励下,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们建立了一套实用的试题库,实施了教考分离的考试方式。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合理、有效地设计试题库,以求得学科考试的公正性和可信性,使其能够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目的,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1.试题库、试卷库建设的意义:①有利于课程教学的评价和管理。②有利于课程教学资源的继承和发扬。③有利于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建设。

2.试题库、试卷库的构建原则:①依据教学大纲制定科学的考试大纲。②依据课程特点选用适宜的题库形式。③重视试卷命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④试题库的管理。

3.试题库、试卷库的构建方法:组织有丰富护理教学及临床经验的专家教授,资深教师和高级护理人员,在广泛查阅儿科护理学专业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收集教学资源,多途径入库。

4.试题库、试卷库的应用:①试题库、试卷库的使用。每学期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完成后,由教务科安排课程考试日期,试卷随机从试题库内选择,一般试卷只在考试前3天才确定并由教务科组织印刷和考场安排,教研室任课老师考前都不知道。考试结束后,所有考卷移送教研室,由教研室组织阅卷工作,其中试卷客观题部分的答案,学生使用答题卡,成绩由教师进行批改并给出成绩,试卷的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部分,由教研室全体教师进行人工批阅并给出成绩。②试题库、试卷库的评价与更新。重视对每次课程考试试卷的评价与分析,主要从试卷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进行评价,既注意从试卷整体情况来分析,如分析考试成绩分数的分布、平均值及标准差,又注意对试卷内容的具体分析,通过对各类考题得分情况的分析,尤其注意高得分题与低得分题的分析和比较,发现不同类型考题所反映的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情况。通过认真科学的有效分析,比较考试成绩与试卷质量的关系,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教与学双方的薄弱环节,作为下一学年教学改进的参考依据。同时,通过试卷分析,筛选优良考题,剔除劣等或错误的试题,使课程试题库建设处在一个动态优化、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过程中,使其与学科发展相适应,达到试题库建设与时俱进的目标。

二、儿科护理案例库的应用

1.案例库建设的意义:病案是教学中理论联系临床最有价值的资料,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2.案例库的构建方法:我们从临床一线及相关资料中收集病案:①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案:病案具有代表性,采用典型病例,使学生能对这一系统疾病的认识具有启发作用。②复杂病、疑难病的病案:病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提高了学生对复杂病、疑难病的分析和整体护理的能力。

3.案例库的使用与评价。选择2007级护理本科5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儿科典型病案库》中的病案进行课堂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从两组考试成绩、课堂效果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考试成绩、课堂教学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这说明运用《儿科典型病案库》有利于提高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

我们体会在临床病案讨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除了熟练掌握与教学有关的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外,还应努力使自己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并积极主动地改善教学方法,尽量诱导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注重给予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并合理应用各种方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为护生强化各医学课程间联系并活跃临床思维提供一种崭新的途径。

三、儿科护理课件库的应用

1.课件库建设的意义:是实现资源的储存、共享和利用的有效途径;在课件库的建设及运用过程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2.课件库的构建原则:①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②注重营造交互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③注重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④注重建立协作学习机制,培养学生创新、合作的精神。

3.课件库的构建方法:自制和网络下载,并进行科学整合。

4.课件库的使用与评价: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学校硬件设施的发展,护理教育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护理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能使课堂冲破时空的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学生个性、素质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对改革教师教学方法和应用现代化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近几年来,我们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广泛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1)多媒体课件在儿科护理学课堂中的优势:①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②图文声像并茂,通过多感官刺激提高学习效果。③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④转变了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己控制学习进度,按需所取,灵活选择,同时可以加强教学中对“重点”“难点”问题的辅导。⑤提高了教学满意度,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受到了学生的一致欢迎。我们曾用不署名问卷调查向学生搜集反馈信息,结果表明,学生对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达96%。

第9篇: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外科护理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90-03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事先选定的特定事件中,由学生依靠自身知识结构和背景,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B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哈佛大学,发展至今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教育培训领域。而外科护理学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是培养一名合格护士的关键课程。多年来,传统医学教学强调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不顾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一味地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受到一定的抑制。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自2015年开始,我院外科护理学组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收到满意的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康达护理学院四年制护理学专业大学三年级49名学生为教学对象,全部是女生,年龄19―22岁。

(二)方法

1.案例准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特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选择临床真实案例,案例应具有完整性、启发性、典型性、代表性、且难度适中。然后再围绕临床案例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便于学生作答,以利于学生理解课程所讲的内容;同时,也能把课本的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合到案例中;还能体现出责任制整体护理的理念和现代优质护理的特色,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得到临床工作实践的体验。为了获得满意的临床案例,教师应更多地参加外科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晨会交班,以掌握临床实际案例的收治情况。

2.适时使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1)案例导入法教学。上课前一周先将准备好的案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教材上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上课时以案例导人新课内容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首先由学生轮流讲解案例相关知识,教师在听取学生发言时针对案例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与讨论,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给予正确引导,启发更多的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剖析与思考。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与案例相关的知识,课堂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学生讲解与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分析总结,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客观的评价,消除模糊不清的概念,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予以强调,让学生理清案例分析的思路。最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将案例与教材描述的本病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等知识结合起来。(2)讲授过程中穿插案例教学。在理论授课过程中,特别是强调重点、难点内容或讲到某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时将案例穿插其中。如讲到某疾病并发症的护理时,可同时列出几个不同并发症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判断,并启发学生思考、对比给予的案例,通过同时呈现不同并发症的类似案例,可以使学生掌握不同并发症的特征性的表现,并加深学生对所讲授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得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有机地结合,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3)课后案例模拟练习。针对理论性强且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如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对手术患者实施护理的知识,可以给学生布置案例分析的作业,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掌握。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根据给予的病案设立病人、床位护士、主治医生、麻醉师、病人家属等角色并进行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前先进行小组讨论编写剧本,内容包括术前评估及准备、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评估、术后护理及出入院等场景,然后再根据剧本进行排练和表演。通过这种方法演练,学生之间互相提醒遗漏的评估项目、未制定的护理措施,使学生对学习的手术前后护理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过程也变得更加轻松,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另外,通过扮演病人,既掌握了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经过,又可以体会病人的需求。通过扮演床位护士,既掌握了疾病的相关护理理论及技能,还锻炼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还体会到了医、护、患为了达到统一的目的,如何相互配合。通过扮演医生,可以掌握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利于做好疾病的相关护理工作。通过对不同角色的体会,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移情,有助于医护、护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4)实境案例教学法。将学生按每组4―5人分组到临床科室见习,在分组时,带教老师就把任务即具体的临床案例布置给每一组的组长,要求全组学生以课堂上教学案例的形式描述问题,得出诊断、治疗及护理措施,并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学生们带着任务去看病人,对病人进行评估、讨论并思考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就相关问题和带教老师进行商讨,最后完成带教老师布置的任务。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完善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更好地完成小组的作业任务,从而可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带教老师需随时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以使学生更好地在实境下带着思考去行动。

二、结果

课程结束后,发放案例教学法满意度及学习效果调查表49份,回收49份,回收率100%,有效调查表49份,有效率100%。调查结果见表1。

三、讨论

1.案例教学法能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缺少分析、推理、思考的机会,阻碍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案例教学法是围绕具体的临床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以解决提出的问题为目的。在教学中通过呈现一个设有问题的具体案例,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查阅相关文献,认真阅读课本知识,并围绕案例组织讨论,从而提出解决所设问题的各种方案。通过查阅文献、阅读教材、组织讨论来解决案例中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巩固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过程。案例教学法将实际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传授、学生参与、互动讨论、决策评价和总结归纳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呈现临床实际案例,让学生查阅文献并讲解病例相关的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理论知识,使理论学习与临床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个综合性的临床实境工作的训练机会,教师结合案例提出相关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应用学习的理论知识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得出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案。案例教学法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呈现临床病例、并设计案例相关问题,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资料、最终解决所设的问题,这些环节都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分析讨论临床案例并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变得活跃,积极地、自觉主动地联系相关疾病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4.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传统教学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的培养。外科护理学理论知识单调枯燥,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以生动的形象思维入手,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及查找相关资料,主动深入到教材中去索取知识。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时,可以随时与教师交流案例中的相关问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与互动,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愿意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满足感与成就感,有效激发了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有助于学生之间协作及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案例教学法是同一小组同学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通过小组同学间的互动,集思广益,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形成比较完善的解决案例涉及问题的方案。在进行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意见,只有在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的氛围,使大家相互激励、相互促进,才能充分进行相互交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讨论的有效性,通过同一小组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因此,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

6.有利于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对教师的专科业务水平、教学工作能力、教学工作态度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选择案例、编写案例,并做好案例教学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如问题的创设必须反映临床实际情况,贴近专业要求、突出专科护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周密安排各教学环节,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以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实施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也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7.缩短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提高临床适应能力。案例教学法使得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让学生模拟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病人,使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案例中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能缩短学生课堂学习与临床工作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学生对临床工作的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护理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的能力,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非常有利于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联系,提高学习的效果。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得到了本院同行专家的肯定,所培养的学生也得到了实习工作单位的认可。结果表明,案例教学法切实提高了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值得在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晓光.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高校第一课堂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8(2):156.

[2]白云,潘思文,刘萍.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38(2):172.

[3]梅碧琪,周英,周薇.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传染病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1):58.

[4]刘芳,王雅青,于红虹.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138(7):824-825.

[5]黄雪勤,唐新民.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11):55-56.

[6]龙桂萍.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94-95.

[7]唐新民,黄雪勤.临床操作表演训练教学法在职教中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9):94-95.

[8]蒋维晟.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61-62.

[9]孙艳,孙艳影,姚淑娟,等.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6):713-714.

[10]江帆,米方林.《口腔修复学》多维教学体系构成的思考[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26(1):112-114.

[11]袁汉创.基于PBL的中等卫生学校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1):79-80.

[12]龙桂萍.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甩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94-95.

[13]于辉.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4(4):120-12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