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险公司精细化管理范文

保险公司精细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险公司精细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险公司精细化管理

第1篇:保险公司精细化管理范文

构建多维盈利分析模型,需要我们将各项成本费用科目、指标合理的在时间、机构、产品、客户、渠道等维度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归集和分配,由此引出了费用分摊问题。费用分摊问题起源于交强险的单独核算,为出具交强险年度报告,需要将费用合理区分专属费用和共同费用并进行精确分配和归属。2006年8月29日,为了规范保险公司费用分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公司财务管理水平,保监会制定了《保险公司费用分摊指引》,对保险公司的费用分摊进行了科学指导、合理定义。《保险公司费用分摊指引》指出:保险公司所指的费用是指保险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包括赔款支出、分保赔款支出、各类给付、退保金、准备金提转差、佣金、手续费、分保费用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提取保险保障基金等等;费用分摊的意义,基于产品定价、成本费用控制、分支机构考核和经营管理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伴随着管理方式的改变,比如,各大保险公司集中管理后出现的运营中心、后援中心的成本分摊问题。《分摊指引》同时指出:本指引是保险公司费用分摊程序和标准的最低要求。保险公司可以在遵循本指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开发更为科学、准确、合理的费用分摊方法,也可以开发作业成本法等更为先进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模式,但要向中国保监会申请验收合格后方可实施。目前,各保险公司向保监会上报的费用分摊管理办法,绝大多数都是严格按照《分摊指引》管理要求,采用规范的费用分类、分摊流程和分摊标准,差别也大多只在于业务部门的界定、分摊标准的调整,很少有保险公司在作业成本法等更为先进的管理会计管理办法上有所突破。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缺乏分渠道、分机构的费用分摊流程,分险种、分业务类别的成本分摊不够精细,成本分摊数据不够准确,不能充分满足目前精细化管理需要,费用分摊管理办法需要注入新的内容,成本费用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

二、架构多维盈利分析模型的关键在于对费用进行合理分摊

1.费用分摊

观察我们的利润表,已赚保费的各个项目、综合赔款的各个项目、综合费用的各个项目、营业税金及附加、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摊回分保费用都是可以分到机构、产品、渠道的。无法直接分到机构、产品、渠道的有:

(1)投资收益;

(2)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3)汇兑损益;

(4)其他业务收入;

(5)业务及管理费;

(6)其他业务成本;(7)资产减值损失;等等在一般的保险公司经营活动中,汇兑损益、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发生金额较小,对总体损益影响不大。因此,关键是在对投资收益、业务及管理费进行分摊时,根据作业流程拓展业务部门的范围,增加分渠道、分机构进行分摊的流程,调整分摊的标准、因子,以更准确的体现分摊的结果,满足分机构、分渠道、分险种、分业务类别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为更好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2.费用分析

为此,在研究《保险公司费用分摊指引》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几条办法,以期能对费用分摊管理办法进行改进:

(1)增加费用核算管理的维度,包括险种险类险别、业务来源(渠道)、车型、客户、成本中心、基金中心、收支项目、承诺项目、内部订单号、机构归属、境内境外、专属费用标识等核算维度;另外,强化核算精细化管理要求,通过这些措施,增加专属费用的占比,减少共同费用的占比;

(2)对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细分,根据费用属性合理选择费用分摊标准和分摊流程。比如:原来费用区分为三类,人力成本、资产折旧和其他费用,现在我们可将费用细分,划分为固定费用、变动费用,或者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或者固定费用、变动费用和运营费用。每一项成本费用可根据分类依据再具体细分,细化归属后根据费用属性合理匹配较为合适的分摊标准和分摊流程;

(3)在原有分险种、分业务类别的分摊流程基础上,增加分机构、分渠道的费用分摊流程。多维盈利分析的要旨,就在于细分市场,细分市场不仅仅需要分险种分业务类别进行区分,还需要分机构、分渠道、分客户进行区分,不仅仅是单个进行区分,也可以是对其任意组合进行的区分。

(4)在共同费用的分摊上,采用作业成本法,对每一类费用根据成本动因科学合理归属费用。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往往是根据成本动因比如渠道或者产品调整部门,费用分摊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来进行分配。根据成本动因,或者新增成本中心,调整费用分摊流程;或者调整分摊标准和分摊因子,使得分摊结果相对更加准确。

三、结语

第2篇:保险公司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产险;理赔质量;对策

理赔工作是财产险业务流程中的末端,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理赔管理成效与保险公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升有着非常紧密联系。如果理赔管理和服务质量存在较多不足,理赔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实际落实或者管理成效较差,则会导致之前端的承保工作怨声载道。虽然很多保险公司认识到了理赔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但是受到历史因素与以往操作习惯的限制,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1限制财产险理赔质量提升的问题分析

1.1理赔人员管理不明确

随着股改的不断完善,理赔人员也由过去的分散型管理向集中化管理即垂直化管理迈进。但在人员的调配上仍然由属地公司安排。上级主管部门有时也根据业务需要抽减人员,使得理赔在人员安置上“两头”插手两头松的现象常常出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理赔人员的配置达不到工作要求。对那些正在快速发展的中级城市保险分公司、县级支公司保险理赔组织、人员构成并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最终导致各省、各地二级分公司、支公司所采应用的理赔管理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上级、下级理赔管理不够协调化。

1.2基层公司理赔力量较低

很多省一级分公司是在总公司理赔操作标准后确定理赔工作人数的,配置理赔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人员数量与理赔工作开展实际需求不符。县级支公司理赔人员既归县级公司管理,业务上受上级公司指导,存在着垂直不明确的说法,因为理赔操作标准不够全面,需要认识到社会经济市场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公司战略部署也会随市场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后,在保险公司分散性业务快速发展的背景影响下,保险公司承担的理赔工作量急剧增长。但是现有的理赔工作人员数量非常有限,每一名理赔工作人员都会承担较大的工作压力,不能保证理赔的及时性,降低了客户对财产险业务的满意程度。

1.3理赔人员保费任务压力大

对保险公司财产险各地开展情况进行分析,理赔工作人员不仅承担着较为承担的理赔工作压力,同时还需要承担一定量的保费任务,这种情况在众多县级支公司中非常明显。因为保费任务完成程度与工作人员薪资报酬有着非常紧密联系,工作人员为了保证自己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会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保费量任务完成上,对财产险理赔质量、理赔工作效率造成了严重损害。

2提升财产险理赔质量的有效策略

2.1对网络体系进行完善,塑造立体化的理赔管理模式

健全损失标的价格网络体系。为了保证向上可以询价、横向可以问价、本地可以差价、检查汇报反馈及时的价格网络体系,需要做好以下内容:将财产险理赔公司报价岗位建设成为汽车零配件本地化价格信息平台,可以及时的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依据实际情况对最新价格进行公布。还需要注重的是,在道路交通事故损失中,其中包括路损标准、护栏、电缆的价格,以及绿化设施等第三者标的损失制定出统一性的基本价格标准,为基层理赔工作开展提供重要依据。

2.2建立三项制度,对理赔工作相关责任进行实际落实

要注重理赔工作跟踪制度建设,一级公司需要对支公司已经确定的理赔案进行审核、抽查,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加强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力度提升,避免一些工作人员为了满足自身的不法利益追求,通过相应的操作套取公司理赔费用,对保险公司经济效益造成损害。一级公司必须要建设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对已绝理赔案进行跟踪监管、控制,对理赔案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了解理赔金额是否合理,对于违法操作人员必须要给予严厉惩罚。利用制度加强监管力度,可以抑制不良操作行为产生,这也是降低保险公司理赔率,强化企业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2.3严格操作程序,提升第一现场勘查率

理赔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依据理赔工作操作标准,无论是勘查、立案、核赔等任何一个理赔工作环节,理赔工作人员都必须要坚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理赔操作的规范性、严谨性,并且逐渐养成依据规章制度办事的良好习惯。车险第一现场勘察率需要控制在百分之七十以上,非车险第一现场勘察率需要控制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如果保险公司拥有的勘察交通工具不足,无论理赔工作人员应用何种代步工具,在保险客户报案后都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赶到事故现场。因为对以往理赔案例进行分析,很多骗保事件都是因为理赔人员没有及时到现场进行勘查。

3结语

财产险理赔质量与保险公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升有着非常紧密联系,保险公司对保险理赔管理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对限制理赔质量提升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寻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保证理赔质量得到客户的肯定。

参考文献:

[1]田小龙.我国车险理赔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6).

第3篇:保险公司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保险业网络财务 新模式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评价,是监督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有效工具,更是企业进行预测、决策,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和依据。随着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的保险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都将发生变化,有形作业将逐步被无形的数字化作业模式所取代。保险业面临着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以顾客为中心,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对顾客的要求快速响应等一系列要求迫使企业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和组织变革。保险业财务体制要适应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而进行变革,如何设计财务管理体制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探索适应网络经济下财务管理体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网络财务管理模式是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有机融合,提高公司财务和业务的综合管理水平,对公司资源实行有效配置、管理、控制和优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财务管理新模式。那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构建信息技术下保险公司的集中式网络财务管理模式,实施动态预算控制和资金管理,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强化高层对公司的财务控制,有助于高层及时做出科学准确的管理决策,网络财务管理模式也为保险公司迈向电子商务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笔者认为,网络财务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传统财务管理往往是事后的、静态的,网络财务管理突破了传统财务管理的速度和动态核算问题,使财务管理变得即时和迅速,消除了财务、业务活动运作上的时间差,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化,使得财务资源和业务直接挂钩,能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第二、实行网络财务管理使管理者能基于动态会计信息对经营活动进行方便、快捷、准确的在线管理和远程管理,强化主管单位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监控。

        第三、实行网络财务管理使会计信息的利用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保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实现信息共享,为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提供全面、及时、完整、个性化的财务信息。

        第四、全面促进电子商务进程,丰富和发展了数字化管理思想,为进一步实现数字化管理奠定基础。

        横观国内保险公司组织机构形式和职能,多数是实行总、分、支公司管理模式。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作为最基层经营单位,其主要职能是销售保险产品、提供保险服务,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是保险公司运营系统的终端和服务窗口。是保险公司微观经营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险公司业务收入和利润的直接来源,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保险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直接反映保险公司的社会形象和发展水平。然而,当今保险业在管理制度和模式上,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首先,基层公司内控制度不健全,统一法人制度执行不力,贯彻落实上级公司要求不到位;

        其次,部分基层公司对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健全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部分制度缺乏现实操作性,形同虚设,使管理工作无章可循而出现混乱的局面;

        再者,部分基层公司统一法人意识不强,对上级公司制定的承保理赔、规范经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要求,越权行为和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不合理的因素,会导致管理技术落后,部分基层公司电子化水平较低,运用电子化管理的认识和措施也有差距,给管理工作的精细化造成障碍。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下,加强保险业的层层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提高基层公司业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根据保险行业特殊性,也要求对保险公司的管理实现精细化,加强内部控制,实行网络财务管理

实施网络财务管理后,会计核算工作从效率到质量会有本质提升。会计核算的时间将大大缩短,会计核算的差错率明显降低。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会大幅提高,有助于保险公司及时做出相应的管理决策。由于会计核算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和改善,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管理决策信息范围也大大扩展。

        使用网络财务管理后,保险公司执行的各项财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得到固化,有效地规范了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组织行为和管理者的操作准则,使科学管理落到实处,大大提高整个保险公司的理财水平和控制财务风险能力。

        同时,财务和业务数据出自同一个数据库,按照保险统计标准提取数据,进行保险统计研究和上报。这确保了保险统计数据口径的一致性,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提高了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增强了数据的可比性,为保险公司发展、行业规划和政府部门监管提供更为科学可靠的数据基础。

第4篇:保险公司精细化管理范文

纵然上述圈中各金融子行业发展多年,相对成熟,但通过简单复制与模仿而迅速构建起的理财金融业态却不成熟,未经过优胜劣汰的进化,尚存诸多弊病。同质化现象严重,产能过剩,资源浪费。银行理财领域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不同类型机构间的合作模式同质化现象严重。从理财资金的投资标的来看,对于债券组合投资或特定资产投资,银行通过信托计划、券商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特定资产管理计划或保险资产管理计划均可实现。证券、基金、信托和保险行业为了争夺理财资金的标准化资产管理和非标资产的通道份额,竞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银行理财圈内的重复建设大量存在,大量功能与业务范围雷同的通道机构产能过剩。伪创新削弱了金融创新驱动。近几年来,金融同业业务发展迅速,创新不断。基础资产从债券、货币市场工具拓展到信贷资产、票据、信用证、股权、应收账款等,交易结构有收(受)益权直接受让、各类返售形式的收(受)益权转让、结构化设计等。但在银行理财业务的投资创新中,各类金融机构的实质性创新较少,多数是通过通道形式的变换或通道加层来规避监管限制。这种伪创新虽然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和扩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弱化了一些金融机构推动实质创新的意愿,进而削弱了金融行业的创新驱动力。逐利有碍于金融专业化的推进。股票市场长期低迷,指数和市场成交量长期处于低位徘徊。证券公司自营和经纪业务鲜有起色,基金公司高效益的偏股型基金持续萎缩,保险资金的权益类投资难有作为。各类机构在业绩压力下,纷纷转战商业银行理财领域的通道业务,以薄利多销的竞争策略,追逐于此种简洁的创收模式。经营多样化、降低经营风险无可厚非,但也许钻研和锻造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持续投资盈利能力更有价值。理财圈中便捷的通道服务机构很多,具备持续创造绝对收益和不断推陈出新的合作顾问越发难觅。券商的研究与投行、基金的精细化投资、保险的大类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等专业化专长,不该在转战通道业务过程中被搁置或受影响。行业监管难度大。目前,银行理财业务在金融领域跨度大、投融资形式灵活多变,极大地增加了行业监管难度,资金来源与运用未能清晰应对、影子银行的困扰一度成为社会焦点。监管难度之大,一方面在于投资交易结构及主体变换多样,投资定性与归类常引发争议,监管评判标准和尺度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在于银行理财业务衍生出的很多跨市场交易或处于监管真空地带。监管行为常常疏惹诟病、堵招非议。

二、理财金融业态优化建议

2010年以来,经过监管层的不断努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治理初显成效,机构治理以及行业治理方面基本明确了方向,但这只是银行理财业链条中的一环。整个理财金融业态的优化还需“一行三会”等监管部门的监管引导,还需银、证、信、基、保等金融子行业的自律和共同努力。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视角概括而言,应以促进各行业错位竞争、打造专长,形成不同领域的优势互补、供需平衡,营造金融资源合理配置、百业待兴的金融业态为方向。强化银行的行业发展引擎作用。在金融生态圈内,银行理财业务可谓活水源头,其资金募集功能是整个金融链条的起源和根本性生态功能。因此,在银行理财行业推动风险隔离、净值型产品转化的规范转型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其在产品端的设计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并保持在投资端泛资产管理的广度和与其他金融机构可以深度融合的开放度。此外,还可关注私人银行理财产品的开发,开拓更广泛的投资渠道,在非上市公司股权、衍生品等普通理财业务限定领域开辟与其他金融机构更广阔的合作空间,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更多地催生金融创新。强化证券公司的创新驱动力。在金融领域,证券公司的创新能力是得天独厚的,股票和债券的一、二级市场业务、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以及上述基本业务衍生出来的量化、套利交易策略等都是证券业的专长。而且,证券公司及其下属研究所的研究能力最为突出。目前,证监会积极鼓励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证券公司应该将其低级形态的通道业务边缘化,力争在融资类、资产证券化、衍生品以及私募业务等领域开拓出更多的基础投资资产、新型业务模式或者创新交易策略。这样,证券公司在银行理财业务链条乃至金融圈中将成为不可替代的创新驱动力。发挥基金公司的精细化投资优势。在长期的公开排名竞争中,基金公司的精细化投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一些优秀的基金公司具备将主动、被动投资管理策略发挥到极致的实力。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从预期收益率型向净值型转型是各商业银行面临的必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基金公司的发展方向代表着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目前,基金公司多以子公司特定资产管理计划的形态参与通道竞争,这一做法也许站在银行理财业务的立场上,从长远来看是逆潮流的。而基金公司持续夯实其传统的优势业务,为未来的银基理财合作做好技能铺垫则不失为很好的战略性安排。

第5篇:保险公司精细化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车险经营中管理问题的分析,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车险经营中应加强管理的对策。

车辆保险业务在整个产险公司经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 发展 的车险业务,能够将单位保费的固定成本率降低,增大产险公司的获利空间。因此,产险公司加强车辆保险的经营管理是减得市场竞争的关键。车险经营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以最少的赔付获得最大盈利,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车险的经营管理必须抓住关键点,强耳倒址务人员的管理意识、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才能实现车险经营利润最大化。

一、强化车险承保工作中两个关锐点的管理

车险承保工作做为一个选择车险客户的环节或过程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要求有清晰的解释、严谨的投保单填写、快捷的出单、全面的承保回访服务。为此,必须通过关键点管理来强化车险承保工作,做到有效防范风险并提高收益。

牟险承保的第一关键点是展业人员。展业人员掌握的客户风险信息应最多,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对客户的风险信息做到知无不言,在车险承保中要充分披露客户的风险信息,真正做到严防“病从口人”,从源头上‘.过滤”风险。但现实中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往往有矛盾,展业人员为了完成目标任务,在承保过程中总是忽视风险而过分强调开发拓展业务。加强这一关键点管理,要从贵任追究和业绩考核角度来增强展业人员的责任心,改变以业务规模为主的考核,要将“利润”考核落到实处,使业务人员主动放弃那些高风险的亏损客户而努力去开发低风险的优质客户。

车险承保中的第二关键点是核保人员。核保人员可以有效地矫正业务人员由于业务压力及自身利益因素而隐瞒标的真实信息的情况。但核保人员在经营中同样面临选择:要坚决执行公司的车险条款和费率,否则就面临监管的风险,但同业可能有更具竟争力的条款和费率,而业务一线的考核指标主要是业务规模,业务发展与核保管控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同时又面临着来自市场中介的压力,中介人一般都提出要相当比例的手续费。管理好第二关键点,就要使核保人全面掌握公司车险条款费率,熟悉市场情况,了解客户需求。还要能做到在不违背总公司核保原则基础上对业务灵活处理。

二、精细化查勘,准神定损,提高理赌效率

理赔是车险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查勘定损又是理赔的关键点,精细化查勘非常重要。查勘精细化因神种原因受到影响,一是车辆所换配件价格的确定没有明确标准。由于承保车型多,配件进货渠道不同,配件价格相差较大;二是车辆维修人工费确定没有标准;三是现在全国出现了大量4s店,其配件价格及工时价格大多高于别的厂家,但客户却信任45店,这就增加了维修成本。正是因为存在这些明显的不确定影响因素,要做到准确定损,合理赔付,提高理赔效率,需要采取相应对策:

1.建立高素质的定损核价队伍。定损人员不仅要有高水平的服务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廉洁自律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让客户满意、公司放心。

2.建立配件核价体系。由于现在车险市场上车型种类繁多,定损人员不可能掌握所有出险车辆的配件价格情况,因此要建立网上查询配件报价系统,方便定损人员快捷处理赔案,提高理赔速度,减少偏差。

3.分地区制定车辆维修工时标准。退彭或与当地大型汽车修理厂协商,制定一个标准作为定损依据,以利提高理赔速度,挤掉理赔中的水分。

4.建立车险复勘队伍。通过对已结案的赔案的复查,找出理赔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并对处理该赔案的定损查勘人员进行评价和考核,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

三、通过提升客户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续保率

当前的车险业务仍然存在保险消费不足的问题,从全国市场来看,承保比例约占车辆的50%左右。这种局面的形成,除了人们保险意识不强及费率因素外,保险服务不到位是抑制车险业务 发展 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必须对客户的特性有深刻认识,一般来说,客户具有社会和 经济 双重特性。从社会性来讲,一个客户的不满意可以影响周围的人群。经济性一方面表现在客户要对购买投人和获得的回报进行比较,期望以最低投人获得最大的保障,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客户不愿轻易转保。基于客户的这两种明显特性,必须通过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来提高客户满意度,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扩大业务量。保险公司是一个服务性 企业 ,客户服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车险服务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为客户服务的竞争。要有效开拓新客户并维护老客户,必须提高服务品质,丰富服务手段,更重要的是要保证服务、信守承诺。提高服务水平必须做到高效率和以人为本,要建立起对客户的回访、拜访、续保提示、咨询、救援、理赔的整体服务 网络 ,让客户得到更加迅捷方便和全方位的服务。当客户服务品质提升后,客户的满惫度就会提高,客户既会将这种满意向社会广为传播,吸引更多客户加人,有效地提高老客户的续保率。

四、加强内控,确保车险发展的质量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车险单证管理内控制度。要按保监会规定,建立健全各项单证管理制度。做到流程明确,管理有序,各项资料齐全、清楚,各级库存以及未回销有价单证账、表、实一致。所有空白保单、保费收据、批单、退费收据由专人管理,并设立单证领用登记簿,领用单证时应在登记簿上记录领用日期及领用单证的起讫号码、摘要(用途)、领用人签章等。

第6篇:保险公司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2

交通运输企业的经营受油价、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大,当客流量、运营成本等因素发生变化时,企业的财务管理也要随之动态调整,因此,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控制难度加大,有可能给交通运输企业经济目标的达成带来困难,降低交通运输企业的科学管理效果,最终出现财务问题,造成利润的下降和偿债能力的弱化。因此,充分认识和了解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立足精细化管理要求,才能提升财务管理效果。

一、当前交通运输企业开展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运输企业投融资精细化管理管控存在盲区

部分交通运输企业开办的初期,由于购买车辆等投入较多但是运输的货源或者客源相对较小,因此财务帐目的实收资本不多,就已经构成了负债经营。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交通运输企业在资金没有足额到位时便仓促上马,用银行的融资来进行资金的使用和调配,还未赚钱先背上了偿还利息的包袱,埋下了财务精细化管理发生的隐患。尤其是一些民营交通运输企业,采取的是分光吃光的政策,缺乏资金的科学管理,自流资金勉强能够维持运转,一旦出现问题束手无策,导致财务管理内容冲突、目标不明、方向不清、规则不严,财务精细化管理难以落到实处

(二)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控规范化程度不高

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控制主要是财务人员精细化管理意识相对不足,不能根据交通运输企业发展的现状,依据相关财务管理规范,对括车辆维修、油费调涨等项目进行详细记录,没有对汽车运输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予以明确记录,财务管理相对粗疏。而且部分财务人员认为财务精细化管理这是形式上要求,对于精细化管理概念的理解过于片面,没有站在市场的高度来审视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控制。同时,在交通运输企业内,缺乏针对财管及其他工作人员关于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执行、考核与督导机制,使精细化管理难以“落地”。

(三)交通运输企业市场经营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为了提升交通运输市场的份额,抢占更多的货源与客源,很多交通运输企业只是一味地追求高额利润,而不顾财务结构的畸形配置,盲目进行融资,降低偿还债务的能力,然而交通运输企业外部的市场环境不是通过其能够控制的,交通运输宏观政策的变化调整,运输市场的竞争程度,以及交通安全等大量的不可预测的因素,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冲击。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当周转资金枯竭时,企业运输被迫减少甚至停止,便会导致大量的不良债务产生,财务管理的呆账、坏账份额急剧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成为一句空话。

二、当前交通运输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改进对策

交通运输企业精细化管理需要经过几个步骤,通过相应的财务精细化管理识别、预估、测量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对策,推进财务精细化管理,其目的就是把影响精细化管理的可能将到最低,把阻碍精细化管理因素化解或者消除。

(一)强化金融精细化管理控制,提升投融资科学化水平

在交通运输企业财务决策中,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只有在资金周转良好,并且有一定的结余时才能考虑扩展运输份额。在开辟新的运输路线等项目时,尤其要做好可行性调研工作,在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的前提下,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如果是项目拓展时,对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巨大冲击,影响整体财务管理效能,即使能够获得可观的收益,也要谨慎。在项目拓展前要做大量的精细化管理预设工作,深入地分析将来影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源头,严谨地核算出财务成果与预期收益的误差。要全面分析交通运输企业面临的市场经济环境,结合交通运输企业内部财务状况进行科学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控制,在交通运输企业利润的分配上、应收账款的帐龄分析上要科学合理,采取进一步缩短应收账款的帐期,缩减坏账准备等措施。并依据交通运输企业目前资金使用的期限以及预期现金流量情况对借款进行期限限制,从而采取最为适合的融资手段,使资金结构更为合理,然后对项目拓展活动是否合理进行有效科学的验证。

一个交通运输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是否落到实处,标志着它的财务运行是否稳定,尤其是表现在融资上,最佳的资本结构是交通运输企业财务追寻的目标。所以,在交通运输企业筹措资金时,要把社会上发行的各种证券、股票、银行贷款等金融产品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和评价,选择最适合交通运输企业现实的投资方式。根据交通运输企业生产经营的现状,对各种金融产品的投资进行必要的精细化管理评估和收益评估,宏观预测与精细分析相结合,优化资本结构,使之成为交通运输企业一个作为活跃和安全的经济增长点。在交通运输企业的资金分配上,在保证各个股东正常的收益和分红下,给来年的生产经营留足必要的流动资金,更好的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投资水平,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结构。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形式,将交通运输企业不可预测的风险管理分散开来,一旦发生重大资金使用管理时由保险公司承担,从而做到财务管理的未雨绸缪,将财务管理的工作落到实处。

(二)推进管理机制建设,强化财务管理体系建设

1.发挥财务团队的主导作用,建立功能完善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用制度的形式确保财务精细化管理控制体系的完备和有效,构建交通运输企业各级财务管理机构,配齐财务管理人员,构建高效的财务管理系统,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健全交通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跟踪监督措施,具体地监督资金运转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筹资、投资以及现金流动情况都要有据可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坚决避免重大财务问题发生。

2.建立和完善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在有些交通运输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是缺失的,有的只是依附与财务管理的系统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所以,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必须独立,不受交通运输企业组织的支配和管理,它的构成成分应该包括交通运输企业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和第三方的财务专家,避免交通运输企业高管对这一机构进行权力控制。要定期召开会议,对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对发现的重大管理隐患及时预警。在精细化缺失较小属于可控范围之内的要制定措施,及时排除和化解。对于发现的重大财务管理隐患要重点研究,对问题的产生要追根寻源,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及时进行干预,防止精细化管理损失的扩大,杜绝类似管理事故的发生,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提升整体经营水平,优化交通运输企业整体资本结构

1.优化权利,规范财务控制。对于既有财务精细化管理,要采取多种促使及时强化和完善,保护交通运输企业利益不受损害,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主动参与财务管理工作,从而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构建起清晰、规范的交通运输企业财务关系,促使交通运输企业构建起精细化的财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对内部审计的监管力度,规范会计部门监督管理,促进财务部门管理全面优化,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独立性。切实避免财务失误为交通运输企业造成的损失,尤其是在决策制定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使交通运输企业有效强化财务精细化管理,将损失降到最低。

2.优化经营,提升资金运营效率。如果交通运输企业正面临财务粗放管理,尤其是财务粗放管理已经对交通运输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交通运输企业更要在这样的环境下严格自我约束,在机制、规范、监督上下功夫,在运输服务质量上不断完善,从而重塑交通运输企业的市场口碑。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通运输企业在危机中创造生机,获得社会公众的支持,这一点对于交通运输企业发展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交通运输企业要对财务管理进行重新定位和梳理,对于交通运输企业的融资结构进行调整,首先核算交通运输企业现阶段的资金最佳配置,并与之前的资金机构进行对比,探索更合理、更有效的筹资机构,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变化。除必要的融资途径外,交通运输企业还需要增大销售额度,实现现金流的及时补充,从而使资金机构更加科学。

三、结束语

总之,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交通运输企业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令交通运输企业竞争更为激烈。这就促使财务管理更为重要,尤其是针对粗放管理防范。多数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尤其是在财务精细化管理管理方面缺乏实践经验。只有立足现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促进交通运输企业管理者建立更为完善的财务精细化管理理念,才能逐渐形成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新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意识,有效促进财务精细化管理,助力交通运输企业实现高效化、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保险公司精细化管理范文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泰康人寿总资产近5300亿元,全年规模保费跨越900亿元平台,净资产超329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173%。泰康人寿在全国设有北京、上海、湖北、广东、山东、河南等35家分公司及285家中心支公司,各级机构超过4200家,同时在北京长安街、北京中关村及武汉光谷建设3个数据中心。

泰康人寿通过完善的个人保险、银行保险、团体保险、电话销售及经纪全渠道,为客户提供包括寿险、健康险、意外险、投连险、年金险等在内的丰富多样的保险产品。同时积极拥抱互联网,致力于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创新与开拓,整合线上、线下保险服务,提供普惠保险产品,全力打造“互联网保险”第一品牌。

泰康人寿协同旗下泰康资产、泰康养老、泰康之家三家子公司,全面推进“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终极关怀”四位一体的大幸福工程。

泰康资产是国内资本市场大型机构投资者之一,管理资产总规模超过7000亿元,是国内首家通过全球投资业绩标准(GIPS)验证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泰康养老作为国内专业养老保险公司,致力于为广大企业和员工提供员工福利一揽子解决方案。泰康人寿2009年经保监会批准,获保险行业首个养老社区投资试点资格;2010年,泰康之家应运而生,专业从事养老社区投资与经营,是以医养融合为特色的中国商业不动产投资商、开发商和服务商,目前已完成北京、上海、广州、三亚、苏州、成都、武汉经济发达地区养老社区战略布局。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以“娱、教、医、养”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大推动力。泰康人寿与国家鼓励医疗养老产业发展政策导向相契合,致力于服务国家大民生工程,坚定实施大健康战略,打破传统观念,以打造“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终极关怀”四位一体“大幸福工程”为目标,整合全生命产业链,创新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经营方式,致力于改变国人的养老方式,提升中国长者的生命质量,打造中国医养产业领先品牌。

第8篇:保险公司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保费收入;财产险;人身险;灰色预测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3-0072-02

1996年,我国保险公司实现财产险、人身险的分业经营。尽管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外资保险公司的快速发展,各大保险公司开始组建保险金融集团,但仍然保持财产险和人身险的单独核算,因此,对财产险和人身险的保费收入分别预测,对于保险公司制定业务目标更具现实意义。

1 保费收入灰色GM(1,1)预测模型

目前,保费收入预测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法和神经网络法。两者需要判断和选择影响保费收入的若干因素。灰色预测则通过对保费收入原始数据的整理来寻找保费收入的增长变动规律,其突出优点在于所需数据量小,在中长期预测中精度高。由于影响人身险保费收入与财产险保费收入的因素各不相同且难以确定,同时在数据收集上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利用灰色预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1.1 构造保费收入原始数据时间序列

设X为人身险年保费收入,则历年人身险保费收入构成的原始数据序列为

1.2 数据生成

灰色系统在建模的时候,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使生成的数据序列变成有规序列。通常采用一阶累加序列生成数据,一方面为建模提供中间信息,另一方面弱化原始数据序列的随机性。生成后的数据为:

1.3 模型的建立

经过累加生成后的序列x(1)具有较强的分布规律,因而可以建立模型逼近和模拟。灰色模型建立的微分模型为

2 算例

2.1 数据选取

2000年以前,我国处于产、寿险分业经营的初期,无论是人身保险业还是财产保险业,都存在市场主体数量偏少,市场集中度高的问题。经过近几年发展,市场结构逐步改善,因此,本文选取2000年至2006年保费收入数据,这一期间市场主体增加,市场结构不断优化,保险竞争日趋规范,含有准确预测未来保费收入发展趋势所需较大的信息量,有助于建立较高精度的预测模型。

3 结论

本文利用灰色理论对我国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保费收入建立预测模型,由精度检验结果可知,预测精度达到一级。模型的运用与改进:灰色预测具有数据要求少,不考虑分布规律、变化趋势、运算方便,易于检验的特点,但GM(1,1)预测模型真正具有实际意义、精度较高的预测值,仅仅是最近的一、两个数据。因此,在运用该模型预测时,应在充分利用已知信息的同时,不断补充新的信息,以最新的数据代替原有历史数据,动态更新原始数据序列,以此提高预测精度。

参考文献

[1]吴晓辉.我国产险市场保费规模预测方法探讨[J].保险研究,2006,(4).

[2]何淑菁.BP神经网络在我国人身保费收入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06,(11).

第9篇:保险公司精细化管理范文

2009年,云南的保险业成绩显著,产险费率水平较去年上升0.32个千分点,同比增长22.2%。但是,在卓越成绩的背后,依然暴露出保险行业存在的问题:携程“假保单门”事件及其他假保单事件严重影响保险行业的整体形象。

“保险业只有注重行业规范,不断开拓创新,我们才能得以共同生存、共同发展。”安邦财产保险公司云南分公司总经理袁纲坦言道。

在云南保险业,安邦保险是率先规范起来的一家。自成立之日开始,安邦就以“做市场的引领者”为目标。在以前的保险办理程序中,一般是客户提出投保意向以后,保险公司出具保单后才向客户收取保费,这种“先承保,后收费”的运作模式的弊端在于非常容易出现无法收回保费的情况,还容易出现保险业务员打着保险经营机构的旗号谋求私利,导致投保人无法得到正常的理赔服务及保险公司无法正常经营。为规范保险业务员的业务操作行为,2006年初,安邦在保险行业率先推出了“零应收”,即保证先交费,后起保。由于规避了经营风险,切实保障了被保险人的利益,2008年以后,整个保险行业均开始推广执行“见费出单”。

“保险公司要不断地在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上下功夫,改变过去那种‘高手续费低价格’的不良现象,努力构建一种健康、规范的经营模式,才能让保险业获得更大的发展。”袁纲认真地说。

除了“零应收”,安邦保险创举不断。从2007年开始,安邦保险率先在行业内开始执行“双卡工程”,即手续费直接支付到业务员自己的卡上,赔款直接支付到客户本人的账户上。这样做的好处是极大的杜绝了中间人或者修理厂从手续费、修理费等渠道非法获取本应是展业人员、客户得到的合法利益。安邦保险的推陈出新,为投保人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中间环节走向“零距离”做出了极大努力。

云南车辆保险办理进入电话营销时代,就是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中为减少中间环节给客户带来实际利益而推行的。对于整个保险行业而言,全国保单进入3G时代已为时不远。

袁纲认为,目前保险机构在内控制度、业务财务数据的真实、理赔制度等各方面都还要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改进。摒弃原有的高手续费低价格的恶性竞争,在诚信规范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化的产品才是保险生存之道。

“保险业的发展思路不能短视,不能依靠掠夺性的开发保险资源来发展,而必须遵循保险业的发展规律。现在保险业面临的不是老百姓缺少保险意识,缺乏投保资金,而是保险公司怎样共同规范保险市场,把适合消费者的保险产品及时投入市场的问题。如果原有的产品市场反响不良,则应考虑及时修改产品。如果保险公司能团结协作,甚至共同开发保险产品,一起做增量发展,就能使掠夺性资源的恶性竞争局面大大改观。”袁纲郑重其事的说。

除了保险产品,袁纲还认为,保险的创新与发展,还应注重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从而提高整个保险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从整个云南保险业来看,云南保监局每年颁布的规范和促进市场稳定发展的文件不在少数,即便如此,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仅靠市场监管难以跟上保险业发展的步伐。因此,保险公司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加强自律,共塑保险行业形象就尤显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