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的思政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法制教育有效的弥补了思政教育在内容上的不足
思政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则是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而思想道德建设其更侧重于在道德层面上加大教育,使大学生更加感性的认识世界。法制教育很好的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在高校中进行法制教育则是教育大学生们学习和运用法律,更加侧重的是让当代大学生更加理性的认识世界。通过传授大学生们法律知识,使他们认识到,严格依法办事,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利来武装充实自己,并认识到必须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的合法权益。所以说,法制教育有效的补充了思政教育在这方面的不足。
2.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与传播载体
由于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其面向的对象是有理想、有文化的当代大学生,是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因此,对这个群体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就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过程。通过法制教育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加深对我国现行法制宗旨的理解,提高对我国现行法律内容的认识,树立遇事不冲动依法办事的处事原则,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所以说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3.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的现实制度形式
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归根到底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讲解法律规范、讲授法律程序、解读法律体系等方式提高他们法律认知能力;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体现了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载体,绝大多数的法律要求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绝大多数的法治理念根本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法律本身就是统治阶级对国民的思想政治要求条文化的体现,所有把思想政治要教授的内容法制化,然后再通过法制教育这一个载体普及到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可以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更新和变革,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开创。
二、高校法制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
1.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观、法制观、价值观
当大学生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他们该用怎么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如果仅仅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很容易使他们考虑大局而忍气吞声,但是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法律教育,他们将获得最好的解决途径和方法,那就是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显而易见,通过把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使大学生形成更好的认识观,法制观,价值观。
2.有利于丰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法制教育,其实是一种为了完善大学生素质的教育,换句话说,法制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完善大学生素质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加入法制教育虽然看似仅仅是上大学生接受法治理念,其实更是在深层次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涵养,法制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形成法律思维模式;可以通过坚守社会道德底线的方式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其享有的权利而推动大学生权利意识的提升等等。所以说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有利于丰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利于推进我国法制化进程,促进我国法制化完善和发展
对于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法制化进程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但小的冲突不断的今天,在全国各民族团结奋斗但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的今天,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经济结构不完善的今天,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但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稳定积极向上、行为合法规范显得尤为重要。在国际形势、社会矛盾较为复杂的今天,青年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命运甚至依法制国方略的实施。如果青年大学生都具备较好的法制修养,那么将直接推进我国法制化进程,促进我国法制化完善和发展。
三、结语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学生管理;结合
学生的思政教育是当前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路线之一。培养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的素质人才,是国家教育机构提出的高校育人目标;提高学生管理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力度,是遵循高校教育的教育路线。只有把思政工作对高校学生进行实际教育,并坚持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运用起学生自我管理与纪律教育相结合等方式,才能逐步的促进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最终取得成效。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现状和原因分析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社会的氛围普遍比较轻松,当前大学生生长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思维与视野都相对比较跳跃,能够接受挑战与创新。不足之处就是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思想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自私或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就是为了在不破坏学生正确的思想下改正学生的不良思维。尽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有诸多效果,但其中不乏存在管理问题。
例如,当前学生管理工作主要依靠校规校纪等强制手段,教育管理者对学生缺乏交流与互动。不仅使学生远离了生活场景,还使学生与自我实践活动得不到体现,所以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了问题。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现状的原因
1、没有形成合力教育的局面。当前的大学教育缺乏中学的教学力度,没有将家庭、社会与学校相结合教育,无法形成一个全面的教育策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法规与市场运作都还不完全规范。同时,大部分大学生离家距离都比较远,都是在学校长住,学校与家庭完全缺少了沟通,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事实产生了严重的干扰。
2、管理团队不完善。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改革不断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略见成效,并能够满足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但在高校学生管理的师资队伍中,建设的效果相对较差,逐渐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首先,在管理体制中就存在极大的问题;其次,在管理学生的队伍出现断层现象;最后,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提高。
3、网络对学生教育产生不良影响。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逐渐走进大学生的视野,并应用到学习生活中。网络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利弊相应存在的事物,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交流互动性强等特点,在使用网络同时,也要避免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痴迷,甚至走火入魔,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对高校思政教育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结合意义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基本前提就是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大学生是即将面向社会的群体,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情况。这就要求广大高校将思政教育与高校学生管理相结合,建立一个明确的法规法纪。只有认真的履行好管理的效用,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同时,高校管理工作与学生教育相结合,能够有效的学生管理达到最好的效果,充分的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不仅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正确的进行教学工作管理。针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中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面对实际问题能够做到针对性解决。
三、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结合途径
(一)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理论课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必须从思政理论开始,大力开展高校的思政教育课堂活动,将思政在课堂中展开,培养学生对思政的理论了解。思政理论课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有极大的帮助。教师在课堂中将思想政治的理论向学生灌输,让学生接受一个正确的政治思想,为今后工作及生活提供处事思想依据。因此,要将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就必须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理论的重要作用,从学生的政治思想开始教育管理。
(二)深化校园文化的建设
要达到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的效果,便要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体制。校园文化建设的体制依据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自我价值体现。要建设校园文化体制,第一要健全上级领导体制,形成一个统一领导管理的局面,共同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第二,相互之间和谐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总体系统项目,关乎着学生的前进方向,这就要求学校的每个部门相互合作,协调共建。第三,加强教育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实现科学化的管理目标。调动学校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建设一个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最终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结合。
(三)改进教育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的需要,要适当的对教育手段进行改进,以适应当前的发展。摒弃传统教学课堂中的“教师-黑板-粉笔”的模式,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变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将一言课堂变为多言课堂,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讨论并发言,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这样的思维性课堂就渗入了创造性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打破传统教学课堂中的严肃气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带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其主动学习。从方方面面对教育手段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四)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
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就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高校教育对“以生为本”的战略思想,提高教育工作者对“以生为本”的重视度,这是对思政教育的基础保证。首先,教师要走进学生中去。对学生的了解不能仅仅靠只言片语,要从行动上走进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根据其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走进学生的第二步。最后,要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一个具有好的工作效率的教师其学生必然也会受之影响。
(五)紧密结合教育和管理
将教育与管理工作相结合方式是我国当前的学习德育大纲之一,更是国家教育机构重视的教育方式。在重视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者在发挥自身的管理作用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最终制定出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高校育人的教学任务。只有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结束语
国家教育相关部门一定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对学生教育工作管理投入更多的心力,不断对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完善思政教育体系是继承与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极大的帮助,只有在高校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才能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作者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任俊花.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1
[2]刘长新,张帅.浅议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
关键词:思政教育,公寓建设,新机制
公寓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同样也是课堂之外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及学分制的施行,在原有班级管理逐渐淡化的趋势下,公寓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日趋重要,如何利用好公寓这个普通而又重要的载体,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一、新时期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新时期开放的社会与道德环境,使学生的思想变得日益复杂,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加深,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随之面临诸多新的问题。
伴随着大学的连续扩招,不同年龄、院系的学生较大数量地集体生活在一起,大学生的社会构成和素质状况呈现出多层次性,一些消极思想、不良行为的传播与扩散速度日益加快,这首先给思政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全新的更为复杂的局面;随着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类媒体的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进一步扩大和丰富,对各种思想文化的选择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样性,学生间的差异日益加大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较大压力;此外,学生的主体意识呈现不断增强的态势,不再单纯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这又提高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要求,促使我们对学生思政教育进行前瞻性的思考与探索。
二、思政工作进公寓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公寓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有着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大学公寓已不再是单一的住宿空间,而是集学习教育、生活交友、思想交流、文化娱乐、品行修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场所,其每一项功能的良好发挥都离不开思政工作的开展[1]。
离开课堂,公寓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由天地,可以毫无顾忌地发泄真实的见解和情感。在众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汇聚的公寓,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庸俗、低级、不健康的思想和言论存在,如果教育工作者忽视公寓内部的思政教育,学生很可能由于社会经验的欠缺,对一些信息难以辨别真伪,从而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利用公寓的广阔场所,加强思政教育以对学生加以引导,在现代高校管理中是十分必要的。
2、传统的思政教育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思政教育进公寓的要求
从内容上看,传统的思政工作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层次性不明、阶段性不够的问题。针对性不强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学生思想中存在的“转折点”、“关节点”关注和重视不够,没有找准学生思政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层次性不明主要体现在对于不同时期、不同群体和同一群体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思政工作的内容没有明显的区别;阶段性不够主要表现为思政工作的内容没有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阶段性和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学习任务等因素来安排。
从方法上看,传统的思政工作不能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同解决学生实际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不能把科学性与方向性、全局性与战略性、主导性和多样性结合起来。
由此看来,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在公寓内部开展思政教育的工作迫在眉睫。
三、思政教育进公寓的现状与问题
1、缺乏完善的机构与工作机制
道德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长期漫长过程,不能仅仅依靠某些工作人员的努力,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机构和机制来支持推动。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实际工作开展中往往缺乏有效地机构和工作机制,特别是在公寓思政教育这片全新领域更是如此。突出表现在“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职责不够清晰,协调不够有力;公寓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还没有完全进入专业化、职业化轨道;学校、社会、家庭等教育要素的衔接也有待进一步加强”[2]等等。
2、缺乏专业指导团队
现阶段各地各高校一提思政进公寓最先均会标榜自身拥有多少高素质的专业辅导员,这些专职辅导员和公寓辅导员虽然在思政教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他们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面对四两拨千斤的思政教育,显然还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同时,指导教师团队中往往缺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家和学者,一线辅导员即便经验丰富却缺乏理论高度,工作中时常遇到瓶颈,思政教育效果不佳。
3、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现在中国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大多沿用学工、团委、保卫三足鼎立的模式,学工、团委和保卫等部门下都有自己的学生组织,虽然这些组织平日承担的工作和开展的活动丰富,但真正深入寝室的活动相对较少,形式也非常单一。这些部门领导下的学生组织,大多按照校方意志开展工作,很少从学生实际利益出发,为学生真正解决实际困难,因此也就很难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组织在公寓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作用。
4、公寓内部各项设施不尽人意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大多数高校都在不断地扩大招生规模,尽管学校也在努力挖掘潜力,加强公寓的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但客观上学生公寓条件还是不够理想,显得拥挤、嘈杂。同时,公寓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低下,使得学生对学校工作大多存有不满,一些不够妥善的处理甚至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直接影响了公寓思政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效果。
四、思政教育进公寓的解决途径探索-——构建公寓思政教育新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它是按一定方式,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各个要素、各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有规律地发挥作用的动态运行过程。现阶段,摒弃原先单纯的就思政理论谈思政教育的刻板模式,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道德情操教育和适应社会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综合考虑的教育模式和思路,可以说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而完善和健全高校公寓思政教育人员、机构、制度、监管等各环节,并使之相互协调配合,使思政教育工作不再依靠某些工作人员的单打独斗,而是有一个机构、一个团队在一种合理的模式下共推思政工作,则是现阶段构建公寓思政教育新机制的关键。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素质
随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进程,“组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正派的公寓思政教育队伍”[3]势在必行。队伍中既要包括从事思政教育研究和教学的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又要包括深入一线开展具体工作的公寓辅导员群体。在队伍组建过程中要重视选拔,把那些年轻、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思想作风硬的工作人员选拔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中,在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政教育工作能力。同时,还可以聘请退休的干部或老教师兼职从事公寓思政工作,丰富队伍的经验。
另外,在保证思政队伍人员素质同时,还要提高队伍的工作素质。科技论文。公寓管理首先要树立服务学生的基本观念[4]。公寓思政工作应以服务学生为根本前提,无论是专职辅导员还是公寓宿舍管理人员,在公寓工作中都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影响学生的基本利益,不能由于思政进公寓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公寓工作中学校和老师若能重点解决学生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思政教育的理念将会更容易的被学生接受。
2、建立管理机构,重视对学生住宿管理工作的领导
组建真正意义上的公寓思政教育委员会。在机构设置上,该委员会在体制上是学校思政工作体系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对公寓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和工作开展进行深入指导。
在工作内容上,管理机构负责政策规章的制定以及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监督考评。不断制定和完善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制度、法律、政策,是公寓开展思政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实施监督管理中,“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监控制度,监控其教育的质量”[5],同时设计科学的考评体系,负责把学生在公寓里的表现纳入到学生的德育考评范围,并把它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组织形式上,要把党团组织落实到公寓,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引导、团结及凝聚作用。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利用党员分布在各个公寓的现实特点,通过党员的带动作用来推动思政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基层。
3、创新方式方法,以适应新时期下思政工作进公寓的新特点
校公寓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将高高在上的理论教育生活化、日常化,实现学生对正确道德观、价值观的真正内化的有效途径。现阶段在公寓开展思政教育必须注意方式方法的创新[6]。
在教育方法上,采取行为规范与榜样带动相结合。行为规范主要强调向学生明确公寓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借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公寓不但要有明确的宿舍管理规定,同时,每位学生在入住后须签订公寓物品使用、用电防火等责任书,在告知和警戒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归属感,以实现外在规则向自身道德行为标准的转变。榜样带动主要是通过实体宣传或榜样示范等树立典型,让学生在基本行为规范的基础上,通过模仿、学习实现道德行为的优化。公寓内部始终坚持这种榜样带动下的自我优化教育,通过三星级寝室、党员团员示范寝室的建立,拥有责任感的公寓“小主人”们自然而然的把寝室当成真正的家庭,在日常中时刻与示范寝室看齐,并不断优化自身环境。
在工作方式上,坚持日常管理和特色活动相结合。科技论文。日常管理侧重一线辅导员的直接管理,现阶段主要是依靠辅导员深入公寓来开展。需要注意的是进公寓不是简单的查卫生、查违规,而是要根本改变原先公寓中辅导员与学生的对立关系。科技论文。辅导员通过进公寓真正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呼声,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学习上和思想上的困难,增强思政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特色活动主要侧重学生的自我组织,老师则是通过活动指导间接参与其中。针对管理目标结合公寓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促进学生公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思政教育的理念、观点和目的有效地融入各项活动,寓教于乐,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
4、鼓励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对学校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和补充
应注重发挥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公寓建立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组织——公寓思政工作办公室,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活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教育管理,使其在自我管理中得到教育。要结合具体情况,建立由学生代表组成的监督机构,参与公寓管理和服务,如每个宿舍设立宿舍长,每层设计层长,每栋楼设立楼长,楼长和层长对公寓思政工作办公室负责,监督制度执行,及时反映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并协助辅导员、公寓管理员开展学生思政工作。
5、提升学生公寓软硬件环境,为思政教育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公寓的环境与学生直接相关,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更好的在公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校需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备,优化和改善思政教育工作的物质条件。在学校和后加大对改善学勤有条件的情况下,必须生公寓条件的投入,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公寓内要逐步开通电话、宽带网络和有线电视,以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工具和信息手段在公寓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真正符合日常生活的环境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还应在公寓内建立公共阅读室、活动中心、宣传报栏等场所,利用名言、警句、标语等来营造良好的公寓文化氛围,从而引导、感染学生,通过公寓环境的优化来推动思政工作进公寓的积极开展。
总之,高效的思政进公寓工作只有着眼于新形势下的新特点,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新变化,并切实围绕学生的成长发展,才能拓宽视野,拓展思路,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谢晓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创新问题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6B):82-85
[2][5]刘建成、韩东云.《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问题.》.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80-86
[3]王良虎.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2(3):22-23
[4]张代宇.论高校思政工作进公寓与构建和谐校园[J].科技文汇.2007(6):3-4
[6]张勇、彭国柱.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探析[J].大众商务.2010(2):172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思政教育
1 高校辅导员要正确认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1 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健全完善,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化时代的日趋发展,促使社会转型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几乎同时呈现出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文化碰撞。世界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吸纳与排斥,融合与斗争,渗透与抵御并存。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大学生面临空前的困惑与迷惘,由此可能带来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客观结果。面对如此错综复杂、变化深刻的历史时期,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坚实阵地,能否肩负起历史重任,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工作优势,把思想教育工作完全置于国际环境的大格局中,培养学生既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又能明辨是非,保持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断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弘扬中华民族先进的思想文化观念和民族道德意识,直接关系到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
1.2 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阵地;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手段;进一步开阔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同时网络作为现代社会影响深远的科学技术,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复杂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正确认识网络带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探索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1.3 高校大学生出现的新问题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总体上说,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思想状况存在一些难如人意的问题。90后大学生的独特个性以及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多重压力、心理问题也日益凸现,再加上现在高职院校的注册入学政策带来的生源的参差不齐,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使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添了很大的难度。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实际,站在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必须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中出现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研究工作新载体,创新工作新方法,使工作有效地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2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加强日常教育管理
2.1 分层次进行日常管理教育,杜绝“一刀切”模式。根据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各年级的自身特点,分别确立了不同年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及其相应的工作内容。①大一新生是从高中向大学转型的重要群体,在这人生观、世界观、价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一定要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包括学校的校纪校规、校训的宣讲、加大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人生初步订立目标。②大二学生已基本完成了从高中向大学的过渡,需要加强自律性,增强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同时深化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是具体实施生涯规划的重要阶段。③大三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多进行职业引导,同时对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创业指导,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这样的教育内容既分层次,又有联系、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成才要求,容易被学生所认可和接受。
2.2 教育内容上增强实效性,重在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大学生有各自的特殊性,包括家庭经济困难的、有器质性疾病、成绩优异和成绩落后的、心理承受力差的、自控力差的,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日常管理。①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辅导员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排忧解难,使学生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都能得以逐步解决,同时建立健全“贷、减、助、奖、勤、补、”多位一体的助学体系,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大力开展“解困助学、励志成才”教育,构建起资助与教育相统一,学校与社会相联系,学校对学生帮助,学生与学生互助的新形式。目前,我院有30%以上的同学能够通过生源地贷款、减缓免学费、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一二三等奖学金、伙食补贴、勤工助学金等获得资助。②对于有器质性疾病的学生,已做好记录,配有学生骨干一对一进行关注。努力构建学校、家庭、学生三方共同关注体系,建立健全学生日常档案,实时跟踪学生动态。③成绩优异和成绩落后的同学,他们都是学习的极端群体,需要密切关注。正确进行学习引导和心理引导。成绩好的需要克服优越思想,着眼更好的目标。成绩差的,需要排查原因,及时疏导,避免出现心理障碍。④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需要多加关注,发现问题,及时介入。目前,我院心理网络分三级体制,运行良好,学生咨询率不断上升,颇受学生欢迎,我们还广泛开展了大学生心理文化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以文化的形式走进学生的生活。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心理观察档案库”,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危机排查、咨询和干预工作。⑤自控力差的学生,需要多加引导,防止发生校园恶性事件。
2.3 从教育方法上看,需要大学生的主动参与,直接灌输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学生活动实施,精心运作学生活动评估,往往能收到激励学生上进心、能动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的教育效果。特别是在开展集体性创建活动中,让参与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活动与自身学习、生活、成长成才密切相关和自身与集体的一致性,对于活动的教育实效性十分重要。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高校学生工作网站,在逐步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系统,构建新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网络素质,加强对高校学生的上网引导和教育,努力减少或消除网络信息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通过用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感召学生,用精神标杆的优秀品质引领学生;用制度建设和氛围的营造,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
2.4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从队伍的素质上看,辅导员的数量与质量、能力和素质与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使得教育效果不佳,工作落实不够到位。随着时代变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不再单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专业基础,对心理学、高等教育学和职业指导方面的要求也与日俱增。而在我国高校现有的专职学生工作者队伍中,拥有这方面高学位和高学历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的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实践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辅导员需要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使之既能精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抓好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的普及工作,以便日后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从机制确定的有效性上看,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考核评价机制与实际工作完成情况结合不够紧密,不能有效地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量化、细化对辅导员的考核内容,特别是分年级、分层次建立了日常考核指标体系,考核项目、考核内容以及评分方法,将对辅导员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奖、干部使用等挂钩,增强考核的实效性。
身教重于言教,辅导员要时刻注重自身素质的修养,做“五字”的典范,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干扰,做好学生的表率。
2.5 营造一个优化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学校环境是学生成长的大熔炉,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潜移默化。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采取必要的措施,从各方面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①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一个警句,一句标语,一副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也能促使整个学校师生员工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精神风貌。②活跃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例如“五字教育”、“红色五个一”、“绿色校园”、“宿舍三个一”等活动,都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③加强典型示范教育,辅导员应及时收集和整理学生教育案例,汇编成册,作为班级思想教育的事例教材,注重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以榜样的力量示范、带动广大同学。
参考文献:
[1]邱显清,李龙.高校辅导员应当积极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0).
[2]金元,陈露,杨帆.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的弱化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07).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十分重要,不仅仅是当前社会对高校人才教育的必然要求,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最有效措施。高校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渗透不仅能提升高校语文教学的效率,还有利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因此积极探究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语文教育中思想政治素养渗透十分重要。
一、大数据时代下我国高校语文教育中思政教育的渗透现状
1.高校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不够重视。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语文教学效率虽然大幅度提升,但高校语文教师仍然未认识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渗透的重要性,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语文教学中对于思政教育的渗透很少。现代社会中道德问题越来越严重,高校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摇篮,应该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以提升我国青年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而影响社会,使我国社会思想政治素养普遍提高。在传统的高校语文教育中,教师的语文教学目的及理念较为落后,教师认为高校语文教学仅仅是教授学生中国传统的语文文化知识,并未认识到高校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是不可分割的。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传承发扬我国历史悠久的语言文化,实际上,我国传统的语文文化中对人们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视,如《论语》中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等,再如《陈情表》中对孝道的弘扬等。不论是我国的古代文学,还是现代文学,都十分重视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我国小学至高中的语文教学文章,无不弘扬优秀的品质或是抨击恶俗的人性,由此可见,我国语文文章中思政教育的渗透十分深入。但我国高校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未充分引导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发展,语文教学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相互脱离,因此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占的权重较低,学生没有通过语文教学学习到语文知识中优秀的传统优良品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也得不到提升。高校语文教学中这种思政教育与语文教学脱离的教学理念,不仅仅使得高校语文教学课堂枯燥乏味,还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及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目前虽然有一些高校已经逐渐意识到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渗透的重要性,并开始逐渐将思政教育渗透进高校的语文教学中,但是教学方式存在问题,教学效果不佳。高校语文教学中对思政教育的渗透方式十分简单,目前我国高校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渗透教学的方式主要分为三种:(1)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种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方式使得高校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枯燥乏味,学生不仅不能够通过语文课堂学习优良的思想政治素养,且学生课堂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及效率也大打折扣。(2)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强调语文知识中弘扬的优良品质。这种将思政教育渗透方式虽然对学生有一定的思政教育启发作用,但这种方式中,语文教学似乎成为了次要目的,因此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大大降低。(3)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发表自身对当前社会时政的看法,并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对当前社会时政的认识。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养,但由于教师及学生对社会时政的认识较为片面,且语文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思政教育辅导,不能够科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中的消极现象,可能会使得学生对社会形成不正确的认知,进而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渗透不受高校语文教师的重视,即使有一部分教师将思政教育渗透进入高校语文教学中,但由于教学方式落后,思政教育的渗透十分肤浅,导致高校学生语文教学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效果十分浅显。因此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语文教学应该加强对思政教育渗透的重视,并积极研究思政教育渗透入高校语文教学中的方法,从而提升高校语文教学效率,同时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
2.教师与学生及家长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大数据时代下,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加方便,微信、微博等网络交流工具已经成为社会人流的主要平台。然而在当前社会中网络交流平台十分发达的局面下,师生之间及家长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反而更少,这对高校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十分不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却越来越空虚,导致现代社会中出现了两种极端现象:一是学生家长越来越溺爱子女,但家长对学生的关怀及交流却越来越缺乏;二是学生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下为了弥补精神上的空虚,逐渐喜欢上了追逐刺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沾染上不良习惯。当前这种社会状况之下,思政教育越来越重要,同时,难度也越来越大。家长与学生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家长及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思想。此外家长与学校之间不能良好沟通,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不了解,家长更不能配合学校教育学生。因此,当前高校语文教学的效果越来越差,高校的思政教育难度大大增加,教学效果也越来越低。
二、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语文教育中思政教育的渗透途径
1.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兴趣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影响很大,基于大数据时代的高校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渗透首先要提升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进而才能深入的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语文教学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教师也应该积极利用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及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高校语文教学模式及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语文教学的效率。高校学生的生活十分惬意,学生的空余时间较多,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空余时间,还能够帮助学生充实生活,也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应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且学生对语文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长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首先是提升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了解当前学生的思想及兴趣,进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开展教学活动。其次,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深层次兴趣,以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向学生介绍文学书籍及其内容,以使学生发现文学书籍的价值,进而使学生阅读文学书籍,发现阅读的乐趣。高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语文,深入研究语文知识,而学生主动深入探究语文知识时,对语文文学中表述的思想政治感想也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受语文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启发会更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也会受到语文知识的熏陶而正确成熟地构建。
2.利用云课堂挖掘语文课本中的思政教育知识。大数据时代下,利用云课堂进行高校语文教学不仅仅能够帮助高校语文教学提升效率,还能够帮助思政教育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而帮助开展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传统的以粉笔及黑板支撑的语文教学课堂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云课堂的构建大大增加了高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云课堂进行高校语文教学及思政教育,教师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云课堂与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技术相连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收集更多新颖、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此外,基于大数据的云课堂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教师进行教学方式创新的途径更加宽广,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烈。利用云课堂同时进行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且将传统语文教学时间与地点的限制打破,学生能够利用大数据时代的特性学习更多知识,教师利用云课堂也能够更加充分的将语文知识中闪亮的思想品质挖掘出来,因此学生受到云课堂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潜移默化影响更大,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更高,思想政治素养也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多元文化视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载体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118-01
现代多元文化视域是一种全新文化领域,其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构建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现在的学生们来说,以管理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对于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并且在这一基础上还可以通过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来促进管理载体提升功能的作用。这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管理目标的双重效益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一个好的文化环境可以有效帮助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构建,当今时代的多元文化对于学生的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不可忽视。
一、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构建现状
1.高校思政教育施效力低下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实施效力并不高,而且思政教育的管理体系也不完善,导致现在思政教育的未能充分发挥。另外,多元文化的融入,也会导致主流文化的主导作用被削弱,高校对于这一情况也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这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实施效力低下的一个原因。
2.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散乱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对于每个学校来说都是较为重要的教育管理方面,在高校发挥着一种协调的作用,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还处于散乱期,还没有适应多元文化视域下的管理的方法,所以无法将高校的思政教育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一点上还是不能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
3.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素质低下
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管理团队缺乏专业性,在某些领域存在管理空白,这也就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无法跟上现在文化的创新,导致了整个管理团队思想观念跟不上时展,管理团队综合素质低下和缺乏管理经验导致无法进行思政教育管理。所以容易导致团队的冲突,也无法使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并且也无法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理解深刻。
二、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构建路径
1.提高高校思政教育主体运用管理载体的自觉性
思政教育对于自觉性有着较强的依赖性,所以构建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就应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们的自觉性。把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发展特征,开展全方位的管理,对于提高思政教育管理有着很大的帮助,能够实现教中有管、管中有教的有机统一,再通过合理地利用管理能力,就可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因此,我们可以从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来从根本上解决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构建问题。
2.强化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主导定力
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构建过程中,高校必须充分保持自身的主导地位。同时,这对于教育者本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位高校思政教育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教育综合素质,必须达到一个高度,并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思政教育。通过在多元文化视域下构建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以此来促使当今时代思政教育的发展。
三、结语
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构建,可以将思政教育管理的理念与时代接轨,从而扭转人们对于思政教育的误解。所以,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构建,当前形势下,可以采取多种办法。我们要充分意识到,高校思政教育对于文化的承接有着深远的意义,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众文化;高校;思政教育
大众文化源自于西方国家,是现代工业与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其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有着本质的差别,自身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是一种以都市大众为主体和对象、以现代传媒为传播对象、以满足人们精神感性娱乐需求为目的的文化形态,因此大众文化可以说是一种遵循市场经济的商业文化。在我国,大众文化正是因为迎合了我国的市场规律,才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它的崛起在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那么,如何看待大众文化,如何正确对待大众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呢?
一、大众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融通俗、娱乐、流行于一身,这对年轻的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这给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首先,大众文化因其自身的多元性,给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方向,大大增强了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由意识。虽然大众文化给学生提供了多样的文化意识,但其良莠不齐,极易蒙蔽学生的双眼,大众文化因其自由散漫存在着许多不良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利诱下,大学生作为从未踏入社会的群体,缺乏足够的判断力。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如何让大学生群体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能够甄别大众文化中的是非曲折,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次,大众文化作为新时代的产物,虽然并未与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产生实质的冲突,但它却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中文化意识形态的传播,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来适应这种影响。高校思政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指引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弘扬主流政治文化的任务。因为自身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高度统一的主流文化与单一严格的精英文化共同构成了社会文化的主体。然而大众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却打破了这一局面,作为一个新兴的文化形态,其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占据一席之地,这本身就是对其他社会文化的一个挑战。
最后,正如杜勒斯所说:“如果我们能够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并随之舞蹈,那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要求他们采用的方法进行思考。”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理念和思维,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干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阻碍了学生自我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大众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为什么它能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并驾齐驱的文化形态之一呢?这种迅速崛起的模式可以给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的启示。
首先,大众文化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享受、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归宿点,以最高价值目标的文化形态作为迅速崛起的途径。从这个方向来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是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但是由于缺乏活力的注入、方式的改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提高和进步。而大众文化的传播、渗入,给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和实效性等方面带来更多的选择与机遇。虽然对于大众文化不能全盘接受,但通过与大众文化的借鉴对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在很多方面得到不断的调整、补充和完善,向更加契合现实社会的方向发展。
其次,大众文化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社会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是因为其以活泼的动力、感人的形象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高校思政教育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呆板、空洞,难以让人提起兴趣,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入大众文化的这种传播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改善高校思政的教育现状。
最后,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大众文化的传播增强了学生的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尤其是高校学生正处于一个独立意识飞速提升的时刻,通过合理的判断甄别大众文化所带来的大量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素养,也在推动着思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发展。
可以说,大众文化作为新时代的主流文化,其影响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既是相互批判又是息息相关的。大众文化中的正面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给高校思政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而思想政治文化素养是判别大众文化好坏的标准,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够在文化中找出正确的所在。大众文化对当今高校思政教育、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有着极大的影响,我们要辩证看待大众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朱海龙.大众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再认识[J].学理论,2010(4).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政教育;困境;突破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19-01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思政教育课程是大学必修科目,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及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伴随网络信息技术地更新与发展,其对社会的影响力逐渐提升,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教师在课堂中引入大量网络技术,有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各高校教师应积极改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以便教师将网络技术融入教学之中,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1.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
1.1 现实问题。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以日常人类的实践活动作为教育基础,强调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关系。然而,网络技术地出现与高速发展,直接更改了思政教育的教育基础,网络技术使人类的交流方式增多,消除时空问题对人交流所产生的阻碍。现今,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和世界各地任何人进行交流,但是网络交流是虚拟的社交平台,这使得许多人在网络交流中肆无忌惮,无所不为,而这种网络环境,对学生发展会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教师应积极辅导学生,调节学生心理,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1.2 教育环境存在问题。传统教学环境只有教材、教室、教师,并没有其他人员或物品,环境单调,乏味。时至今日,大部分高校依旧沿用这样的教学手段,教师只需要教案,学生只需要听教师指示即可。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仅仅是为应付考试。网络技术地出现与发展,在促进人们交流的同时,也导致网络信息的泛滥、消息真假不一,消息价值也高低不等,高校的教学环境也因此变得愈加复杂,高校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监察模式都无法继续发挥效用,这是如今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3 学生地位存在问题。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课堂的被动地位,这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升,注意力也不集中,从而导致其课堂学习效率不高,不仅如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想象力都得不到提升,这类学生并不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网络技术在课堂中地引入,打破课堂传统格局,各不相同的思想通过网络技术向学生传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对网络上大量的知识进行筛选与学习,然而大量的知识使学生无从下手,也不能辨别学习的知识是否具有实用性,这也是思政教育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2.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突破方法
2.1 教师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思政教育若想发挥其真正的实用性,必须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各高校如今招收的学生对网络技术较为熟悉,对网络在生活中各方面的运用也较为清楚,其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因此,学生在网络时代下的思政教育课堂表现极为活跃,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这会使得学生不满足于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希望获取更多知识,并得到教师地认可。
教师可以将思政教育所有课程分类成几个方面,然后将所有课程录成视频传至网上。学生除在课堂中学习,在课余也可听课复习所学知识,无论学生在宿舍、食堂,还是在图书馆,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而且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喜好进行课程选择。教师还应定期邀请不同专业的学生开会,要求学生对网络课程提出建议,或者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使网络课程更为丰富,生动,符合学生的喜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地影响。
2.2 结合网络创新教学方式。传统教育模式过于呆板,教学方式也过于简单,大部分教师容易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地感悟以及学生对知识地实践,导致学生无心学习,丧失了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应先考虑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将网络技术引入教学当中并广泛应用,借助多媒体将抽象的文字用图片、音频及视频向学生展现出来,以便学生更为容易接受。
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将思想政治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物品、思想流派等编纂为词条,以供学生查阅,也有利于教师的课堂讲学。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对词条进行扩充与丰富,学生在丰富词条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知识地检验与巩固,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2.3 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及水平。网络技术被引入课堂,对高校教师产生极大地冲击,教师会明显感到自身专业知识还有待提高,眼界尚需拓宽。故而,教师如果不能熟练地运用网络,以丰富自身学识,其对社会地了解与专业知识有可能落后于学生,从而导致其作为教师的魅力直线下降,不仅如此,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度也相应下降。教师自身人格魅力及其文化素养决定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熟悉网络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通过网络技术获取知识,以提升自身文学素养及人格魅力,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当今网络消息繁杂,一部分信息是确有其事,而一部分信息则是子虚乌有,但无论是那一部分信息,学生都有可能信以为真,并以此质疑教师在课堂中所讲授的知识。教师不应只是准备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还应积极在网络上搜索最新的学术理论及学术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例如,1927-1937年中,中国在执政期间取得了不少成就,史称"黄金十年",学生可能利用这一时间段,对课本中形容中国的内容产生质疑,教师也应当对此进行了解并解答学生的疑惑,使学生加深内容的了解,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相信课本中的内容。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结束语
网络技术迅速发展顺应时展的需求,因此得到广泛地普及,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入网络技术,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地创新,以及课堂效率地提升。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是大势所趋,教师应积极学习如何利用网络技术,以便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信息时代;思政教育工作;机遇和挑战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对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当前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所应当注意的重要内容,这不仅是当前我国教育的紧迫性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自身素质的必要条件,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要意识到在高校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思政教育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对于祖国在未来的发展来说,大学生是希望。从这层意义上说,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整个社会的素质和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必须要对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进行引导和教育,只有这样才会使得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使得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和谐真正结合起来,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
2.思政教育可以使得我国整体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对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教育加以关注能够使得我国的社会真正实现和谐的状态,同时也会使得我国的竞争力以及凝聚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由于当前国际竞争的关键性的环节就是对人才的竞争,其中思政素质是一个人才最为基本的素质,所以说,只有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起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才会使得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和整个民族的发展壮大真正联系到一起,使得我国的大学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贡献出自己的应该有的力量。
3.思政教育能够使得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得到不断地提升
众所周知,思政教育本身具有相当的政治性以及阶级性的特点,在意识到这些特征的同时还应当意识到思政教育能够稳定社会以及维护阶级统治,另外还应当意识到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本质就是要使得自身的发展得到满足,使得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不断的完善。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来说,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大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能够在思政教育的引导之下培养起自己良好的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继而使得自身的价值得到良好的实现。
二、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
1.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高等院校的学生主要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学生,其行为以及理念都会因为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发生相应的变化,很多学生在思想以及观念上整体来说是比较积极以及健康的,但是也会有很多消极的方面,比如说没有明确的信仰以及缺少明晰的价值观念,在对思政教育的接受上往往不够积极。
2.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手段比较单一
当前很多高校中都会开设思想政治课程,但是在整体上其开展的手段缺少多元化,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在教育上主要是采取以往传统的灌输的手法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地位,没有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样就会使得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也就缺少相应的效果,没有真正实现思政教育的真正目的,这也是当前我国高校中思政教育尴尬地位出现的主要原因。
3.高校思政的教育内容比较落后
对于高校的思政内容教学来说,应当是与时俱进,同时应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生相应的革新和变化,但是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并不是这样,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在内容上还比较落后,很难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甚至是和当前的社会发展产生严重的脱节现象,这样的一种落后和脱节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的高校思政教育没有实践性以及可操作性,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是很难取得相应理想效果的。
4.高校的思政教育和社会实践严重脱节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教学,形式大过内容,思政教学没有结合当时的教学环境,没有和实际进行联系,很多高校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对思政的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没有真正意识到思政教育对于整个高校教育的重要性,在进行相应的思政教育的时候也很难进行相应的实践,这样就会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仅仅停留在书面上以及口头上,这样就违背了思政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很难真正达到思政教育的理想目标。
三、抓住机遇,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
1.运用信息网络提升思政教育的形象生动性
因为多媒体技术自身具有声像结合以及图文并茂的特征,运用多媒体的这些特性进行思政教学的话就会使得学生在接受教育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政学习的热情以及积极性。比如手通过影视图片资料,提升学生的历史感受,真正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比如说在讲授相应的理论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通过这些生动的图片影响,使得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会有直观的感受,真正使得网络信息为课程的教学进行服务。
2.使用网络来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
运用信息网络自身所特有的时效性以及交互性的特征,在网上通过论坛的形式以及聊天工具等多种方式和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心中所想,和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以及问题的探讨,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没有距离感,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更加具有亲近性,同时也能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得到学生的支持,从而使得教师的工作效果有所提升。
3.使用网络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服务性
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来说,其能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凝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对学生的发展以及成才需要进行满足,高校思政的教育功能以及相应的服务功能得到展现,才会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才会使得学生和学科之间不再有距离感,增强学生对学科学习的认同度。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网络信息自身所具有的服务特征,加强对学生的服务,建立一些学生真正喜欢的网站将一些主流的价值观真正渗透到网络之中,使得学生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就能够受到相应的教育以及启发,从而达到较好的思政教育目的。
4.使用网络提升教育有效性和针对性
因为网络自身所具有的虚拟性,使得每一个网络的使用者都能够将自己的身份进行隐藏,继而在虚拟的世界之中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就会使得高校的思政工作人员能够透过网络的平台来了解学生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以及状态,进而才会使得教师教育有更理想的效果。比如说,针对当前社会上的或者是校园中的一些比较热点的话题,学生通常会在网上发表自身的看法或者是观点,将自己最为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对于思政工作者来说,就可以对这些材料和信息进行收集以及整理,从而找到问题在什么地方,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才会更加有针对性,使得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得到相应的提升。
5.使用网络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整合性
网络平台上的信息量比较大,使得思政教育工作会有较多的资源可以使用,这样也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了解到当今社会的信息,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使用网络的平台对教学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教师应当对网络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利用,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进行学生的思政教育,可以将学生的思政教育和当前学校的文化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对校园的文化进行积极的建设,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校园文化活动,从而使得学生的心灵得到一定的净化,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水平。
6.使用网络提升思政教育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将思政教育工作者作为教学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开办一些教育性的网站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引导其参与到网站的建设中来,进行自我教育以及自我管理,这样不仅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同时还会使得学生在建设网站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教育从而再反过来促进网站的良性建设。
四、克服网站负面影响的对策
当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西方的文化开始逐步在校园蔓延,这样的一种蔓延速度往往很难进行回避,进而就会使得当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在价值观上比较容易受到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西方世界中的消极情绪和消极的价值观将会使得高校中思政教育的开展面临极大的困境。另外,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会给我过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带来严重的阻碍,我国高校的学生在迈上社会之后就会在思想以及工作上面临比较多的矛盾以及冲突,比如说刚刚走上社会之后就会遇到比较激烈的竞争以及工作上的压力,市场经济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使得学生会受到一定利益的诱惑,这样的一些不良影响因素在学校中十分普遍,这样不仅会对高等院校的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会使得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面临巨大的挑战。
除了以上负面影响之外,我国信息网络的使用也会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阻力,当前全世界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网络文化和计算机逐步蔓延到大学校园之中,在生活上以及学生上,学生都会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上文中提到信息网络的积极作用能够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得到顺利的开展以及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网路信息时代因为充斥着一些不良的因素,这样就会使得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上会受到一定的阻碍,阻碍我国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在面对网络信息环境所带来的负面挑战的时候,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加以应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来说,工作者应当不仅对网路技术精通,同时还应当具有比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正确的鲜明的立场以及信念,同时还应当有较高的思想品质以及鉴别能力,对于网络中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能够及时的发现,同时能够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地、有针对性的教育,运用网络上的正面材料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才会真正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
2.加强网络平台的监控力度
首先,对于思政工作来说,应当要有关于校园网络的相应规定,只有这样才会使得校园网络在管理上能够有所参照,才会用过规范的手段进行管理,使得校园的论坛能够得到有效地运行。其次,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经常运用网络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是用有效地措施加以解决,使得学生能够从中真正有所收益,对于那些不良的思想动态,要进行及时的制止,同时还应当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实现良性的互动。再次,应当建议一支学生队伍来对学校校园网的信息进行监管,同时开通相应的举报通道,真正发挥学生对网络的监督作用。
3.进行网络平台上的舆论引导
首先,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所关注的以及讨论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育,使用的相应观点对问题展开分析,从而真正形成正确的舆论力量。其次,对于一些社会上敏感的问题,教育人员应当具备比较高的洞察力,对学生的态度以及观点进行预测,通过进行提前引导。再次,对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进行大力的弘扬,对学生中存在正面榜样以及典型进行及时的宣传,将爱国作为教育的中心点,使得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在校园中占主导地位,从而抵制那些不健康的文化、观念的影响。
4.引导学生提升自我素养
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还应当进一步加强科学方法论以及世界观的教育,使得学生自身素养得到不断地提升,进而增强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使学生的自律以及责任意识得到相应的提升。教师应当逐步培养学生对网络媒体进行正确的运用以及做出及时的评价,从而增强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的素质。要不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中的是是非非,提升学生对信息的选择以及甄别的能力,同时还应当通过讲座等多种形式将一些良好的道德标杆竖立起来,使得网上的行为得到规范,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5.教师应当处理好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关系
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者来所,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关系处理好,将传统的教育方式作为主导,同时再辅以网络教育的方式,在网络的教育平台上开展相应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应当积极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于网络平台上的思政教育工作来说,其只不过是对传统教育所进行的完善,并不能从根本上替代传统教育。使用网络的平台开展相应的思政教育其目的主要就是对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和时代不相适应的地方进行改进,使得思政教育工作的能力以及水平会有所提升,使得自身的优势得到发挥,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发挥其服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要运用传统思政教育的方式来对网络教育的不足进行弥补,只有这样才会使得高校思政教育自身的有效性得到良好的保障。
五、结束语
对于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来说,其工作的开展首先要顾及实际的社会环境以及现状,同时还应当意识到实际状况的微妙变化,只有这样才会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政教育,其次,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整个教育工作过程中将学生作为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对学生的自我发展进行尊重,同时对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及时的满足,对学生自身的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才会知道学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教师在开展相应的思政教育工作的时候才会变得更加有针对性,再次,教师对于思政教育的模式以及教育的方法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对教育的模式以及相应的思政教育体系进行及时的优化,最后,还应当积极注重当前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会为学生的思政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和氛围,才会使得学生自身的优势得到发掘,信心得到提升,有利于教师思政教育的良好开展。总的来说,在网络信息时代,对网络平台进行正确的利用能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但是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当意识到思政教育在网络信息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机遇,充分把握高校思政教育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机遇,提升思政教育的成效。但是也不能忽视思政教育在网络环境下所遇到的挑战,以及网络信息环境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所带来的负面的影响,积极应对挑战,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意识到思政教育和当前的网络时代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从而发挥网络在整个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周济.占领新阵地把握主动权开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10(09)
[2] 温海芳.网络思政教育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熏陶和感染[J].中国远程教育,2012(12)
[3] 闫晓静,景致明,唐仕琼.论多元文化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所面对的挑战与举措[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4] 米泽民.对高校思政教育知识体系分析逻辑建构性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3(01)
[5] 刘御.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
[6] 闫晓静,宁建荣,贾耀中,苟正刚.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J].中国报业,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