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化学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开展案例教学最为关键的是案例的选择。将健康体检作为教学案例,其优势在于:其一,常见。健康体检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越来越普及,因此将健康体检作为教学案例,能降低生物化学的神秘感,拉近其与学生的距离。其二,涵盖面广。健康体检项目涵盖生物化学中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三大物质代谢、肝胆生化等重要内容,还可以通过探究体检新项目和新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而了解一些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基础。其三,精要。现代生物化学对临床检验医学现状与未来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可以说临床检验医学(尤其是生物化学检验方面)是生物化学理论得以具体应用的学科之一。健康体检是临床检验医学的一部分,将一份简单的健康体检报告作为案例导入,并将生物化学相应知识点融入其中,在教师的指引下由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案例情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轻松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因此,以健康体检为案例开展生物化学教学,不仅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形象化,便于理解,还可以将繁杂的基础知识串联起来,便于记忆。
二、体检案例应用示例
1在静态生物化学中应用
同一个知识点可能有一个到数个体检指标与之联系,而同一项目的不同方面也可对应不同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学工作者在使用案例时有所选择,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就静态生物化学(即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章节而言,重点需要关注的是“检测方法与原理”。应该指出的是:现阶段很多临床检验已被自动化、一体化分析仪器所替代,如血常规和尿常规分别用血细胞分析计数仪和尿液分析检测仪检测分析。仪器检测分析具有快速、精准的优势,但就具体的生物化学教学而言,不应局限于对现有手段的简单陈述,而应关注其检测方法和原理,也可拓展到对多种替代方法的探究。体检项目中很多都涉及蛋白质、酶、核酸等的检测。在实践中总结出两条筛选案例的原则:其一,简要,即检测方法简单典型,若能配合开展学生实验就更佳。静态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学习的开端,唯有遵循简要原则,才能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如:蛋白质化学是生物化学中的开篇章节,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章节,其中蛋白质理化性质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尿蛋白定性实验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中有3种实验方法:加热乙酸法、磺基水杨酸法、试带法。这些方法涉及蛋白质酸碱性、两性解离和等电点等内容。可通过问题设置来引导学生自行分析实验原理,主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分析“何种情况会致假阴性或假阳性?“”操作时应注意些什么?”等问题,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印象。尿蛋白定性实验简单易行,可配合开展实验教学。另外,血清蛋白可用双缩脲法和电泳法两种方法测定,也可同时引入该检测项目进行讲解。其二,所含知识点丰富、可重复使用。如酶学章节是动态生物化学和静态生物化学之间的桥梁,酶促反应的基本原理、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以及酶活性测定方法都是本章重点和难点,而大量的临床检验是依托酶促反应来测定的,如何从众多案例中选择出典型案例?就酶学部分而言,我们选择的是ALT的测定。ALT测定方法简单,有比色法和连续监测法两种,通过对其测定方法和原理的探究,可掌握酶学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ALT指标的临床意义涉及肝胆生化、氨基酸代谢,甚至维生素(ALT辅酶是维生素B6,若ALT偏低可能是磷酸吡哆醛缺乏症)章节内容,因此ALT案例可串联多个知识点,方便学生记忆,且该项目可配合实验教学。
2在动态生物化学中应用
动态生物化学即物质代谢,是生物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是学好本部分的两个必要前提。体检案例在此部分应用较广,与静态生物化学联系时,往往对应单个或数个知识点,而到了代谢部分,体检案例可作为主线,整个部分教学可围绕这个主线展开。应用案例教学时,一般分为导入案例、问题驱动、学习应用、拓展延伸4个环节。例如在代谢开篇之前,先让学生看数份血糖血脂偏高的体检报告单;接着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数量、该类疾病死亡率等数据导出“什么是三高?”这一问题;然后从“三高指标是什么、什么是血糖、什么是血脂”开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血糖和血脂要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由此引出糖代谢是调节血糖平衡、脂代谢是调节血脂平衡的概念,随后循序渐进地进行代谢各章节的学习。以脂类代谢教学为例,让学生阅读血脂偏高报告单中的健康建议项目,并让其带着“为什么提出这些健康建议?”的问题来学习。在讲具体代谢途径时,结合预防高脂血症的措施以及调血脂药物的作用机制来讨论;讲血浆脂蛋白代谢时,结合血脂相关的4项指标来分析;讲脂类代谢紊乱部分时,从高脂血症的预防、疾病分型及特征、症状、治疗措施等方面加以总结,这样学生就能梳理出整个脂类代谢的要点。
3在分子生物学中应用
体检案例不可能涵盖生物化学所有的知识要点,但稍加拓展引申,就可扩大应用范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生物化学中的分子生物学部分主要围绕中心法则来讲遗传信息的流转以及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相关的一些基本技术。然而体检项目中并没有涉及此部分内容,但如果我们对某些体检项目加以拓展,就可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我们从血常规入手,如果白细胞数偏高,很可能预示细菌感染,那么现代临床检验中就细菌鉴定可引入多种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核酸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指纹分析等,从而弥补了此部分内容缺失的不足。又如,健康体检备选项目中有癌症标志物的检查,癌症的早期诊断是现今的研究热点,新项目指标、新检测方法不断涌现,可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展开讨论,学习相关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三、总结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过程的化学变化规律和命本质的学科,其知识体系庞大,内容抽象复杂,是一门教师教、学生难学的医学基础课程。难学、难教和学好、教好成为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突出矛盾。影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因素
1教材因素
1.1教材内容抽象、枯燥、乏味、专业性过强,涉及的化学结构式、反应过程复杂、难记,代谢过程仅有文字叙述,学生难以理解。
1.2学生园素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基础差,缺乏扎实的生物学、化学知识,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且学习方法不当。如有些学生想学但学不会;有些学生则能听懂教师的讲解,却看不懂书本内容。
1.3教学大饲因素
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多,但学时少,且课程安排衔接不当,如化学与生物化学同时开课,导致生物化学第一节课涉及的氨基酸结构式等有机化学方面的知识,学生还没有学到。
1.4教师国童
由于教材的权威性,专业知识的严密性,使教师教学受到制约,对枯燥难记的概念、化学结构及代谢过程必须按教材讲授,以保证生物化学知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完整性,限制了教师的课堂发挥。
1.5教学方法园素
生物化学教学缺乏直观的教学用具,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动态表述代谢物化学结构的变化特点和代谢过程的化学变化。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个别教师制作课件存在困难,课件制作水平不高,只是将文字、图片罗列出来,难以动态展示代谢过程的变化规律,教学效果不好。
2提高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2.1注重教师个人仪容仪表,树立文好教师形象
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教学风格、人格魅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一位仪态大方、教态自然、语言幽默、亲切和蔼、关爱学生的教师,会很快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重视生物化学绪论讲授,激发学生学习募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解生物化学绪论课是教师介绍本学科专业知识的第一步。如果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照搬教材,讲解缺乏新意,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生物化学绪论虽然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其内容十分丰富,是全书学习的指南,可以帮助学生村立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笔者对绪论中“生物化学”概念采取“望文生义”教学法进行讲解.让学生用已知的生物学和化学知识,分析未知的生物化学概念,并得出以下知识点:生物一研究生命的本质(研究对象一生命体)-一生命现象(健康、疾病、死亡);化学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从而总结出生物化学的概念(生命的化学)、研究内容(生命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代谢过程)、学习生物化学的意义(掌握代谢与健康、疾病、死亡的关系)及方法。
2.3明确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的展示应少而精,重点突出,并结合学生实际听课情况,由易到难,由浅及深。鼓励学生记住知识的结构和提纲,准确把握知识的点(要点、重点、难点、疑点)、线(主线)、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从知识的点、线、面入手,结合教材内容,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氨基酸代谢一章时,围绕蛋白质是体内主要的含氮化合物,引导学生注意氮的代谢途径,总结出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主线:蛋白质(N:16%7氨基酸(基本单位)堕墨墨堡旦氨(剧毒)塑墼堡尿素(肝脏)_堡一排出。明确本章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为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方式、氨的代谢。
2.4精心组织教学,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洛克说过:“教师的教学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对教师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考验。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的交互性,采取提问、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从而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2.5引用生话实例,辅助赦学
生物化学教材中的生活实例很少,且与专业知识联系密切,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应采用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实例,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化学知识。例如:三羧酸循环是生物化学中的核心代谢过程,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代谢过程十分复杂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利用磨盘可以将豆类磨成豆粉,再加水制成豆浆的实例,形象地将三羧酸循环(机构)比喻为磨盘,乙酰辅酶A比喻为黄豆(大分子物质),Co’、0比喻为豆浆(小分子物质),进而理解三羧酸循环的主要作用就是氧化乙酰辅酶A中的乙酰基。再例如:生物氧化中H20的生成是通过呼吸链来完成的,十分抽象且难以理解。笔者在讲解呼吸链的概念时,通过多媒体动画将呼吸链比喻为接力比赛:呼吸链(接力赛)是指代谢物(起点裁判员)脱下2H原子(2H++2e)(接力棒)经递氢体和递电子体(4名运动员),按照一定顺序(1、2.3、4棒),最后传递给激活的氧分子(终点裁判员),生成H,0(奖品)的全部体系(体育项目)。使学生理解了呼吸链的组成(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受氢体(氧分子)、呼吸链在生物氧化中的作用(2H++0一H2(})。如果将2e递给氧分子(终点裁判员),不是最后的递电子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第4棒运动员),则违规,生成H20:(无奖品H1O)。并结合煤气中毒进一步阐明呼吸链在生物氧化中的意义。
2.6指导学习方法,掌握记忆砚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生物化学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思考与总结,抓住问题的实质,寻找记忆规律,将复杂的生物化学知识、代谢过程尽量简化,突出重点、难点,达到触类旁通、掌握重点的目的。例如:学生反映很难记忆8种必需氨基酸,为此,教师总结了很多记忆方法,笔者认为谐音记忆法最简单、直接。记忆方法如下:到图书馆一缬(借)异亮(~)亮(两)苯丙(本)蛋(淡)色(色)苏(书)赖(来)。
一、生物化学课传统教学方式
生物化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是靠教师单纯应用粉笔和黑板作为教学工具,学生主要根据教材文字的描述、教师的讲授获取知识。长久以来,各高校生物化学教学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适量实验课为辅。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方法常常是课上勤笔记少思考、课下不复习少作业,考前死记硬背、考后“完璧归赵”。所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因为没有实物或图案介绍,学生对一些专有名词理解不深刻。概念理解方面也是不标准。传统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知识信息的拓展,不能有效地掌握知识点。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传统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是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符合生物化学学习特点的教学创新,也是扩大学生信息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方式。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机,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使学生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一般局限于课本上文字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和掌握概念及理论机理。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述和板书对于引导学生学习思维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图、文、声音、动画综合起来,形象生动地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地展现给学生,例如在讲授生物酶具有高效催化机理的内容时,通过动画演示能生动的展示临近定向效应、张力和形变、酸碱催化及共价催化等机理,使学生对酶催化的诱导契合学说有更直观立体的认识。所以说学生在强大视觉、听觉的冲击作用下不仅深刻地掌握了知识要点,还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在生物化学课的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把课本上枯燥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课件,极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2.动画演示,化抽象为具体,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生物化学课是化学制药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在理论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并运用概念,还要求掌握系统的理论结构。如果在传授学生很陌生的知识点的时候依然依附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就很难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和机理,当然课堂气氛也就不尽如人意。比如在讲解DNA复制过程时,因DNA具有超螺旋结构,在复制时其超螺旋结构必须松弛,使DNA双链分开形成单链,暴露碱基,这样才能发挥模板作用合成新的互补的DNA链,松弛模板DNA的超螺旋、解开双链都需要一些酶来共同完成,此过程如果应用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融为一体做成动画,使得学生眼、耳、脑并用,学生兴趣会一下被调动,知识点也容易理解和掌握,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
三、多媒体技术的“点睛”之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生物化学课的教学中是教学方法的一次提升,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多媒体技术运用于生物化学教学在很多高校越来越普及。但是使用不当或者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授课,反而会适得其反,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也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综合能力,有的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把握好上课的进度,而且不能将“多媒体”变成“一媒体”。所以怎样更有效更合理的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在生物化学课的教学上,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并且应该及早研究的课题。
1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环节
1.1实践能力提升的必经之路。现今部分高等职业学校仍注重教材知识的教学,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重要纽带,不仅验证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还进一步增强了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做中学”的观点,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1]。尤其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来说,生物化学实验课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对学生基本科研思路的形成也有帮助。1.2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是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医学检验专业建设方面,明确医学检验专业定位、丰富师资力量、加强实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实验课时在生物化学课程中所占的比例,有助于提高学生总体素质,进而提升教学质量。1.3应用型人才需求增大的应对之道。如今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对于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动力,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不竭源泉,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应用型人才的大量输入。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验课程,尤其是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来说,生物化学课程是基础性学科,其实验教学为日后学生走上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应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这样为学校注入新活力的同时,还形成了有效的枢纽,连接学生和企业,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2改革与探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之道
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的现状
语言交流障碍大。目前我校招收的留学生主要是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学生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官方语言虽是英语,然而英语的发音并不标准,语音中往往夹杂着浓重的地方口音与地方词汇。这是师生之间交流的最大障碍。加之留学生的汉语底子薄。往往学生能听懂教师的话,而教师听不懂学生的问题。
学生层次差异明显。留学生和中国学生虽然在文化背景、教育体制上有诸多的不同,但有一样是相同的:
学生的知识层次,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然而可喜的是,我们在进行留学生的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外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学习更积极,更主动。他们的思维频率往往是同步,甚至是超越老师的教学速度。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中国教师留学生教学的压力。
课堂管理困难。外国留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而自我约束力较差。课堂上经常发现他们随意说小话。
随意走动的的现象。曾经一次,我在听留学生的生物化学课时,有个留学生从别处窜到我身旁。用愤愤的口气对我抱怨:“这个老师上课就像开Party,同学们在下面叽叽喳喳的,甚至有不打招呼就出去上厕所的,老师都没有控制一下,太不像话了。弄的我们都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听课。”学生反映的情况是事实,但是我们发现,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却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
学生听课难的问题。生物化学是我校大二才开放的必修课程。一门基础课程之所以没在大一开设其原因是学好生物化学必须有化学课程做铺垫。生物化学的定义即“生命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物质代谢及遗传机理等。而留学生在大一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语言关上,化学知识的学习成效并不理想。所以大二的生物化学学起来磕磕碰碰,举步维艰。
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针对师生之间语言障碍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我校每年都会对各科骨干教师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教学英语”培训,内容包括基础英语口语教学、英语视听训练、各国语言风俗、留学生心理特点、课堂教学用语等等一系列课程。从多方面入手,旨在培养我校留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人才。
授课当中积极与留学生交流,逐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英语口语。在自己授课过程当中应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流畅性和精准性。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这就要求教师要比学生更主动。多听,多说,不要怕说错而张不开嘴。只有教师自身放得开,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适应学生的语言习惯。
留学生在读大一之前应设立汉语等级考试预科班,经过一年的汉语预科学习,通过测试后才能读大一。如同中国学生去英美国家留学一样,要先过雅思和托福才能开始正式的专业课程学习。
因材施教是解决学生层次差异化的基础。留学生层次差异化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层次、专业知识层次、以及心理素质层次等方面。学校要通过强化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来提高学生汉语表达的能力。例如开设医学专用汉语课等。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化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留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分清学生差异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完善留学生的生物化学课堂管理。课堂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它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传统的中国式课堂教学管理主要采取管、卡、压等办法以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而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为了建立有利于教与学的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采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方式相结合。
以理服人指的是教师的自身的教学水平要过硬,这样学生才会对你产生敬畏之情,不会在课堂上放肆。教师良好的授课往往能够吸引绝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就没空干其他的事。
以情动人则是指当教学进入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必须以愉悦欢快的心情去引导留学生:当教学转入基调哀愁悱恻时,教师必须以沉郁凄凉的心情感染留学生:当教学要求严密的科学性和清晰的条理性时,教师的心情则应平正、舒快:当教学呼唤思维逻辑严密,或深沉,或激昂,教师的心情也必须随之严肃、振奋。这些情感借助教材和一定教学手段,传示给学生,它会像磁石般吸引住学生。另一方面,对留学生处理,更少不了一个“情”字领先,从语意到行为都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在关爱他,使其主动配合教师的课堂管理。
解决生物化学课程学习方法的问题。留学生化学底子薄,我们就需要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当中给他们补上这些基础化学知识。缺哪补哪,而不是把化学的所有知识点都重复一遍。这样既不会给生物化学教学增加较大的负担。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融会贯通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
要让留学生们重点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同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化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既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生物大分子、物质代谢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生物化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1.1缺乏完整独立的教学大纲
原有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附属于理论教学,没有单独开设课程,缺少完整独立的教学大纲,使得实验课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实验间的关联性不强,不能很好地展现实验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1.2教学内容安排不科学
由于受到实验教学学时以及实验仪器的制约,教学中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偏少.验证性实验的结果都是已知的,操作方法也是固定的,只要按照步骤进行实验就可以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3考核方法不全面
以往生物化学实验成绩只占生物化学总成绩的20%,仅单纯依赖实验报告完成的好坏进行评定,这样的考核方式势必会造成学生不重视生物化学实验课,从而使教学效果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1.4实验室资源利用率不高
平时实验室只在实验教学时使用,对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的科研活动未完全开放,造成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导致实验资源浪费,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热情.
2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新的教学计划实施以来,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条件的现状,遵循客观性、相对独立性、创新性和系统性原则,对原有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制定新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教材,调整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考核方式,提高实验室的开放力度.通过在这些方面的改革,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使其实验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教学效果也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
2.1实验教学大纲的制定
在新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中,明确了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在实验中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并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所参与的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制定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以基本技术为依据,包括离心、层析、电泳、膜分离、PCR与分子克隆等,根据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情况,按照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层次安排了具体的实验,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2实验教材的编写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参考生物化学实验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教学和科研工作,编写了适合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教材.实验内容涉及生物化学课程中的糖类、脂类、蛋白质、酶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提取、含量和纯度的检测及性质的验证等,实验技术包括分光光度技术、电泳技术、层析技术和离心技术等.该实验教材中还加入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写作规范和写作要点,也增加了实验室安全要求、实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实验中涉及到的安全隐患、实验器具的洗涤干燥及计量仪器的选择与使用等较为全面的内容.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以期在教材再版时进一步地补充和修正,使其更加完善合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每个实验乃至每个实验步骤的设计目的和原理,这样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在以后的科学研究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3教学内容的调整
实验教学内容是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调整实验教学内容时,始终注重与生物化学理论课程的衔接呼应,内容从易到难,并适度重复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并自我运用.原来的生物化学实验不是独立的课程,学时较少,只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在新的教学计划中,生物化学实验独立开课,学时也有所增加.教学内容也进一步地调整为:首先讲授基本实验理论,传授基本实验技能,进行基本能力的培养,强调实验技术要领和操作的规范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选题,查阅文献,制定实验技术方案,优化实验体系,分析和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启发学生的研究思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2.4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上以灌输、模拟和验证为主.授课方式多以板书为主,信息量较小,虽然能够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现在的教学根据生物科学专业的特点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践”的教学新模式.
2.4.1以教师为主导,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实验实践→总结归纳→再提出问题的可持续循环模式进行实验教学,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进行发散性、拓展性与联系性的思考.提出一个科学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查阅文献资料进行研读,自主设计实验,教师在此过程中适时地给予科学的指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使实验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的相关工作,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思考问题的氛围,这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课外教学模式.实践证明,通过结合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拓展学习内容,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4.2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实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准备及讲解,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与科学思维的能力.
(1)由学生准备实验.
在大多数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准备工作(包括样品的准备和预处理、试剂的配制与分装、仪器的调试等),都是由授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准备的.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在上课时“人到心未到”,像机器人一样进行操作,缺少必要的思考.为了改变这种现象,现阶段生物化学实验课基本都是由学生自己动手准备,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知道实验准备的重要性及规范实验操作的必要性.
(2)学生主讲,教师辅助的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前,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把不同的实验分配给这些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制作多媒体幻灯片,上课时,让各小组安排学生来讲解实验的目的与意义、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最后教师进行必要的更正和补充.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他们在文献查阅和PPT课件制作方面有所进步,提高了对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促进了他们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以错误为鉴,为正确的学习打基础.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验,对于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和不规范的操作,待实验结束后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纠正.要求学生在后续的实验中主动地相互纠错,培养他们细致观察、规范操作、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整合知识,锻炼思维,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摒弃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使实验教学逐步实现教向学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以更好的展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施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实验现象的观察力以及数据的分析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较为全面的提高.
2.4.3运用多媒体,增加授课的信息量
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录像、投影幻灯片等,将教学中难以用语言和图形表述清楚的内容,通过动画的形式进行演示,这样既能够活跃学习气氛,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点或原理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实验效率和教学效果.
2.5优化考核方式
改革了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形式,最终成绩由四部分构成:考勤及平时课堂表现占20%,实验报告占20%,实验理论考试占30%,实验操作考试占30%.从实践效果来看,改变了以往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知识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课程的教与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考核内容更加丰富,考核形式更加趋于合理和全面,打破了以往的实验报告定成绩的惯性思维,提高了学生在实验中对实际操作的重视程度,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理论的理解.
2.6开放教学实验室
为促进教学实验室开放,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鼓励本科生提前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从2005年开始设立了“实验技术研究项目”,在2010年又设立了“教学实验室开放基金”,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经费资助力度逐年增加.实验室的开放,一方面,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本实施个性化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思维.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探索性科学研究,有利于激发创新灵感的产生,也有利于新想法在实践中得以释放和验证,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有益的.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的相关课题,可把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运用到科学研究的实践中,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得以加深.同时也对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有了初步认识,增强了积极开展科研的意识和专业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实验操作、文献阅读、数据分析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3结语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medical biochemistry teaching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YI Fang YANG Ying-xue SONG Yong-yan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Nanchong 637000,China
[Abstract] Bio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medical subject.To improve the medical biochemistry teaching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we report our 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based on the ten-year teaching experiences.The teaching strategy and methods are concluded,the teachers′ ability,planning and preparation,teaching method,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nd solutions are discussed,in order to improve and promot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Medical biochemistry;International students;Teaching experience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教育各方面的高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对外交流不断扩大和深化,我国内外全科医学士(MBBS)教育对国际留学生吸引力增强,具备MBBS招生资格的医学院校增加,医学留学生的数量也日益增多[1],对这类医学院校的教育模式、教学手段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生物化学是从分子层面、微观角度来研究生命体内的各种分子及其发生的化学反应,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又渗透于生命科学及医学其他专业领域中,如遗传、免疫、营养学等,是生命科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工具。该学科属于基础性研究,同时又是20世纪以来发展最快且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知识更新迅速。对于医学生来说,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学好生物化学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临床课程打好基础,也为日后从事医疗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其基础概念多、理论体系抽象、内容庞杂,学生需要适应学科特点,从分子层次来理解生命现象及进程,生物化学成为一门医学生普遍觉得困难的学科,全英文教学,更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双重挑战[3-4]。我校生物化学教研室自2006年开始承担留学生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任务,继而开始全面承担理论教学任务,在教学实施及师资培养方面积累了部分经验,现对教学实践、问题及思考进行总结。
1 教学实施前的准备
要确保留学生教学质量,一方面需要提升学校配套的硬件水平,严格执行《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另一方面对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生物化学全英语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良好的英语口语和交流能力,同时这样的要求也有利于中青年教师的能力培养和个人发展。生物化学教研室选派了教学经验丰富、口语基础较好的中青年教师,在教学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教师口语提高训练、学生情况摸底、教材选用等。负责留学生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教师均参加过一年外教口语培训和专业医学英语的培训,并赴国外进行三个月口语培训。在留学生进校第一学期,对留学生的化学基础及生物学基础知识进行摸底测试,以做到心中有数。
教材方面,我们参考了几本经典的中文、英文原版生物化学教材,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系列《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6],《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7],《生物化学――基础理论与临床》[8],《哈珀图解生物化学》[9]等。以《哈珀图解生物化学》为主,该教材对基础知识的阐述简明清晰,大量图、表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方面,需要注重与国际接轨,教师在备课和安排各章教学时数时参考留学生回国后执业医师考试对应的内容和题目,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相关的练习题目。
2 教学实践
2.1 适应学生实际,调整教学内容
由于招收的留学生来自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加纳、索马里等不同国家,学生的主要常用语言、文化和教育背景差别很大,部分留学生基础相当薄弱[10]。随地域不同,留学生们的知识水平差异较大,学习态度各不相同,自学能力及组织纪律性两极分化较为严重。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生化课程的开始阶段,专门安排了化学基础和细胞生物学基础的复习专题,着重复习与后期生化内容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化学分子,尤其是有机分子的结构特点;化学键的种类及特点;同位素的概念及应用;细胞、细胞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等,以帮助基础欠缺的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减轻了他们学习生物化学的畏难情绪,学生反馈良好。
2.2 多种手段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讲授、基于问题的学习、案例讨论等,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局限于传统方法,也没有一种适应任何内容、任何学生的万能方法[11]。针对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生化课程缺乏兴趣的现状,我们在课程中引入了较多与生活和临床紧密联系的实例和比喻,使学生对于难以想象的抽象概念及代谢过程,尽量可视化,以生动的图示和动画帮助理解记忆,如“蛋白质”一章中,结合小组讨论“为什么三聚氰胺可以使凯氏定氮法测得的蛋白质含量偏高?”以核酸口服液为例子,讨论“核酸和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由减肥产品左旋肉碱引入“脂肪酸β-氧化”等。通过PBL与多媒体结合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12]。我们参考了国外制作的各种生动准确的Flash动画,如显示DNA空间结构、DNA如何复制,蛋白质如何合成和进行翻译后加工的过程;三羧酸循环及其他营养物质的联系;呼吸链的结构和ATP的生成;基因重组等,这些动画帮助学生想象和理解了不可见的生化过程,并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他们的兴趣。很遗憾的是我国在多媒体教材、动画制作这方面尚欠缺,并没有多少原创的优秀动画可供学生参考。即使在对中国学生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倾向于使用国外优秀动画。
另外,我们发现多数留学生没有记笔记的习惯,喜欢拷贝教师的课件作为课后复习的参考。虽然学生的基础背景知识两极分化,整体相对于同级的中国学生较弱,但他们很喜欢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如果长时间进行单纯的讲授,学生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和积极参与。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尝试在课堂上增加提问和讨论,并在每节课结束前进行小结,给出一些选择或判断题,以供学生检查自己对课堂讨论要点的理解。在每章课件后都附上要点总结和本章思考题作业,要求学生及时复习和完成,教师定期收集作业批改。作业成绩以一定比例纳入总成绩计算。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生物化学的理解程度和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影响。口语标准、讲解生动易懂、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及临床的教师很受学生的欢迎,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本教研室承担留学生教学任务的都是中青年骨干教师,但是他们在国外学习的时间毕竟较短,在口语交流方面受到限制,一方面需要教师们自己不断努力提高听说水平;另一方面也需总结各地留学生发音的差异,以便更好地适应于与他们的交流。多数留学生对中国的文化传统等充满兴趣,非常乐意在课后时间与教师、中国同学交流。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学任务的加重,大学当中的师生交流逐渐减少。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尝试每周安排固定的教师答疑时间,在课余时间与学生多交流,并积极参与留学生的各种活动,如圣诞晚会,以加深师生的了解,介绍学习经验心得等,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
2.3 适当测验练习,及时反馈调整
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跟踪学生学习情况,正确运用考试及各种调查反馈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13]。很多留学生基础较差,自制力较欠缺,课后缺乏动力去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在考试中及格率较中国学生低。为提高教学实效,我们增加了作业、课堂小测验和月考的次数,并在实验考试中增加了口试环节,以检验学生的学习进展。虽然这样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加大测验密度便于教师获得及时反馈,把握学生学习进度,针对问题可进行适当调整、改进,并可有效避免学生平时学习不抓紧、期末集中学习备考的情况[14]。学生总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月考成绩和作业成绩三部分成绩组成。据学生的反馈,他们也更欢迎这样的考核方式,有效避免了平时拖拉,期末集中备考压力太大的现象;也更好地促进了他们的平时学习,可更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4 重视实验教学,提升应用能力
生物化学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生命体内的各种分子及其发生的化学反应,理论学习常让某些同学觉得不够直观,难以理解,而实验课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性、互动性强,是帮助留学生进一步理解基础知识、锻炼应用能力的优秀平台[15]。我校留学生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分为两学期,首先开设生化基本实验,对学生进行基础技术训练,熟悉相关理论知识和锻炼动手能力,再进行探究性、综合性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实验技术,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锻炼形成基本的科研能力[16]。在进校初期,留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普遍较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设置了高于中国学生的实验时数,以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从移液管、微量加样器的准确使用,到离心机、电泳仪、分光光度计、PCR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等,都需要从头开始,帮助他们打好基础,锻炼动手能力,并促使他们形成严谨细致的操作习惯。在此基础上,开设了与临床联系较紧密、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如尿样异常成分的检测、血糖检测等,既可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也进一步锻炼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尽量严格要求,每次实验除主讲带教教师外,还有2位助教教师观察及辅导学生操作和回答疑问等。严格规范实验报告的写作,每次实验报告均增加2~3道需要学生进一步思考或查阅资料方能回答的思考题,以扩展他们的思维,进一步帮助他们理解相关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应用。
在实验考试中,我们借鉴国外经验,操作考试、笔答和口试三种形式结合,综合进行打分。虽然这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反馈效果却很好。可惜由于教研室教师人数的限制,我们并未能在中国学生的实验教学中进行同样的考试改革。
3 经验及反思
我校从2005年开始招收留学生,对师资培养提出了很大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师资建设和学科发展。教师通过留学生教学,提高了英语水平和沟通技能,锻炼了自身能力,并促进了本校双语教学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17-18]。
在实施全英语教学之前,教师首先需要通过口语培训,尤其是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并熟悉各种生化专业词汇的英文表达。对教学各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课件准备、合理的教学进度安排、作业及考试内容设置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eaching experience accumulated by the author in the long term teaching practice of biochemistry. By the fascinating introduction class, establish the teaching mode of multimedia interaction, apply multimedia and other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flexibly, reform the way of examin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usual assessment. Enable moral education to ran through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In these ways, satisfie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has been achieved.
Keyword:bio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0、引言
生物化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是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 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基础医学理论教学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抽象的、难懂的、内容丰富的、难记忆的一门课程。在实际教学中, 往往是教师费心费力地讲解, 而学生还是像听天书, 一知半解, 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不但要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 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1、精心设计入门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绪论是每门学科的第一节课, 是每门学科的开篇部分, 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1.1 充分重视
在多年讲授生物化学这门医学基础课的过程中, 我深深体会到绪论部分不仅知识量大, 科学有趣, 还集教书育人于一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需要教师把握整个教材的知识体系, 更需要专业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因此, 教师在授课前,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包括教材的通读和细心的钻研, 最新文献资料的查阅、了解, 课件的精心制作, 以及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这样, 对于绪论的讲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生动清晰, 才能使学生对这门医学基础课有充分的认识, 并且树立一定能够学好的信心。
1.2 发展历程
如何让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吸引学生?可将其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 在叙事阶段, 研究对象主要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在这一阶段中举例, 如人体三大供能物质:糖、蛋白质和脂类的分子结构构成。第二阶段是动态生化阶段, 这一阶段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各种物质的代谢途径和相关调控, 如三大营养物质如何在体内代谢的。第三阶段是分子生物学阶段, 主要研究对象是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其相关调控, 例如大眼睛双眼皮是否遗传等。总而言之, 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调控、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及其调控。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讲述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 还应尽可能多地介绍相关科学家的成就。把科学家研究的经过、趣闻逸事介绍给学生, 使第一次课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 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依托良好的开局, 学生学习后面的具体内容会事半功倍。
1.3 深入浅出
由于中职学生的数理化学习基础较弱, 许多学生一听生物化学的课名就有了排斥心理。要让学生摒弃这种心理, 喜欢上生物化学课, 就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到底是讲的什么。所以, 讲授生物化学的概念十分重要, 要让学生清楚地理解本门学科的特点和性质。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出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 研究生物化学分子和化学反应的科学, 它是从分子水平上探索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 又称生物化学。然后, 再从概念出发点提出几个问题:如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在生物化学中应用什么原理和方法?我们在什么层次上研究生命现象?生物化学课程和我们学习过的生理学、解剖学的研究角度有何异同?最后让学生经过讨论、总结, 找学生发言回答, 教师分析评价, 从多层次、多角度, 由浅入深地介绍生物化学的概念,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再进一步探究。
1.4 多种学习方法
生物化学课在所有基础理论课程中, 具有抽象、难懂、复杂等特点, 再加上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 学生中普遍反应它是基础课程中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对于这样比较难学的课程, 给学生介绍一些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 有效学习生物化学的方法有:编目、记忆、比较、图解、联想、类比、口诀法, 等等。例如, 在讲述糖的代谢这一章节时, 利用图示法讲解效果很好, 对于代谢的过程, 使用列表法将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三个途径进行对比:代谢前体、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其中关键的反应步骤、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代谢的分支点以及调节因素等内容会让学生一目了然。再例如, 在讲述三羧酸循环时, 总结记忆口诀:底物一次底物磷酸化、二次脱羧酸化、三个反应不可逆、四次脱氢反应全.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 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这样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彰显有效教学
2.1 精心制作课件, 把复杂知识简单化
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 基于视觉的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内容的有机结合, 使复杂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明了。科学实践证明, 动态文本比文本的单一呈现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由图片产生的情景优于文本的效果。动画、音像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使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 可以直观、生动、准确地传递信息。因此, 在课前充分把握学习内容, 精心制作课件、图表、动画等, 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2 多媒体教学资源要灵活运用到课堂中
第一, 做好要点介绍, 每节课前介绍本课的精髓。介绍是课堂教学的开始, 利用多媒体进行课程导入能够创设情境, 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 一堂课的教学是否成功, 关键看能否让学生掌握重点, 突破难点。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应用于重点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上。通过优美的图片、动漫场景、互动活动, 真实而有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 恰当的解决课程中的重点, 突破难点。
第三, 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启发、衔接和拓展教学环节, 可以充分发挥其效果。它能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问题, 从而构建一个生动、互动、动态的课堂。利用多媒体资源的特点, 如可视性、交互性、效率高等, 不仅能够高效地解释教学内容, 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多媒体的应用还要做到恰到好处, 适可而止, 即教师需要把握多媒体资源应用的时机和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不用, 也不能在全程使用。要注意避免学生的视听疲劳, 防止信息污染的发生。在多媒体资源的应用中, 要努力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而不是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从课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或者只是欣赏课件。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资源时, 应避免将所有相关的教材内容堆放在课件上, 对于那些不可用的, 不必要的, 需要尽量删减。利用多媒体资源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信息, 帮助学生在接受和处理知识后, 加深理解, 这才是多媒体资源应该发挥的优势。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师生共建、师生和谐的过程。如果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 就会剥夺学生的想象力, 降低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偏离了资源利用的初衷。因此, 多媒体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应通过教学课件引导学生真正在做中学、学中做.
2.3 多媒体资源的使用要做到精、准、美
要想依托多媒体资源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就要做到精、准、美。精是教师要充分掌握教学大纲, 把握教学重难点, 把知识融会贯通, 取其精华、精髓, 而不是长篇大论。在课件资源中体现的概念和原则要准确可靠, 分析推理要严谨准确, 方法和步骤要正确, 模拟效果要逼真。它是隐喻的、恰当的、合理的, 不能任意捏造。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在制作课件中, 从形式和内容上要具有美感, 包括各种课件中字体的大小、图字的比例, 资源的色彩、比例, 只有这样, 才能给人以舒适、和谐、高雅的享受, 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 给学生更多的审美享受。这要求素材的画面要具有较高的艺术美, 整体协调统一;语言文字规范, 简明清晰;声音清晰, 发音准确, 无噪音;高分辨率视频、画面清晰。
总之,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础, 教学更是如此。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把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它可以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只有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 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 我利用多媒体动画来解释酶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脂肪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等。将复杂的、微观的、无形的化学过程简单、生动地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容易接受。再例如, 糖代谢过程中有很多步骤, 但不是所有的步骤都是必需的。把糖代谢的具体过程制作成PPT, 通过幻灯片演示播放, 一方面学生很容易理解糖代谢连锁反映的整体过程, 更重要的是可以有选择地个别讲解其中的重点环节和步骤, 条理清晰, 便于理解与记忆。
3、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3.1 建立多边互动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多边互动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 创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每一位班主任都要精心设计、指导和组织学生, 鼓励学生动手动脑, 教、学、做结合, 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和技能,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与他人合作。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将知识点转化为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处于辅助地位, 当学生们完成讨论、网上查询、学生间相互评价后, 教师再做精心指导与总结,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探究式教学是教学的主旋律, 它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跃、有趣。通过多样互动的授课形式,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从简常的生活现象入手, 适应课堂、时间、情境和人,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帮助学生学会思考, 学会创造。
3.2 注重考试方式,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
考试评价对促进学生学习极为重要。在现代职业教育中, 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顾问、辅导员。我在生化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强调生化学习内容向强调过程转变。如更多强调学生的课堂表现, 关注学生回答问题、完成作业、参与讨论的情况;注意考查学生间相互评价创新的能力, 学习成果展示等方面。从以往强调如何展开教学内容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转变。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尊。考试与评价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 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 实施教学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方法的掌握情况与学生的成长过程, 使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化学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4、结语
笔者在生物化学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总结了教学经验与体会。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础, 教学更是如此。通过引人入胜的绪论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多边互动的教学模式, 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灵活应用多媒体等教学方法与手段, 把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注重改革考试的方式方法, 加强平时考核,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德育教育, 等等, 将大力提升教学效果, 使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张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开放实验室建设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21) .
[2]陈竞。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转变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19) .
[3]杨红, 刘国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 2008 (02) .
[4]张俊杰, 贾长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2) .
论文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式
医学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在医学院校中,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主要的医学基础课,与生理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后续医学基础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也是这些课程的前导知识源泉。如果医学生物化学知识不足,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则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则更不会顺利,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
1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课时不足
课时不足似乎是国内许多大专院校课程存在的普遍现象。一些院校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周课时甚至仅为3小节,但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增加,各学科的教学课时普遍不足。所以,从增加生物化学教学课时数的角度解决问题是不可取的。那么,只有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提供条件才是一个积极的措施。
1.2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
目前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和教改,几乎都是在基于客观主义和行为主义理论下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输的方式传授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只把学生看做是外部环境刺激的被动反应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所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的特点是:①学得不完整,知识点空泛,知识面脆弱;②惰性学习,无法在需要知识之时运用;③学法不灵活,无法在新的或类似的情境中迁移应用知识。
因此,改变医学生物化学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高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学习成绩,是当前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今欧美国家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理论,该理论认为:认识是在认知主体(学习者)与客观环境(社会文化情境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认识的发展是通过对认知结构不断进行意义建构中获得的。因此,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学习者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与该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即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3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模式设计
3.1组织合作学习小组
以班为单位,以自愿为原则,5或6个学生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对小组进行培训,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了解合作学习对他们学习的意义,相信开展合作学习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激发合作学习兴趣,形成合作学习动力。并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如讨论技能、学习安排方法、讨论的记录、合作学习成果的汇报等。同时培养学生会说、会听、多思等基本合作学习技能。
3.2制订并对学生公开生物化学课的考核方案
生物化学课程的考核评价包括理论考试(50%)、实验考核(25%)、对学生的评价(25%)等3项。理论考试包括卷面理论考试即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和问题小论文;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态度;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班级对学生个人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协作精神、学习表现、学习态度及在协作学习中的贡献。考核方案对全体学生公开,这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动机、主动和创新精神,并能加深应试者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问题小论文没有统一答案,使考生充分发挥创造力,运用发散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3.3教学目标分析和情境创设
教师对生物化学课程及各章节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如“糖代谢”这一章内容的主题是:糖的消化吸收及其在体内的代谢与机体对其的调节。我们就设下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病房里1个糖尿病人,他频率很高地吃东西、喝水及上厕所,但他仍然长得很瘦,1个小孩从他身边走过时,就告诉妈妈说“叔叔都不吃他的苹果,烂了好可惜!”那么请问糖尿病的病因如何?糖尿病人为什么会多饮、多食、多尿而致消瘦?如何治疗?小孩为什么会有此疑问?
3.4设计信息资源
教师确定学习某主题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教会学生应从何处获取,如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如对于诸如“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及水溶性的维生素C、B族维生素在哪些食物里含有?含量如何?什么方式是更好的食用方法?它们在医学和美容上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就告诉学生可以到食堂、菜市场去看有哪些食物,可以到网上和图书馆去查它们的含量、食用方法及相应的作用,去药店看一下维生素的说明书和去超市看一下适于孕妇及幼儿食用的奶粉的说明书,都可知道各种维生素的作用、用量及一些其他有用的信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到医院去看看医生针对不同患者特别是对小孩和老人的门诊情况等。
3.5自主学习
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要选一个人做记录员,负责记录拟解决的过程,包括问题中的事实信息、学生们的想法和假设以及所确定的学习要点和解决计划,并分配任务下去收集信息。学生在“讨论一提出方案一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独立性,学会应用各种学习工具及资源,开拓他们的学习视野,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由于课时不足,自主学习可在课后完成。课后完成同样也有利于发挥他们的自觉性。
3.6协作学习
小组成员再次集合,沟通讨论他们所学的东西,根据他们所学习的知识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假设。在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们评价自己的信息以及他人的信息,看信息是怎样得来的,来源是否可靠等,这是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沟通讨论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能力,同时通过协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团结精神。由于课时不足,协作学习在课后完成。课后完成有利于发挥他们的自觉性。
3.7课堂汇报并提交小论文
各小组利用各种不同形式来报告自己小组的结论及得出结论的过程,如数学分析、图表、口头报告、多媒体演示等,并以小论文的形式交给老师。通过活动汇报,培养学生的胆量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通过小论文的撰写,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3.8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讲解章节知识
在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课堂上的活动汇报及撰写小论文之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构建,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也已经充分激发,这个时候我们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来讲解章节知识,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掌握进而构建所学的新知识。
3.9效果评价和问题后的反思
公示各小组和个人在这一章节学习的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学生们有意地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要考虑这个问题与以前所遇到的问题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帮助他们概括和理解新知识的应用情景。评价结果的公布,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能激发他们的动机和主动性。
总之,实施和建构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效果,必须做到的是:第一步,教师在课程学习前先把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好;第二步,在每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预先确定好章节知识的主题和创设好情境及确定好所需的信息资源,课堂上教师先把包含主题的问题情境展示给学生,且告诉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教学生应从何处获取,如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第三步,课后学生针对问题情境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第四步,也就是下一次课,小组汇报和提交所撰写的小论文,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来讲解章节知识。最终,章节的内容完成后,及时完成并公示在这一章节学习中对各小组和个人的评价结果。
如在药学06—2班,“胆红素代谢”这一章节的学习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学习前任课教师已把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好,即药学06—2班有60人,每6人组,共组建lO个小组;接着,任课教师再确定好“胆红素”这一章节的主题为“胆红素的来源、运输、转化、排泄”,并确定相应的问题情境:一位5O岁的建筑工人,在一小时前大量吐血,急诊入院,主诉其早上在建筑工地搬运水泥袋时,突然呕血,心悸昏眩,无力。患者有十多年的酗酒史,皮肤和巩膜有黄染。曾因食欲不振、乏力、肝区疼痛去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尿标本呈深茶色,尿胆红素++,尿胆原++++。那么请问:患者胆红素代谢出现了哪些异常?黄疸有那些类型?而患者出现的黄疸症状属什么类型呢?患者的血液、尿液和大便中,胆红素及其代谢产物可能会出现什么变化?
在介绍完上一章节内容“胆汁酸代谢”后,还剩下lOmin,任课教师把设定好的有关“胆红素代谢”的问题情境展示给学生,并告他们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可以在课余到图书馆和上网去查相关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到附近医院学习或找专家讨论;再接着,各小组课后进行讨论,自主设计方案和分工查资料,进而再讨论总结并撰写小论文;再接着,也就是下一次课,小组汇报自主和协作学习的过程及所得出的结论并提交所撰写的小论文,每小组仅有4mi的时间,有的小组采用口头表述,有的小组以PPT形式作汇报,有的小组将结果制成图表,有的小组派代表发言,有的小组则集体发言,等等,台上的同学热情高昂侃侃而谈,台下的同学兴致勃勃、聚精会神地听。同学们汇报用去了一小节课时间,接下来的两小节课,我们结合学生的汇报来讲解与胆红素代谢的相关知识,这时由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构建,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也已经充分激发,我们发现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听,而且下课后,争先恐后地和我们老师交流,这种现象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时从未有过的。最终,学习完“胆红素代谢”的内容后,在下一次课之前,我们即把在“胆红素代谢”的学习中对各小组和个人的综合评价结果予以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