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范文

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

第1篇: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汇编语言;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途径;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77-01

汇编语言是高校计算机或者通信相关专业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汇编语言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是一种底层的面向硬件的语言,在实现效率、实时控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汇编语言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计算机或者芯片的指令执行过程和命令实现方式,为学生后续学习单片机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结合多年汇编语言的教学经验,对当前汇编语言教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

一、汇编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可理解性较差。相较于一些高级语言而言,汇编语言涉及更多的指令和伪指令,对于不同指令其语法规则都有所不同,代码中还包括许多机器指令代码或者变量地址等,这就造成汇编语言所编写的程序可读性不强,使得学生对指令不易记忆,对程序不易理解。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烈。由于汇编语言比较晦涩难懂,且其编程对象为机器,故汇编语言对学生的硬件基础知识要求更为苛刻。同时汇编语言的指令式编码方式需要学生对指令进行思想抽象和分析,这就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厌烦的学习态度,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吸收。此外,教学内容无法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会让学生产生学无所用的感觉,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课堂教学方式死板。当前的理论教学模式大多仍然是传统教学,这就容易使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也有教师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是其在教学中不够注重学习的吸收能力,在规定课时内将大量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导致学生难以消化。

(四)教学侧重点有所欠缺,实践不足。汇编语言具有抽象、指令多、调试困难、可读性差等缺点,而教师的授课又侧重于基础理论的讲解,大量的时间被浪费在这种讲解上,导致无法突出教学实践性,学生学习不牢固等,无法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汇编语言教学效果的方法途径分析

(一)改革教学方式。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一门好的课程需要一种具有吸引力的、适合当前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汇编语言之所以让人感觉枯燥和晦涩,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充分掌握好教学的层次和方法,没有在理论教学中引入适当的实例程序与学生共同探讨理论应用和程序实现。

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实例帮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通过实例的完成为学生建立学习应用的成就感。促使学生加深汇编语言和汇编程序的作用及功能。例如在教授数据的存储方式和堆栈时,可以通过设计多种方式进行数据的存储和读取,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加深对不同存储读取方式以及不同堆栈的调用方式的区别和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开展互动式教学。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需要在思想认识上改变教学态度,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重在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由理论教学向方法教学的转变引导学生培养自我发现问题、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间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汇编语言涉及非常多的寻址指令、移位指令、控制转移指令、中断指令等。如果教师可以再将基本指令讲完后,结合不同的实践例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路设计和代码设计,可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纠正学生的认识误区、解答学生学习中的疑问、加深学生对指令和实现思路的理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现代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使多媒体技术成为当今教学的基础方式之一。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以丰富的形式和多样的效果展示出来。但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问题,传统的黑板板书与学生探讨也能发挥巨大的效果。因此好的课堂效果应该是一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这样能够将各种教学方式的优点进行集合,帮助学生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如在讲述寻址方式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flas的形式将授课内容进行可视化处理,对重点步骤和过程进行动态显示,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利用感官认识升华理性认识,对抽象内容进行实体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教学内容的大量展现,对每一部分的内容所分配的时间就会减少,控制不当就容易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此时,板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利用板书进行实例编写可以保留较长的时间帮助学生消化和讨论,还能够通过每一步的书写引导学生建立程序设计思路。

(四)加强实践培养。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实践的过程。大量的实践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并建立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但是实践不应该是流于形式性质的,而是融会贯通在教学中涉及的每节内容、每种方式中。好的实践培养方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写作能力。

三、总结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上述方法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这表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对现有教学状况进行分析和反思,进而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进行创新,帮助学生学好汇编语言这门晦涩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葛志辉,李陶深.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z1).

[2]叶剑芯,彭华林.高职院校汇编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2,3.

第2篇: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 国防教育; 素质教育; 关系研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5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88- 01

有国必须有防,有国防必须有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社会工程;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领域里一个最热门的话题,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不难看出,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都非常重要,做好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意义重大。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互联系的。本文研究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1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一门相对独立的教育学科,有着自己独特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内容,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与任务和国防技能等方面。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与任务属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部分,国防技能属于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部分。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其内容可以概括为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从学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容可以看出,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部分和整体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1相互区别

(1)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着严格的界限,不能将国防教育等同于素质教育。首先,就两者涉及的领域而言,国防教育只是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而素质教育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一切领域。其次,就两者的教育目的而言,国防教育的目的是:“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素质教育的目的则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

(2)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地位和功能不同。高校国防教育只是高校所有教育学科中的一门,通过高校有组织、有目的地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学生的国防观念得到加强,国防知识得到丰富,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防教育是部分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教育。

1.2相互联系

(1)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不可分割。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国防教育,素质教育也就变得不完善。国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提高学生国防意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影响。素质教育是一个过程、素质教育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国防教育的发展变化也同样会影响到素质教育。对国防教育越重视,人们越能认识到国防教育的独特性,国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进而更加重视国防教育,使素质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

2多和一的关系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一门相对独立完整的教育学科,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一种“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对于任何一种理论来说,理论是一,实践是多,一种理论可以对多种实践有效。素质教育是一种理论,是一;国防教育是实践活动,是多。素质教育对国防教育有效,也对其他多种教育教学实践有效。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落脚点是为了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国防教育可以实现人的智力、情感、意志、兴趣等多方面的发展。总之,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多一关系是双向的多一关系,任何割裂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3被指导和指导的关系

高校国防教育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素质教育指导国防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发现各门教育学科最佳的教育方式、方法、内容。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国防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课程进行设计和优化,对课程内容进行比较和选择,选择那些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并力求将其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的发展程度决定了推进国防教育的力度。素质教育发展程度越高、素质教育理论越完善,对国防教育的指导也就越科学,对国防教育的推进力度越大,国防教育的发展也就越好越快,也就越能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3篇: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高校 国防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

国防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和补充,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党的十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大学生国防精神和国防意识的培养与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在新形势下,高校在对大学生实施国防教育过程中只有紧跟时展步伐,因事、因时、因势地不断探索新规律,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才能使国防教育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一、高校国防教育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大学生国防教育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创新效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高校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意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自身特点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第一章的教学内容就是“中国国防”,其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防历史和国防建设现状,树立大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同向同行的。高校国防教育中主要包括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技能教育两部分,其中军事技能教育部分需要通过学生组成相应的团队来共同接受教育和评比,这种教育评比方式可以激发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集体主义教育是同向同行的。在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过程中要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动员法》等法律法规,这也是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的一部分。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国防教育也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例如:通过对国防教育中的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能够让大学生清醒的认识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从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和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大学生国防教育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这两门课的协同创新能够使国防教育更具吸引力和针对性。

二、高校要创新构建科学的国防教育体系,从而发挥其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使国防教育更有针对性。国防教育是高校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依据参照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印发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规定,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要有36学时的军事理论教学和不少于14天军事技能集中训练,当前大多数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所采用的也是这种军事理论教学与军事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但仅仅依靠这些课堂教学工作是很难保证国防教育的优质性和实效性,也难以使其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高校应创新构建 “五结合”模式的国防教育体系,即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日常教学与集中教学相结合、军事训练和日常国防教育活动相结合,从而形成国防教育的四大载体:军事理论必修课、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类选修课、日常国防教育活动。高校构建好国防教育体系后还要有合理的工作保障机制,这样才能使国防教育的各项教学和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三、高校要不断创新国防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让国防教育对学生更具吸引力。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要紧握时代脉搏,具有时代感和丰富性,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形势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国际形势,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要把国防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近代耻辱史教育、中华民族光荣传统教育结合起来,强化忧患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军事技能训练中多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武器装备、器材操作、军事地形学等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一些现代军事科技知识和技能。另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国防安全教育,使其树立国防观念和保密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使国防教育活起来,推动国防教育的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利用QQ、微信、短信等各类信息平台广泛开展国防教育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拓展国防教育的阵地。在校园网站上开辟国防教育版块和相关论坛,通过网络向学生传播国防教育知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要把舆论宣传、思想引А⒒肪充秩尽⒒疃渗透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国防教育的效果。要善于创新话语体系,积极运用网络语言、群众语言、个性语言、新闻语言开展国防教育宣传,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红色资源,建立国防教育基地,不断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按照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对学生实施国防教育必须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用新观念谋求新发展,这样才会使国防教育更具吸引力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R].央视网,2016-12-8.

第4篇: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国防意识 现状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27-01

当今国防形势正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进程不可逆转,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但天下仍不太平,地区冲突时有发生,非战争军事行动和非军事行动战争相互交织。高校应从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出发,加强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提升国家软实力。

一、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总体上讲,他们明白国防的重要性,也知“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一些大学毕业生,投笔从戎,为国防建设特别是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意识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国防意识不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对世界形势的复杂性有所了解,但认识不够。

当今世界形势虽然在总体上趋向缓和,但我国面临国防形势不容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藏着很多国家不安定的因素。“三股恶势力”制造的分裂、恐怖事件,如新疆“75事件”等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声誉和民族的团结。某些国家不时地释放“中国”损害中国形象,试图以“和平演变”战略阻止、延缓中国的和平崛起。很多大学生对国家的安全形势发生的变化有所了解,涉及国家安全、民族安危的大事在他们心中却变成了党的事情,国家的事情,就是不关自己的事。造成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大学生的责任,长期和平的国家环境造成了整个社会国防意识观念普遍低下,大家都已淡化了战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2.国防知识掌握不够,国防意识淡薄。

在军训和军事理论教学中发现,有的大学生认为初高中已参加了军训,大学开展军训实属多余;有的认为军事理论课对以后找工作没什么帮助,学校没有必要将军事理论作为必修课开设。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我国有《国防教育法》、《国防动员法》等基本法律,不知道防空警报的不同含义,不知道“全民国防教育日”是哪一天等基本知识。成长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对中国的国情缺乏了解,对维护民族的权益和安全认识比较幼稚,表现在国防意识上,不关心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所发生的重大变化认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问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而是一个由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信息、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安全问题所构成的综合性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意识形态的重大问题。

二、培育大学生国防意识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其培养与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在培育大学生国防意识过程中,应该在国防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渠道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1.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树立大学生的“大国防”观念。

现代国防是“大国防”,是全民的国防。“大国防”既包括保卫祖国安全的思想,也包括为了国家安全而积极进行祖国建设的思想。新形势下的高校国防教育应当是一种“大国防教育”,不仅仅是军事教育,还包括与军事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有关的教育活动。高校国防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

2.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提高国防软实力。

国防意识的提升,既要靠灌输,又要靠实践。大学生正处于意识形态成型的关键时期,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国防潜能,从而更好地让他们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在学校内建立国防社团,通过校园内的宣传栏、报刊栏、广播台、校园网等设施,向广大学生宣传贯彻《国防教育法》等法律文件精神,介绍国内外形势,使广大学生身处其中、耳濡目染,从而增强他们的国防知识和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大学生军事夏令营,让大学生到军营参观学习、观看军事演习,提供大学生接触军人、了解军队的机会。定期邀请军事院校或部队的专家学者到学校讲课、开讲座,让广大学生及时了解当今形势变化,主动关心国家安全,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提升民族的凝聚力,从而提升我国未来的国防“软实力”。

3.建立“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体系,使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成为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有国就有防。在新的国际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许多国家都把国防意识作为社会公德大力培植,并建立起学校、社会、国家、家庭和军队“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体系。瑞士在宣布成为永久性的中立国家至今已有近200年,它奇迹般地躲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因为瑞士人始终在准备战争,瑞士拥有非常完善的地下掩体,而且里面有水和食物,有的还具有三防措施。以色列儿童从三岁起,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国民心目中,最高尚的事业不是当总统,而是成为一名飞行员。国防意识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威慑和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应成为一项永久的国防系统工程,从各级政府和领导到各行各业,都要把保卫国家和民族安全利益作为重要职责和“第一勤务”。我国正在建立由国家、军队、社会、学校和家庭构成的“五位一体”国防教育体系,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是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将国防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将其列为必修课,使大学生受到系统的国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军尚武和爱国奉献精神。同时加强全面国防教育的舆论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网络等传播媒体,加大对国防教育知识的宣传力度,使大学生依法接受国防教育,牢记法规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使大学生在日常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使国防成为每一个公民的首要和本能意识。

参考文献:

[1]周树昌,韩伟.国防与国防观念[M].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

[2]戴旭.C形包围内忧外患下的中国突围[M].文汇出版社,2010.

[3]吴温暖.高等学校国防教育[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4]周学益,孟庆瑞.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状况分析与对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7).

第5篇: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范文

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防教育任重而道远。高校应当将军事理论教程与军事技能训练相结合,开展高质量的国防教育,这一方面是国家法律赋予高校的神圣职责和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向学生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精神品格升华的重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国际形势新变化对高校国防教育的要求

随着世界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做好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对维护国家安全有“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是国家、社会未来发展的希望,将高校国防教育与时展相结合,将大大拓宽大学生对国际形势的认识,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充足的储备和建设力量,这对我国新时期的国防建设是极为有利的。

(一)培育高素质国防后备军是世界发展的潮流

高科技时代,普通群众不再是战争动员的唯一重点,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培育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国防后人才,大学生成为这一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放眼全球,各国都自有一套系统完备的国防教育方法。比如,美国有针对性地对社会不同阶层制定了相关法律,如针对社会大众的《国防教育法》,针对青壮年的《普遍军训与兵役法》等等,此外,美国还在高等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国防教育制度,设立了由国防部统一领导的后备役军官训练团。为参训的学生支付学杂费,还提供相应的奖学金和补贴。俄罗斯在培养军备人才方面也进行了有益尝试。为培养初级军事人才,俄罗斯不仅进行军事登记专业培训,兴办少年军校,更在高等学校设立军事系,培养理论与技术兼备的军官人才。英国在大学设立海、陆、空三类军种训练团,政府鼓励学生参加训练活动,并提供参训费。越南每年安排初中以上学生进行军事训练,且训练结束后将通过严格考核,选拔优秀者授予军衔,分配到部队技术兵种任职。

(二)现代战争技术高科技化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尖端化,使得高技术战争愈演愈烈。高技术战争以高技术武器为基础,但没有精通操作的高素质官兵,高技术武器形同烂铁。制导炸弹、制导子母弹、巡航导弹、反辐射导弹等精确的制导武器,隐形飞机、隐形坦克、隐形船等隐身武器,太空的军用侦察、通信、导航卫星等空间武器系统,以及正在研制的新生化武器和新概念武器等无一不标示着高科技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以被世界军界评论为“先进武器打低水平战争”的两伊战争为例,拥有除原子弹以外,包括化学武器在内的所有先进武器,但由于军队官兵近一半是文盲的低素质战士,使得尖端武器毫无用武之地。相反,海湾战争能够成为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局部战争,不仅因为先进武器的广泛使用,大量的高技术人才的运用是美国致胜的重要原因。

(三)开展国防教育是维护校园和谐的重要措施

大学生正处于人的心智由幼稚到成熟转变的重要时期,由于缺乏历练,鉴别是非能力较差等原因,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产生消极情绪。如何磨炼大学生意志,培养其乐观向上、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成为高校工作急需探讨的问题。实践证明国防教育在培养人的组织性、纪律性,磨炼人的心智、耐力、体力方面有着卓越成效。在军事训练中学生们能够团结一致、互帮互爱,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对待军情时事,不再漠视,能够主动关心,积极探讨。这对于整顿校风、学风,整顿校园秩序,维护校园和谐有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强化大学生国防教育不仅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符合时展的必要举措,更是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保证国家不受侵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战略之举。

二、现阶段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在理论教授,军事训练方面取得了部分成效,但是由于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体制建设不完善,教学模式创新力度不大等原因,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仍需改革。认清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现状,分析并解决出现的问题,是推进国防教育更上一层楼的重要措施。

(一)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主要方面

当前,我国各高校开展的国防教育有以下内容:(1)开设军事理论课程教学。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培养国防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2)注重军事技能训练。我国《兵役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在我国,军训一直是各大高校国防教育的最主要途径,通过军训,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最直观地感受艰苦的军事生活,了解国家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融入国防教育的大环境中,培养其国防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也能够培养学生团结拼搏、严谨自律的良好品质。(3)开展国防宣传活动。通过开展讲座、举行先进故事报告会、横幅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国防教育接近学生生活,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增强学生国防观念。

(二)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走马观花,未引起足够重视。和平年代,当代大学生多“生于安乐”,很多学生从小便由父母包办一切,优越与安逸的生活让他们缺少了锻炼的机会,缺失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战争”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存在于小说、电视上的某个情节,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数学生国防意识淡薄,认为“国防”只是空洞的口号,忽视相知识的学习,缺少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淡薄,成为国家国防建设的漏洞。

2.学校师资薄弱,国防教育队伍不足。虽然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部分院校不能很好权衡利弊,只重视科研和教学,忽略对学生教育的贯彻落实,课程开设马马马虎,未能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此外,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学校传授国防课程的老师多为“业余”的国防教育者,对国防教育从未有过系统的研究,更一点是阻碍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社会相关人才匮乏,国防教育后劲不足。近几年,我国为促进国防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扶持,这不可否认,但“僧多粥少”,面对庞大的高校国防教育力度仍然不够,专门人才培养不到位,国防工作后劲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时展和国防安全需要。

三、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创新

创新促进价值的提升,新的历史时期,国防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组织纪律性的培养,国防教育更要重视在已有的基础上的推陈出新,从传统教育向掌握高科技知识转变,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培养优秀人才。

(一)提高教师水平,建立高素质国防教育队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国防教师是国防思想、军事技能的传道授业解惑者,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对提高国防教育课程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对国家而言,要做好相关的组织培训工作;对教师自身而言,要不断追求上进,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二)注重理论指导,加强军事课堂教学

国防教育工作者要以时展为导向,不断改革课程设置,更新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了解最新国防动态,更新知识储备、加强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军事思维,使军事国防教育融入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军事课程的学习中促进自身的综合发展。

(三)推进实地考察,促进教学与实践结合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和国防教育讲座等形式,通过学分计人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国防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授课、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军事、国防的关注与兴趣。此外,实践出真知,高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地考察机会,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加深学习效果。

第6篇: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范文

关键字:高校;国防动员;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086-02

国防动员建设,是一个国家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时做好动员准备和战时实施快速动员的基本保证。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建设要适应国家安全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着眼应付突发事件,提高应急动员能力。高校具有人口密度大、人员素质高、信息传播快、高技术手段集中等特点,加强高校国防动员建设对提高国防动员建设水平、对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自身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应急意识,做好教育衔接

利用高校资源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和应急意识是实现高校国防动员与应急管理融合衔接的有效途径。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良好的高校国防教育,是使高校大学生在国家采取紧急措施时,能够快速、及时地由平时状态转入应急、应战状态,有利于迅速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突发、紧急事件服务。

着重集中教学教育,突出国防教育效果。新生军训是集中教育的一种方式,加强新生军训是贯彻《兵役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一项重要措施。扎实地开展好军训工作能够为以后的国防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在军训过程中,大学生们能够接触到一些有用的军事理论知识,包括军队职能、军人的职业道德、连队生活制度、基础技术动作和战术动作,如队列动作、步兵单兵武器操作、“三防”知识以及单兵和小分队战术等,还可以在学校的安排下进行逃生演练、普及防火、防盗、防水、防电、防骗的安全知识。应急教育与安全教育相结合进行,使学生认识到应急分队与安全责任的重要。通过军事理论教育,了解更多国防知识,掌握军事宏观思维,能够分辨信息真伪,增加对一些应急突发事件的预知,懂得如何应对和把握。掌握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素质,而且在面对紧急事件时也可以转化为生产力,迅速高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加强专题教学教育,提升大学生国防知识。专题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红色资源,充分利用身边的红色资源,能够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到革命圣地感受红色革命精神,学习革命前辈吃苦耐劳的革命斗志。专题教育做到以典型促进步,以先进带落后。应急管理机制要在实践中得到完善,通过学习,能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做到国防动员与应急管理相衔接,高校国防理论教育必须确立好教育目标,使专题教育能够有的放矢。高校的专题教育应当达到以下几个目的: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基调,帮助大学生树立起国家利益观;培养大学生对国际时局政治的观察能力,提升他们主动学习应急应战知识的意识;以革命英雄主义和光荣传统教育大学生,激发他们爱军习武、拥军爱军的精神;学习军事常识和军事高科技知识,为祖国繁荣富强做贡献。

强化实践教育,培养大学生国防思维。国防实践教育,是最直接的一种教育方式。从实践中探索,着眼人才培养的军事化,在大学生中实行军事化日常规范,在学生组织中建立高效顺畅的管理体制,建立责权明晰、结构合理的管理体制,将实践教育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育方式。强化高校实践教育能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思维,对于应急意识的培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坚持用好高校主阵地与部队大熔炉两种资源,以创新精神推进创新实践,逐步健全完善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容,拓宽合作渠道,提高大学生的军事技能,能有效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在突发事件出现时,要能够迅速行动起来,真正成为我国国防建设的强大后备力量。

实施网络国防教育,拓展大学生国防视野。实施网络国防教育,是创新高校国防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科学技术推进高校国防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开展网络国防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如构建网上教育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最新信息。开展网络国防专题应急处理教育,是针对突发事件开设的专门性网站。开展网上“应急问题热点、难点”讨论,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鼓励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开展高校网络国防动员与应急方法技术实践、开设国防安全网络课程,针对安全形势,应对突发事件,实现高校突发应急事件处置教育的网络渗透。网络信息量大,要能辨认真伪信息,预知突发事件,正确处理。让网络国防教育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国防知识的热情。开展多种多样的网络国防教育形式,以网络为平台,适应新时期信息化的需要。

二、紧贴高校实际,创新体制机制,做好人力资源衔接

国防动员无论是“应战”还是“应急”功能,首要的都是人力资源的调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应急人力资源储备的一体化,其实质是着眼国家综合安全的需要,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平战结合”的要求,在后备力量建设中注重开发其平时“应急”的功能。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来源,特别是经过军事化培训――军训,基本具备了国防军事观念和处置应急事件的能力,在突发事件人力资源调配中能够担当骨干力量。

创新组织机制,推进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与军训团营连体制的结合。要切实利用好军训团营连体制,发挥组织优势,使其长效化、固态化发展。军训团营连体制下的学生在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中可作为常备力量随时投入使用,不管是“应战”还是“应急”,在军训连制度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即可按需要使其发挥作用。每学期以团营连为单位固定开展一到两次应急疏散训练,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国防知识与军事知识教育,做好知识储备。

挖掘固有优势,推进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与应急分队建设相结合。重点在于健全国防动员体系,整合应急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共享。要整合应急力量,统筹高校中的国防动员体系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既要立足平时应急,又要立足战时作为后备军力量应战,按照平战结合、专业对口、精干高效的原则,对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专业队伍,如消防、抗洪、维护治安分队等,实施二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高校资源丰富,人才力量充足,切实结合学校特点,优势资源十分凸显。

利用高校资源,推进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与在校国防生的结合。在高校建设国防动员体系与应急管理机制中,国防生应发挥主力军与示范先锋作用。国防生军事化程度高,组织机构完备,纪律意识强,国防知识丰富,特别是接受过军事技能训练和高强度体能训练,在国防动员体系中可作为领导与优先力量考虑。国防生的优势在于组织与纪律,这也是处置突发事件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国防生能够担任国防动员体系与应急管理机制中的骨干力量。

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与退伍军人的结合。近年来,大学生入伍人数越来越多,相对而言大学生退伍军人也明显增加,加之学校吸收的干部,这些有过军旅经验的人将在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的融合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他们经历过正规军事化培训,具备各项军事技能,组织纪律性强。通过一定的教育和培训,他们将很容易发展为高校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的中坚力量。

三、完善国防设施,发挥高校优势,做好硬件衔接

高校人员密集、知识层次高,着眼高校国防动员体系与应急管理机制的衔接融合,完善完备高校国防硬件设施,进一步发挥高校科学技术先锋队对地方国防建设的支持作用刻不容缓。

利用现有设施和储备,加强维护和补充。目前,各高校均有完备的防空警报系统,大部分高校也有防空洞等紧急避难场所。各高校要充分利用防空警报网络和各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的演练,确保整个学校能够迅速由平时转入应急状态,由平时转入战时。在平时要加强防空、防火、防电、防水的演练,确保发生紧急事件的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学校电力维修部门也储备有大型起降机械、专业维修器材等装备,确保能在第一时间保障最紧急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紧贴学校实际,加强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高校存在人员、建筑物密集,资金紧张,应急设备老化淘汰等问题。学校要加强应急设备建设力度,完善应急警报网络和安全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空间,修建地下防空设施和露天体育场;与地方开展合作,共同筹集资金建立防空应急设施和物资储备体系,共同进行应急设备的建设和物资的储备,广泛拓展应急避难场所的范围和种类。设立专门的应急设备基金项目,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并将此做法制度化,用于老化、淘汰硬件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使高校拥有更为先进的高技术设备,提高应急和国防动员的效率,迅速处理出现的紧急情况。

第7篇: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范文

1.1高校领导不够重视,机构不够健全

虽然国家从各方面强调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国防教育状况并不乐观.各大高校虽然能够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但大多数都没有成立独立的校武装部.笔者调查了渭南师范学院、宝鸡文理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这些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基本都是挂靠在学生处或保卫处.由此看来,很多高校新生军训、毕业生预征兵、冬季入伍等工作都由其他部门来兼做.由于没有专门的国防教育教学机构,很多院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只是简单地完成每年一度的新生军事技能训练任务,很少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国防教育活动,这些不利因素直接影响了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2国防教育理论教学流于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应开设36学时.有些高校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这项工作,仅仅作为其他部门的一项附属工作.大多数高校采用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官穿插讲解,或请部队工作人员做报告的形式进行教学.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致使理论教学流于形式,涉及面窄,知识容量小.国防教育在理论层面上达不到相应的高度,自然学生的国防意识也难以进一步提高.

1.3教师队伍亟待加强

据调查,目前我国高校军事理论课专职教师大多来源于部队退役军人,这部分教师在实践训练方面经验丰富,但在专业素质、理论素质方面都亟待提高.许多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由辅导员、行政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或历史学教师等兼任,这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又不具备实践训练方面的经验,使得教学内容停留于理论层面,从而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爱学的尴尬局面.

1.4国防教育科研工作相对滞后

由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军事理论课专兼职教师学历水平有限,对教师的后期培训也相对滞后,导致国防教育科研工作停滞不前,大多数教师仅仅上好课就很艰难了,科研工作自然是难以企及.

二、高校国防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2.1在教育内容上要做到几个结合

一是要把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相结合.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高水平的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它能够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纯、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所以国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高质量的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以及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国防教育工作要通过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充分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在日常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中也要通过参观、演讲等活动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是要把国防教育和预征兵工作相结合.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提高兵员素质的要求,全国各大高校都轰轰烈烈地开展了预征兵工作.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是适应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进一步优化兵员结构,提高部队战斗力,加强基层指挥军官队伍建设,增强退役士兵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各高校征兵部门和就业部门应该强强联手,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国家对大学生入伍的优惠政策,将预征兵和就业挂钩,积极鼓励毕业生为国效力.同时,要利用军事理论课教学这个强大阵地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国防教育方面的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保家卫国.

三是要把在高校进行的国防教育同冬季征兵相结合.响应国家政策,最终要体现在每年冬季入伍的数目上.调查知,目前南方高校毕业生入伍数目相对高于北方高校,但各大高校最终入伍的学生数量还是极其有限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各高校在毕业生离校后,没有建立一个预征兵学生的跟踪调查系统,学生毕业后不能及时联系巩固在校时的教育成果,致使学生离校后处于放任状态,并最终影响入伍.因此,各高校应建立预征兵学生跟踪系统,及时反馈学生信息并督促学生冬季及时入伍.

2.2在教育形式上要做到几个结合

一是要把国防教育同舆论媒介宣传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各高校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把国防教育宣传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建立校园联通网、印制国防教育手册、开设板报专栏、定期广播等媒介向学生介绍军事科技动态,进行持久性的宣传,使学生在课余之际也能了解国内国外军事科技状况;同时利用各类重大纪念日办专栏、专刊,联系实际,进行重点教育,大力宣传国家相关政策,使学生全面了解国家军事政策、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二是要把军事理论教学和国防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目前,由于各高校重视程度不一、军事理论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课程设置不尽相同,只有部分高校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由专职教师授课.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集中授课模式,即在新生入学之初,军事训练和理论授课穿行.笔者认为这种穿行的国防教育模式是可取的.军事技能训练侧重于增强学生的吃苦意识、团结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在此基础上,军事理论课教师趁热打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通过播放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国防建设与动员、电子对抗、国际军事热点争议等视频、爱国主义题材电影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也可发动军事爱好者或退役后入学的大学生交流讨论军队生活、入伍体验等.军事理论课教师应形式多样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课堂的吸引力,达到高效国防教育的目的.国防教育活动是高等学校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挥着其他教育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国防教育基地不同于军事技能训练和理论教学,这些基地往往具有很强烈的现实感,对学生的冲击力比较大,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集中训练结束后,各高校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大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等,还可以在新生中开展军歌比赛、国防教育演讲比赛、国防教育征文比赛、国防教育知识辩论赛、国防教育摄影比赛等活动,邀请国内外著名军事研究专家为学生举行国防教育讲座等.通过组织这些活动,大学生将从不同侧面接触并深入了解国防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是要把军事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相结合.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工作的两大支柱,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目前,由于很多学校没有成立独立的武装部门和军事理论教研室,军事理论课程的组织尚显滞后,更谈不上国防教育科研工作.缺少了科研带动的国防教育达不到高水平国防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各高校要在师资力量的培养上多下功夫,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兼职教师走出去,参加相应的培训和学习,鼓励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多在科研上下功夫.通过各种活动的探索,最终要完成对广大高校学生进行国防理论灌输、国防技能培养、国防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培养任务.

三、结语

第8篇: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 成功素质教育 国防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性,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的整体素质得到系统完善的提高。所谓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条件的基础上,受后天教育和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认识和实践养成的一系列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它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知识、意志品质、创新意识等方面。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大问题。实践证明,国防教育能够加强和提高学生上述几个方面的素质,是增强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成功素质教育的认识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性,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的整体素质得到系统完善的提高。所谓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条件的基础上,受后天教育和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认识和实践养成的一系列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它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知识、意志品质、创新意识等方面。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大问题。实践证明,国防教育能够加强和提高学生上述几个方面的素质,是增强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成功素质教育是以让学生具备与其人生奋斗目标相一致的优秀素质,实行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定向培养成功素质,使学生在学校具备成功素质,一跨出校门就能适应社会,并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成功素质教育是时代对大学教育的新要求。大学教育必须培养出具有成功素质的人才。众所周知,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具有成功素质的人才的竞争。大学教育在人才素质结构上必须更加重视非专业素质。任何一种素质,如果人们停止对该素质的运用,则该项素质就会退化,甚至消失;如果人们不断地发挥该素质的作用,那么该项素质就会不断提搞水平。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四大规律为实施素质教育揭示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二、国防教育的认识

国防教育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国防功能,而且,它对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

国防教育则是通过一定的战争观、国家安全观、利益观以及国防的知识,对全体军民施加影响,培养公民的防卫观念和尚武精神,自觉维护民族利益,保卫国家安全,防止外来侵略的活动过程。国防教育的内容包括国防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法制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国防知识教育等方面。

国防教育目前在高校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军训工作方面,军训工作又有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内容,但最基本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综合素质。这也是对素质教育的促进,它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

我国正在建立由国家、军队、社会、学校和家庭构成的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体系,大学生国防教育是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体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体系中的各组成部分职能不同。高等学校应该把国防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座位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受到系统的国防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军地两用人才。

三、国防教育在国家建设在成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全民国防教育是新时期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包括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具体体现,是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的客观要求。”

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教育部专门制定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其别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

首先,国防教育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国防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育公民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国防意识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国防教育的内容与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这种有关国家和民族的荣辱兴衰、生死存亡的大事,最能在青年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心理共鸣,激发出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

其次,国防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育的发展。“学生学习军事科学,不仅有利于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学生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促进“智育”的发展。“同时,军事科学知识也是每一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不仅是传授军事知识,培养军事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人生观的过程。军事理论教育与素质教育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军事理论教育是成功素质教育的一个内容,同时也对素质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它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卢火.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2]赵作斌.成功素质教育-大学教育理念与模式新突破[J].中国高教研究,2006,(3).

[3]罗立新,丁飞.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内容及其素质教育功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

[4]王乃新,孙卫平.浅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国防教育[N].青岛日报,2007-6-16(5).

第9篇: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国防意识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136

国防意识是以国家的安危为主要特征的理性思维,它是一种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群体性意识,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国防意识教育,积极地探索提高学生国防意识的途径和策略,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国家的国防建设事业中,成为我国国防建设事业的储备力量。

1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国防意识的意义

国防意识作为一种民族意识和社会道德的标准,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和荣辱兴衰。强化公民的国防意识,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教育工作是我国国防教育中的重要工作。加强国防意识教育是我国国防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打赢未来战争的战略性举措。因此,高职院校要主动地投入到国防意识的教育工作中,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1.1 培养高校学生的国防意识是我国国防教育的需要

国防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战略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和人数也在不断控制,因此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国防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教育相关的法律的规定,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国防教育等方面的内容[1]。由此可以看出,国防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提高学生的国防素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防是我国民族生存的依靠,国防意识是我国民族生存的灵魂。国防意识的强弱对于国家的安危,对于民族的兴衰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国防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是遏制战争、保持和平、威慑敌人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不仅要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还要具备捍卫国家和民族独立的思想意识,为我国民族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安全环境。

1.2 培养高校学生的国防意识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需要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我国开始面临着新的安全威胁,我国的安全环境形势也不容乐观。树立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是我国大学教育中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国防教育工作的好坏和我国国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密切相关。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建设培养具有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人才,他们掌握了现代技术所需要的操作和技能,他们是我国未来军事科学技术的实践者[2]。他们的技术和技能能够加速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防工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提高高职学生国防意识的对策和方法

高职院校要主动地做好国防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国防意识和观念,掌握一定的国防知识和技能,通过加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的国防事业的建设提供预备役军官和后备兵员打下基础。

2.1 政府和高校要重视对学生国防意识的教育工作

政府和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学生是我国青年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于我国的国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军事单位也要协助好学校做好国防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国防使命感,使他们能够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3]。政府要做好对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扶持工作,增加学生和军队面对面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受到正规的国防教育。

2.2 高职院校要重视规范教育课程的开设

多年来,我国的国防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部分本科院校中,对于高职院校的国防教育不够重视。高职院校的国防教育也缺乏统一的国防教学内容和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防教育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要主动采取各种措施,落实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高职院校要制定相应的国防教育课程的指导方针,对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进行指导[4]。国防教育内容要紧紧跟随世界和我国的安全形势,选择针对性的国防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够明白我国的安全战略和周边的安全形势,对我国的国防安全工作具有初步的了解。在课程教育中,应适当地增加中国最新武器装备、世界各国的军事动态等知识,使学生能够对国防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编写具体的国防教育方面的教材时,可以借鉴其它院校关于国防教育的成功经验,以高质量的国防教育教材进行教学。

3 结束语

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安全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国防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认识到国防安全工作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高职院校也要主动地探索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方法和策略,不断进行教育方式的改革,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我国的国防安全形势和威胁。大学生作为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我国国防事业建设的主力军和储备力量,提高他们的安全和国防意识对于我国的国防事业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光宇,郑丽萍.提高示范性高职院校学生国防意识的对策和措施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8(1):22-24.

[2]顾小花,王新宇.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国防精神培养的意义和对策[J].当代职业教育,2013,(2):67-69.

[3]徐宏俊,卢锋.增强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对策[J].高教论坛,2010,(11):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