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研工作事迹范文

科研工作事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工作事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研工作事迹

第1篇:科研工作事迹范文

    一、上学期科研工作暴露出的问题简述:

    1、大家对自身发展的要求不强烈,学校老师长期积淀下来的陋习和学校本身的文化积淀不丰富,造成大家习惯与过去的教育教学方式。校本教研活动没有发自学校的内在需求,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没有教师间思维的相互碰撞与交锋,那就只能流于形式,缺乏失效,已经演变成了教师的一种新的负担。

    2、 农村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和教研组建设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正常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学科教研水平极不平衡。缺乏教研活动领头鹰,开展高效研究困难较大。

    3、轰轰烈烈的小课题活动场面过大,科研力量不足够,管理力不从心。

    4、六校联合教研已经启动,靠谁来进一步加强落实各成员的职责,各施其职,真正保证联合体正常运转?

    二、本期科研室工作指导思想:

    对于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来说,应该强烈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读书、进修、课题研究,专业成长已经成了教师在新课程下教学生活的内在需要。关注学生成才和关注教师成长同等重要。科研室千方百计想办法送教师出去培训,参加各种研讨活动。动员有权之士、有志之士、有识之士参与科研工作。

    三、科研室工作安排:

    3月份:

    1、实验教学人员工作会布置本期工作。

    2、参与教导处组织的教研组长会,指导教研工作。

    3、制定好科研工作计划。

    4、《开展城市农村等不同区域以校为本校本教研模式研究》结题工作。

    5、参与六校联合体工作计划会。

    6、建立上期优秀案例和校本教学研究成果集。

    4月份:

    1、校级课结题工作指导讲座。

    2、区级独立课题申报。

    3、开展片区联合教学研究活动。

    4、小课题结题工作。

    5月份

    1、小课题结题工作。

    2、开展片区联合校本教研活动。

    6月份

    1、小课题结题工作。

    2、工作总结、材料归档。

    3、整理教师科研学年电子档案。

    附注:临时性工作安排见上级通知。

第2篇:科研工作事迹范文

关键词:技师学院;科研工作;定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011-02

技工院校担负着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其中,技师学院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目前,技师学院开展科研工作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关系到技师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关系到技师学院的办学实力和长远发展。开展科研工作必须先明确其定位,搞清其作用,才能收到其应有的效果。

技师学院科研工作定位

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学校开展科研工作首先要明确科研工作定位。只有准确定位,科研工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达到其预期目的。

科研工作定位主要取决于学校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学校因其办学功能不同而有不同的科研工作定位。

(一)技师学院分类及其办学功能

从教育分类来看,技工教育属于职业教育,技师学院是我国现有技工院校的最高办学层次,因此,技师学院属于高职院校。技师学院的办学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二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高技能人才培养 技师学院的人才培养规格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即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相对于同属高职院校的职业技术学院而言,技师学院毕业生的操作技能要求高于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其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即培养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作为地方高职院校,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的同时,还应为行业企业的员工培训、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在行业企业技术进步和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办学功能,技师学院有其独特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因而其科研工作的定位也应有别于普通高校和其他高职院校。

(二)技师学院科研工作定位

科研工作要服务于教学,服务于高技能人才培养 近几年,我国的职业教育愈来愈受到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正处于大发展时期。由于技师学院的办学历史短,全日制培养技师尚处于探索阶段,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都还有待于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索。因此,技师学院应将教学改革作为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教研教改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的不断增强,提升学院的办学层次及其核心竞争力。

科研工作要侧重于解决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 技师学院因其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而拥有一支具有较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同时,在技师培养教学过程中,需要以真实的专业技术问题作为教学载体和实训项目。因此,技师学院的科研课题应主要来自于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问题,尤其是企业生产实际操作方面的技术问题。科研课题要注重其实用性、新颖性,并将课题研究与教学改革、课程开发、技师培养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为地方行业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科研工作要量力而行,错位发展 目前,技师学院的科研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比较薄弱,科研工作条件还十分有限,表现在思想认识、机构及人员编制、科研经费、研发条件、科研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有待解决。因此,技师学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开展科研工作,使其有别于普通高校及科研院所,也有别于其他高职院校,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科研方向上,不追求重大基础理论的研究,而应追求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在科研课题上,不追求科研项目的级别和规模,而应追求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在科研效益上,不过分追求其经济效益,而应注重其社会效益,逐步形成技师学院科研工作的优势和特色。

技师学院开展科研工作的作用

科研工作对于技师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广东省来看,科研工作做得较好的技工院校,其办学实力都比较强,发展势头也比较好。下面结合笔者所在的深圳技师学院开展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技师学院开展科研工作的作用加以说明。

(一)以科研促教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而科研又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深圳技师学院自2004年开展教育科研立项工作以来,始终将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为引领,持续不断地稳步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项目课程开发、学分制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将工学结合、能力本位、学生主体、任务引领、职业活动导向等现代职教理念在课程教学中得以体现。从2008年开始,深圳技师学院大力开展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围绕着现代高等技工教育“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21个专业在进行深入的专业市场调研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172门项目课程和52种项目课程教材,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近几年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近两年,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的情况下,深圳技师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100%,并且一半以上的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同时,连续多年呈现出考生报读深圳技师学院异常火爆的景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第3篇:科研工作事迹范文

采矿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各大矿业集团对采矿人才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实践则是加深对理论理解和增强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在采矿实习中由于面临着实验室模拟与现场出入大、直观认识不足,现场培训成本高、周期长、危险因素多、对生产影响大、联系实习地点较难、同学积极性不高等缺点,往往导致实习内容和过程达不到要求。在现实的实验教学环节,由于实验室仪器组数受场地、经费和利用率等问题的限制,同学众多和师资配备不足等原因,同学们缺乏锻炼机会,对于一些实际操作很难了解,这就导致同学走出校门工作后,短时间内对矿井环境很难适应。增强现实显示技术具有平面投影不具有的优点,不仅具有很好的沉浸感和交互感,还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能够增强对矿井环境以及仪器使用的认知,深化同学对井下作业环境及工作流程的认识,把握矿井的整体状况,减小教学实验与现场工作的差距,增强学生对矿井下的适应能力。

2增强现实的实现方法

2.1增强现实的显示技术

增强现实系统设计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实现虚拟信息和现实世界的融合。显示技术是增强现实系统的基本技术之一。一般而言,可以把增强现实的显示技术分为以下几类:①头盔显示器显示(Head-mounteddisplay,HMD);②投影式显示(projectiondisplay);③手持式显示器显示(HandHeldDisplay,HHD);④普通显示器显示(Monitor-basedDisplay)。投影式显示是将虚拟的信息直接投影到要增强的物体上,从而实现增强。一种是将增强信息直接投影对象表面,这种方法不需要戴眼睛。日本大学研究出的PARTNER增强现实系统可以用于人员训练。另外一种投影式显示方式是采用放在头上的投影机(Head-MountedProjectiveDisplay,HMPD)来进行投影,系统根据使用者的视线方向将增强信息直接投影到真实世界中的对象上。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些研究人员研究出一种HMPD的原型系统,该系统由一个戴在头上的显示器和一个双面自反射屏幕组成的微型投影镜头,计算机生成虚拟物体通过投影镜头投影实现了虚拟物体与真实环境的重叠。

2.2增强现实的注册技术

注册技术是增强显示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注册技术就是将虚拟物体与真实环境的对齐的过程。增强现实系统通过实时的检测出真实场景的位置和方位角,计算机通过监测信息确定所要添加虚拟物体的映射方位,并将这些信息实时、准确的融合到真实环境中。注册可以分为动态注册和静态注册。摄像机与真实环境相对运动的情况下确定两者的相对位置的方法称为动态注册。静态注册是在摄像机与真实环境相对静止的情况下确定两者的相对位置。

3增强现实在采矿工程实验中的实现

采矿工程实验室中有各种巷道模型,可以进行各种实验,如锚杆力学性能测试、单体液压支柱性能测试、岩层变形与位移测量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这些实验往往是在巷道中进行的,然而实验室中,巷道实验平台和相关测试实验是相互独立的。增强现实投影技术则利用投影仪将计算机模拟的实验流程投影到巷道模型上,利用虚拟环境对现实的补充,将实验与实际工作环境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增强现实的目的,提高对实验的认知水平,其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4以井巷认知及矿山压力实测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板书,图片,图纸模型,但形式流于平面化,很难产生立体模型。

多媒体技术改变了这种教学方法,配合幻灯片、音频资料、视频资料以及3D模型等,大大丰富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然而,这两种教学方法仍然局限于平面基础上的感知和认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学生不能在教学中互动,教学效果,尤其是矿山认识与感知实践教学方面的效果十分欠缺。“井巷认知及矿山压力实测”是采矿工程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主要通过幻灯片、音频资料及3D模型等进行讲授,实验室教学主要以独立的实验室基础操作为主,但是实验效果有所欠缺,学生不能体会现实的作业流程。基于此特点,我们开发了用于“井巷认知及矿山压力实测”教学的AR教学工具,作为AR技术应用的实例。

4.1井巷认知及矿山压力实测教学系统的实现

井巷认知及矿山压力实测教学系统的搭建通过虚拟增强现实的原理结合投影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矿山压力实验技术等结合起来达到增强现实的目的,提高了对矿井下实验的认知,其基本思路见图2。本平台包括实物模型、矿压测试仪器、控制装置、虚拟现实软件、投影设备、计算机、摄像机等装置。使用Maya和Virtools作为现代化矿井系统的开发软件。Maya是目前世界上最为优秀的三维动画的制作软件之一,它最早是由美国的Alias/Wavefront公司在1998年推出的三维制作软件。Virtools是一套整合软件,可以将现有常用的档案格式整合在一起,如3D的模型、2D图形或是音效等。在实验室搭建巷道模型,在巷道周围进行标定,通过摄像机对标定进行识别,然后通过计算机及投影装置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三维立体投影等,将虚拟景象投影到巷道中,构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新环境,进而完成对增强现实巷道的构造。通过在模拟巷道中的走动并伴随着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受观察到随着采矿工序的一步步进行真实采矿过程,如巷道的向前推进,顶板的支护,采掘机的掘进,煤炭的运输等,从而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扩展对真实采矿环境的认识。在巷道模型中人可以进行井下漫游,对矿井进行认知,可以对巷道的整体布局有一个系统的认知,提升对井下整体布局的思想。井下漫游的同时,利用钻孔多点位移计、顶板离层指示仪等实验仪器进行矿井压力实测实验,将围岩中实验仪器的变化情况真实的展现在眼前,同时可以在巷道中利用虚拟软件增强围岩的变化,拓展学生的感知。

4.2实验效果及分析

图3为井巷认知及矿山压力实测教学平台的巷道模型,提供了动手测量的实训平台。可进行顶板离监测、围岩收敛测量、锚杆拉拔测试、锚杆变形测量、围岩钻孔成像等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顶板离层监测精度通过图像监测技术得以大大提升,实验人员可以观测到顶板离层的全部过程。图4、图5为井巷认知及矿山压力实测教学平台虚实结合的操作效果,实验者通过计算机进行矿井下漫游及矿山压力试验。通过巷道漫游系统可以了解巷道掌握巷道的整体布局,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在认知全局的基础上,在设计时更好的考虑全局。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直观认知井巷布置,了解围岩变化发生过程及规律。

5结语

第4篇:科研工作事迹范文

【关键词】重点实验室;科研秘书;管理;素质

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重要的实验室,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通过整合学校多个学科的资源优势,重点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不断提高本领域基础理论和技术水平,从而实现源头创新。重点实验室科研秘书岗位是在重点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科学研究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为了合理分配科研资源,确保科研工作顺利展开,促使实验室科研管理更加制度化、专业化、科学化、规划化,提高科研管理效率而设立的岗位。

1 重点实验室科研秘书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1.1 较强的专业知识

作为科研辅助人员,重点实验室科研秘书需要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虽然不用亲自参与重点实验室每项科研活动,但需要管理科研活动的整个流程,并适时提供辅助服务。这就要求秘书需要具备一定的重点实验室所涉及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除此之外,重点实验室科研秘书需要密切关注上级管理部门出台的各项政策及的通知,接到上级指示后,能够仔细研读分析,吃透文件和会议精神,抓住关键点,及时向科研人员传达相关信息,加强与科研人员的联系沟通,总结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馈科研人员在日常科研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2 精湛的业务水平

熟练的业务技能是重点实验室科研秘书开展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科研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科研秘书除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多学科知识背景,良好的综合素质之外,还要具备精湛的业务水平,包括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文字处理能力。科研秘书作为重点实验室的“填表专业户”,需要采用专业的软件登记重点实验室内相关科研项目申报、中期检查、结题总结,对文档和数据资料进行归档和分类以便领导和相关科研人员能够快速、方便地查阅及共享相关资料,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对科研信息进行查询,整理和统计等等,以提高科研工作的现代化管理程度和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大趋势下,科研秘书需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国内外同领域内重点实验室合作交流的深入进行要求科研秘书具备熟练的外语技能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科研秘书通常需要协助起草或制定重点实验室发展的相关文件和新闻稿件,这都要求科研秘书具有良好的文字能力。

1.3 创新的管理观念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多元化的社会发展促使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和科研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一名合格的科研辅助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借鉴并掌握现代化的管理观念和经验,创新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并学习从大量的实践工作中归纳总结经验用来指导今后的管理工作。工作中要结合本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准确把握和解读各种政策和法规,掌握相关背景资料,为科研工作者解决相关的政策研读问题。

1.4 高效的沟通能力

科研秘书作为上级主管部门和科研人员的沟通桥梁,需要具备很好的组织沟通能力。科研秘书得工作性质决定了常规工作涉及到要和多部门沟通,这就需要科研秘书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比如要组织筹备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研讨会、验收会,就要及时给相关专家学者发送邀请,联系协调相关事宜,落实车辆住宿接待等事宜,进行会场布置和会议记录,还需撰写相关新闻报道,与学校科技处,宣传部进行汇报沟通。虽然不一定每项工作都需要科研秘书自己完成,但每个环节都要考虑清楚,不能出纰漏,否则会影响到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日常工作中,除尽到自己的职责外,尽量多帮助其他同事,协助各个部门做好工作,努力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工作氛围。

1.5 勤勉的敬业精神

科研秘书的工作内容较为琐碎,且大部分工作是为辅助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所做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服务性质,这就需要科研秘书具有“以人为本”的理念,良好的道德修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奉献精神。作为科研秘书,要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服务他人意识和责任感。由于重点实验室科研秘书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成果统计,项目申报等问题,而这些工作往往是非常复杂并且工作量巨大,这就需要科研秘书在工作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清工作思路,认真负责处理好每项工作,竭尽全力帮助科研人员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科研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而不被这些问题困扰。

2 重点实验室科研秘书能力提升的途径

2.1 制度保障

重点实验室的工作根据工作职责不同可以分为科研岗,实验技术岗,行政管理岗等等。行政管理工作由于比较琐碎繁杂常常会招致忽略和误解。提高科研秘书的工作能力需要提供一定制度保障。一是,要专门建立科研秘书的管理制度。科研秘书队伍学历应以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为主,并具有良好的多学科背景,包括管理学,档案管理,统计学等等,这样的队伍能够保证重点实验室的行政队伍具有较强的管理,办公软件操作和统计分析能力。二是,要制定专门的考核机制,对重点实验室科研秘书从专业化科研管理角度进行考核,如项目管理,办公软件操作及归档能力,不断促使重点实验室科研秘书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

2.2 加强学习

随着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不断深入进行,学科之间交叉融合也是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科研秘书加强学习,对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前沿研究现状进行随时跟踪和了解,不断扩充学科交叉融合所涉及到的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不断巩固、积累,并做到及时掌握新的知识,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够分清主次矛盾,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重点实验室科研管理工作中有的放矢。科研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重点实验室的科学研究水平;因此,科研秘书要清楚重点实验室在该学科同行实验室中所处的水平和地位及实验室科研人员的科研情况。

2.3 重视培训

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是提高重点实验室科研秘书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重点实验室可以开展短期或长期的培训,座谈或研讨会等,强化提高科研秘书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相关依托单位可以邀请具有丰富科研管理经验的专家学者进行指导,组织科研秘书进行重点实验室之间的工作交流和学习以此拓宽科研秘书管理视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管理水平。相关培训应涉及政策解读、项目申报、报表填写、报告撰写等。

2.4 激励机制

由于科研工作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这就需要建立长效的科研管理制度以促进科研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需要完善对科研秘书的激励竞争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科研辅助岗的奖惩措施,适当奖励业务突出的科研辅助人员,充分展现他们的存在感和自我价值。

3 小结

科研秘书作为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对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工作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研秘书应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坚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为重点实验室的长足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晶.试论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高校科研管理工作[J].科技向导,2010(5).

[2]张弘.浅谈现代高校科研秘书工作角色的转变及工作方法[J].南方论坛,2009(2).

第5篇:科研工作事迹范文

1、与医务科协调,组织检验科与临床科室联席会议,共同协商解决双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广泛征求各相关科室对检验科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检验科的工作。

3、定期举行检验科各检验项目介绍会,宣传检验科开展项目之意义,使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能够与临床诊疗紧密结合。

二、加强与院领导沟通 争取各方支持

1、争取院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引进2-3名专业人员,以弥补科内人员紧缺状况。达到合理分工,科学发展。

2、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争取购置: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1台(约9万元),可以提高现有检测项目的准确性和增加开展更多的实验检测项目,为临床提供更多更有诊断价值的检验项目。

细菌自动鉴定仪1台(约30万元),可以提高细菌鉴定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细菌鉴定工作由现在的3天提前为8-12小时。

数码显微镜1台(约2-3万元),可以提高形态学实验诊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力争每年派出1名人员赴上级医院进修深造。

三、促进医患和谐 完善科室管理

1、完善科室内部细节化管理,使科室的每一项规章制度均能落实到实处,贯穿到科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2、优化门诊患者取报告单流程,使患者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拿到最及时的检验报告。

3、实行各窗口微笑服务,使就诊患者从精神上感受到温暖,减轻心理压力。

20xx年是继往开来的崭新的一年,伴随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愿为医院的的改革试点工作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使检验科的工作借力新医改的东风更上层楼!

一、科室业务壮大,科室系统化建设,在工作量不断饱和的情况下,须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二、临床用血量大幅度上升,为方便病友,同时完善检验机构,尽快启用血库用血。

三、为迎接09年创二甲医院,达到评审标准,明年派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室内质控,并打算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举办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计划。

四、全年外送检验项目业务收入加大,特别是大部分细胞学检验。明年打算建立病理室开展细胞学检查,必须派有职业医师证的临床医生进修。

第6篇:科研工作事迹范文

1什么是StudioPhysics

RPI将其特点归纳为[2]:集成化的理论讲授和实验课,精简的讲授,高技术强化的学习环境,合作性的学习小组,以及师生间的高度互动.麻省理工学院(MIT)可能是使用StudioPhysics最具影响的学校,它对StudioPhysics的定义是[3]:一种对大学新生进行大学物理教学的新模式(For-mat),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对物理现象发展出好的直觉和概念模型.这一教学模式的中心是学生的主动学习.也就是利用网络连接的电脑和桌面实验装置,在高度合作和亲自动手的环境中学习.

2StudioPhysics的具体实现

StudioPhysics的最大特点是将传统授课和课堂活动(In-classactivities)融为一体.下面,我们就教室、课堂讲授和课堂活动三方面分别介绍.标准的StudioPhysics需要在一个专门的StudioPhysics教室中进行(参见图1).这一教室除了具备我们一般多媒体教室的功能之外,在每一张课桌上都有网口和与LabProDevice相连接的USB接口.通过LoggerPro数据采集软件,可以将桌上实验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从而方便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课堂规模为48人(实际上可以为60~90人,主要受教室限制).每个班级配备一名主讲教师,一名研究生助教,一名本科生助教.助教的作用是在课堂活动期间巡视课堂,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StudioPhysics仍然分为StudioPhysics1和StudioPhysics2(相当于我们的大学物理1和2).总学时为120左右,每周两次课,每次2学时.StudioPhysics中包含的授课形式是:主讲教师首先在课堂的第一部分内,以传统授课形式介绍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和概念,并随机解答课堂提问.然后学生在教师、助教的协助下开始本次课的课堂活动(In-classactivities).要求当堂完成实验操作及数据采集处理.这种授课形式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设计好课堂实验和活动的问题,同时由于教师只作重点和总结性的讲课(一般每次课不超过40min),因此学生的课前阅读成了StudioPhysics的一部分.课堂活动(In-classactivities)是StudioPhysics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StudioPhysics区别于传统物理教学的根本所在.课堂活动的设计是与同一课堂内容紧密配合的.课堂活动一般由两部分构成,桌上实验与数据采集及其分析;根据实验和课堂内容设计的练习,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澄清概念及其应用.要求学生在课内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完成第一部分.而第二部分则可以课下完成.

3StudioPhysics标准化进程

目前,RPI的StudioPhysics的课堂活动涵盖了近50个实验.其中力学18个,电磁学24个,波动(机械波和电磁波)9个,近代物理部分有5个.这些课堂活动是与他们的教学内容相配套的.RPI在实行StudioPhysics教学形式的同时,他们的教材采用了Halliday,Resnick和Walker编写的《FundamentalsofPhysics》(第8版).该套教材采用了基于网络的课程管理系统eGradePlus.出版该教材的JohnWiley出版公司,同时出版了和该教材配套的eGradePlus:WileyPlus.该系统使得指导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态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并通过网络布置、提交、批改作业.值得一提的是,Resnick是PRI的荣退教授.由于StudioPhysics是公共基础课,面向全校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从1993年RPI实行StudioPhysics教学的同时也使这一教学形式标准化.对于StudioPhysics1和StudioPhysics2分别由两名课程主管教师负责课程设计、考试安排、教案准备.所有的教师遵守标准的教学大纲,统一的电子教案,所有的学生完成相同的课堂活动,相同的作业,标准化的考试.但这并不影响主讲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个性发挥.

4StudioPhysics教学实例:磁场

学生在上课前必须预习教材第28章“磁场”第1—第3节.上课时,老师先讲授30min.课堂活动:(In-classactivity):磁棒的磁场.课堂活动设计的目标: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研究磁棒的磁场.利用HallProbe测量磁棒轴线上的磁场,与根据由假设的正负“磁荷”产生的磁场公式(该公式由点电荷的电场公式类比得出)计算的结果作比较分析.实验器材及软件:磁棒,米尺,指南针,HallProbe;LoggerPro磁场数据采集软件和Excell磁场数据处理电子表,电脑.具体的过程:1)测量磁棒的长,宽(L,W),见图2(a).2)不考虑内部磁场,将磁棒设想为两个极性相反的“磁荷”,令D=L2-W2[图2(b)].利用测得的W、L,可以计算出D.假定“磁荷”产生的磁场类似于点电荷的电场,Qm代表“磁荷”量,这样x方向的磁场可以表示为Bx=Qm4π1x-D2-1x+D2.这是一个武断推测的公式,为此需要测量一些实际位置的磁场.3)测量Bx与x的关系.利用HallProbe测量轴线x上的磁场,由LoggerPro收集记录并给出B-x线.将测量的L、W及第一个磁场测量值,输入事先设计好的电子表格,从而计算出Qm4π.然后利用由此计算出的Qm4π,计算出所有对应点的Bx,画出Bx-x线与测量的B-x线作对比,讨论它们的误差.

5StudioPhysics的特色

从上面的教学实例不难看出,本次课的内容是大学物理的基本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容易一笔带过.而在StudioPhysics的课堂活动中,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探究物理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研究性的主动学习,使研究性主动学习成为有的放矢.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StudioPhysics的特点总结如下:1)主动学习.StudioPhysics成功地将教学主体从教师转换为学生,不但要求课前预习,课中自己动手、自己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请教教师,还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达到学习目的.2)学习科学探索的全过程.在StudioPhysics课堂里,学生自己安排实验,优化过程,采集数据,分析原理直到得出科学结论,其实就是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达到科学探索的目的.3)在集体中学习成长.3人小组中,每个人必须积极思考、密切合作、相互砥砺、共同提高.通过具体问题在同一环境下的集体学习,不需要教师的指点,同学也会自觉取长补短.这对于人的成长是很有益的.

第7篇:科研工作事迹范文

指导思想: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性地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积极、稳妥、扎实地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把课程改革作为建设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推动*区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工作,努力为首都中心城区的发展提供人民满意的、优质的义务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养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实验目标:确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等,将其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贯穿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稳妥地进行课改实验,深入研究和有效解决课程实验中的实际问题;构建保证新课程有效实施的相关制度与机制,使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实质性进展。

1、执行《*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合理设置“自主安排”的课程;探索三级课程管理机制,高标准实施国家课程,开设有*特色的地方课程,为学校课程建设和管理提供有效空间。

2、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探索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的德育工作新途径,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改进德育评价方式。

3、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重视实践,具有创新精神,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重要的生命历程,切实保证每个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发展机会。

4、提高教师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学科专业水平和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功,促进现代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改进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工作,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在学校中形成具有现代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善于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进行教学反思、合作研究、教学创新的教师群体。

5、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统一;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探索适合课改理念的教学策略、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探索网络支持下的教与学的方式;建立反映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

6、探索新课程下的考试与评价,将诊断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探索学生、教师、家长及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共同参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专业水平提高、有利于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评价体系。根据教育部和*市教委的中小学升学考试改革的方案,*区制定相应的小学升中学方案和初中生毕业、升学工作方案。

7、积极宣传课改,主动争取学生家长对课改的理解与支持,创设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社会机构积极关心和支持学校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

二、实验的原则与主要内容

1、实验的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课程改革实施的主力是教师,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干部,课程改革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把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改革实验的首要任务,要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和谐发展原则把握课程改革契机,进一步提升学校发展内涵,促进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形成善于同伴互助的教师群体,促进每一个学生在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

继承创新原则把新课程的实施视为教育继承与创新过程,扬长补短的过程,要继承已有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方法、经验,借鉴课改先行地区、学校的成功经验实施新课程,建立与实施新课程相关的新制度、新机制。

自主发展原则新一轮课程改革将给予学校、教师、学生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服务意识,减政放权,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在课改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校、教师的自主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2、实验主要内容

使用新教材、实施新课程的实验理解实验教材的内容结构,比较新旧教材的变化和特点,科学合理地使用实验教材,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等;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开展体现新教学理念的教学活动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等。

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专题性研究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继续进行初中外语、计算机实验班的教学实验;根据*区是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特色和已有的优秀科研成果,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自主安排的地方课程的实验;积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探索三级课程的管理。

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实验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实验;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避免“网络陷阱”对中小学生伤害的实验。

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实验设计校本培训方案、内容,研究校本培训的方式与效果;研究新课程下的区教研部门的研究、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改进,新课程下校本教研制度的规划与实施,区级教研与校本教研的互动机制。

探索教育评价的实验选择评价的突破口,分层推进评价改革。积极探索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操作办法;结合*市学科教学评价方案制定区学科教学评价方案,逐步完善符合课改精神的教师评价体系和对学校的评价机制。

小班化教学的实验在新课程实施中深化小学小班化教学实验,在有条件的初中开始进行小班化教学实验。

三、实验的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用

1、课程设置

*区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执行《*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采用该课程计划中设置的小学阶段六年、初中阶段三年的学制;中学历史、地理、思想道德、生物、物理、化学采用分科课程;对于*市规定由区县和学校可以自主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区教委作小学与初中学段的课时划分,学校参照*市“课程设置说明”中的相关要求,做出具体安排。

课程设置详见《*区基础教育1-9年级课程设置表(讨论稿)》。

2、教材选用

根据新课程的组织与推进的要求,教科书的选用要执行教材选用委员会制度,成立由专家、校长、教研员、教师、家长组成的*区中小学教材选用委员会,公开选用机制和程序,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多方意见,以审慎的态度、科学的工作程序与运行机制,完成当年的教材选用工作。

教材选用具体内容详见西教发[2004]1号文件《*区教委关于中、小学2004年秋季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的通知》。

四、实验的措施

1、抓住课改机遇,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本次课改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功能的变革,课程结构的调整,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教研制度的调整等方面,是一项牵动学校整体的全面改革,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认清形势,实事求是,全员参与,齐心协力,正确处理破与立、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局部与全局、现实与未来等关系。以理论为支撑,以专家支持为依托,认真规划课改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实验,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最终目标。

2、以科研为先导,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新课程实施要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教学方式改革及学习方式转变为突破口,优化教学手段,鼓励教师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要精心选题,科学论证,积极进行课改实验研究,认真积累第一手材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本着“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不断推进学校基础课程改革实验的进程。

3、以新课标为依据,全力抓好教学研究

新的课程与标准,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每一位干部、教师都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

精选课程内容,切实开发课程资源在执行新课程计划,实施新课程标准中,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教师应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学会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优化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一要加强师生的广泛而有效的教学交往,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二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使学生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三要探索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四要加强学科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构建信息平台,切实推进普遍应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要着力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为此,大力推进数字化信息平台的构建,使在网络支持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得以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4、以制度为保障,强化管理保证实施

加强管理是课改顺利推进的关键。学校在管理和辅导课改实验中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标准,用制度来强化管理。此外,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干部、教师参与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积极性。

议事汇报制度课改工作小组建立两周一次的例会制度,研究研究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商讨对策与措施,协调各部门工作。各校对实施方案、培训计划、研究得失、典型案例等课改情况每月底报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课改领导工作小组及时收集、整理、汇编课改动态集。

课改培训制度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必须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坚持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边上岗,边培训”。做到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管理干部和教师要完成理论培训、技能培训、实践培训、评价培训,教委要实行新课程师资培训登记制度,完成培训通过验收的教师颁发《新课程教师资格证》,实验年级教师需持证上岗。课改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并计入学分。

专项研讨制度在课改工作小组的指导下,通过公开课、示范课、评优课等形式,定期组织学科实验研讨、交流活动。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坛”,分为“专家论坛”、“管理论坛”、“教师论坛”三个层面,为课改注入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为课改提供民主参与、交流展示的平台。

课改宣传制度要作好向社会和家长的课改宣传,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作用,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活动。可以在学校开放日组织家长听课,搞座谈、交流、咨询活动等,了解家长对学校实施课改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最大程度地参与课改实验工作。积极争取社区对学校课改的支持。在*现代教育科研信息网上开办*课改网页,宣传、交流课改信息;将《西教通讯》改版为《*教育》,宣传*教育改革发展成果,重点宣传课改实验工作;继续编印课改学习交流系列丛书《足迹》、《走进新课程》。

表彰激励制度区教委将拨专款表彰在课改实验中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课改实验工作组将组织形式多样的评比表彰活动,如校本培训先进校、课改实验先进校、课改先进教研组、优秀教案(活动)设计,教学评优,优秀随笔,论文评比,优秀课件制作等。大力表彰课改实验中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

5、教育质量的监控与评价

根据课改要求,制订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开展经常性的听课、评课等教学活动,引导教师分析和反思教学行为,进行必要的质量调查,及时反馈,采取相应措施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倡导实施多维评价模式。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的状况,把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全面。改进期末考试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完善《*区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手册》,编制*区新的中学生综合评价手册,在课改年级试用。

学校及时收集处理教师、学生的反馈信息,定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督学室要根据课程的评价要求对学校课改实验工作进行督导。评价中关注差异与发展的不同要求,为学生、教师、学校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五、实验的组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政策性、业务性强,需要动员组织教育内部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明确职责,搞好协调。为加强对全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规划、管理与指导,有效地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要成立区级课改领导机构。

1、课改实验领导组

负责决策课改实验工作重大问题、统筹协调与课改相关的内部、外部工作。

2、课改实验工作组

根据教育部和*市教委的新课程实施要求,负责规划区课改实验工作,落实课改实验工作的组织、培训、经费等条件保障措施,协调各部门共同推进实验工作,管理、指导中小学课改实验整体工作。

课改实验工作组的执行机构是课改工作办公室,负责课改的具体筹划和推进实施。

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组下设七个专项工作指导组,依托区教委相关职能部门、机构,分工合作,指导课改工作:

(1)行政管理组负责中小学课改管理工作规划、实施、指导,课改的干部培训,校本课程、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管理,课改管理工作的监控,协调人事工作等。

(2)教学指导组负责教材选用推荐工作,教学研究与指导、教与学评价工作,学科骨干教师的组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的业务支持,区教研网工作,与课程改革相应的继续教育等工作。

(3)科研指导组负责课改资料收集、信息服务、课题管理与指导、专题调研工作等。

(4)课改监控组负责*区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评价工作、教材选用工作监控评价工作,对全区中小学课程改革实施状况进行监控和评估。

(5)信息技术组*区校园网、教研网的技术维护、电子资料及课件制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网络宣传等工作。

(6)社会宣传组课改工作的内部(区教育系统)与外部(社会、家庭)的宣传工作,向上级汇报、与同行交流。

(7)财务装备组负责新课程的经费、教学设备保证工作,参与实验设备使用与实验员培训工作。

3、专家指导组

参与课改方案的研制、课改培训支持、课改实施与评价的指导工作。

六、实验保障

课程改革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探索,富有创造性地做好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

1、加强学习和宣传,搞好课改培训,促进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

进行课程改革,必须加强学习和宣传,在转变教育观念上下功夫,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搞好区级培训和校本培训,学校领导带头作培训工作,要在培训中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要结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开展培训工作。

2、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形成课改工作的领导合力

区教委重视对新课程的领导,区课改实验工作组要有效地组织、指导课改工作,各课改专题组工作各有侧重,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相互配合、协调工作。区教委各科室要建立课改工作责任制,将课改工作作为这一时期工作的重点,做好课改的服务工作。

各校校长为学校课改的第一责任人,担负学校课改方案的制定、课改实施和校本培训的主要责任,校长要成为课改的推动者、实践者和指导者。

充分发挥区教研中心、教育学院*分院,现代信息技术中心、装备中心在课改中的作用,要承担起区级培训、教研、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与设备的支持性、服务性工作。

第8篇:科研工作事迹范文

从前很喜欢看影视节目中关于急诊科的故事,觉得故事中的医生和护士是那么的果断和干练,具有魅力,让我羡慕不已。没想到多年后长大学成的我现在也有幸成为一名急诊科的护士,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渐渐找到规律,这才真正体会到想做好一名急诊科的护士谈何容易!

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我所在的医院是省里名列前茅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不仅接诊正常的急重病人,还要收治从地县上转的危重病人,有着急、忙、杂的特性。面对危重急症病人的首诊和抢救,急诊病人又往往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而病人及家属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急诊不同于病房,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急诊,患者及家属在与医护人员较短的接触时间内,还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造成医护人员的救治行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所以我越发觉得沟通在急诊是最容易忽略而最重要的东西。

南丁格尔说: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首先,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例如:有些患者家属对护士的行为百般挑剔,却对自己患者液体输完都浑然不知,像这样的家属我们就应该在每次更换液体时都耐心的提醒他液体输至什么地方时应该叫护士,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按时巡视病房,多观察液体的进展,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为液体没有及时更换了与患者家属产生矛盾。其次,要学会沟通,人与人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对于来急诊就诊的病人,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询问,热情的为其引导。例如: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可以予以搀扶或协助其用推车送至诊室,为其测量生命体征,交予诊室的护士;对于需要并可以去病房治疗的患者,我们可以为其细致的指明病房的位置,避免患者跑“冤枉路”。而对于患病时间长而并不危重的病人我们可以建议他去门诊就医,耐心而细致的告知其门诊的位置和就医的时间,便于患者的安排。虽然,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搀扶的动作解决不了患者身体上的疼痛,但是,却能迅速缩短护患距离,有效满足病人需要被照顾的心理需求,从而便于我们开展下面的护理工作。最后,通过观察和沟通学会判断,对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有一个准确地了解和判断,有利于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展开,也为病人争取了时间。例如:受外伤的患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大致的询问了解其受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第一时间为其找到接诊医生为其救治,而挂号等手续可以稍候补齐。

以上只是我在急诊短暂工作的浅谈,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很多。在急诊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件事都是我的经历,教会我很多东西,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当然,想做好一名急诊科的护士,只会沟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扎实理论基础、丰富的抢救经验、快速的反应、麻利的动作,这才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禁得起考验的保证。

第9篇:科研工作事迹范文

摘 要:文章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对课程开发需要入手,系统回顾总结了现行课程开发模式的弊端及其与高职教育发展的不适应,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观”的课程开发模式,以期为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改进提供启示。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开发;工作过程观

一、引言

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已经被国家充分重视,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教育机构规模也越来越大。因此,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才能够促进职业教育继续良好的发展。正确、前沿的职业教育理论可以对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产生深远的积极的作用,所以要想发展职业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理论的意义重大。作为当代职业教育领域的前沿知识之一的“以工作过程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符合我国基本实情的课程开发模式,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体系研究出的课程开发模式可以指导职业院校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轻松掌握整个工作过程,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发展自己。这样就可以使学校使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优秀高职毕业生,为企业输送更多的具有高级技能的优秀人才,使学生毕业后立即可以上岗并能够胜任自己的职位,这是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二、传统课程模式弊端

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已经被职业教育界人士普遍接受,他们在此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并且初见成效。但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高职课程被做成了高等教育的压缩。按照课程开发的先进理念,我们制定本专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本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定,并同时进行高职课程开发。但是实际工作中,高职课程的开发却缺少课程标准和目标,基本上仍然是直接应用本科相关专业的标准和课程体系;只是简单的照搬本科专业课程 或者在本科专业课上做微小改动后就直接拿来确定课程目标;在选择教材方面也是如此,只是通过对本科课程教材的简单改动就做出了告知教材。最终将导致高职变成了高等教育的缩略物,没有自身的特色,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课程标准和选择教材。

(2)没有形成与职业的专门技术技能训练相关的独立课程。我们需要按照课程开发的先进理念,要立足本地,从实际情况出发,体系专业的特点,从而发挥高职自身的特色。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地方特色培养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增强课程的地方性以及灵活性。为此我们应该按照有针对性的根据当地实际设立专门的技术技能培训课程来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但是目前,这方面高职课程做的很不到位,有些职业学校基本上没有对技术技能训练的专业课程,充其量就是在日常课程基础上增加一些实习、实训课程的实际而已,没有单独强调专门技术技能训练课程,这就照成了我国目前高职 毕业生毕业后很难直接上岗。

三、基于“工作过程观”的课程模式构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劳耐尔(Rauner)教授,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形成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的职业教育理论。他和其他德国职业教育专家学者们首先提出了生成性教育过程与工作过程定向的职业科学概念,这是工作过程为导向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早期出现,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该理论是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现实工作相脱离弊端的批判,体现了现代企业人才“不仅要具有适应工作的能力,而且要具有从经济、社会以及对生态负债的角度构建或参与构建工作的能力”。该理论成为了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南。

工作过程导向理论推出的目的在于将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现实过程中的工作相融合,设置专门的教学环境对学术职业从业资格所需要的知识进行传授。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是以教学过程行动为主线,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行动为导向。学生是教学行动的主体,主要参与他们未来要从事的行业的职业情境行动,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行动方式,最终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让学生毕业后既能够适应岗位的需要,能够根据工作环境的 变化立刻做出自己的反应。在职业教育领域中若要采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和教学模式的引进则有其特定的要求:

(1)课程领域要富有独创性。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要求学生熟悉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包括从最初的产品设计直接到最终产品的完成,乃至进一步将产品推广的市场等都要掌握。因此,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不同,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要求针对职业领域来进行整体学习。同时,各个职业领域所需要的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都是不完全一致的,因而这就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发适合自身的课程内容、以及根据学员需要设计相应的课程结构等等,这就在无形之中体现了教学的校本特色。此外,职业学校的课程安排不需要完全按照传统学年制,而是应该可以根据学生的整个学习需要来综合考虑,合理安排教学,合理分配时间。

(2)要将行为导向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只有在行动中,在工作过程中学习才能够更有效的获取工作过程知识,获得构建或参与工作的能力。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不单单重视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其重视教学的过程,它提倡在一种中和的行动中思考、学习,以一个完整的行动过程来进行教学,并要求学生尽可能独立的完成整个的学习过程,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够学到 专业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行为导向学时的学生在学习期间的专业学科体系与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行动体系很好的结合起来,在行动中进行教学,根据不同的专业设计与其紧密相联系的职业工作过程,而这些工作过程又被更细的划分为一个个的学习领域和学习单元,进而来指导实施教学。当然,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行为导向的方法,但是都以行为导向为基本原则。

(3)工作过程导向学习的教学内容就被划分为了一个个学习领域,也就是一个个的学习单元。它是由各职业院校制定的学生行动领域,内容包含了实现专业目标的全部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而完成某一职业的工作任务,通过完成相互关联的所有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就可以获得某一职业从业能力。学习领域注重培养学生构建工作世界的能力,能够使学生通过一个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学习来获得所需的专业技术技能。简言之,工作过程导向理论遵循着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设计学习领域,转化为学习情境这条路线,最终可以让学生学习到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所需的各项必备的技能和知识。(作者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文章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省级一般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XJG-09-33-7)。

参考文献

[1] 陈列.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J].中华护理教育,2009(07):324-326.

[2] 陈媛媛,齐中英.基于过程观的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互动机理研究 [J].中国软科学,2009(S1):128-132.

[3] 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 [J].中国高教研究,2009(04):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