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戏剧人物范文

戏剧人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戏剧人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戏剧人物

第1篇:戏剧人物范文

戏剧服装在大方向上也是遵循这个原则,但某些场景或角色却会对服装进行夸张、渲染甚至有反形式美原则的倾向。戏剧服装首先要配合表演者的需要,高度突出精神价值,把塑造艺术形象放在第一位,服装造型是展现戏剧人物性格和身份的一个重要外在符号特征,夸张、简化、隐喻是戏剧服装设计典型的创作手法。

由于健导演,张柏源担任服装设计的大型史诗时尚舞剧《绝代佳人》,以中国古典四大美人的故事为基础,演绎了美人与战争这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其中貂蝉的服装造型线条流畅紧凑,颇具犀利感,暗指诸侯割据时代的权力之争;杨玉环的造型华贵雍容,以红色和金色为主调,饰以精美的牡丹刺绣图案,大气非凡;王昭君的服装面料有厚重感,以白色为主,配以皮草饰边和典型的蒙古服饰纹样,表现塞外边关的寂寥空旷;西施的服装造型清澈灵动,蓝绿色的薄纱层次堆叠,将其飘逸的情态表达得淋漓尽致。四位主角的服装造型既有史实可依,又创造性地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让在场观众无不感受到四大美人穿越时空时那种千回百转和诗情画意。《绝代佳人》在人物服装造型上,用符合现代审美的手段让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美给予接受和认同,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色彩因素最能体现视觉冲击效果

在人的视觉接受过程中,色彩最先闯入人的视域,色彩拥有不同的色相和冷暖倾向及表情特性,在服装及饰品设计上最能创造气氛的是色彩。因此服饰的第一要素就是色彩。色彩还有对意境进行创造的能力,是戏剧服装解读戏剧内涵的语汇,以色传情,借助色彩延伸人物的内心世界,烘托人物外部形象,帮助观众融入剧情,戏剧服装色彩设计是一个系统构思过程,象征与装饰在戏剧服装色彩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法国作家梅里美的代表作短篇小说《卡门》(又名《嘉尔曼》),先后被改编成歌剧、舞剧、电影等多种戏剧形式,2010年中国国家大剧院强力打造的新版《卡门》,由苏珊•威明顿担任服装设计师,女主角卡门的服装色彩以红色为主,西班牙风情的红色长裙衬托出她的妖娆妩媚,充满着波希米亚式的活力和风情;女配角米卡埃拉的服装以蓝绿色调为主,以突出她温柔恬静的性格。在鲜艳的色彩和韵味十足的服装造型中,卡门这枝吉普赛玫瑰在舞台上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第2篇:戏剧人物范文

关键词:戏剧表演程式;人物塑造;关系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051-01

戏剧表演指表演者依据剧本内容,塑造真实、典型、富于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戏剧以表演者自身做为创作工具。在表演艺术创作中,创作者、表演者及创作人物形象,全部统一于表演者自身。因此,在进行戏曲人物塑造时,表演者不仅需要通过自身的形体、声音等进行剧情的诠释,更重要的是要按照表演程式的要求全身心的参与创作,实现舞台表演效果最佳的目标。

一、“青山”遮不住

“戏剧程式”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根据我们民族美学原理,有规律地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经过艺术夸张,其目的和归宿是形成表现生活的戏剧素材,化生活为“程式”,用“程式”来表现生活。为更好地运用程式塑造生动鲜活的戏剧人物,表演者只有长期坚持深入生活、熟悉生活,准确把握生活与艺术的内在联系,才能使通过表演程式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戏剧表演程式的形成与发展经过观演双方的磨合,逐渐形成相对统一、规范的舞台动作模式。广泛适用于各类剧种的舞台表演中。程式是由许多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高度抽象提炼起来的,是丰富的人生、人性、人情的浓缩,也是古人(包括创作者和接受者)充满人生和艺术经验的历代天才和集体智慧的浓缩。因此充满了可以展开的丰富可能性,有特殊的传达某一类人情感、心理、性格、气质的能力。

二、水随天去“秋”无际

时代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于戏剧艺术性审美要求不断提升,因而“吸取精华、寻求创新”成为戏剧表演程式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由于过去生活元素的逐渐减少,新的生活元素又不断产生,戏剧表演程式也要与时俱进。

戏曲程式的产生和运用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既要继承、尊重和运用程式,又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突破和发展程式。在饰演人物时,要特别重视对于人物的研究,调动一切表演手段,全方位、多层面地刻画人物和甥造人物。甚至借鉴和吸取其他行当和姊妹艺术的一些艺术手段来丰富和表现人物。

三、“铁马”“冰河”入梦来

与影视剧相比,戏剧表演在舞台背景布置、配乐、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往往是通过表演者的唱、念、做、打等程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因此,表演程式是否真正做到位、发挥作用,将成为决定人物形象塑造是否获得观众认可的关键因素。

(一)“铁马”开路

戏剧的舞台表演中,舞台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完全需要通过表演者对于人物的性格与所处的环境的准确把握。作为戏剧表演者,首先必须准确把握自己所饰演的人物特性,包括人物的年龄、经历、性格、时代背景等,这是人物塑造成功的必要前提之一。一个成功的戏剧表演者不论角色的主与次,戏份的多与少,都会在舞台表演中通过对于表演程式的的完美展现,以及准确把握角色特定的性格与情感,并赋予其艺术的生命力和活力,这样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表演。

(二)大浪淘沙,谁主沉浮

戏剧表演程式是规范表演者舞台表现的一个行业标准,它要求表演者通过“内在外化”的表现方法来刻画角色的艺术形象,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更贴近于日常生活,更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可和赞扬。戏剧表演中的人物塑造过程中,还需要表演者通过对唱腔的雕饰;音色的浓厚、圆润;音调的高昂激越、跌宕起伏等艺术表现形式,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深入的刻画。在戏剧的表演程式中,内心活动必须通过外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才能呈现出完整、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

(三)“冰河”不可缺

表演者只有合理巧妙地运用表演程式,才能塑造出既符合人物特定性格又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作品。另外,戏剧表演者对于表演程式和表演技巧的运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角色的艺术效果。

新时期,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强,戏剧表演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任何艺术的表现方式和内容都是反映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程,戏剧表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必须坚持从舞台表演效果方面入手。戏剧表演程式作为人物塑造的关键环节,将直接影响到戏剧的艺术表现效果,因此,必须要进一步深化表演程式与塑造人物的关系研究。

第3篇:戏剧人物范文

这部戏中的女主角杜月红其实是陈好演的。陈好本来就是我崇拜、喜爱的演员,但自从看了《我爱河东狮》这部戏剧后,我更加崇拜她,更加喜欢她了。想起戏剧中的她,那泼辣、聪明、可爱、有胆有识的杜月红的形象再一次进入了我记忆的海洋。

我记得,在这部戏剧里面,杜月红与她所爱的人柳士杰经历了一番波折,最后总算结成了夫妇。自从他们成婚后,泼辣的杜月红便开始对柳士杰实施严格的“管夫制度”。只要柳士杰一犯错,杜月红就会家规处置。有一次,柳士杰因与其他的女人在聊天,这事恰好被杜月红逮了个正着,这下子他可惨了,杜月红怒气冲冲揪着柳士杰的耳朵直冲家中。到家后,她要柳士杰跪在地上,向她承认错误,否则的话,就是“家鞭”伺候。这个戏剧情节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泼辣女性形象,其中也隐含了他们深厚的夫妻情谊。

剧中的杜月红虽说泼辣,但也不乏聪明、可爱、有胆有识的一面。

第4篇:戏剧人物范文

关键词:舞台;戏剧表演;人物塑造;艺术

中图分类号:J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138-01

一、舞台戏剧表演艺术概述

人物塑造是表演创作的首要任务,谁也不会有疑议,但是怎样塑造人物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是戏曲,有的强调继承,用传统的程式表演;有的主张创新,用话剧加唱式的表演;而我认为,中国话剧、戏曲是以程式化的表演为其特征的,如果抛弃了程式化的表演就不成其为戏曲了,特别是地方剧种更有自己特别的程式,离开了这些特别的程式,地方剧种的特色也就没有了。但程式在历史上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地发展的,那么今天程式也应该继续得到发展。

二、舞台戏剧表演合理运用程式,准确体现人物

(一)性格在外貌上的表现

面部表情、姿势,甚至衣着,都反映出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没,人们常说某人的面貌可亲,某人的面貌可憎,这表明了人们对某人一些性格特点的评定。比如,说某人“貌有沉鱼落雁,心似虎狼蛇蝎”,就是说,这个人虽然外貌美丽,但却带有许多消极的性格特征,如奸诈、狡猾、凶横、阴毒等。面部表情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笑有:苦笑、冷笑、傻笑、奸笑、嘲笑、窃笑、辛酸的笑、甜蜜的笑、含泪的微笑等等;哭有:痛哭、抽泣、放声大哭、喜极而泣等等。典型的姿势也能反映性格上的特点。比如,有人说话的时候喜欢伴有手势,有的人则不习惯用手势。经常打手势的人可能表明缺乏自制力,也可能表明矫揉造作;不轻易打手势的人可能表明有巨大的自制力,也可能表明是羞怯之心。

(二)人物性格决定着人物的整体节奏

人的性格是复杂的,但都有其比较突出的基本特征。“虎妞”粗野、泼辣,但不失对丈夫执著火热的情感;“慧芳”温柔贤淑,却不失内心的果敢、刚毅,大胆与世俗挑战;“鲁智深”好勇、鲁莽,又不失其细腻、精明之处……这些即是他们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特征决定了其人物的整体节奏是如何变化的,“虎妞”和“慧芳”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肯定就不一样,虎妞的语速一定是很快的,语调也是高亢的,音量也是大的,而慧芳的语速一定不是很快的相对来说就要慢得多,语调也是平和,音量自然也不是大的。所以什么样的人物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外部形体行动表现。

以小品《超生游击队》的表演为例,演员在表演中,为了展示他们多要子女,预想生出“海南岛”、“吐鲁番”、“少林寺”时的欣慰和自豪;躲避处罚,四处“游击”中的无奈和苦痛,以及对如此生活的追悔和内心中的自我批判。表演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使艺术的夸张符合逻辑顺序和人物情感的节奏,使观众会心、会意、动情。

三、舞台戏剧表演中人物塑造艺术

当我们塑造一个完整的人物时,要有鲜明的人物性格,观众也希望看到一个性格迥异的鲜活人物。首先,要清楚的了解到在剧本中,这个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相貌特征,在所发生的事件以及人物关系中自己的人物是如何处理这些事件和人物关系的,需要展现出的行为方式是什么。其次,总结这些行为方式及其特征,规划出人物总体的性格偏向是什么。抓住人物性格特征的突出点,合理运用服装、服饰、道具等去点缀人物,争取从外观特征上给观众留下印象。再次,把剧本中所发生的事件,人物关系归结到总体的性格偏向中去,寻找到在人物心目中的位置,是重、是轻、是远、是近。在掌握了大体的性格偏向以后,表演时就不会出现和人物很大偏差的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了。最后,在总体性格偏向上,丰富人物在事件中所产生的行为方式,也就是在剧本原本的基础上,可以合理的添加一些行为方式,但必须是符合人物性格的,符合生活逻辑的,符合规定情景的。巧妙的利用细节动作,属于该人物的行为方式去突出人物性格。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舞台戏剧表演中要成功塑造一个人物必须准确把握规定情境下人物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关系。要注意人物的出生背景、生活环境、年龄、职业、剧中的情节变化、人物关系的处理等等,才能完成好一个人物的塑造。所以要仔细分析剧本,做好案头工作,挖掘深层次的人物性格,合理的运用行为方式来完成好对人物性格的表达。人物性格决定其行为方式,绝大多数行为方式受到人物性格的约束,但行为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事件与人物关系不断发展与变化中变化。

参考文献:

[1]金灵秋.地方院校艺术学院课程设置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7(8).

第5篇:戏剧人物范文

元曲大家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是一部经久不衰的璀璨作品。明初贾仲明为王实甫写的《凌波仙》:“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清李渔评价说:“吾于古曲中,取其全本不懈,多瑜鲜瑕者,惟《西厢》能之。”的确,《西厢记》受到后人的许多好评。我认为《西厢记》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结构的严谨,语言的优美,主题的深刻,还在于人物性格的朴素,自然浑成。通过对张生形象的分析展现作者的一种理想、期盼。

一、身份:诗情秀才

张生一出场就介绍了自己的身份

[正末扮张生骑马引g人上开]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先人拜礼部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后一年丧母。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第一本第一折)

可见张生的父母双亡,但家世不错,父亲是礼部尚书,张生自然是个饱读诗书的文人,但[正末扮张生骑马引g人上开]暗想小生萤窗血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吗,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第一本第一折)

方可看出张生正刮垢磨光,潜心修炼,对人生充满报复与希望,踌躇满志地要进京赶考,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性格:单纯可爱

正因为张生的直率,其不加掩饰的动机闹出了不少笑剧,也显示出书生的单纯和傻气。

张生的心地很善良,在《借厢》一折中,他看到红娘[幺篇]若共他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她叠被铺床。我将小姐央,夫人央,她不令许放,我亲自写与从良。(第一本第二折)红娘是莺莺的贴身奴婢,奴婢在元代命运是很悲惨的,《元典章》说:“在都富势人家,奴隶有犯,并不经官言理,往往用铁枷钉项。”《刑法・诸禁上》法律还规定:主人杀了奴仆,只受棍棒处罚。可见当时女婢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老夫人后来拷问红娘,在当时是十分平常的事。所以张生首先想到要恢复她的平民地位。把红娘解放出来,可以看出张生心地的善良。

张生不仅忠厚老实还富有正义感,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万分危难之时,他挺身而出,写信给自己的好友白马将军,解了普救寺之围。救了莺莺全家和众僧人,保住了伽{。

三、情感:信念坚定

张生是爱情至上者。考取功名,本是张生实现自己理想、抱负最重要的途径,但当他在途中的普救寺遇上莺莺时,冥冥之中,他的爱情来到了。

得了功名后,张生并没有富贵不认人,并没有“停妻再娶妻”,而是命琴童送信给莺莺,并一往情深,刻骨地思恋着莺莺,并及时赶了回来。但回来后发现郑恒使用了阴谋,张生这时并没有退让,而是据理力争,不畏强权,无论如何定要守住自己的爱情,最后张生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困难与考验后,终以他的热情、执着,冲破了层层礼教的束缚,越过了重重障碍,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最终,张生以他的“志诚”维护和争取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四、缺陷:懦弱有余

张生的表现,诚如莺莺所埋怨的:“秀才们从来懦”,(第二本第二折)面对老夫人的骗局,他激愤不平。却无一点应对的办法,虽然鼓起勇气质问了几句,拒绝了莺莺的敬酒,却没有抓住老夫人自食其言的要害,据理力争。老夫人呢?她无法否认许婚的事实,自知有些食言,只管“甜话儿将人和”,(第二本第三折)许以金帛让张生“别无他求”。这是更巧妙的骗局。既赖了婚,又不落负义的名声。善良而书生气十足的张生,竟完全凭意气办事,只说了这样几句气话:“夫人既不与,小生何慕金帛之色!却不道‘书中自有颜如玉’,即日索便告辞!”(第二本第三折)

张生是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的子弟,书剑飘零的生活使他形成浪漫奔放的外向性格。热烈大胆但又善良单纯,多情风流却又志诚专一,才华横溢但又缺乏应付实际事物的能力。老实的有点迂腐,善良的近乎软弱,而这一切都因为他正直淳朴的品质。

莺莺之所以选择张生而不是郑恒,人格占了最重要的因素。王实甫这样细致刻画张生的形象,在作品中可以看出是倾向于张生的,这也寄托着作者的理想:一个温和、谦逊、无大男子主义,又坚守爱情,信念坚定的优秀男子。

张生富有浓厚的书生气而又富有正义感,这种性格使他大胆地同阻碍他爱情幸福的各种势力执着斗争,反映了自由爱情的真挚与美好,表现了青春觉醒的动人力量与无限希望,现实越是黑暗和丑恶,人的精神世界就越是向往光明、美好。这也对中学生的人生观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与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袁行霈.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下)[M].中国文联出版社,1988:1929.

第6篇:戏剧人物范文

【关键词】神话剧;人物造型;意象表达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48-01

一、意象化的基本特征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而言之就是寓“意”之“象”,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戏曲的“意”就是戏曲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为了表达思想、情感、意念而创作出来的物象、形象。

在所有的戏剧作品中,神话剧的人物形象来源是最为自由和广泛的。从日月星辰,到鱼虫花鸟,不论有生命的没生命的、有形的无形的、具象的抽象的,都可以通过“人格化”的艺术手段,作为有语言行动、有思想性格的人物出现在舞台上,去反映人类的现实生活。

中国戏曲要求演员在塑造角色时要考虑到角色、演员和观众的完美结合,所以在化妆造型时既要照顾这些艺术形象本来的形态习惯和自然属性,体现角色的生动鲜活;还要彰显出演员本身的表演特色,考虑如何呈现出戏曲独有的美学特征;同时要照顾到观众的观剧习惯,符合当下的社会审美理想。只有几个方面都兼顾到,才是一个成功神话剧艺术形象。

二、具象特征的意象提炼

作为以视听感受为主的戏曲艺术,首先就是要以“形”示人,在重神轻形的戏曲美学支配下,神话剧写意性的表现形态主要通过夸张变形的写意处理得以贯彻落实。具体就是根据艺术形象的原型进行分析,通过增加、删减、变异等手法在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化,使新造的象处于“似与不似之间”。

比如京剧《白蛇传》中,白素贞和小青头上戴的蛇额子,就是根据自然界中蛇蜿蜒行走的自然特征进行的一种艺术变形,在头箍形的额子两侧均卷出九个圈,使其呈蛇形弯曲状,中央缀有绒球光珠面牌;再如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其中的白骨精本是一具化为白骨的女尸,采天地灵气变幻成人形。根据戏曲舞台的艺术规律及原体的特征,艺术家们将白骨骷髅的元素巧妙融合到了人物形象的创作中,花钿及额子的绒球均采用了骷髅的形状,以此来显示白骨精的本来面目,同时因为这些饰物面积都比较小,所以也不会影响整个妆面的美感。

这样的意象提炼已经不是具象特征的再现,而是一种形式美、结构美的再现,不但没有丢失物象本来的特征,还表现出了人与象之间的某种相互感应、互相亲近的精神。

三、抽象特征的意象表达

“抽象”一词来源于哲学范畴,它是在感性具体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分析和综合,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和呈现。中国是最具抽象美的民族,千百年来一直主张写意、写情、写心、写性的意象构成,而这种意象构成更是中国戏曲的点睛之笔。

秦腔《李慧娘》是一出很经典的鬼神剧,在“鬼怨”一场中,我们前辈捕捉到女鬼来无影去无踪、飘忽不定的特点并进行集中,然后用一个超大的纱制披风解决了这一问题。当李慧娘一身素衣,外披雪白的宽大披风,四十五度侧身快步出场,在抖披甩袖中将一个凄美的女鬼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舞台上。还有台湾菊坛皇后戴绮霞先生演的《阴阳河》,创作者以“阴、阳”二字为基点,借鉴太极图的元素,采用黑白二色为李桂莲穿戴所用,以示阴阳之界,简简单的两个颜色,却在舞台上呈现出鬼魅之美。

四、意象表达的适度呈现

中国戏曲的人物形象在遵循客观物象形体特征的基础上加以合理适度的取舍与夸张,按照美的规律和法则去艺术地再现形象,做到“象中有意、意中有象、立象尽意”。

从某种意义上讲,意象表达在很大程度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是创作者把自己的修养、个性和主观感受以及审美观念寄托于特定的形象之中,是创作者对物象主观的重塑和升华。神话剧中,很多物象都没有固定的具象的存在,所以满足不了我们对客观事物外在形式的临摹,这就要求我们在有限的空间中去表现无限的感情,塑造出“意外之意”“象外之象”。因此,我们要充分理解和认识表达对象,继而形成一种新的视觉形式去最大化地容纳主观的寓意与抒情,体现出主体与客体、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等诸方面高度的完美统一,从而引导和激发观赏者无限的审美想象。

坡说过:物者无常形者必有常理,画者必得其理。正如东坡先生所言,神话剧造型化妆虽无常形而有常理,悟透常理以形写神。所以神话剧的化妆造型创作不是对原体任意、毫无限制地扭曲、变形和篡改,而是要以传神写意为目的,对原体进行合情合理的夸张、变形、调整,使得艺术形象既符合原体的内在本质,又传达出中国戏曲美学的神韵,这才是神话剧化妆造型的最终意图。

第7篇:戏剧人物范文

[关键词]话剧 人物服装造型 场景布置

[中图分类号]J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092-01

几年来,在从事话剧服装设计的工作中,我发现话剧服装在话剧中的作用是用来说明剧情发生的年代、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故事发生的背景等。相比而言,中国戏曲中生、旦、净、末、丑等每个人物的穿着、装扮都各不相同,即为话剧人物服装造型。由于他们的武术表演及唱腔、人物化妆造型等,营造了整部戏曲的表演效果,而戏曲中却极少地表现出戏曲场景所能营造的氛围。相比之下,在话剧中,话剧场景的布置显得就比较丰富与生动。但可惜话剧中,人物的服装造型就显得比较无力,虽然话剧、戏曲这两种是不相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我个人认为可以把服饰化妆用在更换话剧场景布置时,每换幕、换场之间,留在舞台上人物的主、次关系要把握住。因为他们在这部话剧中的服饰造型乃至舞台场景的布置中,与整部戏的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由于上述主、次人物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是整部戏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为了更好地将这部分人物情感表现在整部戏中,就要从细节中刻画好人物,使得人物性格粗中有细,细中有戏,从而使得戏剧人物的服饰装扮,能和戏中的每个情节结合得更加紧密,而不是让观众只是关注演员的表演。

一、话剧人物服装造型在话剧场景中的作用和意义

以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雷雨》为例,说明一下话剧人物服装造型在话剧场景中的作用以及所包含的意义。

《雷雨》的结局比较悲惨,在整个话剧的场景中都是灰暗的基调,这种灰暗的场景就是剧中的主要人物繁漪和周冲母子的生活背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大户人家太太的穿着以旗袍为主,所以在本剧中设计繁漪的旗袍服饰造型,也与当时时代背景相符合。周冲的性格单纯、天真,是在新思想的熏陶和感染下成长的,他是期待着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期望着和平新生活的年轻人。当时新青年的衣着特征应在他这个性格特征的人物服装造型上体现出。活生生的人物服装造型点缀了贯穿整部话剧的灰暗色调的场景布置,繁漪的白色衣裙服装造型有力地表现出她苍白的内心和空虚的精神世界以及现在过着的惨淡、无助的生活。周冲的褐色长裤和米黄色T恤则代表着他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

剧中人物的服装造型的作用与意义在于点缀了整部剧以灰暗色为基调的场景布置,制造了话剧的氛围、增加了舞台效果。整部剧的场景布置比较单一,纵观整剧只有两个场景――周公馆客厅与鲁家住房,故事发生的时间只有两个时间段――上午和午夜两点。单一的故事场景与时间决定了整部剧都是在灰暗的基调下进行的,所以只有通过对人物的服装造型设计才能表现出剧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人物性格及内容等。

二、场景与场景之间与话剧人物服装造型的主次

在话剧的舞台上,在多幕剧中,场景与场景之间的更替变换比较多,留在同一场景或不同场景中舞台演员与演员之间,所扮演的角色之间的主次关系即为场景与场景之间话剧人物的服装造型的主次。通过人物的服饰造型会使得他们的主次关系更加分明,使得话剧人物的服装造型与戏剧场景能够相统一,更有利于剧中人物的情感交流,从而能将这一段故事更好地展现在整部剧中。我个人觉得更好地塑造整个话剧,更好地演绎整个故事,在场景与场景之间的变换中,要细致地设计每一段剧情中反映人物之间主次关系的服装造型。

在剧中演员的服装造型,决定着他们演绎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主次关系,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也能通过服装造型的精心设计得到进一步的展现,预期的舞台设计效果也能直观地显现。话剧中不但要通过场景的布置将剧中导演的意图及其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展现给观众,还要经过剧中人物的服装造型设计所展现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及角色特点,两者的相互衬托下,才能使话剧得到更好的塑造。同时剧中人物服装造型的点缀,使得场景的布置在整个话剧中的作用显现出来。人物服装造型的精心设计彰显出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主次关系,场景布置在人物服装造型的点缀下,从而观众能够更全面更有效地接受到戏剧的寓意、剧情及其中心思想。

综上所述,话剧中人物服装造型与场景布置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第8篇:戏剧人物范文

[关键词] 都市情感剧 现代性 哲理化 人物语言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9.031

都市情感剧是一种特殊形态的都市戏剧。它以都市中普通人的生活境遇为情节,以都市人的情感困惑为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语言刻画了性格突出的人物形象,推动故事的展开,吸引受众的关注。近年来,《裸婚时代》、《男人帮》、《北京爱情故事》这样的都市情感剧,不但获得了巨大的收视成功,赢得观众的广泛喜爱;而且它们的成功也赢得了理论界的关注。尤其是这些剧作里面人物富有哲理性的话语,更是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电视剧的人物语言是人物性格的表现,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人物形象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裸婚时代》、《男人帮》、《北京爱情故事》为研究对象的参照,分析其中典型人物形象人物语言的哲理化的表现,并揭示其背后深层动因。

一、都市情感剧人物语言哲理化的表现

“对于人来说,人的语言声音是交流信息、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基本方式。语言和思维同在。人的思想有时要通过语言表达的,正如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影视作品要表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事件,要描写丰富复杂的人物情感与人物性格,就必须借助于人物的声音。”[1]电视剧中的人物面对乡村与都市的强烈冲击后,他们即“都市人——当然他以成千上万的变体出现——发展出一种器官来保护自己不受危险的潮流与那些会令它失去根源的外部环境的威胁。”[2]在电视剧中,都市人的这种“器官”的延伸就表现为他们言语的哲理性。他们在都市中“以都市人中增长的知觉与观察以及理智的优势为基础”。[3]所谓哲理,狭义的理解就是哲学原理,是反映世界发展变化的一般性的规律的总结;广义上来讲,在生活中,我们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体现出一定的道理的反思,都可以归结为哲理。电视剧人物语言哲理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物对白的主题指涉思想的深度,而不仅仅追求大众化;另一方面是指人物的独白具有哲学的沉思,而不仅仅追求口语化。恰如丁芒在其《试论电视剧人物语言》中提出:“电视剧人的本体语言需要有‘理念感’:隽永的哲理、人生经验的提炼、生活中的顿悟等等,有了这些,语义的分量便会明显增强,能给人心灵以启示、撞击。” [4]

1、对现代都市生活的深刻思考

热播都市情感剧《男人帮》从三个男人的视角出发,一个是以探索爱情为职业的作家,一个是不敢面对自己真实内心的教师,一个是以为可以玩弄情感,却被情感玩弄的离异男。通过他们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都市生活对人性的压抑。

顾小白:“从某个角度某个时间,看这个城市的人流,你会发现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一样的表情、一样的步伐,去一样的地方做一样的事情,就像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

顾小白:“每个人和他的伴侣走在人流中,都希望被人注视,在嫉妒的眼光中感到一种团结,在同情的眼光中感到一种分裂,这种眼光是一种无声的力量……”

顾小白:“每天早上,无数的男人女人从家里走出来,来到街上,去各自的地方上班。他们有着不同的理想,不同的职业。但却分属两大不同的阵营——男人和女人。这两个阵营的人这么多年来,永远在比对、永远在厮杀,保留自己的特权的同时,要从对方受伤博取更多的特权。”

顾小白是那个以探索都市爱情为职业的作家,他以作家敏锐的嗅觉,用饱含哲理的话语说出了生活在都市中,都市人“理性”生活的机械化、精确化。

热播都市情感剧《北京爱情故事》刻画了一群生活在北京的个性鲜明的“北漂”形象,记叙了他们在面对爱情与事业,物质与情感之间的矛盾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面对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和变化,他们在理性面对的同时,彰显了一丝悲凉。

石小猛:“……我走到这个冰冷冷的城市里了,我只能活下去……可是活下去多难啊……怎么活?我只能妥协……与这个现实妥协。”

石小猛:“——你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能保持一成不变吗,有吗?没有,都得变,可能只有变才是不变的。”

石小猛:“—— 一切都会灰飞湮灭;

——是呀,谁能拦得住时间的流逝呢;

——时间是一直在这儿的,流逝的是我们自己;

——为什么会变呢?”

剧中的石小猛作为从乡村考入城市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开始融入城市生活的时候,个体更多的感受到的是城市对他的冷漠。

2、对现代都市爱情观念的深刻反思

第9篇:戏剧人物范文

2、宋仁宗人物角色介绍

宋朝第四位皇帝赵祯。他广纳谏言,不奢侈,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唯一与大臣们的对立却是为了心爱的女儿。

3、曹皇后人物角色介绍

她是赵祯的妻子,也是仁宗的皇后,她出身名门,典雅大方,于后宫里是皇帝的贤内助,于国之中则是德行完美的一国之母,唯独在面对她的丈夫时,总有一层隔阂,始终无法与赵祯完全交付彼此,互相信任,终成为心中最深的遗憾。

4、赵徽柔人物角色介绍

她是仁宗最心爱的女儿,她美丽善良,却也有着不为世俗所屈服的刚毅,她是帝国塔尖上的一颗明珠,为天下所奉养,而她苦苦抗争想得到的东西却不为天下人所理解。

5、韩琦人物角色介绍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