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教学课件范文

初中教学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教学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教学课件

第1篇:初中教学课件范文

【学生分析】

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肯钻、肯想、敢说、敢问,对立体图形认识有一定知识积累,有探究、合作等学习方法积累,促进学生知识深化和延伸尤为重要。

【设计思路】

将电视娱乐节目的形式植入数学课堂,体现用活教材激活课堂的理念思想,方法教学成为主导,指导学习方向,复习活动贯穿课前、课中,采用分组竞赛、分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理解本课重点,疏通并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方法。

【课前准备】

每组据分工专门研究一个立体图形的特征,整理出3个有关的涵盖面宽,较富挑战性的,主要针对基础知识的问题。同时,据猜测准备好别组涉及问题的答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识记各图形特征,掌握不同图

形之间的异同,学会观察体会几何图形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竞赛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学生回忆、质疑、梳理、归纳、总结等自主复习整理的意识和方法以及能力,同时也加强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利用几何图形的美,增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复习方法自主构建的尝试,激发学生自信心,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沟通各图形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意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复习整理方法。

教学难点

描述几何图形特征的语言的准确性训练,以及知识延伸,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构建几何图形的简单知识网络,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密切联系。

1、完善几何图形知识图:

师:除了平面图形,你觉得还有哪类图形?(立体图形)

2、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密切联系。

师:这是一个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

师:从它的表面上,你观察到哪些平面图形?

3、强调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

(1)试一试:把下列几何图形分类?

(2)你感觉二者的区别主要是什么?师举例说明。

强调:各部分是否在同一平面、、、、、

二、展开复习活动,自主系统整理,感知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

(1)梳理五种立体图形的基本构成,加强和生活联系。

1、出示五种立体图形。

(1)忆一忆:你认识这些几何体吗?说名称

(2)畅所欲言:举出日常生活中和它们类似的物体。

(小组比赛,看谁说得多,让学生感觉正是这些基本图形构成我们生活的空间)

(3)议一议,认真观察,识记图形。

出示情景图:图中你熟悉的物体类似于哪些图形?

2、说出各立体图形各部分名称,各字母表示什么?

3、立体图形分类

师:分两类,怎么分?为什么?

(二)主动回忆,梳理知识。

1、谈话引入:关于我们要复习的知识你想留下深刻清晰的印象吗?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复习的好方法。

2、出示复习方法:

关于要复习的知识(1)我已知道什么?(2)你想怎样去整理它?(3)怎样得到更多、更好的整理方法?(4)动手检测自己,(5)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3、据复习方法依次展开活动

(1)关于立体图形,我已知道了什么?

以电视节目“开心辞典”和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

每组提出关于本组研究内容的三个问题,其他组回答,教师宣布好比赛规则,充当裁判和记分员。

(2)你想怎样去整理?

①师引导给出学生整理的方法。

a:正方体、长方体在一块儿整理......

b:找相同点、不同点

c:据构成名称分层分类对比整理。

②小组合作:尝试整理正、长方体的特点

③实物展台展示学生成果

④师课件演示整理结果:正、长方体的特征

⑤按上述复习整理方法自主整理圆柱、圆锥、球的特征,先独立整理,再小组交流,展台展示学生不同方法的成果,教师课件演示。

三、知识检测,形成反馈

1、一组判断题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而且六个面都相等。

(2)长方体的三条棱就是它的长,宽,高。

(3)上下两个底面是圆形且相等的形体一定是圆柱。

(4)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那么它的底面周长和高一定相等。

(5)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只有一条垂线段。

(6)从圆柱体的上底面到下底面的任何一条连线都是这个圆柱的高。

(7)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它的每条棱长是8厘米。

2、一组填空题

(1)把一个边长31.4厘米的正方形铁皮卷成一个圆筒,这个圆筒 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高是( )厘米。

(2)把一个长94.2米,宽31.4米的长方形铁皮卷成一个圆筒,这个圆筒的底面周长是( )米,高是( )米。

3、抢答游戏:师说出一些特征,学生随时猜几何图形的名称

四、巩固延伸,再次加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

1、点、线、面、体的形成联系。

师:观察三幅运动的图片,可看成什么几何图形在运动?

师:他们的运动又形成了什么几何图形?

2、这些立体图形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而成?

五、总结:我们周围充满着数学,智慧的人塑造了各种几何美,数学几何美又经常装点我们的生活。

师:你有哪些收获?(知识方面、方法方面)

六、温馨提醒:作业

感受几何构图之美,学会运用复习方法。

1、①先欣赏平面图形组成的图案

②作业一:用平面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配解说词。

2、①先欣赏各国建筑物

②作业二:用立体图形设计一个美丽的建筑物,配上解说词。(给小动物设计家也行,渗透关爱思想教育)

第2篇:初中教学课件范文

然而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得到很好发挥的同时,有不少教师过分崇拜和依赖多媒体教学,使多媒体教学走进了一个误区。以下是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要处理好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关系

(一)、充分发挥粉笔板书的作用

传统媒体包括文字媒体和语言媒体两大部分,它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就算在现代化的今天,它的许多优点也是现代化媒体无法替代的。有些教师存在这样的一种误解,认为使用了多媒体设备就不再需要粉笔和黑板这些古老的教学设备了。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银幕上显示了就算,而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一个字也没写。这样的物理课的教学效果将会是:学生就好像看电影一样对这节课的内容的印象很模糊,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更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的环节对不同媒体进行适当的选择和整合,把它们各自的优点都发挥出来,那样的教学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因为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板书可以发挥到以下几方面的功能:有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调节教学进程,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性,此外,板书还有示范作用。

例如,学生在学习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教师在讲授光的折射规律的特点有哪些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这三者是否在同一平面,折射角与入射角是否相等,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变化情况,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等并把它们的关系板书出来,然后再让学生去归纳总结光的折射规律。这样的教学才会使学生对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二)、充分发挥语言媒体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师过分追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想要把整节课的教学全过程都编入课件里,就连教师所要说的一句话都预先制成课件,然后用课件代替教师进行教学。以为使用多媒体课件越多就代表那节课的教学质量越高,而忽视了教师临时的、随机的口语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将教材的内容按照学生实际认知情况重新加以组织改造,并用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的教学语言制约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多媒体课件代替教师的作用。

二、要处理好多计算机的模拟实验与物理实验的关系

实验是物理学发生和发展的科学基础,是检验物理理论的唯一标准。模拟实验再逼真也不是真实的,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实物实验才能建立起对物理现象的真正理解和对物理规律的信服。模拟实验的作用应当定位在和板书、挂图相同的地位上,增进形成对客观现象的正确认识的辅助工具,而不是教学的唯一手段,更不是目的。如果物理实验完全被计算机模拟实验代替,也会使原来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堂变得暗淡无味,对我们现在所推行的素质教育的发展也是较为不利的。这样只会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只会考试,而缺乏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的学生。笔者认为:对于在现有条件下可开设和进行的实验一定要开设。而对于实验过程中可观性不强的环节可再用多媒体仿真实验进行重播和放慢播放,从而增强实验可观性。这样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增加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三、多媒体课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之一是授课速度快、课堂容量大。而有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时,只追求授课的速度和课堂的容量,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求全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就是要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的源于生活实际的问题情景时,所而对的学习对象是具有不同认知和兴趣水平、不同学习动机的学习群体,对知识的接受速度和思维能力是有限的,对新知识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如果我们只是追求授课的速度和课堂容量,而忽视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教学效果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会大大降低。那我们怎样做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呢?本人认为: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另外还要清楚知识的难易程度,根据这两个主要因素去决定知识讲授的速度。对于难于理解的内容应放慢讲解。

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重点突出。

第3篇:初中教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使用;调查研究;结果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运中,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如何看待这种教学形式的变革呢?他们是否接受和喜欢这种变革?他们的态度又能为我们带来那些启示?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次小型的抽样调研。在这些调研中,共发放255份调查问卷,回收255份,有效问卷254份,无效卷l份。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得出学生对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使用评价,学生的意愿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学生对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1)初中英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总体状况领先于其他各门学科。调查显示,40.95%的学生认为,使用多媒体课件频率最高的学科是英语,其次是数学(见表一)大部分学生都能经常看到英语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学生选择“频率很高”和“经常使用”的占60.63%,没有一个学生选择“从不使用”(见表二)。

表一

语文 数学 英语 其他

哪一门学科使用多媒体课件频率最高 12.06% 21.65% 40.96% 24.80%

表二

使用频率很高 经常使用 偶尔使用 从不使用

英语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频率 23.23% 37.40% 35.83% 0%

(2)学生喜欢在英语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当被问及“用英语课件上课的态度”时,选择“我喜欢”的占74.02%(见表三);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与其他各门学科相比,英语最适宜使用多媒体课件(见表四)。

表三

我喜欢 不喜欢 无所谓

你对用英语课件上课的态度 74.02% 2.36% 23.62%

表四

语文 数学 英语 其他

哪一门学科最适宜使用多媒体课件 12.99% 19.29% 50.39% 17.32%

(3)学生普遍认为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好。从总体上看,认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比不使用多媒体课件好的学生占74.02%(见表五);从具体评价上看,无论从“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教学用字标准”还是到“教学容量大”、“学生参与教学”等四方面比较,多媒体课件教学均以压倒性的比例优势优于传统课堂教学(见表六)。

表五

前者比后者好 后者比前者好 说不清

使用多媒体课件与不使用多媒体课件相比 74.02% 3.94% 24.65%

表六

传统课堂教学 多媒体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生动活泼 3.54% 96.46%

用字标准、方便识读 11.42% 88.58%

教学容量大、效率高 26.77% 73.23%

学生更容易参与教学 8.66% 90.94%

二、学生希望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

(1)学生希望上多媒体课的频率再高一些。有40.95%的学生认为各门学科中英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频率最高,但有50.39%的学生认为英语是所有学科中最适宜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这表明,现在的英语多媒体教学还未满足学生的需求。

(2)限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当前英语多媒体课件最大的不足。调查显示,有35.83%的学生认为,用英语课件上课的不足是“很难在自学中使用”,26.77%的学生认为是“学生的自主发挥受课件限制”;这是学生针对多媒体课件存在的不足,进行选择时的两个最主要选项,均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关(见表七)。

表七

教师自主发挥受课件限制 学生自主发挥受课件限制 很难当场测试 很难在自学中使用

英语课的件不足 25.59% 26.77% 11.81% 35.83%

(3)学生普遍认可英语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但希望英语教师进一步提高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水平。近2/3的学生(63%)学生认为,英语教师在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运用计算机“熟练、能处理常见的小问题”(见表八)。但有近3/4的学生希望英语教师“不论年龄大小,都可以运用这类技术”,超过85%的学生要求教师,不仅会使用课件,而且还会制作简单课件(见表九)。

表八

熟练、能处理小问题 不太熟练 不会使用、需要他人帮助

教师用运计算机水平 62.99% 31.89% 5.12%

表九

不论年龄大小都

可以用运这类技术 年龄大的教师可以不必掌握 说不清

教师能否掌握

多媒体技术 74.41% 8.27% 17.32%

能独立制作简单课件,如powerpoint 能使用,且能制作简单课件 能使用就可以

教师掌握多媒体

技术的程度 43.70% 42.13% 13.78%

第4篇:初中教学课件范文

从本质上讲,多媒体电脑与投影仪、电视机、录音机、黑板、粉笔等一样,都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尽管多媒体被引入课堂后,能取代教师的部分功能,但毕竟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教师的地位。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传播知识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过去以老师讲授为中心,“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单一教学模式远远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电化教学应运而生,各种教学软件充斥市场,语文课教学软盘也受到教师的青睐。时下各校积极投资,添置设备,让各学科教学都走入电化教室,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紧跟时代潮流。 诚然,语文电化教学,有其生动性、直观性、参与性,如果运用得法,确实能起到调整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欲望,拓宽学生想象思维领域,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作用。可以摆脱过去那种单一的、静止的状态,取而代之是多彩的流动的世界。但是,不可过分夸大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一味地追潮流赶时髦,不择文体,不问内容,一律使用多媒体手段,低估乃至否定传统教学方法的作用。作为语文学习,其方法还有其特殊的一面。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既要学会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又要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提高思想素质。

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信息的载体,因此,语文文字是一种有着无比巨大的想象空间的独特的艺术。学习需要人的思想情感的参与,需要对语境的感悟和想象,其丰富性与复杂性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电化教学不能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只有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启发,学生的朗读回答等,创设课堂情境,制造文学氛围,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思想上受到熏陶感染。 例如当年鲁迅先生在教学时,语言缓慢清晰,声音不高,时而庄严,气氛静穆;时而诙谐,轻松欢笑,学生笑过之后品味更深。这样讲授不用表演,也不用做作,而用自身的伟岸慑人的气质与风采,让学生不囿于题而题自深,所得的远远超出了课堂之内的东西。据有人回忆梁启超讲授古诗时,说到精彩处,“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悲从中来竞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已”、“情绪转好又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这种清新自然的教法,真切自如的体态,为学生创设了情境,让学生潜移默化,终生不忘。这种面对面的真情效应任何现代化手段也无法替代。 掌握语文工具离不开读这一环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传统教学法非常讲究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精彩的语言只能经过反复诵读、感悟和理解,才能从中获得营养。“读、写、听、说”中,“读”摆在首要位置,离开了读则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第5篇:初中教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初中数学教学;课程资源库

G633.6

初中数学数字教学资源库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是利用文字、动画、声音、视频等将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展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数字资源平台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网络环境下,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和利用,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的要求。数字课程资源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共享,实现了对学生素养、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数学数字资源库建设的现状特征

(一)教学资源的短缺

我国很多初中虽然建立了数字化的课程资源库,但是经费和技术的等多方面的影响,校园信息网络平台没有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校内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功能和作用,不能有效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和教研工作的持续性发展。

(二)校内资源分散

初级中学在教育的竞争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所以现在我国很多初中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上下了很多功夫。例如,在校内建立大量的多媒体教室,为相关学科的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要求教师尽量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育教学。很多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是很难实现师生共享。例如,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教学资源具有参考的价值,但是这些资源主要分散在各个数学教师的手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数字教学资源不足

现在还有很多的初级中学为应对上级的检查和评估,大量置办纸质的图书资料,在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相对较少,虽然有的初中学校建立了数字教学资源的平台,但是缺乏专业的数字教学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初中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需求。

(四)硬件、软件设施不足

大部分的初中虽然建立了数字教学资源库,但是服务器的数量较少,存储空间严重不足,存放的教学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研的需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学教学的进步和发展。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数字教学资源库利用率不是很高。并且建立的教学资源平台经常存在网页形式过于简单,页面的布局不合理,检索教学资源比较复杂,不能及时对教学资源进行更新,基本没有管理和互动形式,其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一套专业的资源整合平台软件。

二、初中数学网络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路

(一)数字资源库的纵向构建

以数学教学为主体,构建从数学教学的素材到教学的课程,再到教学专业性的资源平台,就是数字资源库的纵向构建。它构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素材资源的构建。针对教学的知识重难点,制作成简单的视频片段,也可以用图文的方式将知识点融入教师的教学课件中,最终在资源库平台上实现教学课件的共享;第二,教学课程资源的构建。教学课程资源在纵向资源系统中发挥了承接的作用。在课程素材得到延伸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课程资源的专业性,所以在纵向资源构建过程中,教学课程资源的构建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中职院校的教研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视频资源的横向构建

纵向教学资源体现了资源构建的层次问题,但是在数学数字教学资源库建立中是不够的,还应该构建横向的教学资源。横向数字数字资源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不同年级数学教学资源的构建。第二,个性化数学教学资源的构建。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都是不同的,个性化数学教学资源的构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的爱好,作为切入点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并且通过视频共享平台,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结合,为我国初中数学的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提供专业性的保障。

三、初中数学网络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现在我国大部分初中的数学教学资源的规划是不统一的,相关机制也不够健全。所以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数字教学资源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针对校内各个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展开数字课程资源库构建。各个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符合自己特色的数字课程资源库。其次,针对不同的年级构建专业性数学数字课程资源库的时候采用标准是不一样的。但是很多学校没有统一的资源分类、存储和管理的标准,导致资源的兼容性出现了一定的偏差。现在很多初中数学资源内容还存在质量上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数学教学工作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学校要针对这些问题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统一规划,最大程度的发挥校内数字教学资源的优势。将各个专业性的教学资源构建在统一的管理标准上,从资源的制作、存储到资源的使用和管理,都实现的统一标准的优化整合。改变学校内部自制资源的兼容性,最终建立科学完善的资源共享模式,实现数学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资源逐渐呈现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特点,必须要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但是在数学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制约着资源库构建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学校应该实现资源横向和纵向的共同构建,完善构建管理的机制,促进网络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数字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杰.初中数学教学课程资源库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8)

第6篇:初中教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 优点 制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c)-0151-02

多媒体弥补了教师的不足。对于戏曲类、器乐类欣赏,通过多媒体弥补了教师讲解及聆听的不足。对于初中音乐教学而言,提高教育执行能力和实践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是初中音乐课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

1 多媒体为音乐教学增添了许多魅力

1.1 多媒体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

中学音乐课利用多种媒体的介入,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学生音乐学习提供了全面的感性材料;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是简化知识点难度,让知识更形象生动,更易理解。课件制作一定要站在学员的认知和思维角度去制作,才能更易理解,另外,还要从互动性上做设计,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1.2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

在教学中,我们分年级进行调查,得出的结果是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多媒体技术为中学音乐课带来了新的契机。例如:七年级上册欣赏演唱《牧歌》,上课伊始:教师播放腾格尔演唱的《天堂》,悠长、宽广的歌声与多媒体同步展示的美丽风光:奔跑的骏马、成群的牛羊、蔚蓝的天空、劳作的牧人……随后教师提问导入蒙古民歌的长调歌曲《牧歌》的教学。这样图文结合、声情并茂的创设情景环节导入课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演唱情绪。

1.3 启迪学生思维,增强了直观性和形象性,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教学内容可以直接显示,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感知和思维过程,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使学生速度更快、更准确的掌握教学内容。改变理性抽象为具体感性。学生在借助观察和比较积极参与到其中,启发思维,逐步探索知识的形成,从而把握知识的本质。例如:高一鉴赏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我通过播放迪尼斯的动画片,这一动画片是根据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而创作的,生动形象的动画使学生们直观的了解作品体味音乐语言带来的艺术享受,有效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 适当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

纵观古今,传统的教学方式之所以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固然有其中的道理,古人没有一台电脑,投影机,也创造和延续了人类的历史和文明,扮演了传道授业的角色。如果多媒体教学取代了其他所有的教育手段,将使人类的教育能力大大下降。所以,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多媒体课件来完成,不管有用的和无用的都使用多媒体是错误的,教师要根据情况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制作移动课件平台

现在每个学生都有手机,通过这个趋势,制作移动课件平台,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使他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并且有测试,答疑,交流等教学组件。教师可以百度搜索速课,它就是通过这些形式免费制作,通过链接,二维码就可以传播给需要学习的人,制作方便,有模板套用。将知识点放入模板框内就能形成移动微课件,运用到教学当中。

4 教师要学习多种多媒体制作软件

比如EduOffice音乐教学备课软件,它是为广大普教系统音乐教师量身打造的一款实用、易用的音乐教学备课软件。软件具有五线谱课件编辑制作、简谱课件编辑制作、五线谱与简谱混合编辑制作、以及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混合编辑排版等功能;乐谱播放支持128种音色,任意位置播放,及移调播放等;特有的乐符字符化功能可以方便地编辑制作乐理教学课件;与Word、Photoshop等软件无缝连接,并能导出mid、png、doc等多种格式。同时也为广大的中小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与曲谱创作的便利,以创作带动学习,通过自由编辑乐曲、修改和试听,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5 认清课件制作中各种形式的媒体素材在课件中的作用

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素材,各自有其自身的特点。在选择使用各种媒体素材的时候要综合考虑素材的优点和缺点,使教学资源实现最优化。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文字、图像、音频、动画、视频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顺序,我们对这些素材的理解掌握程度也是由最难理解的文字到容易接收信息的视频。这里要做以强调的是,不是f越容易掌握的素材就一定越好。对于数学积分公式的计算应该采用文本的形式,若要采用图像素材则难以展现。又例如,化学中水分子电离过程,用3D动画能按照我们的教学要求可实现完美体现。若采用视频素材的形式,不但制作费用昂贵,而且不能按照教学进行控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媒体的表现力、投入成本等,综合选择媒体,使教学内容实现最优化的呈现。

6 课件制作中在注意版面设计的同时应尽量避免干扰信息的呈现

一门课件如果从头至尾页面元素没有一点变化且表现形式单一,必然会导致学习者的视觉疲劳。画面色彩是否丰富,教学重点是否突出,界面操作是否简便,交互是否合理,这些都是吸引学习者的重要因素。即在课件开发时要注意课件的版面设计。

注意版面设计也不是使页面中什么都有。课件中色彩和动画等因素能够引人入胜,然而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色彩元素和动画同样也会吸引你的眼球。这会使学习者将注意力转移到无关信息上。多媒体课件本身信息含量比较大,无用信息的呈现必定会给教育信息的的传播带来极大的干扰。阻碍了学习者对主要教学内容的接收。最常见的干扰方式有:在画面的边角加入动画、图片;以色彩鲜艳的图片作为背景;版面色彩对比强烈等。

7 多媒体教学的负面影响

(1)劣质多媒体课件的产生及一哄而上的多媒体教学必然会导致更多劣质多媒体课件的产生。文字总结,难以发挥多媒体教学在教育中的优势。这种课件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由于表现形式单一,易使学生产生大脑疲劳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2)目前的现状是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适合或者有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甚至出现一些教师离开多媒体课件后无法进行教学实践的情况。(3)过多依赖于多媒体课件,会使教师学生之间失去互动性,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多媒体课堂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在初中学生的音乐教育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从源头上上使学生学习学的快乐,教师教的轻松。

参考文献

[1] 卢媛婷.舒兰市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D].延边大学 2010.

[2] 高丽萍.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4.

第7篇:初中教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 科学史 素材 初中教学

著名特级教师吴加澍老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从“未知”到达“真知”的过程,实际上是以浓缩的方式,迅速地重演着人类漫长的知识发展历程。让学生重蹈科学发展中那些最关键的步子,这些关键的步子,实际上就是科学发展的历史。

袁振国在《教育新理念》中说:“科学精神的内涵、科学发展史就是科学精神的弘扬史、科学知识的生成过程是一个不断求真的历程。”我们利用科学史,主要关注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一、利用科学史,启迪多样的科学方法

在七年级上中,最早可以充分利用科学史融入教学的内容是《我们居住的地球》。实际上,关于地球的形状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种常识,教学目的不是介绍这常识,而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常识中不寻常之处,即得到背后的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本质观和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所体现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

在教学中,从古代各国人民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及古人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地球形状的各种推测,以及各种证据的获取一直到人造卫星的拍摄照片。在引领学生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人类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和证明的方法。在学生习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并领会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这一本质。

二、利用科学史,树立发展的科学观念

科学教材中,许多内容的教学如果没有加入科学史的材料,从学生学习知识的角度看,就是可行且正常的。如果能利用科学史融入教学,则不但能使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而且可使科学教学显得有血有肉,不仅无损于学生知识内容的学习,而且可以让学生树立发展的科学观。

现在只通过教科书了解科学的学生,往往对科学持有一种非历史的眼光,以为科学的理论与生俱来是正确的、是万古不变的永恒真理,以为科学是从一些天才的头脑里蹦出来的,一旦问世就永驻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从科学发展史上,我们看到的是真理与谬误相交织的过程,科学理论的演变就像是积木拼图游戏一样,先是在黑暗中摸索,继而渐渐地浮现出来。我们看到的是,科学像其他人类文化一样,实际上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是由特定的文化素养和文化传统的人推动的,并依赖特定的历史条件而产生的。

以大气压力概念的教学为例,要求学生记住大气压力等于1.013×105Pa并不难,问题是单纯记忆并不能使学生理解大气压力的存在,更不能使学生知道人们对于大气压的认识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和许多科学家的努力的。为了促进学生理解大气压力的概念,可以讲解融入托里拆利及帕斯卡等人创造性研究的科学史。

以上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科学史了解科学理论、科学假设、科学实验之间的关系。运用这种融入科学史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一方面,因为内容充实且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而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课堂讨论或辩论,能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也会犯错误,促进学生纠正错误概念。并且知道科学是逐渐发展的,并非一蹴而就的真理,这有利于学生建立发展的科学观,为形成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求真的科学精神埋下伏笔。

三、利用科学史,形成求实的科学态度

不知道科学发展观,不易形成求实的科学态度,所以要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必须借助于科学史的融入。如我在教《生物的进化》这一节内容时,利用科学史,营造当年的历史氛围,层层设疑,让学生好像置身于科学家的探究、辨析的历程中,不同思想认识与所用证据犹如连环扣,让学生在思维的理性辨析中达到求实的科学态度。一种新的科学观念的形成,不能仅仅看到片面的证据解释,还要进行理性的、求实的科学态度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并不仅仅是在教学中才能进行。有些时候科学史料比较少,或者一些没能在教学中应用的科学史料,可以在新课教学中和新课教学后,作为素材编写例题与习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科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科学态度的进一步深化。

四、利用科学史,培养批判的科学精神

科学发展的历史,让我们看到的是真理与谬误斗争的过程,科学理论的演变就像拼图游戏一样,先在黑暗中摸索,继而渐渐地浮现出来。为避免学生把科学看成是不变真理,形成错误的科学本质观,应当让学生在静态地汲取科学研究成果的同时,适时、适量地渗透科学发展的动态历史,体验科学知识及其理论体系的演变和完善过程,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现有的科学知识。在形成这些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质疑、批判、创新、求真、反省的科学精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科学史融入科学的教学中,处处体现着科学家的探索、质疑、求真务实的精神。如哥白尼日心说对托勒密地心说的否定,伽利略由于对日心说的支持而受到的迫害,以及布鲁诺对哥白尼日心说的支持与发展。这些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都能给予学生精神的感染。

在科学史的融入中,能使学生领会到科学发现有时是几代科学家锲而不舍、接力棒式的长期研究的结果。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是特定时代或特定条件下科学研究活动的产物,处在不断变化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科学理论具有相对性。同时,让学生领悟到科学家们对真理的追求与执著,领悟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曲折。

将科学史融入到初中科学教学中,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原汁原味的科学问题,引导他们亲历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科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科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会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心理,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建构,也有利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将科学史融入到初中科学教学中,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和科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把握完整的科学实验设计思想,懂得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实验手段的支持作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8篇:初中教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 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使课堂教学变得开放、灵活起来,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新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把生物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1.活跃的语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受到课堂教学气氛的直接影响。呆板而缺乏生气的课堂教学气氛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反而使人精神不振、恹恹欲睡。而开放、活泼的教学气氛则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的方法很多,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一种好方法。

(1)实验情境。生物学实验是极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探索性强的实验,不仅使学生感到鲜明有趣,而且能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向求知欲,使学生热情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新的知识。例如,讲“种子的结构”时,可让学生边解剖边观察植物种子.认识种皮、胚乳、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等结构,比较单了叶植物与双于叶植物结构的异同。讲“环节动物门”时,可让学生观察蚯蚓的“体节”、“环带”,判断蚯蚓的前端和后端,比较蚯蚓在纸上和玻璃上的运动速度,理解“刚毛”的功能。这样,让学生通过用手做,用眼看,用脑比较、分析、总结,调动多种感观参与活动,既提高了兴趣,义提高了能力。

(2)矛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疑、激疑、联想、猜测、推断等创设矛盾情境。比如:讲“蒸腾作用”时,可先引导学生联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俗语,揭示出“水往低处流”的自然现象。接着话锋一转:在植物体内却是“水往高处流”……制造学生的矛盾心理,这时学生迫切想知道下文。于是顺利进入“蒸腾作用”的教学。

(3)形象情境。生物学涉及的对象是活生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方位、多层次地挖掘生动形象的材料(如故事、文摘、生物学成果、生活中的现象、教学中的图片、投影、录像等),把某些抽象的、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把知识讲活。例如,介绍蛙眼“只对活动的物体有反应,而对静止的物体视而不见”的特点时,先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捉青蛙。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后,可告诉说:“有的人捕捉青蛙的方法很奇特;用鱼杆‘钓’蛙或者‘钩’蛙。钓蛙时,把鱼钩在蛙眼前来回摆动(作左手拿鱼杆来回摆动状)。由于蛙眼对活动的物体反应很灵敏,因而它发觉了摆动的鱼钩,以为是飞行的昆虫,于是跳起来捕捉,当它捕捉到时,也就把自己挂在鱼钩上.这是‘钓’蛙。而‘钩’蛙却又不同。钩蛙时,先用鱼杆把鱼钩慢慢地、慢慢地移近青蛙(左手拿鱼杆小心翼翼地慢慢移动状)。由于移动速度极慢,近乎静止,因而蛙眼对它‘视而不见’,然后调整鱼钩去钩蛙。”这样,通过设置形象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r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上生物课也成了学生愉快的享受。

2.情感教育是培养稳定、持久学习兴趣的基础。积极的情感使人情绪高涨,甚至上升为激情。这种激情就会激发学习的巨大热情,成为学习活动的内动力。相反,消极的情感使人情绪低落,兴趣索然,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和对抗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推动作用,以情育趣。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都很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一起体验,一起感受。用无私的爱心打动学生,用满腔的热情激励学生,用微笑的姿态面对学生,用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用崇高的敬业精神影响学生,用信任的眼光看待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地、顽强地、愉快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2)思想教育和时事教育。思想教育和时事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了解时代和社会对生物知识的需要,并激励学生把这种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转化为自己学习的需要,从而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地投入到生物学的学习和探索中,并队中体味到无穷的乐趣。

3.培养以苦为乐的精神是让学习兴趣持久的保证。学习不是件轻松的事,不可能一直都在轻松愉快、兴趣盎然中进行,正如马克思听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军的顶点”。我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培养学生在艰苦的学习探索中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的学习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设置一些适当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体验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在学习上追求以苦为乐的学习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学生的各种素质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多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持久的学习兴趣。

第9篇:初中教学课件范文

1 优化教学思想

多媒体技术再先进,还是靠人来用。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制作数学教学课件时,不是一味考虑文字、图形处理得多漂亮,动画多直观,关键是如何优化教学思想。教学思想不更新,制作出来的课件可能会变成“填鸭式”或“满堂灌”,学生陷进教师设计好的“圈套”中,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某个教师用多媒体上《梯形》这节课,提问学生在等腰梯形中怎样添加辅助线,使等腰梯形与等腰三角形联系起来?这个教师原先已作好几种书本有的辅助线在课件中,但这个学生却回答了另一种很巧妙的辅助线作法,这个教师为了顺利演示他的课件,诱导这个学生按照他的思路去做,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实际上,媒体及其媒体的属性永远不会影响学习,只有教学方法才会真正影响学习的结果。利用了现代化的技术,可是不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不更新,其结果跟“黑板+粉笔”一样。

2 重视教学设计

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还可以调节课堂结构,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如在上 “平行线与相交线 ”的“对顶角 ” 这一节时先设计问题的情景,然后提出猜想,接着应用自制课件很直观又很巧妙地证明了“对顶角相等”这个猜想,并用课件模拟实验,三维立体感很强,并设计了师生互动练习和思考题。多媒体课件关系到教学过程的诸多环节,因此,在用课件之前应认真分析老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要素关系,合理运用。例如课堂上数学教师以数学绘图软件《几何画板》画出图形,可以绘制动画等。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让学习者通过信息技术工具来完成作业,或者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例如,老师在教完一个单元之后,设计作业,学习者通过计算机去完成。

3 注重重点、难点的突破

在数学定理的教学过程中,真正的难点是定理的发现、探讨过程。如:“探索勾股定理”显然是一个难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碰到的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定理。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拼图过程,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作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让它们运动并分别与边长为a、b、c的正方形拼成两个边长分别为a+b的正方形,由面积公式,学生不难证明出勾股定理,解决了这节课的难点。

4 教学形式要生动活泼

数学课比较枯燥,因此设计的课件尽可能形式生动活泼,恰到好处地应用图、文、声、像、动画等表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传统教学或普通电教手段无法比拟的效果。如,行程问题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讲解比较枯燥和难理解,但用多媒体技术把运动过程设计成动画形式,使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关系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还可以跟历史、地理、语文、或物理等学科联系起来,使教学形式更活泼。

5 注意德育和美育的渗透

课堂教学始终承担着育人的重任。设计课件时融入德育和美育教育是很重要的。如“勾股定理”这一课件的引入部分,笔者是这么设计的:先插入几张两汉时期农民耕地、粮食运输和建筑的图片,目的是告诉学生在两汉时期我国的科学文化有了飞速发展,特别在数学方面,出现了《周髀算经》、《九章》等著作,很早以前,我国古代数学家就发现了勾股定理并用很多巧妙的方法证明了它。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到新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