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勇于接受挑战等良好的品德。而这些特点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因此,在整个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逐渐渗透德育,强化学生们的道德素养,从而为学生们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基础性的道德理论课程必不可少,在教学计划建立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们进行常规性的训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于音乐课程内容而言,在教学建立的同时,可以通过旋律带动学生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真实性氛围,从而为学生们音乐素养的形成提供科学化的依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打造使小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进入课堂的教学活动。在拍打节奏的同时,让学生们坐好,然后在一个规定手势的指示下让学生们保持安静,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听力,还可为音乐课程的常规化训练提供充分性的保证。所以,在小学一年级音乐课程内容建立的过程中,丰富音乐教学的基本内涵并不是最重要的,应该激发学生对音乐内容的学习兴趣,感受音乐的文化,从而为整个音乐课程内容的建立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通过心灵的感悟来完成教学目标的。
二、教师在德育渗透教学中的职责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更应起带头作用,做学生的大朋友,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来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为此,教师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一)研究教材,正确把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时刻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不少音乐作品都以讲一个做人的道理或宣传一些爱国主义、尊敬父母长辈等知识为主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将这些德育教育很好地传递给学生。如在讲解《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时,应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激发学生们心灵中最真挚的情感。因此,在教学氛围营造的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从小事入手,激发学生们的最纯洁的爱。例如,在音乐欣赏结束之后,教师通过讲故事,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问学生:“如果妈妈生病了,你应该怎么做,才能关心妈妈呢?”学生可能就会回答:“我要帮妈妈扫地”“我要帮妈妈倒水喝药”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可以充分表达出对妈妈的爱,同时,本堂课程最核心性的内容也就有所体现了。接下来再教学生们学习歌曲时,学生们就可以充分投入情感,掌握基本的旋律,从而为整个音乐氛围的营造提供了充分性的保证,也使相关的德育教育得到了充分性的渗透。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歌曲展现,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
(二)运用多种教学理念渗透德育知识
在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想在根本上渗透德育知识,教师在课程讲解之前就应认真设计教学环节,结合教学的基本特点建立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建立,不仅可使传统的教学理念得到升华,还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教育环境及德育思想教育的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加深学生们对音乐内容的印象,营造轻松化的教学氛围,通过歌曲内容的表述,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完成德育教学内容的指导,同时也可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三)教师应该认真备课及时反思
备课是教学最重要的保证,在一年级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备课时不需要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一些知识点中,而应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作为核心性内容,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存在疑问,就应及时提问和反思,总结经验,从而寻找更适合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而教学反思的内容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反思过程可使教师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行为。
首先,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随琴声学会节奏:节奏卡片如何讨论更通顺流畅?当话音刚落,全班同学便纷纷讨论起来,这回他们可忙了,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安排顺序,有的眉开眼笑,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拍手叫好,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我也不断地在一旁给予鼓励,最后还让全班同学评价他们的游戏,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大家在游戏或观察的过程中都很投入,发言也很积极。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节奏的排列要领和方法,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实际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学生学习的探作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同学间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很少参与。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听众和机械的模仿者,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三、以课堂为主渠道,从生活取材,展开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生活经验,最后又回到生活。这些设计,将音乐教学生活化、平凡化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其实音乐就在我们身边。
四、创新意识应贯穿音乐教学始终
在小学音乐的体验式教学中,常常是以课时为单位,在每节课上提出一定的教学目标,找出音乐学习的规律性,然后把这一规律呈现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不在于老师讲解多少,而在于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中学习知识,让他们去主动地探究,并在探究中体验到音乐知识的本质,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允许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去感受,并把不同的学习形式表现出来。
一、创设情境教学体验音乐
情境教学法已经被广大小学音乐老师所采纳,因为情境教学填补了以往久久被忽略的小学生的情绪领域,是一种独特性质的音乐教学形式,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真正让学生学会了主动参与和探究,达到了体验学习的目标。比如,在低年级《蜗牛与黄鹏鸟》的教学时,笔者特别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的参与,让学生进入一个葡萄园中小蜗牛与小黄鹂鸟嬉戏的情境,加上音乐的渲染,形成一个生动而活跃的情境,这个情境把“蜗牛”与“黄鹏鸟”的不畏艰难,并用顽强的精神不断追求的情境表现得活灵活现,学生在学习音乐时思想品德也得到了提高,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很快掌握了音乐知识。
二、通过参与学习体脸音乐
小学音乐知识中处处充满了情感,这是音乐审美过程中的一种人的心理。在音乐教学时就要以感知为基础,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以情感感动学生。让他们全身心地参与音乐学习与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去体验,并能领悟音乐知识,学习音乐时才能主动,才能充分理解音乐的内涵。
三、用情绪体验音乐
学习音乐并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而是随着音乐的感染把自己的情绪沉浸在音乐当中,在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引导,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作品或者音乐学习的情绪体验,通过长期教学,学生就会在欣赏与学习音乐作品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为以后的各种学习打好基础。比如,《鸭子拌嘴》一课的教学,我在安排学生欣赏作品时,先给学生介绍该作品,介绍时充满了情感,给学生以情绪上的感染,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所以,学生的参与体验对于学习音乐来说十分重要。小学生年龄小,但这正是他们想象力丰富的最佳时期。我们要通过音乐学习来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发散思维,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乐趣,享受到音乐的美。
四、拓展音乐体验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 心灵相融 音乐鉴赏 演唱评比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机械性的传统教学形式,很多教师仍以自己“讲”好为课堂准则,将在音乐课上让小学生学会唱歌作为唯一的课堂目标,预设的课堂问题过于普通,根据我国教育部等部门的新课改要求,这种不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灌输为主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因为当代学生通过网络或者手机音响接受到的音乐比较多,在学习时已经有了认识基础,但是由于学生的音乐功底和了解的音乐基础知识还是比较弱,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将音乐课堂设计成自主开放的课堂,做到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能达到与心灵相融的教学成果。本文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等,论述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现音乐与心灵相融的具体方法和措施,通过音乐与心灵的融合,不但能够增强新时代音乐课堂的魅力,而且能够让音乐的力量发扬和传递。下面我提出几种可行性建议。
一、教师从改变教学模式做起是让音乐与学生心灵相融的基本条件。
教师是课堂高速前进轮船的掌握航向的人,其教学模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针对如何让音乐与学生的心灵相融这一问题,教师的教学模式起到很大的支配作用。传统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存在部分教师由于顾虑课堂上过多的提问可能会影响自己的上课进度和上课秩序,惯性地认为音乐课堂本来就不应该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权利。部分老师的专业知识和歌唱能力不强,怕学生过多发问会使他们陷入困扰,导致本应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这些顾虑使小学音乐课堂照搬陈旧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积极性不高。学生需要自己探寻音乐的真谛,从音乐的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主动发问,积极思考,真正以音乐滋养心灵。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出一种开放性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大量的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的空间。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思维,能够让学生思维活跃,不仅如此,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开放学生的思维,而是要通过有力的引导,让学生提出有价值、有讨论意义的高质量问题。例如小学音乐知识中的音调和节奏,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哪个音调最难唱,才能让小学生针对个别的音符的发音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耐心地教学生改进发音上的漏洞。教学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允许不同的意见出现,为课堂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当他们对课本基础知识或者歌曲的曲词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的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则重新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方法是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体现之一。当然方法和手段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才实现和完成。
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之处。
使学生的心灵与音乐相互融合要将学生当做小学音乐课堂的主体,是我们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对象。小学音乐教学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属于基础阶段,音乐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但是,大部分学生只是将学会和唱会歌曲作为主要目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及时转变这种错误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改变没有感受地学习音乐的坏毛病。让学生学会一首歌曲并不难,但如何通过学习让学生爱唱敢唱,认识到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才是广大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考虑的。小学音乐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能够准确考虑到教材的系统目标和总体规划,考虑到小学教材的单元框架,努力将音乐课程安排得井井有条。
而在这里我重点推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增加“音乐鉴赏”这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一次课堂上,学习《Do Re Mi》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伴随着电影中的优美画面和阵阵优美的旋律让学生认识《Do Re Mi》的由来。其次,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曲的歌词,体验作曲家对雪绒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对在歌曲中感受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整理总结,切实做到赏析音乐,真正意义上了解和感动于音乐所要传递的精神。教师可以结合音乐课程的背景及民俗习惯激发学生倾听这类音乐的兴趣,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音乐与学习的音乐曲子作对比赏析,使学生自主寻找这类音乐的共性和不同,在音乐鉴赏的基础上,转变自身的音乐学习方式,在心灵上与音乐产生共鸣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鼓励制度使用演唱评比的形式是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小学音乐的课堂做到充分激发学生唱歌的热情才是让学生与音乐心灵相通的好方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也包括这方面,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音乐学习积极性高涨的课堂。如果真正做到音乐与心灵相融,那么使用演唱评比的教学方式无疑是音乐课堂很好的选择。比如小学音乐课本上有一首歌曲是《海鸥》,我在音乐课堂上让学生合理地分成四个组,让全体学生进行当众演唱,教师选出其他小组评选的学生打分。由于分数的高低涉及学生的自尊心,因此我建议把分数当做一个普通的表面工作,尽可能地让大家普遍高分,而且分数雷同较多,有差别的则相差不大。《海鸥》这首歌曲简单易于演唱,而且通过演唱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歌曲中海鸥的性格,传递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关系,培养学生珍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美好心灵。运用这种唱歌评比的教学方式可以回归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本质,让学生了解音乐、爱上音乐、喜欢歌唱。小学生的娱乐兴趣比较高这一特点也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地方,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可以在演唱比赛中融入到音乐课堂中。小学音乐课堂对于这群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繁重课业下放松休闲的好机会,同样能激发他们热爱歌唱和音乐的热情。这样一种教学手段符合当代教育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适应新型时展的特征,同时是现代音乐教学模式的高度体现。利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给小学生构建歌唱竞争的平台,使得课堂的氛围异常活跃,这样,学生和教师能够乐在其中,学生可以相互借鉴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是实现双赢的有效措施之一。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通过以上三种措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改变传统音乐课堂的弊端。有人说,音乐是心灵的窗户,是心灵的眼睛,是心灵的源泉。只有将学生的心灵打开让音乐的思想和情感传递,才能做到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心灵与音乐相互融合,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课堂,走进音乐的世界。
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走进音乐世界,领悟音乐的真谛,感受音乐课堂的魅力,让音乐的力量得以发扬和传递,轻松爱上音乐,爱上学习,也使音乐课堂富有生命力,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快乐、健康成长,让教学步步为“赢”。
参考文献:
[1]丛奚莹馨.试论小学音乐趣味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蔡之旋.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性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3]任.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状况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吴海芸.小学音乐有效教学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5]张静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6]马静.浅谈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7]张爱华,宋方菊.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03).
1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的几点问题
1.1教学模式落后,轻视学生主动参与。在许多小学音乐课堂,教师往往还使用单一的授课模式,死板的课堂、结构沉闷的音乐课堂气氛、师生缺乏互动。教师虽然认真备课,并把教学程序背得很熟练,但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案“照本宣科”,这样表面上看教学环节紧凑、连贯,但实际上学生整堂课都由音乐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只是呆呆的跟着教师一遍遍重复乏味的唱谱、唱词,学生根本感受不到音乐的美,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很多教师往往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对音乐的表现与鉴赏则非常轻视,没有认识到音乐本质上对人们情感的积极作用。1.2课堂结构不合理,课堂氛围沉闷。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分为唱歌教学、欣赏教学、以及活动课,每一部分都有它合理的课堂结构。例如唱歌教学的课堂结构至少要是两段体的结构,动静结合,在音乐课上不仅要有静态的学习,更要营造动态的氛围,但有的教师没有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设计分段式的课堂结构,学生被动的学习歌曲,无法从情感上体验歌曲,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2改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
2.1密切师生关系,指导音乐技巧。小学音乐教师要善于优化师生关系,与小学生成为好朋友,帮助小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实现师生的和谐发展。教师还要加强对小学生音乐技巧的指导,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坚持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当讲到比较枯燥的音乐知识时,小学生容易感到厌烦,如果音乐教师不考虑学生的感受,仍然继续我行我素的讲课,很可能出现学生厌学的现象。但是如果小学音乐教师能够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改变课堂枯燥的氛围,注重与小学生的情感交流,就可以让小学生对音乐有新的认识,对音乐课堂有新的感悟。2.2深入挖掘教材,激发学习兴趣。音乐教材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材料,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善于挖掘教材,找到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环节,帮助小学生快速建立起学习音乐的信心,调动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加强音乐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地进行音乐教学。比如在讲《小动物唱歌》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的教育性、趣味性特点,依次播放课件中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小学生模仿它们的叫声,然后再播放动物真实的叫声,以验证小学生模仿的准确性。紧接着让小学生听教师的弹唱:“谁唱歌呀,叽叽叽。”这时小学生会跟着伴奏唱出:“小鸡唱歌,叽叽叽”之后利用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唱出小狗、小羊、小猫等动物。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机,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教学效果良好。2.3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审美能力。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给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充课堂容量,给小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讲解《新年好》,这是一首英国儿童歌曲,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欢乐歌舞、互相祝贺的愉快心情。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过年的热闹景象,让小学生对音乐课有所期待,然后提问:“过年的时候你们高兴吗?为什么?过新年好不好?”并播放歌曲《新年好》的录音,这样他们都认真地听着,不时地打着节拍,通过教师的范唱,引导小学生用高兴的心情去演唱和学习。2.4构建教学情境,突出重点知识。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深入掌握学情,选择具有童趣的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小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就会非常积极地投入,因而小学音乐教师要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对美的认识,从而实现以美感人的目的。比如在讲《我和星星打电话》时,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一个问题。当太阳慢慢落下,夜晚来临,你们在美丽的夜空都会看到什么自然现象呢?”然后让学生把教室门窗的窗帘拉上,通过大屏幕播放星空的画面,这时一种美的意境油然而生,学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此时进行唱歌教学恰到好处,小学生不仅掌握了领唱、齐唱这一演唱形式,还初步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3结语
总之,音乐是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小学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反思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师生沟通,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许萍.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7(04):174-175.
[2]张蕾.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6(04):106-107.
[3]张毓.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10):55-56.
一、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需要为他们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况,对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引导,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能够主动向教师敞开心扉,通过师生积极交流,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指导,在他们分析问题时引导他们深入分析和探究。在师生积极互动过程中,学生对音乐学习充满兴趣,并始终以积极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促进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重视音乐乐理知识的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乐理知识。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进行歌曲学唱和欣赏,对于音乐乐理知识介绍的很少,导致学生对五线谱和简谱知识了解很少。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音乐教师要深入探究新课改的要求,创设丰富的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更多的音乐之声。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简单音符的认读,还要让学生掌握音符的时长知识。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让学生进行音符的认读时采用了自主探究和竞赛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对音符的认读效率。在他们掌握了基本的音符之后,教师需要让他们学习简谱中音的长短是如何确定的。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我先让学生通过聆听分辨声音的长短,然后让学生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来感受音乐的节拍。在具有趣味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小学音乐教学要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把学生放到课堂学习的主置上,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提高音乐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听、唱、动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只有认真倾听音乐,才能体会到乐曲表达的情感,才能理解乐曲的内涵,从而和乐曲发生共鸣。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的倾听,并提出问题,让他们有目的的进行倾听。例如,乐曲表达的情绪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等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既能掌握乐曲的节奏,还能深入挖掘乐曲的内涵,从而不断提高倾听能力。
(二)让学生通过唱来把握乐曲内容
音乐教学中,把握乐曲的旋律是进行音乐欣赏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倾听乐曲之后,鼓励他们跟随乐曲进行学唱。通过演唱乐曲,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乐曲中的情感,了解乐曲的风格和包含的内容,有利于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乐曲。在进行乐曲学唱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示范,带领他们一起学唱。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合作,充分调动主动性。例如,在欣赏器乐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听边唱,在熟悉了乐曲之后,让他们倾听乐曲,猜测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并让他们感受乐曲中情绪、节奏的变化。通过听和唱的有效结合,使学生的音乐素质能够获得较大程度上的提高。(三)让学生通过舞蹈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摆脱呆板枯燥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够深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并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教师可以让学生倾听、学唱乐曲之后,引导他们根据音乐节拍跳起来。在跳舞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乐曲的节奏,并用肢体动作来反映乐曲的主要内容。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对音乐产生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并积极地通过舞蹈动作展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例如,在倾听欢快的乐曲时,他们的舞蹈动作也热情欢快;在倾听舒缓的乐曲时,他们的舞蹈动作也舒展、缓慢。
四、开展丰富的音乐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兴趣教学情景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的兴趣不仅是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又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人智力得到开放,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并会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兴趣确实对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起巨大作用。兴趣是在探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知识与学习科学的重要动机。
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如果小学生对音乐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寻找机会去学习音乐,而且在学习音乐时感到愉悦、放松和有乐趣,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地学习的情绪。兴趣可以使小学生产生巨大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
(一)培养学生唱歌的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
(二)激发欣赏音乐的热情
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体验。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例如,钢琴曲《骑竹马》是一首曲子短小的曲子,乐曲头尾部分以轻快的节奏和弱拍上的突发强音,风趣地表现儿童骑竹马、奔跑雀跃的欢快情景;中间部分表现儿童模拟勒马动作环顾四周的谐谑情绪。在指导学生欣赏时,我先结合插图讲了儿童比赛骑竹马时的热烈场面,然后初听音乐一遍,复听音乐时让学生举手表示出中间部分的音乐。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情绪,再听音乐时便让几名学生拿着教杆、尺子当马骑,同学们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表演得非常精彩。在这个从感知到体验的欣赏过程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
二、情境创设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条件。所谓情境,我认为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个意境和环境。
(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不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要运用生动的教学形式,将所要教的知识技能重新整合,制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与求知欲走进音乐课堂。
(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教师可以通过制造一种神秘的情景,引发学生欣赏音乐,用心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将学生的无穷想象创造性地发挥得淋漓尽致。因为,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无穷的想象蕴含了无尽的创造。正如新大纲中指出:作为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三)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的审美力
教舒曼的钢琴曲《捉迷藏》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教学一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捉迷藏的游戏。这样,学生会说很兴奋、很愉快,但当自己快被抓住的时候又很紧张。又让学生在《捉迷藏》的钢琴乐曲下来做这个游戏,并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描绘来做游戏,学生在游戏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音响的感知、情感的体验和表情的感受与分析,获得了感知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
一、引言
对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是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基本要求,是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和重点项目,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由于师范类音乐教育与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衔接有一定问题,导致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没有明确的目标。本文所研究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借鉴了前人的研究经验和理论,结合小学音乐的基础课程,对小学音乐教师提出来新的发展要求。由于我国过去研究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都是以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并没有考虑到小学音乐学科发展的特性,目前,在我国关于音乐学科教师专业化的研究理论已经很多了,但是研究成果都不集中,对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的系统研究较少,成果不是很突出。总之,对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有利于小学音乐教育学科的发展,为建立小学音乐教师高素质队伍而努力,推动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二、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一)做好师范音乐教育与小学音乐教育的融合
随着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培养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师范类音乐教育是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主要基地,师范教育的好坏决定着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好坏。但是,我国师范类音乐专业毕业学生与我国音乐基础教育融合的不恰当。我们应该做好师范类音乐教育与小学音乐教育的衔接,制定好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培训的模式、目标、层次等的衔接,任何一个教学培养目标都应该是能够促进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成长,这是我国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师范类音乐教育要能够培养出小学音乐教育所需要的人才,师范音乐教育要密切关注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在小学音乐教师队伍结构构造、教学手段、教学技能实践上做好引领工作。
(二)做好在职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
1.加强职后培训的实效性
新课程教育改革对小学音乐教师提出来更高的专业化水准,为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在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学术进行在职培训。我市小学音乐教师的在职培训主要是通过继续教育制度,通过函授、自学考试等进行再教育,另一种就是通过本专业教育专家进行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
2.参与音乐课程资源开发
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进行课程开发与整合工作,要求教师要根据当地实际特点进行课程建设与开发。所以,怎样利用好现阶段的课程资源是衡量当代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标准之一。通过我们前期调查研究发现,我市小学音乐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但是,大多数学校开发的课程都是以校本课程为根本,没有充分开发校外的丰富资源。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自身的专业素质发展的基础上,与社会上的资源进行整合,与当地的文艺团和退休音乐教师进行专业交流,把从老前辈那里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弥补学校课程资源的不充足,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就是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注重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已经开设的民族音乐课程,存在着一部分小学生不喜欢,比较喜欢当前流行歌曲的课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课程设置,可以选着一些当代流行的歌曲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的知识更加宽广,增加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倡导自主专业发展
我们在加强小学音乐教师外部专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加强自身专业化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在发展专业化素质培养的同时,也要求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的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主动的思考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内容,经常性的反思自己的每一堂课的效果,课后进行积极弥补和改进,这是作为一个专业化音乐教师的必须具备的素质。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合格小学音乐教师要求具有专业责任感,善于实行自我专业管理的模式,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求主动积极的去规划自己的专业知识,坚持多参加各种研讨会和学术交流,同时要进行客观总结和科学的评价,使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更加成熟。
三、结论
小学音乐教师素质关系到整个音乐教学的质量,在校学生的基础音乐素质修养方面,是其他专业学科不可能替代的。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正常的教学能力,还要具备新课程所要求的多方面素质能力,良好的艺术修养,较强的音乐综合性课程的整合能力,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能力。我们一定要把促进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落到实处,为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成长制定好的计划并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胡以芳.音乐教师专业化解读[J].中国音乐教育,2002, (3).
[2]马薇.音乐教师的能力结构[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 (3).
[3]刘柱.新课标与高师音乐教学改革[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 (1).
【关键词】小学 音乐 体验式教学 创设情境 增加实践 小组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音乐、美术等“副科”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这就让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现“生本教育”,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这个问题,成为小学音乐教育的重中之重。赞科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必须使用体验式教学法,促使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之下不断领悟、探索,从而对音乐进行欣赏与再创造。下面,笔者从创设情境、增加实践、展开小组活动三个方面,讨论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法的具体做法。
一、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让小学生投入到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是展开体验式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儿童喜欢形象的事物,如果我们能够设计出符合小学生需要,让他们在精神上、心理上获得愉悦,激发他们求知欲的教学情境,便可以让学生自发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之中。与此同时,让小学生们在情境的引导下学习音乐,还可以为他们尽可能地还原或提供相似的音乐发生场景,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将枯燥、单调的文字、曲谱等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场景,由此加深小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程度,从而充分调动起他们的情感。久而久之,小学生们便会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也得以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工具,或者是组织小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等,为小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具体的教学环境。
比如在《其多列》这一课中,小学生们对于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了解很少,更加不了解少数民族中的歌曲,而《其多列》是哈尼族的歌曲,大多数的小学生们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个民族。因此,这首歌的本身教学难度较大,学生理解并且体会这首歌曲中的情感也很困难。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可能会让小学生们无法投入到歌曲教学中。于是,为了让小学生获得更好地体验这首少数民族歌曲,我准备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与哈尼族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的民俗风情有关系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们了解哈尼族的生活,还让学生们模仿哈尼族的礼节,并且观察哈尼族的服饰特点。学生们对哈尼族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我再导入《其多列》,为他们介绍这首歌曲的具体内容,这便于激发出小学生对哈尼族的好奇心,也更能培养出他们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再如在《我是少年阿凡提》中,我播放了《阿凡提》的动画片段,让学生们了解到阿凡提是一个充满智慧,且富有正义感的人,学生们都很喜欢阿凡提,也表示他们要向阿凡提学习,做一个有正义感、勤劳的好孩子。
二、用践深化情感体验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共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什么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儿童亲自参与与探究得到的知识,会让他们的记忆变得更加深刻,也容易融入他们的情感。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之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增加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亲身经历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使他们受到艺术熏陶,从而激发出他们的音乐的喜爱之情,加深他们的体验程度,由此培养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在音乐课堂中占开发丰富的实践活动,还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从而使他们学习更加全面的音乐知识。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常常组织学生们参与实践活动,如在《荡秋千》一课的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们玩荡秋千。在学生玩耍的过程中,我利用手机播放了《荡秋千》这首歌曲。在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以后,我让学生们回到教室,问学生:“你们喜不喜欢玩荡秋千啊?你在荡秋千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非常高兴,太好玩了。”“我觉得很刺激,荡得很高的时候感觉自己跟飞起来一样。”等等。然后,我说:“大部分的学生都十分喜欢荡秋千,那么我们来听一听《荡秋千》这首歌曲好不好?”接着,我再次播放《荡秋千》这首歌,让学生们聆听这首歌曲的两个乐段,并且由此引入音乐教学。
三、以小组活动兼顾所有学生
实际上,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扫文盲”政策的实施,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接受基础教育。而作为基础教育中的最基本教育阶段――小学,自然是每个人都要接受的受教机会。虽然这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我国教育取得了成功,但是这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小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大部分的班级都在40人以上,呈现的是一种“大班额”的态势。而教师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使每个人都能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可想而知,教学难度很大。为了克服这个难题,教师可以在小学音乐课堂之中展开小组活动,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接受音乐教学,从而使他们不断体验音乐当中的情绪。在构建小组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综合考虑这些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人际关系、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等多种因素,以便构建出和谐、友好、共同进步的音乐学习小组。在组建音乐学习小组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组。比如,如果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需要,教师就可以按照他们的兴趣构建兴趣学习小组,让有着同样的音乐学习需要的学生在同一组内进行学习;如果是为了实现互帮互助,教师就可以采用“同组异质”,即保证小组内不同的成员有着不同的擅长领域,保证智能的差异性等。
实际上,儿童天生对音乐感兴趣,尤其是在音乐中,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所以我常常按照兴趣将学生进行分组。比如在《新疆舞曲》这课中,为了让学生们了解新疆典型的音乐风格,我为学生们提供了龟兹乐、高昌乐、伊州乐、疏勒乐和于阗乐这几种艺术风格,让学生们聆听,然后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每个小组选定一种音乐风格,然后对其展开调查。如此一来,学生们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音乐,从而了解新疆音乐的艺术特点。再如,在《故乡是北京》一课中,在训练学生的基础发声的时候,我先将学生进行分层,即音乐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然后在每个层次中分别选出两名同学,使其构成学习小组。小组内部需要相互学习,互相监督,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正确的发音。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展开体验式教学活动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要关注小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中习得多少知识,还要关注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实践能力、感受能力、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为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展开体验式教学活动,教师应该要为小学生创设情境,充分发挥情境的带动、引领作用,使小学生们在情境之中进行体验;教师要多创造一些实践机会,让小学生们体验音乐作品的生成、表演等过程,使他们加深感悟;教师要展开小组活动,将学生以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分组,在保证所有的小学生都能够获得体验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教师的管理难度。
【参考文献】
[1] 毛梦娈.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实践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