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外投资的利弊范文

对外投资的利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外投资的利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外投资的利弊

第1篇:对外投资的利弊范文

1对外投资的策略选择

1.1行业或项目策略

合理地选择对外投资的项目及所处行业,科学事业单位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考虑:

1.1.1投资项目所处行业及合作企业的发展态势

科学事业单位单位在选择投资项目或合作企业时,应考虑项目所处行业及企业的发展状况,比如:从事材料技术研究的科学事业单位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成果投资于新型材料生产行业;从事生物医药研究的科学事业单位则可利用科研成果寻求生物制药领域发展较好的企业,特别是注重节能和环保的企业。

1.1.2充分利用科学事业单位自身的优势

科学事业单位往往都拥有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层次的科研人才,这些都是单位对外投资的资本,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要素,才能获得最大效益或比较效益。

1.1.3科学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

对外投资应与本单位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一致,如果偏离了发展方向,既不利于发挥单位自身科研含量的优越性,也容易使投资活动失去控制,造成资产流失。

1.2出资方式策略

科学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出资方式包括: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和认购债券等。作为以研究开发为主的科学事业单位,其对外投资应倾向于以无形资产对外投资,这样既可发挥自身的优势,又保障了资金的安全性。

1.3所有权策略

科学事业单位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应视对外投资的无形资产的技术保密性程度,选择采取全资企业或合资企业的方式。如果科学事业单位防止技术扩散的动机很明显,最好是采取全资企业的方式,这样有利于保护自身的技术优势。如果科学事业单位投资企业采用的是标准技术,生产成熟产品,为了降低投资风险,采用合资企业的方式较好,因为,事业单位一般对外投资的经验较少,选择与企业合作,可以积累经验,不过要注意选好合资伙伴。此外,科学事业单位对外投资还可以选择非股权投资的方式,通过与合作企业签订技术授权、委托开发合同等进行投资,这种方式不用出资且承担了较少的投资风险,同样也可取得满意的投资汇报。总之,科学事业单位在规划对外投资策略时要注重把握投资时机,选择合适的出资方式和合作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投资策略的规划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知识产权和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2投资决策的方法程序

科学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活动和企业的投资活动一样,也需要依靠专业的投资决策方法和程序来进行。在整个投资决策过程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各种投资方案的实际情况,以便领导层据此权衡利弊,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2.1决策前的财务数据分析

2.1.1总投资的估算

投资总额一般指投资人在一个投资项目上的全部支出,包括货币资金投资、实物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等。以货币资金对外投资,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估算计价;以实物或无形资产等对外投资的,按照评估后双方确认的价值估算计价。科学事业单位单位在做投资估算时,还要充分考虑投资所用资金的性质和对外投资评估审批程序等。比如:有些部门鼓励所属事业单位主要以科技成果形成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并严格禁止使用财政资金、上级补助收入及科研用资产进行对外投资等。

2.1.2投资收益的估算

根据被投资企业的年收入预算和年成本预算的差额来估算。一般来说,除了考虑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数据外,还应考虑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以及科学事业单位作为投资方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程度。

2.1.3投资风险程度的估算

投资主体在进行投资决策活动时,可能存在着许多收益不同、风险各异的投资方案可供选择。一般来说,所选投资方案的收益率必然要求大于无风险收益率。而科学事业单位在进行对外投资时,更多考虑的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率,如果是以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与企业合作,应当充分评估合作企业的经营风险影响因素;如果是以货币资金等有形资产投资企业,应充分衡量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因素。

2.2投资决策分析的方法

2.2.1投资决策的一般标准

科学事业单位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的选优标准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参照企业投资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a、收益最大;b、成本最小;c、收益与成本之比最大;d、承担可能损失的风险最小;e、资金周转速度最快;f、被投资企业发展速度最快;g、被投资企业市场占有率最大;h、被投资企业的信誉最好。

2.2.2非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

非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是在评价对外投资的经济效益时,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常用的有两种:回收期法、会计收益率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投资规模较小,投资期较短的项目。对于科学事业单位如果是单纯的一项技术成果转化给企业,且签订合同约定的投资期限较短,可以适用此方法。

2.2.3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

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更能反映和把握客观实际状况,是现资决策中广泛应用的方法。主要有: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这种分析方法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一般科学事业单位单位没有专业的投资分析人员,如果涉及投资规模较大且投资期较长的项目,可以聘请专业的投资机构运用该方法进行分析决策。总之,科学事业单位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根据投资项目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发展状况、投资资金的规模和期限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投资决策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3对外投资的监督管理

对外投资是科学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多数的科学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中关于对外投资的监督管理不是很完善,对外投资往往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高风险领域。

3.1对外投资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1.1对外投资项目没有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形成帐外资产

对外投资属于重大的资金运营活动,依据内部控制管理的有关原则,重大的资金运营活动必须实行集体决议或联签制,不能成为个人的决策行为。实际操作中有些科学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往往是领导一个人说了算,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决议和报批,利用捐赠款、测试收费款、横向经费、“小金库”资金等对外投资,形成帐外资产,单位对这部分投资失去控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1.2事先没有编制科学合理的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

科学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应事先编制“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报告是否客观、真实、可靠,决定对外投资的成败。实际操作中很多单位没有编制可行性论证报告或在编制可行性论证报告时缺乏必要的调研,也没有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与,可行论证往往流于形式,造成了投资的失败。

3.1.3对外投资未按照会计制度正确核算

《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求单位必须设置“对外投资”科目,对外投资记入此科目借方,作为单位的资产组成部分。有些单位有意或无意地将对外投资记入“科研成本”、“管理费用”、“合同预收款”、“应收款项”中,没有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资产负债表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单位对外投资的情况。

3.1.4对外投资长期无收益

科学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目的是在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前提下取得投资收益,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由于投资决策阶段缺乏科学客观的可行性论证,同时对投资项目的日常管理缺乏必要的监控,往往会出现对外投资项目长期没有收益的现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2加强对外投资监控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科学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外投资活动的监督管理,提高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投资单位的合法权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2.1建立完善的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

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科学事业单位往往重点放在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对于对外投资这种非经常性资金活动关注较少,缺乏合理完善的监控制度。科学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内控制度主要涉及投资的授权、批准、审验等方面。授权和批准环节是制定对外投资内控制度的关键,对外投资属于单位的重大事项,应实行集体决策或领导联签制度,确保对外投资决策的合法、科学、合理。审批环节还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管理权限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和国家有关部门审批。通过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关系;通过严格的监督检查和项目后评价等制度,跟踪投资活动的实际执行情况。3.2.2确保“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不走过场,决策必须依赖可靠、真实、客观的可行性论证报告任何对外投资的项目在决策前都要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科学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项目也不例外。前期可行性论证是决定投资项目成败的关键,应根据投资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组织专业人员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对投资项目是否合理和可行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分析和论证,作多方案比较和评价。同时科学事业单位应避免投资决策领导拍脑袋的情况,投资的评估决策过程应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单位投资管理和财务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参与,建立健全投资项目评估制度,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专家,审核论证项目的可行性。

3.2.3加强对外投资活动中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

《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单位无形资产一次性摊销,这种核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单位对于无形资产的监督管理,加大了科学事业单位在无形资产的使用与保全环节的风险。因此,单位应建立完善无形资产使用和处置相关的管理制度,确保在对外投资活动中不会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在无形资产的使用环节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和处置制度,明确无形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等要求。利用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超过单位审批权限的还要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和国家有关部门审批。

3.2.4加强投资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第2篇:对外投资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日元升值;贸易;利弊;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日元升值现状

随着近年日元汇率的大幅度升值,尽管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也在上升,由于中国对资本项目的管制,使得主要基于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顺差的人民币升值速度,比不上基于短期资本流入的日元升值速度,这导致日元对人民币也出现大幅度升值。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计算,每100 日元可兑换人民币的金额(中间价) 由2007 年1 月的6.4643 人民币上升到2010 年12 月末的8.1397,相对升值幅度已达25.9%。日元兑人民币名义汇率已经进入“8 时代”。

二、日元升值对中日贸易的利弊剖析

1.日元升值将有利于我国改善中日贸易中的逆差状况

日元升值,人民币相对贬值,就会造成这种结果:我国出口至日本的商品成本相对下降,日元价格也就下降,从而可以通过价格优势来扩大在日市场的占有量,最终促进我国对日的出口。相反,日本出口到我国的商品由于日元上升,将使其国内的成本相对提高,在我国商场上人民币价格响应提高,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起到限制日本产品出口到我国的作用。这种“促进”和“限进”两重影响,无形中将利于改善我国在中日贸易中长期处于的逆差地位。然而,由于我国现阶段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出口价格需求弹性较小,而日本国民收入水平非常高,日本市场消费者对价格的态度日益宽容,使日本市场形成能同时实现价格上升和需求增加的需求结构,同时日本出口到我国的商品与我国总体进口商品的状况相比仍更具有需求量大,且必不可少的特征,因此在目前的进口出口升值对我国改善中日贸易状况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能高估的。

2.日元升值对我从日进口不利, 日商可能会以日元升值为由提价

我从日本进口时, 一定要加强比价工作, 防止日方借口日元升值, 大幅度提价, 将损失转嫁给我方。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 日元升值一时会给出口企业带来困难, 但是日本企业对日元升值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据说, 经过去年一年的调整, 日本企业可以承受的日元兑美元汇价, 已经从去年的1 美元兑1 15日元提高到了1 美元兑1 0 5 日元, 有的甚至是1 美元兑1 0 日元。因此, 我们在进口时, 不能轻易接受日商提价, 要加强价格斗争。我们认为, 一个最好的办法是让欧美国家同日本开展竞争, 而不要只瞄准日本市场。

3.日元升值是我国吸引日本企业直接投资的好机会,利于我国产业调整

日本正在出现一个对外直接投资的新热潮。日本企业对外投资的重点已转向东亚地区, 而中国又是重点中的重点。根据日方统计,2001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21.58亿美元,占日本对外投资的5.6%,此后对华比重不断上升,到2010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72.52亿美元,占日本投资的12.7%,中国成为日本第二大投资对象国。从我国产业调整来看,今后我国主导产业将是汽车、电子、能源、交通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日本向海外转移产业结构的愿望的。因此,这对我国吸引日商将这些产业移向我国,从而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发展我国经济不能不说是一个契机。

三、日元升值背景下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1.提高我国对日进口价格需求弹性,充分利用日元升值,改善我国对日贸易状况

要充分提高我国对日进口价格需求弹性,首先应切实提高输日商品的竞争力,特别是以质量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力,鉴于日本市场价格稳定,消费者收入水平较高,我国在利用低价优势争取市场的基础上应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商品质量、优化包装、按时交货和稳定供货等方面,从而提高日本市场对我国商品的依赖性。其次,应改善我国输日商品的结构,加大制成品的比重。应该加强我国比较优势强且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精加工、高附值、知识密集型的商品种类上。第三,促进我国经济贸易关系多元化,降低我国必需品对日本供给的依赖性,保证我国经济建设必须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能源交通设备的供给。

2.改善我国投资环境,大力吸引日商直接投资

在日元升值的同时,我们应该进一步优化国内投资环境,大力吸引日商对华的直接投资,这些措施包括:增强我国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减少日商来华投资时对我国政策稳定性的迟疑,提升政府吸引外资的形象;完善吸引外资方面的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在外资投资方面的立法保障,将一些多年贯彻的政策通过地方法律的形式以巩固加强;第三,延长合资年限的限制,适当降低日中合资的门槛和对中方的限制性要求,努力提高对日融资的水平;第四,适当减少地方政府对日资投资的监管力度,提高日资的经营资助权,进一步加强对地方政府监管机构和人员的教育和引导工作,提升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3.利用日元升值契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我国应把握日元升值带来的日商对华直接投资增加的契机,在利用日商直接投资时应该着重放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上:增加对能源、通讯、原材料、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产业的投资,扩大对电子、光学仪器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规模;对于日商将汽车等产业转移我国,我们应引导其投资于生产用车、大中型客车等领域。在轿车生产方面,应该防止其过度膨胀,限制豪华轿车的生产,适度增加我国市场的中低档次轿车的投资。日商对华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结构进一步优化,不但可以缓解我国经济建设资金的不足,而且可以帮助我国扩大瓶颈产业的生产能力,从而在避免我对日贷款形成外债而易遭受汇率风险的前提下扩大我国总体生产规模,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四、结语

日元升值对中日贸易将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应该分析其利弊,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借助日元升值的契机改善我国对日的贸易逆差状况,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的升级,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第3篇:对外投资的利弊范文

关键字:人民币升值正面效应

一,引言

货币的升值和贬值是指本国货币相对于国外货币的价值的上升和下降,货币的升值和贬值是影响一国经济贸易以及金融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货币的升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往往存在正负两个方面。

人民币的升值和贬值对中国经济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不断增强的外部压力下,人民币相对世界主要货币都出现了升值的现象,而且在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依然在持续。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的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在参与世界经济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在对外投资领域中国正在成为一个有实力的投资母国,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以中国为投资东道国的身份来分析,但是以中国为投资母国的身份来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带来的正面效应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下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份为文献回顾;第三部分为人民币升值带给作为投资母国的中国的正面效应;第四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建议;第五部分为参考文献。

二,文献回顾

纵观以往的研究和学术著作,关于人民币升值以及汇率变动的研究主要从我国整体福利的角度以及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升值或者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杨全发、涂雄悦从东道国福利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升值会导致FDI流入的减少和工资水平的降低等从而使中国整体的福利下降⑴;姚斌应用“新开放的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福利的影响作出了数量分析,得出人民币制度应该朝更灵活的战略方向发展⑵。还有一些其他学者从不同方面对人民币升值或者汇率变动对全国整体福利的分析。

对于人民币升值或者汇率变动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响:王墨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政策建议⑶;陈国伟、夏江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总产出的影响⑷。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从经济其他方面分析了人民币升值或者汇率变动的影响。

纵观以上对的分析,大多数都是将中国完全当成一个FDI的东道国来分析,缺少以投资母国的身份所进行的分析。本文将中国作为投资母国的角度来分析人民币升值带给中国的正面效应。

三,人民币升值对带给中国经济的正面效应。

(一)人民币升值增加国内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一次购买中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⑸。人民币相对外币的升值是相对于外币而言购买力增加。将中国看做国际贸易中的一个小国,即一个价格接受者的角度来看,商品的世界价格由整个世界的供应和需求以及其他方面来决定,对于国内来讲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商品的世界价格依然无变化,从而消费者剩余和过去相对而言有所提升,有利于消费者福利的增加。人民币升值对消费者福利的提高的示意图如下。

图中横坐标轴代表商品数量,纵坐标代表商品价格。在人民币升值前的世界国内供需平衡点为A点,此时的均衡价格为P0均衡市场商品量为Q0,此时的消费者剩余为阴影部分。而人民币升值后,由于世界价格没有发生变化,商品的人民币价格相对下降,下降到P1水平,由于价格水平下降,在供给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需求曲线S向右下方移动到S1,达到新的市场供需均衡点B,相应的购买量达到Q1,而消费者剩余则增加了a+b+c三部分,其中a+b为原有消费者消费者剩余的增加,c为由于价格下降新增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所以人民币升值对消费者的福利有所提高。

(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会从两个方面对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产生正面效应:一是FDI流入的产业结构会发生变化。二是通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对国内产业结构实现调整。

关于人民币升值会造成FDI流入在一定程度上的减少这个问题,人民币的升值主要会造成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等相关产业FDI流入的减少,因为人民币升值造成了这些行业成本的上升。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中国的市场潜力无比巨大而且市场潜力还未完全发掘,外商直接投资不可能大幅度减少在中国的投资,所以人民币的升值使得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等产业的FDI流入减少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这些产业不需要从中国大量购买原材料和雇佣大量人力资源。

从而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投资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比重会相对下降,而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比重会上升。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人民币升值会增加中国国内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成本,对我国在这样产业的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人民币升值也会使中国落后的劳动密集型和粗放的资源密集型产业被迫改变。出口商品会向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从而实现我国国内自有产业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优化。

(三)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外投资的正面效应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到1997、1998的金融危机期间,利用日元不断升值的契机,大力对东亚各国进行FDI投资,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⑹。

中国企业在近些年大幅度实行“走出去”战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国在面临能源和资源压力下,走出去的企业主要集中在能源等相关领域。人民币升值相对于外币的购买力增加,在国际投资中由于国外市场的能源等相关原材料价格几乎不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中以人民币表示的成本相对较低,从而国内企业的利润空间将扩大。这样有利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有利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四)人民币升值对中国GDP结构改变的正面效应

目前中国的GDP增长有很大一部分依赖出口贸易,出口贸易实现的经济增长在中国GDP中占有大约60%,也就是说我国的经济对外依赖度达到60%。这么高的对外依赖度,经济的增长受外部影响太大,国外市场和经济的变化会造成国内经济的大幅度波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很多出口企业订单急剧减少、很多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经济发展也遭到非常严重的打击。

人民币升值会造成中国出口不利,虽然短期内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出口不利会迫使企业大力开发国内市场,政府也会迫于经济压力采取相关措施扩大内需,最终由内需产生的GDP份额将增大,GDP的组成结构相应发生改变,我们经济对外依赖度也会随之而降低,国家经济安全会相对提升。

(五)人民币升值能够强化人民币的国际货币作用。

人民币升值是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人民币升值会奠定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基础,并且最终实现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对中国经济将有非常大的好处:首先可以用人民币直接购买国际资产,结算国际债务;其次具有无息债券的功能,我国可以用人民币直接购买国际上其他国家的资源,也就是间接获取了其他国家资源的支配权,相当于我们在国际上发行了不支付利息的债券,降低了融资成本⑺;最后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会加强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将中国作为参与世界经济活动中的一个投资母国,人民币升值会带给中国经济各个方面的正面效应:首先是消费者福利的增加,其次是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是有利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第四位有利于改善我国GDP的结构,最后有利于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继续发展,以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不断增强的趋势下,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应该在坚持独立自主决定的前提下,朝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人民币币值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循序渐进的升值,这样有利于我国参与全球化趋势,利用全球化的资源,实现整个国家的福利上升。

参考文献:

⑴杨全发、涂雄悦.汇率变动对FDI以及东道国福利的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05.10

⑵姚斌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研究经济研究2007.11

⑶王墨从生产力的发展看人民币升值生产力研究2007.06

⑷陈国伟夏江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总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经济科学2002.04

⑸W.CharlesSawyerRichardL.SprinkleInternationalEconomics2ndeditionp81.2009

第4篇:对外投资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公司治理转投资规模经营

“转投资”是和“投资”相对应的一组概念。投资是指股东对公司的初次财产投入,转投资是指公司在股东投资形成公司独立财产的基础上,再以其独立财产对其他企业进行投资的行为。其实质就是公司这个主体的对外投资行为。转投资是企业问相互联合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建立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但无论如何,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获取收益、利润或其他权益。由于公司的财产来源于股东,是公司对外承担责任的基础,转投资不可避免的要影响到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对股东和债权人加以保护,是公司法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公司转投资的利弊分析

转投资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从积极方面看,首先,公司有经营自和独立的法人财产权,转投资是公司行使权力的表现,有利于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和自由化。其次,转投资是资本流通的手段之~,也是资本企业的本质要求,通过向其他企业投资获得股东利润,实现资本在运动中的增值,也充分发挥了资本的效用。同时,从社会层面来看,转投资为社会增加了投资渠道,活跃了资本市场。最后,转投资使企业间保持了长期稳定的联系,实现规模化经营。有些公司甚至组建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来增强自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总而言之,转投资有利于公司提高经营效率,增强竞争力,是公司经营不可缺少的手段。

从消极方面来看,公司转投资也带来一些不确定的风险。首先,公司转投资会造成资本虚增,危害资本真实。资本真实原则是公司资本的基本原则,它要求资本确定、资本维持和资本不变。转投资行为却可能破坏公司资本的真实性,导致资本虚增。尤其是在公司互相投资的情况下,更为严重,如A公司向B公司投资100万元,B公司向C公司投资1()0万元,C公司又向A公司投资100万元,这实质上只是同一资金在企业间流通,三个公司的实际资本都没有增加,但名义上的资本额却各自增加了100万元。由此可知,转投资行为可能导致公司虚增资本,从而使债权人误认为公司资本雄厚。长期来看,无论是对企业本身,还是对债权人和整个社会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其次,转投资易造成公司治理结构的失衡。如前文所述,转投资会虚增资本,而虚增资本代表的股份又冲淡了拥有真实股份股东的权利,削弱了真实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违背了投资者控制公司经营权的理念,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失衡,严重损害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在公司相互投资的情况下,甚至会产生经营者们联合起来利用转投资通过相互持股控制公司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的现象,整个公司治理一片混乱。最后,转投资容易使公司转嫁债权债务,逃避法律,侵害债权人的利益。如果公司通过转投资把公司的资产全部或大部转向其他企业,则原公司就沦为一个空壳,债权人的债权必然要落空。同时,由于转投资使投资公司和被投资公司形成了关联关系,尤其是形成母子公司的情况下,子公司独立的人格也受到了强烈的挑战。由于母公司掌握了子公司的控制权,可以随意处置子公司的财产,安排子公司的一切事务,子公司失去了经营决策的自和独立的财产权、人事权等,也就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在这种情况下,子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根本无从保障。

二、我国公司转投资立法概况

我国对公司转投资的立法经过了一个从严格限制到合理限制的过程。1993年《公司法》关于转投资的规定仅见于第l2条:“公司可以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并以该出资额为限,对所投资公司承担责任。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外,所累计的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五十。投资后,接受被投资公司以利润转增的资本,其增加额不包括在内。”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基于保护公司债权人和公司自身经营的目的但是,却有投资对象限制过死,投资额度限制过严之嫌,同时,由于净资产的难以界定,导致其缺乏可操作性。

新《公司法》的修改在内容上有较大变动。第15条规定:“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但是,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第l6条规定:“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可见,新公司法删除了对转投资数额的限制,将限制权交与公司章程,对投资对象也有所放宽,扩大到了其他企业,但同时规定公司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

而且,新公司法加大了对中小股东的保护力度,引入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规定了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等。这些都削弱了转投资对公司本身、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不利影响。但看到进步的同时也要看到缺憾的存在,新公司法取消了对转投资限额的规定,更容易虚增资本、损害债权人与中小股东利益,同时对相互持股问题没有做出任何规定,对违法和违反章程转投资行为的后果也没有作出规定。这些都有待在以后的公司法修改过程中进一步完善。

三、完善转投资规制体系的措施

任何法律制度的确立都有其价值理念的追求,转投资规制制度的确立既想鼓励公司对外投资,实现资本增值,又想保护债权人和公司的利益,维护经济秩序的稳定,最大限度的趋利避害。为此,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规制体系。

立法对某一问题的规制最常见的有四个手段,事前规制和事后规制,直接规制和配套规制。针对目前公司法关于转投资限制制度的现状,本文作以下分析和建议。

(一)事前规制和事后规制

1.事前规制是指在公司实施转投资行为以前,就规定转投资的规则,只要公司对外投资,就要遵守该规则。我国新旧公司法都采用了这种立法手段,或限制投资额或限制投资对象。

从新《公司法》第l5和l6条的规定可以看出,公司法将转投资的对象扩大到所有企业,并放弃了对投资额度的限制,将限制权交给了公司章程,充分尊重公司的经营自,这是立法的一大进步。正如有些学者所说:“容许高度的企业自治与市场自律”是当今公司法发展的一个共同认知和趋势。但是,笔者不赞同取消投资额度的限制的做法,因为,在相关配套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如果立法完全放开,对额度不进行任何限制,而公司章程也不做任何限制的话,此项权力就交给了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损害债权人和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我们可以参照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仍然维持公司转投资不得超过其实收资本的一定比例(台湾为40%),与此同时,法律允许公司能通过章程规定或者股东同意以及股东会决议方式排除原定的限制。这样,转投资的上限是由公司白行决定,而不是法律的硬性规定。关于投资对象的放宽问题,很多学者认为其他企业应当包括合伙企业,而且公司也应该能够成为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笔者也赞同此种观点。因为立法的出发点是考虑维护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对合伙投资后可能造成公司资产的流失。其实,对任何企业投资都会面临成功与失败,对合伙企业投资也可能获得巨大收益,对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投资也面临失败的危险,成与败直接影响着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再说了,如果公司投资设立一人公司,而且不能证明二者财产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公司一样要对所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而且,2007年《合伙企业法》只规定国有独资公司、上市公司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言下之意是说,除此以外的其他公司可以成为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

2.事后规制是指在公司违法或违反章程进行转投资的情况下,进行救济的方法。关于这点,公司法没有做出规定。在这里,事后规制主要是针对向合伙企业投资以及违反章程转投资而言的关于向合伙企业投资的问题,如果公司违法违规转投资于合伙企业,其行为当属无效。为了维护《公司法》第l5条的严肃性,当然应当对进行违法行为的直接责任人员课以相当的处罚。这种处罚可以是刑事处罚,如罚金;也可以是行政处罚,如罚款。如果涉及民事责任,直接责任人还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关于没有得到授权或违反章程转投资问题,可依《公司法》第22条的规定作可撤销处理。但是,从维护交易安全和第三人利益的角度出发,是否撤销还要看是否完成了商业登记,完成的,维持其效力,未完成的可根据股东的请求予以撤销。同时,对相关责任人还要给予一定的处罚。具体可以参照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第l3条的规定,对公司负责人课以一定数量的罚金,并由公司负责人赔偿公司因此所受的损害,具体即由公司董事长以及董事会决议赞成该转投资行为的董事负责。

(二)直接规制和配套规制

1.直接规制是指公司法直接对公司转投资问题做出立法规定,并规定违反的后果。这点具体来说和上文的事前、事后规制内容基本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2.配套规制是指除了立法的直接规定以外,还要借助其他的相关制度规定,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对公司转投资行为进行调整。

关于这里的配套规定包含的内容很多,如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信息披露制度、限制相互持股的比例和表决权、甚至引入深石原则来限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权利等等。这些制度大部分都是为了保护债权人、股东和公司的利益而设,有些在我国公司法或其他法律法规已有规定,有些还没有。无论怎样,随着立法的不断进步,相信这些制度会逐渐的完善起来。

第5篇:对外投资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财务分析;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引言

近期财政部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一层次是起到驾驭作用的基本准则;第二个层次是38项具体准则。基本准则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二、主要会计具体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1.新存货准则实施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新准则允许符合条件的借款费用计入因而存货成本对生产周期长的企业影响大;取消了“商品流通企业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以及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不计入存货成本,直接计入损益”的规定,因而对商业企业影响大。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金额将增加,流动资产合计金额增加,总资产合计金额增加。短期内企业的权益将增加。利润表中期间费用减少,营业成本增长,但营业成本增长的幅度小于期间费用减少的幅度。短期内企业收益将增加,长期看企业总收益不变。流动比率增长,销售毛利率下降,短期内销售净利率增长。

由于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企业应改用加权平均法或先进先出法,对原发出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的企业影响较大。在物价上涨期间,对财务分析的影响:(1)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金额将增加,流动资产合计金额增加,资产合计金额增加。短期内企业权益将增加。(2)短期内利润表中企业盈利增加,长期看收益总额不变。(3)流动比率增长,销售毛利率提高,短期内销售净利率增长。

2.新投资准则实施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从单个报表看,如果子公司盈利,将使母公司个别报表的利润减少;如果子公司亏损,将使母公司个别报表的利润增加。其对利润的影响,取决于子公司的盈亏。母公司对具有控制权的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将大大减少母公司尤其是自身没有主营业务的控股型母公司的利润总额,从而影响其财务报表中的利润结构。

新准则要求,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性金融资产均按公允价值反映。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格上涨会影响到损益,使企业的利润增加;新准则不仅要求可供出售性金融资产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将价格变动的金额直接计入权益。因此,这一计量方式的改变将会直接影响期末利润。

3.新固定资产准则实施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固定资产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第一,企业年度内固定资产结构的变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之间的吻合程度。企业在各个会计期间内固定资产原值的变化,应朝着优化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结构、改善企业固定资产的质量、提高企业固定资产利用效果的方向而努力。第二,在企业折旧政策多样化的条件下,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并不代表企业固定资产的实际贬值程度。因此,固定资产净值与原值之间的对比也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更不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

原准则固定资产定义有“单位价值较高”这一标准,新固定资产准则改变了固定资产定义的价值标准,因而会改变企业资产结构及今后的折旧费用。固定资产计量结果增大,同时预计净残值强调现值,结果会使企业各期计提的折旧额增加,导致各期的费用增加,最终使企业的收益水平及所有者权益金额降低,同时增加负债。新准则将固定资产预计的处置费用的折现金额计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将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后续支出确认为固定资产,会使固定资产的计量结果增大,导致企业资产结构发生变化,使长期资产比重提高。

4.新无形资产准则实施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无形资产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特定企业内部的利用价值和对外投资或转让的价值上,具体表现在:第一,企业无形资产与其他有形资产相结合而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的潜力;第二,企业无形资产被转让或出售的增值潜力;第三,企业无形资产在用于对外投资时的增值潜力。

新准则取消原准则第10条中的“但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这条规定取消后,企业就可以按照投资双方议定的价格作为入账价值,从而造成权益增加,资产结构随之发生变化,权益比率提高,有利于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同时新准则增加有关不确定有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规定。明确规定了此类无形资产不再采用摊销的办法,而是采用减值测试。商誉的后续计量方式由按照直线法摊销,改变为至少每年进行减值测试不摊销的方法,并规定按照相关资产组或组合进行减值测试的方法。可能增加或减少企业的损益,从而造成权益变化,资产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5.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实施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执行新准则后,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但是,我国的产权和生产要素市场的活跃程度和定价能力与成熟市场还有不小的差距,同时,决定公允价值两个关键变量(贴现率和未来现金流量)都需要会计人员对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职业判断,主观性极强。而资产公允价值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当期资产结构、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及净资产。如果公允价值运用得当,会极大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反之,公允价值又为企业提供了利润操纵的途径。

新准则中,商业实质有两个判断条件:(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在实际运用中,商业实质的这两个判断条件也带有很强的人为主观判断特点和灵活性,判断的结果同样影响企业当期的资产结构、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及净资产等,为企业的盈余管理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三、结论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以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新准则的实施涉及大量理论和实务问题,内容错综复杂,文章论述了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利弊。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有利于境外投资者了解境内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从而促进他们对境内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对国际投资者而言,会计准则趋同带来的透明度的提高以及相互理解的增强,可以大大降低境外投资者进入的风险,为国内公司吸引外资创造便利,有利于我国走向国际经济舞台。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李淑敏.对新会计准则的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

第6篇:对外投资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经济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的现状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元一路走跌。直到最近,美元才开始升值。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尽管美元一度贬值,但中国充分显示了大国风范,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在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之际,美国却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2010年1月份奥巴马在一份为进出口银行年会准备的讲稿中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他指出,“我们需要进一步平衡全球经济。在对外贸易出现赤字的国家需要更多的储蓄和出口,而对外贸易盈余的国家则需要提振消费和国内需求,”面对来自美国及世界的压力,总理在两会期间明确表示,人民币不升值,事实上,人民币币值并没有低估。正如总理的分析,“从去年37个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情况来看,有16个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是增长的。美国去年出口下降了17%,但对中国的出口仅下降了0.22%。中国已成为周边国家包括日本、韩国的主要出口市场,”三月份的贸易数据显示,虽然我国对美国是贸易顺差,但是去年我国贸易总体上处于逆差。这说明外币的需求大于供给。外币应升值,即本币应贬值。美国只关注其自己的贸易状况,而不考虑世界总体的贸易状况就断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做法是不合理的。美国此做法的真正目的显而易见,是想通过制造对中国的顺差,为其国内创造就业机会,以将经济危机转移到中国。

二、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1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1)抑制出口

人民币升值后,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商品价格上升,使得我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下降。而若要保持出口商品以外币计价的价格不变,升值后出口同样数量的商品所换回的人民币就会变少,这样,会使出口企业的利润下降,生产积极性降低,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涨,也会减少出口创汇。

(2)加剧国内就业压力

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会使国外市场对我国产品的需求减少,国内生产萎缩,就业机会减少,失业增加,另一方面,本币升值使以外币计价的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外资企业就会实施裁员措施。而且,人民币升值会增加进口,这样就会挤占国内市场份额,迫使一些企业破产,从而加剧国内社会的就业压力。

(3)不利于引进外资,并加速资本外流

人民币升值以后,一方面一定量的外币折算成本币的数额就会减少,从而增加了外商投资成本,影响外资来华投资,甚至会使已经在境内投资的外资撤走。另一方面,一定量的本币折算成外币的数量增加,从而降低了对外投资的成本,使得大量资本外流,而这些资本原本可以投资在国内,用于本国的经济建设。

(4)加剧国内的通货紧缩

从理论上看,一种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是一致的。人民币对外价值的上升必定会导致对内价值的上升,使人民币对内购买力增强,进而加剧通货紧缩。从实践上看,人民币升值使得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从而国内总供给增加,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就会出现通货紧缩。

(5)导致大量投机资本流人

人民币币值问题目前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当然也逃不过国际投机者的视线。一旦人民币升值,这些投机者就会将大量的游资兑换成人民币涌入本币市场,这会造成资本市场的动荡。

2 人民币升值的有利影响

(1)有利于进口

人民币升值后,以外币计价的国外商品变得相对便宜,这会降低进口成本,有利于进口企业的发展。

(2)中国人到国外留学和旅游的成本降低

人民币升值后,一定量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外币,从而降低了中国人到国外留学和旅游的成本。

尽管人民币升值有利有弊,但是我们应看到,人民币升值的弊处远远大于利处。一国汇率制度是由其经济状况所决定的。鉴于目前我国的经济情况,我们必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无论对我国还是对世界都是有益的。

三、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策略选择

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还处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的过程中,在当前一些别有用心者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以促进我国及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合理消化外汇储备

连续多年的贸易顺差使我国的外汇储备量居于世界第一位。可通过加大对高科技产品及稀缺资源进口,扩大对外投资等合理地利用这些外汇储备,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2 刺激内需

政府可采取提供优惠消费贷款等措施刺激国内消费,加大国内需求,将出口转化为内销,以减少外汇储备的增加,从而降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第7篇:对外投资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 原则 规避措施

国际上通行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狭义的财务风险,即指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股东收益的不确定性,它是由于企业资金困难,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而带来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财务风险就是企业利用财务杠杆。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是财务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从企业与市场关系的角度来看,企业财务风险产生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原因。

1. 外部原因。企业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来自于企业外部宏观环境,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2. 内部原因。企业风险产生的内容原因是指企业自身影响,主要是主观认识的局限性,控制风险能力的局限性。企业的财务活动是贯穿于经营管理工作的联系纽带,又是众多管理工作中的一环,因此经营策略的改变必然影响企业的财务活动,经营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导致财务风险随之发生变化。企业自身经营决策失误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内部原因,如企业经营战略的调整、供销体系的调整、重大的资本运营等这些事项的变化都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也使得财务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

二、全面财务风险控制的原则

1. 风险与报酬对等原则。一般而言,企业财务活动过程的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低风险只能获得低收益,高风险则往往能获得较高的收益。在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时,要正确处理收益和风险的关系,以求取得合理的平衡。例如:从债务融资决策来看,虽然扩大债务融资数量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可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使企业的股权资本的盈利有所增加,进而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但也有其所对应的财务风险,这种风险可能会危及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股东利益。因此,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实际上是在一定条件下,使财务杠杆的有利效应(提高企业价值)与不利效应(增加风险程度)取得合理平衡的资本组合比例。因此,中小企业如何权衡利弊、比较得失,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是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2. 整体优化原则。根据系统原则,必须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因此,在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中,应从企业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处理有关问题。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形成一个灵敏、高效的监控体系,在动态中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优。

3. 长远发展与当前利益相结合原则。财务风险管理要求中小企业必须能够从长远利益、当前利益的角度控制和监督风险,从而保持长期有效的发展。一方面,中小企业在融资时要考虑当前的资金需求,同时也要考虑长期的发展,在长期活动中加入风险管理的内容;另一方面,在较长时期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使中小企业在尽可能低的风险基础上保持平稳持续发展。

三、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1. 风险分散。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从概率统计来看,企业中不同产品的利润率是独立或不完全相关的,经营多种产品在是时间、空间、利润上可以相互补充抵消,减少企业利润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分散风险可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以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大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对外投资多元化可以在分散投资风险的情况下,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

2. 风险回避。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的时候,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当然,采用回避发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可以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适当承担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3. 风险转移。即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即企业就某项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缴纳保险金,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非保险转移是指将某种特定的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如将一些特定的业务交给具有丰富经验技能、拥有专门人员和设备的专业公司去完成;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联营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对企业闲置的资产,采用出租或出售的处理方式,可以将资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承租方和购买方。总之,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可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4. 风险降低。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式。一是通过支付一定的代价减少风险损失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损失程度;二是采取措施增强风险主体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三是通过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来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如当市场不可测因素增多,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程度在给企业经营活动造成威胁和压力的同时又给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因此,企业对于财务风险和风险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预警风险的机制和防范化解的措施。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有红:《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第8篇:对外投资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外在压力;内在需求;综合影响

中图分类号:F8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112-02

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发行了大量货币,同时,为了缓解国内经济压力,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愈演愈烈。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中国国际收支状况,2010 年6 月19 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结束了紧盯美元汇率政策,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显著增强,截至2013年4月17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已经7次创出新高。5月2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开盘报6.1540,跟随中间价再次双双创下汇改以来新高。显然,人民币在经历了长期强劲上涨之后,仍维持坚挺的态势。尽管现今人民币发行额度已超百万亿,尽管4月间黄金价格出现暴跌,都没能阻止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势头。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民币长期升值的内外因素

人民币即期汇率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全球风险偏好、国内经济增长预期和央行调控意愿。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多数时间均维持单边升值预期。而从2005 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2 年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1.68%。但近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趋势性方向呈现不明朗化,双向波动的特征日趋明朗。但发达经济体增长低迷仍将持续,新兴经济体缓慢温和复苏,全球经济增速总体放缓。在此背景下,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也将是短期不能完全释放的。

(一)外在压力

从外部因素来看,外部有汇率形成上的美元影响,还有国际社会的压力促使。发达经济体持续进行货币宽松的可能性大,受外部宽松影响,新兴经济体受到的升值压力短期内不会缓解。与此同时,在经济低迷背景下,发达经济体贸易保护将继续抬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人民币汇率长期走强的情况下,仅在2013年前两个月就有超过1 25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中国,这些热钱进入中国,无疑瞄准的是低风险的利差以及人民币快速升值带来的投资收益。由于国际资本的泛滥流入,大量购买人民币资产,导致人民币需求上升,使得人民币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

(二)内在要求

首先,真实汇率终由劳动生产率决定,只要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没有停止,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经济落后的国家在经济起飞的过程中都经历过本币升值的阶段。一国的币值随着经济发展而上涨,已成为一个普遍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汇率浮动,人民币应该趋向升值,而非贬值。

再者,人民币升值也在于内部有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其内在原因还在于国内经济生活中的多重失衡。比如高顺差与高额储备的失衡、居民收入之间严重分配不均的失衡、高房价与居民低收入的失衡、国富与民生的失衡等。

长期而言,从人口、经济增长等基本因素看,除非中国经济发生非常不利的情况,人民币不具贬值的基础。

二、人民币升值的综合影响分析

从全局的视角分析,坚挺的人民币及2010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积极,有利方面主要有改善进口贸易经营,抑制通货膨胀,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民币朝向区域货币和国际货币方向迈进有利等等。从长远效应来看,人民币升值更大的“收获”体现出对一篮子货币的参考,而非仅盯住单一美元汇率。人民币汇率正从过去主要关注对美元汇率变化,转向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但事实上人民币的升值趋势对中国经济的各方面造成的影响都不同,不能简单说有利还是有害。

(一)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1.若形成升值预期:一方面,那么将会有更多的资本以低成本流入中国,流入银行,证券、房产等,使整个金融行业的繁荣起来,从而使许多人暂时性地获得各种资本性收入,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从而促进零售业发展;人民币升值将提高人民币相对外币购买力,收入的提高会促进消费、旅行、对外投资等,从而进一步促进航空业发展。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过程中,使需要大量进口构成的成本的行业也大获其利,比如航空需要的燃油成本可能会降低。

2.若升值预期及趋势结束:新一轮的大规模资金流动开始,当资金发现升值的收益已实现,其他的超额收益预期已不存在时,资金就可能大规模撤离。结果就是流动性危机,投资、消费、出口锐减,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衰退。

因此,总的来说,人民币应保持一定的升值预期,因其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利弊与否取决于升值的步伐,且利、害是相对的关系发生,因此从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应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进行适当的调节。

(二)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中国的国内经济、国际收支以及对外贸易都有不同的影响,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从对外贸易角度出发,尽管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是不利于中国的出口,但对进口而言是有一个刺激的作用。追究其本质,进出口的核心还是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国际上比较,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它受到币值变化的影响就会小一些。相对而言,如果说产品纯粹依靠价格优势竞争而获得市场,受到币值变化的影响就会大一些。

现在已经过了通过保护汇率来保护出口的时代,更多的是要推动出口的升级换代,把劳动密集型、污染型的出口产业逐渐淘汰。因此,压力迫使优胜劣汰,人民币币值坚挺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调整,可淘汰一批低附加值、长期依赖低价竞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由于坚挺的币值将在国际结算中换取更多外汇,因而十分有利于企业对外投资并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从而加速实施走出去战略。

(三)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

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即使经过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中国经济至今仍未脱离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大量投放货币极可能会带来经济过热,乃至经济崩溃。近来,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对经济放缓的恐慌,有可能会误导宏观经济决策,而忽视通货膨胀率。事实上,为将通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轻中国经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有必要牺牲一定的需求增长—出口和投资增长放缓是正常的。从这个角度出发,人民币坚挺升值有利于控制货币发行规模,从外汇占款的方向考虑,外汇占款是货币供应的很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币的强劲升值可有效降低外汇占款规模,而外汇占款的减少可有效降低货币供应量,减缓通货膨胀,为将中国经济引向更为平稳的增长路径,提高效率,创造就业,节约资源提供良好的环境。

小结

人民币升值和新兴国家货币升值的趋势是吻合的。中国经济处于相对来说速度比较高的增长时期,反映在货币上也会有一个实力逐渐增强的过程,体现在人民币汇率方面就是一定的升值压力。但受国际收支、外贸、资本流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市场上一些因素的影响,可能会表现出波动、震荡。因为人民币升值对经济活动各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形成机制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宇红.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1).

[2] 张茜喃,李刚.试论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因素[J].时代金融,2012,(2).

第9篇:对外投资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投资决策;科学性;因素;策略

企业经营发展中,出于各种目的会进行投资活动,可以说在现代企业经营中,投资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回避的经营活动,而投资决策也因此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投资决策对于企业管理者说难度很大,这些年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经营环境更加激烈,企业投资决策越来越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是越来越多,如何能够科学的进行投资决策,正在不断地考验着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智慧。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在投资决策方面进一步的努力,明确投资决策的要点,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一、企业投资概述

企业投资有着不同的类别以及目的,同时投资本身也有自身的特点,对于这些内容来进行全面的把握,更有助于掌握的企业投资的具体策略,从而实现投资决策科学性的提升。

1.企业投资分类

企业投资按照不同依据、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时间层面来看,投资回收期在一年之内的投资被称为短期投资,投资回收期在一年以上的投资被称为长期投资,短期投资主要包括存货、短期有价证券等,长期投资则主要是指机器设备、厂房等等。根据企业投资方向可以将投资分为对外投资以及对内投资,对外投资是指以现金、实物等形式来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债券等等,对内投资则是指企业投资放在企业内部,购置各种生产经营物质、设备等等,一般来说,对内投资风险较小,但是收益也低,对外投资风险较高,同时收益也高。从生产经营关系的角度来看,企业投资可划分为直接投资以及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企业将资金用在生产经营方面,间接投资是指企业购买一个能够带来收益的金融资产。

2.企业投资特点

企业投资工作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其一就是企业投资目的多元化,对于企业来说,投资目的客观上存在差异性,不同的投资目的意味着不同的投资决策;其二就是投资时机选择性,投资决策一定要把握好时机,时机不当会导致投资失败;其三就是投资者收益不确定,企业投资收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收益大小很难准确把握;其四就是投资回收期限性,投资需要收回,由于资金时间价值的客观存在,意味着只有及时进行资金回收,才能够带来应有的投资收益。

3.企业投资目的

从企业投资目的来看,企业投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了扩大规模,企业生产经营存在规模收益,企业投资可以通过增加产量或者拓展新的市场,来带来企业规模的增大,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以及竞争实力。二是为了控制相关企业,企业为了控制市场,减少竞争,从战略层面出来对于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实施收购或者财务投资控制部分股权;三是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企业通过投资来购买新的机器设备,从而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实现企业成本的下降。

二、企业投资决策考虑的因素

企业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投资收益、投资风险以及投资环境是重点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1.投资收益

尽管企业投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无论哪一种投资目的,最终都是追求投资收益,因此企业投资决策中必须要将决策重心放下投资收益分析方面,如果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则投资并不可行,反之则意味着投资决策的可行。投资收益分析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直接受益、间接受益、长期收益、短期收益、财务收益、战略收益等等,然后根据收益预期来进行投资决策,从而寻求收益最高的决策。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收益未来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客观存在,这种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是相伴而生的,投资风险高意味着投资收益也高,投资收益高也意味着投资风险该,企业投资决策中必须要注意投资风险与收益的分析,如果投资风险较大,则需要注意投资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注意合理规避投资风险,将投资风险控制在最低的一个水平。

3.投资环境

企业投资决策中另外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就是投资决策,任何投资决策都发生在一定的投资环境下,市场经济下的投资环境本身具有复杂性以及多变性,如果投资决策环境分析不到位的话,很容易就会滋生各种投资风险。因此企业投资决策中,需要注意对投资环境的分析以及把握,预测投资环境的变化趋势,不断增强对于投资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根据投资环境变化来进行投资决策的调整。

三、企业投资决策科学性提升策略

企业投资决策科学性提升对于企业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做好这一工作并非易事,通过对于学者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加上对于一些企业投资决策经验的借鉴,本文认为要全面提升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1.谨慎筛选项目

谨慎筛选投资项目这是企业投资决策的第一步,投资项目的选择一定要谨慎,避免在项目选择方面过于盲目,更不能够看到市场上一些热点投资项目,不加科学分析,便进行投资,实践证明,盲目跟风投资,十有八九都会失败。因此企业投资项目选择方面一定要谨慎,对于投资项目的前景、风险、收益等等进行一个基本分析,然后在确定究竟是否选择这一投资项目,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确保投资项目能够获得成功。

2.全面进行信息收集

企业投资决策是建立在大量掌握决策信息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大量的信息资料,则企业投资决策分析结果可能就会出现不准确的问题。举例而言,企业投资决策离不开对于投资项目行业、市场、政策、收益、风险等方面信息的分析,这些资料的不全面或者不真实将会导致决策分析偏离实际太远,从而得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从这一角度来说,企业投资决策中必须要注意信息的全面搜集,通过大量信息资料的掌握分析,来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

3.比较分析不同投资方案

企业投资决策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投资方案,这些投资方案往往是各有利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往往就是比较分析不同的投资决策方案,从而优中选优,确定最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投资方案。企业投资决策中不同投资方案的比较分析需要遵循次优原则,任何投资方案本身都有自身的优点,但是要想在确定一个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投资方案却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投资方案对比方面需要遵循次优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4.注意投资风险控制

投资有风险,企业投资决策中必须要注意投资风险的控制,做好投资风险应对预案,这样一旦出现了投资风险,可以及时根据预案来进行投资风险的化解、分散,减少投资风险带来了的各种损失,反之如果没有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很容易会出现投资风险一旦失控,导致投资全盘皆输的局面。企业投资决策科学性的提升对于企业来说是必需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只有全面的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才能够的给企业地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作者:靳京津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MBA中心

参考文献:

[1]哈成华.企业投资决策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J].财经界,2014年23期.